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期末名词解释

2024-09-23

诊断学期末名词解释(共5篇)

诊断学期末名词解释 篇1

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为确定关于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的认定和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观察地收集和评价有关的证据,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鉴证业务审计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会计师事务所挑选不参与业务的人备报告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管理层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审计证据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函证:外部函证,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复采用纸质、电子稿等其他形式。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评价。审计工作底稿:对制定的得出审计作出的记录。审计业务约定书:事务所与被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书面协议。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审计风险:财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风险评估程序: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于风险层次重大层次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注会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百的项抽样风险存货监盘:审计报告:注会根据审计准则,在执件。

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为确定关于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的认定和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观察地收集和评价有关的证据,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鉴证业务审计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会计师事务所挑选不参与业务的人备报告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管理层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审计证据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函证:外部函证,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复采用纸质、电子稿等其他形式。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评价。审计工作底稿:对制定的得出审计作出的记录。审计业务约定书:事务所与被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书面协议。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审计风险:财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风险评估程序: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于风险层次重大层次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注会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百的项抽样风险存货监盘:审计报告:注会根据审计准则,在执件。

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为确定关于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的认定和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观察地收集和评价有关的证据,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鉴证业务审计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会计师事务所挑选不参与业务的人备报告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管理层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审计证据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函证:外部函证,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复采用纸质、电子稿等其他形式。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评价。审计工作底稿:对制定的得出审计作出的记录。审计业务约定书:事务所与被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书面协议。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审计风险:财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风险评估程序: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于风险层次重大层次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注会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百的项抽样风险存货监盘:审计报告:注会根据审计准则,在执件。

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为确定关于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的认定和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观察地收集和评价有关的证据,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鉴证业务审计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会计师事务所挑选不参与业务的人备报告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管理层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审计证据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函证:外部函证,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复采用纸质、电子稿等其他形式。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评价。审计工作底稿:对制定的得出审计作出的记录。审计业务约定书:事务所与被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书面协议。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审计风险:财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风险评估程序: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于风险层次重大层次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注会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百的项抽样风险存货监盘:审计报告:注会根据审计准则,在执件。

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为确定关于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的认定和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观察地收集和评价有关的证据,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鉴证业务审计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会计师事务所挑选不参与业务的人备报告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管理层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审计证据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函证:外部函证,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复采用纸质、电子稿等其他形式。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评价。审计工作底稿:对制定的得出审计作出的记录。审计业务约定书:事务所与被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书面协议。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审计风险:财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风险评估程序: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于风险层次重大层次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注会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百的项抽样风险存货监盘:审计报告:注会根据审计准则,在执件。

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为确定关于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的认定和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观察地收集和评价有关的证据,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鉴证业务审计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会计师事务所挑选不参与业务的人备报告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管理层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审计证据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函证:外部函证,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复采用纸质、电子稿等其他形式。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评价。审计工作底稿:对制定的得出审计作出的记录。审计业务约定书:事务所与被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书面协议。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审计风险:财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风险评估程序: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于风险层次重大层次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注会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百的项抽样风险存货监盘:审计报告:注会根据审计准则,在执件。

教育课期末名词解释(推荐) 篇2

学科课程:是指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成为学科课程。

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它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行课程评价的直接尺度。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准备在学生身上实现的预期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后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的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时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种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板书: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再现和突出教学重要内容的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四个步骤: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教学设计:是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是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对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的分析和结束之后所做的反思总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具有共同特性和个别特性。它们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科学运用教学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行为主义:学习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形成固定的S-R联结,直到最后成功。行为主义特别强调“强化”的作用。

认知主义: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讲授法的优缺点:

优:(1)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2)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3)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4)讲授法是其它教学方法的基础。

缺:(1)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2)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3)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与技巧:演示导入法,温故知新,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探究学习

诊断学期末名词解释 篇3

2.市场缺陷:也称作市场失灵或市场失败,指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3.条件性市场缺陷:指现实的市场环境不符合纯粹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条件假定。

4.原生性市场缺陷:指即使具备纯粹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完整运行环境,市场机制的调节效果也有不尽如意之处。

5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时间由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

6.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指财政分配的某些方面能够自动逆对经济方向,减缓经济波动,无需政府有意操作。“自动稳定器”是国家财政应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财政分配制度主要是累进课税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

