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学习方法总结

2024-08-04

诊断学学习方法总结(精选8篇)

诊断学学习方法总结 篇1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学习总结

曾仕林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没有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就像你身边有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向你倾诉他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烦恼、经验与教训,和你一起分享他教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其魅力在于真实、朴素、实效,还在于可操作性强,让人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去做。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在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困惑为载体,将每个问题以现场写真、问题诊断、理论点拨等方面深入解剖,为老师们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盲点。统计教学中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统计教学?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例如:统计商店一个月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并对这个商店的进货提出你的建议;全球水资源的匮乏的事实众所周知,请学生对自家或学校的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并提出节水的合理化建议等等,让学生对身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调查,并能够结合所得数据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和同伴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统计的作用,逐步树立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围绕“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三个板块展开,通过若干个话题展开讨论。没一个问题的讨论,采用逻辑实证思路,从四个层面具体展开:问题呈现——再现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诊断分析——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拓展研讨——提出值得进一步思考、探究的新问题,以启发读者进一层的思考探索,把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引向更深、更新的层面。

通过学习,我针对课堂提问有以下几种想法:

一是要有总体设计。课前,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弄清问题实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中心,针对重点难点,着重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这些提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二是要选准突破口。提问,最忌大而空和细而浅,因为二者都不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应把突破口选在一个牵一个而发动全身的关键上。

三是要给思考时间。提问之后,要让学生动动脑筋,想一想,尔后在适当时间回答提问,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积极性的目的。

四是要注意最佳角度。应该从针对学生实际疑难,开扩学生的思路,落实文道统一三方面去考虑。

五是要有应变能力,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有错误是正常的事,教师应能对学生的答案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从而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新问题,就能上出一堂生动活泼的课来,这是教师应变能力的反映,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对于提高我的现代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起到参考和借鉴。

诊断学学习方法总结 篇2

1振动故障诊断要点汇总

1.1转子不平衡

如表1所示。

1.2转子弯曲

如表2所示。

1.3转子不对中

如表3所示。

1.4油膜涡动

如表4所示。

1.5油膜振荡

如表5所示。

注: (1) ω为涡动频率; (2) Ω为转子旋转频率; (3) ωn为转子临界转速。

1.6密封和间隙动力失稳如表6所示。

摘要:转子质量偏心的振动特征、转子质量偏心振动随敏感参数的变化、转子质量偏心的故障原因、转子部件缺损的振动特征、转子弓形弯曲的振动特征、转子不对中的振动特征。

关键词:设备,故障诊断,要点,汇总,转子

参考文献

诊断学实验室管理方法的探讨 篇3

【摘要】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做出贡献。如何管理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其功能,是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程序化,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最大效能,节省实验费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因此只有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实验室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适应新形式下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医学院校;诊断学实训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48-02

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过渡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临床各专业学科(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的重要基础。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课有效的开展,实训项目有效的实施,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更关系到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技能[1]。

而实验室就成了这转化过程的重要载体。实验室作为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实验管理人员需要完成实验教学的基本准备和仪器设备的保管维护维修及安全卫生工作。现将我校诊断实训室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诊断实训室概况

诊断实训室位于我校医护技能实训中心,占地面积1200㎡,包括11间诊断技能实训室,每间教室配有模拟人,胸穿模型、腰穿模型、导尿模型及治疗车等用于基本技能手法的操作;4间多媒体实训室,每间教室配有一套教师机和十套学生机,用来进行多媒体教学及心肺腹模拟体征检查;1间临床技能虚拟实训室,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临床诊断技能、外科手术技能、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训练等。我校医护技能实训中心在2008年5月成为首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并成为湖南省怀化地区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基地。

2.实验室人员管理

实训中心主任→实训中心主任助理→实验管理人员→学生班长→学生组长→学生组员。按楼层及开设实训课内容配备专业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定期安排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去医院或学院进修,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按层次制定管理方案,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期末从德、能、勤、纪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列入学校组织的统一年终考核。

3.实验教学准备

开学收到授课计划后,实验管理人员开课前一周与教研室相关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沟通实验内容,统一操作程序,要求实验带教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实验管理人员在上课前根据实验课内容准备好实验用品,并保证实验仪器设备性能完好。要求上实验课时在课堂和学生一起听课,可及时补充消耗用物和其它突发情况。实训课师生必须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有利于师生各自明确职责,严谨治学,促进沟通,促进良好的教学氛围[2]。课前课后清点实验仪器及用物,并核对。期末对学生进行实训考核,考核内容分为问诊、体格检查及多媒体考核。评价实验教学效果,以完善实验方法[3]。

