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精选12篇)
中医诊断学 篇1
《中医诊断学》课程被称为桥梁课程, 是学好中医临床各科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但《中医诊断学》因教学内容繁杂, 涉及面广, 既有比较抽象的理论内容又有具象的临床内容, 而教学的对象几乎是从未接触临床的大一医学生, 所以教学难度不言而喻。教学中, 教师根据这门课的特点一直在不断地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利用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等,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当学生进入到临床实习阶段时, 实习医院反馈的问题中, 比较多的依然是诊脉、望舌、辨证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 除一些学生本身问题和教学总体计划衔接问题外,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环节的设置,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 合理设置《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环节, 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中医诊断学》设置的教学环节及出现的问题
在本科阶段, 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1) , 按其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设置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三个教学环节并对应相应的学时。各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三个教学环节基本涵盖, 但每个环节的教学时数有差异, 总体上理论教学所占的课时多, 为主;实验教学及临床见习课时少, 为辅。《中医诊断学》既然是架设于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 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的特点即:它不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 而是一门除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中医诊断基本技能和培养中医诊断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现行大纲设置的三个教学环节体现了这门课程的特点,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往往不能合理安排这三个教学环节, 使《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不能充分实施, 从而难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在我们学院《中医诊断学》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临床见习这个环节中。主要问题是:其一, 《中医诊断学》课程见习的教学需在学校属地的医院进行, 且属地医院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如带教老师需有较高水准的中医诊断方面的知识、病床的数量及所住的病人能满足课程所需等, 受制于这些条件, 符合的医院屈指可数, 所以目前我院《中医诊断学》课程见习的教学主要集中在附属中医院进行。然而, 附属中医院却很难满足教学的要求, 原因是在大学扩招后医院每年都要接纳大量的实习生及研究生, 这一块的教学压力已很大, 再加上每学期《中医诊断学》课程见习的学生有300~400人之多, 超越了医院的承受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 势必就要压缩课程见习的时数, 我院的《中医诊断学》见习时数已从起初的12学时减到目前的3学时。其二, 通过课程见习后反馈的情况, 我们发现医院方对早期的学生动手能力、中医诊断知识的水平多为肯定, 但目前对学生无论是动手的能力还是知识水平更多的是不满, 比如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诊脉、望舌、按腹等, 更不知如何正确辨证;而学生方的反馈也有明显的变化, 这些变化从学生所写的见习报告可窥一斑。之所以目前的《中医诊断学》课程见习教学出现这些问题,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课程见习时数太少及见习时间与课堂讲授的内容不同步;二是根据医院反馈的意见分析, 主要是大多数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三是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四是临床带教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前面两个原因。
二、主要对策:增设《中医诊断学》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
针对我院《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课程见习时数不足及与课堂教学同步的问题, 在目前情况下则是很难解决的, 因教学医院客观条件所限, 不论是增加教学时数还是与课堂教学同步都是不可行的, 需要找到一种方法给予弥补;而如何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也需要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根据《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和我们的教学体会, 我们认为, 解决课程见习时数少和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 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在学生见习前增加《中医诊断学》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 一方面可突破见习课时少的困局, 顺应现实, 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临床操作和辨证能力, 使学生能自如地将所学的知识及技能运用于临床, 使所学知识为临床所用, 顺利过渡到课程临床见习阶段, 提高学习的热情, 为以后的学习直至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医诊断学》诊法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设计内容
1. 诊法操作训练。
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 规范望诊、闻诊、问诊、舌诊、脉诊、按诊操作方法及程序。 (2) 学生观看诊法操作方法的示教片。 (3) 学生观看常见的舌象及神、色、形态等图片, 老师给予讲解。 (4) 学生之间互相诊脉练习并利用已有的脉象模拟手辨识一些脉象;学生对常见舌象的辨识;按诊常用手法练习并在模拟人身上进行训练。 (5) 依据望诊、脉诊、舌诊、按诊操作教学的考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评。
2. 中医辨证能力训练。
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临床病例进行示例分析。 (2) 应用中医辨证训练软件, 对中医辨证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3) 依据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的考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评。
3. 诊法、辨证综合训练。
学生进行随机分组, 学生一方扮演病人, 一方扮演医生, 在模拟诊室完成诊法及辨证的综合训练, 最后根据制订的标准予以考评 (2) 。
四、结语
通过增加《中医诊断学》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 强化和规范了诊法操作方法和规程;通过图片、影像及示例教学等, 使教学内容生动、具象, 便于学生多角度地对相关内容的正确掌握;通过中医辨证能力训练,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较充分地认识中医辨证的技巧;通过诊法、辨证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对诊病的规范流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使《中医诊断学》课程从课堂到临床之间有了合理的过渡, 缩短了课堂与临床间的距离。增设的《中医诊断学》操作及辨证能力训练教学环节, 在缓解因扩招后带来的课程见习压力、弥补学生普遍存在的诊法操作和辨证思维能力较弱的问题、使《中医诊断学》教学环节之间衔接更为合理外,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该教学环节的设立, 不拘于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即非课堂就临床的教学模式, 使《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模式更为灵活和多样;更重要的是该教学环节的设立顺应了目前医学教学环境的需求。众所周知,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的增强, 很多病人对实习生和见习生常常抱以拒绝的态度, 这样就很难有实践的机会, 所以这个环节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及顺应当前中医的教学环境设置的教学环节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使《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环节的设置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合理, 把握了教学中的关键。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教学环节,对策
参考文献
[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2]王建青.中医诊断学的模拟诊室设计及应用[J].中医教育, 1999, (5) :29.
中医诊断学 篇2
指病人进食的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的症状。
包括不欲食、纳少与纳呆,三者含义虽很近似,但又不能完全等同。
不欲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量减少,又称食欲不振。
纳少——进食量减少,常由不欲食所致。
纳呆——无饥饿和要求进食之感,可食可不食,甚则厌食。
三者皆与脾胃病变有关。
若纳呆乏味、腹胀,便溏、乏力、消瘦、舌淡――为脾胃气虚;
若纳呆、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胸脘痞闷恶心――为湿邪困脾
6.食量变化
主要指进食量的变化。疾病过程中:
若食欲渐复,食量渐增,是胃气渐复,疾病向愈;
若食欲渐退,食量渐减是脾胃功能渐衰之兆,提示疾病加重。
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获取临床信息的基本技能,如何综合分析病情资料、辨识病种、判断证候的基本思维能力。
中医诊断学的临床实践训练,就是在理论课程讲授的基础上,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而进行的一种以模拟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既是对四诊基本技能把握程度的有效考查,也是对辨证思维能力综合性的强化训练。因此我教研室于2010年开始面向针推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增加了实训课的课时,由原来的4学时增加到18学时。
1 改革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两大块:采集临床资料的四诊,也就是望、闻、问、切;还有就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概念、症状表现,学生机械的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上去。那么这次改革中,我们在理论课讲授之后增加了实训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1.1 问诊
望、闻、问、切四诊中问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诊方法和技巧的实践练习,有利于培养其问诊的技能,使学生学会围绕主诉进行问诊,并尽可能避免在以后临床实习过程中出现束手无策、问诊内容不全等问题。问诊实验教学主要包括现病史的采集训练和归纳主诉能力训练。在问诊这个章节结束后,增加了两个学时的模拟训练。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个人,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好病例,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来模拟临床问诊,之后由学生和老师分别点评,说出他们做得好和不足的地方。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既锻炼了他们的问诊技巧,也增强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2 望诊
望诊讲究的是直观教学,我们给学生反复观看大量典型病人的图片,以及各种病理性舌象图片,重点讲解,使学生迅速获得了大量的直观的经验。比如什么是点刺舌,草莓舌,用语言很难形容准确,但是看完图片,学生马上就能辨认出来,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1.3 脉诊
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脉诊是中医学对各种疾病最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也是最为深奥的一门技法和学问。所谓“脉理精微,难以言传”。脉诊的教学仍然处于“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状况。目前脉诊实验室有脉象训练仪30台,可让学生体会26种脉象。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使用脉象训练仪练习,学生可在脉象模拟手上反复练习,认真体会脉象训练仪模拟的26种常见病脉脉象的指感特征,最后概括描述脉象的主要特征并判断其脉名,把诊脉方法训练的每一步骤进行记录、整理,完成实验报告。
1.4 病例讨论
四诊之后就是辨证的部分,这个部分我们主要是采用案例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一个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代表分析回答主诉及辩证分析,教师给以指导。这种方法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帮助学生建立中医临症思维的能力。
1.5临床见习
最后就是模拟临床见习,学生初到医院见习,最主要的工作是给患者量血压,书写大病例等一些简单的工作。我们会在最后一节实训课上,教学生如何使用血压计,如何书写大病例,这样学生就能在实习的时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医生的角色。
2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初次改革,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生很喜欢这种实训的方式,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成绩也有所提高,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实训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问诊是教材的第二章,问诊后就要求学生进行模拟练习,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完全学过其他三诊和辨证的内容,对中医的病、证、症理解并不全面,要求他们模拟一个完全的病,并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问诊,有些强人所难。学生对病例的准备存在着不合理的成分,表演成分很重。
2.2 实训的仪器、图片不足
学生多,仪器少,我们现在采用的轮流使用的方式上课,这样就致使有的学生能用到,有些同学就用不到,或者使用时间过短,无法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有的学生走马观花的看看,草草了事。比如脉诊仪,一个学生仔细体会,至少需要1学时的时间,但学生们轮流使用,一个学生最多能使用半个学时。
2.3 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病例,并且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理论知识过硬,各学科的知识广泛涉猎。
3 改进方法
3.1 合理安排课程时间
将问诊实训安排在讲完辨证论治之后进行。这时候学生能对病症有个全面的理解,问诊进行得更有的放矢。由教师扮演病人,学生模拟医生进行问诊。这样教师就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要与学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使病人病情客观化,不会使学生越问越糊涂。然后对学生的问诊进行点评,构建学生临症问诊思维模式。
3.2 扩大实训室规模
增加实训课课时,增添脉诊训练仪、望诊图片等设备,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3.3 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诊实训带教老师的素质对能否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实训课技能操作水平,规范实训过程,注重积累实训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季绍良,成肇智.中医诊断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
中医诊断学 篇4
1 教材内容的选用。诊法以问诊、闻诊、切诊为主, 辩证以八纲辩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等为主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在1996年组织编写的盲人按摩专业统编教材, 里面的内容和正常医学生使用的教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对盲生来说, 此教材的内容过多, 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诊察方法, 该教材中仅望诊的内容就占到盲文书58页, 加之辩证部分还涉及望诊的部分内容, 对普通学生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 而对于视力障碍的盲生来说, 就显得脱离实际, 他们既不能像普通学生那样看图片、幻灯、录像, 又难以理解其中的许多描述。比如望色中的白色, 可以分为淡白、白和苍白, 黄色分阳黄、阴黄、萎黄、黄胖等, 有些盲生就反映, 从小失去视觉, 甚至失去光感, 根本无法想象颜色, 就连脉诊中的一些文字如散脉“如杨花散漫之象”的描述都难以理解, 所以要求他们花费很大的功夫去掌握 (实际上是死记硬背, 不解其意) 这些内容是不切实际的。本人认为编写教材必须根据盲人嗅觉灵敏、触觉敏感, 语言丰富的特点, 减少望诊的内容, 重点指导学生运用“闻诊”、“问诊”、“切诊”来收集资料, 利用八纲辩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 最后落脚到脏腑辩证来解决临床中的各种辩证。现在的中专毕业生已经有明文规定, 不可以从医, 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保健按摩为主, 医疗按摩为辅。辩证当中安排的一些内容应该以实用为原则, 适当删减经络辩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辩证的内容。据说, 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已经着手编写新的更适合盲生的教材, 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我们期待着。
2 教学手段等的选用。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形象直观教具的作用
盲生由于视力障碍, 不能看板书, 无法看图片、幻灯、录像, 加之出行不便, 难以安排见习, 所以, 盲生的中诊教学只剩下课堂讲授, 但仅用这种教学方法, 对增强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是不够的。现在中医诊断学在四诊客观化、辩证学原理的研究上, 已经运用声学、光学、磁学、电子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 获得了新的成就。
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学系统, 购买一些诊法等方面的音频资料进行中医诊断学课件辅助教学。购置脉象模拟手, 舌象模型等, 按照中医诊断学教学特点, 以形象化的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技能。 (我们学校原来有四台脉象模拟手, 对于学生掌握脉诊提供了很好的教具, 使得各种脉象在盲生的手中有了直观的感觉, 但是由于搬移不当导致硅油渗漏无处添加而无法使用, 很是可惜!)
