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24-09-23

历史纪录片信仰观后感(共5篇)

历史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篇1

头上星空,心中明月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如清风拂面,如净水润心,如星空闪烁,如号角激鸣,继往之日秉持,主要主义真,开来之时坚守,时代先锋行。一曲《信仰》,激荡的是头上的星空,点亮的是心中的明月。

曾几何时,我们看着一部部英雄电影成长,听着一个个英雄故事入睡,在当时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的是不畏生死的英雄主义情节。“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些都是我们懵懂年代对英雄感性的认知。时至今日,学习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经受着党的光辉思想的熏陶,我渐渐地认识到,这不单单是一种英雄气概,不单单是一种家国情仇,更本质的,这是一种信仰。

信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从何来,向何去,如何把握又怎样坚守,或许只是一种理论?抑或为人处世的法则?信仰到底是什么?我想,信仰是期待,是一种经得起时代洗礼,耐得住时间考验的心灵守望。

一把火,一声号召,澎湃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一条江,七天恶战,陈树湘决然断肠,实践自己崇高的苏维埃的信仰;梅岭一战,陈毅“绝笔”奋书: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样的信仰,又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革命年代,信仰壮烈而恢弘,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美感,又更是一份生命的承诺,实践,是勇气,兑现,是霸气!

一副笑容,微行大义,普通战士张思德,让“为人民服务”成为信仰的题中之义;一颗螺丝钉,好事做不停,雷锋又将这一信仰实践的尽致淋漓。建设时代的信仰,是孟泰王进喜 创业时的不惧艰难,是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自强不屈,是钱学森的爱国,是邓稼先的执着,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朴实的劳动,是奉献。

唯一不变的,只能是改变。当下新时代,我们的信仰是沈浩孔繁森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华西村的改革创新、共同富裕,是谭千秋的挺身而出,是许振超王乐义的创先争优,是我们身边的一位位先进共产党员的付出与努力。我们的信仰较之从前变了,但变的从来只是外在的实践方式,内在的本质却依旧鲜活。

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没有信仰的实践充满迷茫。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于是,我们有了共产党,有了新中国,有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有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信仰,是我们头上的星空,深邃而崇高,指引着我们前进;信仰,也是我们心中的明月,是我们自觉实践的坚强基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怕牺牲,努力奋斗,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一生的职责,一生的守望。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让我们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进,不负党员名!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观后感 篇2

通过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观看,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更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的传播和践行,所以大量的社会主义书籍是必看的,各种先进模范的视频是要看的,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大问题,是对所有新时代人们进行的精神领航。

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纪录片。该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以人带事,以事说理,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部兼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党旗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在电视剧的带领下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前辈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名电场运行维护人员,工作在生产的一线,不乏风沙、严寒、酷暑,应始终以大局为重,以场为家,牢记“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宗旨,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没有意义。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信仰的背后藏的是人性,我们生活在一个有信仰的群体当中,我们才能更好的生存,才能快速的发展,才能成就个人的事业。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历史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篇3

信仰

——我们的故事

《 人民日报 》(2012年09月14日 15 版)

编者按: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和网站相继播出后,引起广大党员群众热烈反响。该片以党的91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部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现发布《信仰》的解说词(有删节),以飨读者。

第一集 只要主义真

1919年冬天,一位当过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叫陈望道的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从寒冬到次年早春,他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长夜,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共产党宣言》只有28000多个汉字。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正是在1920年,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以后,他开始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谈话中他也深情地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江泽民同志回忆他在上海交大读书时谈到,他曾经晚上打着手电筒在宿舍里读《共产党宣言》。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将怎样成为我们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信仰的选择

这条建成于上个世纪初的古驿道,是当时连通海丰与广州的重要通道。驿道两旁这些有百年历史的潮汕风格的店铺,见证了这里自古以来的热闹与喧嚣。80多年前,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这里的楼房被刷成了红色,一个苏维埃政权、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在此建立。

【同期】海丰县彭湃小学学生读书声:磊落奇才唱大同,龙津水浅借潜龙。愿消天下苍生苦,尽入尧云舜日中。

就在这棵大榕树下,这首诗的作者,一个26岁的青年,穿着从长工那里借来的破旧短褂,怀抱着德国产最新式的留声机,给农民宣传他的信仰。

【同期】彭湃次子、核潜艇专家彭士禄:他是个大地主出身,海丰数一数二的。

然而就是这个富家子弟,宣称“我即贫民”、“我即制度的叛逆者”,要发动农民起来革命。他的名字叫彭湃。

这是个拥有1500多名佃户的大地主家庭,平均下来,30多个佃户养活一个彭家成员,可以想象,彭湃从小过的是多么富裕优越的日子。然而,走出彭家大院,当时的中国却是另外一种样子。

