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

2024-07-21

乔家大院(共11篇)

乔家大院 篇1

摘要: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 令祁县的乔家大院蜚声中外, 使得山西这片黄土地上一个曾经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历史角落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家恍然发现, 如此方寸之间竟围起了这般华丽贵胄和精雕细刻。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 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 而“在中堂”则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 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 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从高空俯视, 巍峨的城墙、秀美的园林、独特建筑式样的宅院, 构成了别具匠心的乔氏风格。整个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其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民间素有“皇家有故宫, 民宅看乔家”的说法。

乔家大院占地总面积为10 642平方米, 共有6座大院, 20进小院, 313间房屋组成。城堡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泥砖墙, 堡内屋与屋衔接, 院与院相连, 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 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隔两旁, 院中有院, 院内有园。所有的院落都是正偏结构, 正院为主人居住, 偏院则是客房、佣仆居住或灶房。在结构上, 偏院较为低矮, 正院都是瓦房出檐, 偏院则是平房, 既显示了建筑上的高低错落, 又体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

此外, 乔家大院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体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 在大院的屋脊、房梁、窗棂、影壁等处, 随处可见雕琢精美的壁雕、脊雕、扶栏雕, 令人赏心悦目。这些雕刻品各个都有一定的寓意, 如“花开富贵”、“凤凰戏牡丹”、“鹿鹤同春”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艺术品。大院的石雕虽相对少见, 却十分精致, 现有的几对石狮形态各异、憨态可掬, 给人以健康、活跃的感觉, 极富生命力。整个大院所有房屋的屋檐下都有彩绘金装, 内容以人物故事为主, 还兼有花草鱼虫等多种多样的图案。这些图案虽经年久风吹日晒, 但至今仍光彩熠熠。

除了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出的奇异和精湛, 乔家还藏有许多稀世珍宝, 其中最为代表的有犀牛望月镜、九龙灯、玉白菜、古印、万人球等稀世珍品, 显示出乔家显赫的地位。

乔家大院之所以远近闻名, 不仅在于其宅院建筑的巍峨高大、气势宏伟以及精湛的建筑艺术, 更在于乔家的创业者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与无伦比的晋商辉煌, 以及在中国金融界首创商号、票号的影响。

民间广泛流传有“从政必看曾国藩, 经商须学乔致庸”的说法。

历代乔氏家族的掌门人均信奉孔子的中庸之道, 为人处事讲究“和为贵”。在经商过程中, 乔家发扬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勤恳敬业、诚信重义的精神, 其经营理念、组织管理与心智素养, 闪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 亦即儒商精神, 此乃晋商之魂。

特别是乔家的第三代掌门人“亮财主”乔致庸执掌家业时, 坚持唯无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的经营理念。“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 家资千万, 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 因此有“先有复盛公, 后有包头城”之说, 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 财势跻身山西省富户前列。

慈禧太后、李鸿章、左宗棠、孔祥熙等先后光顾过乔家大院, 并赠匾、赠联。

在乔家大院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景观, 那就是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其实, 乔家兴盛时期并没有这些灯笼, 现在之所以有, 是缘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乔家大院的拍摄, 也正是因为电影的宣传效果, 更加提高了乔家大院的知名度。点点红色灯笼, 给这座灰暗的古建筑平添了许多生机。

如今, 乔家大院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 同时还倍受国内众多影视剧组的关注, 先后有40多部影视剧在乔家大院拍摄。影视剧的成功上演, 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乔家几代人苦心经营、创办票号、以国家为重的传奇故事, 弘扬了中国商业中“公平、公正、诚信、中庸、勤勉、互助”的优秀文化, 乔家大院也由此成为传播晋商文化的楷模。

2001年, 乔家大院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回望乔家大院, 斯人已逝, 辉煌不再。但在历史的长河中, 乔家用他们的勤劳智慧谱写了属于自己的厚重历史, 在今日的斑驳中骄傲地向后人展示着昔日的兴盛繁华!

乔家大院的大红灯笼 篇2

我看“大”片之后,实在不敢相信有这样一所奇特的住宅建筑,甚至以为那不过是电影布景罢了,但是等到我去山西亲眼看到这所俗称“乔家大院”的房子,才发现电影里的建筑确是真的,而且那些“大红灯笼”也是真的。

乔家大院在山西省会太原西南约七十公里的祁县乔家堡,是清末山西著名富商乔致庸家族的故居,目前乔家人已四散,房子也收归公有,并改为民俗博物馆,公开供人参观。一九九四年七月下旬,我应山西大学之邀,出席该校“华北文化研究中心”开幕举行之文化研讨会,会前会后安排了许多参观考察,包括五台山,大同云冈等名胜,其中也包括了晋祠及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因电影而声名大噪,参观的人不在少数。亲眼看了乔家大院才发现其建筑之奇巧远超过电影所表达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是用别人的小说借乔家故居为布景而拍出来的,故事本身与乔家毫不相关,而且相去八千里。

“大”片中的主人有四五个妻妾,而乔致庸家族家规极严,富甲山西,但在那个封建时代却不准子弟纳妾。“大”片中男主角宿于那一房侍妾院中,院门口的一对大红灯笼就点亮了,那真是小说中才出现的事。乔家故居各院门确也各有一对大红灯笼,但是据现在博物馆的人告诉我,红灯笼除年节之外,特别是在乔家企业有新发展时,就会点亮了以示庆祝,这与乔家极重企业经营的理念密切相关。知道了这一情形,不禁为乔氏家族叫屈,乔家大院也许因“大红灯笼”一片而更有名了,却也因电影而损了其值得称道的家风,张艺谋拍电影也许有其追求唯美的一面,但对乔家来说,总是颇有不公之处。

经过与现在博物馆人员的交谈,并参考有关文献,我发现乔家大院的房屋建筑固然精美奇巧,但是其家风,特别是他们的企业精神与理财传统实在不逊于建筑的特色,他们家族在精致的外壳之下,并不是像“大红灯笼”片中所刻画的那样腐败,而是有一个值得现代管理文化研究者加以深入探讨的“理财文化”在作为支柱的家族。

乔氏家族经营商业成功的原因,就像乔家大院的建筑一样,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去了解。先从乔氏家族本身来说,他们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始终维持兴盛,一直到一九五三年,因为政治形势的改变,以及现代金融业的普遍,才完全歇业,其家族的伦理规范与教养精神值得探究。乔氏家族发迹之初,以勤、俭、诚、义起家,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经过好几个世代,仍然能维持其家风,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去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子孙中绝不允许纳妾,与“大红灯笼”片中四五妻妾的腐败情形完全不同之外,他们家中也绝对禁止赌博,为了使家人有所娱乐,因此大院中不但花园广阔幽雅,而且有各种运动设备,包括现代化的网球、篮球场,甚至有电影放映室、各种游乐室设施。乔家人不但治家至严,家长具有很大的权威而对子孙有严格约束,并且非常注重子孙的教育,乔家大院的六院之中,就有一院称为书房院,即是聘请著名业师来专门为子女教育之处。乔家教师中,很有几位后来都是颇有成就者。乔家富甲晋省,饮食自然很讲究,但是全家每日只供正餐两顿:上午十时及下午四时,目的即在表现其节俭家风。乔家对待佣仆至为宽厚,所以下人对主人都很感戴,甚至有仆人自愿代为顶罪者,这方面已经进入乔家人对人对事的经营理念范畴了。

乔家大院各院的门前都有一对大红灯笼,这些大红灯笼亮着的机会很多,这是因乔家的生意很兴旺,每一分店新开张,每有一新创业,大红灯笼就亮了,告诉家人行业兴旺的情形,而不是主人到那一院留宿的标帜。

乔家有几十个粮油店,有二百处票号钱庄,所以大红灯笼常常要亮着。乔家的企业如此兴旺,除去传统式的家规严格外,最重要的是有一套理财与管理的哲学,这也许就是现代管理学中所说的管理文化了。

乔家的理财经营哲学说不定是一项很值得深加探讨的宝库。若仅粗略而言,有几点是较为重要的。首先是他们在那个时代已懂得财东(也就是资方)与经营分开,他们的企业中每一行号都有一个“掌柜”,也就是现在的总经理,生意一旦交给掌柜以后,乔家财东的任何人都不得干涉,盈亏赔赚都由掌柜者负责,每三年为结帐期,到期由掌柜到祁县乔家大院报告经营情形,此时财东才可以提出原则上意见。因此掌柜者都能充分发挥才能,把生意经营得很好,乔家的商业史上因而出了不少有名的银业家,如高钰、阎继藩、贾继英等人都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人物。据说当初阎继藩在福州为原主所不容,几乎失业,乔家“在中堂”主人闻讯亲往迎聘,阎氏感其诚意,终身全力为乔家效劳,所以乔家钱庄能成为全国之翘楚。从这情形看来,乔家大院的人不但有现代资方与经营严格分开的理念,而且有知人善用的眼光,这应该是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所致。

乔在中堂的人不但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知人善用,而且懂得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然后交给经营者去运作。乔氏商业行号中对职工的管理极严,不准接眷来店、不准娶妾、宿娼、赌博,不准自开商号、储私放款等等。但是对工作人员也有其鼓励、优厚的一面,他们行号中有所谓“顶身股”的制度,也就是高级职员可依其任职的年分取得不同程度的股权,每三年结帐期可取得优厚的股份红利,这可以说已是现代企业员工参与经营的理念了,使职工们视公司如自己的事业,能够尽心尽意去做,不仅结帐期可分得应有的红利,逝世时也可以得到长期的抚恤。另有更特别的设计,那就是分红利也有一定限度,不是把所有盈余都照股均分,而是保留相当份量作“厚成”,也就是增资之意,这样既可以扩大资本,又避免职工因红利分得多而私自发展自己的企业,这种了解中国人“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性格,给予防堵的设计,确是很有“文化与性格”学者的洞察力。

乔家的人除去懂得建立经营制度之外,也有他们一套商业伦理,表现了相当细致而有长远眼光的经营精神,而不是现实、功利、巧取豪夺的作风,这种伦理包括了如下几项他们的座右铭:准备充足、谨慎将事;人弃我取、薄利多做;维护信誉、不为虚假;小忍小让、不为已甚;对待“相与”、慎始慎终等。其中所谓“相与”,也就是互有交往的行号,也许用现在台湾的术语,就是有“交陪”者,都给予非常宽容的待遇,破产者有时不索赔且给予资助,最终得到的是大家一致的拥戴与远播的商誉。

