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2024-07-30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精选6篇)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篇1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 浙美版二年级下美术教案

第1课云儿朵朵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景观中云的不同变化,了解有关云的知识。

2.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天空中的云朵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初步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创作画面,表达内心所感所想的云朵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对云朵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云朵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观察天空中云朵的变化,对云朵进行大胆地联想和表现。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不同材质、不同画法来创作想象中的云朵。

课前准备

油画棒、彩色水笔、水粉颜料、画纸等常规用具和材料,4—6人的小组并选好小组长

《云的图片》、相关云的知识、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谈感受。

请学生先说说印象中的云朵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及有关云的一些知识。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云朵的感受。

教师问学生:你平时把云朵画成什么样子?(请学生上台演示)别人画的云朵与你的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比较,谈谈感受。

再次提问:想不想看看在大气层中云朵的样子?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云朵在外形上、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2.引导欣赏,全新体验。

出示,欣赏图片。结合书本中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范作,学生欣赏。

①看看一天当中云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从颜色、形状上观察。)

②看看在狂风吹动的时候,云朵发生了哪些变化。

③再看看下雨前,云朵的颜色有哪些变化。

(2)提问:你还能说出云朵的其他变化吗?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感受,教师小结。

(3)揭示课题:《云儿朵朵》。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请看看书中的几幅学生作业,你能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用了什么方法和材料?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上台讲述、演示方法,教师帮助补充辅导。(提示:可以用油画棒来画云朵,也可以用水粉颜料来画云朵。可以改变云朵的颜色和形状。)

(3)提问:怎样对所画的云朵造型进行联想和表现呢?(提示:通过对形的想象,抓住事物特征,运用添加、概括、夸张等手法进行表现。)

(4)提问:怎样使云朵变得更可爱,使画面变得更有趣呢?(提示:可以编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等。)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有趣的云儿朵朵。

(2)出示并提供创作的建议:画出自己对云朵的想象和感受,要有创意,造型要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业,全班展示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构思是否有创意;③作品中的云朵在造型、色彩上的表现是否有趣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在什么样的天气变化下,天上的云朵会变得更神奇、更美丽?

第2课好大的向日葵

教学目标:

.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能进行艺术再创造。

3.激发学生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能养成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向日葵的特点,画一幅有关向日葵的作品。

教学难点:

能根据向日葵的特征进行艺术再创造。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蜡笔等常规工具,观察向日葵实物(事先可由家长或老师组织观察)

(教师)图片、范作(可以带1-2个实物来教室)等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认识结构。

(1)教师出示向日葵,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象描述出来(以个别、小组和全班的形式来述说)。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

2.欣赏范作,共同评价。

(1)教师出示向日葵,并结合范作以及书本中凡?高和伍必端的作品,提出诸如:看了这些画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幅画,请讲出原因;如果你是画家,你准备怎么画向日葵等问题。

(2)师生共同结合图片与作品谈谈美术创作与现实的区别。

3.创作作品,提供建议。

(1)提出主题:好大的向日葵。

(2)创作建议:要求突出向日葵的特点,并结合图片、范作等对向日葵进行适当的想象,合理地创造出新形象;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想象等方法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可在相似色知识、涂色、运笔等方面做些指导)。

4.小结评价,拓展主题。

(1)自评、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着重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要求学生课后回家仔细观察并比较向日葵与其他花卉的区别,同时比较自己的作品与实物向日葵的异同点。

(3)编一个有关向日葵的故事。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5)研究有关相似色的物品、景物的色彩变化等,并可进行有关实践。

第3课奇妙的数字

教学目标:

.把认识的26个字母变成具体的形象。

2.加深学生对字母的想象,进行添画练习。

3.使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对字母造型及添画练习。

教学难点:将字母进行巧妙的联想。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工具、各种彩纸或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教师)录像、音乐、范作、实物等,编写字母小故事

教学过程

.唱字母歌曲(导入)。

(1)欣赏字母歌曲,以此导入。

(2)学生同唱字母歌。

(3)出示课题:《奇妙的字母》。

2.编有趣的故事(展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形式),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编一个字母小故事。

(2)学生交流自己编写的字母故事。

3.欣赏字母作品(深入)。

(1)出示实物(或):①出示精致的小工艺椅子和两只小手表等实物,让学生分别猜猜包含哪些字母;②提问:如果让你画或拼贴,你准备怎么做?

(2)欣赏字母作品(分别出示学生和教师范作)。

(3)播放录像或:欣赏由字母组合而成的东西,请学生说说它们由哪些字母组成,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让他们来画或拼贴,准备怎么做等。

4.做心中作品(实践)。

(1)学生创作,用绘画或拼贴的形式均可。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大胆想象,四周可以添上合适的内容,也可以编写字母故事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在设计方面做重点的指导)。

5.想象评价创作(联想)。

(1)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

(2)延伸:把编好的字母进行剪拼,编写字母故事,寻找有关字母的来历、典故、诗歌、音乐等。

第4课多姿多彩的课程表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程表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图表设计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课程表的图表设计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图形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3.体验手绘图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课程表及图表设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对图表设计的意义、功能的初步了解,体会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好胜心驱使下,进行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换,完成文字向图表转换,启发学生思维,抓住事物关键,举一反三地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图表构思、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程表、学习用具

(教师)各种图表的图片资料、各种课程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说一说:课程表的重要作用。

(2)比一比:谁的课程表最漂亮。

(3)小结:每位同学的课程表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的美。

(4)揭示课题:《多姿多彩的课程表》。

2.展开。

(1)看一看:请观看黑板上的图片,仔细对照文字填写的课程表与用图形表示的课程表,分析一下哪一幅作品好。为什么?

