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政管理类书籍有感

2024-05-17

读行政管理类书籍有感(共9篇)

读行政管理类书籍有感 篇1

学号:0110888姓名:张诚诚班级:行政管理

读公共理类书籍有感

暑假在家里阅读了老师介绍的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美)的《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使我对行政管理专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这本书是美国行政学标准教材,它从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描述、阐述和分析公共行政,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全面理解公共行政的分析框架,内容涉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行政的职能、公共组织、公共人事管理、公共预算、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与民主宪政以及公共行政的未来等。在公共行政理论和典范竟存的今天,本书不论在内容、概念、方法以及写作风格上,都不失为一本经典著作。

此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十三章来对公共行政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导论:定义、概念和环境,包括第一章——公共行政的学科与实务的意涵:不同观点下的思考;第二章——美国行政国家:发展与政治环境;第三章——联邦制与府际关系:美国行政国家的结构。第二部分核心功能,包括第四章——组织:结构与过程;第五章——公共人事行政与集体谈判;第六章——预算与财政;第七章——决策;第八章——政策分析与执行评估。第三部分公共部门的管理、政治与法律的集中分析,包括第九章——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和法律的分析。第四部分公共行政与公众,包括第十章——公共行政与公众;第十一章——公共行政与民主宪政主义;第十二章——公共行政的责任与伦理;最后一章——公共行政的未来。现在已经把整本书所讲内容的大纲列出来了,我看书习惯性的先看目录,我觉得一本书只要将他的目录看明白了就大概知道它所要将的东西了,这也使我对公共行政的认识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这也是我为什么将它列出来的原因。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行政专业的认识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不仅仅是作为“纯粹的”公共部门的政府组织的管理及其规律问题,而且还应包括作为“准”公共部门的第三部门的管理及其规律性问题,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仅仅限于“纯粹的”公共部门即政府组织的管理及其规律性问题。仅就这一点而言,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就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前者的研究范围要大于后者的研究范围,或者说,前者所探讨的范围是后者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公共管理学所研究的是“纯粹的”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共有的规律性问题。在公共部门中,“纯粹的”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之间是存在着明显区别的,既然二者之间存在着区别,它们各自的管理方式及其规律也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各自都有特殊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研究这些特殊的管理方式和规律并不是公共管理学的任务,而是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任务。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纯粹的”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既然都是公共部门,因此,它们除了具有各自特殊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外,还应有共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研究各种公共部门所共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才是公共管理学的任务。由此看来,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全部公共部门所共有的管理方式与管理规律,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则仅仅是“纯粹的”公共部门所特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三,公共管理学所关注的是公共部门如何高效率地利用现有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它在研究“纯粹的”公共部门即政府组织时,也是把政府组织当成一个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机构的,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把政府机构自身管理好,以便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公共管理学看来,包括政府组织在内的所

有公共部门都是管理的客体,至于政府机构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地位,公共管理学则关心不多,而这一点正是行政管理学所十分强调的。行政管理学把政府机构既看成是管理的客体,又看成是管理的主体。当它把政府机构看成是管理的客体时,它所强调的是要把政府机构自身管理好;当它把政府机构看成是管理的主体时,它所强调的是要求政府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好。而在公共管理学的视野里,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一样,只是性质以及方式不同罢了。

因此,公共管理学更强调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而行政管理学则更强调公共部门(“纯粹的”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这也是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区别。

管理是人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一种职能,凡有人群的地方都离不开管理,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单位、团体,乃至社会、国家和全世界。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就像一个乐队需要乐队指挥一样。”这里所说的指挥也就是管理的意思。所以,管理渗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转

美国的管理学家霍根认为,领导实际上是劝服他人在一定时期内放弃个人目标,而去追求对群体责任和利益至关重要的组织目标。领导的实质是为实现目标而令其成员努力进步的动力。国内学者则认为领导就是领导者依由有权力和人格所构成的影响力,去指挥下属实现符合领导意图和目标的能力。本章还从领导活动出发,结合我国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职能要求,界定了行政领导所要承担的职责。列宁曾说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理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所以,行政领导者不只是“当官、索权、发号施令”,而是要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点:规划目标、制定规范、调查研究、科学决策、选用人才、组织协调。

行政领导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考任制、聘任制、委任制。产生行政领导后,要进行领导活动。领导活动的主体是领导者,领导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集体。作为个体的行政领导要具备“6C”的素质,即“可信、品质、关心、勇气、沉着和能力。”在最近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领导者还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信任度、参与意识、求知欲、创造性等。修养是领导者具备独特气质的基础。《礼记》篇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皆以修身为本。”所以领导者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气质。领导者首先要修身样德,明智致远。其次要清正廉明,无私无欲。而后要博学慎思,明辨笃志。

虽然这是成功的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领导者都是成功者,领导活动的最终结局也并不都是圆满的。领导者的失败具体可以归到下面的五中情况:

1、体制的失败。

2、能力的失败。

3、方式的失败。

4、性格的失败。

5、人生的失败。

集体行政与个体行政一样,也要预备一定的领导者素质。首先领导班子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结构。在一个行政领导班子中,应该有精通管理知识、具有领导才能和管理水平的“帅才”担任一把手,也要有在某个具体学科上有所专长的“将才”。由这样的“帅才”和“将才”按照一定比例来组成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其次,行政领导集体要具备良好的智能结构。既要有富有远见卓识、善于分析,有决断魄力的领导者,也要有足智多谋、善于谋划、深思熟虑的智囊人物,还要有具有人事组织工作能力的人才和埋头苦干的实干家。集体行政的领导班子还应具有合理的气质结构和年龄结构。虽然这俩方面不如前两方面重要,但如果做好了,一定会使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看完了本书后,最大的感觉就是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办事效率高,深的人民爱戴的政府,一定是由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领导的。而要想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厚积才能勃发。在事故面前沉着冷静,合理、妥善的处理。所以现在的我们要积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读行政管理类书籍有感 篇2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维也纳。17岁中学毕业后, 在德国汉堡大学法学系学习, 但精力主要放在社会实践上。他曾在汉堡一家出口公司任职, 撰写和发表过重要的经济学论文。后在法兰克福作过证券分析员, 在当地最大一家报社当过记者、金融专栏撰稿人和高级编辑。1931年主要凭自修获法兰克福大学公共法和国际关系博士学位。1933年因不满德国纳粹势力, 到英国伦敦担任保险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其间, 多次参加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组织的经济学讨论会。1937年移居美国。1943年, 受聘于美国著名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 任顾问达三年之久。这三年工作经历对德鲁克后来成为著名管理大师有重要影响。此后五十多年, 他成为美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在西尔斯公司 (Sears) 、通用电气公司 (GE)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AT&T)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 、克莱斯勒公司、花旗银行、大通银行、时代集团、时代镜报等大公司、大机构任职和工作, 成为大企业和许多组织首席执行官最抢手的咨询顾问。直至90多岁仍然活跃在管理科学的教学、研究和咨询工作领域。2002年6月, 德鲁克曾获美国公民最高荣誉奖——总统自由勋章。他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论文30多篇, 其中6篇获管理学论文最高奖项麦肯锡奖。德鲁克已出版主要著作40部以上, 被译成至少37种语言, 在世界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销量超过1000万册。他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将管理学开创为一门学科, 而40多部管理专著可谓著作等身, 年届96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 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在给这个世界留下智慧和洞见。让我们把关注点转回到 《有效的管理者》本身。《有效的管理者》曾经是西方职业经理人必读的经典书籍, 这本发表于40多年前——1966年的经典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真实而适用, 那么的富有洞察力而行文流畅。现在的很多管理方面的书籍和观点看来都是发源自这本书, 在40多年前的美国, 这本书代表着智慧、洞见、预见力, 而在今天的中国, 这本书依然是那么的卓尔不凡、尽现大家风范。虽然书中的观点, 在后来者的书藉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演绎, 但是, 德普克老前辈的观点仍是最深刻、最清醒的。

这本书讲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 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的存在不是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 他没有光环与虚荣, 他以责任为基础, 以卓有成效为目标, 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 而德鲁克以他对管理的深刻理解给每一位管理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忠告与建议。因此, 可以说德鲁克先生的这本书就是要教一个管理者如何学会卓有成效。

2 德鲁克的有效管理思想

2.1 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德鲁克认为, 管理者, 无论他们的工作是负责管理其他人的和自己的工作绩效, 或是只负责自己的作为专业人员的贡献, 必须要讲工作效率。因为: (1) 不管他多么聪明, 不管他在工作中用了多少才智, 也不管他花费了多少时间, 如果不能做到卓有成效, 工作就没有成绩。管理者的有效性已成为个人完成任务和取得成就的最基本要求。 (2) 管理者的效率, 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随着管理者工作效率的日益提高, 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也就会不断地上升。管理者自身条件的改善, 可以帮助他们自己及周围的人将眼界放得更远。 (3) 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和现代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大保障。

2.2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3) 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 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作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 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他尝试建立一个有绩效的团队;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出更多的贡献, 他会不断地给自己以及与其共事的人树立更远的目标, 以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水平。

(4) 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 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 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种用人的决策至关重要, 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深思熟虑。

(5) 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 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 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2.3 有效管理的实现途径

要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记录好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 分析自己的时间记录, 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认识到自己最稀缺的资源是时间。

(2) 应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不仅要重视“方法”, 还要重视“目标”和“结果”。

(3)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尊重自己, 也尊重他人。

(4) 要有洞察力、自立自强及勇敢精神的特征, 使其具有远大的目标、坚定的决心和献身精神。

(5) 做有效的决策。

3 如何做到时间的有效管理

德鲁克认为要做到卓有成效的管理,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 就是记录时间的使用情况, 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这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 是大多人都知晓的事, 但许多人忽视了,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更是无视自己的时间安排问题。有一次德鲁克询问了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让他说说自己日常的时间安排, 这位董事长非常肯定地说出他的时间大致分布:1/3用于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研讨业务;1/3用于接待重要客户;其余1/3则用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德鲁克给他建议, 让他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结果发现在上述三个方面, 他几乎没有花什么时间。实际记录显示他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调度工作上, 例如处理他认识的顾客的订单, 打电话给工厂催货。问题很明显, 真正要做的事和实际所做的事相差甚远。

所以, 有效的管理者要知道, 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做到真正卓有成效,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时间实际是怎么耗用的。

3.1 时间管理上常见的误区

(1) 忙。

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管理者并不是把千头万绪的工作, 把属于市场管辖的事情或者把属于下属做的事情都通通包揽给自己来做。所谓的管理者就应该做好“掌舵者”, 应该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方向并作出决策, 把属于市场管的事情交给市场, 做好全局调控, 把本来应该属于下属的事情交给下属去做, 做好指挥、监督的工作。但是不少管理者却事无巨细地操心、担心, 将本应下属们做的工作“抢”来做, 本应下属承担的责任“抢”来扛, 于是许多管理者就显得格外的“忙碌”。

