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我们的故事》读后感(通用12篇)
《信仰——我们的故事》读后感 篇1
《信仰——我们的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信仰——我们的故事》,并观看了其纪录片,被其深深的震撼到了,并从中认识到我党一路走来所克服的重重阻碍和所展现的艰苦卓绝的精神。
《信仰:我们的故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个模块展示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那些为信仰而奋斗、牺牲的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第二部分通过讲述第一部分幕后的故事和今天人们对信仰的诠释和感悟来展现“信仰”这个崇高的词汇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和作用。《只要主义真》重温了无数党员先锋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澎湃、方志敏、陈然、张思德、刘胡兰等革命先烈为了“大我”,舍弃“小我”,为了心中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第二集《壮志换新天》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满怀豪情壮志,为了建设国家,实现国家富强这一伟大信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涌现出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代表各个时期的伟大精神。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信仰是可以传递的,可以倍增,可以扎根的力量;是无法磨灭、不可战胜的力量。第三集《时代先锋行》展现了新时期涌现出的先锋模范人物,他们依然坚定的捍卫着自己的信仰,并依然为此愿意付出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他们的付出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的。
在这里讲述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故事;也讲述了我们的党革命、建设、改革的故事;在这里讲述了我们令人敬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不怕流血牺牲、视死如归;不怕艰难困苦、迎难而上;不怕复杂多变、开拓创新的故事。从我们的党的故事,我们党员的故事中看到,我们的党、我们的党员为什么会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绩,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同于其它政党党员。在这个组织章程中,在这些党员日常行为中,有着与众不同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观看《信仰》,让我感到,能够坚持这个信仰,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这个难,有多少人可以体会到。当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和保卫世界和平,伟人毛泽东牺牲了包括妻子在内至亲至爱的六位亲人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铡刀,宁肯选择光荣的牺牲而不选择卑鄙的“自白”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不畏艰难险阻,毅然返回祖国,创建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常香玉献身艺术,爱党爱国爱人民,关注豫剧未来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们能够坚持这个信仰,也就是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种常人不能理解的难,不能做到的难。
《信仰》中,吴孟超老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老人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因为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中国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读完《信仰》之后,更坚定了我加入共产党的决心。我们党能走到现在必然是有其强大的内核的。“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必将从自身出发,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生时代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并时刻准备着回报社会,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路,如果你想做一个为中国、中国人民服务的人;想走一条为中国、中国人民服务的路;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相信她,跟着她,坚定信仰,无论是十年或者二十年,无论是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你都不会迷失方向;珍惜她,维护她,践行信仰,无论是过去或者现在,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你都会有无穷动力。
《信仰——我们的故事》读后感 篇2
一天中午, 我正在办公室写材料, 手机忽然响了,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我习惯性地接听:“你好, 哪位?”那一端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 “老师, 我是你班的学生, 我叫王某, 我们宿舍出事了, 你赶快来啊, 快点!”我一边告诉她不要着急, 一边迅速下楼直奔宿舍区。到了宿舍, 大家都在, 奇怪的是梁某也在这里, 但她并不住在这个宿舍。而金某却坐在床边, 很委屈而又惊恐地在哭泣, 打我电话的王某正在旁边安慰她, 其他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床上, 看到我来了, 都停下了自己事情诧异地看着我:她们的目光告诉我, 我是个不速之客。我很奇怪,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我对金某说:“金某, 你出来一下, 其他人都在宿舍不要走。”她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看着梁某走出宿舍, 我说:“不要哭了, 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更不要怕, 有什么都说出来, 老师帮助你!”金某慢慢地停止了哭泣, 嘴角抽动了几下, 吞吞吐吐地说:“老师, 我不想上学了, 我想回家!”她的回答让我很意外, 究竟是什么事情使她这样的呢?我感觉似乎有些不妙了, “什么原因你能告诉老师吗?我一定能够帮助你的, 相信我!”她抬起头看着我, 惊恐的眼神似乎能够诉说刚才发生的一切。她说:“梁某中午到我宿舍, 她非要教我折被子和洗衣服, 我说我不会也不想学, 她硬要教我, 她还说, ‘你不做我来帮你做, 直到你学会为止, 以后我天天都来教你’, 她看我头发乱, 就拿梳子帮我梳头, 我没答应。她却从旁边找来了剪刀, 就准备剪她自己的头发了, 我真的很害怕!”她说到这里又情不自禁地哭了。此时, 我对事情的经过也大概了解了, 于是我又叫出了梁某。
梁某站在我面前, 她短短的头发没过肩膀, 整个透出一个男孩子的气息。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强制帮助她?”她说:“老师, 她从军训第一天起就没洗过衣服, 都是花钱用洗衣机洗的, 折的被子更是不能看, 她的头发每天都那么乱, 太娇生惯养了, 我是想帮助她啊, 她还不接受!”梁某的话明显在告诉我, 她做的并没有错。我说:“帮助别人本身没有错, 但是像你这样帮助就过分了, 我承认金某个人自理能力确实不行, 可是你也不能强行地去帮助她、改变她, 更何况你要考虑到她是否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对她来说, 现在的这个状态是正常的, 即使你要改变她, 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你突然闯进她正常的生活, 只会适得其反!她确实需要帮助, 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 不仅是在行为上, 还要在精神、心理、语言上给予关心和帮助, 更要给她改变的时间。同样你也是, 遇到事情要冷静, 极端的做法引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次的教训你一定要吸取。”梁某似懂非懂地答应了我, 我又去安慰了一下金某, 缓和了她紧张的心情, 这件事情就暂且告一段落了。当然, 我将这件事情也通报了各自的家长, 告诉家长在开学初期一定要多关注子女在学校的情况。
第二天, 我收到梁某发来的一条信息, 上面是这么写的:老师, 告诉你一个情况, 我以前在初中时有过抑郁症, 后来看了心理医生, 所以我在极力地从自己的影子里走出来去关心别人, 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看到这个信息, 我心里猛地一怔, 更有种不祥的预感, 看似表面平静的她, 还会做出什么事情呢?这使我平时更加关注梁某, 因为金某的个人自理能力问题经过锻炼是可以解决的, 而梁某的心理问题则让我手心捏了一把汗。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 梁某在班级里显得很平静, 除了四项考核扣分多点, 其他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我的心理戒备也稍微地得到了缓和。
可是, 好景不长, 事情还是发生了!
在一个晚自习刚要结束的时候,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急匆匆地跑进我的办公室, 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师, 我要向你汇报一件事情, 再不说的话我就没钱用了!”我很奇怪地打量着这个男生, 他的到来让我措手不及, 我连忙说:“不要着急, 同学, 你慢慢说!”眼镜男生说:“老师, 我不是你们系的, 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月前我在学校取款机那里取钱, 刚要走, 一个女生找到我, 她先自报了姓名和班级, 就是你班的梁某, 然后说自己生病没钱去医院, 便向我借了两百元钱, 她说周末回家就还我, 我找过她几次她都说暂时没钱, 所以我来找老师, 请你帮忙了。”我说:“你放心, 把你的姓名、班级、号码都给我, 我会联系你的!”在接下来了几天, 我陆续接到几个其他班级学生的汇报, 他们反映梁某开学到现在经常以各种方式和借口向别人借钱, 其他系的好多人都知道她, 我算了一下金额差不多近千元了。
我感觉事情比较严重, 立即和梁某的父亲取得联系, 请他到学校面谈, 并且把借钱给梁某的一些学生找来汇报了情况。梁某的父亲经梁某确认后, 把她所借的钱都还了, 并且告诫梁某, 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 立即退学回家。为了防止梁某再犯, 我要求她写了保证, 并让她的父亲签了字。此时的梁某当着她父亲的面哭了。
就这样, 一年就要过去了, 梁某的问题也并没有完全解决, 她总是会闹出点不大不小的事情, 班级学生对她也是避而远之, 后来我干脆要求她晚自习都在我办公室进行, 对于她, 虽然头疼, 但我仍在不断地寻找改变她的方法。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 有件事情却让我匪夷所思。每年的学期末都要进行宿舍的调整, 在炎热的天气下大包小包地扛着, 确实够呛的。可是, 此时的梁某出奇的沉默, 她只管帮助宿舍学生拎包, 本宿舍搬迁结束了, 她又帮那些身材瘦小的学生, 满头大汗。到了新宿舍, 她又把宿舍前走道上搬迁落下的垃圾整个清理了。大家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她做事, 都说:“梁某今天怎么了啊?觉悟太高了, 不会受到什么刺激了吧!”面对别人的疑问, 梁某只是微微一笑, 什么都不说。
面对梁某如此的表现, 我也比较纳闷, 可是转念一想, 梁某能有这样的表现确实是个好现象, 至少她进步了, 她在主动地融入集体, 更想得到集体的认同。我们更应当去肯定她、尊重她, 给她自信, 她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梁某今后的路也许并不平坦, 她的问题也没完全解决, 但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她, 真心地希望她能坚持走好。
悲观是我们的共同信仰 篇3
新周刊
10月15日
悲观是我们的共同信仰
悲观是宫崎骏世界观的出发点,也因此,他为人类造梦,并引领孩子们飞行在与现实迥异的理想世界,作为对人类溃败的抵抗。“现代人或社会都充满了矛盾,到处都是矛盾”,但宫崎骏对童心永怀信心,谁敢说自己没从宫崎骏的动漫中体会到希望与美好。“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这就是宫崎骏透过悲观所传递的美好与乐观。
2
新民周刊
10月16日
教育真能快乐?
