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课总结

2024-08-13

健康教育课总结(共12篇)

健康教育课总结 篇1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市上下以建设健康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卫生镇村,以创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国示范县市和行动先进村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健教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把健康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摆上了议事议程。年初,市委宣传部和爱卫办联合发文,制订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健康教育的开展。全市城乡健教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市、镇、村三级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今年,市委市政府重新调整了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常熟市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城区各单位根据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健教组织网络。各镇、村由于领导班子人员调动后,也及时相应地调整和完善了领导小组和网络成员,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城乡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的开展。

二、基础工作扎实有效,健教活动丰富多彩为了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面,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知识,今年我们又下发了《居民健康读本》5万册,组织征订了《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27份,江苏《祝您健康》杂志183份,江苏《健康之窗》宣传画330套,上海《人与健康》宣传画237套,各类报纸报刊等12种。今年,4月份的爱国卫生月期间,市爱卫办统一部署、市健教所统一命题,对全市进行了一次全民健康知识测试;7日的世界卫生日,市卫生局、爱卫办等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街头义诊咨询等活动,发放预防结核病等宣传资料共计1000多份;13-15日,爱卫会各委员部门等城区17个单位开展了黑板报联展活动,市爱卫办和虞山镇爱卫办有关人员反复对比,评选出虞山镇谢桥管理区为一等奖,虞山镇方塔管理区、虞山镇琴湖管理区为二等奖,市旅游局、市财政局、虞山镇虹桥管理区、招商城管委会为三等奖,以及鼓励奖10名。26日下午,市爱卫办专门请省健康教育专家来我市招商城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家报告会,共有250多名人员到会。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地阳光活动,各乡镇积极开展了健康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方塔管理区在石梅广场开展了健康知识宣传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各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大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据不完全统计,截止4月底,全市各乡镇、虞山镇各管理区共进行上街宣传咨询154天(次),接受咨询人数15000多人,黑板报宣传776块,宣传报宣传266块,广播电视录音宣传616小时,进行健康知识讲座108次,参加人数7590人,印刷各种宣传品114种,13万多份,上门医疗咨询等服务1500多次,服务人数7000多人,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健康教育宣传月的活动深入开展。

健康教育课总结 篇2

一、“先成人, 再成材”, 树立成人观念

这是我担任教师工作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先成人, 才能真正成材, 也唯有如此, 才能做到全面发展。围绕成人教育, 我一方面利用政治课堂教育的优势, 另一方面加强正面教育和侧面引导, 利用谈话、主题班会、板报、班干会、团支部会等形式进行长期的和坚持不懈的教育。同时, 我还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 配合家庭搞好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和家长一起向学生进行怎样做人的教育, 使之深入思想成为一种成材的内驱力。

二、“用灵魂去拨动学生的心灵”, 尊重感化学生

真正尊重学生人格, 这样才能打开学生心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供不同的表现能力的机会, “全面唤起学生的心灵”。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所谓的“学困生”, 违反纪律似乎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教师与他们稍一接触, 好像有点效果, 略一深入, 竟连家长到校也不奏效。面对他们, 我不是采取惯用的批评、说教和找家长的方式, 而是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方式。在学习上的困难, 我为他们提供解决的办法;在生活上的困难, 如生病、经济上有困难等, 我直接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我深入他们的宿舍指导他们整理内务;课余时间找每个学生谈心;抓住人人都有上进心的心理及时给予表扬;班会时给他们创造发言表现的机会。这样一次两次, 我坚持不懈, 不厌其烦。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时间、耐心和情感之泉能浇灌出希望之花。现在他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起色, 早自习成了班级上来得最早的学生, 期中考试时有3名学生进入了班级前十名, 成了班级学生学习的成功的典型。这个过程也建立了我们深厚的师生感情。

三、“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保持心理平衡

中学生处于心理完善的特殊时期。他们此时的心理常常出现“断乳期”, 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 “成人感”突出, 渴望自主, 喜欢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幼稚的特点:偏激、易激动、好冒险, 存在着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矛盾。如果再加上“升学”的高压, 会使其心理焦虑过度。因而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平衡心理状态, 使其有效调节和控制个人情绪, “胜不骄, 败不馁”, 尽快找到缓解精神紧张的途径, 排除自我压抑。

教育学生保持健康心理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起着重大作用, 它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即有自我控制能力, 有适度的情绪, 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能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 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持较长的时间。能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 而摆脱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 更不会反复无常。这样的学生才是能顺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四、“学会倾听”,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要想做好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去了解学生呢?在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见的班会课、讨论课外, 我认为收益最大的是写周体会。青少年内心世界逐渐丰富、复杂, 不太容易将想法说出来, 但在自己的周体会上他们却会有所流露, 师生情感可以在这里交流。这能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个性, 同时班级学生也会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一些平时不敢提的建议, 是教师自我检测的镜子, 最终可加强班级管理。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 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 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 让他们解除任何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人格, 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 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健康教育课总结 篇3

