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作文

2024-08-07

民俗博物馆作文(共9篇)

民俗博物馆作文 篇1

作文一班 黄杨姝欣

上周日,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兴山民俗博物馆。

我们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大雄伟的望山门,望山门是明代建在高阳镇的,现在复建在古夫。

走进民俗博物馆,我们看见两个院落,左边是吴翰章老屋,右边的是陈伯炎老屋。接着,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吴翰章老屋。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吴翰章。吴翰章是一个举人,他写了四十余部著作,可不幸的是,他三十岁就去世了。导游告诉我们,吴翰章住的是四合院,石门上写着“百忍传家”.走进去,就是一个天井屋,天井屋的屋顶有两个正方形的“洞”,洞的下面有两个大水缸,下雨时,就可以接雨。

(交代清楚望山门、院落,民俗博物馆的构造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洞”字巧妙传神地点出了天井屋的特点)

往前走,我们看见的就是堂屋,堂屋的正前方有一个八仙桌,八仙桌的上面有一副对联,对联的左右两边还有两篇吴翰章的诗文。堂屋的屋顶上挂着盏灯笼,右边的灯笼上雕着龙,左边的灯笼上刻着凤,寓意着“龙凤呈祥”.

(“正前方”、“上面”、“左右两边”方位词的不断变换,将堂屋的一景一物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我们去了吴翰章的主卧室。主卧室里有一张红漆雕花人物床、红漆书桌、红漆彩绘柜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漆雕花人物床。它的上面刻着65个人物,人物都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种田的,也有采果子的,还有下棋的……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上面还刻着石榴,因为石榴里面有很多籽,寓意着“多子多孙”.

主卧室参观了,就应该去次卧室了。次卧室里面有雕花千工床、雕花柜,雕花化妆盒、书箱。雕花千工床有三层,每一层都雕刻了很多精致的图案,也都寓意不同。如喜鹊和羊表示“喜气洋洋”,蝙蝠、鹿和禽兽表示福禄寿。

(详写中堂、卧室,“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物床的精致特别,不同事物不同寓意进一步展现出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其它都参观完了,就剩下厨房了。厨房里有雕花月牙桌、雕花碗柜、雕花椅。我特别喜欢雕花月牙桌,因为它寓意着“团团圆圆”.

吴翰章老屋看完了,导游就带着我们到陈伯炎老屋去了。走进陈伯炎老屋,映入眼帘的就是厅房,左右两边是厢房,还有堂屋、中堂、佛堂、小客厅、主卧室、工具房。

首先,在厅堂,我们看见了一块匾,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清光绪皇帝亲自题的一块进士匾。然后,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小客厅。小客厅里有一块木匾,是清代五任南阳知府顾家衡题写的“庆衍稀龄”.还有雕花八仙桌,太师椅等。中堂有嵌汉白玉酸枝木椅、雕花牌位等。佛堂里面也有木匾,有神祖来格、雕神索、佛像、送子观音、八仙丹烛台等。接着,我们来到了主卧室,主卧室里有骨画、嵌骨拔步床,这都是用龙骨嵌成的。

(略写厅堂、佛堂,详略安排非常合理。“首先”、“然后”、“接着”一系列连词贯穿起来,参观的顺序清晰可见)

工具房里有农业工具、渔猎工具和制作工具。如:蓑衣、斗笠、火药瓶、秧马、石碾、马灯、洋灯、石磨等。

吴翰章老屋和陈伯炎老屋都参观完了。导游就带着我们来到庭院,参加有奖知识抢答活动。

我觉得以前的人们真聪明,制造了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我能拥有这样的房子,那该多好啊!

教师总评:

小作者抓住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并且把它细致地描绘了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这次活动的喜爱。作者观赏的地方很多,如果平均用墨,一定是处处皆说到,处处皆平淡。作者选取了中堂、卧室为主要描写对象,因为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同时,本文用词准确、生动,能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摹,观景的感受零碎的融于写景之中,情景自然交融。

民俗博物馆作文 篇2

民族、民俗文物是某一些民族使用过的,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民俗纯朴面貌的藏品, 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 但是与一般的历史收藏品不同, 民族、民俗文物具有更加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宗教信仰, 更具有代表性。博物馆主要负责历史文物的收藏、展览、调查、研究等工作, 博物馆把历史文物展览出来, 供社会大众学习、观赏, 起到教育大众的目的, 最早期的博物馆并不是官方所有、面对大众的场所, 而是起源于个人的爱好收藏, 启蒙运动之后, 这种个人对历史文物的收藏方式逐渐被公开化, 演变成今天的博物馆,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民文化的需求从最开始的历史文物的储存场所丰富为集收藏、研究、学习、探索、保护、欣赏、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文化机构[1]。目前, 博物馆的责任、功能和存在的价值都对人类的文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图书馆文物征集工作的质量是决定博物馆的职责实现好坏的关键, 因此, 为了今后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能, 下面对民族、民俗文物征集工作进行深入剖析, 并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希望对各个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有所启发。

2 民族、民俗文物征集工作

2.1 博物馆进行民族、民俗文物征集工作的意义

博物馆是多功能的社会文化机构, 它不仅是一些珍贵文物收藏的地方, 还是一个对大众进行文化教育宣传, 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机构, 并且博物馆内的一些文物还可以用作科研的材料, 作为历史学家研究过去的线索, 由于它的多功能性, 被称为一个地方或者国家文化的代表, 因此博物馆进行民族、民俗文物征集活动有很重大的意义[2]。