有条件的中国父母,纷纷在越来越小的年龄上把孩子们送出国门,去接受美式“快乐教育”。“快乐教育”并不一定能教育出快乐的人。某种程度上,“快乐教育”给了孩子们过多的没有根据的自信。然而,现实却并非总是玫瑰色的。
教育是与社会环境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因此,任何脱离社会需要来批评教育的意见,都不可取。如果用更加客观的眼光看待今日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方式真的那么差吗?这些年“减负”减到点子上了吗?中国教育弊病只是教育的问题吗?毫无负担的教育真的是好的教育吗?
3
美国时代周刊
9月27日
大学通识教育何去何从
去年GfK Roper受美国校董和校友会委托进行的调查显示,差不多一半的大学生不知道美国宪法确立了分权原则,43%不知道约翰·罗伯特是现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62%不知道国会参众两院任期。
美国的高等教育费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贵——然而要求却降低。Richard Arum和Josipa Roksa撰写的《学海漂泊》指出,1961年美国全日制大学生每周40小时用于学业,到2003年降至27小时。即使这27个小时的应用也不是那么高效,36%的毕业生大学四年在知识方面未取得任何重大进展……
4
路透社
10月30日
中国能源领域有望加快开放
中国能源领域破除垄断、加快开放,有望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中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改革措施可能包括:加速向社会和民营资本放开被几大石油公司垄断的上游油气资源,放开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权。此外,可能还将放开中游油气管道、原油成品油储备和LNG(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装置建设;而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则更可能是未来长期的改革方向。
信仰 我们的故事观后感3篇 篇4
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3篇 近日观看了历史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我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不同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看到了一个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撑下的伟大而光荣的党,他们或许付出了生命后才得到我们注视的目光,或许在他们背后还有更多像他们一样为党、为国、为人民殚精竭虑的人,但所有人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茫茫人海中,每个人犹如一粒沙子,但那些共产党员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承担起了服务人民、振兴国家的重任,他们将百姓对生活困难的哀怨变成了幸福的歌唱。这些普通的沙子是大地上的金子,他们像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围绕着那轮明月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历来缺乏信仰,这个国度虽然古老,但宗教在她身上孕育得并不明显。相比众多发达国家,他们的人民几乎个个信仰宗教。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占了世界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如今有八千万人是共产党员,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政党,而她发挥的作用也是惊人的。我们目睹了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亦相信未来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这就要求共产党员本身能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或者是崇高的信仰。根据党章规定,党员只能信仰共产主义,而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有用的、能给人民带来福祉的。
当年,先烈们用身躯和鲜血为我们保住了祖国大地,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这一代党员同志的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周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最接近成功的目标。当然,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要完成这一目标还要面对相当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松懈或气馁,必须在心中牢牢记住这一目标,谨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始终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
我觉得共产党员必须常常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天,我该怎么做才符合这个身份、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很多人都把贪污腐败归罪于这样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然而,我想让那些人扪心自问一下,真是身不由己吗?为什么沈浩等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多人把自己认为人生短暂,生命匆匆,可是90岁的吴孟超在手术台上屹立不倒,那个应该安享晚年的人儿啊却在为着病患含辛茹苦„„要问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些,我想郭明义解释得最清楚,“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我们都在敬佩这批人,却没有勇气成为这样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撑我们不断地走下去。或许,我们曾经全心全意付出过,但却很少有人能坚持一生。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唯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共产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信仰是一个人心中的指明灯。只有坚信心中正确的信仰,人生才不会迷路。很多党员握权在手后不能再坚守心中的信念,最终臭名昭著、被人唾弃,不仅辜负了党的殷切期望,也为党抹了黑。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一面信仰的旗帜,当我们面对党旗,大声喊出我们的入党誓词时,我们头顶的便是中国共产党的光环。自此以后,我们不再只是蒙其恩泽的人,而是必须呕心沥血为其争光的人。所有优秀的共产党员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3篇 近日观看了历史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我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不同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看到了一个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撑下的伟大而光荣的党,他们或许付出了生命后才得到我们注视的目光,或许在他们背后还有更多像他们一样为党、为国、为人民殚精竭虑的人,但所有人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茫茫人海中,每个人犹如一粒沙子,但那些共产党员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承担起了服务人民、振兴国家的重任,他们将百姓对生活困难的哀怨变成了幸福的歌唱。这些普通的沙子是大地上的金子,他们像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围绕着那轮明月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历来缺乏信仰,这个国度虽然古老,但宗教在她身上孕育得并不明显。相比众多发达国家,他们的人民几乎个个信仰宗教。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占了世界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如今有八千万人是共产党员,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政党,而她发挥的作用也是惊人的。我们目睹了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亦相信未来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这就要求共产党员本身能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或者是崇高的信仰。根据党章规定,党员只能信仰共产主义,而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有用的、能给人民带来福祉的。
当年,先烈们用身躯和鲜血为我们保住了祖国大地,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这一代党员同志的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周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最接近成功的目标。当然,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要完成这一目标还要面对相当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松懈或气馁,必须在心中牢牢记住这一目标,谨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始终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
我觉得共产党员必须常常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天,我该怎么做才符合这个身份、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很多人都把贪污腐败归罪于这样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然而,我想让那些人扪心自问一下,真是身不由己吗?为什么沈浩等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多人把自己认为人生短暂,生命匆匆,可是90岁的吴孟超在手术台上屹立不倒,那个应该安享晚年的人儿啊却在为着病患含辛茹苦„„要问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些,我想郭明义解释得最清楚,“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我们都在敬佩这批人,却没有勇气成为这样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撑我们不断地走下去。或许,我们曾经全心全意付出过,但却很少有人能坚持一生。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唯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共产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信仰是一个人心中的指明灯。只有坚信心中正确的信仰,人生才不会迷路。很多党员握权在手后不能再坚守心中的信念,最终臭名昭著、被人唾弃,不仅辜负了党的殷切期望,也为党抹了黑。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一面信仰的旗帜,当我们面对党旗,大声喊出我们的入党誓词时,我们头顶的便是中国共产党的光环。自此以后,我们不再只是蒙其恩泽的人,而是必须呕心沥血为其争光的人。所有优秀的共产党员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3篇 九十多年前,它点燃了一个民族的激情;六十多年前,它缔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三十多年前,它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今天,它与我们同行。这就是我们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的“信仰”。
为庆祝建党92周年,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至今全国各地采用网络等方式形成观看《信仰》的热潮。
《信仰》中,吴孟超老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老人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因为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中国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英国著名学者和散文随笔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曾说过:“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一年中,并不是一路平坦的大道,也曾遭遇严重挫折,但正是由于对信仰的坚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正是由于对信仰的坚持,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走向了更加富强。
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出了新的挑战。这时,有的人茫然了,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有的人信仰动摇了,对党的事业产生了怀疑;更有的人信仰丢了,成为了人民的罪人。实践向我们雄辩的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篇5
美国,一直是人们心中自由,民主的象征。现在的美国是集经济,科技,文化为一体的超级大国。不可否认,无论是当时等待崛起的,还是现在屹立在世界中心美国,都是一个值得我们发掘宝藏和汲取经验的源泉。