7.自觉调节职能:也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有意识的变动财政分配诸要素,引起财政收支结余方向与数额的相关变动,达到消除经济波动、稳定经济运行的目的。

8.剪刀差:剪刀差的实质是将农民创造的部分收入转移到其它经济部门实现,农民借助于其它部门辗转为国家财政作贡献。

9.财政支出效益:

10.财政支出规模:反映着政府在一定时期集中、占有和使用财政资源的数量状态。财政支出规模直接关系到政府、财政市场的关系,关系到公共品提供的总状况,也体现了财政职能的发挥程度。

测度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绝对指标,用财政支出总额来表示,它可以直观的反映财政支出规模的现状及变动情况;二是相对指标,一般用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它们反映了社会资源在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最基本的分配比例。最具分析价值的是相对指标。

11.成本─效益分析法: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通过计算各个方案成本─效益率,确定优先采用的次序。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支出效果可以取得货币指针的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

12.最低费用选择法:是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为择优标准。

13.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政治使用财政资金采购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4.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强调结果导向)

15.政府投资:也称财政投资,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以财政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投资活动,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16.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17.定员管理:定员也称“定编”。定员是国家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规模大小、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量所规定的人员配置。

18.定额管理:定额是国家根据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客观需要,同时考虑其承担的业务量,结合国家财力的可能,对事业单位财力、物力的配备使用、消耗、补偿以及成果等方面所规定的指标额度。

19.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政府向丧失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它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20.社会保险: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采取强制手段,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对法定受保人在遭受未来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死亡等风险时,给予其一定物质帮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21.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的区别:医疗保险一般只对受保者患病期间的治疗费用提供保障,而不提供生活费用的补贴。

22完全基金制:劳动者在就业期间向社会保险计划缴款,存入政府管理的专项基金中,该项仅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并生息,待该劳动者退休后,每年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专项基金的利息收入

23部分基金制:同时具有完全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双重性质的混合制度,社会保障税一部分用于当期养老金支付,一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专项基金,该基金用于将来养老金的支付

24.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25.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国家对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存需要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援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26.社会福利:由国家和政府举办的以全社会成员为对象的福利事业

27.财政收入

狭义:就是政府预算收入。范围包括:税收收入、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公共收费和其他收入等。

广义:包括政府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使用的非集中性的财政资金。

28.国有资产收益:国家凭借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从国有资产经营收入中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29.公共收费:公共部门就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设施)或特定权利而向使用者或权利拥有者收取的费用。

30.财政收入集中率:一定时期财政收入的总量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财政收入集中率 = 某年财政收入总额/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31.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通过变动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纳税款,部分或全部转由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32.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或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

33税收资本化:是指在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交易过程中,买方将其未来应纳的税款,以压低购买价格的方法,事先一次扣除,将税负转嫁给卖方承担

34.公债依存度:是指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反映着当年财政支出中有多大份额是依靠发行公债来满足的,体现出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其表示的公债偿还风险将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积累并体现出来。

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国家财政支出×100%

35平价发行,即公债发行价格与公债券的票面值持平。

36溢价发行,即公债发行价格高于公债券的票面值。

37折价发行,即公债发行价格低于公债券的票面值。

38.公债:公债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一般行和金融组织借款所发生的国家债务。

39.财政政策:行为规范上讲,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主动调整财政分配过程和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方式

操作意义上来讲,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预定的社会经济宏观目标,调整财政分配过程所形成的既定财政分配模式

40.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是国家如何组织、管理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制度。广义的财政体制不仅包括国家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还涉及国家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狭义的财政体制亦称预算管理体制,仅指国家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处理问题,级关于财政资金如何分配于给及政府间的根本制度。

41.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以各级政权之间事权划分结构为依据,根据不同税种的不同特性,将其分别划归不同财政级次,确定不同政权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财政管理体制。

诊断学期末名词解释 篇4

【临界频带】在频率的某一临界区里,各种声音是相互作用的,合成声音的响度由这些频率共同决定。如果超出临界区,声音的响度不再相互作用,声音的响度随频率的改变而改变。这个临界区就是临界频带,其宽度视其中心频率而定。对于临界频带的确定,使得对声音响度的处理能够有的放矢。

【声音掩蔽】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听一个声音,即使这个声音压的很低也可以听到,说明人耳对这个声音的声域可以很低,但若果同时存在另一个声音,就会则要提高所听声音的听域,这种由某个声音的存在而使人耳对别的声音听觉灵敏度降低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语音识别】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它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