(2) 盲。

一些管理者者不管事情的前因后果, 不管权力是否运用得当, 不管目的是否得到, 他们都会盲目地使用权力。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者要保证权力的顺利使用, 需要考虑和分析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 看其是否具有可行性。没有可行性的权力驾驭都是盲目的和有害的, 二盲目的权利滥用又往往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无效。

(3) 累。

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管理者者并不是非常累的管理者, 这里的不累并不是不管, 而是放收自如, 应该学会分权, 把属于下属的事通通交给下属去完成。管理者们先要确定他们累的是不是干正确的事, 他们是不是在用正确的方法做错误的事情, 一个好的管理者, 第一是要做正确的事, 然后才需要正确地做事, 最后才把事情做好, 做一个有效而不累的管理者。

3.2 做到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

(1)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许多管理者都意识到了哪些事情会浪费他们的时间, 然而他们却不敢面对这个问题。他们怕因小失大, 造成错误。德鲁克认为, 事实上, 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迟疑不决的原因, 是因为人们总有一种倾向, 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 认为许多事非躬亲不可。

(2) 减少开会。

诚然, 在现实生活中,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 通过开会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都是必要或必须的, 这是基本常识之一。但是, 又有多少担任管理职位的人敢于承认, 浪费时间最常见的原因, 正是会议太多。而一个管理者花费在会议上的时间如果过多, 就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如果可以试验一下, 其实很多事情不一定非得开会才能解决, 而且如果试着记录几场会议, 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 很多会议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讨论的内容是对组织决策有用的, 很多会议是在无效口舌之争和闲聊中度过的。

(3)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管理者应该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 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 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 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应该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 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4) 理清上司与下属的关系。

作为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管理者必须要分清自己与下属的关系, 因为管理者的工作职责与下属的工作职责明显不同, 下属强调的是具体问题的执行, 而管理者主要是对问题宏观方向的把握与决策, 所以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管理者应该具备战略眼光, 在许多复杂的问题中, 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 驾驭全局, 突出重点, 决策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4 总结

综上所述, 世上的诸多资源中, 时间是最特殊的一种资源。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时间, 而时间的供给恰恰又丝毫没有弹性, 不管使用者职位有多高, 需求有多大, 供给绝不可能增加。更要命的是, 这种特殊资源还完全没有替代品, 谁的时间都是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若不将时间管理好, 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现代企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大, 对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间管理是管理者实现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因此, 40多年前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一系列有效管理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摘要:“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认为, 要成为有效管理者需要有效利用时间、重视贡献、善于利用人之所长、先做重要的事、做有效的事。通过总结《有效的管理者》的主要思想, 重点讨论如何将时间管理得卓有成效。

关键词:德鲁克,有效管理者,时间管理

参考文献

[1][美]彼得.F.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

[2]毛彩菊.创新、适用、思辨、务实——德鲁克的“有效管理理论”及其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4) .

[3]张景平.评德鲁克的有效管理思想边疆经济与文化[J].2005, (11) .

[4]彭志强.值得“反刍”的经典好书——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J].中国石油企业, 2005, (9) .

读行政管理类书籍有感 篇3

亚马逊公司表示,在亚马逊小说类和非小说类的电子书中,触动读者并使其利用电子标注笔进行标注的段落竟惊人地集中。

亚马逊统计的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市场的偏好。标注率最高的段落来自《饥饿游戏》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星火燎原》:“因为有时事情在人们还未做好准备的时候发生。”关于宗教类和能够提高自身修养的书籍也经常受到关注。总的说来,最受欢迎的选段还是来自商业和管理类的书籍。

出镜率最高的段落中大部分来自《纽约时报》商业记者 Charles Duhigg所写的《习惯的力量——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其中最受欢迎的段落是:

改变一个习惯,你必须保持原有的“动机”(cue),同时能获得原有的和触机直接相关的“奖励”(reward),但调整你的“惯性行为”(new routine)。规律如下:如果你保持原有的触机和所获得的奖励,但改变你的惯性行为,你的习惯就会发生改变。这样你就能在动机和奖励相同的情况下改变任何习惯。

在1990年首次出版的畅销书——由Stephen R. Covey所著的《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同样有很多段落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例如:

管理者把事情做对,领导者做对的事情。

最近在Walter Isaacson的《乔布斯传》中关注度最高的段落是在1997年乔布斯所写的电视广告的旁白:

致疯狂的家伙们。他们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他们桀敖不驯,反叛忤逆。他们麻烦不断,惹是生非。他们像方孔中的圆桩。他们用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他们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你尽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赞美或者鄙视他们。不过你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着寻常事情。他们推动人类向前。也许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疯子,在我们眼中他们却是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乔布斯的另一句名言是:

知道自己在讲什么的人,不需要PowerPoint。

在排行榜中也包括来自Susan Cain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引发读者思考的一段话:

研究显示,当团队人数增加时,团队的表现却因此下降:6个人组成的团队与9个人组成的团队相比,能想出更多更出彩的新点子。而4个人组成的团队则更胜一筹。组织心理学家Adrian Furnham写道:科学证据表明运用头脑风暴小组的商业人士是极其愚蠢的。如果你拥有极具天赋和热情的员工,从创造力和效率的角度考虑,应该鼓励他们单独工作。

Linked网站的创始人Reid Hoffman和企业家Ben Casnocha共同完成的《The Start-up of You: Adapt to the Future, Invest in Yourself, and Transform Your Career》一书中,同样有两段很受大家欢迎:

在这个世界上,你如何能比想要和你做同一件事的人更先行动,效率更高,做得更好或是所花的成本更低,同时又能做到独一无二?你所能提供的是别人很难得到的吗?你所能提供的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吗?

