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路遥的文章(共10篇)
读路遥的文章 篇1
读路遥的文章,只觉得百般思绪在心头,却不知从何说起的好。他的故事,时间跨度广,从文革十年浩劫,历经三年自然灾害,知青上山下乡,直到解放初,可谓丰富;他的语言,意味深长,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你会觉得:没错没错,人生就是这样的啊!就是这样难以名状,充满大大小小的忽明忽暗的转折。于是,一口气读罢一本人生合辑后,就立刻萌生了作后感的愿望,却迟迟不敢动笔,惶恐之至。直到两周之后,才鼓起勇气下手,虽然印象略有模糊,却实在也沉淀了思绪,不像刚读完时那般激动混乱了。下面,让我一点一点,娓娓道来,讲述我“人生”的感悟。
(一)《人生》
人生,好像一片海,时而波涛汹涌,叫嚣着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时而又平静死板,似乎星球毁灭也打不破它的安宁。也许有时,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暗蕴藏了凶猛的海啸;也许有时,狂暴的风雨却预示着和平的讯息„„
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他对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一闷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这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终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转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生活好会开玩笑,好像猫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够了再吃掉。究竟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在生活那头操纵这一切变局?难道人,永远只能作被动的承受者?抑或物极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聪明的人,知道适可而止,不过分贪图,不过分软弱,终于赢得美好而长久的幸福生活。无奈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拥有了一些,便觊觎着更多。贪婪的心,就算倾尽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满。总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却不注意自己的丰满,这样,即使很富足了都不会快乐,而且往往到头来,追求的东西到不了手,连已经拥有的都保不住!
你见过在在记忆里保持永恒美丽的昙花吗?她拥有一瞬间的精彩,而无法获得平凡的安宁。你见过路旁默默无闻的野花吗?她失去了娇媚的身影,却赢得了可贵的自由。你见过山间奔腾的小溪吗?她时刻繁忙不停息,却怀着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
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拥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当数量无法改变时,质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人生,无非短短几十年。静心冥想,百分之几的生命赢得了快乐与精彩,百分之几的生命耗费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是充实的感恩,还是不满的惶恐?
(二)《你怎么也想不到》
你怎么也想不到,曾经那样执着坚定的追寻着理想的人,居然在短短四年间就彻底的改变了初衷;你怎么也想不到,物欲的洪流改造了那么多人,却始终无法没过她看似贫瘠的理想;你怎么也想不到,昨日还热情如火的恋人今日却相逢如同陌路。其实,也没什么想不到,物欲的横流像一把火,烧光了人们干枯软弱的如秋天的野草般不坚实的理想,只在时过境迁的春天,又在心底萌发绿色的高尚的心愿。然而时候变了,心中永远无法抹去那光秃的没有生命的冬季。曾经历过的,印在心里,永远是灰色的回忆。
郑小芳,勇敢而坚定,乐观而坚强,好像挺拔的白杨,执着于冲天的理想。她的理想,高尚却看似荒凉。谁愿意抛下富足优裕的生活,踏去遥远贫苦的边疆?纵使那里有我儿时的憧憬,有我心底热爱的天堂,然而贫苦的生活太现实,用物质的眼睛看精神的追求,无论如何都是失衡的。她,却义无反顾。哪怕,从此要只身面对千难万险;哪怕,从此也许永远的告别心爱的恋人。就像汪国真的一首诗中说过: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薛峰,俗人一个。当然,我们不能就此骂他庸俗,我们中又有多少人能免俗呢?我们是俗世中的人不是传奇中的英雄,英雄是高尚的纯洁的英勇的无畏的,而人,是现实的。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他选择放弃曾经的理想,留在城市中的毫无疑问的正确,这样,有利于他的发展,他会拥有富足的便利的美好的生活。尽管,在某些时候,会偶尔想起曾经那么执着的梦想,也不过是一声叹息而已。生活,依然是充实优裕的。
究竟是理想的缺失更容易让人心痛,还是富足的生活更容易给人满足?每个人也许都经历许多次理想与现实的选择,执着于理想会不会常常苦闷于生活的困苦?委身于现实会不会时常陷身于空虚?除了特别坚定的和特别善变的人外,每个人恐怕都是不满意生活的。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是不够坚定又不够善变的,因而大多数人都生活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有一句话说: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即使不能如此超然,我们至少可以试着不愿不悔。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不是每个人都能作出高尚的选择,我们不该要求谁作出多么高尚无私的选择,因为我们是人,将心比心,任何看似自私的选择也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除去大恶之人不可宽恕以外,世俗人的利己选择就不是要横加指责的了。不论在理想与现实中,你选择了哪一个,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你都认为你选择的事情给你带来的收益大于没有选择其他事情的损失,所以,请不要再患得患失,既然不能选择全部,就请珍惜拥有。不要怨恨到最后,连拥有的都失去。
读路遥的文章 篇2
不得不说, 这篇中篇小说既算不上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也不是主题宏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但是, 小说对但是城乡差异极大、城乡之见根深蒂固的时代背景下的爱情的刻画是真实感人的, 小说中黄土高原区的风貌人情是温暖感人的, 蕴含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是耐人寻味的。
首先来谈谈在这部小说中的占有重要分量的爱情部分, 也即主人公高加林与同村姑娘刘巧珍以及曾为高中同学的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从小说中看, 刘巧珍是一个漂亮的农村姑娘, 她没有念过书, 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是, 这绝不妨碍这个女孩子有着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精神追求, 她“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 因此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 她对村里的其他青年都不上心, 单单对读过高中的“文化人”高加林爱慕有加。在高加林被撤下民办教师的身份回到农村之后, 她对高加林表明了心迹:她曾在他每个星期天回来的时候找借口不出山, 坐在加林家对面的河畔看他;加林到水潭去游泳, 她就假装打猪草以求与他“偶遇”;她幻想着与他在一起的种种美好浪漫的场景。在高加林落魄的难熬的人生时光里, 巧珍给他的爱情无疑将生活的苦味变淡了, 甚至是加了糖, 他们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
