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俗作文(精选12篇)
深圳民俗作文 篇1
你到过深圳吗?你到过深圳就一定知道民俗文化村是深圳十大景点之一,今天我有幸到民俗文化村游览了一番。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
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
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淘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民俗文化村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民俗文化是作文教学的源泉 篇2
关键词:民俗文化 作文教学
民俗文化是指由民间共同创造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和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它是丰富而独特的教学资源。它在语文科教学方面占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我们要理解和应用民俗文化这一独特的教学资源,教育学生用好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验,好好地把握住民俗文化的特有优势—传统性、集体性等,在学习思想上始终能以体验和应用为主线,同样也能写出充满民俗气息的丽章,作文教学能改头换面,通过学习、体验,创造出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些许是作文教学的创新之路。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浅述民俗文化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一、民俗文化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問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两句诗正说明了民俗文化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恰似源头与活水。民俗文化是源头,是作文教学这股渠中流淌的活水。
(一)民俗文化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时空领域。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时时都在演绎人们的真实生活,时代的更替与发展致使民俗文化也随之越近。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老百姓,无一不经历民俗文化的熏陶。《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说的是国君听礼,就是到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调查研究。在我国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地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既如自古以来,中国农历8月18日的钱塘江观潮日也正说明了民俗文化民众性、生活性等特点。是作文教学时空领域的具体内容。是作文教学的物质和精神素材。因为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到今日它所研究的疆域仍在不断地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作文教学只不过是这种文化传承的一点点方式而已。但是,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定的意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二)教材中凸显丰富的民俗文化。一方面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写作的示范,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民风民俗的优美篇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就是一篇人们习俗的最真实的写照。还有初、高中课本选篇:《北京的春节》、《端午的鸭蛋》、《虎丘记》、《社戏》、《云南的歌会》等等。都在不同角度的反映着不同时期社会民风民俗的真实情节。在教学中引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
然而,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而把丰富的民风民俗之种播撒于肥沃的民族土壤中,融入良好的培植办法尤为至关重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作文教学固然是继承和发扬民风民俗精神的办法之一。
语文教材中已有着民风民俗的写作资源。 成然,在教材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其中的内容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潜意识的得到积累,渐渐地成为了作文素材。例如《端午的鸭蛋》等文章中,就有许多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端午节的形成是在屈原投江殉国之前。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外,还有纪念介之推之说,纪念曹娥、驱邪等等。出原在楚王昏庸、奸臣当道、国都沦陷、报国无望、秦国大军压境的绝望中,选在这个民俗节日里投江殉国,从而给端午节赋予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使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交相辉映。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感人辞赋,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端午节纪念屈原一说,影响最为深远,占据主流地位。屈原投江之后,才有龙舟竞渡的民俗。民俗是传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传统民俗备受人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把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一些被人们淡忘的传统民俗重新活跃起来。一个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亮点,占据领先位置,就必须优化自己的传统,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充实提高自己的民俗文化,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继承和创造出时代的民俗风气,为之高度反映时代特色,民众才会接受和奉行。而教学中能与实际的学习生活相结合而进行作文。写见闻、绘真实、抒真情。这样,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才会达到教育的目标。
