智能农业的发展趋势(精选8篇)
智能农业的发展趋势 篇1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在人口、资源、环境的重压之下,传统农业经营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人们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生产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
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一号文件利好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具备潜在投资价值及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其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正如格兰仕宣布将进军生态农业一样,业外资本的进入将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生态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多,同时需要2-3年的时间来积蓄力量。其投资回报周期长,地方政府、农户或农业合作组织往往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而企业的进入则能够为其缓解这一难题。
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彰显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去年年底,礼品市场有所变化。在国家倡导勤俭节约、限制“三公消费”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烟酒等产品的销量有所下降。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不断深入,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也更加关注。在此氛围下,一些高档农产品、地方土特产成为消费者新的选择。而生产无污染、质量有保障的农产品也正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挑战:外来资本涌入生态农业,加大对其的投资,本是既利于生态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增加新的、长期盈利点的“双赢”之事,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一些企业未免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生态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为了尽快取得盈利或者增加盈利,企业并未踏踏实实的进行生态农业产前基础设施投入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而是把主要的精力和资金放在终端产品的营销上,甚至希望通过炒作来提高土特农产品价格,谋取一时的丰厚利润,这显然不利于生态农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智能农业的发展趋势 篇2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趋势
楼宇智能化, 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发达国家, 楼宇智能化早已兴起, 但在我国, 楼宇智能化还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 及时组织科研力量, 根据目前的实际国情, 研究楼宇智能化这一新课题, 并承担了多项大型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任务, 深受用户好评。
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 (Connecticut Stste) 州哈伏特 (Hartford) 市将一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并取名City Place (都市大厦) , 主要是增添了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线路、程控交换机等, 使住户可以得到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情报资料检索、行情查询等服务。同时, 对大楼的所有空调、给排水、供配电设备、防火、保安设备由计算机进行控制, 实现综合自动化、信息化, 使大楼的用户获得了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 使大厦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楼宇。自此以后, 世界上楼宇智能化建设走上了高速发展轨道。
在新的世纪,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加入WTO后, 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 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相应进行调整。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
1. 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中, 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为明显, 互联网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 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目前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 并以此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个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此技术路线, 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这个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 过去那种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 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 而且可以避免重复投资, 提高经济效益。
2. 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
在过去制约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统一系统的重要原因是原有管理制度的不适应, 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 过去那种层层审批、多头管理的模式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 这一障碍逐步得到消除。根据“职权一致”和“权责一致”的原则, 国务院要求一件事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 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5号令规定, 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 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 如通信、消防、安防等, 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转为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
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来实施, 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 如公安部在放弃对安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同时, 将大力发展安防报警服务业。可以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电信及其增值服务业等都也将得到长足发展, 这也必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3. 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
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起初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作为建筑和机电设备的一部分, 以满足对建筑及其机电设备管理的需要;然后建筑智能化系统用来全面提升建筑的形象和提高建筑的服务、管理与安全功能;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营运系统, 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 这种认识会不断得到强化, 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 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 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们提供安防报警、消防报警、物业管理、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信息查询、通讯交流等增值业务, 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服务系统。
浅析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61-2
0 引言
智能建筑以建筑物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现对各建筑设备智能监控的同时,也应对用户的信息服务和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优化组合,使建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人居环境。
1 我国智能建筑的市场前景
