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戏的人工智能(通用7篇)
可调戏的人工智能 篇1
1 引言
电视的发展经历了模拟到数字, 数字到智能的阶段。但与手机等其他消费电子相比, 其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落后于软硬件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家庭用户通过外加机顶盒收看电视的屏幕中模拟、数字、智能电视共存。再加上今后电视的屏幕越来越大, 其价值也越来越高, 更换电视机顶盒来使用广电增值新业务就显得经济又划算。
然而目前的数字电视行业里, 机顶盒的发展状况还比较滞后。超过八千万用户家庭的机顶盒还是传统Linux的集成式机顶盒。这类机顶盒是在传统数/模信号转换机顶盒的基础上, 增加了EPG、数据广播、VOD点播等附加功能。而且这类业务很多通过中间件实现, 而中间件技术标准不统一, 导致各机顶盒厂商实现机制不一致, 禁锢了广电业务的发展, 使得机顶盒的作用仅能实现电视节目的收看。要想帮助千千万万个家庭实现客厅娱乐多媒体的梦想, 需要对机顶盒进行革新。
能承载起客厅娱乐多媒体需求的, 是一个智能机顶盒, 或者说是智能终端。这个终端是有高性能的硬件, 开源的操作系统。在广电业务应用化的时代, 开源的操作系统, 可以吸引广大程序开发人员参与进来, 带动数十万个应用程序供千千万万个家庭使用。同时, 开源的操作系统, 有利于广电业务可管可控政策的实施。
2 智能终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智能终端发展现状
在三网融合的大的政策环境下, 电信, 互联网业务开始渗透到数字电视业务中来。作为增值业务承载的机顶盒, 将是广电与电信竞争与融合的交集点。
截止2013年上半年, 电信, 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取得较大发展, 牌照商、视频网站、高科技公司都投入了较大研发力量, 并且有不错的产品面世, 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有:
(1) 百视通“小红”酷盒
该产品外观设计独特、轻薄、携带方便;基于安卓4.0的开放平台, 拥有百视通专为电视打造的应用商店, 集纳了上万种精彩的应用、游戏;整合了5万小时正版高清内容, 1200场NBA全赛事等海量正版优质在线内容;可与电视、平板电脑、手机实现对接和多屏共享, 支持3D、高清, 且拥有多码率宽带自适应传输技术, 自动匹配网络环境, 提供无缝、流畅、稳定的视频服务的功能。
(2) 乐视网乐视盒子C1S
该产品外观设计简约, 时尚动感, 做工精细;基于安卓4.1智能操作系统, 采用大屏交互体验的LeTV UI系统;拥有行业最全的正版影视剧版权库, 90000多集电视剧、5000多部电影, 丰富的自制、动漫、风尚、纪录片等内容及行业最全的体育赛事;杜比、DTS认证, 支持3D、1080P超清播放, PPPOE拨号、USB蓝光光驱、DLNA和Airplay等功能。
(3) 小米盒子
该产品体积小巧, 简单大方;基于Android 4.0系统, 微软Metro的不对称设计风格的时尚界面;集成“中国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 全面提供超过30万小时的央视正版授权高清内容, 包含最新最热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动漫等等;集成小米盒子的专属的米联功能, 兼容Airplay、DLNA、Miracast。
(4) PPTV机顶盒PPBOX
该产品外观采用玻璃镜面设计, 质感不凡;基于安卓4.0系统, 交互界面和win8的系统界面类似;节目内容24小时不间断更新, 并且涵盖7800部电影, 25000集电视剧, 以及英超、中超、CBA等重量级体育赛事;支持DLNA和Airplay多屏互动功能。
自2011年以来, 广电行业公司也投入较大资源研发智能机顶盒, 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性以及可管可控的要求, 广电行业智能终端在产品市场化上推进较慢, 真正进入用户家庭的几乎为零。2013年年初, 作为首个智能终端招标项目-央视智能终端项目, 开启了智能终端产品市场化的大门。比较有代表性的智能终端产品有佳视互动A18产品, 该产品外观小巧精致, 接口丰富;基于Android 4.0系统, 采用类似苹果的系统界面;集成“中国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 全面提供超过30万小时的央视正版授权高清内容, 包含最新最热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动漫等。
2.2 智能终端发展趋势
面对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 新技术的冲击, 机顶盒产业不得不面临转型, 挖掘自己的价值空间。在这种情况下, 广电巩固自身优势业务 (DVB) , 拥抱OTT就显得更为迫切, 智能终端也成为对抗电信, 互联网业务入侵的一把利器。
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殊性, 智能终端的发展必须基于可管可控的系统, 并且可持续运营。这就要求智能终端能够融合新业务, 能够将广电已有的业务应用化、运营化。
