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模式(精选12篇)
硅谷模式 篇1
硅谷银行是美国一家“特殊”的商业银行, 该行服务的对象全是高科技领域的初创公司, 成立于1982年, 1983年在第一个办事处开通了网上银行, 其主要战略是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资金存款然后再扩展到银行和金融风险资本家自己。SVB非常注重增值服务, 其目的是维护原有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从而帮助他们从启动阶段走向成熟。
1 硅谷银行的业务模式
1.1 专业化的市场定位
硅谷银行对于市场的定位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 把目光转向科技型创业企业。不吸收社会公众的存款, 主要资金来源于其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存款。这种资金来源渠道使硅谷银行比一般的商业银行更具控制风险的能力。再加上硅谷银行明确的客户定位, 是硅谷银行的业务很快就在科技型企业中开展起来。硅谷银行之所以能生存并获得快速的发展, 就是因为他把目标市场定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 这是其他银行觉得风险较大而不愿意服务的领域, 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大的竞争。硅谷银行发现了只要这些企业被市场认可, 就能快速获得回报, 因而也就能够给硅谷银行带来丰厚的回报, 只要硅谷银行能够合理地控制风险, 就可以给硅谷银行带来持续的高回报率。
1.2 定制式的产品设计
定制式的产品设计是指硅谷银行根据初创企业的自身特点和条件及实际需求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 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比较死板, 一般的初创企业很难满足传统银行要求, 所以也就无法获得贷款。而硅谷银行这种为企业量身打造信贷产品的方式,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硅谷银行是业内开拓创新的榜样, 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提供专门的解决方案。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信贷资金解决方案, 具体可分为三类:硅谷银行加速器、硅谷银行增长器、硅谷银行公司金融。
硅谷银行加速器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 具体工具包括创业定期贷款、信用贷款额度, 以及“投贷结合”或债转股等灵活的融资模式;硅谷银行增长器针对成长期科技企业, 具体工具包括中期担保融资, 应收贷款额度和夹层融资的模式;硅谷银行公司金融则为规模较大的科技企业提供服务, 可以为其提供成长资本的长期贷款、贸易融资、或各类应收账款和流动资金信贷, 取得固定贷款利息收益。除此之外, 硅谷银行也为其客户提供其他相关业务:如咨询服务、现金流管理、资产管理等, 帮助科技企业优化财务数据。
1.3 拥有专业的科技团队,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硅谷银行依靠科技黄金地带, 其工作人员金融知识丰富, 且有各个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 尤其对于所投资企业的领域非常熟悉。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包括融资、风险控制、公司金融等。
2. 硅谷银行的盈利模式
2.1 直接投资模式
硅谷银行的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直接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 购买其股份, 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或股票升值, 带来的巨大收益。另一部分是发放贷款, 而不同之处就在于硅谷银行的贷款对象是其他银行认为风险较高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我们都知道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风险越高, 收益越高。所以硅谷银行可以获得比同贷款较高的回报率。
2015年3月10日, SVB为性能地平线集团 (PHG) 投资200万美元, 这是除了去年9月的1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硅谷银行希望看到它在全球层面的增长。性能地平线集团是一家以Saa S的营销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企业在全球范围, 包括英国航空公司、桑坦德、阿迪达斯和森斯玻利。PHG的平台和服务直接连接到公司网络和移动营销的合作伙伴遍及170多个国家。在英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设有办事处, PHG支持在核心领域的客户的绩效营销策略, 包括金融、旅游、零售和电信等。PHG最近列入2014年未来的五所科技城横跨多种行业的认识到高增长的公司。
2.2 间接投资模式
硅谷银行将资金投到风险投资机构, 由风险投资机构再进行投资, 这样一来, 对资金需求者的选择风险就转移给了风险投资机构, 一切风险由风险投资机构承担, 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的这种合作关系, 使硅谷银行对客户具有了很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因为硅谷银行只从风险投资机构取得稳定的收益, 从而可以获得较稳定的高额回报。
综合以上两点, 硅谷银行的盈利模式是“股权+债权”的模式。因此硅谷银行的盈利收入不仅来自高于普通商业贷款的利率收入, 还来自其持有的企业股份收入, 再加上来自风险投资机构的稳定高额回报。
3. 硅谷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
硅谷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也有独特的经验。首先, 硅谷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合作, 通过风险投资机构严格的筛选客户程序选择客户, 提高了效率;其次, 将贷款企业根据不同风险级别进行划分, 并作出贷款金额上的区别;最后, 为控制风险, 不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领域。
结论
硅谷银行的资产由2005年的5.5亿美元发展到现在的39.3亿美元。这些成功的取得主要是硅谷银行明确了市场定位、找准了发展的方向。不断创新, 寻找适合的目标市场和金融产品、创立直接创业投资基金模式, 与企业紧密合作, 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还提供专业化综合服务, 使得企业能够快速成长。硅谷银行的成功为我国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借鉴。
摘要:在我国, 中小企业存在很严重的融资难问题, 但目前还没有商业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 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服务。美国的硅谷银行的成功可以给我们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启示。本文主要论述了硅谷银行的概况和经营模式, 旨在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硅谷银行,科技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杜根旺.我国科技支行借鉴硅谷银行的成功做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 01:21-24
[2]李希义.硅谷银行支持高科技企业融资模式及对我国银行的启示[J].管理现代化, 2013 (05)
硅谷模式 篇2
作为知名高科技公司云集之地,硅谷拥有苹果(Apple)、思科(CiscoSystems)、谷歌(Google)、惠普(Hewlett-Packard)、财捷公司(Intuit)、甲骨文(Oracle)和雅虎(Yahoo)等顶级IT公司,这些公司的成就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旧金山湾区。
但真正带动硅谷IT公司发展的是各种人才,一个令人称叹的群体。总体上,约45%的硅谷人口至少拥有学士学位,而美国总人口中这一比例为28%。近20%的硅谷人持有研究生或其他专业性学位。硅谷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人才:逾60%在硅谷科技和工程领域工作的毕业生出生于美国本土以外。这种多元文化激发了各种不同的创意。
全球其它地方、其它行业也期待着这种不同寻常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几乎全球每个地方都想成为“下一个硅谷”。各个行业的IT高管们希望效仿硅谷,点燃员工的某种激情和创意。
但是,他们能做到吗?