4.实验仪器设备及低值耐用品易耗品管理

仪器设备的配置要从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科学发展、实验教学任务、科研方向以及社会服务需要等方面做好统筹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高效,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仪器质量,避免重复购置[4]。按规定程序申请、采购,并进入我校的数据库做好入库記录。实验管理员要熟知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做到仪器设备的帐、物、卡相符。诊断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品种多,价格昂贵,专业性强,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清洗、维护等工作,如有问题及时汇报,以便尽早处理,保证实训课的正常进行。每学期开学时报低值易耗品和耐用品,也要有入库记录和出库去向。学生上课使用仪器设备后要登记仪器设备使用本。

5.安全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配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制定严格健全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大型仪器设备上标明操作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安全、环保教育,对每学期的新生入实验室上课前先召开会议进行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教师和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对实验室毒物和废液、废渣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实验室定期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做好日常安全工作记录。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

6.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是组织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4]。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高校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探讨更加合适的管理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护患沟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礼玉.浅谈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实训课的关系[J]医学信息2014年7月第27卷第7期(上):43-44

[2]黄文杰,李青,李定梅,等.医学高专创建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2013,31(6):12-13

[3]任军,赵鸿玲,李璐,范雪雪.浅谈诊断学实验中心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第29卷第19期:73

实验诊断学总结_副本 篇4

第一章 总论 概念

[1] 临床检验: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仪器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据。

[2] 实验诊断:通过临床检验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作的临床医学活动。

[3] 床边检验: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临床检验。

[4] 参考值或参考范围: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参考范围是指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5] 质量控制:为保证临床检验结果质量(满足医生/客户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

第二章 血液检查Examination of Blood Key points: 1.血液有形成分的组成.红细胞、血红蛋白参考值及增加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3.白细胞参考值及增加与减少的临 床意义 4.血小板的参考值及增加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5.何谓核左移、核右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一、血液:不断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及维持人体内、外环境间的平衡,完成各项生理功能活动。

二、1.血液有形成分的组成

血细胞 占全血40~50%,称之有形成分

1.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2.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3.血小板

三.血液一般检查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血常规)

1、一些缩写

Erythrocyte count(RBC)红细胞计数 Hemoglobin determination(Hb)血红蛋白测定 Leukocyte count(WBC)白细胞计数 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白细胞分类 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计数

新生儿特点:红、白细胞都比成人高,红细胞呈“生理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表现,白细胞呈感染的表现(粒细胞增高并左移)

2、红细胞计数 Erythrocyte Count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作 200 倍稀释,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中静止 1-2 min,于高倍镜下计数 5 个中方格红细胞总数,经换算即得每升血液中血红细胞数。公式:RBC/L= 5个中方格总数×5×10´200×106 报告格式: Δ.ΔΔ×1012/L 3.81×1012 /L 参 考 值

(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各种红细胞的形态

3.相关检测

[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MCV=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数 红细胞数参考值: 80-94fl [2].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值。

参考值 男性42-49% 女性 37-48%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指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MCH=血红蛋白(g/l)/ 红细胞百万数/µl 参考值: 26-32pg [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参考值: 310-350g/L MCHC=血红蛋白(g/L)/ 红细胞比容(%)×100g/L [5].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RDW=S.D./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11.5-14.5% RDW 的统计学实质是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系数 CV RDW<14% 类型 MCV MCH MCHC 临床类型

大细胞贫血 >100 >32 310-350 巨幼细胞贫血

正常细胞贫血 80-94 26-32 310-350 AA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贫血 <80 <26 310-350 慢性炎症性贫血肾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26 <300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4.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加)

相对性增高: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

绝对性增高:由于缺氧而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生理性: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时,红细胞可一过性增多 病理性:严重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减少)

生理性: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约 25 %,引起血液稀释;6个月~2岁的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急剧增加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老年人造血功能明显减低致红细胞减少;月经期暂时引起下降。病理性:各种类型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

