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及其发展趋势(精选12篇)
智能家居及其发展趋势 篇1
1 智能电网概述
在电力系统的电力输送过程中, 智能电网具有强大的电力输送功能, 并且还能有效保证其安全与稳定。同时, 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下, 它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 从而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在整个电网的运行方式中, 智能电网可以起到良好的调整作用, 并且还可以实现电源、电网以及电网等方面信息资源的共享。当然, 智能电网中各种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也会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原理
在智能电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其发电、配电、输电等电气设备的监控, 都是由传感器来完成的,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网络系统对监控数据进行收集与整合, 最后作出有效的分析, 以达到适时监测的效果, 这样就能实现对保护定值与保护功能的远程监控与修正。
对于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来说, 其保护装置除了确保保护对象信息的安全之外, 还能够关联到其它电气设备的运行信息。在此过程中, 就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在这种情况下, 继电保护装置不仅能够准确找到故障的发生点, 而且还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 实现故障的自我修复, 从而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3 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 智能电网通常是复杂的网状结构, 这跟传统电网中的简单环网机构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 在复杂的网状结构中, 单一的保护装置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比如信息少, 整定难等等, 所以这会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3.1 数字化
对于智能电网来说, 数字化使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这也是它与传统电网最重要的区别, 所以, 继电保护技术也应该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比如信息传输的数字化、测量手段的数字化等等。
3.2 网络化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继电保护操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也必将会发生变化, 为信息平台的建立, 也会促进智能电网的网络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继电保护技术也应该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3.3 广域化
在智能电网的快速建设过程中, 整个电网系统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同时, 出现故障的机率也会大幅上升。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充分利用广域测量技术进行后备的保护服务, 这样就能提高整个保护装置的性能, 以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3.4 自整定技术
当前, 很多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的机构所采用的是一种刚性的结构, 而且其中的连接方式、保护对象等内容, 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在传统电网中, 系统的整定是通过保护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实现的。而在智能电网中, 继电保护能够充分地运用全网的信息资源, 这样它就能进行实时的判断, 以达到整定的目的, 进而实现全网系统整定的自动化与配置的自动化。
4 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于继电保护技术来说, 它是对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有效检测保护的重要手段, 同时, 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都是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尤其是监测、测量、保护以及数据通信的一体化。在现代电力系统的智能电网运行中, 继电保护技术除了要具备上述的功能之外, 还应该适应高压输变电技术发展的要求, 这样才能有效适应大机组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另外, 在继电保护技术中, 广域保护也是一个讨论的热点问题。在当前电力系统的全国联网发展趋势下, 如何才能做好电力系统的防线配置工作, 还需要电力从业人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目前, 国内外在广域保护的研究上, 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对广域信息的充分利用, 并以此来实现稳定的边界计算、安全的监控以及状态估计等等, 它的侧重点就在于对开发与利用广域信息;其二是通过对广域信息的利用, 以实现继电保护功效的充分发挥。
对于保护整定管理系统的研究来说, 其保护整定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并且已经由手工整定管理过渡到了机械整定管理, 同时也提高了其整定的质量与效率。在此过程中, 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 也促进了保护整定值的集中式管理的发展。虽然, 保护整定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在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这种技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 对于网络整定管理技术来说, 它必须正视以下几个问题,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 系统中, 数据与网络拓扑维护存在着很大的阻力。其中, 网络拓扑与系统的参数是交由专门的整定人员进行自我维护的, 但是, 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系统的更新换代速率非常快, 网络的变化也比较频繁, 所以这就给维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 在此过程中我, 网络参数维护的效果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保护整体的实际情况, 还会影响到整个网络定制的精准度。
第二, 当前, 系统的定值计算与管理系统的定值是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 通过计算机的整合之后, 现场的个工作人员需要先进行网络定值的下载, 然后再通过手工的方式设置保护装置。但是, 这个操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而且失误率也比较大。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 继电保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原理作了简要介绍, 分析了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影响, 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探究
参考文献
[1]刁庶, 路垚.智能电网时期的继电保护技术探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3 (01) .
[2]陶魁, 武超.试论智能电网建设中基点保护技术的运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12 (24) .
[3]陈勇军, 赵玉梅.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2 (23) .
智能家居及其发展趋势 篇2
更多高级AI助手
随着亚马逊的Alexa,苹果的Siri以及其他类似设备的推出,人们看到了在家中从AI助手中受益匪浅的消费者。此类AI助手可用于获取天气报告,播放歌曲,关闭房间的灯,在线查找一些信息等等。
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根据Adobe Analytics的研究,据说拥有智能扬声器的人中约有71%的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而拥有智能扬声器的人中约有44%的人每天承认多次使用智能扬声器。因此,在,我们将能够看到更多高级AI助手帮助家庭和工作场所以及影响其他生活领域。
如今,用户使AI助手执行基本任务,例如在线搜索信息或播放歌曲。在未来几年中,随着AI助手将执行更大的任务,变化将很大。仅通过识别用户的声音,他们就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体验。
因此,不久后,您将与电视或冰箱通话,而不仅仅是像今天这样与人工智能设备通话。
人工智能支持的招聘工具
根据Indeed进行的调查,有42%的雇主不确定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对于企业而言,招聘过程是一项既费时又繁琐的任务。人工智能可以改变一切。这意味着在20,企业将能够使用基于AI的招聘工具,这将有助于他们进行招聘。
例如,像Mya这样的聊天机器人招聘代理(我的招聘助手)可以通过文本,电子邮件或Skype与候选人沟通。该应用程序可以帮助您完成第一级任务,并为您确定或拒绝候选人。
随着使用AI驱动的候选人交流和筛选工具的出现,大量的AI工具应运而生,这将帮助公司和组织节省更多的时间来选择候选人。
对话式AI搜寻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人工智能支持的助手,未来的趋势将是使用高级对话人工智能支持的搜索。随着语音搜索的推出,消费者在线搜索事物和答案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不必在搜索栏中输入单词,而是可以对设备说出搜索查询,而可以构成正常的通话内容。这显然意味着用户从搜索结果中获得答案的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说,用户将不仅从基于AI的搜索引擎中获得答案。这将不仅仅是列表。答案之后将是更多的对话式答案。它将询问一些问题以弄清楚用户实际要寻找的内容。因此,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用户将可以通过搜索结果轻松找到他们想要的内容。由于人们正在改变他们搜索网络的方式,因此他们获得的答案的质量将会发生变化。人工智能将有助于在这方面采取行动。
更好的虚拟代理和会话聊天机器人
近年来,聊天机器人一直致力于改善不同类型企业的客户服务。在年,这一变化将变得更好,您将能够看到聊天机器人变得比以前更先进,更像人一样。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对话将结束。就像在聊天中与实时座席交谈一样,人们将可以轻松地与聊天机器人交谈。企业将趋向于为其提供动画虚拟代理,而不是使用简单的聊天机器人来改善客户服务和AI聊天机器人的支持。
例如,Autodesk推出了名为Ava的虚拟代理。这个虚拟代理看起来像人,正在帮助人们进行结帐流程,回答他们的问题,将他们引导到内容以及根据情感信号与用户进行交互。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零售商将寻求虚拟代理和对话式聊天机器人来联系消费者并通过客户服务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必将它们传递给真实的代理。
工作变更
人工智能在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出于同样的原因,就业机会将受到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借助AI可以帮助企业简化不同的流程,人类可以填补的某些职位将被取消。随着AI的出现,在未来几年中,对工人进行技能再培训的过程将变得至关重要。该过程应尽早开始,这样人们就可以熟练掌握并准备好进行高级工作。
物流效率提高
机器人的使用正在增加,在供应链中尤其会看到它的使用。供应链执行常规执行的功能,主管人员正在寻找优化方法,降低成本并以更好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通过利用AI,区块链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供应链有更好的机会来改善并取得成功。
将机器人引入供应链的公司之一是亚马逊。它于收购了Kiva Systems,以改变其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多年来,在25个配送中心中,引入了80,000个机器人。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提高了效率并节省了成本。通过使用机器人,亚马逊能够将运营成本降低20%,每年节省约2200万美元。
客户互动与沟通
将AI引入工作场所将极大地帮助那些相信与客户保持持续沟通和互动的企业。可以使用AI应用程序和工具记录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对话,以后可以将其用于分析和反馈,以备将来参考。根据客户的意见,公司高管在未来几天可以轻松做出更好的决策。
例如,一种名为Chorus.Ai的基于AI的工具可帮助自动记录和存储对话以及评估销售人员的表现。这有助于他们改善销售流程并进行有效的对话。
对数据科学家的高需求
从最新的趋势技术到增强现实,再到高级网络安全,数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AI的发展,数据科学家的作用也在增长。根据 IBM的估计,到,数据专业人员的职位数量将增加270万。有能力通过AI实施处理大量数据的候选人的需求量很大。IBM本身认为,数据专业人员的作用将很高,而像高级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这样的人将增加28%。
医疗突破
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作用正以其与数据交互的能力成倍增长。AI使医学研究人员得以实现许多我们认为无法实现的事情。未来几年,医疗领域对AI聊天机器人开发服务的需求将会激增。
语音识别
在,亚马逊的Alexa最终在消费者中大受好评。它帮助他们在家中做许多事情以及在网上搜索信息。在2019年,您将能够看到更多此类语音识别工具。据说到2019年,约有6660万美国人将出于各种目的使用语音或语音识别技术。LG,惠而浦和三角洲等许多家电制造公司已经挺身而出,利用Alexa的语音识别功能来控制不同的家电。许多公司将在新的一年中挺身而出,以利用这种AI趋势来取得成功。
图像识别
借助AI,计算机已经可以理解语音并进行往复运动,但是现在它可以对图像进行相同的处理。通过图像识别,可以处理和分析从不同视觉源收集的数据。
通过图像识别,可以完成许多任务,例如检测车牌,诊断疾病以及通过照片分析完成付款。这也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营销。在2019年,我们可以预期图像识别会越来越大。有些技术可以扫描网络上不同页面上的图像,以提供可以吸引用户的相关广告。
网络防御
今天,企业所有者正处于艰难时期,因为网络犯罪分子非常针对软件即服务,云基础架构以及由IoT提供支持的设备。在2019年,人工智能将通过防止黑客攻击来应对网络威胁。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一些公司正试图在威胁扩散之前识别威胁,并在他们进行任何攻击之前实时检测在线敌人。AI能够尽早发现异常活动,并在事情变得不可控制之前保护系统。
智慧零售建议
在不同商店(尤其是在Amazon)上在线购物时,您会看到根据您购买或浏览的产品而提出的产品推荐。产品推荐将在2019年变得更加智能。
未来家居的发展趋势 篇3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智能家居得到发展,所谓智能家居指由中央系统控制所有家电设备,通过中央控制器分配给各分控器,进而实现智能控制的家居系统。与传统设计相比,智能家居将实现服务、管理一体,中央系统操作,提供了舒适、方便、智能、节能等居住条件。
未来家居的发展趋势
未来,家居装饰与居家产品设计将由独立走向一体化,注重用户体验,将人机交互的优势全方位体现在空间设计中。智能化家居可能使设计回归到最原始状态,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情况下回归到简洁的平面界面,去除表面多余的形态变化和复杂的装饰,使空间变得更精简,可操作性将大大提升。大部分家具将采用规整的平面,表面处理成平滑状态是因为智能化家居大多将采用智能屏幕的方式,这要求使之成像的平面不能有过多的形变或凹凸以及其他装饰阻碍影像的可视化及操作性,人们只需安装无线网络,所有智能屏幕将可以随时进行操作。
了解现代厨房
要设计出实用美观的智能厨房,首先要了解厨房所具备的功能:一般家庭都具备整体橱柜,燃气灶、微波炉、涮洗盆、碗柜、其他杂物柜还有冰箱、消毒柜等。其次是了解人的行为习惯:一般灶台与涮洗盆不在一条直线上,最好处于转角,这样灶台边可以放置案板及盛菜的碗碟等,整体橱柜中沥水的碗柜下最好是涮洗盆,调味品需要放在离灶台不远处等。围合是中国式厨房的基本状态,物体与物体之间间距短,行动起来方便省力。中国饮食有别于西方国家,西餐很少产生油烟,如果学习西方的开放式厨房,就要很好的处理油烟问题。
智能厨房的设计
未来厨房必然少不了高科技的加入,怎样让用户使用的更方便省心是设计师与工程师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从外观上来说要简洁美观,看上去高档大气实则不贵是最理想的状态,从操作上来说要方便、快捷,让老人也能够安心使用才能让家人放心,从使用上来说要顺手,综合起来就是未来智能厨房设计的发展方向。
1.基本配置
首先智能厨房将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外观简洁,将常规的可视部件全部隐藏在内部,利用智能化达到可升降、移动,设置配套产品达到功能利用最大化。智能手环是整体设计产品之一,其外观应该与智能厨房的整体设计感相同,颜色配套,其次,智能手环应该具备防水、耐高温等特性,其所包含的功能应具备测量血压、心率、脉搏、脂肪及根据相关测量结果做出合理膳食推荐的功能,最后,智能手环能够同步智能厨房的屏幕,一键将所有信息导入屏幕中,实现可视化操作。全套厨具是整体设计产品之二,首先颜色及造型需要与整体设计配套,其次是材料导热性能高,表面涂层无毒无有害物质,能使锅具均匀受热,不产生油烟,能自动提醒人们烹饪已完成,最后是收纳方便,能够进行叠加。
