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思维定势议论范文(通用4篇)
破除思维定势议论范文 篇1
人大工作创新要破除三种思维定势
王世智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人大工作具有法律性、程序性、规范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在新时期如何做好人大工作,笔者认为须防止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要善于创新,要破除三种思维定势。
要破除“过去这么办的现在仍然这么办”的思维定势。人大工作中需要消除无所谓创新、不能创新的认识障碍,从而树立需要创新、能够创新的主动创新意识。实践是发展的动力,人大工作也要随着实践而发展。对于过去的做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该继承的,否定该否定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否定是合理的否定、辩证的否定,并非是全盘否定。合理、辩证的否定不仅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而且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人大工作更是在否定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
要破除“法律没作明确规定的不要去做”的思维定势。人大工作的创新,不是对法律、程序的背离,而是更好地探求贯彻落实之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是在宪法、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内的创新,而法律和程序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际上,宪法和法律中的规定,多数是较为原则的,只有结合实践,因地、因时、因事制宜,才能具体贯彻落实好。应该说,凡是法律已作出原则规定的,人大常委会应善于把它具体化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贯彻落实;凡是法律上未作禁止规定的,人大常委会也应该去积极探索,并结合实际努力开拓。在保证做好本部门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新意的工作。
要破除“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维定势。创新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适度超越,是对某种利益格局的勇敢突破。因而难免遇到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抵制和反对,这就需要创新者具有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任何创新活动都不会一帆风顺,更不能急于求成。人大工作要推陈出新,需要的是勇气和胆略,要求创新者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要敢想、敢说、敢做,要具备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毅力。如果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没有勇于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没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没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则不可能有创新之举。
破除思维定势议论范文 篇2
思维定势, 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 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 它则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也就是说, 它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消极作用。
作者在书中一共举了五个例子来说明定势的消极作用, 其中有两个是数学领域的。实际上, 在平时的学习中, 学生确实经常性地暴露一些定势性错误。比如, 学生一直在做不同单位的大小比较, 再去做单位相同的大小比较时正确率就很低, 一次做“3090千克○4千克, 7000千克○7千克”, 正确率只有67.3%。可以说这是某类题目做多了, 以为做题总是这样做, 习惯成自然了。又如计算圆面积时, 练习的都是用半径、直径求面积, 一次遇到“已知正方形的面积, 用它的边做半径画圆, 求圆的面积”这道题, 不少学生傻眼了, 理由是正方形的面积是35, 没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就没法求出圆的半径, 所以没法求圆面积。殊不知利用半径的平方也能够求圆面积, 而且更简单。这是因为学生总是用一种思路解决问题, 所以以为只能这样解决, 别无他法, 无路可走了。
为什么数学学习中更容易出现思维定势的影响呢?我理解, 主要是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学生要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 所以更容易暴露思维问题。同时, 数学中有许多的基础概念、基础模型和解题技巧, 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才能清晰掌握, 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程序性思维, 容易造成思维单一性和固化。
那么, 怎样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呢? (1) 加强变式练习, 促进学生加强辨析, 更为仔细地关注相似事物的差异性, 以提高审题能力来克服思维定势。 (2) 作者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教师应当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打破定势的影响。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上, 我们非常讲究的算法多样化指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以刚才提到的圆面积的问题为例, 有经验的老师可能会在最初求面积的练习中加入这道题目: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 用它的边做半径画圆, 求圆的面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的解答。学生肯定会出现由正方形面积想边长, 再借由边长求半径, 继而求圆面积的常规方法;也会出现直接由正方形面积求圆面积的方法, 即圆面积等于圆周率乘半径的平方, 而半径的平方其实就是正方形的面积。通过交流, 学生知道了, 不但可以根据半径求面积, 根据半径的平方同样能求出面积。这样就拓展了自己的解题方法, 提升了自己的解题经验, 以后在求圆面积及相关的题目时思维就不会那么单一, 在一种方法碰壁时很可能联想到另一种方法试试看, 不至于无路可走。 (3) 引导反思。实际上, 无论我们如何突破, 尽力回避, 总是难免会遭遇定势错误。因为万事万物无穷无尽、千变万化, 我们能想到的仍然不足万分之一。所以, 当我们未能突破定势, 陷入困顿时, 就应该正视问题, 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 需知发展个人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也是同样重要的。仍以上面求圆面积为例, 在学生充分交流, 知道了如何计算以后,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思:现在你会了吗, 可以怎样算?刚才没想到这样做, 问题出在哪儿?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经常这样问, 学生慢慢就能养成一种叩问自己的习惯:还可以怎样做?通过这样的提醒, 慢慢地, 学生就能自己生发出许多触角, 向四处探寻, 从而逐渐摆脱思维定势给自己带来的束缚。
