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桶金的作文

2024-09-03

我的第一桶金的作文(共13篇)

我的第一桶金的作文 篇1

鲁冠球

年龄:64岁

创业时间:1969年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第一桶金:万向节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于磨练自己的意志。当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企业家就不成为企业家,是败家。

鲁冠球:被逼上梁山的小铁匠

,在接受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时,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创业动机,“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么你以后就可以在那里读书,如果你过去是一个农民,那么就一直会是农民,而我不想一直当农民,我要想一切办法跳跃龙门。”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但三年后,由于精简人员,他被辞退回农村。不服输的鲁冠球决定创业,“没想过要当企业家,我办企业是逼上梁山。”当时他看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对设备很感兴趣,便筹钱购买设备,开办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后来因为禁止私人经营,加工厂又被迫关闭,为了偿还债务,鲁冠球不得不将三间老房子变卖。

虽然受到打击,鲁冠球并未放弃。由于“停产闹革命”,当时人们连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在经过15次申请之后,鲁冠球开办了一个铁匠铺,很快生意红火起来。到了1969年,由于政府要求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修理厂,富有经验且有些名气的鲁冠球被公社邀请去接管已经破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其间除了管理农机修配厂,只要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鲁冠球都做了尝试。

之后10年间,靠作坊式生产出的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鲁冠球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春,鲁冠球的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多块牌子,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起步,鲁冠球调整公司战略,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当年秋天,他将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即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上,虽被拒绝入场,但鲁冠球并不放弃,在会场外摆起了地摊。在闻听会场内正陷入价格拉锯,他便张贴广告,以低于场内20%的价格,销售自己的高质量产品,很快厂家便涌出场外交易。万向此役获得了210万元的定单,鲁冠球成为最默默无闻的大赢家,打出了名气。

我的第一桶金的作文 篇2

抢占先机——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盛田昭夫的老师) 从一开始经营, 就立志于“率领时代新潮流”。有一次井深大在日本广播公司看见一台美国造录音机, 立即抢先买下其专利权, 很快生产出日本第一台录音机, 投放市场后很受消费者欢迎。1952年, 美国研制成功晶体管, 井深大立即飞往美国进行考察, 又果断地买下这项专利, 回国后仅数周时间便生产出第一支晶体管, 也是销路大畅。当其它厂家也转向生产晶体管时, 他又成功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批袖珍晶体管收音机。索尼的新产品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放市场, 令同行赞叹不已。井深大的成功在于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果断而快速地做出反应, 以抓住抢占市场的先机。

敢于冒险——摩根之所以能成为美国19世纪70年代之后叱咤风云的大金融家, 是因为年轻时的一次冒险投资, 为其施展远大抱负奠定了基础。1857年, 摩根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 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 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 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 遇到一个陌生人。陌生人看摩根像是做生意的, 便自我介绍说, 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 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货到了, 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 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您如果能买下, 等于帮了我一个大忙, 我情愿半价出售, 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摩根跟巴西船长一道看了咖啡, 成色很好, 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 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去电报, 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 立即撤销交易!”无奈之下, 摩根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父亲吉诺斯回电, 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 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 索性放手大干一番, 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 他又买下其它船上的咖啡。摩根初出茅庐, 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 不能说不是冒险。可上帝帮忙, 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 巴西便出现严寒天气, 使咖啡大为减产, 价格暴涨, 摩根狠狠地赚了一笔。

把梦想变成现实——当菲利普·耐特还在斯坦福攻读硕士学位时, 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建立一个世界头号运动鞋公司, 在市场上打败阿迪达斯。1962年, 他硕士毕业后, 开始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他飞到日本, 找到当时一家专门仿制阿迪达斯产品的虎牌运动鞋公司, 说服该公司总经理让他担任虎牌运动鞋在美国的代理商。菲利普·耐特回美国后, 找到自己以前上大学的田径教练贝尔·鲍曼, 两人分别投资500美元, 正式成立一家名叫蓝缎带的运动用品公司, 开始在各高中田径运动会上促销虎牌运动鞋。到1970年, 公司的销售额已达300万美元, 耐特觉得可以结束与虎牌公司的合作, 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产品。

第一桶金的四种掘法 篇3

一、一门手艺

都说拥有万贯家财,不如有一薄技在身。就凭这身薄技,最低目标是能养家糊口,最高目标是能发家致富而创下万贯家财。

张果喜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把自己的姓名写到行星上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木匠,在上海艺术雕刻品一厂学会了生产雕刻樟木箱。凭着这门手艺,他在广交会拿到不少订单,20个樟木箱,赚了一万多元。

第一桶金的掘得,使他把家当全部押在传统木雕业上,最终有了今天的成果。

陈逸飞到美国,先是替博物馆修画,报酬是3美金1小时。因画技出众而进入画廊,当听到有人出价每张画3000美金时,陈逸飞说:“我一下觉得中了头彩,仿佛天上掉了个馅饼下来。”这样,才有了他的视觉产业。

经验之谈:没有手艺,要去学门手艺。首先最好是在你准备打天下的地方,学门拾遗补缺类的手艺。掌握手艺后,就要向精益求精发展,要在一个区域里树起旗帜,并在中间进行区域的扩大。

二、借鸡生蛋

王志东虽然已经离开了新浪网,但他“借船出海”的举措,是运作相当成功的一例。

1993年王志东向四通融资500万元港币,创办四通利方,后来,四通利方与华渊网合并,易名新浪。1999年,在国际上融资2500万美元,后来,又向戴尔电脑和软银等融资6000万美元。2000年,上市纳斯达克,融资打开新天地。

这个案例可能有点大了,但是赚钱的道理是可以借鉴的。

经验之谈:荀子老先生对此早有总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捕捉机遇

这个榜样是上海的杨怀定,人称杨百万。应该说,他的第一桶金是来自国库券的异地交易。苗头是在上海看到的,108元买进,113元卖掉,4个小时赚了800元。

他说:“赚了以后,我就开始想入非非,在外地108元买回,到上海112元卖掉。”

心动不如行动,他立刻到合肥,那里的国库券与上海的差价是30元。两天时间,他就赚了6000元。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挖金矿的路”。

经验之谈:发现机会要有眼光,兑现机会需要行动。这一切,还要有学识、毅力等内功的支撑。

四、自己动手

吉利汽车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的第一桶金是开照相馆掘得的。到南京路的冠龙,只买了几个灯泡。1千多元的反光罩买不起,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只要几元钱,他觉得与敲个白铁皮的水桶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连照相机上装胶片的玩意,都是自己做的。