(2)议一议:今天我们要用图表形式来制作课程表,首先要解决怎样用图表表达文字的问题。大家先讨论一下美术课程可以用哪些图表来表示。

(3)试一试:学生尝试用各种图表来表示美术课程(如彩色水笔、三原色、调色盘等)。

(4)评一评: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尽量在众多的作品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图表。然后,举一反三设计出其他课程的图表。

(5)学一学:书本上的图表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6)议一议:一张完整的课程表还必须包括哪几部分?(如表格、时间、课序、花纹图案……)

3.制作表现。

学生大胆制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1)玩一玩:评价自己的作品。

(2)评一评:谁做的作品最简洁、生动、富有创意、容易识别。

(3)延伸:课后寻找其他的图表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5课小闹钟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几何形体及其他各种形状的物体。

2.能够设计出各种形状的钟面,初步学习运用绘画与拼贴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同时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钟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巧妙地设计小闹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的常用工具

(教师)小闹钟实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1)从珍惜时间的故事引入(如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

(2)让学生谈谈感受。

(3)教师小结,并板书:《小闹钟》。

2.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小闹钟,再让学生描述其造型特点,并说出:该闹钟造型的优点和缺点(注意:刻度是固定的),以及最喜欢这只闹钟的哪一部分,哪些部分需要补充。

3.集体欣赏。

(1)教师出示书本图片及范作,让学生欣赏并提问:①你看了作品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②你还见到过哪些闹钟?③你梦想中的闹钟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4.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主题:小闹钟(可以画自己见到过的闹钟式样,也可以画自己心目中的闹钟,还可以设计未来世界的闹钟)。

(2)提供创作建议:仔细构思闹钟的形状、色彩及它所具备的特殊功能,用恰当的方法(绘画或拼贴)和工具表现你思考的主题。

5.深入体会。

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拓展思路。

(1)教师小结:要求学生课外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小闹钟。

(2)收集有关闹钟的资料、制作材料、作品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拼贴闹钟的材料

(教师)小闹钟实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示范制作,学生提问。

(1)教师现场制作闹钟,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做必要的归类。

(2)讲述剪贴注意事项:让学生说说剪贴前、中、后各环节要注意什么,教师补充小结并强调要注意安全、卫生等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创作。

(1)主题:小闹钟。

(2)形式:小组合作或个人制作。

(3)指导:创意、材料、制作等。

3.评价作品,推销产品。

(1)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2)让学生自愿上台介绍他的作品(名称、设计思路及过程和设计意义等),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补充评价,提问:你有什么建议要提供给作者?

(3)本课和绘画课结合评出优秀奖、创新奖、设计奖等,并颁发证书。

(4)请优胜者发言。

(5)写一篇有关的体会。

4.收集材料,延伸制作。

(1)收集有关闹钟的资料及作品。

(2)探索闹钟的发展历史(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朋友等)。

(3)完成修改的作品上交,并陈列到班级的艺术角。

第6课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

教学难点:创作出富有感情的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录音、有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聆听歌曲,述说故事。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有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

(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有关的故事。

2.观察特征,进行表演。

(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

(2)观察老师的神情。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3)表演有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

(4)师生一起评价。

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

(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

(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收集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

第7课爸爸妈妈真忙

教学目标:

.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活动及场景的观察、回忆,学画简单的人物动态和场景。

2.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捕捉人物服饰、动态、场景等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人物的兴趣和热爱、喜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服饰、简单的动态及相应的场景描绘方法。

教学难点:描绘出人物动态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父母形象特征、16开画纸、常用的绘画工具

(教师)多种美术工具一套、人物肖像范作

教学过程

.交流作业,出示课题,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范作和课题《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父母,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介绍自己的父母,讲讲父母的故事。

(3)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一步交流。

2.表演体验,感受观察。

(1)教师表演一些忙碌样子的动作,请学生猜一猜。

(2)学生表演父母忙碌的样子。感受观察并说说忙碌的动作特征。

(3)教师演示用线条快速记录人物动态的方法,请学生尝试画一画动态线。

3.小组讨论,探究怎样表现主题。

(1)出示课题:《爸爸妈妈真忙》。

(2)探究怎样表现主题:4人小组讨论,说说探讨表现主题的方法。

(3)汇总大家讨论的意见,教师小结:可重点抓住父母的动作、外形(尤其是服饰特征)、工作或生活场景特征,表现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或正在干什么。

(4)欣赏学生、画家的作品,着重感受动态线,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表现“爸爸妈妈真忙”的主题。

(5)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

4.自由创作。

(1)趣味创作,以添画练习或用拼接纸画画的方法描绘爸爸妈妈真忙的动态。

(2)根据人物动态画好外形,尤其是服饰,再添画环境特征进行直接创作。

(3)学生创作绘画时,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5.作品展示,交流拓展。

可自评、互评,将作业带回家赠送给爸爸或妈妈。

第8课快乐的假日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式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愉悦的心情,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引导学生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对人物动作与表情等主要特征的把握、夸张与想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等