3 可管可控可运营的智能终端系统
我国广电行业的发展是在可管可控的大前提下进行的。如何加强智能终端管理 (管好盒子, 管好业务) , 如何兼容双向互动平台, 如何保证终端的安全, 稳定, 防止被刷机, 乱装应用, 以及业务的快速部署和可运营, 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佳视互动在此背景下研发的智能终端A18产品, 从可管可控可运营角度, 深度挖掘广电行业需求, 顺应了三网融合的趋势。
3.1智能终端产品介绍
佳视互动智能终端A18产品, 硬件采用ARM Cortex A9高性能处理芯片, 软件集成了最常用的九大软件功能 (电视直播、节目指南、网络视频、应用商店、图片浏览、音乐播放、视频播放、文件管理、电视上网) , 完美诠释了家庭高清娱乐多媒体的含义。同时配套提供智能终端平台可管可控解决方案, 包括应用商店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OTT流媒体管理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等。
3.2 智能终端可管可控系统
3.2.1 应用商店系统
3.2.1. 1 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 整个应用商店系统包括:应用商店后台管理系统、开发者社区系统、缓存服务、应用接口以及门户、终端展示、资源服务、数据库服务等几大系统。
3.2.1. 2 系统介绍
应用商店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应用商店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终端用户管理、操作员用户管理、应用商品的上传、发布、应用的评价、数据分析等功能。
开发者社区系统实现开发者管理自己开发的商品、上线、下线、查看商品状态以及使用情况等信息。
缓存服务采用memcached技术对经常访问的数据进行内存存储, 提高用户访问速度, 提供效率, 增强用户体验效果。
应用接口实现门户和后台数据的交互, 所有数据交换均通过接口服务来实现, 能够对用户所有数据进行统一拦截和管理。
资源服务存放所有图片、应用文件, 提高访问速度和效率。
终端通过访问门户服务来使用应用商店, 浏览以及下载应用并安装。
3.2.2 后台管理系统
3.2.2. 1 系统架构
后台管理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3.2.2. 2 系统介绍
后台管理系统包括四个模块。
(1) 基本管理
包括:添加、删除、编辑用户, 角色管理, 菜单管理。
(2) 运营管理
EPG管理:频道、节目类型管理, 直播推荐管理、频道和频点管理。
应用商店管理:应用管理、内容提供商管理、应用推荐管理、应用排行管理、应用类型管理。
广告管理:广告信息管理、广告代理商代理、广告类型及广告位管理。
(3) 内容管理
EPG运营管理是对不同来源的EPG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 包括:频道类型的增加、编辑和删除, 节目类型的编辑, 节目基本信息的编辑, 直播推荐管理。
应用商店管理是面向多种终端, 进行应用的统一管理, 包括:对应用开发商管理-基本信息管理 (版本号、发布时间) 评级、结算、授权管理等;对应用的管理-应用上传、编辑、审核、上架、定价、下架、评分、排行、推荐、版本升级等;对内容分发的管理-面向多个增值服务平台进行自动分发, 分发之后能够实现增值业务的自动部署。
(4) 运维管理
面向多种终端进行统一的升级管理, 包括:添加、编辑、测试、审核、删除升级包;针对不同终端采用不同升级方式, 灵活控制终端进行升级。
3.2.3 终端管理系统
终端管理系统是针对广电的智能终端进行监管的系统, 是三网融合提出对用户终端可管可控、用户行为可感知的技术实现手段。主要包括智能终端的数据采集、管理和用户行为采集如下部分构成:
(1) 设备的管理
实现对终端进行远程配置、性能监控、故障诊断、设备开通业务查询、设备的开通状态、开机认证等。
(2) 用户行为的统计
实现对用户的收视率、业务使用情况、电视广告的到达率、应用商店应用下载、点击、使用时长等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
(3) 统计报表
采集的数据可按照时间、地域、业务等来分组, 通过图、表、对比分析的方式展现。
3.2.4 可管可控系统
3.2.4.1应用强制安装
在系统启动的时候获取用户所属的推荐应用信息, 如果应用有强制安装要求, 则检查本地安装应用, 如果不存在, 则自动静默安装该应用, 如果有且是新版本, 则更新该应用。
应用商店会采取轮询机制, 每隔一定时间从服务器获取相应推荐应用信息。
3.2.4. 2 强制卸载
在系统启动的时候, 应用会更新强制卸载的应用列表, 然后检查系统应用的安装情况, 如果是需要强制卸载的应用, 则强制卸载。
根据要删除的应用的包名, 应用商店会找到该应用, 并通过android包管理器强制删除该应用。
说明:
(1) 应用商店本身具备系统权限, 否则无法删除某些特殊应用。
(2) 应用商店会采取轮询机制, 每隔一定时间从服务器获取相应强制卸载应用信息。
3.2.4.3完整性
通过MD5校验。
在应用上传的时候会生成该应用对应的MD5, 应用商店在下载后会对其进行相应校验, 保证应用的完整性。
如果下载的应用校验失败, 则直接删除该应用, 并且提示用户应用完整性错误。
