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2024-06-23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共12篇)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篇1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孙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指正圆之器;矩,指正方之器;无矩不成方,无规不成圆;校正方圆,是谓规矩。留传至今,它的意思已经延伸到了生活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了我们工作、学习、为人处事以及安邦治国等赖以遵循的唯一法则。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就没有秩序,我们就无法找到一个可以遵循的标准,就会乱成一团,也就无从谈论家国及社会的安定;所以,我们少不了“规矩”,少不了制约和限制我们行为的各种准则。比如学习,没有了学校的规章,我们就不可能安心上学;比如工作,没有了公司制度,我们就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比如生活,没有了法律,我们就无法制约犯罪„„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规矩”已经给我们划定了各个领域的“疆界”,大到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小到家庭生活中的种种道德修养,都必须遵循“规矩”来规范言行。正是有了“规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才得以井然有序,人类也才能更好的迈进明天!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规矩”是其促进有序发展和凸显特色所必备的标尺,如果一个企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都按个人意愿行事,那么它就无法正常运转,乃至瘫痪倒闭;而作为一个职场中人,如果不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他的工作就容易产生混乱,比如:公司规定8点上班,你10点才去,不仅你自身会手忙脚乱,严重的还会

影响到整个部门的正常运转。因此,一个企业没有“规矩”,其员工就会散漫;一个员工没有“规矩”,其行为就会背离企业发展的宗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由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工农红军制定的纪律发展而来的,曾经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些纪律,对于军队的建设、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和确立对待俘虏的政策,都起到了伟大的作用。如今,著者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书名,旨在唤醒员工对企业的“规矩”——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本书从上篇“三大纪律——赢在执行”到下篇“八项注意——凝聚卓越”,无不以“强化职业纪律”为宗旨,“端正职业态度”为依托,使每一位阅读过本书的职场中人,都能做到自觉地遵从企业的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并发扬良好的职业作风!

也许您已经是一家知名企业的雇员,也许您还不是;也许您只是一家小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也许您还奔波在找寻工作的途中„„不管怎样,您渴望出色,渴望成为职场精英中的一员;也许您也曾试着改变,试着努力,但效果甚微——您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每天烦恼又找不到很好的答案,甚至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出色”的料。翻一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吧,或许答案会闪现在您翻阅本书时地一念之间。也许您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也许您还不是;也许您只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小公司;也许您还只是构思在蓝图中的一道风景„„不管怎样,您渴望远航,渴望更大、更强——但雇员的积极性始终是您的心病,您无法凝聚精英,优秀的战舰却没有出色的水兵。给您的“水兵”每人一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吧,或许本书会发掘出隐藏在您身边的最好的“炮手”,并增强您所有“水兵”的积极性。

切记:“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乌合之众永远也无法披坚执锐、摧城拔寨!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篇2

一、亲其师, 信其道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成为一个低年级的好老师, 首先要学会当一个好妈妈。因为只有妈妈才会每天将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才会和他们一起愁一起笑。上课是老师, 下课是妈妈是当好班主任的首要条件。带他们做游戏, 领他们上厕所;帮他们翻课本、装作业、包书皮, 教他们削铅笔、洗手帕、系鞋带……时间久了, 孩子们就会跟你亲热起来, 才会把你当成可以信赖的知心“妈妈”。

低年级的孩子模仿性极强, 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目标。这时, 教师就可以把各种行为习惯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外在言行, 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例如, 无论课上课下, 坚持讲普通话, 带头说文明语;天天早到校, 堂堂擦黑板;亲自搞卫生, 指导摆桌凳……如此种种, 学生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久而久之, 他们会在无形中以老师为榜样, 坚持早到校, 静学习, 爱干净, 这正如阳光雨露, 育人于无声之中。

二、常激励, 赏其行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与其经常指责孩子这样不对, 那样不行, 不如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 常常鼓励。因为批评学生很简单, 只要一张嘴就可以了;而赏识孩子则要有一颗爱心, 还需要善于发现的恒心和等待闪光的耐心。值日时, 要夸孩子的吃苦能干;站队时, 要夸孩子的快速整齐;写字时, 要夸孩子的规范整洁……尤其是当众表扬更有激励作用。而对于后进生来说, 及时鼓励简直就是他们的阳光雨露。

就拿我班一个叫晓琴 (化名) 的孩子来说吧, 她不仅学习习惯差, 而且生活习惯很无规律, 尤其是个人卫生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孩子们都不大愿意跟她交往。通过观察走访, 我发现由于其父母忙于生计, 孩子处于散养状态:上学无人接送, 下学无人监管, 连最起码的安全都无法保障。也许正因为如此, 孩子的生存能力较强。针对这种情况, 我采用多种办法, 一方面联系其父母, 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沟通, 让他们真正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另一方面持续关注孩子, 对她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 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还引导孩子们帮助她, 跟她一起玩。时间久了, 孩子感受到了这种关注和关爱, 上进心强了, 逐渐爱学习了。字写工整了, 作业能按时交了;脸洗干净了, 衣服也能穿整齐了。

三、重细节, 促其成

无规矩不成方圆 篇3

Google Glass作为可穿戴设备的集大成之作,其设计理念值得众多厂商借鉴和学习。首先,Glass拥有相对完善的软件平台,即定制版的Android系统,也有着硬件基础,低功耗的芯片组。同时,Android系统在手机行业不断攻城略地,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然成长为第一大移动智能操作系统。在此,我们可通过梳理Android的发展脉络,从中找寻一些可穿戴计算设备能够借鉴的思路。

建立可穿戴开放联盟

在智能手机行业,目前主要有三大操作系统,分别是封闭帝国中的iOS,开放共荣的Android,以及蹒跚学步的Windows Phone。众所周知,由于苹果的封闭性政策,其他硬件厂商若要以iOS作为开发平台简直是天方夜谭。而Windows Phone尚处襁褓之中,其发展前景仍旧不很明朗。Android系统作为互联网开放和自由精神在移动终端的绝佳体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其他厂商也可以效仿Google,对现有的Android系统进行定制,从而适配可穿戴计算设备。此外,针对可穿戴设备开发全新的系统平台也未尝不可。当下炙手可热的Pebble智能手表,运行的便是定制的Pebble OS,并在近日发布了专门的应用商店。此外,目前新兴的一些移动终端系统平台均可作为参考,如Sailfish OS、Ubuntu Touch等。另起炉灶对于聚拢软件开发商有很大的挑战,其间利弊仍需可穿戴设备厂商进行权衡。

无论Android能否继续征战可穿戴行业,它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发展策略仍然有着诸多可取之处。在正式发布操作系统之初,Google就拉拢了30余家企业,成立了手持设备开放联盟。联盟成员包括各大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以及半导体巨头,其野心之大,布局之广可见一斑。截至目前,手持设备开放联盟已聚拢了多达87家企业。至此,Android在手机行业形成燎原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与此同时,Google Play应用商店也适时地推向了市场,成为Android应用软件的审核和发布平台。随着更多手机硬件产品的推出,软件开发商也开始发力,应用软件的数量和质量在短期内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