在课堂上我们欣赏课影片America, the story of us。这部纪录片用了十二集的时间以精致的画面,详实的史实,平民的视角以及当代美国各界的精英对于本民族的认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坚韧不拔,富于冒险,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自由的美利坚民族。这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的发展史,前两集主要描绘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欣赏完影片后,我对美国的独立战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世界开始认识美国的开端。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契约奴制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式的国家。美国大陆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当然,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17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有13个。这些殖民地的居民除英国移民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以及非洲来的黑人奴隶.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
美国大陆上的经济迅速发展,但英国却牢牢的掌握着控制权,这阻碍了美国的自由发展。英国政府于1773年颁布《茶税法》企图垄断北美的茶叶生意,他们给予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倾销茶叶的专卖权。此举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于是在1773年12月16日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士顿人民在莱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莱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从而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局面。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美国在法国的支持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最后的胜利。
谈到独立战争,不得不提起华盛顿在战争中起的巨大作用和他那无人能企及的领导能力。他自己出钱提供军资,雇佣有名的军官训练由一群农民组成的军队。他以非凡的才干,把原来自由、散漫,缺乏组织纪律和统一指挥的美军组织起来,在战斗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正规军。他鼓励美军士兵,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战,他努力将各州团结、联系起来,共同作战。包括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华盛顿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开创元首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维护国家民主政治,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 的称号。
美国的历史,可谓是一部经济奇迹和政治奇迹的历史;之所以能发生这样的奇迹,是因为美国把两套思想观念付诸实践。“第一套思想观念体现在《国富论》这部伟大著作中,每个人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利益。“第二套思想观念体现在《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可以说,美国两百年来的历史,都是围绕这两套观念而展开,是努力将这些
原则和理念付诸实践的历史。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结合在一起,使美国走上了一条崛起之路。
从第一批欧洲移民的那段非人的岁月,到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再到追求财富与梦想的西进运动,美国人以一种势不可挡的的勇气使得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一步步走得踏实而稳健。在不断地征服自然或者非自然的阻力之后,美国在这些富有冒险精神的子民的努力下显现出了他现在的模样。
片中美国人的战争观给我的映像也很特别,他们对世界第一强国时的那种淡定从容,坚韧无畏。面对与南方的制度对抗的时候的那种为维护自由理想而义无反顾的责任感以及二战中举国一致,同仇敌忾,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片中的民众几乎和政府从来没有过什么冲突,政府一直在维护民众的利益而民众也一直在支持着政府,直到那场为纯意识形态而爆发的越战开始后,美国的新一代则显示出美国精神中追求真理,坚持信仰的一面。再加上那始终贯穿本片在战争中对非裔美国人不断地的肯定与赞扬,使我对这个民族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央视《我们的脱贫故事》观后感 篇6
一、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坚定发展必胜的信心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面对面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对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全省上下践行初心使命、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充分体现了对云南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县与全省全市一道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坚定了必胜信心决心;充分体现了对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望。总书记这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同201月考察云南工作时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同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信仰——我们的故事》读后感 篇7
Jane Close Conoley(1988)提出,积极的课堂生态就是一种减少课堂表演的可能性,促进积极的、认知的、社会的、情绪发展的教育环境。[3]对思想政治课积极课堂生态的界定需要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入手。积极的思想政治课课堂生态是促进学生对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的认知,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教育环境。
一、教师角色定位影响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者是教师,教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对课堂生态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教师会将自己定位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真理”掌握者。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带着耳朵听就是了,必要的时候,点头示意。这一类型的教学信息传递的路径是从教师向学生的单线传输,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就是常见的“灌输式”、“填鸭式”。以《珍视我们的信仰》一课为例,在这样的教师角色定位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就变成告诉学生信仰的定义一共有25个字,该定义字字珠玑,需要背诵并默写,不需要问为什么,教学任务以学生记记笔记、背背知识点告终。
第二类,属于“布道者”。这类教师往往有一种“我知道的比你多,并且是正确的,虽然我会问你的观点,但最终还得听我的”的心态。教学信息传递的路径是从教师到学生,再从学生到教师的双向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交流。但常见的教学情景是,学生的回答若是教师需要的答案,教师就会给予肯定的鼓励,若不合教师的预设,则一律不予采纳。这样,学生学会了标准式的回答,逐渐失去了探究的好奇心。
第三类,引路人。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从而使教学信息传递的路径是多途径的:有从教师到学生,也有从学生到学生,还有从学生到教师。这一类型角色定位的教师会向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同时会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此类角色定位的教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其教学方向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第四类,课堂中共同学习的成员。教师和学生一样,课堂上呈现“无教师”状态。教师不再为学生提供问题、话题、探究的主题等,也不再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将课堂全然交给学生。在此类课堂中,教学内容源于学生,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具有非常大的弹性。这类教师定位适用范围十分有限,它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组织水平以及较为丰富知识积累。
这里为大家呈现几个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一:
师:大家还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发了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认为中国人有信仰吗?”(PPT显示调查结果)
师:这是两个班的结果,回收66份考卷,其中57位学生认为“有”,9位学生认为“没有”或其他答案。有关有信仰的表现,你可在上面发现你的答案(PPT显示)。(笔者按:教师在课前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信仰问题的认识状况,并用问卷调查的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教学片断二:
生:在这篇文章中,赵启正先生从头到尾都没说什么是信仰,我看得很困惑。全文有41个信仰,但意义都不同。我想知道究竟什么是信仰?
师:我们今天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探讨,看能否对解决你的这个问题有帮助。
教学片断三:
师:今天能够称为信仰的东西,大家认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老师你可以解释一下在这句话中的信仰具体定义是什么吗?
师:你认为呢?在我们刚才讨论的基础上,你大概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教学片断四:
师:以中国为例,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不变的价值信仰是什么?有哪些东西是变化了的?假如要探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需要我提供些什么材料?
生:历史资料。
从这四个教学片断中基本可以看出,该教师的角色介于第三类与第四类之间。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主题,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这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方向和资源,并给予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在片断二和片断三中,学生都希望教师能给出“信仰”的定义,但教师却提出共同探讨的建议。这是第四种类型的角色定位。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因此,第三类和第四类教师角色定位是思想政治课积极生态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影响学生的发展
不同类型的教师角色定位决定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不同,对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不仅承担着传递课程知识的任务,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都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呈阶段式的,道德发展的阶段会随着儿童生理的发育而发展,但生理发育对于道德发展并不是充要条件,并不是每个儿童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道德发展,部分没有受到足够“刺激”的儿童道德发展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科尔伯格使用道德两难问题来评定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他认为,儿童所持的理由表明了儿童潜在的道德推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应朝着有助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以及高阶道德水平方向努力,即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在第一类的课堂生态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及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皆无益处。
在第二类的课堂生态中,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学生能在认知能力上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限制,对学生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级阶段认知能力的培养不力,所以对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也无益处。
在第三类的课堂生态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四类的课堂生态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解决问题:可以从文献中寻找依据,也可以在社会现象中得到印证,同时又可从同伴间的辩论中得到启发,等等。
在积极的课堂生态中,学生有了足够的空间可以发展认知能力和道德推理能力,如教学片断五中所体现的。学生在同伴间的辩论中发展了对“信仰”问题的认识,也培养了推理能力。
教学片断五:
(PPT显示)信仰缺失的表现:贪污腐败、制假售假、扶与不扶……
师:课前调查中发现,我们有9位学生认为信仰在当前中国是缺失的。以此为证,我把学生们举的例子进行概括,主要体现在PPT呈现的三个层面,代表了信仰在三个不同领域——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问题。
师:你如何看待同学的这些观点?可以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生1:我认为贪污、腐败、制假售假这些现象不是说明这些人没有信仰,只是他们信仰的不是金钱就是利益。
师:金钱和利益是信仰吗?
生1:金钱和利益可以是一种信仰,但这种信仰可能是负面的。
师:那你觉得他们是有还是没有信仰?