3.2.4. 4 防传播
对所有应用的安装进行相应的监听, 如果不是从应用商店下载以及系统默认应用, 可对其进行安装检查和限制。
对应用的片段加密, 以保证应用在本地的安装使用和防止传播。
3.2.4. 5 禁止应用的本地安装
需要平台识别并区别是应用商店下载应用或本地应用, 在安装程序调用时禁止本地应用安装。
4 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
今天广电基本上已经进入到了后平移时代, 在数字电视平移之后, 下一阶段就要进入到智能终端和增值服务的运营阶段。在智能终端上, 有广电有线网自己的服务, 比如高清、标清, 以及数字电视、VOD以及基于有线网的增值服务;也有互联网的服务, 比如OTT互联网的视频服务、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应用商店等。
怎样将两种产品或者两种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 同时又做到广电要求的可管可控?对于所有的技术提供商, 广电行业的服务提供商, 甚至是运营商来讲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挑战。
佳视互动的DVB+OTT智能终端解决方案, 提供了DVB的接入方案, 解决了高清、标清的直播电视、VOD、广电双向业务的问题, 同时将OTT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引入广电有线网络。基于有线网络, 采用了基于高融合性CA的芯片以及可管可控的业务平台, 将智能终端和增值业务的运行限制在由运营商主导和控制的技术平台上, 保证了运营平台的安全性。
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篇2
人工林的发展由于森林的环境价值受到重视, 以及国内外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实施越来越显得重要, 根据FAO2001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 在热带地区每年新造人工林1900万hm2, 在非热带地区1200万hm2, 为了满足木材需求, 还将需要大面积发展人工林。在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中发布, 目前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已达4666.7万hm2, 全国人工造林每年以420万hm2向前推进。国内国外人工造林的大面积发展, 这不仅是因为世界性的天然林保护政策而导致生产木材的减少, 需要增加人工林的木材生产,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 人工防护林营建也在日益扩大。在中国六大林业工程, 其中“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均要营造人工林。
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不但要有利于解决我国木材和林产品的供应问题, 而且要有利于减轻其他地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压力;防护林建设工程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国土保安, 以改善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但是人工林大面积营建存在一个很大的风险, 即人工林生物学上的不稳定性。现代林业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森林可持续经营。什么是森林可持续经营, FAO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具有多种经济利益及环境价值和具有广泛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的生态系统的森林管理。它的目的在于保证来自森林的物质与无形利益满足现代需要, 而同时保证它们持续有效和有助于长期社会与经济发展。人工林要做到上述可持续经营的要求, 虽然涉及到行政、经济、法律、社会及技术的广泛范畴, 但其前提, 也是最根本的, 首先要求人工林必须在生物学上是稳定的, 生物学不稳定的人工林是达不到发展人工林的任何目的的。人工林生物学稳定性应该得到林业部门及森林经营工作者极大关注。
2 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工林不稳定性主要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病虫灾害严重, 控制困难;二是抵御不正常气候能力弱, 易遭受风灾、雪压危害;三是地力容易衰退, 尤其是针叶人工林。人工纯林抵御灾害的能力弱, 椐邵青还报导, 在中欧诸国, 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 人工林风倒雪折多, 也更易遭受大气污染危害。以1990年11月风灾中, 西德森林受灾面积占全部森林面积的1/4 (170万hm2) 。20世纪80年代初大片森林因酸雨侵袭出现猝死, 尤以云杉和冷杉人工林的损失最大, 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奥地利, 数十年的木材采伐量中抢救木高达30%。DAPerry于1989年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载文认为单作常常导致增加病虫害问题的严重性。例如引种到非洲的许多松树、柏树及桉树很容易感染昆虫与病原体;辐射松在智利、新西兰及南非已经遭到严重的松针凋萎病的攻击, 在东非由于控制不住病害而放弃造林。