开放联盟意味着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于全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完整产业链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暂且搁置对Google Glass在发展方向上的争议,不考虑其开放和封闭与否。对于任何图谋在可穿戴市场分一杯羹的企业,若要推出类似于Google Glass的可穿戴计算设备,则不得不考虑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问题。单一功能的设备,如智能手环和各类健康腕带可称之为可穿戴传感设备,虽然拥有一定的市场,但其应用范围有限,而像Google Glass一类的可穿戴计算设备,或称之为增强现实设备,有着更为复杂先进的技术理念,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

对比Google Glass和三星的Galaxy Gear不难发现,两者除了形态不同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相似度。例如,运行的都是精简版的Android系统,自然也都有处理器芯片,可以在软件市场下载定制的软件,能够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相应的管理设置。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两款产品都内置了相应的语音助理服务,分别是Google Now和S Voice,而这也是为了解决可穿戴设备触摸操作不便,解放双手所做出的努力。从这两款设备中,我们亦可描绘出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大致轮廓:拥有操作系统平台,可以通过app实现设备功能的扩展,内置语音助理服务。此类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整体架构十分相似,但它自身的可穿戴特征就限制了其体积和重量不宜过大,因而软硬件架构均需重新设计。首先,软件平台须精简,在现有Android系统上进行重新设计无疑可以节省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同时软件开发商进行迁移也更加方便。其次,硬件亦须重新设计。开发低功耗芯片组是大势所趋,否则有限的电池容量无法支持设备的长期运转。当然,如果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期停滞不前的电池技术则是上上之策。

深谋远虑,布局物联网

可穿戴设备作为人随身穿戴的装置,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便利快捷地对其他物联网设备进行管理。设想一下,你可以通过Google Glass的语音操作,直接调节空调的温度,或是在下班回家的途中,提前开启室内照明设备。久而久之,设备逐渐识别了你的此类行为,并结合地理位置信息,无需任何操作,它便会自动为你开启家中的设备。而这便是万物互联的魅力之一。

在物联网时代,实现设备间的畅通互联,不同的设备间就需要有统一的设备通讯解决方案。反观整个科技领域,纵然有着蓝牙、WiFi等设备通信标准,但设备间的配对认证繁琐,不够便捷。于是在2011年,高通通过自家的创新实验室,推出了AllJoyn开源平台,旨在改善这一局面,实现万物流畅互联。AllJoyn是一个能够使设备之间进行互操作的通用框架和系统服务核心集。该开源框架允许不同设备、不同系统甚至无系统设备间的无缝发现和动态连接,并可以与附近的产品进行交互。它是一个上层应用协议,主要特点包括:支持多系统平台和多种编程语言;支持设备间的P2P通信;可以方便地嵌入到现有的应用之中。高通计划在其芯片中全部集成AllJoyn框架,可以让用户和开发者不必关心下层通信是WiFi,蓝牙,还是其它媒介。但凡嵌入AllJoyn框架的可穿戴设备,无论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还是智能手环腕带类产品,均可进行相互通讯。

2013年12月10 日,Linux基金会宣布成立AllSeen Alliance,旨在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同时高通将AllJoyn赠与该联盟作为启动项目。和当初的开放手持设备联盟一样,AllSeen成员囊括了主流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半导体公司等。AllSeen联盟颇有当年Android阵营的发展态势,或许终将成长为物联网领域的Android。

以上种种举措表明,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不远了。而同样处在科技发展风口浪尖的可穿戴计算设备也将成为物联网中的一个关键环节。AllJoyn平台以现有的wifi和蓝牙连接技术为基础,可以方便的嵌入到可穿戴设备之中,实现设备间直接通讯(P2P),无需访问云端服务器,这也就为可穿戴设备提前布局物联网提供了解决方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魅力不容忽视,外加物联网的普及发展,从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似乎近在咫尺了。然而,可穿戴生态系统的构建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虽然借力Android平台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同时倚靠AllJoyn解决方案可以提前布局物联网,但一些技术性问题却制约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停滞不前的电池技术,SoC居高不下的功耗,以及潜在的伦理隐私问题。比之于传统的X86架构处理器,ARM架构的移动平台的功耗控制可以说是比较优秀了,但从目前已经发布的可穿戴设备来看,其功耗水平差强人意,这就导致设备续航不足。此外,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摄像头也会变得随处可见,隐私问题成了绕不开的一道坎。

统一的系统平台和P2P解决方案作为可穿戴发展的规和矩,并非是要画地为牢,在行业形成之前为自己套上一道枷锁,而是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推动可穿戴整体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同时为可穿戴设备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无规矩不成方圆 篇4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认识记律的重要性。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活动时间:7月7日

活动准备:1.上网查阅有关“无规矩不成方圆”和“纪律”方面的资料。

2.确定主持人和班会流程。

3.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计划:1.播放歌曲《纪律歌》,营造氛围。

2.首先请班主任老师讲话,谈谈“规矩”的重要性。

3.主持人从主题“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内涵讲起,引入主题。

4.讨论两个问题:(1)你认为“一个好的集体”是怎样的?

(2)你是怎样理解“纪律是成功的保证”这句话的。活动实施过程:

【播放歌曲《纪律歌》】

主持人:激昂的旋律唱出了纪律的内涵,铿锵的曲调奏出了纪律的本质。今天我们积聚一堂召开班会,下面有请。。给我们讲两个小故事。

主持人: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下面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说说我们班的现在的纪律情况。

x老师: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在这两天和你们一起军训,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新时代学生的朝气和奋勇自信。但是,由于你们刚进入初中这个新环境,有很多的不适应,不仅仅是课程的增多,作业的繁重,竞争的紧迫,还有是个人习惯的不适应,还停滞在小学散漫,随意的学习生活习惯中。比如:上课老是爱说话,作业有时忘记交,或者没有及时完成就抄袭他人的作业等等。一句话说来就是纪律性较差。没有严格的纪律,哪来我们钢铁般的军队,哪来我们强大的祖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现在是一个集体,也要有我们自己严明的纪律。。。

主持人:谢谢x老师的教诲。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规矩,有了规矩社会才能正常运转。既然我们已经从四面八方相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班级,我想我们大家在心中都有对班级的理解,那么“你认为一个好的集体应该是怎样的呢?

学生A:我认为一个班级应该是和谐的,就像家一样温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学生B:我认为一个好的集体要有活力,不仅仅是学习上要好,更重要的是在精

神上要有一种向上的拼搏性

学生C:好的集体当然要有凝聚力,学习氛围要好,纪律要严明,同学间的竞争

要是良性的,不要恶意竞争伤害友情。

。。。。

主持人:大家都说得很好,一个好的集体不仅仅要和谐向上,同学要友爱,更重

要的是要有严格的纪律来作保证。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纪律是成功的保证。”这句话的呢?