综观乔家企业成功的过程,其实也不是孤立的例子,就像乔家大院的建筑,不论其精美或装饰布局的奇巧,实际上都有其文化传统作为背景。在参观过乔家大院之后,我与山大华北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座谈,他们说乔家也只是祁县的富户之一,其他尚有不少,例如与乔家有亲缘世交的渠家,其房舍称为渠家大院,建筑并不逊于乔家。也是祁县另一票号世家。据说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间,包头市有钱庄廿一家,山西人占了十八家,而十八家中又有十二家是祁县人所有,这才使我想起“山西票号”是有其传统的,清末民初山西人确握有全国金融之枢纽,而民国时代的财政部长孔祥熙,正是出身祁县的紧邻太谷县的票号世族,这也就可见其渊源传统的一斑了。

谈乔家大院旅游演化发展规律 篇3

随着旅游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晋商文化作为山西省人文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旅游者广泛的关注。以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为代表的大院旅游也日益成为山西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乔家大院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规模较大的民居建筑之一,它集明清建筑之精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从1986年作为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开始,经历了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4A景区的历史性飞跃,又在2014年11月完成了4A至5A级景区的完美升级,正式成为我国目前186家5A级景区中的一家,步入高级别景区的阶段。在这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乔家大院旅游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本文基于旅游发展演化规律的理论探讨,将乔家大院旅游的演化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巩固阶段和提升阶段,并对推动乔家大院旅游演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此类晋商文化旅游区的发展规律。

二、乔家大院演化过程

从旅游的角度探讨乔家大院的旅游演化过程,本文认为乔家大院旅游演化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1965年——1989年)

侵华战争时期,乔氏家族举家迁走,只留下少数人看家护院;解放后,乔家大院先后成为祁县政府的办公地,人民医院和粮食仓库,1965年乔家大院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开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中共祁县县委党校占用;1984年9月祁县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利用乔家大院成立祁县民俗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开始搬迁占用单位,并对乔家大院进行全面整修、维护保养。民俗博物馆筹建工作从1985年开始,1986年11月1日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之后乔家大院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当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接下来三年接待游客量分别为5万人次、7万人次和8万人次。客源群体主要来自山西省内,游览时间不长,当天就能回到客源地。就旅游配套设施来说,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内没有供游客休息的地方,景区周边没有住宿设施,只有几家家庭式小餐馆。

(二)发展阶段(1990年——2000年)

很多人开始了解乔家大院都是因为一部享誉国内外的影视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于1990年开拍,1991年9月10日在国内上映,该影片由国人所熟知的国际明星巩俐担任主演,影片情节跌宕起伏、层层深入,引人入胜,艺术价值颇高。1991年该影片在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银狮奖,享誉国际,各大媒体纷纷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国际大奖进行宣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领导也开始重视乔家大院的历史价值和地位,并赋予乔家大院多项荣誉,接待了多位国家和地方领导,这一时期,乔家大院旅游景区的各旅游要素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旅游吸引物增多,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也得到改善。

(三)高潮阶段(2001年——2006年)

让乔家大院再次吸引举国上下目光的是同名电视剧《乔家大院》。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乔家大院的游客接待量下降,出现负增长。为了重新吸引游客的到来,祁县政府有关部门与景区投资方合作拍摄了以乔家大院为背景的电视剧。2006年它作为开年独播大剧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的播出,该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创下了当年央视的收视纪录高达8.97%,收视成绩稳坐全国收视率冠军宝座,并位居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公布的2006年内地电视剧收视率前十强。

电视剧筹备开拍当年就吸引了众多游客,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乔家大院旅游接待人数分别为77.20万、83.32万、130.26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政府方面,2001年6月2日乔家大院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被旅游局评定为4A景区,2006年12月17日乔家大院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

(四)巩固阶段(2007年——2011年初)

《乔家大院》电视剧播出后的形成的影视效应对景区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2007年开始景区陆续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国爱乐乐团等媒体,吸引如口子窖等白酒品牌企业,对乔家大院景区做出了宣传。并于2008年12月,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民居建建筑”之一。

2007年6月,祁县政府又一次进行乔家大院景区的旅游开发,出台了《山西祁县乔家堡民俗文化旅游区规划方案》,成立以县长李丁夫为主导的乔家大院景区建设工作领导组和景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在他的领导下,乔家大院景区开始了“德兴堂”的恢复工程。之后,乔家大院经营权转让的风波再次让乔家大院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五)提升阶段(2011年底——今天)

为全面带动和推进祁县景区的健康发展,提升祁县旅游业服务的整体质量,祁县县委、县政府在2011年12月8日正式拉开了乔家大院文化园区申报5A级景区的序幕。经过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推介营销力度,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等努力,对乔家大院景区整体形象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最终于2014年11月28日,祁县乔家大院文化园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继五台山旅游区、大同云冈石窟景区、皇城相府景区、介休绵山风景区后山西省第五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乔家大院上升为5A景区,不对其自身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更对景区所在区域的旅游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他的发展推动全县旅游产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最终达到提升整个晋中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乔家大院发展演化规律

通过上述对于乔家大院演化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乔家大院旅游的演化过程受到影视作品宣传、政府政策扶持、晋商文化研究和景区自身工作等四项因素的影响,它们共同推动了乔家大院旅游的演化发展。

(一)影视作品宣传

影视作品对于旅游的宣传作用最为显著,因为影视作品的音效画面能够使观看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乔家大院旅游人数两次大的井喷式发展分别为1990年和2006年前后。即1990年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上映和得奖,2006年前后乔家大院同名电视剧开拍并播出,这一系列宣传营销为乔家大院带来大量的游客,使得乔家大院旅游人数持续上升。此外,余秋雨的散文《抱槐山西》和朱秀海的小说《乔家大院》都对其旅游宣传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

(二)政府政策扶持

2006年山西省旅游局和省内各大旅行社整合旅游资源,按照地域和主题进行划分向世人推车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当时恰逢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因而以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大院民俗游成为游客到山西旅游的必选线路之一。

山西省对于文化旅游的重视和提倡,为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文化旅游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加大了政府对晋商文化旅游景点的投资力度和政策保障,同时也促使乔家大院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深度挖掘大院文化内涵,拓展了旅游展示内容。

(三)晋商文化研究

纵览晋商研究的历程,国内外有关晋商的研究已经有百年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以前,晋商的创新业绩已经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一些赞成实业救国的学者已经注意到了晋商文化遗产的整理,开始出版相关著述。孔祥毅教授的《金融贸易史论》和《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商业史学会明清商业史专业委员会的《明清商业史研究》、张正明研究员的《晋商兴衰史》和《晋商与经营文化》、王尚义等的《明清晋商与货币金融史略》、李希曾主编的《晋商史料与研究》、穆雯英主编的《晋商史料研究》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著作。

乔家大院作为晋商文化走进旅游业的载体,成为了晋中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巨大舞台。

(四)景区自身工作

景区从1986年对外开放以来进行了主题定位和宣传营销等一系列建设,促使景区接待设施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开放旅游以来,乔家大院文化园区陆续实施大规模基础改造工作,实施了周边地区整村搬迁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了当地村民居住条件。此外,增添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景区内部服务和管理水平,对员工分期分批集中培训,并在进行相关考核测试合格后上岗,制作《乔家大院文化园区职工手册》,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发放《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对游客意见调查情况及时通报,并做出游客满意度分析报告,及时整改、改进提高。

乔家大院的旅游发展是影视作品宣传、政府政策扶持、晋商文化研究和景区自身工作四方面作用下发生的必然结果,其中影视媒体对乔家大院的宣传推广,它是促使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当地旅游业发展高峰最主要的因素;政府对当地旅游业的认可和扶持,一方面为乔家大院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内对于晋商文化的研究和推崇对乔家大院旅游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景区自身的建设和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观原因。

四、结论与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对乔家大院旅游发展规律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其他晋商文化旅游景区发展建设提供的经验本文总结为以下四点:第一,影视作品积极宣传,鲜活形象淋漓展现;第二,政府举措鼓励发展,政策实施保障发展;第三,晋商文化不懈研究,平台展现推进旅游;第四,招商引资基础改造,服务管理提升水平。

在对乔家大院及一般晋商文化旅游景区发展的探讨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游客视角的旅游吸引力系统构建,演化规律中因素的发挥和效果评价,晋商文化景区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发展等问题。

我们还需要在景区演化规律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帮助景区摸索其形成的客观规律,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搭建更宽阔的桥梁。

乔家大院调研报告 篇4

本 科 实习报 告 学 院: 年 级: 2009 指导教师:高成新哲学社会学学院级

实习名称:家庭社会学 学 分:

实习周数:一天 实习时间:2011年05月25日 实习单位:哲学社会学学院 实习地点:祁县乔家大院

一、实习背景:

山西大院专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山西大院群落的出现,是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业经济与封建政权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结果,是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以来山西商民巨额财富积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山西大院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那个时代商人和士大夫的文化观念及价值取向,为研究近代山西的社会风尚、地方习俗、商业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清代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实物。由于山西具有特色的大院比比皆是,在此仅以乔家大院为例,对山西的大院文化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使大院这个品牌如同璞玉一般日渐闪耀出迷人的光芒。这次,这次在高成新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乔家大院,不敢说收获了什么,但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实地考察至少对这个远近驰名的大院有了一些理性和感性认识。乔家大院为何如此出类拔萃?乔家大院有什么特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

二、实习目的:

二、实习主要内容: 5月25日一早我们就坐上了开往乔家大院的大巴,一路上车内的气氛很低迷,经过四个小时辛劳我们终于到了祁县乔家大院门口,由于事先没有探好路,大家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充满了人文气息的小巷子理乱串,经历一番波折才找到了大院的入口,虽然我已经来过两次了,但是由于没有请导游,对大院文化还是不甚了解,因此站在大院门口还是有一股陌生感袭来。经过教授的一番安排,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游览大院。篇二:山西重点项目-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西重点项目-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

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建议书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总论

第一节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概况 1.1.1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名称 1.1.2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1.1.3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性质 1.1.6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编辑依据 1.2.2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编制原则 1.3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背景 2.1.1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产品背景 2.1.2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必要性 2.2.1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选址 5.1.1祁县乔家大院千朝农谷建设项目建设地点篇三:山西民居调研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民居建筑,室内环境及室外环境,空间设计。

2、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古民居的建筑设计、装饰元素等,以及它的景观规划,通过学习借鉴积累并运用到以后的设计当中。

3、如何吸取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构建自己的艺术特质。

4、收集、积累设计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做准备。

二、实习内容

随着中式文化的复苏,中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所以能够亲身体验山西民居的特色能够帮助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有更多的灵感来源,也能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让自己的设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作为一个未来的设计师,我们更应该去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艺术造型和装饰艺术,如何去运用去开发对我们以后的设计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借着此次的山西之旅去实地感受山西民居的魅力。

