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有感(精选12篇)
读《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有感 篇1
读《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有感
眉县常兴镇烈士陵小学 李鑫亮
在工作之余,我抽空读了《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一书,颇有感受。
该书是《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周刊》近年文章精选,收录了众多优秀校长的精彩教育故事和成功管理案例,以及李希贵、李瑾瑜、尹弘飚等专家学者关于学校变革的深度思考和真诚建议。
全书分为四辑,其中第一辑学校管理的智慧,谈到“做大”与“做强”的矛盾、“以生为本”操作难题、放权管理的精彩、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悟、如何搭建学生施展的舞台、发挥家长在学校的管理作用等;第二辑评聘教师的智慧主要介绍了来自一线校长管理学校的经验和方法,如:评优的思考、中层干部的选拔、表扬的艺术等;第三辑是上面提到的几位专家学者关于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文章篇篇精彩,方法样样可学,理论头头是道。李希贵说:“那位匆匆忙忙为教师购书的校长,的确是一位不错的领导。但是,他真的知道教师真实的想法吗?在教师的手上,到底已经有哪些图书?他们所说的教学参考书不足,到底是什么意义上的不足?” 李瑾瑜说:“如果我们坚信,校长的根本使命是办教育而不是管学校,那么,学校管理就必须回到这样三个似乎是常识性,但有时教育‘原点’的根本问题上去重新审视:学生为什么要上学?学校为谁而存在?校长和教师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第四辑是学校纠纷处理方法,讲到学生校内受伤时,学校责任的界定以及律师对事件的解读,对今后工作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书在手,似乎就有了一个有着很多学校管理妙计的锦囊,很方便地为我所用,现谈谈自己的一点点心得体会:
1、校长真正成为一座“桥梁”
善疏则通,能导则安。校长不能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管理者,而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座“桥梁”,主动连接师生,与师生沟通,沟通要下功夫、花力气、做文章。校长如果能把“有效沟通”融入到骨子里,能够和师生多交流,就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信息进行规划、决策,就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就能够凝聚起全校上下的共识,管理目标自然就会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扬民主,鼓励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只有多沟通和民主管理,才能使学校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
2、校长成为一个“服务员”
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不能视师生为制造分数、创造政绩的机器,而应该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师生的内在需要,多和师生沟通、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不仅要做到锦上添花,更要做到雪中送炭,用真情感化他们,凝聚人心。
如果我们每一位校长心中有师生,真正爱师生,讲的是师生想的,干的是师生盼的,改的是师生怨的,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就一定能够激发起全校师生向上的潜力、进步的欲望。大到教职工住房问题,青年教职工的婚姻问题,教职工的健康问题,小到教职工的孩子入托等,都挂在校长心上,并尽力去办,让教职工感到家的温暖,体验到学校对生命的珍惜,对人性的善待,对价值的尊重。校长在教师中,教师在校长心中,是校长智慧管理的重要法宝。
3、校长要做成长的激励者
学校要以管理为龙头,建立激励机制,增强目标意识,将任务逐项量化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确,落实到人,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形成群英云集、争相竞技的新格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为公平合理评价每一位教师、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常言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做到政策暖人、感情留人、行动感人、管理激人。虽然学校管理需要制度作保障,但管理不能就管理而管理。教育是一个“软任务”,是“以己心换人心”的事业,在制度管理和行政约束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校长的情感引导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管理实践中,有人情味的校长,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更多一份关心、更多一份鼓励、更多一份宽容、更多一份赏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既让师生自己主动发展,更让学校持续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带头推进领导集体化、决策民主化、制度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工作人性化,为广大教职工营造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自由的心情舒畅的环境,团结广大教师,为学校发展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读《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有感 篇2
细节体现在常规教学工作之中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下, 众多的学校办学之风、教学之风也随之浮躁起来, 浮夸起来。热衷于“创新”, 热衷于“科研”, 急功近利, 做表面文章, 求轰动效应, 今天是“科研兴校”, 明天是“特色立校”, 后天是“创新强校”, 花样翻新, 追赶时髦, 华而不实。忘记了教育的根本, 忽视了常规教学, 虚化了过程管理, 不再注重细节, 不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 甚至不屑于再做那些具体细致的工作。假作真时真亦假, 常规的上课成为了超常规, 超常规的补课倒成了常规。书中介绍的中学却能一直坚持规范教学, 扎扎实实, 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 不折不扣地贯彻国家课程标准, 把每一个教育小事做细, 把每一个教育细节做好, 让一所生源一般、硬件不好、师资不强的农村中学异军突起, 在全市拔得头筹, 创造了“后六奇迹”。而这奇迹的创造正是得益于他们注重做好教学常规的细节管理!