在中国由于人工林面积大, 病虫也日趋严重, 近些年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达800多万hm2之巨。其中松毛虫发生地域广泛, 从南到北遍及26个省 (区、市) , 今年发生面积高达134万hm2, 尤以马尾松毛虫危害为严重, 主要发生在南方丘陵岗地, 几乎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暴发。建国以来虽然曾研究过许多防治办法, 均难奏效。天牛的危害, 主要是杨树, 今年也达40多万hm2, 驰名中外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因遭受光肩星天牛危害, 粗略统计发生面积30余万hm2。个别省 (区) , 如宁夏遭到毁灭性天牛危害, 全部杨树毁于一旦。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遭到桑天牛、云班天牛严重危害。湖南汉寿县杨树天牛受害率达30%以上, 严重者达80%。
杨树食叶害虫危害也达到数十万公顷, 重灾时, 树叶吃光。据说现在通道建设中以杨树为主要树种, 每年虫害猖獗, 防不胜防。松材线虫病在我国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也蔓延成灾, 扩展迅速, 面积已达8万多hm2, 受灾之处马尾松全遭毁灭, 而迄今未有防治良方;当前西湖、千岛湖、黄山等著名风景区, 均已告急。还有四川、重庆市的蜀柏毒蛾近些年来也大面积为害人工柏木林、泡桐的大袋蛾及丛枝病受害面积也很广泛。
大面积的人工纯林特别是针叶人工林, 容易造成地力退化, 连作生产力下降。在国际上有关地力退化虽然还存在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树种本身”会不会导致地力退化, 但实际上地力退化不只是受树种本身影响, 还包括受育林措施及利用方式的影响。在国外有关地力退化问题也有许多报道。在我国现在已经发现杉木、桉树、落叶松、柳杉等树种连作引起地力退化。调查研究较多的是杉木和桉树人工林。湖南会同15年生杉木人工林二、三代高生长与一代比, 分别降低7%和23%。按地位指数, 二代比一代下降了半级, 三代比一代降了一级。福建南平王台乡, 20年生林分, 二、三代比一代平均胸径下降10.6%和31.4%, 平均高生长分别减少22.4%和40.6%, 蓄积分别下降14.8%和64.29%。据余雪标、徐大平调查, 连栽桉树人工林平均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也是逐代下降的。林分生物量二、三、四代相应下降19.6%、26.2%和44.6%。陈乃全等对东北落叶松进行了调查, 结果为二代的平均高, 在好、中、差3种立地上, 依次下降了12.7%、23.7%和29.0%。
美开发可监测婴儿情绪的智能套装 篇3
这套被称为Exmobaby的婴儿服, 在导电纤维中织入了温度计、心率监测器和运动传感器。这个小工具可建立一个孩子“情绪”图, 通过更新电子邮件或短信来让父母知道孩子是在动来动去还是在呼呼大睡。婴儿服中内置的可拆卸传感器, 通过一个微型收发器每分钟传送一次数据。这个小工具还可以检测湿度, 告诉家长什么时候该给孩子换尿布了。
家长可以手动调整这个小工具的“猜想”功能, 这样它会拥有更多更好的用途。其中的软件允许家长记录孩子先前的身体状况, 并将之与某种情绪状态对应起来, 如饥饿或困倦等, 这样系统在将来可随时让家长了解以电子邮件和短信形式发来的婴儿的身体状态及其代表的情绪。而且此种技术可允许随时间推移进行自学习。
该公司表示, 该智能婴儿服可使初为人父母者放心地重返职场, 同时不再担心保姆或保育中心对孩子照顾不周。婴儿服的销售对象还包括那些担心婴儿睡眠窒息的家长。
可穿戴人工肾 篇4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一款可穿戴人工肾,实际上它是一个微型透析机,通过导管与人体的静脉连接,从血液内过滤出水、盐分和矿物质。过滤器一周要更换一次,同时每天要清洗一次。设备由9 V电池供电。
目前该可穿戴人工肾为4.5 kg重,有信息报导它将被降到2.3 kg。 患者可以在睡觉、洗澡和其它正常活动的24 h佩戴该设备。用它对病人的血液进行持续过滤,可避免一些透析引起的并发症,从而改变慢性肾衰患者的生活,免除每周去医院透析治疗的烦恼。
可调戏的人工智能 篇5
近日, 天津一家可穿戴医疗设备生产商橙意家人推出橙意鼾症检测仪2.0, 并在北京朝阳医院发布睡眠呼吸整体解决方案, 试图打破穿戴设备产品目前浮于表面的健康管理模式。
使用者佩戴该款检测仪手表, 经过7小时的睡眠, 可以采集到血氧、脉率等数据;在手表与手机通过APP关联后, 数据可以传到医生的电脑终端。医生根据手表收集的数据完成专业的诊断后, 向用户手机反馈详细的报告。