智能建筑将高新科技和现代建筑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众多学科和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达到了861亿元,并且还呈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虽然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延伸,在可以预见的几年里智能建筑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
纵观世界,欧美国家建筑智能化程度最高。在2012年,美国新建建筑智能化比例达到了70%,日本达到了60%,而我国却只有26%,我国智能建筑市场仍然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国家城镇化建设战略的推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期。按照“十二五”国内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30%的比例计算,该比例提高将近一倍。智能建筑在未来几年增速将维持在25%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2 智能建筑的组成及控制方法
各国的智能建筑都是在摸索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对智能建筑的理解有所差异,但普遍认为智能建筑应该是一个5A工程,即通信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和保安自动化(SA),简称5A。其中包括的系统有: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通讯系统,可视会议系统,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车库管理系统,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智能化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计算机机房,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一卡通系统。
智能控制就是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扩展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常用的理论主要有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常用的技术主要有自组织控制、自适应控制和自学习控制等。
3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以往的高层建筑控制设备都非常多,各系统的控制也相互独立,增加了操作和控制的难度,比如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变配电系统、空调系统、保安系统和停车场系统等各种系统同时共存与建筑中,依靠中央临近室很难操作和管理这些繁多的系统。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以及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将各设备的运行状态显示于中央监控室,能够较容易地将各系统的操作和管理置于中央控制室,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在提高智能建筑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系统设备数量及场地使用面积。
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在国家转型的关键时刻,智能建筑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将是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施工、监察和管理技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阶段。2012年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中强调,要以节能减排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要体现出实用性、环保性和可持续升级发展等特点。与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我国则更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追求的是低碳高效的智能建筑。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推进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如火如荼,但目前还处于混乱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各方配合不默契;②系统集成商的水平较低;③缺乏创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各项科学技术如现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将会作为现代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赋予传统建筑新内涵的同时,不断吸收和使用新技术,实现功能和技术上的新突破。
4 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智能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发展和变化,在今后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建筑智能化必将融入智慧城市中,成为“和谐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涌现,建筑智能化如何更好地融入智慧城市中,将是智能建筑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与此同时,建筑智能化应从智能建筑体系架构确定、设计理念创新、规范和标准完善、集成融合平台建设、B/S访问模式确立、嵌入式控制系统架构以及云计算机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考虑,使得智能建筑更好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
根据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减排是智能建筑必须考虑的因素,而提高能量效率又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所以不管是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还是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应将能量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当然,智能建筑的建设也不例外,业主建设高度智能化、高度舒适性的智能建筑,同时也能大幅降低能源的消耗,其目的就是要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特点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运行成本低且能可持续建筑设计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并利用可再生资源;②节能减排;③场地影响最小化;④智能化等。
健康、舒适、方便的人居环境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和目标,同时也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因此,未来的智能节能型建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通风散热顺畅;②冬暖夏凉;③光
照充裕:室内以自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辅助相结合,满足
日常需要;④智能控制:通风、采暖、照明、家电和空调等
都采用自动控制,既可按预定程序集中控制,也可实现局部手动调节,既满足不同场合下人们的需要,也可实现节能减排。
智能建筑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建筑相关行业,使得相关行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建筑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建筑设备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相应的控制系统与建筑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智能建筑功能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行业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反之也推动了建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
总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智能建筑是建立在建筑设计、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工程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学和人类工程学等众多学科之上的综合应用。智能建筑已成为后现代建筑的标志,在国家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智能建筑应该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发展机遇期。
参 考 文 献
[1] 梁华,梁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安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
[2] 魏立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J].化学工业承包商,2011.7.
[3] 张国强.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
[4] 安建民.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5] 杜文更.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篇4
一、世界生态农业的定义