早读, 后六中学的早读“要求必须细化为一个个句子、一个个单词,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落实, 有检查。”晨读学生不但知道“读什么”、而且明确读的要求和目标, 并且有检查制度作保证。就是这么个小小的教学环节, 后六中学就做得如此具体, 如此细致, 如此的实在。有多少学校的早读不是大放羊而是这样上的呢?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后六中学的课是怎样上的呢?“关键不是谁来上课, 而是课该怎么上, 也就是准确把握课堂的定位。”他们把教学难度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划分, 关注的重点就是那个“7”, 瞄准的主要对象是中下等学生, 甚至最后几名学生。在胡建军校长看来, 课堂没有那么多高深的理论, 就是要注重课堂效益, 而不是搞什么教育创新, 也没有什么教育的“重大发明”, 并不像我们许多名校那样, 今天出个这模式, 明天又出个那模式, 不断“创新”。
作业, 后六中学的学生的作业一定很多吧?恰恰相反, 后六中学学生的作业量受到严格控制, 而且有年级组长和任课老师协调安排, 保证各学科之间作业量的均衡, 保证教师及时批阅, 来不及批阅的作业坚决不允许布置。如何保证作业的“质”?在后六中学, 教师备课有一个显著特点, 不仅仅是备教学内容, 更要将一半的重心放在备作业上面, 必须做到“少而精”。量的控制为教师的精心批阅提供了可能。而我们好多学校教师, 却只管布置不管批改。与此相反, 后六中学的作业不但批改, 而且教师要给予评析, 学生再进行反思, 这是必须完成的一个过程。有了量的控制, 有了质的保证, 再加上“评析反思”式的批阅作保障, 焉有作业质量不高效果不好之理?
后六中学大概挤掉副科上主科吧?这可是好多学校的成功秘诀呢!与此相反的是后六中学不但副科不削弱, 反而还加强, 叫做“副强化”。在他们看来, 副科不认真上, 课堂教学松懈, 是一种破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开不全课程就是剥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利, 就是对下一代人的不负责任, 就是一种犯罪。副科不仅要开齐开足, 还要保证质量。
后六中学胡建军校长认为, “管理一半是科学, 一半是艺术。竞争的优势归根到底是管理的优势, 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管理的精细化来体现出来的。一心渴望奇迹, 追求奇迹, 奇迹却无影无踪;甘于平淡, 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一丝不苟地抓严每个细节, 奇迹却不期而至。”后六中学没搞什么教育创新, 也没有什么重大发明, 只是“把常规做好, 把细节抓严, 把过程抓实”。这就是他们创造奇迹的法宝!胡校长的感悟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细节体现在特色管理工作之中
择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长期存在, 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但究其原因, 多半是想择学校名气、择校园环境、择名师、择孩子的同伴……如此一来, 对于普通学校而言, 如何办好不选择学生的教育成为管理者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譬如, 书中介绍的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 10年前还是一所仅有180多人的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学, 10年后却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一所名校, 成为全国平民教育的楷模, 似磁石一般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所有这些都是源于王淑清校长对于学校特色的细节管理!
首先, 王校长将自信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由于巨山小学90%的孩子是进京务工子女, 他们都带有一种很强烈的自卑感。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她就结合孩子们能掌握的家乡特色工艺, 开设了山西的剪纸、山东的布艺 (布老虎) 、苏州的刺绣、广西黎族的竹竿舞等特色课程, 让孩子们在展示自己特长中树立起了自信。在老师们的赏识和鼓励下, 孩子们换了一种心情, 喜欢上了学校, 把自己当做学校的主人, 学校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其次, 王校长注重将德育渗透到每个教育行为之中。思想高度决定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为此王淑清校长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五颗种子:第一颗是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爱国种子;第二颗是长大后当一名共产党员的爱党种子;第三颗是勤劳勇敢的爱民种子;第四颗是爱生活的种子;最后一颗是爱学习的种子。这五颗种子培养起了孩子们的做人与做事能力, 让优秀的内在品质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
细节是一种手段, 成功是结果。正是由于王淑清校长抓住了特色办学的细节管理, 才使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生存下来, 并不断壮大起来。王淑清校长也作为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的15名代表之一, 站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教育发展彩车上, 接受中央领导的检阅。这奇迹的背后, 正是缘于王校长能针对自己学校的特殊校情, 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全国的四面八方, 且大多都是打工者的子女, 他们的生活习惯千差万别, 有较强的自卑心理, 于是确立了“我负责、我能行、我快乐”的特色办学理念, 让师生们带着“我能行”的自信与快乐, 用“严肃的工作态度, 严谨的工作环节, 严格的工作标准”, 将光荣与责任化成每天的行动, 创造了平民教育的奇迹!