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大胆冒险去完成伟大的事情吧。构建一个有益于你运用智慧、资源以及有利于集体行动的人际网络。瞄准一个突破的机会。

同样出现的还有Brian Tracy所著的《吃掉那只青蛙》中提及的关于截止期限的重要性:

第三步:为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个最后期限。任何一个目标或者决定,如果没有最后期限,就不会产生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行动也就没有真正的起点和终点,自然而然地,你就会拖延时间,工作效率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第四步,将实现的目标,要做的所有事情列出来。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美国记忆力冠军教你记忆一切》是由Joshua Foer所著,文中所提供的对生活的建议如下:

一成不变消磨时间,创新却能够让时间延伸。你可以每天锻炼,健康饮食,一生长寿,也可以匆匆度过短暂的一生。如果你的时间都在沙发上翻阅报纸中度过,那么每一天都将不会被铭记——它们来临,然后消失。这就是为什么要经常改变惯性行为,去其他地方度假,尽可能多地增加新的经历来巩固我们的记忆。在物理时间外延伸出新的记忆,延伸我们对生活的感知。

在这段摘自 Kelly McGonigal的《自控力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一书中,突出了冥想的作用:

神经学家发现当你要求你的大脑进行冥想时,大脑除了冥想外还能够拥有许多自我控制的技能,包括集中注意,调节压力,控制情绪和拥有自我意识。经常冥想的人不单单在这些方面胜人一筹。长期以来,他们也会有更强的意志力。经常冥想的人在前额皮质有更多的灰质,同时大脑也有更多部分用于自我意识。

对了,还有,在EL James的成人三部曲《格雷的50道阴影》的许多桥段中,有一条有价值成为商业的黄金法则:

人类的成长和发展是领导力的最高追求。(编辑/立原)

读军事书籍有感 篇4

某某大学国防生某某

《我的团长我的团》讲述了人在战争中都想保全自己,而不上进的一个故事,也许有些对军人的职责有点歪曲,但我感觉它实在是贴近在那个环境中的人们,谁不想活下来,谁不想回家抱着老婆,睡在暖暖的炕上,就算让你吃稀饭,粥也愿意。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时,我们会是义无反顾的冲在最前面,但是,我们需要和平。

这本书的开篇有点滑稽,一个缅甸富商的遗孀上官戒慈,战火摧毁了她曾有的一切,她的一家九口一夜之间死的干干净净,她和她唯一的儿子站在路边守着具遗体,无数遍地重复着一句话“过路君子,谁能帮忙葬了我公公。”。如果没有战争,她应该是一个温婉秀美的妻子,一个端庄贤良的母亲,一个孝顺通达的儿媳。然而此时,她只能无助的站在那里,尽她最后的孝道。成百上千的人从她身边走过,有人漠视,有人好奇,有人嘲笑,只是没有一个人停留。她虽然保持着她的冷静她的自尊与骄傲,但是没人知道她还能撑多久。也许一天,两天之后她公公的旁边又会多两具尸.这时来了一个“浑人”迷龙。他见到那母子俩就再也挪不开目光,也许是他被这个在纷乱的世界中能保有一份独有的美丽的女人所倾倒,再或是这母子俩让他想起了他曾经拥有的妻儿。总之他走到女人面前贪婪而不是好色地看着这娘俩。简单的两句话,让这迷龙推翻自己一路聚敛的推车,倒掉所有东西,拆掉车子箱子做钉子,摊派弟兄们帮他砍树,砍叉子,作棺材。此时女人冰冻的美丽眼睛里渐渐浮现起带着笑意的热诚。三个小时后迷龙跪在那个后来被孟烦了形容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让人忘却死亡只记得生命的棺材面前,给死去的老人叩了几个实实在在的响头,从这一刻起他找回了在东四省失去的家庭和孩子,从这一刻起他成了真正有家的人,在连天的战乱里他就这样直接而勇敢的抓住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女人后来说,她答应迷龙时,本来是想埋葬了老人后就自杀的,可后来她觉得她应该对得起迷龙的聘礼。也许是迷龙用手指取下女人头发上的草屑时,也许是迷龙轮圆了光着的膀子砍树时,描绘出了一个粗犷而又细腻男人。他体现出来的真诚让她放弃了死亡的念头,让她

决定将自己和儿子的未来交给了这个男人。上官戒慈履行了做妻子的承诺,最终也成为了“炮灰团”里的一分子。

读时间的书籍有感 篇5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太阳落下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时间去了,却没了再来的时候。对于十二岁的同学来说,已经过去了四千多个日子,可能有许多时候是无所事事的,那在这无所事事之间,难道没有感觉到时间逝去了的痕迹么?4300多个日子,我们都在长大,而我们往往会忽视时间这个名词。“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真的发人深省,时光比金子更贵重。

珍惜时间的人,他的生活过的很充实,很有意义。浪费时间的人,他的生活过的很无聊、很颓废甚至很堕落;珍惜时间的人,哪怕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一年的时间,他也会尽自己的所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浪费时间的人,就算给他一个完整的一生,他也不知道用这些时间去做些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事,反而把时间白白挥霍掉。

还有一些人,年纪大了才发现,因为虚度时光,所以以前的生活没有意义;只是一味的吃、喝、玩、学而已,导致现在找不到工作,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这些人经常叹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然而,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世上是没有卖后悔药的。以前的时间浪费掉,我们是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时光是不会倒流的。

拿我来说,没学这篇文章时,很多事不放在心上,甚至是学习。一味的想休息,刚学了一会习就想玩。往往上着课时想着下课,甚至和少先队老师说“能不能把下课时间延长一些?”