首先, 民族、民俗文物是一个民族, 一个区域过去历史文化的象征, 这些民族、民俗文物可以最直接的反映一个民族过程的发展历程, 为历史学家们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工作提供最直接的研究材料, 有助于考古科研工作的开展;其次, 民族、民俗文物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 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我们对其进行征集, 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 由于民间的一些不正当的保护措施可能会使文物有所损坏, 如果长期在民间进行保存, 最终会导致文物的流失, 给我们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还有, 民族、民俗文物是对各个民族生活的详细记录, 通过民族、民俗文物, 我们可以知道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 了解不同民族的异域风情, 如果文物保存的足够完整, 我们就可以把他们所记载的故事串联起来, 形成一幅完整的、反映民族真实历史的画卷;最后, 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活动还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 有利于一些专题类博物馆的建设, 丰富博物馆馆藏, 达到更好教育大众的目的。

2.2 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标准

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工作涉及到诸多学术领域, 如民族历史学、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等, 因此在进行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过程中, 征集标准自然与普通的自然历史文物有所区别, 需要多方面考虑多个学科的标准, 结合民族、民俗文物的民族气息、宗教信仰等特殊性综合得出民族、民俗文物征集工作的标准[3]。

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讲, 所征集的民族、民俗文物需要满足如下条件:首先需要与博物馆的馆藏理念相符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开展, 起到教育大众的作用;其次, 需要与博物馆对藏品的保护和管理技术相符合, 如果博物馆的保护技术达不到对所征集文物的保护标准, 那么即使征集到了文物, 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还有, 需要与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水平相符合, 各个博物馆的历史研究学术水平高低不同, 如果征集到的文物现有的学术团队不能对其进行更加有影响意义的研究, 那么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工作将失去了它的意义。

从科研工作者个人的角度来讲, 民族、民俗文物的主题要与科研工作者自己的研究方向符合, 因为术业有专攻, 不同的科研工作者有自己不同的研究方向, 一个陌生的领域, 需要科学家更多的时间去探索, 选择一个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同的民族、民俗文物不仅可以节省更多的研究时间, 同时也更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

从博物馆馆藏的角度来讲, 并不是所有的民族、民俗文物都有收藏和研究的价值, 民族、民俗文物需要满足如下标准:首先, 待征集的民族、民俗文物需要完好无缺, 现存状况良好, 才有收藏的价值;其次, 民族、民俗文物要具有代表性, 能够鲜明的反应当时的民族发展和文化水平, 反映当时的民族风貌,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才有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

3 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未来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将有所提高

由于博物馆对社会大众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有助于历史文物研究工作的开展, 它的存在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我国的文化发展水平, 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对博物馆的建设工作, 提高我国博物馆的数量, 完善博物馆的设施, 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 提升博物馆的质量, 争取在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建立更多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 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功能齐全的博物馆, 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3.2 大力发展专题类博物馆

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功能, 应该大力建设专题类博物馆, 专题类的博物馆分类明确, 更加具有针对性, 更加形象, 民族区域特色更加浓厚, 更能够吸引社会大众前去参观, 当更多的专题类博物馆建成后, 社会大众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选择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内进行参观, 由于社会大众对这一方面的兴趣更加浓烈, 能够得到的信息也就更多, 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因此一定要注重民族区域特点鲜明的专题类博物馆的建设, 努力优化博物馆的结构, 使博物馆又好又快发展[4]。

3.3 提升博物馆的公共职能

随着人类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对博物馆的公共职能将会有更多的需求, 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公共职能, 要注重对博物馆内的公共服务区的建设, 丰富公共服务区的内容, 可以在这里修建专题讲座报告厅、饮食休息区、文献资料查询区等等, 辅助博物馆的馆藏展览更好的发挥对大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3.4 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都步入了信息化的管理进程, 博物馆的管理也应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博物馆的馆藏有很多信息需要记录, 如文物的发现地点、文物的年代、征集者、征集时间等等, 传统的纸质记录方法存在着很多的缺点, 翻阅困难, 容易损坏和丢失, 给文物的保藏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把文物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便于储存、管理、翻阅, 不仅对文物的保藏工作有所帮助, 还有助于科学工作者对文物的研究工作的开展。

4 总结

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博物馆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 馆藏不断地丰富, 管理结构不断优化, 民族、民俗文物作为博物馆中的一类非常重要并且富有特色的馆藏种类, 它的征集活动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来讲有很重要意义, 以上对民族、民俗文物征集活动的意义和征集标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并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希望对今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萌.浅谈民族民俗文物征集的几点认识[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9 (3) :162.

[2]王忠山.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与利用[J].黑龙江史志, 2008, 5 (17) :84.

[3]孟希旺.从民族文化教育的角度谈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展示[J].文物世界, 2011, 12 (5) :94.