征文工作从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截止到8月底,短短5个月时间就收到文章近万篇,这些文章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56个单位。文章作者大多数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也有各级教育行政科研单位的领导和科研人员,还有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文章内容涉及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总结;既有调查报告,又有实验研究;既有团体辅导,又有个案分析;既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说,此次征文活动基本上反应了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为了保证评选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严肃性,我们组建了评审委员会,并采取了三审制度。初审由各地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负责,复审由大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完成,终审由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董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庞丽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刘华山教授六位专家把关。经过严格评审,最后评出一等奖94名,二等奖595名,三等奖1379名,优秀奖624名,获奖比例为25%。另外评选出集体奖39名,其中先进单位15个,先进学校24个,获奖比例为2%。

此次活动得到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德育处董柏林处长、河北省石家庄市教委德育处曲连坤处长等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等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得到了全国特级教师丁榕,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王琼,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许书阁、赵增序等一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支持和参与。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由上虞市教体局承办,此次大会得到了浙江省教委、上虞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对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严密的组织工作表示钦佩和衷心的感谢。

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的有全国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部分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大专院校、教育行政、教育科研单位的领导和学者等。在此,向所有支持、帮助、参与此项活动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举办评优活动,旨在全面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增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我们之所以取名为“健康杯”, 意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学生健康、教师健康、家长健康;学校环境健康、家庭环境健康、社会环境健康;同时也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健康发展。

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在专家、学者们的热情帮助下,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首届“健康杯”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文章评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选取了近400篇获奖文章结集出版。在此,我们向未能入选的作者表示歉意。此后我们将在《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择优刊登。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将继续联合举办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了全面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决定从第二届开始扩大评优范围。除了继续征集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等文章以外,将征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其他优秀成果,如论文集,图书,刊物,报纸,课件,网站等。我们衷心希望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帮助和监督,也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我们愿意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全面的、优质的服务。

《中国教育报》校园文化周刊编辑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编辑部

健康教育总结 篇4

2017-2018学年度某某小学

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年级*班班主任的我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全面落实市政府、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重点。始终本着“ 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长抓不懈,认真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以明确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为指导,编写符合一年级学生情况的教学设计,认真上好每一次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习惯,知晓与健康有关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命。

二、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健康

本学期,我十分注重健康教育工作,把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作为重点。我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主题“勤洗小小手”、“个人卫生要‘四勤’之洗头、洗澡好处多”、“眼保健操天天做”融入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每周一中午,我都会检查学生是否做到了勤剪指甲,做得好的孩子会奖励一枚思贤树(学校统一的评价机制)。每天监督班上学生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如果发现有的孩子衣着脏乱,我也会语重心长的提醒他。就这样,我从点点滴滴入手,使学生将健康和卫生形成一种习惯和技能。

2017——2018学年度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姓名

三、营造氛围,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我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整个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

我班一名叫做**的小女孩,她早上来到教室不久,就趴在桌上说自己肚子疼。这时班上的同学们就利用学过的健康知识纷纷讨论起疼痛的原因。有的孩子说可能是她吃早饭时没有洗手,细菌吃到肚子里,当然会疼啦!有的孩子说可能是她没有吃早饭,胃里边空空的,肚子才会疼。还有的孩子说可能是她一吃完早饭,就跑步来学校,剧烈运动后,肚子就疼了。听了孩子们的讨论,我打心底里觉得健康教育课启发了一年级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已知,发挥联想,分析原因。

健康教育 总结 篇5

2013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2013年湖田镇健康教育工作在镇领导、局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基本完成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2013年度完善了健康教育网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有公卫科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村卫生室有一名乡医组成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我院也自行组织培训工作,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

二、加大经费投入

2013年加大经费投入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vcd、电视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购买音像制品,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完成的工作任务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

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卫生院、村卫生室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利用集市、入村讲座时候还进行资料的发放工作。2013年提供了13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

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在卫生院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2013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卫生院集中设置宣传栏2个,村卫生室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在大厅的明显位置,中心位置距地面1.5米高。每2个月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卫生院2013年共开展10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卫生院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当然,2013年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工作中的不足,经费投入有待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宣传教育的形式有待于多样化,宣传内容有待于丰富。相信在新的一年,在领导的支持下,我镇的健康教育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健康教育受益人口会越来越多。

健康教育总结 篇6

一、突显针对性,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要要因人而宜、因病而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分析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满足不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不能千篇 一律。责任护士通过对病人的评估(病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费用支付情况),对病人的需求作出突出个性的判断,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二、加强医护沟通,密切护患关系

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涉及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转归、自我护理方法等,如果护士专业知识缺乏,又不注意与医生沟通交流有可能护士解释不到位或与医生的解释相矛盾的现象,这样不仅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多参加医生查房、多和医生沟通等,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加强医护沟通,采用护士和医生同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避免医护说法不一致,使患者无所适从。

