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钱亮--《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2024-10-11

15-钱亮--《我的父亲母亲》影评(精选4篇)

15-钱亮--《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篇1

爱在路上

《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九十年代的作品,张艺谋的电影中的女性永远是那么的耀眼和独具一格,张导的每部影片似乎都在塑造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十八岁时的章子怡(饰母亲)为我们演绎了一份简单而执着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说《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因为它没有华丽的大场面,没有炫丽的场景,有的是那份简单、纯粹、“泰坦尼克式”的爱情。纵观整部影片,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场景道具有青花瓷碗、有大红色的棉袄、有红色的发卡和反反复复出现似乎永远走不到尽头的小路。影片虽没有过多绚丽的场景和道具,但简简单单的场景却演绎了一段执着而经典的爱情。这些简单的场景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条没有尽头的山路,电影也由这条山路开始,整部影片也在这条山路上开始和结束。

《我的父亲母亲》讲述的是50年代发生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小山村的纯真爱情故事。城市青年骆长余(饰父亲)来到一个叫三合屯的乡村教书。招娣(母亲)在见到青年教书先生的第一眼时就深深的喜欢上他,美丽纯真的乡村姑娘招娣第一次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她对骆长余产生了无限崇敬和爱慕之情,进而发展到对这位乡村教师的暗恋、热恋和痴恋。

母亲对父亲的爱始于路上,最终也回归于路上。母亲对父亲的爱好似电影中多次出现母亲奔跑的场景那般从未停歇,从未放弃。母亲对父亲那份执着的爱也犹如广阔的平原中的那条路一样没有尽头。

母亲对父亲的爱开始于路上,从父亲坐着马车走进村子的这段路

上时,母亲就喜欢上了父亲。一袭中山装打扮的父亲给母亲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母亲可以为这开心地一口气跑回家,可以为这换一件新衣,可以为这期盼着父亲哪天到自己家吃派饭。

母亲对父亲的爱痴情于路上,当村里在盖学校时,母亲为了可以

让父亲吃上自己亲手做的葱花油饼、小米饭葱花炒鸡蛋、蘑菇馅蒸饺。

母亲一次次走在去学校的路上给父亲送饭,并且还特意把食物放在最

前头。母亲为了每天能够听见父亲的声音,特意跑到离家远的前井挑

水,为的就是能够经过学校听见父亲教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和偶遇父亲的机会,以至于当母亲看见父亲也去打水时,故意把打好的水倒掉,想获得一次与父亲说话和认识的机会,可惜被村里的一个小伙子“破

坏”,使得母亲很气愤。

母亲对父亲的爱在等待的路上,为了可以和父亲说句话,母亲

每天都在父亲送孩子们回家的路上等待着父亲,并且在“寻找机会”

以求偶遇父亲。母亲在绿油油的白桦林里看着父亲,在成熟的麦田里

等待着父亲。母亲对父亲的爱好似白桦林、好似广阔的平原,既期待

又点迷茫,以至于两人见面时激动不安的母亲把篮子也忘记拿了。

母亲对父亲的爱在追逐的路上,当母亲和父亲刚开始她们的爱情

时,政治环境却又挡住了他们的脚步。父亲因为被打为右派,被迫要

回到城里,父亲在离开之前见了母亲一面,送了母亲一个红色发卡,答应母亲回来吃母亲包的饺子。当母亲戴好发卡等父亲回来吃饺子却

得知父亲一去不回,失魂落魄的母亲捧着盛着饺子的青花大碗奔跑在田间小路和白桦林里,如同一只迷失的小鹿,母亲刚刚建立起的那份

爱情也随着青花大碗的破碎而破灭,此时潭水一般明净的双眸已失

去,有的只是充满着忧伤和期待迷离的眼神和满怀伤心的啜泣。电影

中青花碗就如锯碗老艺人所说的那样是母亲的一种念想,青花碗的破

碎深深地刺痛着母亲的心,刚刚定下心得母亲,又一次走上了这条山

路。

母亲对父亲的爱在寻觅的路上,母亲在父亲离开后,母亲似乎变

了一个人,每天早出晚归,往返在那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路上,目的只是为了找到丢失的发卡,因为那是父亲留给母亲的唯一的思

念。母亲寒风中大雪里瑟瑟的站在那里痴掉一般地苦苦期盼和等待,等待的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对爱情的坚守和追求。

母亲对父亲的爱在承诺的路上,父亲为了筹钱盖一个新学校,却

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母亲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不愿用车

把父亲的遗体运回村,坚决要把父亲抬回来,因为母亲想和父亲重新

走这条路。这条路寄托了母亲和父亲之间太多的感情,母亲父亲一路

走来经历了太多的坎坷,父亲把一辈子贡献给了这份土地,是母亲陪

他一路走来,在母亲看来,陪父亲回家是对父亲的一种承诺,是对逝

去的爱情的一种纪念。

回忆母亲与父亲这一路走来的爱情,简单而纯粹。母亲为了自己的爱情,她可以执着的坚持下去,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父亲为了