因此, 作为校长就应当认真研究自己的学校, 研究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研究学校在区域性教育中的位置及学校的发展历史, 尤其是要研究自己学校现在面对的问题、困难、积淀下来的优势, 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对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要真诚地欣赏、鼓励每位教师、每个孩子,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创造自己的一份份独特的优秀, 这样学校才会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细节体现在自我管理工作之中
校长是师者之师。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校长必须具备教师所具备的一切素质, 一校之长应该是师者之师。”因此, 一位好校长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管理, 做到“正人先正己”, 修炼魅力, 树立威信。人大附中的刘彭芝校长以自身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崇高而独特的人格魅力, 激发起人大附中所有人的教育激情, 激活了学校的每个细胞, 构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缔造了传奇。
刘彭芝校长认为, 一名好校长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欲则刚”。要无私欲, 无邪念,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责在人先, 利在人后, 这样才能立世有威信, 改革有底气, 才能团结人, 有感召力。二是“有容乃大”。要有大气量, 宽心胸, 要记人之功, 容人之过, 这样才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 调动和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带着爱心工作。要热爱你的集体, 热爱你的同事, 要把与同志们共事当做一种缘分, 当做一种至高的乐趣, 要敢于并善于为职工排忧解难, 为职工谋福利求实惠。四是带着激情工作。要有干事的冲动, 成功的渴望, 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 教师的激情可感染学生, 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汇在一起, 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 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校长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细节, 是每一位校长在领导和管理学校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目标之一, 一所学校办得如何, 能否成为一流的学校, 不仅取决于学校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果所显示出来的校长的人格魅力。因此, 成功校长的人格魅力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即所谓的“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读《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有感 篇3
在每天的参观学习之余,我也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了一些教育教学类书籍。其中《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一书让我感受颇深。
本书由方国才先生主编,是中国第一部研究著名校长管理细节的经典著作。本书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实效管理篇、教学管理篇、特色管理篇和自我管理篇。全书汇集了中国40位著名校长的42个经典管理细节,充分展示了我国著名校长卓越的管理思想、管理智慧以及他们的管理奇迹。
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所好学校必定有一个好校长。”在中国著名校长、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身上,我领略到了实效管理的魅力。知道一位优秀的校长,既是一位思想者、研究者,更是一位实效的管理者。知道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细分为:民主管理、时间管理、空间管理、效率管理、信息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且高效的管理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人事事时时依法做。明了加强学校民主化建设,就要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谅解人。要“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人人比工作、比贡献。领导班子要带头按“多工作、少得到、勤服务、无亲疏”的原则要求自己。
魏书生先生的“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的观点在我的心里久久萦绕。是的,每一棵小树都渴望长成参天大树,每一朵小花都希望绽放美丽的笑颜,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生来就是差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经历,才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这时就更需要教师百般呵护,耐心细致得法的指引,帮孩子点燃新的希望,绽放生命华彩。这是我们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尽力做好的工作。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少数民族居多,一些家长的教育意识相对淡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等相对较差,但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既然做了教师,就要无悔的坚持,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化为每一天认真的工作中。不论条件如何艰苦,相信在辛勤汗水与智慧的浇灌下,边疆教育也能开出绚丽的花儿,结出甜美的果实!让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待琢的玉。只要我们用心,也许今天的“差生”就是明天的“成功者”!
对于校长而言,管理工作复杂而多变,但重中之重是教学管理。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校长的核心工作。
在中国著名校长韩中玉身上,我看到了教学管理的精细,这样的精细就像一杯琼浆,耐人回味。
韩校长说: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只有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抓起,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素质一流的人才。他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三个一”: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是的,“一个微笑”会温暖学生困乏疲惫的心灵,“一句鼓励”能激发学生的自信,“一次谈话”定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韩中玉校长常告诫学生:一个人的一生只有3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3天。
