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员的职责

2024-09-26

行政人员的职责(共10篇)

行政人员的职责 篇1

公司行政人员的职责基本职责

第一条 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1.全面领导并具体主持行政办公事务工作。

2.召集公司办公室每周例会,制定每周工作计划。

3.审核批准公司×元以下行政费用开支报告。

4.审核上报公司×元以上行政费用开支计划。

5.负责公司防火、防盗及交通等安全管理工作。

6.管理公司员工及住宅问题。

7.负责对外经济合同的审核签章及公司法律事务协调。

8.管理总经理办公室人员编制。

9.负责对外联系的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条 行政主管岗位职责

1.按合同实施物资采购和小型用品采购。

2.具体安排员工午餐。

3.缴纳电话费。

4.管理环境卫生。

5.安排外来宾客的住宿。

6.具体办理车辆的年检、年审、保险、维修并与管理部门联系。

7.办理经批准的公司员工的暂住证,负责与安委会的工作联系。

第三条 前台文员岗位职责

1.接转交换机电话。

2.负责传真收发与登记。

3.负责前台接待、登记。

4.引见、招待、接送来宾。

5.负责监督打卡和汇总考勤。

6.负责请假及加班电报单的保管、汇总、造表。

7.负责锁门,管理电梯,检查灯光、门窗。

8.收发报刊函件及整理保管报纸。

第四条 办公室副主任岗位职责

1.督办与上报全公司各部门每周的工作计划。

2.落实谈心制度。

3.反映员工的思想动态,研究、报批与实施引导激励员工的激励机

4.安排布置内部会议的资料。

5.组织与安排员工生日及公司集会。

6.负责公司发文管理及报批。

7.协助全公司各部门的资料整理。

8.管理档案。

9.审查文件、记录及内刊。

第五条 文 员

1.负责文件、资料的打印、登记、发放、复印、装订。

2.管理饮水。

3.保管、登记和按规定发放公司办公文具与器材。

4.制定办公用品计划并报主任审批。

5.接待与通报总经理室客人。

第六条 司 机

1.保证公司业务部门用车的及时出行与安全。

2.保证公司领导上下班用车及来宾接送用车。

3.负责使用车辆的保管及日常清洗、维护、保养。

行政文员主要工作内容有:

1、协助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维护工作秩序;

2、负责公司员工的考勤管理;

3、负责公司全体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发放办公用品、印制名片、办理餐卡、定水、定票、复

印、邮寄等事务;

4、负责接待来宾,接听或转接外部电话;

5、负责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类文件的归档管理;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根据各个公司需要而定)。

行政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制定、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2、负责起草各种文件、计划、总结和汇报。

3、负责公文的收文管理,包括签收、登记、拟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负责公文的发文管理,包括核发、登记、印制、分发。

4、负责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图表、声像、记录、磁盘、光盘等电子文档的归档管理工作。

5、负责人事、劳资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

6、负责有关维修资金政策调研工作。

7、协调各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各区县房管部门及银行等相关单位的关系。

8、节约开支,严格购、领物规定。购买前应经主任确认签字,大件物品的添置、更换须以书面上报,批准后方可购买;购买的办公用品建帐、入库专柜保管,领用实行登记备查制度。

9、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组织职工考核。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行政人员的职责 篇2

一、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所谓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人员在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行政伦理失范,本质是行政权力的异化,即行政人员滥用公共权力来满足私欲、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生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和外因的结合,又有传统与现代的冲击,是众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一)行政人员的“经济性”和角色冲突

行政人员作为一个“社会人”,行事的目的都是为了自我生存和自我利益,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都是为了个人目标的实现,符合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存在对自身人性满足的内在需求,即我们都是“经济人”。行政人员和普通公民相比,并不会具有更多的“利他”意识,依然会按照“成本—收益”的原则,追求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值。正是由于行政人员个体弱点与行政主体身份的交织,在公共和个人利益面前,最终选择满足个人利益的失范行为就会发生。

作为一个“行政人”,要求行政人员在参与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要抛弃自己的利益追求,要毫无顾虑地将自己置身于公平、公正、公开的行政活动中。于是,当行政人员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能时,政治主体的行为与“角色期望”的行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矛盾对立,产生角色冲突。对行政人员来说,无论职位高低,都会面对权力诱惑和人情往来,金钱交易和滥用权力等伦理失范问题便衍生而出。

(二)行政人员自身素质和道德观念

由于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传统的权力本位及官本位思想被部分行政人员所接受,特权意识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拜金思想和享乐主义涌入我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及利益多元化的社会特点。面对传统思想和新鲜事物的夹击,一些“公仆”信仰不够坚定,迷失了自我,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缺少了爱岗敬业的精神,弱化了艰苦奋斗的激情。

在行政人员录用方面,主要甄选专业素质人才,对德育能力无法进行具体考察。进入机关以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考核,他们在思想上很容易就放松警惕,有的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得过且过;有的自我约束不严,服务意识淡化,该高标准要求的却放松拖沓,该高质量完成的却应付了事;有的受“趋利性”和糖衣炮弹驱使,以权谋私、官僚作风、利欲熏心,产生“寻租”等失范行为。

(三)行政体制和法律不完备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体制得到不断的深化与改革,而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仍显得相对滞后。在权力机构分配方面,职责不清、职能重复、政企不分、机构设置臃肿等情况依然存在。在薪资待遇方面,工资收入普遍偏低,尤其是县乡基层,无法与其所处的工作总量及社会地位相匹配,这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落差。在奖惩制度方面,界线标准不清晰,更侧重于精神上的鼓励,而忽视了实质性的物质奖励。在行政伦理教育机制方面,有些行政人员盲目追求政绩、人浮于事、阳奉阴违,缺乏行政伦理机制和规范的约束,从而导致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发生。