最新一项埃森哲调查显示,高科技公司建立和培养的独特文化是硅谷成功的秘诀之一。软件即服务供应商 Workday公司首席战略信息官――史蒂文·约翰(StevenJohn)用海岛生物作比喻,“硅谷如同塔斯马尼亚岛或马达加斯加,这儿的生命形态与其它地方不同。”
我们采访了硅谷30多名非高科技行业的技术高管,包括高乐氏(CloroxCo.),盖普(Gap),CAMICO互助保险(放心保)公司。我们发现,这些公司纷纷效仿高科技公司吸引顶尖人才的文化。从这些访谈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洞察,了解其它行业和地区的IT部门是如何吸引及保留公司未来增长和成功所需人才的。
我们研究发现,在员工和企业文化管理方面,硅谷高科技公司及其主管们特别擅长管理五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闲散――但随时准备行动
从随意的穿着到咖啡店内随处可见的闲逛者,凡是到硅谷参观的人,无一不对加州这种固有的闲散生活方式印象深刻。然而,闲散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实际上,在闲散生活方式的背后是疯狂的产品开发速度和严苛的交付期限。很多公司产品研发周期都是以周来计算的,而不是月。
但真正驱动硅谷公司发展的,是强调快速完成任务而非纠缠于每个潜在的瑕疵。Facebook墙上标语“完成胜过完美”即是对该种态度的总结。根据我们的调研,认同此方法的硅谷科技人士是其它地方的两倍。
同样,硅谷公司无法忍受官僚主义或其它任何束缚企业迅速发展的事物。近60%的受访者认为,在决策速度方面,自己公司要胜过其它公司,而且制约因素更少。相比之下,仅三分之一强的非硅谷专业人士对本公司持类似看法。
试验、渐进式、迭代创新往往受人追捧,人们并不提倡在项目之初就搞定一切。在硅谷,常见的口头禅是“行动,试验,改进”。
其它行业的公司如何效仿这种试错文化?当然,我们无法向普通市场发布测试版的汽车安全气囊或喷气式发动机。但对于其它行业的IT高管而言,在进行决策或产品及软件研发时,可以效仿这种“测试版”态度。
在硅谷,快速而敏捷地决策胜过缓慢、按部就班得来的共识,特别是在这种一夜之间某些产品就有可能销声匿迹的环境。而对于新产品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的行业而言,这点同样适用。建立一个快速反应,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文化,以及快速的产品研发流程至关重要。
以位于奥克兰旧金山湾东部的高乐氏公司为例。该公司有100年的历史,主要生产清洁用品。公司IT部门现采用一种敏捷式(scrum-style)软件开发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软件开发者经常与业务部门的同事坐在一起,向他们展示应用程序的进展,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让最终产品更符合业务需求。高乐氏首席信息官拉尔夫·劳拉(RalphLoura)表示,“我们奉行的是,先迅速拿出一个初步方案,然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下一阶段完善它。”
忠诚――但独立
硅谷到处都是敬业的专业人士。他们经常长时间在办公室和办公室以外的地方工作。71%的受访者表示出对雇主很高的忠诚度,这一比例远远高出其它地区。其实,他们较高的忠诚度更多源于对工作本身及同事的热爱,他们的奉献精神源于对技术未来前景的憧憬和执着,相比之下,为之效力的公司只是实现这一伟大事业的载体。
这也是为什么硅谷人随时准备跳槽的原因,特别是面对那些与顶级人才合作的工作机会时。硅谷人更像自由的合同工,在不同工作间转换。这就使硅谷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的人才库。相比其他地区,硅谷的专业人士更乐于接受来自其他公司的邀请。在硅谷,逾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在两个月内轻松找到工作。
虽然不是每个行业都希望有这么高的人才流动率,但是我们研究显示,很多公司认识到让人才和创意流动起来的价值,即使这种模式只是在内部实施。比如,在访谈中,有些CIO会建立一种鼓励IT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互相流动的组织架构,让公司上下可以自由地分享人才和创意。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有些CIO还会有意地将外部客户的观点引入到工作中。巴斯克·伊耶(BaskIyer)2011年加入位于加州森尼维尔市的瞻博网络(JuniperNetworks),担任CIO一职,此前他供职于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International)。他有时要求工程师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他们以后成为某家公司的CIO,会购买哪个公司的产品。伊耶说,这个方法可以打造工程师领导力,避免内部视角带来的局限,工程师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产品。
竞争――但合作
虽然硅谷高科技公司和硅谷人之间是无情的竞争对手,但他们之间的合作也无处不在。硅谷人非常注重团队合作。我们发现,相比其他地方的人士,硅谷人在选择工作时,更看重未来的合作者是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决定。
鼓励内部合作有益于任何公司和任何行业。比如,盖普公司首席信息官汤姆·凯撒(TomKeiser)拆除了IT部门的固定办公座椅和高墙隔断,以提供一个开放空间,集思广益。这种办公室设计旨在鼓励协作、面对面交流,已被众多行业广泛采用。
与公司以外的人士交流也非常重要。积极参加开源项目的硅谷IT人士是硅谷以外地区的两倍多。
