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2024-09-25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精选12篇)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篇1

1 人工智能的发展

从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学科算起,50多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和前沿科学。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如果希望做出一台能够思考的机器,那就必须知道什么是思考,更进一步讲就是什么是智慧。什么样的机器才是智慧的呢?科学家已经创造出了汽车,火车,飞机,收音机等等,它们模仿我们身体器官的功能,但是能不能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呢?到目前为止,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个装在我们天灵盖里面的东西是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器官,我们对这个东西知之甚少,模仿它或许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了。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2]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很多曲折,因为人脑的复杂程度人类自己目前都没有完全掌握,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只能一步步的缓慢进行。但是人工智能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是正在改变着世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全世界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性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一开始的百家争鸣到现在的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三大流派,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探索从未停止松懈。但是让机器形成类似人类的思考能力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人工智能的提出二十多年之后我国才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具体来说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科技才开始更加注重。虽然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的起步落后于国外,但是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国外,正在迅速的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且也为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主要偏向于软件方面,尤其在仿生学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仿生学理论的提出解决了当时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难题,为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但是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方面仍然还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需要积极学习国外技术经验并注重自主研发创作出自己的特色。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人工智能处于领导地位的集团大都集中于欧美,其中以Google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一直都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从指纹识别到Alpha Go智能围棋机器人的出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次次的刷新了人民的思想观念,把从前只能从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景象呈现在了全世界人们的面前。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有了许多惊人的突破,但是发展瓶颈并没有消失。以Alpha Go为例,其运作方式依赖于巨大的数据库的自我学习,并且仅仅是针对于围棋这一项任务,依然无法实现人脑这样的人类智能的思考方式。

3 人工智能能否超过人的智能

这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过这个看似遥远却感觉又近在眼前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和质变组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在合适的时机下就会产生质变。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会脱离这个哲学原理。从人工智能被提出以来,广大科学工作者一直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实践,人工智能正在渐渐的发展成熟,从开始的对单一人类功能的模仿到对人类学习能力的实现,这都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量变积累。谷歌围棋机器人在与人类的比赛中胜出的事实证明了人工智能的学习专项学习能力已经可以与人类相比拟甚至可能超过人类。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发展的质变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更直观的说是人脑的产物,人脑所创造的事物从理论上是不会超过人脑本身具有的能力。这个观点也具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对于人脑和人类智慧,人类自己对其了解程度也是有限的,人脑的运作方式至今都是一个未解之谜。[4]但正是因为这些人类还未了解的问题才使得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可预测。人工智能能否超过人类智慧或许还不可预料。

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肯定具有相对应人类的缺陷和不足,在这些方面永远无法超越人类。比如当今人工智能其“思考”能力本质上还是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不具备人类思维中严密而灵活多变的逻辑,简单的说就是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是直来直去的方式,无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挖掘从而得到数据的内在含义。严密而又灵活的思维逻辑是人脑独有的能力,人工智能的机器目前来看是无法拥有的。但是机器相对于人类也有很多的优势,例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生产能力等等。

4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4.1 服务人类

人类创造人工智能的目的本来就是使其服务于人类,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人类也是力求其在这个方向上进行探索,因为这才是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初衷。比如可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社会生产中,在工厂生产中采用全自动化的智能生产线,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在日常生活中,现在已经可以随处可见各种扫地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等等。人工智能在这些方向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将会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4.2 毁灭人类

当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过无法预测的质变之后也有可能会获得类似人类的思维方式,甚至超过人类智慧,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就会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危机。如今很多的科幻电影中已经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剧情,人类可能会在高智慧型的AI面前沦为奴隶或者灭绝。这只是一种可能,就目前的状况而言AI毁灭人类的另一个更加具有可能性的途径应该是人类越来越沉溺于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从而变得越来越依赖于AI,慢慢丧失人类原有的一些生产能力,最后导致自身的毁灭。

4.3 与人平等

人工智能与人类一样在地球上享有平等的生物地位这种场景在电影《I,Robot》中已经出现过,但是人工智能具有人类不可比拟的学习能力,一旦其拥有了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可能将人类给淘汰,所以只有人类自身也不断的挖掘潜力,不断学习才能维持与AI的平等地位。

5 结束语

人工智能从提出以来一直处于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位置,其发展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等,也对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如今其发展成果以及造福了人类,其未来的发展也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财富,但是人类也要认真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状元,林建中.人工智能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展望[J].科技信息,2009,4:524-525.

[2]杨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8:151-152.

[3]董佳蓉.语境论视野下的人工智能范式发展趋势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2:33-38.

[4]周佳盛,赵发海,邵新云.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未来趋势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6:264.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篇2

在“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时代”,甚至土洋结合的“IT技术”这些时尚词语充斥于各种媒体上的今天,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试图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和“信息”这两个字联系到一起,这应该说也是时代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对于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来说,信息、宽带、智能化也正是最为火热的卖点,是房地产商们热衷于炒作和经营的重点,甚至有的房地产商宣称说住宅的智能化就和家中的水龙头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那么,住宅智能化果真与信息化一样,是房地产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 住宅智能化的含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住宅智能化”。在这个概念里,“智能化”应该是定位在广泛意义上的,它包含了信息的方便、快捷、自由获取,信息自动分类与存储,全新的多媒体传递方式,家居的自动化控制以及住宅的安全防范功能等多个层面上。比如:在住宅厨房中安装煤气泄露探测器检测室内的煤气泄露状况;在窗口安装感应窗帘根据时间和阳光的强弱自动开闭;在住宅门口安装影象或声音识别装置自动识别主人,完成开门等等。而不是象现在众多的产品生产商、系统集成商、房地产开发商们不遗余力、大张旗鼓宣传的安防系统、宽带入户、背景音乐等等那些简单意义上的所谓“智能化”。简而言之,住宅智能化就是为信息时代的家居生活提供便利而快捷的各种开放信息,在家务劳动中节约人力劳动和能源,拓展家庭娱乐内容和空间,使得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其最终的目的是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方便,更加富于人性化特点。住宅智能化当前问题

由于住宅智能化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应用的各种新技术也非常多。目前虽然大家都在提住宅智能化,但还是仅仅局限于住宅控制自动化、住宅安全防范、信息家电、宽带入户等几个层面上,人们还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智能化所带来的好处。其实,从未来的发展和实际的使用考虑,住宅智能化是不能脱离了建筑环境、家庭装修、居住环境以及居住使用人这些因素单独存在的,它必须以人为核心,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家电技术,为信息时代的家居生活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市场调查显示:当前人们在购房时最关注的5个问题是:房价、位置、物业管理、户型和环境,在行业内被大张旗鼓炒作的智能化概念根本不是关注的重点。之所以如此,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目前行业内的物业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处在比较低层次的阶段,智能化物业管理的概念和作用还没有被充分理解、认识、消化以至付诸具体实践。而住宅智能化功能的完美实现是绝对不能脱离物业管理独立存在的,由此导致的最直观结果就是住宅智能化无法切切实实地为购房者带来各种看得见的利益。

