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报告

2024-05-25

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0篇)

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报告 篇1

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与研究意义

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和谈话调查方式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我校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以讲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师的大量讲解挤占了学生阅读、接触文本的时间。《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

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建构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而这种触动有时是稍纵即逝的,有了批注,就有可能抓住这种感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善的浸润,使自身心灵得以净化,思维品质得以重塑。批注式阅读课题的研究,让孩子体味阅读的快乐、感受思考的魅力、触摸作者的内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二、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课题过程中,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规律,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其成果汇报如下:

1、批注式阅读教学概念的界定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的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

2、在什么地方作批注和批注什么:(1)什么地方批注:

①给词作批注,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词用的很好因为它能让我想到了……

②做修辞方法批注。比喻句。批注模式:这是个比喻句,把……比作……来写,这样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拟人句。批注模式:这是一个拟人句,把……当做人来写,这样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句:这是一个排比句,批注模式:这样写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③为句子作批注。方法①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句子写得非常好,我仿佛看到了……。方法②我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已有的知识谈一谈)批注模式:从这个句子我想到了……

(2)批注什么: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①.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②.提要: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

③.批语:读书时,对文章用词、采用手法及其好处、提出的观点等等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可以引导学生随手把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时常记下这些宝贵的思维火花,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还可使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以提高。

④.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3、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策略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 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同时,为了作好批注,学生对预习课文十分专注,这也大大提高了预习的质量,为精读课文作了有力的铺垫。(2)课中专题批注。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如《范进中举》第九段有一句话“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好几十回”中的“扯”把屠户的形象写的入木三分。为此,我要求学生对“扯“做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数量方面:“次数多,反复动作”;心理上:“想巴结,想讨好 ”;态度方面:“殷勤、逢迎、执着 ”;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言”;朗读方法方面:“落字要读得重而拉长音”人物评价:是个趋炎附势之徒;如此的专题批注,使学生既认识了屠户前倨后恭的丑陋形象,又对“扯”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深入全面,这显然是问答式讲授所不能达到的。

(3)、课后扩展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如读完《喂,出来》,学生所作的批注很有深度和广度。有表达

内心情感的:“人类是多么可悲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就是自我毁灭啊”;有的写生活感受:“我们村的环境就是垃圾围村了,照此发展,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终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有关注社会、告诫世人的:“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绿色家园。”扩展批注,推动了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促进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让课文批注成为阅读教学的抓手只是手段,促使阅读者用心理解和感悟才是目的。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当然,课文批注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文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好助手,成为学生不断汲取新知的动力源泉,使之受益终身!策略二:

1、引导学生认识“批注法”的好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主动作批注的前提是喜欢做批注。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批注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深刻领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后,他们对批注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

2、逐步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应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

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而文字批注因为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时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预习步骤 符号批注 文字批注

①.读通课文(写什么)○(圈)标在课文生字中。()标在课文新词中。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给生字组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想想文章写了什么。②.读懂课文

(怎样写)‖、/(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或“•”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③、读透课文

(为什么写)===(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 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作批注,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通过定期交流,使批注逐步成为学生阅读时的习惯。

指导学生给课外读物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这本书中令你最(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等。通过读书汇报会,交流这些读书心得。

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哪些词语用得巧妙,哪些句子写得精彩,哪些写法值得总结。通过作文赏析课,交流这些习作心得。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障

事实上,批注在语文课堂中并不鲜见。但更多的时候,教师只是象征性地让学生作批注,往往是才开始几分钟,学生连文本都还没有读完,就开始汇报了。没有细致地读,自然没有高质量的批。结果教师只得自己讲授,批注成了一种形式。因此,除了给学生创设多样的批注平台,采取多样的批注形式外,给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也很重要。

三、课题研究收获

(一)批注式阅读,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它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批注式阅读加强了学生合作性。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但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而是要在进行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合作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完善、更具体。学生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可以使自己的批注更加深入,而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了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同时也就学会了欣赏别人。

2、批注式阅读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在本课题总结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调查形式及人数:抽样调查80人;调查时间:2012年10月。

奎中七八年级学生批注式自主阅读现状调查(实验后统计)题目

A

B

C

D 1.现在,你在学习新

A.经常预习B.偶尔预习C.经常不预

课前经常做批注

(94%)(6%)习(0%)

吗?