从19世纪中叶起,在与外国列强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章程之后,中国,已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917年,祖父同意21岁的彭湃出国留学,并在他身上寄托了“谋官爵、耀门楣”的厚望。然而,在他炽热的内心里洋溢着的,却是另外一种热情。

当时苦闷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好人政府、联省自治……到底哪一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呢?这一年11月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让共产主义这个在欧洲游荡的幽灵,进入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里,彭湃读到了《共产党宣言》,激动不已的他,感觉自己触摸到了救中国的真正良方。1921年,彭湃学成回国。就在这棵大榕树下,当着一万多农民的面,彭湃将一箱子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而随着那一把火烧掉的是彭家折合成今天每年近4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

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是自古以来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被这些虽然年轻却找到了信仰真谛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屣。

【同期】彭湃孙女彭伊娜: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批先行者很多都是出身于富有的家庭,是知识分子,他们更关注“大我”而不是“小我”,他们是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去寻找信仰,践行信仰。

事实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能够指导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兴业路这个狭小的房间成立,这时,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各路政治力量相比,它看上去是那样的势单力孤,它的成员只有区区50多人,但是,它的手中,却握着最有力的精神武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的感召和支撑下,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一道,揭开了现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信仰的坚守

【同期】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段入党仪式的宣誓词,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几经调整和修改,而誓词最后的四个字,“永不叛党”,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1927年10月,在湖南省酃县水口街叶家祠的阁楼上,一场6个人的入党仪式正秘密举行。“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这6个人分别是陈士榘、赖毅、刘炎、李恒、欧阳健、鄢辉。主持这场入党宣誓的,是毛泽东。正是他,在新党员的入党誓词中,第一次加入了“永不叛党”4个字。这4个坚守信仰的汉字,却是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用生命换来的。

就在这次入党仪式的半年前,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4·12”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了。在4月12日至4月14日3天的时间里,仅上海市区,就有300多人被杀害,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全国有31万余人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包括26000余名共产党员。历史有情也无情,它以最严苛的方式淘汰那些投机和懦弱分子。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够坚守信仰。即使是参加党的一大的13位代表,也要接受大浪淘沙的考验。其中的3个人,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都先后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投身敌对阵营,甚至投靠外国侵略者。历史无情也有情,更多的共产党人,则始终坚守信仰,做出的是另外一种选择。

龙华监狱,1927年北伐战争以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所建,是当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关押、杀害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地方。从1927年至1937年间,在龙华监狱殉难的革命者难以计数,其中有据可查的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和著名人士有近50人,包括彭湃、罗亦农和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以及柔石、殷夫、冯铿等左联作家。他们牺牲前,或受尽酷刑折磨,或被许诺高官厚禄,敌人的目的只有一个:背叛中国共产党。但他们都毅然选择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而龙华监狱只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0余个关押杀害革命志士场所中的一个。

“目前的中国,固然是山河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绝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是多次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的《可爱的中国》,它的作者是方志敏。1935年1月,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在北上抗日途中因

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的回答是:“抛弃自己原来的主义信仰,撕毁自己从前的斗争历史……去出卖可爱的中国,去残杀无辜的工农,那还算是人?!是狗!是猪!是畜生!不,是猪狗畜生不食的东西!”

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

历史永远记住了1935年5月29日的那个清晨。一昼夜奔袭240里的红四团的勇士们,抢下泸定桥,在挽救几乎陷入绝境的长征队伍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力量的奇迹。中国共产党人生命的力量,来自哪里呢?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役,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牺牲者中,就有红34师师长陈树湘。

湘江边7天的恶战,使红34师从8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虽然完成了掩护主力渡湘江的任务,但红34师也被敌人阻截在湘江南岸,陈树湘向全师发布了最后的命令:寻找敌兵薄弱的地方突围,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争;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在数十倍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红34师全师尽没,陈树湘也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被敌人搜获。

石马神村,位于通往道县县城的官道旁。当年,国民党民团士兵就是经过这里,抬着受伤被俘的陈树湘去邀功请赏。这位老人身后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小庙就是陈树湘牺牲的地方。如今,老人还清晰记得70多年前那个惨烈的故事。