硅谷的这种协作氛围,还得益于硅谷人积极培养和加入同行人脉网络的习惯。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相比其它地方的IT人士,与机构内和机构外同行联谊是硅谷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脸谱首席信息官蒂姆·坎波斯(TimCampos)肯定了这种人脉关系的重要性:“这是头等要求,我能在公司内完成任务,因为我知道在公司外找谁帮忙。”在硅谷,人们往往依靠人脉寻找新工作,而非猎头公司。
这些人脉网络构成了重要的硅谷亚文化,在朋友圈中获得他人的接受和认可有时比老板或同事的认可更重要。比如,逾三分之一受访硅谷专业人士表示,他们愿意帮助朋友圈中的人,即使这种做会有损其公司的利益。
高科技领域以外的高管也追求这种同伴网络模式。高乐氏首席信息官拉尔夫·劳拉强调:“人们从这种人脉关系中,可以丰富创意来源,增加创业机会。在这里,人们可以接触到大部分风投公司,人们忙于解决当今科技难题,这点非常珍贵。”
比如,劳拉利用他的人脉与数个硅谷初创公司合作,借助这种方法,很多难题迎刃而解。与一家硅谷科技公司首席信息官共进了一次早餐,就帮助劳拉解决了一个困扰良久的问题:当有些项目被调到优先列表末尾时,如何激励情绪低落的项目经理。那位CIO一句话就点醒了他,那就是开诚布公地沟通。劳拉开始用视觉化的工具向经理们展示,为什么有的项目要优先考虑。他说,“这样一来,即使他们不高兴,也可以了解背后的原因,并站在公司角度支持上述决定。”
务实――但乐观
硅谷专业人士非常务实,因为他们深知成功来自无数失败。他们视失败为一个必经阶段,一个学习、成长和改进的机会。但是,在这种务实态度之外,硅谷人还有一种固有的乐观精神:竭尽全力,采用正确的方法和人才,大部分问题最终都能解决。
务实且乐观的精神让硅谷从两方面受益。首先,为硅谷注入一股顽强的韧性和革新能力。在硅谷,人们失败后会立马站起来,拍拍尘土继续前进。第二,鼓励一种谨慎的风险偏好。逾半数参加埃森哲调查的高科技人士认为,自己的公司是高风险偏好者,而只有四分之一非硅谷公司持此观点。
鉴于硅谷高科技行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勇于冒险是一种顽强的务实精神。正如脸谱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所言,“不冒险就是最大的风险。这是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不冒险必定失败。”
外在激励――且内在满足
在硅谷,巨大物质奖励激励着人们,但他们同时也深深被内在成就感所激励着。埃森哲调研结果显示出这个特点。大部分硅谷IT专业人员认同挣钱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人也承认,他们宁愿薪酬少点,只要工作本身可能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在专业领域成长,为公司创造价值。
硅谷人注重智力激励,勇于接受挑战,用创意去解决困难,这就足以解释为什么存在这些相互矛盾的方面。近一半受访的硅谷专业人士说,他们在业余时间钻研技术项目是为了“获得乐趣”。
因此,对于任何公司而言,满足员工内在需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具有挑战和报酬丰厚的工作。一位科技行业高管总结道:“对员工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伙计们,我有一个好活派给你们,一项能证明你们自己的工作。”” CAMICO互助保险公司也深知珍视员工创意的重要,该公司位于加州圣马特奥市,专为注册会计师(CPAs)提供服务。受到硅谷企业的启发,该公司首席信息官从下至上推出一个员工激励项目。他们从仅有13人的IT部门开始,尝试新的创意。公司IT和电子商务部副总裁杰各·兰德哈瓦(JagRandhawa)说,光是纸质文件电子化建议,每年就为公司节省30万美元。
回到之前的问题:其它地方的IT高管能否复制硅谷高科技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 该文化的某些要素是无法复制的,也不应该被复制。企业不会鼓励员工降低对本公司的忠诚度,或是为了帮助朋友而置本公司利益于不顾。另外,整个硅谷闲散和乐观的气氛也是加州所独有的,无法轻易复制。
但硅谷及其周边的非高科技公司的经验表明,其他行业的公司也可以建立起这种吸引顶级人才、增加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企业文化。
本文列举的一些传统行业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开放合作,快速产品研发,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平板电脑等)的使用,在合作中大量使用视频会议等等。这些都标志着这些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牌公司正变成“很酷”的工作场所。首席信息官们可以通过鼓励开源项目和众包项目来吸收新创意、新技术及人才。
“我想这种新工作环境对于90后,00后以及未来新生代雇员更具吸引力,”高乐氏的劳拉说,“他们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工作环境。”
齐鲁模式成就“济南硅谷” 篇3
一座老城,缘何在软件产业上一马当先?追溯历史,寻找原因,不得不提到济南的硅谷——齐鲁软件园。山东的软件产业2/3在济南,而济南的软件企业又90%聚集在齐鲁软件园。近期,本刊采访了济南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CIIIC常务副主任徐群。
CIIIC即“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由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三个部委联合授予,定位为。聚集国际研发和产业资源的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亚洲最大的集创业孵化,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业基地,联结全球的信息产业链,科技体制改革及有关优惠政策的实验区,以及全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中心。