(教师)、各种有关假日的图片资料、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

.组织纪律。

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感知引趣。

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画面或活动的录像资料等。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快乐的人物的体貌特征,利用由远及近地展示人物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人物快乐时的肢体与表情的主要特征。

(3)让学生走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大胆表现快乐,并让其他学生在黑板上把相应的动作与表情画下来。师生共同点评,解决人物动作与表情的表现难点。

3.欣赏激趣。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一名画。

让学生谈谈对此幅画的感受:阳光灿烂、休闲……

(2)欣赏学生的假日图片:阳光、快乐、活泼、欢笑……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与真实的图片进行对照,鼓励学生表演作品中的人物神情,体会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并表现人物在眼睛、嘴巴、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明晰夸张、想象在塑造人物神情等方面的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表现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快乐假日。

(2)把心中所构思的图形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巡视时及时给予鼓励与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主题欠明确、构图散乱、形象拘谨等,给以必要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实物投影仪或数码相机、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2)教师评价时宜采用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主要放在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造型是否夸张、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方面。

(3)课后请学生再次搜寻并选择各种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师),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节课的学生作业。从内容的选择、造型的夸张、神情的表现、色彩的运用、场景的安排等方面,让学生讨论、评述其得失,并大胆提出修改建议。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用各种材料表现的作品及图片资料等。

①仔细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独特的色彩表现技法、色彩的对比与渐变的排列方式、人物不同动态与前后关系的巧妙表现、场景的衬托与对比等。

②辨析同龄人的作品,从人物动态、表情、前后关系的表现,场景的安排,活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③欣赏其他材料或形式的作品,开阔学生眼界。

(2)讨论:这些作品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修改完善作品的基本设想。

3.探索表现。

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在黑板上划出“开心奖”、“美观奖”、“创作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在相应的展台上。(开心奖——作品表现出快乐这一主题的均可获此奖;美观奖——主题明确又美观的作品可获此奖;创作奖——既美观又具创意的作品可获此奖。)

第9课泥娃娃

教学目标:

.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民间泥塑的兴趣和喜爱优秀民间艺术的情感,学会制作一个泥娃娃。

教学难点:掌握泥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

(教师)收集各种泥娃娃实物或图片、民间泥娃娃制作方法等动画、资料,准备泥塑工具一套、各种辅助材料及陶土

教学过程

.探究式导课。

(1)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

(2)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1)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3)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4)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5)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6)教师归纳。

3.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1)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开拓学生的思维。

(2)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3)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

(1)创设情境:如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2)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教师个别辅导。

(3)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5.游戏、评价、交流,传递友谊。

(1)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2)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3)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6.拓展学习,激发持久学习的兴趣。

观看用泥塑方法制作的动画片片段:如《小鸡快跑》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思考陶土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课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认识蝴蝶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学会用对称的方法折剪美丽的纸蝴蝶,并对蝴蝶外形、花纹进行独特设计,从而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做做、画画、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折剪纸蝴蝶。

难点:发挥想象做出外形、花纹独特的纸蝴蝶。

三、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的第五课《折剪蝴蝶》。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蝴蝶,是人民喜爱的昆虫。它种类繁多,舞姿翩翩,纹饰靓丽,被称为“会飞的花”。本课运用折剪的方法来表现蝴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通过欣赏图片,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来表现蝴蝶,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自尊心强,对图片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处于心里的骤变期,大多数的同学的有效注意力时间集中在20~25分钟。学生的认知状况: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了一些美术作品和知识,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程的基础。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不仅善于联想更喜欢想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剪刀、彩色卡纸、油画棒、马克笔、胶水。(教师)剪刀、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彩纸、油画棒、马克笔、纸蝴蝶范例和蝴蝶拓展的作品等。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想认识吗?

2、学生观看视频(这位朋友是蝴蝶)揭题:《折剪蝴蝶》

(二)深入感知。

介绍蝴蝶的知识

(1)

播放蝴蝶的图片   提问:哇,你被什么给吸引住了?   学生预设:种类多、花纹、色彩、形状…… 总结:(小知识)是啊,其实蝴蝶在全世界大约有20000多种类型,仅仅在我们祖国就有2000多种。

(2)

介绍光明女神蝶  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整个翅膀犹如蓝色的天空中镶嵌着一串亮丽的光环。

(3)

介绍大鸟翼蝶 它呀是我们世界上最大的一只蝴蝶,他的翅膀展开有30cm长。

(4)

介绍小灰蝶 这是我们世界上最小的蝴蝶,他的翅膀展开只有13毫米。

(5)介绍透翅蝶

(三)认识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

1、教师:接下来我们开始闯关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只蝴蝶,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学生仔细观察一张图片)。

学生预设:头、胸、触角、翅膀、腹、尾。

2、教师:如果我们用一条线把他中间分成两部分,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观察,得出对称。

学生预设:形状对称,花纹对称,颜色对称。

2、提问:蝴蝶的身体部分,哪个部分是最美丽的?仔细观察。

归纳出:形状美,花纹美,颜色美。

(三)教师示范

1、教师:第一关闯关成功,老师要奖励你们,老师有一个神秘的小礼物送给你们,想看吗?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请小组长打开桌子上的纸袋,里面有一份小礼物。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了,谁能最快看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学生预设:折、画、剪。折:为什么要对折?就是利用纸的对称性,这里可以用手划一下。画:第二步是画,我们画在哪一边?对,这里有个折痕,我们要画在这个闭口的位置上。剪:这里剪的时候我们可以右手不动,转动左手。剪到蝴蝶触角的地方慢慢剪,因为它比较细,不要剪断了。注意点:为什么这个蝴蝶可以飞起来? 我们现在要先在蝴蝶前翅中间的这个地方折一下,剪一个半圆出来,不要剪得太大,要不飞一会翅膀就要断掉了。把手指伸进洞里,手指一动,蝴蝶就飞起来了啦!