通过与线下三甲医院在临床使用方面的合作, 橙意鼾症检测仪连通设备使用者、APP和医生, 形成了一条监测—治疗—康复的医疗服务闭环生态链。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在发布会上表示, 橙意鼾症监测仪的相关数据与临床导睡眠图金标准相似率达到95%以上, 可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筛查判断, 并提供初级诊断的可靠依据。
据悉, 橙意家人本次的产品发布会是国内首个落地在三甲医院的移动医疗项目发布会。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今年可穿戴设备销量将由去年的2640万元增长173%至约7210万元。听风平安卫士裔云天则表示, 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告诉笔者:“现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还处于探索期, 离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 缘于大家都在炒这个概念, 可能是为了融资, 也可能是为了做市值管理。”
不过,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 繁荣只是假象, 各种健康监测设备, 看起来贴心, 实际上多数都是浅层的健康管家角色, 与智能医疗的实质概念相距甚远。由于其功能“鸡肋”, 且过于同质化, 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前, 将不能给消费市场带来长久的吸引力。
移动医疗软件易问医CEO王臻也有同样的看法:“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大都偏向于大健康, 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向医疗靠拢一些。未来肯定会有市场, 但不仅要被广大的用户接受, 还要被医院、医生接受, 这确实需要一些时间。”
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场
目前在电商平台搜索可穿戴手表、手环等可穿戴产品, 品牌不下百种。
6月4日, 华为宣布在美国市场发售Talk Band B2智能手环, 同时与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可穿戴设备创业公司Jawbone达成战略合作。今后华为可穿戴产品的数据将整合入后者的UP应用生态圈中, 其UP平台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应用, 为用户提供从健身指导到连接家庭温度计在内的诸多服务。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发货量达到1140万部, 同比增长200%, 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增长。
根据易观智库提供的数据,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4年的规模为22亿元人民币。2015年, Apple Watch的正式上市将会极大**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的增加, 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35.6亿元人民币。
出门问问市场总监陈思诺向笔者透露, 他们的Ticwatch手表从6月3号发布以后一共不过一周时间, 目前在京东众筹的销售情况比预计的要火爆得多, 总金额已经超过了600万元人民币。
“从Ticwatch的销售情况来看, 爆发的这个时间点比预计的更加提前, 说明市场期待真正好玩好用的可穿戴设备。”陈思诺说到。
从资本市场的流向也能窥见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火爆程度。
在近日橙意家人的新品发布会上, 橙意家人宣布将牵手阿里云, 推出国内首个云上医患互动鼾症平台。
早在去年, 小米即以2500万美元注资九安医疗, 占股20%, 之后便推出i Health智能血压计。
目前, 苹果、三星、谷歌、索尼、高通等国际企业都在可穿戴医疗市场重点发力, 软硬件方面以及生态系统方面都有所建树。国内企业除九安医疗之外, 歌尔声学、长信科技等企业也都相继推出了可穿戴医疗产品。
市场调研机构HIS预计, 到2018年, 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97亿美元增长到336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9%。
现实困境
火爆的现状遮盖不了现实困境。