因此,对他后来敢造冰箱、造摩托车、造汽车,是没有什么可以惊讶的。

在他眼里,“汽车只有4个轮子,1个方向盘,1个发动机,1个车壳,里面还有两只沙发”。

我的第一桶金_记事作文 篇4

我找到了我的同伴――颜乐,我俩三下五除二,赶紧摆好了商品,有玩具、书、文具等,准备大干一场。

我们开始大声吆喝:“快来看哪!快来看哪!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我和颜乐喊得口干舌燥,可却无人光顾。“我们的位置不好,得赶紧换一个。”我的提议得到颜乐的响应。

于是,我们把摊位搬到了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这不,一吆喝,顾客就上门了。有个小弟弟盯着我的玩具枪问:“这把枪多少钱?”我顿时来了精神,说:“15元。”然后热情地手把手教他怎么玩,看着他两眼放金光,我知道有戏了。果不其然,小弟弟说:“蛮好玩的,我买了。”天哪!15元,还不讨价还价。我的开门红让颜乐眼馋不已,还好还好,他也陆续卖出好几本书,收获了不少钱。

这时,又来了一个大哥哥,一眼看中了我的奥特曼蛋,虽说要20元,但大哥哥眼睛都不眨一下,毫不犹豫就买下了。到活动结束时,我挣了50元,而颜乐竟然比我还多赚了10元,气得我直哼哼。

我的第一桶金叙事作文 篇5

自从看了《我以后是个有钱人》这本书,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钱。我首先想到的是现在天气这么热,那么棒冰是最有人买的。我就拿出了自己的十六元零花钱,让妈妈为我进了二十根棒冰。然后我用冰冻的`方式制作了几块冰——这个很重要哦,因为棒冰在这么热的天里很容易化掉,把冰块放在棒冰的周围就可以减慢棒冰融化的速度。对了,宣传也很重要。我找来一张纸,在上面用蜡笔写下了“1。5元一根棒冰”,特别把“1。5”写得很大很粗。接下来,我找来一块大毛巾铺在玩具箱子中,又把棒冰和冰块放进了箱子。

我还考虑到,如果有人给我一张百元大钞,那还得找零钱。是的,准备零钱!我就找妈妈“贷款”,要了二百元零钱。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地点的选择也很重要。我选择了虞波广场。那里每天晚上人山人海,卖棒冰的机会肯定很多。

出发!晚上七点,我拿上我的棒冰箱子和零钱盒子,向虞波广场进军。还没走进广场,我就开始害怕,这么多人,如果遇到熟人该多不好意思啊?但我准备了这么久的计划,怎么能因为害怕而泡汤呢?我吸了一口气,走到一位叔叔的面前,“请问叔叔要不要棒冰?”可能是我说得太轻了,叔叔问了我好几遍“什么什么?”我鼓起勇气,大声地问他“请问叔叔要不要棒冰?”他考虑了一下,终于向我买了两根棒冰。哈,我一下子卖出了两根!

后来我也向阿姨、婆婆、小朋友推销了,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哈哈,我卖掉了八根。

突然我发现城管来了,而且一下子来了很多的警察,我害怕极了:如果被城管抓住,他们可能会拿出一个大印章,在我的脑袋上盖一个大印子,然后要求罚款,并把我抓去坐牢,那该怎么办啊?

我拿起我的装备赶紧往远远处跑去。还好,城管忙着处理那些摆地摊的,根本没注意到我。我一路小跑,总算安全了。但箱子里还有一根棒冰呢,这时我又遇见了第一次买我棒冰的那位叔叔,他看看我,又向我招手,哈,他还想吃我的棒冰呢!这下,我把准备的棒冰全卖光了。

回到家,我一算,去掉二百元的贷款和16元的成本,居然有11根棒冰和13。5元的收入。哈哈,我赚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通过这次实践,我总算明白了赚钱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通过辛苦劳动,才能获得回报!

我的第一桶金作文1000字 篇6

早晨,我和刘琳琳、张欣彤、杜牛牛还有杜淑珍一起到银座广场卖冬天的日用品。

我们刚摆上地摊,就有无数双奇怪的眼睛像我们看来,我和张欣彤看了,觉得非常的尴尬。

一开始,一位大妈过来看我们的东西,我急忙对她说:“大妈,有什么需要的吗?”这时候,那位大妈说:“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我们在搞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挣钱的辛苦!”那位大妈听了,马上看起了我们摊上的东西,并说支持支持我们。我们听了,真的好高兴。大妈开始看了。

不一会儿,大妈就要了两副手套(4元)和一个套袖(3元)告诉你们,这些东西全都是我的呢!大妈付给了我10元钱,我马上从我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大把零钱,找出三块,给了那位大妈,当我接过那一张崭新的10块时,我的心情好激动。这时候,那位大妈问我们这里有没有塑料袋可以装着,我脸上马上烧了起来,因为昨天我们忘进塑料袋了。于是,大妈只好走了。

过了一会儿,一位姐姐来到我们的地摊,左瞧瞧,右看看,挑中了一个花花的.口罩,是4块钱,姐姐给了我5元,我很快找回了她1元。

哈哈!这么快,我就先赚到11元了,我好高兴!看着张欣彤她们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着我的时候,我的心里非常的自豪。

我们等了好久,竟然把邵英华她们给盼来了。她们摆上了地摊,也开始卖了。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还是没有人来买东西,o(幡洇)o唉!这时候,我的托(我姥姥)来了,买走了一个白色的纯棉口罩,我又赚了4元钱。

过了一会儿,我舅舅来了,我劝他买一个,他听不起我的诱惑,只好买了一个3元的花花口罩。

这时,我舅舅劝我们去大桥上卖,因为那里的人多,我们确定好了以后,就收拾东西朝大桥的方向出发了。

还真没错,刚一会儿的功夫,杜牛牛的耳帽就卖出了3、4个,我真为她开心。

我的也卖出了不少呢,不一会儿,我的手里就多了一把零钱。

吃饭时间到,我们合伙约着去了麦当劳,草草吃完以后,我们又继续来卖了。

一会儿,我遇到了一个可爱大方的姐姐,一下子买走了我好多的东西,我又赚到了好多。

到了下午3点多,我已经赚回了我的本钱(86元),还是103元呢!

哎,可是到了一会儿,他们的家长都把他们接走了,我只好也走了。

回到家以后,我朝妈妈高兴的挥了挥钱,妈妈非常的惊奇,对我说:“还不错嘛!”接着,又让我坐下,开始算我赚了多少钱。

我妈妈减去了本钱,减去了批发东西剩下的钱,然后,我又把6元还给了姥姥,因为是姥姥帮我出的套袖的钱。

最后,合计了一下,可怜!我只赚了5元,而且那五元我还买了杜牛牛一个耳帽,所以,我就一分不剩了!