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的患着及不同的病程阶段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讲座、集体观看录像、科普手册、阅读,一对一的讲解示范、病人的互动等形式使病人易于接受,使每位患者及家属都知道自己的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新入院病人能很快熟悉病区的环境及相应的规章制度,掌握了关于自己疾病的康复及护理知识,了解了各种检查、检验的意义,以及各种标本的采集方式和配合要点,掌握了使用各种器械、药物的治疗知识以及主要药物的名称、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对手术病人,了解了手术及特殊检查的相关知识及术前准备的意义,掌握了术前戒烟、戒酒、深呼吸、咳嗽、床上排便的方法及意义。对手术后的病人,掌握了术后卧位、吸氧等各种管道的意义及配合要点,术后的饮食方式、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对于出院病人,也基本上掌握了饮食及营养知识,正确用药知识、活动、休息等康复知识、掌握了自我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知识,明确了复查时间及指针。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计划

健康教育课总结 篇7

一、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1. 性健康教育, 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生殖系统作为整个生命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生殖健康教育不能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身体与生长发育教育的一部分, 而且关于身体及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 性健康教育应当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即从婴幼儿阶段父母教给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开始, 到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获得身体主要器官及功能的相关知识, 再到儿童青少年期学校对学生身体发育变化知识的传授。儿童在对身体奥秘的不断探究过程中, 逐渐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身体, 初步懂得了两性差异, 建立了初步的身体自尊和性别意识, 同时获得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和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意识。在美国, 诸如“Know your body”“Just for boys (girls) ”等身体健康教育类的书籍和网络资源可以轻松获得, 为青少年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解除青春期发育带来的困惑提供了丰富资源。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切入, 将生殖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到身体健康教育之中, 是各国性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

2. 围绕青春期, 重点进行青春期体格与生殖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它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 到骨骺完全融合, 躯体停止生长, 性发育成熟而结束。青春期是人一生体质水平飞跃发展、为成年期健康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内分泌和心理行为等都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 其中, 体格生长和性发育是青春期发育的两大重要特征。这一过程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H PG) 的激活是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的核心。

根据W H O建议, 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0~20岁, 女性青春期开始和结束的年龄都比男性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教育, 应当从青春期启动之前开始进行, 即从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阶段, 应当开展围绕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化特征和两性差异的身体教育。

3. 青春发育后期和青年期, 性健康教育应结合性道德教育

高中和大学阶段, 青春期发育接近尾声, 前期的生长发育知识教育使得青少年对于自己的身体及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再陌生, 但是由于体内剧烈的内分泌变化, 生殖系统功能日臻完善, 容易出现生理冲动与道德约束方面的心理冲突。所以, 这一时期的生殖健康教育应与性道德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让青少年了解生理上的冲动与需求是正常的, 不必自责与苦恼;另一方面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可以通过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缓解身心压力。目前, 我国《婚姻法》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生育, 因此, 大学阶段的健康教育应当包括婚恋、生育等方面的教育。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思政厅[2011]5号) 中纳入了性心理与性生理的必修规定, 大学生“思想修养”“健康教育”等课程中, 也涉及一些性心理和生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但关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仍显不足。大学生是未来的育儿人群, 培养一代了解自己、尊重生命、能独立自主选择人生的大学生, 是未来父母不再盲目和无所适从、用科学知识影响下一代的希望。

二、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生长发育与性健康教育

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生长发育与生理健康的教育, 应当由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 性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因此, 性健康教育的教材应当有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版本, 如青少年用书、家长用书、教师用书、青少年相关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用书等。

1. 学校健康教育以生长发育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为主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和体育课一样, 成为必须开展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 学校的特性赋予了它传授健康知识的天然优势。因此, 学校健康教育以生长发育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为主。但是, 长期以来学校缺乏生长发育与生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适宜的教材, 成为限制学校健康教育的瓶颈。

2. 家庭教育使青少年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珍视健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儿童青少年获得生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殖健康观念和形成应有的性道德的启蒙教育。父母应当教育青少年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保护自己的隐私, 珍视自己的健康, 识别可能的侵害来源并有效规避风险。

3. 社区、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及媒体应提供及时专业的咨询与帮助

针对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困惑与问题, 不愿与父母或教师交流的, 社区、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及媒体应当能提供及时专业的咨询与帮助, 而不是批评与指责。譬如, 性侵害、少女怀孕等社会问题, 当学校和父母也没有能力应对时, 社会服务机构应当担起职责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

三、培养专业人才, 设置专业岗位, 确保教育专业性

1. 培养专门人才

(1) 普适性教育: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受教育阶段应当接受关于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的普适性教育, 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未来人口的健康素质。

(2) 专门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当为专门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尤其是师范类院校, 设立相应的专业, 培养专门的人才, 是确保未来的性健康教育专业性的根本所在。

(3) 专业培训:在专业人才匮乏的现阶段, 可通过继续教育、专业短期培训等形式培养大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咨询需求的专业人员。

