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共6篇)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
1.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注音声音响亮、清楚,并能引起话题。
2.认真倾听同学讲话,增加对同学的了解。
3.勇敢自信地与同学交朋友,感受交朋友的快乐。
4.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交际礼仪。
重、难点
1.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
2.认真倾听同学讲话,增加对同学的了解。〖FL)〗
1.创设情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创设交流话题:你喜欢交朋友吗?为什么?你有哪些好朋友?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打开话题,乐于交流,知道交流的重点和要达到的结果。
2.师生模拟在线。当学生打开话题后,创设师生、生生真正的交际氛围,引导学生流利、清楚地表达,并且学会“看着对方的眼睛”,懂得基本的交际礼仪。
3.借助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借助课件内容和音乐来渲染气氛,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激励学生交际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制作小兔和兔妈妈的头饰。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播放图片,激发说话欲望。
1.活跃气氛:同学们,教师课下抓拍了一些照片,仔细看,你们认识吗?能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班上几位学生的照片)
预设:学生会非常激动,看到自己的照片时会有点不好意思,看到其他同学时会大声喊名字。
2.做好铺垫:大家真棒,开学以来认识了这么多的同学。谁能告诉教师,你有几个好朋友?分别是谁?引导学生说话。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一次交际活动,一起来交更多的朋友,好不好?
用身边熟悉的同学的照片来引入本次口语交际,渲染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生活入手,唤醒学生真实的交际需求,为更好地交际做好铺垫。
二、创设交际情境,学习交际。
1.(出示课文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读一读他们说的话,你知道他们是怎样交上朋友的吗?
2.学生自由读图思考,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思考的结果。
3.交流:插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交上朋友的?(他们都喜欢踢毽子。)
哦,原来有共同爱好的两个人可以成为好朋友。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图片,大家先来看一看。(播放图片:图片内容有两名同学一起读书的,有同学一起画画的,有同学一起跳绳的,有同学一起撑伞回家的。)
播放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并说出图上的人在一起做什么。
4.激疑:大家想一想,还可以怎样交到朋友呢?
预设:主动向他人做自我介绍;与他人一起学习、做作业;主动帮助他人等等。
5.说得真不错。说了这么多,下面就请同学间模仿课文插图,相互间交个好朋友吧。
6.学生自由模仿表演,老师相机指导。
三、演练互动,学会交际。
1.想一想:你想和谁交朋友?走到他(她)的面前时,你该怎么说呢?
2.自由练习说话。教师相机指导,帮助打开话题,组织语言,把话讲清楚。
3.全班交流:找两组学生上台表演交朋友的过程。教师相机指导交际礼仪和规则:(课件出示)
1.上台要落落大方。
2.站在台上要自然,不要有小动作,也不要东张西望。
3.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4.说话要清楚、流利。
4.请一组学生再次上台表演,其他学生仔细看,并予以评价。
5.通过刚才三组同学的表演,大家一定知道该如何交朋友了吧?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走到他(她)人面前,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一会儿我们再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你们交朋友的过程。
6.学生离开座位,来到自己想结交的朋友面前,相互交流,表达交友欲望。
7.介绍新朋友:请新结交的一对朋友上台,向全班同学互相介绍对方。其他同学随机提问,增进了解。
情境中交际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设计多层次的交际环境,引领学生模拟交友情境,现场表演,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小游戏中多次进行交流实践,真切去体会交流的过程,享受交流的快乐。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积极创设人人参与的交流氛围,使得每个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交际能力,懂得交际的规则和礼仪,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四、布置作业。
1.课间和新朋友一起玩。
2.和邻居小朋友交朋友。
学以致用才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充分利用交际的环境引领学生主动地自信地去结交好朋友。
这是本册书编排的第二次口语交际,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需要,引领学生主动进行口语表达。为了激发兴趣,教学开始时,展示学生身边的同学的照片,让学生叫出同学的名字,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也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人人交际的情境,让学生走进交际圈,在语文实践中提升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设计多层次的交际情境,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真正提升交际能力。布置作业是本次口语交际的巩固与延伸,充分挖掘生活渠道进行语言实践,真正拓宽了学生的交际领域。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2
1.认识“哥、姐、弟、叔、爷”5个生字;认读“哥哥、姐姐”等10个词语,读好轻声。
2.了解日字旁、女字旁所代表的意义,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复习巩固生字。
3.比较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能正确书写;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4.借助拼音把成语读正确、流利,并能背诵,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5.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重点
1.认读“哥哥、姐姐”等10个词语,读好轻声。
2.了解日字旁、女子旁所代表的意义,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3.比较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能正确书写。
难点
1.借助拼音把成语读正确、流利;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2.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识字加油站。