浦钧的第一桶金 篇7

入行契机

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在河南省会郑州一家银行上班的吉浦钧,因不甘心碌碌无为地打发日子,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辞职开起了饭店。两年过后,他手中微有积蓄。然而,饭店里经常发生的打架、酗酒、赊账现象,使他对现状很不满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干洗。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吉浦钧的一生。

上世纪80年代末,穿呢子大衣很流行,吉浦钧也有几件那样的高档服装。而令他感到棘手的是这几件衣服不知道怎么洗,“听说呢子一下水就不能穿了。”.吉浦钧笑着说:“当时也就无意中有个疑问,有没有科学的方法洗这种面料的衣服?”

为了寻找方法,他四处打听,还专门找到一位高校化学系教授咨询,在不断询问的过程中,吉浦钧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干洗”。而在当时郑州的洗衣市场,只有几家国有或者集体性质的洗衣店,而且全部是采用水洗。

吉浦钧分析认为,当时穿高档衣服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经常出国的人,一种是做生意先富起来的人,他们遇到的问题和自己一样,这就是潜在的消费群体。

1989年,吉浦钧放弃了餐厅生意,倾出自己仅有的3万元,开了郑州第一家干洗店,将目标对准了高档衣服,专门解决当时颇为时髦的呢子大衣等高档衣服的缩水问题。那是郑州的第一家干洗店,并很快成了气候,“可以说是郑州洗衣行业的第一个发展高峰吧,我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他清楚记得,第一家铺面是在二七区建中街办事处开的“民政干洗部”,隶属建中街办事处民政部门,他说由于当时政策所限,很多洗衣店都“戴”着“红帽子”,名义上是集体企业,实质上都是个体企业。

而在当时,“干洗”为何物,老百姓根本不知所云,甚至有人误认为是“小卖部”,跑进来喊着要买烟。为了引导大家,他们在橱窗上贴海报等宣传标语,详细解释“干洗”的概念,同时手写了大量的海报,张贴在居民小区等人口聚集的地方,免费给别人送“洗衣卡”……吉浦钧将这种方法称为“引导消费”。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干洗店咋洗衣服?主要就是根据衣服的质地和洗涤说明的标签严格操作。”谈话间,吉浦钧顺手拉开自己的衣服,指着衣服上的标签说。

但按照标签提示洗坏衣服也不是一次两次,尤其是国产衣服,吉浦钧开玩笑说,干洗店为“国产服装企业”背了多年的黑锅。

当时一顾客购买了现在某知名品牌的衣服,拿到吉浦钧的店里洗涤,工作人员就按照衣服标签上的提示进行洗衣,谁知道洗完后,发现衣服缩水。顾客认为干洗店洗坏了自己的衣服,要求赔偿,吉浦钧对顾客说,衣服留着我给你处理。

他找到卖衣服的店铺,投诉衣服按标准干洗后出现缩水。当时该品牌服装一值班经理告诉吉浦钧:“等三天,给你答复。”

第三天,吉浦钧再去的时候,经理非常爽快地说了一句话:“要换,还是要退钱?”后来吉浦钧才知道,那三天,经理拿着相同的衣服去其他干洗店试验了一遍,证明的确缩水。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吉浦钧说,其实当时国产服装并没有严格的检验标准,很多服装上的标签都是模仿进口服装,随意粘贴的,仅仅是为了显得高档而已。而当洗衣店按照错误的提示洗衣的时候,衣服被洗坏那是不可避免的。

吉浦钧说,很多服装企业的不规范,直接将矛盾转嫁给“干洗店”,让老百姓误认为“衣服洗坏全部是干洗店的责任”。

“随着服装企业的逐步规范,各项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少,投诉也逐年下降。”吉浦钧说。

那个时候还有许多干洗店都是假干洗。所谓假干洗,即是洗衣机当干洗机、湿洗当干洗、手洗当机洗等违规操作。有的洗衣店甚至只用熨斗和烫布也能“洗”,在脏衣服上放块浸湿的烫布,再在上边放块干烫布,热熨斗一过,脏东西一部分渗下去,一部分被吸进布里,而消费者也很难看出来是否洗过,但穿不了几天脏污就会重现。

吉浦钧却知道,消费者最终是欺骗不了的,可以欺骗一次两次,但是长久做不可能。当别人意识到需要用真机器的时候,康洁的机器早就升级了。

当时很多机器都只能洗黑色衣服,洗不了浅色衣服,而康洁的机器却能完成干洗。20世纪90年代浅色衣服干洗就60块钱一件,有点贵。但是顾客洗完后都要说一声谢谢,因为当时没有地方可以洗,顾客很无奈,拿哪都洗不了,要么一洗就坏。康洁其实就是靠干洗浅色衣服这种技术活创下的品牌。.

转折点

1997年,为了解决干洗皮装发硬、掉色的问题,吉浦钧花80万元引入美国整套电脑干洗设备。“这种设备不仅能将皮衣内附着的油污彻底搞定,还洗、染、烫、保养为一体,洗过之后皮质柔软,色泽鲜亮。”.

同行都觉得他在“烧钱”,可随后的市场验证了他的眼光。“洗衣哪里去,康洁最满意”,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头禅。一大批靠低价竞争的手工作坊式洗衣店,就此被康洁甩在了身后。.

一个偶然的机会,吉浦钧看到一本叫《苦心经营》的书,上面介绍了关于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特许连锁模式,吉浦钧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喜出望外。“这种模式比较好,能解决人员外流问题、自身发展资金问题、管理问题,不过当时只是认为找到了解决三个问题的办法,还没有把它理解为拓展市场的一个模式,可以说是不经意间走上了特许经营这条路。”

1997年,是康洁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之前,康洁主要依靠自由资金滚动发展,用总店的盈利投资开设分店,盈利后再开设分店,8年时间其干洗店的数量由一家增至12家。利用“特许连锁”模式,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短短时间内使康洁发生了裂变。吉浦钧介绍说,1997年康洁只有12家连锁店,而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家,平均以每年吸纳30家加盟店的速度扩张。

2000年9月,吉浦钧将第一家省外连锁店开到了山东,山东初见成效后,吉浦钧立即将希望之火引向了江苏、上海、山西等地,遍布全国。吉浦钧骄傲地说:“我们现在最远的一家店在西藏。”

一边是8年的发展,开了12家分店;一边是通过10年的努力,开了300多家分店。采用了特许经营的模式后,康洁洗衣的发展犹如无数次加速。

下一个目标

吉浦钧和他的“康洁”见证了郑州20年洗衣行业的发展历程,虽然康洁已经成为河南本土企业的一面旗帜,全国闻名,然而吉浦钧却坚持认为自己并没有“成功”,如果说有,那也只是“阶段性成功”。

2016年的初冬,当记者走在郑州的街道上,蓝色门头的康洁招牌四处可见。现在的康洁,已经在河南、北京、江苏、新疆、西藏等十几个省市拥有近500家连锁洗衣店。

吉浦钧的最终目标,不是去中小企业趋之若鹜的创业板上市,而是做个品牌老店。.“就像欧洲的很多品牌老店,历经几百年,依然魅力不减,那才是最打动我的。”吉浦钧说。.