【模式识别】是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析和解释的过程,是人工智能的组成部分。

【统计编码】即基于对待压缩数据中各符号出现频度的统计,采用变长编码的方法,使出现频率越高的符号拥有越短的编码长度,从而得到更短的总编码长度。

【子带编码】即subband coding,使用一组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BPF)把输入音频信号的频带分成若干个连续的频段,每个频段称为子带。对每个子带中的音频信号采用单独的编码方案去编码。在信道上传送时,将每个子带的代码复合起来。

【预测编码】是根据离散信号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性的特点,利用前面一个或多个信号预测下一个信号进行,然后对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差(预测误差)进行编码。如果预测比较准确,误差就会很小。在同等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就可以用比较少的比特进行编码,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

【音源编码】从话音波形信号中提取生成话音的参数,使用这些参数通过话音生成模型重构出话音。

【变换编码】不是直接对空域图像信号进行编码,而是首先将空域图像信号映射变换到另一个正交矢量空间(变换域或频域),产生一批变换系数,然后对这些变换系数进行编码处理。变换编码是一种间接编码方法,其中关键问题是在时域或空域描述时,数据之间相关性大,数据冗余度大,经过变换在变换域中描述,数据相关性大大减少,数据冗余量减少,参数独立,数据量少,这样再进行量化,编码就能得到较大的压缩比。

【熵编码】是一种泛指那些不考虑被压缩信息的性质的编码和压缩技术。它是基于平均信息量的技术把所有的数据当作比特序列,而不根据压缩信息的类型优化压缩。也就是说,平均信息量编码忽略被压缩信息的语义内容。

【采样定理】在进行模拟/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中,当采样频率fs.max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fmax的2倍时(fs.max>=2fmax),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号中的信息,一般实际应用中保证采样频率为信号最高频率的5~10倍。

【亚采样】由于人眼对色度信号的敏感程度比对亮度信号的敏感程度低,另外人眼对图像细节的分辨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对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分别采用不同的采用频率进行采样。节省存储空间。如果对色差信号使用的采样频率比对亮度信号使用的采样频率低,这种采样就称为图像子采样(subsampling)。

【人工智能】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智能家居】即Smart Home, SH.智慧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三基色原理】在白色背景下,以红绿蓝作为原色来混合出其他颜色。由于人眼对RGB这3种颜色最敏感,因此选这3种颜色作为原色,这就是色度学的三基色原理。

【三维虚拟声空间】所谓三维虚拟声空间(Three Dimensional Virtual Acoustic,3DVA),是指用一定的声音设备人为地产生出来的具有空间位置信息的声音空间。三维听觉的使用明显地依赖于用户对听觉空间中各种信息源的定位能力。

【多媒体技术】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传输、处理和表现,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并使之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系统并能具有良好交互性的技术。包括多媒体数据模型、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内容处理与检索技术、多媒体表现与同步技术、多媒体人机交互接口技术、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处理技术等等。

【智能超媒体】即将专家系统的特征引入到传统的超媒体中。一方面超媒体的节点虽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但链的动态跟踪能力还很弱,专家系统特征的引入,不仅使链具有计算与推理等动态跟踪与定位能力,而且使节点中的多媒体信息能够智能化地表现给用户;另一方面,超媒体中的专家系统特征又比普通的专家系统高一个层次,因为它能够利用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增强推理解释,具有更易于用户理解的知识交互界面。智能化使得超媒体的节点和链都更加丰富与完善。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增强现实】即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

【流媒体技术】也称流式媒体技术.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

【MPC】即 MultimediaPC,是指能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等,并能在多种信息间建立逻辑关系,具有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它的部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配有多媒体外部设备组成。

【NVOD】即准视频点播,只要求从选择节目到发送节目之间的时间能够被用户所接受即可。这种情况下,时间间隔为几秒到几分钟,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是几十分钟。在这段间隔中,系统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准备好的资料,包括广告、视音频插曲等,使用户的等待感觉减少。NVOD是把一个节目分段地组织成多个线程,每个线程偏移一段时间进行播放。

【数字电视】是指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使电视信号在发射、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全部实现数字化的电视系统。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指以电信宽带网络为传输渠道,以电视机、计算机为主要终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向家庭提供点播、直播等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媒介形态。其主要特征是支持点播、回看、时移、搜索及支付。