【同期】88岁湖南省道县石马神村村民许英:从那里头抬着一个当官的出来,国民党的兵抬着他到城里去,这个当官的他就不想走了,他就在这里把自己的肠子拉出来就扯断了,在这里牺牲了。

断肠,通常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被人们用来形容极度痛苦。然而,对于陈树湘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文学词汇,而是一种崇高的选择,他选择用这样悲壮的方式实践自己的诺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晚年的张学良曾经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失败后,他曾经同部下讨论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他问自己的将领,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还不早把人带跑光了?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

信仰的宗旨

70多年前的1938年,就在这条通往延安的小路上,一行人匆匆地赶着路。尽管他们已经这样连续走了两个多月,但每个人的脸上,还是洋溢着期待与兴奋。两个多月前的7月6日,年仅17岁的于蓝谎称要去天津参加同学的婚礼,带着继母给的五块钱从北京出发踏上了追求自己信仰的道路。这一走,就是1000公里的路程,用了两个多月。在接近延安的时候,懵懂之年的于蓝渐渐感受到了共产党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关系。

【同期】表演艺术家于蓝:到那就知道了,人家老百姓主动给你做饭,也不要钱,那你就明白了,就是跟共产党的关系很亲密,所以这钱也不要我付呀。

于蓝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夏日的傍晚,马轻快地奔驰着,我感觉这一切是那么新奇而又神秘啊!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无数青年前往延安的必经之处。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是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接待室,从1937年4月到8月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在这张编号804001的桌子前,通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登记在册的前往延安的人数就达2288人。在他们当中,据统计,出自官宦及富有家庭的人超过1/3。这其中就包括冯玉祥的侄子冯文华,袁世凯的外孙张象耆,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张学良高级幕僚高崇民的儿子高存信,以及众多东北军将领的子女。

奔赴延安的人们,看到的共产党人,是无处不在的对崇高信仰的躬身实践。一位当年访问过延安的美国人约翰·科林在回忆中说:“我被共产党人为目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人们在空气中可以嗅到这种气息”。那么,弥漫在空气中的为目标奋斗的精神气息,又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呢?

张思德,一个在1933年就参加了红军的老同志,曾经在战斗中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多次负伤。经历三过草地的长征到达延安后,他的职务还只是一个班长。1942年部队整编,他又到中央警卫团当普通战士。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编草鞋、喂战马。1944年,他主动报名到离延安70多里路的安塞县生产农场烧木炭。一天,炭窑在雨中崩塌,危急时刻,他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土里牺牲了。

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留下大功大业,唯一留下的这张照片,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上去像一个四五十岁的普通农民。然而,他却拥有充满幸福感的开心笑容。这个笑容让人动情,让人看到了普通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宗旨。

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贯穿了一个什么样的主线呢?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高中一年级,十五六岁的年纪,除了学业的压力和跨过青春期的小小烦恼,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需面对多么重大的人生考验,然而,65年前,那个同样15岁的女孩所面对的却是一次生死抉择。比刘胡兰大3岁的白天广老人,当时就站在周围的乡亲们中间。

【同期】82岁刘胡兰村村民白天广:当时国民党兵上去推刘胡兰,刘胡兰甩了他一下,我能走,几步就到了铡刀面前,那时候戴了个白毛巾,她把毛巾重新裹了一下,把毛巾弄好以后,她就看了一下,把群众看了一圈,她一下就扑到铡刀里头。

人们在为刘胡兰惋惜的同时,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一个15岁的小姑娘,是否真的明白,她毅然放弃生命要坚守的,要获取的,到底是什么?1947年,刘胡兰的家乡——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当时已经是预备党员的刘胡兰在文水县县长顾永田的领导下参加了这次土改工作。农民得到了土地,让刘胡兰亲眼见到,共产党给她的穷乡亲的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同期】刘胡兰纪念馆副书记陈湘平:当时我的爷爷的大哥,我们也叫爷爷,和刘胡兰一块儿就义的,叫陈树荣,这个人一辈子不信神不信鬼,但是那一年呢,他专门烧香磕头,刘胡兰就问了,哎,陈大爷,你今天是给谁烧香,他说我不是给神烧香,我是给(共产党的县长)顾永田烧香,就说明咱们共产党那会儿的政策就深入到这种情况,最贫苦最穷的农民当中他知道共产党好。

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了苏区、边区、解放区,用肩膀支撑起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无数子弟的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

信仰的胜利

在这样富有时尚气息的休闲娱乐场所,人们惬意地饮茶、观景。在轻松享受生活的人们,是否还记得另一个场所,一个和今天的美好生活反差巨大却又息息相关的场所?

