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营子民俗博物馆可研报告

2024-09-17

乔家营子民俗博物馆可研报告(共1篇)

乔家营子民俗博物馆可研报告 篇1

太仆寺旗乔家营子勺儿泉民俗馆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民俗馆建设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建设单位:内蒙古勺儿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四)建设地址:太仆寺旗永丰镇乔家营子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用地面积500㎡,建筑面积400㎡。

民间民俗生活用品及文物收藏、配套通风、通讯、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等辅助工程和供电等公共设施。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民俗馆项目建设投资总额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由蒙古勺儿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自筹。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筹建民俗馆的现实背景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根本,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为目标,支持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各地要紧紧依托当地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鼓励有条件的重点村建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和古建筑、古民居等特色资源保护,加强规划引导,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组织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水平。

在这个背景下紧密结合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扶贫攻坚工程,根据太旗历史现状、旅游规划及农牧结合区的特色,通过建设乔家营子勺儿泉民俗馆,结合乔家营子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以原生态农俗“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民俗馆,将让游客切身感受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能带动和扶持村民发展农家乐、农家文化大院,建设特色养殖、大棚种植,推广“农家菜、农家院、农事、农情”等互动体验活动,加大特色农俗旅游产品生产销售,打造以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为特色的农家乐经营。

(二)筹建民俗馆必要性

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太仆寺旗没有民俗文化博物馆的空白,在满足民俗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承接展会,开展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等;民俗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之一,其功能首先具有文化事业的共性——教育、宣传、经济功能,并且在功能发挥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民俗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互动的。,民俗馆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有着较大的经济效益。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民俗馆,将进一步推动太旗民俗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服务的发展;民俗博物馆不仅实现了经济方面的贡献,更为民俗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满足公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加强了对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三、乔家营子建设民俗馆的优势

(一)乔家营子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良:民俗馆是乔家营子农俗项目规划的重中之重,片区毗邻北京、天津、山西、河北等地,是我盟主要客源市场和黄金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处,有利于形成游客规模聚积。据统计,每年通过该地的游客达20万人次以上。

(二)乔家营子夏秋凉爽宜人,气候条件优越:村域地处内蒙古高原,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最高气温32.7℃,最低气温-35.7℃。冬春气温寒冷,夏秋季节凉爽,适宜避暑度假、休闲旅游。

(三)、农俗和民俗文化条件:村落西南有龙王庙一处,有着传统祭祀文化、庙会文化,适合再现当地的农俗、民俗文化。

四、以“农耕文化”为主题打造民俗馆

(一)“农耕文化”主题背景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各民族的农事活动,既是农作的劳动过程,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追溯农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农耕文化”恰恰是历史长河和普通人类生活一脉相承的“接地气文化”。近年的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也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与农耕文化渐行渐远。很多在钢筋水泥的大楼中生活的人们,已经忘记了“男耕女织”,大自然的长期互动中,造就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具有太仆寺旗特色的“农耕文化”原汁原味的完整保留下来并呈现出来,而这个呈现过程的载体就是勺儿泉民俗馆。

现在很多地方的农耕文化特色不突出。许多休闲农业旅游只是表层开发, 既缺乏农业文化遗迹的保护, 又缺乏创意和创新, 农耕文化特色不突出。在挖掘当地民俗风情、人文资源, 丰富活动娱乐性和文化性不够, 游客参与性等突出农耕文化特色内容不多。我们通过勺儿泉民俗馆的农耕文化的深入挖掘中,丰富其文化性、娱乐性。

(二)民俗馆设计理念依据和功能分布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耕耘畜养绵延了上万年在这年复一年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农业实践中,华夏民族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化。

全馆建筑面积400平方米,20平方米*20平方米的正方形展厅,按照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大门分春入冬出两个进出口,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功能区以不同相应司机的颜色作区分,表现农人一年耕四季劳作的基本规律,春天下种,夏日生长,秋天收获,冬日收藏;古代民以食为天,讲的就是要依据天时、遵循规律

关于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出处有二:

一为:《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另一为:《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1、春播:

2、夏锄:

3、秋收:

4、冬储:

上一篇:“益暖中华”谷歌杯公益创意大赛活动总结下一篇:电子商务师理论模拟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