3 讲课语言的使用。注意语音与语调, 讲清同音字
语音与声调。给正常人讲课时通过说、写、看三方面来完成的, 重点内容可通过板书、挂图、幻灯等进行分析讲解, 可以用曲线、直线各种符号进行标记。而给盲生讲课则不然, 他们只能听不能看, 在教学中就缺少了写和看这两个重要部分, 随之代替的是老师讲课的语调。利用语调的轻重、快慢、重复强调来把握老师的感情所在, 来区别重点和一般。如果语调的轻重、快慢节奏掌握得不好, 就容易象读报纸或念书一样, 失去了教学效果。
注意同音字的讲解。汉字有很多音同字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字。而盲生所用的是盲文, 盲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拼音文字, 是表音不表意的, 经常不带声调。盲生由于视力障碍, 必须使用盲文,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在一些同音字上, 就要反复剖析, 认真讲解。比如卫气与胃气, 两个词的读音完全相同, 在正常人看了一目了然, 而在盲生则无法分清, 必须对卫和胃单独组词讲解, 学生才能分清楚;再如湿热证与实热证, 如果没有标上音调, 则学生也无法分清。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脉象中的浮脉和伏脉, 食滞与湿滞, 神气不足与肾气不足……所以对盲生来讲, 学习中诊的过程中, 同音字的辨析显得尤为重要。
4 典型案例的选讲。结合辩证内容选择相应的典型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
诊法的知识量大而且非常零散, 辨证则是对这些零散的资料进行利用。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前人说“熟读王叔和, 不如临证多”, 便说明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强调了临床实践在学习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只有理论联系实践, 教学才易懂、易通, 对于视障学生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只有通过临床病例的讲解分析来发展思维内容和方式, 同时加深理论的理解和深化乃至突破。学习辩证的时候,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典型案例,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辩证,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教学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讨论分析的比重, 这样既可以强化理论的理解和吸收, 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气氛活跃, 不枯燥无味, 教学效果比较好。
5 诊断歌诀的吟诵。吟诵古书上的歌诀, 或者自编歌诀, 其乐无穷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临床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中医工作者的重要的基本功, 是中医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学习过中医诊断学的人都会感觉到它的内容比较复杂、零碎, 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条理分明, 因此, 让学习者学习起来感到有些困难。为了方便盲生的学习, 我们将书中的一些重点部分, 用歌诀这种古老而又实用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记忆、提纲契领式的辅助读物, 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 不知不觉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就已经记住了, 而且还不易忘记, 吟诵歌诀法深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在讲问诊的主要内容的时候, 学生只要将《十问歌》进行理解性的吟诵, 几分钟时间就已经将问诊的主要内容的提纲给记住了。在讲五色主病的时候, 没有让学生诵读歌诀, 结果单元测试不少同学记不全, 等诵读了歌诀 (青主寒痛瘀风肝, 赤热黄虚湿已成;白色虚寒与失血, 黑寒肾虚瘀水痛。) 后, 再次测试同学们已经全记住了。再看下面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编写的《八纲辨证》歌诀:
八纲辨证是总纲, 总纲统领是阴阳;表里辨证定病位, 虚实正弱或邪强;寒热辨证别病性, 二纲六要仔细辨;表实热证属阳证, 里虚寒证当阴证。
中医诊断学教案2 篇5
(一):气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气病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2.熟悉各气病证候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1.气虚类证候
1学时 2.气滞类证候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虚证、气陷证、气逆证的含义、临床表现。难点:气脱证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由气血亏虚或运行障碍所表现的病证为气血病证,其中,由于气之不足或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致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异常所致的病证为气病,如气虚证、气滞证、气陷证、气逆证。
新课讲述:
一、气病辨证 简要介绍气病概念。
(一)气虚类证 1.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
(1)气虚证与阳虚证的关系。(2)与脏腑气虚证的关系。(3)气虚证可致的兼证。2.气陷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
(1)气陷证与气虚证的关系及鉴别。(2)气陷证一般与中气下陷有关。3.气不固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注意:(1)气不固证与气虚证的关系及鉴别。(2)气不固证多与肺、脾、肾气虚有关。4.气脱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注意:
(1)气脱证与气虚证、气不固证、亡阳证的关系及鉴别。(2)气脱证为五脏功能俱衰,属危重证。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虚证类证候,现介绍气滞类证候。新课讲述
(二)气滞类证 1.气滞证
重点介绍气滞证的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注意:
(1)气滞证多见于肝、胃、肠,与情志、寒凝、病邪阻滞、气虚有关,故其部位及增减诱因不同。
(2)兼证:气滞日久,可化火,致瘀、生痰、生湿或气逆、气闭等。2.气逆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注意:
(1)气逆证多见于肝、胃、肺三脏,病因各异。(2)气逆证虽多与气滞证有关,但亦有因虚而致者。3.气闭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注意:本证多由精神刺激或邪气突然闭阻引起,症状具有突发,势急之神昏,或绞痛或二便闭塞的特点。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各种气病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重点是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气逆证,这些都是一般性证候。通过学习,可为脏腑辨证打下基础。
思考题:
1.何谓气虚证、气陷证?各证临床表现如何?
2.试述气虚证、气陷证,气虚证与阳虚证的关系及鉴别。3.何谓气逆证?常见哪些脏腑?临床表现如何? 4.何谓气滞证?其辨证特点是什么? 授课时间:11月30日,周四,第3,4节 题目:气血辨证
(二); 血病辨证
气血同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血病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2.熟悉常见血病证候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3.了解常见气血同病的证候、含义、临床特点。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
1.血虚类证
血瘀证
1学时 2.血热证
血寒证
气血同病的证候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血虚类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含义及临床表现。难点:血脱证及与亡阳证的关系及鉴别。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由血液亏虚或循环失常所致的一类病证为血虚证候,其中前者为血虚类病证,后者常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
新课讲述
二、血病辨证 简要介绍血病概念。
(一)血虚证类 1.血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注意:
(1)血虚证以心肝血虚多见。两者均具血虚证的一般表现,如头晕目眩、肌肤粘膜淡白,脉细等。
(2)兼证:血虚证可与气虚、阴虚、血瘀证并见。2.血脱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注意:血脱证与气脱、亡阳证的关系及鉴别。
(二)血瘀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注意:
(1)血瘀证应与气滞证鉴别。
(2)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气滞寒凝,邪阻、阳气亏虚、出血等,故可见多种兼证。
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血虚类证、血瘀证,现继续介绍血病证候。
(三)血热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注意:血热出血瘀与血出血的鉴别。
(四)血寒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三、气血同病辨证
简要介绍气血同病的概念,常见气血同病证候及其含义、临床表现特点。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血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重点是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同时介绍了气血同病常见证候及临床特点。这些都是一般性证候。通过学习,为临床治疗血病打下基础。授课时间:11月30日,周四,第5节 题目: 津液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痰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表现、辨证依据。2.了解水停证、饮证。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
重点:痰证、津液亏虚证 难点:痰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正常津液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官窍的作用,若由于各种原因致津液不足,或水液停聚、凝结,可形成多种津液病证,如津亏、痰证、饮证、水停。
新课讲述
一、痰证
重点介绍痰证的含义、临床表现。注意:
1.痰与饮,其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2.痰随气流行,可达全身任何病位,形成各种病证,其中有“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之别。
3.痰证表现与痰之部位有关,但均具苔腻、脉滑的特点。
二、饮证
简要介绍饮证的含义、临床表现。注意:
1.痰与饮之不同。
2.饮多停于胃肠、心肺、胸胁、四肢肌肤部位,而为四饮:痰饮、支饮、悬饮、溢饮。3.饮证表现与饮停部位有关。
三、水停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
注意:水肿多见于风邪、水湿侵犯肺脾或脾肾阳气亏虚,致水液内停、泛滥肌肤引起。亦可由血瘀化水引起。
四、津液亏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小结:
津液病证是津液亏虚,或水液停聚所致的一类病证,有痰证、饮证、水停、津亏四种,其中重点是痰证,津亏两证,应熟悉其临床特点。授课时间:12月4日,周一,第6节 题目:脏腑辨证
辨心病证候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目的与方法及适用范围。2.熟悉心病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病病机特点及常见症状。难点:脏腑辨证的目的与方法。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介绍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关系,明确脏腑辨证是八纲辨证的具体与深化,并且与气血津液辨证相互补充。
新课讲述:
一、脏腑辨证概述:
简要介绍脏腑辨证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适用范围及意义。
注意:脏腑辨证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脏腑病位及其病理性质,并且概括为一个脏腑证名。其辨证方法是根据各脏腑不同的病理表现,即常见症状确定脏腑病位;根据各证候主症表现的常见症状的特点,并结合兼症确定其病理性质。
二、心病辨证概述
简要介绍心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
注意:心病主要为心脏本身、心神及主血脉功能的失常、表现为心、心神、心脉三方面,舌之症状亦归于心。
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脏腑辨证的概念、目的与方法、意义,心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其中重点是心脏病机特点及常见症状,根据心病主症表现的常见症状及其特点,结合兼证,确定心病不同证候。
思考题:
1.如何进行脏腑辨证?