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韩校長还写了50字的学生誓词: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教导下,告别三闲,静专思注,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加强锻炼,全面发展,为40岁做准备!韩校长不仅仅鼓励学生,也激励教师,写下了教师的宣誓词: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去启迪学生,我们用我们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我们用我们的人格去陶冶学生,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散落人间的天使,作为师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他们、教育他们。而教育的真谛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习知识和本领。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智慧潜能,只是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恰当的机遇和方法把他激活而已,怎么唤醒这个潜能?那就是我们教师的良知。良知是教师的最后底线,也是百战百胜的法宝。
办学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流的学校一定有公认的特色,学校没有特色,就必然缺乏竞争力。而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必定拥有一位能实施特色管理的校长。
有这样一所学校,学校不大,也不豪华,它是一所镇办小学,不足9亩地,人均占地3.7平方米,只有一座18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楼。它被有关专家戏称为“袖珍式学校”。但它的一草一木、边边角角,处处充满着教育的匠心独运,闪烁着智慧的奇思妙想,其体现出来的独特、灵动和“玄机”令人击节赞叹——它就是山东省胶州市向阳小学。校长韩珍德用他的智慧经营着教育。他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韩珍德校长带领师生实施“2433”工程,即“2个4和3个3”。“2个4”包括:突出办学中的养成教育、电化教育、创造教育和艺术教育4个特色;做到优化干部、教师和学生3支队伍,优化学校管理,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育人环境这4个方面。“3个3”包括: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校园,发展学生兴趣的乐园,陶冶学生美的情趣的花园;抓好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构造校风要正、学风要浓、教风要好的教与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3个样子”:学校有学校的样子,教师有教师的样子,学生有学生的样子。
而那些随处可见的标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如“你扔掉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想起妈妈唠叨的,记住老师强调的,完成今天该做的”,“做美的事,做美的人”,“愿我们共创文明,同有高雅”,“向阳少年,领先一步”等等,小标语,蕴含大智慧。
校园内的“空中植物园”,喷绘在精致圆筒上的“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世界之最”、“世界国旗”、“中国城市别名”、“中国城市市花”等,占地不大却内涵丰富的“文化林”更显独特。
看到这些经典构思下的经典呈现,不由让我想到:校长真的应该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精神,艺术家的头脑,还有不跟“风”,不追“热”,不搞花架子,不做文字游戏,应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校长,就应该有这样的胆略、气魄,有这样的精思妙想。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是师者之师。新的时期对校长自身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长要不断加强自我管理:校长要“正人先正己”,修炼魅力,树立威信。
从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的章节中,我欣赏到这样的精辟论述:当好一名好校长,必须有人格魅力。什么是人格魅力?概况起来也是四句话:一是“无欲而刚”。职位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二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宽容待众。三是带着爱心工作。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校长,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刘彭芝校长朴实的话语里蕴含着朴素动人的光芒:做教师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做一名好教师;当校长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当一名好校长。是的,尽力方无悔!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在一所学校的历史中,判断一个校长是不是好校长,标尺有两个:一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否比前一任校长更上一层楼;二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不是给后任校长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好基础。而这两个标尺,都是“发展”的标尺。
掩卷沉思,余味无穷。一位位校长的经典管理细节在我的心头萦绕,像一把把小锤敲击着我,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管理之路;一位位校长又像一个个不曾谋面的朋友,在身旁提醒着我,帮助着我,让我在今后的从教之路、管理之路上少走弯路,大胆前行。
是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教师时,我的追求是做一名好教师;当副校长时,我的责任是当一名好助手……
为了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为了我热爱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单位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小学
读《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有感 篇4
在校长的岗位上工作一年多了,感觉一个字“忙”,因为“忙”,没有时间好好与挚友聚会;因为“忙”,没有时间好好与家人交流;因为“忙”,没有时间好好与自我对话;因为“忙”,没有时间好好与自然亲吻……。曾经困惑,一天24小时,不比以前少,不比别人短,我的时间都被谁偷走了?曾经牢骚,我的时间在和学生较量中被学生偷走了,在与教师周旋中被教师偷走了,在与下属吩咐中被下属偷走了,在与领导检查中被领导偷走了。困惑,牢骚,整天围绕着我,倒置心情无阳光,工作无效果。
寒假细读了杨雪梅老师的《校长时间管理:质量与效率的维生素》,读罢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我的时间没有被别人偷走,而是自己偷走了它。
因为未知而忙,消耗了许多时间。对校长的职责不清楚,以为多做事便能把校长工作做好。所以,学校各部门工作,事无巨细,我都全身心参与。其实,校长的岗位不在参与多少,而在授权多少,不在参与的质量,而在授权的水平。《校长时间管理》中专门提出“校长时间管理授权法”,弄清楚校长授权的四个“W”,学校中的哪些事情可以授权(what),学校中哪些人能承担任务(who),怎样达到授权的效果(why),授权的时机和完成任务的时限(when),然后大胆授权,把自己从繁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校长授权还要注意“四不要”,不要越级授权,不要授权过度,不要令出多门,不要被反授权。明白此理,我心明镜,原来因为不懂授权,做了许多不该自己做的事情,消耗了自己许多宝贵的时间。
因为未理而忙,浪费了许多时间。每天我都在忙碌,可当夜深人静时,询问自己今天忙了什么却难以说出,教室里忙过,操场上忙过,在老师那儿忙过,在学生那儿也忙过,忙的多,忙的乱,没有什么连续,没有什么烙印。“校长时间管理方略”中介绍的工作记录法让我如梦方醒。每天早晨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详细记载好今天要做的事情,从“时间、工作内容、优先顺序、所用时间、评价、处理方式、改进方法”几个方面进行记录,有了此记录,本天工作便会有条有理地进行,工作中的重点也能突出,工作的效率也会在“改进方法”中不断提高。有了它的引导,我备齐了专门“校长工作时间记录本”,开始在上面书写自己的校长人生。
因为未思而忙,降低了许多时间。走进办公室,面对桌子上要审阅的文件和繁杂的工作,我们该从何处入手呢?“校长时间管理ABCD法”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做事的法则。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为A,如各种突发事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为B,如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为C,如突然造访;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为D,如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和会议。A类事情必须马上做,B类事情要长期做,C类事情要授权做,D类事情不必做。经常思