我的第一桶金小学作文450字 篇8

人们把自己赚到的第一笔钱叫做第一桶金,不知道我赚到的这点钱算不算第一桶金。

暑假的一天,我想去超市买零食解馋,便去向妈妈要钱,妈妈身上没有零钱,便给了一张50元的。我拿了钱便兴冲冲地跑到超市买了几样我平时爱吃的零食,到收费台算了一下,居然用去了49块5毛钱,我非常惊讶,我很不舍得把那张50元的大钞票拿出去,我提着一大袋食品回家,我把找回的5毛钱交给妈妈,妈妈吃惊地说:“怎么才找回5毛钱?你都买了啥东西?”

我把买的东西递给妈妈看,妈妈见我买的都是些暑片、爆米花、麻辣条等,便对我吼道:“这些东西能当饭吃?你以为大人的钱那么好赚?”我听了妈妈的话,有些后悔。心里便生出一个念头,我明天去打工。

次日吃过早饭,我对妈妈说我和同学出去玩。走在街上,我看到一幢房子前贴了一个招小工挑砖头的广告,我想何必去试一下。于是,我来到建筑工地,包头看我个头小不要我,经不住我的.软磨硬缠,最后答应了,把砖头挑到二楼,挑一块砖一毛角,一块砖有五六斤重吧,我一次只能挑八块砖,一开始,我挑了砖上楼还跑得快,走了几趟,就感觉大腿有点痛了,再垗了几次,就感觉腰也痛了,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我挑几担就休息几分钟。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上午,才垗了200块砖,包头付我钱时说:“小姑娘,干得,下午还来挑砖吗?”我没有回答,接过钱,就不好意思地转身走了。

回到家,我把20块钱交给妈妈,并对妈妈说了我今天打工的经历。妈妈又把那张20元的钱还给我,说:“这是你第一次赚的汗水钱。你现在懂得珍惜钱财了吧!”

人生的第一桶金 篇9

学习结束后,同事们在昭通水果市场大肆抢购苹果,一时刻,昭通苹果价位飙升,我也跟风买了好几箱。回到老家,我惊奇自己居然能背负自身体重2倍左右的苹果,并且还能健步如飞,放下苹果,饭都来不及吃,从几箱苹果中挑选出最好的,集中在一个箱子里,兴冲冲背去那女同事家,让她拿去看她外婆(不是说他外婆病了么?)。

我回到乡下上班,有一天,一个邮差叫我签字,说有我的汇款,当时还以为又有稿费到账,心里很高姓兴,签了字才知道是这女同事给我寄的苹果款,人家把我当成是倒卖苹果的二道贩子了,寄的钱高出了实价,我着实小小赚了一笔。

多年后,我的生活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度时刻,我抛下工作,到外面去打拼,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最困难的时候,在路边大排档吃一顿简餐的钱都找不到,心里很是惶恐,有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但想想我还能写诗,还能贩卖苹果赚点小钱,心里多少有一些安慰,在这种自我调侃的氛围中,我苦苦支撑着,心理和身体安全度过了最危险的关隘,几个月后我最后走出了困境,并从那以后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不多,稿费和贩卖苹果赚的钱加在一齐,也但是百十元人民币,但由此而积累的人生经验足够我这一辈子好好咀嚼。

车建新的第一桶金 篇10

像建公园一样建卖场,像卖珠宝那样来卖家具。

如果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车建新没有工作经验、没有资金实力,可能就打打杂役,没啥“太大出息”。然而车建新却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企业家”等称号,获选2010年度十大华人经济领袖,并入围了2013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

车建新说他的人生理想有三个,“第一个,要做一名学者,所以努力读书,到现在已读了2000多本;第二个,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绅士,所以提倡理性竞争,呼吁和同行合作;第三个,要把红星美凯龙打造成世界500强。”

600元创业

车建新1966年出生在常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崇拜英雄,像岳飞、赵子龙、贺龙,以及他家乡的前辈科学家华罗庚等,而且好奇心特别强,见到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

有次,他到同学家拿了本《十万个为什么》回来看,父亲看见后对他说:“你将来一定比我有出息。”受到激励后的车建新一个礼拜把全套书统统借来看完了。英雄情结和好奇心打开了他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1982年车建新走出乡间来到常州市,开始了4年的打工生涯。“那时候是想早点挣钱孝敬妈妈,所以就开始出去学点手艺。”车建新说道。

不过多年之后的他回首这段往事,却嘲笑自己当初是“算了一笔错误的账”,不过他并不后悔。

做木匠的人有很多,但很多都跳不开打工者的窠臼。车建新到工地上的第一年是给人做饭,第二年开始学做木工。他特别勤快,吃饭的时候帮师傅打饭,下班要给师傅洗衣服洗鞋子。更夸张的是,在农忙的时候,车建新还会跑去师傅家帮忙割稻子。

所有的师傅、师叔都很喜欢这个年轻人,都愿意用心指点他,在这种氛围下,车建新很快就学会了那些基本的木工手艺,甚至在两年之后,还没满师的他已经开始自己带徒弟了。

1986年,20岁的车建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业。当时车建新揽下了一个做组合家具的活儿,家具店的老板给了他一张图纸,问他这样的家具能不能做?车建新从没做过那种家具,但却胸有成竹地接了下来。

“我做我的强项,他做他的强项,我带的徒弟跟我学,我不懂的时候就跟我的老师学。这样我们这个团队可以说是瞎子和瘸子就能骑自行车了。”车建新解释说,其实外界不在乎你有多少资源,多大本事,而在于你有多少整合资源的能力,你实际上是把各方面能力整合起来,然后形成一个团队。

为了完成图纸上的家具,车建新不停地看书钻研,跑到常州最好的第一木器场,去向那里的老师傅请教。还装作买家的样子,到很多家具店里问这问那。

做家具的成本钱,是车建新“忽悠”来的。这位小木匠磨破了嘴皮子,才从姨夫那里,借到了600元钱。等到家具做完后,已经没有钱上油漆了,所以车建新一直拖欠着油漆工的工钱,直到交了货,收到1000元预付款后,才解决了“资金链”的问题。