2.操作流程
戴上智能手环进入智能厨房,高效节能灯通过感应器自动开启,灯光颜色通常采用冷色调来缓解人们对厨房闷热的印象,同时也带来了科技感,灯光通常出现在操作区域边缘或上方,对于没有进行操作的区域灯光将自动熄灭。手指触碰操作台,连接无线网络功能的电子屏幕将开启,强调的是屏幕与台面是合为一体的,并不是镶嵌或者投影技术,屏幕显示亮度可根据自身习惯进行调节,显示内容的色彩可随时更换,开启搜索页面手动或声控查询内容,手指轻拽页面至旁边空白处,将需要的网页进行叠加,可实现多界面操作。
将一直在监测身体数据的智能手环中的信息传入台面屏幕中,智能手环将根据身体状况寻找合适的食材搭配合理的膳食。选择好菜谱,用手触摸台面侧面设置的智能感应器,打开料理台下方的智能收纳区域找到合适的食材,关闭后轻触涮洗区触控屏幕,在涮洗区轻触隐藏的水龙头,让其自动升起,清洗干净的食物放在智能屏幕上任意空处将显示其营养成分、重量、脂肪、有害物体残留等内容。在操作台上直接切好菜,调出加热区,调整位置和大小,可同时开启2至4个加热区,然后开启智能菜谱,按照屏幕提示的内容,在智能厨房统一配置的不同型号的锅具中挑选适当的放在屏幕所显示的加热区,然后将相应的菜及配料有序加入,通过智能屏幕调节温度,整个操作无明火无油烟,不会外溢四溅,全方位保护家人的身心健康。所有的隐藏设备均设置了独立操作屏幕,设备可进行适当范围内的升降,方便不同年龄层及身高的人进行使用。屏幕材料需要具备防水、防火、抗打击、不留痕等要求,科研人员一但研发成功将成为厨房革命性的转折点。
美的在2014年的时候宣布了一款定价为100万的智能厨电,其包括WIFI、云端系统、移动设备互联互通技术、产品在线升级技术等,所有设备均采用嵌入式,都是高端厨房的代表。嵌入式设计虽然看上去比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整体美观,但依然存在边角和缝隙,这些卫生死角很难处理,时间久了影响健康及美观,如果渗入机体内部将对配件造成损害,影响使用寿命。
结语
我们不能只追求表面的高科技感,外观要吸引人但也要保证其使用价值,因目前智能厨房对电路、家电设备要求过高,且价格较贵,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所以目前并没有得到普及,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及新材料的研发成功,生产成本得到控制,届时智能厨房势必得到普及。设计帮助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在未来智能厨房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帮手。
智能家居及其发展趋势 篇4
信息的传输已经成为智能小区建设考虑的重点。通过宽带接入, 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使得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成为可能;同时, 宽带为业主生活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视频、音频、游戏等各种贴心的服务让生活更加精彩;另外, 宽带为人们生活提供各种便利, 网上市场、网上书店、网上售票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消费理念。
由于大量资金投入电信骨干网络的建设, 核心网络普遍实现了光纤化, 其带宽基本可满足当前通信的需要, 接入网越来越成为网络的瓶颈, 其宽带化和IP化成为当今网络发展的一个新焦点。目前已出现的宽带接入技术有: (1) XDSL (高速数字环路技术) 接入; (2) 宽带无线接入; (3) Cable Modem接入; (4) 以太网接入; (5) ATM多业务接入; (6) SDH接入。此外, 近年来还有电力线宽带接入技术被应用。
目前针对智能化小区主要有有线的与无线的, 包括ADSL、LAN、HFC等。各种接入方式在技术背景和物理承载媒介上各不相同。对于小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来说, 如何在小区内采取最经济最优化的设备选择和线路布放是智能小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家庭计算机的普及, “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普通活动, 各种信息、服务网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小网络服务中心是智能小区的大脑、信息交换中转站, 高速的区网络中心是小区住户步入信息社会, 享受网络世界的重要保证。
小区内设一个高速计算机网, 为千家万户提供上网服务。用计算机除可以管理家庭各种电器设备外, 同时可利用内部网与小区的其他住户在网上进行交流、娱乐, 还可在管理中心查询数据。小区网络面向住户开放公共信息网。社会服务网, 并提供国际互联网等服务, 使住户生活更方便, 达到人在屋中坐, 便知天下事的功能, 而且可实现家庭办公室的作用。
小区网络系统是小区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的基础平台, 其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信息流量的需求, 以满足二十一世纪宽带多媒体信息交互的要求。同时网络应具备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智能小区最终将体现为利用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和信息交互管理等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 建立一个由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中心、通信接入网和家庭智能化系统组成的小区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 对各种信息实现全面、实时、有效的接收、传递、采集和监控。
在某些情况下, 如果采用有线方式对小区建筑物进行布线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比如, 由于小区周围有河流穿过、或地形复杂、道路和建筑物较密集, 此时采用DDN或光纤等有线接入方式对小区进行接入则建设成本明显增高, 同时建设周期加长, 对业主和经营方都不利。这时,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实施小区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 (IEEE802.11系列) 技术是无线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融合的技术, 适合于传输高速数据, 同时无线局域网技术具有无需或很少布线, 安装非常快捷方便, 不受空间和建筑结构制约的特点, 正好可解决了以上小区网络建设中所遇到的布线难题。
智能小区宽带网络覆盖优化对运营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避免已有用户的流失, 吸引新用户入网, 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 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但是, 它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 要根据每个智能小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小区内楼群的分布情况, 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才能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另外, 在对智能小区宽带网络覆盖优化时, 不要把室内分布系统和室外分布系统割裂开, 要把室内外分布系统进行协同优化, 综合考虑平衡室内外布线, 使网络接入达到最佳。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才能有效占领市场。
摘要:围绕智能小区宽带技术展开讨论。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篇5
1、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智能化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影响建筑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构成了推动建筑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1.起始阶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针对是一些涉外的酒店等高档公共建筑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其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包括:在建筑内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系统将电话、有线电视等接到建筑中来,为建筑内用户提供通信手段;在建筑内设置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为建筑内用户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建筑和其中人员提供保护手段等。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这个阶段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政府的主要管理文件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2.普及阶段
在九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内涵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推广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各类智能建筑已近两千多项。可以说这个时期房地产开发商是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技术方面上除了在建筑中设置上述各种系统以外,主要是强调对建筑中各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广泛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把综合布线这样一种布线方式技术的引入,曾使人们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产生某些紊乱,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主要内容。但它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通信网络和IT行业的公司进入智能建筑领域,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对智能建筑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所谓系统集成就是将建筑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各系统的信息融合,协调各个系统的运行,以发挥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可以提升智能化系统的性能。但追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增加了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因此业内主要观点是应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和利用开放标准进行系统集成。
这一时期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在2000年建设部出台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公安部也加强了对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的管理。建设部还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必须具备必要的资格。2001年建设部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将建筑中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智能卡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广播系统工程;会议系统工程;视频点播系统工程;智能化小区综合物业管理系统工程;可视会议系统工程;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工程等18项内容统一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纳入施工资质管理。
3.发展阶段
中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
目前虽然还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宽带网”成为电信行业、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范畴,而逐渐延伸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中应用。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虽然文件将宽带驻地网运营定义为基础电信业务,但也规定了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将比照增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方式来管理。这些文件是目前对住宅小区智能化进行管理的主要文件。
2、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相应进行调整。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中,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为明显,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目前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个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此技术路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这个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
在过去制约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统一系统是原有管理制度的不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过去那种层层审批,一件事多个部门管理的管理模式已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根据“职权一致”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国务院要求一件事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5号令规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如通信、消防、安防等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转为制订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
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来实施,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如公安部在放弃对安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安防报警服务业。可以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电信及其增值服务业等都也将得到长足发展,这也必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
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起初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作为建筑和机电设备的一部分,以满足对建筑及其机电设备管理的需要;后来建筑智能化系统用来全面提升建筑的形象和提高建筑的服务、管理及安全功能;最后建筑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营运系统,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这种认识会不断得到强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们提供安防报警、消防报警、物业管理、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信息查询、通讯交流等增值业务,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服务系统。
浅析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61-2
0 引言
智能建筑以建筑物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现对各建筑设备智能监控的同时,也应对用户的信息服务和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优化组合,使建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人居环境。
1 我国智能建筑的市场前景
智能建筑将高新科技和现代建筑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众多学科和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达到了861亿元,并且还呈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虽然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延伸,在可以预见的几年里智能建筑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