与黄亚萍的感情确切地说是在县委当通讯干事之后的事, 黄亚萍与高加林是高中同学, 他们都爱好文学, 黄亚萍是班长, 高加林是学习委员, 他们经常在一起侃侃而谈, 黄亚萍喜欢听高加林谈论国际关系, 高加林也喜欢与黄亚萍交流思想。然而高中时代的他们友谊是单纯的, 毕业后, 高加林没有考上大学回到了农村, 两人也就没再联系。黄亚萍的爸妈都是县城的官员, 她是南方姑娘, 长得漂亮大方, 又在广播台当播音员。城乡身份的不同让他们没法在一起, 直到高加林到县委当了通讯干事, 他们之间的关系才发生变化。黄亚萍开始主动追求高加林, 开始觉得张克南人太闷, 而高加林对黄亚萍也颇有好感。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 都觉得能和对方非常聊得来。于是, 黄亚萍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张克南中断恋爱关系转而与高加林在一起, 与此同时, 高加林也告诉巧珍他将会去外地工作, 善良的巧珍明白了高加林的意思, 她虽然深爱着高加林, 但还是主动提出不愿耽误高加林的前程。其实, 高加林选择抛弃巧珍与黄亚萍恋爱, 对此他是有自己的权衡的。单就个人感情上来讲, 高加林是爱巧珍的, 是她最初唤醒了他潜在的青春萌动, 点燃了他身上的爱情火焰。在他刚回到农村的那段最难熬的时光里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巧珍温柔美丽, 对加林也是全身心的爱恋。而黄亚萍呢?跟黄亚萍在一起的话, 两个人都受过教育, 共同话题多;更重要的一点是, 黄亚萍的家庭背景和关系资源会给他的事业带来帮助。在与黄亚萍在一起之后, 他觉得“黄亚萍就像烈酒, 既让他头疼, 又让他迷醉”。这种情况下, 高加林更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巧珍种种的好。我们再来看黄亚萍, 良好的出身和父母的娇惯养成她任性的性格, 在爱情中, 也希望占据注定位置, 希望对方听自己的。她是一个对爱情抱着浪漫幻想的人, 有一次她甚至说她喜欢高加林对她发脾气, 这样的男人才有气概有魅力;她认为两个人恋爱过程中, 高调的约会交往, 当然他们恋爱期间也是这么做的。最终, 两个人的关系也伴随着高加林不得不回到农村而结束。在我个人看来, 高加林情感上始终是爱着巧珍的这一点不容怀疑, 然而在面对黄亚萍的时候, 高加林考虑了太多功利性的因素, 以致最终错过了巧珍这样一个好姑娘。而爱情总是拥有能将身外之物剥离开的力量, 外在的吸引始终是长久不了的。
高加林个人感情的纠葛是与他命运的起伏交织在一起的, 小说中高加林命运的三次急剧的戏剧性转折都不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中的, 都是被动而又突然的。小说一开始, 高加林被从民办教师的位置上撤下来算是第一次转折, 这一次从民办教师变为农民, 完全出乎意料, 原因却很简单, 村书记的二儿子高中毕业, 于是没有背景的高加林就被取代了。第二次转折则是从农民变为县委通讯干事, 他自己也不知道这背后具体都有什么人使了多大力气, 只是填了一张表而已。而自己之所能交上这样的“好运”, 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叔叔从部队调回地方当了局长。第三次转折则是被揭发又回到农村, 从省里学习回来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的高加林突然被告知这一晴天霹雳的消息, 这种转变就更不是受他掌控的了。
我读路遥的《匆匆过客》 篇3
初看这个题目,“匆匆”脑海里匆匆闪过很多稍纵一逝的画面,是什么带给我们“匆匆”一过的画面,是我们短暂的人生旅途,是我们忙碌的身影。
这篇我那张因为车票而争执,只因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作业在文章里详细地描写了自己心里强烈的斗争,以及对别人外表而产生的主观意识,其实人总是那么不屈于表面,以前说过用复杂来说绝不为过,美丽的外表下谁知道2会不会有一颗狠毒的心,善良的伪装下会不会有一双魔爪,还是看似恶人的表面下有一颗火热善良的心,仅仅从这些眼看的表面是无法正确判断的。人之所以复杂,只是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思想活动之复杂难以捉摸,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睿智的眼可以看透表面的薄纱,去发现属于人本性的素质。作者刚开始误断别人,也同时运用阿Q精神去为自己辩解,可是作者内心仍然有火一般的善心,将自己的车票给了带着孩子的女人。
渐渐发现自己的心有点麻木了,对平时看似可怜的人、事,心里却怎么也激不起感触,甚至连最起码的感觉也没了,这不知是成长带给我,还是自己本身向不好的趋势发展,很难说准!
匆忙的脚步不再为身边的美景而停留,太多当时熟悉的面孔渐渐模糊在视野中,淡忘在回忆中。人生匆匆,谁也无法阻挡我们成长的脚步,还记得每次毕业的时候,心里总是无名的感伤,以后也许再也不会见面了,虽然嘴里总说会再见的,可是事实呢?太多的人当时一别就成了一辈子的诀别,在我的文字里,向所有以前人生中的旅客真诚地道一声珍重,说一声快乐。
旅途中的朋友可是真可以用“匆匆过客”来说,车上的开怀大笑,下车就分离天南海北,不免让人心有感伤,可是人生就是这样,说它无情呢,也许正因为有了离别,才会有思念,有牵挂,有更多的祝福。平时总会遇到太多需要帮助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是只要,必要的时候你拉别人一把,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想呢?也许明天就再不能相见,也许一辈子也不能相见,还是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送给别人,让微笑为别人留下美好印象,让帮助别人的记忆留下痕迹。
有的人走了,是永远的走了,不再奢求相见,不再奢求什么,将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路里保重。珍惜,正因为脚步太过于匆忙,我们就更应该珍惜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也许明天我们不再美好,也许……
宝贝,我们一起手牵手,别此懂得珍惜彼此,理解彼此,用行动来诠释珍惜这个词,加油,我爱的人。
2010.11.18日看2010.11.18日写
读路遥《人生》 篇4
这两件事使我想到文学阅读中的两个现象。一是一个人读一篇作品总容易受自己价值取向的影响。读《平凡的世界》的那位,因为正处于找工作难的境地,因此他需要坚毅顽强的精神,自然很容易从孙少平身上看到这一点。一是大众读者包括青年学生常常习惯于从道德的角度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而不能进一步思考作者要表现的更具广度的社会生活,不能进一步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更具深度的对生活的看法。
我是通过《人生》“认识”路遥的。开始在杂志上读到这篇小说,后来又看了根据小说拍的电影,从此对路遥有了特别深厚的感情。他的五卷本全集出版后,我买了一套精装的,不知什么时候谁借去了《人生》所在的第一卷再没还给我,我只好重买了一套。除此之外,我还先后三次买了《平凡的世界》送给对文学有爱好的学生作为毕业留念。
读路遥的作品,感觉得到他是一个用全部身心、用血泪进行写作的人。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他倾注了全部感情,不论是孙少平,还是高加林,还有那个刘巧珍,以及生活在农村的那些父老乡亲,哪一个不是作者深为同情的人物?读他的作品,你还感觉得到他是在抒发内心一种强烈的呼唤,希望这个社会更加公平,更加人道,更加有利于弱势群体的生存。正因为是为此而写作而不是为稿费而写作,路遥才令人痛惜地英年早逝,而且死后其养母一度陷于贫困。出于对路遥的崇敬,我对他由于受时代影响在语言方面存在的过于直白、甚至某些地方宣传味太浓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都不愿、不忍而且觉得不该计较。
我也是在路遥描写的那个时代、那种环境中度过自己的年轻岁月的,因此对孙少平、高加林的生活苦难和内心痛苦很容易产生共鸣。我曾经在一篇回忆性散文中写到过,什么人最痛苦?没读多少书,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人,不知痛苦;书读得多,又进入了外面的世界的人,没有痛苦;痛苦的是那些读了一些书、又知道外面的世界、却只能“窝”在乡下一隅的人!