2.你课前批注的原因A.自己已养

B.老师要求C.家长要求

是什成良好习惯

(10%)(2%)

么?(88%)3.你有时没及时完成A.老师没布B.老师不检C.不知怎样D.不想预课前批注的原因是

置(34%)查(29%)预习(14%)习(11%)

什么?(可多选)

A.重要,对B.有点重4.你觉得课前批注C.不知道

学习帮助很要,有一定重要吗?(0%)

大(86%)帮助(14%)

A.读通课B.读懂课C、读透课文,完成简文,赏析词文,做深层5.你都怎样完成批单符号批句,理清结次批注;质

注?(可多选)注,了解主构,做简要疑问难;体

要内容。文字批注。会主题。(100%)(91%)

(82%)

6.现在预习还经常需A.一般不B.还经常

要老师指导吗? 需要老师指需要(7%)

导(93%)

7、课堂中,针对老

C.看到别人师讲课的重要内容,A.会自觉做B.需要老师D.经常不做

做了也跟着你会主动做批注批注(87%)提醒(7%)(0%)

做(6%)

吗?

8.你对自己的预习态A.认真对B.度怎样评价?

C.为任务草般

草了事(0%)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批注式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都能较自觉地进行批注式的阅读,懂得在书本中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平时测试中,学生对阅读题的分析更到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分析问题更加全面了,概括能力也加强了.(二)批注式阅读,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

1、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是关键。批注式阅读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并非轻了,而是重了。教师充分体现了“课堂组织者、情感引导者、学习参与者、思维点拨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

待(77%)(23%)

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孩子在课堂中本应该有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从最大的层面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参与文本阅读的热情。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尝试阅读批注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与充实感,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良好铺垫。

2、在批注式阅读中,老师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计划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案例,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重意轻文”现象

在指导学生批注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师生共同总结出了一些批注方法: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划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这些批注方法中,只有欣赏法指向了“文”,其余均指向“意”。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大多常用的也是前几种,所以在批注理解和汇报交流中,就对作者表达的意思,内心的情感着力过多,而对表达的方法、技巧却关注不够,出现“重意轻文”的现象。2.关照整体不足

如果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圈养”,那么批注式阅读教学就相当于“放养”。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走进文本,去寻找批注点进行阅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学生的着眼点会在一词一句一段上,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批注本来是在“体会那微妙的咀嚼味儿”(朱自清语),但这里容易出现的这个“味儿”却仅是一草一叶的,缺乏整体的关照,便不深不浓。若教师再不加以引导,汇报交流中出现的就是一些文本的散点,极易导致理解上的肢离破碎。丁培忠老师生前一直倡导,阅读一篇文章要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3.深入细部不够

学生的自主批注是一种精读,要求潜心默想,沉入到字里行间去涵泳。但在实践中,学生往往是边读边批注,对某处有所感悟就开始写,记录下的是初始粗糙的感受。大多是对句、段的总体、模糊的感受,尤其缺少对词语的批注。即便是对词语进行批注,也只是浅层次的,未经过多思考与深入理解的。如对“端详”一词,学生的批注有“看”、“认真地看”、“欣赏地看”,距离“仔细地看、反复地看”正确理解还存在着差距。要沉入文本,潜入到语言的深处与细部,就必须通过对词语蕴含的精细寓意的理解来达到。这也是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加强的。4.缺少质疑环节

缺少质疑,其实是阅读教学长期来的一个基本现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掌握着课堂的提问权,学生习惯了答疑。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尽管将“质疑法”作为一种批注方法总结出来,但在实践中,学生的质疑批注从量上和质上都不理想。这说明学生还不具备质疑的能力,而质疑又是通向深度阅读、独立思考的主要途径。

五、今后的设想

(1)、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注重学生个案研究。

(2)、继续完善教师教学步骤、环节,继续探索培养学生批注阅读能力评价措施

(3)、寻求规范化表达与个性批注的切合点,看是否能探索出一条既能发挥学生个性阅读又符合现在考试要求道路。(4)继续研究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批注能力。

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报告 篇2

一、欣赏点评, 摘录评析

在我们的课堂上, 学生是有差异的。要想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 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批注式阅读, 教师就要让学生懂得批注阅读从何入手。因此, 在开始实施时, 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一方面教师可以专题介绍有关批注阅读的知识, 提供批注范本, 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点评等, 让学生熟悉批注的内容和方法, 为独立批注打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摘录课堂评析, 形成书面语言。通过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明白对文本做批注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为进一步开展批注阅读培养自信心。

二、分步实施, 掌握方式

1.符号式批注

符号批注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或不同颜色加以标记。每种符号代表什么意义, 可由学生自己来掌握。符号批注一般在初读时进行。即在初读课文时, 对生字新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进行圈点。这时的批注主要在于读通文章, 理清脉络, 粗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这对深入阅读课文起到了确定方向的作用。这种圈点的过程是学生读、思、记的综合过程, 可促进理解, 加深记忆, 便于检查和摘录。由于使用符号简单易行, 此法使用面最广。常用的批注符号及作用:

“~~~”或“——”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 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或“▲▲▲”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