截至今日,我国关于行政伦理的立法还存在空白,对行政人员最具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然而就法律规范而言,没有确切的量化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内容不够详实,整体较为模糊不清,缺乏具体统一的行政行为行动指南,导致在管理上漏洞百出。某些行政主体往往钻法律的空子,以逃避法律的制裁和处罚,从而成为产生行政伦理失范的隐患。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从总体来看,我国行政监督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以及法律法规的支持,人大监督缺乏权威性,司法监督范围狭窄,新闻舆论监督限制太多,监察机关缺少自主性,各监督单位及部门职责不清,合力较弱。在行政运行过程中,开放性和透明度偏低,且没有对应的保障和激励制度,使得群众监督流于形式。孟德斯鸠曾经指出:“任何有权力的人都容易倾向于权力滥用。”把权力置于空气中,管理有缺口,监督又乏力,在客观上促使了失范行为的发生。

二、防范行政伦理失范的对策

行政伦理失范会严重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应尽快找到解决方法,加快行政伦理建设的步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治理:

(一)加强行政伦理教育,提高道德综合素质

把传统道德教育与当代伦理教育相结合,树立明确的目标责任,严格落实教学计划。

首先,端正自身态度,做好职业定位。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而行政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强化行政人员的自我身份认同,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增强服务意识,淡化特权思想,从根本上铲除传统的“官老爷”思想,从追求自身利益和合法权利的“社会人”转型到无私供给公共产品和勇于承担公共服务责任的“公共人”。

其次,坚持党的领导,扎实理想信念。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不断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行政人员最高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八项规定,防微杜渐,谨言慎行,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禁止生活堕落,抵制贪污腐败。

第三,开展行政伦理教育,强化自律道德意识。树立标兵模范,在思想上对行政人员进行实例教育,鼓励他们向榜样学习,向模范看齐;在实践上要求他们不断反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省察克治,自我剖析。强化道德人格养成,培养道德认识感知,自觉提高抵御诱惑的能力,抵制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从而科学行政。

(二)营造良好行政环境,完善行政体制建设

政府管理范围广,个人手里权力大,容易促使行政人员发生滥用权力等行政伦理失范事件。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制度上制止,从根源上禁行。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应放弃“掌舵者”的角色,适当缩小权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打造社会本位、民本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服务型行政模式。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统一、高效、精简的原则明确各政府机关的权力和职责。完善民主集中制,真正做到民主决策、行政公开,彻底落实财产申报和经费公示制度,实现信息透明。加大打击贪污的惩治力度,增加贪官腐败的成本,以防范行政人员以权谋私,营造一个公正廉洁、团结勤政的良好行政环境。

第二,规范奖惩激励机制,健全行政伦理制度。各相关部门应根据行政人员的实际工作成绩,制定相应的赏罚机制,“优者当奖,差者当罚”。通过物质的实质奖励、岗位适才能变动、职务凭成绩升迁等形式对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进行重要补充。切实改革工资结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和“高薪养廉”政策。同时,也要加大违反行政伦理道德的惩罚力度,加重或从重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失范行为的念头。

第三,完善选拔任免机制,推行信用档案制度。我们应在行政人员录用的源头把好关,了解录用人员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情况以及在社会上的信用和道德情况,确保德才兼备,“德”为首。另外要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记录行政主体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行为信用状况,为行政人员提供良好的内部约束。

(三)加快行政伦理立法

行政伦理立法是将行政伦理法制化,通过法定程序把行政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并以法典或法律条文等形式固定下来,正式颁布,使行政伦理具备与法律同等的地位与权威。

长期以来,大家常常讨论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却把二者的联系忽视了,致使行政伦理迟迟没有法制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法制与德治协调统一的行政治理模式,将道德自律融入法律权威,增强行政伦理的可操作性及实效性。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相对薄弱。要善于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经验,明确我国公务员责任与义务,对现有的行政伦理规范加以修改、补充、完善,使权责分明、科学严密、程序合理,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伦理法律文本。只有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才能预防行政人员行为失范,才能保证行政伦理规范不被破坏,保证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四)健全行政伦理监督机制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做到权力与监督并行,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

第一,强化群众的监督意识,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政府应一边加强对群众维权知识的普及宣传,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一边坚持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府”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网络系统,把重大事项特别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事项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群众公开,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对待群众的网上反馈,要及时了解情况,认真记载,尽快解决,做好回访,使行政主体能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二,重视司法部门监督,扩大司法审查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这样可以压缩行政人员行政伦理失范的空间。重视检察机关和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适度放开司法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审查。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目前仍归属于政府控制,很难有效地对本部门做出强有力的监督,应尽快使两部门独立行使监督权力。

第三,保证新闻媒体监督,优化舆论监督环境。应该保证新闻媒体合法监督的地位,提供合理的舆论发布讨论平台,或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对行政人员的伦理失范行为做出披露以及价值判断,借助社会舆论的谴责,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择善去恶的价值取向。

总之,我国行政人员行政伦理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只有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行政人员努力提升,法律法规跟上步伐,社会群众配合监督,才能早日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走向社会和谐的伟大旅程。

摘要: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国家的政治稳定,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这不仅与行政人员素质、行政体制等内部因素有关,还与思想碰撞、监督不力、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外部因素相连。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通过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完善行政体制建设、加快行政伦理立法和健全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等对策,有效地防范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蔓延和扩散。

关键词:行政人员,行政伦理,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示范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

[2]赵伟.刍议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3(01):72-79.

[3]郑捷文.对我国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14(05):220-223.

[4]张倩.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新常态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5.