2.心病基本病机、病变范围、常见症状是什么?授课时间:12月4日,周一,第7,8节 题目:心病辨证
(二):心病常见证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2.熟悉心病常见证候的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3.学会对临床典型心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亢盛证
1学时 2.心脉痹阻证 痰蒙心神证 痰火扰神证 瘀阻脑络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难点:
1.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鉴别。
2.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的关系及鉴别。3.心脉痹阻四证的鉴别。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简述心病概述,如心病病机、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明确心病以心病常见症状为主症,辨证时应注意主症的特点及兼症。
新课讲述:
二、常见证候
(一)心血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二)心阴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的鉴别。
(三)心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四)心阳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心阳虚证与心气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五)心阳虚脱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心阳虚脱证与心气虚证、心阳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六)心火亢盛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
1.心火亢盛证与心阴虚证的鉴别。
2.本证依据主症的不同,有“心火上炎”、“心火下移”“心火迫血妄行”“热扰心神或热闭心神”证之不同。
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介绍了心病常见虚证,及实证,心火亢盛证,现继续介绍下列实证。
(七)心脉痹阻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
1.心脉痹阻证,因致病因素不同,有瘀血、痰浊、寒凝、气滞心脉四证,须加以鉴别。2.本证是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的证候。
(八)痰蒙心神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本症病因有外感湿浊和内伤情志两方面,两者表现不同。
(九)痰火扰神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
1.本证病因有外感热邪与内伤情志两方面,两者表现不同。2.痰火扰神证与痰蒙心神证的鉴别。
(十)瘀阻脑络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本证病位在脑。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心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辨证依据,重点是心之气、血、阴阳亏虚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及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应注意相似证候的鉴别。
思考题:
1.试述心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试述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三证,心脉痹阻四证 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的鉴别。授课时间:12月4日,周一,第9节;12月7日,周四,第3节 题目:辨肺病证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握肺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熟悉肺病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及常见症状;肺病常见证候的分析及辨证依据。3.学会对临床肺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3学时。1.概述,肺气虚证,肺阴虚证
1学时 2.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
1学时
3.肺热炽盛证 痰热壅肺证
寒痰阻肺证 饮停胸解证 风水相搏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肺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难点:肺病相似证候的鉴别。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心病的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常见证候及相似的鉴别等,现在学习肺病。肺病在临床亦多常见。
一、概述
简要介绍肺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
注意:肺病病理主要为呼吸、宣降、通调及卫外功能失常为特点,症状多表现在肺系,而以咳、喘、痰多见。
二、肺病常见证候
(一)肺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二)肺阴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三)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第二学时
首先简要介绍三证共同病机特点,临床特点:均属六淫侵犯肺卫,致肺卫失和,表现为肺系失宣为主,兼卫表不和症状(表证),均与表证不同。三证不同点在因邪气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
1.风寒犯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风寒犯肺证与风寒表证的鉴别。2.风热犯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3.燥邪犯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第三学时
(四)肺热炽盛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肺热炽盛证与风热犯肺证的鉴别。
(五)痰热壅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痰热壅肺证与肺热炽盛的鉴别。
(六)寒痰阻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寒痰阻肺证、痰湿阻肺证与痰热壅肺证三证的鉴别。
(七)饮停胸邪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注意: 本证病位在胸胁,属“悬饮”。
(八)风水相搏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注意:本证为风邪侵犯肺卫,肺气失宣,通调失职,而以急性水肿,兼表证的证候。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肺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常见证候临床表现等,其中重点是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要注意相似证的鉴别。
思考题:
1.试述肺病的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2.试述肺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3.试述肺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风寒犯肺与风寒表证,风热犯肺与肺热炽盛,痰热壅肺与肺热炽盛,痰热壅肺与寒痰阻肺证的鉴别。授课时间:12月7日,周四,第4,5节 题目:脾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脾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2.熟悉脾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及各常见证候的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3.学会对临床典型脾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脾病概述,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虚气馅证、脾不统血证
1学时 2.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脾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难点:脾病相似证候的鉴别。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脾病辨证是根据脾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对于由脾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辨证的方法,因此先简要介绍脾的生理、病理及病变范围。
讲述:
一、概述
简要介绍脾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
注意:脾病病机主要为运化、升清、统血功能的失常,故病变范围亦主要为此三方面。
二、脾病常见证候
(一)脾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二)脾虚气馅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三)脾阳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四)脾不统血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脾病四虚证的鉴别。
(五)寒湿困脾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
(六)湿热蕴脾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的鉴别。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脾脏生理、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各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重点是各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应注意脾病四种虚证,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通过学习脾病辨证,为临床治疗某些消化性疾病提供依据。
思考题:
1.试述脾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及常见症状。
2.试述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虚气馅证、脾不统血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四者如何鉴别? 3.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如何鉴别? 授课时间:12月11日,周一,第5,7,8节 题目:肝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肝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2.熟悉肝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肝病证候的分析及辨证依据。3.学会对临床典型肝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3学时。1.概述、肝血虚证、肝阴虚证
1学时 2.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
1学时 3.肝风内动证、寒凝肝脉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肝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难点:肝病各相似证候的鉴别。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肝病辨证是临床常用辨证方法,是依据肝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对肝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综合,以确定属何肝病证候的方法,因此先介绍肝病生理、病理、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等。
讲述:
一、概述
简要介绍肝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
注意:肝病主要为疏泄、藏血功能的失职,表现在肝脏、肝脉循行部位,与肝关系密切的组织及情志失调诸方面,其病理表现为易郁、易虚、易亢、易风的特点。
二、常见证候
(一)肝血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肝血虚证与心血虚证的鉴别。
(二)肝阴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肝阴虚证与肝血虚证的鉴别。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介绍了肝病虚证,现介绍肝病实证。讲述:
(三)肝郁气滞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本证是多种病证的病理基础,可继发若干病证,故应了解本证与痰、瘀、火及与心、肺、脾、胃病证的联系。
(四)肝火炽盛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五)肝阳上亢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
1.本证性质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临床表现包括两方面,但具体可有“本虚”与“标实”偏重之不同。
2.肝阳上亢证与肝火炽盛证的鉴别。第三学时 导入新课
依据肝脏病理,肝为“风木”之脏,“肝风”在肝病亦为常见证候,多种病因均可引起。讲述:
(六)肝风内动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
1.本病因致病因素不同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证,四者病理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应予鉴别。
2.肝阳化风证与肝阳上亢证,阴虚动风证与肝阴虚证,血虚生风证与肝血虚证的鉴别。
(七)寒凝肝脉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小结:
肝病证候是临床常见病证,学习肝病证候辨证,应熟悉肝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掌握常见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注意相似证候的鉴别。
思考题:
1.试述肝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及常见症状。2.试述肝病常见证候及临床表现。
3.肝血虚证与心血虚证,肝阴虚证与肝血虚证,肝阳上亢证与肝火炽盛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与肝阳化风证如何鉴别?
4.肝气郁结证的发展,可能出现哪些病证? 授课时间:12月11日,周一,第9节;12月13日,周四,第3节 题目:肾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肾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熟悉肾脏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各常见证候的分析、辨证依据。3.学会对临床典型肾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
1.概述
肾阳虚证
肾虚水泛证
1学时 2.肾阴虚证
肾精气不足证
肾气不固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肾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难点:肾病相似证候的鉴别。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肾病辨证是依据肾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对肾脏功能失常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辨证的方法,现首先简要介绍肾脏生理、病理、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等。
讲述:
一、概述
(一)简要介绍肾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
注意:肾病主要为藏景、主水、司二阴、纳气功能失职,病理为“多虚少实”,表现在腰、膝、头、耳、发、齿失养,及生殖异常、二阴失固、虚喘、水肿等方面。
二、常见证候
(一)肾阳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二)肾虚水泛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肾虚水泛证与肾阳虚证的鉴别。第二学时
(三)肾阴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四)肾精不足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肾精不足证与肾阴虚证的鉴别
(五)肾气不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
1.本证为肾气虚,而以“二阴”不固为主症的证候。若以“虚喘”为主者,则称肾不纳气证。后者多由久病咳喘伤肺、肺气亏虚、病久及肾,致肺肾气虚,故属脏腑兼病,见兼病辨证。
2.肾虚五证的鉴别。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肾脏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各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其中重点是临床表现,应注意肾病五种虚证的鉴别。
思考题:
1.肾病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常见症状有哪些? 2.肾虚水泛证与肾阳虚证如何鉴别?
