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故事

2024-06-24

硅谷的故事(共12篇)

硅谷的故事 篇1

硅谷创业王维嘉的故事

王维嘉,留学美国并在硅谷创业的中国人,他的创业人生,有传奇,有惊险,有不可琢磨的戏剧性,但更多的是坚韧、自信和无可救药的创业癖……

7月28日,被称为“信息王”的王维嘉发明了双向个人移动信息机(简称tfmim)当时在世界上首家推出并开始提供信息服务时,就有分析指出,这种信息机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未来全球市场总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一个全新产业——个人移动信息产业的诞生。

王维嘉将这一革命性的技术和产品带给了世界。美国通用无线通信有限公司1994年创办于硅谷。创建之初,王维嘉即把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地向个人提供移动信息服务上。王维嘉清楚地看到了现代技术的三个主要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就是计算机将从桌面向手持方向发展;第二个是无线通讯包括手机及寻呼机的迅速普及,通讯成本的不断下降;第三个趋势则是因特网大爆炸。”

基于这一把握,王维嘉形成了自己的创业理念与发明双向个人移动信息机的思路:是否能把这三项当代最重要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在掌上通过无线联网方式接入internet网络终端;如果可能,那么人们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全世界的各种信息了。

高技术企业的创办和发展,资本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在美国有6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而其中的一半都在硅谷。“硅谷的成功,首先在于其运行机制:即强大的资本和富有野心的创业者的紧密结合。”王维嘉说,“对于创业者来说,熟悉和了解风险资本家及其运作模式是融资成功的一个关键前提。除此之外,创业者在与风险资本家接触的过程中,还必须有专业化的表现和足够的个性上的坚韧性。”

创业者除了要拥有乐观,敢冒险、自信等性格特质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坚韧不拔和执着。“创业不同于科研,”王维嘉说,“创业者首先要相信自己及自己所做的事,然后就是要不断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而不能靠所谓的理性的指引,这有点像掷硬币,你要一直掷下去直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面出现为止。”

尽管间或有各种挫折,王维嘉还是走上了一条不归的创业之路。“创业有些像吸毒,”王维嘉说,“一旦你开始了创业,就会上瘾。从我创办美国通用无线通信有限公司开始,我就已经认定这辈子就只干这一件事了。即便有可能失败,我还会重新开始创业。创业就像比尔。盖茨所说的那样,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给什么我也不换。”

硅谷的故事 篇2

孕育创新的源泉在哪里?本文主要从产业内技术创业和企业内公司创业两方面展开分析。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东南部、由十几所大学和几千家高技术公司聚集的硅谷工业区不仅孕育了信息技术的研发,同时也孕育了信息产业的大型跨国公司。硅谷技术密集、产业聚集的成功模式成为各个国家发展高科技产业竞相模仿的对象。硅谷的成功早已经超出了技术创新的领域,创业、创新集群的模式已经拓展到不同产业并且不断多样化。

尤其在我国,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也已经成为促进工业化发展和吸引外部资金的成功模式。培育产业区内具有优势、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创新集群成功的重要标志。

从企业的角度,创新集群内大企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公司创业,也就是大公司各层管理者开拓创新——发现新市场、占领新商机、甚至领先新领域的代理人创业。

在创新集群近20年来的发展中,中小企业在技术创业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是大公司技术革新的补充,在某些领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独具优势。

本文从美国创新集群不同产业大公司和中小企业发挥的不同作用,不同产业创新集群的分布特点出发,认识技术创业并不断拓展成为大公司、繁荣区域经济的优势。进一步比较大公司管理者公司创业的组织格局,以提出国内创新集群促进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的启示。

1 美国企业创新集群的产业特点

美国是二战后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比较成功的国家,并且在21世纪后,美国在高科技风险资本投资领域仍然较为繁荣[1]。在1990年代美国高就业、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时期,高科技产业的繁荣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表1和表2提供了美国主要创新产业和地区创新集群的创新数量比较。表中的创新数量主要依据3方面:企业对某一领域研发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某一领域的中间产出,如发明、专利等;创新产品或者成果的直接产出[2]。

由表1可以看出,在投入较高的产业和一些传统产业,大企业的创新数量高于小企业;而在新兴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产业和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产业,小企业的创新数量高于大企业。

注释:大企业和小企业创新数量加总不总是等于总创新数量,因为一些创新不能依照企业规模来分类。

表2所列出的产业基本代表了美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创新产业。一些产业创新频率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发达大城市、并且大学及研究机构聚集的地区。一些地区在若干相关产业均有较高的创新频率。如:达拉斯Dallas - 农业贸易、化学工程、生物医学;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 - 化学工程、办公机械、高科技计算机;阿纳海姆圣阿尼亚Anaheim-Santa Ana -办公机械、工业机械;波士顿Boston -高科技计算机、生物医学。

这些地区虽然不一定是美国最发达的地区,但却是产业研发创新聚集和中小企业聚集且具有活力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基础资源及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进出口贸易,不在于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在于重视技术创新。

但仅仅技术创新不能代表产业的兴盛和繁荣,科技创业要转化为商业运作更要重视公司内部创新。这里要强调近几年讨论较多的公司创业。

2 公司组织与公司创业的内部创新

产业内创新从美国创新集群分析,突出体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增多和技术创新区域聚集和研发聚集。企业内创新更多体现在公司组织变化和公司创业。

公司组织的变化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变化,但组织的功能也随着公司经营变化而变化。

业务经营已经超越了1990年代的信息管理理念,信息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系统应用已经深化为不同职能不同架构的业务应激机制和跨部门的创新机制。

1990年代以后,公司组织的变化突出的表现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大型垄断公司随着规模扩大,组织结构经历了U型单一事业部向多部门M型结构转化和向网络组织演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学领域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成果不断广为接受,如1991年科斯由于企业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1999年诺斯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2009年威廉姆森由于治理结构研究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更是走在了前面。

摘自:Alfred D.Chandler,Jr.(1986),“Managers,Families,and Financiers”,in Mary B.Rose(1995),Family Business,UK: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pp.20-48.