徐群见证了济南软件业发展的全过程。从6.5平方公里沟壑纵横、杂草丛生的荒地,到如今园区面貌的日新月异;从人烟稀少的小村落,到园区周围拔地而起的公寓,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羊肠小道,到如今宽阔的柏油马路……园区道路,绿化、水,电,暖、网络、通讯等配套设施应俱全,配套服务也日臻完善。
缘起
时间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度中断的计算机产业开始发展,“山大就承担了相关研究任务”。与此同时,浪潮等企业也开始生产PC。徐群说,那时的主板,都是自己设计的,自主研发的色彩还比较浓厚。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从国外进口计算机火热起来。“那时,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人们还停留在非常简单的层面上,倒卖计算机成为非常赚钱的生意。上世纪90年代初,一台计算机要1万多元,倒卖一台就能赚几千元。但当时的工资一个人才几百块钱。”
于是,很多小商小贩便开始家庭作坊般地组装计算机,从而衍生了大量的廉价组装机冲击国产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当时正值中国软件产业的萌芽阶段,大批外国软件厂商和软件产品如潮水般地涌入国门,极其脆弱的国产软件产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大家都忙计算机流通了,谁来关注研发?”
面对当时的状况,科技部启动了以“局部优化,地方政策突破”的“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该计划由科技部认定。地方政府政策配套和科技贷款支持,组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并列入“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作为当时重点发展和扶植的项目,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
一时间,各地兴建的园区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这种背景下,时任济南市副市长的陈国栋提出要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在济南高新区建设一个软件园。齐鲁软件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995年,齐鲁软件园成立。但是创立之初的软件园,只是一座概念园区,谁也无法想像如今座落于济南市高新区的圆盘大楼。“除了一座当时高新区管委会即将入驻的‘高楼’外,都还是一片杂草丛生、遍地庄稼的村落。”软件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又将园区选址定在了郊区,为软件在济南的发展无疑埋下了“艰难”的伏笔。
经过多方的努力,在当时为数不多的竞争对手中,齐鲁软件园幸运地在1997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并与“东大软件园”、“西部软件园”及“创智软件园”共同名列“中国四大软件园”。
时间是最好的历练。经过番狂欢后,几家软件园发展都没有什么起色,齐鲁软件园尤其如此。虽然园区早已经挂牌,这里仍然被郊区的影子笼罩着。除了当时高新区管委会为了鼓励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而“让出”的办公大楼外,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到了麦收的时候,道路上还会有附近的村民在路上打场晒粮,让人感受不到一点科技的气息。与当时其他三大软件园比,这个由政府主导的齐鲁软件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连最初建园时的激情也逐渐减退。
一时间,齐鲁软件园与其它软件园一样,对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未来遥不可知。
重出济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齐鲁软件园也是如此。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著名的18号文;《关于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汽车产业之后,第二个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促进某一行业发展的文件。此后全国的软件业进入飞速发展的局面。
齐鲁软件园经过了几年的销声匿迹后,停滞不前的局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00年,齐鲁软件园决定重出济南。这一次,他们意识到了软件园过去的运作失误那种没有专门的运作管理部门,所有事情都由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兼职解决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在办事效率极低的情况下,齐鲁软件园只是空有块牌子。如今,要想重整旗鼓,改变低效率的管理模式是软件园能否走下去的关键。
与此同时,高新区管委会的决策层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政府直接参与管理软件园,无疑存在许多弊端,但如果完全由企业来运营,软件园早晚也会像部分企业主导的园区一样举步为艰。于是,一个政企结合的管理思路提上了工作日程。
眼看着突破了管理体制的局限,再加上高新区管委会提供的办公场所,齐鲁软件园的发展似乎万事俱备。但此时,软件园又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园区招商。