“识字加油站”是一组人物称呼词串。学生对于家人称呼并不陌生,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层层推进,再通过创编《家族歌》来理清家人称谓之间的关系。本环节要认识5个生字,“哥、姐、爷”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熟字“歌、组、爸”自主识字。“弟”可以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来识记,“叔”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对于这些轻声音节的词语,通过范读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重在了解形旁“日字旁、女字旁”和字义的关系。先引导学生发现“妈、奶、姐、妹”这些字的相同点——都有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帮助学生建立字形和字义的联系;然后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规律,发现“明、晚、昨、时”这些字的相同点——都有日字旁,都和时间有关。
3.字词句运用。
“字词句运用”中的“比一比,写一写”引导学生写字时关注笔画的细微差别,减少错别字。教学时,在学生正确读出每组生字中标红的笔画名称后,教师范写,学生临帖。在描红、读帖、书写中感受每组笔画的不同。
“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可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片,围绕图片的地点、人物等信息写词语。再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编排了4个八字成语。在学生读准确后,用拍手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学生们初次接触八个字的成语,对成语的意思还不能清楚地了解。教学时,可以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借助图片、动作、语境来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抽象的成语。
5.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猴子捞月亮》。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生动,故事内容也比较长。教学时,可以尝试分角色朗读、听音频故事、演一演,并通过《亲子阅读单》,倡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种其乐融融的亲子共读气氛,从而使孩子慢慢爱上阅读。
教学准备
1.借助拼音读《猴子捞月亮》。
2.多媒体课件,猴子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哥、姐、弟、叔、爷”5个生字;认读“哥哥、姐姐”等10个词语,读好轻声。
2.了解日字旁、女字旁所代表的意义,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复习巩固生字。
3.比较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能正确书写;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
同学们,瞧,教师把谁带入了我们的课堂?他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想去吗?不过,今天的花果山之旅,我们需要闯过“五关”才能到达。你们有信心闯关吗?
2.板书“语文园地七”。
创设闯关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挑战性。在情景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换为主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分层闯关,趣学感知。
聪明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现在,我们开始闯第一关——我会读。教师相信你们的表现一定棒棒哒!
1.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小丽的全家福,指名介绍小丽的家人。
预设:
师:孩子们,这是小丽的全家福。如果你是小丽,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人呢?
生1:我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生2:我家有六口人,分别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师:如果你是小丽的弟弟,你会怎样来介绍家人呢?
生3: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我。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姐姐
弟弟
教师范读后提醒学生轻声音节要读得轻而短,学生练读。
(2)学习“爷、姐、弟”三个生字。
学习“爷”字:对比“爸”和“爷”,引导学生识记“爷”。
学习“姐”字:换偏旁:组-纟+女=姐。
学习“弟”字,借助图片和数笔画的方法识记。
(3)你家里有哪些人呢?相机出示:
哥哥
妹妹
相机学习“哥”字:歌-欠=哥
(4)你知道怎么称呼爸爸的兄弟姐妹吗?
交流: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相机出示:
伯伯
叔叔
姑姑
学习“叔”字:上+小+又=叔。识记后进一步明确叔叔就是爸爸的弟弟。
(5)拓展延伸:聪明的你知道怎么称呼妈妈的兄弟姐妹吗?
交流: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阿姨。
(6)趣读词语。如:领读、开火车读、对读等。
(7)师生根据词语共编《家族歌》。
家族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同桌问答读,男女生问答读,师生问答读,师生齐唱《家族歌》。
(8)小结:同学们的表现棒棒的,我们成功闯过了第一关!
2.我的发现。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二关。第二关就是——火眼金睛!看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1)了解“女字旁”代表的意思。
妈
奶
姐
妹
①这些称呼,你们还会读吗?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发现两大特点:这些字都有“女字旁”;这些字都指女性。
②猜一猜:家里女性成员里哪些字可能也是“女字旁”?(如:姑、姨、娃、婆……)
(2)了解“日字旁”代表的意思。
明
晚
昨
时
①同学们,这些字会读吗?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字与什么有关系?
②学生试着说一说。
③教师小结:“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时间有关。古人就是借助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
④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如:早、星、是……)
3.字词句运用。
哇,同学们又闯过了第二关!
孙悟空看同学们这么厉害,他加大了难度。你们有信心接着闯关吗?第三关——看谁写得最好看!
(1)比一比,写一写。
①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都用红色标出来其中的一笔)
②这些标红的笔画名称,你们会读吗?
相机出示课件:
指名读、齐读。
③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写好这些笔画吗?
预设:
“弯钩”起笔弯又弯,“竖钩”起笔直又直。
“竖提”竖长提短,“竖折”竖短折长。
“斜勾”向右倾斜又出勾,“卧勾”横卧向上钩。
④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生书空练习。
⑤生描红,练写。同桌相互检查,评议。
⑥展示书写工整、规范、干净的字。
(2)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小朋友们,我们的好朋友——孙悟空看大家书写得这样认真,他要带我们去美丽的草原上看看,想去吗?