“?”用在有疑问的词或句旁边。

“!”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2.文字式批注

文字批注是指学生依据初读时所做的符号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批注, 可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是提出疑难问题, 旁批是对内容的概括和写作特点的批注, 夹批是对字词和语境含义的理解, 脚批是总结评价和想象拓展。文字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与鉴赏, 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 同时也是读者消化、吸收、内化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学生把阅读中形成的看法、疑问、启迪, 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写在文章的开头、旁空、行间、页脚等处。这就需要学生细读课文, 对初读标记加以整理, 该去的去, 该加的加。通过这样的训练, 让学生将读、思、写结合起来,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从而终身获益。

3.提纲式批注

提纲式批注是用简洁的语言或简单的图示、图表结合的方式, 将文本的内容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它能反映文本的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 使繁多复杂的文本内容变得简洁明了, 实现把书读“薄”。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可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训练时, 让学生反复品读, 进行分析、概括、整理, 把作者隐含的提纲记下来。经常运用提纲式批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 教学《景阳冈》, 由于是古典名著, 课文比较长, 阅读批注时, 指导学生抓住时间或地点的变化这两条主线, 理清文本脉络, 再根据文本的写作顺序来划分段落层次, 然后归纳出各个段落层次的要点, 并用小标题与简单的图示相结合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授之以渔, 传授方法

1.推敲字词法

文学语言极富表现力, 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浓缩, 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往往在道理的阐述、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在理解词语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其含义, 只有准确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抓住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及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才能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涵。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咀嚼那些含义丰富、表达形象、情味浓郁的字词, 可进行“同义换词”或“词语删减”, 然后比较分析, 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 《一夜的工作》, 教学“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他不是普通的浏览……”一句时, 让学生抓住“浏览”与“审阅”两个词联系上下文进行批注阅读, 有的学生写:“总理认真地审阅。”有的学生写:“总理一丝不苟地审阅。” 有的学生写:“为了改变中国的面貌, 总理审阅文件是那样的废寝忘食。”……

2.品味修辞法

修辞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它能给语言附上形象性和抒情性。叶老指出:“研究修辞最紧要的在于多比较、多揣摩、多体会, 务必发现它的特征。”为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语气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去把握修辞的内容和用法, 并联系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渲染的气氛来体会其表达作用。这样, 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句子的含义, 感受语言的魅力;更有助于披文入情、体验作者的情感。

例如, 《开国大典》, 课文运用了四个“传到”这一排比句。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 ( ) , 带来了 ( ) , 带来了 ( ) , 带来了 ( ) 。练笔后要求学生给文中这一排比句写批注, 有的写:这句话气势磅礴, 表达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自豪感和毛主席这一宣告的庄严与雄伟;有的写:从这句话中我深深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激动、自豪……

3.填补空白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鉴赏文学作品, 必须由语言入手。文学语言有时会留有空白, 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尧斯认为:“言语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家独创的, 而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和完成的。”因此, 文本意义的实现必须靠学生的感受、经验和想象去补充和扩大。填补文本“空白”, 需要品味语言本身丰富的潜台词, 读出其弦外之音, 丰富作品的内涵, 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这样, 文本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学作品。

四、关注生成, 专题批注

开展批注式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然后以文本的问题为中心, 通过对文本的探究, 形成自己的观点。假如脱离了一定的问题中心, 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离, 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确立批注式阅读专题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捕捉文本中蕴藏着的有效信息,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 进行主题阅读或相关的语文实践。根据教材的中心、重难点及学生实际,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专题:

1.直接以课题为专题

对文章题目的质疑批注, 常常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课文的题目就如文章的“眼睛”, 启发学生通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能使阅读带有导向性。如教学《飞夺泸定桥》, 抓住“飞夺”这一重点题眼引导学生批注。有的学生是这样批注的:为什么要夺?怎样夺?结果呢?“夺”的前面为什么还要加上“飞”?然后,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文, 深入批注。这样, 以课题为突破口, 由题目辐射开去, 可以窥得文章内涵, 理清结构, 把握中心, 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

2.以文本的中心句为专题

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 而句子又总是围绕着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思路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在阅读教学中, 如果能深刻领会文本的中心句, 其他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设计专题。对中心句进行批注阅读, 使学生把握住段落的核心,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如《桂林山水》, 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句来引导学生展开批注。中心句是什么意思?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甲天下”?