考自己学校的各项工作,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做到目标明确,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
因为未减而忙,忽略了许多时间。现在的校长压力大,安全压,质量压,师生压,社会压,如果校长不注重给自己减压,在重压之下工作效率是不会很高的。“校长时间管理减压法”以新颖独特的眼光,真实有力的数据让我们明白自己也能减压。“音乐、会友”式的心灵减压法,“锻炼、郊游”式的身体减压法,各种减压法都纳入“时间记录卡”中,让减压也成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篇5
王庭龙
崇德是中国教育界了不得的人物,林崇德所写的 《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是一本写给教师的诸如《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的教育通俗读本。初读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动,感动在作者提供的基础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实在,感动在作者对中国基础教育强烈而持久的特殊情节,感动在先生“豁达”、“勤奋”的学者风范;再读之,“智慧的教育”使人感慨,感慨于作者所倡导的、为我们今天所逐步接受的基础教育新理念竟始于20年以前,感慨于作者在民间的影响竟达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实验学校就有3000所,更感慨于先生对基础教育的期望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回荡,“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思维是智力与智能的核心,他强调要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发展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和动作逻辑思维。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于某一道题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种,教师 就要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形成求异思维;对于一些定理的归纳,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形成求同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在课堂上提出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篇6
人是什么?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或多或少,都受到我们个性的不断左右。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金钱总有散尽之时,唯有性格始终不渝。”发现我们内在的美好素质,如高贵的品性、杰出的智力、良好的气质、乐观开朗的精神以及健康的体魄,身心健康,就是幸福的首要关键。我们应当致力于提升并保持这些品质,而不是专注于去占有外在的财富和荣誉。人拥有什么?衡量一个人的幸福若只是看他拥有了什么,而不结合他想要得到什么一起做参考,这就好比计算一个只有分子却没有分母的分式,是无效的。一个人若是从未想过要得到某样东西,那也就不会感到失去,有没有这样东西,他都一样高兴;而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才会使人倍感痛苦。每个人都期望得到更多,但格局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视野限制了我们的所得。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若不能在自身内在本质和外在财富资源中找到幸福,而硬要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寻求满足,那真的是太不幸了。我们存在的整个基础,人生幸福的基础,首先是我们的体格健康,其次是可维持独立自由生活的能力。
“一个人首先是并确实是寄居于他自身的皮囊中,而不是存在于他人的看法中。”
“财富犹如海水,喝的越多越口渴。”
“当一个人不需要害怕对方,或认为自己说的话不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时,他会如何贬低别人。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他人的看法确实与我们本身没有关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读《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有感 篇7
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1666100307姓名:付叶蕾
读《从优秀到卓越》管理学著作的收获
摘要:吉姆〃柯林斯,是美国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出生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他早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获得杰出教学奖。他于1996年创办了自己的管理研究所,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他曾和杰里〃波勒斯一道撰写了《基业常青》一书,该书在商业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6年,是公认的一部经典商业著作。他的很多著作被《财富》、《经济学人》、《商业周刊》、《今日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等杂志广泛报道,引起巨大反响;《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是吉姆〃柯林斯继《基业常青》之后又一力作。
这本书只要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 7 个方面重要内容。分别是“第 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 关键词:优秀、卓越、人才、思想、行动、机制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超级畅销书作者吉姆·柯林斯的管理力作,被亚马逊网上书店誉为“ 2001 年最佳商业书,上亿美元也买不来的研究成果”。这本书以构架清晰,行文流畅,案例充分,图文并茂,故事和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优秀的管理论著,读后感觉受益非浅。作者在翔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 7 个方面重要内容。分别是“第 5 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吉姆·柯林斯花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来总结前人留下的经验富,并把其变成简单的办法和规律,因此其也成为了一个卓越的人。在读着此著作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尤其是在阅读到举例了刺猬与狐狸的一则寓言:狐狸设计了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进攻,从早到晚在刺猬的巢穴四周徘徊,等待最佳的攻击时间,但刺猬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招便解决了所有问题。只要它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因此不管狐狸用了多少种狡猾的方式向刺猬进攻,刺猬总是屡战屡胜。
而现实,企业的卓越成功来源于其心血的积累和正确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刺猬理念,而我自己对刺猬理念的理解是:纷繁复杂的事情能用简简单单的方法解决,而且正确科学。而狐狸理念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心里无底,永远处于各种问题的纠缠之中,陷入了往复循环的解决问题的困境,看似忙碌与多谋,却是徒劳无效。
那么什么是卓越呢?