5.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

[1]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成人:0.5%-1.5%新生儿(<3月):2%-6% [2]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意义

增多:骨髓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达20%以上)、急性大失血。贫血治疗有效。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相应治疗后1-2日即开始,1周左右达最高峰

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有再生障碍危象时 6.白细胞测定

[1]白细胞计数Leukocyte Count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计数法:以 2% 冰醋酸对血液作定量稀释,同时破坏红细胞。然后将悬液充入细胞计数池内,低倍镜计数 4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计算原则同红细胞。

原理(显微镜计数原理):用 2 % 乙酸对血液作定量稀释,同时破坏红细胞。混匀并滴入计数室中,低倍显微镜下计数 4 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公式:WBC/L = 4 格白细胞总数 ¸ 4×10×20×106 报告格式:Δ.ΔΔ×109/L

参考值:成人4.0~10.0 × 109/L;新生儿15.0~20.0 × 109/L 临床意义(白细胞增高)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剧烈运动、淋浴;严寒、高温;午后高于清晨;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急性阑尾炎。严重组织损伤、大量细胞破坏。如术后12~76h,WBC常 >10.0×109/L;急性心肌梗死后1~2d,常见WBC明显增高;急性溶血亦见WBC增多,增多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急性大出血:如脾脏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WBC迅速增多常达20.0×109/L。这可能是应激状态、或内出血一过性缺氧。急性中毒:如安眠药、滴滴畏中毒,WBC可高达20×109/L以上,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体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WBC增多,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白血病及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肝癌、胃癌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并能吸引骨髓储备池WBC释放。(白细胞减少)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低至2.0×109/L;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网状细胞病(恶组);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破坏过多、脾素抑制骨髓生成;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服氯霉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2]白细胞分类计数与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游走、吞噬 50 ~ 70%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致敏反应0.5 ~ 5%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释放组织胺、肝素0 ~ 1%单核细胞(monocyte):吞噬、清除死亡细胞及异物3~ 8% 淋巴细胞(lymphocyte):参与体液、细胞免疫20 ~ 40%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生理特性:渗出性、变形性、趋化性、吞噬性 骨髓 血液

分裂池 成熟池 储备池 边缘池循环池

4-5d 1-3d 2-3d 核左移: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杆状核分叶核/分叶核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增多:6%:轻度左移;10%:中度左移;25%:重度左移或称为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患儿男,2.5岁,日本籍,于10天前因受冷而发热,自测体温38℃(腋下),无畏寒、头痛、呕吐、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 WBC 28.9×109/L,阿莫西林0.125g 3/日治疗,无明显好转,4天后患儿面、背及双上肢皮肤反复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停药否无区别。1999年7月5日急诊住我院。实验室检查,血象:Hb110g/L, WBC 23×109/L,血小板 121×109/L,幼稚型异常淋巴 56%,成熟淋巴 21%,嗜酸性粒细胞2%,中性粒细胞 21%,骨髓穿刺二次,骨髓细胞分类象同血涂片象。

细胞核右移:正常人周围血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者为主,若五叶者超过5% 时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一过性地出现核右移是正常现象。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 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剧烈运动、热水浴;严寒、高温;午后高于清晨;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

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病例:患者朱全妹,女性,47岁,因砖墙砸伤腰骶臀部致左下肢活动受限伴腰骶臀部皮肤发紫5天于2001—12—04由急诊收治入院。

一、贫血总论 1.贫血Anemia:

是一种症状,是指人体单位体积循环血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参考值——即称为贫血

2.RBC:主要功能:携带O2、运输CO2 膜组成:膜糖、膜脂、膜蛋白 膜结构:不对称性、流动性、骨架

膜功能:物质运输、抗原性、变形性、免疫功能

Hb:是红细胞中的运输蛋白,主要功能是吸收肺部大量CO2并输送到身体各组织

Hct:是指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值

3.贫血各系统的表现:

全身软弱无力、疲乏困倦、皮肤粘膜苍白 呼吸及循环系统: 心悸、气短、心率加快、呼吸加重等,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消 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

泌尿生殖系统: 尿可出现少量蛋白,肾功能轻度减低,甚至发生尿少、尿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畏寒、反应迟钝、耳鸣、眼花 4.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缺陷、造血物质缺乏或失利用