3.以文本的重点段为专题

文章的段落总是按逻辑有层次地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形成一种表达结构。有些段落承担着反映文章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的任务, 这样的段落就是重点段落。这些段落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 每个信息之间总有一个分界线, 捕捉这些分界线能帮助学生理清段落的内部层次结构, 较好地把握文本的内容。如教学《称象》一文时, 第三、四、五自然段是重点, 引导学生从层次结构上入手, 抓住“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方法?曹冲想出什么称象方法?并让学生归纳曹冲的称象步骤”等进行阅读批注, 使学生建立段的概念, 明确层次关系。

4.以篇章结构为专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每篇文章都是各部分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 作者用一定的方法把句与句、段与段巧妙地连接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从整体着眼, 弄清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 以及各个部分与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可按“作者写了些什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作者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步骤进行批注。通过这样的阅读批注,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是零星的、杂乱的, 而是比较完整、深刻的。

例如, 课文《凡卡》。文章运用了插叙手法, 一会儿写凡卡在写信, 一会儿又介绍乡下的爷爷。教学时,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批注, 理清文章的层次:“写信前——写信中——写信后”, 抓住这条筋络, 着重体会“文章在写信中为什么要插叙爷爷守夜、砍树, 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领会作者写作的艺术性。通过批注交流, 文章的思路清晰了,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

可确立的批注专题很多, 以上只是进行过的几种尝试。教师只要抓住一两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批注, 就能把握文本真谛, 提高阅读水平。

总之, 在批注式阅读中,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 引导学生积极批注, 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使学生不仅增加知识, 提高能力, 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让课堂充满智慧, 充满活力,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文本符号进行解码、注释, 在自己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采用符号式批注、文字式批注、提纲式批注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其掌握推敲字词法、品味修辞法和填补空白法等阅读方法。开展批注式阅读可以根据实际, 以课题、文本的中心句、文本的重点段或是篇章结构为主题, 以此确立正确的阅读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阅读专题

参考文献

[1]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7 (9) .

批注式阅读的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实践研究 异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32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应展开较深层次的对话。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对话形式,它逐渐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但是,当前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着异化的现象。

一、寻踪觅源:课堂“对抗”的现实焦虑

(一)寻踪——发现课堂“对抗”的异化现象

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字词后,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自由批注。师生交流时,教师却尴尬地发现有的学生不知如何批注;有的批注只是一种简单的内容搬家;有的没有联系全文,批注错误。无论教师怎样分析、引导,多数学生毫无反应,产生了一种“对抗”的场面,整个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课堂上,师生的这种“对抗”现象,是一种异化行为,是一种课堂“伪对话”。

(二)觅源——探究课堂“对抗”的异化本质

觅源,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来对师生“对抗”的现象进行本质追问。

1.教师在对待批注式阅读认知上的疏忽。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我们教师往往忽视教学中经常存在的或多或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教学目标不明确、模糊,教学偏离了应有的轨迹,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

2.教师对批注式阅读的指导方法陈旧。学生学会批注式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教师不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懂得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没有系统地教给学生批注的正确方法,甚至在学生批注不到位时采取一味指责、呵斥的办法,学生批注的积极性必然会受挫。

二、尊重体验:课堂“对话”的策略选择

(一)尊重——定位课堂“对话”的基调

教师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组织者,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授之以渔。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高屋建瓴,做好智慧生成的引领者。

(二)体验—— 开启课堂“对话”的钥匙

1.欣赏点评,摘录评析。

课堂上,学生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批注式阅读,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经典批注作品的片断,让学生明白古人就已学会批注阅读;再把自己对一篇课外读物的阅读批注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知道批注就是把自己想到的、理解到的写在书上就可以了。

2.教会方法,授之以渔。

(1)符号式批注。符号式批注不仅简单而且实用。它是师生在批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或一个能引起特别注意的字、词、句、段用不同的符号或不同的颜色加以圈点、勾画来帮助阅读的方法。它一般在学生初次感知文本时运用。用什么符号,全班可以共同拟定,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符号要一致,不可随意更换。比如,一些常用的批注符号:在一类字上加圈“○”;不会的字下加“△”。拟定了符号后,教师指导学生用这些符号进行标注,每次读课文都能留下阅读和思考的痕迹。

(2)文字式批注。文字批注是指学生根据初读时所做的符号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批注,可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经常进行这样的批注训练,学生将读书、思考、写作三者结合起来,慢慢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关注评价,导行导心。

批注式阅读必须进行经常性的训练。为了保证这种批注阅读的可持续性,我们还应采取相应的评价策略。

(1)检查反馈。主要采用定期检查和轮流抽查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有两个重要的标准:一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二是质量,看学生是否有较为精彩的批注。

(2)展示交流。学生影响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对优秀的批注,教师要积极利用,将批注作品展示出来,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

批注式阅读教学,只有以生为本,关照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情感态度、思考角度,真正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静静地阅读、亲近文本的机会,才能使“伪对话”的现象慢慢消失,使课堂教学变得精彩起来。