纵观世界,欧美国家建筑智能化程度最高。在2012年,美国新建建筑智能化比例达到了70%,日本达到了60%,而我国却只有26%,我国智能建筑市场仍然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国家城镇化建设战略的推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期。按照“十二五”国内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30%的比例计算,该比例提高将近一倍。智能建筑在未来几年增速将维持在25%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2 智能建筑的组成及控制方法
各国的智能建筑都是在摸索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对智能建筑的理解有所差异,但普遍认为智能建筑应该是一个5A工程,即通信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和保安自动化(SA),简称5A。其中包括的系统有: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通讯系统,可视会议系统,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车库管理系统,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智能化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计算机机房,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一卡通系统。
智能控制就是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扩展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常用的理论主要有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常用的技术主要有自组织控制、自适应控制和自学习控制等。
3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以往的高层建筑控制设备都非常多,各系统的控制也相互独立,增加了操作和控制的难度,比如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变配电系统、空调系统、保安系统和停车场系统等各种系统同时共存与建筑中,依靠中央临近室很难操作和管理这些繁多的系统。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以及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将各设备的运行状态显示于中央监控室,能够较容易地将各系统的操作和管理置于中央控制室,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在提高智能建筑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系统设备数量及场地使用面积。
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在国家转型的关键时刻,智能建筑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将是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施工、监察和管理技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阶段。2012年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中强调,要以节能减排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要体现出实用性、环保性和可持续升级发展等特点。与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我国则更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追求的是低碳高效的智能建筑。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推进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如火如荼,但目前还处于混乱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各方配合不默契;②系统集成商的水平较低;③缺乏创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各项科学技术如现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将会作为现代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赋予传统建筑新内涵的同时,不断吸收和使用新技术,实现功能和技术上的新突破。
4 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智能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发展和变化,在今后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建筑智能化必将融入智慧城市中,成为“和谐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涌现,建筑智能化如何更好地融入智慧城市中,将是智能建筑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与此同时,建筑智能化应从智能建筑体系架构确定、设计理念创新、规范和标准完善、集成融合平台建设、B/S访问模式确立、嵌入式控制系统架构以及云计算机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考虑,使得智能建筑更好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
根据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减排是智能建筑必须考虑的因素,而提高能量效率又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所以不管是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还是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应将能量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当然,智能建筑的建设也不例外,业主建设高度智能化、高度舒适性的智能建筑,同时也能大幅降低能源的消耗,其目的就是要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特点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运行成本低且能可持续建筑设计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并利用可再生资源;②节能减排;③场地影响最小化;④智能化等。
健康、舒适、方便的人居环境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和目标,同时也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因此,未来的智能节能型建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通风散热顺畅;②冬暖夏凉;③光
照充裕:室内以自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辅助相结合,满足
日常需要;④智能控制:通风、采暖、照明、家电和空调等
都采用自动控制,既可按预定程序集中控制,也可实现局部手动调节,既满足不同场合下人们的需要,也可实现节能减排。
智能建筑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建筑相关行业,使得相关行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建筑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建筑设备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相应的控制系统与建筑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智能建筑功能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行业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反之也推动了建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
总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智能建筑是建立在建筑设计、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工程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学和人类工程学等众多学科之上的综合应用。智能建筑已成为后现代建筑的标志,在国家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智能建筑应该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发展机遇期。
参 考 文 献
[1] 梁华,梁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安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
[2] 魏立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J].化学工业承包商,2011.7.
[3] 张国强.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
[4] 安建民.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5] 杜文更.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智能家居及其发展趋势 篇7
1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1.1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即远程监控系统, 其客户端应用程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3.5升级版, 结合了IT领域各项最新技术, 如视音频压缩/解压缩、大容量硬盘记录、T C P/I P网络等技术, 代码固化在F L A S H中, 使系统运行更稳定, 使操作更加方便, 数据传输实时、准确, 其同时具备数字视音频录像机 (DVR) 和数字视音频服务器 (DVS) 的特性, 即可本地独立工作, 也可联网组成一个强大的安全监控网。
1.2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3.5升级版的特点和功能
1.2.1 监控功能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3.5升级版是为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开发的客户端应用程序。适用于DS8000HC系列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 DS8000AH系列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 DS6000HC系列网络视频服务器。DS_8000/6000HC系列网络硬盘录像机客户端软件开发包主要由客户端操作和设备端操作两大部分组成:客户端操作:图像预览、文件回放和下载、云台控制、布防/撤防、语音对讲、日志管理、解码卡等功能。设备端操作:远程升级、远程重启/关闭、格式化硬盘、参数配置 (系统配置、通道配置、串口配置、报警配置、用户配置) 等功能。
1.2.2 特点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3.5升级版软件开发包客户端可以采用软解码和硬解码进行网络预览图像, 同时支持TCP、UDP、RTP、MULTICAST网络传输模式。网络预览时, 设备的每个通道最多支持6路同时连接, 每台设备最多支持24路同时连接。可以同时支持512个用户注册, 同时支持100路网络预览和网络回放 (回放和下载的总数) , 同时支持512路报警上传, 解码卡最多支持64路输出。保证了数据实时刷新, 操作方便、高效。
本单位就实际情况配备有7台设备、每设备8个通道连接, 同时支持56用户注册基本涵盖了公园的各主要出入点、道路及园区的各个景点。
1.3 监控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为值班员能够及时了解公园各处的运营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3.5升级版有自己的数据库, 可以对所摄录的画面的数据进行存储, 原则上自动保存时长达30天, 为公园及警方需要时提供有力的依据。总之远程监控系统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这种远程监控系统为实现自动化监控提供了具体的应用案例和实践经验在各行业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
2.1 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数字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数字视频监控技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中网络媒体的技术发展导致了基于IP技术的网络远程现成视频浏览应运而生。从模拟监控到数字监控, 实现了数字视频监控技术的一次飞跃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就是通过专用视频服务器把模拟图像信号转化为数字图像信号后上网, 同时通过管理程序对多个视频流进行统一管理, 获得授权的用户便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任何一个监控现场的实时图像并且可以控制监视器的视角和焦距, 这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自动化。
2.2 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的特点
我们现在的安防系统以及工业生产监控岗位, 靠人力已经不能解决大规模监控出现的管理问题了, 所以打造一个智能化的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迫在眉睫。一个好的管理平台可以将所有的摄像头纳入管理, 将所有的报警点纳入管理, 将所有的编解码设备和后台服务器纳入管理, 从而使得整套系统可以顺畅的运行。可以接入多个不同的设备, 实现互联互通, 解决了安防系统设备生产厂家各自为战的局面, 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 避免资源浪费。
2.3 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
在监控领域中,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一种趋势, 可以广泛用于电信, 交通, 银行等领域, 利用各种数据通信网络, 把经过数字化压缩, 编码的视频, 音频, 报警感应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中心计算机对各种数据进行解压缩, 解编码同时回放视频, 音频等, 对事件进行处理, 随着TCP/IP技术与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基于IP技术的与图像编码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必将在信, 交通, 银行等领域的安全和生产监控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超媒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主流, 在现今的社会, 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也标志着一个社会和一个产业的进步程度, 它的发展的对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机房配电系统的新趋势
建设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 提高数据中心电能利用率加强动力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为远程监控数据中心的设备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物理基础, 已经是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4,5]。近几年, 国外的一些主流机房设备生产厂家针对机房配电智能化的需求, 相继推出了一些具有智能化、精密化管理功能的配电柜, 受到了市场的普遍关注与欢迎;但由于其较高的售价, 目前在市场上只有一些资金比较充裕的行业, 如:通信、金融、石化、政府等行业单位能够应用, 所以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不高。为此, 国内就有公司根据市场的发展形势, 通过与国内高校的科研院所合作, 适时地推出了一款针对机房使用的机房i-PD系列智能精密配电柜系列产品, i-PD智能配电系统产品的优势在于其对配电系统运行状态监测的全面性、专业性以及人性化、智能化的管理功能。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 进一步优化机房配电系统, 使其更好的为智能化远程监控服务。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本单位介绍了智能化远程监控系统的种类及其技术发展趋势, 主要介绍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3.5升级版的功能、特点、技术支持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的技术和应用, 同时对机房配电系统发展的新趋势也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网络视频,远程监控,数字视频,配电系统
参考文献
[1]刘富强, 钱建生.多媒体图像技术和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88~90.