生1:我认为有。
师:那你之前列举中国人有信仰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列这一条呢?你当时是把它当作无信仰。
生2:我认为从这个层面来说,以金钱或利益为信仰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种信仰和中国现在普遍的伦理纲常,包括文化信仰相违背。
师:那你认为这是信仰缺失的一种表现?
生2:是的。
生3:我觉得这些人没有信仰,因为金钱和利益是来自于自我的贪婪,而这样东西是本身从内心中生发的,而不是外在的让我去接受的东西。我觉得这和信仰其实是有差别的。他们不是有信仰或信仰不好,而是没有信仰,才会去追求金钱和利益。
三、学生生成反作用于教学内容
学生的生成不仅是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反应,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道德推理能力的体现。第一类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可以略过不提,因为学生无论是否有课堂生成,都不会对教师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产生影响。第二类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是课堂的一部分,在教师过滤后,学生的课堂生成推动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但有时,学生的生成也会被教师的自问自答所替代。第三类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是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会被学生生成所左右。在此类课堂中,教师较难把控课堂。第四类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即教学内容,如教学片断六。
教学片段六:
生:刚才的发言让我想起了《周易》中的一句话: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生:前面的同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么我怎么来理解信仰、宗教和政治的关系呢?如果说统治者推行一种宗教或信仰,那么这何尝不是一种良性的政治表现呢?我们要重新认识一件事情。比如伊斯兰教国家,它跟中国有相通的地方,一样是先有教再有国,因为伊斯兰教的建立才有了阿拉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国家。在中国,不是统治者规定了宗教,而是宗教决定了统治者,统治者自封为天子,因为人民信仰天,只有称为天子,他才能取得政权的合法性。我认为这个问题要澄清一下。
生:我大概明白了什么是相同,什么又是不同。比如,古希腊有一个古船悖论,有一艘船出海后,经过了海浪的侵蚀和一些事故,不得不进行修葺,修完后,船上的每块木板都换成了新的。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那艘船吗?对,它是变了,但它也没变;它是相同的,也是不同的。《周易》告诉我们,所有东西都是变的,也是不变的,所有东西都是相同的,也是不同的。
课堂中各因素构成了复杂的环境,在积极的课堂生态中,学生必须发展其相应的认知策略才能与这种复杂环境相协调,同时,学生的发展促成了课堂的生成。
《珍视我们的信仰》一课在学生的讨论中结束,课堂中学生提出了问题,在讨论中解决了部分问题,又生成了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美]Eugene P.Odum.生态学基础[M].译者:孙儒泳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9.
[2]Walter Doyle,Gerald A.Ponder,“Classroom Ecology:Some Concerns about A Neglected Dimens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Contemporary Education,No.3,Vol.46,1975,PP.183-190.
我们真正信仰法律吗 篇8
执法面临“囚徒困境”
众所周知,法治要求我们不仅制定和执行法律,也得信仰法律;否则,法律规定得再好,法治也只是“画饼充饥”,我们也得不到良法保证的种种实惠。
没有信仰,制度实践就无法展开——纵然是良法,人们也有种种理由规避执行。良法虽然对社会最有利,但在具体适用过程中规避很可能给特定当事人带来更大的好处。环境保护法对社会不是很好吗?谁不愿意呼吸更新鲜的空气,饮用更纯净的水呢?问题是许多污染企业面临这样一种“囚徒困境”:如果只是他一家企业不污染,那么他的工厂就要花大成本更新生产设备,而大家还是照样排污,环境质量并没有改善;反之,如果大家都不污染,那么他一家企业污染也不足以破坏环境,那他又何不“搭便车”——免费享受别人自觉守法的成果,自己继续维持低成本生产和排污?因此,无论别人怎么做,规避法律对自己都是最有利的;所有老板都这么想,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做自觉守法的“傻瓜”。
不错,我们是有执法的,纳税人供养政府执法部门的目的正在于强制执行不被人自觉遵守的那些法律。然而,现实中执法者有时很容易被“摆平”,事实上,即使是执法者也多少处于和老板同样的“囚徒困境”:大家都这么做,难道靠你一个人就能把社会管好吗?既然一次秉公执法救不了环境,一次不执法也毁不了环境,又何必较真呢?如果违法的好处看得见,守法的好处得不到,谁还会信仰法律?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对法律没有信仰,执法者和老板个人一旦“纯粹理性”起来,那么社会作为一个集体就不理性了,我们大家都只能吸肮脏的空气、喝劣质的水、吃不卫生的食品、住不抗震的房子……在当今中国,这个“公地悲剧”逻辑是极其普遍甚至无所不在的。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大家都拍手欢呼——我们又有了一部规定得很先进的法律!但是一旦轮到具体实施,谁也不愿意承担法律的成本、接受法律的约束。这是为什么法律不等于法治,良好的法律未必等于良法之治的原因所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经通过了许多部法律,显然远离了“无法可依”的时代。但在“有法可依”的状况下,我们是否“依”这些法?良法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人民是否得到法律保证的实惠?30年后,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法律信仰,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
最近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议就很能说明问题。这部法律所表达的理念并不新,而之所以现在才引起这么大争议,无非是因为它的实施机制远比1995年施行的《劳动法》严格,从而将增加各企业的“守法成本”。换言之,10多年来,《劳动法》对劳工权利的保障一直没有真正付诸实践。然而,如果不能解决执法面临的“囚徒困境”,我们今天又凭什么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那么有信心呢?
人治的土壤如何培育法治
我们看到,纯粹的理性人是不会自觉守法或执法的,法律信仰正是让我们变成不那么“理性”的守法者或执法者。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让我们这些理性人信仰法律呢?
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就和宗教一样,信仰几乎是“天生”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尊重法律的习惯,那么长大后就很难改变出于自私规避法律的恶习。因此,一个法治环境显然更有利于培养守法习惯,人治传统则正好相反。但这产生了一个鸡和蛋谁先谁后的两难问题:在一个人治传统深厚的社会向法治转型时,法治环境还不存在,公民还没有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自私逃避的行为普遍存在,每个人都套牢在不守法的“囚徒困境”中;法治环境需要守法的公民去缔造,而守法的公民则需要在法治土壤里培育出来。这是否意味着人治社会不可能过渡到法治时代?我们当然没必要那么悲观。
即便法治信仰先天不存在,也不等于后天不可能培养出来,否则,世界上第一个法治社会是如何产生的呢?法律信仰的形成,只有依靠每个人内在的道德力量,让守法成为个人道德戒条的一部分,让个人在面临违法冲动时产生愧疚、耻辱和不安。久之,如果个人需要承担法律成本时就不会在守法和违法之间摇摆不定;只要法律不违背自己认同的基本价值与原则,即便法律对自己不利,每个人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遵守法律。这时,我们才能宣称自己“信仰”法律,种种规避法律的现象当然也就自动消失了。
只有公正的法律才会被信仰
然而,我们为什么信仰法律呢?我们会信仰纳粹时期通过的迫害犹太人的法律吗?我们会信仰“文革”期间通过的剥夺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吗——假如那个年代还需要一部法律来实现这个目的的话。不会,因为这些法律是非正义的;既然我们的道德观念从根本上排斥这类不合法的“法律”,信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法律信仰的基本条件是法律本身的实质正义,只有公正的法律才值得信仰。
更重要的是,实体正义是以程序正义为前提的,不公正的立法程序往往产生不公正的法律。如果立法机构不是经过选举产生的,或选举过程存在致命缺陷,或候选人和选民之间不能进行自由和充分的交流,那么,这样的“立法机构”所制定的法律往往不符合社会需要,也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尊重、服从和信仰。
事实上,没有程序正义,即便实体上合理公正的法律也未必能得到自觉遵守,原因听上去或许有点不可思议:因为这些法律不是我们亲自参与制定的,我们对它们实在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它们被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被简单命令去服从,因而甚至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凡人都有自尊,我们对自己创造的东西感到骄傲,而对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东西则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感。只有当人们对法律产生一种“主人翁”意识,才会真正珍惜并信仰法律。
再以《劳动合同法》为例,一些中小企业家之所以抵触这部法律,不仅仅因为它被认为提高了成本,还在于它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倾听他们的声音;如果中小企业家的代表可以参与法律制定的全过程,那么《劳动合同法》不仅会适当反映他们的需要,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和认同这部法律。这样,即便《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确实将增加企业成本,只要成本仍然是在可承受范围内,企业家或许仍然会自觉遵守这部法律。其实道德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企业家并不是刻意榨取劳工血汗的妖魔,他们只是在利益和道德的冲突面前显得犹豫不定而已。何妨多给他们一点尊重,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这部法律的主人而非敌人,效果或许会大为不同。
公正的程序本身就带有巨大的道德威力,这种力量远超过政府的强制执行力;一旦法律有广泛的民意和舆论作为后盾,它的道德正当性就是任何自上而下的政府命令所不能比拟的。不信,看看全国上下在汶川地震中的凝重气氛,足以压倒任何与哀悼不和谐的声音。程序公正的法律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尊重,并迫使少数顽固到底的人不得不服从。
最后,有了公正的民主立法程序,也就意味着政府的其他权力也受到人民的有效约束。代表民意的立法机构不仅会更有效地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法律,而且会更卖力地监督行政执法。如果执法者知法犯法、营私舞弊、执法不力,将受到罢免、弹劾或拒绝拨款等形式的惩罚——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受国会弹劾的一大理由,就是拒不执行某些国会立法。在民意监督下,政府的任何部门都不敢贪赃枉法、为所欲为,而是要争先恐后地做守法的表率,从而为人民树立榜样。中国有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实在任何国家,政府都发挥着一种表率作用。如果负责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政府本身都不守法,普通公民对政府行为乃至重要法律缺乏基本信任,那么我们又如何让公民信仰法律呢?