国外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等。各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各自的定义。例如,美国农业部的定义是∶生态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补偿养分,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德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以下条件:①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②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或长效肥;③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④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⑤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⑥控制牧场载畜量;⑦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⑧不使用抗生素;⑨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另外,德国生态农业协会(AGOEL)还规定其成员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95 %以上的附加料是生态的,才能被称作生态产品。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国外概况:生态农业最早在欧洲兴起于1924年鲁道夫·斯蒂纳(Rudolf Steiner)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生态农业在瑞士、英国和日本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在世界各国生态农业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公顷。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公顷,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公顷和90万公顷。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由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生态农业发展较快,1986~1996年欧盟国家生态农地面积年增长率达到30%。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在总计为4万多公顷的生态农地中,土耳其占1.8万公顷,日本占0.5公顷,以色列和中国各约0.4万公顷。据有关方面估计,现在全球每年生态农业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其中,欧盟100亿美元,澳大利亚35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100亿美元。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食品消费市场之
一。据国际贸易中心(ITC)报道, 1997年欧洲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值为52.55亿美元,1999年约为63亿美元,2000年为95.5亿美元。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1997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值约为18亿美元,1999年为20亿美元,约占其食品销售总值的1.2%,有关专家预计,2008年德国生态食品占食品市场的比重将达到25%。除德国外,欧洲生态食品消费较多的国家还包括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产品种类包括作物产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美国在过去10年中生态食品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1995年生态食品的销售值达28亿美元,1999年达到60亿美元,2000年达到75亿美元。生态食品的种类几乎包括所有传统食品种类,生态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香料市场已有一定规模,生态奶制品尚属新兴市场。1997年日本生态农产品销售额为1500亿日元,2000年达到3500亿日元,其产品为加工品、冷冻蔬菜、茶、咖啡类、调料、大米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是欧盟。1995年欧盟从事生态农业的生产者不到农业生产者总数的1.0%,1997年达到
1.3%。1998年欧盟生态农业生产者总数达到10万个,这一数字显示,欧盟生态农业生产者数量增长率连年保持在25%以上。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食品生产出现了3种区别于以往在自然形态下生产的重要特征,这就是:1.在农业上采用工厂化生产。采用工业化生产意在通过工业的连续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农业生产过程是种生物学过程。采用工业连续生产工艺要符合不同的生产过程的生物学规律。举例来说,牛羊等草食动物是反刍动物,人类需通过在草地放牧,或在牧草缺乏时,或在某一生长阶段补充干草、精料等饲料来生产动物蛋白食品,而不可以采用违反反刍动物生长规律的方法,即用反刍动物蛋白(肉骨粉等)作为饲料再提供给反刍动物来生产动物蛋白。采用这方法虽然效益提高了,但是,食物生产的安全性受到了破坏。疯牛病是一种病毒,是牛吃了被绵羊痒病病原因子污染的牛羊等反刍动物蛋白做的肉骨粉所致。虽然第一批反刍动物肉骨粉怎样被感染疯牛病病原因子还不得而知,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趋于这样的看法,即这种蛋白毒是因为同类吃同类产生的变异而产生的,并逐步积累使其扩大。欧洲的农民在实行肉类工厂化生产时,用牛羊肉骨粉来代替植物蛋白作饲料,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使疯牛病病毒潜伏越来越多,遂酿成了今日的疯牛病灾难。
2.食品供给的链条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一种食品从农场到餐桌,要经过生产、加工、流通等诸多环节,食品的供给体系趋于复杂化和国际化。在如此长的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1999年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经调查,比利时的这次二恶英事件,是由生产动物饲料原料的厂家向生产动物饲料的工厂提供含二恶英的原料造成的。这家工厂叫福格拉公司。该公司的某些员工在原本是装废植物油的一些油罐里注入了大量的废机油,在与动物油和废植物油混合加热时产生了二恶英。该公司将含有二恶英的原料提供给油脂加工厂比利时维克斯特公司。该公司在油脂加工后,将8万多公斤混有二恶英的动物油脂卖给了10家比利时饲料公司、1家法国公司和1家荷兰公司。这些公司把添加了维克斯特公司油脂的饲料卖给了比利时500家鸡场、500家猪场、70家牛场,从而引起了这次污染事件。
3.转基因食物出现。2000年,世界在转基因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作为世界上转基因产品商品化最发达的国家,美国1/4的耕地种植了转基因作物,50种转基因植物已获批准生产,市场上流通的60%的加工食品含转基因成分。2000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墨西哥科学院、英国皇家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等全球七大科学院在华盛顿联合发表白皮书,公开支持转基因技术研究,认为消除全球饥饿贫穷,生物技术责无旁贷。实际上,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动植物的产量,而且可以改变其品质,提高产品质量。但是,2000年反转基因作物势力也有所发展,一些国家的有关人士认为转基因作物制造了“基因污染”。现在,赞成者无法证明生物技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反对者也难以证明农业生物技术不安全。在英国等一些欧盟国家,采用反刍动物肉骨粉等非天然饲料饲喂牛羊造成能传染人克雅氏病的疯牛病蔓延的事件曝光后,人们为疯牛病的肆虐而忧心忡忡;比利时等国家一些畜牧场 给畜禽饲喂了含剧毒致癌物质二恶英的配合饲料的事件被证实后,消费者对人工合成饲料产生了不信任感,担心饲料不安全;许多家庭为转基因食物的发展担惊受怕。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生态、环保食品。
(二)生态环境保护呼唤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的出现
20世纪30年代,瑞士人缪勒发明了DDT,推动了世界农业植保方式的革命,在这之后的30年里使用范围不断扩展,风靡全球,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进入20世纪70年代,全球用于对付害虫的农药达12000多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位居世界第2位,每年使用农药达3亿公顷次。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人体健康。加上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引起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摧残。当人们为层出不穷的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而烦恼时,也不得不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即生态农业。因此,1972年国际上一个致力于拯救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安全食品生产的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应运而生。经过近30年的努力,现在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700多个团体加入了这一组织。
(三)政府的支持