2. 设置相应岗位

(1) 学校健康教育:长期以来, 学校缺乏专门的健康教育师资, 是限制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目前, 部分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德育教育部等, 但多为其他科目教师兼职, 其专业性与工作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要。部分学校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 由体育教师传授健康的相关知识, 但是从目前体育师资培养的知识结构来看, 体育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生理卫生和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 健康教育课程应当成为与体育课、科学课等相平行的专门课程, 有专门的师资和岗位, 才能保证一定的学时数与教学的专业性。

(2) 生长发育测评与咨询门诊: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机构也应当设置青少年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相关的专门科室, 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3. 鼓励青少年积极咨询与求助

健康教育课总结 篇8

预防原则:

有效监测、危机干预、及时转介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长期性等特点,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有可能导致其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以致阻碍身心健康成长,甚至做出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及早发现,有效干预,防患于未然。

《指南》要求了解和监测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监控、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小危机事件对师生的消极影响。

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和转介。

在危机干预方面,《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

在及时转介方面,《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应与相关的心理诊治部门建立畅通、快速的转介渠道,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能够识别并及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转介过程记录详实,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的功用,《指南》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心理辅导室原则上每天均应开放,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应有一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并安排专人值班。

专家指出,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方针,防患于未然。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课程体系,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辅导伦理:

遵循保密原则,禁止给学生贴“标签”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个体和群体贴“标签”的做法并不少见,如: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联系在一起;在谈及“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时,往往会把“自闭”“自私”等弱点和问题与他们“划等号”。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明显不够科学和严谨,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正面促进作用,相反还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指南》要求心理辅导工作要遵循辅导伦理。

《指南》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坚持育人为本,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出现价值偏差时,要突破“价值中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具体辅导过程中,《指南》提出保密原则和“三个禁止”:在辅导过程中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但在学生可能出现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时,应突破保密原则,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其监护人,并记录在案;谨慎使用心理测评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并要在学生及其监护人知情自愿基础上进行,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指出,给学生贴“标签”,从本意上看,似乎是为了更好地找到病症,然后对症施治,但如果没有科学性作为支撑,所找的病症不准确,在施治过程中就难免不对症。更为重要的是,随意给学生贴“标签”,会让他们背负莫名的压力,甚至使之成为众矢之的。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少贴一点“标签”,多一些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只有这样,对学生的认知才更准确,培养教育才更有效,对学生的发展也才更有利。

功能定位:

重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

《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疏导与解决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时,《指南》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指南》提出两项要求:一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二是根据情况及时将其转介到相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诊治部门,并做好协同合作、回归保健和后续心理支持工作。

《指南》强调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要求心理辅导室经常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心理辅导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心理辅导室所需的硬件设施,短期内可以配置完善,但要使心理辅导室发挥长期效用,还需切实加强心理辅导室的软件建设。为此,《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典型案例讨论,组织参加专家督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保障机制:

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

当前国内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辅导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心理辅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心理辅导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此外,心理辅导人员待遇较低、培训滞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尤其是心理教师在学校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岗位,尚未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考核评价和职称晋级制度,使得心理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奖金福利等方面不能享受到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待遇。

针对以上问题,《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在经费投入方面,《指南》指出,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证心理辅导室工作正常开展。心理辅导室应免费为本校师生、家长提供心理辅导。

在基本配置方面,《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

在人员配备方面,《指南》要求,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兼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具备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一定数量的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指出,为了确保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有效发挥作用,除了严格遵循《指南》中的共性问题与配置标准外,还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编制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指标,提供适合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服务。

村健康教育总结 篇9

梅园村健康教育工作,在村委会、村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来抓,紧扣健康教育这一主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成立了以专职卫生干部为组长,村卫生室医生为副组长,各片负责人为组员的健康教育工作组,并成立了健康控烟组,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

二、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利用健康教育课、黑板报、宣传窗等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今年累计对村民上健康课2课,分别为“绿化与身心健康”、“普及碘盐、造福人类”。村卫生室利用黑板报、贴报栏、宣传窗每月一次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培养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识。

三、搞好医务室建设,卫生室各项制度健全,医生业务水平较高,收费合理。村民小病基本不出村治疗。加强了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几年来我村未发现传染病染发现象,村医务室符合医疗卫生的规定要求。

四、宣传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春、秋两季对全村育龄妇女、外来务工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节育、生殖

健康知识和服务信息。

五、配合卫生部门搞好预防接种工作,作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总之,我村健康教育工作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帮助下,经过村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标准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健康教育宣传内容面不够广,宣传工具须进一步改善;

2、健康教育课节数不够多。

健康教育宣传总结 篇10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是当下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健康教育宣传总结,希望你喜欢。

【一】健康教育宣传总结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第二十二个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公众防控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结合我办事处实际情况,围绕“普及健康素养,提高健康水平”的主题,我办事处按照县疾控中心统一安排,积极开展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种慢性病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将宣传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了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宣传小组,具体负责教育宣传工作,制订有关的工作制度和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召开有关职能成员和各村委(社区)会议进行部署,落实任务,专人负责,职责到人,责任到位,以切实做好 宣传工作。