二、感受真诚的民风民俗,提高审美体验,写出生活的情结也是民俗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时代在进步,生活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仍在延续,如婚丧嫁娶,起居造屋庆贺,开业规矩,祭祖踏青等等。这些都是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情淡趣浓的题材。它们有的表现了人的纯朴、勤劳、善良,让学生观察、采访、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写些农、城家事,感受人的真情美。中国传统节日风俗—春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北方除夕之夜吃饺子,南方地方初一吃素食,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至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云南“十八怪”。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其中一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体验、感受。从中教会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抒写现实生活。从感受、体验之中去发现人们生活的自然。关注、抒写社会生活的变化,增强学习、继承民风民俗的责任感、使命感。指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时事,如“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守子女”以“三农问题”。让学生了解省情、州情、市情,了解社会建设成应。让学生时时刻刻保持足够的社会敏感,锐利的目光,对身边的社会现象能够进行一般性的思考分析,将自己纳入社会角色。他们会觉得生活中值得写的东西就太多了。
然后让他们日常教育课堂中口头描述所见所感,以此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滴水成河,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帕写”变为“想写”。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写起文章来,才能把主观情感巧妙地融汇到客观事物之中,学出的文章才能上品味,这样把写作之源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得具体真切、生动形象。发挥了继承文化生活的教育作用。
综观所述,民风民俗是作文教学的源泉。作文教学得以很好的实现也是要不断地引导、体验和抒写民风民俗。
参考书目
1、徐 鹍:《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云南师大中文系,1994年7月重印。
2、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民俗节日作文 篇3
民俗节日作文
(一)一月一日星期二,这天是元旦节。我家办了一桌酒席,主要与一年未见面的亲友们聚一聚。
这天,妈妈早早的起来准备,到市场上买了很多好吃的,兴致勃勃的准备着一切,因为这天也是外公的生日。我帮着妈妈和阿姨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准备好了。表弟,外公,外婆和阿姨等人都到齐了。
我们在桌上边吃边聊,阿姨说道:“大家看这碗啊!这碗是鲍鱼呢!这么小的几颗就要好几百块呢!别浪费啊,一起吃。”一向节俭的外公瞪大了眼睛:“什么?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买这么多呢?俺们以前还吃不起这种东西呢,还是你们吃吧,这么好的东西俺可吃不惯。”突然,表弟不小心把衣服给弄脏了,外婆嘀咕了起来:“哎呀,俺的孙子,这衣服要好几百块钱呢,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哎呀,这可怎么办呀?俺们小的时候才没这么好的衣服穿呢!”我们吃的正香,外公突然又叫了起来:“呀,俺要去打牌了,他们三个还在等俺呢!”外婆又转过头来和外公说道:“你看看你,以前也不赌钱,现在有钱了,就赌了起来,还没完没了的赌。哎,没办法,现在的人们抵挡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我和表弟表姐们赶紧几个拉着外公,几个去点蜡烛,把外公拉到蛋糕旁边:“外公,你不吹蜡烛的话我们就没蛋糕吃了啦!”外公正准备吹,我们便喊住了他:“外公,要到生日歌唱完才可以吹呢,你过没过过生日啊?”于是我们便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外公在我们刚唱完就急着吹灭了蜡烛,吹完还“抱怨”道:“哎,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俺们那时候过生日,一碗长寿面就够了,哪还整这些呢?”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看着蛋糕,是啊!现在的社会一天比一天好了,相信将来会更好!
民俗节日作文
(二)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扫墓节日,爸爸开车带奶奶、妈妈、我、哥哥一起回仙游老家。我的老家在仙游县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们经过了1个小时的环山公路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梦中熟悉的家乡。
一下车,我们就闻到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四周青山环绕,整个乡村显得那样祥和。我们步行几分钟就看见一座泥巴盖得老房子,这是爷爷、奶奶、爸爸以前住过的地方,现在只有曾奶奶、曾爷爷住在那里。一进门就看见曾爷爷和曾奶奶,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看见我们到来,那爬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问候完曾爷爷和曾奶奶,我们要去扫爷爷的墓了,我们爬上了屋后的山坡。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小路两旁都开始热闹了。有嫩绿的小草展露着小脑袋,忙碌的蚂蚁在春运,春笋也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山间的小路上真有趣,一会儿小鸡、小鸭和我们嬉戏,一会儿小羊、小狗与我们赛跑。远处绿油油的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为家乡的春天添加了亮丽的色彩。不一会功夫,我们来到了爷爷墓前,爸爸带着妈妈和我认认真真地向爷爷的墓碑行三鞠躬。我多么希望爷爷还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生活。
民俗节日作文
(三)天空灰蒙蒙的,整个城市仿佛都罩着一层灰纱。空气湿漉漉的,没有雨的世界,却也是潮湿的环境。在罩着水雾的湖边,伫立着一座石碑,在灰色调的衬托下,它显得更加肃穆。石碑上有很多的文字,但是,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全面描述那段令人难忘的日子和那些无法忘却的人。
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在中华民族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困难的时候,有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用自己的血肉垒砌新时期的长城,他们用自己的脊梁擎起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牺牲重新树起中华的丰碑。从雪山到草地,他们的魄力显示自己的乐观;从大渡河到泸定桥,他们的勇敢显示自己的坚强;终于,在陕北的那片高原上,他们用自己的胜利,向世人预言了未来的最终胜利。一次次的“围剿”,一次次的反攻,大别山上凯歌高奏,三大战役锣鼓喧天,万里河山再次闪烁光辉!终于,在那个神圣的日子,一位伟人升起了一面旗,从此在世界东方的天空上多了一抹引人注目的红色,那是中国人在向世界宣告胜利,那中国人在向世界宣告:一条巨龙正在崛起!东方的睡狮终于觉醒,它的存在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十年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混淆是非的文化大革命之后,这片圣洁的土地上迎来了又一个辉煌的春天。一位慈祥的老人在那个美丽的春天,指给中华民族一条崭新的道路。虽然路途曲折,但>景色却很优美,道路的延伸带来更美的未来。
啊,那些可爱的人儿,那些为这片圣土奉献一切的人们,我们敬仰你们,中国人敬仰你们,整个中华民族永远敬仰你们!