后来的车建新,曾形容过自己是“打时间差的高手”,他似乎天然就懂得企业家的做事逻辑。一家媒体对他的评价是:善于从朴素的市场实践中悟出资源配置学的真谛。

在随后的3年中,车建新尝过了创业之苦,也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他的质量管理意识显然是超前的,凭借良好的家具工艺和过硬的模仿技术,车建新制作的家具成为了抢手货,而他创办的青龙木器厂,也很快走上了企业化生产之路。

车建新一直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三个词“自我、自信、自能”。所谓自我,就是做每一件事,都把自己当做主角。

“几年前,我们在常州的仓库拆迁,几个管理人员前后奔走,但都没有争取到合理的拆迁补偿。可是附近那些没有背景、没有文化的居民却争取到了。”车建新明白,不是这些居民更能干,而是因为他们的确是当做自己的事来全心全意去做。

而自信的作用,则会让人穿透负面情绪的迷雾,减少因自我怀疑导致的内耗,因看到美好的未来而产生力量。就像车建新当年用600元创业揽下的生意,自信让他从容不迫,产生强大的气场。

在创业的过程中,车建新开始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最大的利润空间还是在流通环节上。所以他的兴趣也渐渐开始从一个家具制造商,转变为拥有一家像常州百货大楼一样的家具城。

“我感觉家具工业里没有世界大王,于是我转入流通业,想做世界家具流通业的大王、现代服务业的大王,中国还没有流通领域的世界名牌,我想做第一个。”

像卖珠宝那样卖家具

1991年1月,投资100多万元,营业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红星家具城开业了。从自产自销到销售其他品牌的家具,车建新开始走上了“家具百货商潮”的经营之路,这样一来,不仅使家具城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还靠知名品牌的进驻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名气。

到现在,一提起“红星美凯龙”的名字,人们马上就知道,这是家居行业的领军者。这个中西合璧的名字,本身就带有那一时代创业家的特色。

“美凯龙这个名字的来源是无锡开了一个麦德龙,生意非常好,在长三角很轰动。所以我也起了一个叫美凯龙的名字。但是红星也不能丢掉,红星和美凯龙加在一起,这个联想就更洋气,很多人就会联系到红歌星、明星。”

车建新从未停止过学习,他不仅向房地产商学习物业管理,还向小商品市场学习租赁经营模式……然后又去向沃尔玛和麦德龙学习外观设计、商品布置和市场调研。

在此后短短的五年时间里,车建新陆续在江苏省内开办了24家家具连锁专营店,企业销售额也从1991年的600万元飙升至1995年的1.5亿元。

在红星家具城快速成长的同时,大量的问题也开始显现。比如企业扩张速度太快,人才培养和管理能力跟不上;由于流通的各个环节都由自己完成,占用资金很大,红星的每个家具城都难以做出规模效应;并且因为家具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大为降低。

到1995年底,这些矛盾集中爆发出来,车建新的24家连锁店中,竟有14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再加上国际商业巨头登陆中国,使人们的家居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中小型家具商场良莠不齐,在国际巨头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车建新在反思这一现状的过程中,也开始寻找下一个学习的目标。1996年,车建新参加了国家企改委组织的考察团到美国学习,参加了一个市场经济短训班,还参观了沃尔玛这样的大公司。

这次美国之行,让车建新坚信,做大卖场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大卖场能够适应消费者不断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回国之后,车建新关掉了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店面,集中资金、人才,把可利用的资源集中到了一起,开启了大卖场模式。

车建新当时提出的一个“虚拟商业模式”是“1+2000>2001”,也就是说,2000多个家居行业的知名品牌与红星美凯龙结合在一起,获得了品牌倍增效应。

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篇11

http:// 2014-06-16 10:24 商界招商网

今日热点

塑造完美品牌:必须提防的两大误区

CNTV的尴尬:做得好,反不如做得不够好

Kevin Kelly:边缘式创新的颠覆力量

师夷长技:硅谷吸引人才的秘密

诚信:逆转人生的捷径

【干货】创业必须考虑的4个问题

商界导读:创业是从第一桶金开始,很多人已经赚到了,走在了路上;也有人还在路口奋斗,望继续加油,毕竟“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奋斗谁都可以被铭记”。

【商界招商网 记者/朱作明综合】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个钱极有可能是你以后生意壮大的基石,是你创业的原始基金,而且在赚取第一桶金的时候所获得经验和教训可能在以后的生意中等不可能再有。所以第一桶金非常的重要,第一桶金怎么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赚取的吧。

学生的钱就这么的好赚

在大一的时候给1万新生免费赠送学校地图(自己设计、印刷、销售),毛利率2000%。

市场需求:

一.新生对地图的刚性需求旺盛。学校面积很大,学生很多,新生对陌生环境不熟悉,对学校的地图的需求特别强烈,比如,理发去哪儿,买生活用品去哪儿,吃饭去哪儿,娱乐KTV去哪儿等等。

二.学校周边商街的店铺和商家急需向新生推广自己,抓住新生这个消费群体就等于抓住了四年大学生涯的持续消费的老客户。

盈利模式:

地图的正面是学校地图+学校周边的街道,关键是在周边的街道上按商家的竞价排名标注商家的位置,一条街道商家只标注8家左右,每家店1000元以上标注价,东南西共进驻26家,包括品牌手机店(新生基本都会买手机、换手机,量很大)、品牌眼镜店、理发店、书店、火锅店、卖被褥生活用品店、网吧(这个大家应该了解,评论中有人也提到了)等,北街没有商铺。地图的背面全是全市大型商家的广告(每个商家的收费标准按占用版面大小和位置收

费,和报纸广告差不多,这部分输入是总体收入的一半,商家包括,新生配台式机电脑买笔记本电脑的地方,连锁KTV、手机商城等等)。

关键点:

一.给这个地图加上官方的色彩,比如,和学校团委和学生会授权,并做上标识。

二.和商家的谈判技巧,一定要以学生会和学校拉赞助的名义谈判,尽量往高的定价。他们绝对愿意掏钱。

三.给商家承诺,送到每个学生的手中,寝室中,甚至是放在新生手册里面。

四.商家选择,优先挑选新开张的;挑选有相互竞争关系的店种,如:几家高端理发店,给商家说,一条街上我只做一家同类型的,你不做,你隔壁的的理发店(竞争对手)就会做,因为新生数量是局限的,新生资源太珍贵,我大学就是只在一家理发店理了四年„„

五.设计出一个好的地图demo,谈判、和商家签定商务签合同的的时候用。

六.大城市的大学,或者大学城的效果比较好,中小城市不推荐。

现在,如果读者你在大学,并且现在想赚点小钱,这个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商业模式简单、快速、暴利、轻便、对商家和学生的帮助都很大)。