山西传统民居,以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固有的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山西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也颇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在我看到古城的那一刹那,我不仅感慨万分,那是一种饱经岁月洗礼的古老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不仅为古城保存的这么完整感到惊讶更深深的被它的内容吸引。从跨入的那一刻起,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汉民族的城市街道之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时光穿梭让我来到了明清盛世。在这里没有任何的现代建筑,全部都是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的房屋,立柱横梁,画栋雕栏,飞檐斗拱,石礅木扉,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一切都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古代城市面貌。我在惊讶感慨之余不仅庆幸它没有受到战火的毁坏也没有受到现代气息的侵扰,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飞驰而过的汽车,没有杂七杂八的广告牌霓虹灯,有的只是古朴的建筑,弯弯曲曲的街道。

这次调研主要是民居,所以当然要看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平遥民居的形式以四合院为主,平遥的传统四合院民居和汉民族其它地区的民居一样,在建筑布局形式和规划等级上都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影响。这些四合院多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为明代遗存,平遥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虽然同属于北方的四合院类型,可是两者在四合院型制、建筑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其地方特色突出表现在四合院房屋的建造上,其中下层砖窑洞、上层木屋合成二层楼建筑较多。平遥四合院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四合院家族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平遥民居院落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布局与构造丰富多样,细部华丽精美,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平遥古民居中的正房是窑洞式民居建筑,称为锢窑,属于地上拱窑。平遥古城处于黄土高原,当地土层深厚,土质呈竖直节理不易倒塌,地下水位低,雨水少,地表层易保持较干燥的状态,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建造锢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锢窑既保持了一般窑洞冬暖夏凉的优点,同时通风、采光良好,院内排水,克服了土窑洞的缺陷。平遥锢窑的一般做法是,墙体内外各砌一皮砖中间添碎砖石,并用黄土夯实,由于边跨侧墙需抵抗侧推力,其墙体可厚达二三尺。型式正房外檐常加设木结构披檐,披檐下成为过渡空间,同时保证屋内采光。正房锢窑常为三孔或五孔,以五孔居多。锢窑顶部平台可供晾晒或休息之用,平台墁砖至排水口,屋顶上的雨水可通过窑洞两侧楼梯内的暗道经排水空至院内,正房锢窑有时建木构的二层,这在别处很少见到。由于当地盛产烟煤,民居室内都筑有火炕。平遥民居锢窑的拱券制作精良,曲线优美,技术成熟,这种成熟的拱券技术往往在住宅的其它部分多有所见,如常见的拱券大门(图-

1、图-2所示)。

图-1 图-2 在平遥古民居中,都有一些制造精美的建筑附饰物。有建在屋顶上的风水墙、风水楼、风水彩塑;有在门前建有照壁;有在门洞左右建有土地神龛、门神神龛;还有的在大门旁筑有石狮子和拴马桩、上下马石、柱础、泰山石敢当等,这些附饰物选料考究、雕刻精细,均有吉祥图案,每件附饰物无不具有含义丰富的寓意。院落中还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玉雕等,装饰元素非常精美。(图-3到图-8所示)

图-3 图-4 图-5 图-6 图

图-7 图-8 平遥四合院宅基多为长方形,一般外墙高大,且对外不开窗,外观封闭,显示出对外界的戒备,但内部俊秀,反映了正统的礼制思想。内院平面长宽多为2:1,而且由外院到内院,院落的宽度不断变窄,比例更显狭长。形成这种院落比例关系主要是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晋中地区属于黄土高原,风沙较大,为了避免正房被风沙直接吹拂,两厢房向院内靠近,部分遮挡正房;另外可以节约土地。由于山西植物生长期短,院内一般用方砖铺满地面而较少种植花木,这样一方面使贼人不易攀入院内,增强了安全性;另一方面不易遮挡狭窄的院落内有限的光线。平遥四合院横向联合或纵向扩展形成了多样的组合形式,归结起来一般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串联型就是院落沿轴线纵向联合,以垂花门或过厅串联起几进院落,这一类型的四合院层层递进造成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效果。通过轴线上院落形状、尺

正房是四合院里最重要的部分,院落与厢房层层递进关系的主要作用是对正房烘托和陪衬,因此正房在院落的最为宏伟,等级也最高。传统风俗讲究的“连升三级(脊)”,即由外院向内院各屋脊逐渐升高,借以表示家族昌荣,后继有人。这种风俗是当地人向往仕途、望子登科心态的集中显示。在正房屋顶有时加建风水楼或风水影壁,以求得神灵保护,反映了平遥民居处处体现“风水”的民俗特色,易学理念在平遥民间建筑中远不是添加物,而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内院坡顶的厢房与锢窑正房的高度相差无几,使正房威势不足,风水楼与风水壁增加了正房的高度,弥补了内院空间在视觉上的缺憾。

图-9 图-10平遥四合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棂丹窗,通天夹扇菱花窗,栅条窗、雕花窗、双启型和悬启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样,变化无穷。再从房顶上看,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卷棚顶、平房顶等,这样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无脊的、有脊的、上翘的,垂弧的??(图-

9、图-10所示),每地每处都是别有洞天,细细看来,切实让人,品味无穷。平遥民居建筑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三雕”,也就是木雕、砖雕、石雕,这些精美的雕刻内容多为瑞兽、吉祥花果、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以此寄托种种吉祥的祈盼和祝愿,同时有些雕刻内容对晚辈还有一种警示与教化的作用。

这些雕刻遵循了建筑必有篇四:李家大院调查报告

李家大院调查报告 采访人:

畅小鱼

被采访人:

张先生,男,35岁左右,陕西西安人,一行十人来运城探亲访友。

采访时间:

2011年11月6日星期日12时左右

采访地点:

李家大院内李道行与其外国夫人麦氏故居展示厅内

采访内容:

1、您好,我是运城学院中文系学生,我们要做一个访问调查,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

张先生:可以啊,你问吧。

2、请问您贵姓?是本地人吗?以前有来过我们李家大院

吗?

张先生:我姓张,我们一行十人开了两辆车从西安过来的,我们有几个朋友是运城人,这次是过来探亲访友的。顺道来运城的各个景点逛一圈,昨天我们刚去过了永济的五老峰,这是第一次到李家大院。

3、那请问您以前有听说过李家大院吗?

张先生: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只知道山西的乔家大院,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了董卿主持的那个欢乐中国行节目中的魅力运城这一档,才渐渐有所了解的,刚好这两天要来运城所以就前来参观参观。

4、来之前有没有听过周围人有关于对李家大院的介绍吗?

或者自己有没有查阅过相关资料呢?

张先生:我们前来也主要是以参观旅游为主的,事先也没有做什么准备。主要是从欢乐中国行中了解了一些关于李家大院的一些信息,最让我吃惊的是上面说李家大院的面积是乔家大院的十倍,这点很令我叹服。也听朋友在车上说这李家大院也是近几年才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受政府支持的,在以前这里都是学校,门口那些展厅好多以前都是学生们上课的教室,这让我还蛮震惊的。但是整体来看还算是保存的比较完整比较好的古代建筑了。

5、您参观了前面几处景点及其介绍有什么比较深刻的感悟

呢?

张先生:其实感触还蛮深的,听说李家以善为家训和人生信条,说“善无大小,善无回报,善无多少,善无止境”,这让我对于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的李氏家族很是钦佩。听导游说当年中国大旱,李家设棚施粥,开仓放粮,倾其所有,甚至是举债百万来救济灾民,这种精神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现在这社会,哪里还有这类人啊,这得是很值得大家去学习效仿的,我们社会就应该大力去宣传一下他们的德行善举,来整顿整顿现在的社会风气。看来也只有这种以善持家治家的人才能撑得起这么大的一份

家业。这李道行在掌管了这么大的一份家业的同时还能把善事贯彻始终真的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从进入这李家大院的大门开始到处是一个“善”字,处处都体现了他们的善文化,让人受益匪浅,所思甚多。看来一个人要想有番作为首先得端正了思想,不能忘了人性之善,道德品行还是极为重要的。

6、在参观了这么多的景点之后,您有没有对哪一出印象特

别深的呢?

张先生: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那个“百善影壁图”了,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善”字让人印象很深刻,听说总共365个寓意是让后人每人行善无论大小多少。这也充分体现了李家以善为本的治家原则也可以说这就是李家的一个标志。

7、参观后您有什么感想呢?

张先生:我觉得参观这景点不能仅仅当成一个欣赏,更应看到这背后深刻的文化内蕴,文物古迹是值得我们后人去大力保护的,但更应意识到那逝去的道德善行不能这么消亡,这更值得我们去保护去发扬,在全社会内推行善举,发扬善文化真的是迫在眉睫啊。

很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谢谢您告诉了我这么多的只是和您的见解,祝您旅途愉快。

个人小结:

此次采风已经圆满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我感触很深,感悟很多。感叹于我们的能工巧匠的心灵手巧与巧夺天工的技艺能力,那一座座

雄伟却不失精巧细致的建筑令人叹服。感慨于文化大革命时人们的偏执疯狂,对文物文化的摧残破坏。但从踏入李家大院的那一刻开始毋便无时无刻不被那浓厚的善文化所感动感恩。和张先生谈话之后,更加深了我对善的理解和敬仰,不仅仅是心要善更多的是要行善,心善是对自己的修养的提高,行善更是对社会的负责,对人生的完善。

现今的社会人们都宅于自己的天地,偏安一隅,冷漠于世态炎凉,宣扬着“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自卫口号,我们一步步忘却老祖宗们的信条,顺应着物质世界背后的冷漠暗流。整个社会完全没有了亲和力,有的只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可是我们还是应当看到这现实的真相本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媒体社会应当在关注那份“恶”的同时看到人性“善”的一面。我们应当看到“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后一句是“人善人欺天不欺”。

李家世世代代相传以“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回报,善无止尽”为家训,并逐渐走向了繁荣鼎盛,在那样**是社会大背景下取得如此辉煌成就令很多人惊叹。但从这背后正充分的体现了被人们所忘记了的那句古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中国是一个以儒释道为文化根基的历史古国,善恶因果报应是人们所信奉的人生教条,人以善感,天以福应,人以恶感,天以灾应。这浅显却极为深刻的道理面对我们今天这金钱物质的诱惑逐渐淡然无光。而今的我们是多么的需要重拾这份人生信条,积德行善世之所趋。

采风是结束了,但他在我们内心的深处所留下的善痕是不能结束消逝的。我们对民间文化的考察学习是不能单纯停留于他的表面层次

上的,我们需要从那些点点滴滴的痕迹中看到他的来源与本质,探究溯源观其影响,并将这种文化内涵予以保护,予以发扬以纠正当今这不正之风,我们不要再慨叹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要从中看到人性的光辉的一面,并将这一面展示给我们每一个人,照亮一个全新世界,照亮一个比曾经更为辉煌更加和谐的社会。我们要从那些逝去的曾经中追寻出他新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李家“善”的精神与人生信条会万世永存,会由我们后人去传承去发扬。篇五:调研报告 南阳理工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参观调研》实习报告

学 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

专 业: 建筑学(古代建筑

修缮与保护方向)年 级: 2011 班 级: 11475x 学 生: 张xx 学 号: 1104715131 参观方向: 山西 指导教师: 李xx 李xx 王xx 李x 2014 年 07 月