民俗博物馆作文 篇3

北京东岳庙座落在朝外大街141号,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供祀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众神体系。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占地约6万平方米,殿宇堂庑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而北京民俗博物馆就坐落于这座历经历史洗礼后的东岳庙内。据曹馆长所说,民俗博物馆之所以坐落于东岳庙内,是因为东岳庙历史上行业祖师信仰比较多,涉及到过去的各行各业,而根据东岳庙的遗物确定了博物馆的方向。由于各行业民俗文化息息相关以及考虑到博物馆以后的发展方向,故定为民俗博物馆。

早晨9点多的东岳庙还未有多少人烟,东岳庙的工作人员先带领我们总体游览了一番,体验一下独属于这家博物馆的民俗气息。未进东岳庙山门,可见一座结构浑雄、造型凝重的牌楼。因它与东岳庙被朝阳外大街相隔,故经工作人员提点才知这浑雄气派的琉璃牌楼也是东岳庙所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北京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三间四柱七楼黄绿彩琉璃牌楼,明万历年间由宫中太监们集资建造的,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沿着东岳庙的中路向内走就是东岳庙最主体的一个建筑群——七十六司。每个司都代表东岳大帝的一个职能,而每个司的职能是什么都会有个相关介绍,在每个司门两旁都以楹联的形式将他们的职能书写出来,这些楹联都是在1997年修缮时集结的一些当时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其中就包括刘炳森、欧阳中石等等书法大家。司内的神像则分两部分完成,一部分是出自张昌教授及其学生的手中,另一部分则是由北京雕刻厂很有造诣的师傅们所雕的,每尊神像都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再向前观看,就会看到东岳庙的三多之一——碑林。岳庙碑石数量首冠北京城、郊群庙,曾流传有“东岳庙的石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其中既有元、明、清以来皇家御制石碑,也不乏张居正、史可法、沈德潜等官员和社会名流撰写的碑文。在众多碑石中,最为著名的无疑就是位于东碑林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文、书丹并篆额的《张留孙道行碑》,俗称“道教碑”,也叫“张公碑”。此碑也是被称之为民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而另一个镇馆之宝就是明代的由金丝楠木制作的三清神像。据说当年拉动时有很多经书从神像内掉出,故得“满腹经纶”一词。为了保护神像屋内并未设灯,因此屋内较暗,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晴天来会看的清楚很多。当问到曹馆长最爱哪个馆藏时,他说:“各有千秋吧,但是就艺术而言,‘张公碑’应该更加值得我的喜爱。”

再向内走,就到了博物馆开办展览以及活动的地方,由于博物馆设在东岳庙内,为防止打扰庙内道士清修,所以大多活动都在最里面举行。本次来民俗博物馆,馆内正在开展一起关于旧时商店招牌的展览,一间间观览不难发现一些北京的老子号——“全聚德”、“王麻子”等等都位列其中。望着这一个个带点古旧味道的招牌,你完全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何为真正的“金字招牌”,也可以体会到旧时人们的智慧。远远望着你就会知道这家店主经营着什么,更有甚者一些店面会邀请书法大家题字来增加知名度,这也是明星效应的一种吧。

据曹馆长介绍,馆内的展览并非长年的,而是过一段时间一换,管内的藏品也并不是仅仅依靠藏品种类而展,而是每期都会有一个主题,然后将跟这个主题有关的展品一起展出,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来体会到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果每次来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展览,那么还有什么意思呢?只有每次都有不同的东西展出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也能更多的了解到咱们的民俗文化。当然我们的展览大多也是跟着传统节日走的,这样更能体现我们传统的民俗特色。”曹馆长这样说道。

当问到搜集藏品的过程时,曹馆长强调:“我们选择的藏品过程中比较注重代表不同阶层的,有代表性意义的展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不同的途径,包括一些藏家、旧货市场,老百姓的捐赠等等。”

而在历史上,东岳庙与民俗活动联系紧密,辟为民俗博物馆后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是弘扬、展示、研究传统北京民俗文化的窗口。其中“借问祈福何处好,路人皆指东岳庙。”指的就是东岳庙的祈福活动。烧福香,走福路,挂福牌,绕福树,挂福匾,画福布等多种多样的传统祈福活动是东岳庙的福文化的核心与特色。

而谈到我们东岳庙的民俗活动,不得不提的就是东岳庙的庙会。东岳庙庙会是博物馆每年最为重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东岳庙庙会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在民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2008年,北京东岳庙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春节文化庙会。

民俗博物馆 篇4

红方块创建于2000年,是专业从事各类展厅史馆全程策划设计与施工的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博物馆、博览馆、博物陈列馆、民族博物馆等系统施工的专业公司。公司拥有一支从博物馆整体设计策划到博物馆文案策划、博物馆展品陈列解决,博物馆装修与展示平行施工的强大团队,完全解决了展厅史馆工程因文史编辑与装饰工程脱节造成的档次低级的乱史工程和烂尾工程。

筹备博物馆一般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学习的过程,展示设计的前期一般会组建展示筹备工作组,小组成员即从各类展览公司提供信息中整合思路,通过综合判断来选择合适的展览公司。专业的展览公司具备完整的展示系统,其每一步进展都有严谨的操作程序,能更有效的与客户思路相吻合,并对博物馆整体高度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包括博物馆策划流程、博物馆设计程序、博物馆施工配套全程服务。选择真正具备公安陈列馆筹建综合能力的展览公司是共组效率的重要依托。

选择展览公司时应将“是否拥有自主展示制作工厂”作为考察的重点,即是否具备多年的施工经验、具备充分施工能力,工厂设备是否完善,工种是否齐全。工程施工经验一方面保证了一流的施工质量;同时公司实现不分包不转包,由策划设计到施工全程服务,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程效果,同时为客户节约了大量项目成本;更重要的是确保了设计上的逻辑性,工程进度的连续性,从而确保博物馆整体品质的最优化实现。