学生D: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当然就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这样

才能保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E:就是,特别是我们刚刚进入初中,自觉性不是很强,就更需要严格的纪

律来管理班级,养成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环境。

学生F: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是初中生了,竞争大,压力大,都想努力学习,如果纪律差,我们哪能专心读书呢,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来作

保证,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

主持人:看来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纪律的重要性,觉得严格纪律是我们学习的重

要保证。那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真的做到严守纪律呢?

我们的同学身上里还真的存在不少问题!

听我的问题,想一想你是否有下面我所说的这些类似行为?你的行为对你、对他

人、对班集体负责吗?

1.你为班集体尽力了吗?

2.你的行为对自己和父母负责吗?

3.政府、社会、家长对小孩学习何等重视,整个社会都在重视学习,尊重知识。在废墟上升旗,在帐篷里上课,艰苦环境下孜孜以求学习,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

敬重吗?

看看我们班同学的学习态度? 上课睡觉?吃东西? 不交作业?乱扔垃圾,不做

劳动,午睡纪律差影响别人?晚就寝说话等等现象!

4.从自己的角度看,诸如此类的现象你认为:这是对自己负责吗?个人得到了什

么?对将来有什么受益?集体受益吗?

5.从他人的角度看,与学生的行为要求协调吗?对得起辛劳的父母吗?这样做将

学到什么?怎样去适应社会将来的需要?

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素质?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不良现象?

怎么去改变这种不良行为?路在脚下!在每一同学的脚下!为什么? 你迟到、旷课――是因为你不想严刻要求自己!

你打架、破坏公物、上课讲话不认真听讲——是因为你不控制自己!你没有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是因为你不想让别人喜欢你!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形象的话,请记住下面的方法:过去的事情不管怎样,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的行为如何才能变得更好!给人的印象变得更好!

我们班应该是:团结、合作;遵规、守纪;勤学、拼搏;谦虚、上进;是时代对

我们素质的希望和要求。

现在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反思写下来,等会我们一起分享。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之。”就是告诉我们遵纪守法要从

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处入手,从现在做起。没有圆规和直尺,就

无法画出方形圆形。正是因为有模型的约束,线段才不会偏离预想的轨道,才能走出美好的形象。这正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只有我们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的集体才会更加强大,我们的明

天会更美好!接下来请听相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主持人:大江东流,日月交替,大自然生生不息,用规则演绎着生命的轨迹。火车之所以能够奔驰千里,是因为它始终离不开两条铁轨;风筝之所以能高高飞翔,是因为它总是情系着手中的线;宇宙间无数颗恒星亘古不变地灿烂,是因为它们都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铁的纪律,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样,学校的生命力则来自于严格的校纪校规。

规矩是人类自己制定的信条。规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法规、校规、交通规则、文明公约、道德规范、考试规定等等。对我们中学生而言,遵规守纪是每一个学生的职责,也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学习的需要,更是成长的需要。作为时代新人,我们崇尚自由,张扬个性,自许新新人类,寻求标新立异,高喊“不走寻常路”,但是自由更需要纪律的约束与规范。

主持人:断了线的风筝,不但没得到自由,反而栽得头破血流;脱了缰的野马,驰骋闯荡,呼啸而去,放纵的自由最终毁灭了自己并危及他人;失去钢轨的列车,不但无缘于自由,反而导致脱轨的灾难。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也有严格的校规校纪。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该自觉严格地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与校规校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相信有规矩,就一定可以成方圆!

为建立我们心中的理想“方圆”——郑重宣誓

班长:(领誓)

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我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不逃避责任的责任者。

我是一个责任者,从今以后,我对我的作业负责,我对我的上课负责任,我对我的学习负责任,我对我的行为负责任,我对我的一切负责任。

请你郑重做出如下宣誓

我一定会准时上课、下课,不无故迟到、旷到;

我将充分信赖老师、信赖同学、信赖自己。

我尊重自己,并为他人的隐私保守秘密

我做一名终生求知者——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

一个人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没有为成功付出足够的代价。我一定会取得成功!

我发誓: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 篇5

——新都一中高2013级17班主题班会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认识记律的重要性。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活动时间:2010年9月30日

活动地点:高2013级17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人员及班主任

活动准备:1.上网查阅有关“无规矩不成方圆”和“纪律”方面的资料。

2.确定主持人和班会流程。

3.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计划:1.播放歌曲《纪律歌》,营造氛围。

2.首先请班主任朱宇航老师讲话,谈谈“规矩”的重要性,开学以来班级情况以及班级建设的相关事项。

3.主持人从主题“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内涵讲起,引入主题。

4.讨论两个问题:(1)你认为“一个好的集体”是怎样的?

(2)你是怎样理解“纪律是成功的保证”这句话的。

5.让学生拿出纸笔,从以下五个方面制定班规:

学习方面,文明礼貌方面,纪律方面,劳动清洁方面,体育锻炼方面

6.整理学生写的班规,制定成《班级文明公约》

活动实施过程:

【播放歌曲《纪律歌》】

主持人:激昂的旋律唱出了纪律的内涵,铿锵的曲调奏出了纪律的本质。今天我们积聚一堂召开班会,下面有请我们的朱老师给我们讲话。

朱老师:同学们,你们从初中升入高中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们一起

军训,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新时代学生的朝气和奋勇自信。但是,由于你们刚进入高中这个新环境,有很多的不适应,不仅仅是课程的增多,作业的繁重,竞争的紧迫,还有是个人习惯的不适应,还停滞在初中散漫,随意的学习生活习惯中。比如:上课老是爱说话,作业有时忘记交,或者没有及时完成就抄袭他人的作业等等。一句话说来就是纪律性较差。军训时大家都已经知道纪律是很重要的,没有严格的纪律,哪来我们钢铁般的军队,哪来我们强大的祖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现在是一个集体,也要有我们自己严明的纪律。。。

主持人:谢谢朱老师的教诲。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规矩,有了规矩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同样,作为一个班集体,我们也应该有我们的班规。既然我们已经从四面八方相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班级,我想我们大家在心中都有对班级的理解,那么“你认为一个好的集体应该是怎样的呢?

学生A:我认为一个班级应该是和谐的,就像家一样温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学生B:我认为一个好的集体要有活力,不仅仅是学习上要好,更重要的是在精

神上要有一种向上的拼搏性

学生C:好的集体当然要有凝聚力,学习氛围要好,纪律要严明,同学间的竞争

要是良性的,不要恶意竞争伤害友情。

。。。。

主持人:大家都说得很好,一个好的集体不仅仅要和谐向上,同学要友爱,更重

要的是要有严格的纪律来作保证。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纪律是成功的保证。”这句话的呢?