图1中哈佛大学企业史研究者钱德勒对欧洲近代垄断公司的M型组织描述同样适用于当前的大型跨国公司,图2中典型美国大型公司的管理层级结构是当前欧洲和日本学习和借鉴的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体现在大量引入外部董事的决策监督结构,也体现在管理层级的公司创业体系。如美国高科技企业创新大量体现在新产品推出和全球市场开拓上,以微软等软件科技企业为代表,企业内部跨产品跨职能部门和跨业务的网络矩阵结构协作,使得不同规模的创新企业都能实现不断新产品推新和全球市场定位。

公司创业体现在如表2中新兴产业创新企业的各层管理团队协作与战略执行。公司的长期战略不再仅仅是高层治理的前瞻,基层的业务经理和职能经理随时也会有改变产品战略格局的创新。

3 产业研发科技创业的启示

纵观美国高科技创新集群目前诸多跨国公司在创业之初,主要来源为大学研究者创立中小企业和大公司研发和管理者自行创立中小企业两种类型。表2中科技产业集群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大学和研究机构聚集地。

国内工程研究机构不论是大学还是研究院所,利用研发条件进行中小规模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销售已经是由来已久且很普遍。但是自行创业并成长为大公司的情况并不多见。

注释:CEO(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OO(总裁,首席运营官Presicent,Chief Operating Officer),EVP(执行副总裁Executive Vice President),GVP(集团副总裁Group Vice President),DGM(分区域总经理Division General Manager),TMT(分区域高管团队Division Top Managemant Team),SBU(战略业务单位,跨职能团队Strategic Business Unit,cross-functional team),Function职能单位,如工程、制造、市场、销售等Engineering,manufuacturing,marketing,sales,etc.

摘自:Vijay Sathe(2003):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Top Managers and New Business Cre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启示:

第一,国内大学的聚集地同样应该学习如美国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条件那样,成为科技创业的聚集地和创新集群的成长温泉。分析国内工程科研院所,之所以创业频率较少、尤其是规模创业更少,缺乏领先科技的创新条件当然至关重要。更重要的也在于:公司创业的职业经理人环境和条件并不发达。

公司创业的核心在于职业经理人和经营者的创新同样提供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在规模成长中的必要条件。

因此,国内经济开发区、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在重视招商引资的同时,同样应该重视孕育大企业。大型公司规模成长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自身创造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的范畴,大公司同样促进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尽管很多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但是大公司提供了这样的温床。

第二,鼓励促进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更要鼓励企业内部的研发和创新。

国内大量的以技术创业的事例,创业之后公司的生命周期就依赖于市场,公司内部缺乏持续的研发和创新。而发达国家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中小企业,研发和创新都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投入。

并且大量的创新是各类企业依据市场完成的。国内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研发存在脱节。一方面企业的持续研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大学、科研院所的研发往往仅限于中小规模生产投入。创新聚集在于这二者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产业创新需要重视大企业利用市场地位的带动和中小企业新领域的开拓产品,研发和产业的聚集更需要创新环境和创业环境的孕育。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全球运营的新兴高科技中小企业,跨国投资设立分支机构的战略必然是选择创新和研发的聚集地,因此技术创新相对产业创新同样有聚集效应。

摘要:从产业层面对美国科技产业集群搜集资料分析创新聚集的行业特点和地域特点;从企业层面分析公司创业和管理层治理结构对于内部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尽管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更需重视大企业内部公司创业和技术创新的孕育。

关键词:创新集群,公司创业,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 HALL B H, LEMER J. The Financing of R&D and Innovation[D]. NBER working paper No.15325, 2009

硅谷的故事 篇3

在第221期《投资与理财》杂志的特别报道 “非典型赚钱”中,罗列了时下的各种非典型赚钱,但把继承财产这个重要的非典型赚钱给漏了。不过不要紧,这期立马补上,满足一下广大看官们的小小需求吧。

最低调的继承乔布斯遗孀继承90亿美元

财产去年苹果公司乔帮主去世,让众多苹果迷们伤心欲绝。不过,商人们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帮主去世后,其传记热销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出版商们大赚一笔自然是不在话下了。与此同时,与传记相关的CD、T恤衫、书签、胸章纷纷在网上售卖,就连凡客诚品这样的成衣销售网站也新开了乔布斯频道,买传记配送内衣或T恤。

告诉大家, 其实上面这些都是浮云。看看一向低调 的“苹果夫人”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她在帮主去世后,继承了90亿美元的财产。

在今年的“ 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上,共有128名新晋富豪。其中有一名女性独占鳌头,她就是劳伦-鲍威尔-乔布斯(Laurene Powell Jobs),已故苹果联合创始人、科技梦想家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遗孀。

她凭借9 0 亿美元的净资产首次上榜,同时也成为硅谷第一、全球第十三位的女富豪。她掌管的多数财富都来自乔帮主生前成立的一只信托基金。根据迪士尼今年1月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代理文件,乔布斯信托基金拥有1.37亿股迪士尼股票,约占迪士尼普通流通股本的7.7%。

小编点评:各位女性朋友注意了,找个好老公还是很靠谱啊,关键是他还舍得把财产留给你啊。

最离谱的继承意大利猫咪继承1566万美元

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很多人偶尔也会幻想一下自己如果能像宠物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该多好。但现在的宠物不但生活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可能还会继承主人的遗产。在这个无奇不有的现实生活中,意大利的一只猫咪就继承了自己主人的全部遗产,最重要的是这笔遗产还真不少。

据媒体报道,意大利猫咪“托马西诺” “继承”主人玛丽亚·阿孙塔的全部遗产约1566万美元。这让它一跃登上“动物界富豪排行榜”前三名。

玛丽亚的律师奥雷基奥尼和贾钦托·坎佐纳介绍,“托马西诺”是一只黑色雄性小猫,曾在街上流浪,后来被热爱小动物的玛丽亚收留。

而问题的关键是玛丽亚没有亲人,在意大利境内拥有多处住房和别墅,还有多个存有巨款的银行账户。2009年10月,她写下遗嘱,死后把名下财产全部留给“托马西诺”。今年,玛丽亚去世,这只猫就成了她财产的继承者。

但按意大利法律,“托马西诺”不能直接继承遗产,律师们最后决定由玛丽亚生前的一位对动物有爱心的护士斯特凡尼娅监管这笔遗产。律师奥雷基奥尼说:“说实话,托马西诺不需要钱,只要给它一碟牛奶和几块饼干,它就很高兴了。”

小编点评:我们都有一个梦想,成为这只猫。

最彩票式的继承穷学生继承9.5亿欧元

以上的故事都不算什么,下面的这位穷小子实在是走了狗屎运。穷学生一夜之间变身亿万富翁,相信很多人听了之后都会认为,如果不是他买彩票中了大奖,就只能是小说中的情节。不过这一幕真的发生了,不过真不是中彩票。

摩尔多瓦一个穷小伙日前意外地从一个德国远房叔叔那里继承了9.5亿欧元的巨额财产,最为离谱的是,此前他们只不过见过两面。

31岁的塞尔盖伊·苏德夫是摩尔多瓦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目前就读于摩尔多瓦当地一所大学的新闻系。日前,塞尔盖伊的命运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远在德国柏林的一位远房叔叔手中继承了9.5亿欧元的巨额遗产,成为德国一家银行的大股东,拥有遍布德国、意大利、法国的一些房产,外加一些珠宝。

小编点评:赶快回家翻家谱,看看有没有国外的富亲戚,哪怕见上一面也够了。

最富上加富的继承萧亚轩继承财产过亿

说到萧亚轩,很多人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也都会哼两句她的代表作《最熟悉的陌生人》。当然,红了十几年的她也没少赚钱,不过她的母亲也是个大富豪哦!