更有感受的是,《人生》所写的是一个人们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我对现在有些人动辄就拿“毛主席那个时候”如何如何来反衬当下社会弊端极为反感。这样说的不外乎三种人:要么是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改革开放使他们失去了(或他们觉得失去了)某些东西;
要么是没有受那个时代的苦,“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么是视野有限,找不到横比的参照物,于是只知道纵向地拿过去来对比。当然,《人生》描写的时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典型的毛泽东时代。高加林的叔叔高玉智获得平反并重新被任用,农村里有明有暗的搞起了单干……从这些情节来判断,那时文化革命高潮时期已经结束,中国已经迎来变革曙光。那么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毛时代和改革开放时期新旧交替的年代。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我们可以从一些情节窥见它的端倪:高加林民办教师被顶替,巧珍因为是个女孩儿没有读过书,高玉智一复职马上就有人把高加林安排到县广播站当记者……不过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而言,最大的现实问题是中国社会还处于农村和城市的撕裂状态,我们一系列造成这种撕裂的政策制度都还牢牢地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结构和管理机制,也控制着所有的社会成员。因此,一个人只要出生在农村家庭,那他基本上就只能一辈子做农民(我记得当时农村青年倒有一条出路:当兵。不知道为什么高加林那么好的体质却没有走这条路)。当民办教师算是取其次:虽然也是记工分,虽然收入只是跟完全的农民不相上下,但是它可以让你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可以让你避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我至今记得有一次公社书记在教师会上批评的话:“有的民办教师还闹待遇,你总不会日晒雨淋吧?”)。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被下之后,他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陷于无望境地。那时没有高考,没有公务员考,没有个体户,没有进城打工
——他是什么出路都没有。有时候我不禁联想,这种残酷的身份制度不跟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差不多吗?这是一种严重窒息生机、消磨社会发展动力的制度。但是今天想来,当时这种残酷的身份制度其实是有它产生和维持的原因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把社会的“可控制”看得比“可发展”更重要,而“文化革命”不过是这种观念发展到极点的产物;又由于多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革命”对生产力的破坏,国民经济及其薄弱,国家无力为农村人口提供非农业就业机会,于是农民便堕入自生自灭的状态。高加林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当民办教师不由他,离开教师队伍不由他;进城当记者不由他,清退回农村不由他……他就像一只没有船舵没有动力的舢板,完全听任波浪的起伏而抛上去和跌下来。他的主观努力毫无用处:当老师认真教书,还是被下了;当记者不避风雨,还是被退了。
一个有知识的人陷于这种境地,其精神之痛苦是我切身感受过的。《人生》中最感人的描写,我觉得莫过于高加林进城卖蒸馍的路上练“吆喝”的那一段,它让我这个读者潸然泪下。当然,高加林进城掏粪的那一节也是写得很精彩的,把一个受歧视又不愿失去尊严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心理活动写得入木三分。
这样的生存环境毁灭了不少有发展潜力的人,刘巧珍就是被毁灭的人之一。她天资聪颖,却没有读书的机会;她仰慕有文化的高加林,而且得到了她苦苦追求的爱情,却最终因为高加林成了城里人而自己仍然是乡里人而分手。
高加林与巧珍的感情纠葛是小说里的重头戏。只要稍为有点深度的人,大概都不会把把高加林看成当代陈世美。作者对他的态度与其 说是批判的,不如说主要是同情的。高加林一开始对在村里被称为“能人”、又与书记高玉楼结为亲家的刘立本这个不识字的二女儿并无好感,可是巧珍替他卖蒸馍的举动大大地感动了他。我想,任何一个处于这等孤苦无助境地的人恐怕都可能被这样一种雪中送炭的温情所融化。在两人相处的日子里,高加林也偶有发现两人在见识、观念、情趣等方面不和拍的时候,但是他觉得“既然我亲了她,就应该对她负责”。后来高加林重逢了中学同学黄亚萍,试想,一个在中学时代口不离国际时事的人,怎么可能不与这个能写诗的黄亚萍碰出火花,而能够与告诉他“家里母猪又下了几个猪仔”的刘巧珍说话投机?何况当初就对高加林心存爱慕的黄亚萍这会儿又发动了如此猛烈而持久的主动进攻?作者之所以这样如此细致地写出“情变”过程,就是为了给高加林找寻可原谅的理由。高加林和刘巧珍都是悲剧人物,制造这个悲剧的祸首主要不是当事人的道德,而是那个社会环境。如果谁不能为高加林掬“一把辛酸泪”而只能伸出你的“千夫指”,那你支配看台湾影视剧。
读路遥的小说时我不禁想,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他必须有两颗心。
读路遥《人生》有感 篇5
路遥的小说总给人一种朴实中加以哲理的感觉,高原质朴的气息混着时间的打磨历久弥新。
在他用文字抽丝剥茧般展示给我们的那个世界里,有辛酸,有感动,有人性的挣扎与无奈。专属那个年代的人和事,被他用文字定格成永远,一代代传承。
高加林就是那条时代长河中渺小的一员,他一身才华却无奈没有用武之地,本安逸于普通的教师工作却被人靠关系取而代之。读到这儿,我们不由地会为他打抱不平,诸如此类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还好,有那位善良乖巧的姑娘――巧珍,将他带出了人生的低谷,重塑了他的信心与追求。本以为他们的生活就会这样平静地过下去,可上天却偏偏跟他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高加林一日之间成为了倍出风头的记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前程和地位,高加林最终放弃了一直深爱他的巧珍,选择了家世背景较好的黄亚萍。这种有名利成分夹杂的感情终究不会持久,最终高加林靠关系的事情暴露,不得不回到最初的黄土地,而巧珍,却已经成为别人的新娘……
读罢全文,一种忧伤的情绪如乌云般笼罩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高加林的悲剧,说到底是他自己一手酿成的,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个这样费尽心思却悲剧告终“高加林”呢?突然想起以前见过的一首诗:没有什么使我停留,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我是不系之舟”,这或许是许多人潇洒的口头禅,可真正能做到“不系”的有几个呢?生活的道路上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也许你只看到那光鲜亮丽的外衣,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开启,就再也无法停息。金钱、地位、利益,甚至生命,诱惑可以将一颗纯洁的心灵瞬间侵蚀得满目疮痍。“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果这样,也许我们的人生不会飞黄腾达,至少可以活得洒脱,活得自在。
正如书中所说:“一切毫无办法,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既然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就要活出我们的滋味。是雄鹰,就要展翅翱翔搏击风浪;是大树,就要汲取养分奋力生长;是嫩叶,就要燃烧生命奉献自然。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回程,所以才更要加倍珍惜。
读路遥的文章 篇6
据《天天新报》消息:鲁迅后人周海婴、周令飞决定在2009年初开展一项鲁迅课本教学讲授教师的全国“海选”活动。他们认为, 目前的中小学课堂长期“误读”鲁迅, “孩子们不喜欢鲁迅, 问题出在老师不会点拨。”2008年, 由周海婴父子主持的鲁迅文化发展中心通过调查发现, 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虽然大量选用鲁迅的文章作为课文, 却普遍存在“误读”现象。“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流行一种说法, 孩子们是‘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周树人’。”周海婴、周令飞父子因此走访了全国不少中小学校, 发现“孩子们不喜欢鲁迅, 其主要问题还在于老师不会点拨。”在一次交流活动中, 甚至有一位中学校长告诉周令飞, 孩子们学习鲁迅, 主要是让他们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 攻克学习堡垒。这令在场的鲁迅研究专家们顿时哑然。周令飞说, 目前选入中小学课本的鲁迅作品达20篇以上, 但许多篇目的选择和教法都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接触鲁迅那些革命性、战斗性很强的杂文或小说, 就可能会影响孩子们对鲁迅的兴趣和情感。”他们因而希望中小学课本选用鲁迅的作品, 可以从一些较为轻松有趣的文章开始。鲁迅研究专家、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对鲁迅的选文确实存在问题, 一些文章并不适合孩子们读, 会造成阅读障碍。而事实上, 鲁迅作品有一部分偏重于表达亲情的文章很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读路遥——《人生》有感而发 篇7
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了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甚至是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可是《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他太幻想了,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巧珍,失去了自己的情人亚萍,最后也失去自己的工作,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当我们再现实中要“知足常乐”!