①出示图片:这草原真美丽,你们看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小鸟、大山、草地、牛……)
②请你把看到的事物名称写在田字格里。
③他们在哪里干什么呢?
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件引导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白云在蓝天上飘来飘去。小鸟在天上飞翔。小朋友在草地上跑步。
④引导学生有顺序地练习看图说话。
清晨,小朋友去草地上玩。他们看见了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这里的风景真呀!
提示:慢慢引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清楚图片内容。
在“闯关”游戏这个情境中,学生轻松地学习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三个板块的内容。在闯关游戏中,我又借助图片、师生编儿歌、唱儿歌、填空等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原本静止的文字,在孩子的脑海中立起来。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扎实。
三、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1.小朋友们,你们成功地闯过了三关,齐天大圣孙悟空可高兴了!他让我们下课休息一会儿,下节课继续闯关游戏。
2.请同学们课下读一读《猴子捞月亮》。
第一课时结束,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是为了让学生对下一课时仍有一颗好奇心。另外,布置学生课下读《猴子捞月亮》是为了减轻学生课上阅读的难度,不让一年级学生对篇幅过长的文本产生倦怠。
1.借助拼音把成语读正确、流利,并能背诵,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2.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有趣。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花果山之旅的闯关游戏。这节课,我们接着来进行闯关游戏。孙悟空看我们的表现特别精彩,给我们带来几个仙桃。不过只有将仙桃上的成语正确地读出来、流利地背出来,才能吃到这香甜的仙桃哦!
二、分层闯关,趣味积累。
1.日积月累。
(1)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成语,读准字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同桌互读,并纠正读音。
(3)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反馈时重点指导读好“种、乘、行、更”四个后鼻音的字,范读翘舌音“始、尺”,注意多音字“得”的读音。
(4)下面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些成语。
①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读出成语的节奏感。
②同桌用对对子的形式拍手读。如:种瓜对种豆,得瓜对得豆。
③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合作读成语。如:男生——种瓜得瓜,女生——种豆得豆。
④师生合作问答读。如:师问:种瓜得什么?生答:种瓜得瓜。
(5)运用多种形式读懂成语的意思。
①看图猜成语。
课件出示“豆子生长”和“西瓜生长”的图片。
看着这图片,你们猜到的是哪个成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课件出示“人们种树”和“人们在树下乘凉”的图片。看到这图片,你又猜到是什么成语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②动作演示成语。
师一边朝教室后面走,一边说:“同学们,看!老师是从第一步开始走,一步一步就走到了教室后面。看着老师的动作,你想到了哪个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③创设情景,活用成语。
新年快到了,老师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你看到好朋友获奖了,你可以祝愿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时,我想祝愿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当一个人取得进步时,我们可以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鼓励他继续努力。
(6)合作背成语。同桌合作背诵成语。
(7)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八字成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师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闯关了,孙悟空说你们可以摘下仙桃吃了。
学生初次接触八字成语,对于这些成语的理解有些难度。教学时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动作演示法、看图猜成语法、情景法让学生在趣味中了解成语的意思。这样避免了学习的枯燥无味,使语文课堂多了几分情趣。
2.和大人一起读。
同学们,我们很快就来到了最后一关。孙悟空听说小朋友们最会讲故事了,他就把最后一关设置为讲《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信心讲好吗?
(1)请认真地听两遍《猴子捞月亮》的音频。要求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听。
(2)学生尝试将《猴子捞月亮》读两遍。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3)指名分自然段轮流读,师相机指导读好猴子的话:“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读出猴子们急切的心情。
(4)分角色朗读,理清故事脉络。
①小组分角色朗读。
预设:
同学们,故事中讲了哪几只猴子发现月亮掉进了井里?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小猴子
大猴子
老猴子
那请你们在小组里来分角色朗读吧,注意分配好角色哦!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师扮演老猴子,四组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大猴子、其他的猴子、旁白。
(5)看一看,演一演。
①播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
②同学们,我们也来演一演《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
提示:先在小组里演一演,然后,请学生来演一演这个故事,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6)猴子们捞不着月亮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7)师小结:齐天大圣说同学们演得特别好,现在他宣布我们闯关成功!现在,我们跟随大圣的脚步去花果山看风景吧。
课件出示花果山的风景。
《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篇幅有点长,独自一人阅读有点困难。教学时,采用听音频故事的方式可以减轻学生阅读的难度。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最后又让学生在情景扮演中体会猴子捞月亮的过程,将读书落到实处。
三、课外延伸,亲子阅读。
1.同学们,这次闯关游戏一定让你收获多多。请你们回家和家人一起读《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并完成亲子阅读单。
课件出示亲子阅读单:
亲子阅读单
阅读书目
阅读方式
阅读时间
自我评价
家长寄语
猴子捞月亮
2.分发亲子阅读单。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更应该向课外延伸。教学时,可以利用亲子阅读单,让家长创设一种温馨的氛围,用不同的形式带着孩子来阅读。在这种无压力的亲子共读中,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体验主动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
《语文园地七》是对第七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的复习课。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花果山之旅”的闯关游戏,用学生们喜欢的“孙悟空”这个人物带领学生一路闯关,最终观看花果山美丽的风景。
一、趣味引领,快乐学习。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对文本进行了组合,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组合成“我会读”“我会发现”“看谁写得最好看”“摘仙桃”“我会讲”五个闯关环节。借助“孙悟空”这一引领者的身份,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去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形式多样,开放学习。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师生共读《家族歌》、看图片猜成语、动作演示成语、看动画片《猴子捞月亮》、演一演《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等等。这些有趣的学习方式能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为语文课堂增添了几分情趣。另外,语文学习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当地拓展,如:补充八字成语、亲子阅读单等,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创设语境,落实训练。