萧亚轩的母亲生前是元超科技公司董事长,外传身价就高达10亿台币。萧亚轩母亲于2010年年初病逝。根据媒体报道,萧母在2001年成立元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20日将公司完成变更,公司资本额登记2500万台币。萧母仍挂名董事长,拥有84.5万股,而萧亚轩则挂名董事,拥有公司50万股的股份,母女股权加起来超过50%以上。

2009年10月,萧母大手笔花8500万元,在台北瑞安街为萧亚轩买了90坪大的豪宅,所有权还登记在萧亚轩的名下,有意未来给爱女当嫁妆之用。据初步估计,萧亚轩跟弟弟将可继承过亿的遗产。

小编点评:本来就很有钱,又继承了一大笔,该想想这些钱怎么花了!

硅谷创业者成功的3大秘诀 篇4

硅谷工程师们创建自己的公司时,不需要经理人打造自主、信息透明、开放的文化。他们的员工始终了解其他人所进行的工作,并且主动协调并管理自己的工作。因此,他们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主动性,并获得了很高成效。

2. 跟踪工作进展和生产能力

这是硅谷创业者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谷歌公司在公司的内部建立了生产力工具,鼓励公司的员工分享自己的工作进展。到了后来,硅谷中洽谈的初创企业也效仿了这个做法。这一工具由谷歌软件开发者拉里?施维默(LarrySchwimmer)创建,称为Snippets。使用Snippets时,员工每周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提醒其总结上周工作,并制定下周计划。各种回复会在公共空间进行编辑,并在第二天通过电子邮件自动分发。

3.开心、快乐

硅谷创业者最后一条成功秘诀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并且非常的享受。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成功秘诀。保持愉悦的心态与提高生产力息息相关。

员工按照周详的计划部署,每天向着富有意义的目标迈进,取得进步。哈佛商学院教授特蕾莎?阿玛比尔(TeresaAmabile)称之为“进展法则”(ProgressPrinciple)。这样,会使员工拥有最高的幸福感(也能创造最高的生产力)。

《硅谷传奇》观后感 篇5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就是一部尝试重现Apple与Microsoft早期发展历史的电视电影(TNT播出)。在这部电影中,Jobs是一位有创新意识、但有暴君倾向的领导者,Bill则被描述成一个能够敏锐观察到历史前进方向、并不惜任何代价争取站在潮头的商业模式大师。也许电影总归是电影,为了便于欣赏总会突出体现一方面的东西,而淡化其他方面的东西。Jobs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者,但是他的商业哲学:通吃所有,拿下所有收益的做法,实际上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在PC体系的进攻下,Apple不但不开放Mac体系,反而陆续收回了数个Mac兼容机生产许可,这最终导致了今天PC体系领导世界。Apple今天还在继续做同样的事情,不同之处在于Apple目前混得还不错。所以说,Jobs的失败和成功其实是同源的,这里也许有一些运气在里面?

Bill从另一个方面看,他至少在单机时代,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判断非常准确,在20多年前就提出每个人的桌面上都要有一台计算机的目标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不信你预言一下20年后互联网会有什么变化?)。把握住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就已经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剩下的就是如何通过合适的商业模式让公司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路上,学习借鉴其他现成的模式或技术,这其实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做的事情,事实上这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方式 —— 你不可能永远都自己发明轮子,我们总是会站在前辈甚至同辈的肩膀上。Bill所做的,是他学到了对微软发展最为关键的东西,并为自己所用。不同的是,微软最后成功了,所以这些学习被人所铭记。

-我们有更好的东西。

-你不明白,史蒂夫。这不重要

对于我而言,乔布斯和盖茨的这句对话亮了。

苹果和微软从来是有着不同商业理念的公司,不同的理念来自于乔布斯和盖茨两人

乔布斯是个疯狂的人,如同他的名字“jobs”,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为了追求产品的完美,为了实行他的理念,工作中的乔布斯几乎是个暴君的形象。但毋庸置疑的是,乔布斯有着惊人的创新意识和独到的眼观。完美,创新几乎是苹果产品的代名词。

不同于乔布斯,盖茨并没有追求完美的想法。盖茨早电脑还是体积庞大的商用品时,就已经预测到人人桌上一部电脑的现在。盖茨在商战中是成功的,他在乔布斯面前扮演小角色,麻痹乔布斯从而为自己创造机会。他扮演着奸雄的形象,却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我们有更好的东西。”乔布斯获得了产品的成功。

“这不重要!”盖茨获得的却是,商业上的成功。

能开辟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是一个成功的公司。在DOS和Windows系统之前,各种体系、各种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五花八门、让人无法适从,程序员只可能为其中一种开发程序。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强势,最终统一了桌面操作系统的标准,让所有的软件公司都可以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或者做选择题,而只需为一个平台开发软件即可。微软最终建立了一个生态体系,Windows是根基、是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枝繁叶茂的是各种第三方应用。这种商业模式的建立,我认为是微软最成功的地方,也是Bill超过Jobs最多的地方。

今天,越来越少的媒体关注或报道微软了,相反的是Google、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得到了最多的关注。10年前可不是这样,甚至说直到5年前,都还不是这样。那时的IT媒体,最为关注的企业就是微软,微软有什么新行动、微软又进入了什么领域...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只要微软想做的东西,那么这个领域的其他公司就只没有好日子过。事实也差不多,这些年来我们见证了浏览器大战、游戏主机大战,微软基本都顺利拿下。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微软显然没有顺利了。我们现在听到的,都是Google想进入什么领域,这个领域的公司就要开始过苦日子。Google上市时曾被寄托为挑战微软霸权的大卫,现在呢,Google取代微软成为了新的霸权者。历史总是在重复,就像nVidia之于3Dfx、QQ之于ICQ(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

每个人都应该做他/她认为对的事情,至于这件事是否真的正确,也许在那个时期还看不出来,但是放在将来回头看,也许一切都会清晰。至于这个过程是不是充满光明、智谋、策略,这些只能留到以后来评说,如果现在就过多地担忧这些,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在迈步前行时萎萎缩缩。