当然形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普遍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比较高的层次,仍然停留在解决大多数人居住空间的阶段,还没有把如何提高居住的环境和住宅的品质当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其次国内住宅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各个厂家、各种技术、各种标准各自为政,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解决标准,更谈不上从集成的角度来整体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了。同时目前住宅智能化的功能也比较单一,除了接收信息、简单的家电控制和安全防范,就没有什么真正成熟、实用的功能了。很多家电本身的智能功能根本没有融入到住宅智能化中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住宅智能化是一个跨行业,多专业协调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行业的厂家、公司和有关服务、管理等职能部门协作完成,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各厂家、公司各自为战,互不相关,有关管理、服务措施严重滞后,难以规范,从而造成住宅智能化目前这种遍地开花,不见结果的尴尬局面。住宅智能化发展趋势

虽然住宅智能化建设目前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和矛盾,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不可否认的: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便利,获取内外部信息的方便、灵活、快速,这些需求正为住宅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性的发展机会。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住宅智能化建设是大有可为的。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住宅智能化技术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1、Internet网络的家庭化。这种趋势正在被许多事实验证:2001年被发展商、ISP们炒得沸沸扬扬、如火如荼的小区宽带网建设实质上就是把以前的办公局域网、校园网技术引入到小区内,进而引入住户家庭。另外,互联网站和网页的内容也将逐渐趋向于个性化和专业化,出现专门针对家庭生活,以及家庭中个性对象(如主妇、老人、孩子等)的专业网站和网页内容,如:专业的物业管理、商务服务、生活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娱乐服务等等。

2、信息家电的普及。随着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会越来越趋向于信息化、集成化。家用电器厂商们通过将功能不断强大的微电脑芯片植入产品来提高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水平,完善功能。而且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平台标准化,信息家电的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功能会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家用电脑将不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设备,它可能会集数字电视、音响、可视电话等功能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信息终端设备,互动电视、VOD点播、上网冲浪等都将成为基本功能。目前很多公司已经把信息家电列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计划,比如微软(Microsoft)的“.net”计划,联想(Legend)的“.home”计划,目的就是要将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向信息家电行业转变,因为这里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

3、家庭网络和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家庭综合网络的出现是住宅智能和信息产品不断完善和投入实际应用的必然结果。因为所有智能产品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信息的传递,传输介质必不可少,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各种技术和协议互不兼容,致使住宅内的布线网络纷繁杂乱,不仅增加了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增加了管理和维修的难度。统一协议、统一介质的家庭综合网络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统一的网络必然要求统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功能完善、可操作性好、利用价值高的住宅智能化控制,相信随着信息家电的普及和家庭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

4、智能化、网络化的物业管理。未来的智能小区和住宅,借助众多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充分应用,将使物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大大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让物业公司和住户都从中受益。比如:通过智能系统的应用,小区和住宅的安全保卫能力得到提高,小区设备设施的管理更加有效,小区住户综合与信息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等等。同时,住宅和小区的智能化应用以及物业公司众多业务的智能化管理使许多管理数据和服务内容实现了信息化,为物业的网络化管理创造了方便条件,使物业的远程、异地、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从而使高素质、高水平的物业公司能够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手段,使之有条件为住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内容的服务和管理。参考文献:

未来我国人口发展趋势 篇3

从国家公开数据上看,目前全国20—49岁已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大概有1.7亿人,其中非独已生育一孩的妇女人数有1.2亿,扣除不符合生育二孩政策的妇女人数,“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大约有8 600万人,这个群体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认为,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出生人口明显增加,生育水平有所回升。全国人口总量增幅不大,峰值延后2年左右,2029年达到峰值14.5亿人,到2050年总人口约13.8亿。到2050年可增加约3 000万劳动力,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低2个百分点。

不过,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金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戈艳霞撰文指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总体来看,全国20—49岁有一孩的育龄妇女中,有再生育意愿的妇女占比还不到31%,其中城镇有再生育意愿的妇女比例只有25%,农村有再生育意愿的妇女比例只有40%。

人口学者易富贤认同以上观点。他认为,截至2015年5月31日,即实行单独二孩政策的424天,全国只有139万例“单独二孩”申请,减去政策实施前怀孕的18万例和政策实施后原本打算超生的30万例,实际只新增了56万例;以62.5%的出生(申请)比计算,全国也就只会多生35万人,低于国家卫计委的预测。因此,易富贤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当前情况下,即使鼓励生育,我国人口也不会超过15亿。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测算,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国5年内将有1 700万人出生,2020年总人口约14.2亿,2029年总人口达到峰值14.5亿,2030年总人口开始净减少。

综合各种观点,未来20年内我国的人口将呈慢增长趋势。“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在短期内,我国新生人口会有所增加,但人口总体规模仍将持续减少,老龄化仍会加重,劳动力减少和负担加重的情况不可避免。因此,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断减少所带来的问题,并不能完全通过生育政策调整得到全面解决,而需要从完善公共政策、提高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着手解决。

从长期来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口的均衡发展,可以缓解人口规模快速下降和结构快速老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王金营、戈艳霞两位学者预测,由于存在人口惯性,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在优化人口结构方面的效果,可能要到2080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

(综合搜狐文化、腾讯文化、每经网等)

(责编 欧金昌)

智能机器未来发展趋势 篇4

大概每隔十年会有一波技术创新, 从PC到移动互联网, 下一个新的终端, 新的技术是什么?我们认为可能是Io T (Internet Of Things) 和人工智能, 一方面我们相信会有下一个类似Smart Phone的终端出现, 另一方面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可以打破效率瓶颈。不过就像侏罗纪时代之于地球的发展史, 智能机器和人工智能还处于初始阶段, 长路漫漫, 刚刚开始。

Io T的两条路:新消费电子vs新智能主机

从2013年开始有一个名词叫智能硬件, 其实智能硬件是一个伪概念, 硬件只是一种外在形态, 手环是硬件, 机器人是硬件, 具体到每个品类它的内在规律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是把它分成左右两条路, 一条路是叫新消费电子, 另外一条路叫新智能主机, 新消费电子面向我们的日常生活, 新智能主机面向的五年后的未来。