学生D: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当然就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这样

才能保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E:就是,特别是我们刚刚进入高中,自觉性不是很强,就更需要严格的纪

律来管理班级,养成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环境。

学生F:我们都知道,我们班是理科实验班,竞争大,压力大,都想努力学习,如果纪律差,我们哪能专心读书呢,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来作

保证,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

主持人:看来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纪律的重要性,觉得严格纪律是我们学习的重

要保证。那么,现在请大家拿出纸盒笔,按以下五个方面,为咱们的班级制定规则制度。这五个方面是:

学习方面,文明礼貌方面,纪律方面,劳动清洁方面,体育锻炼方面

【学生马上拿出纸笔认真的写班规,写好后收起来】

主持人: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之。”就是告诉我们遵纪

守法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处入手,从现在做起。没有圆规和

直尺,就无法画出方形圆形。正是因为有模型的约束,线段才不会偏

离预想的轨道,才能走出美好的形象。这正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

成方圆”的道理。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的集体会更加

强大,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谢谢大家!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

效果分析:1.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了,都积极的投入班级建设中,为班级

争光(在后来的运动会可以看出)。

2.对纪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大家的努力下制定出班规《班

级文明公约》,大家都严格遵守该条约。

3.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附:新都一中高2013级17班《班级文明公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篇6

——李晓娟

前面的老师们都从不同角度畅谈了自己对学困生的关爱,我也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我对学困生的爱。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玉不琢,不成器”“严师出高徒”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做一名好教师必须“严”字当头,用严格细致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对孩子们而言那是受益终生的。

2010年9月我接手了四年级四班,这是一个有近40名秃头小子的班级,大家不难想象班级管理的难度吧!接班以后,为了迅速全面掌握孩子们的动态,每月末我都用不记名的方式让他们把班内的情况写在纸上反馈给我。这招呀真挺管用,大家不妨试试。孩子们反应的内容既有校内也有校外,既有课上也有课下,有理有据,真实可信,有的内容几乎不约而同的都反映了,说明一定是激起了“民愤”。

有一次孩子们在信息中反应我班张浩最近一周总去四楼水房内撒尿,我一听火冒三丈,却又故作平静,“哎呀又是这个孩子,一听他,我这颗头就大了”。张浩可是我班的一个核心人物,课上吃东西,课下追逐打闹,放学钻小卖铺。同学们的每条反应内容几乎都有张浩的“大名”。我决定帮帮这个孩子。放学后,我亲切地对张浩说:“张浩,请今天留下来。”他看着其他同学在门口集队,一脸无辜的跑到我面前:“老师,您为什么把我留下!”我没回答,要他背上书包到办公室等我,并想想为什么老师留下自己。

空空的办公室,静寂无声,我送队回来,手里翻着同学们的反馈信息,眼睛盯着他,又问:“想好了老师为什么要把你留下吗?”他一时无语,随即低下了头。我乘胜追击,告诉他小树在成为参天大树的过程中难免会长出多余的枝杈,老师就是要把那些长杈的小树修剪得和其他小树一样笔直让,你说老师为什么把你留下来?“老师,我错了,这次真错了。”“什么错?”“我长杈了,我不该在水房内撒尿。”最后两个字说得几乎听不见。脸也涨红了,我能感觉到他的惭愧,但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严肃的对他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但这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你说该怎么为水池事件买单呢?”他郑重其事的对我说:“老师,我自愿洗水池”用什么洗?“洗衣粉”“怎么洗”“刷子刷,布子擦”“洗多长时间?”“一周”“好!”男子汉说话驷马难追,我们“击掌为盟”。一周下来,我发现张浩各方面都在进步,两年了,这个孩子难免还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同一类型的错误他不再犯了。

没有“规矩”也成方圆 篇7

一、在“无规无矩”中,充分展示自我

在“无规无矩”中,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他们想说就说,想答就答,用不着看老师的脸色,从而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一个学生说出了他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这样一道题:星期日,爸爸让他到五金店买100米长的铁丝,他到五金店才知道,铁丝不好用米尺量,而要按重量称。“那你是怎样买这100米长的铁丝呢?”我刚把话说完,生甲就抢着说:“好办,先量出铁丝直径(周长)就知道周长,算一算100米里有多少个这样的周长,就掐出多少圈铁丝来。”生甲刚说完,生乙就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说:“我还有办法,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只要先掐出几圈,称一称有多重,放开后量一量有多长,然后用比例的知识求出100米铁丝的重量,称出这一重量来。”“我还有……”“我也有……”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而且学生勇于发现自我才干,增强了自信心。

二、在“无规无矩”中,扬起思维风帆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无规无矩”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如,学生在讨论购票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电影院每张门票的价钱是3元,每份团体票的价钱是20元(含十张电影票),六(1)班有学生47人,看一场电影至少要花多少元?学生积极思考起来,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生甲晃着脑袋说:“买4份团体票要80元(20×4),买7张电影票要21元(3×7),47张电影票至少要花101元。”生乙连忙站起来说:“不对,买5份团体票只要100元(20×5)”没等生乙说完,生丙就抢着说:“哎,对了,买5份团体票要100元(20×5),比甲单独卖7张门票要便宜,假如卖出三张电影票可得到9元(3×3),那么,全班学生看一场电影至少要花91元(100-9)”,生丁接着生丙的话说:“为了尽快把票卖出去,也可以将多余的三张票按团体票的价格出售,那么,就需要花94元(100-2×3)。”多么活跃的思维呀,难道不归功于“无规无矩”的学习方式吗?

三、在“无规无矩”中,迸发创新火花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有敢于发表独特见解的勇气。“无规无矩”的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在教学乘法估算中,练习估算61×22时,大部分学生估算结果为1200,但生甲却认为应该是1300,全班学生哄然大笑,难道二六一十三吗?生甲认为61约等于60,22约等于20,估算时用60×20=1200固然不错,可他发现,61实际比60大,22同样比20大,可见,结果也应该比1200大,同学们通过实际计算发现结果是1342。证明生甲的估算更准确,这下同学们可不顾老师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了,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最后形成了结论:估算把两个因数都缩小时,可将估算值扩大一点;把两个因数都扩大时,估算值就要缩小一点。试想一下,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学习,学生能有如此新的发现吗?

四、要注意的问题

表面看来,新的教学方式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不守纪律,一点规矩也没有,其实正是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下,学生思维才活跃。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中要注意:(1)以兴趣作为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动力,没有兴趣作为动力是不可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的;(2)以“最近发展区”确定难度,难度太低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太大学生则无论如何都“摘不到桃子”;(3)以“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探究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是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求知识的基础。总之,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想学、乐学、善学,不拘一格,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篇8

在我国古代,规和矩都是数学工具。规就是画圆的圆规,矩就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在几何制图中,圆规、直尺是最基本的两种工具。那么规和矩最早又是谁发明的呢?