《硅谷钢铁侠》读书笔记 篇6

埃隆·马斯克从PayPal,到特斯拉、Space X、太阳城,他的创业历程中遭遇了无数棘手的事件,但是每一次突破都令全球惊艳。无论钟情于什么领域,他都可以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44岁的马斯克已经涉足颠覆互联网、金融、汽车、航空以及能源业。他近乎疯狂的对科技的专注,使他成为目前最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和科技创业家。

硅谷资深科技记者阿什利·万斯与马斯克超过40个小时的深度对话,记录了他从粗放贫瘠的南非到国际商业世界顶峰的不凡之旅。阿什利也绝不袒护马斯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作者首次深入特斯拉、Space X等公司,采访了马斯克的伙伴、员工、家人、朋友超过300人,真实地讲述了马斯克在创立、运营他那些足够改变世界的公司(包括PayPal,特斯拉,Space X和太阳城)时发生的惊人故事。同时也揭示了企业家和创业者如何专注于创业本身,并同时管理多领域公司所需要的能力、方法和经验,以及如何在与许多竞争对手交手时不断推进企业创新的步伐。其实这本书能在商业传记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阿什利·万斯老练的调查和组织材料的潜力及其独特写作风格。

马斯克是个非常专注和聪明的人,他童年时期就可以一天读完两本书(当然不会很厚),在创立 SpaceX 之前也通过自学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展现出了非常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他意志力的体现之一,100小时每周的超高工作强度是另一种体现;拒绝不可能,对自己和员工都有很高的要求,也是一种体现。伟大的人物,或者退一步说,成功的人物基本都会表现出非凡的意志力。他们会全情投入在自己想做的,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上,一切阻碍他们达成目标的因素都会被他们一一清除。

马斯克与其他的企业家相比似乎更接近一个纯粹的梦想家,而不是一个职业商人。他想要追求更伟大的目标,比如太空探索、星际移民和清洁能源。马斯克以前把价值2亿美元的身家砸进不明白何时会成功的SpaceX和特斯拉,甚至卖掉自我的跑车来筹措资金。但是他从来不把自我所承受的财务压力透露给拼着老命、没日没夜赶工的工程师们身上。年,在SpaceX第三次火箭发射失败的时候,整个项目的开发成本已经超过了1亿4千万(的预测是2千五百万美金),火箭发射失败的那一刻监控室里所有人都快崩溃了,除了马斯克。他说,“听我说,我们会成功的,一切会好的,别被吓倒了。”他不相信坦白自我的弱势有任何用处,而且他相信自我追求的是正确的道路。其实当时他已经接近破产,美国经济陷入危机,市场上找不到投资者,他还在和发妻打离婚官司。但是所有的这些压力他都能扛下来,而且让所有人相信他,迅速收拾好情绪解决问题,继续前进。正是因为阿什利敏锐捕捉而且传神地描绘这些细节,我才够理解为什么马斯克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人。

中国醋业硅谷的明星 篇7

古谚有“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醋列其中之一。水塔醋业是国家八部委确定的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市场覆盖面最广的老陈醋生产企业之一。

水塔醋业位于“中国老陈醋之乡”——中国醋都清徐县。在水塔公司传统工艺的酒精发酵车间和醋酸发酵车间,由一口口“大缸”组成的阵式格外壮观。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翻拌,清徐老陈醋这一传统酿制技艺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水塔醋业的产品则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保健功效,畅销全国,远销海外,被国外誉为“东方圣水”。

此外,由水塔醋业投资重建的宝源老醋坊也被太原市教育局定为“太原市青少年传承教育基地”,被太原市旅游局评为“太原市首批工业旅游示范景点”“2011年度优秀旅游景区(点)”,被山西省文化厅评为“山西省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博物馆”。

以质量带动水塔飞跃

水塔醋业产品以其清香浓郁、绵酸醇厚的独特口味,丰富的营养保健功效驰名中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醋”,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水塔”实现了飞速发展。“水塔牌”商标及产品,在2002年与2003年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水塔醋业申报的老陈醋传统酿制工艺,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省醋行业中最早拥有国家级三大顶级殊荣的企业。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多年以来,“水塔”以酿优质醋、放心醋、健康醋为目标,通过建设原材料高粱基地、加强原辅材料检验,从酿醋材料的源头抓起,产品的生产过程得到严格监控,质量控制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为消费者倾力奉献绿色、健康、安全、放心的产品。

水塔醋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在传统老陈醋工艺的基础上,开创科技制醋新工艺的探索。把老陈醋的传统酿制工艺推向一个新台阶,使酿醋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

让传统文化注入水塔血液

为了挖掘老陈醋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山西醋文化,让世人了解老陈醋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制作过程,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宝源坊遗址上,完全还原了明、清时期醋坊原貌。

由水塔投资在原址重建的宝源老醋坊,青砖灰瓦、木质雕刻,浓郁的醋香扑鼻而来。身着明代服饰的工人在石磨研磨、碾子碾压、古法发酵、火坑熏蒸、木锹翻醅等古老程序,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明清时期传统老陈醋的酿造手艺。

毫无疑问,宝源醋坊是水塔醋业在继续做好自身产品,向文化产业进军的一张王牌,也是水塔转型发展的重点之一。如今宝源老醋坊已被太原市教育局定为“太原市青少年传承教育基地”,被太原市旅游局评为“太原市首批工业旅游示范景点”、“2011年度优秀旅游景区(点)”,被山西省文化厅评为“山西省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博物馆”。

用革新打造“醋业航母”

“水塔”将依托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 继续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推进”水塔”向科技化、品牌化、集团化转型。为此, 公司除董事长外, 开始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 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同时, 聘请专业的营销团队, 成立水塔醋业营销中心, 采用现代营销手段, 全方位推广水塔产品, 走入了“营销为王”的新时代;2009年,聘请院士级专家、招聘博士、硕士学历的专业人员30余名,在北京成立了山西老陈醋科研中心,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致力开发老陈醋新产品,提高水塔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水平,打造“中国醋业硅谷”。

与此同时,公司还通过配备电脑,组建局域网,建立ERP系统和OA网络指挥管理系统等,将子公司、办事处、全国各地营销网点动态连通,实现网络实时互动,全面完成办公自动化管控。

中国的硅谷 篇8

曾几何时,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区九园和联想、方正、用友、紫光等17000多家高科技企业,以及北大、清华等80多所高等院校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00多家科研机构,成为中国高科技的象征和自主创新的策源地。

有人将中关村比喻为“中国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从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创新服务,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引导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