春节民俗作文 篇4
大年三十的晚餐,被称为“年夜饭”。“年夜饭”非常丰盛,必须有鱼、年糕和圆子。鱼代表“年年有余(鱼)”,寓示富足美满的生活;年糕代表“年高(糕)”,希望人们的事业、学业“年年高”,都有更大的成就;圆子代表“团团圆圆”,寓示着人们会在这一天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快乐无比。
一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便不绝于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此起彼伏,这边还未放完,那边又响起来了。那一整晚都灯火通明,鞭炮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关于三十晚上放鞭炮,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
传说,从前,山洞里有一只怪兽。叫“年”。它体型庞大,头上长着牛角,眼睛又圆又大,像两只大大的灯笼。血盆大口一次可以生吞一个人。每到严冬未尽、早春即来时,它便到山下的村子里肆虐,捉人吃。大家既恨它,又怕它。
据说有一天,有两个胆大的小牧童在晚冬早春时到山上放牛,突然遇到了饥饿的“年”。当时,他们正挥动着赶牛的鞭子,发出一阵阵“噼啪”声。“年”一听见了就逃,就这样,他们意外地得知“年”害怕“噼噼啪啪”的响声。于是大家每到这时都会放鞭炮驱“年”,渐渐地,这成了一种民俗。
大年初一时,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倒贴着一张红色的“福”。它代表着人人都幸福美满、快快乐乐、万事如意地生活。可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原来“倒”与“到”同音,意思是“福到了”。它寓意吉祥。
你一定也还会注意到春节家家门上的对联。对联对得一定非常工整,而且一定是寓意新春快乐、新年吉祥的。它们代表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过年这天必不可少的就是——给小孩发压岁钱。大人要给孩子压岁钱,他们会把钱装在一个红包里,然后把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数钱。那可以说是孩子们一年之中最快乐的事了。
新年,是崭新的一年。各个民族的新年风俗和习俗可是讲也讲不完。
节日民俗作文 篇5
海蛎饼由面粉、海蛎、胡萝卜丝、瘦肉、紫菜做成。入锅炸完之后,外皮金灿夺目、香脆可口。里面的馅料呈金字塔状,上层的海蛎、瘦肉,柔嫩多汁;下层的胡萝卜丝、紫菜清爽美味。一口下去荤素搭配、海陆俱全。那味道,神仙走过都要停下尝一尝。
春节期间,福清很多人家都会炸海蛎饼,这成了福清特有的习俗。春节期间,你若去福清乡下,便能听见那不绝于耳的噼噼啪啪的炸海蛎饼声和烟花爆竹声。我们家也不例外。只见外婆将油倒满了锅,拿出了一个铁制带柄小圆铲,将面糊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然后又将红宝石一般的胡萝卜丝放于底下,再将褐色的紫菜放在上面,接着将海蛎和肉放在上面。这海蛎可是整个海蛎饼的点睛之笔,没了它,海蛎饼定会失掉一半的美味。这海蛎必须用刚刚捞上来的新鲜海蛎,只有这样,海蛎饼才会那么鲜、那么香。最后再涂上一层面糊,入锅用中火炸10分钟左右便好了。可10分钟对我来说却很漫长,我像只馋猫似的不停地在油锅旁转悠,等着做第一个吃海蛎饼的人。海蛎饼终于出锅了,我一口咬下去,香软的海蛎在口里慢慢融化,再加上香脆的皮,美味至极,一股香气直沁心田,简直比山珍海味还好吃呀!
说起海蛎饼,还有一个传说呢!当年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海蛎、番薯粉混合加水然后炸成饼吃。这便是海蛎饼的起源。可见我们福清的海饼还是小吃界的“长老”呢!