3.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如何?与肾精不足证如何鉴别? 4.试述肾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授课时间:12月13日,周四,第4,5节 题目:腑病辨证
(一):胃肠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胃肠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熟悉胃肠病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各常见证候的分析、辨证依据。3.学会对临床典型胃肠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概述、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火炽盛证、寒饮停胃证
1学时
2.寒滞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虫积肠道证、肠热腑实证、肠燥津亏证、肠道湿热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胃肠各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难点:各相似证候的鉴别。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胃肠病辨证 导入新课:
胃肠病与脾病均为临床常见疾病,但两者生理、病理、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表现证候均不同。
讲述:
(一)概述
简要介绍胃肠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注意:
1.胃与脾生理功能、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及常见症状的异同,胃与肠在病变方面的相互联系。
2.腑与脏生理与病理特点的不同。
(二)常见证候 1.胃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胃气虚证与脾气虚证的鉴别。2.胃阳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胃阳虚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3.胃阴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4.胃火炽盛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胃火炽盛证与胃阴虚证的鉴别。5.寒饮停胃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第二学时 引入新课
上节课介绍了单纯胃病证候,现介绍胃与肠同病证候。讲述: 6.寒滞胃肠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1)本证中有寒邪犯胃证,可单见;(2)寒邪犯胃证与胃阳虚证的鉴别。7.食滞胃肠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食滞胃脘可单见。8.胃肠气滞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胃肠气滞证与寒滞胃肠证的鉴别。9.虫积肠道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10.肠燥津亏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11.肠道湿热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肠道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胃与肠生理功能、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各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依据。重点是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应注意相似证候的鉴别。通过学习,学会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辨证。
思考题:
1.胃与肠在生理、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及常见症状有什么不同? 2.试述胃与肠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
3.胃气虚证与脾气虚证,胃阳虚证与脾阳虚证,胃实寒证与胃虚寒,胃火炽盛证与胃阴虚证如何鉴别? 授课时间:12月21日,周四,第3,4节 题目:腑病辨证
(二):脏腑兼病辨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膀胱与胆病常见证候及心与肾、心与肺、心与脾常见兼病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2.熟悉膀胱、胆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熟悉脏腑兼病的含义、兼病规律、临床特点。
3.学会对临床典型膀胱、胆病及心与肾、心与肺、心与脾兼病进行辨证。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膀胱湿热证、胆郁痰扰证、脏腑兼病概述
1学时
2.常见兼病证候
(一):心肾不交证、心肺气虚证、心脾气血两虚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常见证候临床表现。难点:兼病证候临床表现。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上次课介绍了胃肠病辨证,现介绍膀胱病、胆病辨证,应注意两者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及常见症状等。
讲述:
二、膀胱病辨证
(一)概述
简要介绍膀胱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证候分类。注意:膀胱本身的病证常见膀胱湿热证。
(二)常见证候:膀胱湿热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三、胆病辨证
(一)概述
简要介绍胆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证候分类。注意:肝与胆病多并见,胆腑本身证候常见胆郁痰扰证。
(二)常见证候:胆郁痰扰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脏腑兼病辨证
(一)一、概述
简要介绍脏腑兼病的含义、兼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注意:
1.临床表现为相兼证候的临床表现并见。
2.脏腑兼病证候,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的常见症状并见,以此确定病位;其病因病性依据各脏器临床表现的特点,并参考兼症,两者综合起来以确定证名诊断。
第二学时
(一)心肾不交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二)心肾阳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三)心肺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四)心脾气血两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心脾两虚证亦包括心脾气虚证。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膀胱、胆病辨证,脏腑辨证的概念、兼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及几种常见兼病证候,重点是这些常见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通过学习,学会对上述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辨证。
思考题:
1.试述膀胱湿热证、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2.何谓脏腑兼病?其兼病规律及临床表现的特点是什么?
3.何谓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气血两虚证?试述其主要临床表现及病机。授课时间:12月21日,周四,第5节;12月28日,周四,第3节 题目: 脏腑兼病辨证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脏腑兼病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2.学会对临床典型脏腑兼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心肝血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
1学时 2.肝胆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阳虚证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兼病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难点:兼病证候的临床表现。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简要复习脏腑兼病的含义、相兼规律及临床表现特点。讲述:
(五)心肝血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心肝血虚证与心脾气血两虚证鉴别。
(六)脾肺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七)肺肾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八)肺肾阴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九)肝火犯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十)肝胆湿热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肝胆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十一)肝胃不和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十二)肝郁脾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1学时 21
注意: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胃肠气滞证的鉴别。
(十三)肝肾阴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心肾不交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鉴别。
(十四)脾肾阳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脾肾阳虚证与心肾阳虚证的鉴别。小结:
本次课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脏腑兼病的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了其病因病机及辨证依据。通过学习,学会对上述常见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辨证。
思考题:
1.试述常见脏腑兼病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2.肝胆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如何鉴别? 授课时间:12月28日,周四,第4,5节 题目:六经辨证概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六经辨证的基本知识。2.了解六经辨证的传变关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1.概述
六经病证:太阳病证
阳明病证
1学时 2.少阳病证
太阴病证
少阴病证 厥阴病证 六经传变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太阴病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基本病机。难点:太阴病证的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概述
简要介绍六经及六经辨证的含义,六经病证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适用范围。
二、六经病证
(一)太阳病证
简要介绍太阳病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分类。1.太阳经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型。(1)太阳中风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2)太阳伤寒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2.太阳腑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型。(1)太阳蓄水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2)太阳蓄血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二)阳明病证
简要介绍阳明病证的病因病机、病理性质、证候分类。1.阳明经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2.阳明腑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第二学时
(三)少阳病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四)太阴病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五)少阴病证
简要介绍含义、病理性质及证候类型。1.少阴寒化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2.少阴热化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六)厥阴病证
简要介绍含义、病理性质、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三、六经病证的传变
了解六经病证的几种传变方式的含义,如: 1.传经:(1)循经传(2)越经传(3)表里传 2.直中 3.合病 4.并病
授课时间:1月4日,周四,第3,4节 题目: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卫气营血辨证的基本知识。2.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关系。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0.5学时。重点与难点:
重点:卫气营血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基本病机。难点:卫气营血证候的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教学过程
一、概述
简要介绍卫气营血及卫气营血辨证的含义,与脏腑的关系及适用范围。
二、卫气营血病证
(一)卫分证
简要介绍含义、病因病机、病理性质、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二)气分证
简要介绍含义、基本病机、病理性质、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三)营分证
简要介绍含义、基本病机、病理性质、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四)血分证
简要介绍含义、基本病机、病理性质、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三、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
了解卫气营血证候的的传变方式及其含义,如: 1.顺传 2.逆传
3.其他: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
授课时间:1月4日,周四,第5节 题目:三焦辨证概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三焦及三焦辨证的基本知识。2.了解三焦辨证概要的传变关系。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学时。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焦辨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基本病机。难点:三焦辨证概要的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教学过程
一、概述
简要介绍三焦及三焦辨证的含义,三焦病证与脏腑的关系,适用范围。
二、三焦病证
(一)上焦病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依据。注意:上焦病证包括肺卫热证、肺热炽盛、热入心包三证。
(二)中焦病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主要辨证依据。注意:本证包括阳明燥热与太阴湿热二证。
(三)下焦病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依据。三、三焦病证的传变
阿德里亚诺中医诊断报告 篇6
国籍巴西
身高五尺六寸七(1.89米)
出生年月农历壬戌年正月二十四(公历1982年2月17日)
生肖狗
症 状
病人出生于巴西,19岁时开始前往意大利打工,实习期就业于国际米兰实业公司,但未获重用,跳槽前往帕尔马公司后取得成功,之后回归国际米兰公司并进入高级管理层,曾享受“国王”级待遇。然而自从2006年之后,病人身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导致劳动效率明显下降,已经无法胜任原有的工作岗位。病人曾经前往西医诊所求治,曼奇尼医生为他开出的药方是返回巴西进行疗养,但也只是使得症状稍有缓解,并未得到彻底根治。从去年夏天开始,病人的主治医生换成了莫里尼奥。这位葡萄牙大夫为阿德制定的治疗方案是保守疗法,要求病人带病坚持工作,希望在劳动过程中完成治疗。但是在历经半年之后,这次治疗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截至去年年底,病人在工作时间内应到17次(17轮联赛),实到7次(联赛中5次首发、2次替补),出勤率只有41%,至今只为公司带来一笔生意(打进1球)。除此之外,病人多次拒绝来自莫里尼奥医生的建议,在患病情况下仍然纵情声色,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并且有传染给其他同事的趋势。
有鉴于此,莫里尼奥医生已经承认对病人的治疗彻底失败,要求他再次返回巴西进行疗养。目前看来,西医方法对于病人的治疗难以产生效果,建议改用中医方式进行诊断以及治疗。
治疗方案·壹
病因 劳逸失度
所谓的“劳逸失度”,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这两种情况。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过度安逸则指过度安闲、不参加劳动、不运动,根据中医“久卧伤气”的理论,过度安逸会造成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并且由此带来一系列症状。
从此病人的情况来看,在他身上同时存在着“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其中劳累体现在场外过于丰富的夜生活,安逸则体现在训练场和赛场上的懒散作风。
根据媒体报道,病人当初在返回巴西疗养期间,照样多次出现在夜总会等场合,导致其身体机能并未在此期间得到恢复。莫里尼奥医生之所以彻底放弃了治疗病人的努力,就是因为获悉他在一次上班前竟远赴距离米兰城180公里的维琴察嫖娼。正是由于在场外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导致病人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总是显得无精打采,在岗位培训中迟到更成为了家常便饭,令一向强调纪律的莫里尼奥感到无法忍受。