2、学生作业(一):折剪一只对称的蝴蝶。

3、教师点评。

(五)教师示范

1、教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剪折剪蝴蝶的本领,那么如何设计可以使这些蝴蝶变 得更加独特?更加漂亮呢?

2、学生思考。

3、教师示范画上花纹,还可以剪贴、还可以镂空形式。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副?说说为什么?

(六)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一只外形新颖、颜色漂亮的蝴蝶。

(七)评一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作一定的评价。互评:你最喜欢哪一副作品?你们还可以给他提点什么建议,使这幅作品变得更棒? 自评:我发现小朋友们都做得非常好,我请几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吧。教师评:

(八)拓展与小结 1、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和体会 2、可以把这些漂亮的蝴蝶运用到生活中:发卡、包、灯、风筝、梳子、挂饰等。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属于设计·应用课。由于多种媒体组合的运用,特别是各种教具辅助课堂教学,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致很高,总体上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是以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了帝王蝶的整个生长过程,从毛毛虫、化蛹、然后化身为美丽的蝴蝶,深深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欲望。在这节课我中向小朋友们讲解了蝴蝶的基本结构,也向孩子们介绍了光明女神蝶、大鸟翼蝶、小灰蝶、透翅蝶等知识,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与联想,我运用直观、生动的图片教具,制作了各种形式的纸蝴蝶作品,将难以用语言来描绘的感觉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折剪蝴蝶各种造型的认识活动中,达到高效、快速对美术的热爱的目的。在教学实施方面,我利用多媒体放图画和课堂示范,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感受,边听音乐边做创作,在多种方式下受到美的熏陶。小朋友们做做、画画、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最后拓展部分,把制作好的蝴蝶应用到包包上,发卡上。学生戴着制作的蝴蝶发卡展示,小朋友们的热情再一次提高,由此鼓励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观察身边的美,去制作更加漂亮的作品。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拎袋的用途,并能用多种纸张及多种设计方法,来制作漂亮的纸拎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添画或拼贴等方法来装饰纸拎袋,培养设计意识。3.培养学生细心和耐心的习惯,并激发对手工制作课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添画或拼贴等多种设计方法来装饰纸拎袋。教学难点:

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即时贴和各种装饰品。老师:示范作品若干,音乐。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纸拎袋吗?(展示准备好的纸拎袋)

2.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纸拎袋?请你们把自己带来的纸拎袋相互交换,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用途?

二、制作 1.分析研究:

①研究纸拎袋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研究纸拎袋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②研究纸拎袋的色彩有什么特色?研究纸拎袋的装饰采用了哪些材料和哪些制作方法,你还有更好的设计想法吗?

(通过小组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看一看黑板上挂着的纸拎袋是怎样做的,和同学们带来的制作方法一样吗?(通过欣赏,拓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展学生的视野和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①拿出自己带来的彩色纸,想一想,用你手中的彩色纸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纸拎袋。②教师制作,重点提示封口和拎袋处的牢固性。

③出示装饰好的图案和花纹的拎袋给学生欣赏,并比较前后有什么不同,突出装饰拎袋的美观和工艺性。(提示:拎袋上加上图案和花纹就更漂亮了,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继续再创造提供空间。)

三、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有特色的拎袋或实用性很强的拎袋。2.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四、展示表演

1.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制作的纸拎袋有什么特色。2.播放音乐进行包包展示。

用心

爱心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是突出特性最好的手法,通过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鲜明地强调或揭示对象的实质,造成一种新奇变幻的情趣。按其表现的特征,夸张可以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为艺术美注入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夸张和变形是一对孪生的兄弟,是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的过程同时也是变形的过程,它们处在同一时空的变化过程之中。是根据画家的主观心理需要,将自然形态中的物象进行有意识的重新整合.使其符合画家的心理与视觉需要的艺术。一般说,夸张是从凸现客观物象的某种外部特征去表现和揭示客观物象的;变形强调的是如何改变客观物象的面貌,有意识地改变自然形态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和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人物以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可使他们的特征更突出,使人物特征个性鲜明、突出、动人、趣味。一幅成功地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夸张表现出来的作品,会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课本上《说唱俑》、《燕山阿福》、《醉歌》、《社火面具》等雕塑造型,都利用夸张的造型手法,产生强烈的艺术特征,都有漫塑的特点。雕塑的分类有多种,按照材质分,可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雕等;按照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和用途来划分,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漫塑等等。其中漫塑结合了漫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漫塑的历史非常久远,人类最原始的岩洞雕刻都在某种程度上作了漫画形式的变形,漫塑在汉代的民间大量涌现,最典型的击鼓说唱俑,跷足击鼓,笑容可掬,形态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漫塑艺术是以物质实体创造出的诙谐幽默的形体,借以反映当下生活状态、时代精神,它以漫传神,以神定形,以神取胜,神形合一,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漫塑是漫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结合,人们又常常称它为发笑的艺术,因此风趣性、幽默性是其最强烈的审美特征。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紧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越来越少,漫塑艺术的这一独特审美特性正好适合用来缓解人们日益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紧张精神负荷,它通过风趣幽默的外型给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注入一分轻松幽默的精神享受,很多人称它是让人发笑的艺术,这正是漫塑艺术的精髓所在。