当然, 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其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笔者认为, 在教学中只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 就能使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弱或消除, 并在这种减弱和消除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这不禁使我联想到数学学习中讲求的算法多样化, 意义正是如此。
破除思维定势议论范文 篇3
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支持业务战略的实现,而IT战略是IT规划的总纲,它定义了信息化的使命、愿景和原则,但信息化过程中常见的情况是没有清晰定义的IT战略,对企业和电子政务战略的有效支持自然无从谈起;另一种情况是仅仅在形式上给出了与业务战略相一致的描述,而在实际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依然是IT和战略“两张皮”。
缺乏与业务战略相结合的IT战略,通常导致业务驱动的IT规划路线,即“业务要什么,IT就做什么”。一方面,缺乏规划情况下业务本身需求的无序性,导致信息系统应用的无效现象;另一方面,业务驱动的IT规划路线往往导致柔性不足,无法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变化。
企业和政府部门的IT规划通常由IT部门负责推动,这使业务部门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IT规划是IT部门的事。在这种认识下,业务部门往往对IT规划采取旁观的姿态,对IT部门提出的配合要求视作额外负担甚至骚扰。缺少业务部门配合的IT规划过程无法准确评估企业或政府部门的IT现状、问题,难以有效分析企业的IT需求。
此外,在技术选择方面有两种常见的倾向:一是恪守“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从硬件的购置到系统的选择都走低端路线;二是“要上就上最好的”,走一流配备的路线。对于前者,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下盲目追求廉价的选型方式,只会导致系统和设备加快被淘汰的速度,其结果是增加了企业和政府再投资的成本;而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同样不值得提倡,技术选择的最佳标准是与业务需求相匹配,前面两种做法都将最终导致成本的增加。
通常,企业和政府部门在IT规划过程中,会对信息化需求的分析和系统选型的实施给予足够的关注,却忽视了与之相配合的IT管制体系的建设和优化。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并不以系统的上线为止,相反,更多的工作在于系统的推广、维护和优化;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对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对其依赖也越强,而企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管制缺乏所隐藏的风险也将越来越突出,如信息安全的隐患、无形资产流失的风险、系统故障给业务带来的影响等等。
这些风险的规避都依赖于业务部门与IT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协调与配合,依赖于适合的IT组织结构和流程体系的构建,以及IT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些都是IT管制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信息化有“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的说法。
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管理的变革,这要求规划者首先对信息技术足够熟悉,而IT规划过程涉及到的战略、业务和组织等多个管理层面,要求他们对实体的管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这里常见的问题是,IT技术人员往往倾向关注技术问题而缺乏对企业战略和管理问题的把握!管理者一方面事务繁忙,另一方面通常他们对IT技术了解不足,同样难以承担IT规划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转而求助于专业咨询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提供IT规划咨询服务的机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系统提供商,以其技术实力为背景,更多地从技术层面为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IT规划;纯咨询类机构,通常有相对完善的方法论体系,对管理问题有较深的理解,所做规划与战略和业务结合较好;专业系统提供商与咨询服务机构的结合体,这类企业一方面对IT系统有着较深的认识,另一方面拥有系统的方法论体系,能够较好地实现IT与战略和业务的衔接。
破除思维定势议论范文 篇4
需两篇文章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体会之四:破除“内需优势”思维定势做好内需外需两篇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沿海地区受到较大影响,湖北经济没有“伤筋动骨”,去年GDP12831.5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XX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9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9%,增幅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的同志因而产生错觉,认为国家现在强调扩大内需、改变过度依赖出口拉动增长的局面,而湖北长期外向型经济远落后于沿海,本来就不太依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现在“歪打正着”率先达到了中央的要求,外需不行是好事。有的对沿海受冲击比我们大而幸灾乐祸,以为“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其实,这是错把落后当先进,错把劣势当优势,严重误解了中央精神。中央要求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同发力,我省出口“跛足”恰恰说明了我们的落后,丝毫不值得夸耀,我们千万不能掉入所谓的“内需优势陷阱”。目前,沿海地区在稳定外需的同时积极扩大内需,我们如不做有心人,将会在新一轮的大发展中掉队很远。我们必须既要着力扩大内需,又要加快扩大外需,大力补齐自己的短腿,实现两条腿走路。
着力扩大内需。湖北应积极实施内需拉动战略,树立“两型”社会的新型战略思维,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面向全国主动作为,探索一条立足于扩大内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的新型发展道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消费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一个永远的、战略性的举措。我省基本形成投资和消费“两架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发展的局面。但与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要求相比,我省消费需求发挥不够充分,拥有6000多万人口,相当于一个法国,而居民消费总额仅相当于法国的1/20,需求潜力巨大,我省将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我省“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立足长远,扎实推进,从体制上和政策上去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破除思维定势议论范文】推荐阅读:
关于破除迷信的好范文08-24
定势思维06-11
数学定势思维的突破12-06
思维定势的认知与突破11-02
27.突破思维定势,创造美好未来10-10
破除路径09-08
“破除陋习、崇尚文明、构建和谐”方案06-29
考研冲刺心理调节 拨开阴霾 破除障碍06-14
破除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瓶颈的有效路径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