中关村能否真正成为中国的硅谷,当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这是一个神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是中关村的龙头,这里培养了联想、方正、用友等科技巨人。本期封面故事《中国硅谷“新地标”》向读者描绘了中关村标志性的建筑——“上地核心商务区硅谷亮城”。如何让“中国的硅谷”花繁叶茂,这不是一件小事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本期《中关村论坛》的主题是《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强国之梦》。有志于在中关村丰沃的土地上播种耕耘的人们,也许可从“论坛”中寻觅到“种子资金”和“天使投资”。

《财富故事》是本刊比较吸引读者眼球的栏目。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在张扬企业家创业成功喜上眉梢的同时,连续刊发了创业者“走麦城”的文字。读者为时代骄子黄光裕、段永平等“大腕”把脉,“爱之越深,思之越切”矣。《商是论剑:成也英雄,败也英雄》,是我们的旨意。

《中国的崛起:威胁还是机遇?》这是国际大视野“自由论坛”的话题。著名学者本刊主笔胡鞍钢教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国崛起将使世界受益。”洋洋近万言,读来不觉其长;资料翔实,考量实事求是,让人心悦诚服。

精英堂的故事总是很养眼。《杰米·戴蒙:与摩根大通一起飞》和《网络新贵郭羽的传奇生意》,“白皮肤”和“黑头发”不约而同地书写传奇人生。他们是新经济时代“令人敬佩的成本杀手”和“空手道‘大师’”,读来饶有趣味,多了几许人生浪漫。

我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编发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的《深深地鞠躬》,借以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致敬!这是央视2006年教师节特别节目摄制见闻,宏甲参与了节目的策划,并担任总撰稿。稿内稿外幕前幕后的故事,读来感人。

顺德硅谷数码港手册 篇9

封面:

顺德硅谷LOGO

顺德首席高端数码品牌集散港

1—2开启篇

世界制造业基地,全国百强县之首

顺德,蕴涵了丰厚人文底蕴与强大商业力量,云集世界知名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闪耀着主角的光芒。

曾经连续四年荣登全国百强县榜首位置,是全国地位显赫的家电、家具、燃气具和日用品生产基地,有着“中国家电之乡”、“花卉第一镇”、“中国商贸之都”等一系列重量级的荣誉称号。制造业异常发达,中国乃至世界的各类知名品牌长驻于此,如美的、格兰仕、万和、科龙、容声、华宝、海信、日本松下、台湾樱花、美国安普、加拿大北方电讯、华润涂料等国际知名品牌在此蓬勃发展。在此强大的制造业及商务贸易的支持下,顺德经济持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人口亦在持续增长,据08年区政府保守估计,顺德总人口超过300万人,人均收入超过30000元,户均车辆拥有率雄居中国第二,消费力异常强劲。

国际零售巨头进驻,消费能力旺盛

顺德处在珠三角九个城市的地理几何中心,大良则处在此中心的核心。珠二环、太澳高速、广珠轻轨、105国道、碧桂路等组成庞大而强劲的立体交通路网,完美融入珠三角。顺德“一城、三片区”战略的提出,大良作为“一城”中“大良-容桂-伦教”组团建设关键的一环,使得大良作为顺德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愈加明显。世界零售业巨头中的沃尔玛、吉之岛、大润发、易初莲花、乐购、广百等的分批进驻,更是再次印证了大良不断攀升的消费潜力。

3、市场篇 富裕的城市,数码市场的沙漠

顺德作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之一,庞大的消费能力已经毋庸置疑。目前,顺德家电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各类投资商大多把目光瞄准家电行业,也因此使得顺德数码市场处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状态,杂、乱、缺乏统一布局,中低端产品为主,缺乏一个专业、齐全、高端的数码城,富裕的顺德人因此不得不舟车劳顿,前往广州、香港、澳门等大城市购买数码产品。这样一个富裕的城市,却是数码城的沙漠,市场缺口相当大。

4、消费篇

商业中心旺地,汇集城市高端消费人群

圆方数码港位居大良商业中心旺地,商业、文化、商务、教育、生活五心交汇之处,人气鼎盛,蕴藏无限商机;凤山中路、文秀路、华盖路、清晖路、鉴海北路等交通四通八达,近20条公交线通达项目,方便快捷;周围新世界、广百、商务大厦、写字楼等应有尽有,麦当劳、肯得基、华盖路步行街、万怡酒店、清晖园等汇集城市高端消费群体,商业氛围异常浓厚。

3大商圈支撑,汇聚城市高端消费群 ◎核心消费圈 ◎次级消费圈 ◎辐射消费圈

5——6功能篇

7500㎡磅礴气势,打造国际级数码集散港

圆方数码港规划面积超过7500平米,专业打造顺德最大最专业的高端数码集散港。秉承高、精、专、全的规划理念,提供高层次消费需求,用高精专优势的业态来提升其商业整体价值,营造出独具魅力购物空间,建立顺德最具专业、时尚、齐全、潮流的时尚数码盛宴。

顺德第一,邀您共创

顺德第一家 高端品牌数码广场;

顺德第一家 具有十年经验专业团队管理的数码广场; 顺德第一家 坐落于城市中心的数码精品旗舰广场; 顺德第一家 百货空间结构的数码广场;

顺德第一家 集科技、时尚、生活于一体的综合式数码广场。

顺德第一也是唯一 挑高3.8米的数码城

采用百货空间模式做数码广场,圆方数码港独有3.8米挑高,通畅开扬的同时装修更随心、购物更舒畅,更符合高端数码品牌集散港的气质。

顺德第一也是唯一

拥有近600个车位的数码城

顺德最大数码商城停车场,设有200多个地下车位,300多个地上车位,充分满足店主及顾客停车需求,汇聚人流车流,从容享受购物的乐趣。

顺德第一也是唯一

拥有完善餐饮配套的数码城

数码城规划有餐饮配套区,为店主顾客带来方便的同时,还有效让客户停留,为商场带来火爆人气,聚旺卖场。

顺德第一也是唯一

具备超过500㎡活动专用喷泉广场的数码城

商场前大型喷泉广场面积高达500㎡,可进行促销、品牌宣传、大型庆典等活动,并且可配合旁边体育馆做大型活动,做到日日有活动,夜夜有促销的旺销场面,吸聚火爆人气,助高业主经营绩效,创造更多利润。

顺德第一也是唯一 顺德首个超大LED显示屏的数码城

顺德数码城的首个超大LED显示屏,既可配合促销活动做大型宣传,也可做专业品牌推广,全力为消费者提供精彩的快讯及各类时事新闻,吸聚火爆人气,赢得精彩。

顺德第一也是唯一 拥有大型仓库的数码城

设有大型仓库并由专人管理,有效提高了货物的流通效率,减低物流成本,让店主毫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创造财富最大价值。