荒郊野外,交通不畅,谁会愿意来这样个地方?徐群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家软件企业的老总与他交情颇深,但企业在市中心。他想把朋友的企业拉过来,但朋友拒绝了他。后来他租来了大客车接着朋友及公司里的所有员工到软件园参观,并给他们详细介绍了软件园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最终说服了朋友。但是,很多员工还是为此辞职了。
“虽然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却没想到眼前的挑战比我们预想的艰难得多。前期请来的23家企业,除了济南本土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浪潮中创,鲁能等几家经历了软件园授牌的企业外,其余入园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登门拜访不下3次的客户。”徐群说。
企业进来了,软件园便开始琢磨如何为入园的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让他们感觉到选择齐鲁软件园是没错的。
加速园区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成为了首要任务。应该说软件园的再度崛起,速度是惊人的。几年的时间,这个规划面积为6.5平方公里的园区已初具规模。园区内相应的交通、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餐饮超市银行等配套设施也陆续出现在园区内。
自此,济南真正开始了从一座杨柳依依荷花娆娆的历史古城向科技之城发展的重镇华丽转身。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服务什么
采访期间,徐群让我们观看了两份PPT材料,一个是关于新员工培训的《人才还是“人材”》一另一个便是关于《信息产业与园区的发展》。在演示PPT时,徐群反复强调句话,那就是企业需要的事就多干,企业讨厌的事坚决不能干!这也是他对每位新入职的员工反复叮嘱与要求的一句话。这或许就不难理解齐鲁软件园从最初的“邀请”企业入园到企业
“申请”入园的现状了。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软件园一直把人才的培养作为服务园区企业的重头戏来抓。因为从事IT行业的人员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可是为什么现在大量的大学生找工作困难,大量的企业却急需用人?
“我想这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体制直相对单一,在学校只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的机会。甚至有些老师也缺乏具体项目工程的经历,课堂上也只能为学生讲些理论上的东西。”徐群说。
为了缓解人才供需矛盾的凸显,软件园以人才引进培养为发展起点,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人才服务体系,并与山东大学携手投资5亿多元建设了齐鲁软件学院。
除此之外,软件园还与全国38所院校建立了校企对接的人才输入模式组织企业“功力深厚”的工程师到高校授课,让学生树立“为工作而学”而不是“为毕业而学”的思想;为高校邀请企业专家团为课程计划“把脉”,根据企业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式;把高校教师派到企业“进修”,实地接触项目,用理论与实践经验向学生授课等等。这样一来,就会让人们打破了过去那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念,学生毕业后就可直接就业。
为了更大范围地增强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齐鲁软件园连续举办了多届软件设计大赛以及外语大赛,并设定一定的奖励,目的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比赛受到启发,让学生在学校就注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使更多的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齐鲁软件园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星级服务”理念。
每一位为软件园服务的工作人员都深知,软件园的核心优势并不是城市国有的优势条件和已经具备的园区硬件设施,最重要、也是最希望企业认同的,就是园区为企业提供的优质服务。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为了解决园区内企业职工的住房问题,软件园的领导亲自去软件园周围的楼盘跑关系,争取用最低的价格为园区内企业职工提供一套既便宜又舒适的住房,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工作到生活,软件园无不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着优质的服务。
软件园的规模起来越大,园区所需要的服务支撑也就越来越多。目前,软件园除了为企业提供人才聚集平台外,还在着力打造另外五大支撑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企业协作平台、融资保障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创新平台。每个平台的支撑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齐鲁模式
徐群说:“在软件园里,唯不变的就是园区里的变化,因为软件园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的变革使齐鲁软件园形成了园区独特的运作模式——“齐鲁模式”。
2009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济南,实地查看了齐鲁软件园后指出,这个软件园发展好了,可以改变济南,也可以改变山东。
可是如何通过软件产业来实现两个改变呢?