(二)明确重点,广泛宣传。

此次宣传开展以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种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重点是做好儿童及老年人的教育宣传工作,以托幼机构为重点场所,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并将防控知识传授到每个家庭及每个人。

(三)落实计划,营造气氛。

为营造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让广大群众认识手足口病及慢性病知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手足口病和各种慢性病的宣传工作,我办事处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的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宣传专栏、宣传小册子、小折页等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进 行健康教育的宣传。自活动以来,开展知识讲座2期;向5所幼托机构、8个村卫生室等单位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等资料1万余份。二是举办手足口病、慢病知识培训班。在中心卫二楼会议室举办了二期全辖区防控知识教育培训班,参与人员有卫生室工作人员、中心的医务人员,社区居民约60人参加。

二、主要成效

自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以来,我中心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各村、学校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中心宣传小组对辖区内小学,幼托机构、村民组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督导活动。在宣传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积极向学校托幼机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讲解教室、宿舍等密集场所的通风措施,督促落实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玩具等物品表面的清 洗消毒,完善密集场所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培 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 人要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在社区指导农居民加强住房通风,经常开展 室内外环境卫生的清除,做好个人的卫生勤洗手及在疫情流行期间少 到公共场所及人群聚集的地方,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诊、报告;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 3000 份;经过宣传群众基本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提高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率,群众知道手足口病是可 防、可控、可治,并不可怕的。

(二)医务人员对防控手足口病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培训医务人员对防控手足口病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医务人员进一步执行医疗规范,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能力,做到能及时诊断发现病人、治疗病人和对重急症病人的抢救,能及时报告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 时增强了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医疗机构的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应对突发疫情的发生。

(三)各城区及农村服务站均组织开展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中心也开展了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围绕“普及健康素养,提高健康水平”的主题开展活动。结合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慢性非传染病疾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广泛发动,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大力普及规范、科学的健康知识,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周主题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居民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政府领导、全社会重视,人人参与共同应对的态势,为今后我办事处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落实防控措施做好了应对准备,防控措施得到加强。

【二】健康教育宣传总结

今年xx月是全国第26个爱国卫生月,同时也是我省第18个健康教育宣传月。我校围绕《洪泽县教育系统爱国卫生月和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计划》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指导,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以“建设健康洪泽、享受幸福生活”为目的,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精心组织抓落实我校紧紧围绕此次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的主题要求,迅速行动,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此次爱国卫生和健康宣传月活动。同时,成立由赵建湘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传达到位。通过健全组织网络一级抓一级,明确了要求和责任,有效地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卫生意识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是提高全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常规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我校一如既往地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并以此次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宣传月为契机大力进行春季传染病防控及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等,并通过集中学习、培训、讲座、拉横幅、知识竞赛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全校师生更深入地了解卫生健康知识,掌握基本卫生常识,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三、抓好爱国卫生月活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为了不断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创造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我校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在总结往年相关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活动计划,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一是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加强春季疾病防控。二是在这特殊时期,让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做好防控,并对全校师生进行日检查、日汇报。三是根据本校特点,进一步清除校园卫生死角,对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餐厅等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场所进行多次消毒。

四、发挥学校优势,搞好卫生知识宣传

为了将爱国卫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增强全校师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我校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积极加大与爱国卫生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二是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爱国卫生宣传月等活动,抓好经常性宣传和教育,不断强化全校师生的法制意识、爱卫意识、健康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三是建立长效性宣传机制,大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的可持续性、长久性,确保这项活动能够不断地开展下去,为建设美丽、和谐、洁净的岔中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是利用学生,通过《告家长书》等形式,将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知识带到家庭和社区,为提高全民卫生素质尽一份力。

青春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篇11

有这样一个故事:阿尔卑斯山的盘山公路有一个急转弯,许多驾车者都丧命于此。于是交通部门在路旁树立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道:事故多发地段请缓行!但事故并未由此而减少,后来当地的交通部门在警示牌上换上了另一句话,事故一下子减少许多,以至后来很少再有交通事故发生。原来警示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慢慢走,请欣赏!这便是对生命个体积极心理暗示的魅力!

当前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为一件幸事,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和生理处在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社会多元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一些心理问题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或发展,但有些心理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此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若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学生心理状况及学校心理辅导

中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的心理且正处于生理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理上处在青春期,在心理上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是人格的建构期,心理的脆弱期,也是人生最大的可塑期。“四、二、一”居多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家庭教育功效的“沙化”和淡弱,而目前社会变革中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兼容并蓄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化问题正泥沙俱下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往往会形成灰色的多元化心理,加之一些父母下岗、父母离异、父母吸毒、单亲家庭、入狱家庭、冷战家庭、亲朋寄养、隔代抚养等家庭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产生不少心理上的困惑。