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内在异常:膜缺陷、酶缺陷、珠蛋白链生成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外在异常:免疫性、机械性、化学与物理、感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慢性失血 贫 血 分 类

贫血发病病因分类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膜缺陷致溶贫 自身免疫性溶贫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形态分类

MCV(f l)

MCH(pg)大细胞型

>100

>32 正

~ 94

~ 32 单纯小细胞

<80

<26 小细胞低色素

<80

<26 红细胞骨髓增生特点分类

骨髓增生活跃性贫血:缺铁性、溶血性、失血后贫血 骨髓增生不良性贫血:原发性及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恶性贫血 贫血的诊断

了解贫血程度、类型、病因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

5、贫血的检验诊断 血红蛋白含量Hb 轻度: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 中度:<90g/L

重度:<60g/L 红细胞计数

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红细胞比积 HCT成年男性:41~ 53%;成年女性: 36 ~ 46% 周围血涂片检查

诊断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篇5

4.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称凝血时间。

5.血液流变学(haemorheology;hemorheology):是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研究血液中细胞成分与血浆成份在宏观和微观下的变形和流动特性。6.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相同体积的血浆通过一定长度和内径的玻璃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所需时间的比值。

7.细胞抗凝作用: 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进入血流的抗凝物质和被激活的凝血蛋白进行吞噬、清除或摄取、灭活。

8.体液抗凝作用:有肝脏和内皮细胞合成的抗凝血酶III,在肝素的介导下灭活凝血酶FIXa、FXa、FXIa等丝氨酸酶蛋白。

9.PT:即凝血酶原时间,在被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使外源性凝血途径活化,凝血酶原化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发生凝固,其凝固所需时间称为PT。10.APTT:以活化剂(如硅藻土)激活FⅫ,以部分凝血活酶(脑磷脂)代替PF3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在一定浓度钙离子存在下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11.管型(cast):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以及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后,可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而随尿液排出,称为管型。尿中出现多量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病理性变化。

12.酮体(ketone body):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

13.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14.细胞管型(cellular cast):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称为细胞管型。15.颗粒管型(granular cast):是由肾实质性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糖蛋白中形成的,颗粒总含量超过管型的1/3。16.本-周氏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17.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3个,称镜下血尿。18.血尿(hematuria):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19.透明管型(hyaline cast):主要由Tamm-Horsfall组成,尚有少量清蛋白和氯化物参与,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两端钝圆,偶尔含有少量颗粒。20.蛋白尿(proteinuria):当尿蛋白含量〉100mg/L或〉150mg/24h(小儿)4mg/m2/h),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成为蛋白尿。21.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成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

22.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血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23.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各种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或滤过屏障孔径增大,甚至断裂,使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24.组织性蛋白尿(histic proteinuria):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

25.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由于感染、中毒等因素所致的肾小管损害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或不正常,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的蛋白尿。

26.红细胞淡影(blood shadow):在低渗尿中,红细胞吸水胀大,血红蛋白从红细胞重脱出,呈大小不等的空环形,称红细胞淡影。

27.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由于血中异常蛋白质增多,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排出的轻链尿等。28.肉眼血尿(visual hematuria):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时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29.糖尿:当血糖浓度超过肾阈(8.88mmol/L)时,定性方法测定尿糖为阳性,称为糖尿。

30.肾小球源性血尿: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其后在各肾小管中受到不同酸碱度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使红细胞出现大小形态及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此种血尿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31.肾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32便隐血(feces occult blood):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33.柏油样便(tarry stool):稀薄、粘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

34.隐血试验: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因红细胞已被消化液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显微镜下也不易查见红细胞,这种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明的微量血液称为隐血,而靠化学方法检出就称为隐血试验。

35.漏出液(transudate):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压升高,淋巴管阻塞形成的非炎性积液。渗出液(exudate):各种细菌感染形成的炎性积液或非感染性因素刺激后引起。

36.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受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改变和红细胞数量形状影响。

37.类白血病反应(LR)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38.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39.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是在厌氧条件下取静脉血分离血浆再与正常人的肺泡气(pCO25.32kpa, pCO213.3kpa)平衡后的血浆CO2含量。

40.胆酶分离: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降低,即出现了。

41.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小于60g/L或清蛋白小于25g/L

42.抗核抗体(AA):针对细胞核或者细胞成分的相应抗体,可作为某些自身免疫病诊断参考标准。43.免疫球蛋白(in):人体血清或体液中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主要是丙种球蛋白,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重要防御机制。