《参观调研》实习报告

张楠楠

一、调研时间:2014年6月27日——2014年7月4日

二、调研地点:平遥古城、王家大院、袄神楼、双林寺、镇国寺、晋祠、永祚寺、佛光寺、南禅寺

三、调研目的:通过对山西古城和寺院的实地调研考察,了解和学习古代城市规划及村落建设,加深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提高对传统建筑及寺院、街区的设计能力。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提供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机会。王家大院的建筑与艺术

四、前言:2014年6月27日,我们随老师来到了山西,在这里我们逗留了八天时间,前后参观了山西平遥古城、王家大院、镇国寺、晋祠、佛光寺等山西代表性的建筑。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山西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它的建筑艺术和整体布局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穷的智慧,以及晋中地区古民居中深邃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调研考察我更加了解了古建筑的结构造型和装饰艺术,还有那些令人惊叹的建筑元素,更加深了我对专业进一步的了解,也为以后的工作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五、调研内容:

(一)、王家归来不看院

中国传统民居特色鲜明,在世界建筑史中独树一帜,以布局分大致有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除最后一种,均属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外实内虚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格局。同属北方大宅,如果说北方四合院表现出一种官宦气质,那么山西大宅就应作为官商住宅文化的代表了。在史称“灵石四大家”中,静升王氏不消说与两渡何氏、夏门梁家、蒜峪陈家相比,就是在全国范围来看,作为北方民居代表其规模和建筑艺术也是一流的。晋中古民居最大的特色是窑洞。房屋多采用青砖青瓦的梁柱式木建筑,并与砖石窑洞式建筑相结合布置成院,王家大院正是这种结构。它的门窗也多做成拱券形,窗的棂格多变化;柱廊间的额枋、雀替、枋头等处木刻及柱基石刻细琢,题材丰富,工艺高超且合乎礼制,风格鲜明。由于王家常有人在南方做官,一些房屋具有鲜明的南方民居特点,如桥头西堡门多与木雕彩绘结合,增强了建筑的美感,是一处融合南北风格的超大北方民居。

(二)、王家大院的建筑模式和造型

1、建筑模式

王家大院中的高家崖建筑群即东堡院,建于嘉庆初年至嘉庆十六年间,全封闭式,并列六路。中间三路为主院,西面两路为桂馨书院和花院,花院南屋花窖内有秘密暗道与各户相连,以备应急,东面为厨房。这些院落妙就妙在既成整体,又相对独立,前后左右院门竟达65道之多,令人如入迷宫。大院往东可达静升镇,往西可经石桥达西堡院。建筑后身有13孔窑洞,为全院最高处,供家丁瞭望和居住。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即西堡院,建于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间。布局上以中间主干道为轴心贯穿三条横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王字,可谓匠心独运。全部院落只有先通过横巷再转入主干道才能出去。主干道不仅是惟一通道,还担负着泄洪功能,路面铺砌防冲刷的鹅卵石。主体建筑在南端西侧,气宇轩昂,有高官大贾气派。各院落虽均为四合院却大小不一,功能各异,门廊千回百转曲径通幽。正所谓“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让人穿堂过巷,新意迭出,目不暇接。

2、建筑造型

(1)、王家大院最富有特色的是“下窑上房”的建筑立面模式,正房一层抛物线型的窑洞曲线有很强的韵律感,二层一般是木结构。这种“窑房合建”模式吸取了木结构建筑的精美和砖石窑洞韵律的精华。

“下窑上房”的建筑造型

(2)、在堂舍上面加盖一层或

多层楼舍,俗称加层。这种独

特的变通心机和加层技巧曾

经风靡一时。加层的手法丰富

了空间层次,增强了整体建筑的气魄,从平面格局的相思转

向垂直方向,不能不说是一种

创新。在限制中求变通,禁锢

不住的是人的无穷想象。

(3)、在具体装饰细节上做文章,例如屋顶脊兽。

乔家大院屋顶脊兽的嘴是闭着的,而王家大院屋顶

脊兽的嘴巴却呈张开状,似乎在向人们宣扬着官商

之家的特殊身份。王家连这些极小的细节也不放

过,大做文章,尽一切可能突出其身份的显赫。在丰富了中国的建筑形式的同时,也是王家个体精神的体现。

张嘴的屋顶脊兽

(三)、王家大院的雕刻艺术

山西的富商巨贾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家乡修建宅第。而封建的宅邸等级制度,使诸多富而不贵的晋商们在不抵触法令的范围内,特别用心住宅内部的装修雕刻,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精巧。因为这不仅是其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的住所,同时争阔斗富的心理也在起着一定作用。因此以密集型劳动为代价的三雕(砖、木、石)艺术便在这里应运而兴。“三雕”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更是晋商财富优渥沃润的结果。

王家大院的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品,随处可见,且件件精妙,引人入胜。它是王家大院总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其布局、其技法,集中体现了清代纤细

繁密的典型艺术风格。各类石雕、砖雕、木雕皆匠心独具,内涵丰富,分为照壁、楹联、柱础石、抱鼓石、过门石、望柱等,实用而又美观,是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集大成者。雕刻的题材有民间熟悉的神话传说戏剧故事,更有众多寓意美好的谐音图像,如麒麟送子、二十四孝等等。

1、“三雕”选粹之石雕

王家大院的石雕将民间建筑工艺装饰中的“情、理、艺、趣、神”融为一体,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同时展示了传统建筑独具特色的魅力。我很喜欢王家大院里的各种寓意丰富而又巧妙地石雕作品。因为在一个有地位的王氏家族里,聪明的利用雕刻的方式在大院里装饰。把一些深刻的人生大道理刻进大院,让后代牢记。同时又把对自己家族的富贵的美好愿望传递出来了。也蕴含着很深刻的寓意,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此外,石雕在装饰的同时,也起到加固构件的作用,是一种恒久而高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占据建筑装饰主要的地位是木雕和砖雕,石雕则因材料贵教工困难而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在王家的影璧,门墩石,镇宅石,上马石、望柱、抱鼓石和栏杆等处,踏跺上都分布着各种石雕。各式的石雕图形不光是有装饰的作用,也是宅子主人祈盼吉祥如意,追求功名利禄,希望安居乐业的美好意愿含蓄的传给后人的一种方式。因王家后院 为一家起居之地,雕的内容便更加具体化,人情化和故事化。就比如在王家的墙基石石雕刻装饰为主,高大细腻,指意明确。正窑和厢窑端底的10块墙基石,雕面高达1.6米,刻着“五子夺魁”“指日高升”“麒麟送子”“飞马报喜”“吴牛喘月”“海马流云”“行佣供母”“乳姑奉亲”??线条自然流畅,颇似明清木版小说插图叶子,但又有强烈的立体效果,人物,祥物几欲活现。还有像竹林书院雕有竹子的石门框,可称得上是国内石刻艺术的极品,形象突出,富有哲理。它用四块大青石构成,底部图形是寿石盘根,两侧雕刻的竹子寓意节节拔高,顶部枝叶交错相绕喜鹊报喜,寄予后代深刻的学习道理和美好愿望。加上竹间还可有梅兰菊的是古代文人特喜爱的“四君子”又为书院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

在这里,我借助图片具体分析一下王家大院里的石雕艺术。图一 图二

乔家大院里的守望 篇5

人在旅途

乔家大院里的守望

文图/本刊记者萧玄

看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人都知道,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它是清代著名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这所宅第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本文叙述的乔家大院则指甘肃靖远砂梁村的一户极为普通的民居,称它为乔家大院,实在是有些勉强,但这幢民居曾经的主人乔映渭祖籍正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因此,这幢简陋民居和山西乔家大院也是一脉相承。

1915年10月,乔映渭出生于此。

乔映渭是乔家当时供念出的唯一的读书人。18岁时,乔映渭认识了19岁的韦秉珍,这一年,他们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婚礼。婚后的日子里,年轻的乔映渭勇敢地挑起了沉甸甸的家庭重担。由于生活极其贫苦,小两口婚后先后出生的两个孩子皆因贫病交加而不幸夭折。1938年4月,第三个孩子降生,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活下来,韦秉珍极为小心,也想尽了办法,她甚至连孩子的脐带也不剪,将胎盘用红布包上,再垫上一块红布褥子,把孩子和胎盘一起放到筛粮食用的筛子里。给孩子喂奶时,韦秉珍抱孩子,乔映渭托筛子,直到胎盘自然脱落。

韦秉珍哺乳期间,常常因为缺乏营养而没有奶水,乔映渭为了给妻子增加营养,白天给别人家做苦力,晚上做店铺伙计,间歇时当代课教师,回到家还要照顾妻子。有一次,乔映渭用好不容易赚取的一点点微薄酬劳,专门为韦秉珍买了几个白面馒头。韦秉珍哪里舍得吃,每每想吃的时候,把馒头拿在手心闻一闻又放下。

后来,这个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小名宝叶,大名乔建民。

回想那个年代,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更别奢想过上平静幸福的日子,靖远各地也是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华夏大地风雨飘摇,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乔映渭受哥哥秦明(乔映淮)的影响,心中已逐渐萌生革命的火种。1938年初,他又从《新华日报》上看到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的消息,便暗下决心投奔共产党,立志救国救民。

乔映渭当然不会对妻子直接言明要去参加革命,他知道妻子崇敬读书人,在小宝叶刚刚满月时,便告诉妻子自己打算去兰州求学。韦秉珍生于大户人家,她的父亲本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对于丈夫求学一事自然非常支持。然而,她也明白,这个家庭一旦没有了丈夫这根顶梁柱,她一个弱女子将会何其艰难。

小宝叶刚刚过完百日,乔映渭便迫不及待地抱着女儿出去剃头,临出门时还自言自语:“要是男孩该多好。”在韦秉珍眼中,丈夫不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但她并没有仔细揣摩其中的含义。

韦秉珍将娘家给她的私房钱及陪嫁的首饰等全都兑换成银元交给丈夫,又将棉衣、被褥、鞋袜等打包装点好,在小宝叶出生百日后的第二天,抱着小宝叶出门为丈夫送行。乔映渭一遍遍端详着襁褓中的宝贝女儿,又看了一眼妻子单薄的身体,强忍心头的不舍,坚毅地迈开了双脚。乔映渭的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自己即将奔赴抗日前线,也许会牺牲,未来的日子里,她们母女怎么办?这个家的整个天空要靠妻子清瘦的身体来支撑,这个破败的院子要靠妻子纤弱的身子孤身去守望。想到这里,乔映渭有些难过,但他没有流泪。前行数米后,他再次转回头,他明白,这也许是此生最后一次回头。他几乎是用一副铁石心肠对妻子说:“等我回来。如果回不来就去路边给我烧些纸。”