渣滓洞、白公馆,关在这里的革命者,大多被捕于1948年下半年。正是在这些革命者被关押期间,他们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已经在1949年10月1日那天建立了。一周之后,这个消息被黄显声将军通过报纸得知,传达给狱中同志,于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这样的情节。

【同期】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等人绣红旗。

电影中的情节,是艺术家们根据真实历史创造出来的,实际上,绣红旗的是罗广斌、陈然、刘国志、丁地平等关在白公馆平二室的男同志。他们用被面做红旗,黄纸做五角星,根据想象制成了这面五星红旗。

【同期】“11·27”大屠杀幸存者郭德贤:这面红旗做好了过后,他们在监狱里头传出了几句话,我们也有了一面红旗,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我们含着热泪去迎接我们的党,这个话传到我的耳朵了,那时候天天背那两句话,在我的心里头,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抬着我们的红旗去,含着热泪去迎接我们的党,好像生怕把它搞忘了一样,一天到晚在背它。

绣好的红旗藏在楼板底下,大家多么希望,能够亲自迎接新生活的到来!然而,1949年11月27日,到来的却是残酷的现实:大屠杀开始了。

最终,207名同志在11月27日这一天被屠杀,三天之后,重庆解放。包括郭德贤、罗广斌在内,仅有35名同志幸存下来。1949年12月4日,郭德贤应组织安排和其余幸存同志一起,回白公馆收殓烈士们的遗体,在白公馆二层的楼板里,大家找到了珍藏在此的五星红旗。

【同期】“11·27”大屠杀幸存者郭德贤:当时我们几个人把红旗一掀开,我们嚎啕大哭,我们不住地喊,我们不是说好了,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我们要抬着我们的红旗,去迎接我们的党吗?

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就像著名的夏明翰烈士在他的就义诗中说的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夏明翰们”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是由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终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集 壮志换新天

这是62年前的1950年3月18日,刊登在《留美学生通讯》第三卷第八期上的一封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祖国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信的末尾,是留美学生署名,一共是53人。

而就在公开信发表前的1950年2月底,这封信的发起人已经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驶离了美国的旧金山港口,这个26岁的年轻人,叫朱光亚,他已经在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如果留在美国工作,他将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和其他留学生,偏

偏要回到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祖国。今天有些人或许很难理解,但在当时,朱光亚的理由不仅充分,而且是那样充满激情。

【同期】朱光亚儿子朱明远:这个信念他一直是有的,就是为新中国。你要是问他为什么,这就是应了他那个好朋友叫彭桓武,他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就是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期待。怎样回应这种期待,对中国共产党怎样践行自己的信仰,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用28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应该怎样去建设一个新世界呢?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在自己的信仰之旗上,抒写新的传奇。

信仰融入自强不屈的精神

鸟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它以巨大的门式钢架结构组成,全部用钢量为11万吨,它是今天中国国力的一个小小的展示。但是,我们无法想象,1949年中国的钢产量,不论品种和质量,全部加起来也只能建一个半鸟巢。作为鸟巢用钢的生产企业之一,鞍钢见证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艰难岁月。

1948年2月,鞍钢回到了人民手中。但这个旧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1945年到1947年的3年时间里,由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已是千疮百孔,满目凄凉。当时,一位留用的日本冶炼专家断言:现在,中国人只能在这里种高粱。要出钢至少得要20年后。那时候,中国不仅仅没有钢铁,还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毛泽东曾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今天的鞍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然而,这样的辉煌是从60多年前开始的,是用一个个破旧的螺栓、阀门甚至是不起眼的小小螺丝钉铸成的。在今天鞍钢的一座座高炉下面,依然保留了许多小铁屋,这里存放着炼铁高炉的1000多种零配件。这样的仓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孟泰仓库。

1948年的冬天,已经离开鞍钢两年的老工人孟泰被军代表请回了鞍钢,而当时孟泰一家已经断粮。

【同期】孟泰长女孟庆珍:你们要是解放鞍山再晚一个礼拜,我们家就能死几口人,现在一颗粮食没有。他(军代表)说,哎呀,立刻就告诉警卫员给他拿了有50斤苞米,那个苞米真是救了我们全家的命。

让孟泰最感动的是,军代表告诉他,从今天开始,鞍钢属于像他这样的普通工人。从今天开始,鞍钢生产的每一吨钢都是为了建设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