语文学习要在语境中才有意义。在“看图说一两句话”这个环节中,我通过有序地指导,让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写词语,再用“_________在___________”这个句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式来说一两句连贯的话。有了老师的帮扶,学生就会有章可循,有话可说,不会在说话的起步阶段产生畏惧、无话可说的情绪。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3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雨、个、们”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难点
读好儿化音,会写“雨”字。
1.识字写字。
教学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识字这一重要突破点,无论是识记,还是书写,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反复巩固。本着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一宗旨,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会创造各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阅读理解。
有效利用课件和课本上精美的插图,课上及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利用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阅读的重点,并通过理解读,师范读,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爱上阅读。
3.表达运用。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启发学生对于课文文本带来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想象,敢想并且敢说,激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
1.准备生字卡片。
2.搜集关于小动物的图片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3.正确朗读课文。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指名猜一猜。
出示谜底:青蛙
同学们,今天这个田间的小英雄和它的小伙伴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大家请看:
同学们,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荷花池里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
总结:美丽的荷花池里,生活着一群小伙伴(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它们经常快活的、自由自在地在一起玩耍。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相机板书课题)
7青蛙写诗
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写、诗”这2个生字,相机认识新偏旁“冖”。
写: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写字,回忆一下写字的过程,理解“写”的意思。
诗: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体会“诗”的意思。
导入环节,犹如一出戏的序幕。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自由读诗歌,借助拼音读通句子,把要求认读的生字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诗歌。
2.现在咱们来检查一下字词,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
(1)学习生字。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①指名学生把这些字大声读出来。
②交流识字的方法。
识记生字“点”:相机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加一加”的办法识字:辶+寸=过。组词:过去、过来、过年。纟+合=给。组词:送给、给你。
运用形象的方法识记“串”字:课件出示一串糖葫芦的图片,让学生建立“串”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这个“串”字,还会想到什么,如一串鞭炮、一串灯笼、一串葡萄……
(2)学习生词。
诗人
诗歌
以前
以后
你们
他们
写字
写作业
逗号
池塘
水珠
省略号
(3)认识标点符号。
逗号,句号。省略号……
感叹号!引号“”
这些标点符号,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谁能把它们的名字大声读出来?
指名读。
现在请同学们跟教师读,并跟着书空。
导入环节,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使学生愉快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进入课堂情境之中。识字环节,循序渐进,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1小节。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1)指名朗读第1小节,作出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儿化音,以及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
2.学习第2、3、4小节。
(1)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我们来看第2、3、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出来帮忙的小动物。
(3)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小蝌蚪游过来说: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为什么小蝌蚪要来当个小逗号呢?(仔细观察小蝌蚪的形状,发现小蝌蚪像逗号。)
(5)出示第3小节。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
“我能当个小句号。”
为什么水泡泡要来当个小句号呢?(仔细观察水泡泡的形状,发现水泡泡像句号。)
大家想一想谁还可以当句号?
(6)学习第4小节。
小水珠也来帮忙了,有多少水珠来帮忙呀?(一串水珠。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7)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
指名说一说。
3.学习第5小节。
(1)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青蛙写的诗只有一个字“呱”。
(2)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课件出示:
青蛙的诗写成了:
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分小节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标点符号,识记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形状和写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展开想象把青蛙的这些小伙伴画一画。
通过布置画一画的作业,让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对小标点们的认识,识记它们的形状,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和想象的意识,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业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2课时
1.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2.会写“下、雨、个、们”4个字。
一、复习梳理,巩固生字。
1.复习生字。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1)
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写诗
雨点儿
不要
过来
给你
当作一串水珠
我们
可以
成为
(2)
全班开动小火车,读生字词。
低年级的孩子对生字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一定要强化复习字词,通过第二课时的认读,可以巩固生字词。此环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注重与上节课所学知识的联系。
二、精读课文,细读感悟。
1.品读第1小节。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1)师问生答。
师:同学们,你们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
生:下雨了。
师:是啊!文中哪句话写到下雨了呢?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指导读: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师:雨下得大吗?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2)启发想象: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哪里?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预设: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雨点儿落到水里。雨点儿落到青蛙身上。还有小蝌蚪,小鱼儿身上。
师:小雨点落到了小青蛙身上,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
生:小青蛙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很高兴,很舒服。
师: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
生:我会很高兴,很开心。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小节?