[2]路林吉, 吕新荣.数字图像监控技术讲座[J].电子技术, 2001 (7) :45~48.
[3]程静, 王昌珉.有线电视技术[J].2009 (8) :37~39.
[4]王文全.基于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7) .
智能家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8
智能家居产业现状
在中国, 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已经有近20年, 由于前期产品、系统功能华而不实, 缺乏实用性;产品品质检验不严, 系统稳定性差;兼容性差, 标准不统一;产品价格过高, 无法向平民化普及, 导致用户对智能家居的认可度并不高。但最近几年, 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崛起, 智能电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 人们对智能家居的立场也从最初的观望转到逐步接受并体验、使用的阶段。
现代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 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 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数字化、网络化, 并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对设备和用户实现精准的管控和家居服务, 构建起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 以实现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发展远景毋庸置疑。近几年, 各地政府都开始重点推广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社区建设, 但与国际市场的发展相比, 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智能家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其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市场竞争混乱、行业规范缺乏、生产质量千差万别、用户体验糟糕, 这些都影响到智能家居的发展。
智能家居带来了新的服务, 重新定义了客户体验并拓展了市场需求, 其广阔的市场价值将使其能广泛应用到酒店、别墅、居民社区、工厂、办公大楼、商业中心、大型场馆等领域, 并极大地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
现代智能家居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和服务
智能家居涉及非常多的领域和设备, 下面仅对一些基本功能进行描述。
1) 安防、监控
安防监控系统包括各种门窗磁、红外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可视对讲、网络摄像等相关设备。这些设备将与社区的安全系统以及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结合, 最终形成完善的家庭安全防范体系。
2) 能源管理
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大力发展, 家庭能源的管理也将是智能家居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家庭用电设备的用电分析、统计、管理以及用电优化建议等都是能源管理的相关功能。这部分涉及智能插座、用电计量模块、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太阳能或风力发电设备、直流供电家用电器等多种设备。
3) 多屏合一
家庭中的各种视频在网络及互联网的环境下, 实现多屏融合, 随时随地分享多媒体内容;智能手机、智能终端、PAD、家电上的触控面板等可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无缝显示和转移, 而不仅仅局限于原产品的功能, 将成为全方位的智能家居显示终端。
4) 环境管理
近年来,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甲醛、PM2.5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和清除, 室内温湿度的检测以及空调系统的最优控制与管理等家具环境的管理和监控日益受到重视。
5) 健康管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各种民用的健康终端设备, 如心脏、血压监控设备、体脂监控设备、智能马桶等, 可以与社区或公立医院进行连通, 为人们提供身体的监控和医疗的建议;配合运动人士的计步器、卡路里监控器等为人们提供健康的评测和建议。
6) 家电设备智能化
随着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家用电器逐步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热水器、微波炉、烤箱逐步向智能家电发展, 它们能够根据自身以及外部的参数信息自动调整运行参数, 成为家庭的食品管理中心、洗衣中心、空气管理中心以及热水中心, 为人们提供更方便、舒适的家庭生活。
7) 智能社区服务
智能家居是智能社区的组成单元, 两者功能相辅相成。智能家居能够接收社区的管理信息, 成为智能社区的家庭承载单元, 如物业信息、收费信息、社区商店信息等, 从而为智能社区提供最基本的数据信息。
8) 其他应用服务
智能家居系统还与服务平台相连, 实现在线教育等一些特殊家居应用。
问题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行业标准融合难
因智能家居涉及的行业和领域非常多, 它就是一个小型的家庭物联网, 各项产品设备必须相互联结, 众多的厂商设备集中在一个用户家庭中, 实现某些应用服务。但目前厂商各自为政, 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 而统一、完备、可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作为整个行业的基础发展支撑, 将有助于智能家居加速发展。由于目前国内厂商合作有限, 过度竞争造成了兼容成本过高和资源的浪费。因此, 智能家居跨行业和部门的融通、产业链的融合已经迫在眉睫。
2) 智能家居系统网络基础差
智能家居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网络和社区网络的成熟度, 智能家居系统是物联网系统在家庭中的应用, 因此, 家庭网络和社区网络以及服务平台的搭建将是其能否发展起来的网络基础。而目前家庭网络主要用于信息和数据传输, 对于大规模的、随机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高的智能家居应用来讲, 还须进一步改进才能真正适用。目前, 社区网络的建立非常不完善, 智能家居系统与社区相关的功能还无法实现。但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智慧城市、智能社区的建设, 相应的网络基础会逐步完善, 将会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
3) 智能家居产品设计需要有新的思路
当前, 智能家居家产品技术专业化程度高, 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和培训, 用户很难从使用中获得体验和乐趣。因此, 首先要解决技术的复杂性, 设计出更多简单易用的产品;其次, 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 设计出用户需要的、使用简便的产品。
智能家居系统的新特点
1) 智能家居产品形式的改变
过去的智能家居主要以系统的形式存在, 打包销售给消费者。系统集成的方式着眼于住宅内设备“集中的、随时随地的控制”, 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导致使用体验偏差。未来控制技术将逐步成为一种基本要素, 只有将复杂的控制变成令人轻松愉悦的“使用体验”, 能够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产品, 才会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和购买。产品+App+服务的模式将越来越活跃, 追求大而全的整体解决方案思路在高端市场和商务市场仍有空间, 但是主流市场将让位于消费级产品。
用户体验的升级:对于用户来讲, 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智能家居产品, 而且是一项项的应用服务, 用户将会体验到集安防、娱乐、方便为一体的智能家居服务。而智能家居平台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 进行定制化的服务, 使用户的使用更为便捷, 用户的接受能力更强。
2) 智能家居产品的技术升级
智能家居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 其设计经历了单个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过程,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能家居将成为在家庭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产品也将与物联网、服务平台一起组成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产品通过网络实现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互联, 产品与服务平台之间的互联, 最终实现更多智能家居的应用服务。
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 如nest的成功, 降低了智能家居的使用门槛和使用难度, 将逐步提升智能家居产品的用户接受程度, 为今后大规模智能家居产品的推广做铺垫。
新型人机交互方式的出现改变了智能家居产品的操控方式, 如:触摸屏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手势控制技术等。未来家庭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作为整个智能家居的操控界面, 如可视对讲与手机、电视的融合, 将改变智能家居产品的硬件形式, 弱化硬件实体, 加强软件功能, 改变传统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与形态。
3) 智能家居产品的网络基础
智能家居产品与智能社区和家庭网络的成熟与完善息息相关, 智能家居产品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产品, 更需要通过家庭网络和智能社区网络系统来支持智能家居的服务和应用。目前, 更倾向于社区干线区域采用有线网络系统, 小区域或移动性要求强的部分采用无线网络系统, 两者优势互补。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试点推广, 社区和家庭的网络建设将会逐步完善, 为智能家居的推广建立网络基础。智能家居系统作为最微小的智能单元, 将与智能楼宇系统、智能社区系统实现无缝联接, 所有的智能家居系统都必然会与以上系统进行兼容, 使其成为一个功能子集。
4)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的改变
智能家居产业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迁移, 随着产品的发展, 作为产品的硬件差距将会越来越小, 未来硬件要素将不再构成消费者选择的主要标准, 而产品及相关服务才最受关注。智能家居将彻底地改变人们对家用电器和家居的理解, 围绕智能家居还将产生一系列的信息服务、娱乐、购物和生活服务。
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营销渠道