现在外卖很火

当时正处于谈恋爱谈得火热的时期,似乎忘了在学校应该做的正事是学习。而女朋友和我天天翘课也觉得没意思,她又烧得一手好菜,于是两人一合计,不如在学校做外卖。为了积攒经验,我先去了一家外卖店做送餐的,观察其中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何送,菜量,销量等等。

一个学期之后,规划好菜单,从学校淘来两个电磁炉,一个电饭锅,自己开始上淘宝采购饭盒,到批发市场采购各种原材料,调料。去市场联系买菜的大妈订菜,卖猪肉的大姐订肉,制作外卖的名片 2000张。前期的投入大约为1000块。

当时学校里面外卖竞争非常激烈,有5家送外卖的,可以说市场很大,但是想分一块蛋糕不容易,幸运的是我们碰到了一个很好的时机,恰逢暑假,留校的人不是很多,有几家比较大的外卖店暂停了营业,而我和女朋友正好是当时学校论坛的版主,于是决定走线上推广的方式,在学校论坛发广告贴,女朋友她在校外租的房子负责做菜和接订餐电话,我负责将快餐送到寝室,第一周进行了试营业,只接受线上的少量预订,每天大概二十份,做了几天得到的反馈还不错,从做菜到送餐的流程都不再手忙脚乱,于是开始爬宿舍楼发名片,我和女朋友一天总共发出去300+的名片,名片发完,订餐量就升到40份,然后是六十份,八十份,最多的一天做了120份,是两个人的极限了,一份当时我们卖6块,利润是2块钱,然后会给持有名片的客户盖一个章,凭十个章免费换一份。#p#副标题#e#

然后其中得到的教训:

1.一定要买一个冰柜,家用冰箱制冷太弱了,这个情况是在我们做了半个月之后遇到的问题,当时量比较大达到一天六七十份,只能提前一天晚上将肉煮熟,第二天直接炒,结果因为家用冰箱的制冷不够,南方的夏天又热,肉坏了。那天只能给订餐的没订到的人承诺,第二天少收一块钱。

2.菜的采购要根据天气做好预算,南方台风频繁,菜价变化巨大,有几次碰到台风没做好储备,买不到便宜的菜,台风来的那几天几乎没赚钱。冒着大雨送快餐还不赚钱的感觉真的挺难受的。

3.一定要保持菜品的口感,订外卖的孩子嘴都很挑,如果菜品不好,立马流失一个寝室的客户。服务态度很重要,因为自己送错餐,送得晚什么的给客户打折扣,一般晚一个小时,就会少收一块钱。

4.大学生还是好好学习吧,做服务业什么的真的好累,做了一年半的外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买菜做菜,要一直忙到下午2点,然后还要去补货,晚上切肉把肉菜做好,一天至少要忙12个小时,没有任何节假日。逃了一年半,挂了9门功课,万幸的是,毕业前的清考一口气过了,那个时候压力真的好大。

收获有以下:

1.脸皮变厚了,我本是一个闷骚的宅男,刚开始送外卖还真的扯不下那张脸,现在感觉自己脸皮厚得多了。

2.人际关系网扩大了,认识了很多不同专业的同学,和市场的大姐大妈关系也不错,现在买菜还经常有优惠。

3.对外卖需要做的推广、服务、互动反馈、业务扩张、资金运作、采购和供应有了真正的体会,顺道还从女朋友那里学了一些简单的财务记账。

4.发现我也会做菜了,有些时候,女朋友心情不好不愿意做菜,我也能顶上去把所有事情都揽完了。

5.有自信了,没做之前各种担心,开始做了以后才发现,只要下了决心开始做,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6.和女朋友的感情更好了,有过这么一段共同创业的时光,她现在非常体贴我,也很依赖我。

7.钱和所付出的精力相比较,真心不多,就记得几笔比较大的开销,冰柜1000+,给女朋友买了个二手iphone3g 2000+,其它各种挥霍,这期间除了学费双方都没有找家里要过钱,结业的时候剩余5000而已。

最后结业不做的原因很简单,碰到通货膨胀了,物价太高,利润太低,而且学习方面的压力也很大,再做下去可能连毕业证都没有了。

“投机”也是可以赚钱的正式的第一桶金收入来自卖域名。

初三时(04年)开始玩博客,偶然在blogger(当时还没被墙)接触Google Adsense,申请的账号居然还审核通过,遂开始转载垃圾内容到blogger上的博客做SEO,吸引流量点击Adsense的广告,后来也放到同样可以添加自定义代码的和讯博客,算是开始接触SEO的契机吧;当年Adsense在国内的单价还不低,印象中平均能有几十美分,但因为流量不大,峰值时一个月也只有10美金多一点,全部加起来还不过100美金,虽然数额不多但却是自己赚得第一笔钱,很开心。

高一时想把事情做得更大一点,买了独立的虚拟空间,尝试用现成的采集脚本抓内容来做垃圾站,在注册独立域名的过程中偶然接触了域名买卖这个行当,恰好经历.cn域名从50元降到8元、然后5元、之后3元甚至是1元即可注册一年的疯狂时期,套利的空间出现,我又喜欢冒险,权衡再三丢下了弄垃圾站的事开始把业余时间都用来倒域名。忍痛拿出多年存下的两三千块压岁钱,陆陆续续大概以8元到1元不等的价格扫了上千个域名吧,几乎全部是新注册的,基本原则是.cn的大众熟识双英文单词组合、或者是字面无实意的顺口双音节组合,不理会如.http://com.cn等其他的.cn后缀。当时主流米农都忙着抢双拼音三拼音四拼音和省级域名(如.http://bj.cn)的短域名,所以自己关注的方向的竞争相对来说不是很激烈,因此得以扫到不少自己觉得是精品的。后来才发现,卖出手的往往不是自认为精品的那些,都是些不经意注册、品相一般的域名。

期间因为高中学业慢慢变得紧张,空余时间不多,就索性把来询价的邮件都回复了较高的价格,居然还陆陆续续卖了十几个,交易价基本都在500块钱以上。06至08年互联网开始回暖,行情也是水涨船高。其中恰好有个跟中石化某小型新业务撞车的域名(域名先注册,业务后推出,全是运气成分),是最大的一笔收获,算是不小的运气和惊喜。两年左右(06-08年)整体算下来,非常幸运地赚了近2万块钱。#p#副标题#e#

几年过去,关于域名买卖,大致有这么几条不成熟的感受:

1.买家对我询价时,如果同前缀的.net和.http://com.cn甚至.com恰好也在米农手里的话,往往不一定是对我上手的那个域名最感兴趣,买家一般都会把相关域名的价格全问一遍。因此在接到询价邮件时,我也顺便发邮件问一圈这些相关域名的米农,充当一下买家,知己知彼后大致的定价区间心里就有底了。