2.理解朗读第2~4小节。
(1)青蛙要写诗,哪个小伙伴来帮忙啦?
板书: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思考: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小蝌蚪
逗号;水泡泡
句号;一串水珠
省略号。
(2)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蝌蚪真像逗号。
大家再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水泡泡圆圆的,像一个个小句号!
(师指导读:多有趣,多有意思啊!)
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第2、3小节?
大家看,又有一大串水珠也来帮忙了,这些水珠一起组成了省略号。
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理解词语“一串水珠”。
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串水珠排起来就很像省略号。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我能当个小句号。”
“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3)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有那么多的小伙伴来帮忙,小青蛙的这首诗啊,肯定特别有意思,找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指名读。
(5)朗读第5小节。
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同学们快看!
青蛙的诗写成了:
“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青蛙写的诗,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
青蛙写的诗很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
引导学生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启发想象;“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想想青蛙“呱呱”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多么有趣的诗歌呀!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事物可以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圆圆的(),当个句号;一串(),当个省略号;()带着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2)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环节我把识字与理解诗文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启发拓展与想象,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孩子的灵性。同时利用课件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这样长期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雨”字。
(1)观察“雨”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强调“雨”字是独体字,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2)学生交流写字时的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指导书写“们”字。
(1)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学生交流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书写“下、个”字。
(1)观察“下、个”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强调“下、个”是独体字。
(2)学生交流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有重点的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本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正确朗读课文。
在导入的环节,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使学生愉快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中,进入课堂情境之中。识字环节,循序渐进,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并且做到了对字词的及时复习巩固。低年级的孩子对生字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一定要强化复习字词,通过第二课时的认读,可以巩固生字词。此环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注重与上节课知识间的联系。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4
1.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结尾方法。
3.学习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4.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5.积累有关勤俭的名句。
l
重点
1.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
l
难点
1.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
2.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1.交流平台。
回忆什么是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整理三篇课文中出现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有重点地分析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词句段运用。
(1)学习课文结尾的方法和特点,并学以致用,练习写好结尾。
(2)交流成长中印象深刻的“第一次”,然后把它写下来,注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日积月累。
理解“日积月累”中这几句名言的含义,扩展积累相关的名言。
l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l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是什么?
生:《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它们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生:它们写的都是父母之爱。
师:它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生:它们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这种简洁的导课方式很实用,既联系了旧知识,又导入了新内容,做到温故知新。
二、交流平台。
1.多媒体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2.如何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1)体会场景描写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①什么是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景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这是理论性的知识,是判断、分析场景描写的法则,这样的内容就是同学们学到的方法。
②“交流平台”中所说的场景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交流场面描写的作用。
拓展: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其他描写场面的句段,分析其作用。
学生交流,畅所欲言。
(2)体会细节描写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①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交流平台”中所说的细节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交流细节描写的作用。
拓展: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其他描写细节的句段,分析其作用。
学生交流,畅所欲言。
师小结:阅读课文时,品味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先知道文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和特点,然后依据概念和特点去判断和分析相关知识,事半功倍。
三、词句段运用。
1.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
(1)《慈母情深》的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学生阅读《慈母情深》的结尾,交流这样结尾的好处。
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令读者在回味中感受到作者那复杂的情感。
(2)《桂花雨》的结尾: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学生阅读《桂花雨》的结尾,交流这样结尾的好处。
教师小结:这样的结尾,在结构上与课文的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在内容上,它进一步突出了桂花雨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和热爱。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学生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交流这样结尾的好处。
师小结:结尾揭示了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母亲的爱是慈祥的爱、鼓励的爱;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爱、深沉的爱。这样结尾总结了全文,使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
2.延伸拓展。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自然结束法。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2.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3.抒情议论法。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
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产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4.首尾呼应法。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5.梦境结尾法、呼唤号召法……
这一环节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布置作业。
1.找出《父爱之舟》中描写父亲背“我”上学的场景,品析它的好处。
2.找出《慈母情深》中描写母亲劳动动作的细节,品析它的好处。
3.给习作“我想对您说”设计两种结尾。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3.积累有关勤俭的名言。
一、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体会文章中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你还记得有哪些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生:场景描写、细节描写……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语段,来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二、读语段,想象画面,说说场景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慈母情深》中的相关文段,学生读文段。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学生交流这段场景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师小结: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写母亲的工作环境,突出了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相当恶劣。着力渲染这一环境,烘托出母亲挣钱的不容易,为突出母亲的形象做了铺垫。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父爱之舟》中的相关文段,学生读文段。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学生交流这段场景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师小结:这样的场景描写至少起到两个作用:一是童年的小事进入了作者的梦乡,说明了这样的事情,在作者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二是这一场景突出了“我”家境的贫寒,在如此贫寒的境况下,父亲还想办法满足孩子,可见父爱是何等的深沉、真挚和浓厚。
教师先出示课文中描写场景的片段,再引导学生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
1.课件出示句子。
1.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2.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2.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样的“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小结:这两个“第一次”都说明了“我”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了应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4.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思考一下,和同学们交流。