起于新消费电子

2013年到2014年智能硬件这一波大多数是新消费电子, 新消费电子有两个特征:第一, 它是一个大规模的存量市场, 是对已有电子产品的改造升级, 而非创造新品类。第二, 它是用互联化的手段改造关键节点, 是否智能不关键, 关键是有没有提升体验。它取代的对象是松下、索尼这类旧的消费电子公司。比如, 我们小时候家里用的是机械洗衣机, 在单片机足够便宜后, 都变成了微控制洗衣机, 未来几年, 在联网模块足够便宜后, 会升级为联网洗衣机。

做新消费电子时, 千万不要被智能硬件的“智能”两个字蒙蔽, 新消费电子卖的好不好, 关键点不在智能上, 而是在下面这些要素:

1.选对品类——尽量选存量市场, 挑那些出货量大、又没有强势品牌的品类改造, 找软柿子捏, 如果一个品类里已经有十个强势品牌, 并且分布于各个价格区间, 那么慎入。选品类尤其重要, 是决定消费电子产品成败的第一步。

2.对功能和性价比重塑——重塑功能点, 重塑交互方式, 重塑性价比。消费电子发展史是一部降价史, 用高性价比产品来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 能把供应链成本压缩到极致, 本身就是一种壁垒。

3.建立品牌壁垒——没有别人造不出的消费电子产品, 只有别人打造不出的消费电子品牌, 消费电子通常没有强技术壁垒, 也不具备网络效应, 想单纯依靠产品形成壁垒是行不通的, 如果想形成壁垒, 打造消费电子品牌是逃不开的。

新消费电子因为立足于当下, 是比较现实的, 能不能快速起量很关键, 有没有自我造血能力很关键。消费电子当然还是要看销量, 看营收, 最终看利润。

从新消费电子到新智能主机

看新智能主机则是另外一种思路, 和新消费电子截然不同, 甚至相反。

从PC到智能手机, 下一个智能终端是什么呢?可能是机器人、无人机、VR或者AR, 它们不会完全替代手机, 但是可能在某些场景上会分流手机的时间, 完成手机没法完成的一些工作。新消费电子改变的是一个功能, 一个行业, 而新智能主机改变的是若干个行业, 就像无人机, 现在改变的是仅仅是相机, 未来有可能会改变物流和安防。2015年涌现的智能硬件很大一部分都在新智能主机这个范畴。

新一代的智能主机出现时, 往往伴随两个特征:

1.交互方式上维度的提升——从PC到手机, 人机交互上增加了三个维度, 一是移动性, 二是LBS, 三是语音, 这些维度增加后, 终端就变得更加强大, 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就可以完成了。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机交互方式。多少年来, 都是我们给手机一段信息, 手机返回给我们一段信息, 这是传统的交互方式。但是机器人不同, 你给它一个指令, 它返回给你的可能是一个动作, 或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任务, 信息和动能之间第一次有了交互。VR/AR则是在手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维空间这一维度, 可发挥的空间大了很多, 互动娱乐碰上三维空间, 这里面可发生的化学反应太多了。

2.极大的延展空间——一个未来的智能化主机, 改变的往往不只是一个行业, 而是若干个行业, 这终端不是featurephone, 而是smartphone, 可以承载很多应用和内容。

长远来看, 我们相信新智能主机里会涌现出下一个Smart Phone, 并且会诞生下一批杀手级应用。从PC到手机, 涌现出了微信、百度地图、美团等杀手级应用, 这些应用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巧妙利用了智能机的特性, 从而完成了之前PC上无法完成的任务;同理, 新的智能终端出现时, 应该也会完成之前手机上无法完成的一些任务, 比如MOOC教学缺少沉浸感, 比如多故事线的游戏。

但回归到当下, 新智能主机还处于“SP时代”, 距离“i Phone”的诞生还有时间间隔, 好的投资标是很稀缺的。通过和大量的创业者交流, 我们观察到如下问题:

1.跑道选对了, 但不是创业者应该选的跑道。以VR眼镜为例, VR这条跑道对不对呢?大概率上是对的, 但VR眼镜是创业者适合做的事情吗?VR除了拼技术拼产品外, 很大程度上是在拼品牌和渠道, 拼产业号召力, 巨头没进来是因为现在看不清, 一旦看清了, 又是必争之地, 一定会调用各种资源拿下的。这就像应用商店一样, 2010年市面上有十多家应用商店, 都占有一定的份额, 等到BAT360们意识到这是必争之地时, 2013年局势急转直下, Top3变成了百度、腾讯、360, 当年的创业公司基本只剩一个豌豆荚。历史总是重演的。

2.高估了单品的价值, 低估了底层技术的价值。机器人、无人机、VR、AR的底层技术并不成熟, 这导致单品的体验也欠佳, 这里面有大量底层技术创新的机会。就像我们在投资Face++时, 是因为以后所有的机器都需要一双眼睛, 投资思必驰, 是因为所有的机器都需要多轮次对话, 底层技术还有很多可为空间。

3.高估了2C的价值, 低估了2B的价值。一个新的技术、新的终端起来时, 想让C端大规模的使用往往是有难度的, 需要底层技术相对成熟, 产品打磨的极度到位;从B端切入是一个更“温柔”的切入方式, 因为B端的痛点相对集中, 对产品的容忍度更高, 也更愿意掏钱。

整体说来, 新智能主机这条跑道长期看好, 应该会出现大家伙, 但当下的优质投资标的仍然稀缺, 整体比较偏虚热。作为投资人, 我们对智能主机的项目有更多耐心, 因为往往需要更长的研发周期, 和更长的市场培育过程, 但前提是这个项目真的有自己核心的技术优势。

新智能主机中的智能机器

前面说过, 机器人也是新智能主机的一种, 为什么我们认为机器人会起来呢?出于下面三点原因:

1.人力成本的上升:一方面工业上逐步开始有用工荒的趋势, 另一方面人力成本逐年上升, 放眼十年, 当人力成本到了临界线时, 一定会向机器人作业转变。

2.互联网自身的瓶颈:互联网正在对各个行业进行改造,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但是有瓶颈。以电商为例, 电商的效率提升主要是在信息和交易层面, 一旦到了实实在在的仓储物流, 真真切切的涉及到了人力操作, 互联网的局限就出来了, 而机器人是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其实, 也正是因为互联网把整个工作流程信息化, 机器人才得以衔接上去。

3.技术突破发展:技术分两块, 一块是机器技术, 一块是智能化技术, 就像PC硬件和软件项目拉动发展一样, 这两种技术也会相互拉动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机器人会先起来呢?我们认为2B的机器人会先起来, 之后才是2C的机器人的形态;最先起来的机器人应该是机器形态的, 而非人类形态的;最先起来的机器人是人机混合的, 而非完全靠机器独立完成任务。因为是2B的机器形态的机器人, 我们称它为智能机器, 这些机器人会用到物流、安防、农业等行业。