游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馆 篇5

壬辰初夏,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笔者亟欲一探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馆的博大精深,因此踏上了游览考察之路。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坐落于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带,东接翠华山,南靠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5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是陕西省“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之一,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该馆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20余年的努力创办的,是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展示为主的,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一体的战略带动项目。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漫长的筹备和建设期间,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已收集、抢救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以及反映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构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规模,从不同侧面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历史风貌。

博物馆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规划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功能区,包括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四个区域。主要建设有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厅、展廊、文物库房、戏楼、店铺、工艺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祭坛广场、园林景观等。博物馆的成立,填补了我国大型优秀民俗文化展览、教育、研究基地的空白,成为陕西省乃至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民俗遗物保护展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对于进一步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延伸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站在院内,伴着青山绿水,眼前这片美景,这一股古朴之风,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梁,件件制作精良。目前能够看到的这些宅院,都是王勇超先生从民间“拯救”回来集中重建在此的。王勇超先生历尽了几十年的心血,挽救了这些民族的精华,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我们民族的一段历史,保护了这些即将失去的民族瑰宝。对此,相信每一位观者,都是感慨万分的。

木雕镂空的床、砖雕的屋脊、重量以吨计的饮马槽、旧时的戏台……在浩繁的艺术珍品中,8000多柱拴马桩规模声势最为浩大,它们在古代曾是富贵人家显赫身份的象征,如今浩浩荡荡地排列在室外,犹如“地上兵马俑”,最能代表关中风情及关中文化历史。目睹这些活生生的民间珍品已经足以让观者倾心观瞻、流连忘返了。

没走几步,眼前这个牌匾令我停下了脚步,原来它是苏轼所题。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v二年(1057)进士,复举制科,授凤翔府判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澈在文坛上并称“三苏”,均被列在“唐宋八大家”之中。在书法上苏轼更是享有盛誉,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家”。苏轼书法初学“二王”,后又学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李北海等,还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法家,形成了深厚朴茂的风格,集诸名家所长为己所用。他的书法在二王以后独树一帜,书法风格比较明显。其字丰满肥润,跌宕生姿,有天真烂漫之趣。正所谓“坡翁奇气本超伦,挥洒纵横欲绝尘。直到晚年师北海,更于平淡见天真”。崇尚自然是苏轼创作中的一贯审美追求,也是他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在学习前人书法的过程中,不求形似而重神似,注重自成一体,因此他的.书法又呈现出妩媚婀娜的风姿和雄健豪放的气派。他评论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中不能尽妙,我则心目首俱得之矣。”在谈到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这对“宋人尚意”书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纸本,17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此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后人将此帖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时间有限,一天下来走马观花,实在没能细细品味,如果要详细考察一番,恐怕一天两天也是不够的。虽粗略观赏,但关中民俗博物馆之旅,可以说是不虚此行,震撼无比。

民俗博物馆作文 篇6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研究、展示、保护南京民俗文化以及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性博物馆,馆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甘熙宅第又名“甘熙故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甘家大院”,地处南京市白下区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46号。甘熙宅第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中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甘熙宅第和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建筑的“三大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古都南京一处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播文化知识,我馆在现有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欢迎广大热心公益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各界人士踊跃报名。作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及博物馆事业的您也一定希望能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愿意为从事志愿工作的您,搭建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工作平台。有意参加的朋友请注意以下信息:

一、讲解志愿者招募

1.报名时间:

即日起—长期招募

2.报名对象及要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法律法规,能够自觉遵守本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

(2)热爱文博事业,了解有关文博的常识性知识(有历史、文学、表演、外文翻译等相关专长人员优先);

(3)年龄在18—60岁(大学生、在职教师、离退休人员优先);

(4)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善于交流,诚实守信,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够使用普通话;

(5)长期在南京居住、工作、学习的国内外人士优先;

(6)每周服务讲解一次(不少于2小时),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100小时。

二、开放服务志愿者招募

1.报名时间:即日起—长期招募

2.报名对象及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文博事业,愿意以博物馆为平台,义务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

(2)品行端正,性情开朗,有较强责任心,有耐心,具有团队精神,能够自觉遵守本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3)身心健康,能够承担长时间站立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用普通话,具备外语交流能力和从事过志愿者服务的人员优先;

(4)年龄在18—60岁(有网络设计、多媒体设备操控、硬件设备维护等相关专长的人员优先);

(5)喜爱民俗,对非遗和民俗有一定了解的人员优先;熟悉博物馆文物征集的人员优先。

(6)保证每周至少来馆服务一次(不少于2小时);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100小时;

(7)具有兼职和全职的时间保障;

(8)工作描述:

•为观众提供简单的咨询和引导服务

•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展厅巡视,对观众的各类危险行为加以制止•协助博物馆陈列部文物征集和文物摆设,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引导观众文明参观

•协助工作人员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并上报解决

•协助博物馆完成其它临时接待服务工作

3.服务时间:根据民俗馆活动需要确定

三、手工制作活动志愿者招募

1.报名时间:

即日起—2014年9月

2.报名对象及要求:

(1)热爱手工制作、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2)身心健康,对公益事业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流畅使用普

通话或外语,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年龄在18—60岁(幼儿教师、有育儿经验、医疗护理专长的人员优先);

(4)具有兼职和全职的时间保障,能够自觉遵守本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5)每年7、8月份在南京居住、工作、学习的人士优先;