5.把你“第一次”的经历写下来。
四、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几句名言,然后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安定清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这句话的意思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戒除奢侈,倡导节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转到节俭却很困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粥一饭,都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其他相关的名言,交流、评论,引导学生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选择其中的一句作为座右铭,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二是读语段,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三是读给出的例句,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四是“日积月累”。
六、课后作业。
1.把与你相关的“第一次”的经历整理一下,写到周记本上。
2.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整合、梳理、巩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并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延伸。“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掌握方法,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园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紧扣教学重点,设计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个栏目。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的,导课这一环节中设计的三个问题都是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和课文写作方法的,这种简洁的导课方式既联系了旧知识,学习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又导入了新内容,做到温故知新,非常实用。
在教学“交流平台”这一板块时,我紧扣教材,以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为依托,使学生对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进而加以提炼,概括出场景描写的概念,同学们的认识就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教学方法贯彻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理念。
在“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我同样贯彻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先认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结尾方式及其好处,进而拓展不同类型的结尾方式,然后加以概括提炼,使学生既有直观的认识,又有理论的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写作结尾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在前边两个板块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再去写自己的“第一次”,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难度大大降低。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5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难点
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1.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中,“黎、猎”的声母是边音,“凝”的声母是鼻音,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畅、瞬”的声母是翘舌音,“畅”可借助熟字“场”识记;“黎”可语境识字,放到“黎明”一词中,理解“黎明”是指天快亮的时候。“猎”可用字源识字,造字本义:动词,用训练的狗抓捕野兽。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蒙、鼻”横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字形再书写,注意多个横画间要写得紧凑,“蒙”字下边部分不要少写横,“鼻”上边部分是“自”不是“白”。
2.体悟词语
我们既可以关注词语的表达形式,模仿学习语言,在语境中揣摩“幽深的”“雾蒙蒙的”“闻了又闻”“凝神静气”“树一般兀立的”“浓浓的”“苦苦的”等这些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感受这些词语是如何表情达意的,借此进一步感受作品中父亲的形象。
3.朗读课文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方式记叙。读懂对话,可以借此寻找到课文记叙的线索,指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能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触摸人物的情感,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积累
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学习语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文本规范的书面语言。本课有不少优美的语言值得学生学习、积累并内化,为今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保护小鸟的事例和有关鸟的知识。
(3)搜集作者牛汉的相关资料。
(4)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和用生字组词,能对会写字进行归类,可以自己总结易错字的易错地方,和同学交流。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5)朗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通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学校是孩子们的家。孩子们,那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出示:蓝天、小河、草丛、学校等图片)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保护小鸟的事例。
预设:
春天的一个下午,朱小伟在放学回家的路旁发现了一只腿部受伤的小鸟,连忙把它捧回家,找来药水、棉球、纱布给它包扎好。经过几天精心地喂养、换药,小鸟终于抖动起翅膀,用小眼深情地望着小伟。为了让它恢复体力,小伟带它到院子里试飞。每当空中飞过喳喳叫的小鸟时,它便侧头东张西望,好像想和空中的鸟儿一起飞翔。
3.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教师板书:父亲、树林和鸟)我们今天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也十分喜爱鸟儿。(课件出示课文题目)
4.你从题目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感觉课文题目很有画面感,三个词语并列,很容易想象画面。
生2:是的,我觉得课文描写了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故事。父亲一定是课文中最重要的角色。
它们之间的顺序能调换吗?(不能)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生平简介:牛汉(1923—2013),原名史成汉,生于山西省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文学成就:《悼念一棵枫树》获文学创作奖;《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主要作品:诗集《彩色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等,散文集《萤火集》等。
6.那么,父亲与树林、鸟之间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
图片、故事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伊始,就和学生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仅能激发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热情,还能把学生快速带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同时培养了学生“读了课文题目,就有疑问,有疑问就带着思考去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
课件出示:
黎
凝
畅
瞬
猎
重点指导:“黎、猎”的声母是边音,“凝”的声母是鼻音,不要只读半边,“畅、瞬”的声母是翘舌音。“黎”可根据语境识记,放到“黎明”一词中理解,“黎明”是指天快亮的时候。“猎”可用字源识字,造字本义:动词,用训练的狗抓捕野兽。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ɑ.抽生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b.齐读课文。
3.理解字义。(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雾蒙蒙:雾茫茫。
凝神静气:聚精会神,气息平静。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惊愕:形容因吃惊而发愣。
翅膀:昆虫的飞行器官,一般是两对,呈膜状,上面有翅脉,有的前翅变成角质或革质。通常又指鸟类等动物的飞行器官。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4.分类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
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猎、翅、膀、重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抖、湿、吸、猎、膀
左右同宽:朝
上下结构:雾、蒙、鼻、总、露
独体字:重
半包围结构:翅
(4)老师范写。
(5)易错字指导:“蒙”下边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鼻”上边部分是“自”不是“白”。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名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
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以学生预习中的疑问为起点,以查促学,聚焦难点,重点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并思考:
课件出示:
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
②在文中找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回答。
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我”走过一片树林。在“我”和父亲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概括了全文,我们把概括全文的句子称为中心句。
课件出示: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默读这句话,从中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指导朗读:“一生”“最”重读,突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这一类文体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指导概括,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构建: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内容,你觉得哪句话最合适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文中的关键句或段落。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牛汉的《父亲、树林和鸟》,初步感受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2.同学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内容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复习中聚焦初读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聚焦“提领而顿”的关键话题,开启本课的开放性对话学习。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交流一:林子里有不少鸟。(看)
课件出示: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①“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一片树林笼罩在雾气中,树林里朦朦胧胧的,看不太清楚。
作者写出了树林幽深朦胧的样子,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够发现鸟的踪迹,凸显出他对鸟的熟悉。
②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能感受到父亲喜欢鸟?