《我们班的故事》观后感作文 篇9
最感人的还是刘盈盈的故事了。“我最近发现小学生作文大全那天,她的同学们都没有忘记她的生日,劝她不要伤心,拿着礼物祝福她。顿时,我热血沸腾,心潮象海浪一样翻腾。盈盈的老师鼓励她不要因为家庭问题而放弃学业。然后,大家又给她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会。看到这里,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激动得快要流下眼泪。多好的老师和同学啊,给了刘盈盈家庭般的温暖。
我觉得《我们班的故事》中的师生之情太浓厚了。剧中的情景又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班的校园中健康地成长。
家就是我们的信仰经典散文 篇10
家是根,这个根就别具意义了。因为有几千年的民族气节积聚在里头,更显得丰厚、淳朴,是恒久不变温暖着我们滋润着我们的避风港湾啊,哪是什么其它任何东西可以比拟就比拟的呢?
这样一想就豁然开朗了,我也知道我妹妹今天为什么要执意拉着我去番禺找老妈吃一顿饭的原因了,父母就是我们可以依靠可以倾诉的家啊。
一直都以为自己没信仰,其实家就是我们的信仰。无论你升官发财,无论你穷途末路,或是两手空空,家都在有着水井润喉柴禾暖身的老地方等着你,你的父母和亲人们都在永不背叛、不离不弃中等着你。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把上了年纪的人叫做“老人家”了,家就是最老规矩、最权威的根啊。父母当家,子女走千里万里累了还是要回家的,这叫“孝”,也叫“顺”,更叫“家和万事兴”。
这样想来,爱惜自己,尊重父母,尊重家园,是一种风俗,一种礼仪,一种文化,一种信仰,是谁也学不去偷不走的你的血液里流淌传承着滚烫的中国心。
《信仰——我们的故事》读后感 篇11
近期,中纪委网站通报一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政府党组成员、原副县长、生态移民局局长陈跃在负责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工作中,推动项目建设不力,弄虚作假,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副县长、生态移民局局长职务。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倒计时,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履职尽责,一鼓作气,把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关,确保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盘点梳理,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既提出了纪律要求,也强调了工作责任: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必将受到严惩,政策落实不到位,帮扶工作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到位也要严肃追责。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要挺纪在前,加强监管,持续强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持从政治高度整治扶贫领域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抓好帮扶干部贯彻落实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中的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为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下) 篇12
公方彬 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
二、我们的信仰遇到的挑战
那么现在我们就得分析一下,我们现在信仰领域有个什么挑战,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你要讲信仰重要,又出现了信仰领域出了问题,我们就得考虑讨论,信仰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挑战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很多人那里,或者说我们说的整个集团来讲,我们遇到的一定程度的仰问题,这个问题绕不过去。
(一)我们的信仰遇到的挑战 我讲信仰危机,我先讲两个事例。
2010年,我到加拿大访问,导游是个移民加拿大的共产党员,他就跟我们讲,他说我现在潜伏在加拿大潜伏的很深,他在调侃,但他提出了个深刻的命题,天主教在美国讲可以,到中国来讲也可以,永恒性,共产主义信仰我在中国讲,我出了国门给人感觉是调侃的时候,他还有永恒性吗?我到一个省里去给领导干部讲课,我其中就讲到,像今天一样,我说我有信仰,下来有一老同志讲,他说公教授你胆子真大,当着那么多人你竟敢说你有共产主义信仰,我只敢在家里给儿子说,出门都不敢说,我说咱不是地下共产党员吧,怎么不敢说呀,他说说出来没人信,一个潜伏在加拿大,一个是说出来没人信,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实际我还可以补充一个例子。
我连续三年到北京大学,在讲堂,给两千多名学生讲课,那是北大的入党积极分子,博士、硕士、本科生都有,我讲信仰,有一个学生在我的百度贴吧里面留了个长帖子,我看了以后非常感慨,他怎么讲的呢?他说以往我虽然提出了我要入党,但我并没有考虑我信什么,因为毕业以后我想到国家某一个部门工作,这个部门里有规定,条件就是共产党员,所以我要拿一个党票,我就去入党,我听到公教授的报告,我不敢说我解决了信仰的问题,但至少他让我思考我该信点什么。我相信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入党的时候,没有考虑我入党的精神层面是什么,我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什么,而是说我入了党以后,用党票抬高我获得利益的基点,这就是我们作为政党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的掌握执政资源的情况下,又要避免进来的人是为利益而来,而不是为信仰,这是我们这个重大命题,不是说想入党的人多就意味着我们党越来越强大,不是想入党的人多就意味着我们信仰的号召力越来越大,有可能是我们党的掌握的执政资源利益,让很多人为利益而来。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信仰力量产生不出来。我讲这些说明我们信仰遇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
(二)我们的信仰出现危机的原因
这里最重要的还不是遇到了危机,而对于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没有找到解药,这是最可怕的,也是我们党必须正视的。我讲解决信仰危机问题目前没有解药,它有客观原因,不是党不努力,而是客观原因出了挑战,这时候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的环境在变化,精神信仰支撑着环境氛围在变化,大家看革命时期有牺牲,我们二十多年的革命,大量的追随者献出了生命,有牺牲,有牺牲就有神圣,有神圣就会化为信仰,宗教就是这样的,基督教就是那个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彰显那种神圣化作信仰,大批的殉道者强化了信仰,你革命时期有牺牲,执政时期没有牺牲,那这种情况下,你的信仰怎么来强化,怎么来证明,怎么来检验,这是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环境,还是环境,但是利益的环境,革命时期党领导他的军队为人民谋利益,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老百姓看得见,这个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一方面是信仰决定的,再一个客观环境也决定了,你比如说打仗,缴获
了今天美钞黄金你背在身上吗?打一仗背一包你还能打仗吗?他们有同志看过这个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其中有一位小伙子拉了一板车财富,那是能打仗的吗?当年国民党怎么败了,不就是利益问题吗?辽沈战役,最后卫立煌还剩了十多万部队,蒋介石一看没有希望了,就说你赶快给我撤退,卫立煌说我撤不了,为什么撤不了,因为国民党到东北接收的时候,他不仅接收了地盘,还接收了财富,还接收了妇女,所以十万部队,十万妇女,老婆孩子,加上财富你往哪里走。解放军不是这样,解放军军官你才能结婚,你结婚找到媳妇那还是军人,说拉起来就走,打完了可以生活,没有任何的拖累,他有拖累,这一拖累你背后一个也跑不掉,利益影响是非常大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就要出丑,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和利益有关,但是利益是对大多数人还是个体那大不一样。当年美国新闻访问团到延安,看到中共中央高层,那么简谱,那么有活力,非常感慨,他们到了南京以后,感慨的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据说宋美龄说了一句话,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尝到权力的滋味儿,你革命时期,你为人民谋利益,你没有私利,刚才我也讲,由信仰决定的,也由客观条件决定的,你的权利不能直接换取利益,那么你执政以后,党没有独立人民之外的利益,但是党成员有利益。有利益就发生关系,有利益就要切割的问题,怎么切割,规范好了没有,我觉得是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么你的精神系统价值系统就出问题,革命事情没利益,今天利益瞬间就权力瞬间变成利益,权力寻租,你有了权力你就可以交换,可以获得物质利益甚至还有美色。随时诱惑着你这就有一个我们利益关系怎么处理得问题,这个应强调信仰。