现在想明白了,这是一个很幼稚的想法,什么是玩?无非是放松心情、休息身体。而玩除了这些还有些什么作用呢?我不否认玩有好处,因为放大镜是在玩的时候发明的。但那位科学家是在玩中学习知识,创造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而我们呢?

钱花了,可以再挣;时间失去了,就无法挽回。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不要想拦住时间,因为不可能把它留住。所以,珍惜好现在你拥有的所有,并为未来打基础、为社会作贡献,这才是最重要的。

读行政管理类书籍有感 篇6

院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读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书籍有感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而开辟出来的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生机活力,不断开拓新实践的重要保证。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发展实际,总结和提炼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在本学期半年内我读完了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江泽民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胡锦涛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书籍和报告。这是四篇有关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国家领导人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下面是我读这四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大概内容。

《反对本本主义》:

时代背景:《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 5月写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当时还没有教条主义这个说法,叫本本主义)思想、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原名《调查工作》。

主要内容:《反对本本主义》篇幅不长,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在文章的开篇,毛泽东同志就尖锐地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反对本本主义》的第一个部分。文章的第二个部分“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中,文章批评两种人,一种人是“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另一种人则是“遇到困难,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文章的第三部分“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了当前本本主义的几种体现,一种是“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来主义’”,另一种则是“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本本主义。”文章的第四部分“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并提出“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文章的第五部分“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文章的第六个部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调查的技术”。文章又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提出了正确开展深入 “调查的技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时代背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总结报告。

主要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第二部分,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第三部分,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第四部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时代背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江泽民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收录于《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马克思主义是阶级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的理论。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提供了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科学方法。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看,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仍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从科学社会主义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的理论,仍然是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科学指南。

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历史的眼光,要有实践的眼光,要有发展的眼光。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

主要内容:

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六、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此报告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就读毛泽东同志《反对本本主义》的心得体会:

读行政管理类书籍有感 篇7

关键词:色彩,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视觉心理,情感特征

引言

色彩是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引人注目的主要艺术语言, 与构图和其他表现语言相比较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抽象性特征, 更能发挥其诱人魅力。它又是美化书籍, 表现书籍内容的重要元素。作为一名书籍装帧设计师来说, 除了系统地掌握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外, 还应研究书籍装帧设计的色彩特征、了解地域特征、文化差异背景、人们的色彩爱好与习惯, 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同样, 色彩在儿童的成长启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本成功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色彩的装饰, 没有色彩, 孩子就无法识别和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 色彩应用较之其他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它是一切美术设计的基础。通过书籍设计的色彩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孩子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引起愉快的体验, 获得美的享受,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素质。重视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 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是书籍装帧设计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我们更应该研究孩子们的审美偏爱, 并根据它对儿童类书籍的装帧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探究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与儿童对色彩的偏好

书籍封面设计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 起根本法则是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除了受到书籍内容的制约外, 还要受到立意、构图、形象等形式的制约。同时, 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 要求设计者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作颜色选择, 进行各种各样的色彩统一。设计师要表现书籍的主题和创意, 充分展示色彩魅力, 不能依靠设计者凭空想象, 须从属于书籍的题材、类别、档次、销售对象和地区。首先设计师要了解销售市场同类书籍的设计特点, 在进行市场调研和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确定对设计的定位, 在色彩运用中根据书籍的不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般说来, 设计儿童类书籍的色彩, 要针对孩子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 色调选择高调, 减弱对比力度, 强调柔和感觉;这是因为, 儿童认识世界往往是从色彩开始, 先入为主, 对色彩的喜好是孩子的天性, 。长期生活在绚烂的色彩世界中, 是他们对色彩具有一定的感知力。

儿童时期好奇心强, 喜欢艳丽绚烂的色彩, 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不尽相同。幼儿时期的儿童能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但不能区别色度, 不能把颜色和颜色的名称进行一一对应;中班儿童能认识紫、橙、黑、白等多种颜色, 逐渐能区分颜色的明度和纯度, 并偏爱各种色系;大班儿童色彩辨别能力强, 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的表现能力, 对混合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比强的色彩。儿童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 丰富绚丽的色彩将有助于儿童愉快的感受。儿童都喜欢鲜艳的色彩, 偏爱那些描绘熟悉的物体、色彩明快的艺术作品。即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色彩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主要的标准。由上述阐述可知, 儿童类书籍设计应以鲜艳的色彩为主。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

书籍封面的主要功能为了向读者传达书籍的内容, 其中封面的色彩首先引起人们的关注, 激起视觉的兴奋, 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要是因为色彩与人们的情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儿童类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 故此类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表现形式追求生动, 优秀的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色彩设计不仅使他们感受到美的享受, 同时能够培养他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由于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内容广泛, 题材多样;无论运用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 还是细致精美的装饰画, 其共同之处在于色彩的运用上大多以红、黄、蓝等鲜艳夺目的色彩为主, 画面整体明亮、鲜艳, 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之感。这是由孩子们的天性所决定, 也是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与成人书籍封面设计的不同之处。这些充满形式美的画面设计, 不仅能使儿童爱不释手, 还能激励儿童保持学习的兴趣。从中可以得出,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具有以下几点:

(1) 在色彩体系中, 巧妙利用轻重倒置的色彩感, 达到活泼跳跃的动态感。以红、黄、蓝等明度均高的颜色为底色, 具有重感的色彩排列其中, 两者渐次混合刻意营造出可爱的卡通效果, 从而丰富了设计的手段与内涵, 给画面带来活泼跳跃的动感。

(2) 巧妙利用三原色的对比色, 红绿、蓝橙、黄紫对比搭配的方法, 选择多种颜色表现画面, 不要以生活中固定的颜色框架去局限思维。使整体画面色彩给人以更加丰富、鲜明、绚丽之感。

(3) 以鲜艳的色彩吸引儿童。由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所决定, 天真活泼的儿童喜欢鲜明的色彩。它会使儿童感觉积极兴奋, 感觉事物的美好;强而有力的色彩更加吸引儿童的阅读力和探知欲。例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使人联想到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这些色彩与儿童精力旺盛、热爱自然的心理特质相吻合。儿童喜欢强烈、张扬、艳丽的色彩, 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儿童书籍封面的设计上, 设计师要大胆利用丰富的色彩, 用强烈的对比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童书籍封面装帧的色彩设计是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去感知周围世界, 提高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欣赏, 这是培养儿童敏锐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儿童在心理、生理等方面等方面均同成人有着显著的区别, 他们的审美需求同成人不同, 书籍封面装帧色彩的设计在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视觉需求的前提下, 还应注重打破传统思维设计的束缚。

另外, 儿童书籍装帧封面的色彩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在购买者与书籍之间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书籍的封面是装帧设计师所精心营造的一方圆地, 小小书本自成一体, 封面及插图中人物的形象、版式材料色彩定位等的处理, 都能烘托出这本书特有的文化意境。优秀的设计师善于塑造整体气氛, 让儿童仅凭外观形态就沉浸其中, 如情入境去体验、想象书籍的内容。色彩设计所蕴涵的情感正是装帧艺术不可或却的灵魂。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于情。”我们重视色彩装帧, 是因为它能利用具体的形式来表达难以具体化的感情。儿童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 他们天真活泼、感情丰富, 不仅懂得选择美的形象, 也能体会到真挚的情感。

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中色彩的定位

对于作为设计儿童类书籍的设计师来说, 在设计中首先要明确色彩的定位。书籍色彩的定位在突出视觉效果时, 要根据儿童的喜好特征与色彩的颜色搭配, 通过色彩定位来强化消费者对它的辨认视觉效果, 充分表现书籍的个性特征与功能, 利用色彩设计的创意达到色彩在儿童书籍表现中具有迅速诉诸感觉的效果。

根据儿童审美的喜好, 我们可以得出儿童书籍封面装帧的色彩设计定位有以下几点:

(1) (书籍类型设计定位) 根绝儿童书籍类型的不同进行色彩定位。

(2) (主导色定位) 以少为主 (一至四种色为宜) , 若使用两种以上的色彩, 可按色彩的明度进行划分。

(3) (辅助色定位) 不宜太多, 也不宜太少 (以四至八种色为最佳) 。

(4) (循环比较, 同气相求) 将主导色加上辅助色的各种组合方案与主要色彩搭配。

一般来说, 儿童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 要针对儿童单纯、活泼、可爱的特点, 色调往往处理成高调, 减弱各种对比的力度, 强调柔和之感, 儿童的喜好成为设计的关键。研究认为, 多色彩、高亮度对儿童的视觉吸引力最大。因此, 在设计中, 大胆使用红、橙、黄、蓝、绿等强烈色彩, 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红色, 是强有力的色彩。它给人以热情、充满活力之感。在许多以红色为封面的书籍设计中, 它起到了强调色的作用, 红色较鲜明, 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红色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红色与黑色是较常见的色彩搭配, 黑色的沉稳与庄重、静寂衬托出红色的鲜亮。红、白、黑的色彩组合搭配产生出鲜明夺目的视觉冲击力。

橙色, 总是给人以快乐、幸福、欢快的感觉, 常用于儿童书籍中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幼儿认图等类书籍的封面设计。在儿童书籍设计中, 橙色也是较常用的一种颜色。通过色调的变换, 它既能表现出青春的活力, 又能给人以沉稳老练之感。

黄色给人以明亮的感觉, 它也是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中较常用的一种色彩。因为它能够营造出愉快的氛围, 由此得到大多说人的认可。在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 大到整个画面色彩设计, 小到某个点的应用黄色几乎可以在每一个角落找到自己发挥的空间。

绿色是自然界中植物的颜色, 总能给人以希望、宁静之感, 是生命力的象征。同类色中的浅绿、黄绿色既有绿色的特点, 又蕴涵黄色的味道, 常用在儿童类书籍封面的设计中, 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蓝色给人以理性、宁静、充满智慧感。以蓝色作为画面的主色, 不同纯度、明度的蓝色组合, 能营造出凉爽、清新、青出于蓝的效果。因此, 蓝色多应用于儿童文学小说类书籍的封面设计。