民俗摄影在民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民俗摄影;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J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22-0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俗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各民族分布广泛,民俗文化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民风民俗千姿百态、千差万别。或者相隔遥远的两个地方传承着同一个类型的民俗,或者同一个民俗事项也会派生出不同的支系,各支系因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生活习惯迥然不同。每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也因地域差异而各具特色,这些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既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也是一种在特定的地理文化环境下人类群体对世界的认识、适应和改造所产生的风俗习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漫漫岁月的消磨中,许多民风民俗正面临着被现代化潮流冲掉、淹没的危险。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较长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传承下来的,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各种民俗事项無不打上历史的烙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正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在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保护和挖掘民俗文化不仅成为学者和少数人的呼声,同时记录和再现即将失去和正在失去的民俗文化也成为摄影人的职责。摄影人通过视觉形象记录人类的记忆、社会的变革,使我们和后人能够完整地感受生活。于是真实、客观地保存现有的、未被改变的或正在变化中的民俗, 有效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一项必需的工作。
民俗摄影作为对民俗事项进行专门拍摄的摄影门类,对抢救民俗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延续性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以拍摄纪录,搜集整理和抢救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首先,民俗摄影对民俗文化有文献记录的作用,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而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低层次的民间文化,历来不被文人学者重视,其文献记载的可怜程度可想而知,因而,加强民俗文化的文献记录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摄影的各种特性决定了它在民俗保护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它通过拍摄民俗照片来记录民俗,记录下各种各样的生活状态,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图片,让民俗文化有形可观,有情可感,为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添加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它拍摄的对象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最具体、最生动的文化风貌和精神心态的表现, 如: 人物服饰、民居建筑、生活方式、人生礼仪、传统体育、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都开始被民俗摄影家们选取最典型的方面进行拍摄, 并予以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通过无数的摄影家及摄影工作者的努力,不仅记录下汉族,而且记录了藏族、回族、蒙古族、苗 族、土家族等等众多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 娶、占卜禁忌、民间工艺、民间歌舞等,比如苗族 的龙船节、侗族的花炮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节日。而民俗事项之中那些生态或原生态的方面被民俗摄影这种在视觉上具有直观性, 在表现手段上直接的、真实的、带有记录性和永恒性的方式记录在案。
其次,民俗摄影对民俗文化有发掘、宣传的作用,民俗是一种资源,既是文化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民俗资源的开发,有着多种形式,而摄影简便易行的方式使它成为民俗资源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很多民俗往往首先通过摄影图片传播出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人们认识。如老北京的老四合院、四川的茶馆、云南的泼水节、新疆的罗布人、图瓦人、湖南的湘西土家族等不少民族民俗风情就是这样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民俗摄影是我国民俗与世界相连接的纽带,民俗通过摄影与经济挂钩后获得了更多的宣传,民俗摄影家通过向新闻媒体、报纸杂志投稿,自身获得了经济补偿,同时推广了民俗的宣传,特别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刊物很多都依靠民俗摄影图片作为支柱内容。在当今世界,中国需要了解,世界各国也需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图片作为一种快捷直观的载体,向世界各国人民很好的展示了中国各族的民俗文化,如西藏的天葬、拉萨的雪顿节、苗族的姊妹节、回族的古尔邦节等,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了中国。