《夸张的脸》是一次漫塑的体验。漫塑艺术题材广泛,艺术家往往根据观众比较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喜爱的名人或以自己为原形,把人的独特气质和外型特点拿捏准确并给予类似于漫画的夸张,神情驾驭于人物本身之上,给人一种似而非,非而是的独特享受,这种游走于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幸福感觉让人在艺术的过渡中迷醉。课本让学生尝试创作《夸张的脸》,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泥塑的人物立体造型,提高立体造型能力。2.重点、难点。

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学生)陶泥两块,大小根据条件任意,一块做脸,一块做五官头发。盘一个,放少量水(沾土衔接之用)。泥刀一把,木板一块(或报纸、布),以袖套围裙一套。

(教师)陶泥若干,椭圆形纸板(表面打毛)两块,工作服,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课件(漫画、泥塑作品欣赏),阿福、社火等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玩泥游戏,导入新课。

(1)教师准备一盆偏湿些的小泥球,椭圆形的纸板。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组能快速把小泥球压成泥饼,以填满椭圆形纸板为胜。

(2)请同学上台,做快乐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导入新课。

2.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的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表情更显开心?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1)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2)课件出示:各种表情夸张的人脸。进一步开阔视野,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进行创作。

4.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篇5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10、做一棵大树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

塑一棵大树。

2.通过捏塑一棵大树,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

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3.了解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多

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树的特征表现不同的树。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可自制)、泥塑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亲亲泥土。

玩泥游戏操。

全体跟老师做(老师拿出泥示范做,学生跟着表演)。

拍一拍,掌心对掌

揉一揉,掌心对掌

搓一搓,掌心对掌

捏一捏,食指和拇指。

教师引导学生做泥球操运动:团、搓、压、挖等动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泥塑手法。

泥土做体操。

将泥块或泥棒弯曲、扭动、拉长,配上体操的名称,如弯腰、转体、伸展等,体会泥土的柔软和伸缩度。思考:变了形的泥土像什么?

发现新的玩法:通过搓泥丸、搓泥条、卷泥圈和拍泥饼四种泥塑最基本、最常用的泥形练习,体验用这些泥形加上组合和变化就可以塑造出各种让人惊奇的泥塑造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泥土,感受泥性并锻炼手对泥的控制力。用手的掌、拳、指、腕、前臂等各部位给泥土施加压力,刺激手部、前臂的肌肉发育,同时感受泥土的硬度、湿度等特性)

2.谈话导入。

示范激趣。

教师示范用小泥团做一颗“种子”,包裹在泥块中,然后搓出一个长锥形的树干,最后做成一棵简单的树。教师讲述:“老师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种子慢慢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

猜猜老师做的是一棵什么树?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关注泥塑树的造型特点,引起学生关注各种树的特征。教师示范的是什么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树的造型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欣赏大树。

①谈话热身: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柳树、松树、香樟树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树。你还知道哪些树种?唤醒学生对于“树”形象的记忆。出示课题:《做一棵大树》

②欣赏各种树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大树的名称吗?它们各有什么形状特点?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培育出的各种树木不仅造型各异,色彩多样,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好朋友。

大树精神。

①勃勃的生机。

②顽强的生命。

创作目的:为了歌颂大树的美丽和坚强,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泥塑的方式来做一棵大树。

出示课堂任务:四步骤。

3.讲解示范。

分析树的结构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形的造型特征,想一想树一般由哪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听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树一般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

(教学提示:接下来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树的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教学,一般可以只考虑树干、树枝和树叶三个方面,拓展提高也可以考虑树根、花或果子等内容。)

观察树的一般结构特点。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观察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特点。

如果用泥塑的方法来做,你会怎样表现?

①教师示范做一棵普通泥塑大树的步骤(结合欣赏)。

②变化出不同造型的树种(变化示范作品)。

师生对话,分析不同树种造型如何用泥塑的手法表现。

4.创作提示。

作品欣赏。

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捏塑自己心中的大树:

小提示:

①树干要做得粗一些。为了使树干更牢固,可以在中间

插一些支撑物。

②表现大树优美的姿态,塑造大树明显的特征。

5.栽树成林。

展示。

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大小、高低排列成一片“森林”。

点评。

发现最美的大树。也可以请学生讲诉自己做的这棵大树

的名称和故事。

6.拓展整理。

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活动四肢,身体造型,诗意提升。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学生做动作:我是一棵大树,向着天空伸展(双手向上伸展),那儿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儿有雪白的云朵在飘浮(在头顶上摆动胳膊)。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我的枝条在颤抖(快速摆手)。摇动着鸟儿入睡.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双手放在头侧,闭上眼睛)„„

1、泥塑恐龙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教师)多媒体、范作、泥塑刀(可自制)、彩泥或陶泥。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

3.师生一起探究:怎样用泥塑表现恐龙?