[5]朱锐博.公务员行为失范的行政伦理制度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06):7-9.

[6]周建祥.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0):300-301.

[7]吉云霞.浅论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及对策[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47-50.

[8]尹晓玉,张旭,朱浩阳.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成因与改革路径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05):40-42.

[9]谢宜家.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与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03):154-156.

行政人员的职责 篇3

摘要: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是分析其职权行为的重要前提。公共行政人员既非自利的“经济人”,又非缺乏价值内涵的“公共人”,而是有着多重利益取向的“利益人”,因而他们的行为面临着公共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冲突、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冲突、个人正当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进而陷入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和公共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彰显。应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公正的规范制度,以及公共行政人格的塑造,促使公共行政人员选择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行为。

中图分类号:D035;D6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3—0118—05

一、“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是伦理规范的前提。在传统公共行政研究中,主流的人性假设范式是性恶论。公共选择学派更将“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和公共行政领域,认为“政治中的个人参加者并不是从事发现的事业,他的地位非常接近市场中商人的作用。他通过可以得到的工具表达自己的利益,他接受从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政治是‘利益或价值的市场’,很像一般的交换过程”。公共选择学派关于公共行政人员人性假设立论的前提完全忽略了政治和行政领域与经济领域的差异。新近在我国学界流行的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是“公共人”,然而“公共人”思想正是源于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布坎南所谓的“公共人”(public mall,也译为“公务人”)只是一种承担公共事务的工作人员的称谓,与商人、作家等其他职业从业者并无二致。“公务人”(公共人)就是以统治者名义行事的代理人,当选的立法人员、法官、官僚,以及在限制和规定公民自由的供选择的条件中进行选择的人。我国学界对“公共人”的阐发多从“公共”出发,增添其公共性的内涵:“‘公共人’源于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意即公共行政人员行使的权力是公共权力,承担的是公共利益,所为与所不为受公众的监督”。对“公共人”的这种期待已完全偏离了布坎南提出该称谓的初衷。我国学界在界定“公共人”时,有意将从事公共行政管理的人员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区分开,对他们有更多的伦理要求和规范,这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共行政人员人性“应然”的期待。但“应然”与“实然”毕竟是有差距的,只有对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作出最切合实际的而不是理想或期待的判定,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行政行为选择。

对人性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不能离开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所构成的所有社会关系。公共行政人员活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两种相异的角色。在私人生活领域,他扮演的是功利性的角色,以追求个人效应和实际利益为目标;在公共行政领域,他扮演的是表现性的角色,旨在维护社会制度与秩序,彰显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差异如此悬殊的两种角色扮演非性善论或“经济人”假设所能解释。公共行政人员从事公共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而人以利益追求为行为的动力,因此,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人应该是“利益人”,管理的伦理内涵就在于“利益人”的假设。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对利益的追逐是人们行为的动因所在,这是不应带有价值评价的客观事实。行政伦理之所以考察利益,缘于为了什么人的利益和如何实现利益关涉人们利益追求的正当性考量。利益的主体和实现利益的方式包含着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二是如何保证组织、社会目标的实现。行政管理是一项具有公共性的活动,公共行政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没有自己的特殊意志但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公共行政人员之所以没有特殊意志,是因为他们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和旨归。但自由意志的存在,使得公共行政人员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和自己的特殊利益要求。他们的个人利益要求会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他们的公共行政活动中,他们会将公共行政所要实现的各种价值按其理解进行重要性排序,这就使得他们在履行其职责时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状态。易言之,公共行政人员作为“利益人”,其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谋求特定的利益。不过利益有两个向度:一是为公,即谋求公共利益;一是为私,即为部门利益、自我利益而奋斗。“利益人”假设摒弃了“经济人”与我国学界的“公共人”假设对公共行政人员价值取向的简单界定,其所涵涉的两种利益追求与公共行政人员的现实境况相吻合。不同的利益目标必然涉及到不同的行政行为的选择,由此,也就产生了公共行政人员公共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

二、多元责任取向: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

作为“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承担着多重责任。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行政的所有词汇里,责任一词是最重要的。行政责任有三个主要的向度:对公共利益负责和对组织利益负责;对职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忠于个人利益和忠于公共利益。由此带来了公共行政人员行政行为选择的三重伦理困境。

(一)公共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冲突

对于公共行政来讲,“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行政人员必须致力于实现共享的公共利益。在社会分工之后,之所以保留了公共行政这个领域,就预示着它有着特定的功能。这个特定的功能就是公共行政人员要摆脱公民集体行动的困境,实现共同的公共利益。但是,公共行政人员作为公共组织的成员,承担着组织的任务,他势必要忠于职守,严守纪律,服从命令等,这些既是其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其基本的职业道德。在一般意义上讲,对公共利益负责和对公共组织利益负责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公共利益较特定的公共组织利益更多样,二者就可能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实际上是公共利益的某一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冲突。当公共行政人员所在的公共组织做出的决策不合时宜时,公共行政人员就面临着这样的两难选择:执行政策,将损害公共利益;不执行政策,就意味着对组织的不忠诚。

(二)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冲突

本位职责是与公共行政人员在科层制中所处的位置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而社会职责则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通常公共行政人员的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指向是相一致的,因为本位职责是社会职责分配到各个角色中的具体职责,只有每个人都践履本位职责,才能最终保证社会职责的履行。但是由于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致使公共行政人员在认知能力和意志力出现偏差时使二者产生抵牾。加之在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中,本位职责的表现通常直接与个人的绩效评估结果挂钩,更增加了人们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以本位职责取代社会职责的可能性,导致二者之间矛盾加剧。