卓越是一种挑战,永远不会有终点的挑战!就像我们无法给予成功一个准确的哲学定义一样,卓越也是。吉姆柯林斯这样明确了卓越的状态:“任何一个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发展诡计,不断追求更高的表现和更大的影响。无论你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如果与自己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相比,你始终有不足。因此,对卓越的追求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是没有终点可言的,一旦你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卓越,那滑向平庸的过程也就开始了。”从中我读到了三点:
一、是对待卓越的辨证法,满招损,谦受益。月盈则亏。永不满足是卓越的真谛。
二、是卓越不是因为你投入了多少,你付出了多少,而是看你是否取得了持续的成效,持续的进步。
三、是从优秀到卓越有其内在机制和决定性因素,只要坚持,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展望未来,大千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有自己的事业,都想要成功,更想要变成卓越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卓越成功的人呢 ?
达到卓越的第一步:训练有素的人才
第一条原则:要寻找或培养第5级领导人。作者把领导人分为五个层次,最高层次即第5级领导人都雄心勃勃,时刻以事业、组织和工作而不是他们个人为重,只要是事业需要,他们就会竭尽所能。他们既有谦虚的个性,又有十足的职业精神。就像杜鲁门说的“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当领导不计个人得失时,也需要其他四个级别的领导人,也需要优秀的员工,缺了谁,你不能成为卓越的团队。
第二条原则:要先人后事。对于创建伟大组织的人而言,在决定驶向何方之前,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并请不合适的人走开,他们总是先考虑“人”,再考虑“事”。金钱是一种商品,但人却不是。如果缺乏资金,往往通过时间和人才来弥补,但如果缺乏合适的人,金钱却是不能弥补的。把每一个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马云曾经说过:“企业要消灭亏损,就必须建立一支能够消灭亏损的团队。”任何组织要从优秀到卓越,关键在人。由此想到了另一本书《新加坡之所以能》,人民行动党选人用人的机制值得借鉴。目前政府的造人用人注重对干部实绩的考察和工作的监督,方向正确,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走上合适的岗位。但机关用人的弊病却
一直无法改变,人员只进不出,不合适的人员不仅影响了工作,而且阻碍了合适人员的进入。
达到卓越的第二步:训练有素的思想
第一条原则:学会面对冷酷的现实。这里面有一个斯托克代尔悖论:不管你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也一定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所有残酷的方面,比如说你坚信能做成的事没有成功,又要有冷静面对的勇气。通过作者的研究对比,发现所有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是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起点,从而走向成功之路的。如果首先不诚实的面对现实,就永远不可能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决定。不论你面对着怎样的一个组织,怎样的体制,怎样的人员,就像是打牌,牌无法选择,但怎样打却大不一样。
第二条原则:坚持刺猬理论。卓越来自于一系列正确的决策,他们都应该与一个简单、连续的理念(刺猬理念)相关。刺猬理念是一种恰当的运行模式,他由三个环组成,包括你真正的追求是什么,你哪方面能够做得最好,以及什么是你的资源引擎。这三环好比三个圆,如果能在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用来指导你的人生选择,你就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
达到卓越的第三步:训练有素的行动
第一条原则:培养训练有素的文化。训练有素的文化是创建卓越组织的基础,就是要找到训练有素的人,有这训练有素的思想,执行者训练有素的行动,成员在责任的框架内享受自由。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承担的不是工作,而是责任。
第二条原则:发挥飞轮效应。创造卓越的过程中,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行动会辉煌远大的规则,决定性的创造发明,偶然的幸运降临,或者什么离奇因素。相反,整个过程仿佛是在推动一个巨大而沉重的飞轮,朝着统一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一周接一周地进行下去,直到某个时点实现突破,并继续努力下去。假如你的组织是一个飞轮的话,首先要让他转起来,也就是说,首先要把自己推到一个行动者的位置上,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要知道,飞轮转起来以后,每一周的成绩都是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当你的事业起步以后,你成为了一个相对的胜利者以后,你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建立起更大的组织。这就是飞轮效应,就是飞轮的魔力。成功会带来支持和奉献,带来更大的成功——带来更
多的支持和奉献,更大的成功——人们总是希望支持胜利者。不要因为事小而不愿意做,不要因为多付出了一些而斤斤计较,量变引起质变,收获会在不经意间来到面前。记得在松下不幸之助的一本书中提到“纵使有一夜成名者,细细追究,也会发现他默默探索的痕迹”,不要寄希望于奇迹,脚踏实地,积累实绩,总会看到彩虹。
达到卓越的第四步:创造持久的机制
第一条原则:造钟,而不是报时。真正卓越的组织将超越许多代领导人,而不是依靠于某个领袖,创见或者运动。卓越组织的领导人能够起到推动变革的催化作用,但关键的还是机制。机制、氛围、环境是最重要的。
第二条原则:保持核心价值,刺激日常革新。卓越的组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们一方面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核心价值和追求,另一方面又能不断革新进步,充满实现远大目标的激情,它能够把组织的核心价值(永远不会改变)与运行策略和文化(会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清晰的区分开。政府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人民服务,如何为人民服务,人民需要怎样的服务,不同时期具体的方式和内容会有不同,作为政府部门要深入百姓,了解社会,体察民情,与时俱进,进而更好的体现自身的核心价值。
只要是你做到这四步,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成为一个非常卓越的人,通过阅读《从优秀到卓越》,还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吉姆.科林斯的智慧光芒,虽然这个美国佬远在美国,但我仍然能体验到他的思想光亮和锋芒。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的青春和朝气,令我渴望用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劳动去开创属于我自己的辉煌人生!