4.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外形的基本特征。

5.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步骤图,教师现场示范。

6.欣赏同龄人的泥塑恐龙,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7.作业建议:用泥塑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恐龙。

8.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9.展示评价:以“恐龙乐园”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0.拓展延伸:欣赏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恐龙(绘画、拼贴、剪影等)

12、炫彩的天空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天空的不同色彩变化,欣赏天空的美丽景色。

2.初步尝试水粉湿画法的表现方法。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

教学难点:

用水粉湿画法大胆地表现自己心中炫彩的天空。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画纸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天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课题揭示:

《炫彩的天空》。

2.欣赏感知。

(1)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2)思考:天空的颜色变化多端,你能找到哪些颜色?它们会因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吗?(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3)欣赏英国的2位画家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天空的好方法。

(4)想一想:画家是怎样表现天空的?

(5)教师示范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

(6)同龄人作品欣赏,拓展创作思路。

(7)尝试创作。

①作业建议:用水粉湿画法的方法表现天空的变化。

②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录像的演示学画。

③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以“炫彩的天空”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对天空的独特感受、是否巧妙利用水粉的干湿结合方法表现出了天空的美等方面进行评价。

4.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天空,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

13、小鸟的家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界中鸟类的形状色彩等特征。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制作小岛的家。

3通过对鸟巢的创意设计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

通过绘制“小鸟的家”,学习如何将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教学难点:

结合自然现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地安排画面。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彩笔、油画棒、水粉(水彩)。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切入。

出示一幅图片“小鸟的家”,请学生仔细观察,师生谈话,后导出课题:

《小鸟的家》。

组织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说说小鸟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呢?

2.新授。

(1)出示视频,观看大自然中的鸟类。

(2)课前落实学生家上网收集各种鸟类图片的任务,课堂中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

探讨鸟类的形态、叫声、颜色及花纹。

3.作品鉴赏。

出示各类小鸟的家的作品,如国画作品、童话作品、剪纸作品等,让学生分析、自由发言。了解分析不同的绘画形式与材料,拓展创作思路。

欣赏同龄人作品,提高学生绘画的信心:

4.学生创作。

表现生动、漂亮的小鸟和小鸟的家。

构图饱满,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用“鸟巢”图片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4、奇特的梦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在黑暗中请学生闭上眼睛遐想:嘘——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突然,传来了奇特的声音,这是谁发出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播放各种声响。)

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

畅谈梦想

.我们平时常常会去想各种奇怪的事,因而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做过怎样的梦?你的梦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梦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

(三)欣赏评析

.播放夏加尔的《梦》,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2.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播放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一评表现“飞”这一主题的三幅画,并谈谈梦想的“飞”应该是怎样的。

(四)引导创作

.梦,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主题的。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2.梦,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梦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个奇特的梦。

(六)交流评价

.以买“美梦”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梦编好故事,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美梦”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

的中标。

2.请学生课后分组完成以“我的梦”为主题的小报一份,要求图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评比。

5、淘气堡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淘气堡的结构、功能特点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淘气堡。

2.在合作学习中练习有序地进行前后组合拼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看看、说说、做做等活动中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完成个性化的拼贴效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张、剪刀和胶水。

(教师)多媒体、示范用彩纸、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回忆揭题。出示淘气堡图片,老师提问:“你认识它吗?你玩过它吗?现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在玩耍是的感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果表现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2.欣赏探究。引导学生欣赏淘气堡并启发学生思考:“淘气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淘气堡的特征。

3.学习发现: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淘气堡呢?

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淘气堡的表现要点:抓住结构要素来造型。

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拼贴表现淘气堡的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拼贴淘气堡的步骤c

4.创作表现:学生尝试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5.展示评价:小组内展示并互相介绍自己拼贴的淘气堡中有趣的细节。

6.欣赏拓展:除了用拼贴表现淘气堡外,你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淘气堡的场景。

16、剪影

教学领域:

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

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

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

《剪影》。

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通过游戏环节创设具有新异感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岩画,历史最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用以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画在岩壁上的图案。

这是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朝去呢!

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最早产生于XX多年前的西汉,属于“傀儡艺术”。

剪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呢!

(设计意图:为学生介绍各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并比较得出剪影的特点。)

3.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教师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呢?

(蜗牛、刺猬、公鸡、毛功、,猪、水牛、猴子、麻雀、老鹰等。)

为什么你会说这是蜗牛呢?它哪里像蜗牛啊?

为什么你会说这个是老鹰呢?它有什么特征吗?

教师提问:那么多可爱的小家伙,你们最喜欢谁啊?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用剪刀从纸上剪出那个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初步体验剪的乐趣。)

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设计意图:分析讨论第一次创作失败的原因。)

5.再创。

出示创作要求。

教师巡视,给予指点。

6.展示。

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剪花边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花边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折剪出花边纹样。

难点:花边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花边)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2.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花边)

原来老师把这些花边变成了剪纸花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花边。

板书课题:剪花边

3.出示范图三:说明花边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

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花边呢?我们可以把花边设计成:动物花边,植物花边,人物花边。(请学生欣赏花边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花边来吗?