2.域名偏高的开价并不会吓跑真心想要域名的朋友;我自己感觉过低的出价对于域名这种高风险的行当不合算,因为买卖成功的几率并不与出价成绝对负线性关系,特别是域名这种交易,初次接触完全无法了解对方的心理预期,开1000元并不比开2000元成交的机率高一倍。因此,与其标低价,不如开高一点(对不住各位买过域名或询过价的朋友,不要见怪)。

3.我觉得国内域名的价格体系和广大域名用户的使用偏好或需求是有背离的,显然使用域名的人对域名“好记”的偏好远胜于对“短”的偏好,“短”应该仅仅是“好记”的一种实现方式,但域名的价格体系却是一味追求“短”和“拼音”两个属性,并没有充分挖掘“好

记”的价值;举例来说,一个好记的非拼音双音节域名,要远远比一个难记的三字母或者二杂(两个字母和数字杂糅)甚至三杂域名便宜。

4.以一个初学者和时间成本低廉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以域名的数量广撒网来积累选域名和交易的经验、从而取得一定收获的路径,比较靠谱。作为初学者要去接手其他米农的域名来卖不是很现实,特别是天价的双拼及三拼域名风险太高,不适合我这样的业务无资本型米农,坚决回避。

上了大学以后,开始感觉看不到这件事的任何价值和前途,觉得域名在互联网的重要性会不断降低,也逐渐对这个投机的行当失去热情。另外也居然喜欢上读书,恰好当时域名续费的价格不断攀升,09年记得续费价到了5元还是8元的时候,就把手上的域名都丢光了。

时至今日,卖出去的那十几个域名倒是都还印象深刻,时不时还会送去一个UV逛一逛。当时那些交易成功的域名,如果是买去做互联网创业的,至今站也消失得差不多了,有的域名已经掉了,有的又重新回到米农手里,非常残酷。其中正好有几个微型电商,恰好都是今年才放弃坚持,令我唏嘘不已。

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

1.建垃圾站和买卖域名的过程间接促使我去了解互联网的方方面面,培养我对互联网深厚的兴趣,算是深切地感受到互联网蓬勃的发展和伟大的价值,也奠定了我今后的职业导向。

2.彻底感觉投机不靠谱,一切简单套利的空间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低门槛而未创造多少价值的机会,一定会随着竞争者的涌入而消失,而发掘下一个arbitrage的空间又是难上加难。总之,还是得脚踏实地地学习真功夫才能稳稳地在社会上立足。

房子是刚需

2009年,我当时高二暑假做房屋中介投了400,营业额960,毛利560。算人生的第一桶金吧虽然很少,但真的学到了很多。

起因

在三线小城高二暑假的时候,闲的蛋疼想找点是做,想了好久想到房屋租赁中介。那是真是什么都不怕,想到就去做了。

准备工作

马上给公司起了个名字“永翔咨询公司”没有注册暂且称之为公司吧,跑到做章子的地方做了一个章子。然后自己设计租赁合同、广告海报,还有名片(名片到现在我都觉得很特别黑底白字特别简约)。从我姐姐那借了400块钱印刷了五十分租赁合同,一千张名片,和150张背胶海报(60*80的)就开始了,期间阻力蛮多的怕家里人不支持,怕同学嘲笑谁都没告诉他们。去图文打印店设计海报名片都要钱,最后自己自学PS设计海报,设计名片,从网上下载租赁合同改成我们公司合适的合同。

房屋来源

自己跑网上搜和全城去看那些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抄回家,然后打电话去问房东、看房,统计好价位归纳好。每次自己跑去看看房的时候,都很不相信我,然后我就谎称是有人托我来看房。并未告诉他我是中介。

广告

那时白天跑街上见人就塞名片。白天贴海报怕城管抓晚上自己背个包,全城贴海报晚上到半夜才回家从未觉得累(现在想想为那时的自己感动)。

接揽顾客

还是有人看到广告,然后给我打电话。因为我都提前看过房,会根据顾客需求给他推荐,如没有就自己再去周边找。所以成交率比较高。基本每个顾客平均看三套不同的房子就能定下来。大概接待过十多个看房顾客,总共成交了八家,我的租赁中介费是每次120元,总共营业额960。在其中遇到的人都很好,看到我娃娃脸都没少我中介费,只有几个女的顾客说能看能不能少点,我就一个劲的诉苦基本就能解决他们。

结局

我的第一桶金的作文 篇12

冯仑

年龄:50岁

创业时间:1991年创立万通

第一桶金:倒卖别墅

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会不断失去很多常人看到的幸福,但同时也获得了常人所没有的幸福。人一生最多的知识、智慧和追求都与幸福有关,但最多的痛苦、失落和损失也都与幸福有关。

冯仑:“说”出500万

冯仑20岁就入了党,上世纪80年代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任职,也曾是一位热血青年。当“万元户”、“下海”、“倒爷”等新名词出现时,冯仑终于按捺不住创业激情,放弃仕途毅然下海。

1991年,此前已在牟其中属下的南德集团经过2年历练的冯仑又踏上了海南那片热土,与王功权、王启富、刘军、易小迪、潘石屹等六人成立了海南万通。手里只有3万元的冯仑找到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老总,大谈海南房地产的机会以及自己的为人和出身。冯仑后来曾表示:“做生意的人都特别能‘说’,而且你会发现,尤其是创业者,他们会就一件事情不停地说,说过之后,当着你的面还可以重新讲给别人听,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励志电影 )要没有心理障碍地对某一件事情反复地讲,讲到最后连你自己都相信了,然后你才能让别人相信。”

初步取得对方认可后,冯仑又开始讲自己也刚刚闹明白的新名词“按揭”,他告诉对方这是一种全新的做房地产的形式,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做很大的项目,对方听得似懂非懂。谈话的目的当然是从对方那里拿到钱,冯仑的本事在于他的“懂人”和“会说”,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打动对方的那一句话。“就那么一句,不会说,说一辈子也说不出来;会说,三分钟就能将这句说出来。”谈完马上就能赚到的钱,冯仑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这一单,我出1,300万,你出500万。我们一起做你干不干?”