智能家居行业有多种营销渠道, 随着智能家居产品的发展和用户接受程度的提高, 其商业发展模式由系统打包向直接面对消费用户过渡。下面将对几种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1) 房地产或系统集成商合作方式
该种方式是目前智能家居厂商最常用的合作方式, 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的前装市场。目前, 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不便, 只作为房地产商的房屋装修的基本配备要求, 很难提供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系统集成商的介入也体现了智能家居产品的非标准化以及互操作和安装的困难, 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够实现对智能家居产品的安装。
2) 经销代理渠道
对于智能家居企业来说, 渠道经销、代理是产品推广和销售的重要方式。目前, 行业中出现各种乱象, 依靠各种各样的招商广告, 吸收代理加盟费用, 区域保护力度不够;卖一套产品, 不予专业培训、销售扶持、全方位售后服务。这些现象的出现, 严重扰乱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秩序。
3) 智能家居专卖店
厂商自建成套智能家居产品的专卖店, 为客户兜售整套的智能家居方案和产品, 该种方式只能为用户提供某个厂商的方案, 选择余地比较小。并且自建专卖店的投入也比较大, 对于中小厂商来说, 该种方式很难实施。
4) 零售
由于智能家居产品的非标准化, 零售也仅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电源管理插座, 几乎无法形成销售规模。随着网络电商的发展, 一些智能家居产品逐步向电商发展, 但该种方式与超市零售一样, 只有一些标准化好的产品, 使用、安装简单的单件产品才能实现网络销售, 比如:家用网络监控设备, 小型无线安防设备。但随着相关产品的发展, 零售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结束语
中国智能家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注重生活基本问题的同时, 也开始对生活环境和居住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智能家居这个原本陌生的概念渐渐被人们认知并接受。它不仅具备传统家居的功能, 也为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让人们在高压力的社会生活之后享受到舒适、安稳的居住氛围。
1 智能家居概述
智能家居建设的目的是使人们的家居生活具有舒适、安全等特性, 这个目的的实现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于家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 然后经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与一般的家居相比, 智能家居在满足传统家居生活的同时, 还具备了很多区别于一般家居生活的诸多功能, 创设出安全、舒适、高校的家居氛围;在其发展之初, 其本身结构是静态的, 但是现在已经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可以实现整体的信息交互, 使家居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形成较为流畅的信息交流, 对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在改进了人们生活方式之余, 也为人提供优质的时间规划, 使得家居生活的体验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变[3]。
智能家居的建设目标是将家庭中的所有通信设别以及电器化设备和安全防控装置通过HBS的连接, 组合成为一个智能家居系统, 可以实现它们的集中统一监控, 甚至可以实现异地监控, 对家庭的一些事务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 让家中的实体物品得到与居住环境形成和谐的氛围[4]。智能家居又被称为智能住宅, 但它并不是一个形象化的概念, 而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其实, 智能家居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家庭控制系统, 其侧重点是实现家庭生活的智能化, 因而不能将家中的某个电器设备叫做智能家居, 那样的说法是对智能家居概念的误解, 比如你可以通过按键对家中的电灯开关实施操纵, 在你想要听音乐的时候, 也可以通过控制器上的按键打开音乐播放器;对于安防方面, 则可以通过控制器对于家中的安全状况进行监视, 甚至是远程监控;还可以实现门帘、窗帘拉开的自动化, 另外智能家居的使用还具备一些附加功能, 比如说气温的自动调节、发生火灾的时候自动预警、煤气警报等。以上的事例都是智能家居概念的最直观的体现。
2 我国的智能家居发展现状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 智能小区是发地产开发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建设现象, 楼宇对讲系统通过其应用已经被证明是智能小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进入新世纪以后, 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生产厂家已经开始了对其进行改进的活动, 将嵌入式操作系统引入其中, 并建设了相应的硬件平台, 在图像生成方面采用H.263/H264编解码标准, 对讲机系统中的音频方面G.711/G.726编解码标准。在通信制式方面采用TCP/IP形式, 以多维度管理机系统为基准, 实现多梯级、众端口的数据化通信, 在楼宇通信系统的室内终端中, 开发出智能家居的层位平台, 具备多媒体管理、物业信息咨询、即时通讯以及可视化对讲等功能的基础上, 也具备了某些家居功能, 比如环境协调、家电系统调控、气温调控、照明系统控制、安全防护, 此外还具备以Web/WAP为基准的远程控制功能, 也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实现远程操控[5]。
现阶段, 上述的智能模式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主流模式, 在我国智能家居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应用地位, 实现了对家居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室内终端方面具备多种应用功能。虽然取得了这些发展成就, 但是仍然不避免地出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智能家居系统仍然不够完善, 存在较多的缺陷。当前, 一些具有专业性的生产厂家已经开始了对其前端系统加大了研发的力度, 投入的资金相较于以往来说大大增加, 并将家居中的照明设置和智能操控终端作为重点的研发对象, 通过如此的研发过程, 使得照明系统和智能终端结合在一起, 也研发出能够独立队照明系统进行操控的系统。我国自身对智能家居的研发工作的实用性以及成本较小, 前端系统实现对电器设备的控制, 在第三方设备和电气设备的操控系统进行连接, 在以上几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对智能家居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7]。
3 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
3.1 环境控制和安全规范
智能家居本身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是由于目前的智能化家居系统在这个方面显现出许多不足之处, 因为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必然在这个方面开展完善工作, 并将这个理念贯穿到家居生活中各个系统之中, 比如影音设备、温度调控、安全控制等, 对于这个方面还要完成远程与集中控制并行的任务, 确保整个家居生活体现出更加人性化的特点。
3.2 新技术的新领域的应用
智能家居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为了适应当时的发展状况, 必然会和还没有与之进行结合的新技术进行融合, IPv6等新型通信技术赌气发展将其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智能家居的控制方面将会引领IT行业的发展新风潮;另外, 智能家居系统在得到改进之后, 能够在商业化的氛围中进行应用, 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这种情况会使得智能家居的市场也随之出现大范围的扩展。
3.3 智能电网和智能家居相结合
在我国, 智能电网的建设有其根本需求, 将对整个住宅的各种智能化设施服务, 在对电力方面进行服务的过程中, 还可以对智能家居的网络形成渗透作用, 使用智能电网的用户, 如果同时也在享受智能家居的服务, 那么他的需求就是两者之间可以建立其一个有效的紧密通信, 能够对智能家居与智能电网相结合的各种信息进行统筹之后, 进行实际的有效管理。
4 总结
智能家居行业本身的发展就体现出其较高的技术含量, 由于其能够改变人们现有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 因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住户在传统的家居环境下生活较长时间之后, 必然追求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氛围, 而智能家居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解读了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 描述了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现状, 对智能家居的概念进行概述, 阐述了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我国的智能家居也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局面。智能家居本身具有高效能、便利、智能化以及安全性能较佳的特性, 可以为人们的生活营造出安全、舒适的氛围, 因此其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 智能家居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十分乐观。本文解读了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 描述了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现状, 对智能家居的概念进行概述, 阐述了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家居,家庭,发展,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
[1]唐晓.智能家居、网络家电的基本概念[J].家用电器·消费, 2004 (Z1) :112.
[2]朱顺兵, 张九根.智能家居系统的关键技术与设计[J].建筑电气.2003 (05) :46-49.
[3]张金家.智能家居集成技术平台系统分析[J].IB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3, (12) :224.
[4]莫凡.走进科幻时代携手共建五星级的家—F&E精解智能家居[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9 (01) :46.
[5]王宇, 於金生.智能家居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J].建筑电气, 2003 (03) :54-57.
[6]杨叶珍.智能家居与影音技术 (一) ——智能家居及其组成[J].家庭影院技术, 2006 (11) :32-33.