【H.261】又称为P*64,其中P为64kb/s的取值范围,是1到30的可变参数,它最初是针对在ISDN上实现电信会议应用特别是面对面的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而设计的。H.261在实时编码时比MPEG所占用的CPU运算量少得多,此算法为了优化带宽占用量,引进了在图像质量与运动幅度之间的平衡折中机制,也就是说,剧烈运动的图像比相对静止的图像质量要差。因此这种方法是属于恒定码流可变质量编码而非恒定质量可变码流编码。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现阶段,它是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以交互性为标志性特征,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自媒体】即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皮皮精灵等。自媒体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

【爬虫程序】就是按照某种约定策略进行节点遍历的软件。它们都是从一个或若干个初始网页开始,获取它的URL,在抓取网页的过程中,不断地从当前页面上抽取新的URL放入队列,直至满足系统规定的条件。

【三网融合】即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服务质量】即QoS,Quality of Service。主要用于描述网络多媒体服务的质量,从而反映多媒体网络的性能。QoS通常是用参数方式进行定义的。在网络中可以通过保证传输的带宽、降低传送的时延、降低数据的丢包率以及时延抖动等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

【基于内容检索】所谓多媒体基于内容的分析与检索,是指对多媒体数据(如视频、图像和音频等)所蕴含的物理的和语义的内容进行计算机分析理解,其本质是对无序的多媒体数据结构化,进而提取语义信息,这些物理特征和语义信息有助于用户从大量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媒体中检索出具有相似特征的媒体数据。

【表示媒体】即Representation Medium,指各种编码,如语言编码、文本编码和图像编码等。这是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地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类媒体。

【多媒体信息系统】是新一代高度集成的、功能强大的、智能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是提供多媒体信息、辅助人们对环境进行控制和决策的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熵冗余】信源编码时,当分配给第i个码元类的比特数b(yi)=-logpi,才能使编码后单位数据量等于其信源熵,即达到其压缩极限。但实际中各码元类的先验概率很难预知,比特分配不能达到最佳。实际单位数据量d>H(S),即存在信息冗余熵。

【时间冗余】就是序列图像(电视图像、动画)和语音数据中所经常包含的冗余。

【视觉冗余】人眼对于图像场的注意是非均匀的,人眼并不能察觉图像场的所有变化。事实上人类视觉的一般分辨能力为26灰度等级,而一般图像的量化采用的是28灰度等级,即存在着视觉冗余。

【结构冗余】有些图像从大域上看存在着非常强的纹理结构,例如布纹图像和草席图像,我们说它们在结构上存在冗余。

【听觉冗余】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并不能察觉所有频率的变化,对某些频率不必特别关注,因此存在听觉冗余。

诊断学期末名词解释 篇5

1.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期主要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2.一元中央银行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它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

3.二元中央银行制: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中的一种。是指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力。

4.复合中央银行制:集中央银行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业务和职能于20.非自愿失业:劳动者愿意接受当前的工资水平和现行的就业条件,但仍难以找到工作。

21.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结构矛盾而造成的失业。它包括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种类失衡、地区失衡、季节失衡等,也包括劳动力转换和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状态。

22.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23.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一身的体制。

5..跨国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制度的一种。即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

6.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既不能完全受制于政府,也不能不受政府约束,而是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7.货币替代:由于金融抑制,金融时常不发达。效率低下,以及政治经济不稳定等原因引发的国内公众躲避本国货币的行为

8.中央银行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应商业银行、政府财政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要求,向其发放的,以缓解其暂时性流动资金紧张局面的贷款。中央银行通过发放或收回贷款可以起到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调控经济的目的。

9.再贴现:也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其持有的通过贴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10.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发放和回笼货币,以此来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从而调节宏观经济的行为。

11.备付金:即支付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为保证存款支付和票据清算而保留的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 在中央银行清算户的存款。

12.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同时满足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的制度。13.发行库:是指中央银行的发行基金保管库。

14.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的基层行为办理日常业务收付现金而设立的金库。

15.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提取现金和转账结算的要求而持有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16.储备货币:即基础货币,即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它是货币扩张和收缩的基础或源头。

17.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中扣除法定准备金之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剩余准备金或业务备付金。

18.清算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相互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都由中央银行办理。

19.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和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24.奥肯法则:由奥肯发现的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和实际国民收人与潜在国民收入之差之间存在的负相关的经验关系