人生常常会你开一个天大的玩笑,把你摔一的大更头。让你出丑。可是,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真正看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是那些正徘徊在生活的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的理想得以实现。
现实,他是一把双韧剑,看你怎么利用。
我们不能做高加林,我们虽处在21世纪,但也往往犯这也会犯类似的错误。
加油!朋友们,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祖国的未来也得指责他们轻率。——君心可晴
推荐女性读的励志文章 篇8
“请客是当然,你一天吃八顿都没问题”,她小鹿一般的眼睛一眨,烦恼地叹一口气,
“可是这话我也就跟你说说,跟别人说他们肯定说我矫情。我倒真宁可自己没升职,工资没翻番烦心事直线上升好几倍。”
她自嘲地看向我一笑,“我前段时间...干了一件得罪人的事,感觉一下子成了众夫所指了。”
她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像当年一样,思索的时候习惯性的用手指绞着衣角,抬头看向我,眼神澄明像是秋日的湖,“他们都说我不善良不宽容,可是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
年初的时候T小姐被提拔成了部门主管,恰好公司当时刚好接手了几个大项目,每个人都忙得焦头烂额,公司招了几个实习生来帮忙,有个小姑娘恰好被分到了T小姐直接负责的那个项目里。
“什么叫猪队友,就是这种感觉。”小T恨铁不成钢地叹一口气,
“你说文字功底不好配色审美不好是硬伤吧,标点符号全拼半角总也不能有问题吧。一开会各种抱怨客户要求高,进度不合理,可这是事实谁不知道啊,除了泼冷水,从来提不出任何有建设意义的建议。自己的工作做不完,下班的时候倒是比谁都跑得快...”
T小姐将她叫进办公室单独谈话了两次,每一次小姑娘的认错态度都无比的诚恳,可刚一转身出了办公室的门,就立刻将她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依旧我行我素,连一点改变的行动都没有。
T小姐终于忍无可忍之后,决定要将小姑娘辞退。而小姑娘却在那个午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敲开了她办公室的门哭诉,
“现在就业形式这么困难,我还来实习了一个多月耽误了找工作,现在你们不要我了,让我怎么办?求求你让我留下来吧...”
“知道吗?我拒绝她之后,她就座位上嚎啕大哭了半个多小时”小T无奈地一耸肩,“真是好奇,同是女人,我身体里面为什么就没有她那么多水,当年失恋也没这样哭过。”
“原本想着她走了之后大家都能轻松一点,至少做好自己这份就行了不用再帮别人擦屁股。可是你知道公司里那些老大姐们背地里说我什么?”
她苦笑一声看向我摇摇头,“他们说我要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要拿实习生开刀立威,说我眼里容不得人,一点也不善良。”
当然,而最让T小姐郁闷的,还是在同学聚会上当她说起这件事,居然也立刻有人跳出来为那个实习生小姑娘抱不平。
“有谁一走出校园就是什么都懂的?你不耐心地教她居然还狠心的把人家赶走了,她万一找不到其他工作怎么办?不能太自私事事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要宽容他人的错误....”
事隔多日,T小姐复述起这段话时依然气的柳眉倒竖银牙咬碎,
“我又不是没给过她犯错的机会,同一批进来的实习生又不止她一个,为什么别人能学会就她不能。况且企业和员工本来就是双向选择,难道她来实习我就得为她负责一辈子,以她这种能力和态度能找到工作才见鬼呢好吧。”
“积极认错死不悔改,我为什么还要对这样的人宽容?”她抬头看向我,眼神灼灼。
02
我想起自己在跟维权骑士合作中遇到的一个小故事。
有天公号后台收到了一条留言:“我是XXX公号的小编,之前了一篇你的文章,因为没有找到作者的信息就暂时标成了自己的名字,非常抱歉。这两天被维权骑士找了,希望你能补给我一份授权讲一下同意我转载的事。”
我没有搭理,第二天,又收到来自这个人的留言,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通自己在写作上头悬梁锥刺股的奋斗史,末了问我:
“你写了那么多篇应该也不在乎这一篇吧,跟维权骑士说一下放过我吧,我运营的是公司的公号,根本经不住删除文章并致歉这样的惩罚,看在我也这么努力又同是文字爱好者的份儿,别让我赔款了吧。”
我不禁为他可笑的逻辑感到可悲,硬生生的压制住想要痛批该人一顿的冲动,还是回复了一句:“侵权相关问题请与维权骑士直接沟通。”
没过几分钟就收到了那个人的回复,居然比我这个被侵了权冒了名的作者还要火冒三丈的样子。
“你这个人真是小肚鸡肠,只为自己维权都不考虑一下别人的生计吗?放我一马对你来说能怎么样,万一老板知道了我说不定连工作都要丢了。”
“你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一点呢?”他反问我,理直气壮的样子。
当时我只是把这当作了一个笑话讲给朋友听,而时隔多日,面对着T小姐有些愤懑又有些茫然的眼神,竟莫名其妙的又想起这一茬来,甚至有些后悔拉黑了那个人,不然,我或许还能问他一句:
“你凭什么要求我宽容?”
我们的文化中有一个很奇特的存在,就是当你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被侵害,而你要求对方做出改变或表达歉意时,会被反过来指责你“不够宽容”。
谁还没犯过什么错,你有本事就一辈子别犯错,他们理直气壮。
诚然,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你我不能幸免。
有时我们幸运地得到了别人的谅解或是正好遇到了他人的疏忽,但比起永远上瘾似的依赖他人的同情心和被放过的运气,更应该做的,不就是让自己用行动去证明——“我是一个值得被原谅的人” 吗?
你证明不了自己,又凭借什么理由来讨要别人的宽容?
凭你起早贪黑但却一事无成?
凭你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冒着被解雇的风险肆意抄袭并且长达一年之久都没有试图寻找过原作者这样可歌可泣的冒险精神?
凭你连道歉都怀着目的的不情不愿?
凭“你弱你有理”?