韦秉珍哪里能够想那么多、那么深,她只是嗔怪丈夫尽说些不吉利的话。韦秉珍抱着小宝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她知道更苦、更艰难的日子已经开始,但她不知道这就是他们夫妻缘的结束。

肆虐的狂风伴随着飞扬的沙尘不觉淹没了整个村子。那个远去的背影,由青黛色逐渐变成暗灰色,接着是土黄色,直至模糊,与黄沙融为一体。

乔映渭联系了10多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连同他的两个兄弟乔映洛、乔映澍(乔雨生),一起步行四天到兰州,经当时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处长伍修权同志介绍,准备赴革命圣地延安抗大学习。到兰州后,乔映渭遂改名乔公望。由于国民党甘肃省政府阻挡,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代表谢觉哉交涉仍不能够成行,最后只能改换行装才得以从兰州到达西安,再通过重重关卡,从西安步行至延安。

途中,适逢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乔公望等人历经艰难险阻抵达延安。1938年10月,乔公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8月,从延安抗大毕业,被分配至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边区等,随后东渡黄河到达河北,奔赴抗日前线抗击日寇。

乔公望离开家乡时,韦秉珍时年24岁,从此和小宝叶相依为命,过上了单亲生活。家里面没有了男人,就意味着没有了劳力,母女都是弱者,一个年轻的少妇带着一个刚满百日的女孩,其艰难可想而知。

从丈夫离开家那天起,韦秉珍便开始盼星星盼月亮,盼丈夫快点归来,度日如年。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韦秉珍不明白丈夫这次读书时间为何如此久,她隐约感觉到了什么。每当委屈难过时,她只能在孩子熟睡时独自垂泪。

刚刚参加革命的乔公望

乔公望从商业部退休后和家人在兰州合影留念

前排右一为韦秉珍老人,后排右一为乔建民

乔家是个大家族,日子却是一样艰难。为了使韦秉珍能够安心过日子,乔公望的大哥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韦秉珍。这个孩子叫乔植,比宝叶稍小。他很小就帮大人干活,10多岁即赶毛驴驮碳、卖煤,手经常冻坏。宝叶逐渐也能顶半个劳力,她经常去挖野菜、拾麦穗、捡煤球。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韦秉珍就带上两个孩子去娘家住上一阵子。

亲戚朋友看着她们生活实在太艰辛,都疼在心里,纷纷劝韦秉珍改嫁算了,家里有个男人总会有个依靠,但韦秉珍不为所动,一心只等丈夫回来。

解放后,韦秉珍经多方打听才知道丈夫是一位革命军人,当年离开家直接去了延安。于是,韦秉珍以更加焦虑、迫切的心情盼望丈夫归来。

解放宁夏的时候,解放军大部队路过靖远,韦秉珍每天一大早出门即站在马路边,眼睛直直地盯着队伍里的每个士兵,眼睛看花了,腿脚麻木了,人也冻僵了,依然没有看到丈夫的影子。

有一天晚上,一组解放军被安排住在她家,韦秉珍就像对待亲人一般,做饭、烧水、送鞋、送衣,怕他们受凉感冒,把家里所有的被褥都留给战士。她觉得为战士们做的越多,她的心就会感觉越暖和。她似乎看到了丈夫回家的希望。

时间不觉已到1952年,小宝叶也出脱成一个14岁的大姑娘。有一天,宝叶正在别人家院子玩耍,听到一位叔叔喊她的名字,说:“宝叶,你爸爸回来了,赶快回家去。”14年了,从未见过爸爸的影子,突然有了爸爸,小宝叶站在那里发愣,直到那位叔叔连拉带拽地把她推到爸爸面前。

乔公望一把抱起宝叶,搁在自己的腿上,轻轻地摸着女儿的头,将脸紧紧地贴在她的额头上。他细细地打量着女儿,为她削苹果,问长问短,宝叶心里觉得暖暖的,但又很诧异,她不相信这个人就是爸爸,任凭别人怎么哄,她也张不开口喊一声爸爸。直到妈妈告诉宝叶:“他就是你爸爸。”这时,宝叶才相信,也才接受。

乔建民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按道理,妈妈等了爸爸14年,盼来了爸爸,应该高兴才是,可她从爸爸、妈妈的谈话中看不到妈妈一点高兴的样子。”

原来,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条件艰苦,乔公望身患重病,需要有人照顾,经组织同意,于1944年重组了家庭。

韦秉珍多年守望的爱情和婚姻竟成了一场空,但幸运的是,丈夫还活着。伤心、怨恨都没有用,只有接受。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时局,特殊的环境,韦秉珍原谅了丈夫。

韦秉珍老人晚年和家人于乔家院子留念

韦秉珍老人于1992年去世,乔公望老人尚健在。不管是韦秉珍一生的守望,还是乔公望为革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皆堪称伟大,两位老人非同一般的经历深深感动着我。我尤其想知道韦秉珍老人后来的生活状况,我总觉得乔公望老人对前妻一定会有某种牵挂。

2014年10月25日,我来到乔建民老师家里,当年的宝叶姑娘,如今已是一位78岁的老人。乔建民老人颇为动情地谈起往事。

乔建民老人说:“1952年以后,母亲对这场婚姻也就死了心,但她一生保持着对我父亲的爱。母亲一生善良、隐忍、坚强、忠贞,更多的是包容,她没有怨天尤人,后来又克服种种困难,仍然在家孝敬老人,照顾我们姐弟成长。父亲当时已经在商业部工作,但母亲从未给父亲添过任何麻烦。

父亲当然知道我们生活不容易,他1952即带我去北京上学。父亲一方面想把我培养成才,再则,等我长大成家后即可把母亲接到北京同我一起生活,父亲也方便照顾我们。母亲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北京,她不想打扰他们的生活。直到1977年,随着我的工作调动,母亲才同我们一家来到兰州。

父亲于1982年3月离休,1986年7月,他带着孙子专程来兰州看我们,父亲见到妈妈时还主动向妈妈问好,让孙子问奶奶好。他们这次见面,是母亲内心最感抚慰的一次。

令人欣慰的是,母亲晚年也尽享天伦之乐,女儿、女婿上班,孙子、孙女上学,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的身体恢复得也不错,全家人也都很孝敬母亲。

1992年,母亲自感身体不适,想回老家,想回到她生活了40多年的那个乔家院子,母亲说:‘人老了,要叶落归根,回去好。’可惜母亲回去后,时间不长就病倒了,不久即与世长辞。乔氏家族为母亲举行了极隆重的葬礼。”

说到动情处,乔建民老人眼眶湿润。她给我看了一首诗:

生平坎坷乐助人,宽厚仁慈菩萨心。

舍身送郎闹革命,甘愿家乡孤一生。

勤俭持家称典范,孝敬公婆贤惠人。

高风亮节女中杰,平凡伟大具一身。

这是乔建民的爱人刘俊清在岳母逝世后所写的一首缅怀诗。

这些年,乔建民每年都要在北京呆上几个月,陪伴父亲。我心中有个疑问,想了又想,终于问出口:“父亲和您谈起过母亲吗?”乔建民老师说:“父亲不止一次对我说过:‘我这一生亏欠最多、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妈妈。’”话语刚落,乔建民老师已经满眼含着泪花。

大院精灵 篇6

刚满五岁的毛豆长得真漂亮。白白的皮肤,红扑扑的小脸,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巴,特别是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黑白分明,简直会说话。毛豆从小就精怪,那双精豆似的眼睛,只要一转,“阴谋诡计”马上就来。小家伙还是出了名的小兵迷,整天带着一个黑色的玩具手枪,像个野战军小战士,经常在院子里站岗放哨,那副神气活现的样子可爱极了!

毛豆虽然很讨人喜欢,但她也有“缺点”,那就是爱管闲事。

那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事。我吃完冰棒,随手就把冰棒袋扔在了地上,这一幕恰好就被这个“侦察员”看到了。刚走进楼道,一个稚嫩的声音便传进了我的耳朵:“姐姐,你的‘尾巴’掉了。”我扭过头,气鼓鼓地说:“你这个小东西,睁大眼睛看一看,我有尾巴吗?”“是垃圾尾巴!”毛豆努起小嘴。我生气地说:“多事鬼,有你什么事?又不是你家门口。”毛豆眼珠子一瞪,生气地说:“如果我们都往地上乱丢垃圾,妈妈说我们就生活在垃圾堆里了!”听了毛豆说的话,我像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羞得满脸通红。我不好意思地捡起冰棒袋,把它扔进了垃圾箱。从那儿以后,我再也没敢往院子里丢过垃圾,生怕被这个小家伙发现了。

“大院精灵”——我说得一点儿都不夸张吧!

秦家大院看古建 篇7

这几年, 兴安县的道路建设搞得很好。从县城到秦家大院, 开车只需半个多小时。柏油、水泥路面直达村中。

过去, 看古建不是看皇宫深殿就是神庙古刹, 忽视了民间本土那不引人注目但却丰富多彩的古建筑。秦家大院就是一个古建味很浓的乡土村落。

水源头是湘江的一支源头, 村子因此而得名。在村口, 有一座小小的石拱桥。村里小河的水经桥下流向山外, 汇入湘江。小桥的造型别致古雅, 选址非常的科学。中间是一条天然形成的水槽, 桥基坐落在水槽旁的岩石之上, 不但牢固还大大地提高了过水量。桥两边以石墩为栏, 既安全也可当板凳小憩。根据石碑文记载, 石桥建于清嘉庆年间, 距今已经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了。桥的上、下游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小水塘, 塘中清水如镜, 村中有人把上游水塘叫“金盆”, 下游的叫“银盆”, 取桥名为“金盆桥”。

观了小桥流水, 进村再看人家。秦家大院, 占地约一万七千平方米, 分七巷八组, 现存明清建筑三十余座。

院子的总大门不大, 门楣上有两个木垛, 分别雕有《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 《易经》中乾卦为天, 坤卦为地, 象征着天地合一, 阴阳和谐。两边大门门下的石柱础, 左边用青石、右边用白石的材料制作而成, 说是寓意“左青龙、右白虎”。

院中漫步, 细品民间古建风味, 现存秦家大院最早的是明代建筑, 多数则是清早、中期的产物。大院前有总大门, 后有闸门, 中有戏台。家与家之间有走廊相连, 下雨天走遍全村也可足不湿鞋。四周墙壁自然形成数道防御性城墙, 活生生就是一个攻防兼备的古城堡。大墙之内无忧无虑, 营造出好一处安居乐业的环境。

不难发现, 这里的建筑格式大同小异。清朝嘉庆年间, 是秦家大院最繁荣的时期。在同一天时间里上了九根大梁, 也就是说, 同时有九栋大房竣工, 占了现在小半个村子的规模。至今还可见到一块嘉庆二十二年建房时, 教谕 (相当于现在县里分管教育的领导) 陈宪诏与训导 (教谕助理) 容易道, 送给秦文炳的题为“世德作求”的长约260厘米、宽80厘米的大匾。院中巷道均用青石板铺垫, 旁设阳沟。整个村子的排水系统科学合理。使用数百年至今, 排水依然畅通, 虽然从未清理, 下再大的雨都还些能胜任其职。