44.心律失常(arrhythmias)心脏的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称为。

45.P波终末电势(Ptf)将V1负向P波事件乘以负向P波振幅,称为

46.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47.预激综合征(PES)正常的房室结传导途径之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束。

48.干扰性房室脱节(IAD)心脏两个起搏点并行的产生激动引起一系列干扰。

49.文氏现象(WP)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QRS波脱落,脱落后传导组织得到一定恢复,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50平均心电轴: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除极这一总时

间内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51.病理性Q波:坏死性Q波,Q波深度超过同导联R波高度四分之一,宽度超过0.04秒,多见心肌梗死

52:发生在希氏束以下的各种阻滞,包括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53.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之后常伴随一个长的间歇,称代偿间歇。若联律间期与代偿间偿之和恰好等于两部的窦性周期,称代偿间歇完全,若小于两倍,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19、OX2、OXk有交叉抗原,可利用这三种变形杆菌作为抗原检测立克次体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

77.冷凝集试验: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时,患者的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寒冷红细胞凝集素即冷凝集素,它能与患者自身红细胞或“O”型红细胞与0-4℃条件下起凝集反应,在37℃时已凝集的红细胞呈可逆性的完全散开,故称冷凝集试验,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78.低钾血症:血钾浓度低于3.5 mmol/L ,称低血钾症,临床上多见于①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 ②则代偿间歇不完全

54.肾清除率:是指双肾于单位时间(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所含的某物质全部清除,结果以ml/min或L/24h表示。

55.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见于严重的感染。56.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称为浓缩稀释试验。

57.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蓝色点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58.正常色素性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呈淡桔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淡染区,具有此类特征的红细胞被称之为正常色素性红细胞。

59.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粒细胞分叶情况,它反映了粒细胞的成熟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60.溶血性贫血:指各种原因导致RBC 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造血功能不能补偿其损失时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61.中毒颗粒: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62.导联:将电极板放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用导线分别与心电图机相连,所构成的电路称为导联°

63.平均心电轴:平均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通°常指的是它投影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 64.低电压:六个肢体导联的QRS披群振幅(正向波与负相波的绝对值相加)都小于0.5rev,六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相波的绝对值相加)都小于0.8rev,称为低电压°

65.异常Q波:Q波的时间≥0.04S;振幅≥同导联中R波的1/4,称为异常Q波°

66.逆行P波:P波在I、H、aVF、导联倒量,在aVR导联直立,称为逆行P波°

67.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Stay,称“肺型P波”°

68.冠状T波: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称之为“冠状T波”°

69.窦性心律: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70.干扰:正常的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因而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71.干扰素:是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和控制细胞增殖作用。

72.血清结合胆红素:当血清与重氮盐试剂混合快速发生颜色改变,在1分钟时测得的胆红素 即为结合胆红素。(CB)。

73.1、ASO: 又称抗O或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链球菌溶血素“O”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74.Widal Reactin: 即肥达反应,是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原,检测病人血液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血清凝集试验。

75.IgM嗜异性抗体 :在传染性单核细胞感染时患者血清中可出现一种凝集异种动物(如绵羊)红细胞的抗体,称为IgM嗜异性抗体。

76.Weil-Felix reaction: 即外-非反应,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等的病原体均属立克次体,立

丢失过多;如频繁呕吐 ③葡萄糖与胰岛素同时使用,周期性麻痹以及碱中毒等,钾过多转入细胞内。79.A/G倒置:根据清蛋白与球胆白的量可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胆白的比值(A/G),正常时1.2-1.5,A/G倒置可以是清蛋白降低亦可见于球胆白升高引起。80.血清结合胆红素:当血清与重氮盐试剂混合快速发生颜色改变,在1分钟时测得的胆红素 即为结合胆红素。(CB)。

81同工酶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同一组酶,因此又称同工异构酶。

82.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明显,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83.3P试验: 即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的缩写, 中文叫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其原理为受检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复合物时,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释出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为阳性结果,可见于DIC的早,中期,阴性可见于正常人,晚期DIC.84.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85.代偿性溶血病: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

86.多源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

87.非Q波心肌梗塞:部分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后,心电图表现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呈规律性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通常其他检查可明确诊断。