参考文献:《从优秀到卓越》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有感 篇8
万克连
我最近读了一本好书------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它不光是写给教育工作者的一本书,它更是一种思考,对教育,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按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书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枷锁。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什么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他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 1 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又如书中“教师的解放”这一篇,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
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 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窥探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老师又该如何修炼?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
“没有理想,就没有企盼和期待,也就没有明天;没有信念,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没有情趣和艺术,才情就会逐渐地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醇美的滋养;没有情趣和艺术,理想、信念、智慧与真情,就缺少了最有力、最动人的表达方式。”
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那些纯净的心灵,我们一次次攀岩在不同的教育“革命”中,在品尝了干涩的甜后,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可以用无悔来祭典。这也许就是所谓教师的幸福吧!
读《诸葛亮的智慧》有感 篇9
人生从经历到深刻,从成功到成熟,从巅峰到远见,不仅需要的是心态是哲理,是顿悟,更需要的是智慧!
这本书中让我启发最大的事是“是人才主必须有两把刷子”,俗话说“德才人者得天 下”。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最后得到诸葛亮就可以印证这句话的重要性,这对于曹操来说,一个诸葛亮的得与失,并不影响曹操的大局,而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的得与失、成与败、生与死来说,不单单关系到刘备他一人,而是关系到了整个西蜀,所以刘备三顾茅庐是势在必得,而曹操硬抢徐庶确是下下策。
都看过三国演义“卧龙凤雏德一人必定天下”刘备两人同德得,应该是胜利者,诸葛亮兄弟出于名门诸葛家,皆有才学,可诸葛亮这个上上之选确让刘备三国中这个最弱的人得到了,正所谓“蜀其德得龙,吴其得虎,魏其得狗”。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刘备在对待诸葛亮的位置上,刘备可谓是极有眼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刘备三顾茅庐,计定于诸葛亮,“降中对”连吴抗曹,这是一条政治路线来指引刘备,从此刘备的世业才出现了转机。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在战场上
可谓是战可胜、攻可取的盖世英雄,在用兵上可谓是“料事如神”的谋士,但这些英雄、主公、谋士、武将,在用人上却往往犯了“用且疑”的错误,招致事业的废改,失云了自己的半臂江山。
读智慧背囊有感 篇10
——读《智慧背囊》有感
西河乡中心学校
李丽君
“那些在你生命中留下美丽印痕的文章,就如一颗颗灿烂的珍珠,而此书就是将那些珍珠串连了起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映亮了青春的每一个角落。如流水一般,浸染着年轻的思想,让那些真善美篷篷生长。如点点帆影,引领你向梦想的远方启航。”这是《智慧背囊》的卷首语,一看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
《智慧背囊》是系列丛书。它里面没有高深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语,有的是一个个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是一句句让人思考的“心灵对话”,走近它,你就靠近尊严,体验尊严的高贵。走近它,你就靠近人格,感受人格的强健;走近它,你就靠近宽容,体会宽容的博大。更主要的,她让你打破心灵的束缚,把浩瀚的海洋装入胸膛,让心帆远航。
《长大了就不苦了》:
一位年轻人向大师诉说内心的痛苦。“长大了,就不苦了。”大师说。“可我已经长大了。”年轻人说。
“可你指的长大,是年龄的长大,是身体发育的成熟。” “一个人,除了年龄的长大和身体发育成熟外,难道还有别的什么长大和成熟吗?”