为什么是2B比2C先起来呢?一是因为B端的痛点更突出和具体, 只要解决好几个特定场景下的问题就可以了, 而2C需要解决全场景的问题, 更加复杂和抽象;二是2B比2C的容忍度高, 对B端客户而言, 只要智能机器能解决他的问题, 价格问题和美观度问题都好说。

从新智能主机到人工智能

为什么我们在积极地看人工智能?因为移动互联网和Io T的效率问题都指向人工智能。首先, 对移动互联网来说, 它背后的逻辑是流量=>交易=>效率, 未来几年, 流量会逐渐被瓜分完, 流量之上构建交易, 该有的交易也会被构建的七七八八, 这时会逐渐开始拼效率, 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流量, 如何降低人工成本, 效率这个环节指向的是人工智能;其次, 对Io T来说终极状态是自动化, 而自动化背后的引擎也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听起来很玄乎, 其实拆解开来看主要是三个要素:计算能力、算法、数据。人工智能最先应用的领域是互联网行业本身, 最早的人工智能产品是搜索引擎。互联网刚起来时, 最不缺的就是文本数据, 所以搜索引擎会最先起来;智能手机出现后, 图像数据也不缺了, 人脸识别也有了足够的数据样本;像金融、电商这样的行业也属于数据密集型行业, 也是适合人工智能进入的;但有的行业明显时间点未到, 比如教育行业、工业, 这些行业的数据还没有存到云端, 是很难去挖掘的。

人工智能并不是忽然间创造一种石破天惊的技术, 而是先把互联网行业智能化的能力用到其他行业, 先把巨头们智能化的能力用到中小公司身上。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 人工智能创业团队在逐步从大公司脱离出来创业, 有人在做人工智能芯片, 有人在做预测学习, 有人在做异构计算, 他们服务的对象不再是互联网巨头, 而是其他行业。这些团队背后的创始人, 都是BAT相关业务板块的负责人, 是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我们相信, 这些仅仅是开端, 随着其他行业对效率的追求, 随着资本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投入, 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团队从大公司解构出来。

人工智能的未来趋势 篇5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业内人士指出,AI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绝非昙花一现,疫情结束后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新基建”立上潮头,数字经济将加速进化到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阶段。AI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未来将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的未来趋势

传媒领域

中国两会圆满落幕之后,一位声音动听的AI女主播参与到两会的播报中,迅速走红网络。这位AI女主播不仅具有高的颜值,而且精通汉语、英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此次通过语音合成技术所研发的“AI女主播”具有形象逼真、口音自然、口型精准等优点。未来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交通领域

百度作为中国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之一,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开幕式时,以“人脸识别”和“自动驾驶”技术为例,讲述了人工智能将让社会更加美好。如今,在百度园区内“阿波龙”无人车、无人扫地车、无人售货车正处于工作状态中。

医疗领域

随着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越来越被应用到医疗领域。能够“读图”识别影像,还能“认字”读懂病历,甚至出具诊断报告,给出治疗建议。这些曾经在想象中的画面,逐渐变成现实。对解决医疗资源供需失衡及地域分配不均等问题意义重大。相关机构预测,中国医疗人工智能的市场需求已达数百亿元。

教育领域

203月13日,人工智能基础基础教育学术论坛计《K12人工智能教育》系列丛书发布会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该系列丛书是四川省首套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用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版本。其中初中版以培养编程思维、机器人智能化教育为主,高中版以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人工智能设计思维为主。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一直保持着积极探索的步伐。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发展趋势;方便;会计;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14-01

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从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造出三个轮子的雏形,而单杠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现在的汽车也逃不出这个样板。早时古诺制造的第一辆蒸汽汽车由于技术的不完善,而导致粉身碎骨的下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机动车事故。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为蒸汽机给汽车提供动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法国工程师特利伟柯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造出了汽车。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后来,内燃机点火装置、铅蓄电池等的相继问世,为汽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六月一日正式颁布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政策第十三章消费政策第一条明确指出:“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引导汽车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这一政策的出台,给汽车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而新能源,新动力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流。现在正使用的天然气为原料的加气汽车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加气汽车现在还有弊端,加气的汽车动力大打折扣,同时发动机的寿命也会降低。现在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上使用,暂时还没在私家车上使用,不过,随着科技的逐渐完善,在未来汽车发展中,天然气会替代油成为汽车的主要能源,达到低能耗、低污染。

目前世界环境状况:现在的地球,破坏严重。各国陆续发生特大灾难,可以看出,地球的寿命在加速减少,雾霾、臭氧层破坏等各大问题相继而来。虽然近20多年,中国的经济以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了巨大问题,除了技术外,资源和环境等因素也是发展的障碍。

这种问题已经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视:新一代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不在单纯的追求提高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难,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的开采量逐渐加大,而问题也接踵而来,汽车的越来越多,对于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石油的保有量是固定的。

现在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找到新能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新型能源汽车成为发展目标之一。现在的天然气汽车虽说可以解决新能源的问题,但是尚有问题待解决,找到除了天然气之外的新能源,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这种新能源将石油和天然气的优点集于一身,既能节能环保又不降低发动机寿命。

对于未来新能源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产生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动力控制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而现在新能源汽车也有了初步的构想,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烧电池电动车(FCE)、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产品。

1,混合动力可分为:微型混合动力、轻度混合动力、中度混合动力、以及重度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是指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根据燃料的不同,主要又可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汽油混合动力是混合动力车的主流。混合动力车集油耗低、污染少的优点于一体,但是混合动力车也有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的缺点。目前风神S30、奇瑞A3、本田思域Hybrid、普瑞斯作为混合动力车的代表已经问世。

2,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汽车直接采用电动驱动,有一部分把纯电动汽车机装在发动机舱内部,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发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本身不排出有害气体,也呢能使发电设备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纯电动汽车有技术相对技术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充电的优点;也有蓄电池 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贵等缺点。其代表车型沃尔沃C30

3,燃料电池汽车:其工作原理是使作为燃料的氢在汽车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与大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电能发动电动机,由电动机带动汽车中的机械传动结构,进而带动汽车的前后方向轴,后桥等行走机械结构,转动车轮驱动汽车。燃料电池的反应结果是产生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这类化学反应除了电能外的副产品是水,因此燃料电池汽车被称为绿色的新型环保汽车。

4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氢动力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而且由于储量丰富等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中国长安汽车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

探析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7

1 智能建筑具备的优势及前景

智能建筑具备以下优势:优化环境;节省能耗;信息服务;综合管理;结构清晰, 便于管理维护;材料统一先进, 适应今后能的发展需求;灵活性强, 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便于扩充, 既节约费用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等。