(“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说明父亲望得仔细,闻得认真,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非常熟悉和了解。)
③你能尝试着做做这些动作吗?体会一下父亲当时的心情。(学生自由做动作)
预设:父亲很高兴。
④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⑤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说明什么?
(说明父亲善于观察,也说明他喜爱树林和鸟,所以才会这么了解树林和鸟。)
⑥关注描写“我”的反应的句子。
指名读。
课件出示: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ɑ.自己读读这一组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
b.通过“并没有看见、并没有听到、茫茫然、没有找到”这几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并没有看见、并没有听到、茫茫然、没有找到”这些词是通过“我”的反应衬托出父亲对鸟的熟悉和喜爱。)
c.从“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体会到父亲与树林已经融为一体了。
(2)交流二:还有鸟味。(闻)
课件出示: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父亲对鸟的喜爱?(轻声、生怕)
②生模仿父亲的语气和样子读。
③文中“我”的表现:
课件出示: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引导学生从“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体会: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辨出鸟的气味,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人。
④父亲的回答:
课件出示: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ɑ.这两段对比起来读,你有什么发现?
(在鲜明的反差中看到了一位了解鸟儿的父亲。)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b.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读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
c.指名读。
(3)交流三:鸟要准备歌唱了。(听)
课件出示: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①“真的”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
教师指导:不可以。通过这个词,我们看到一个对鸟儿习性十分了解的父亲。“真的”体现了一种惊喜之情。
②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读出惊喜之情。
课件出示: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③思考:“此时”指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说“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此时”指鸟儿歌唱,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因为父亲爱鸟,所以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这句话是“我”对父亲爱鸟的具体说明和赞美,与第1自然段相照应。)
④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4)交流四: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忧)
课件出示: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①思考:父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ɑ.小组讨论交流。
b.教师指导总结:父亲的话既有对鸟飞离树枝的愉悦,又有对鸟被猎人打中的担忧,这一矛盾心理足以说明父亲爱鸟的情怀。
②指名读。
指导朗读:前半句语气要欢快,后半句语气中要带有忧虑。
③“我”的表现:
课件出示: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ɑ.“惊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吃惊而发愣。)
b.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我”对鸟的习性一无所知。)
④指名读父亲前后说的两句话。课件出示: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思考:这些话说明了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的表现与“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善于观察且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的人。
(二)讨论升华
课件出示: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
2.全班交流。
师小结:因为父亲善于观察,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小鸟们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所以“我”很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由此,更加表现父亲的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三)摘抄积累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预设:我喜欢“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因为“我”和父亲都是十分爱鸟的人。
设计意图:
在建构主线话题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积极钻研文本,在多句对话中关注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我”与“父亲”鲜明反差的描写中,从“看、闻、听、忧”多维度感受,逐步形成对父亲、对树林、对鸟儿喜爱的立体认知。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父亲”可以和后面的词语调换位置吗?