针对由于“劳逸失度”造成的种种症状,必须要让病人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学会以劳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病人以往曾经多次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因此关键是深挖病人的思想根子,让他认识到相关症状对自己造成的巨大危害。
26岁的年龄对于一名前锋其实正值巅峰期,何况阿德里亚诺此前并没有多少重伤记录,以他的身体和天赋而言,本该在这个年龄段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但由于放纵的生活态度,使他并没能充分展现出这种天赋。
接近1.90米的身高、超过85公斤的体重,曾令阿德里亚诺在对方门前形成强大威慑力。但对于这类身高体壮的强力中锋而言,一旦由于缺乏锻炼或者暴饮暴食而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往往意味着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大幅下降,从而无法继续适应高水平对抗的需要。所以必须让阿德里亚诺认识到“劳逸失度”未来有可能造成的可怕后果,让他将原本用于饮酒作乐的时间分给健身房,在手机上删除各家夜总会的联系方式,添上营养学家、保健医生乃至减肥俱乐部的电话,争取重新回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成功病例 罗纳尔多
罗纳尔多或许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成功病例,毕竟“肥罗”的放纵程度相比阿德里亚诺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人甚至曾在巴西结伴前往酒吧寻欢作乐。但罗纳尔多的优点在于,他知道在哪些时候必须认真起来,2002年世界杯期间,他就乖乖地服从了主教练斯科拉里的“禁欲令”,结果为自己带来了世界杯冠军和最佳射手称号。还记得他在夺冠之后发表的名言吗?“世界杯冠军比做爱更棒”,这句话值得阿德里亚诺好好体会。
治疗方案·贰
病因 七情内伤
“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根据中医理论,这些变化会伤害人体内脏,比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也就是所谓的“内伤”。
阿德里亚诺也存在着自己的“内伤”,那就是他糟糕的心理素质,这一点导致他的状态经常由于情绪波动而受到影响。曾经年少成名的他,过早收获了普通球员难以企及的名气和财富,从而形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然而一旦稍遇挫折,他就会显得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度过短期的低谷,而是只能任由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曾在佛罗伦萨执教过阿德里亚诺的普兰代利,这样形容昔日弟子面临的危机:“他现在遭遇的是心理问题,他需要在比赛中始终认为自己处于核心位置,否则就会失去信心,效率也就降低了。”
由“七情内伤”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很多都需要以心理疗法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黄帝内经》中就载有“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和“开之以其所苦”等多种疏导方式。
曾有一名教练这样谈起阿德里亚诺的特点:“他有着巨人的身体、孩子般的心,你需要把他当作一个大孩子来对待。”因此在对阿德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诸如莫里尼奥这样的强势人物未必能带来积极效果,他更需要一位宽厚长者对他进行开导。阿德里亚诺曾说过“莫拉蒂就像是我的父亲”,或许这位主席先生才是最适合扮演心理医生的人选。
另一方面,昔日被称为“国王”的阿德里亚诺,也必须接受他已不再是球队头号核心的现实,需要坦然面对从配角重新起步的处境。只有在解决了心理问题这个“内伤”之后,他才能以正确态度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将队友视为同伴而非敌人,将主教练视为导师而非对头,最后以健康心态推动竞技状态的回升。
成功病例 阿内尔卡
阿内尔卡与阿德里亚诺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样在成名之初就被寄予厚望,但也同样由于性格缺陷而影响了职业生涯前途。无论在阿森纳、皇马还是利物浦,他都曾经与队友或者主教练闹得不欢而散,甚至还曾口出要法国队前主教练桑蒂尼跪着求他回国家队的狂言,一度被人视为心理不健全的反面典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已近而立之年的阿内尔卡终于不再像以往那般狂妄自大,自从加盟切尔西之后,他表现出昔日罕见的谦和态度,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自己争取到主力位置,并且领跑本赛季的英超射手榜。
治疗方案·叁
病因 水土不服
所谓“水土不服”,在中医理论中是指由于个体迁移,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改变,暂时不能适应而引起病变。而对球员来说,转会新球队、主教练更迭以及战术调整等因素,都有可能产生“水土不服”的症状。
从阿德里亚诺的情况来看,他表现最出色的时期出现在2002-2003赛季,当时在效力于帕尔马期间,他在28场联赛中打进了16球,与穆图构成了当时意甲赛场上最犀利的锋线组合。也正是在那个赛季之后,莫拉蒂才会下决心以2300万欧元购回他一半的所有权,但是在重返国际米兰之后,阿德里亚诺再也没能回到当初的高度,最辉煌的2004-2005赛季也只是30场联赛进16球。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除了球员自身因素之外,其实也与两支球队不同的技战术特点有关。在当时的那支帕尔马队中,阿德里亚诺明显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于是球队的所有战术都围绕着他来展开,确保他可以将个人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在国际米兰这种拥有诸多优秀球员的强队,则要求球员必须更多服从整体战术的需要,而这恰恰暴露出阿德里亚诺在配合意识方面的不足。尤其当他的个人能力由于纵情声色而有所下降时,这种“水土不服”的症状也就表现得格外明显。
根治“水土不服”的办法无非两个:一是更换环境,二是在现有环境下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局部调整。对于阿德里亚诺来说,更换环境也就是寻求转会,虽然目前他在国际米兰的锋线竞争上不敌伊布拉希莫维奇,但如果换到一支实力相对较弱的中游球队,还是具备了成为战术核心的本钱,完全有可能在转会之后闯出一片新天地,正如他当初离开国际米兰后在帕尔马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样。
不少媒体现在都认为阿德里亚诺即将遭到俱乐部抛售,有关转会方向也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报道,但这也并不是他唯一的出路。当初阿德之所以能在帕尔马保持强大火力,与身边有一个像穆图那样的搭档大有关系。当时穆图被球队安排在拖后前锋的位置上,极大地激活了阿德里亚诺。如果国际米兰也能为阿德里亚诺配备一个风格类似于穆图的搭档,那么阿德里亚诺也存在着焕发出第二春的机会。
成功病例 吉拉迪诺
中医诊断学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级中医专业1个班学生共105名, 学制4年, 学习《中医诊断学》课时均为80学时。按照单双数进行分组, 单数学生57名, 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 按教学大纲授课;双数学生48名, 实验组,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法。其中实验组男38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18±2.01) 岁;对照组男34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18±1.98) 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设置案例情境
案例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是教材中规定的能力培养的延伸和拓展[1]。案例选择既要符合教学大纲, 又要符合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学案例多选用为学生熟知的肺病、脾病、肝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 从临床实际出发, 选编数个临床常见证型的典型情境, 着重演绎案例的背景和疾病变化的过程, 促使学生在情景中思考疾病证型的辨证要点, 形成合理的诊断结论, 并比较证型间的联系与区别。
1.2.2 分配角色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扮演的角色, 并根据场景需要适当拓展, 甚至增加新的角色。课前教师对“演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训, 强调各自所处的角色背景, 使学生在角色的基础上体验感受。此外, 还可根据学生的表演需要准备一定的场景、道具或其他辅助用品, 使表演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情境。
1.2.3 现场表演
提前3天将案例情境和问题分发给所有的学生, 督促他们预习并理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利用检索工具查找相关课外资料, 准备发言提纲;在下发的问题中设置一些包含观察性的问题, 以调动台下学生进一步思考。表演时间为10~15min, 在表演的过程中, 扮演“医生”的学生尽自己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临床诊治。
1.2.4 组织讨论
划分学习小组, 每组8人, 选定小组长为本小组中心发言人。表演结束之后请表演的“演员”表达对自身角色的内心感受, 接下来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重点是表演过程中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然后进行组间发言, 请观众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 由指导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1.3统计学方法
资料使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 (undefined±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1.4评价方法
授课老师自行设计情景教学法学生测评表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反应和评价。结果见表1。
课程结束后两组用同一套试卷同时进行理论考试 (百分制) , 对两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注:经过Radit分析, u=2.3461, P=0.0190<0.05;经Radit分析,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调查结果显示情境教学法使课堂气氛活跃, 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并且能拓宽知识面, 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大部分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从表2看出, 实验组合格47人, 不合格1人;对照组合格54人, 不合格3人, 经χ2检验, P>0.05, 表明两组在考试成绩上没有明显差异。经过Radit分析, u=2.346 1, P=0.019 0<0.05, 提示实验组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
3讨论
3.1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情景教学是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 学生提前获知学习内容, 根据问题利用课外时间, 查找资料, 用生动的情景表演演绎书本上枯燥的文字, 起到激发学习兴趣, 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效果。与传统讲授教学法相比, 情景教学法最明显优点是, 强调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鼓励学生拓宽思路, 将各医学学科知识交融汇合[1]。本资料结果显示情景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分值最高, 充分证明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明显的优势。
3.2有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及高校扩招的原因, 临床见习、阶段性实习的难度不断增加, 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及思辨能力的训练受到很大限制。情景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上课只听讲不动脑的习惯, 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学习内容通过案例情景展现, 学生在表演、思考的同时, 现实场景和理论知识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传递-接受-记忆”转变为“引导-发现-运用”, 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学会如何审察、判断病情, 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运用者。同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程度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3.3有利于增强合作学习能力, 锻炼沟通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会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在情景教学过程中, 查阅资料、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组间发言等形式, 使学生带着问题对具体情节、问题进行分析发言, 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下,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被触动、被激发, 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 学会分工合作、相互学习, 既锻炼了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今后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4存在问题及对策
3.4.1 教师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首先, 对情景教学是否有效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教师的教学技能, 但教师的任务和作用不是讲授者, 而是问题的设计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灌输者, 而是引导者、监控者。这一点对于长期接受并从事传统教育的教师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地回到讲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 在实施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再者, 问题设置水平需要提高。在情景教学过程中, 教师变为知识的设计者, 问题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这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学会巧妙设计教学情景, 切忌贪多求大, 急功近利, 必须遵循由课本到课外, 由简单到复杂, 由封闭式问题到开放式问题的原则, 循序渐进地提出难度适宜, 既贴近学生, 又贴近教学大纲及临床实际的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 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积累与探索。
3.4.2 课时不足
情景教学法是以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中又受到学时限制, 常常出现有的小组代表无法充分发言, 其他学生就更少有发言机会。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发言机会, 在以后课程的自学中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偷懒的现象[2], 加之教学进度与教学考评仍是按照传统教学设置, 从而限制了情景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此, 教师需要整合教材,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不必每一次课或每一章节都进行情景教学;此外, 进一步深化教改, 制定合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考评制度刻不容缓。
3.4.3 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尽管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但学生长期接受传统教育造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 使得我们所期望的各种能力塑造难以在一门课程、几次探究性教学中得到升华和巩固。而学生不擅于自主学习, 不主动追击问题的学习方法也使情景教学法在开展中困难重重。故而教师要把学习监督提到课前。加强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找资料的准备。此外, 要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应在多学科、多课程, 而非单一学科、单一课程中开展启发性教育, 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方法被频繁地强化, 从而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 情景教学法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临证思维能力, 改变学生被动的教育状况上有极大的优势, 但是仍然要处理好教师业务水平、学生接受能力、教学体制陈旧之间的矛盾, 多种教学法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摘要:就情景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探讨了实施情景教学的方法、效果以及情景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中医诊断学,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王长远, 秦俭, 孙长怡.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2) :155-156.