88.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 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诊断学学习方法总结 篇6

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方法。2.掌握各种叩诊音的临床意义?(***)3.了解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4.瞳孔大小,形状以及反射的临床意义? 5.扁桃体肿大的分度? 6.颈部血管音的临床意义?(***)7.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8.乳房触诊包括的内容? 9.常见异常呼吸类型的病因及特点?(***)10.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定义? 11.胸部异常叩诊音的临床意义?(***)12.四种正常呼吸音特征的比较? 13.异常呼吸音的临床意义? 14.干湿罗音的特点,分类及鉴别? 15.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大叶性肺炎,慢支合并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16.了解心脏的视诊。

17.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18.心浊音界的正常界限以及改变的临床意义?(**)19.心脏听诊S1和S2的鉴别?(**)20.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21.心脏杂音的特性和听诊要点?(***)22.心脏杂音的临床意义?收缩期生理性和器质性杂音的鉴别?(**)23.Austin Flint 杂音和 Graham Steell杂音的定义?(****)24.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的定义?(****)25.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二狭,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狭,主动脉关闭不全,心包积液)26.了解腹部的分区? 27.蛙腹,气腹,尖腹,揉面感,水母头,胃肠型和蠕动波的定义?(**)28.腹壁静脉曲张的血流方向检测? 29.压痛和反跳痛的定义?(**)30.肝脏触诊的注意事项? 31.脾触诊,胆囊触诊的熟悉。

32.肝脏相对和绝对浊音界的叩诊?(****)33.移动性浊音的叩诊?(***)34.肠鸣音的听诊。

35.胃部常见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腹膜炎,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36.腹部包块的诊断步骤? 37.肛门指检的临床意义?(**)38.杵状指的临床意义? 39.深反射,浅反射的临床意义? 40.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的临床意义?(****)第三部分: 1.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2.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的定义核原因?(***)4.类白血病反应的定义?与CML的鉴别要点?(****)5.血沉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6.骨髓检查的适应症和临床意义? 7.正常骨髓像的特点?(***)8.NAP染色和铁染色的临床意义? 9.缺铁性贫血,再障,白血病,MDS,ITP的血象和骨髓像?(****)10.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11.APTT和PT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12.DIC的定义,过筛试验和确诊试验?(****)13.抗栓治疗的监测? 14.尿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15.少尿,无尿,多尿的定义?(***)16.尿蛋白的定义/机理?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的区别?(***)17.尿糖和尿酮测定的临床意义? 18.尿管型形成的机理和临床意义?(**)19.本-周蛋白定义

诊断学学习方法总结 篇7

医学生以后所要面对的是有心理、有情感、有生命的病人。诊断学中的病历书写提供了同学跟患者第一次正面接触的机会, 如何诱导他们写出医学生涯中第一篇病历成为诊断学带教老师们的必然责任。因此, 如何提高医学生的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让他们学会维持和增进同病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诊断思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成为每一名带教老师要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的焦点问题。教师在诊断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熟悉、了解以下几点会让病历书写的教学更容易些。

1. 重视病历书写在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病历书写是一个医师学会临床思维和诊病技术的必经之路。带教老师从一开始就要强调病历书写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到病历的价值。教师要让学生明确, 病历是一切医疗活动的载体, 是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全面而客观的纪录和总结, 既是确定诊断及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 又是临床科研的重要资料, 更是检验诊疗活动是否合理合法的法律文书, 常成为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 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地将保证病历质量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 强调为了提高病历质量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严肃认真地书写病历, 这也是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医患关系受到很大的冲击, 医患纠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病历成为了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而且面对医疗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更应令医学教育工作者对医学生的病历书写教育倍加重视。向学生介绍病历书写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以及较好地培养学生书写病历的思维、带领学生写好第一份病历成为了诊断学教师的一份重要任务。