(6)有一定的耐心,能吃苦,对孩子有责任心。

☆手工制作活动志愿者主要服务于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每年暑假的夏令营活动。

报名方法:

请报至:人文学院科协志愿服务服务中心。

招募流程:

(1)对报名资料进行整理甄选,经审核合格者,到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参加面试。面试时请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2)面试结束后,对符合条件者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志愿者岗前培训”。

(3)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口试,考核合格者成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见习志愿者,试用期半年,试用期满合格者正式成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志愿者大家庭中的一员。

恕不接待现场报名,谢谢您的理解与合作。

面试者名单、面试时间、地点及面试时需携带的相关材料请随时登录民俗馆网站,进行查询。

民俗博物馆作文 篇7

自古以来凡是文化交流及经济繁荣的中心地区, 其民居的繁荣程度必然会包罗万象, 关中地区作为数个朝代的国都, 其民族性宗教性的丰富是影响关中地区民居特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农业作为中国古代王朝的支柱性产业, 中原地区的良好农业生态环境也使得该地区成为定居的良好场所, 另外封建社会的各种社会礼仪及宗教礼法也使得关中民居形成了其较为完善而独立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态。

关中民俗博物院的入院正门是著名的赵家门楼, 赵家门楼原址是在陕西省的白水县, 该建筑原建于清朝光绪年间, 整体建筑外观结构呈“品”字形, 上下两层, 东西长十五米, 南北宽五米, 高十三米, 气势雄浑而灵动, 整座建筑极富装饰性。门洞中开, 两边附带侧门, 中门为巨幅石门。其两边有石刻对联, 上方镶有石匾, 使原本雄伟壮观的门楼显得更加庄重典雅。同时门楼正面饰有大量精美的石雕和砖雕图案, 图案的内容以象征吉祥的花草纹饰和代表当时文化审美的人物云纹等组成, 无论从建筑的规模还是建筑中的装饰构成均可以彰显当时门楼主人的显要地位, 门楼作为古代象征地位和荣誉的一种特色建筑, 在陕西各地均有不同数量的发掘, 但是如此精美且规模巨大保留至今的实属少见。

从周代开始, 关中的民居就以“合院” (特别是“四合院”) 为原型。合院的建筑形制及体现了当时民俗文化的一种和乐融通

言, 要借助多彩贵州和黄果树国家森林公园等较有影响力的宣传, 突出蜡染文化形象、强化蜡染文化价值吸引, 增强蜡染文化识别, 吸引潜在购买者, 推动购买行为。

(四) 调整发展战略

1.以质量求生存。坚绝杜绝粗制滥造, 假冒伪造产品, 讲诚信, 以优质的产品赢得顾客的信赖。

2.以差异化求发展。采取差异化战略, 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 生产不同的产品, 可以根据顾客的意愿进行设计生产。不断开展网络营销和绿色营销。

3.政府加强对蜡染市场的监督。促进蜡染市场健康有序、诚实、信用、公平的大环境。才有利于蜡染的发展, 确实发挥政府职能保证蜡染市场有序发展。

4.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贵州发展的机遇, 巧借东风﹑推动蜡染发展, 加大政府抚持力度和加宽扶范围,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创造一些品牌, 跳出安顺到更大范围发展, 使其成为的美好向往, 同时体现出古代关中文化对于天人合一文化的一种自然哲学观念。合院的内部划分则极其严格, 合院各个房间的位置及功能性均有较为统一的标准, 这一角度体现对古代对于宗教礼法的尊崇, 长幼有序及主仆尊卑等均可以从民居的房间大小及位置上得以体现。

关中民居历经数代, 其风格的形成具有其特殊性。关中地区独特的天然风貌是关中民居形成的自然原因, 关中地区地处中原地带, 背靠秦岭且夏季较为干燥, 因此关中民居对于采光的要求并不严格, 且院内的规划需要背光庇荫。另外关中地区多风少雨, 所以关中民居多为窄长的整体造型规划, 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质形态使得关中民居多结合当地的具体地貌因地制宜。关中民居形成的人文原因可分为两方面, 其一:关中地区为多个朝代的经济文化中心, 宗教礼法及家族观念根深蒂固, 古代重礼的习俗影响了关中民居的院内房屋规划及分布, 长幼、主仆、尊卑的等级观念在当时的大户人家宅邸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其二:关中地区由于其民族的多元化和外来异域文化聚集, 所以关中地区民居兼收并蓄的吸纳了一些各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外来文化, 这其中包括屋顶形式、大门方位、门的形式、窗的形式、房屋开间、住房分配、道路设置、水塘设置等等。如果说关中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环境造就了关中民居的建筑空间, 院落的分布构成, 那么民俗文化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 折射出关中民居型制丰富生动内涵。另外历史原因以及政治因素也是影响关中民居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辟, 更朝换代的政治洗礼, 六年战乱及朝代更迭时对于都城的重新规划等。此外由于关中地区的独特军事地位和政治经济中心的特征, 关中民居具有独特的防御性和内向性, 民居间的分布形态也可以看出当年战事纷飞的特征。

结语:关中民居具有悠久的历史, 关中民俗博物院历经数十年从事关中民居及关中民俗文化的整理拯救和修复工作, 现在院内已经修复完成的院落已达十数座, 虽不能尽显当年的关中民俗风采, 但是关中民居民俗的独特魅力能够依然得以保存并流传下去, 对于研究关中地区民风民俗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关中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深入研究及保护这种文化并发扬光大, 在现代民居及城市规划设计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关中民居民俗文化中包含着关中地区人民居住方式、居住行为以及民居建筑中的各种技术、艺术门类, 它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是古代民居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安顺另一张名片。

结语

蜡染是安顺独具特色民族产品, 它体现安顺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安顺文化的物化载体。通过对安顺蜡染现状调查分析, 尽管目前安顺蜡染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但随着国发2号文件、15号文件的出台为安顺旅游业发展搭建的平台, 安顺旅游业将得到迅猛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蜡染的市场前景是大有可为的, 蜡染的传承和发展将会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期待着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10) :825

[2]《咸丰续修安顺府志二》[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533.