预设:不可以。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在教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例如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
成功之处:
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爱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
我在教学生字词时,指导不够到位,一些难写的字学生很难记住。
教学建议: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十分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本课的语言简洁生动,尤其是小鹿的四句独白值得回味推敲:前三句都以一语气词开头,凸现小鹿当时的情绪,是进行朗读训练和语言积累运用的珍贵语例;最后一句意味深长,有助于学生读懂故事的寓意。文中的插图展现的小鹿正陶醉于自己的美丽,利用图片展开想象能够帮忙学生更好地揣摩小鹿的情绪,使朗读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会认“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3个字,正确读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5个,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例如“皱、怨”,可以通过扩词,引导学生识记。3个多音字可以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要指导学生观察字体结构,发现规律,分类学习。
2.朗读教学
朗读时可以抓住重点语句,特别是对鹿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在指导朗读中,进一步把握故事的内容。
3.语言运用
利用课后第二题,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在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关键词,简要说说鹿狮口逃生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同桌互练,互相倾听、评价、改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皱、配、怨、狮、逼”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映、欣、赏、匀、致”7个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3.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的自读自悟,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看,谁向我们走来了?课件出示小鹿的图片。
(1)描述小鹿:多美的一只小鹿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它呢?
(2)谈话导入:鹿,是一种很漂亮的动物,它们温驯善良。但有一只小鹿,差点儿就成了狮子的口中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2.字理识记:甲骨文的“鹿”有一双大眼睛、一对角、短尾巴,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鹿”字。
3.指导书写。“鹿”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广字头,特别要注意里面部分的笔顺:横折、竖、竖、横。这个字的部首比较特殊,不是广字头,而是“鹿”本身。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鹿角和鹿腿,让学生对鹿有初步的印象。相机教写生字“鹿”。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l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l
将课文的生字圈画出来。
l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2)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l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l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
l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l
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
3.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结合课后第二题,课件出示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课件出示:
鹿非常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但是当(遇到危险)时,(腿)帮助它(狮口逃生),而(角)却让它(差点儿送命)。
(3)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本课多音字较多,把多音字放入句子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不同语境下字的含义,有助于学生掌握多音字。通过出示句子,并结合课后给出的关键词,为学生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
板块三
品读感悟,正确评价
1.欣赏鹿角,体会惊喜。
(1)请学生朗读第2~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鹿对自己的评价。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板书:鹿角美丽)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l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l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联系课后习题旁的插图,体会“匀称”“精美别致”的含义。
②课件出示珊瑚图,发现鹿角与珊瑚的相似之处。
③抓住“忽然”体会鹿的惊喜。
(4)真是美丽的鹿角!假如你是鹿,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赞美自己美丽的角呢?(引导归纳:自豪、骄傲、高兴……)
(5)同桌互读。
(6)仿写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___。
2.狮口逃生,体会腿美。
(1)小鹿除了评价自己的角外,还评价了自己的什么呢?
课件出示: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鹿刚刚还挺开心的,这会儿却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鹿腿难看)
(3)指导朗读: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4)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向他逼近了。他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狮子图片)
(5)指导学生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
3.体会腿美:鹿脱险了吗?他靠什么脱险的?(有力的长腿帮助他脱险了)
4.师总结:有惊无险,鹿终于逃脱了狮子的追捕,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难看的四条腿帮助鹿狮口逃生。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鹿前后对自己角和腿的不同态度与评价。
板块四
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鹿、塘、映、欣、赏、匀、致”7个字。
2.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7个字。
3.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重点笔画、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书写,展示,评价,修改再写。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书写、评价的字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提高写字效率。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总结,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会更深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配、传、哎、狮、叹”5个字。
2.通过朗读,感悟故事寓意。
3.学会抓住关键词讲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诵读品味,感悟寓意
1.课件出示鹿对角和腿评价的句子。
课件出示:
l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l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l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这三句话分别在课文的哪里呢?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些句子。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词、标点符号,揣摩故事主人公——鹿的心理活动,调整语调、语速再读。
4.小鹿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5.揭示寓意: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6.总结:读寓言故事不仅要明白故事内容,还要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才是真正读懂了这个故事。(板书:寓言读故事明道理)
【设计意图】将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熟读课文,读懂鹿的心理,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同时揭示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先读懂故事内容,再思考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板块二
抓关键词,练习讲故事
1.课件出示提示。
课件出示:
角:
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具体、生动。
(1)同桌练习,互相提建议。
(2)指名讲述,师生共评。
3.课件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课件出示:
l
尽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l
让故事中的主人公“会说话”,讲好鹿的心里话,讲“活”鹿的神态、动作等。
l
把狮口逃生的紧张和危急讲出来。
4.推荐课外阅读。
《鹿角和鹿腿》选自伊索寓言。丰富的想象,富有启发的寓意,出色的艺术技巧,让这本书历来为人所称道。这本书里面还有故事《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北风和太阳》……喜欢读书的孩子就赶紧去读吧!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练习讲故事,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
课外读物的推荐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板块三
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配、传、哎、狮、叹”5个字。
2.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示范重点字及笔画。学生观察。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中可让学生多观察,找准重点笔画或结构,让学生学会自学,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旁引导,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用朗读这一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思想教育。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均要求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呢?于是,我努力创设了快乐学习的氛围。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中,使学生感悟道理。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0 宇宙之谜》优质课精彩片段【课堂实录】11-07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6-01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 教学设计10-26
《口语交际:辩论》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09-07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09-03
2018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