(三)个人正当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

公共行政人员之所以会面临个人正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原因并不能归结为公共行政人员在利益取向上的个人中心主义,而是与现代社会的结构息息相关。一方面,现代社会使个体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使其能够真实地感受并追求自己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各种因素高度相关和相互依赖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中的个体都会感受到社会对他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常常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当个体进入公共行政领域时,这种感受就更加强烈。由于公共行政人员手中握有公共权力,因此他们比普通社会成员面临着更多的权利自我扩展的诱惑。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公共行政人员有权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维护自己正当的基本权益,在现代社会即使不能说是充分善的,至少也是合法正当的。但是,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他们首要的职责应该是为公众谋福利。这样,公共行政人员作为普通社会成员和公职人员的利益就会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追求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公共利益。

三、“内外兼施”:实现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公共行政人员在面临伦理困境时究竟会作出何种选择,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制度的规定与控制,公共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二者也关涉公共行政人员如何实现负责任的行政行为。我们从不否认制度的规定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但任何一种制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更关键的是,任何制度效能的发挥都要依赖于公共行政人员自主性的发挥,正义的制度只有对拥有正义美德的人来说才可能是有意义的。因此,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实现有赖于良善的制度安排、公共行政人员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德性的彰显,二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

(一)良善制度的保障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因此,制度的设计对人类的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行政伦理学中所谓的制度主要指成文的制度安排,作为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外部约束机制,良善的制度表现为设计精良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为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设置了底线标准。任何一种立法活动都是一种集体道德裁决、一种政治性社团建立的道德最低标准。制度和法律的实施要达到理想的目标,必须保证制度和法律都是良善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指明了方向。“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是对处理权责关系的原则性要求。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力量制约,根据职能需要对权力进行分配并保证权力和责任对等是行政职权及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通过责任追究制度,避免部门利用权力谋取部门利益,避免部门在遇到问题时推诿扯皮。“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是对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原则性要求。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的成败,决策的腐败是最严重的腐败。因此,要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决策的信息收集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听证公示制度以及集体决策制度,以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执行顺畅,是降低监督成本的基础,是保证决策落实的重要条件。顺畅的执行建基于公正执行,为此,公共行政人员必须公正地选择适用的法律依据,公正地对待每个行政相对人,并保证行政相对人申述渠道的畅通。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的必要措施,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应通过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建立财产登记和申报制度等确保有力的内外监督。

制度的不道德才是个人不道德的根源。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保证法律制度的合伦理性就是要对其进行伦理化,制度的伦理化就是要突出制度的伦理内涵,即制度的设计、评价以及制度的目标都应符合公平、公正、诚信等伦理价值目标。也就是说,人们从既定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伦理价值和伦理规范,或者把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尺度和标准,对一定制度做伦理评判。法律制度的伦理化既要保证立法的实体正义,也要确保立法的程序正义。立法正义的核心是分配正义,就是公平地分配权利和义务。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他的“用于制度的两个正义原则”。两个正义原则可概括为更为一般的正义观的一个专门方面,其表述是: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对法律制度所提出的这种符合伦理的正义要求既考虑了公共利益的需求,也强调对个人权利的照顾,毕竟公共利益是建立在真实的个人利益之上的。罔顾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就似海市蜃楼。因此,制度的合伦理性就是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所执行的制度是以公共利益为中心、满足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要的;同时,在程序上,公共行政人员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保障公众申述渠道的畅通。尤其是在行政管制过程中,公共行政人员要保障行政相对人基本的人道的生存条件。

(二)个体德性的彰显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凭借其权威性和控制的多层面性在社会治理中居主导地位,以其独特的规范形式、严密的体系和合理的程序使公共行政人员令行禁止。然而任何法律制度都不是完善的,因为“规章只会引起更多的规章”,“语言的歧义性使其无法作为一个充足工具,来完全控制官僚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规章越多,对官僚行为的控制力就越小”;由于激励缺乏或者不相容,对规章的执行总是伴随着偷换目标、敷衍了事等弊病。于是,个体德性就凸显出其独特的价值。

这里的德性是指个体保持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所必备的道德品质。现代公共行政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其所隐藏着的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以及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所带来的价值冲突。在人类理性达到至高点之前,自由裁量行为都会存在。自由裁量权并不必然带来权力滥用和腐败,关键在于公共行政人员道德的自觉。在前述伦理困境中,单独考察每一种价值取向,它都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如何超越这些价值冲突,也取决于公共行政人员的个体德性。个体德性的培养以完善的行政人格为前提,行政人格是公共行政人员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共行政主体的尊严、品格、品质及所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也是公共行政主体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行政人格对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定位。行政人格具有指导行政主体区分“可为”和“不可为”并指引其做“可为”之事的功能。在公共行政领域,公共行政人员(行政主体)是公权的行使者。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行政主体在处理行政事务时才能坚持连贾胜和一致性,体现出对公共利益的坚定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第二,利益整合。行政主体所扮演的角色集带来了多元的利益需求,具有利己和利他双重取向。由于公共行政追求公共利益,使得公共行政人员必须坚持利他的动机和行为。然而,利己是人之本性,利己行为必然会在公共行政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对于有着完善行政人格的公共行政人员来讲,由于他们坚持高尚的道德行为动机和自觉的道德规范,就会从理想的价值观出发,妥善处理利己和利他的矛盾,通过整合两种行为动机,突破利己的价值观束缚,实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价值。