慢性腰痛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计患者40例, 均为笔者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腰痛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12例;年龄32~59岁, 平均年龄49.3岁;病程3个月~3年。
1.2 诊断标准
(1) 腰部慢性持续性疼痛、腰部有明显的压痛; (2) 臀部、腹股沟区及下肢也会出现疼痛; (3) 腰椎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 (4) 下肢活动受限、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常因天气变化、劳累等因素致疼痛加剧。
1.3 辨证
中医学辨证治疗方法在对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将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 督脉并于脊里, 肾附其两旁, 膀胱经挟脊络肾, 故腰痛与肾和膀胱经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学中常将腰痛分为以下三型[3]。
1.3.1 寒湿腰痛
多因汗出当风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寒湿之邪客于经络、气血阻滞。以腰部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下肢、时轻时重、患部怕冷、寒冷阴雨使之加重, 舌苔白腻, 脉沉。
1.3.2 瘀血腰痛
每因负重闪挫、经络受损、气滞血瘀或弯腰劳作过累、气血运行不利。以腰部强直酸痛、痛处固定为主症。
1.3.3 肾虚腰痛
肾气虚亏, 精血不足, 筋骨失去滋养, 寒湿之邪客于经络, 气血阻滞。以腰部重、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 或痛连下肢, 起病缓慢, 隐隐作痛。若腰膝酸软、肢冷乏力、舌淡、脉细者、为肾阳虚;伴虚烦、尿黄、脉细数、舌红少苔者、为肾阴虚。
1.4 治疗方法
1.4.1 治则及方药
(1) 寒湿腰痛: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药用甘草、干姜、丁香、白术、陈皮、苍术、云苓, 可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加减用药。 (2) 瘀血腰痛:活血化淤、行气止痛, 药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灵脂、地龙、香附、牛膝。 (3) 肾虚腰痛:偏阳虚者宜温阳止痛, 药用熟地、当归、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山药、杜仲等。偏阴虚者宜滋阴补肾, 以左归丸为主方药用熟地、菟丝子、枸杞子、山萸肉、龟板胶、牛膝、鹿角胶等。
1.4.2 灸法
取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命门、腰阳关。每次选2~3穴, 可根据症状选择不同的灸法 (艾条温和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 。
1.4.3 针法
以足太阳经、督脉为主、取阿是穴、夹脊穴、昆仑、委中、关元俞、大肠俞及肾俞等。对肾虚者可在以上穴位的基础上增加命门、太溪穴, 劳损者可加次缪、膈俞等穴位, 寒湿作痛者可加腰阳关穴等。
1.4.4 按摩法
患者俯卧位取与针灸法相同的穴位进行按摩, 每穴持续30s左右;并在背部使用滚法, 一般持续约10min。
2 结果
治疗3个月后40例患者中痊愈者36例, 占90%, 显效2例, 占5%, 总有效率为95% (有效者包括痊愈、显效) , 由本组所得结果可知, 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腰痛疗效显著,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1) 。
3 讨论
慢性腰痛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 但主要因寒湿、血瘀及肾虚等所致。本组患者均因上述3种致病因素作用导致腰部肌肉、膜性结构及韧带、关节囊等结构发生病变, 最终导致了慢性腰痛的发生。古代医学中关于该病的记载很多, 如《丹溪心法腰痛》中写道:“腰痛生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素问痹论》有[5]“风寒湿三气杂致, 合而为痹也”的记载。
慢性腰痛是痹症中的一种, 痹症患者中多数患者具有腰部扭伤、骨折、挫伤、手术病史等。慢性腰痛主要有3种, 治疗方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本组中所用的药物干姜、陈皮、苍术等均据有此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本组中所用的药物桃仁、红花、香附等均据有此功效。滋阴补肾、温阳止痛, 本组中所用的药物熟地、枸杞子、杜仲等均据有此功效。相关研究证明:寒甚痛剧、拘急不适, 肢冷加附子以温阳散寒;湿盛阳微、关节沉重胀闷、肢冷不温者加霍香、木通宣通经络, 利水除湿;疼痛游走不定者加桂枝、独活、羌活, 以疏风散寒。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应用中医学方法诊断及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 以便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笔者收治的门诊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中应用到的中医学技术及方法。结果 40例慢性腰痛患者应用中医学的相关方法和技术2个疗程, 获得显著治疗效果, 其中痊愈36例, 治愈率为90%;2例患者治疗显效, 有效率为5%, 总有效率为95%。结论 中医学相关方法和技术治疗慢性腰痛效果显著, 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痛/慢性,中医辨证,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钢.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腰痛7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9) :4681.
[2]刘岩松, 刘万英.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痛[J].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3]何大昌.中医治疗慢性损伤性腰痛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 2007, 26 (4) :108~109.
[4]刘艳霞.手法结合针罐治疗慢性腰痛临床体会[J].2008, 23 (12) :1983.
试论现代中医临床诊断之困境 篇9
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脏腑辨证, 是临床最常用的辨证方法, 就是结合八纲、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 对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从而确定病变的脏腑部位、性质等, 并据此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法。
笔者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 深切感受到, 目前中医临床被诸多问题困扰。现就以脏腑辨证为例, 浅谈现今中医临床诊断之困境。
1 过度强调辨证
过度强调辨证, 忽略了辨病, 即使有了辨病, 在最终的诊治过程中, 也大多从“证”入手, 忽略了疾病的基本矛盾。
虽然中医诊断学强调病证结合, 认为辨病有利于从全程、特征性上认识疾病的本质, 病为基本矛盾。辨证有利于认识当前阶段证候的病位与性质, 证为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但是在临床实践中, 总是会出现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
刘敏如、谭万信主编的《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妇产科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证分型为:肾虚夹瘀证、肾阴虚夹瘀证、气虚夹痰证、肝气郁结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湿血瘀证、热郁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王永炎、鲁兆麟主编的《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对中风- 中经络的辨证分型为:肝阳爆亢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证、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证、风痰上扰证、气滞血瘀证;对胸痹心痛的辨证分型为:阴寒凝结证、瘀阻脉络证、痰热壅塞证、心气不足证、心肾阳虚证、心肾阳微证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之肾虚夹瘀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肾虚血瘀证, 二者的证型“肾虚血瘀”是基本相同的。在治疗过程中, 所取治法都是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所选方药大多是补肾活血之类。
子宫内膜异位症之气滞血瘀证与中风-中经络之气滞血瘀证, 二者的证型“气滞血瘀”是完全相同的。在治疗过程中, 所取治法都是活血化瘀。所选方药基本上都是以王清任的逐瘀汤加减化裁而成。
中风-中经络之痹阻脉络证与胸痹心痛之瘀阻脉络证, 二者其中的证型“阻滞脉络”也是基本相似的。在治疗过程中, 所取治法都是活血化瘀。所选方药都是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
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由于脏腑辨证的结果相似, 导致治法相似, 所用方药相似。中风-中经络与胸痹心痛, 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临床治疗的最终方药也是相似的。以上4种疾病分属中医妇科和中医内科两大学科, 但是, 最终治疗的方药中, 也都含有活血化瘀的药物。
虽然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说法, 但是, 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基本矛盾。每一种疾病, 必然有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个体特征。无论脏腑辨证的结果如何相似, 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基本矛盾的存在。同样的证型 “气滞血瘀”, 一个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个属于中风- 中经络。二者的区别到底在哪里?脏腑辨证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2 脏腑辨证未体现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 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脏腑辨证的结果, 无法体现出经络学说的具体内容。例如肺肾气虚证, 它指的是肺肾气虚, 摄纳无权, 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但是, 肺肾气虚的结果, 究竟影响了哪条经络?如何影响的?从肺肾气虚的概念里, 我们无法找到答案。
3 脏腑辨证的结论名目繁多
脏腑辨证的结论名目繁多, 缺乏统一标准, 辨证依据缺少客观证据。临床中, 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一种疾病, 因为辨证的操作者不同, 会出现很多种证型。以轻度认知障碍为例, 何迎春等将轻度认知障碍分为:脾肾两虚证、湿热壅滞证、痰湿阻络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等;李映红等将轻度认知障碍分为髓海空虚证、痰浊阻窍证、气滞血瘀证。由此可见, 同一疾病, 辨证的结果繁多。
临床中, 中医师辨证大多是依靠患者的主观描述, 通过四诊收集资料, 然后分析、综合, 进而得出结论。可以发现, 辨证的过程中, 存在太多不可控制因素:医生知识水平的高低, 临床经验的多寡, 患者配合的情况等, 都会影响辨证的结论。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客观证据。
4 对策及方法
辨证与辨病的兼顾、经络学说的应用、客观证据的寻找是困扰中医临床诊断的三大根本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4.1 应用现代技术
技术上立足当下, 应用现代科技, 寻找出符合中医学自身特点的诊断学工具。中医与西医相比, 最欠缺的就是诊断学工具。西方人发明了X光、CT、MRI、B超以及多种多样的内窥镜。在古代社会, 通过把脉、看舌来确诊疾病。现代社会的大环境要求我们, 诊断必须要清楚、明白、可提供客观证据。目前为止, 整个中医界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 其根本原因就是诊断缺失。可以预见, 诊断是中医发展的必经转折点。如果中医界不能寻找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诊断学工具, 那么中医理论也就只能存在于书本之中, 然后成为空洞的说辞与没有意义的口号。
4.2 理论上回归传统
中医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典籍, 为我们的中医学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关于生命, 古人有很多论述, 值得现代人深思。古人认为有形生于无形。老子《道德经》指出:“道生之, 德蓄之, 物行之, 势成之”。《庄子·外篇·知北游》说:“人之生, 气之聚也”。《黄帝内经·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古人的观点, 其大概意思是一致的:人的产生是宇宙自然运动变化的结果, 是按照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四季的法则生长。人的生命源于阴阳二气的结合。人体是精气聚合之器, 生命是精气运动的体现。
古人还讲, 人除了有形的形体之外, 还有无形的精神, 中医学称之为“神”。《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阴阳两精结合就产生神。神在形的基础上产生, 但对形体有主宰作用。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 是在神的支配和调节之下协调有序地进行。
我们中医学研究, 应该参考古人的观点。古人关于生命起源的论述, 关于“神”的论述, 对现代人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我们应该进一步从古书之中发现一些闪光点, 然后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 最终进一步充实中医基础理论。
4.3 采用中药学研究方法
中药来自于自然界, 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环境优美、姿态万千的名山大川, 是很多中草药生长的乐园。现代化学药物的研究方法, 对于中药学研究来说, 有一定价值, 但是不能取代中医理论对中药的指导作用。古代中医理论对于“毒”的认识, 就与现代有很大差别。古代药、毒不分, 认为凡是治病之药, 就有偏性, 有偏性就是毒。中医理论认为人生病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 药物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是纠正阴阳的偏差, 以偏纠偏, 即是治病。中草药与食物的来源本质上是相同的。食物的偏性小, 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有助于增长正气。药物的偏性大, 去祛除人体内的邪气, 最后等待人体正气的自行恢复, 从而使人体能够再次回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这些都是传统中医理论对中药的认识。现代中药学研究, 一味地套用化学药物的研究方法, 容易走进死胡同。如何找出符合中药学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 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 辨证与辨病的兼顾、经络学说的应用、客观证据的寻找, 是困扰目前中医临床诊断的三大根本问题。技术上立足当下, 理论上回归传统寻找出符合中医学自身特点的诊断学工具, 挖掘出符合中药学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 有助于中医学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炎, 鲁兆麟.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72-312.
[2]刘敏如, 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35-360.
[3]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59-565, 721-724.
[4]陈才俊.庄子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8:460-480.
[5]李耳等.道德经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9:185-200.
[6]何迎春, 张如富.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J].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 (11) :1464
中医诊断学 篇10
比较影像学是影像学的一个分支,根据对照比较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去研究和探索各种成像技术的要素和基本原理,目的一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疾病,二是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1]。为了提高影像学的教学质量,比较影像学已被部分医学院校引入到教学中。
1 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典型病例教学法现状