[3]蒋晓昀.《美术学视野下安顺蜡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一期.

摘要:关中民俗博物院坐落在南五台山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共先后收藏整理恢复关中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民居共计四十余座院落。院藏民居大部分为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民居, 其历经百年而保存完整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每座院落均有它的故事, 这些民居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当时那个年代的关中地区各族人民的起居、劳动、艺术、习俗、风情等特征。

捞车河:土家人的“民俗博物馆” 篇8

武陵土家第一寨

站在晃悠悠的拉拉渡上,村支书彭顺雄指着沿河两岸的吊脚楼一脸骄傲地说:“我们捞车河村可是土家文化和建筑保存最完好的村落,被称为武陵土家第一寨,还是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你要了解土家族文化到我们村可是搞对头哒!”

在酉水流域行走了很多天,见过漂亮的吊脚楼和土家村落不计其数,但当捞车河村一片黑压压屋脊跃入眼帘的时候,我还是第一时间就被它震住。

洗车河一路奔腾而下,到靛房河与洗车河交汇的地方,形成了酉水流域少有的平川大坝。两条江将寨子一分为三,河西的惹巴拉,河东的捞车、梁家寨、耶铺,如荷叶般安卧在山水之间,聆听着自然的天籁之音。这个原始的土家自然村落,按姓氏集聚着千户人家,以彭、梁、向三大姓为主,村民们说他们都是土司时期三位土王——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的后代。

到了捞车河,你就会发现这里打眼的就是原始民居,放眼望去,寨内瓦连瓦,户挨户,门对门,街巷布局精巧。河边上不时有妇女捶打衣物或清洗物品,一群光着屁股的孩童在水里嬉戏,河上静静地漂着一支拉拉渡,见证了土家人日出而作的繁忙,日入而息的恬静。这拉拉渡是不收钱的,来往渡人,无怨无悔,似乎是土家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上了岸,青瓦木楼、卵石护墙,栋栋吊角楼错落有序地紧紧相依,依山面水,古朴而壮观。寨子周围古树参天,一群群白鹤栖息于古树葱茏间,悠然翱翔成仙境般的风景。袅袅炊烟慢慢地从木楼青瓦上升腾,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任意走进一户农家,腊肉、霉豆腐、糍粑、油茶汤让你大饱口福。要是你有幸在这里住上一晚,静谧的农家生活与天籁般的自然气息,会让你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在寨子中行走,我看到很多村民外出的时候根本就不锁门,一问彭支书才知道他们这里根本就没有盗窃事件发生,村内的治安非常好,可见民风之淳朴。

牛角号里的梯玛神歌

在捞车河村的坝子上,69岁的梯玛田德美身穿八幅罗裙,头戴凤冠帽子,手持八宝铜铃与师刀,用土家语唱起请神的歌,那种犹如从灵魂深处发出来的声音,让我仿佛沿着一个长长的时光隧道,去到远古的祭祖仪式上。

就在大家沉醉其间时,他用一根穿线的小针,把一只碗连同碗里的灰凌空提了起来。灰松碗重针小,他使了什么法子?正疑惑间,台上的人说,这只是梯玛小试身手,上刀梯、下油锅等重量级绝活都还没拿出来。梯玛怎么这么神?旁边的人告诉我,梯玛还掌握许多祖传秘方,能治病救人呢!

作为依附于祭祀活动带有一定民风民俗和艺术特点的梯玛神歌在武陵地区流传了上千年,大凡土家族的祭祀、赶鬼驱邪、还愿请雨、送亡人等活动都由梯玛主持,包括土家族隆重的摆手活动。

我终于了解到,梯玛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一种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的共同体,是沟通人神之间的神秘使者。举行还愿活动时,他时而威风凛凛、神气煞煞,如神降临,煞有介事地成为神的代言人,仿佛真的能对人传达神的旨意,时而又是一个活泼风趣、洒脱无羁的凡人,能够面神表达人的祈求。

田德美梯玛率领他的10个弟子踩起八卦步,边舞边唱。动作整齐划一,身体摆幅夸张,衣袂飘飘。

如果没有人介绍这是梯玛在做法事,我会以为这是由田德美梯玛领舞的飘逸雄健的摇滚,粗犷然而如流水般的韵律在绿色山野为背景的舞台上肆意流淌,令人快意舒坦。专家田隆信则见怪不怪,他说,你要是见过龙山县隆头镇杉树村的彭世学梯玛做法事,那更不得了,他穿着八幅罗裙单足在枯饼上旋转,可以转一百多个圈圈,像跳芭蕾舞一样。