行政人人员和人事人员的工作职责 篇4

1、负责公司劳动、工资、人事、福利综合管理工作。

2、负责公司员工的招聘和调配。

3、负责建立干部的工作业绩档案,组织对干部进行绩效评估的工作。

4、负责公司就业规则、分配制度的制定与修改。

5、公司工资、奖金、加班费的审核及支付管理。

6、建立人员、技术、信息管理档案。

7、做好员工的考勤管理工作,检查各部门对公司考勤管理执行情况。

8、负责临时工、外协工的录用、聘用及解聘的管理工作。

9、负责员工培训工作,做好岗前、素质、专业培训。

10、负责处理劳务纠纷。

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行政部职责范围:

1、负责贯彻公司领导指示。做好上下联络沟通工作,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反馈信息;搞好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综合协调工作;对各项工作和计划的督办和检查。

2、根据领导意图和公司发展战略,负责起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其他重要文稿,牵头或协助公司的规划研究。

3、负责全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协助总经理处理日常工作,负责总经理的日常活动和外出活动的安排。

4、组织安排公司办公会议,或会同有关部门筹备公司其他会议及有关重要活动,做好会议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根据需要按会议决定发文。

5、负责公司来往信函的收发、登记、传阅、批示,做好公文的拟订、审核、印刷、传递、催办和检查,及文书档案资料的归档立卷管理的工作。

6、做好公司历年大事记的原始资料收集和编纂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编辑公司简讯、简报或内部发行的刊物。

7、负责公司保密工作和法律事务,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公司印章和介绍信。负责前台接待、客人来访迎送等招待工作。

8、负责公司办公设施的管理。包括公司办公用品采购、发放、使用登记、保管、维护管理工作,负责传真机、复印机、长途电话、手提电话、计算机、手提计算机的管理和使用。

9、协助信息部门做好信息系统总体开发工作,提高行政办公效率,重点监控计算机联网后的信息保密。

10、负责公司总务工作,做好后勤保障。主要是员膳食、卫生保洁、电话总机服务、安全门卫、宿舍管理工作。

11、负责公司车辆调度、管理、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公司领导和职工正常工作用车。定期对司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事故和违章,降低油耗。

12、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组织安排各种文体活动和旅游活动。

13、兼管公司职代会和工会。

行政人员生产职责 篇5

1、公司日常的费用报销,日常现金的收与支;

2、公司应收账款的统计、对账;工资发放

3、负责收集和审核原始凭证,保证报销手续及原始单据的合法性、准确性;

4、公司合同管理;

5、善于处理流程性事务、良好的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

6、熟练使用财务和办公软件,且电脑操作娴熟,能认真细致的完成标书制作及档案归档工作。

7、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作风严谨

行政人员生产职责21、负责公司人员招聘、面试安排、入离职手续、劳动合同签订等

2、负责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及各类会议安排

3、负责办公室内勤日常工作;

4、负责各营销系统的相关数据处理及后台运营工作;

5、协助建立员工关系,组织员工活动;

6、负责业务有关信息的汇总与反馈工作;

7、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行政人员生产职责31、热爱农业,热爱种子行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抗压力能力强,积极进取,良好的沟通及谈判技巧

3、能承受增长性销售目标的挑战,有强烈责任感

4、需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5、能独立操作国外业务,有___年以上的外贸工作经验。

6、负责区域内公司所有品种宣传、推广及试种等业务工作;

7、开拓市场、完成所负责区域的销售目标、营销网络的开拓与合理布局;

8、定期收集公司产品市场信息,掌握市场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

9、协助领导处理其他杂务。

行政人员生产职责4

1.负责公司日常人员招聘、办公区域卫生安排及检查、技术会议学习记录安排、客户接待。具备高效的执行力;

2.负责公司网站、商铺网络平台信息的发布、维护、推广宣传。有网络网站运营推广工作经验者、美工图文制作、网络运营、计算机、营销、电子商务类、汉语言等相关专业优先;

3.编制并推送公司微信公众号。熟悉网络微信公众号平台,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喜欢写原创内容优先考虑;

4.负责业务相关投标信息整理、分析、标书制作、投标工作。要求细心、认真、态度端正优先考虑;

5.协助总经理做好业务协助工作,负责收集技术资料、项目现场踏勘、催款等事项。要求善于学习总结

行政人员生产职责5

主要工作为负责公司办公室日常事务。

公司的档案、合同资料、工程施工资料、人力资源、后勤管理等工作,公司资质文件的制作与管理。

协助做标书文件\入库资料

行政人员生产职责61、负责公司来访客户的接待,文件复印等工作;

2、负责公司办公用品、耗材的采购、更换、维修及发放工作;

3、负责公司工程资料存档、记录、分类、扫描、文件上传及处理项目经理安排的其他招投标相关工作;

4、负责公司各项资质文件整理、申报及年检等工作;

5、负责员工社保、考勤、审核和办理请休假手续,编制员工考勤表;

6、负责财务票据整理、税务、银行等相关工作;

7、负责公司采购及产品出入库记录等相关工作。

行政人员生产职责71、管理公司员工每日考勤、日常环境卫生、日常办公用品采用、出差人员票务等综合事项工作;

2、会务相关工作,会前通知、准备等,会后___及内容收集等;

3、协助办理会议、培训、公司集体活动组织与安排、节假日慰问等;

行政人员的职责 篇6

一、要具备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的业务知识

医疗卫生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 这不但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同时也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备一定水平的医疗卫生专业知识, 在管理中不出现疏忽和漏洞。

虽然作为行政管理人员, 其专业知识不可能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那样精湛, 但无论是日常医疗管理工作, 还是为领导决策做出辅助参谋, 都要求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办公室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一专门行业有所了解和涉猎, 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此外, 还要求办公室人员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了解卫生行政管理学、法律学、高等教育学、市场营销、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 掌握办公室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办公自动化技术, 努力做到学识渊博、视野开阔, 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干练的办事能力等。不要求“专才”, 但要求“通才”, 只有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人才, 才能在管理工作中面面俱到, 得心应手, 避免“外行管理内行”的尴尬局面发生。