典型病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学习医学知识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2]。典型病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但在我校的教学中,除了有以上优点外,也存在一些问题:(1)课时少,教学内容多。(2)学生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西医基础薄弱。(3)如何在教学中将影像诊断学的内容与中医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上情况造成学生对影像学相关内容不理解,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对检查方法选择无从下手,对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的结合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授课过程中放弃按部就班,进行各种图像间的比较及各种检查方法的对比[4,5];为了使学生理解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的相关知识的结合,将影像诊断学中的西医内容及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相结合的内容与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这对提高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教学效果及中医学生的临床技能非常重要。
2 比较影像学在典型病例教学中的应用
2.1 比较影像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影像诊断学理论的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影像诊断学理论既抽象又难于理解,为了解决学生的困难,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及理解相关内容;例如: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的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及记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进行讲解,强调每种检查方法的优点、缺点、成像特点及他们之间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和相互印证的关系;同时应用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思考临床上应如何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这样就既加深了学生对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临床能力。
2.2 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大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特点,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异常困难,在阅片时不知如何得出诊断结论[6],因此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将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疾病的图像进行比较,列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同时指出每个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相关内容加深印象,同时掌握通过分析图像得出诊断的方法。例如:在讲解中央型肺癌时,将周围型肺癌、肺错构瘤、转移性肺癌等有肺部占位性表现的疾病的图像列出,通过比较,找出它们影像学表现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中央型肺癌,肿块靠近肺门;周围性肺癌;肿块边界有毛刺,可出现空洞;肺错构瘤可出现爆米花的钙化;转移性肺癌肺部可见多个病灶。通过比较讲解后,学生对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印象深刻,同时学习了其他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扩宽了知识面,了解分析影像表现的方法及鉴别诊断的方法。
2.3 有助于学生对影像学诊断方法的选择
现在,在临床工作中,对影像学诊断方法的选择,常遵循以下原则:(1)有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7]。(2)尽量避免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8]。(3)避免重复检查。(4)经济的原则,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同一个疾病在不同检查法中的表现特点及局限性[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强调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点及缺点,同时结合疾病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能力[9]。例如:脊柱椎体的爆裂性骨折,患者有外伤史、体征为脊柱的部分节段触诊有压痛等,脊柱正、侧位片上,有时骨折线显示不清,仅表现出椎体形态不自然,而且不能显示是否有骨片落入椎管,为了进一步明确脊柱损伤的情况,就需要进行CT检查,CT能显示相应的节段的脊柱椎体是否有骨折表现且骨折片是否落入椎管,但CT不能很好地显示脊髓损伤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的程度,需行MRI检查。这样讲解了以后,学生就会明白平片常常不能清晰显示脊柱骨折,CT能清晰地显示脊柱是否骨折,但不能很好地显示脊髓损伤的情况,MRI检查可以很好显示脊髓损伤的情况。所以在工作中就可以根据疾病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的特点,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达到辅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的目的。
2.4 有助于学生对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相结合部分的理解。
中医院校的影像诊断学教学中涉及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相结合的内容,包括影像诊断学应用于中医研究的领域、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中医相关技术在影像诊断学的应用,这些内容是学生较感兴趣但又觉得不易理解的部分[10,11],我们就将这部分内容用对比的方式与西医的相关内容一起讲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扭曲、紊乱,伴有肺气肿可出现肺野透亮度增高、膈肌低平等[12];肺气虚型的患者出现肺纹理稍增多、增粗,增多的肺纹理多呈条索状,走向规律,肺气肿征象少见,寒痰型仅见肺纹理略增粗[5]经过讲解后,学生不仅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同时还了解了影像学可用于中医相关症侯的诊断及了解相关症候的影像学表现。
3 应用后的教学效果
将比较影像学的理念引入我院2009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影像诊断学典型病例教学中,用比较的方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后,通过一年的教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此也有很好的评价。我们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96.7%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对理解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了解各种检查方式的优缺点、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帮助,100%的学生认为对学习影像诊断学理论有帮助。
4 展望
有学者提出在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和医疗费用日见增长的今天,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太高、医疗资源还不太丰富的情况下,发展比较影像学势在必行[13,14]。为了让学生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了解一些新观念,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是必要的,因此在我院西医课程的教学中,尤其强调加强学生对西医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学生相关临床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影像学诊断的典型病例教学当中,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进行比较的内容太多,比较的方法不恰当,学生反而容易糊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结合教学实际,让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为了达到“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将比较影像学引入到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典型病例教学中,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影像学诊断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助于学生对影像学诊断方法的选择,还有助于学生对影像诊断学与中医相结合部分的理解。
中医诊断学 篇11
【关键词】治未病;糖尿病;健康管理;胰岛素抵抗
【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32-01
胰岛素抵抗( IR)与许多代谢异常相关,由其派生的糖、脂肪代谢紊乱影响了人体血糖自然循环和稳态。在糖尿病早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参与,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所以早期诊断是改善或消除胰岛素抵抗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是近年来一直是医学界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对于其治疗到目前为止仍局限于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其具体的治疗作用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笔者认为对于本病预防重于治疗,本文就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IR的早期诊断做一探讨。
1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近年认为也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动脉平滑肌细胞等)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MS的基本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般认为,MS的发生是复杂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胰岛素抵抗是MS的中心环节,但其三个主要环节即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病多重代谢危险因素之间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相互关系,提示防治MS应采取综合措施,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为基础。
2 胰岛素抵抗诊断方法进展
IR的常用检测方法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 1979年由De Fronzo[1]创立的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该技术是世界公认的评估IR的金标准,该项测定特异性强,方法准确可靠,但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且费时,只适合小样本的科研工作,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普遍推广应用。(2) Mathews[2]于1985年提出的稳态模型法,其计算公式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FINS为空腹胰岛素,FPG为空腹血糖),其在细胞功能评估中考虑到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使结果更接近于实际。Homa-IR越小,胰島素抵抗越小;Homa-IR越大,胰岛素抵抗越大[3]。此法仅涉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测定,方法简单可靠,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均可应用。(3) 国内李光伟[4]于1993年提出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 ISI计算公式为:ISI=ln(1/FBG×FINS);即利用FPG和FINS乘积的倒数作为ISI,并取其自然对数,即ISI=ln(1/FBG×FINS)。ISI越小,胰岛素抵抗越大;ISI越大,胰岛素抵抗越小。(4)Ray Strand[5]认为甘油三脂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的指标,如果这个比值大于2,是胰岛素过多的间接证明。
另外,还有Bergman提出的微小模型技术(MMT)、Duncan1995年提出的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闫文杰等提出的IRIA(I0/G0)理论[6]等。总之,诊断IR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存在种族和遗传多态性,存在肥胖、年龄性别等干扰因素,所以目前全世界缺乏诊断IR的统一标准。特别是具体到MS患者,具体到中国人,更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3 中医治未病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的最大的健康效益,这一概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殊途同归,
但中医治未病在健康管理中的优势并未能充分发挥,如何将治未病理论规范地应用到健康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提高,这样才能创出与一般的健康管理中心或传统的体检中心不一样的健康服务品牌,才是新形势下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的方向和任务[7]。目前我国比较公认的健康管理三个步骤是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由于客观原因,不涉及诊断和治疗,使其一经形成就与临床医学产生裂痕。所以以全科医生为骨干提供体检后健康管理,运用治未病理论可以提供更好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8]。
4 小结
中国已经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时期,与人口老龄化同时存在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慢病的迅速增加。《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慢性病正像一个无形的黑洞无情地吞噬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和巨大的社会财富。我们思索,我们行动!”。所以说慢病的健康管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需求[9]。那么如何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胰岛素抵抗等慢病的健康管理中的优势和潜力,将为慢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我国MS的流行病学特点呈现以高患病率、高医疗花费、高危害、低知晓率为特征的“三高一低”现象,并且与多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存在交互作用,值得予以重视。目前多数健康体检均没有IR检测,但多数体检中心均包括血脂检测项目,因此将甘油三脂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纳入健康管理计划具备可行性。黄建始[10]认为WHO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扎实可操作的切入点,我国慢病管理的关键是转变观念走新路。建立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体系,即找出隐藏在人群中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和解决。所以将甘油三脂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纳入IR人群的健康管理,是兼具必要性、可行性、高成本-受益比的新理念,对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控制MS对于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沉重负担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DeFronzo RA,Tobin J D,Andres R.Glucose clamp tech-e:a method for quantifying insulin secretion and resistancel.Am JPhysiol 1979;237(3):E214-223.