25.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旨在调解货币和信用的政策手段或措施的总称。

26.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手段。

27.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和再贴现业务其他条件来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手段。

28.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

29.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强制干预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以实现政策目的的货币政策手段。

30.道义劝说: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各种非强制性的方式,诱导或劝说金融机构,顺从其政策意图调整业务决策的货币政策手段。

31.窗口指导:日本银行经常采用的通过指导性计划贯彻政策意图的辅助性货币政策工具。它类同于一般所谓的“道义劝说”。

32.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基础,包括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两部分。

33.货币扩张系数:即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倍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反映每一单位基础货币可以创造的货币数量的多少。程或机制。

34.流动性比率:指期末流动性资产平均余额与流动性负债平均余额之比,反映银行流动资产满足客户随时支付的准备能力。

35.货币购买力指数:指单位货币在报告期所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与基期所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之比。

36.准货币:是指流动性略逊于现金和活期存款,不能直接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但变现能力又较强的货币。包括在狭义货币M1之外,但属于M:构成项目的那些流动性比现金和活期存款差的各类存款。

重点问题: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银行券发行问题。银行业竞争的激烈和跨地区商品交易的发展要求由一家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大银行集中发行能在全国范围流通的银行券。

(2)票据交换问题。银行之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结算效率降低,信用纠纷增多,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银行间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中心。

(1)

(2)各国中央银行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与政府的关系也不相同。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家通过其对全国金融业实施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应向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

(3)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控作用,保持并不断加强其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

6.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本内容。

中央银行资产付。

(3)最后贷款人问题。银行的头寸管理越来越困难,流动性风险日益增加,客观上要求有人为发生支付困难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4)金融管理问题。银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关系的复杂,日益需要政府制定统一、公平的“游戏规则”,并由专门的机构监督执行。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1)复合的中央银行制。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于一家银行来执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①一体式中央银行制,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部业务和职能

于—身;②混合式中央银行制,既设中央银行,又设专业银行,中央银行兼办一部分专业银行业务。

(2)单一的中央银行制。一个国家单独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全权发挥作用。又可分为两种形式:①一元中央银行制,由总机构和各级分支机构组成的单一法人、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

②二元中央银行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力。(3)跨国中央银行制。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

(4)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者是一个通货局,不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也不要求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或者是介乎通货局与中央银行之间的机构。3.中央银行的特征

(1)它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监督金融机构的 活动。其领导人由国家任命。

(2)它是居于超然地位的、有一定特权的特殊法人。

(3)其业务活动的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和政府,不以营利为目的。(4)它虽为金融机构提供存款、贷款和清算服务,但发挥的不是普通的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作用,而是控制信用、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5)中央银行吸收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为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一般也不收费。

(6)中央银行资产应保持较大的流动性。

4.什么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要遵循哪些原则?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既不能完全受制于政府,也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而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这就是当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要遵循两个原则:(1)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中央银行不仅要考虑自身所担负的任务和承担的责任,还要重视国家的利益。(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性。防止为特定政治需要而不顾必要性和可能性,牺牲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5. 试论我国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1)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是指商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应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其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业务主要包括中央银行贷款和再贴现、证券买卖业务、金银和贵金属业务以及外汇储备业务等内容。中央银行贷款和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等部门提供短期融资的经济行为。中央银行买卖证券一般都是通过其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它与前一项业务共同构成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为宏观经济调控服务。金银外汇储备业务则以平衡本国国际收支 和稳定本币币值及汇价为主要目的。

7.贴现与再贴现之间的关系如何

贴现是商业银行买进工商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以提供给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的一种行为;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其由贴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中央银行接受再贴现即为买进商业银行已经贴现的商业票据,因此贴现是再贴现的基础。

8.中央银行贷款的特征有哪些?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其贷款也体现出独有的特征:(1)以短期贷款为主,一般不经营长期贷款业务;(2)不 以营利为目的;(3)应控制对财政的放款;(4)一般不直接对:工商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9.再贴现与中央银行贷款有什么共同点?区别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中央银行贷款和再贴现两种业务过程中,中央银行都是贷出资金,对商业银行进行资金融通,因此,从广义上讲,再贴现属于中央银行贷款的范畴。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再贴现业务中商业银行实际是预先向中央银行支付利息,而且只能获得票据面额的部分资金,而贷款业务中商业银行是到期归还本息,且可获得贷款的全额资金;第二,再贴现本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的抵押贷款,而中央银行贷款既包括抵押放款,又包括信用放款,在范畴上比再贴现要宽得多。

10.中央银行保管(持有)外汇储备的意义或作用何在?