【同期】孟泰长女孟庆珍:我怎么能报答党的恩情,所以他就拿高炉也好,拿工厂真正当自己的家。所以鞍钢恢复生产的时候,我们工人要有志气,一定要把铁出来、钢出来。

当时的鞍钢,方圆十几公里,孟泰带着他的工友奔波在十里厂区,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短短数月,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拣回上万个零备件。在他的带动下,鞍山全市居民献交炼钢器材21万多件,炼铁高炉逐步恢复了起来。1949年6月,2号高炉流淌出第一炉铁水。从一片废墟到恢复生机,鞍钢人仅仅用了16个月。两个月之后的8月1日,孟泰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孟泰“跟着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走上了一条坚定的信仰之路。

1950年9月25日,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孟泰和463位普通劳动者走进中南海怀仁堂,他们共有一个闪光的名字——“劳动模范”。有了这些用新的信仰武装起来的普通劳动者,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人民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然而,就在这些劳动模范走进中南海10多天后,一场血火考验就不期而至。

【同期】鸭绿江大桥管理处讲解员: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单线铁路桥,始建于1909年,1911年竣工通车,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请大家随我指的方向看,前面那个钢梁上的弹孔和弹眼,就是当时美军飞机轰炸的时候留下来的……

1950年秋天,在美军轰炸机的轰炸下,鸭绿江大桥成为一座断桥,新生的共和国刚刚庆祝完第一个生日,就不得不面对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的挑战。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是8772万吨,同时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而当时的中国,钢产量

只有60万吨,基本上没有军事工业,部队的装备是缴获的“万国牌”。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的战争,中国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毅然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完全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

在先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290余万志愿军官兵中,有11万多英雄儿女在作战中牺牲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同期】志愿军老战士李长熹:那时候冲在最前面的,可以说都是共产党员。我现在回想起来,所以战争取得胜利,对这些人来讲,(他们的)功劳最大。

【字幕】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河口村断桥 志愿军过江处

为保家卫国,这些英雄儿女在刚刚跨进新中国门槛的时候,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其中就有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当时是北京机器总厂的党总支副书记,他是第一批报名参加的志愿军战士。但是,他别离新婚妻子到朝鲜仅仅34天,就在敌机的轰炸中牺牲了。毛岸英出发前,毛泽东曾同人谈起:“我是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又派谁的儿子去呢?”毛岸英牺牲后,他把毛岸英穿过的一件白衬衣珍藏到自己去世。1953年4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一位来自四川农村的老母亲邓芳芝,因为她像毛泽东一样,儿子也牺牲在了朝鲜。她的儿子,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敌人机枪的黄继光。领袖和人民,同样的付出,同样的感情,为的是同一个信仰,那就是自强不屈地建设和保卫新中国。

上世纪50年代初,边打边建的新中国,只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了恢复国民经济的目标。到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取得巨大进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多年来共产党人为之奋斗追求的目标,就这样从理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信仰是“一团火”、“一滴水”

北京王府井商业街,被称为“中国第一街”。位于王府井大街中段的百货大楼门前,有一座雕像,他就是曾经在这里工作了32年,接待过近400万名顾客的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当年,张秉贵站柜台,被称为“燕京第九景”,就像北京的传统名胜“燕京八景”一样,充满魅力。

【同期】张秉贵徒弟杜学昌:张师傅一到售货的时候,都是里三层外三层。

【同期】张秉贵儿子张朝和:第一层就是买糖的,第二层啊就是观摩的,好多人都在那围着。

张秉贵有几手绝活,最著名的就是“一抓准”。不管顾客想要几斤几两,他都能一抓一个准。

【同期】张秉贵售货:还有什么好的?还有一种带巧克力味道的奶油糖,那好那好……

在张秉贵的柜台前,许多人第一次发现,如此平凡的一种劳动,原来也能给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

在卖糖的同时,把温暖送到顾客的心里。这样的服务,被称为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正是心里对待顾客有温暖的“一团火”,才可能有“一抓准”、“一口清”的劳动水平。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让劳动放射出灿烂的光华。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带来尊严,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是连接现实和未来的桥梁,劳动更是共产党员信仰最朴实的实现形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写下这段文字的,是一个21岁的青年战士,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雷锋。1962年,雷锋在工作中牺牲时,只有22岁。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为什么却能够感动那么多人的心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雷锋生前没有经历过战火的锤炼,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他又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华为雷锋式的“一滴水”,却必须用信仰去净化,用奉献去呵护,用执着去努力。这就是“雷锋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的信仰,立下的时代坐标。