对方点头同意,冯仑立即骑着自行车跑回去写文件。在最短时间内将手续做完后,冯仑让王功权负责将钱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回来。王功权是谈判高手,他在最短的时间拿到了500万元。冯仑他们拿着这500万元,又立即从银行贷了1,300万元,接着又用这1,800万元购买了8栋别墅,重新包装之后卖了出去,赚到300万元。这就是万通的发家史。

丁志忠的第一桶金 篇13

17岁闯北京

福建晋江陈埭镇,是丁志忠的出生地。

晋江的独特之处是海外华侨多,300万人口的地方,就有200万海外华侨,他们不仅让资本流进了晋江,还让市场信息以及订单涌进了这里。丁志忠从小在制鞋作坊里长大,对经商充满了兴趣。后来他回忆说,希望生活得更好,希望像别人一样有钱买摩托车,是他最初的经商动力。

他所在的福建晋江陈埭镇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当地人有着出海谋生的传统,海外侨民赚了钱,会输送资本回来,并带来市场信息和订单,因此催生了当地的制造业。1980年代初,晋江陈埭镇就已经兴起了一批制鞋作坊。海外的晋江侨民为这些作坊带来了最初的订单。现在的晋江聚集了3000多家制鞋企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年产各类鞋9亿多双,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这一切,都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一批制鞋小作坊。

1987年,17岁刚刚初中毕业的丁志忠向父亲丁和木提出,要把晋江的鞋卖到北京去。他的理由是,每天都有外地人来买晋江的鞋,为什么我们不主动把晋江的鞋卖到外地去?

这个理由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尽管丁和木自己办的鞋厂才刚刚起步,家境也并不宽裕,但还是替丁志忠筹措了1万元。丁志忠走遍小镇上的所有鞋厂,挑出600双他认为最好卖的鞋,乘汽车去福州,再花48元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当时,丁志忠从没想过,一旦这些鞋卖不出去,该怎么办?只是横下一条心,要闯荡一番。

丁志忠一到北京,就在大康鞋城租了一个柜台。很快,600双鞋就卖光了。当时有几百个晋江人在北京卖鞋,但丁志忠不同于他们的是,他要让晋江鞋摆在北京最富标志性的大商场——王府井。

丁志忠首先“主攻”的是西单商场,他唯一的武器就是耐心加软磨硬泡。初见西单商场负责人时,人家看他年纪小小的,就说:“你才多大啊,就来做生意。”但架不住丁志忠的腿勤和嘴勤,负责人最后还是答应去晋江看看。这一看之后,北京所有的商场都有了晋江鞋专柜,包括王府井商场。

虽然丁志忠并没有接受过营销训练,但爱琢磨事儿的他总是利用闲暇跑到北京各商场的运动鞋柜台前,观察知名品牌鞋的款式以及性能;走在路上,也下意识地留意察看行人脚上穿的鞋的款式。他常常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反馈给商场。

到1991年,丁志忠带着从北京赚到的20万元以及做市场营销的心得,杀回了晋江。

国内开花

丁志忠最初闯荡北京的愿望很朴素,就是为了赚钱。但在北京的历练,让他有了更高的目标——自创品牌。

晋江鞋在北京一直都没有摆脱一个尴尬的处境,即低价销售。通过观察,丁志忠认为,晋江鞋的质量没有问题。当时在市场上销得好的,比如青岛双星,就有一部分是在晋江生产的。但是,因为晋江鞋没有品牌,售价就不到品牌货的三分之一。

1991年前后,丁志忠的父亲在亲友的资助下,用筹集到的6万元又成立了一家制鞋作坊,这便是安踏的前身。在丁志忠没有加入时,鞋厂主要由父亲和哥哥打理。

当时,绝大多数晋江制鞋企业,基本模式是为国外品牌做代工,赚加工费。那时,海外订单相当可观。丁志忠加入到家族鞋厂后,力主进军国内市场,并提出由自己负责销售,保证拿到足够的订单。于是,他出任了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

1992年,一个山西商人看到安踏在北京热销,就主动找丁志忠,要求做山西的总代理。丁志忠让他先拿走了50箱货,没想到三天后,就全部卖完了。丁志忠当即决定,采用加盟模式来建立安踏的国内零售渠道。他给曾合作过的山西总代理开出的条件是,一年投资300万元,销售10万双安踏鞋。代理商同意了。一年后,安踏在山西的销量是原计划的6倍。

到1994年,丁志忠父子一致决定,将产品与厂名统一为“安踏”,取“安心创业,脚踏实地”之意。

但就在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的时候,一场考验来临了。

1998年10月,安踏在北京的公司接到一个消费者的投诉电话,说他买的一双安踏鞋,才穿了3天,鞋头部位就断裂了。丁志忠马上决定立即赔偿消费者,同时派人查明问题的原因。检测结果是,这一批鞋的鞋底有质量问题。那时,这批鞋有1万多双已发到全国八个大区,但丁志忠还是决定将所有的鞋全部收回。就在办公大楼前,在全厂员工的面前,他把第一双鞋塞进了绞碎机。1万双鞋价值100万,不是个小数字,当时,为如何处理这批问题鞋,也有过不同意见。有员工说,只要返工修一修就可以了。但丁志忠说,“出了质量问题就要承担责任。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他觉得损失100万,能换来大家双倍的责任心,也是值得的。

经过几年的渠道建设,到1998年底,安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已经建立起了近2000个专营点。

站稳脚跟

1990年代末,国内市场除了李宁品牌在独力支撑民族大旗外,其他原先有点名气的几乎都处于萎缩态势。在这种情势下,着力做自有品牌的丁志忠多少有点危机感。他觉得安踏要想更上一层楼,必须在市场营销上有一个更大突破。

从广告公司退出而选择加盟安踏的广告人叶双全,向丁志忠介绍了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体育品牌用明星作代言人的做法。这启发了丁志忠。

眼看很快就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了,丁志忠想让一位有冠军实力的体育明星代言安踏。他向时任中体广告公司总经理的王奇咨询时,王奇半开玩笑地建议说孔令辉呀,他不仅是世界冠军,而且跟你长得很像。

丁志忠与孔令辉面晤,二人非常投缘,代言之事很快就谈妥,代言费一年80万元,这是当年体育明星代言的行情。

于是,就像很多人看到的那样,从1999年起,央视体育频道经常出现一条孔令辉代言的广告。安踏为这一广告支付的费用是一年300万元。

当时,安踏内部对投这么大一笔广告费是不是值得是有争议的。安踏一条生产线的年利润不过100万元,总利润半年也不过600多万元。股东都认为支出太大了。但丁志忠态度却很坚决,花80万元聘了代言人,不在电视里宣传,别人怎么会知道安踏!他为了说服股东,甚至承诺如果广告不能取得成效,当年股东分红他分文不取。

很幸运,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孔令辉奋勇夺冠。加之电视上孔令辉不断地重复着“我选择,我喜欢”,安踏鞋厂门前开始出现销售商排队的情景。安踏从此迅速完成了品牌树立和传播,并极大地拉动了市场的成长。

上一篇:数控机床网络营销计划书下一篇:网络传媒系2014年上学期文化广场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