秦家大院不但排水系统好, 对这土木结构的房子还非常注重防火。每户人家天井旁 (靠东厢房的厨房边) 都放置一个青石板镶成的大石水缸。一旦起火, 就可直接舀水扑救而不是为了图方便安置在厨房内。水缸的外壁往往会有雕刻精美的图案, 古人称之为“吉祥缸”。

风火墙是中国古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南方山多地少, 为节约使用土地, 房子与房子之间的距离往往很狭窄。虽然节约出来的土地可以多生产粮食, 但是, 一旦起火就会“火烧连营”。有了风火墙就能起到隔断火源的屏障作用。风火墙平地安砌二到六层的方形、长方形青石料墙脚。这些青石巨大, 有的过吨。在平整的墙脚石基上再用烧砖建筑立面高墙主体, 高墙顶部砌弧线形多层小青瓦檐。墙头翘角不像徽式建筑那样张扬地凌空飞出, 及墙檐下和端口处描有彩绘饰图案, 而是造型平和、线条流畅、雄浑古朴, 给人以稳重、安全和亲切感。这样的造型像马头, 所以有人称之为“马头墙”。

我国的北方, 讲风水的人注重在大门外或者大门内设置照壁, 说是为了挡风、避煞;而南方地区惜土如金, 既要讲风水还要使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秦家大院的古建为了挡风、避煞, 在大门与天井之间设置一道应门。这应门是“活动的照壁”, 平时适应风水学的需要, 树立在那里。每逢家中操办红白大事时, 将应门取下平铺在天井, 可使堂屋的使用面积临时扩大一半以上。

进入应门, 就是天井。天井的构造是极其讲究的, 采光是最主要的作用。它四四方方 (也有的为长方形) , 相当一个堂屋的面积, 上顶苍穹、下俯地面。村中的天井, 地面全部用青石铺砌, 四周是条石砌成的排水阴沟, 入口使用雕花石栏, 既美观又实用。在解决了排水问题的基础上, 还考虑到对水的综合利用。村中家家户户阴沟的水都集中排放到大院前的池塘, 平日里可以调节气候, 种上荷花可赏景, 养成肥鱼可美食。一旦发生火灾它就起到了“消防栓”的作用, 是村里灭火应急的主要水源。小小的村落竟然有着完整的防火体系:储水的吉祥缸—高大的马头墙—天井汇成的防火池塘, 可见这里的先人们是何等的聪慧。

天井紧依着堂屋, 因为有它的采光, 堂屋非常明亮, 所以多了一个名字——明堂。天井, 不仅仅带来良好的采光, 其中还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理念。过去, 南方人以种植水稻为生并靠天吃饭。水, 是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 也能给人带来“财”气。每当下雨之时, 房子上的雨水全部汇聚天井。“四水归明堂”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秦家大院的房子有许多细小之处是要好好去品味的, 那就是出现在石础、石水缸、木应门、木花窗上面的雕刻。尤其是那些木雕, 几乎包揽了我国所有的雕刻技法, 线刻、浅浮雕、浮雕、镂空雕无所不有。内涵更是丰富, 画一支荷叶是“一品青莲”, 寓意官升可至一品;心想要国泰民安就雕三只山羊, 意为“三羊开泰”。古人以喜鹊作为喜的象征, 石榴是多子的果实, 有传宗接代、多子多福愿望的人就爱刻一幅有喜鹊和石榴的“喜得贵子”图;希望天天都是好日子的人少不了来一幅站在梅花上的喜鹊, 梅花谐音“眉”字, 画喜鹊站在梅花枝梢上, 即组成了“喜上眉 (梅) 梢”的吉祥图案。

出得秦家大院门口, 是一处小广场, 村里以前叫“围子园”的旧址。当年, 这里竖立着二十多块夹石。夹石, 笔者称之为“石制考录状”, 是读书人中举得名的标志, 起到光宗耀祖、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今还可见到几块残存的夹石, 有的用作桥板, 或作条凳, 或作砌水井的条石。村中只有一块还竖立在村旁。这是清嘉庆十三年, 秦本洛获乡试第十三名后树立的。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 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 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嘉庆十三年 (1808年) 是戊辰年, 时逢嘉庆皇帝五旬大寿, 秦本洛参加的这次考试就是恩科, 并获得全省第十三名。

涧岩周家大院初探 篇8

涧岩头村周家大院三面青山, 村后的群山叠绿铺翠, 一座座山峦连绵起伏, 形状极像锯子, 村子的左边 (北面) 一座大山青石裸露着铺下来, 这青石犹如挂在板子上;村子的右边是打鸟岭和牛郎岭两座高耸的山峰, 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两座山峰就像朝阳的两只凤凰;村子的前面是宽阔的稻田, 有进水河和贤水河在村前汇合。整个村子就像座落在一把太师椅上, 明朝户部尚书周希圣、晚清重臣周崇傅就是这座周家大院的骄傲, 周崇傅用了四句话来形容涧岩头的地形与地势:“左边青石挂板, 右边双凤朝阳;门前二龙相汇, 屋后锯子朝天。”

周家大院东西长一千二百多米, 占地近一百五十亩, 由六个大型宅院组成, 分别为“老院子”、“红门楼” (周希圣故居) 、“黑门楼” (因门漆黑漆而得名) 、“新院子”、“四大家族院”和“子岩府” (周崇傅故居) 。其中“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建于明朝, 后3座建于清朝。老院子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红门楼又称尚书府, 建于十六世纪初, 与黑门楼同期;新院子始建于道光二十年 (即一八三六年) , 并于宣统二年 (一九一零年) 扩建, 四大家族院始建于一九零四年, 子岩府落成于一九零一年。其中四大家族院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 是六大院落中建筑面积最大的一个。周家大院有正、横屋180多栋, 大小房间1300多间, 游亭36座, 其间有回廊、巷道, 大小天井136个, 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明朝的3座大院, 均为盔顶、穿斗式梁架, 其设计简朴雅致, 颇具明朝民居院落的建筑风格。而清代的院落则是高墙深院, 飞檐翼角、层楼叠院, 错落有致。它们从规模、结构、布局、装饰等几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涧岩头周氏古宅大院由小到大、由简洁到繁复、由朴拙到精巧的建筑风格。村口立有一碑, 碑上"涧岩翰林多顶子, 明末清初留古绩"格外醒目。全村虽然不是统一布局设置, 但建筑风格却非常相似, 每个宅院都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宅院的建式都是"一颗印"的结构形式, 按一正两排侧 (横) 或一正三排侧 (横) 屋的结构布局。六个院落中最有名的当属"尚书府", 保存得最好的当属周崇傅故居了。

尚书府为周希圣所建。周希圣 (1551-1635年) 生于干岩头, 中举后授予四川成都华阳县令。他为官清廉, 秉公执法, 因政绩突出, 最后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传说尚书府是周希圣在任尚书期间修建的。房屋建筑制式是重檐屋顶, 显示了主人不一般的地位和身份。如今的尚书府, 只保存了门楼和一进旧堂屋, 门楼上的"尚书府"扁额依然显耀着历史的光芒。

周崇傅是周希圣的第十五代孙。他生于1830年, 卒于1892年, 系清末湘军负责后勤给养的主要将领之一。光绪八年之后, 随左宗棠出镇两江整饬纲, "处盐场腥膻之区, 丝毫无所沾染", 可见其为政清廉。其故居是周崇傅回永州时开始修建的。宅院坐西朝东, 结构四进正屋, 北边是三排侧 (横) 三栋屋, 南边是二排侧 (横) 三栋屋和花园, 正大门楼上有一对联:"石蕴玉而山辉, 水含珠而渊媚。"道出了该院落的文化底蕴。

周家古宅院的居住功能设计也十分完善, 每座宅院依山势高低次第而建, 前有旷坪, 后有天井, 院内铺设青石地板。建筑以正屋为中心轴线, 构成“丰”字形平面布局, 紧密有律, 井然有序。这样的建筑群, 外部封闭, 内部呈现向中呼应的趋势, 顾盼生情, 产生一种名门望族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蕴。正、横屋构筑的规格、品位可谓泾渭分明, 体现了宗族大家庭尊卑长幼秩序的不可逾越性。比如, 正屋高大气派, 庄重威严, 宽敞舒适, 为长辈居所;东西两侧的横屋向中而立, 相对低矮, 递次减弱气势, 至最外一排横屋则显得有些简陋, 依次安排给分支晚辈以及仆佣们使用。它的居家生活功能非常齐全, 一道道可随意开启的屏门, 四通八达的巷道、过道、游廊, 将庞大的院落连成一体, 即便是大雨滂沱之日也能适履而行, 走遍大院的每一个角落。

排水和防潮湿功能也极为完善, 每一座大院都是依山麓坡度的趋降由高而低递级构建, 每一进都得拾级而上, 加上院外掘有排洪渠, 院内设阴阳沟, 天井坪铺青石, 室内地砌火砖, 院外掘有排洪沟渠, 明暗沟相通。整个大院不但成功地解决了通风、采光、通达等问题, 防火、防盗功能也极为完善。每栋房屋的两端构筑高出屋面的封火山墙, 外观造型呈三级跳马、翼角飞翘之势, 不仅给原本静态的土木建筑以展翅欲飞的动感, 而且增强了防火功能。有的还专门构筑了吊楼式炮楼, 开设了瞭望、御敌的枪眼, 从而综合形成了大院的安全防护体系。每个分支大院的门楼、旷坪、天井, 形成了家族议事、祭祖、红白喜事聚会的理想场所。

另外, 周家大院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雕刻彩绘艺术作品也让人目不暇接。在墙头、地面、壁上、门坎、柱础、格扇门窗等木石构件上, 随处可见精美的图案装饰。石雕线条凝练, 富有力度;木雕细腻流畅, 精致婉约, 大量使用高浮雕、镂空、圆雕艺术, 造型生动逼真, 神情姿态栩栩如生;而彩绘作品则异彩纷呈, 色调鲜明。雕刻彩绘的题材内容也极为丰富, 有上百种动植物造型, 还有深入民心的历史故事、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周家大院建筑装饰的雕绘技艺之精湛, 历史文化含量之丰富, 民族气息之浓烈, 内容题材之广泛, 表现手法之丰富, 无不让人叹为观止。现在看那翘檐翼角上泥塑彩绘的龙凤, 虽已没了往昔的艳丽色泽, 却依然活灵活现;观那挑檐、横坊、驼峰、雀替的龙头麒麟羊猴造型, 虽经人间烟火熏燎和岁月风雨侵蚀, 仍然神态逼真;抚摸着各类造型各异、丰富多彩的屏门花格木雕, 更令人感奋不已!这些极尽高、浅浮雕, 镂空雕, 圆雕手法的作品, 将动、植物和人物组合雕饰得神形兼备, 姿态万千, 凸显出“天人合一”的精妙。精雕细琢的石刻艺术群:门墩、门坎、门当, 尤其是造型殊异的上百种、数千个石柱础, 让人仿佛在读一部洋洋洒洒石刻艺术的大书。这些雕刻把个周家大院装点得风生水起, 如同一首凝固的音乐。