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已承诺共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第一产业部门的农业如何采取行动,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生态农业对于保护环境和资源、消除传统农业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正是因为这样,美国政府已认识到过度依赖现代商品投入物的常规农业对资源、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现已重视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推广。欧盟国家已开始对化学农药使用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以促进生态食品生产方式替代常规农业生产的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农林渔业战略,并推出了“洁净食品计划”。日本农林水产省已推出“环保型农业”发展计划,并开始制订《绿色食品生产法》。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一些国家为了加速发展生态农业,对进行生态农业系统转换的农场主提供资金资助。美国一些州政府就是这样做的∶依阿华州规定,只有生态农场才有资格获得“环境质量激励项目”;明尼苏达州规定,有机农场用于资格认定的费用,州政府 可补助2/3。
四、世界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一)生态农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导模式
生态农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例如,在德国,现在顾客购买生态牛肉要比购买常规方法生产的牛肉至少贵30%,但消费者认为,由于生产生态牛肉需要付出较多的人力和财力,因此,付这个价格值得。近年来,德国牛肉销售量下降了50%,但生态牛肉销售量增加了30%。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 2000年生态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95.5亿美元,其消费额在未来几年里将会保持连年增长。到2005年,生态农产品的零售总额将占西欧食品市场的5%~10%。在政府方面,《欧洲共同农业法》有专门条款鼓励欧盟范围内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各国也大都制定了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专门政策。例如,奥地利于1995年即实施了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向生态农业转变。法国于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2001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农业部长会议将帮助养牛农民从现在的集约式经营向粗放式生态饲养转化列为七点建议的主要内容之一。德国农业部长建议欧盟在10年内使生态农业产值占整个农业生产的20%。在经营企业方面,美国有机农业商业联合会主席凯瑟琳·迪马特奥说:“有机农产品已不再限于健康食品店,现在它们正不断涌进大型连锁超市。”2000年春季,英国最大的销售连锁商冰岛公司宣布:该公司将把货架上的所有食品都换成生态农产品,而且价格和原来一样。这个举动随即在整个市场引起连锁反应。生态食品已不再只是一种时髦。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生态农业有朝一日将会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二)生产和贸易的相互促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的监控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更加严格,食品生产的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食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由权威机构按照通行的标准加以认证,获得一张“绿色通行证”。目前,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已制定了环境国际标准ISO14000,与以前制定的ISO9000一起作为世界贸易标准。所不同的是,后者侧重于企业的 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而前者侧重于企业的活动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环境、技术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各国生态食品的标准及认证体系将进一步统一
现在,国际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分为3个层次:一是联合国层次,二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层次,三是国家层次。联合国层次目前尚属建议性标准。为了指导全球生态食品的发展,消除贸易歧视,今后各国生态食品标准将在以下3个方向迈向国际间协调与统一:一是与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有关食品标准以及国际质量认证组织、WTO等制定的有关产品标准趋向协调、统一;二是非政府组织做好地区和国家之间标准的协调;三是地区和国际标准进一步得到互相认可,以削弱和淡化因标准歧视所引起的技术壁垒和贸易争端。
(四)各国生态食品的发展将进一步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生态食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今后将主要在4个方面展开:一是围绕可持续农业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巩固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二是如何保持生态食品生产技术本身的可持续进步;三是以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切入点,提高生态食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四是加强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天然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产资料的研制、开发和推广,以尽快解决生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梁志超:《国外绿色食品发展的历程、现状及趋势》,《世界农业》2002年第1期。
2.李蕾、丁汉凤:《德国的生态农业》,《世界农业》2002年第6期。
3.丁言强:《有机农业的概况与展望》,《世界农业》2001年第8期。
4.俞东平等:《有机农业发展概况》,《世界农业》2002年第4期。
5.布莱恩·哈尔韦尔:《农业的革命》,《农业经济学》2001年第12期。
6.高振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农业生态环境》2001年第17期。
7.林祥金:《欧洲农业的灾难及其教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2001年第52期。
8.莫鸿钧:《2000年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综述》,《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1年第7期。
智能农业的发展趋势 篇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结课论文
题目: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智能电网概述:
所谓智能电网,即为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以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为基础,通过对传感和测量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目标。智能电网自愈和自适应强,安全稳定和可靠高,经济、优质高效。
智能电网一个重要的功能特性是自愈性强。就是把电网中有问题的元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很少或不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以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而几乎不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服务。智能电网将安全、无缝地容许各种不同类型的发电和储能系统接入系统,简化联网的过程。
二、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在未来智能电网中,电网的自愈特征将会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灵敏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常规继电保护的配置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常规保护在这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会有所侧重。特高压电网的建设、电网规模的扩大等因素,将导致短路电流增大很多,因此,应对短路电流增大造成的定值可靠性降低。同时,智能电网将给继电保护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把发、输、配、用各环节互联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新型网络。智能电网的技术特点将影响现有继电保护的应用,它主要特征有:数字化、网络化、广域化、输电灵活化等。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功能的完善性、操作的方便性及操作界面的人性化等要求已基本满足。我国继电保护在原理上能够满足我国电网运行的要求。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发展改变了电能传输的某些特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征使智能电网与传统电力系统产生了本质的差别,作为继电保护专业,也需要适应其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它的特点如下:利用数字化提高保护性能、网络化将改变继电保护的配置形态、提高安全自动装置性能、与传统保护的配合、在线整定技术、继电保护新原理与新技术等。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电力系统的一次重要变革,是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的保护系统已是各个互联电网不可缺少的保护稳定、避免灾难性事故的保护手段;如今,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开始,建设过程中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将给继电保护专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继电保护专业要适应电网需求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跟进电网建设步伐,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按照相关规划,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形成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标准,滚动修订发展规划,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全面铺开。智能电网的加紧建设,对电力系统的第一道防御手段一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我国的智能电网