除了以上几种在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中常用的色彩外, 还有几种色在儿童书籍封面中常用的色彩, 白色给人以纯真、洁白一尘不染之感, 多用于书籍的背景。黑色可于任何颜色搭配, 给人以安全、深沉之感。灰色比红色、橙色等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色彩, 则显得较为低调, 它传达了一种中庸的氛围。有彩色与无彩色的组合, 集两种色系之精华于一体。在设计中, 通过面积大小不同的比较, 给人以多方面的视觉享受。无彩色的利用, 缓解了有彩色系的视觉冲击, 使两者更加协调, 使画面显得柔和精美, 给人以无限丰富的想象。相同的封面版式配以不同的色彩, 通过不同明度、纯度的表现, 以及不同的图案形象, 使书籍在保持其丛书系列系列感的同时, 又不失其活泼、丰富之感, 整体效果极佳。

结语

综上所述, 色彩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构成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但要达到和读者进行视觉的沟通, 更重要的是引起读者情感的关注。随着时代的进步, 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已呈现图文互动的趋势, 色彩的取舍, 不同明度、纯度的搭配, 色彩层次的变化, 更加受到儿童与家长的喜爱。一个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师能将书籍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 融入设计中, 并以儿童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只有童心依旧、情感细腻的设计者才能设计出受儿童欢迎与喜爱的书籍封面。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论儿童的审美情感.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 (46) .

[2]布雷顿.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

[3]张群胆.平面设计色彩配色应用.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

畅销管理类书籍 篇8

01、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田志刚 主编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月

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在知识管理领域,推荐想要提升知识管理能力的小伙伴都来看看。当然要是能够反反复复多读几遍那就更好了。

这本书是从知识问题到学习知识,再到保存知识,又到共享知识和使用知识,最后再到创新知识。全书向我们展示了知识管理的一个闭环,也算是一个良性循环,而这样的良性循环其实也就是在提升我们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得我们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知识的价值。

我们常常说读书无用,我们所谓的学习效率,可是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又该相信点什么,又该挑战点什么呢?

对书中所提到的内容,我基本上都会进行实践,而在实践这些的过程中才发现这些东西真正的属于自己了。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向知识付费,所以这也又一次彰显了知识的力量,也使得我们自己能够更加快速的去了解自己擅长的,然后不断地发掘属于自己的知识力量。

创新是知识最好的竞争力,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地学习,而这本书会告诉我们知识的力量,所以你也应该好好管理一下自己的知识,那么不妨读下这本书。

02、学习之道

(美)维茨金 著,苏鸿雁,谢京秀 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4月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更好的学习?我们又该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把这份学习习惯一直保持下去呢?

在高阶的学习之中,我们需要的是对于大脑的修炼,也是需要搞定我们本身的思维方式,身心一起发展。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学习开始于热情,也告诉我们要懂得放弃,更要明白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习,学习最主要修炼的地方在哪里?所以只要我们多多行动,多多尝试,那么学习基本上就不是什么问题。

专注学习,专注当下,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也使得我们能够在学习这场马拉松中能够用心智赢得更多,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推荐这本书其实重在于我们的心智受学习影响比较多,所以为了更好的使得更多小伙伴受益,我做了这个推荐。

03、记录,成为更好的自己

萧秋水

人民邮电出版社 -4-1

知识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团队管理,很多时候我们能够使用最快的方式感知自己的那就是记录,而记录也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精彩的东西,尤其是当我们明白坚持记录的好处之后。

全书分享了如何用记录更好的来对于知识进行管理,也告诉了我们只要敢于多点记录,那么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完成的。同时书中介绍了使用有道云笔记的很多功能,并且也举例说明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好的使用到这些东西。

你也有自己的知识库吗?你也想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吗?那么不妨多看下这本书。

自我管理的书籍

01、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

【英】沃尔夫 著,朱曼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思考,这究竟会是一种描述什么内容的书呢?它会讲点什么呢?会像别人所理解的只是《番茄工作法》的更加理论的内容吗?

但是看完之后,我发现不是那样的简单,更不是所谓的,《番茄工作法》的理论,而是告诉了我们关于专注力的一切。

就像乔布斯说的:拥有专注力将改变你的人生。人们认为专注就是要对自己所专注的东西说YES,但恰恰相反,专注意味着要对上百个好点子说NO,因为我们要仔细挑选。这就是我的秘诀——专注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费尽心思,让你的思想更单纯,让你的产品更简单。但是这么做最后很有价值,因为一旦实现了目标,你就可以撼动大山。

每时每刻对于外界各种干扰的应对,那些我们手忙脚乱的场景,其实就是因为不敢拒绝,而且也没有投入进去。这样的做法无疑就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浪费,更不要说实现我们所谓的目标了。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进行专注力的修炼,究竟应该如何更加专注的做事,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够实现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呢?不妨一起读读这本书!