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行业市场规模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 2006年达到238.5亿元, 2011年超过650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建筑行业研究小组预测, 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未来三年复合增速仍将保持在10%~20%之间, 市场前景可期。公共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分析:

(1) 公共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数据显示, 2006~2009年, 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年均增长率为21.91%。2009年, 中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为259.25亿元, 同比增长22.16%。2010~2011年, 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分别是324.42亿元和408亿元。

(2) 公共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预测。分析认为, 大型公共建筑中采暖和空调系统能耗约占50%~60%, 照明能耗约占20%~30%, 电梯能耗约占8%~10%。通过设计有效的楼宇系统集成方案以及良好的管理, 可以实现空调和照明设备实现较大幅度的节能。据测算, 通过智能建筑中BAS的核心系统:HVAC (供热、通风、空气调节) 系统自控设计和良好管理, 将实现有效节能20%~25%。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改造是已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最主要技术手段, 由此可见, 中国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改造市场前景广阔。同时, 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标志性建筑、办公大楼、中高端酒店、机场、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的投资建设, 中国新建公共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非常好。

2 重视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 重视智能建筑的宣传工作。智能建筑存在虽然有了一定的时间, 但很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很少, 因此, 很有必要加大对其宣传力度, 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度, 推进其健康发展。

(2) 提高集成设计能力, 培养智能化系统集成商。改变集成设计弱的现状, 需要市场对系统集成公司进行一定的引导, 鼓励科研院所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并采取国外相结合的集成思路, 通过消化改变, 充分发挥国产计算机系统的优势, 提高元器件国产率和质量, 形成规模化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3) 培养合格专业的技术人才。智能建筑是一个新兴产业, 针对专业人才缺少的现状, 施工单位应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 引进高科技人才, 组建一个专业的施工团队, 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3 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的扩展

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 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特点。智能技术通过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 采用开环与闭环控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控制相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 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图文并茂、简单直观的工作界面;通过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 对人的行为、思维和行为策略进行感知和模拟, 获取楼宇对象的精确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的特点, 具有自寻优、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能力。

3.2 城市云端的信息服务的共享

智慧城市中的云中心, 汇集了城市相关的各种信息, 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等方式, 为智能建筑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应用服务。因此智能建筑要具有共享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能力, 尽量减少建筑内部的系统建设, 达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 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简单来说, 物联网是借助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智能建筑中存在各种设备、系统和人员等管理对象, 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 来实现设备和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远程共享。

3.4 三网融合的应用

三网是指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数字通信网、以电话网为代表的传统电信网和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主要指通过技术改造, 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通信网络, 形成可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广播电视等综合业务的宽带多媒体基础平台。智能建筑中, 通过三网业务的融合, 使建筑内部的人员不再关心谁是服务商, 自由自在地获取各种语音、文字、图像和影视服务。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 智能建筑将会在未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将会作为现代建筑甚至未来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不断吸收并采用新的可靠性技术, 不断实现设计和技术上的突破, 为传统的建筑概念赋予新的内容, 稳定且持续不断改进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摘要:智能建筑的发展, 是标志现代建筑产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逐步实现, 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智能建筑规范工作的加强, 智能建筑的建设已逐步趋于理性化、实用化。

关键词:智能建筑,数字化建设,趋势

参考文献

[1]明兴.论高度集成化是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J].科技信, 2013, (19) .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篇8

随着电商网络的迅速发展, 我国互联网物流行业面临着机遇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按照国家邮政局的统计, 在2013中国快递业快递业务完成9200000000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4430亿元, 而这种状态, 导致我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快递件量的国家[1]。发展这么迅速强大的产业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为了缓解这种劳动力的需求, 智能快递盒的应用将会加速这个产业的发展。快递员不在需浪费时间在等待领取包裹上, 据分析这个只能快递盒子能提高快递员3-5倍的工作效率, 重点是收货人能够24小时随时领取, 而且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快递也能解决我们寄件的问题, 我们不需再找快递代收点, 我们只需到有智能快递柜的地方自行操作即能完成。重点是何时何地都可以, 只要有智能柜的地方就能寄到我们想要寄的地方。这样的生活便捷将会是质的飞跃, 加速我们科技智能化生活的进程。

2 目前我国智能柜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迅速发展拓广智能快递柜, 在上海, 北京, 深圳、南京、成都、福州等地已经实行, 而且全国各地都在紧急加入当中, 目前的智能快递柜的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

在技术上我们应用到的领域有RFID (射频技术) 、传感器和二维码等随时获取物体的信息, 通过各种传感网、电信网和互联网, 将物体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 使用云计算和模糊辨认等智能处理技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剖析及处理[2]。

RFID (射频技术)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能,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的数据, 同时被称为最终将取代我们传统的条形码, 它的特点就是: (1) 读取方便快捷--数据读取可以在无光的条件下使用, 而且能透过包装进行有效的识别, 最长距离可达30米以上; (2) 识别速度快且容量大:只要标签一进入磁场, 解读器就能读取其中的信息, 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 它最大能储存2725个数字, 其标签课根据用户扩展到10K; (3) 动态实时通信, 他之所以用于智能快递柜中, 很大原因在于它的这个特性, 标签以与每秒50次-100次的频率与解读器进行通信。只要快递员拿着快递扫描, 收获人能马上收到信息[3]。其缺点是:RFID技术属于新科技并且比较复杂, 且本身造价就比较昂贵, 再加上它的安装配置也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 所以要快速普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4]。

虽然现在的智能快递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但是它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快递末端派送的问题, 从而也就缓和了电子商务快速化带给物流的巨大压力。在未来的道路上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 智能快递柜的未来发展趋势

按照国家邮政局2013年“双十一”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11.11-11.16期间, 全国快递业务总量为346000000件, 比去年在此期间的数据增长73%。显而易见网上购物占据了传统快递行业的很大一部分, 据统计2013年“网上购物”快递占到总量的70%, 预计在2014年将会达到75%左右。快递业务量同比将在45%以上的速度增加, 业务收入同比将呈现33%以上的增长速度[5]。这也预示着智能快递柜的发展前景非常大, 随着技术的发展, 人们已经养成了网购的习惯, 它的市场需求不可限量, 然而我们科技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 我们的宗旨是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 我们的智能快递柜不仅要帮我们解决快递终端问题, 我们快递始端也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 其未来的基本功能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将收钱、称重、地址管理这三大模块融合进去:

(1) 称重:因为快递收取费用是按重量及距离的一个综合数据计算的, 此时需要结合电子称, 其内部结合DSP处理器时, 通过重力传感器、调整电路、A/D转换电路组成称重采集电路, 当有重力加载上面时将产生的信号传到DSP, 完成重力信号的采集。并将电子称结合RS232通信接口, 即可实现上机位的通信, 将货物重量信息也发到收货人的手中[6]。而且能够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并结合通信并结合物流距离价位, 最终计算出所付金额。