云南省电力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智能电网的研究,不断增强驾驭高海拔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能力,建设信息化电网企业,抢占电力科技制高点。结合云南电网公司实际情况,努力抢占高海拔特高压交直流混合输电技术、复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控制技术、高温超导技术、发展智能电网和建设信息化企业关键技术制高点。积极实现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向建设信息化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切实抓好“智能微网可行性研究”、“智能配电网建设研究”、“云南电力大厦光伏建设方案研究”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的前期研究。
2010年9月,全国首个智能电网“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在浙江海盐武原镇竣工。至此,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36000用电客户率先进入“三全”信息时代,从而成为全国首个智能电网的“三全”镇。智能电网信息“三全”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的重组成部份。
2010年,国家电网将在河北、北京、上海和重庆四个省市开展智能楼宇和小区试点工程建设,初步计划建成两个智能楼宇和6个智能小区。居民们将见证国内一项尖端技术在身边变成现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机会并不常有——他们的身边将建起“智能用电小区”。
可见,尽管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才由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目前,全国各级电力公司都已经加快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步伐,智能电网已经由一个“概念股”转变为我们身边切切实实存在的“热点股” 2 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是实现电力网络及相关设备监测保护的重要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是该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220kV及以上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率已达91.41%。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趋势充分利用了先进的半导体处理器技术:高速的运算能力、完善的存贮能力和各种优化算法,同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成熟的数据采集、模数转换、数字滤波和抗干扰等技术.因而系统响应速度、可靠性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
然而,智能电网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广域测量技术、交直流灵活输电及控制技术的大量应用,必然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带来影响。(1)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
智能电网的分布式发电、交互式供电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日益普及也为探索新的保护原理提供了条件。
智能电网中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可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实现对保护功能和保护定值的远程动态监控和修正。
另外,对保护装置而言,保护功能除了需要本保护对象的运行信息外,还需要相关联的其他设备的运行信息。一方面保证故障的准确实时识别.另一方面保证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所以,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动作时不一定只跳本保护对象,有可能在跳本保护对象时还需发连跳命令跳开其他关联节点,也有可能只发连跳命令跳开其他关联节点,不跳开本保护对象。(2)继电保护技术的升级
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发展改变了电能传输的某些特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征使智能电网与传统电力系统产生了本质的差别,作为继电保护专业,也需要适应其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数字化 互感器传输性能的提高和互感器故障的减少使继电保护不需要再考虑电流互感器饱和、二次回路断线、二次回路接地等互感器故障问题。电气量信息传输的真实性也为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提高带来了便利条件。如何简化继电保护的辅助功能.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提高继电保护的整体性能,是未来继电保护发展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网络化
新一代的数字化变电站改变了传统继电保护信息获取和信号发送的媒介,利用网络上共享的站内其它相关电气元件的信息提高主保护的性能,利用共享的控制信号网络简化继电保护配置.是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研究的前沿性问题。 自动整定技术
传统的自适应保护仅能根据被保护线路的运行情况对定值进行调整,不能利用全网信息准确、实时地判断运行方式来调整定值。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应实现全网的联网自动整定和自动配置,从分散独立的保护变为系统分布协同的保护.(3)员工技术提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安全责任重大,对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高。而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能够给生产一线员工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更能在广大员工中产生强烈的争先意识和激励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广大基层电力企业应当适应电网快速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对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岗位技能。
三、结束语:
我国自2009年5月提出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以来.先后在全国开展了21个试点项目,提出了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框架.并开始进行多项技术攻关。许多在智能电网建设实践和重大专题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继电保护装置是电网中的“卫士”,起着将电网故障与系统隔离、防止事故扩大的作用。
智能农业的发展趋势 篇6
如前文所述,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客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加工层次低、产品不达标、农业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水平低等等问题,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很多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
此外,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尤其是部分地区的一些质量和单产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农产品,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农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国外大量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将会挤压部分中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卖难”问题,加重流通渠道的压力,引起国内市场一些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影响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中国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农业用地将会被蚕食。中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满足巨大人口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怎么办?中国农业的未来在哪里?