二、要有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意识

医疗卫生行业在西方的传统行政管理学理论中, 被看作是纯粹的公共管理职能部门 (政府机关) 、纯粹的营利性组织 (企业公司) 之外的“第三类部门”, 具有一定的营利性, 但不能完全放开给市场运作, 是带有一定公益性的机构组织。由其“中间派”的性质决定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既具有上述两大类组织的某些特性和类似点, 又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为机关式管理或者企业式管理, 而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突出表现在重大医疗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事故、医患纠纷、医疗腐败等等诸多方面。

因此, 医疗卫生行业的办公室管理有两大要点, 即快速的工作效率和严格的制度流程。在突发各种应急卫生医疗事件时, 医疗管理部门能够做到快速响应, 严格的医疗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流程则限制了医疗事故和腐败等问题的发生。这就要求从事医疗卫生行业办公室工作的人员要具备强烈的科学意识、制度意识和程序意识。科学意识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 制度意识是规范工作的重要保证, 程序意识则是优化效率、防范问题二者兼顾的有力手段。

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 关系到管理系统的协调运转, 将会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枢纽作用, 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沟通领导与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和业务科室之间的联系, 促进整个管理系统的协调运转。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性工作, 如管理不善, 极易造成混乱, 导致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而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办公室, 能够分清轻重缓急, 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先后有序地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较好地消除马拉松会议、文牍主义等弊端;能够协助领导者迅速找出行政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障碍, 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办公室管理的制度化, 是指办公室的管理有一套健全而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将办公室的办事规程、行为准则以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 使办公室的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这些制度包括岗位职责、绩效奖励激励机制、会议制度、公文处理制度、接待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印章管理使用制度等等。要依靠严格的制度办事, 规范服务行为, 强化工作意识, 避免疏漏和差错发生。

实现办公室管理程序化的关键在于流程的优化。为此, 制订程序时必须注意程序的可行性、有序性、系统性和简洁性。可行性即程序必须具体明确, 必须以实际上能做到为前提。否则, 再好的程序也是毫无意义的。系统性即程序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系统, 它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和主客观条件, 尽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情况, 力求全面周到, 统筹兼顾, 不能顾此失彼。有序性即程序的各环节、各步骤之间必须按一定的次序前后衔接, 不可颠倒、重复或错乱。简捷性即程序必须尽量简化, 可有可无的程序一概删除。程序设计时越少越好, 要确定关键路线, 减少重复的手续。当然, 必要的程序不能借口简化而省去。

三、要有强烈的道德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行政人员的职责 篇7

关键词:企业;行政人员;绩效考核;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断完善,许多企业内部设置了各种的行政管理部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例如总务、办公、人资、宣传等。这些行政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为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其工作内容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所以说,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是企业中不可或缺而又特殊的一个群体,相当于企业的贤内助。因此,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问题进行研究,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企业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的绩效考核目标模糊、考核制度不完善、对考核结果缺乏后续的改进机制等,具体表现在: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缺乏引导性

绩效考核的前提是对企业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清晰的分析和描述,然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行政岗位的临时性工作和团队合作的工作较多,因此,大多数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并未明确具体的方向与目标,不能在绩效考核中体现行政管理的岗位职责以及对行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最终使得考核结果流于形式,缺乏了绩效考核应有的引导性。

(二)考核体系不科学,不利于个性化实施

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有效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评价性描述考核方式,侧重于对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的主观性评价,很难实现考评的客观与公平;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大部分企业没有量化的针对行政人员的具体考核要素,考核者难以客观准确地把握标准,且对不同层级和部门的行政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忽略了管理的个性化;而且,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等级仅分为3个,即“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能有效地体现行政人员的绩效差别,久之则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对考核结果处理不当,缺乏绩效改进机制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员工和组织的绩效进行了解和检验,然后通过结果反馈和持续的绩效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促进员工发展,继而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服务。但在实际的绩效考核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考核结果用于晋升或奖惩后就算结束了,却忽视了后续的绩效改进工作,使得耗时费力的绩效考核成为一种“为考核而考核”的形式活动,而不能通过考核不断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

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主要对策

绩效考核并不都是有利的,如果绩效管理做得不好,反而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要做真正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而不是流于形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善对策:

(一)明晰行政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考核目的

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之前,企业应先让其明晰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其工作予以清晰的界定和说明,用绩效考核来引导行政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从而使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另外,针对行政工作的特殊性,还应该分阶段性地定出不同的绩效目标,并协调好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比重。

(二)制定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

制定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是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前提。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需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即运用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真实反映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二是科学性原则,即针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行政管理人员,其考核方式、指标设置和考核等级等应该有所区分,并尽量采用量化的考核指标,加强考核的操作性;三是适用性原则,即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管理实际的考评体系,且这一考评体系能够被本企业行政人员理解和接受;四是反馈原则,企业需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要通过反馈考核结果,提出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绩效改进。

(三)合理运用考核结果,进行绩效改进

成功的绩效考核一定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对于绩效考核的结果,企业可将其用于对员工的薪酬调整、职位变动等,以及员工对企业的培训需求确定和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另外,一次考核的结束意味着真正的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始,企业应根据考核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然后进行持续的绩效改进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

结束语

总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问题不容忽视,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充分了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职业目标,对其采取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办法,真正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服务。(作者单位: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许颖.企业绩效考核之我见[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8).

[2]贺其鑫.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难点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3,(7).

[3]毛学伟.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4,(7).