目前,国内外的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多采用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小组及团体辅导,多是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在同感、倾诉的前提下,适时因势根据心理学的原理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疏导,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由于学生的个体有差异,对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更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心灵如一片有待耕耘的土地,我們要在上面稼穑庄稼,千万不要在上面种上稗草,那样我们将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有时在校园里过多的谈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张旗鼓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消极心理暗示,学生往往人人自危,只会更加徒增心理负担。教育的失败哪怕是千分之一,但对学生和学生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要警醒,因为我们是在雕琢心灵。

几种常见的暗示教育

一、眼神暗示。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比语言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二、表情暗示。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否定、禁止等,形成刺激,使被暗示对象作出反应。学生做了好事,你给他赞许地点头;学生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给他会心地微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三、言语暗示。既然是“暗示”,就不能用言语直接进行表扬或批评,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方、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学生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用此类暗语暗示学生比直接用语言批评指责,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一个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比口头的批评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如果教师在口头上嘉许学生好行为的同时,配合以适当的体态语言,如点点头、拍拍肩,就能表达对学生的感情和鼓励,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情境暗示。不同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情境对学生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如制定切合实际的班训,悬挂名人画像,利用板报等形式提出本周或近期的奋斗目标等,使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在优美的育人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六、榜样暗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师表、言行和优秀学生的示范、榜样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师必须严以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声望,才能使暗示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

七、认知暗示。学生如果有许多不良习惯,如乱花零钱、上课迟到、拖交作业等,可以要求他(她)给自己的好朋友和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开学以来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近期有什么打算。这种做法可以取得的效果就在于学生在写信过程中进行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避免了心理对抗和厌烦。

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积极心理暗示是遵循中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不同的载体和渠道,探索、激发、挖掘和整合中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心理的被动承受者变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者和积极应对者,把心理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在点滴小事中体现学生为实践主体,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做到自悟、自释、自导,形成一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渗透特点的校园“心理生态效应”,提高教学效率,塑造学生们的自我教育人格。

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在于利用不同的渠道和载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发泄、梳理和平衡,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达到了心理的动态平衡,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维护。在学生的心理自我维护中,能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进而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创造精神,塑造自我教育人格。同时健全而轻松的心理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便于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中,使学生个体心理进行自我维护,进而悦纳他人、感恩他人,在不同个体的磨合中培养团队精神,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群体心理氛围。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更应如此。营造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环境和氛围,是在有效的心理暗示措施下,学生个体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维护。

教育是师生心灵互动的人生旅程,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和终极关怀,教育没有小事,我们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履行对每一个生命的承诺。在每个人生命的旅途中,心灵不受到磕碰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走出心灵的窘地,在其处在心理的泥沼时,要援之以手,授之以杖,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心理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进而形成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生态效应”。人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心灵砥砺中,才变得坚强、变得执著,才会从容不迫的走向生命的尽头,生命也会因此而灿烂多彩。

健康教育课总结 篇12

在千军万马挤中高考独木桥、无暇顾及分数之外的一切的今天, 汇文中学为何猎奇般地开展起心理健康教育呢?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 又经历了怎样的摸索和实践呢?笔者深入学校数次, 与专业研究团队促膝交谈, 在大量的研究案例佐证下, 渐渐复现了汇文中学的探索之路。

一、校长发起研究倡议, 成为探索的缘起

汪祯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 早在别校任校长期间, 他亲自处理或协同处理过多起发生在花季少年身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认为, 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 已经不能用简单的“青春期叛逆”来解释, 他们的孤独, 他们的自私, 他们对他人的轻慢, 对先进的嘲笑, 以及对集体和社会的不满甚至仇视, 都让他感到不寒而栗。尽管, 他所在的学校还没有发生过更恶劣的事件, 但是, 他敏锐地注意到: 有些学生个性过强, 只能捧着夸着, 却批评不得;有些学生个头超过一米八了, 还动辄哭鼻子, 情感极其脆弱;有些学生换同桌像走马灯似的, 却总是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有些学生总是独来独往, 没有同伴, 没有朋友……在大量的案例面前, 他彻底认同了专家们提供的调查结果: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 全国有高达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 中小学生中心理障碍者为21.6%-32%, 中学生抑郁的占22.3%, 且这一数字正呈现上升趋势。最让他震惊和痛心的是, 全国各地不时有青少年学生或自杀, 或杀人, 或伤害同寝室友甚至于杀害自己亲生母亲等相关报道。在他万分悲愤的时候,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新东方第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说的一番话, 彻底颠覆了他的教育理念。每一位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去上名牌大学, 但不知, 北大、清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非常高, 达到30%, 有人认为不止30%。现在北大、清华学生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所以自杀率也比较高。汪校长扪心自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 其中精英人才固然重要, 但是, 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劳动者才是首要的。如果一定要为青少年的培养目标排序的话, 第一是健康, 第二是心理, 最后才是成绩。从此, 在汪校长的教育思想里, 深深播下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种子。于是, 在当时的学校, 他首开创建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先例, 汪校长为咨询室取名为“心灵驿站”。“心灵驿站”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 以聊天、谈心的方式, 为有需求的同学做问题解答, 缓解情绪, 有力地配合了班主任的工作。