(2) 信息系统:在寄件时, 首先按照顾客的喜好与需求选择自己寄件的快递公司, 当选择好快递公司以后, 输入你收件人的地址。

(3) 支付问题:当你输入相应的地址与称重之后, 系统会计算出相应的价格, 此时你只需支付即可, 和货到付款支付时的情况是一样的, 只是货到付款是当你输入取快递密码时, 你要支付完对应的金额你才能打开快递盒子取走快递。而在寄货支付的时候, 只有你付完款才会打印出快递单, 他可以支持两种付款方式, 一种是现金, 另一种就是银联, 所以这个智能快递柜必须还要具备识钞找零功能和刷卡功能, 难点是现在的支付, 现在要攻克的就是找零的最佳方案, 而这个最佳方案就是当你支付完后找回的钱是正确的。

4 结束语

目前智能快递盒子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未来他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加上2014年3月在第十二届两会上提出智能快递的方案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同, 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智能快递必将普及到每个高校和社区, 同时加速科技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勇.2013年快递业发展回顾[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4 (4) :49.

[2]张译.互联网大趋势[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乔强.RFID技术的应用[J].现代情报, 2005 (4) :150-1+4.

[4]袁胜军, 黄立平, 詹锦川, 等.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蔬菜供应链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1069-70.

[5]徐勇.2014年快递业展望[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4 (4) :50.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篇9

通过对2010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参展商提供的参展机械数据统计发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包装机械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较之传统包装机械,参展的新型机械具有注重简洁化、注重生产率、更具完善性、更具自动化等特点。

新型包装机械普遍具备多功能、调整操作简单等条件,基于电脑的智能型仪器将成为食品包装控制器的新趋势。制造企业将趋向购买操作简易且安装容易的包装机械,结构运动控制等事关包装机械性能的优劣,可通过马达、编码器及数字控制(NC)、动力负载控制(PLC)等高精密控制器来完成。

在包装机械自动化方面,自动化操作程序已获得广泛应用,如PLC设备、数据收集系统等。机械制造企业在为用户提供生产自动线或生产流水线设备时更注重成套完整性,无论是高技术附加值还是较简单的设备门类,都按配套性要求提供。

通过此次统计发现,新型设备及技术得到了普及,如高智能数控系统、编码器及数字控制组件、动力负载控制等新型智能设备已经普遍应用到包装机械设备中,使设备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更具有独立性、灵活度、操作正确性、高效率和兼容性。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篇10

1. 智能化研究基础

(1)国外智能化研究成果

欧美知名工程机械企业在满足其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一直注重通过新技术提升其产品性能及智能化水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即开始采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提升其操作安全性及作业精准度。本世纪初,他们开始采用网络技术进行产品作业过程的信息监控、故障诊断以及虚拟化远程操作监控和操作培训。

以利勃海尔为代表的知名工程机械企业,在起重设备智能化控制方面领先于国内起重机企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一是采用包括CAN总线、专有总线、以太网在内的多网融合技术。通过总线可使轻便的零部件与控制器进行信息交换,通过以太网能改善传输数据速率低、包容量小的缺陷,通过专有总线则可达到保密的目的。二是进行系统冗余设计。对整机进行系统冗余设计,可预设过载、超速及特殊工况的处理方案。三是故障诊断能力强。其具备庞大故障库,可给用户提供不同故障处理措施。四是匹配合理。合理匹配起重机参数、工况、动力系统,可将起重机性能发挥到极致,充分保证高速动作的快捷性及低速动作的平顺性与稳定性。五是人机交互功能先进。其操作界面简单易懂,层层嵌套,将成千上万的传感信息及数据包含其中,使信息系统更准确。同时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及操作能力,操纵安全可靠。六是采用工况模拟技术,从施工角度开发用户价值,融入施工经验。七是零部件专用。其设计的专有零部件(包括控制器)有独有的特点,具备行业保密性。

2010年左右,欧美高端工程机械基本实现了整机设备信息与工厂管理系统网络化的数据共享,系统能自动记录设备运行情况,特别是机构及各零部件的实际运行故障情况。这有助于故障的系统分析和经验积累,提高了设备运行安全性和设备使用效率,降低了使用维护成本。国际著名的研发咨询公司Ricardo(里卡多)借助于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及创新模式,为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约翰迪尔、JCB等先进的工程机械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测试及评估体系。目前,工业4.0以及大数据技术在欧美各行业开始应用,国际上技术领先的工程机械企业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云服务平台,为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施工作业的精确控制、再生产制造及产品性能评价等提供服务。

(2)国内智能化研究成果

汽车、航天产业在嵌入式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较早,在智能导航、轨迹优化方面成熟,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可借鉴经验。目前来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智能化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如很多工程机械都已采用无线电信号型接触防撞装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设备作业的安全性。同时工程机械的控制也已从机械控制升级为电液控制、电气控制,为进行PWM控制、逻辑管理,智能化精准操作奠定了基础。总体而言,与国外产品相比,国内产品在控制系统上与国内外产品差别不大,但在显示、控制、传感技术细节方面,动作的平顺性、安全性方面,复杂工况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变支撑、故障诊断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我国自制关键零部件产业不发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产品智能化的发展。

“十五”至“十二五”期间,在“863”等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虽然已经开展了智能化研究,主要解决了信息采集、网络化传输和远程监测,实现了作业设备的物流跟踪和作业工况的初步监测,却并未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未考虑和实现精确作业要求,“机、电、信”没有实现一体化设计,从而使获取的状态信息较少。二是没有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和装备的性能评估、预测和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服务,未充分发挥出产品性能的提升作用。

2. 智能化发展趋势

流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智能化研究的总体目标,是突破复杂环境下人工智能、作业空间识别、复杂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智能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出面向具有高智能化、带操作安全管理系统的智能装备,实现单机与机群智能化控制,并使我国重大施工装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智能化起重机应具有检测和识别工作对象与工作条件的功能,具有根据吊装目标自行决策的功能,具有响应决策、执行预定动作的伺服功能,具有自动监测吊装过程与及时修正的功能,具有自我安全防护及排除故障的功能。综合来看,起重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8个方面:

(1)机器人化精确操作

智能起重机应具备全面感知、自动规划、主动动作、多机协同、自主学习以及决策控制等能力,为此采用环境自识别、轨迹规划、自动避障碍、远程操控、自主作业、故障诊断等智能化技术,将是起重机智能化的目标。这将使起重机的操作更安全、更舒适、更方便、更精准,操作人员可以在远离施工现场的情况下,远距离监控起重机械,完成指定吊装工程。同时应加大力度研究恶劣环境下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单机智能化形成具有自动化操作、智能化作业规划和自适应环境识别的工程机械机器人系统,解决工程机械安全、高效、精准作业的问题。