大院见证了周家的荣耀沉浮、社会的变更、几百年的时代沧桑, 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湘南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 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物质财富……

摘要:周家大院留给我们丰富的建筑文化, 体现出强烈的湖湘文化气息, 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文物价值, 具体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山西晋商大院文化探析 篇9

一、晋商崛起的原因

晋是山西的简称, 晋商指的是山西商人。一直以来, 晋商以盐业、票号业为主要的经营项目, 但其真正发展起来, 却是在进入明清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究其飞速发展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然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富为晋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历史上, 山西境内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其中, 盐、铜铁矿、煤炭、森林等资源更是因产量大、质量优等特点闻名遐迩, 在史书上都有着较为详实的记载, 这一切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因素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自然地形的影响, 阻碍了山西与外界的交流, 也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山西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峻, 当地人民开始有意识地花大气力去改善交通建设, 终于在明清时期修成了良好的境内交通运输网络, 为晋商与外界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劳动力因素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区, 本身的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并不是十分有利, 外加自古以来就密度较大的人口, 使得传统农业生产很难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 山西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 到外地谋求生路, 这成为晋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三) 人为因素

长期以来, 山西经济的发展, 虽较之全国略显缓慢, 但因其拥有丰富的资源, 使得一些资源产地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十分兴旺。明清时期, 全国商品经济迅猛发展, 这为在外谋生的山西商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此外, 国家的政策、重大的历史事件调节着当时各种生产关系的变化, 对一些经济行为的产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典型的便是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打压了江浙一带商人, 山西商人趁此机会牢牢抓住了时机, 顺势发展起来。

二、晋商大院文化的特点

(一) 晋商大院整体布局与建筑思想

1.晋商大院的整体布局

中国建筑基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 几千年来在多数地方形成了以北为正、面南背北、北高南低、阴不压阳的特点, 晋商大院也不例外。在几处典型的晋商大院中, 除孔祥熙宅院因受街道限制的影响是北向开门外, 其余均符合坐北向南、北高南低的建筑规律。

与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相似, 晋商大院都是由多座单体的四合院组成, 整体而言又构成了一个放大了的四合院, 不仅每座院落内的建筑皆沿着中轴线对称排列, 整个大院也都是由主院、主房及周围环绕的其他附属建筑组合而成, 形成大小院落相衔接的建筑结构。

2.大院建筑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的传统建筑一向以与自然相协调而著称, 山西晋商大院作为我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也不例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无处不在。晋商在发展的过程中言行之间无形中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 其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通过建设理念表现出来。

木质结构的设计格局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表现。木是自然的象征, 道法自然、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美学思潮之一。在晋商大院中随处可见“木”和仿木元素的身影, 这些元素使得原本冰冷的墙面产生了一种和谐美、自然美, 更印证了中国建筑与自然相协调的特点。

3.大院建筑中蕴含的尊卑等级观念

汉代之后,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封建正统思想, 这种思想反映到建筑方面, 就有了等级和尊卑之分。

封建等级制度在房屋建构方面的明显体现, 不仅显示出建筑学意义上的高低有致、层次分明, 更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下每个社会成员都要严格按照礼制规定的秩序, 各安其位, 各守本分, 形成一个等级分明、上下尊卑、有序而又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具体来讲, 正院与偏院在结构的高低、房顶的标志、使用功能的齐全与否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房屋的数量问题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些都是封建等级礼教在房屋建筑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 晋商大院的保守性思想

1937 年的6 月28 日, 著名女作家陈衡哲等一行十余人应孔祥熙的邀请到其家乡参观, 在感叹古建筑的宏大壮丽之余, 不免感受到大院带来的孤寂凄凉之感, 并将其形象喻为古代幽禁嫔妃宫女的“永巷”。

青砖灰瓦, 高墙峻宇, 这是晋商大院留给人们的第一感受。表面上的高大威严反映出的恰恰是实质上的闭塞保守。山西商人直接蜕化于农民, 有其固有的封闭、保守的一面, 在他们发家致富, 回乡盖房之时, 自然而然将这一弱点带入了建筑理念当中。

外乡人讥笑山西人“山西人, 大褥套, 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几乎所有的晋商在飞黄腾达之时都选择以房地产的形式将财产积存在自己的家乡, 这是保守性思想最直观的体现。这种封闭落后的思想, 不仅影响到建筑的格局, 更是在之后的改革洪流中, 使晋商首领接连四次错失机缘, 最终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败结局。

三、晋商大院文化的价值

(一) 艺术价值

山西晋商大院的艺术价值主要分雕绘艺术和家具艺术两个方面, 雕绘艺术由建筑承载物外露部分的雕饰和用于陈设和装饰的雕饰品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见于木雕的梁、枋、斗拱、门楣等地, 后者主要依附屏风、门罩、神龛、匾额等场所得以体现。

山西的家具样式有着统一的特点, 被行家称为“晋作”, 是我国家具的四大流派之一。该流派家具多以本地核桃木为主, 以板材质量突出、沉稳厚实等特征出名, 以其结构轻巧、纹饰简约取胜。

走进山西晋商大院, 居室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晋作家具, 质地均匀, 纹理细腻, 给人以饱满稳重之感, 让我们不禁为工艺的细致精湛而暗暗称奇。此外, 平遥的推光漆技术、绛州的雕漆技术等工艺对晋作家具的精湛细致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 文化价值

山西晋商大院讲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 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晋商大户们利用其丰富的建造经验, 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地貌特征, 建造了宏伟壮阔的晋商豪宅大院, 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巧妙融入其中。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象征着子孙绵延不绝, 是传统社会宗教制度与礼仪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大院在院落的安排处理上, 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等级制度, 恪守尊卑等级观念, 形成了高低有致、错落有别、既各守本分又和睦有序的结构特点。

大院在总体上遵循风水理论原则的同时, 又在细微处巧妙变通, 在相对有限的环境中改变风水带来的不利因素, 舒适人们的生活, 反映出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

(三) 现实价值

晋商大院中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典型的历史记录和文化教化的功能。大院将彼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念展现于今人眼前, 为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晋商提供了最具现实性的媒介。

在今天, 山西晋商大院文化的探索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不仅对于研究北方建筑有着卓越贡献, 在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摘要: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脚步的推进和众多晋商题材影视作品的发行, 使得晋商大院这一古老民居建筑在衰落近百年后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以凝固艺术的形式将晋商的风采展现在世人眼前, 使人们在为其恢弘气势感叹之余, 也为蕴含其中的大院文化所折服。

关键词:山西,晋商大院,文化

参考文献

[1]朱向东.晋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乔家大院落和小白菜 篇10

倘若没有标注院落的序号、各间屋子的名称,以及内部陈设的说明,迷路是铁板钉钉的事情。6座大院,19个小院,313间房屋构成的繁复迷离的建筑群,令人恍如步入了一个古代的大型迷宫。游完之后涌起“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感慨也毫不奇怪。

由外形之大迁延出来的是时间之长。乔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纵跨了两个世纪,但大院在建筑风格上依旧浑然天成,不能不算是私人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富不过三代”的商海名言到了这里只能龟缩、“歇菜”了!

但是游完乔家大院,我却怎么也忘不了乔家的小白菜。现在记不起来具体在哪个院子,只知道它被雕刻在进院的门楣上,比古代女人的三寸金莲还小一大圈,如果不是导游小姐的提醒,根本不会关注到它。也许是太阳太烈,心情倦怠,也许是灰白墙砖的背景作用,抑或它自身蒙上了灰尘,看上去仿佛严重缺水似的,蔫蔫的,很自卑的模样。导游小姐说,可别小瞧了这小白菜,它里面寄寓了乔家人的心愿:一、白菜和“百财”谐音,寓意乔家广纳百财;二、白菜象征清白,暗含了乔家对“清白世家”的企盼。

当时我也只是习惯性地听听,连小屁孩儿都有自己的心愿,何况名震天下的晋商,更何况晋商中的翘楚——乔家呢!可是当年的商人匍匐在威势面前,根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可言,又谈何清白世家呢?然而看着熙熙攘攘的游人,他们眼里没有丝毫的厌恶和质疑。导游呢?脸上洋溢了因乔家大院名声所带来的自豪。同行的朋友和学生更是津津有味地品读每一幅乔氏家训,仿佛拜读《圣经》。

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西汉时代的东方朔。与“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不同的是,东方朔韬光养晦,隐于血雨腥风的宫廷。这个将自己卑贱化,滑稽化的“疯子”,目的却是引开公卿们仇杀的目光,规避贾谊、晁错的覆辙,借机伸张自己的治国抱负。这应该属于“巨隐”了吧?乔家借宦海行经商之船,却抱着“以商富国、以商救民”的理想,弘扬晋商文化中以诚实守信为本、以见利忘义为耻,重信重义,百折不回的精神,不就有了比东方朔还要崇高的境界了吗?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男人为了某种高尚的理想光荣地去死,一个成熟的男人为了某种高尚的理想卑贱地活着。乔家男儿的行动不正是成熟男儿的写照吗?这从“慎俭德”“静观轩”“书田历世“百年树人”“为善最乐”等门匾中不难窥见个中信息。不过,他们没有卑贱地活着,而是不卑不亢地生存于天地之间!

同事胡林军告诉我,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主人公乔致庸的妻子陆玉菡(蒋勤勤饰)还有一棵“翡翠玉白菜”,上有两只虫:一只蝗虫,一只螽斯虫,是皇帝所赐,白菜的洁白寓意“新娘纯洁”,“二虫”则代表了多子多孙的意思。看来,这些善良的愿望,皇帝、贵胄和寻常百姓在内心深处还是息息相通的。时下,大白菜涮羊肉、醋熘白菜和山珍海味分庭抗礼,以致老少成宜,百吃不厌,或许是这一真理的浅易佐证吧!据说,这棵白菜现在已经入驻台湾故宫博物院,成了“镇官之宝”。这恐怕不是人们对其经济价值的认同,而是对其蕴涵的“纯洁”“多福”等传统文化内涵的守护了。

于是联想到“咬得菜根,百事可成”这句古训。此语出自宋儒汪革,意为一个人只要能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这几乎成了乔家“汇通天下”的经典概括!听导游小姐介绍:乔家第一代创业者是乔致庸的祖父乔贵发,他7岁丧父,10岁丧母,受尽歧视,迫不得已走西口,曾给人家拉过骆驼,磨过豆腐,后来远赴内蒙古包头开草料铺,再后来往返于包头、太原、祁县等地贩卖商品,但是他靠着吃苦耐劳的品质、顽强打拼的劲头,终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即使到乔致庸手里,乔家发展成为商业巨族的时候,他们仍然没有忘却一直守护的“白菜情结”。史载:乔致庸将《朱子格言》作为其儿孙启蒙的必读之书。他常告诫儿孙要戒“骄、贪、懒”三字,并教育儿孙“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若儿孙有过错,则责令跪地背诵《朱子格言》。如浪费粮食,则命跪诵若干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直到承认错误,磕头谢罪。想想如今家境窘迫得要命,却紧衣缩食,给孩子创造条件享受的父母,不由不佩服乔氏家族育儿的自成高格!