“批注式阅读”解读 篇4

1、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自觉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自主学习、个性化阅读活动。“批注式阅读”是读写结合的最直接,最快捷,最紧密的方式,因此,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2、“批注式阅读”常用的“画记”符号。

单横线加叹号:————!标识特别重要之处。

双横线:=======画出重点句子或词汇。

波纹线:﹏﹏﹏﹏﹏﹏﹏ 画出重点句子。

 着重号:﹒ ﹒ ﹒ ﹒ ﹒标识重点字词。

圆圈:。。。。。标识重点字词。

 单横线加问号:————?画出有疑问之处。

3、“批注式阅读”的方式。

从“批注式阅读”的内容分类,有下列方式:

 画记式:用各种符号将重难点、疑点画出来。

 注释式:注上拼音,解释含义。

 归纳式:总结、概括、归纳、浓缩内容。

 探究式:内涵的挖掘,探究、提炼、深化、升华。

 联想式:由此及比联系自己的,社会的人或事。

 质疑式:提出疑点或问题,表达不同观点。

 感想式:读后的体会、心得、感想、收获等。

4、“批注式阅读”的训练流程。

⑴先示范。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圈、点让学生“依葫芦画瓢”。⑵后模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半独立学习勾、画、圈、点。

⑶再创造。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勾、画、圈、点。

5、一次性训练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先用单横线或波纹线画出相关的句群(片断)或段落。

第二步:再用圆圈画出句群(片断)或段落中的关键词。

第三步:批上自己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感悟。

浅谈批注式阅读方法 篇5

题目:浅谈批注式阅读方法 作者:钓渭镇朱家滩小学李军强

类别:教学论文

浅谈批注式阅读方法

钓渭镇朱家滩小学 李军强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回文,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语文实践融于其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落实。

‚批注式阅读教学‛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核心,追求‚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文本‚批注‛,学会学习,奠定今后的学习、发展的基础。

一、如何培养‚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1、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教师告诉学生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要使这种学习方法得以持久,学习技巧十分重要。在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第一步:规定符号批注的种类及用法。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首先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为让符号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统一规定批注符号。建议学生用铅笔作记号,这样在合作交流后,便于修改。

○:圈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标出课文需要掌握的新词。(包括:生字组成的词;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自己很欣赏或不了解的词等。)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标在每一段末尾。~~(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末尾。第二步:了解文字批注的类型及用法。

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表观点等。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根据批注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为疑难问题的提出与理解,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夹批为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语境含义等,脚批为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和想像的拓展。

2.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课文批注,可以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前预习写批注,为课堂谱写必要的前奏。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能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将批注纳入课前预习的要求中,重视对一般批注方式的指导,旨在让学生尽快养成批注的习惯。这样,激发了学生内存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的探求新知,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更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学习写批注,为课堂抹上个性化的色彩。

我们提倡在批注性阅读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儿批注,就在哪儿批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以下内容作批注:

1.感悟处 : 当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往往受到触发,产生精彩的想法,这是个人独立思考所得,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是自己的东西,也是读书笔记中最有价值的。如:《山中杂记》,读到‚在我跪伏在樱花底下,把那式样进的叶子的时候,它便侧转那狭长而善良的脸来开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这一个细节时,有个学生批注下自己的感想‚作者作为一个女孩,敢拔草喂马,足以说明大马的温驯。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歪着脑袋的小姑娘站在大马前那入神着迷的样子,真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此处细节的描写,恰恰是本文的重点,学生紧紧抓住这个细节写下批注,不但感受真切而深刻,真正体现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2.疑惑处 :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阅读,从初读到细读,直至有感情地研读,必然会有不同的疑惑。质疑力的高低,反映了对文本理解思考的程度。因此,学生对疑点的批注,是一种用心地探究,是一种对文本解读的甄别,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建构和创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思想价值、构思、表达技巧以及炼字炼句进行质疑而做批注。如:《你,浪花的一滴水》时,很多学生看到题目是疑惑顿生,他们在题边批注:你指的是谁?比作浪花的一滴水,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质疑,恰恰是阅读本文要解决的重点。我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的中心,你们的质疑也是我想要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品读。读罢,学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题目把革命事业、革命队伍比喻为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把雷锋比作洪流中的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而年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带着质疑去细细品读,这样的过程,就是一种阅读思考,一种阅读挑战,一种阅读探索。

3.空白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作者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空白,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字词处 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范围广泛,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写得生动优美,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很有好处;有的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读后肯定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有的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指导学生对这些经典词句进行批注,可进一步加深理解,感悟其内涵。如:《泊船瓜洲》中‚绿‛字的理解,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绿‛写出了春天色彩鲜美,到处是各种各样的绿,浓点的,淡点的,深点的,浅点的;‚绿‛写出了春天悄悄地来了,万物复苏,小草钻出脑袋了,柳树发芽了,一切充满了生机。…… 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评价。