徐群说,只有在产业拉动环境的支撑下,软件园才会逐渐实现两个改变的宏伟目标。这就更加坚定了软件园必须要走自己独有的创新模式——“齐鲁模式”。提到齐鲁模式,不得不提的便是齐鲁软件园的“联建模式”与“代管模式”。
早在几年前,齐鲁软件园就已经有了“联建模式”。当时,园区管理层考虑到了园区的实际情况及部分企业的难言之隐,创新地推出了园区与企业联动建设办公楼宇的新模式。具体运作是由齐鲁软件园出面立项、协调办理各种规划建设手续,企业集资联建。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大大减轻企业负担,也能缩短建设周期,更重要的则是既能严格按规划方案实施,又能达到建设协调一致、完整统的目的。
而座落于齐鲁软件园西北方向的银荷大厦,作为齐鲁外包城的首发项目,是一个典型的集“代管”与“联建”模式于一身的建筑综合体。
这个“花瓣式”的建筑群是由园区策划组织,企业联合出资建设的大型研发楼宇。银荷大厦的创新不仅在外型设计体现出来,而在它的运作模式上也做了很多的创新。
银荷大厦项目在运作过程中运用了建筑建设代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园区主要负责项目招商。组织企业参与联建并收取建设费用,然后制定一个建设标准,公开招标外包给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这样以来,就可以优化园区内管理人员的配置,并且避免园区管理人员接触材料商及施工单位,更易掌控项目的资金配置情况及建设进度。正是在这种“代管模式”强有力的推动下,银荷大厦才得以高质量、快速度地完工并使用。
独特的“齐鲁模式”注定了齐鲁软件园在行业内的寡头地位,现在的齐鲁软件园不但是国内最早的软件园之一,而且是国内最大的软件园之。园区起来了,软件产业在济南做大了,不但拉动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还改变了济南整体的城市格局。
高新区变了,济南变了,齐鲁大地的软件产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变了,而这一切的变化只因一座科技园——齐鲁软件园。毫无疑问,十几年的精心耕作,
在打造软件产业新高地的路上齐鲁软件园一直在行动。
相关链接:
济南软件业发展和创建软件名城一直注重载体的全城布局。齐鲁软件园建设规模居全国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的前列,入园企业800余家。历下软件园、长清软件固作为省级软件园,与齐鲁软件园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大学科技园、环保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争特色园区已经成为济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载体建设的重要补充部分,形成“多园多基地”的城市发展格局。
硅谷模式 篇4
2009年1月10日,中国首批科技银行在成都正式亮相。当天,中国建设银行成都高新支行和成都银行高新支行被银监会批准,变身为“科技银行”。这两家银行将按照新的要求,重新办理金融许可证。
两家科技银行的业务试点范围将与其他银行略有不同,其支持对象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省级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业务范围上鼓励银行探索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担保,同时将引入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根据风险水平、筹资成本、贷款目标收益、资本回报等要求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且在3至5年时间内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服务量占其总客户数50%以上。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增长,己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然而,许多中小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资金缺乏、融资困难等问题,阻碍了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创造性的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已成为国内政府、科技、金融和企业界的共识。在当前环境下,创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将显得尤为重要,而美国硅谷银行一直被认为是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的榜样。
二、硅谷银行模式
(一)硅谷银行的发展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硅谷地区的硅谷银行是一家完全“硅谷风格”的银行。当初,美国硅谷银行的决策者正是由于看到了创业投资的局限,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终于创立了以支持企业创业、创新为主体的新型金融品———创业金融,并据此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运作的创业银行。过去26年中,硅谷银行的业务就是集中精力为高新科技产业和创业公司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硅谷银行将客户明确定位在受风险投资支持且没有上市的美国高科技公司。客户可以通过硅谷银行的知识经验和网络,在较短时间内融资,初创企业不但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贷款支持,还可以通过银行找到天使投资者或者风险资本家,当企业要拓展海外市场网络甚至上市、并购,都可以通过硅谷银行获得资金和咨询服务。
(二)硅谷银行创业投资理念
1. 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和阶段
硅谷银行的投资领域侧重于信息与电子技术行业、软件与网络服务行业、生命科学行业,主要向这些领域中高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投资。既考虑了回报率,也充分考虑了投资组合。
1993年以来,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17.5%,而同时期的美国银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是12.5%左右。这使得它在16年后,一跃成为全美新兴科技公司市场中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
2. 制定出明确的投资原则
硅谷银行选择企业遵循的原则:一是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合理的企业定位;二是有价值、有发展前途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服务的理念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三是有效的管理结构,能发挥作用,为公司服务;四是管理层有良好的背景或经验;五是有合理的发展计划及财务预算;六是有齐全的财务报表及会计系统。
3. 在创业投资公司之后投资
为了降低风险,硅谷银行规定被投资对象必须是有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的公司,并寻找更多的创业投资公司来合作。这一要求无疑促使相关联的创业投资基金与银行密切联系,使银行可以进一步了解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降低风险。另外,在确定一家初创公司是否值得提供信贷服务时,硅谷银行会通过各种途径做周详的尽职调查。
(三)硅谷银行模式的创新
1. 硅谷银行突破了债权式投资和股权式投资的限制