更重要的问题还是理论问题。信仰是高度依赖理论的,理论不解决,信仰解决不了,理论不强信仰不坚定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包括宗教信仰也是这样的。大家看基督教,基督教实际是遇到过危机的,什么危机?就是那个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因为我们的以往讲,上帝是全知全善全能,你如果由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来推理上帝就出问题,你说你是全知的那么就意味着你应该知道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人家偷吃了说明你不知道,上帝说我知道,那你就不是全善的,因为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以后人类有了原罪,你看人类现在活得多痛苦,你如果当你不让他吃,今天人类仍然生活在伊甸园里面优哉游哉多好啊,说明你不是全善的,上帝说我知道。我也阻止了但我阻止不了,那你就不是全能的,一推理上帝完了,后人怎么解决的,神学大师奥古斯丁给解决了,说上帝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人类,人类滥用了这种权力。怎么办,重回伊甸园,一石两鸟,一方面解除你的困惑,第二个让你虔诚的信仰上帝。当然他解决不仅这些问题,是因为他奥古斯丁还有其他的,你比如说有人提出来如果上帝把人类都塑造成和他一样的,都成了上帝那不也好吗,奥古斯丁就说那不可能,如果人类都成了上帝,人类还要找一个精神的归宿,还要在上面再搞一个上帝,留一手,所以我们看一下,宗教改革也好,理论发展也好,它的就要是解决新的疑惑出了以后,怎么能够有说服力的问题,西方的宗教为什么那么大强大影响力,是因为大批的顶尖的哲学家,神学大师来研究问题,现在西方名大学都有神学院,都一批人在研究,保证你任何的疑惑我能够解释,这就是说今天人类的科学发展,已经可以模拟宇宙大爆炸,生命的起源,仍然大批的科学家,信仰宗教,重要原因,所以理论很重要,真理的认识是无限的运动,没有绝对的真理,但是解释真理它有相对的绝对性。相对基准绝对性,就是你解释到位了,它就能够自圆其说,它就有征服力,而这个问题我们恐怕没有完全解决好。
马克思主义,可以说给我们勾画了革命这个阶段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大事,大家都很伤心,事情终有一个追求,但是马克思给我们解决的是革命这半程,他没有解决执政状态下的精神大厦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能我们来解决。比如说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的资本论解决什么?最重要的成果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这就揭示了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剥削被剥削的问题。因而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但是在产业工人占主体的时候,工业革命初期是可以的,你今天完全这个问题解释不了现实。现在工厂里机器人都出来了,你不能说老板榨取机器人的剩余价值你不可能号召机器人来造反。这就是变化。再一个金融业律师行业,IT产业,大都是合伙人制度,几个人都是投资者都是老板,同时他都是工作者都是员工,你谁来剥削谁呢,就世界在变化,马克思以他的世界观方法论那是永远不过时的,但具体的我们实现的途径,它只是告诉你革命这个阶段,制定这个阶段以后只有我们自己来寻求突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创导力,我们不断实现理论的突破,我们举了很多的新思想,这也保证了我们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时间把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推向繁荣,成为第二大经济体,那么我们创造理论大家也很清楚,从小平开始人类共有的文明,江泽民同志提出来政治文明,胡锦涛同志提出来和谐世界,十八大讲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同志出访的时候强调跳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我们不输
出革命,也不输出贫穷。所有这些都是对整个的世界发展的准确把握人类走向的把握同时也是对中国融于世界,如何融入,如何担当,如何引领的价值判断和理论创造。但同时你放在精神领域我们还有欠缺,欠缺在哪里呢,马克思告诉我们种族主义信仰的实现是什么呢,是社会主义消灭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消灭你来实现。而今天我们强调是命运共同体,强调是不输出革命,那么就来了个问题,共产主义在这种新的政治生态下,如何实现,这就是我们要探索的。而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这是现实的重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前面看了以后信仰很重要。习近平一再强调信仰就是因为信仰对我们这个政党我们这个民族来讲不可或缺,那认识了这个之后,我们又看了这个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确实遇到了挑战,前所未有并且到目前为止我们理论上还没有实现重大跨越,仍然是我们现实的最大的理论工程。我们必须思考。
三、如何加强精神和信仰
咱们讲了两个问题以后,第三个问题我们就得考虑怎么解决,你重要也好,挑战也好,其实落来落去你得解决,我个人认为要解决信仰问题,理论上打通那不是大家解决的,那是精英行为决策层行为,所以解决我们党的共产主义信仰,没有理论大的突破,是很困难的。这个理论大突破显然不是普通群众解决的,因为所有的信仰它其实都是那种大思想家来解决的,宗教信仰是这样,其实政治领域的所有的社稷看人类史都是大思想家而来的,所以对大众来讲我们不承担解决一个政党的理论架构。尤其是再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信仰层面。那么这样情况下我们讲的还有意义吗,有。我们既要看到信仰的重要,我们看到挑战,落实到我们其实我们要实体化就是信仰和我们的直接联系。我们解决不了一个重大理论突破问题,但是我们要切实有一个我们介入发挥正能量问题,还有一个修养自身的问题。所以第三个问题我觉得落实大家的时候,我们有三个方面空白需要关注和加强思考。一个就共产党的信任问题。我们进这个集团我们要信任这个集团我们相信这个党能够自我超越,第二个,信任我们讲信任再一个还有一个信仰问题,什么信仰就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你社会主义下去不是往共产主义走吗,对社会主义不信任那你的何言共产主义呢,所以你这个得有信心。第三个还得自身修养。这三点一个都不能缺。
(一)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我们先看对共产党信任问题。我们讲信任共产党会解决我们的信仰打通我们的精神脉络,这不是仅仅建立在以往我们党取得的重大成就,实际上还这么一个考量点,在哪里呢,我们可以说共产党放弃了共产主义,只有两个结局,一个是走西方的政党轮替的道路,第二个走前苏共的道路。为什么这么评价那么肯定呢?判断那么肯定呢,我们看一下奥巴马说过一个观点,说政党没有谁比谁高尚,大家博弈那个什么呢,博弈,博什么,博利益或执政能力问题。就是谁上任以后,更高的执政能力,给老百姓带更多的利益。反过来看我们党为什么说在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呢,我们想一下大国崛起,世界所有大国崛起没有一个不解决你的领土问题就崛起的,那么就意味着台海问题是我们最大的问题。而现在台湾的国民党也是认同中华民族,那中国共产党自然也就代表和强调中华民族,大家都讲中华民族,领土也是最重要的,既然博能力,执政能力那能不能两个党都到电视上搞一个PK,PK的结果就是老百姓选谁就是谁,我们党为什么不做这个问题呢,我们没那样的权利吗,不是,是因为我们党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我们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最终的追求,我们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精神的制高点,我们描绘的我们追求我们实现的是所有政党都比不了的,我们有这个道德感,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放弃了共产主义,大家都在博利益的时候,那没有谁比谁高尚了,那你共产党凭什么还占领这个权力制高点呢,那中国为什么就你一党执政呢,人类怎么就不行了呢,就因为我们有这个所以放弃了这个以后那比政党轮替都是博利益,那必然是各种政治力量都可以跟你较量,那看一下谁抢谁来,党没有自己的利益,没有自己的利益,那就让别人跟你竞争,所以这个问题它是逻辑上很清楚的。放弃共产主义必走西方的政党轮替道路,再进一步有可能的就是前苏共。消亡,所以既然这个问题存在我们就敢说了,我们的信仰带有根本的支撑那么共产党必须迈这个坎我们在革命阶段优秀是无与伦比的,因为我们有共产主义信仰,那么在执政阶段要做到无与伦比仍然永续之中,那么我们就要打通我们的精神脉络。必须把现在困扰我们的精神的跨越,信仰的坚定那些问题都解决掉,这个问题相信中央必然要在这个问题上有大的动作。所以从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信仰,就意味着我们已经看到信仰对我们共产党执政也好,对