有人认为是鲁班发明了规矩。其实在比鲁班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早上几百年的商朝,就已经有关于规矩的记载了。之所以传说规矩是鲁班发明的,是因为它们也是木工的重要工具,所以人们就把发明它们的功劳归到了木匠的祖师爷鲁班身上了。可是这种说法已经被考古学家推翻了。

还有人认为是大禹发明了规矩。大禹生活的时代,黄河经常发大水,当时的首领舜就命令大禹来治水。据说,为了规划出正确的治水方案,大禹翻山越岭,考察了山川的形势。而他随身携带的测量工具,就是准绳和规矩。规和矩这两样工具在治水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三千年前的周朝,有一位叫商高的人,他知识渊博,并且精通数学。他在和当时的政治家周公旦讨论数学的时候,对用矩的道理进行了一次总结。

他说:“把矩平放在地上,可以定出绳子的垂直线;把矩竖立起来,可以测量高度;把矩平卧在地上,可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矩旋转一周,就画成圆;两个矩合拢起来,就形成一个方形。”一个简简单单的矩竟然会有这么多的用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篇9

最近,我听了几节数学新课程实验教师上的探讨课,每堂课都让我感慨不已,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课堂气氛动感十足、充满童真童趣,孩子跃跃欲试、“小主人”的快乐、激动、收获洋溢在脸上,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风景,这就是新课程,就是新课程理念下带来的变化。但在欣喜之余,我也注意到了一些极不协调的细节,这些细节就像优美的乐曲中冒出几个杂音一样,影响了整体效果,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也足于显现深层次的问题。

有一节数学课,上的是“毫米、厘米、分米、米的认识”,老师安排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有让学生用手势“比一比”,用笔和直尺“画一画”,这些环节孩子们非常喜欢,大部分学生乐于其中,但在“比”和“画”当中,有几个学生显然是在“钻空子”,他们在“比”当中前后左右地“拉扯”学生,在“画”当中不是画线段,画起了动物。动手操作的时间成了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玩耍”的时空。

另有一节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颇有意思的数学题,然后请学生回答,孩子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老师请了一位名叫鸿鹭的孩子发言,许多孩子听了一半,小手又举得老高,嘴巴“我来,我来”叫着,结果鸿鹭的回答被冲淡了,孩子们或许认为鸿鹭回答错了,有的孩子或许很想发表自己跟鸿鹭不一样的看法。但他们似乎忽略了“要尊重别人,要倾听和分享别人的发言,在倾听当中进行思考、判断”这种既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别人的规则意识。

还有几节数学课,都有组织小组讨论,但讨论过程中,有几种情形却使“讨论”这一活泼的学习形式显得不相协调。一是有个别孩子利用讨论“大侃”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二是有个别不爱说话的孩子常常是以“静听”参与讨论,三是个别学生利用讨论做起了小动作,分散了注意力。总之有一些孩子没有积极参与讨论,而是游离于讨论之外,“合作学习”显然不够到位。

以上的三个例子,虽小,但却使我想到了一些非常深刻的问题:每一位孩子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了吗?都得到了发展了吗?课堂上孩子们看似在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是真的“自主、合作、探究”吗?这些应值得我们反思。

新的课程理念更加强调: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发展,让孩子的每一方面都有发展提高,因而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就像做游戏也要有规则一样,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而要真正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实验教师在鼓励指导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也必须及时建立一些配套的学习规则、学习要求,才能保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变味,不偏颇,不含糊,不错位。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自制力差,特别是一些注意力易分散、调皮的学生,没有一定的规章约束是不行的;同时,新的课程理念也强调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规则、学习制度的建立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因而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当中,也必须探讨在新的课程理念框架下如何构建新的学习规章,这显得相当重要。根据需要,可以相应地建立学习规则,如讨论活动常规,回答问题规则,动手操作要求,作业常规等,这些规则更多要从平时入手,督促每个学生自觉遵守,形成习惯。有些还必须反复要求、反复提醒、反复激励,并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才能真正落实,因为我们面对是一群天真烂漫、好动、自制力差的孩子。

在学习常规的构建方面,有些老师的做法值得推崇。有一位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三完”,即“听完(别人的发言必须静静地听完)、讲完(自己回答问题时要讲完整)、想完(在听别人回答问题时和自己探索问题时都要认真思考,要尽可能思考完整)。有些教师建立“四人小组讨论规则”,明确提出“四要”:每个人都要发言,每个人都要听,每个人都要做简要记录,每个人都要当主持人。

为保证这项规则的落实,老师们还开展了评选最佳四人小组的活动,还建立每一位小组成员轮流当主持人、当纪律委员的制度,使每一位成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管理者。实践证明,这些学习规则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是可以借鉴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文 篇10

走进北京大望路地铁站。迎面而来的是黑压压的人流,扑向耳朵的是人声鼎沸的嗡嗡声,前胸贴后背,好不容易挤进车厢,依然是前胸贴后背。只听到有人小声嘀咕:“挤成这样,一点尊严都没有了。”

毋庸置疑,地铁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科学、必然的选择。到,我国将建成长达17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在改善人们出行条件,优化城市交通布局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地铁需要建好,更需要管好。谁来限制地铁的超载,谁来管理地铁的超载,这些,都对于法律规则有关。一节车厢乘坐多少人,既是安全问题也关系到居民出行的质量和尊严。据了解,我国地铁车厢在生产时,规定不同类型的车厢有不同的核载人数的标识牌,这就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了吧。

这样的情况在全世界也不鲜见。日本作为地铁大国曾发生多起地铁事故。原因之一就是超载,日本的超载,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地铁推手”,专门推那些无法挤进地铁的人进门。所以要严格限制地铁人数,自然涉及管理成本。也许这些成本是巨大的,但若是考虑到城市化高度发展后出现的新情况,这些管理成本,绝对是法律必要的。

地铁超载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的一滴水,滴水见太阳。这滴水处理的好不好,恰恰是一个城市规则和制度的体现,是否以人为本的映照,所以说和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篇11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基层教学组织 教学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塑造,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上好这些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规范和指导意义。上好这些课程并非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好教学管理。

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可大致分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类,这里所论述的教学管理是指前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广义教学管理可大致分为三个层面:基层教学组织(课程组或教研室)的自我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一、基层教学组织的自我管理

基层教学组织(课程组或教研室)是在学院内部设立的教学组织实施机构,是贯彻执行学校教学管理、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任务的基本单位。基层教学组织(课程组或教研室)的自我管理,是在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监督下而进行的自我民主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教风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日常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管理等。

1.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师资队伍结构方面,教师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人员配置要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应≥30%,且最后学历非本校的教师比例也应≥30%。师资培训规划方面,要制订本单位教师培养规划,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国内外高校、企业等教学进修与再教育培训,年参与培训人数比重约在40%~60%;对近三年内新进教师指定专任教学指导教师,年均指导次数不少于5次。

2.教风建设管理。教书育人方面,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工作认真,作风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并耐心教育。工作纪律方面,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工作纪律,无随意调课、停课、迟到、早退等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发生;调课、停课手续完备,且人均次数≤1次/学年。教学工作量方面,教师要积极、乐意地接受教学工作任务,本基层教学组织每学期承担授课任务教师比例≥80%,授课教师均达到学校规定工作量;所有高级职称教师每学期都要承担本科教学工作。