另外,民俗摄影,是一种学术性很强的摄影门类。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学问。这是民俗摄影区别其它摄影门类的又一重要标志。民俗摄影所拍摄的内容是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的是民族的民俗文化历史。这本身就涉及到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等,具有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学术性内容。真正有价值的民俗摄影作品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学术性。好的民俗摄影作品就是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因为它能通过摄影作品的外在形式反映出民俗活动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意义。即要拍摄民俗摄影,就要了解民俗文化。古老的历史决定了民俗摄影的对象包容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浸透着传统文化的遗迹。民俗摄影的核心就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把握, 关注的是民俗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 而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正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民俗摄影中蕴含着渊博的民俗知识和艺术哲理,它不仅是摄影学的研究工程,也是民俗学的研究工程。如何去研究民俗历史文化、掌握民俗的基本内涵、特征等,是一个专门的学问。因此它要求民俗摄影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很强的民俗意识,才能把民俗摄影搞得更好、更深入、更有成就。因此, 民俗摄影的历史信息含量大。许多百年照片已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 它们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超越了照片本身,具备了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一种最直观的记史方式。民俗摄影再现历史的同时,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文化气息和明辨力。所以民俗摄影工作者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项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的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刻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
民俗文化作文 篇7
中国民俗文化村大门内往左是一条食街,那里有着各民族的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漫步在小街上,一阵阵浓郁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真使人想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右边是很大很大的广场,能容得下上千人。前面是石雕的十二生肖像,巍然屹立在广场上。广场上铺着像地毯一样的绿草。每当夜幕降临,各族人民就在广场上欢聚一堂,点起篝火,载歌载舞,直至天明。广场后面是个像碗扣在地上一样的蒙古包。
一看见蒙古包,我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去,喝着蒙古叔叔端给我的.奶茶,看着蒙古姐姐跳的草原舞蹈,我也感觉就像到了广阔的大草原一样。我快乐地拉起蒙古姐姐的手同她合影留念。蒙古包的左边是一座喇嘛宫,好多的喇嘛在这里传播着他们的文化。顺着喇嘛宫前的一条大路一直往前走,一路上可以看到高山族、土家族、布依族……还可以欣赏到各族的风景,有恐怖的牛头马面,有挂在高高树上的秋千,还有竹子做的阁楼以及其他不知是用什么草做的房子,人们的生活是那么俭朴原始。我们还欣赏到了奇异的山洞、美丽的桂林山水、高高的千手观音……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我被一阵美妙的音乐吸引过去,挤进人群。啊!好大一个喷泉!当它喷出水时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漂亮极了。一会儿,一道彩虹横贯喷泉上空。
民俗作文 篇8
锦绣中华民俗村座落在美丽的深圳湾畔,占地30多万平方米。该园将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微缩复制在园中,是中国最全最精致的微缩景观群。
园中绿树葱翠,曲径通幽。迈步在充满南国情调的花丛间,沿路观赏精制的景观。这些景观并非随便塑造的外观模型,多为按1比15的比例原样仿建,个别景点为1:10或1:8。较之于原物,虽然形体小了,但结构、构筑方法完全相同,是一砖一瓦砌起来,一梁一柱搭起来,一楼一院垒起来,一间一厅并起来,毫不含糊。况且,除了用建筑、雕塑方面的能工巧匠设计制作外,还请原景地的专家学者亲自参与制作和实地感受,充分保留了景观的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就连山林园树,都能达到与建筑景观比例协调,真是不简单。当你看到这么的大“盆景”一组组排列时,怎能不双手称赞。
园中景物皆按祖国版图上的相应方位布置,既有塞北高原的蒙古包,也有江南水乡的小村落;既有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也有美丽海岛上的椰树林。此处看到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彼处望见长江三峡的曲折动人;这边是应县木塔、悬空寺,那边有少林寺院与塔林;看齐鲁,得见泰岳高峰、孔庙大殿;观荆楚,则有滕王飞阁、黄山峻影。考云南见崇圣三塔,寻贵州遇布依村寨。长城能留影,晋祠可生情,避暑山庄的风韵异常动人。景观多,看不尽;感受多,说不全。一个个景观,没见过实景的,在这里看个大概,聊以解双眼之谗。已览过实景的,再借此加深印象,回味无穷。再说了,这些景虽小,却也小得可爱,其精巧之韵,具有无穷的魅力,不然,游人们“一日游遍全国”的梦想怎能实现呢!
配合这些反映祖国山河之美、能够激发爱国之情的微缩景观,园中还有一些精美的点缀。比如景区门口那块耸起的石头,石头旁边那架高大的木制水车,就很能激起游人的情味。园内有彩桥架河,奇石卧草,绿水行舟,美图挂墙。累了有路边连椅可坐,乐了有轻快音乐可听。游人们或一二携手,三五成群,或老者携儿带孙,或青年牵夫挽妻,或远来者匆匆观去,或近居者缓行慢观。一群少年天真烂漫,说笑声如唧唧喳喳的小鸟。几个穿着彩衣的艺术生舞动着手脚,翩然飘过我们的眼前。
景区里,在特设的地点,有特别的民族风情表演。一拨拨少数民族演员,穿载本民族代表性的衣饰,载歌载舞,尽情地传递着那个民族特有的风韵。有的表演还可让游客们参与,当你加入到唱唱跳跳的队伍会,会感到十分新奇。比如,参与傣族朋友的泼水节,挎包收起,肌肤露出,小盆端来,水花溅去。把洁净清凉的圣水泼向空中,泼向对面,泼向众人,那种欢快与热烈,火爆了周围的空气。
传统民俗作文 篇9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传统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传统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传统节日交通拥挤。
民风民俗作文 篇10
民俗之一――贴春联。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民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
民俗之四――压岁钱。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儿童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儿童的枕头下面放压岁钱,保护儿童。在明清时代,“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因此一些地方把给儿童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儿童,祝愿儿童“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民风民俗作文 篇1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江西也有着与这边不一样的过节风俗!