课堂上,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有思想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感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学生获得的精神滋养就会流泻于笔端。同伴引发的批注,教师诱导的批注,自己发现的批注,一定是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

(三)课后拓展写批注,为课堂追加精彩之笔。

大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还要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扩展性的批注,进行适当的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就课文内容等做简单的批注评价,写写自己的收获、希望或想法。这样,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正确的真善美观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以达到语文教学中对两项显性指标的要求。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结尾写道:‚我紧紧抓住他的手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三十年后他们会再相遇吗?如果相遇,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结尾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遐想的余地。此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让思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任意发散,写下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写道:‚三十年后,老人已经一百岁了,他依然神采奕奕,每天打扫天游峰的山路。他上山九百多级,下上九百多级,一点都不累,还时常和登山的游人聊天呢!他成了天游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的同学写道:‚老人成了当地有名的老寿星,他热情地邀请我进屋,照样请我用雪花泉的水沏茶,茶很浓很香。我们边喝边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同学忧伤的说:‚三十年后,当我带着自己的孙子来到武夷山时,老人去世了……‛学生神思飞扬,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课后批注是课堂对话的‚意犹未尽‛,也可以是对课堂对话的反思、提炼、总结。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批注式阅读科研心得体会 篇6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让每个学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参与到“批注式阅读”科研中,我倍感荣幸,这次科研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然而成长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荆棘。

科研活动之初在指导学生批注阅读时,仅仅提出诸如“用心读,认真想,静心写”这样模糊的要求,让孩子们无从下手。学生读什么?从哪个角度读?批注些什么?怎么批注?都需要花一番功夫的。之后我就想要让学生学会反思,以便更快更好的迈入批注阅读之门。所以我们采取先确立一个框架,让学生的每次阅读批注都有明确的目的,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对阅读越来越有兴趣,批注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相信“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们一生受用。

本次科研活动学生们的收获颇多,并且将批注式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跟随孩子们的脚步我也收获了很多,对“批注阅读”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我会多多参与科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还要感谢科研组的领导和每一位老师在遇到困难时,给予的帮助,谢谢大家,大家辛苦了!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篇7

关键词:语文阅读,批注式阅读,小学语文

批注式阅读就是使学生在阅读时能进行交互式的阅读,对有些地方能够进行批注,这些批注包括自己的感悟、心得、疑惑等。这样的阅读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比较有利于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方式。对话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阅读之上。

一、现有阅读教学的弊端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个人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其他教师有关阅读教学作品的研究,我发现现有的阅读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诸如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1. 大众化的浅阅读

学生的本性中存在惰性。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对文本的深入思考,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节阅读。没有深入阅读,更谈不上个性化的解读。导致学生以老师的解读为榜样,千篇一律,囫囵吞枣。

2. 机械式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备课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些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并不是建立在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及阅读水平为主线的基础上,而是简单地依据教学大纲或者个人的教学经验进行。不能做到以人为本,贴近生活。其结果就会导致大部分的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更提不出独到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注重预期效果,忽略了课堂上的活跃因子,严重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结果导致课堂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课堂,阅读成了老师一个人的阅读。关于文本的解读,诸如内容分析、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很难让学生独立地进行。

3. 缺乏系统性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写作环节的参与,等同于一台戏缺乏主角。如何针对文本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阅读问题,并进行写作练习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主体是写作思路、技巧和思想,学生是学习并运用这一主体的主人公。阅读教学的系统性也包括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拓展式的思维训练,学会对不同的文本进行总结归纳,吸收消化。

二、批注式教学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批注式阅读的概念并不是近几年新创的,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著名的文学家金圣叹,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除此之外,还有李卓吾评点的《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都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

1. 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批注分为“批”和“注”。“批”是指把自己的阅读感悟书写出来。而“注”则是简单地对文本进行圈、点、勾画、注写等,不包括感悟。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个人观点、感受、疑惑等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写在文章空白处,是一种交互式阅读。

2. 批注式阅读的重要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批注式阅读正符合这一阅读规律。它能充分发挥每一个读者的个性,表现不同的情感体验。

批注式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阅读,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思路和方式。这样的阅读是多元化、个性化的,它对于学生积累阅读经验、体会阅读快乐有很大的帮助。

三、批注式阅读的实施

首先,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将自己优秀的批注作品展示给学生,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以此激发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给学生讲解批注的历史、发展,批注的好处以及具体的批注方法有哪些。然后给学生推荐经典的作品片段,要求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换批注作品,交流阅读心得,并对学生的批注进行客观的对比评价,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

批注式阅读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它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有裨益。利用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小学阅读教育中,我们应大力倡导批注式阅读教育,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亚梅.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7).