三、学生作业

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花边,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

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花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9、手拉手,好朋友

教学目标:

.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通过研究探索,启发学生运用对称的原理,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连续纹样。学习正确折叠纸张,运用简便方法设计纹样,以及运用正确的制作方法。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使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纸人。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折叠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纸人连在一起。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分成4-6人的小组并选好组长

(教师)(事先录制小朋友一起手拉手游戏、舞蹈的场面)、范例、彩色纸、剪刀、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表达感受。

(1)出示:播放和好朋友一起游戏、手拉手快乐舞蹈的录像。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对录像的感受。引出课题《手拉手,好朋友》。

(2)出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连续纹样的形式美和节奏美,感受拉手纸人的趣味性以及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2.问题研究,小组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纸人?书中介绍了哪些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小组研究、讨论问题,尝试剪纸。教师巡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激发创意。

(1)请学生代表示范连续纹样的剪制方法。

(2)教师适当补充示范、讲解。

(3)欣赏作品,讨论:你想表现的好朋友是谁?如何解决拉手的问题?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做“手拉手的好朋友”。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品,互评作业。

(2)小组长介绍自己小组的作业情况,全班评,教师小结。

6.课后延伸,启发创新。

(1)教师出示6个大小、造型相同的单个形象,提问: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好朋友手拉手?

(2)在学生讨论后,出示利用插接组合连续的范例让学生欣赏。

(3)建议学生课余时间尝试做用其他方法组合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

《能站立的折纸动物》教学目标:

.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美术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森林和宽阔的草原,去看看动物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比比哪位小朋友发现的动物种类最多。(录像)

它们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你刚才发现了哪些动物?

小结:大自然真是伟大,创造出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接下来让我们再进一步的去欣赏一下吧。

二、展开、欣赏图片:有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能对它做个简单的介绍吗?学生说动物身体造型特点和身上的图案花纹

2、这些可爱的动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动物雕塑作品。

3、你看了这些雕塑作品有什么感受?

虽然他们使用的材料不同,但雕塑作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4、我们今天也要来制作一只立体的能站立的动物。但用的材料却是一张纸,一张纸怎么能站得住呢?请小朋友帮章老师想个办法,怎样让一张纸很快的站起来呢?

其实让一张纸站起来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折、可以卷„„

5、今天我们美术课就采用折的方法吧。来制作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课题)

6、拿到一张纸你可以根据你想做的动物形象来选择:对折、二折、三折

7、“猪”的身体折了几次?

如果你要制作的动物头部和背部高度基本一致,你就可以把头和身体画在一起一次性完成。注意:对折的地方不能剪。

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如果头部略高,你可以分头和身体两部分,把头部剪下来贴到动物的身体上。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如果想做斑马,就要对折两张纸,把头部和身体再组合起来。哪种动物可以用这种方法?最后可以用画和贴的方法把动物身上的花纹布置好,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就完成了。

三、学生作业、通过折、画、剪、贴等方法制作一只能站立的动物。

2、与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个“动物乐园”。

四、作业展评、学着模仿你所制作的动物的行走或叫声到台上来,让同学猜猜你制作的是什么动物。

3、同学评价作业。

教学反思:

也许是我觉得学生比较喜欢动物,也许是我觉得上动物的内容课堂效果比较好,经过简单的挑选,我就确定了开课的内容——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在备课中我找到了许多有关动物的资料,并经过精选,挑选了一段介绍动物的精彩录像和一些动物图片。的确,学生被出示的画面所深深的吸引,所制作出来的作品生动,充满童趣。

20、剪纸欣赏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一般特点和审美情趣。

2.了解剪纸的艺术形象与生活情趣的联系,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3.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的喜好和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在欣赏中大胆交流并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胶水。

(教师)欣赏、资料(传统民间剪纸图片、作品,现代剪纸作品)、剪纸制作流程图、剪刻纸工具、系列资料光碟等。

教学过程

.看一看,听一听。

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艺术大师。出示“剪拖娘子”库淑兰的照片。

教师:你们知道这位老人吗?她就是民间剪纸大师——“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简单介绍库淑兰的艺术生平:

“剪花娘子”库淑兰,中国剪纸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一生坎坷却从不向命运屈服,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剪纸艺术风格。老人已经去世,让我们深深地为她祝福,并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c

花丛中盘腿而坐的是剪花娘子,库淑兰说:

“这就是我!”下面就让“剪花娘子”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剪纸独特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

《剪纸欣赏》。

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制作工具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前的北朝XX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谈话热身:出示《虎》剪纸作品,探讨表现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之美。

比一比同一题材的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照片、民间玩具等艺术形式的异同。

小结: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

2.探一探,说一说。

在民间剪纸中,历史最久、数量最大、样式最多、题材丰富、最有代表性的门类就是窗花。

(1)

欣赏老师剪一个团花和花边作品,并将作品美化教室。

小结过渡:新春时节,阳光照进居室,透过亮堂堂的居室,把绚丽精美的窗化花托显出来。窗花,凝聚着农家一年来的辛劳,抒发了农民质朴的情感,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它在的故事,更寄托着新一年的希望。它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光明、祥和和美好的印象,给世世代代的农民带来了多少期盼和憧憬。

欣赏不同形式、类别和题材的剪纸作品,初步感受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美。

按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剪纸,讨论与传统民俗的关系:①春节与窗花;②过年与过门笺;③元宵节与灯仡;④婚俗与喜花;⑤服饰与花样;⑥民居与装饰等,分类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的内容点击中的链接。

分小组介绍研究成果:最喜欢的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找一找,想一想。

欣赏特种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

探究教材第44页中《福寿三多》的寓意。

通过“我知道”的抢答方式,分小组寻找出教师分发的学习资料中表达吉祥寓意的剪纸形象。

说一说,在剪纸造型中,艺术家是怎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

4.学一学,剪一剪。

欣赏不同形式、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窗花,体味窗花的艺术之美。

比较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并简单说一说不同的感受。

学剪一个简单的团花,交流各自的感受

5.探一探,访一访。

总结: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创作手法非常浪漫,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观察,在众多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添加、复合、重组,创造出了一个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欣赏中外艺术剪纸,品味剪纸的艺术之美。