我实在想不出任何一个说得通的理由。
T小姐带过从重度拖延症蜕变成每次第一个按时高效完成任务的实习生小朋友,我也遇到过删了文赔了款之后还专程来留言道歉诚恳认真的公号小编。
我们宽容,是因为遇到值得让我们宽容的人,而不应该仅仅是因为为舆论绑架和强弱站队。
任何一个社会都该有包容,但绝不意味着任何人可以打着“你应该宽容”的旗号来要挟他人。做错了事情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是这个世界比因果循环更加动人的逻辑。
宽容本是无上的美德,并不应该被当作廉价的消费品随意浪费施舍。
它只应该被给与配得上它的人。这才是对这个词汇最好的尊重。
那些永远口口声声叫喊着“得饶人处且饶人”,“做人要宽容”等的人往往不明白宽容的真谛,他们将滥好人,将懦弱,将放纵,将伪善当作宽容,并且举着“宽容”的假旗号纵容无知和伤害横行。
比起那所谓的“自私”,这些廉价的宽容分明才更为可怕。
你不能解雇一锅汤里的那一颗老鼠屎,因为他为公司贡献了XX年的时间啊,怎么可以这么自私。
在公众场合随手乱扔,在文物古迹上随手乱划的熊孩子是不能够指责的,他们还是孩子啊你怎么一点也不善良。
人家都已经道过歉了,你怎么还能不依不饶要求赔偿呢?不应该立刻握手言和息事宁人吗?一点都不宽容。
XX对妻子实施家暴,可是他真的也挺不容易的,做人要互相理解,得饶人处且饶人。
宽容啊,多少纵容假汝之名横行。
励志文章2:你只看到别人表面的光鲜,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01
前几天和闺蜜一起逛商场。在一家服装店里,闺蜜遇见了大学时的同学,闺蜜跟她寒暄几句,并介绍了我和她彼此认识。她冲我笑笑,很美的一个女孩,穿着很有品味,举手投足之间也很有气质。
走出服装店,朋友告诉我:“她是那家服装店的老板,在麦凯乐、佳世客等其他商场也有几家店铺。她太幸运了!
“幸运?”我问道。
“恩,她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并不富裕。上大学那会儿她省吃俭用,毕业时把自己攒的钱和打工的钱都掏出来,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凑够了首付,买了第一套房子,然后不断买房再卖房,挖掘到了第一桶金。现在估计资产上千万了吧。”
我对闺蜜说:“这不仅仅是幸运,幸运是只占了一小小部分,其实,大部分是靠她的努力。”
之前,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我也总是羡慕别人有这么好的运气,也曾感叹过上天不公。后来,我接触到越来越多优秀的朋友,慢慢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02
文文跟我年龄一样,都是85后。她是青岛一家影视公司的创始人。
和文文是通过朋友认识的。第一次见她时,她穿着格格衬衣,微微胖,笑声爽朗,给人感觉很阳光,毫无距离感。
当时她还在传媒公司上班,给公司跑业务。那次见面,她跟我们几个人聊天时说起,自己准备从公司辞职,然后注册一家公司开始创业。当时她说这话时风轻云淡地一带而过,并没有深谈。
那会儿我们刚毕业一两年,不深谙世事,对未来感到迷茫又充满向往,正是适合谈梦想的年龄。而当时,我也以为这只是她的一个遥远“梦想”。
可过了没多久,她真的辞职了,并风驰电掣般注册了公司,租了办公室,招了员工。
我们也有梦想,可当时只想着先稳定下工作,然后慢慢积累工作经验,完全没有她的气魄。
有天她喊我去她的办公室喝茶。办公室租在一个半新不旧的小区里,房子的内装修很简陋。客厅是办公区,坐着五、六个员工。卧室作为文文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对面有一个小储藏屋。
来到她自己的办公室,我的视线落到书架上的微电影获奖奖杯。文文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一笑,说:“是我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本来不想参加比赛的,但有这奖杯在,可以起到一个象征性的意义,有利于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其实我的影视制作经验和技巧还不是很丰富。”
我在她电脑上看了微电影,看完后惊叹不已:主题很新颖,带有现实意义上的艺术思考;解构方法和剧本格式等细节处理得恰如其分。得这个奖杯,是理所应当啊。
同时,我也不得不佩服文文,从这微电影里,足可以看出导演的专业性和创造性。不知她研究了多少部电影,做了多少功课,才可以拍出这么好的作品。
当初聊天时,她说:“我想辞职,自己注册一家影视公司。”我想,她说这话时,语气之所以那么的风轻云淡,是因为她有胸有成竹的信心吧。
喝茶闲聊中,我问她住在哪里?
她起身把办公室的门关上,然后神秘地笑道:“就住在对面的储藏室里。”
我惊讶。她继续说:“没办法,现在处于创业阶段,开销太大,自己租房的费用负担不起了,能省则省。“
我问她:“这如果让员工知道不太好吧?”
文文说:“所以我都是员工走后才溜进屋子里休息。”
“那如果加班呢?”
文文眨巴眨巴眼睛,指了指办公桌旁的折叠床,说:“虽然累些,好在员工们工作起来都挺拼的,让我看到很大的希望。有时候他们赶片子会加班到凌晨。累了,我就在折叠床上躺会儿,等员工都走后,再回储藏室休息。”
我在担心她的睡眠环境,她却为员工的努力感到欣慰。这股子拼劲,再加上这么硬朗的心态……当时,我想,文文的公司,以后在岛城,肯定会成为一枝独秀。
果不然,公司的发展速度势如破竹。播下的种子,开始萌芽,并开花,结果。
一开始零零碎碎地接一些小单子,慢慢就有了口碑,后来开始跟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合作。
最近一次跟文文吃饭,她是开了奔驰过来的。依旧还是开朗的性格,也多了一些从容和成熟。聊天时,她感叹:现在,员工能独当一面了,自己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
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她在旅行的照片。可能今天还在青岛,明天她就去泰国了。多少人羡慕她的这份逍遥,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才换来这份自在的时光和心情。
03
我们圈子里有一枚逗逼,他的名字跟他的人一样土里土气,叫徐建设。
建设的一个“闪光点”就是不修边幅。传说他经常连续一个月不洗澡。有次朋友调侃他:“建设,又有一个月没洗澡了吧?” 他认真拿起台历,仔细数了数日期,说:“哪里哪里,不到一个月,还差八天呢。” 就是这么邋遢的一个人,可他还到处宣称自己有洁癖。
这哥们还超级自恋,说自己是吴彦祖。客观地去评价:其实,他的长相是吴彦祖的反义词。
有次我们几个一起吃饭,他照了照墙上的镜子,对我们说:“你们看看哥多帅,哎呀,帅呆了!”
换来的是鄙夷声一片。我说:“你长得比宋小宝好看些。“他不假思索地甩来一句:“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和灵魂,但绝不可以侮辱我的美貌。”我喝着喝着水,听到这句话时呛出了眼泪。
这么一个人,怎么也不会跟“成就”二字联系到一起。可是,他有自己的公司,他的广告公司年龄已经七周岁了,至今还在活蹦乱跳地成长中,赚得可谓盆满钵盈。
建设老家在农村,家境很差。有次我问他媳妇:“你跟建设是怎样认识并走在一起的?”
我期待听到浪漫情节,谁知他媳妇一脸忧伤,说:“别提了,第一次见他是在冬天,他穿着红色的针织毛衣,据说是他妈妈高中时给他织的,一直穿到大学毕业。毛衣袖口破得不行,把我给心疼的吆……”
哈哈,好吧,徐建设就是这么一个奇葩!