广州祺鹰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告诉笔者:“健康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广太专业, 目前移动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人体体征信息太少太小, 且采集条件缺少专业指导, 一般没什么医疗价值。从专业上说健康管理、医疗检测涉及的医疗设备都需要医疗器械注册证, 其实目前的很多可穿戴设备都算不上医疗设备, 一些可穿戴设备具有监测血压、心跳的功能, 但也只是将传感技术运用到可穿戴设备采集使用者的体征数据, 更像一个涉及医疗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基本停留在外围领域的健康管理, 想要突围到更深层的的医疗诊断领域, 还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一方面受限于可穿戴设备自身的技术瓶颈, 另一方面是技术突破之后如何进一步和医院开展合作的问题。”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分析认为。
在易问医CEO王臻看来, 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在精准度和临床方面还离得很远。比如说运动手环,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能够随时检测自己的身体状况挺不错, 但是在专业的医疗人士看来, 会觉得这种检测非常笼统, 不够医疗化。
“即使现在穿戴医疗设备收集的健康信息很精确, 最终要运用到临床, 也非常不容易。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公司要和医院展开合作, 另一方面还要说服设备的使用者配合医院。这种2B+2C的模式, 对所有创业公司来说都很艰难。”王臻进一步说道。
在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看来,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 想要让医院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来的信息是很不现实的。
“首先是医疗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 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较之可穿戴设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再者, 如果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有些方面能够做到和医院的医疗设备一样的精确度, 替代之后就会和医院存在竞争关系了, 医院怎么可能让你切走它的蛋糕。我认为可穿戴设备唯一的出路就是健康管理, 这一块和医院没有冲突。”史立臣说。
智能建筑的可持续运营模式探究 篇6
◆工作内容的差异
运维——通过取得建筑的运维服务商身份, 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辅助运行和维修维护, 在保证建筑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实现建筑的安全、便捷、高效、节能降耗, 并起到辅助物业管理、辅助办公管理、辅助业务管理的作用。但缺点在于同运营脱节, 并与O2O的建筑配套服务体系脱节。
运营——通过取得建筑的运营服务商身份, 整合相关资源, 为建筑内的机构、人员提供更全面、感受更良好的各项服务。如, 为在建筑内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增值企业/便民云服务平台、订餐代购等O2O服务;通过老旧住宅的“6+1”改造, 为社区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直观感受等。
◆盈利模式的差异
运维——通过所提供的运维服务, 向运维服务的购买方 (建筑业主、物业公司等) 收取运维费用取得盈利。
运营——通过所提供的运营服务, 由运营服务的对象直接购买服务或从被整合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收益中分享或二次经营取得盈利。如, 直接收取被服务方的手机APP增值服务费用、收取O2O企业利润分成、积累被服务对象的长期数据进行数据运营和广告推送等。
◆资金投入产出的差异
运维——主要投入人员和少量用于日常运维的设备材料、工具等, 前期投入少, 收益由运维服务购买方 (通常是企业) 支付, 收益相对稳定, 风险小。
运营——前期投入大, 后期运营收益以市场化收费为主, 收益的不确定性强, 投资回收周期更长, 风险与机会并存。是否能盈利取决于运营方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的实用性、创新性和用户感受是否能让被服务方满意。
◆执行人员的差异
运维——主要投入人员以工程师、项目经理为辅, 有经验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 对人员处理现场问题的经验技术有一定的要求, 其他方面要求较低。
运营——根据具体运营的内容, 需要执行人员的类型多样, 且不局限于技术层面, 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管理体系都要求较高。
★智能建筑的可持续运营模式初探
◆如何破解智能建筑的运营难题
1) 运营项目的评估和获取:自身资源结合协会组织;
2) 前期投资大:城市运营分会内部成员形成互补, 解决资金问题;
3) 盈利周期长:通过盈利周期短的项目补贴盈利周期长或不盈利的项目;