“有。那就是内心的长大和成熟。”大师说,“你内心没有长大和成熟,当然会觉得痛苦。”大师说完,拿来两枚果子,一枚成熟的,一枚青涩的,然后再把两枚果子从中间切开。大师问:“你比较一下两枚果子的横截面,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年轻人仔细对照了一番,说:“那青涩的果子内心是空的,而那成熟的果子内心是实的。另外,成熟的果子内心有果核,而青涩的果子却没有。”
“这果核,就是果实的种子,它代表着内心的希望和信念。”大师说
年轻人顿悟了:当他内心充实,饱含着希望和信念,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甜蜜的人。
感悟:是啊,成熟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美好的向往。真正的成熟不仅仅表现在时光的流逝和外在变化上,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但是,渴望成熟的人们却将大把的时间用在外在的成熟上,从而忽略了内心充实的追求。成熟的内心世界,永远充满着希望和信念。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飞速发展,而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变得平静,变得充实,从平凡的工作中去感悟快乐。
《不止你一人在努力》:
他4岁时,便能在舞台上独自表演儿歌;11岁时,便能自导自演家庭晚会;同样是11岁那年,他还获得了市口头作文大赛第一名;上初中二年级时,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在以后的各类演讲比赛中,他每次都能拿第一。离高考还有3个月,当别人都在为高考而忙碌时,他却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北大学习期间,他还被中央电视台邀去做节目主持人,他就是《今日说法》栏目的主持人撒贝宁。
在同龄人中,撒贝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每天中午,当撒贝宁去北大食堂吃饭的时候,电视里便准时播出他主持的《今日说法》节目,他真希望食堂里有人认出自己来。可是居然没有一个人从电视上认出他。
一天中午就餐时,他故意问坐在对面的一位女同学:“请问,你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吗?”那位女同学说:“看过,怎么啦?”撒贝宁说:“那你一定知道那个节目的主持人了?”那女同学说:“不就是一个主持人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件事让撒贝宁从此正视了自己的不足和渺小。在以后的岁月里,撒贝宁更加脚踏实地地学习和主持,终于成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当家主持人。
记者采访《今日说法》栏目的当家主持人撒贝宁时,他说:“其实我的成功,只不过是比别人的运气好点罢了,当机会来临时,如果当时站在机会面前的是另外一个年轻人,他也一定能行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止你一个人在努力。虽然你暂时得到了机会,比别人领先了一步,但是如果你就此骄傲自满。放弃努力,很快就不属于你了。”
是的,努力吧,别人随时都可能超越你,你停止不前或后退时,别人的努力会落下你一大截,别自满,要随时感受到危机,否则就不可能做好,做长久。
感悟:因为渴望抵达成功之巅,所以一路攀援着。当达到一定高度时,选择俯视,也就意味着将会因自己已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放弃努力;选择平视,也就意味着将会因感受到来自身边那些同样在努力攀登的竞争者的压力而继续努力;选择仰视,也就意味着将会因渴望那“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产生的无限动力激励自己登达峰巅。不止你一个人在努力,唯有那些不懈努力着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强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更需要人格魅力和健康的心理状况。人生处处需要努力。《不要在必败的领域里和人竞争》让我有别致的感悟: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优势和局限,成功的人生规则,就在于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爱因斯坦喜爱物理与数学,终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比尔盖茨钟情计算机,终成为世界首富。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善于经营自己长处的人,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值。
读智慧背囊有感 篇11
想要真正了解生活就必须努力思考,因只有思考后行动才能明智。
今天我读了《智慧背囊》一书,了解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们都是水,而社会处处像一个个容器,人应该像什么水,放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人可能被装进容器,但人又像一滴水,水滴石穿,改变着坚硬的容器壁,直到破坏这个容器。
我们每个人对于社会,犹如一滴水,要像水适应容器一样适应社会,又要具备水滴石穿的毅力,才能有所作为。
人生就像一盘棋,一步错误,满盘皆输,且不可能重来一局。应慎重考虑,把握好时机,步步为赢。
这本书蕴含的哲理十分丰富,如:简单的生活,做人不能太贪心,坚持真理,放弃也是一种快乐,顺其自然……
读《智慧背囊》有感 篇12
有一种爱当你踟蹰与夜路,这爱就像夜空繁星,给你指路;当你奔波于尘世,这爱就像灯火,盼你归来。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这种爱就是――亲情。
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母亲的心》了,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谁都不认识,所幸人得女儿毛毛。一次,外婆的别人吃饭,女儿留在厨房烧菜。外婆偷了许多菜,把毛毛叫到一旁,笑嘻嘻的把菜捧了出来:“毛毛,你快吃,我特意留给你的,快吃呀。”女儿哭了。
疾病切断了外婆与世界的所有联系,让她遗忘了生命中的一切关联,一切亲爱的人,唯一不能割断的,是母女的血缘。她的灵魂已经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地死去,然而不肯死去的,是一颗母亲的心。外婆的举动在外人的眼里看起来是多么荒唐、可笑,但这体现了身为人母的一种本能。疾病也许会带走外婆的记忆,却带不走那一颗母亲的心。母亲,你要知道,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又为你开了一扇窗。
【读《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有感】推荐阅读:
优秀校长8堂修炼课(从故事中领悟管理智慧,从实践中提升教育品质)09-10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10-02
人民大学毕业校长精彩优秀的致辞10-23
小学防灾减灾校长优秀的讲话稿09-13
优秀校长事迹宣传07-06
校长处事的智慧11-25
优秀校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7-23
优秀副校长述职报告08-22
优秀小学校长个人事迹材料09-23
读夏洛的网有感优秀800字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