对于债权投资,硅谷银行主要表现在从客户的基金中提取部分资金。尽管创业投资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债券及股票的销售,但硅谷银行会从客户的基金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创业投资的资本,以减少募集资金的数量以及募集所需要的花费。而后银行将资金以借贷的形式投入创业企业。采用股权投资时,硅谷银行与创业企业签订协议,收取股权或认股权以便在退出中获利。值得一提的是,硅谷银行在投资中往往混合使用两种方法:将资金借入创业企业,收取高于市场一般借贷的利息,同时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获得其部分股权或认股权。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收益,同时降低风险。
2. 硅谷银行模糊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界限
“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直接投入创业企业,途中不经过创业投资企业;在产生回报时,由创业企业直接交给银行。“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投入创业投资公司,由创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同时由创业投资公司回报给银行,其中创业企业不会与银行有投资方面的接触。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一直是硅谷银行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硅谷银行同时为创业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和创业投资机构提供直接的银行服务,通常它会将网点设在创业投资机构附近。
三、当前国内银行的探索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快速成长的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成为金融机构新的盈利增长点,国内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探索这方面的业务。目前,金融机构开展的相关业务主要有两种类型:直接创业投资基金模式和融智型综合金融专业化服务。
(一)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创立直接创业投资基金模式
硅谷银行成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不断创新,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对于具体的金融机构而言,在现行金融制度不变的环境下,金融创新也就是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的创新。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扩大客户群的重要途径,也是金融机构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金融机构创新,既要在管理上创新,更要在金融制度、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创新,通过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吸引客户,进而为自己创造价值。通过不断创新来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获得良好的发展。
硅谷银行的创业金融主要创新之处在于设立直接创业投资公司作为创业投资人。因此,直接创业投资基金模式是指银行拿出资金设立直接创业投资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同时由创业投资公司将收益回报给其母公司———银行。
最早有硅谷银行模式特征的是国家开发银行。事实上,国开行在直接投资业务方面,一直走在银行机构的前面。它的直投业务发展迅速,对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扶持了一大批中小科技型企业。2007年,国开行支持设立了吉林、大连、宁波三支创投基金,还投资设立了国开行在境外的第一支创投基金———中国-以色列华亿创业投资基金。截至2007年末,国开行共支持设立6支创投基金,基金总规模折合人民币约33亿元。
(二)利用PE加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融智型综合金融专业化服务
硅谷银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只做贷款不参股企业的商业银行,而是融产业与资本市场运作于一体的新型商业银行。拥有其服务对象———未上市高新科技公司的股权是硅谷银行的一大特色。而通过促使其服务对象上市获取高额投资收益来弥补投资中小企业而承担高风险则是硅谷银行的主要手段。受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参股企业。在银行不参股企业的前提下,通过与PE合作,利用PE加强银行对企业的监管能力,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与长期的密切合作,以便形成银企关系的良性循环,共享企业快速成长所带来的经济成果,对于银行业务的扩大和收益率的提高,对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银行企业双赢的新局面,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硅谷银行的创新除了设立直接投资基金作基金投资人(LP)之外,最主要的是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其他金融配套服务。因此,融智型综合金融专业化模式是指银行主要以“财务顾问+托管”的综合服务模式,为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机构和成长型企业的投融资提供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在具体操作中,银行是以“财务顾问”的身份介入,不直接承担资产风险。所谓“财务顾问”,就是帮助PE与企业牵线搭桥,最终企业与PE是否能达成共识、建立合作,由双方独立决定,而银行只是为双方建立一个沟通、协商的平台。在后续的服务中,对于有潜力的优质企业客户,银行会提供一定的信贷支持。此外,银行会对PE投入企业的资金进行托管,帮助PE对被投资企业上市前后进行资金监管,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银行通过联合PE间接扶持了中小企业,同时还通过PE的专业化运作,降低了银行信贷资金风险。
2008年,就有不少商业银行与PE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浦发以“财务顾问+托管”的模式为PE机构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据了解,浦发银行PE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依托在PE投融资领域已搭建的平台和资源,在PE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中担任财务顾问角色,提供融智型专业化服务。该服务方案主要包括:PE融资支持方案、投资支持方案、投资后管理支持方案、退出支持方案、托管支持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成功模式,从而提升国内金融机构金融创新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和加强金融产品的研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张铮,高建.硅谷银行创业投资的运作机制[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4)
硅谷的奇葩面试试题 篇5
答案:这取决于你申请的职位。谁想直接负责?谁将拥有监督和执行计划的权利?冰箱的主人?建立一套系统,促使冰箱主人检查牛奶储量,帮助其处理获得牛奶的过程。求职者?直接检查和获得或委托合适的人负责,比如建立自动递送程序……
设定1 加仑或半加仑牛奶刻度槽,用于监测牛奶的重量。当牛奶存量下降时,冰箱就会发光,通过网络订购牛奶,并发短信给其主人。控制方案必须考虑到牛奶被喝掉或扔掉的可能。默认 2 小时的可调节时间延迟应该比较合适。
2、如果有一个三角尺,每个顶端有一只蚂蚁,它们向左或向右爬行,蚂蚁不会碰面的概率有多大?