我们过节吃的年夜饭是用自家种的大米做的,饱满粒大。我们还要吃饺子、汤圆,用意是团团圆圆;饺子里会放少许糖,用意是这一年的日子过得甜美;还有一种“长寿果”,大多是给老人吃的,是在饺子里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长寿。我们还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饺子包的像元宝,名叫“金针穿元宝”。
过年时我们还要贴对联、贴年画、拜祖先、敲锣打鼓......但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这些晚辈了,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也表示了长辈们对晚辈新一年的祝福。我们还要到亲戚家拜年,不过,我们要送礼物,都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临走时,主人便会取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赠吉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们收到压岁钱的喜悦中、在人们吃年夜饭的快乐中渐行渐远。这也明显地展示了中国文化风俗的魅力!
中秋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见公公、婆婆在忙碌着,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往盘子里放水果,有苹果、梨子、桔子、柿子、葡萄、桃子、菠萝,还有像刺猬一样的,我也说不上名儿,这些水里看了真让人垂涎欲滴呀!放完水果,再放香炉,并插上香。
到了中午,公公双手轻轻地抱着一个像宝塔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大门口前的水泥地上,用火把这东西点燃,过了一会儿,等公公干完后,我问公公:“公公,这是什么东西?”公公点起一支烟说:“这叫九层香,是为了出门不遭受风雨!”我听了点了点头。
终于到了晚上,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吃团圆饭了,啊!这么多好菜!全是为了远到而来的舅公公准备的。吃完团饭,我们看了中秋晚会,看完中秋晚会,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问婆婆:“婆婆,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吃吗?放到那儿等坏呀!”婆婆笑着说:“小傻瓜,这些水果是为了敬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吃饱,出门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到赏月的时间了,我们大家各自搬了张椅子,来到大院子里坐下。大人们在谈论着,我看着圆圆的月亮想:“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寂寞地住在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儿在广寒里为嫦娥捣药……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豆那可爱的小白兔儿呀!但都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时,妈妈吟起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关于月亮的传说……
夜深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层银纱。房屋、树木都睡了,它们像睡在无比宽大的“摇篮”里。我也睡觉了,银色的月光把我的房间照亮了,
民俗作文 篇12
深圳的习俗可以说,是聚集了各个民族的精华部分,主要由广府民俗、沿海民俗和客家民俗这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蕴含着千年文化的精髓,比如说广府民俗的:鞭打土牛催春耕,集市贸易有墟期,敬祖睦宗大宗祠,金狮献瑞闹新春,初入学堂拜孔子。客家民俗的:迎神驱鬼打大醮,祥瑞麒麟舞鹏城,龙腾四海庆太平,凉帽遮颜唱山歌。还有沿海民俗奇特的:天后庙前“辞沙”祭,浮家泛宅水上人,沙头角街舞鱼灯。
这些民风民俗可谓是各具特色,但有些人会忍不住发问:“深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前沿的高科技城市,这些看似有趣但质朴古老的东西,对于我们深圳来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在现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将这些习俗延续下去呢?”
其实,任何一个古老的东西,都是由厚重的历史叠加而来的,一个没有历史的地方则是可怕的。而这些民风民俗不但历史厚重,还结合了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比如说,广府民俗的“初入学堂拜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仪式“广府人八百多年来演绎出多姿多彩的广府民俗。由于有重教崇文的优良传统,当地初入学堂的学生,都要先举行“进孔门”的祭孔子仪式。”这个仪式恰恰体现出了广府人注重修养和学问,而这样的修养和学问,在以后的发展中而起到了重大作用;还有沿海民俗的“沙头角街舞鱼灯”,舞鱼灯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早操清朝就已经广为流传,鱼灯不仅仅样式美观,还蕴含着人民美好的祝愿,慢慢地,就从庄重的祭祀活动演变成了轻松的娱乐。别忘了“金狮献瑞闹新春”,这就是最早起源的舞狮的本体,可以说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突破。
【深圳民俗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春节民俗作文06-30
民俗春节的作文07-26
新年民俗的作文10-09
民俗博物馆作文08-30
春节民俗活动的作文06-08
写民俗风俗的作文07-10
关于春节民俗作文汇总07-23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08-29
600字作文民俗文化06-29
节日与民俗作文600字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