到了汇文中学, 学校的现状更引起了汪校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全校现有三十个教学班, 1586名学生。如果按照调查显示的最低比例计算,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是342人, 患不同程度抑郁的人数为354人。事实正是如此, 他发现汇文学生与千千万万独生子女一样, 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很多心理问题如厌学、自闭、焦虑、情绪波动大、心理脆弱、任性、偏激、冷漠、自私、嫉妒、胆怯、自卑等, 几乎成了通病, 即使是正常的孩子也会相应地存在抗挫折能力差、合作意识差等诸多问题。教育者的良心使汪校长下定决心并在全校公布: 一定要花大力气, 加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并将此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来做,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上下合力创建研究团队, 踏上探索之路

在汪校长的倡议下, 汇文中学的教职员工们掀起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热潮。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老师们一致认为,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中学生教育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和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 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 唤醒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意识, 并为已经出现心理偏差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 是十分必要的, 是可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如果老师、父母及更多成年人从现在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胜于关注学生的成绩, 关注学生的幸福感胜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功, 那不仅意味着我们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更意味着我们将会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的未来。全校教师达成共识后, 汇文中学踏上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之路。汇文人坚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是正确的, 便以坚忍不拔的毅力, 坚持研究不放弃。大家一路摸索着, 一路收获着, 苦得其所, 乐在其中, 倾心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 感受着孩子们成长的快乐。

(一) 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搭建规范的心理教育平台

2012年3月, 汇文中学成立了由汪祯学校长任组长, 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室和各年部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特色工作领导小组, 不仅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常课程中, 而且还纳入到学校“十二五”规划中, 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学校斥资20余万元进行高标准的硬件建设, 配备沙盘室、绘画心理室等, 着力搭建一个功能齐全、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为预防、诊断、矫治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排解其心理困扰, 指导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合适场所, 创造了良好环境。在沙盘室, 多次出现这样的镜头:一双双嫩偶般的小手触摸在裹挟着海水味道的细细的软软的金色的沙子上, 孩子们闭了眼, 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一缕阳光透过纱窗, 洒在孩子们的身上。“一天中难得有一小段时间像现在这样安静下来, 用心去体会沙子带给你的感觉, 想象着你来到了海边……”随着心理老师细细的柔柔的声音, 孩子们似乎瞬间回到了童年。这是心理教师在给孩子们上沙盘课。从布置任务、研究对策、进行游戏、经验分享, 每次直到下课, 孩子们都还是意犹未尽。孩子们称它是“我们的幸福课”。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让汇文的领导和老师们更加坚信, 他们的研究之路走对了!

(二) 专兼并用, 倾力打造, 组建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

一项工作的推进关键是人。建立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 是保障特色创建的关键。为此, 汪祯学校长把原来与自己配合过的徐淑清老师“挖”过来, 由这位有着丰富班主任经验, 著有《我与学生手牵手》一书, 并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行为训练师资格的教师牵头, 成立了“八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其他兼职成员有班主任、政治教师、体育教师、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 通过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 解决了学校心理教师不足的难题。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 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且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老师。而班主任教师的介入, 则是考虑到了班主任兼心理咨询师的共性, 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团队成立之初, 为了让心理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了解国内心理教育的现状, 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加速对团队进行专业打造。为此, 学校一方面组织心理教师陆续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观摩, 聆听专家讲座, 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沙盘技术、绘画技术等。一方面在校内开展集体备课和心理研究活动沙龙, 积极开发校内资源, 互助学习。同时,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奖励学习优异的学员, 全额报销学费。三年来共投入培训费达十万元。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目前, 团队中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7人, 国家心理行为训练师2人,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ETTIC认证的中级沙盘游戏师2人, 绘画心理咨询师一名。这些数字在大连市的初级中学心理教育团队中可谓首屈一指, 成为汇文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三) 分层教学, 多措并举, 促成心理健康课程系列化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根据可操作性的原则, 学校对不同年级设立不同的心理教育教学目标, 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 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 把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教育目标内化为可以观察评定和可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 将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表达。最后, 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特点, 从学生的天性出发, 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初一开设了沙盘游戏课, 初二开设了心理拓展活动课, 初三则以元认知干预技术为主。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游戏的内容, 形成了系列化课程, 学校则将这些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中, 保证学时。这种有计划、有保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更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1.以体验放松为主的沙盘游戏课。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适应中小学的衔接。这种适应更多地表现在对新的班级的各项规定、老师的教学风格、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初中学习方法等不同方面的适应。于是, 很多学生在与老师的接触、同伴的交流中出现了问题, 与老师顶嘴, 和同学缺少默契, 在团队中表现出任性、自私等。“沙盘游戏课”除了能够满足学生们对沙和沙具的天然的情感, 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有效表达和释放情绪的途径。他们通过玩沙子、沙具模型, 不仅可以宣泄消极情绪让身心得到放松, 而且可以通过沙盘重新建构自已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 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 从而获得心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教师在课程中间, 通过对学生在沙盘游戏中的表现, 解读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 并通过一定的数据, 给予班主任和家长一些合理化建议, 这对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过沙盘课的学生们逐渐有了这样的变化: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不断增强, 小组竞争与合作意识逐渐提高, 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班集体的凝聚力凸显。班主任老师也欣喜于学生们的变化, 他们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够再多一些, 让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多了一份丰富的体验而更加健康和阳光。