自己的爱情和责任,可以冒着大雪,偷偷逃回村里见母亲一面,给孩

子们上寒假前的最后一刻,不管后果怎样。

母亲与父亲的爱,始于路上,最终也归于路上,母亲与父亲一

生“行走”在路上,在路上相知、相识、相爱。母亲冲破世俗只为追

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粹而执着的爱,即使困难重重,也从未放弃。

新闻二班

钱 亮

影评《我的父亲母亲》 篇2

去年的大年初二,我守着天花板数印花上的英文字母,脑子里始终有一句话在回旋,我就把它写在了空间里:记忆真的可以像沙画一样散成一屏风景,不变的只是如沙般的真实存在。而今天,没了去年的那段插曲,也淡了过年的那般氛围,为了一场我最怕的游戏我的冷冬,躲进被窝里看一场很久以前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看这电影,是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都会觉得那里有自己曾经的生活。一件手工制作的棉衣,虽没有羽绒服那么轻巧,看着也挺臃肿,但它确实挡风;去工地给木匠送饭,用大瓷碗盛了饭和葱油饼,找来一块头巾,打对折系了扣拎起来就走;吃水,就是一根儿扁担,那会儿还是木制的水桶,挑了去村里打的水井里调水;学校,就是一间人字架的土胚房,也是那样一种习俗,上梁的时候,在大梁上包一块儿红,课桌,也不是那么高级的松木桌,三五个人挤在一张长桌上,有时候坐在边上的半个屁股就悬空着,但听课的兴趣丝毫不减。就是这电影里这些画面,让我再一次相信记忆里不变得始终是如沙般地真实存在。你走得再远飞得再高,也走不出自己的根!

《我的父亲母亲》,看了让人觉得很温馨,又总觉得有些东西离自己很近,我却看不见也摸不着它。那条路上有一个故事,从教书先生坐着马车走进村里的那天起,从田里庄稼一片片的金灿灿到暴风雪卷过招弟裹着的棉袄。故事里,她跟着先生在那间土胚学堂里听了四十年的课,她为了看见先生走远路从村口的后井里去挑水,她给他做了饺子,他却因犯了“右派”的错误被带回了省城,山上的那些树叶,都被她疯跑带过的一阵风给吹落了,终了,一大瓷碗刚出锅的饺子散在了草丛里,留一个碎碗成了她的念想,一个他送的发卡,让她为一场等待买了青春所有的单!

我说故事幸好是个圆满的过程,保守的指婚联姻在她和先生的世界里变成了过往,就像她在影片末尾的时候,告诉儿子:找对象的时候眼头儿不要太高了,有上了心的就带回家给爸妈看看。先生因心脏病走了,停放在省城的太平间里,她坚持让村长找人把先生抬回来,好让他再走一遍那山路,记得她们一起走过的路!我的父亲母亲,一部老片子,却让人看到了新鲜的、活着的爱!

章子怡扮演的年轻的母亲,就像八、九十年代里影视剧里无法代替的新一代女性,有着如山楂树之恋般的纯美和对内心的忠诚,而先生,他唤起一大批人对曾经求学的一种奢侈又极其幸福的回忆和怀念。今天,我们还是学生,我们也是青春的一些弄潮儿,可我们比起曾经,少了的是足够的真诚和勇气。《我的父亲母亲》,也让我看到我们的爸妈走过的路,可能他们没有影片里的这般艺术,但他们一定是有影片里对生活和感情的一段真实。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段子:一对美国的老夫妻,在金婚纪念日的时候,老头儿说要让老伴儿记住他今天的誓言,最忠的盟约是他信守在他离世的时候,他是去另一个天堂约见她的。说真的,以前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台词:“等我们都老的时候,我一定等到你走了我再走,要不然留你一个人在人世上,我不放心。”那会儿,我只当是码了一些字,烘托一下氛围,但现在我是真能理解这些段子里别样的情感了,从我外公离世,到今天这部影片里的故事,觉得自己突然就从青春的世界里走出来了,多了一些思考,多了一些对生活的真诚,也更多一些对爸妈的依赖。

正值春节,在此祝全天下的父亲母亲:新春快乐,身体健康!愿我的亲友在新的一年里也能收获更多的舒心和真心。新年快乐!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篇3

似乎每个人都在教室外的寒风中无声的流泪,心中却交响着两个不同的声音……老去的容颜,不曾老去的感情。以下是七号文库网小编整理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评,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七号文库网查看。

有一种感情叫做坚守,它爱如鸿毛,重如泰山,使天地化作一渺,让时光化为一顺。当神创造感情这种东西,就将人类的两个主体紧密地结合在一齐。那什么是感情?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感情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在富士山樱花散落时,爱是家庭;在香榭丽舍的灯红酒绿中,爱是浪漫;在曼哈顿的车水马龙间,爱是自由;而在这片漫天飞雪的黄土地上,爱则是坚守。

每次看《我的父亲母亲》,总会想起那个编着马尾辫身着红棉袄在山坡上等待爱人的山乡姑娘形象。没有只言片

语的浪漫,没有山盟海誓的誓言,也没有与君相绝的治死不渝,张艺谋向观众诠释的是一个不折不扣中国式的含蓄感情,就连它发生的背景也是如此纯美的山村田园——村庄纯净的空气,迂回的山坡,广阔的平原,让人的心瞬间得到沉静。主人公的感情也就在这“水天相接”处播种滋养。