顺德第一也是唯一

具有采光景观天井的数码城

顺德独有天井卖场,自然采光,通透宽畅,同时将风景引入,美化卖场,每一处空间都能享受到充足的光线与惬意的风景,购物、工作都无比舒畅。

顺德第一也是唯一

具备专业卖场物管的数码城

专业管理的团队,成熟的运营经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打造有秩序、安全、舒适的卖场,全面、高效、无忧的品质服务让店主及顾客都宾至如归。

7——8 分区规划及主要招商商户: 电脑品牌专区: 无线网络营运商专区: 显示器品牌专区: 打印机品牌专区: 笔记本专区: 电脑软件专区 DIY硬件专区

数码产品专区

规划图、商铺分割图:

9——10运营篇 世界连锁卖场企业团队

圆方数码港引入世界连锁卖场企业团队进行管理,他们辗转于世界顶级商城,在世界范围内成功操作众多知名数码商城,来自广百、易初莲花、雄风集团等的专业人才加盟,为硅谷顺畅而有秩序的运行提供了基本保证。

统一产权,台湾“一站式”运营模式

圆方数码港产权统一,管理统一,并且引进目前在世界领先的管理模式——台湾“一站式”运营模式,不但带来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将强势的行销策略注入其间。立足现状,放眼未来,圆方数码港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行销策略,并有国际级专业团队强有力的执行力做保证,让投资租铺的商家可以永续经营。延承台湾专业行销风范,胸有成竹,精诚为众商家服务。

开业庆典、半月活动

依托强劲的运营能力,圆方数码港将投入巨资在体育场打造盛大的开业庆典活动,让硅谷数码城在顺德家喻户晓,同时,在开业后,还将逢半月举行活动,营造持续的火爆人气。

100兆独立光纤

专设100兆独立光纤,全面电脑化管理,提供快速、畅通无阻的网络,畅享无限网络资源,轻松掌握第一手商业资料,把握无限商机。

24小时数字化监控系统

专业而高效的物业管理,提供贴心而安全的服务。场内设有数字化监控系统,24小时专人专管,确保财物安全无忧。

货运物流公司进驻

邀请专业物流公司进驻硅谷,为客户打造快速的货运物流,进货出货都异常方便。

首创顺德电脑医院

顺德数码城第一个电脑医院,集中式售后服务,消费者只要凭硅谷消费卡可以在电脑医院获得相关维修等的服务,完全不用担心商家因一些原因而耽误维修,享受快速而舒心的服务,增强商家品牌效应。

P11—P12实力篇(以客户提供为准)

傲人业绩,见证辉煌

作为圆方数码港的投资商,雄风集团在全方位考察顺德数码产品市场需求,充分理解顺德消费群的基础上,斥8000万元巨资打造顺德首席高端数码集散港。雄风集团成立于1969年,是一家产业横跨家用电器、电子电气元件、消费电子、通讯器材、数码IT、通讯运营、媒体服务等领域的大型集团企业。

1979年,第一台电风扇出口,也是中国第一台出口电风扇

1980年,成功跨入“亿元乡镇企业”,成为100家最大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之一 90年代,雄风集团相继进入豆浆机、取暖器、空调电机等产业,是顺德第一家GPS生产商;顺德第一家移动DVD生产商;顺德第一家手机生产商,手机出口高达50万台„„雄风年产值高达30多个亿,名列行业前茅。

进入二十一世纪,雄风集团正式跨入IT行业,与世界500强品牌“长虹”合作,触角深入新兴领域,成为顺德首屈一指的专业数码IT产品生产运营商。

硅谷的故事 篇10

硅谷高科技发展兴衰的因素与公共政策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硅谷的兴起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随后硅谷出现的危机和90年代后期的`复兴,更使硅谷研究不断深入.什么因素触发了硅谷的高科技之箭?硅谷的风险资本、杰出人才、优秀的大学和冒险文化等,而硅谷从危机中复苏则离不开硅谷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产业结构和文化基质,此外其法律初始条件也是关键的因素.

作 者:方卫华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83 刊 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年,卷(期): 21(2)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硅谷   高科技   公共政策  

硅谷的三重烦恼 篇11

几年前,一个投资家发现了一种在美国风行二十年、在中国却仍一片空白的新型材料——碳化硅。在医药、饮料、啤酒、军工、航天、航空、海洋装备、人造器官等各个领域,碳化硅都是带有必然趋势性的理想材料。

市场之大,利润之可观,让这个投资家果断地进入该领域,他买下了美国的专利,收购了此前在郑州起家但经营失败的同类公司,选定青岛,落户在蓝色硅谷。该公司正是如今的蓝色硅谷核心区八大支柱企业之一——华硕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曲折的,新材料领域是“烧钱”的行当,华硕副董事长于建波现在有苦自己知,他正在为紧缺的土地、难以召集的专家和巨额的投资款项头疼。

“我们压力很大,关键是人才的问题,现在正在和北京一些中字头的科研机构谈合作,不过因为蓝色硅谷目前的道路、生活配套等设施暂时还不成熟,一些重要专家还不能立刻答应过来。”华硕总工程师肖文光说。

副董事长于建波说:“我们已经获得了国家几笔项目资金支持,总额大概在3000万到4000万元。”对此,总工程师肖文光又补充表示,这笔钱和他们浩大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另外,华硕还在为土地问题头疼,上面一天没批下用地指标,实验室和工厂就一天无法动弹。

蓝色硅谷如今已经是寸土寸金,僧多粥少。记者来到另一家海洋高科技企业海德威,发现他们同样被土地问题困扰了小少时日,最近才得以解决。

海德威是一家专攻“压载水处理技术”的企业。由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物种在另一国家的海域中没有天敌,当船舶将本国的海水带到他国时,可能会发生陌生物种的入侵引发生物链灾难,因此,国际公约开始规定各国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技术”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而海德威在这项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业内知名度也极高。

走访海德威,记者发现墙壁上挂着的是两院院士宋健对该公司的赞誉,员工介绍,当时宋健到青岛考察只探访了两家企业,其中一家就是海德威,这是因为他们的技术世界领先,为中国争光。

然而,海德威的办公楼却是十分陈陋,完全配不上所获得的赞誉,这一点令记者感到奇怪,工作人员解释说:正是因为之前土地没有批下来,他们的办公场地和工厂没法扩大,一直到去年才拿下,新工厂即将完工。

其实,在蓝色硅谷的整条产业孵化带中,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他们大都掌握了某个领域的尖端技术,在国内实现了技术上的绝对领先,但受制于土地和资金,无法迅速脱颖而出,因此可以说,青岛的蓝色企业仍在追求领军梦理想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科研的烦恼:成果如何转化?