4) 运营盈利手段少:在每一个运营的项目中至少找到一个稳定充裕的盈利支撑点, 在整个项目运营过程中, 不断积累挖掘新的盈利点;
5) 运营涉及的行业跨度大带来未知风险:整合资源, 团队协作, 充分论证, 跨界积累;
6) 运营团队人员缺乏问题:跨界整合人才资源, 结合北大青鸟基础人才教育培训的优势, 解决人才问题。
◆发改委中国信息协会城市运营分会
1) 机构特点
专注于城市运营模式研究、资源整合和项目落地。
2) 上级主管单位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
3) 核心会员单位
会长单位——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会长单位——北大青鸟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4) 会员单位
会员以各具特色的可运营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主, 包括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节能环保领域可运营解决方案、益土置业 (上海) 有限公司的老旧住宅“6+1”改造及相关社区运营解决方案、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食品安全可运营解决方案、天下光捕 (武汉) 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非工业污水治理可运营解决方案等。
◆北大青鸟的运营服务商转型思路汇报
1) 愿景
转型为智慧建筑的专业运营服务提供商。
2) 思路
整合产业链资源, 通过城市运营分会的资源平台和联合工作机制进行落地;
3) 落地做法
(1) 分析项目可持续运营价值, 结合内部资源情况进行评估;
(2) 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取得沟通, 形成合作意向;
(3) 由城市运营分会与目标城市或地区签署建设和运营战略框架协议;
(4) 由城市运营分会组织内部企业, 形成项目联合体, 通过城市运营分会特有的联合工作机制形成特定项目的落地执行和责权利分配机制。
★可持续运营模式落地案例简介
◆住宅:智慧社区运营落地方案
整合上海益土、住建部融合人居课题组、中国福利基金、中机国信等相关资源, 以老旧住宅“6+1”改造盈利为抓手, 通过对六层老旧住宅的加层收益, 免费为社区进行加梯+保温+外墙粉刷+楼体加固+社区停车环境改造+绿化改造+社区医疗+居家养老+社区O2O服务等相关内容建设, 并为改造的社区提供免费的长期可持续运营服务。
落地项目——上海、无锡等。
◆公建:平安校园运营落地方案
整合中节能、上海盛锐、武汉光捕等相关资源, 以保障大学城园区内人身财产安全、信息安全、水安全、食品安全、市政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等内容在内的大安全概念为核心, 为大学城提供平安校园的整体建设和运营服务。
可调戏的人工智能 篇7
1 面向智能移动监控辅助的可穿戴视觉研究的意义
可穿戴视觉系统是由可穿戴视觉传感器, 以及可穿戴计算平台构成的,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它是以“第一人视角”为主的通过可穿戴视觉设备对目标进行视频采集和识别的高新技术产品。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移动视频监控代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智能化视频监控的主要形式。但在现阶段,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智能移动视频监控技术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 无法实现全过程的无人操作, 这是因为人体的视觉扑捉功能是其他机器所无法替代的。现代智能移动监控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管, 然而, 人体的视觉系统也有其弊端, 人体的视觉感知能力与仪器相比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简单依靠人体自身视觉能力长时间观察事物, 会使人体出现疲劳, 走神等现象, 这些都是人体生物系统的局限性体现。另外, 人体的视觉能力受外界环节的影响也较大, 例如在烟雾中, 人体视觉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可是范围及其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 可穿戴视觉就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长时间动用视觉能力而产生疲劳感的需要。可穿戴视觉能够在人体视觉能力下降或人体因长时间观察事物而导致视觉疲劳的时候, 辅助人体视觉能力, 继续对观察目标进行跟踪式捕捉, 并能够记录观察目标的图像视频。可穿戴视觉在智能移动监控领域的应用, 能够极大地推动现代移动监控技术的发展, 打破智能移动监控设备的不可移动的束缚, 使智能移动监控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并广泛应用于犯罪行为的监控和刑事案件的侦破。