[2]朱琴.形诸笔墨,乃解其味:浅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下),2014(12):128.

[3]聂晓艳.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J].黑河教育,2014(3).

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8

语文批注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悟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常用六类批注方式。

1.感受式批注

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批注类型,即在阅读时针对某个词语或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

2.注释式批注

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利用工具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的一种方法。

3.评价式批注

指阅读时针对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及行文背景作出的评价。此种批注可以褒贬文中人物,可以评价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可品评好词佳句等。

4.质疑式批注

即阅读时随手写下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贵有疑。”阅读时带着问题去读,才能进行深入思考。

5.补白式批注

指阅读时顺着作者的思路,举一反三,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联想,或依照作者的写法,为作者补充,有时也称仿写或续写。

6.概括式批注

指边读边思考,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等,有概括段落大意之味。

以上批注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合理运用呢?笔者尝试着“自主学习三步走”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以不同环节的不同批注形式来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为例阐述。

第一步,初读文本,注释为主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作个标记,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以注释式批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步,再读文本,概括质疑

自学的第二步主要以概括式和质疑式批注为主。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文章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课文后,有哪些疑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精读品悟做好铺垫。

以上两步都要求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以下是一位学生完成预习批注的表格内容:

通过这样的表格式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预习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预习的效率。

第三步,课中阅读,感受评价

有了充分预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批注,对重点句进行赏析,这时的批注大多以感受式、评价式或补白式为主。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在精读品悟阶段,教师可用提问:“课题说‘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童多’?”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结束后再用另一个问题引领文章下半部分的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上可利用同桌、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此环节的阅读批注在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直接对话,调动已有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

“自主学习三步走”的阅读策略和批注方法,尊重了个体体验,满足了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思考的过程,完成了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好习惯” 篇9

课题实施阶段性小结

2014年9月开学后,我们致力于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参加这个课题已经快一年了。经过不断的实践,批注法初见成效,学生已基本形成了只要读书,必然会手中握笔的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在研究试验中,我们先进行示范,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自由批注文章。方法指导过后,学生开始了批注尝试。此时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过程中读到的好文章拿来作为批注内容,学生一下子兴趣浓了,纷纷认真阅读自己手上的课外书,在写批注的过程中扩大了阅读量,提高了欣赏水平,虽然孩子们写出的批注有些不是很恰当,但还是感觉到学生用心去读书,用心去思考,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想也就足够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一个很爱表现的孩子,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很习惯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此时为孩子创设展示批注的平台,使他们的认真阅读得到众人的赞赏,从而激发了继续阅读的热情。在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批注式阅读,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它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更有自主性。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来合理地分配时间,支配自己的阅读思

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有较大的思维自由。学生可以书写自己的理解、感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及评论,可以畅谈自己的认识,更可以想象文本的延伸等。批注式阅读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开放自主的阅读过程。

2.批注式阅读加强了学生合作性。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但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而是要在进行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合作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完善、更具体。学生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可以使自己的批注更加深入,而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了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同时也就学会了欣赏别人。

3.批注式阅读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在本课题总结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调查,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批注式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都能较自觉地进行批注式的阅读,懂得在书本中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平时测试中,学生对阅读题的分析更到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分析问题更加全面了,概括能力也加强了。

二、批注式阅读,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

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是关键。批注式阅读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并非轻了,而是重了。教师充分体现了“课堂组织者、情感引导者、学习参与者、思维点拨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

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展示,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孩子在课堂中本应该有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从最大的层面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参与文本阅读的热情。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尝试阅读批注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与充实感,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良好铺垫。

浅谈古诗阅读指导之联想式批注法 篇10

2009-06-27 21:06:44| 分类: 随笔札记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批注”是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释,写下阅读心得、评语,是学生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批注”题,也成为近年中考颇受青睐的新题型。

白居易说:“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精粹,典雅蕴藉、字字珠玑。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考生应予以重视。因古诗词意境丰富、语言又含蓄,而且具有跳跃性。在熟读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诗词进行创造性阅读,写下独特的感悟。

一、联想批注法的含义

1、联想批注法:由一篇诗文联想到其他的篇章中似曾相识的语句。联想,其核心的特征是“由此及彼”,由课内及课外,由本诗及它诗,由古及今,由己及人。

2、三种联想方法:

(1)相关联想

在有某种直接关系的事物间进行联想就叫相关联想。比如,看到他,就联想到他的身世背景,个性性情。时间空间上比较接近的。

(2)相似联想(类比联想),是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与之同类相似的人、事、物的联想。比如,看到月亮,我就想起与他形似的香蕉、小船。或者看到月亮,就联想到和它同样能传达相思的鸿雁、红豆。(3)对比联想(逆向联想)