发展海洋产业,青岛最为人称道的优势是科研力量之壮。

“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研人才集中在青岛,海洋养殖的五次浪潮,每一次都在青岛发起,这是青岛独一无二的优势。”一位官员自豪地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近40家海洋科研机构,围绕美丽的胶州湾,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海洋科研圈。

不过,在山东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吉亭看来,如此之多的科研院所由于过于分散,多头管理,实际上并未形成合力。

“条条管理,你搞你的研究,我搞我的研究,实际上有很多研究是重复的,而且不容易形成合力,很难集体攻关。”

对此,许多海洋科研专家深有同感——力量分散,独力难支。潘克厚,海洋生物学的知名学者,几年前开始联络各方,呼吁建立一个“国家海洋实验室”,将分散的科研力量集聚起来。潘克厚说,如今海洋实验室正在抓紧网罗国际、国内的一流人才。

不过,即使海洋实验室建立,青岛的蓝色科研也不见得就立即兴旺发达,因为科研与产业必须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所带来的滚滚利润,才能激励专家们继续深入研究,良性循环。缺乏转化机制,专家们注定永远只能在书斋和实验室中闭门苦思,无法成为蓝色硅谷实际上的技术引领者。

国内有三个海洋产业大省——广东、福建、山东,其中山东的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然而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实际效益的产生方面,广东和福建比山东领先。

山东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吉亭说:“我们缺少中试基地。实验室的技术,不能直接拿到车间去用,不能直接用于大规模生产,必须先经过中试阶段,先看一看效果,然后才能放到生产商去。没有中试基地,就意味着科研成果和生产商之间出现了断层。”

“我们也缺少市场调研机构。现在我们是发明了什么技术就去搞什么生产,这是不对的,应该先去探测市场是什么情况,看看需不需要这项技术,然后实验室再来研究,这就需要市场调研机构。”

“我们还缺少广告包装。出来一个技术,必须有广告包装帮助推广,这也需要中介来做。”

在孙吉亭看来,中试基地、市场调研机构、广告机构——三类中介公司的存在,才能为青岛蓝色经济的产学研带来润滑效应。

政府的烦恼:管理体制仍纠结

当涉蓝企业、海洋科研院所因为各种难题而向政府嗷嗷待哺时,殊不知政府也有不少难处,例如:区域管理体制未能理顺。

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一位部长对记者说,管理体制障碍是目前蓝色硅谷在政府层面面临的最大难题。实际上,由于国内大多数高新技术集群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与美国硅谷的自发式成形并不相同,所以政府层面的效率障碍会直接对园区建设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蓝色硅谷的管理方式是:由青岛市委市政府派驻管委会,对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明显的,市政府派出的管委会与当地政府在管理上必然存在交叉,在社会事务上的冲突难以避免。

例如,蓝色硅谷核心区实际上涵括鳌山卫镇和温泉镇,两镇在行政上属即墨市管辖,但只要涉及到蓝色硅谷的招商引资、土地征用,又变成了管委会的管辖范围。在某些情况下,两者的管辖是存在冲突的。

“这里有116个村,10万老百姓,老百姓的社会事务我们没权管,属于即墨市管,但是我们在推进各种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又避免不了要考虑到老百姓的生活,比如老百姓靠土地、靠海生活,但下一步我们要征用土地,征用海,他们失去了土地和海之后,怎么生存?这些又属于即墨市政府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管委会考虑的问题和即墨市政府考虑的问题不太吻合。另外,我们管委会强调的是科技研发,当地政府强调的是经济增长,而搞科技研发要实现经济增长是很慢的,需要时间,这又是不吻合的地方。”

硅谷的故事 篇12

如今在硅谷的创业者中流传着一句话:“你和雷德·霍夫曼聊过么?”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也会在中关村听到这句话。

创业者们可以有很多方式找到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写邮件、在Facebook和Twitter上留言,当然,最好的方式是通过Linkedln——这位硅谷“最佳创业顾问”自己的杰作,他是这家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其实,在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之前,霍夫曼就已经是全球社交网络真正的布道者。Facebook诞生于2004年,霍夫曼最早创办的约会服务网站SocialNet于1997年就已成立。2002年他二次进军社交网络,创办了LinkedIn,一家专注职业社交网络的公司。

2011年5月Linkedln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继谷歌后最大的互联网公司IPO。按照当时发行价45美元计算估值高达42.5亿美元。而目前股价已比发行价翻番。如同诸多硅谷小子们一样,他并不注意修饰自己的外表,体型肥硕,头发卷曲,带副黑框眼镜,简单而朴实。一个故事是,早在2002年PayPal上市时,作为曾经PayPal的高管,身家数千万美元的霍夫曼,宁愿将钱投资新的公司,也绝不购买豪车,陪伴他的是一辆破旧的银绿色日本车。故事的后传是,他所投资的这家太阳能公司,目前估值数十亿美元。

是的,霍夫曼之所以被称为硅谷英雄,除了创立LinkedIn之外,还在于他成功的“投资经”,这使得他在硅谷被称为“新兴公司的牧羊人”。

目前,硅谷最成功的公司背后都站着霍夫曼的身影。Facebook、Zynga和Fl ickr的种子资金都有他的份。2009年,霍夫曼还成为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 Partners的合伙人,先后投资了团购网站Groupon、热门手机购物应用程序网站Shopkick和在线租赁网站A irbnb。

如果要总结他的成功经验,以“社交”为支点的“杠杆原理”也许是一个答案。这个思考来自于他在牛津大学哲学硕士学习的经历。“如果你创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服务,你就能直接影响到上百万甚至上亿人。”他回忆说,“如何能够帮助人们真正改变社会”才是霍夫曼这些硅谷英雄时刻思考的真正问题。在伟大抱负的指引下,他们找到自己的奋斗意义和人生价值。

学哲学的硅谷狂人

霍夫曼其实是一个非典型性硅谷创业者。他,不像扎克伯格年少得志,年仅28岁就将Facebook打造成为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的社交帝国。他,也不像乔布斯对产品极度的偏执和精益求精,将苹果打造成全球最令人敬佩的公司。

他,更像是一个传统好学生的模样,但点点滴滴积累都让他逐步成为如今的“社交狂人”。

1967年8月,霍夫曼出身在美国加州。父亲是一名房产律师。对于儿子的成长,老霍夫曼表现得相对保守。直到读大学霍夫曼才拥有第一台电脑,因为父亲并不认为电脑将有太多用途。