02、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美】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

中国青年出版社 .8

常常提到的时间管理,常常修炼的自我管理,其实这个背后都有精力管理的概念和好处,只是我们很少提出来,而当我要开始进行“专注力”层面的主题阅读的时候,立刻把它放了进来,因为太受益了。

有趣有料,这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而要是真正的能够学习起来的时候,其实我们就能够在这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也可以使得我们自己能够提升自己做事层面的有效性,也可以更好的去提升自己的效率。方向对了,速度快了,那么我们还会愁什么呢?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但是每个人想要改变的念想是不同的,而光有念想还不行,我们还要多点精力层面的修炼,那么不妨从精力的源头来看:体能,情感,思维,意志。了解到这些之后,再来思考一下自己这方面的提升点。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感,然后建立起高度精确、积极的精力管理习惯。

03、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

乔希考夫曼(Josh Kaufman)著,任忆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12

我们习惯听到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我们常常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但是很多时候技能的练习,真的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吗?不妨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乔希所使用的这几个方法,也不妨听听他讲的6个关于技能的亲身案例。(好书推荐尽在推荐书:www.tuijianshu.net)

快速学习技能四大步

分解步骤——把技能做最大程度的细分,分成若干小步骤。

充分学习——对每个小步骤进行充分学习,以便进行灵活的练习,并在练习中自我纠正。

克服困难——克服在练习中出现的生理、心理或者情绪上的障碍。

集中练习——至少用20小时集中学习最重要的小步骤。

如果你也想要更好的了解技能的练习,你也想更加快速的成长,那么不妨用这本书中的方法来做个修炼。

记得清空思想,记得先不要带入自己的个人色彩,也就是完全按照它的要求来做就好。练习20个小时,看看你是否真的能够学会?

管理经典语录

1、管理的演变:变统治为团结,变指挥为说服,变领导为引导!

2、不需要尽职尽责,需要尽心尽力。

3、企业无小事,小处看管理。

4、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5、领导是领导思想,管理是管理能力,经营是经营筹码。

6、离开价值的创造,就等于没有人力资源管理。

7、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8、办企业有如修塔,如果只想往上砌砖,而忘记打牢基础,总有一天塔会倒塌。

9、利益是团队的前提,精神是团队的灵魂。

10、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企业成功的关键。

11、在分配上,易粗不易细;做事上,易细不易粗。

12、按劳分配不能作为管理的手段,解决不了企业的根本问题。

13、做管理的,要敢于说不知道,敢于说我不懂。

14、管理是一个过程,通过它,大量互无关系的资源,得以结合一个实现预定目标的总体。

15、问题就是商机,企业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的商机!抱怨是最不应该的!

16、选择重于努力,成败在于选择之间。过去的选择决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日子。

17、即使最强大的企业,如果不面向未来采取行动的话,也会陷入困境。

18、绩效对员工是成本,对企业是收益。

19、有效的管理者应该着眼于全局,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全能”的领导。

20、增值靠知识性劳动,智慧性工作。

21、不要把激励机制搞得复杂,越直接越好。可采用绩效积分奖励制度。

22、容忍员工犯错,是公司应该支付的成本。

23、企业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要与时俱进!

24、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任何借口。随便找借口,成功没入口。

25、每个人都以卓有成效作为最高工作标准,一群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26、不要把人才作为成本来节约,而是作为资本来使用。

27、将军是打出来的。

28、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29、如果强调什么,你就检查什么;你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9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德鲁克,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清理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通用电器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对德鲁克的评价。“在所有的管理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的影响最深。”这是盖茨对德鲁克的评价。美国管理协会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家。”一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用他的智慧和思想为世界的管理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管理的实践》中,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形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从而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和实务。在本书中德鲁克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还率先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去履行这个责任。他反复的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食物承担起责任。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认识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责任,责任是维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阐述了管理的本质,以一些成功的企业为例指出管理者怎样去管理一个企业,以及管理者如何去自我管理。在他的书中分析了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结构趋发展,介绍了管理者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方法。从德鲁克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是一种观念而非技术,自由而非控制。管理是实务而非理论,绩效而非潜能。管理是责任而非权利,贡献而非升迁。管理是机会而非问题,简单而非复杂。

读过《管理的实践》,我认为本书中有极其重要的几个关键词:绩效(即结果、目标导向),实践(重在行动,管理可以学会),贡献(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责任(我承担了了什么责任,要为之努力),人(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品格(诚实正直是最重要的品格)。

我想就如何成为一位好的管理者提出我的一点看法。德鲁克说:许多人极力强调喜欢人、乐于助人和能够和别人相处融洽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管理者的重要条件。但是单靠这些条件绝对不够。每一个成功的组织,都有不喜欢别人、不帮助别人、很难相处的上司。但是尽管这类上司冷酷、不讨人喜欢、要求严苛,但是他培养了很多人才。他也比其他人缘好的上司赢得更多尊敬。他要求下属一丝不苟,也严格要求自己;他建立高标准,期望下属能够始终维护高标准;他只考虑怎么做才正确,绝不因人而异。虽然这些管理者通常才华横溢,但是他在评价下属的时候,绝对不会把聪明才智看得比正直的品格还重要。缺乏这些品格的管理者,无论他是多么讨人喜欢、乐于助人、和蔼可亲,甚至才智过人、能力高强,都是危险人物,“不适合担任管理者”。真正的好的管理者有一种无法学会的品质,一种管理者无法获取、却必备的条件。它不是人的天才,而是人的品格。中国人常说:“学做事,先做人。”我想,德鲁克应该会很赞同这句话。

无论管理者受的通才教育或管理教育,由于将来情况将会与过去的情况不一样,在将来最起决定性作用的既不是教育,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人诚实正直的品格。确实,没有诚实正直的品质,难以想象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工作。而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不靠谱”的人和事情太多,这让诚实正直更成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此外,也要看到,诚实正直不等于愚蠢,而是一种极高的素质和智慧。就像天才难找一样,具有诚实正直品质的人更加珍贵。可悲的是,中国官场和商场常被提及的“会做人”,有时并不是诚实正直,而是溜须拍马,见缝插针。

上一篇:做四有好教师体会下一篇:中海油工作汇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