智能机器未来发展趋势 篇10
大概每隔十年会有一波技术创新, 从PC到移动互联网, 下一个新的终端, 新的技术是什么?我们认为可能是Io T (Internet Of Things) 和人工智能, 一方面我们相信会有下一个类似Smart Phone的终端出现, 另一方面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可以打破效率瓶颈。不过就像侏罗纪时代之于地球的发展史, 智能机器和人工智能还处于初始阶段, 长路漫漫, 刚刚开始。
Io T的两条路:新消费电子vs新智能主机
从2013年开始有一个名词叫智能硬件, 其实智能硬件是一个伪概念, 硬件只是一种外在形态, 手环是硬件, 机器人是硬件, 具体到每个品类它的内在规律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是把它分成左右两条路, 一条路是叫新消费电子, 另外一条路叫新智能主机, 新消费电子面向我们的日常生活, 新智能主机面向的五年后的未来。
起于新消费电子
2013年到2014年智能硬件这一波大多数是新消费电子, 新消费电子有两个特征:第一, 它是一个大规模的存量市场, 是对已有电子产品的改造升级, 而非创造新品类。第二, 它是用互联化的手段改造关键节点, 是否智能不关键, 关键是有没有提升体验。它取代的对象是松下、索尼这类旧的消费电子公司。比如, 我们小时候家里用的是机械洗衣机, 在单片机足够便宜后, 都变成了微控制洗衣机, 未来几年, 在联网模块足够便宜后, 会升级为联网洗衣机。
做新消费电子时, 千万不要被智能硬件的“智能”两个字蒙蔽, 新消费电子卖的好不好, 关键点不在智能上, 而是在下面这些要素:
1.选对品类——尽量选存量市场, 挑那些出货量大、又没有强势品牌的品类改造, 找软柿子捏, 如果一个品类里已经有十个强势品牌, 并且分布于各个价格区间, 那么慎入。选品类尤其重要, 是决定消费电子产品成败的第一步。
2.对功能和性价比重塑——重塑功能点, 重塑交互方式, 重塑性价比。消费电子发展史是一部降价史, 用高性价比产品来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 能把供应链成本压缩到极致, 本身就是一种壁垒。
3.建立品牌壁垒——没有别人造不出的消费电子产品, 只有别人打造不出的消费电子品牌, 消费电子通常没有强技术壁垒, 也不具备网络效应, 想单纯依靠产品形成壁垒是行不通的, 如果想形成壁垒, 打造消费电子品牌是逃不开的。
新消费电子因为立足于当下, 是比较现实的, 能不能快速起量很关键, 有没有自我造血能力很关键。消费电子当然还是要看销量, 看营收, 最终看利润。
从新消费电子到新智能主机
看新智能主机则是另外一种思路, 和新消费电子截然不同, 甚至相反。
从PC到智能手机, 下一个智能终端是什么呢?可能是机器人、无人机、VR或者AR, 它们不会完全替代手机, 但是可能在某些场景上会分流手机的时间, 完成手机没法完成的一些工作。新消费电子改变的是一个功能, 一个行业, 而新智能主机改变的是若干个行业, 就像无人机, 现在改变的是仅仅是相机, 未来有可能会改变物流和安防。2015年涌现的智能硬件很大一部分都在新智能主机这个范畴。
新一代的智能主机出现时, 往往伴随两个特征:
1.交互方式上维度的提升——从PC到手机, 人机交互上增加了三个维度, 一是移动性, 二是LBS, 三是语音, 这些维度增加后, 终端就变得更加强大, 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就可以完成了。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机交互方式。多少年来, 都是我们给手机一段信息, 手机返回给我们一段信息, 这是传统的交互方式。但是机器人不同, 你给它一个指令, 它返回给你的可能是一个动作, 或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任务, 信息和动能之间第一次有了交互。VR/AR则是在手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维空间这一维度, 可发挥的空间大了很多, 互动娱乐碰上三维空间, 这里面可发生的化学反应太多了。
2.极大的延展空间——一个未来的智能化主机, 改变的往往不只是一个行业, 而是若干个行业, 这终端不是featurephone, 而是smartphone, 可以承载很多应用和内容。
长远来看, 我们相信新智能主机里会涌现出下一个Smart Phone, 并且会诞生下一批杀手级应用。从PC到手机, 涌现出了微信、百度地图、美团等杀手级应用, 这些应用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巧妙利用了智能机的特性, 从而完成了之前PC上无法完成的任务;同理, 新的智能终端出现时, 应该也会完成之前手机上无法完成的一些任务, 比如MOOC教学缺少沉浸感, 比如多故事线的游戏。
但回归到当下, 新智能主机还处于“SP时代”, 距离“i Phone”的诞生还有时间间隔, 好的投资标是很稀缺的。通过和大量的创业者交流, 我们观察到如下问题:
1.跑道选对了, 但不是创业者应该选的跑道。以VR眼镜为例, VR这条跑道对不对呢?大概率上是对的, 但VR眼镜是创业者适合做的事情吗?VR除了拼技术拼产品外, 很大程度上是在拼品牌和渠道, 拼产业号召力, 巨头没进来是因为现在看不清, 一旦看清了, 又是必争之地, 一定会调用各种资源拿下的。这就像应用商店一样, 2010年市面上有十多家应用商店, 都占有一定的份额, 等到BAT360们意识到这是必争之地时, 2013年局势急转直下, Top3变成了百度、腾讯、360, 当年的创业公司基本只剩一个豌豆荚。历史总是重演的。
2.高估了单品的价值, 低估了底层技术的价值。机器人、无人机、VR、AR的底层技术并不成熟, 这导致单品的体验也欠佳, 这里面有大量底层技术创新的机会。就像我们在投资Face++时, 是因为以后所有的机器都需要一双眼睛, 投资思必驰, 是因为所有的机器都需要多轮次对话, 底层技术还有很多可为空间。
3.高估了2C的价值, 低估了2B的价值。一个新的技术、新的终端起来时, 想让C端大规模的使用往往是有难度的, 需要底层技术相对成熟, 产品打磨的极度到位;从B端切入是一个更“温柔”的切入方式, 因为B端的痛点相对集中, 对产品的容忍度更高, 也更愿意掏钱。
整体说来, 新智能主机这条跑道长期看好, 应该会出现大家伙, 但当下的优质投资标的仍然稀缺, 整体比较偏虚热。作为投资人, 我们对智能主机的项目有更多耐心, 因为往往需要更长的研发周期, 和更长的市场培育过程, 但前提是这个项目真的有自己核心的技术优势。
新智能主机中的智能机器
前面说过, 机器人也是新智能主机的一种, 为什么我们认为机器人会起来呢?出于下面三点原因:
1.人力成本的上升:一方面工业上逐步开始有用工荒的趋势, 另一方面人力成本逐年上升, 放眼十年, 当人力成本到了临界线时, 一定会向机器人作业转变。
2.互联网自身的瓶颈:互联网正在对各个行业进行改造,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但是有瓶颈。以电商为例, 电商的效率提升主要是在信息和交易层面, 一旦到了实实在在的仓储物流, 真真切切的涉及到了人力操作, 互联网的局限就出来了, 而机器人是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其实, 也正是因为互联网把整个工作流程信息化, 机器人才得以衔接上去。
3.技术突破发展:技术分两块, 一块是机器技术, 一块是智能化技术, 就像PC硬件和软件项目拉动发展一样, 这两种技术也会相互拉动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机器人会先起来呢?我们认为2B的机器人会先起来, 之后才是2C的机器人的形态;最先起来的机器人应该是机器形态的, 而非人类形态的;最先起来的机器人是人机混合的, 而非完全靠机器独立完成任务。因为是2B的机器形态的机器人, 我们称它为智能机器, 这些机器人会用到物流、安防、农业等行业。
为什么是2B比2C先起来呢?一是因为B端的痛点更突出和具体, 只要解决好几个特定场景下的问题就可以了, 而2C需要解决全场景的问题, 更加复杂和抽象;二是2B比2C的容忍度高, 对B端客户而言, 只要智能机器能解决他的问题, 价格问题和美观度问题都好说。
从新智能主机到人工智能
为什么我们在积极地看人工智能?因为移动互联网和Io T的效率问题都指向人工智能。首先, 对移动互联网来说, 它背后的逻辑是流量=>交易=>效率, 未来几年, 流量会逐渐被瓜分完, 流量之上构建交易, 该有的交易也会被构建的七七八八, 这时会逐渐开始拼效率, 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流量, 如何降低人工成本, 效率这个环节指向的是人工智能;其次, 对Io T来说终极状态是自动化, 而自动化背后的引擎也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听起来很玄乎, 其实拆解开来看主要是三个要素:计算能力、算法、数据。人工智能最先应用的领域是互联网行业本身, 最早的人工智能产品是搜索引擎。互联网刚起来时, 最不缺的就是文本数据, 所以搜索引擎会最先起来;智能手机出现后, 图像数据也不缺了, 人脸识别也有了足够的数据样本;像金融、电商这样的行业也属于数据密集型行业, 也是适合人工智能进入的;但有的行业明显时间点未到, 比如教育行业、工业, 这些行业的数据还没有存到云端, 是很难去挖掘的。
人工智能并不是忽然间创造一种石破天惊的技术, 而是先把互联网行业智能化的能力用到其他行业, 先把巨头们智能化的能力用到中小公司身上。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 人工智能创业团队在逐步从大公司脱离出来创业, 有人在做人工智能芯片, 有人在做预测学习, 有人在做异构计算, 他们服务的对象不再是互联网巨头, 而是其他行业。这些团队背后的创始人, 都是BAT相关业务板块的负责人, 是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我们相信, 这些仅仅是开端, 随着其他行业对效率的追求, 随着资本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投入, 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团队从大公司解构出来。
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11
【摘要】 电网是国家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网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的同时,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智能电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从智能电网的特点出发,详细分析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引言: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合而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它具有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
2005年,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开始了可再生能源集中并网、电化学储能、建立风电接入电网仿真平台、数字化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技术架构等技术的研究与攻关,这正式拉开了我国系统化智能电网建设的序幕。
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建设,我国电力系统已经完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与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电网通信主干网络;在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传感与量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从而使我国的电力生产运行指标已接近国际的先进水平;而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网频率质量控制,稳态、暂态、动态三位一体安全防御和自动电压控制技术等领域均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在电网建设实践中,先后完成了110kV智能变电站,即通过全面应用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建立了实时、可靠、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既实现了变电站信息采集的数字化,也提升了现有设备的技术水平;配网自动化工程,即电力公司在利用变、配电站保证电力供应的同时,通过光纤和电力线载波的形式构建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以实现对配电网设备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处理;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即我国在晋东南-南阳-荆门之间建立了1000kV的特高压交流试验工程,利用试点的方式推广智能电网技术;新能源接入研究,即一些发电站利用新能源接入,建立风电场以及光伏电站发电出力预测系统,以实现对智能电网的综合控制。
二、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2.1智能电网发展规划
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络、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现代电网。具体到实践中,该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智能电网能够根据各行各业的电力需求情况进行资源配置,同时实现清洁能源的开发;二、智能电网的安全系数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能够自动规避常见的电力危险,抵御电力风险;三、智能电网的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智能化,避免电力消耗,进而使电网的使用效率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四、智能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畅通,以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五、智能电网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以保证电网与用户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2.2智能电力系统的建设
我国智能电力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个智能通信信息平台和六个电力输送环节。依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目标,通信信息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实现层次化信息体系架构和大容量、高速实时的复合通信网络,而要完成这一建设成果,我国电力系统的研究部门就必须在骨干传输通信网、配电和用电通信网、通信网的时间同步、电力通信网的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对于六个电力输送环节的规划,在发电环节,我国应该在常规电源网协调、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建模与控制、大容量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的基础上,提高发电质量;在输电环节,我国应该依照智能电网特点,研究柔性交流输电、输电电路运行状态检测、输电技术智能化巡检等技术,以提高输电的容量与距离;在变电环节,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变电系统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型,以保证智能变电站能够具备监测、自动诊断、自我检测、优化管理、信息共享等功能;在调度环节,我国应该在完成电网实时动态检测与预警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建立智能调度支持系统,以保证从整体上实现发电系统对电力资源的控制与调度,进而保证智能电网的优质运行;在配电环节,我国应实现实用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建设,推广智能配电网示范工程成果,以改善落后地区的配电设备,确保电力供应;在用电环节,我国应建立智能营销组织模式和标准化业务体系,以保证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电力服务。
三、结论
总之,智能电网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国家在完善智能电网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智能电网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关注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保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将成熟、先进的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我国智能电网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赵适宜,张屹丹.浅析智能电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05:255.