信仰凝聚出创业精神

【字幕】2011年11月14日,大庆1205钻井队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搬迁

经过一天的努力,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又一口新井即将开钻。这一天,也是1205钻井队老队长王进喜去世41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队员们以特有的方式,纪念他们的老队长,一个为中国石油工业奋斗一生的共产党员。1959年10月,王进喜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国庆10年庆典。一天,他路过沙滩北大红楼附近时,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大包袱”,就问身边的人:“汽车背的是啥?”有人告诉他:“那是煤气包,因为国家缺油,公共汽车改烧煤气了。”国家缺油到这个程度,对石油工人来说,实在是说不出来的痛楚。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街头哭了起来。

【同期】原1205钻井队钻井工人许万明:那煤气包压在汽车上不沉,压我们身上就沉,我们是搞石油的、搞钻井的,不钻井不打井哪来的石油?

1960年春,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东北大庆展开。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这是当年留下的真实画面,王进喜带领他的工友们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

仅仅4天时间,一座重60吨、高40米的井架竖立在大庆的茫茫荒原上。然而,没有打井用的水,无法开钻。

王进喜组织大家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4月19日,萨55井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首次创下了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王进喜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这些质朴无华的语言,每一句都闪耀着信仰的光芒。这是什么信仰,是共产党人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创业的信仰。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怎样的精神风貌?一个国家,在艰辛创业的奋斗中,能够达到怎样的精神高度?在那段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凝结出的创业精神,给了我们答案。给我们提交答案的,远不只王铁人一个人。

在今天的河南省林州市,有这样一个旅游景点:一条缠绕在半山腰的水渠,不仅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同时浇灌着林州54万亩良田。然而,60多年前,林县还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这样的面貌能够改变吗?林县人决定“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山修渠,要把漳河水引入林县。1960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林县人没有过传统的元宵节,而是扛起铁锹,推着小推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太行深处。从1960年2月开始,中共林县县委组织数万民工动工修建红旗渠。在这个难以想象的建设工程中,哪里最苦最险,哪里就有共产党人。

这段影像,最真实地记录了修建红旗渠的艰险,人们腰系绳索,在悬崖上作业。稍有不慎,就有撞伤身体、甚至掉下悬崖的危险。在一次爆破作业中,发生了山体崩塌,眼看着山上滚滚而下的巨石,铁姑娘队队长李改云一把推开来不及躲避的队友,自己却被埋在乱石堆下,付出了一条腿终身残疾的代价。

【同期】原红旗渠“铁姑娘突击队”队长李改云:宁愿流血,也不流泪,我就是牺牲了我自己,不就是一个人吗?我说渠水要来了以后,多少人能用上,祖祖辈辈的都有了水。

1965年4月5日,林县人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红旗渠分水岭,亲眼见证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幸福时刻——总干渠通水仪式。经过五年零两个月的艰苦奋斗,这条长70.6公里的人间天河,奇迹般地穿行在蜿蜒起伏的太行山腰。

【字幕】经过十年奋战,最终完成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共1500公里,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同期】年轻人在红旗渠青年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今天,红旗渠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青年洞成为红旗渠精神的标志性景点,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年轻人。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信仰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的丰碑。在需要保家卫国的时候,创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在没有石油的时候,迸发出“大庆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诞生了“雷锋精神”;为了让旧貌换新颜,涌现出“红旗渠精神”。

历史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篇4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近日,成吉思汗庙管理处全体党员组织观看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和共产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祈愿,在饱经蹂躏的中国大地上,与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进行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斗争。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党的光辉与伟大,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矢志不渝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为受苦受难同胞们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而不断地奋斗者。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为了饱经苦难的人民群众甘愿舍弃万贯家财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微弱而又炙热的信仰之光。

1921年,怀揣着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反帝反封建的道路上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一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期待。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怎样践行自己的信仰,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新的挑战。对此,毛主席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的确,中国共产党人用28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应该怎样去建设一个新世界呢?彭桓武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就是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这段话道出了所有海外华侨们共同的心声。就这样,无数科学先驱们怀揣着同样的梦想与信仰,跨国大洋的彼岸回到了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祖国。开始在自己的信仰之旗上,抒写新的传奇。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篇5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这天,我们以宿舍为单位观看了大型纪录片《信仰》。