2.以游戏放松为主的心理行为拓展训练课。

进入到初二年级, 大多数学生渐渐地适应了班级的集体生活, 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身体开始更快地发育, 也敢于面对挑战, 发挥自己的潜能, 进步神速。但是这个时期两极分化现象也出现了:一小部分学生仍然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 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屡受打击, 表现出意志不坚定、自卑、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严重者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针对初二学生特点开设的心理行为拓展训练课, 旨在开展游戏的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并尊重同伴, 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并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 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 “紧急运输, 团结铺路”活动让学生知道“失败后的总结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 总结与随机应变能力能够祝你走向成功”。“蛟龙出海”活动让学生明白了“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 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团队就好比一个木桶, 团队中能力最薄弱的人决定了这个团队能走多远”。“无声数字”中学生们那种有条不紊, 有效沟通的能力和自信自控力让所有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3.以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为主的元认知干预技术。

初三年级由于课程增加, 难度加大, 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毕业考试等新的心理焦虑和情绪波动。这时, 心理教师们给学生做的除了心理上的正常减压, 还辅助以元认知干预技术。简单地说, 就是教给学生们自己能够对自己实施心理干预的技术。徐淑清老师在心理咨询室刚建成的时候, 就为一个学生做了心理干预, 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效果。那是一个劳动态度非常积极的学生, 但提到学习成绩便一脸无奈。经过谈话, 徐老师发现了这个同学由于成绩不理想, 有一定的焦虑情绪, 常常无名火起, 甚至撕毁书或作业本。结果, 越是暴躁不安, 成绩越是下滑。针对这个情况, 徐老师及时为他运用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在舒缓的音乐声中, 运用恰当的干预指导语, 引导学生渐渐进入了放松的状态。经过几次干预之后, 这个同学的情绪得到了良好的缓解, 学习状态得到了改善, 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还有更多学生的心理细微变化被细心的老师们关注到, 予以及时的干预后, 都有不同的收获, 学生们因此而变得健康、积极、向上。

当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渠的, 除了正常的授课内容, 学校还为问题学生设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邀请家长来校与心理健康教师一起共商教育良计, 帮助问题学生舒缓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 矫正行为, 让他们从心理困惑和阴影中走出来。

(四) 依托学科, 全方位渗透, 提升心理教育实效性

课堂教学渗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在, 尝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甜头的汇文人越来越重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帮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数学学科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猜想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语文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刻画;音乐教学结合音乐来演绎出各种不同的情感; 生物教学结合学生对生命起源、生命现象等问题非常感兴趣这一特点, 将自我教育、生命教育融进课堂。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 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了发展, 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调动与满足, 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令人欣喜的是, 当汇文中学的学科知识传授不再是以牺牲学生人格为代价的时候, 他们恰恰收获了孩子们学业质量的大提升——2008年汇文中学重点高中上线率还只是38%, 到了2011年, 上升为50.2%, 而2013年, 达到了51.5%。其中, 董文毅同学以总分658.5的优异成绩, 勇夺2011年区中考状元, 2012年, 陈彦如同学再以652分的优异成绩夺冠。现在的汇文中学, 已经跻身甘井子区和大连市知名学校行列, 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三、成果初显, 形成“发展、普及、矫正”的心理健康教 育模式

(一) 心理健康维护意识不断加强

两年来, 汇文中学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初步形成了“发展、普及、矫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先后接待市、区兄弟学校观摩学习20余次, 受到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越来越多的学生、老师、家长认可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 主动联系专业教师进 行咨询辅 导。汪校长谈到学生现状时, 不无自豪地说:“现在看我们汇文的孩子, 阳光 , 自信 , 让人喜欢。”家长们聊起自 家孩子也少了往日的焦灼和苦闷, 纷纷表示, 孩子变了, 比以前懂事了。

(二) 心理健康 教育方式不断创新

早在研究初期汪祯学 校长就说 过,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我们要以科学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同学们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两年过去了, 汇文中学始终立足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 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积极思考, 不断创新, 努力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跃有效。2014年新学期伊始, 他们打造的“五个一”健心工程正式出台, 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 即:一堂课——心理健康课, 一个室——心理咨询室, 一幅画——校园心理绘画, 一个感受——心理活动反思, 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这作为开展研究与实践载体的“五个一”, 在以往, 汇聚了汇文人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所有智慧与汗水, 在未来, 更将承载着汇文人的不懈努力, 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浅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下一篇:前台岗位辞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