智能电视发展趋势与挑战 篇12
电视经历了平板化、高清化之后, 电视机的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电视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回顾电视上网的发展史, 2008年之前Sharp、Sony、Panasonic等厂商就推出了具有网络浏览功能的网络电视, 2008年, Yahoo开始提供Yahoo!Widget Engine, 并与Sony、Samsung、LG等厂商合推能够查询天气、股票、在线视频、图片与博客的网络电视。
2010年5月Google在旧金山举办的Google I/O大会上发布自带开放式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型Google TV产品。2010年7月Samsung率先推出了TV应用程序商店, 允许电视用户自行下载安装应用程序。网络电视的种种变化直接把电视带到了智能化阶段。
在Google和三星等业界领先厂商的带领下, 各路厂商积极跟进, 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2011年被公认为智能电视元年, 据奥维咨询的统计, 2011年上半年国内具有智能概念的产品型号已达124款, 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5.9万台, 市场渗透率达到7.5%。
智能电视的发展看似锐不可挡, 但截止到目前为止, 到底什么是智能电视, 业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说具有开放的操作系统、允许用户自行下载安装应用程序是其基本特征。目前操作系统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厂商自主开发的, 另一种是大部分厂商所采用的Google的Android系统, 而且有Android系统一家独大的趋势, 按照我们前面对智能电视的定义, 除了操作系统, 厂商能做的也就是应用程序这一块了。即在操作系统被选定之后, 未来的竞争将在应用服务上展开。厂商明白了这一点, 也就明白了努力方向。
智能电视可以由用户自行下载安装应用程序的模式源自苹果的i Phone App Store的成功。2008年7月, 在原有在线音乐销售渠道i Tunes基础上, 苹果公司正式发布App Store。允许软件开发者将开发出来的应用软件上传到App Store, 供i Phone手机用户免费或付费下载。截止到2011年年初既有超过30万种应用程序可供下载, 累计下载次数超过了50亿次。苹果在i Phone App Store上的成功, 在业界掀起了一轮应用软件商店建设风潮, 诺基亚、摩托罗拉、中国移动、Google、微软、联想无不趋之若鹜。这股风潮不仅限于智能手机, 三星在2010年7月正式推出的针对电视的应用程序商店, 主要分为视频、游戏、生活方式、体育、资讯和其他等六大类。2010年11月时, 其下载总量超过了100万大关, 到2011年1月总下载量突破200万。步三星后尘, TCL也在2011年3月启动基于Android系统的电视应用程序商店, 并同步发起全球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大赛。国内其他厂商也都以各自的方式发布了各种智能概念的产品和应用。
现实的问题是电视不同于手机, 什么样的应用适合智能电视?综合今年的CES、德国Ce BIT和台北Computex几大展览所揭示的趋势来看, 业界大厂普遍看好多屏互动和社交化应用的前景。
2 智能电视发展趋势
2.1 多屏互动
多屏互动或者说三屏互动, 即基于TV、PC、手机、平板等不同终端, 提供视频、信息等交互式业务。
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以及不同的智能化终端, 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一直是业界和消费者共同的梦想。从运营商角度来看,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实施, 我国电信业和广电业将迎来全业务运营时代。全业务竞争要求运营商把三屏作为一盘棋或一个整体来看待。运营商单纯在一个屏上取得优势并不能确保在整体上取得绝对优势。从终端用户角度看, 一个用户往往同时享有电视、电脑、手机和平板等多种终端, 用户期望从各个终端都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获得相应的体验。对终端厂商而言, 通过三屏互动内容及应用平台的搭建、多种应用的嫁接, 不仅可以促进原有终端产品销售, 也将促进其盈利模式的转变——从单一产品提供商的戴尔模式向“终端+应用”的Apple模式转变。增值服务将成为三屏互动时代终端产品提供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三屏互动本质上是三网融合后的终端互动, 是不同的终端之间进行内容、信息之间的传送、加工的过程。三屏互动首先是两屏、三屏之间的互动, 其最终的发展趋势是将N屏互动, 任何能够连接到网络的终端, 如手机、电脑、电视机、游戏机、家用电器、监视屏等, 都有可能实现互动。
三屏中, 电脑屏是每一个人在学习、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信息终端设备, 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信息量极其丰富, 可以为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高效的处理能力。电脑可以说是用户定位在3尺距离内、提供高智能的信息体验的终端, 用户通过电脑获取信息的核心诉求在于门户型、综合的信息体验。电视屏则是每一个人在娱乐时最常用到的信息终端设备, 它的主要特点是遥控器操作简便、高画面质量的视听享受, 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视听节目。电视可以说是用户定位在10尺距离内、提供高质量的视听体验的终端, 用户通过电视获取信息的核心诉求在于高质量、与家人共享的娱乐体验。手机屏是每一个人进行通信、学习、娱乐的信息终端设备, 它的主要特点是个性化、屏幕聚焦时间短, 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娱乐内容。手机可以说是用户定位在1尺距离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体验的终端, 用户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核心诉求在于个性化、短时间、有趣、猎奇的信息娱乐体验[1]。
因为每个屏幕的特性不完全相同, 三屏融合不能是简单地允许某一屏可以播放另两屏的内容就可以了。未来无论如何发展, 三屏融合一定是每个屏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基础上, 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与其他某个屏或某几个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就如图2所示, 图2中1、2、3代表的区域分别是电视、电脑和手机各自独立的业务区域, 4、5、6代表的区域是两屏之间融合互动的区域, 区域7代表的是三屏融合和互动的区域。
典型的三屏互动应用包括三屏同看、三屏本地资源共享、三屏交叉管控以及用户之间的资源分享、互动游戏、视频通信、精彩内容推荐等功能, 其主要特征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共享和互通。
三屏同看是指用户只要一次性订阅可以通过不同的屏幕收看同样的内容, 使收看体验跨越空间和终端的限制。精彩节目在家里可以在电视上看、在外面可以在手机上看、在办公室可以在电脑上看。三屏同看还意味着“接着看”, 比如用户在家里通过电视收看某个直播的比赛, 中途临时有事要出去, 用户可以利用手机接着收看刚才的比赛, 做到精彩内容完全不错过。
三屏资源共享目前最常见的方式是PC或手机中的音乐、照片或视频等资源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电视上播放。这种方式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免去了通过移动硬盘拷贝的麻烦。三屏互动另一个比较热门的应用是交叉管控,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控制电视的操作, 起到遥控器或键盘鼠标的功能。传统的遥控器已经难以适应电视复杂功能的操控要求, 手机或平板代替遥控器, 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前提下, 给用户既经济又习惯的解决方式。
从实践来看, 对智能电视来说, 国内比较现实的互动应用可能还是手机或平板电脑与电视之间的双屏互动。目前已经有厂家推出了用Android手机控制电视的应用, 具体可以实现手机作为遥控器、键盘或鼠标来对电视进行操控, 以及可以将手机内存储的多媒体内容传送到电视上播放等功能。
2.2 社交化
智能电视的另一趋势是社交化。“社交电视”, 也即英文的“Social TV”, 简单说就是在观看电视时, 用户可以同时进行通信、互动或者其他的与电视内容相关的社交化行为。
社交电视并不是什么新概念, 最早可以见到社交化影子的产品原型是2001年由欧洲Aveiro大学设计的交互式电视系统“2Be ON”, 其初衷在于将互联网的通信服务与TV结合。该原型系统支持用户在观看电视的时候, 与好友进行即时消息、语音和视频通信, 以及节目推荐等。之后2004年Alcatel公司为IPTV开发的Amigo TV系统, 除了好友列表、视频通信等传统的通信服务之外, 还引入了比较丰富的社交应用, 并且有比较明显的“分享”的特征。例如用户可以查询与自己看同一频道的好友列表, 在不离开当前节目的情况下邀请在线好友进行文字/语音聊天, 查询好友状态和好友正在看的频道, 加入好友正在看的频道等。
随着WEB2.0的兴起以及互联网社交业务的盛行, 社交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电视分享的定义也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电视开始借助已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 让用户获得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或与好友交流观看心得。这种体验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大家可以不在一个房间, 观看也可以不是同时, 交流也可以是多方面的, 从内容本身延伸到其他任何相关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 社交化电视不是一种新的电视形态, 而是一种新的分享型的电视体验, 它有助于拉近好友间的距离, 或者是找到与自己有相同喜好的好友。
目前社交电视主要有三种业务呈现形式:
(1) 单屏PC体验:即互联网门户形式, 这是最普遍的社交电视形式之一;
(2) 单屏TV体验:即互联网电视终端形式, 这包括了机顶盒、互联网电视一体机;
(3) 双屏体验:一般是电视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结合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实际上就是网络视频, 与电视没多大关系。第二种形式是电视厂商主导的方式, 即在电视机内置一些社交功能。比如三星2010年推出的内置了Twitter和Skype程序的电视, 2011年更是进一步推出内置了Twitter、Facebook、Google Talk与Skype应用程序的电视。索尼、LG、松下等厂商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国内厂商也没闲着, 也都在2011年推出了各种社交概念的电视产品, 比如微博电视。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 电视厂商开始陆续推出搭配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使用的社交化电视应用。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 这种双屏体验的方式, 也许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Nielsen的调查显示, 70%的平板电脑用户和68%的智能手机用户看电视的同时也使用平板电脑和手机, 而且用户使用平板电脑的时间有30%是耗在看电视的过程中, 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有20%是耗在看电视过程中[2]!