中国的走向道路选择也好,对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好都极其重要,那看到重要性就解决遇到矛盾和问题,所以这一点我们要小心。这是我们信仰变化的个体身上,我们大众的时候第一点要明确的。
(二)加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
第二点呢,那就是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任问题,信心问题。党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来,政治体制改革两个不走,一个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第二个不走改其意志的斜路,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得说我们必须解决大家都相信你只有这个道路可走,你为什么不走别人的,人家成功的经验有什么不可以,我们要明确的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那从这意义上讲为什么不可以。这就是必须解决的。我们之所以必须走自己的不是说别人的不好,别人适应别人的,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未必是适应自己的,只有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说西方人发展道路不适合他的国情,如果那样来讲的话那为什么他们国家选择自己的呢,就像讲民主自由人权,那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文明的成果,我们不讲他不好,他是适应他们自己的但他不适应我们的任何一个民族它都有不同的传统,不同的文化观念,不同的发展状态,唯有选择适应你自己的,你才有可能这个道路走得更扎实取得更大的成就。我觉得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我们优势里边出了问题我们修正,但是优势不能放弃,我们的西方差异很大,西方是小政府大社会,我们是大政府小社会,这就不一样,不一样不是谁拼脑袋而来,它是很多的因素,推动发展的今天而来,你知道他西方他行吗其实某些方面西方是很羡慕我们的。
我们政府强大的资源调节力保证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至少在此前三十多年我们不可或缺的,未来随着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变化,我们可能在调整我们的权利构成,但是我们得想到过去至少到现在是我们的优势,别人学不了我们,我们也没有必要套用别人的。你看有的小势力其实什么大问题,美国大片2012,肯定很多同志看过,其中有一个镜头非常有意思,那个主人公杰克逊到了四川那个制作方舟的那个宏大场面,感慨了一句,说像这样的活也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能干其他都干不了,北京奥运会,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开幕式的时候第一个镜头是什么,三千个人击缶,场面非常震撼,当时大家还记得我们邀请了八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参加开幕式,大家在馆里面都看呆了,凯完颜讲把小伙伴都惊呆了,大家一看这镜头太震撼了下来以后有媒体采访英国首相布莱尔,因为伦敦也要搞奥运会,他问他什么感觉,布莱尔感慨了半天,但最后补了一句说你叫三千个人击缶,你让我在英国找三百个人击缶我都找不到,在中国因为我们资源调整力强,我们找三千个人练半年没问题,如果在英国人找三百个人练半年他也找不到。
大家看伦敦奥运会应该很清楚,给我们的感觉大家上去乱跑,可以理解它有的只演了一次,导演你告诉他那就是重点你跑到重点就解决了。那你在中国,你某一个乱跑那你摊上事了,你摊上大事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和他们文化传统不一样,西方讲个性,我们讲共性,我们重群体西方重个体,这文化传统谁也改变不了,你到罗马去看一下,他那个雕塑,那是个性张扬,那思想者就这个样子的,你像那个到罗马那个前大厅,到罗马那个大厅,拉裴尔四幅穹顶画其中有一幅画叫雅典学院几十个思想者思想家在指点江山,告诉那个执政官你应该怎么怎么干,各有特色,但你在中国的清陵,你看神道两边的文物官员那都这样一个样的。因为中国的历史讲一样的。文化传统就是一个模式,不允许你张扬个性,而西方就是张扬个性,这与他的文化渊源都有关系的,西方的文明那就是土耳其的历史上不适于农耕,不适于农耕那么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特点是平等的主体自由的交换,在大迁徙,他是迁徙的社会,个性很张扬。
我们是大一统的社会,封建统治,他是不让你张扬的,虽然现在我们让大家思想解决,但是也得有过程,一个民族一般改变是非常难的,在西方你看看雅典奥运会,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差异就出来了,这是文化传统决定的,文化传统你改得了吗,你能回到历史几千年,你给我重新塑造一个文化传统,那不可能。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同时走得阶段也不一样,不一样就导致了处事方式不同,大家看一下今天应该说中国矛盾冲突最集中的一个内容就是拆迁。你到西方看一下它没有强拆,那你说我们有问题吗,不是问题,我个人认为,英国的圈
地运动,和我们目前的赶农民上楼没有大的区别,只是不同制度不同国家下的一种行为。根本动因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但是我们的程度比别人要强大的多,我们自焚的一个接一个我们承受不了的感觉,什么原因,都政府错了,我坚决不同意,它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政府做的是一样的事情,但是我们做的人家是几百年前做的,在这个动因上是一样的,但是评价不一样,当年圈地运动的时候,老百姓的那个价值观评价标准,和你政府的行为它悬殊不大,它符合那个时候的要求,那么今天呢我们政府做的是人家几百前做的事情,但是老百姓的用的评价标准是当代的西方的评价标准,错位了,这个错位就是后发国家先天的痛苦。老百姓评价不是用你几百年前的那种价值观来评价,它是用人家西方走到今天的之后的,这时候过来评价你政府行为,那当然错位。
再一个现在大众的这个权利意识给勾起来了,老百姓可是知道我有什么权力了,但是担当精神没有起来,而担当精神是一种长期修养的,西方呢,老百姓走到今天慢慢的文明的发展是他们知道我该担当什么,我们一下吊起你的权力意识以后担当精神没起来,它又一个错位,两大错位导致了同样的政府行为评价不一样。其实我们政府做得非常好,几十年把中国变了一个新中国。但是老百姓不满意越来越多,是做错了吗,不是是错位了,你到西方看一下,我们一比较,感触更深,到加拿大访问那一次我在温哥华,我看了一片高楼中间有一栋小房子,我就跟他们讲,我说这不是一个钉子户吗,他说是钉子户,我说拆啊,他说拆不了,我说为什么拆不了,他说这个钉子户是兄弟两个人的,他们两个住到政府办得养老院里去了,我说好啊,你政府养起来了不更有权力拆了吗,他不行他得签字,那就签吧,他说签不了,两个人得了老年痴呆不会签字,我说你什么时间可以拆呢,他什么时间,两个人都死了的时候,我才能拆,说实话他们不能拆我们能拆。
这与发展阶段有关系,与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与政治权利都有关系,怎么有关系呢,施方他拆不了,18世纪英国首先皮特有一句话,说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说我的寒舍茅屋,风可以吹进来雨可以打进来没有我的允许你国王不能进来,这是私权领域。19世纪德国威廉皇帝在波斯坦建了个豪华的行宫,前面有个磨坊挡住了视线,他就说给磨坊主商量我买下了把它拆掉,磨坊主不同意,威廉皇帝让他的卫队强行拆除,强拆,拆完以后磨坊主到法院状告威廉皇帝,最后法院判威廉皇帝败诉,原样恢复磨坊。磨坊主说了一句话为帝王者或可以为此事,但德国尚有法律在,你看法律上他拆不了,私权决定了他也不能拆,施方的设计,政治设计,职工设计看得出来那就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个就是经济,那么政府就变成守业人和敲钟人,他权力先天就很小,还有卢梭的契约论还有瑞克的三权分立,这样的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他也没有比较更大的的权力,他也没有权力拆。
我们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当然按我们的逻辑,所以你不管从法律制度设计来讲,他拆不了,我们可以拆,这是不同国家的设计,你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再一个其实还一个发展阶段问题,在温哥华他们说有一条铁路延伸20公里,争18年争不下来,去年底我到澳大利亚访问,他们讲澳大利亚要建一个国家公路,搞了20年搞不下来,他只要一个钉子户你就建不了,在澳大利亚的十大城市我没有看到一栋两层以上的楼,我问他们我说为什么没有两层以上的楼呢,他说你要建两层以上的楼,你必须在社区发公告我要建两层以上的楼,大家有没有意见,没有意见我开建,只要一家不同意你就不能建,他之所以一家不同意,因为你建了两层以上的楼以后,别人的隐私你看到了,当然人家不同意,所以没有一栋两层以上的楼。可能有同志讲,那你悉尼不是很多的高楼吗,那是早期的,你现在按西方现在的人权标准,你建不了,那中国如果再靠它这个人权标准,中国还能够建设吗,你后发国家你什么都建不了。所以他们人权标准符合他们的,我们不可能按他们的标准来,我们必须按我们后发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和我们目前的状态确定我们的发展路数,我们不能照套,照套了西方的那就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我就讲你让美国人来管理中国这个国家,他也不可能拿西方的标准来,虽然他老指责我们,他来做也不能做,因为不同的国家发展不一样,文化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这才是我们在评价东西方问题,很多的争论不休的问题,最终要考量的发展阶段。这是我们很重要的。