在生活中,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可是,在工作中,他绝对是一个认真严肃的存在。
大学毕业后,他找工作四处碰壁,好不容易被一家民营的小广告公司收留,在那儿工作了几个月后,他又被辞退了。走投无路,他只好自己创业。创业需要有公司,那会儿注册公司需要实缴资金的,他硬着头皮从所有的朋友那儿借了十万元,存入银行,等公司注册完,再一一归还。
因为公司需要给客户做设计出方案,他没钱招聘员工,就自己买书学习设计,他认真地进行字体排印,仔细研究版面和视觉艺术技巧。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的,工作起来是真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次我去他办公室,连喊他几遍他都没有听见。
都说认真工作的男人最帅了,建设工作起来简直很“吴彦祖”好么!
有次我跟他一起走路上,客户给他打来电话,他边走路边跟客户说方案,结果,头碰到电线杆上了,声音“铿锵有力”,因为跟客户探讨方案太投入,他还跟电线杆说了句“对不起”。挂完电话后,他对我抱怨到:“靠,那哥们头还真硬,碰得我的头到现在还疼!”
他吃苦耐劳,从不摆架子,七月份时,他跟工人们一起搭建舞台,汗流浃背,等工作完成,他请大家吃饭时,工人们才知道他就是雇佣他们的老板。
他至今不会开车(此人别名“笨蛋”)。有次和工人一起干活到凌晨3点多,回家时叫不上出租车。就让一个工人骑摩托车带他回去。他说,回来时,自己坐摩托车后座上睡着了。他迷迷糊糊地跟开车的工人说他刚才竟然睡着了,工人来了一句:我刚才也打了一个盹。听了这个话,他一个机灵,马上清醒了,怪不得做梦梦见自己在云端跳舞,原来开摩托车的睡着了,把摩托车开得东倒西歪。
当他跟我们说起这一段时,朋友们哈哈大笑。我却笑不出来,心里满满的佩服:这简直是拿生命在拼搏啊!
建设奋斗的起点很低,他其貌不扬,不能靠脸吃饭(但愿不被他看到)。他也没有钻石老爹,不能啃老。之所以能从低起点爬到现在的高度,离不开他的逗逼心态,和那股拿生命拼搏的韧劲儿。
04
冰心的一首诗写道: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们往往只看到别人表面的光鲜,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当我们在迷茫徘徊时,他们已经树立好清晰的目标并站在起跑线上跃跃欲试;
当我们沉浸在失落痛苦中不能自拔时,他们正一心向阳地在坎坷中欢笑奔跑;
当我们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他们在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挑灯夜读、伏案工作;
当我们还在原地踏步时,他们已小荷初露尖尖角;
当我们迈出第一步时,他们在自己的学习或事业中已更上一层楼。
所以,不要再把别人辛勤浇灌的成果当作是幸运,没有一个人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人,生而不易,而唯有努力和付出,幸运才会光顾。
励志文章3:请你拼尽全力,摆脱对他人的依赖
Y一度曾是同学们曾经非常羡慕的对象,他的父母十分能干,在他是少年时就开始做起了不错的生意,Y可以说是在一种家境优越的环境下长大。
成年之后,Y让人欣赏的一点就是他并没有养成一副养尊处优的习惯,他跟许多的我们一样,去到大城市,谋求自己的工作。他确实有十分努力的找工作,而每一项工作,都是以月为单位的工龄。当然,他从不愁下个月的房租,下一顿饭钱,所以他总是可以潇洒的换着各类新工作。
当他“看透”了一切工作的无趣之后,他去创业了。在他创业的同时,他的父母在老家已经帮他买好了房子和车子。创业一如工作一样是无趣的,起起落落之中,Y总是说,要靠个人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末了,也总会补一句,如果都做不成,那还是可以回家做家里的生意的。在他反反复复抱着这样想法的近4年时间里,他家的生意已经变得萧条。
旁观者大概一下子就能看清事实情况:Y无论做什么,他都时时刻刻地看着自己的后路。或许说,他时时刻刻的依赖感已深入骨髓。他不能坚持的完成一项工作,他不能全力以赴的去开创一份事业。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想过拼尽全力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许在向前人生的道路上,有这么一条后路是一大幸事。它是一个港湾、一个怀抱,随时让你觉得安全放心。然而,它也像是一个蛀虫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地侵蚀你的生命力。
我曾深有体会。
在我还很年轻,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第一个工作的地方是我堂哥介绍的,是一个做鞋的外贸工厂。他当时已经是一个部门主管了。所以,我几乎是能过免面试的机会就直接上班了,尽管在鞋厂刚开始的基层工作十分劳累,但确实没有什么压力。身边的同事都对我照顾有加,复杂的事情一般也不会有人为难我,在这种被关照的环境中,我度过了快一年的时光。
堂哥因为自己职业的发展,他跳槽到另一家企业上班。以我的能力,并没有资格去哪里上班。在他走后,我的世界空然就黑暗了,曾经友善的同事变得面目可憎,部分复杂的事都成了我的工作。我在充满“恶意”的世界里煎熬了二周,鼓起勇气打算再次投奔堂哥。我大声地跟他哭诉我的遭遇,细数着我被“欺负”的经历。在我说完这些后,堂哥很平静地跟我说,这些事他都知道。他说,部门的哪些人,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故意来针对一个不足轻重的小姑娘。正常的工作环境本来就如此,有矛盾、有纷争、有委屈。曾经我没有体验到,是因为他帮我解决了很多麻烦,以至于我在这一年中并没有太多长进,反而对这种并不“正常”的工作环境形成了依赖。
我在哭诉中回忆了曾经的工作经历,堂哥说的没错。我曾经多次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开始找他,或者让他解决、或者让他出主意。自始至终,我从来没有独立、自主地解决过问题,面对过问题。我的依赖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我却毫无察觉。“你要开始学习面对你工作中的麻烦,学习和别人友好相处,摆脱对别人的依赖。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是十分漫长的,你不能一直想要别人给你安全感。”
堂哥的话如当头棒喝,让我更加伤心地哭了起来。那会的哭,已不再是因为遇到工作的麻烦而哭,而是害怕这无知的未来而难过。意味着我的工作的生活状态,都要重新开始了。我知道,如果我再次向堂哥求助的话,他一定会心软出手帮我的,他要么去解决我的问题,要么让我再次跟着他工作。那时,突然有一个声音跟说,不可以这样做。我要摆脱这种依赖,即便以后或许要哭更多次。
接下来,我依然觉得我的办公室时充满着“恶意”,我时常有想走人或是求助于堂的冲动,但在强烈的自尊心的压制下,到底没有这么做。我开始接受别人的“为难”,虚心请教我曾经不想学习的工作方法,加班加点完成别人不愿意做的麻烦事。我也会再次伤心痛哭,但无助感一次次减弱,我越来越明白,任何事,唯有自己付出耐心和努力去面对,最终都会成功。
如今,再次回忆这段并不美好的往事,回想起堂哥跟我说的话,就十分感谢他对我的良苦用心。他对我说的“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一直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我经历着爱情、工作、生活的种.种变动,但无论何时何地,总是要遵循着一个原则,就是不依附于他人而生活。
歌德曾说:“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还是要依赖自己。”我们可以经由他人获得帮助、获取支持,但无论如何,都无法从他人身上获取持续的生存力量。这一股能支撑你自己不断向前的力量,只有自己能产生。只有你自己产生的力量,才是安全又长久的。
读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感X 篇9
(1191字)最近读完了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为了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我便写写自己的读后感悟,学习他的杜绝“苟且”,从我做起。通读全篇,这本书是胡适先生记录的自己40多年来生命中比较重要的时间、空间等碎片记忆,从零散的记忆里我们可以感触到胡适先生当年的风采,这里有几点小感悟:
一、胡适先生的文字。尽情感受中国文言文的魅力,他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你都不觉得多余,与当前时代背景下繁冗的文字游戏大相径庭,可以说他的文字代表了那个年代的特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语言艺术的上品。我虽然不太懂得如何从专业角度去分析,但字里行间的感觉是当地文字所无可比拟的。感觉是文字无法形容的,还需要大家细细的去品味。
二、胡适先生的胆魄。先生真可谓中国白话文字的先驱,本书有一大部分是在记述胡适对中国文学革命所做的贡献,这里倾注了胡适先生一生的心血,他用一己之力影响人,改变人,我甚是敬佩,当代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像他老人家这样,敢讲真话,敢动真格,敢直抒胸臆的
人才,我斗胆命名为胆魄,胡先生的胆魄全中国人应为之敬也。
三、胡适先生的思想。胡老的思想是最难得的,本书的最后附录一部分都在写胡适的思想,读的酣畅淋漓。这里我佩服的一方面是胡适看问题的角度,直击要害,从不拐弯抹角,找的准,说的狠。比如在《旬报》第三十六期上发表一篇《苟且》,痛论随便省事不肯彻底思想的毛病,说“苟且”二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瘟疫,把几千年的名族