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 面对差距和挑战,我们别无选择,还是应该坚定不移的的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把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组织起来,依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决定主导产业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把分散的农户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从而有效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即能发挥个体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又能把农业企业在资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集于一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使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以及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使农业大规模地应用科技有了现实的可能。它能更好地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先进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农民科技素质,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能突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实现生产要素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臵,从而给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发展后劲,最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未来发展趋势或特点
未来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呈现以下的特点或趋势。市场化趋势。所谓市场化,从狭义上说,是指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其产量。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农业生产、流通、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需要紧紧把握市场的脉搏,密切关注市场的动向,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和安排生产。专业化趋势。所谓专业化趋势,一方面是指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二是农业企业不要盲目贪大求全,而是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到极致,从而才能够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规模化趋势。规模化和集约化是针对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而言的。因为目前中国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不仅使土地的利用率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而且使很多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得不到推广和普及,等等。总之,分散经营是掣肘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规模化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
集约化趋势。集约化是针对粗放农业而言的。因为农业的利润率相对偏低,因此如何资源利用最大化,用最少的资源或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和收益,这是集约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同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应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深加工趋势。比起其他国家,我们国家的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或水平还很低,因此,农产品深加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农业企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确保口粮、饲料用粮和种子用粮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粮食深加工。标准化趋势。所谓标准化趋势,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对食品的安全、卫生、营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农产品质量必然要优化升级,达到各项质量标准。因此企业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积极进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等等。
信息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它极大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效率。相比之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武装和发展我们的农业,这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
生态化趋势。所谓生态化,就是指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环境表示了严重关切,如何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投入资源能源少,各种资源利用率高,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多,而废物最少,污染最轻,甚至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化服务趋势。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社会服务还不健全,对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这也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围绕着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如何为农户积极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各类服务,这很关键。
沈志勇介绍: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原策划总监,上海某著名服装企业原营销总监。
《重新定义中国营销模式》一书已出版,当当网、京东、卓越网及各大书城有售。
《重新定义中国商业模式》一书上下册已经出版,当当网、京东、卓越网及各大书城有售。
16年营销策划与市场实战经验,《销售与市场》第一营销专家团成员、营销高级研究员;《糖烟酒食品版》食品产业顶级专家团顾问;率领超限战策划机构获得“2007最受中国企业欢迎的十大营销策划机构”称号,业内称“机会猎手”,长于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品牌模式的打造;长于打造新品类;长于打造新产品;长于帮助品牌快速崛起,快速突破市场。
曾为中华香烟、五粮液、上海泰昌养生足浴盆、泊客.行者箱包、渔禾岛紫菜、广州娇雪贝儿美容连锁、上海彩翼家纺、广州电信、中华英才网、牧高笛户外休闲服、雪龙人内衣、天蚕羽绒内衣、361度运动用品、沃特运动用品、梦娜袜业、雅客集团、泡吧饼干、红桃K、广州中药一厂、WNQ健身器材、煜华珠宝连锁、林连果业连锁等100多家企业进行过整合营销策划和品牌打造。
智能家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7
一、智能家居的内涵和类型分析
1、智能家居的内涵分析。
智能家居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和普通的家居相比较而言,智能家居就有着传统居住功能,也能够在信息交互的功能方面得以充分的展现,让人们能够通过外部进行对家居信息进行查看,在家居的控制设备方面得以有效实现,方便了人们合理化的安排时间[1]。智能家居的应用目标就是要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人们在生活品质上的追求愈来愈重要,通过智能家居的目标实现,就能对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智能家居的类型分析。