出了乔家大院,我冷不丁地冒出个想法:比尔·盖茨的住所若干年之后会不会也像乔家大院一样门庭若市呢?胡老师一下子被问愣了。“也许吧,但进他的屋子需要经过严密的指纹认定,什么人进入什么房间,那是有限定的……”呵呵,如果是这样,达到乔家大院的人气指数,恐怕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某机关大院绿化方案分析 篇11

笔者对自行设计和施工的, 于2013年5月竣工的某机关大院 (以下简称“大院”) 的绿化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有关绿地的数据来自图纸, 有关绿化配植的资料来自踏查和竣工资料。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竣工不久, 但大部分绿化效果已经可以看到, 只是少部分中远期绿化效果, 尚不能获得照片, 暂只能从图纸和种植现状来评估。以下是有关报告。

2 机关大院建设布局及绿地系统规划

该机关大院坐落于某市环城南路北侧、低丘陵的南缘, 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长夏无冬,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 温差振幅小, 适合多种园林植物生长。用地红线将大院勾勒出东西长260m, 南北纵深500m, 占地约12.48万平方米的近似矩形, 矩形的东部和北部接壤于坡林, 东坡较缓, 4°~5°;北坡略陡, 约23°。西南缘趋缓于附近水库。全院地势平坦, 院内南北纵向干道仅1°~2°。大院绿地系统重点打造“一轴一湖一主楼、三纵二区二坡林”的格局 (图1) , 具体如下。

2.1 一轴一湖一主楼

轴线从主入口至办公主楼, 果形的苹果湖居中于轴线, 北临大楼的中心广场, 南临大院入口广场, 湖面3854m2, 全院因开阔湖面而视域通透、明亮、通风、润凉, 彻底改变了原谷地的暗、潮、闷、热的小气候, 为全院生态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地利基础。办公主楼正对轴线北端, 是全院重点建筑。

2.2 三纵二区二坡林

以主入口为起点的环湖干道在湖前广场分道为两条平行的南北向干道, 即东纵干道和西纵干道, 两干道对接于办公大楼前, 实际构成环湖路。东纵干道以东是生活休闲区, 以干部公寓为主, 西纵干道以西是工作区, 以办公为主。办公区以西的平行于西纵的是全院第三条南北向的纵干道———礼堂西路。礼堂西路以西是家属区。东纵、西纵干道分别与4条横向支路接驳, 各将东区和西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 东区从北至南依次为4个单元区:公寓休闲区、综合服务楼、宿舍区及荔枝园;西区从北至南依次为5个单元区:辅楼、礼堂、分队楼、运动区和加油站。最西边的家属区基本平行于办公区。

东区的北缘和东缘是两处自然坡林, 从坡林到院内保留着过渡的原生树木等植被 (图2) 。

3 绿化方案分析

3.1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机关大院风格

大院绿化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生态院区。传统是指仍然保持机关环境的正规、简洁和通达[1,2], 于干道和主建筑周边采用点-线-面的布局, 用大量规则式列植和对植乔木来表现工作机关的严肃和规整、干练的刚性;现代是指各局部, 如节点、办公区和生活区等, 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 在楼体之间开敞的绿地上, 在规则种植的樟树或秋枫等行道树框架内 (图3) , 以大量非规则式种植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以及基调树种与季相变化等协调关系, 体现人与生态的和谐。整个园林绿化建设实现了预定目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和支持机关大院功能[1,2]。

3.2 植物的选择

设计遵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3] (以下简称“规范”) 中适地适树的原则, 丰富的树种均为本土或归化的粗放、低管护植物。物种丰富度偏高, 总共18.9万m2的绿地内纳入70余种园林植物, 大院基调植物中, 骨干乔木有樟树 (Cinnamomumcamphora) 、秋枫 (Bischofia javanica) 、尖叶杜英 (Elaeocarpus rugosus) 、细叶榄仁 (Terminalia mantaly) 等;观花树木有凤凰木 (Delonix regia) 、红花紫荆 (Bauhinia blakeana) 、大叶紫薇 (Lagerstroemia sqeciosa) 、黄槐 (Cassia surattensis) 、红绒球 (Calliandra haematocepha) 、双荚槐 (Cassia bicapsularis) 、小叶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等;地被植物有红继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黄金叶 (Duranta repens) 、龙船花 (Ixora chinensis) 、毛杜鹃 (Rhododendron pulchrum) 、地毯草 (Axonopus compressus) 。各种树木的频度从201株到5株不等, 地被植物频度从90m2到2m2不等, 观念在于军营的绿地也可以建成小型植物园。

3.3 符合相关规范的设计要点

以下各项设计要点均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3.3.1 营造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

设计的植物群落, 以乔木为主, 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 乔、灌、草相结合, 如公寓休闲区的秋枫+凤凰木-洋紫荆+菠萝蜜-大叶紫薇+水石榕-非洲茉莉球+棕竹+大红花-龙船花+蜘蛛兰+葱兰-地毯草和尖叶杜英-海南红豆+串钱柳+腊肠树+黄金间碧竹-肾蕨+玉龙草等配植类型。植物层次丰富, 一般都有上木、中木和下木三层结构, 不但绿量较大, 而且色彩、香味、观花和季相效果明显。

3.3.2 与外界野生植被的自然衔接

为了使外缘山林成为院内绿化的延伸, 完好地保留了红线外的自然植被, 红线内侧的两处坡林设计的荔枝园从外向内延伸, 并以象形树种向内过渡, 尽可能使内外群落自然衔接 (图4) 。

3.3.3 坚持节约型园林

提倡节约型园林是机关绿化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 为此有以下措施:

(1) 绿化以乔木为主, 乔木︰大型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的覆盖面积比是40︰25︰15︰20;

(2)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全部绿化植物均属本地带粗放型品种, 不采用外来珍稀树种, 全部草坪采用抗杂和粗生的地毯草而不是台湾草等, 减少灌溉和除杂成本;

(3) 大量保留原有植被, 如保护原有的大樟树生长如初 (图4) ;

(4) 改进后的地利条件, 如开掘苹果湖后, 小气候有利植物生长。

3.3.4 绿化效果近远期相结合

所采用的骨干乔木中, 樟树属缓生型, 红花紫荆和细叶榄仁、秋枫等属速生型或中速生型, 速生可尽快获得效果, 但长期的养护如修剪等成本较高, 缓生则相反, 例如缓生型樟树的中长期的绿化效益明显偏高, 成本偏低[5], 如此的速生与缓生树种的兼顾, 体现了近、远期绿化设计效果的结合。

3.4 开阔清澈的苹果湖水景

苹果湖, 水面约4000m2, 岸线200m, 悠长的环湖亲水步道宽2m, 绿化坡面幅宽6m, 在规则的路边樟树带下是地被植物野牡丹+花叶连翘+黄金叶+蜘蛛兰+龙船花组成色彩丰富的图案, 但无上层乔木, 仅种植红绒球、山茶花、红继木、米仔兰、九里香等观花或香型灌木球, 目的在于服从建设布局, 保持轴线两侧宽透视域。

3.5“巧于因借”的园林建筑小品

大院未设专项的园林构筑物, 反倒显得更简洁、肃朴、开敞。园建风格主要表现于大量浮雕和栏杆。入口外的两侧墙体装饰了反映中国革命史的浮雕, 在大楼正墙, 东西两侧各有“井冈山会师”, 和“南昌起义”的大型浮雕;升旗台、大楼台阶及环湖步道的三处栏杆均统一为横梁五角星雕花、柱头祥云石雕的白色民族式石雕栏杆, 凸显军营建设的浑然一体。有趣的是礼堂西路与家属院间的透墙上, 一幅幅方形麻石浮雕组成了“艺术画廊”。如荷花莲藕的“敬廉崇俭” (图5) 、旭日花鸟的“繁荣昌盛”、丹凤朝阳的“展翅飞翔”、雄鸡报晓的“胸怀五德”、古松仙鹤的“长治久安”等等, 目不暇接。这种因势而设的“园林小品”, 事半功倍, 值得推广。

4 结论与讨论

4.1 本设计符合相关《规范》

《规范》有关“种植设计”的条文有:种植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的要求为依据。应优先选择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复层种植的上下层植物应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和游憩、景观等功能要求, 并便于养护管理。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 合理配置植物, 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种植设计应以乔木为主, 并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 乔、灌、草相结合, 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基地内原有生长较好的植物, 应予保留并组合成景。新配植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相互协调, 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种植设计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要求。本项绿化设计符合以上各项条文。

4.2 成功的水景与园林小品

苹果湖的开发, 是大院建设规划及绿地设计中成功的重要单项之一, 无论是地利、景观还是基本的气候因子等均比原地貌有了明显改进, 湖水来自汇集的雨水和中水, 并使用于循环系统, 符合《规范》中有关水景的要求:“水景设计应以总体布局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为依据,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水景的种类、形式, 水景应以天然水源为主。”

全院因势利导地以大量栏杆、浮雕作为园林小品来表现机关大院文化, 既富有寓意和变化, 又表现了大院的严正风格, 从而实施了《规范》的园林建筑设计“精在体宜”、“巧于因借”的原则。

4.3 讨论

尽管本设计中, 速生与缓生树种的兼顾, 体现了近、远期绿化效果的结合。但不可否认, 为尽快获得遮荫效果, 在骨干树种中, 还可以加大速生树种的种类和数量, 岭南地区不乏许多优良大型速生的绿化乔木, 如榕属的十余个树种可供选择, 而大院边缘林带种入相思类、桉树类也可为增绿提速, 此议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军, 高殿森, 熊正彬.某营区生态规划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 2011, 30 (1) .

[2]谷永丽, 宋钰红, 高成广.部队营区生态环境设计与文化氛围营造[J].山东林业科技, 2008 (4)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420-2007城市绿道设计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

[4]陈桂才, 张志刚, 邱乃昂.东莞市园林景观路绿化设计手法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 2012, 28 (3) .

上一篇:服装的流行色下一篇: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