精神都瘟死了。别说当时,就在当下,“苟且”的瘟疫依然再继续,吾国吾民何时能够被唤醒?吾心之痛堪比亡国。再比如,他形容中国文学的病症,吾国文学大病有三:一曰无病呻吟,二曰摹仿古人,三曰言之无物。倾所作词,专攻此三弊,岂徒责人,亦以自誓耳。句句如针扎,针针戳痛处。最后我想展示胡适思想的精髓,我认为的就是“透“,一个”透“字蕴含了多少哲理,我们暂且不论,看看胡适先生怎样评价”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功夫。然后根据一生的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的第二步功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思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应该可以有什么样的效果,更推想这种效果能否解决眼前这个
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设(最满意的)解决,认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过这三步工夫来的。
不言自明,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而且适合重复阅读,尤其是附录《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章是本书的精华所在,我认为很有比较重复阅读,并拜读胡适先生所列出的文章,例如《问题和主义》、《新思潮的意义》等等。
从我个人性格角度,更应该学习并学会运用他在看问题的角度,直击要害,从不拐弯抹角,找的准,说的狠,弥补自己在某一些处事方面的不足,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胡适散文选集》读后感
大家对胡适此人一定比较熟悉,他1891年12月17日生于安徽绩溪,卒于1962年2月24日,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他是一位敢于挑战权威言论的文学家,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等各种言论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理解,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中标新立异人物的许多特别之处,不管是写作手法,还是事件人物选材上都与众不同,他用那朴实无华、简单真实的语言文字,真正诠释了平等、民主、自由的共和理念,他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且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新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了初步设想,开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书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差不多先生传》,作者用极其新颖、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真实讽刺了当时中国的阴暗面,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叫差不多的人的故事,“差不多”认为“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在学堂时认为山西同陕西;在钱铺认为千字差不多就是十字;就是在临死前依旧认为活人同死人差不多,不必太认真??这个故事着实令人吃惊,但这确实是当时的中国社会人们的思想,作者胡适只是用特别的语言真实有力的抨击讽刺了这些,他的言论当时遭到许多人的回击,但他却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社会思想的改变,虽然这种改变只是微不足道,但其实大大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着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
对胡适和他的文章有了一定了解后,我对写作文的方法又有了新的理解,写文章时首先要注重的就是真实,一定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有意义,接着还要做到新颖,这样才能让读者有阅读兴趣,能够去看自己的文章,还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总是去模仿别人,当文章真正做到这几点是,我们也一样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令人敬佩的作家。
读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感
偶获一本胡适先生谈治学的书籍,正在读中,颇有感慨。民国时期,胡适先生已经谈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 法。在材料与方法一文中,提到新材料及新工具的重要性。正如先生所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个方法不仅仅可以用于治学,还可 以用于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然而,为何如我,也算接受过中国的一流教育,九十年代初接受 了一流大学本科的教育,后又读过一流大学的研究生,但,在处理事情时,却往往是提出假设,然后直接把假设当作结论呢?而在我周围,像我这样的人很多。这种现象可能是有以下原因所造成:首先,原因可能还是在自己。虽好读书,但多喜欢读轻松的书。日常生活中,不爱思考,虽喜欢提出问题,但不爱深究答案。其次,尚无法确定目前的教育体系如何,但九十年代我所受 到的教育好像没有足够的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训练。
教学课程往往还是以记忆类为多,思考训练类为少。这可能是教育界人士能力问题。民国时期有不少学贯中西的大家,可惜这些大家或去了台湾,或留下来但无法再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过右派、牛棚这些事情,留存下来的教育界人士或人云亦云,或有能力但不再发挥。当然,也可能是政治 上的原因,或许并不希望高校培养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学生,因而在教材的设计上思考训练类的课程较少。
老师读给学生的励志文章推荐 篇10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前者说的是你耕耘内容决定你收获的内容,后者说的是你耕耘的“量”取决于你收获的“量”。总之,它们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你的收获取决于你的耕耘。于是,我们付出什么总想得到什么,我们付出多少则总想得到多少。然而,生活却往往与我们的愿望相悖,收获总是无法与耕耘对等。
你辛勤浇灌了一个夏天,园子里的果树只挂着寥寥的果实;你明明种下的是金色的种子,收获的偏偏是狗尾巴草。你焚膏继昝,目不窥园,换来的成绩单仅仅打个及格;你抓住一切空余时间,努力阅读,渴望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你苦心经营写出的文章,却总是与优秀无缘。你真诚待人,热情付出,换来的却是冷眼与不信任;你努力工作,危言危行,却总与升级无缘。久而久之,你不再相信浇灌的结果,不再相信努力的意义与真诚的价值。于是,你开始懒散地对待生活,对待学习与工作。
大凡人生的失败自此开始——当你不相信耕耘的价值与意义的时候,当你将失败看成是耕耘的必然结果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对耕耘价值的否定,而实际是对自我理想追求的否定,是对自身能力与对未来人生的否定。一个人落入此种境地是人生之大悲哀。因为,他失落不仅是人生的方向,更是一种生命的精神。
一个人做事情倘若眼睛只盯着收获,则极有可能什么也不收获不了。没有几十年如一日对教学的勤心研究与付出,怎么能成为教育大家!没有“将一本本的书读下来”的韧性,又怎么能成为大学者!没有一点一滴的生意积累,没有脚踏实在的苦心经营,又怎样能够成为商界巨子!人生的大成功往往不是出现在我们的念念不忘成功之时,而是出现在我们的不经意的付出之后。所谓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其实,不论学习,还是做人做事,都需要这样一种执着与洒脱的精神。
只要我们种下的是金色的种子,只要我们勤心浇灌,扶疏的枝总会长出繁茂的叶,总会有果实累累的一天;只要我们坚信自我,坚持不懈,恒兀兀以穷年,学问自有精进时,学业自有成功日;只要我们相信人性的美好,你的热情终会换来热情;只要你坚信自己选定的职业方向,你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回报。
励志文章2:做远比说重要
如果你想说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行动比用语言更有力。
有很多时候,你想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获得自信,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如果别人不认可,你也一样还是你。
坚定做一个自己,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自己最想做最能做的事情上,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别人怎么看,随他。
与其把心思放在琢磨和讨好别人上,不如好好地做自己。
不管你是怎样一个人,总会有人看得起你,有人看不起你。让自己喜欢的人看得起,也是一种成功。费了很多努力让自己讨厌的人对自己有一处不错的印象,太不合算。
如无必要,少一些解释和表白,能省去好多口舌之争。你尽管埋头做事,当你在某一个方面有了更深入更高远的进展,你自己就会因此而对自己有了信心。