智能化起重机的另一方向是研究具有人工智能的吊装作业动作,融入人的经验,从而在快捷的基础上实现吊装作业安全、平稳、高效。可根据起重机工作典型特性,将汽车与航天的导航、环境识别、人工智能、精密遥控等融入进来,以固定模式、方法来简化操作人员技能要求,从而提高操作安全性。目前来看,应重点研究具有人工智能的起重机臂架技术,形成面向风电拆装工况的技术方案及装备,解决安全、高效、精准吊装的行业难题。

在起重量大、起重臂架长、作业环境复杂、作业对象不确定等各种条件限制下,起重机将无法进行设备对作业环境和吊装对象的识别,从而造成精准对接困难。机器人领域在多关节运动轨迹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环境识别等方向的深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起重机臂架智能化控制。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起重机现代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未来起重机将从目前的局部自动化向全面自动化过渡,并向远距离操控甚至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

(2)作业环境自识别

开发具备环境识别能力并具有自我安全防护意识的起重机,能大大降低起重机故障,人员伤亡等事故的发生率。基于以上目的,需采用更多传感器系统及电子设备来持续监控起重机实际操作情况,提高起重机作业安全性和操作简便性。

智能起重机要能在不同环境精确灵活地进行作业,高性能传感器的研究开发是必不可少的。智能系统完善和传感器性能改善是增强起重机智能化的重要手段,而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如何组合,即传感器的信息融合问题必须解决。具体来讲,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及高精度差分GPS定位技术,准确定位吊重物位置,通过控制软件引导用户准确将起重姿态调整到最佳。而通过影像、声波、电磁感应、温度、压力等多传感技术实现吊装行驶路况规划、作业环境的自识别,可使起重机在千变万化的作业环境中实现安全精准作业。

(3)多机协同作业

随着工程建设中吊装的结构物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单台起重机的起重性能很难满足吊装要求,而应用多台起重机协同作业的需求日益增多。目前起重机多机协同作业时,由于需要多人采用对讲系统协调指挥,再依据指挥员主观判断来协调各起重机动作,为此吊装作业效率低、安全隐患较大。

为有效提高起重机多机协同作业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性,必须开展无线监控系统的研究课题。应用成熟的检测系统、无线通讯技术及监控终端,可实现多台起重机工作参数的实时监测、动作精准控制及动态报警,从而实现多机协同控制功能。具体上,多台起重机协同作业的通讯方式、载荷分配、动力学分析、协同控制算法、数据管理及检测均课题研究的重点。

(4)吊装施工工艺

大型起重机操作复杂,作业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对操作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从19世纪80年代,诸多学者开始了对计算机辅助吊装方案设计技术的广泛研究。近年来,不少学者们针对起重机的吊装路径规划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规划算法,如爬山算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PRM算法,并开发了一系列仿真平台。但是由于对实际工程因素的考虑不够全面,目前研究成果未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看来,工况规划、工况模拟、场地感知、车身姿态、吊装物体及吊装点的规划研究,是起重机智能化研究的大方向,也是一类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

(5)系统在线故障自诊断

大吨位起重机普遍采用机械、液压、电气综合控制,由大量的动力元件、检测元件、控制元件及执行元件有机组合而成。系统内部各元件之间呈现高度耦合性,出现的故障往往具有多样性、偶然性、复杂性、模糊性等特点,故障状态与原因间不具备可遵循的线性关系。

目前国内起重机诊断能力弱,挖掘深度不够,处理方法简单,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如故障库、专家诊断等均难以满足要求。针对起重机系统错综复杂的故障现象,利用新技术手段、研究新诊断方法将是起重机智能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于起重机故障诊断技术,将从传统的人工诊断向以集成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信号分析处理技术、动态监控技术于一体的现代诊断技术发展。对于起重机故障诊断方式,将从以往的事后故障维修模式向按设备监控参数状态的维修模式转变。

(6)信息智能管理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快速发展,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起重机械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这一阶段的必然产物。利用起重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对起重机的日常维护、安全监控、集中管理、数据交换与共享。

起重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对起重机的动力元件、检测元件、控制元件及执行元件等机构实时监控,且对整个企业物流管理与数据共享有重要意义。起重机作业流动性大、工况多、环境差异性大,生产调试数据的可追溯性、服务备件的及时有效性、安全评估的复杂度、维护保养的精准性、价值链管理的精益性等均没有量化指标,无法精准管理,为此迫切需要开发面向全寿命周期、全价值链的大数据设备安全管理系统。研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工程机械全寿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技术,开发面向全价值链的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起重机智能化发展的一大方向。

目前,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对于起重机企业来讲,应将“互联网+”与起重机械有机结合,促进起重机械转型升级。具体如下:第一,大力整合优化生产服务系统,建设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技术支持、设备监理、保养、维修、改造、备品备件等专业化服务平台;第二,支持起重机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和应用,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工程机械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技术,开发面向全价值链的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第三,将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第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定制生产,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促进智能终端与应用服务相融合、数字产品与内容服务相结合,推动产品创新,拓展服务领域。第五,建立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7)人机交互功能

国产起重机整机人性化水平较弱,未充分体现人性化,常顾此失彼。随着“以人为中心”设计思想逐渐被认可,传统的人机关系也在发生改变,人机系统的重心从“机”的因素转移到了“人”的因素上。在人机交互方面,近期的研究方向应考虑以下4点:一是将汽车、航天的导航、环境识别、人工智能、精密遥控等技术根据起重机工作典型特性融入进来,以简化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操作安全性。二是使用人机工程软件,例如利用PROE、UG等三维设计软件自带的人机模块指导产品设计。三是搭建专有人机实验验证系统,利用眼动仪、数据手套等电子设备,通过数据采集判断产品显示、攀爬、维修、拆装等装置设置的合理性。四是搭建虚拟操作平台,系统评判起重机操纵系统的人性化水平。其中重点是考虑整机人性化,提高与人相关的视、听、说、触、做等各方面的人性化水平,并搭建参数化的测评系统,给出具体测评指标。