行政后勤人员职责 篇8

1.负责销售合同及其他销售文件资料的管理、归类、整理、建档和保管工作。

2.负责各类销售指标的月度、季度、统计报表和报告的制作、项目注册情况跟踪统计、编写,并随时答复领导对销售动态情况的质询。

3.及时向业务人员通知公司下达的各项销售政策的变动(价格、产品等等)。

4.协助销售人员做好上门客户的接待和电话来访工作;在销售人员缺席时,及时转告客户信息,妥善处理。

5.负责客户、顾客的投诉记录,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6.协助部门经理做好部内内务、各种部内会议的记录等工作。

7.妥善保管电脑资料,不泄露销售秘密。

8.各种销售文件的送达与传递。

9.审核销售人员发票情况并及时反馈。

10.与采购对接发货,协调商务合同条款的执行,协助部门经理督促业务人员货款回笼并记录备案。

11,销售部门新员工的产品基本知识培训。

12.完成部门经理与销售经理临时交办的与销售业务有关的其他任务。

13、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

商务部助理(采购)工作职责:

1,与商务助理(销售)及销售经理对接及时下达采购订单,结合销售合同条款签订采购

合同,保证交货期。

2,与设备供应商沟通协调,确认技术澄清、价格、交货期、付款申请单填写(由销售经

理签字确认)。

3,催缴设备供应商的发票回笼。

4,整理归档各种采购合同,对每一个新增设备供应商资料(联系方式、公司资质文件等)

情况等进行整理归档。

5,根据公司及销售需要采用各种渠道采购性价比高、满足交货期的相应设备。

6,保持与设备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各种渠道降低公司采购成本。

7,配合商务助理(销售)及销售经理做好投标前夕设备成本预算,作为投标依据。8,处理工程项目上遗留或多余备件等设备。

9,根据项目需要,与设备供应厂商协调,及时、快速处理好售后服务工作。

10,充分与商务助理、销售经理沟通反馈交货期、付款、售后情况跟踪等工作。

11,及时采购公司需要的其它货品。

12,业务人员年底奖金核算与审核。

13,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

行政助理(财务及人事)工作职责:

1,2,3,4,5,6,7,公司报税、缴税、财务报表、员工工资发放。业务人员差旅费用审核、统计、送签。公司员工的招聘,劳动合同签订及新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公司电脑、打印机等财产管理登记。公司仓库物资管理登记。各种办公用品的发放管理。向销售经理及时提供投标需要的各项财务报表、财务证明开具、资质文件提供等其

它财务相关的投标工作。

8,公司各项政策通知的下达。

9,向客户开具并邮寄发票,并告之商务助理或销售经理。

10,其它财务必备工作。

11,保持公司公共场所如:院内、一楼接待厅、地下会议室、四楼茶艺居整洁卫生。

12、车辆及司机管理相关事宜。

行政人员的职责 篇9

(一)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的宗旨不是为了将考核优秀和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而是为了激励或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发现自身的不足后,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并挖掘自身的潜力。高校是由高知识分子组成的群体,除了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外,他们更多关注被社会认同、社会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方面的其他激励方式。为了有效的调动被考核者的工作潜力,需遵照以下一些原则。

第一,激励手段多种多样,多层次、多角度。许多决策者和管理者认为仅仅依靠激励制度的建设就能达到激励的效果,诸不知激励还受到个性差异,文化背景、更受到个人的需求、动机和心里因素的影响。第二,绩效考核指标应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的同时,也关注员工个性需求差异性,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合理有效,组织目标应为绩效考核指标提供指导方针。第三;激励机制应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正确理念做支撑。第四,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规划,把高效的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沟通反馈机制

改变传统的单向绩效考核方式即为考核而考核、走形式不务求实效,应积极进行双向和互动的沟通技巧,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结果根据不同的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考核对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找问题—找原因—找出路,从而提升工作能力。首先,在考核之前对被行政管理考核者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让他们了解考核的作用和目的,让被考核者也参与绩效考核的制定和调整中,使考核对象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才能使绩效考核结果更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要积极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进行沟通,了解整个考核过程中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意义,使考核结果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让被考核者更能了解到自己哪些工作方面做得不到位,哪些服务还需要改进,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这些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最后在考核完成以后,要积极与被考核者人进行沟通交流,对考核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完善沟通机制,对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在提高工作管理水平,实现高校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为了督促各级管理层和考核组人员认真的履行绩效考核的工作职责,保证绩效考核过程中不出现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情况,体现绩效考核公正、公平、切实的推进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2]首先应该成立绩效考核的监督小组,考核监督小组由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及相关领域优秀教师组成,监督小组应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水平,该小组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一经发现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学校将给予相关考核人员严厉处罚。其次考核组必须以考核的各项制度和事实为依据,全面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全部过程,不得以主观臆断扣分或任意加分,否则有权取消考核监督权力的资格。最后制定监督小组的绩效考核监督工作的职责,保障绩效考核结果真实有效。第一,监督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第二,检查各单位的绩效考核的真实性、是否有隐瞒等情况并按照绩效考核的有关规定进行实施,做好日常纪律检查工作。第三,采用关键事件记录法,在考核周期绩效考核监督内容并制定一系列的绩效考核指标所对应的考核结果。第四,监督小组必须做好工作表现的原始记录以及原始数据、作为绩效考核结果的依据。

行政人员的职责 篇10

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具有以下犯罪构成要件:

(一) 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 即在国家公安、工商、税务、海关、国土、环保、林业、检疫等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 客体是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这是此类罪区别于其他类罪的本质特征。行政执法机关担负着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 这些职能的行使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保证。行政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 必然会使行政机关的正常职能活动遭到破坏, 使人民利益受到损害。