2. 让学生掌握问诊基本技巧、内容

初次书写病历, 首先是要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 熟练问诊及问诊内容。这一步的完成主要依靠实习课的开展。临床实习课是完成理论向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实习课前带教老师应精心挑选病人, 向病人解释以取得配合帮助, 并安排好顺序,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多接触各种病种和体征。可以从以下四步完成, 第一步是安排观看问诊录象或光盘以熟悉问诊内容及技巧;第二步是设计、组织典型病例讨论, 联系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分析, 启发学生主动性思维, 使学生从中得到诊断疾病的乐趣和成就感, 也有利于对问诊内容的记忆、理解, 培养较好的问诊思路。实习课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培养;第三步是教师示范问诊, 嘱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如何问诊, 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模仿病人, 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及时在交流中纠正问诊中出现的问题;第四步是学生与患者直接接触, 锻炼沟通交流技巧, 练习问诊方法, 教师在一旁指导纠正, 尤其注意学生问诊态度, 语言流畅性及内容完整性。

同时, 教师也要在问诊中培养诊断思维, 让学生懂得问诊内容中的因果关系, 以及问诊内容中的各种矛盾。学会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同时要注意到次要矛盾及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全过程中始终体现鉴别诊断。

此外, 教师还需要适应当前形势改变, 客观地分析社会医疗问题, 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伦理教育, 培养其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从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打下基础, 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医学接班人, 为建设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3. 熟练掌握基本体格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师获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医疗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 也是病历书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 通过体格检查还能进一步理清病历书写思路、协助诊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 其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每次教学前教师都应认真组织集体备课, 对相关理论认识和查体手法进行统一规范[3]。

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 提高学生对体格检查的兴趣和重视, 向学生强调体格检查在病历中的重要地位。经过合理的教学, 学生明白查体就像是在为一桩疑案搜寻证据, 一定要十分全面而又有重点。 (2)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认真备课, 要让学生带着询问病史中发现的问题, 以之作为疑点在查体中加以证实或否定。 (3) 从严要求学生, 强调体格检查要仔细、全面, 每个医学生都应熟悉查体的正规次序, 按部就班地进行, 以免遗漏阳性体征。 (4) 在理解的基础上实践, 充分利用医院资源, 选择合适教学病例, 典型的病征, 同时, 教师做出规范化示范, 让学生得到真正的体检体会。 (5) 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立多媒体实验室, 使许多异常体征不需进入病房就能听到或看到, 甚至能模拟一些临床少见的体征, 从而使学生在多媒体及模型上反复练习, 直到熟练掌握基本体格检查方法。

4. 熟悉实验诊断与临床的联系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完全等同于临床检验, 也不完全等同于系统内科学,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 培养的是临床医师, 而不是检验医师。因此, 实验诊断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实验诊断信息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的能力[4]。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 实验诊断学是病历中的组成部分,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 是诊断思路中的一部分。因此, 教师必须让学生重视实验诊断的学习, 学会实验诊断与临床的联系。

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有好的教学方法。由于实验诊断学比较抽象, 而且内容多, 相互之间的联系又缺乏完整性和系统化。因此, 实验诊断学在教学形式上可应用讨论、启发或辩论等教学形式, 适当结合临床, 与采集的病史、体征相结合, 从而使学生理解、学习各种实验诊断。真正做到教学互动,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 它能够使文字、图像、声音、行为和动画融为一体, 更好地让学生在临床中学会如何选择实验室检查, 如何使检查与病史、体征相结合, 使各实验间的联系更完整、更系统化,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 了解全身各系统常见疾病诊断依据、思路

在诊断学病历书写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未曾学习内外妇科及儿科等临床学科的学习, 而且从未接触过临床, 要学生写出一份思路清晰, 内容完整的病历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讲述一下全身各系统常见的临床疾病的基本诊断要点,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常见疾病有何常见症状、体征, 以及确诊需要做什么检查等。通过这些方面的了解, 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如何有侧重点地进行问诊, 如何从全面的体格检查中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何将临床知识与检查进行联系, 最后透过现象看本质, 得出诊断, 学会鉴别诊断, 完成病历。

在此阶段的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 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让学生尽可能更全面地了解全身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特点, 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接触临床, 参加实践, 让学生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他们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形成熟练的诊断思路, 较快地把握诊断依据, 懂得如何鉴别诊断, 最终让病历更完整、精确。

参考文献

[1]黄云剑, 赵景宏, 杨惠标等.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12, (5) :606-607.

[2]齐桓.浅谈如何提高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医学教育探索, 2007;6, (1) :52-53.

[3]栗向东, 张辉, 物理诊断学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8, (4) :388-389.