3.制度建设管理。基层教学组织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要认真执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执行情况良好;制订了比较全面、规范的发展规划;有较为详细、科学、合理的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教学工作制度方面,备课、试教、听课、公开课、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研活动、实践活动等各项制度健全、规范,且实施成效显著。会议制度方面,要制定教研室会议制度,且实施情况好。每学期开展3-5次的专题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理论,探讨教学疑问,交流教学经验。

4.日常教学管理。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方面,要参与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建设符合学科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组织制订并规范课程规划、教学大纲,做好课程衔接,加强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学的建设,保持教学稳定性,实施成效显著。教学档案方面,要重视各种教学资料及教学档案的收集,并分类整理,保存齐全。教案、讲义方面,备课认真,有高质量的教案或讲义,且基本要素齐全,内容详细;施行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集体备课1-3次。考试管理方面,要根据考试大纲(结合题库、试卷库)命题;考后及时进行试卷的批阅、分析,成绩登录无误;考试试卷、答卷、试卷分析等材料规范存档,保存完整。考试改革方面,要积极探索考试制度和考试办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取得良好效果。试讲、听课及公开课方面,每学期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应随机听课不少于4次,组织教师集体听课或互听课1-3次,每学期有1-3次教学观摩活动。

5.教学研究与改革管理。教学研究项目方面,要有教学改革思路和鼓励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措施,执行情况良好;每年主持校级或省级以上教研项目1项以上。教学研究论文方面,教师年人均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研论文≥1篇。课程改革与建设方面,课程改革与建设要有计划、有措施,成效显著;有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资源丰富,效果好;有校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成效显著;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

二、教师的自我管理

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因素,因此,教师的自我管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自我管理,主要是指教师为了搞好思政课教学,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考核和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的自我设计、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详而言之,要做好以下这些方面:

1.教学准备方面,教师要在课前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认真备课,科学备课,设计好讲解内容、互动内容和相应教学内容的时间长度;要将常规教学材料(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讲稿、教学日历、教学用书、学生名单、教学PPT,便携式教学扩音器)准备齐全,做到有备无患,即使遇到突发情况,如临时停电或教学设备损坏等情况,也可以传统的方式继续进行教学;要提前10分钟左右到达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并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课前答疑、辅导;课前要处理好手机(手机关闭或设置静音),以免上课时出现手机铃声打断教学进程,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方面,教师要事先设计好自己的形象,穿着打扮应简约、得体,美观、大气,面带微笑,符合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特征,让学生感觉很“入眼”;禁止以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形象不佳的状态进入教室。上课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响亮,语调抑扬顿挫,语言幽默风趣,让学生感觉很“入耳”;禁止以熬夜、醉酒等精神不佳的状态讲课。讲授内容要依据教学大纲,紧扣教学重难点,因材施教,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在师生互动中以正面宣传和引导为主,分析问题科学客观、有理有据,让学生感觉很“入脑”;禁止以照本宣科、东拉西扯、以偏概全、负面宣传的方式讲课。课后要及时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及时批改、讲解作业,让学生感觉很“入心”;禁止故意拖延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作业批改。

3.教学考核方面,教师要依据课程特点,创新考核方法,通过考核方法的科学设计,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平时考核比重应至少占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依据教学大纲,又要从本课程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数量和教师自己所能承受的工作量上限,合理安排。对考核内容的评定,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性统一的方法。既要依据参考答案,又不囿于参考答案,在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于那些学方法独特、学习效果显著的做法,以及观点新颖、论证充分的答题,等等,应给予积极肯定,打出高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教学态度方面,教师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教学精神,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讲稿,筛选新颖、经典的教学案例,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总结得失,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要有教学理想,定期参加教学培训和学术会议,积极开展教学访学和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和教学能力,遵循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成人的规律,借鉴外校好的做法,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尽力而为,把思政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极品课程。

三、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二者是教学这个大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教师只注重自身的管理而放松甚至忽略对学生的管理,那么整个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除了加强自我管理外,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

1.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好自己的形象,穿着打扮要符合学生的特征。这样要求的意义在于,教室是公共场所,教师设计好自己的形象,穿着打扮得体,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又是对他人的尊重。否则,衣冠不整,何以整天下?此外,这样要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防甚至杜绝奇装异服、怪异发型、怪异发色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2.教师要求学生至少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这样要求的合理性在于,给予学生一点压力和提醒,杜绝迟到现象的产生;学生可以做好听课的相关准备工作,如找准座位,处理好手机(手机关闭或设置静音),打开教材和听课笔记,复习上次课所学的内容,或预习新课内容,逐渐进入上课状态;学生有问题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简短的交流;学生可以解决上厕所的问题,等等。

3.教师划分好区域,要求学生分班就座。由于思政课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思政课课堂教学通常采用大合班教学的方式进行,大合班里的学生人数少则100左右(两合班),多则200人左右(四合班)。为了便于满足考勤管理、教学互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教师可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上要求学生分班就座,以班级为单位,坐在教师指定的区域内,但每个学生可以在自己班级所在的区域内随便就座,一般没有固定位置。如果是两合班,前半学期,两个班级分别坐在教室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后半学期,两个班级的就座位置可互相调换;如果是四合班,前半学期,一、二两个班级坐在教室的左半部分,三、四两个班坐在教室的右半部分,后半学期,一班与三班互换位置,二班与四班互换位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确保每个班级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听课、观看教师的板书和PPT上的内容。

4.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教师可要求每个班级以寝室为单位,建立一个学习小组。一般情况下,每个寝室长为该学习小组组长。这样安排,有利于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进行,如分组讨论、发言,分组备课、讲课,等等。此外,还有利于提高每个班的考勤效率,如,在每次上课前,每个班先由各个学习小组组长快速点名,然后向班长汇报出勤情况,在此基础上,班长汇总后再向老师汇报班级的整体出勤率。实践证明,以此种方式进行考勤所用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考勤效率较高。

5.教师以运动巡视的方式讲课,杜绝学生玩手机、开小差的现象。如今,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现象十分普遍。尽管教师三令五申,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设为静音模式,不准做与本课程不相关的事情,以免影响上课效果,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往往是坐在教室后几排的学生,自控力较差,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教师讲课的精彩比不上手机上内容的精彩),会情不自禁地玩起手机,或看其他课程书籍,做其他课程作业,严重影响听课效率。根据近几年的处理经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是,教师走下讲台,手持电子教鞭,边讲课,边在教室的过道中来回走动巡视,一旦发现有人违规,就给予警告,并扣除一部分平时分。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监督那些试图玩手机、开小差的学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慢慢放弃上课玩手机、开小差的念头,逐渐进入听课状态。

6.每次课最后预留10分钟,要求学生撰写学后感。思政课课堂教学一般是2节连上或3节连上,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在每次课的最后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以真实姓名撰写本次课的学后感。比如,上完本次课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惑?有哪些建议?等等。学后感的字数不做统一要求,可多可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后感,通过QQ等联系方式对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或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此外,教师也可据此进行课尾考勤,防止学生早退逃课。

总之,管理出效益,高校思政课要想全面强化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管理上下工夫。上述三个方面的管理心得只是我们在思政课教学管理实践中的一点探索,相信随着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更好的教学管理思路将会不断地涌现。

参考文献:

[1]陈占安.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7(10).