这其实很好理解, 自PC互联网开始, 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 以前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完几百页的书, 后来就只能在网络上阅读千来字的帖子和博客, 现在我们的注意力已经退化到只能看140字的微博。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应用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即使看电视时也要不时地查看一下邮件或比赛比分或好友状态之类的信息。移动互联网应用不能被“移动”这个标签限制了思维, 大部分人每天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多过上街时间, 所以移动互联网“签到”之类的应用场景, 不仅在街边的星巴克和麦当劳, 更在电视机里面的超级女声和非诚勿扰!
目前社交化最热门的应用之一是电视签到 (check-in) , 这是随着位置信息服务 (LBS) 的兴起而慢慢被人接受的概念。在后期出现的社交电视应用, 几乎都提出了“电视签到”的概念, 并且也采用了与LBS同样的成就系统 (即通过虚拟徽章来吸引用户使用) 。电视签到能让用户发表对看过或希望看的电影评论, 并分享给他的好友, 同时也能帮助内容提供商更为准确的了解用户对于内容的评价, 并作为调查收视率的依据。最近, 广告商也看上了电视签到。例如百事公司近日宣布与初创的社交电视应用Into Now合作, 用户在自己的i Phone上“签到”百事公司的一个广告, 就可以免费获得百事公司提供的汽水。
社交电视是目前最热门的应用之一, 国内外许多厂商都推出了社交概念的应用。Fanwave.TV (疯电视) , 是台湾一家叫创新奇想的公司推出的一个专注于社交化的电视应用, 在台湾非常受欢迎。Fanwave.TV除了提供电视节目表之外, 还提供包括“即时互动聊天室”、“签到”电视节目、“追踪”好友动态、“赞”或“嘘”、粉丝间泼水的功能。每位粉丝的发言或活动, 都会增加积分, 有机会获得徽章或成为某节目的“粉丝教主”。此外, Fanwave.TV也充分和Facebook整合, 使用者不但可以通过原有的Facebook帐号登录App, 邀请Facebook好友加入, 也可以将电视生活的动态, 同步回Facebook的个人涂鸦墙, 让好友知道自己正在看的节目、聊的话题, 让好友也有机会加入一起互动!同时Fanwave.TV也通过社区的回馈, 推荐现在播映的热门节目, 本周最热门的节目, 以及即将播出所期待的节目。让爱看电视的粉丝, 也能够知道什么是社区现在最热门、最有话题性的好节目!
3 智能时代的用户价值
3.1 多屏衍生价值
多屏互动或者说不同媒体之间的业务融合实际上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对用户来说, 多屏互动是一种新的服务、新的媒体和与其他用户之间新的交互方式。用户越来越期望能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可以随心所欲地欣赏音视频内容, 特别是年轻人, 这种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最近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一项对于多屏媒体消费行为的研究 (2010) 发现, 尽管消费者超过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花在了收看视频节目上, 但看视频的时间少于一半 (43%) 是用在看电视上的, 也就是说已经有超过50%的视频观看是在PC、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等其它设备上完成的[3]。
多屏互动至少可以给用户带来以下好处:
(1) 在任何终端随时随地访问视频内容;
(2) 通过PC、手机或平板能够更方便地发现想要的内容, 并推送到包括电视在内的终端;
(3) 相关性内容推荐 (根据个人偏好和收看历史推荐相关性内容) ;
(4) 不同终端屏幕之间无缝衔接 (比如接着看功能) 。
移动性、选择性和便利性是多屏互动服务的优势所在。用户可以获得完全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视频内容的消费不再依赖某个终端屏幕, 也不用局限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或地点———换句话说, 你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 喜欢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 喜欢在哪里看就在那里看。并且不用担心中断, 因为你在家里没看完可以用手机在车上“接着看”, 到了办公室还可以在PC上继续看。
3.2 电视社交化——人性的回归
人是群居动物, 根本离不开社交。二、三十年前电视刚开始进入人们生活的时代, 左邻右舍几十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 那样的场景其实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很多剧情也只有在那种特定的情境下才能有共鸣, 旁边的观众笑, 你也不自觉地跟着笑出来, 旁边的观众哭, 你也会受到感染。这种感觉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 是你独自靠在沙发上看电视体会不到的。现在社交电视的出现, 有机会通过网络营造过去看电视的感觉, 让观众好像回到了以前四合院时代和家人、邻居、朋友一同观看节目的情景。看电视不应该是孤单一个人的事情, 连上网络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好友一起边看边聊, 才更有乐趣。
随着TV或视频内容极大地丰富,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 即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所耗费的时间, 往往比看节目本身的时间还要多。现在电视的社交化发展, 大家借助社交功能很容易就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另一方面, 社交化电视重要的更为根本的变化, 是电视有机会回归原先的主流社交媒介。近几年网络社交的盛行, 让原来的主流媒体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现在, 电视借助社交网络, 又可以获得大家共同观看一个电视节目, 并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彼此看法的一种社交化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大家可以不在一个房间, 观看也可以不是在同时, 交流也可以是多方面的, 从TV内容本身延伸到其他任何相关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 社交化电视不是一种新的电视形态, 而是一种新的分享型的电视体验, 它有助于拉近好友间的距离, 或者是找到与自己有相同内容喜好的好友。
总之, 智能电视的多屏互动和社交化趋势, 让电视终端从过去单纯的视频终端朝着承载更多交际功能的互动终端延伸, 极大地提升了电视的价值内涵。
4 智能电视面临的挑战
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 智能电视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除了老生常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 无论是多屏互动还是社交化电视业务的发展都将面临内容、服务、安全、商业模式以及使用体验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这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操作体验的挑战。智能电视, 多屏互动也好、社交互动也好, 功能变复杂了之后, 操作就变得困难了。目前智能电视产品一般还是通过遥控器来操作, 相信习惯了键盘鼠标的用户是无法忍受遥控器的体验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电视是一种“后仰”式的体验, 并且是很休闲的一种状态, 而手机或是平板电脑, 相对来说是一种“前倾”式的体验, 需要用户相对集中精力操作, 两种操作体验差别很大。即使是搭配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智能电视操作体验也面临“抬头看电视, 低头看键盘”的局限。复杂的操作一般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这个市场也许只是针对年轻人的市场。
任何一个新产品都会面临的挑战, 就是如何开发合理的商业模式, 智能电视也不例外。苹果开创的硬件+软件的模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智能电视目前基本上走的就是模仿苹果的道路。然而电视不是手机, 两者的使用场景和屏幕特性不完全一样, 照搬的模式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智能电视的产业链很复杂, 市场的培育需要芯片、操作系统、内容和服务、终端、平台等多个厂商的配合。同时智能电视作为一个以内容服务为主的设备, 内容本身、版权及安全性等问题还面临政府的监管。这其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博弈和磨合都将是长期和艰苦的过程。
社交化应用的另外一个挑战, 是如何协调社交网络的“个人属性”与电视的“家庭属性”之间的矛盾。个人属性是有私密性的, 用户往往不一定愿意与人分享, 即使是自己的家人。
5 结束语
智能电视是目前电视产业最热门的话题, 但到底哪些应用能够脱颖而出现在还言之过早。多屏互动、社交电视都只是比较被看好的方向, 具体的发展还将经受政策、技术标准、产业链建设、用户接受度等诸多因素的考验。
社交电视将是多屏 (双屏) 的体验, 其实也是一种多屏互动的应用。其重点在于互动与交流, 这种通过互联网与移动网传递的信息, 将以“打字”为主, 所以这个市场将是面向年轻人的市场。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 大大推动了社交电视的发展速度, 越来越多的品牌或内容商, 开始推出自己的Social TV产品, 所以市场尽管刚起步就已陷入了激烈竞争。当人人都去争当淘金者的时候, 我们应该加入淘金者行列还是为淘金者提供工具?
参考文献
[1]张晓宇.三网融合下的三屏互动业务[M].通信技术与标准, 2011.1, 32
[2]Q1 2011 Mobile Connected Device Report (Nielsen) .http://blog.nielsen.com/nielsenwire/online_mobile/in-the-u-s-tab-lets-are-tv-buddies-while-ereaders-make-great-bedfellows/.
【智能家居及其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智能家居及其发展研究09-01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05-17
未来家居的发展趋势05-08
智能家居发展前景论文06-15
智能家居发展现状研究09-28
智能机器未来发展趋势10-29
智能农业的发展趋势08-01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09-25
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10-06
智能led照明发展趋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