即由这一事物向相反方向联想而求得另一事物。比如,由苦想到甜,由离别想到团圆等。

二、联想批注法的训练

1、以一首黄景仁《别老母》为例说说联想批注的训练。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相关联想批注

与诗相关的背景或作者的生平逸事。

1)、黄景仁,他是清代诗人,又叫黄仲则,小时候就死了父亲,家境贫困,三十来岁就死了。他的诗,读过一两首。他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似乎也是他对自己生漂泊不定,穷困潦倒一生的自责与无奈。

2)、也可以尝试用第二人称来写批注。例如:“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又一次见到你!你,少年天才,却英年早逝。你,“冠盖满京华”,却也“斯人独憔悴”。你,身在康乾盛世,却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真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3、相似联想批注

1)整体感知诗歌。主题:送别母亲;情感:不舍、无奈、悲伤;意象:河梁、白发、泪眼、柴门、风雪夜;意境:“惨惨”

2)联想到其他:古今中外的诗歌、名人名言、名篇名句、熟语(俗语、成语、惯用语、格言和歇后语)、流行歌曲、生活实例等

3)教师出示例子:李陵说:“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 “河梁”是送别之地。庄子说:“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河梁”是信约之地,是悲情之地。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杳渺、悲怆!

4)指导学生做批注

A联想到“母亲”主题的古诗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想必黄景仁的母亲也是这样的慈爱牵挂,黄景仁大概也是和孟郊一样的,看着母亲白发斑斑,泪眼干枯,悲痛万分,写下了这首首催人泪下的《别老母》。

B联想到“母亲”主题的现代诗

联想到了,冰心的《纸船》“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母亲牵挂孩子,孩子思念母亲,母亲不舍的眼泪,挂在脸上,诗人悲伤的眼泪,咽在梦里。

C意象联想到古诗

生:5“白发愁看泪眼枯”让我想起了以前学过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母亲的一夜白发,都是因为一个“愁”字,担心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过得开心幸福吗。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意象联想到俗语

生6:俗话说:“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说得不就是这对在风雪夜分别的母子俩吗?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相看眼泪,不知所云。这是多么的凄凉悲哀啊!

E联想到歌词

生7: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睛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生8:正如周杰伦唱的,我们的成就都是妈妈的功劳,正如黄景仁说的“白发愁看泪眼枯”,我们的成就换来的却是妈妈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她为我们付出了青春与岁月。长大后与母亲离别,怎能不让人流泪?但每个妈妈都是不求回报的。

F联想到实例

一个父亲在家挂一张地图,用粗粗的红线划出了连接儿子去的地方和自己家的直线。这个憨直的父亲有可思念寄托的东西,而诗人的母亲,眼看着儿子在风雪之夜开始浪迹天涯。没有儿子的日子,本来就已经少了一生相伴的笑语,更何况未料的担忧。诗人,怎么能忍心让母亲如此。

4、对比联想(逆向联想)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别那日还是春风拂面,杨柳依依。现在我回来之时,却已经是白雪飘飞,恍如隔世。而黄景仁呢,却在风雪兼夹的岁末,惨淡告别,何时是归期?相聚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的时候,应该在家孝顺父母,而不应去远游。孔夫子的话,诗人一定是读过的,但他面对家有老母,却能抛下她远游他乡,奔向茫茫的未知,这种截然相反的行为,更表现了诗人的悲惨凄凉。

“批注”是已有知识储备的整合运用。学生由此句诗引发出各类的联想,无论是与诗相关的背景或作者的生平逸事,还是由主题或词联想到的古今中外的诗歌、名人名言、名篇名句、熟语(俗语、成语、惯用语、格言和歇后语)、流行歌曲、生活实例等,这些无疑都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一种复习整理。这样是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联想批注法的教学意义

“批注”是读者、文本、作者最直接的交流。“以我心解你心”,通过文本阅读,通过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字斟句酌的联想,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自觉地走进作者。学生与本文与作者思维的碰撞,也是个性化、生活化的自主文字探究活动,理解感悟诗歌,然后写下精要个性的文字。“联想式批注”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地认识,更强烈地记忆和情感体验,基于文本,又超越了本文。“批注”体现了学生个体独特的感悟,创造性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写批注,探究文字的各种涵义加以进行联想,并加以个性的文字表述,是学生自身感受,语言的运用,表情达意语言实践过程。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批注”阅读,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丰富了她们的情感体验。同时,让阅读不再是处于一种被动,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内在的表达需要,一种精神需求。

“联想式批注”阅读,不仅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更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这些联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每一根敏感的神经,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上一篇:教师节祝福语简单暖心句子下一篇:经济学基础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