自踏入湘西的大山,我就像一个不速之客闯入了一个陌生的文化禁地,左冲右突都找不到出口,一长串的采访对象不知藏在哪座山的深处。后来请教长期在捞车河村做田野调查的专家刘能朴才知道其奥秘。

《梯玛神歌》作为一种源于古代原始宗教的文化现象,刘能朴认为它承载了大量的古文化信息和艺术因子,它深

涵着音乐、文学、语言、民俗等多种学问,并以其原始、质朴的自然观和道德观,对土家族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它具有多重社会功能。首先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作为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不仅对没有自己文字的土家族人必不可少,也是专家学者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活化石。谁破解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寻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谜。

民俗生态博物馆

洗车河流域是武陵地区土家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是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摆手舞、茅古斯、打溜子、咚咚喹、哭嫁歌……都在捞车河村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茅古斯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每逢节日,村民们装扮毛人表演先祖故事。他们用稻草包着头脸,身上披着棕衣,说话口齿不清、走路弯腰弓背,形象语言动作都是活脱脱的毛人。辨脚迹、设卡子、放猎狗、围野猪、分野肉、祭猎神,这一出戏演下来,仿佛原始人的狩猎活动从历史教科书上走到了面前。

打溜子是土家族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用于结婚、年节等喜庆场合。一支溜子队伍由4人组成,所用的乐器有头钹、二钹、马锣、大锣4件青铜乐器。在演奏时,各人操一种乐器,配合默契,节奏紧密,互相照应,相得益彰。

土家人的打溜子第一次让世人惊艳,是缘于田隆信创作的《锦鸡出山》,1985年进京演出,轰动京华,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中作为出国的击乐珍品,带到西欧的四国艺术节上,让外国人大开眼界。后一发不可收,湘西的“锦鸡”多次在异国的舞台上“出山”,与“二泉映月”、“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等名曲一道,被中央音乐学院作为“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民间乐曲”收藏。

土家人还会用一根小手指粗大、长不及5寸,仅有3个孔的小竹管吹奏出土家山寨四季的浓郁风情,也是在国外的大舞台出过风头,让外国人惊叹不已的,土家人叫“咚咚喹”。他们随手从树上扯一片绿叶,含在唇间,鼓起腮帮子,就吹出了土歌山调,还能吹《金山上的太阳》和《南泥湾》呢!

土家人一生都泡在歌的海洋里,他们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单的吊脚楼,但他们一定要快乐,要有歌。

姑娘出嫁了要唱哭嫁歌。“传说邻家嫁女娘,邀呼伙伴来商量,三三五五团团坐,你哭一场我一场。”这是一首古老的《竹枝词》,它所展示的是一幅土家族婚礼中的哭嫁图。有人哭有人劝,有比有兴、声情并茂,边唱边用手帕抹泪。这和婚宴上举杯相庆的欢乐愉快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春节民俗作文汇总 篇9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民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民俗作文 篇1

新年是上一年完美的句号,也是下一年美好的开始。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吉祥、重要的节日,它有各种各样的民俗。

大年三十的晚餐,被称为“年夜饭”。“年夜饭”非常丰盛,必须有鱼、年糕和圆子。鱼代表“年年有余(鱼)”,寓示富足美满的生活;年糕代表“年高(糕)”,希望人们的事业、学业“年年高”,都有更大的成就;圆子代表“团团圆圆”,寓示着人们会在这一天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快乐无比。

一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便不绝于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此起彼伏,这边还未放完,那边又响起来了。那一整晚都灯火通明,鞭炮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关于三十晚上放鞭炮,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

传说,从前,山洞里有一只怪兽。叫“年”。它体型庞大,头上长着牛角,眼睛又圆又大,像两只大大的灯笼。血盆大口一次可以生吞一个人。每到严冬未尽、早春即来时,它便到山下的村子里肆虐,捉人吃。大家既恨它,又怕它。

据说有一天,有两个胆大的小牧童在晚冬早春时到山上放牛,突然遇到了饥饿的“年”。当时,他们正挥动着赶牛的鞭子,发出一阵阵“噼啪”声。“年”一听见了就逃,就这样,他们意外地得知“年”害怕“噼噼啪啪”的响声。于是大家每到这时都会放鞭炮驱“年”,渐渐地,这成了一种民俗。

大年初一时,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倒贴着一张红色的“福”。它代表着人人都幸福美满、快快乐乐、万事如意地生活。可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原来“倒”与“到”同音,意思是“福到了”。它寓意吉祥。

你一定也还会注意到春节家家门上的对联。对联对得一定非常工整,而且一定是寓意新春快乐、新年吉祥的。它们代表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过年这天必不可少的就是——给小孩发压岁钱。大人要给孩子压岁钱,他们会把钱装在一个红包里,然后把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数钱。那可以说是孩子们一年之中最快乐的事了。

新年,是崭新的一年。各个民族的新年风俗和习俗可是讲也讲不完。

春节民俗作文 篇2

大家一定知道,每个国家在迎接新年时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这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过年时最常见的几种习俗吧!