第一,智能家居根据不同的因素也能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家居助手类型的主要就是为人们家居生活提供方便的,通过WIFI智能开关插座的应用就能提供无线网络,智能扫地机器人等。通过这些家居助手的应用就能有效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方便人们的应用。第二,再有就是家居健康类型,在这一方面就和用户的身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智能水杯就是比较鲜明的家居健康产品,在科技含量上相对比较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就有着保障作用。第三,另外在家居能源类型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2]。这是和绿色建筑有着紧密联系的,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对资源的节约,以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健康,在能源的高校使用目标的实现上就表现的比较突出。
二、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1、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分析。
智能家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还存在着相应问题有待解决,这些不足之处体现在,人们主要对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进行应用,从而来对智能家居实施操作控制。在需要进行对家电处理的时候,用户就要打开安装在客户端的APP才能实施控制。当前的智能家居是通过互联网和硬件进行结合的,将硬件作为软件来实施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对家电实现远程控制,但还没有真正的实现智能化的目标。再者,智能家居的设备间互联互动和通信协议技术标准化是分不开的。在当前市场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智能家居标准比较多,没有在标准上进行有效的统一,每个厂商都有着自己的标准,所以这就对用户的选择有着很大的限制性。智能家居在涵盖通信以及安防等多系统中的应用中,这样由于标准的不同,就在覆盖面上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另外,对智能家居的应用中主要是采用WIFI连接的应用,如果简单依靠着单路对房建信号质量进行保障是有着难度的,还要进行设置多AP。这样对联网切换的控制功能的应用就有着很大难度。
2、智能家居发展趋势探究。
对智能家居的发展就要结合实际进行保障,就要注重协议的标准化。智能家居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比较晚,在一些技术上的融合发展应用层面的标准还没有统一化,这就对智能家居的市场化推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通信技术标准的统一环境下,智能化的底层通信标准也会逐渐向着统一的目标迈进。这样用户就在选择空间上能得以有效拓展。智能家居在人工干预情况减少基础上,就要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产品的智能化目标上加以实现,就能有助于智能家居的良好发展。例如基于Wi Fi的智能家居产品最为常见,因为Wi Fi本身普及。对用户来说基于Wi Fi的智能家居组合最为省事,购买设备直接组网即可。Wi Fi的中文名叫做无线高保真,感受一下。在这两年主打感知和控制的智能家居单品出现以前,Wi Fi主要用在大数据流的传输(比如电视盒子、音箱)——因此它的优势就是传输速率快,缺点是成本和功耗都比较高。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也会向着节能化的目标迈进。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下,在各个领域的节能发展就比较关键。智能家居未来的发展中,产品节能化也是一个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也是对产品绿色化衡量的重要指标。通过节能化的目标实现就能在工作的成本上得以有效降低。不仅如此,在家电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层面也会得到实现。智能家居在输入统计以及输出等功能上都要能得以充分的呈现,在对人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要在安全性能上得以保障。只有在这些基础功能上有了实现,就能对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对智能家居的发展就要能结合实际,随着新的技术的应用,智能家居的功能多样化目标的实现就比较有利。在产品的标准化以及安全性的保障层面也比较重要,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发展,在智能家居的领域当中,通过技术的优化应用,就能促进其进一步深化发展。本文主要就智能家居的内涵和类型加以阐述,然后对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智能家居,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邵星,王翠香.基于安卓的智能家居移动终端设计[J].软件导刊.2015(12)
现代农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篇8
一、高科技农业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科学技术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高科技的应用成为现代农业的首要特征。
(一)生物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
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将会出现重大突破,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成就,这些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将集中体现在新物种塑造、新快速繁育技术应用、新农业工厂构建、新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新能源开发和新空间领域拓展等方面。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将推动现代农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来创造家畜和作物新品种,从而使培育新品种的时间从20-25年缩短到3-5年,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用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海洋作物,可以使用海水灌溉,从而节约淡水资源的使用。“分子农业”就是利用动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实现商业上大规模生产蛋白质、药物、疫苗及酶等物质,用于预防和治疗人和动物的疾病。由于利用植物生产提取类物质,易于操作和规模化生产,为农业发展的工厂化奠定了科技基础,它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流。
(二)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农业领域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开辟新的生物资源,拓宽农业生产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如通过工厂化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将形成非绿色植物的、不污染环境的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研究开发可更新的纤维素、工农业废气、废液、废渣,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建立单细胞工业及海藻生物技术产业等;在水产、畜牧、园艺温室及多年生果树栽培领域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人工创造环境,建设全过程自动化工厂,以达到高效率、高产值和高质量。
一种被称为精确农业(precisionagriculture)的新型农业模式近年在发达国家勃然兴起。精确农业是利用重要的农业作物参数和知识,在适当的尺度上优化生产系统管理,是根据特定地块的作物潜在生产能力控制不同的投入水平(如肥料、杀虫剂、除草剂等)。运用精确形态的生产方式,可以在过去不能或很难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例如,干旱缺水、山地陡坡、盐渍滩涂乃至沼泽荒漠地区,都可以用水栽法转变为生产基地。水栽法不用土地,而是用营养液,在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这样,不但延长了生产季节,也扩大了生产的空间。中东一些炎热、干旱、缺水的地区,过去不能生产新鲜的蔬菜,目前已经用水栽法解决了问题。通过人为的精确农业的实施,改变了农业的传统功能与传统结构,扩大了现代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另外,利用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使农业脱离土地正在成为现实,实现了工厂化,出现了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甚至太空农业。白色农业就是以微生物资源为核心,以动物、植物为原料,发展相关的产业;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现代人类所需要的动物蛋白质,其总量的20%来源于海洋生物资源。