(1)稳定币值;(2)稳定汇率;(3)调节国际收支。

11.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意义何在?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意义或作用:①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②与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相配合。

③缓解财政收支季节性波动的不利影响。④协助政府债券的发行与管理。

(2)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能在一级市场购买有价证券。②不能购买流动性差的证券。③不能购买末上市证券。④一般不能购买国外的证券。

12.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现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的直接调控目标,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操作目标控制中介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只能选取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并通过基

础货币的调节影响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2)目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实际上并非理想的选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的选择上,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利率未市场化;二是中国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三是货币需求不稳定。因此,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发展较成熟的时候和能够大规模操作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应该迅速过渡到以非借人准备金为操作目标,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同业拆借市场不断完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长期来看,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一致性。从短期来看,对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由于影响国内经济因素与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因素各不相同,中央银行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较为困难。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操作目标。13.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确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对象。(2)规定法定准备金率。(3)规定准备金的构成。

(4)规定准备金的计提基础。(5)确定准备金的付息标准。

(6)规定考核办法。14.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算收入的吸纳、划分、报解;

(2)预算支出的拨 15..简述人民币发行的原则

(1)集中发行;(2)经济发行;(3)计划发行。

16.简述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类型及各种准备制度的优缺点。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主要有5种类型

(1)弹性比例制。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例时,国家对超过法定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征收一定的超额发行税。

(2)保证准备制。是指货币发行要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用作为发行准备。

(3)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指在规定的发行限额内,可以全部用政府债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额的任何发行都必须用充足的现金作准备。(4)现金准备发行制。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100%的现金作为准备。(5)比例准备制。指规定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其他有价证券各占相应的比例。

17.试述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及主要业务内容。(1)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经理国库的机关,其职责如下:

第一,准确及时地收纳国家预算收入;第二,审查办理财政库款的支拨;第三,对各级财政库款和预算收入进行会计账务核算;

第四,协助财政、征收机关组织预算收入及时缴库,监督财政预算收入的退库;第五,组织管理和检查指导下级国库和国库经收处的工作及其他同国库有关的业务,总结交流经验,及时解决存

在的问题;第六,协助财政税务机关监督企业单位,同时向国家缴纳款项。

(2)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预算收入的吸纳、划分和报解。②预算支出的拨付。

18.中央银行业务基本经营原则

(1)不以营利为目的。(2)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3)一般不支付存款利息。

(4)资产具有较强流动性。(5)定期公布业务状况。(6)在国内设立相应分支机构。

(7)保持相对独立性。

19.各国法律对中央银行业务有哪些共同的限制规定?

(1)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

(2)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非自用)买卖业务。

(3)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抵押放款业务。

(4)不得直接对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

(5)不得收买本行股票。

(6)不得以本行的股票为抵押进行放款。

20.试分析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存说明失业率与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举措会对国际收支带来方向不同的双重影响;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往往需要压缩国内总需求,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会影响国内经济增长。

(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关系。根据奥肯法则,在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和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之差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正相关的。21.简述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确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对象,即哪些金融机构受到准备金制度的约束。

(2)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多数国家规定法定准备金只能是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而不包括其库存现金。

(4)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即规定哪些存款应该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计提的基数。

(5)规定存款准备金的付息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为其支付利息以及利率水平。

(6)规定存款准备金持有期的考核办法,即要确定在一个考核期内,是考核全部时点,还是考核平均余额或者只考核期末余额。22.简述再贴现政策的内容。

(1)规定再贴现的对象。即要确定中央银行贴现窗口接受哪些类型的票据。

(2)规定再贴现票据的条件。即要确定金融机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贴现贷款,特定条件下可以获得哪种类型的贴现贷款。

(3)制定再贴现率。首先要确定是实行统一再贴现率,还是实行差别再贴现率制度,其次是要适时调整再贴现率。2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节信用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中的最低保证金率,以刺激或抑制证券交易活动的政策手段。

(2)消费者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变动耐用消费者分期付款购买时的最低首付率和最长付款期限,以鼓励或抑制信用消费的政策手段。

(3)不动产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变动不动产信用的最高贷款限额、最长贷款期限及首付率,以鼓励或抑制不动产信用消费的政策手段。