不过,霍夫曼从小表现出宽泛的认知和想象力。他也一直对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态系统感兴趣。1985年,霍夫曼考入斯坦福大学,主修符号系统学,研究计算机与人类智能之间的关系。这为他日后在社交网络领域的成功探索奠定下逻辑思维基础。

1990年,霍夫曼获得了“马歇尔奖学金”,前往牛津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从符号系统学到哲学,他的思维体系得到全新的梳理和提升,从经济、科技,到哲学,他开始将他感兴趣的内容一一串联起来。

霍夫曼曾经考虑过做一名学者,“以公众学者的身份参与活动。”但是,现实经历中的碰壁,让他很快意识到,他要寻找的是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影响数百万人的生活。

学成归国后,霍夫曼先后在苹果和富士通公司工作。在苹果,他了解纯软件研发;在富士通,他学习到产品管理和商务事宜。不过,短短几年打工生涯后,霍夫曼就蠢蠢欲动地离开富士通,1997年8月就创立自己一直梦想的社交网络公司一一约会服务网站SocialNet。因为霍夫曼笃信社交网络必将蕴藏巨大等待爆发的能量。

当时,网民已在互联网上发布大量内容。霍夫曼创建SocialNet初衷是,能否通过某种应用程序将这些内容连接起来?Socialnet的业务定位为在线约会,同时也提供网上征友服务,如用户可寻求高尔夫球友和室友等等。这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思路颇为超前,同时由于经营思路偏差,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社交网络笃信者

“社交”的价值终究会体现。在他首次创业失利之时,他在斯坦福大学时结识的彼得·泰尔(Peter Thiel)此刻正在创办电子支付公司PayPal。大学时,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政治、经济和哲学问题。泰尔邀请霍夫曼加盟PayPal。1999年,霍夫曼出任PayPal执行副总裁,负责处理公司的外部关系,主要任务是吸引信用卡公司及摆平监管机构。2002年,PayPal上市,霍夫曼以及他的许多同事成为千万富翁。

霍夫曼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创办社会化互联网公司。他继续笃信,“消费级互联网”终将有一天会回归。最终,霍夫曼将细分视角定格在职场和社交的交叉领域。优士网CEO卢汉森曾于2007年在日本见过霍夫曼,据卢汉森回忆,“霍夫曼告诉我,交友类社交在不同阶段需求是不一样。这是一个悖论,如果交友网站产品做得越好,人们越容易达成目的,转向线下交流。然而,职场社交是在人生几十年里可能都需要的产品。”

于是在2002年,霍夫曼就决定创建LinkedIn,一家职业社交网站。那时社交网络概念远非成熟,硅谷还在努力走出科技泡沫以及2000年底到2002年的行业大滑坡。谷歌仍是一家非上市公司,雅虎是行业领先的消费者互联网公司。当时的网络广告以及电子商务和网络增值服务市场规模只有如今的1/10和1/3。至于今日社交网络之明星扎克伯格则还只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但是,霍夫曼坚定着他的理想。

不过,现实的发展境遇也证明市场环境的不成熟和投资者的担忧不无道理。LinkedIn走了一条“温水煮青蛙”的缓慢道路,用一年多时间,才将注册用户慢慢积累到标志性的100万。同时,LinkedIn用了6年时间,才使得公司获得盈利。

如果落入其他创业者手中,或许公司已经销声匿迹。幸亏有霍夫曼在PayPal获得的第一桶金做基础,前期的投资都是由霍夫曼本人出资。

LinkedIn没有做严格的产品规划,也没有特别设计盈利模式。按照霍夫曼的蓝图,公司产品如果确实为用户提供价值,在庞大用户基数和需求的推动下,它的商业价值必将展现。

LinkedIn度过了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并成为第一波社交网络热潮退却后,唯一一家生存下来的社交网络公司。

这主要还是归功于霍夫曼最初设立的商业模式。虽然,他被批评为不懂商业运作,只会畅想世界的人。但是,LinkedIn免受灭顶之灾的主要原因还是它虽无聊却实用。

与当时流行的Friendster、Tribe等娱乐社交网站不同,Linkedin是一种弱关系链接,不需要用户每天登录网站。但是,当用户出现职场社交需求时,总不能忘记还有一个名为LinkedIn的网站可以帮助他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白领找工作的难度加剧,这再次给了LinkedIn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在吸取过往经验教训的同时,LinkedIn更加注重提供更多丰富的产品,并通过更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实现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

“霍夫曼先生是一位极其聪明、友好和慷慨的人。”卢汉森回忆道,2007年,在去往东京成田机场的路上,霍夫曼与他分享了创业过程中诸多关键的转折点。霍夫曼也是个工作狂人,一位不知疲倦、永不停创新的互联网人士。据称,从2002年创业开始至今,也只有一次去澳大利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度假。

新兴公司的牧羊人

霍夫曼不仅是一位创业者、企业家,更是一位具有卓越战略眼光的投资者,这使得他的身上更加具有一种“点石成金”的光环效应。

根据不完全统计,霍夫曼投资的公司至少有60家,而新近在硅谷流行的网站,几乎没有一家逃离霍夫曼的精准眼光,其中包括Facebook、Zynga和Groupon公司。他是Groupon创始人兼CEO安德鲁·梅森的“军师”,还是Zynga的董事会成员。目前,Groupon、Zynga都已经成功实现上市。此外,霍夫曼还主导投资了热门手机购物应用程序网站Shopkick和在线租赁网络Airbnb。

投资Facebook,更是霍夫曼的神来之笔。Facebook于2004年创立,根据Facebook最近递交招股说明书显示,早在2004年9月,霍夫曼就和PayPal联合创始人、前CEO彼得·泰尔共同给了Facebook天使投资50万美元。2005年5月,Facebook进行A轮融资共获1270万美元,霍夫曼继续参与投资。

精准到位的投资眼光,使得创业者都对他刮目相看。霍夫曼在硅谷被冠上“所有热门交易的第一站”的美称,诸多互联网企业在做重大战略决策之前,都希望听听霍夫曼的建议。

有过6年股权私募经历的卢汉森对此评述道:“创业者和投资人可以被视为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关系,他们看待事物是两种方式,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前者总是看到存在的希望和价值,后者常常顾及缺陷和不足。”但是,霍夫曼显然已经能很好地做到平衡,这种平衡术也让他收获丰厚。

目前,霍夫曼投资的公司已经上市或者正在赴上市的路上。但仅以霍夫曼持有21.7%的LinkedIn股权计算,他已经是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

上一篇: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流程下一篇:转变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