第一阶段:建国之前的28年是我们党在白色恐怖、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艰苦前行的一个阶段,许多选取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红军长征初期8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只剩8000多人。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晚年理解采访时以前说过: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红军信仰共产主义。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铡刀前慷慨陈词:怕死不当共产党。还有在临近全国解放前夜,在白公馆,息烽集中营等地被国民党残酷杀害的烈士们。在为新中国建立而英勇牺牲的无数先烈们,他们为信仰牺牲了一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当然也有经不起考验叛党投敌的败类,一大最初13名代表中有3人就背叛了党。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黄金时期。从物质的极度匮乏,到物资的极大丰富,甚至产能过剩,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住房、汽车、家电生活必需品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华西的吴仁宝说过:千主义、万主义、为人民能富裕是最好的主义,因此我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奔向共产主义最好的选取。当然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礼貌及党的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地区差距、贫富扩大、分配不公的矛盾,反腐倡廉面临的严峻形势,都要求我们不能松懈。我们要走得路还很长,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需要无数代人的不懈发奋和奋斗。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以前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这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必须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此刻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完美的明天!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2):

传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从字面上明白,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种意识让人信了,还会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

自古以来,除了百家争鸣,诸子立说的春秋时期,我们大都被独大的儒家思想所深埋。儒家讲求入世,求功夺权,一时刻在其位谋其政真正的意味便是在其位才可有所作为。因此几千年的封建帝国莫不以争战权力为王。但朝代更迭,帝王变幻,权力从左手转至右手,没有哪个朝代真正让百姓跟从,让人民信服。当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我们才发现,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

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户外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国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期望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当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这三位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不一样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户外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户外。无产阶级的户外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户外。正正因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好处所在。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毛泽东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好处写得更实。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进。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国创未来。

我们的信仰何其单纯又何其伟大。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重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烈士的鲜血让世人警醒。那还未曾远去的身影,可否让这天的我们汗颜?

也曾为一己私利放下原则,也曾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浑浑噩噩。或者丧失了斗志,辗转在夜莺与玫瑰之间,把人民的请陈扔在了一边。或者放松了自检,骄纵了体格,无视方圆规则,愚蠢地自恋。

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共产党人而羞赧。可曾为那刘胡兰一句怕死不是共产党而震撼;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最终为救同志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

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昂扬向上,我们的躯体挺拔健壮,我们敢于为了人民去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

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

谁乐意当没有信仰之人?中国共产党之因此获得人民的信任,正是正因她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且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捍卫真理。被小米加步枪打败的张学良总结得好:前仆后继。没有对信仰绝对的忠诚,何谈前仆后继?《信仰》中讲得真切,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绝无仅有四个字如今看来简简单单,然而回望历史却不忍细述。(lz13)选取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

这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这且不是危言耸听,烈士的血迹未干,我们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职责。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可依靠的强大后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如果我们丢弃了信仰,那么未来将暗淡一片。如鱼儿离了水,是蛟龙也困在异域。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要坚守,要获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强大的,她能够把不一样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齐,让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播在每一个人身上,唤起我们奋进的斗志。

其实选取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取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持续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马;普顿尔说过: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共产党人一旦认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坚定地去践行。我想,只要我们付出了,人民和历史必须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感谢《信仰》的播出,愿她如一剂良药,把当今中国的微恙早日治愈。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3):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透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用心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都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坚信自己拥有未来,但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正因,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4):

信仰,来自于生命狂热而不舍的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特理论,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及其趋势本质的理论把握和实践指导。纵观社会存在的各种信仰:一生愿望只为跪拜在前往布达拉宫征程的信徒;中东教派数百年的红色冲突;无不显示出信仰给人以匪夷所思的力量。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经受不起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人生的最高价值,就不能为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而执著追求。

《信仰》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以内在感悟为目的,以优秀共产党人事迹作为论据,以正面的力量击倒一切的歪曲和怀疑。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给予传播,体现了共产党人走在时代科技前沿的、鲜明的时代性的特点。在2万多的字字句句里,短片说的不再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而一个个普通而不平凡的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时光的流淌赋予了他们各个时代新的任务。这不再是英雄人物主导的中国历史,这是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历史。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与历史观的统一,提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在这些可敬的劳动者中,首先本质是人,而更鲜明的特点是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人。无论**还是和平,马克思主义者总能在时代中被人们铭记,正因他们所做为社会历史做出的贡献,更正因他们脚下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目标很远大,道路前进而曲折。但是历史是由人们一块一块实践的基石砌成的,我们的方向一致,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却是多样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中特理论要求我们把握时代的规律,顺应时代的变迁,发展我们的事业。热情也许能够降温,信仰却不容置疑。我们的信仰认识过程中的非认知因素,从过去的战争年代开始,起着对认识过程的发动作用,能动带着我们寻找出路;到动荡年代,对我们事业认识的推动支撑作用;再到和平年代的激励作用,将一向以其时代特征引领我们前进。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5):