24.试述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

(1)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而实现的:a.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改变货币乘数,进而改变货币供应量;b.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到利率,从而影响支出;c.具有直接的宣示效果。

(2)优点:a.作用速度快而有力;b.作用呈中性;c.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d.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3)不足之处:a.作用效果过于猛烈;b.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c.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目的的制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容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难。

1)25.试述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

(1)作用的途径有三条:a.它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一个渠道;b.再贴现率的变动对利率和各种资产收益率发生影响;c.具有宣示作用。(2)优势在于:a.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b.可以起到一定的结构调整作用;c.作用效果缓和,可以配合其他政策工具,避免引起经济的巨大波动。

(3)不足:a.具有顺周期特征;b.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c.宣示作用模糊。

26.试述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

(1)作用途径:a.通过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b.通过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2)主要优点:a.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货币政策的微调。b.具有灵活性;中央银行可以用它进行经常的、连续的、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迅速调转方向的操作都是完全可行的;c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3)局限性:a.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1)是发达的国债市场;b.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同政府债券市场相连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力就会受到影响。

27.简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主要因素。

(1)由于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性负债,并对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资产,所以观察和分析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 素。

(2)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当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增加时,基础货币量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减少时,基础货币量减少。

(3)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增加,而负债减少,基础货币增加;相反,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减少,而负债增加,基础货币减少。

(4)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基础货币增加;相反,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基础货币等额减少。

(5)其他因素。其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基础货币量增加;其他资产减少,负债增加,基础货币减少。

28.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坚持的原则。

(1)可控性。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目标变动状况和趋势。

(2)可测性。就是指货币政策标的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能迅速收集有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3)相关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与最终目标之间有稳定、较高的统计相关度。

(4)抗干扰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在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过程中,受其他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干扰度较低。

(5)适应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要适应本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制和当时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实际情况。29.试分析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主要因素。

(1)现金比率c。影响c值的因素有社会大众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现金购买或用支票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大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地下经济规模的大小、社会 的支付习惯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值越大,货币乘数越小;相反,c值越小,货币乘数越大。

(2)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t0,t值的大小同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低、(2)

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较密切的关系。

(3)超额准备金率re,re值的大小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决策。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愿意持有多少超额准备金,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的高低,即生息资产收益率的高低;二是借入准备金的成本高低,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三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四是银行拆借资金的能力。

(4)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d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t其数值大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rd和rt值越大,货币乘数就越小;rd和rt值越小,货币乘数就越大。

(5)以上分析说明,货币乘数的大小是由c、t、re、rt等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则是中央银行、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以及个人各自行为决策的结果。因此,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必须考虑除中央银行以外的经济主体行为决策变化的影响。30.简述金融监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依法监管。一方面要做到依法监管,另一方面要做到违法必究。(2)适度竞争。既要反垄断,又要避免恶性竞争。

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要尽可能少影响金融机构正常的经营活动。

(4)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结合。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能力。(5)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要把防范金融风险与提高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相结合。

31.简述金融监管体制的主要类型。

(1)双线多头监管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都拥有一部分金融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的监管模式。

(2)单线多头监管体制。是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利,在中央一级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共同负责的监管模式。(3)集中单一监管体制。是指由一家机构承担所有金融监管职责的监管体制。这一机构可以是中央银行,也可以是独立于中央银行的专门监管机构。

32.请列出货币发行及回笼方面的主要统计指标。

(1)货币发行累计额。

(2)货币回笼累计额。

(3)货币净发行(或净回笼)。

33.说明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中“资产流动性率”的含义和监控值。

(1)资产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旬末平均余额/ 流动性负债旬末平均余额)*100%

(2)流动性资产指1个月(含1个月)可变现的资产;流动性负债指1个月(含1个月)到期的存款和同业净拆入款。

(3)资产流动性比率不得低于25%。

34.简要说明金融统计资料三级汇总的步骤或内容

第一级,将金融统计资料分别根据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和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子项进行适当合并形成货币当局概览、存款货币银行概览和特定存款机构概览。

第二级,将货币当局概览和存款货币银行概览合并形成货币概览。

第三级,将货币概览和特定存款机构概览合并形成银行概览。35简述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资料的层次和口径。

Mo=流通中现金

M1=Mo+活期存款

上一篇:历史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下一篇:二年级下册组词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