这信心,会在无意中在你的唇边眼角流露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相貌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脸上的自信会越来越重要。
当然,不是所有的进展都值得说给别人听,也没那个必要,“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人生中,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还是只属于自己。
属于自己的东西多了,一个人也就会丰富起来。
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不需要从别人的眼神中得到承认。
世俗的成功,与内心的丰富,有时只能选择一个,选择哪一个都很好,只是,在做出选择之后就不要再后悔。
人生,就是一条静静的河流,所流所经都在自己的心里,流动的过程比到达终点更重要。
励志文章3: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张纸片可以变成废纸扔在地上,被我们踩来踩去,也可以作画写字,更可以折成纸飞机,飞得很高很高,让我们仰望。
一张纸片尚且有多种命运,更何况我们呢?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无论它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一生中也会有太多的成功与喜悦,确实令人欢喜,但同时也有一句话会告诫我们应当不沉溺于喜悦之中,应当继续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许你尝试了不一定成功,如果没有尝试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人的一生有许多曲曲折折,起起落落。这样的人生才有滋有味。倘若是在浑浑噩噩地过一生,那么你就白来这世上一趟。因为曲折、起落是考验自己的试题。你掌握了命运,坚韧不拔,你就战胜它。放弃了,你就成了它的奴隶。
滴水足以穿石。您每一天的努力,即使只是一个小动作,持之以恒,都将是明日成功的基础。所有的努力,所有一点一滴的耕耘,在时光的沙漏里滴逝后,萃取而出的成果将是掷地有声,众人艳羡的“成功之果”。
让我们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别让别人的干扰与诱惑,别让功名与利禄,来打翻我们这坛陈酿已久的命运之酒!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难免会遇上多少欢乐与忧愁,多少酸甜与苦辣,多少成功与挫折。也许我们也曾经为此疯狂过,为此失意过,为此感叹过。但在这疯狂、失意、感叹之后,你是选择奋起直追,还是会不堪一击呢?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要留恋逝去的梦,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艰难前行的人生途中,就会充满希望和成功!
励志文章4:每一天都需要坚强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要看他早上睁眼的那一刻,脸上是否带着微笑。社会呈现出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态势,我们背负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
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睡到自然醒,有充沛的精力去面时日常所有的烦琐;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有双休的周末,三五朋友相约过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击体验时光的消逝: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能让自己的足迹踏遍祖国地,领略无限风光。
但是,每一天我们还是需要坚强。即使在睁眼的刹那间,一百个不情愿起床,我们还得以飞一般的速度刷牙洗脸,过着打仗一样节奏的生活。连续没有休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眼皮在打架,身体在无声地抗议,而一旦获得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年轻的心又迅速地恢复弹性,一扫消极的情绪,再次投入到风风火火的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每个人都有他的压力与无奈。职场上你徘徊不前,心力交
瘁;感情上你千回百转,始终遇不见意中人;年复一年付不是一套骨子的首付,永远处在缺钱借钱的状态。想要的生活总是在前方 ,总是差一段距离。
可是,即使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暗淡消沉,我们也必须一千零一次地选择坚强面对。
活着,体会生命里每一次心灵的阵痛和改变,回忆自己的历史和周围环境的历史,来作为现实的参照,从中找到一种安慰;暂时得不到想要的大生活大快乐,但触手可及的小快乐只是等待你的眼睛去发现掘。
也许有一天突然撤去一种压力,我们会连自己要做什么都搞不清楚,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定力,一直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坚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的民族的趋势。从奥运会到世博、亚运会,中国也一直以进取来表达坚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在不停地努力付出,一天天让自己过得更好。
每一天的坚强,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有力支撑,是人 类赖以生存的氧气,若我们始终能以包容和柔和的眼光去看待坚强,坚强,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
励志文章5:从逆境中奋起
曾经读过冰心的一首小诗,至今无法忘怀:
成功的花,
人们只羡慕她盛开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
浸透了拼搏的泪水,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想,我爱这花儿,因为她没有温室里安逸的生活,没有众精心的培育照料,没有养料充足的环境。她只有烈日的暴晒,骤雨的摧折,霜风的凛洌。这倔强的花儿不被挫折压倒,她以烈日酷暑为和煦阳光,以倾盆骤雨为甘霖洗礼,以凛洌寒风为微风轻拂。她吸吮着苦难的乳汁拼命成长。终于有一天,饱餐霜雪的花儿实现了生命的绽放,她用自己含泪的微笑诠释着无言的美丽。
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执着拼搏,同样也表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不以苦难为苦难,不以挫折为挫折。因为他知道,面对挫折,怨天尤人是于事无补的。要从逆境中奋起,必须先磨砺意志,备尝艰辛,不计得失,笑看成败。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需要磨练,磨练我们的意志与品质。在经历磨练后,我们将变得更坚强、更自信、更有勇气去正视生活中的挫折。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太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人生的低谷不但没有困住他们,相反,他们抱着坚定的信念从逆境中奋起,使人生的价值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如平静的湖泊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伟大的荣耀不会拒绝平凡,只会拒绝平庸。“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之所以能一飞冲天,是因为它经历了太多的磨砺与苦难。它积蓄的力量一日勃发,才能冲上云霄,俯瞰大地。
当人们惊叹于珍珠的光华时,有谁想到过它是贝用血肉磨成的?当贝开始用血肉磨砺石块的那一刻起,它就知道,这是一个必须历经流血流泪的过程。苦难如长江之水绵绵无绝期。她咬牙忍受,绝不放弃,它甚至从未想过放弃,终有一天,一道光彩从贝中呈现,那就是她用血肉磨成的珍珠啊!正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做到却又人人都难以做到的力量才能使她化为珍珠。这种力量叫做坚持。
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学习这种永不放弃的执着与永不言败的意志。人生命的意义就于拼搏奋斗,克服困难,挑战自我。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要敢于不断地攀登险峰,要不停息地追赶朝阳。
【读路遥的文章】推荐阅读:
读路遥《人生》有感1500字06-13
平凡的路遥06-15
出自路遥的名言09-23
《平凡的世界》路遥名言08-28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11-29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09-21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简介01-02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01-07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曾悦07-31
路遥读书笔记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