(8)可靠性设计与测试评估

商业地产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11

由拆散销售到持有经营

一直以来,一些开发商自主规划设计,只重开发不重后期经营管理。全部或大部分产权拆散出售是中国商业地产开发的主流模式,随之造成的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产品功能不适应商业企业要求、产权分散难以统一管理限制物业升值等诸多问题,在今天看来异常突出,并且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开发模式的转变是影响商业地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伴随中国城市化和住宅商品化的进程,由房地产开发商或地方政府主导开发的商业街、shopping Mall、社区底商由于以销售为目的,普遍在规划设计乃至施工阶段并没有确定日后的经营企业,这种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完全脱节的模式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由此不难发现,由出售向持有经营的开发模式转变是产业发展和市场优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部分大体量商业项目先确定入住企业,再进行规划设计的定单生产模式就是这种趋势的有益实践。例如4月21日即将全线开业的福州宝龙城市广场的销售物业仅占物业总量的35%,其余将全部持有;而与宝龙广场只有一街之隔的万象城的商铺也只是销售一个楼层,其余的也是自主绎营。

产权式销售对商业项目的长久经营不利,所以说未来业地产的经营理念的创新将是必然的,也是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由形象为主到功能与形象并重

商业地产的建筑功能、建筑结构与住宅相比有更高的专业要求,而以往的许多商业项目仍然延续住宅销售的思路,习惯以独特的案名、外立面,以及务虚的理念作为项目开发的核心,这并非不重视经济运营方面的理性数据,而是对商业地产理解深度不够造成的。当今天商业地产供应量增大、商家的需求更为专、多元的时候,前期产品规划与功能设计的重要性就自然凸显出来。

市场要求商业地产的价值必须回归本质,针对具体的需求与自身定位,在钢材水泥构筑的空间与结构中寻求最根本的支持,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对于多种业态在同一空间甚至同一平面内的互补与协调,客流、物流的合理组织,设计师既要以专业技术手段满足不同店家及统一物业的要求,又需创造性地提出有吸引力的空间与界面设计。

经济合理性是商业地产项目的生命力与核心价值所在,只有从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就注重功能合理与投资收益能力的整合,使商业地产开发中的功能与形象达到更合理的平衡,才能推动项目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由开发商包揽全程到产业链专业分工

众所周知,中国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链构成的合理性与专业化程度,并最终表现为商业项目市场竞争力的强弱

商业地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际发达国家已形成了相当合理的产业体系:投资机构、基金、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于持久性商业物业获取收益;开发商从事商业地产的开发工作;专业商业策划公司、招商代理公司、商业管理公司在商业地产开发运营过程的不同阶段起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国内的开发商却常常承担一个全能的角色,这是客观的产业发展阶段造成的,但科学的产业链专业分上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中国人世以后国际商业品牌与国际化资本运作方式的的引进,也要求我们尽快形成更加合理、专业的产业链结构,其中除了国际知名商业企业对物业品质的高标准专业要求以外,REITS的作用举足轻重。REITS在于能给投资人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所以它要挑选的装入资产:包的对象是具REITS有完整产权出租型的商用物业,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支REITS,但商业地产的零散产权与管理水平显然难以达到REITS的要求。

已经进入专业化时代的商业地产正在被越来越多地看好,认识并开始尊重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的特殊性,快速地解决好目前商业地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商业地产将会有全新的模式和更加充裕的发展空间。

城市规划与商业地产发展

十几年前,深圳的商业中心只有两个,一个是东门,另外一个是人民南。但是随着华强北和南山的崛起,也把很多商业吸引到那边去了。这样他的消费群体也跟』二了,同样现在对于城市化的加快,深圳商业中心也会往外移动,龙岗、宝安等区域也会形成很多商业中心。这样给发展商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福州市区的商业地产已趋饱和,商业地产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三环路的构建是一大壮举。三环路把整个仓山都圈了进来,三环路能给仓山带来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政府加大力度建没金山,西二环也将先于东三环和北三环建成,金山的住宅已比较成熟,政府也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大批的企业进驻金山,尤其是生产性企业,一些科研项目也在金山落户,三环路也将为金山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

未来的金山有着旺盛的消费人气,而金山区域重要的商业配套还未跟上,居住在这里的人还需坐车到市区的超市、商场购物。不久的将来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还有ShoppingMall都有可能进驻金山,因此金山的商业地产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东三环边上鼓山一带也是商业地产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这一带零散地坐落着一些工厂,一两家超市,有些人气寥落的感觉,三环路将为鼓山的旅游经济带来一个大的飞跃,也将促进鼓山新区的发展,未来的鼓山旅游区会汇聚八方人气,福州的金山、南台岛、新店一带都可以通过三环路方便地到达鼓山,这里正需要一个完整的商业配套来适应发展的需要,商业地产开发前景广阔。

Shopping Mall前景美好

Shopping Mall的诞生,使购物中心从单体迈向集约化,使商业步行街由室外变为室内。实现购物中心向现代ShoppingMall的转变,是商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表现,也是市场发展的整体趋势。

与传统商场主要特征迥异,现代ShoppingMall颠覆了传统的商场慨念:无论它位于都心闹市或安营于市郊外围的交通枢纽地带,凭借商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影响,带来的结果均是地段的升值和新区域商业中心的诞生。如福州在建的冠亚广场、群升国际,东莞万江的华南mall,广州天河城与正佳广场、北京中关村金源mall等的建设均是如此。

Shopping Mall是数条商业街、几家大型百货、超市、数十家餐饮店、娱乐广场和其他专业市场的融合。它代表的是一个商业群体,与传统商场相比,业态更全、功能更完善、消费档次更高、环境更优越。

陶瓷喷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篇12

专家表示, 陶瓷喷墨技术的应用对生产企业而言有利有弊。喷墨技术推动了标准化、数字化生产, 使得瓷砖产品图案更加丰富, 产品开发周期变短, 还可以小批量订单生产。同时, 却也使得产品同质化更加严重;并且, 由于墨水特性, 瓷砖产品的花色受到了限制。

如何以技术创新产品, 以产品助推企业发展?工业陶瓷喷墨技术何去何从?

设备上, 通过智能化, 实现与工厂其他设备的链接。采用多通道化, 利用特殊打印通道, 将八通道发展至更多通道。据了解, 快达平前几年提出的八通道, 已经作为标准化操作。实现模块化, 升级后功能更强大, 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软件功能更强大, 利用色彩管理系统的智能化辅助产品设计开发, 简化操作流程。此外, 还包括新技术的应用, 如国外已经在研发的喷釉技术、激光打印技术。

介质上, 一方面, 墨水色彩更多样化, 色彩表现更丰富。另一方面, 墨水新技术的提升。目前以油性墨水为主, 有企业正在研究水性墨水。水性墨水一旦研发成功, 能够显著提升对墨水花色。再者, 特殊功能墨水的推广应用, 如亚光、凹凸、立体打印效果等的墨水在北方, 特别在山东的应用很窄,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 渗透墨水的研发备受关注。据悉, 渗透墨水指的是图案通过墨水渗入瓷砖表面, 能够提高瓷砖硬度。

上一篇:中韩贸易产品结构分析下一篇:知识产权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