18岁,在这个青春盛开的刹那,初恋如昙花般绽放,但纯真的爱,却像着“先生”来时的路那般绵长不断。随着这蜿蜒的小路,总能看到那位母亲急切盼望的眼神,那是一份执着的坚定的纯洁的爱。那条蜿蜒的回家之路,似乎也证明这段感情的艰辛,这份平凡的相濡以沫的幸福。我自己很喜欢故事中婉转悠扬的背景音乐,能够说正是这朴实的声音一次次将平淡地情节推向高潮,而又在华丽之极归于平淡,情浓到极处,便是一片纯然天机,质朴无华。这也正体现了整部影片所歌颂的“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感情。

天长地久,这是我们中国人对感情的定义,这个定义已经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了五千年,前人不曾怀疑。但当这些古老礼貌被现代观念冲击时,这种传统感情观却被这天的中国人所不屑。有人说中国的故事很少能感动中国观众,尤其是张艺谋的乡村感情影片,原因只有一个——土。18世纪中国有强烈的排外思想,也许是世事轮回,21世纪中国有出现了更加强烈的排内浪潮,尤其在感情方面。中国的青年们开始追求法国式的浪漫,美国式的自由,却摒弃了众多的中国式感情观。我们已经很少提起什么朝朝暮暮,什么地久天长,甚至很少提起婚姻家庭,更不要说那种40年的感情长跑。所以对于这部电影中的感情观,很多人也许仅仅是感动或者一笑置之,毕竟地老天荒这种爱像梦般可望而不可及。

坚守,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如此的厚重,以至于今人不曾理解和探求他的精要。学习西方,中国人似乎在生活 的方方面面重复着这样的思想,把它叫做文化入侵也好,礼貌殖民也好。总之,中国的年轻人已逐渐成为了西方礼貌的附庸,人权思想,金钱至上甚至于感情家庭。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当这些人在追求西方式的自由,浪漫,追求那片刻的幸福安逸时忽略了一点,他们忘了东西方的文化鸿沟。西方有女权主义,中国没有;西方有弗罗依德,中国没有;西方有浪潮般的性解放运动,中国更是没有。我们想让自己看上去很现代,很时尚,却掉进了虚伪礼貌的陷阱。我们想让我们的爱变得潇洒,却没想到原先最洒脱的感情深埋在中国五千年的地下。

我不想高谈阔论般讲述感情如何,这样只能让自己更显无知,因为本就没人明白感情究竟如何开始,如何结束,然而,爱却隐藏在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你爸上课的声音我听了四十年,还是没有听够”,主人公的这句话让一切对爱的华丽词藻黯然失色。没有什么能够跨越40年,能够跨越生死,只有

感情。

15-钱亮--《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篇4

影片反复出现的那条从乡村通往城里的山路,蜿蜒地穿过似乎属于世外桃源的原野,迈过微微倾斜而又略有起伏的山坡,正是“母亲”情窦初开期盼“父亲”的坎坷心路。

克制含蓄的对白,无处不在的音乐,纯净而又绚烂如油画的美丽村庄,还有那条充满坎坷而又曲折迂回的山路,一切都是那么纯粹,一切都是那么唯美。

没有曲折迂回扣人心弦的繁复情节,也看不见华丽而庸俗的浮华尘世。纯粹,质朴,这就是张艺谋的极致艺术。

(有幸欣赏到这无以伦比的美丽,我甚至试图将文笔优美化,如上的尝试实在是太难为我了。还是回归本色的语言吧。)

影片有两个时间段:一段是90年代,“我”回到山村准备安葬父亲;另一段是50年代,“母亲”回忆起与父亲爱情故事。前一段是现实,后一段是回忆。张艺谋同学在描述现实时特意采用黑白色,而描述“母亲”的回忆时画面却被调成高饱和度的彩色。黑白的现实如素描,忧伤冰凉;彩色的回忆如油画,绚烂温暖。这一冷一暖的对比格外动人心弦。

张大导演让影片尽可能少的出现人物对白,而大量运用人物动作、神态以及充满意境的唯美画面,追求一种“以图言声、以图表意”的效果。在张大导演的深厚功力下,影片很多画面有着“无声胜有声”的表现力。(当然,三宝的配乐也让这些画面的意境得到了更高的升华。)

很欣赏章子怡在这部影片的表现:纯净如水的明眸,略带羞涩的清纯笑容,娇憨而异样的步伐,完美的塑造了一个有点桀骜不顺、对爱执着的清纯少女。这个似乎有点偏执狂的情窦初开的少女,那份偏执的倔强的确打动了我。

固然远离俗世的质朴爱情犹如童话般超脱于现实,那种美好也只能在已然逝去的初恋才能找到,而《我的父亲母亲》告诉我,它是真的存在。

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的成功之处。

上一篇:毕业生寄语的稿件下一篇:洋县城关中学,校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