二、多功能农业
农业多功能的理念是1992年最先由日本提出的,它是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和植物纤维等农产品这一主要和传统的经济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非经济生产功能。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功能在不断的变化,有了新的功能,如能源替代功能、劳动力吸纳促进功能、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输功能等。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
三、可持续农业
现代农业是在吸收“石油农业”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0年代中期美国等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农业。所谓可持续农业,即“环境不退化,资源永续利用,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不仅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可以保证世世代代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它强调生产与环境并重,当前与长远并重,采用适当的经济技术生产体系,不搞掠夺式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前提是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两者相辅相成。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它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现代农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现代农业在发展农业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切实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根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生态农业。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土地、肥料、水资源、农药和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在应用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现代农业,就必须抛弃原有的以大量消耗石油、化肥、化学农药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遗传工程、生物科技为主的运用高科技方法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是以科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和培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具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生态农业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开发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和水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相结合。专家认为,生态农业是一种久兴不衰的生产方式。它的种种模式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四、标准化农业
农业标准化就是先进生产力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表现,它是指通过不断调查、探索、发掘农业生产实践的规律,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
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推广科学生产操作规范,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大生产发展。据了解,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标准化程度已经很高,他们从产前的种子选择、产中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栽培管理、产后的加工、分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诸环节一直延伸到“餐桌”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几乎每个生产、加工、销售的环节都实现了标准化,因此这些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正由于标准化水平高,日本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强,价格很高,一般相当于我国同类产品价格的10倍左右。而我国农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由于标准化水平太低,很难打入像日本这样的市场。因此,实现农业标准化,按标准组织生产,同时按标准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行为,是我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从生产无序到有标准可依的必由之路。
五、信息化农业
当代世界正在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农业信息化可被理解为在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等,提高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动态演进过程。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农事操作更加标准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信息资源在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更加注重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据某些预测标准,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网络。有着粮仓称号的俄亥俄州的农场主,一个人经营几千公顷的土地,全靠电脑管理控制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我国目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六、都市型的工厂化农业
所谓工厂化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它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现代先进农艺,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依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它是根本改变传统农业的重要方向。
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生产设施集中了现代农业的分析技术、电脑智能管理、节能、省力,环境能按照需要自动调控;实现周年生产,按合同生产,与市场接轨;生产性能好,产量方面稳;生长速度快,是土耕的3—4倍;保护环境,不破坏生态,生产环境清洁、工作轻松;商品率高,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高;可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无土传病害,一般不使用农药和不施用土壤消毒剂;无连作障碍,可随意安排茬口;省水、省肥,肥料利用率高。产前、产中、产后和营销一体化;农业生产由体力到脑力,成为受人喜欢的行业。
【智能农业的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智能农业发展前景09-26
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10-06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09-03
智能农业大棚09-19
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08-30
农业智能化09-09
智能农业机械09-12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06-25
智能机器未来发展趋势10-29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