坚定信仰

--党建文献记录片《信仰》观后感

以前,在念大学的时候,信仰对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虚无缥缈,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自己就应追求怎样的信仰?但当我踏上区妇联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开始有了一种信仰,那种信仰激励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个性是近日,在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信仰》纪录片,更是感触颇多,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证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群众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国特色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坚定信仰,需要勇气。晋朝刘琨讲过:胆识坚定,临难无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应对困难挫折风险,都能做到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是需要有点勇气的。只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离开了勇气,也就离开了坚定,失去了信仰。对照自己,更需不断锤炼这种可贵的品格,发奋做到在任何状况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定信仰,需要实践。坚定的信仰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更需要用实践进行检验,不断增强坚定信仰的自觉性、用心性和主动性。在别人眼中,我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掌握的只是书本知识,缺少工作阅历、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质。为此,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向基层妇女干部学习,学习如何把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何做好妇女工作,如何处理好复杂问题;向实践学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本职工作和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新状况、新问题,把基层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向妇女群众学习,耐心倾听她们的意见与推荐,集思广益,更好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我坚信自己将一如既往地持续蓬勃朝气、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干劲,为信仰的旗帜增添新的光彩。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6):

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

--《信仰》观后感

一、不断施与,不求索取的高尚品志,是我精神的楷模

《信仰》电视片中反映的建国初期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徐虎等模范人员,虽然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信仰旗帜感召下展现了一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克己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进修的课程。

二、不断奋斗,学无止境的思想境界,是我发奋的方向

影片中各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告诉我们,他们的信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付出自己的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时的行动,而是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务必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

三、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始终持续党员的先进性

要在工作中始终履行党员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红十字会的一名普通党员,要为群众服务个性是困难人群服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职责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按照党政关注、群众急需、红会所能原则,做好本职工作,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不断巩固理想信念。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7):

观《信仰》有感

第一阶段:建国之前的28年是我们党在白色恐怖、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艰苦前行的一个阶段,许多选取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红军长征初期8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只剩8000多人。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晚年理解采访时以前说过: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红军信仰共产主义。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铡刀前慷慨陈词:怕死不当共产党。还有在临近全国解放前夜,在白公馆,息烽集中营等地被国民党残酷杀害的烈士们。在为新中国建立而英勇牺牲的无数先烈们,他们为信仰牺牲了一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当然也有经不起考验叛党投敌的败类,一大最初13名代表中有3人就背叛了党。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近30年,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设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政权得以巩固,也经历了抗美援朝及中苏、中印的局部战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尤其是抗美援朝,我们用万国牌武器同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战争,迫使其坐下来谈判,牺牲了几十万人,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当然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影响了国家建设的步伐,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黄金时期。从物质的极度匮乏,到物资的极大丰富,甚至产能过剩,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住房、汽车、家电生活必需品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华西的吴仁宝说过:千主义、万主义、为人民能富裕是最好的主义,因此我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奔向共产主义最好的选取。当然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礼貌及党的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地区差距、贫富扩大、分配不公的矛盾,反腐倡廉面临的严峻形势,都要求我们不能松懈。我们要走得路还很长,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需要无数代人的不懈发奋和奋斗。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8):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6月26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海南电视台综合频道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以前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在许多人眼中已经变得平淡,个性是此刻的年青人,以前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或许已经不在成为一些同志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

在这部纪录片引领下,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前辈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从太平天国户外到戊戌变法、义和团户外、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一次次奋起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到底哪一条道路能够救中国呢?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一年11月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让共产主义这个在欧洲游荡的幽灵,进入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与既往一切信仰不一样的是,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贴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

为了践行和坚守这个信仰,共产党人从1921年到1949年,为之牺牲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不就是追求共产主义这个信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正因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自强不息保卫祖国和建设新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了苏区、边区、解放区,用肩膀支撑起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无数子弟的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而建立新中国,正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在革命时期所展示的宏大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未来,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抛头颅,洒热血,殚精竭力,前仆后继。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最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上一篇:难忘的一件事叙事作文700字下一篇:诊断学期末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