[2]龙花.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

[3]张翠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管理的思考[J].东方教育,2015(11).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篇12

关键词:规矩,习作,目标,生活,评价

俗话云: 人有学步时, 写有起步期。 三年级被认为是小学生学习习作的重要阶段, 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要开始学习习作的一些知识与技能, 更关键的是学生能在习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 三年级习作起始阶段教学状况举隅

现实中, 我们的很多学生在起始阶段就对习作不感兴趣, 甚至排斥习作。 笔者是一名在一线从教近二十年的教师, 通过听课和调研, 发现一些教师在习作教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除去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 ,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教师对三年级学段习作的要求没有认识到位, 对习作指导缺乏目标性、 针对性。 教师心中没有明确目标, 学生习作就更没有目标, 所谓“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所以, 每次习作训练侧重点要能串成一个体系, 循序渐进。

其次,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高。 多数教师在指导、批改三年级学生习作时, 参照的仍是耳熟能详的七大“标准”:内容切题、 思想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和语句通顺。 如此要求,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 无疑是“揠苗助长”, 要求偏高了。

最后,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标准太片面。 教师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 态度, 习作教学中的交流、 分享以及习作后的修改习惯等明显忽视, 教学中不是“轻描淡写” 就是“放手不管”。

这三个弊病, 若寻其根源, 就是教师的教学基于自身的经验, 只是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 以所谓的优秀习作的标准来指导习作, 过分追求结果, 而对年段特点关注不够, 对学生学习需求等研究不够, 导致不少三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 不但没有跨进习作的“大门”, 反而提“写”色变。

二、 用“规矩” 指引三年级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三年级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必须要形成一定的“规矩”,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1.“胸有课标, 高屋建瓴” ———教师理念之规矩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让我们看看三年级上册各单元作文的内容, 大家就会明白。

(1)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和爸妈分享习作的快乐, 说写合一;

(2)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请你写的那个人评评你的习作, 说写分开;

(3) 选秋天的图画, 再写写图画的内容, 和同桌分享, 说写合一;

(4) 写一则观察日记, 和同学分享, 读写合一;

(5) 最想告诉大家的, 大家交流, 说写分开;

(6)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和想去的地方, 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说写合一;

(7) 编童话故事写好后, 读给大家听, 说写分开;

(8) 自由作文, 要把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说写分开。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 三年级的习作, 只要学生写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均在习作表达的合理范围内。 这一阶段, 教师不要过分强调技巧, 不要要求太多, 指导太多, 否则写出的作文很可能就是千篇一律。 久而久之, 学生只会依赖教师的指导, 也会迎合教师的口味, 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越来越少了, 可写的东西也就不多了。

要有学段目标意识, 每次习作应抓住训练重点。 教师要了解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要熟悉所教年级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特别是要把握一个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要求, 保证一课一练、 一练一得, 突出指导重点。 不急于求成, 面面俱到。

以“写人训练” 为例, 三年级到六年级, 每次习作要求只有一项, 那么教师在指导、 批改时就应抓住每一次的重点, 每次作文教到什么程度, 要心中有数, 不要越位指导。 只要学生达到了这一要求, 就应该及时鼓励。 习作教学要循序渐进, 从下面的内容中大家可以看出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作文要求加起来, 就是写人的整体要求, 但是, 我们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 不能一下子把写人的方法全部教给学生, 只要按年段要求学生就好。

习作训练写人篇:

(1) 三年级上册,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应先想清楚写谁, 写哪件事;

(2) 三年级下册, 写写自己, 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 抓住自己的特点、 说真话 (爱好、 性格、 优点、 缺点等) ;

(3) 四年级下册, 我敬佩的一个人, 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品质、 风貌 (敬佩的原因) , 内容要具体, 语句要通顺;

(4) 五年级下册,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熟悉的、 偶见的陌生人) , 运用写人的方法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描写等) 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

(5) 六年级上册, 介绍你的小伙伴, 用一两件事写小伙伴,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综上所述, 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 要整体考虑小学阶段作文要求, 总目标和各年级目标相呼应, 把握好不同年级的要求, 熟悉所教年级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力求到位而不越位。 习作训练要循序渐进, 不揠苗助长, 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达到三年级的习作要求即可。

2.“注重活动, 注重交流” ———教师授课之规矩

写作是个体的一种智力活动, 而习作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 赞可夫的描述可以看出这种活动的特性与魅力:“所谓儿童的生活, 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 孩子们是在跟教师、 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 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 有开玩笑, 也有笑声……”

美国近年来提出“过程写作法”, 相关人士认为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 预写作、 打草稿、 修改、校订和发表。 每个阶段都需要分享、 交流, 尤其是修改、 校订和发表阶段。 “过程习作” 教学中, 同学间的分享与交流非常充分。 学生既是作者, 又是读者, 充分而深入的分享与交流活动, 推动了学生的表达与修改, 使得习作活动步步深入, 渐入佳境。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 习作是一种练习, 其间的观察、 思考、想象、 表达, 包括用哪个词, 选哪句话, 都有分享的必要与价值, 以达到扬长避短、 共同提高的目的。 比如, 为了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更多地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美, 笔者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带到校园附近的田野, 让学生去寻找“美丽的秋姑娘”。 事先笔者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组长, 每个组都有不同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在习作课堂上我们进行了交流互动, 以下是实录片段。

教室里, 几乎每名学生的桌面上都有他们此行的收获: 五颜六色小野花, 各形各状的叶片, 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我从未见过的植物, 有些学生居然采到了一些诱人的小野果, 每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兴奋。

师: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呀! 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美好的感受吧!

生1: 我们组收获了十种不同的颜色 (一一举起, 给同学看) : 嫩绿, 深绿, 金黄, 洁白, 褐色……

师: (拿起蒲公英一吹) 秋风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追着洁白的小伞兵漫天跑。 你能这样试着说吗?

生2: 妈妈说, 这种植物叫三角刺, 叶子是三角形的, 就像一把小铲子。

师: 恩, 你真棒。 注意再观察叶子的颜色。

生2:绿色, 又有点灰白色, 该怎么说?灰绿色?

师:你对颜色很有感觉, 有绘画大师的潜质。

……

生3: 我们组采到了两种野果, 酸酸的, 甜甜的, 很好吃。特别是这种, 奶奶说这是“红妞 (野草莓) ”, 你们看它红得多好看, 就像红灯笼似的。 (高举着, 炫耀着, 惹得同学们吧唧着嘴都想尝尝)

……

生4: 我们组捉了很多蚂蚱。 蚂蚱是一种害虫, 它会破坏庄稼的。 它有四条腿, 两条后腿特别有力, 我的手都被它弹痛了。

生5: 不对, 蚂蚱有六条腿。 你的那只一定被你搞断了两条腿。

师: 我们再仔细瞧瞧。

生6: 蚂蚱真的有六条腿! (他发现了“新大陆”)

一个小女生怯怯地举手了:“老师, XX捉了一只很大的癞蛤蟆, 藏在抽屉里不拿出来。” 只见XX满脸通红地趴在桌上。

师:有谁知道癞蛤蟆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害?