2 关于可穿戴视觉的研究进展
最早的关于可穿戴视觉的想法, 是人们对未来相机的一种预测, 相机能够自动识别人体大脑的想法, 把大脑认为值得记录的画面拍摄下来, 同时, 人们借助眼镜上的显示器能够观看到拍摄的照片或视频。这个想法直到现在也没能实现。对于可穿戴视觉的第一项发明是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加拿大人的可穿戴计算机系统, 该系统在头盔上安装了一个小型摄像机。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人们又先后研制出了可穿戴网络摄像头以及可穿戴个人影像系统, 后者将图形技术与计算机视觉融入到了可穿戴视觉系统设备中, 关于可穿戴视觉系统的研究, 也因此被开创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CPU的运行速率显著提升, 视觉传感器也在这段时期内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和推广。可穿戴视觉系统研发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在这段时期内获得了补充。国内外的高校以及企业都对此研究展开了大规模的投资。可穿戴视觉系统的研究工作涉及到了人机交互, 极易辅助, 上下文感知以及环境感知等内容。对于可穿戴视觉系统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展多年, 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研究成果中大部分只能够满足可穿戴视觉系统所要求的外形, 而事实上, 其内部并不具备基于人脑控制的计算模式, 对于移动过程中的目标捕捉和识别的相关技术还没有攻克, 而这项技术正是可穿戴视觉系统的核心技术。
3 可穿戴视觉智能移动监控研究的难点
3.1 硬件设计问题
目前, 大部分使用的都是装有微型摄像机的可穿戴视觉设备, 但是这种可穿戴视觉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尚且不足。可穿戴视觉智能移动监控需要对目标物体进行快速的计算和识别, 而现有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便携式的要求, 现有设备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无法与计算机相比, 导致可穿戴视觉设备难以胜任特殊环境下的使用。正是因为现阶段研发的可穿戴视觉智能移动监控设备不具备现场处理的能力, 只能把数据传送给服务器, 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再次处理,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可穿戴视觉设备的工作效率。
3.2 软件功能问题
国内的可穿戴视觉监控设备以现场录制为主, 但不具备现场处理的能力, 需将信息传回服务器, 由服务器终端的计算机进行二次处理。这与设备内部软件功能的不健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场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的缺乏, 也就无法对场景做出自动的判断, 实质上是人机交互功能的缺失。部分可穿戴视觉设备具有一定的图像识别能力, 但仅仅局限于某种目标的处理, 实用性不强。综上所述, 现有的可穿戴视觉智能移动监控设备与人们理想中的视觉辅助设备还相差甚远, 需要更长时间的研发过程。
4 结论
面向智能移动监控辅助的可穿戴视觉研究, 虽然起步较早, 但经过多年的研发, 研究成果仍然不能使人满意。无论从硬件的设计, 还是在软件的功能上, 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才能够尽快以其独立的目标捕捉, 信息处理以及辅助人眼等功能, 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善青.基于穿戴视觉的人机交互技术[D].北京理工大学, 2010.
[2]柳青.可穿戴式视觉辅助定位系统[D].北京邮电大学, 2014.
【可调戏的人工智能】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智能教育06-19
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08-27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10-24
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11-09
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11-11
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07-17
写人工智能的英语作文09-05
游戏中的人工智能技术07-16
人工智能在小学教学的应用11-03
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