可是我们这个问题没有抓好。人权问题实际我们斗争的时候我们有些斗争没处理好的。但是现在我们比以前注重多了,以前美国人只要发人权白皮书,只要指责中国我们就解释,他们指责什么我们解释什么,现在非常被动,后来呢你审我的人权白皮书,我们审美国的人权白皮书,所以每年我们搞一个美国人权白皮书,显得我们主动了,但是我们的思维价值判断我觉得没跟上,就是你说的时候,你没抓要害和命门,你老是在人这个话语系统里在跟
他对撞,你又吃亏了,你要用你的话语系统,你要用你的标准价值标准,你进了别人价值坐标里面,你不搞得又完了吗,所以我们说,我们在谈跟西方的论争的时候,民主自由人权也好,我们一定从发展阶段上,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上讲,不要绕到别人的话语系统,别人的价值坐标里面去讨论问题,你绕进去以后你怎么讲你都是错的,怎么讲你都绕不出来,因为你在别人的思维空间,话语系统里边价值坐标里边,所以我们确实有一个如何解决被动的问题。冷战的时候是两种话语系统两个价值坐标,两种体系,所以可以自圆其说,现在世界是一个话语系统就是西方的,你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解决自己的价值坐标以后,你怎么跟人斗争,斗争的结果就是进入别人的话语系统,别人价值讨论问题那肯定我们吃亏,所以我讲这里试图想说明,我们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别人才是别人的最好的未必是适应自己的。只有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相信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必有的选择,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那么我们相信坚信了这一点,那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在进入社会主义,现在因为初级阶段,在进入社会主义未来再往前走共产主义,那么这个信念里面就带着信仰。
(三)加强自身修养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信仰问题就是解决精神归宿的,同时带着价值坐标。我们讲文化,文化现在重要,文化的内核是什么,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呢,就是信仰,所以我们说讲信仰不是抽象的虚无缥渺它还是进入核心价值观,还是进入我们的生活,还是来平衡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找到意义在哪里,我和社会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我解决我的灵魂归宿的问题,那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如何来解决我们的修养问题,只有我们信仰解决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才变得平衡,我们才知道该追求什么,而现在坦率的讲,我们这个问题处理得比较差,因为我们信仰出现了问题挑战,所以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还没有清晰出来,核心价值观没有清晰出来那么价值坐标确立不起来,价值坐标确立不起来那么道德价值观就出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很简单的例子,谁都不怀疑,今天中国富起来了,中国人口袋里的钱比以前多多了,但是有一段时间统计数据说,中国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数的2.3倍,说明什么,说明没有找到精神的归宿。2010年世界公布的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是拉美,最高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可以带来满足感,但不必然带来幸福感,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莫克里特就说过,人活着就是追求幸福和快乐。但只是追求物质层面的那是粗糙的原子运动,最终收获的是痛苦,唯有寄于精神层面的那是精细的原子运动,那才是永恒的幸福,而这个问题我们修养是不够的。
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直播的时候我就开玩笑讲,我说中国人的价值观精神追求如果再不改变,永不了多久我们自己把自己给逼疯了,如果中国走向世界我们将把全世界的人逼疯他,为什么我们物欲太重,我们缺少精神那块,将会越来越痛苦,社会发展那么快,我们享受那么丰腴的物质生活但为什么大家都焦虑呢,都痛苦的够呛呢,就是没有平衡,现在人中国人都追求什么,权钱名。我认为不解决精神归宿问题,不实现精神物质平衡问题,都不必然给你带来幸福感。
比如当官的问题,当官好,全世界我认为没有几个国家像在中国当官那么好的,我就不讲腐败问题,腐败问题不好,我就讲资源调节力,因为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那就集中力量以后那还有分配,调节,中国官员的资源调节力在世界上是很大的之一吧,那么你的价值实现就比较充分了,再一个中国是官本位的社会,官多大价值多大,所以当官感觉最好,但是我们得想一个问题,如果你忘记当官为什么做什么,只是考虑当官本身注定你不可能得到幸福感。你只盯着当官结果会怎么样呢,老二以下呢都有想象的空间,那你只想当官,忘记当官为什么,你注定痛苦,因为你不可能是最大的。北京市搞过一个调查,说60%以上的人想当官,并且想当市场以上的官,那你北京几个市长让你当,60%以上的人想当官,你当市长你想痛苦不痛苦,所以只盯着当官注定痛苦。
再一个只盯着钱,忘记了钱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价值在哪里你同样也是痛苦的。有一段时间中国的富翁亿万富翁平均一个月,有一个跳楼的,他缺钱吗,不缺钱,为什么痛苦,因为没有解决金钱归宿问题。
我们有一个段先生许多年前曾经跟这个巴非特吃饭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他为了这吨饭花费不小,四百万,当时他说我跟巴非特吃饭我只提一个问题,当一个人钱多的花不出去的时候怎么办,我说这个问题你不要问巴非特了你问我就解决了,免费解决捐出去,巴非特人家刚刚裸捐了,你还问巴非特钱财多的花不出去是怎么办,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富翁境界还没其还没有搞清楚金钱是什么,2011年美国最大的130多个富翁包括巴非特索罗斯盖茨联名给国会写信,公开信,在纽约时报整版刊登,题目叫请向我征税,他们反对布什政府在的时候搞的那个取消遗产税,他们认为你取消了遗产税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造就一个贵族阶层,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第二个政府收入少了以后弱势阶层得不到应有的关照,我不是说美国的老板,美国的富翁都有这个境界,他有的为了避税也上千人去移民出去了,但准确来讲西方国家的富翁,确实经过长期的经济豪华富有以后开始明白了钱为什么,他大量的富翁他都裸捐而我们的富翁现在目前还没有达到那个修养和境界。但是西方富翁他有个基督教的有个基督教信仰原罪的问题,我们不展开说,但至少可以说你不解决,金钱为什么是什么,你不敢保证你有了钱就幸福,可能带来更大的痛苦,出名也是这样咱们就不再讲了,但至少我们说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像习近平给我们提出来的学习雷锋的幸福感,我们感悟幸福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价值是什么,我和社会什么关系,奉献和获得的关系,这些问题你自行把它修养好了,那么我们就跨到更高境界或者追求我们信仰一步步前行,我们的精神世界会越来越丰满,我们的信仰会变得越来越坚定。
四、小结
所以简单得说,对信仰我们认识的重要性,又认识了信仰面临挑战以后我们就个体来讲,就普通大众来讲,不管党内的还是全社会的实际上重复这三点,第一点相信我们党我们的精神大厦会有大的突破,要构建的越来越宏伟,因为现在习近平提了中国梦,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国崛起是文明的崛起,只有立身于人类文明制高点其引领作用才敢崛起,没有更高尚的精神世界,你不可能立身于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中国梦的实现就必然要求我们党在精神世界上有大突破,所以我们要坚信这一点。
第二点我们的道路没有其他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了这一点那就意味着我们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而社会主义道路再往前走就是共产主义,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信仰也就建立起来。
【《信仰——我们的故事》读后感】推荐阅读:
我们的信仰散文09-04
悲观是我们的共同信仰06-16
我们需要信仰国旗下讲话稿11-20
学习习近平讲话第5讲: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上)100分09-30
《我们的脱贫故事》观后感07-17
我的信仰不平凡观后感09-14
《信仰》读后感700字作文08-10
《信仰》观后感戴蓉1172079007-31
信仰观后感心得体会12-19
“顶天立地谈信仰”观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