生7:癞蛤蟆会吃蚊子、飞蛾等。

师: 哇, 你知道的真多, 那癞蛤蟆对我们人类有益哦, 而且更重要的是, 它也是一条生命。

XX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塑料袋: 老师, 我把它放到教室门口的花坛里好吗?

……

分享每名学生的观察是令人激动的。 每一名学生由于视角不一, 语言表达也迥异, 这样的语言稍微经过修饰, 就会成为一篇充满童心童趣的习作。 此次观察活动之所以能成功, 源于观察前我和学生们共同制订了“规矩”, 目标明确了观察时就有指向性了。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习作课堂的魅力就在这里: 一名学生的观察发现、 语言描述, 让更多的同学听到、 学到。 这样的分享与交流, 使习作活动充满了无尽可能与吸引力。这些, 是个人写作活动永远不具备的。 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认为:“有突破, 有飞跃的学习一定通过相互帮助合作式的学习实现。”

3.“书写生活, 有的放矢” ———学生习作“质” 之规矩

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让学生在真实状态下写作。 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 在这个阶段, 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写作的兴趣自然会把他引向积极主动的学习。 作文应该是学生真实生活的组成部分, 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不要刻意去模仿, 去迎合, 没有条条框框, 只有随心所欲和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原汁原味写生活, 透过童眼看世界, 保持儿童的想象和天真,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愿意写的, 写自己最感兴趣的, 不抄袭、 不瞎套、 不硬挤。 这样, 学生才会有话可说, 才不会害怕作文。 写出的文字才是真实的, 这也恰恰是课标的要求, 同时也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个阶段, 只要学生想写、 愿意写, 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但是, 还是要有一定的“规矩”: 第一, 在三年级伊始, 教师要带领学生明确整个学年在习作上要达到的要求; 第二, 在每次习作前都要细化“规矩”, 提出本次习作的个性化要求; 第三, 学生进行自评、 自测、 自我调整。 下面就是一个细化的“规矩”。

习作要求:

(1) 题目与内容相符;

(2) 内容真实, 是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3) 语句通顺连贯, 一篇习作出现的病句不多于3个;

(4) 根据需要, 分小节写;

(5) 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6) 一篇习作不少于200字;

(7)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

(8) 一篇习作错别字不多于5个;

(9) 书写态度认真, 字迹工整, 习作格式正确。

习作过程要求:

(1)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2) 乐于表达;

(3) 一节课能成200 字习作;

(4) 能用符号进行必要的修改;

(5) 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

每次习作都要有“规矩”, 那规矩从何而来呢? 当然是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商议得出的。 大家共同制订的规矩, 大家共同去遵守,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基本常规就如上述, 每次不同的习作还有不同的个性化的要求, 再另行补上。

4.“两个系列, 熟能生巧” ———学生习作“量” 之规矩

语文课程标准 (3 ~ 4 年级) 要求, 每学年课内习作次数不少于16 次。 课标中没有对每篇习作的字数规定。 窃以为, 三年级习作可以分成是两条线, 两个系列。

一条是“生活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作文训练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 作文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多练笔, 还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 创造各种机会,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 周记、 读书笔记, 根据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写一些随笔等等。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 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 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 认识生活, 积累材料, 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阶段应主要是以生活作文为主, 重点是着眼于乐写, 养成爱写、 经常写的习惯。

另一条是“系统训练作文”。 就是与教材配套的一学年16次的课内习作以及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习作片段训练。 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段落的训练在教材中是比较常见的, 片段训练既方便落实技能目标又省时, 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习作的片段只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 比如, 写 《秋》 的片段, 学生写秋景, 可以是一段话, 也可以是几段话, 但要能够体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 重要的是作者要有真实的感受、 见闻与独到、新鲜的想法。

两个系列的习作, 每周都能双线并进, 习作的“量” 也可观了。 每一周、 每一学期、 每一学年都能落实这两个系列, 那么学生的习作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5.“尊重个性, 力求多元” ———习作教学评价之规矩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评价应从两个维度进行, 即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对习作结果的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指出,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 可以用等第表示, 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 尤其需要用多种多样生动的评价去触动他们的积极性。

(1) 图画评价。

用简笔画代替眉批。 例如, 发现学生写作的好词在旁边画“红五星”, 发现佳句画上“小红旗”, 对文笔流畅、 思想深刻、想象丰富的句段送上“小笑脸” 等书面鼓励。

(2) 书面评价。

针对每名学生的习作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 引导, 评改时, 教师应注重评语的情感化、 人性化, 挖掘“闪光点”。

(3) 加分激励。

在学生的作文分数上, 再加2 分, 加5 分甚至加10 分, 作为对学生精彩语句的额外奖励, 哪怕作文写得不太好的学生, 用上一个恰当的好词语, 都会在加分上有所体现。

(4) 建立展示平台。

设置“认真奖”“进步奖”“特色奖”“语言优美奖” 等奖励认真作文的学生, 并把写得好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学习角”上, 或者将优秀作文复印展示, 装订成作文集在班级传阅。

教师的评价, 在三年级学生那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自尊心及写作兴趣。 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及时肯定, 加以赞赏, 并介绍给同学们; 在班上贴出来互相交流展示, 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 经常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体会自己的成功, 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动力。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看到差一些的作文容易烦躁, 这时候一定要“制躁”, 提醒自己:“我自己写文章都有不少困难, 现在我面对的是才学作文的小学生呀。” 尊重每一名学生, 承认学生作文上的差异, 不搞“一刀切”。 对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要注意, 他们只要能写出来就要肯定。

形成性评价就是让评价贯穿习作全过程的评价, 只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性提高。 在写作前就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 实施前置评价, 使学生有的放矢, 激发写作欲望; 习作过程中, 施加一定的评价, 可以即时调整写作, 刺激写作, 增强写作动力。 过程性的评价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习作评价:

习作过程评价:

三、 结束语

孟轲 《孟子·离娄上》 :“离娄之明, 公输子之巧, 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意思是: “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 公输般那样的巧匠, 不凭规和矩, 是画不成方圆的。” 学生是一块块精美的璞玉, 有匠心的玉人才能让它成器。 教师学生心中都有“规矩”, 遵守“规矩”, 习作之路才能走得长远, 才能“成其方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徐光华.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写作旬刊, 2010 (18) .

[3]韩利格.让习作教学生活化[J].大舞台 (双月号) , 2009 (4) .

[4]陈丽菊.让学生轻松地动起笔来:三年级习作教学点滴[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2 (6) .

[5]王桂娟.习作教学生活化[J].成功 (教育) , 2010 (7) .

[6]崔昕平.中美作文评价标准的比较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11) .

[7]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中医医院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癫佬正传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