小知识:剪纸的不同表现手法,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并进行连线游戏。(注:本环节可做选用的拓展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可接受程度来进行教学,不作学习知识点。)

走访或邀请当地的剪纸艺术家(或民间艺人),感受本土的剪纸文化。课

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篇6

课题:参观与考察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重点:

1.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

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片展示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正确答案。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1.美术馆的概念

2.美术馆的历史

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时,学生欣赏分析,思考问题。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走进中国美术馆1.介绍中国美术馆

2.(利用演示图片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

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

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你认为展览的整体布置方面有何特色?(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方式、展览路线等)。

4.在《站立的文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5.展览的宣传。(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请柬的设计制作,说明书的宣传制作,宣传报道稿的撰写与发布方法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你喜欢美术馆的哪种美术展览,看了以后有何感想?

说说你最喜欢参观博物馆中的哪一类,为什么?

学生思考:

1.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

2.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

3.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五、我们的画展根据学校和班级的现状,请你策划举办一次有特色的美术展览。

六、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目的。

七、课后思考1.商场商店等场所的商品展示对你布置画展有何启发?

2.参观你周边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调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做策展人策划一次展览,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个人收藏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展览的内容及主题上加以创意。

资料:

1.美术馆的概念

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事业机构,属于博物馆的一种。19世纪以前,已有专门或主要收藏和陈列美术作品的博物馆。于是,20世纪初产生了新的概念──美术博物馆,即美术馆。

2.美术馆的历史

西方对美术作品的收藏始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皇公贵族收藏和展示大量的古代美术遗物。18世纪中,博物馆中也收藏了美术作品。现在全世界的各种美术馆约有7000个。

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

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

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

美术馆是博物馆的特殊类型,它从博物馆中分化而出。美术馆既特指美术馆,也包括具有美术馆性质的博物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策划与搜集

教学目的:

通过搜集、欣赏、分折、评述美术作品,促进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创作的表现等,使学生初步学习和体验创作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对画展的理解。

2.拓宽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3.锻炼学生策划的意识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4.初步体会组织、策划画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策划画展的主题和内容。

2.如何搜集、整理、辨别作品。

3.对画展中作品类型的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思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美术展览,但是同学们想不想尝试着自己办一个美术展览呢?学生回答创设情境

二、讲述新课1.设问:同学们,如果现在你需要策划一次画展,你该从哪里入手?你首先要做哪些事情呢?

(结合课件)教师介绍办画展的知识。学生思考并回答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组讨论:举办画展的内容、形式、场地等策划。

教师总结策划的过程:

(1)确立画展的主题和内容(规模、参展范围、作品类型)

(2)搜集作品(发展览公告、征集、邀请、寻找等)

(3)整理作品(挑选、评价、作品分类等)

(4)筹划、装饰作品、布展(作品装帧、场地设计、宣传品设计)

(5)展览、组织参观(新闻发布、接待、讲解等)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方案明确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策划练习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策划画展的主题,完成画展的策划方案,并搜集、整理画展作品。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搜集的途径:通过征集、募集、寻找、邀请等方式,尽量多的搜集作品。

学生讨论并思考.

(利用课件介绍,供学生参考)学生看课件演示、思考延伸知识

四、学生展示1.分小组展示并讲解策划方案。(画展的主题、内容、场地、宣传等)

2.展示搜集的作品并介绍。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绘画的分类知识。

学生实践策划画展的过程。学生策划画展方案、搜集作品培养学生的策划和搜集能力、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感受策划的过程与乐趣。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实践与展示

教学目的:

通过筹划、设计、宣传、布展、开幕等举办画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筹划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筹划画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对画展的理解。

2.拓宽学生对组织画展的认识。

3.锻炼学生筹划的意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初步体会组织、筹划、实际操作画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设计、制作画展的宣传品。

2.如何装饰、装裱作品。

3.布置、举办画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思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堂导入根据各小组的策划,同学们想一想:要想成功地举办一个画展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请各小组进行研究,并准备一份筹备计划。学生讨论创设情景

二、讲述新课教师按小组进行组织、筹划工作。

组织一个画展需要进行:挑选作品、作品的装饰、展品的摆放设计、海报设计、请柬设计、布展、组织接待和讲解等环节的筹备。

根据筹备计划选出负责人,进行各部门人的分配。

筹备小组的建立:(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小组)

1.设计组:负责海报设计、请柬设计、作品标签设计。

2.展览组:负责作品装饰、展品摆放设计、布展。学生分组讨论、分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作品的装饰教师利用课件介绍绘画的装饰和装裱:

1.利用衬纸装饰

2.为绘画配上合适的镜框

3.中国画的装裱

赶快行动起来,为你手中的绘画作品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让它在画展中大放光彩!学生看课件演示、思考

四、设计教师与负责设计的同学探讨和研究

1.海报设计与制作

2.请柬设计与制作

3.作品标签设计与制作

学生讨论并思考画展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

(利用课件介绍,供学生参考)学生讨论、研究、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思路

上一篇:外研版高一英语My new teachers 教学设计下一篇:2 摸球游戏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