设备故障的诊断方法 篇8

关键词:设备故障;诊断;“望、闻、问、切”;产品质量;故障排除;设备管理

引言

在企业里面,产品质量是伴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各行各业当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但是,个别企业管理里面,领导一味的追求结果而忽略了产生产品质量的过程,自己从事设备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自己认为: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提高设备的管理。设备的运行,就必须伴随着设备的故障,不管哪个部门,从事什么管理,还是从事什么技术工作,我们应该掌握设备的基本故障,排查设备故障,我们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本文从机械方面介绍基本设备的常用故障的诊断方法,与大家共勉。

在中国中医当中,常见的“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其实,在设备管理当中,我们也可以从“望、闻、问、切”的中医用语对设备进行诊断故障,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常用设备的故障:

1.“望”

顾名思义就是观察,了解设备表面的异常现象,观察设备运行参数等等。在冶金行业当中的电炉,它是炼铁炼钢等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如果发生故障,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并操作的损失是不可估量,同时,电炉产生故障对安全隐患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从“望”出发,了解电炉运行怎样,观察电炉表面运行怎样,了解现场的冷却系统,电流状况等,特别是设备在运行过程当中操作工提供的不良问题,我们可以在外面观察机械机构的螺栓是否正常,连接部分有没有卡死,电路连接部分是否有火花发生,同时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是否温度不正常等,当然,外观观察的地方很多,我们只能大概理解处理问题的方法,具体情况必须现场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2.“闻”

顾名思义就是听,听设备运行的声音,听操作工描述的异常声音,听设备产生异常声音的声源等。在机加工当中,机床是机加工缺一不可的设备,机床发生故障,我们首先要听操作工描述设备异常声音的状况,发生异常声音的声源,在设备允许运行的状况下,我们可以试开机,听听故障的发生情况,是否齿轮箱发生滑齿,转换转速是否难转换或者已经转换而没有改变转速等,只要找到了声源,就可以及时排除故障。在一些企业里面,空气锤也是常用的设备,空气锤的故障,我们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比如模具发生裂纹,气锤内部漏气,空气锤无力等情况,我们都可以从听的方面找出故障之处。

3.“问”

顾名思义就是了解。在这方面我们在前两部分有所介绍,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我们要了解设备曾经维修的情况,更换了那些部分,维修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要了解设备日常保养情况,比如润滑,轴承加油,电机的保养,皮带松劲情况等,阀门更换情况,空气过滤网是否清理等,在了解这些后,还需查询该设备的年检内容,关键零部件的使用时间,在规范设备管理当中,一些设备保修记录也是我们主要了解的内容,只要我们对设备运行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排除故障就手到擒来。

4.“切”

顾名思义就是现场处理问题。在完成上面三个步骤后,对设备就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在现场。条件运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摸设备的震动情况,是否有异常跳动,可以手感设备运行的温度,是否与平常不同,常用螺丝批,一头接触设备一头接触耳朵,听听设备异常声音的来源。当我们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理,拆卸损坏零部件,安装新的备件,并试开机运行,检查故障是否排除等。

设备故障检修完成后,我们还不能完成这项检修工作,作为设备管理工作者,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查找产生该故障的原因,是否是自然磨损,还是因操作者不当造成故障,还是因为外界原因产生该故障等;

(2)解决防止同类似发生,比如按期更换备件,培训操作工技能,排查外界影响设备故障,比如:润滑油不合格或者选择型号不当,环境温度太高产生故障,基础不牢固而产生震动等等;

(3)对维修内容记录在案,比如故障产生的时间,故障产生后的现象,故障产生的原因,故障处理情况,检修更换的零部件,检修参与者的情况,以及整改意见。这些对我们以后设备管理有一个技术参考,积累设备管理经验。

正如医学中对人体的诊断一样,被诊断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状况等,都反应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在机械当中,通过诊断手段所获取的各种信息,都是机械的一定技术状况的反应,超越一定范围的诊断参数就是机械故障的征兆。

根据如上关系,机械设备诊断技术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1)弄清引起机械的劣化或者故障的主要原因;

(2)了解设备劣化、故障的部位、程度及原因;

(3)了解设备的性能、强度、效率等;

(4)预测设备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郑国伟,文德邦主编.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2]高克绩,李敏主编.设备管理与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

上一篇:2019客服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电梯施工现场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