在过年时,人们往往都会在自家的门上贴上写着吉利词句的春联,在窗上贴上鲜红的窗花和倒写的福字,以此来辞旧迎新。其实它们的来历还都从一个古老的神话说起呢!传说在过年时,有一种怪物会出来为祸人间,但它惧怕红色,于是人们就想出了贴对联、剪窗花等红色装饰来驱赶年怪、确保平安。同时,人们希望来年更幸福,于是就把好听的话语写在对联上,讨个吉利。

在除夕夜里,大家一定会聚在一起吃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这顿饭最受人们重视,平时不管大家相隔多远,也会尽量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年夜饭不仅最为丰富,也是一大家子人欢聚在一起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谈话,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习俗就是拜年了。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彼此送上一份浓浓的新年祝福。当晚辈恭敬诚恳地给长辈作揖拜年时,往往能领到一份装着压岁钱的红包,那代表这长辈对晚辈的希望。

虽然上面只介绍了几种习俗,但过年的传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富饶啊,这正是我国的特色。中国的过年,不但隆重,而且包含着亲人之间浓厚的情意。

春节民俗作文 篇3

春节传说之三: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与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是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民俗作文 篇4

每年春节都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民俗作文 篇5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每家每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许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一点迷信,但是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民俗作文 篇6

文庙又称孔庙,是人们祭祀孔子的地方。听大人讲,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都建有文庙。

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建有一座文庙。漳州的文庙坐落于充满历史烙印的老街区修文西路,它始建于宋朝,距今约有一千年,是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文庙不仅有南宋的朱熹在此讲学,郑成功、黄道周在这里的祭祀孔子而且孔子的后裔也曾居住在这里。因此,漳州文庙一直享有盛名。

今年春节期间,我慕名到漳州文庙参观,敬谒孔子。

穿过修文西路那写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大牌坊,跨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站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铜像,面容慈祥,双目炯炯有神,这就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校——私塾。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对中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怀着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我站在铜像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绕过铜像,拾阶而上,便到了气势磅礴的大成殿,殿前竖立着六根高大的蟠龙石柱,雕工精美,形象生动。进入大殿,孔子坐像端坐正中,仿佛正在谆谆教导他的弟子们。坐像前摆放着几案,两侧站立着铜马、麒麟,做工细腻,造型优美。整个大殿显得古朴大方。

出了大成殿,漫步文庙四周,环境幽雅,花木飘香。两侧的厢房摆放着许多历代保留下来的碑文、石雕,显示了漳州文庙的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而前来参观和祭祀的人络绎不绝,更说明了人们对孔子的敬仰。

参观完文庙,我为中国拥有孔子这样一位万世师表而自豪,为中华民族拥有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也更加激励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春节民俗作文 篇7

今天是春节。我们一家到紫荆山公园旁边的人民大会堂广场去看万人大巡游。

一进广场,只见广场四周挂着许多大红灯笼。正前方有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盛世闹春”几个大字,到处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广场上人山人海,他们是来自郑州市各个市,区的表演队伍。有高跷、旱船、盘鼓、舞龙、舞狮、秧歌、武术表演……看的我眼花缭乱。表演开始了了,只听“咚”的一声,五彩的烟花在太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蓝天,彩带随风飘舞。这时,各个表演队开始通过主席台表演,那场面真是壮观。

最使我难忘的是舞龙。只见两条神气活现的龙在抢一个珠子,真是“双龙戏珠”啊!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快、时慢,我的眼睛看的真是应接不暇。

还有非常可爱的大头娃娃。有西天取经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还有可爱的猪八戒背媳妇。他们一摇一摆地走着,胖胖的大脸,看上去真可爱。我都想试一试呢。

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几头活泼可爱的狮子闪亮登场了。他们摇头摆尾的,最后还吐出了贺岁的对联。

春节的民俗表演真好玩呀!

春节民俗作文 篇8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的时候,他为了检阅自己的军营,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春节民俗作文 篇9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就是传统的小年,就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就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就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的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就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就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就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春节民俗作文 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个春节来到我们身边。

除夕这天下午,全村人都穿上了红似火的新衣。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上了新的对联和年画、

奶奶买回了甘蔗,贴上了红纸,放在门口。她说,这叫做“门蔗”。方言中,“蔗”同“佳”。贴上红纸是希望来年家里的孩子如甘蔗一样生长,预祝来年家和万事兴过得甜甜蜜蜜。

到了除夕的晚上,家族的人都会来家中吃饭。一楼二楼,个摆上十几桌。桌上的菜各式各样:有一块有一块的白斩鸡,有一大锅的粉丝;又新鲜的鱼汤。不过,必备的食品——就是碗糕。

万高非常想红馒头,但是比红馒头更甜,每一块万高上都有一个红点,大概是祝来年喜气洋洋。而且碗糕吃起来松松蓬蓬,非常有嚼劲,令人喜欢。

吃完团圆饭,大家都会坐在一起聊天。大人们在这时会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包上压岁钱,然后互相祝福。

到了深夜,几乎没有人睡觉,大家都要守岁。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是站着也可以立刻入眠的状态。而大人们一个劲儿帮孩子们转移注意力。

十二点准时一到,家家户户都点燃了鞭炮。雷鸣般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火花好似一句有一句的祝福,飞向各地。

每当这时,就有一朵又一朵的烟花点亮黑暗,有的如同一朵朵展开的菊花,有的好像星星点缀夜空,还有得好死丝绸从天而降,五彩缤纷、各色各样。

接着人们会在家门口摆上桌子,桌子上有香、三牲、果合、清茶等,这是要迎接灶神下凡。家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去拜。到了正月初一还要去祠堂,和全村人再一次迎接灶神,这叫做“团拜”,男女老少,缺一不可。

上一篇:有效的小学英语特色作业随笔下一篇:物业专业服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