(三) 主观方面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一般认为, 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在主观方面是过失, 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可能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 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但滥用职权型渎职犯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这里所说的故意和过失是指对渎职行为所造成结果的心态, 而非对渎职行为本身的态度。

(四) 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两大类渎职行为:

一是玩忽职守行为。所谓玩忽职守, 是指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 不履行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的行为。二是滥用职权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二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擅权妄为, 即行为人不正当地行使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权力, 对有关事项做出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决定或者处理;第二种情形是超越职权, 即行为人超出了职务权限, 处理了其无权处理的事项。同时, 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是以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为构成要件的, 且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等行为与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二、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特点分析

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表现有如下特点:

(一) 线索大量存在, 未被发掘

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绝大部分都是新罪名, 在以前的刑法中没有规定, 自然就没有得到查处。同时, 渎职犯罪由检察院法纪部门管辖, 但一直以来, 法纪部门办案的重点都在司法机关, 查处行政执法机关的渎职犯罪很少, 所以此类犯罪在实际中的线索有发掘价值。

(二) 此类犯罪中玩忽职守类犯罪较为明显, 徇私舞弊类犯罪则较为隐蔽

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 通常表现为工作中马虎草率、粗心大意, 不认真、正确地做好本职工作, 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类行为如果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并且达到了立案标准所要求的结果, 那么行为和结果之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则较为明显, 容易查处。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公安机关)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商检失职罪,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 环境监管失职罪,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等。徇私舞弊是指行为人以欺骗、隐瞒、掩饰等手法, 或贪图钱财, 或袒护亲友, 或为其他私情私利而违背事实和法律处理公务, 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类行为由于主观上具有徇私的动机, 客观上手段具有欺骗性、隐蔽性, 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并且达到了立案标准所要求的结果, 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则较为隐蔽, 不易查处。如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 商检徇私舞弊罪,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等。

(三) 此类犯罪容易与工作中的惯性操作、工作失误相混淆, 认定较难

渎职犯罪都与职务行为有关, 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更是与行政法规、条例和行政机关的实际工作程序密切联系, 因此, 在此类犯罪中, 犯罪嫌疑人往往辩解自己的行为是工作中的惯性操作, 是因为单位制度不健全, 不承认自己有罪, 或者退一步, 承认自己有做错的地方, 但仅是工作失误而已。由于某些罪名确实存在上述问题, 造成了认定犯罪有一定的难度。

(四) 主体特殊, 查处困难

此类犯罪由于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 他们有的是某个单位的领导, 有的是区级、市级的领导, 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广泛的社会关系网, 有的甚至手握重权, 所以查处此类犯罪具有相当的难度。

三、查处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案件之建议

那么, 如何查处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案件呢?我们认为, 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 针对不同罪案的特点, 深入摸查案件线索

由于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绝大部分是新罪名, 以前刑法中没有规定, 所以群众了解不多, 举报很少, 要想突破此类犯罪, 就必须靠办案人员自已摸查。各个行政执法机关的管辖范围、管辖对象和业务工作各有其特点, 我们就可以针对其特点进行有目的地摸查。比如, 海关监管的对象是进出境的个人和企业, 其中以“三资企业”为主, 所以我们可以深入“三资企业”调查了解, 向他们宣传有关涉及到海关的罪案, 有放纵走私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等罪名, 可以通过召开外商座谈会, 向他们讲解检察机关的职能, 维护外商的正当权益。又如环保、林业部门, 涉及到环境监管失职罪和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可以直接到实地勘查, 哪里发生了环境污染事故, 哪里的森林遭受了严重破坏, 就到哪里去调查, 对照立案标准进行处理。在研究了各个行政执法机关渎职罪的特点之后, 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摸查线索。

(二) 针对各个行政执法机关, 深入学习各行政法规, 区分犯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

前面提到, 行政执法机关的渎职犯罪往往与工作失误相联系, 所以我们要深入学习各行政法规, 弄清楚哪些行为是正常、合法的工作行为, 哪些行为是不正常的违法犯罪的行为, 对照各罪名的立案标准,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如《海关法》中关于减免关税就有明确规定的范围, 超出规定的范围去减免关税, 就可能触犯刑法。又如《土地管理法》中对于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也有明确规定, 哪些用地由国务院审批, 哪些用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哪些用地由市、县人民政府审批都有明确规定。在审批用地中, 一次性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10亩以上, 或者其他耕地30亩以上, 或者其他土地50亩以上, 便触犯刑法, 达到了立案的标准。又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环保部门如何对环境实施监督管理有明确规定, 如果环境监管人员失职导致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或轻伤10人以上的, 便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通过学习各行政法规, 了解具体规定, 可以使办案人员心中有数, 快速找到案件的重点, 突破案件。

(三) 争取人大、党委、政法委的支持

由于行政执法人员主体特殊, 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有的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同时也是执法人员, 对有关法律比较熟悉, 这些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高的抗侦、抗审、抗辩的能力, 因此查处此类犯罪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多向人大、党委、政法委汇报, 以引起他们的重视, 取得领导的支持。总结办案实践经验, 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成功查办案件的关键。当犯罪嫌疑人感到自己已经孤立无援, 再没有人支持他时, 案件便会很快被突破。所以检察机关在查办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案件时, 需要多向人大、党委、政法委汇报, 取得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通过分析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构成要件及特点, 目的也在于有针对性地展开摸查线索和侦查取证工作, 使检察机关渎检部门查办此类案件有新的突破。

摘要: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是渎职罪中主体为行政执法人员的一类犯罪。这类犯罪由于主体特殊, 其犯罪构成也独具特色, 本文就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构成要件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特点加以分析, 并对如何查处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案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渎职犯罪,构成,特定,应对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吃货的世界”主题活动策划书下一篇:领导请假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