[2] Matthews DR,Hosker J P,Rudenski A S,et al.Homeostasis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cell function from fastingplasma glucose and insulin concentrations in man.Diabetologia 1985;28(7):412-419.
[3] 陳家伦.循证医学对糖尿病诊断的贡献及目前存在的分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1):124.
[4] 李光伟,潘孝仁,Lillioja S,et a1.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656-660.
[5] Ray Strand.Healthy for life[M] .China youth press,2011:47-50.
[6] 闫文杰,杨菁,杨洁等.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新方法[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442.
[7] 黄守清,郭娜,林健钊. 中医治未病在健康管理中的探索和思考[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6):376.
[8] 王爽,于晓松.新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3):181.
[9] Sarah MD,Nicholas Z,Rhonda G, et al.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primary care:from evidence to policy.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2008,118(8 Suppl):S53-56.
基于中医诊断技术的智能手环研究 篇12
早期美国John H·Laub[1]根据中医脉诊的启示,设计了脉搏记录仪,这是一种可探测不同压力下脉搏波动的装置,该仪器将换能器分别并排固定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手套前端,按在病人寸关尺三部脉上,用三只笔同时记录三部脉象的波形,并进行分析,医者的指感压力也可以同时显示。这个技术说明了脉象确实能被监测和记录。从中医的角度来思考,认为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2]。但单独依靠脉象检测仪,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能够对脉象进行研究。同时,脉象检测的仪器太过于庞大,不适合日常使用,因此根据可穿戴式的技术,结合脉搏记录与检测仪等技术,提出了基于中医诊断技术的智能手环的构想。
2 研究技术
利用当今智能手环中重力传感器一线多能的原理,结合用户之前输入的个人身体体征的基本信息,由此获取基本生理参数以及其衍生参数。具体内容包括:
1) 基本生理参数: 心率、呼吸率、潮气量、胸呼吸、腹呼吸、体位、体动、体温等;
2) 衍生参数: 心率变异性( HRV) 、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 RSA) 、每分通气量、分数吸气时间、峰值吸气气流、胸呼吸容量、腹呼吸容量、胸腹呼吸贡献比、胸腹运动协调性等。
根据一些特定算法,得到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监测数据,诸如一天的运动量等。同时,在手环的内部加入温度传感器,感知外部气温的变化,判断季节。综合利用现代智能手环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再加入一种特定的脉搏压力传感器,内置弹性薄膜材料为PVDF[3],电容极板为金属银浆,电容以空气为介质,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度。由于重点是测试可穿戴式传感器性能,故实验中采用了简单的RS232 连接,实际应用场合采用蓝牙、Zigbee等技术。
实验所采用的PVDF具有膜质轻且柔韧,与人体组织的阻抗耦合性好,能紧贴皮肤,灵敏度高,而且可以准确读取实验所采取的信号,适用性强等优点。
2. 1 心率测试模板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可以通过脉搏压力传感器来实现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等信息的采样与提取。构建一种可穿着的日常心率测试监控系统,能够采集心跳信号,从而用于日常心率测试、储存、报警、实时监控等功能的研发与设计。
系统工作原理: 脉搏跳动引起PVDF材料表面电荷变化,积分电路将电荷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而后经信号处理电路将电压信号变成标准的脉冲输入到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输入设备上用户输入的指令进行相关处理,当测量数据超过正常范围时进行声光报警。结构图如图1 和图2 所示。
PVDF工作原理[4]: PVDF内嵌在手环内侧,由于pressure其质量较小,对于智能手环整体结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对内嵌在上的PVDF施加单向应力时,使用此表达式:
由于PVDF采集到的信号是类似三角波的不规则信号,单片机无法检测,因此在电路中加设了一个施密特触发器将其转换成标准方波。人体脉搏跳动一次,施密特触发器输出一个正向脉冲,供给处理。
2. 2 血压测试模板
手环通过光电传感器将动脉或静脉血流容积波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经共同的前置放大电路之后,可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滤波和放大电路,将各部分区分开来。智能化外周血液循环监测仪原理[5]如图3 所示。其中,动脉信号放大滤波电路,根据动脉信号频率的范围,将其从背景中提取出来并加以放大,之后要通过动脉抬高电路加以修整; 静脉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则是根据静脉信号频率范围,而DC校正电路是为增加可比性而设计的。这三路由选择开关来控制。而之后的电信号将经过低通滤波和50 Hz陷波器,进入A/D转换。数字电路部分以芯片8751 和8255 为接口,将A/D转换的结果送入PC机的入口,相互间又有选择译码电路来控制实现。
血压测试选用的是光电传感器的反射类型,反射型指的是光源和光电接收器位于被测体的同一侧面,并紧靠在一起。使用反射类型光电式传感器的优点是能实现光电隔离,故而可减少对第一级的干扰。其工作原理是: 当一定波长的光束照射在手腕一侧时受到腕部的血液的吸收和衰减作用,以致抵达光电接收器时其强度大为减弱。因脉搏在心循环中保持不变,即决定了对光的吸收和衰减作用也是恒定不变的。而手腕在心循环过程中则呈搏动性变化,故其对光的吸收和衰减作用也相应是脉动的,于是光电接收器获得的信号便反映了手腕动脉血液容量搏动性变化的情况。
研究选用波长为940 nm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池组成的传感器,并采用光电池接收血流反射的红外光信号,如图4 所示。
选定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具有单色性强、体积小、机械强度高、寿命长、耗电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2. 3 睡眠测试模板
在标准的人工分析下,睡眠记录通常以90 min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人一般会经历5 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在眼动期,人们会有大量的快速且无规律的眼球运动。非眼动期睡眠则很少或几乎没有眼球运动,肌肉也不会像眼动期一样无力[6]。而中医智能手环是利用加速度器原理测量手腕的运动幅度和心跳频率,根据手腕肌肉的松弛伸张程度来判断使用者的睡眠情况,使用者可以利用中医智能手环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收集到足够长时间的睡眠数据,从而可以精准地进行睡眠质量的分析。
3 发展现状与前景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智能型手环的功能只是停留在人们对于运动的体验上,相对地,能时刻检测和分析人体健康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却少之又少。一是由于在识别、检测人体相关数据上存在技术难关,二是由于拥有相关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价格高昂,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对于智能型可穿戴设备的实际期望。
本文中所提到的基于中医诊断技术的智能手环正好弥补了“医疗型智能型可穿戴设备”这一市场欠缺,同时,由基于中医诊断技术的智能手环引领风行的脉象检测系统将会进一步地提升中医的诊治质量,大大节约费用和人力成本,因而必将有效地推动中医诊治在社会上的加速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摘要:为了研究中医把脉在传感器上的利用,由此提出了基于中医诊断技术的智能手环的概念。首先,基于PVDF压力传感器的原理,检测出人的心率;然后,基于光电式脉搏传感器的原理,可获取精确的脉搏信息,解决了以往中医把脉靠手指感知来获取脉搏信息存在的主观性和定性化问题。最后,基于中医诊断技术的智能手环嵌入睡眠监测模块,全方位地为人们提供最完善的安全监测平台。
关键词:脉搏,心率测试,传感器,可穿戴,睡眠监控
参考文献
[1]袁肇凯.国外脉诊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1989,24(7):329-331.
[2]贺振泉,原林.从经络筋膜学说看脉象形成机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489-491.
[3]佚名.电薄膜传感器技术(国际互联网版本)[Z].深圳:精量电子(深圳)有限公司,1998.
[4]王代华,周德高.PVDF压电薄膜振动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系统[J].压电与声光,1999,21(2):122-126.
[5]李翠微.动态心电信号数据压缩的神经网络算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3,17(3):133-136.
【中医诊断学】推荐阅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试大纲(word版)已08-24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05-09
中医执业医师试题及解析-西医诊断学08-08
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09-01
诊断学06-29
诊断学问诊06-30
诊断学见习11-14
心理诊断学09-14
诊断学实习教学08-18
诊断学教学比赛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