答案:25%。一只蚂蚁向另一只蚂蚁做直线运动,它都有两种选择走法,故一共有 8 种选择走法。要使它们行走进程中不相撞,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顺时针方向走动,一种是逆时针方向走动,不相遇的概率p=2/8=1/4。
3、在周五下午 2 点 30 分,旧金山有多少人在使用 Facebook?
答案:在美国,大约有 60% 的成年人拥有 Facebook 账号。但是在网络发达的旧金山,Facebook 的用户比例可达到 80%。现在,我们将目标限定在旧金山市区,而非整个湾区。晚上,旧金山大约有 80 万人口。让我们假设 20% 的人口是老人和小孩,不会使用 Facebook,这样只剩下 60 万人。但我们还必须计算通勤人口,为此旧金山市晚上人口可膨胀 50%。如果再将游客、出差等人计算在内,周五下午 2 点 30 分时旧金山大约有 100 万人。如果 80% 的人使用 Facebook,那么其用户可能为 80 万人。
最后就是确定这 80 万人中在下午 2 点半时使用 Facebook 的比例。当我在办公室附近经过时,大约 10% 到 20% 的人的电脑屏幕与工作无关,如果 15% 的人在使用 Facebook,这意味着周五下午 2 点 30 分,旧金山的 Facebook 用户为 12 万人。
4、这个房间能放得下多少个篮球?
答案:这取决于房间的体积。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房间的长宽高都是 10 英尺,其体积就为 1000 立方英尺。而篮球的平均直径为 25 厘米,一英尺约相当于 30 厘米。为此,1 立方英尺的空间可以放下 1 个篮球,而 1000 立方英尺的空间就可以放 1000 个充气篮球。
如果我们将篮球放气,并将它们压扁到 2.5 厘米左右厚度,那么 1 立方英尺空间可以放下 12 个压扁的篮球,而 1000 立方英尺空间可容纳 12000 个篮球。更复杂的情况是房间的形状完全不同,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基本一样。
5、如何三刀把一个蛋糕八等分?
硅谷模式 篇6
9年前,伴着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5年的盛夏,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身吉林通化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201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通化医药高新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同年8月至9月,通化经济开发区与医药高新区整合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12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粒高新的“种子”在山城沃野中生根發芽,一只高新的“大鹏”在长白山上空振翅翱翔。
承载着“再造一个创新通化”的光荣使命,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吹奏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改革开放大潮曲,以如椽大笔书写着恢弘壮阔的时代画卷!
站在“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高度,鼎力把医药高新区建设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汇集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区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实现通化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通化医药高新区的成功晋升,不仅为通化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必将为企业带来新政策、新实惠,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平台上腾飞发展。”开发区内的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俊清一席话,道出了高新区创业者圆了期盼多年“高新梦”的欣喜!
为了实现“高新梦”,通化市举全市之力做好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最终使通化医药高新区成为吉林省第五个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二个以专业命名的医药高新区。
1995年,通化市实施的“医药城”战略,对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2009年,通化市成立了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统筹谋划推进医药产业发展,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技经费投入以40%以上的幅度递增。2011年,成立了通化医药高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强化组织推动和规划引领。专门成立了高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及筹建办公室,聘请中科院专家制定了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按照“特色化、集群化”的发展原则,制定了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升促建”实施方案,协调推进高新区建设和发展。
—增强创新研发能力。设立了省内第一家旨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开发区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带领3个专家团队进站开展重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研究、重大新药研发及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工作。目前,中科院院士张伯礼团队已与修正药业、玉圣药业、益盛药业等企业对接,就企业的颈腰康胶囊、二丁颗粒、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等项目开发展开工作。还与中关村和省内四校两所签订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修正、东宝、万通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展科研攻关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与吉林大学合作建设的国家级生物医药转化中试联合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初步建立起了以院士工作站、各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集技术研发、检测、中试和孵化功能于一体的创新研发平台。
—加强创业孵化器建设。启动和实施了一批重点孵化器建设项目。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培育出康元生物、衡隆智能等一批高科技企业。总投资2亿元的万通医药科技孵化器,可以为全市医药企业提供中试服务。总投资6亿元的东宝生物科技园项目建成后,可进行基因工程产品、蛋白质药物、多肽合成等众多项目的研究、中试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生产。总投资20亿元的金田企业孵化器、总投资15亿元的金桂园孵化基地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
—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首个国家级石油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内唯一的果酒及果蔬饮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通化,医药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人参和中药评价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展示交易中心等建成使用,科技中介服务企业发展到20多家。医药产业物联网信息管理中心和专利信息公共平台正在加快建设,这些服务平台建成后,将在科技创新、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提高科技金融保障水平。设立了5亿元的通化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为处于起步发展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由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通化双基证券咨询有限公司,推荐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2013年,已有5户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和香港挂牌交易。吉林省信用担保公司通化分公司开业运营,为有市场、有信用、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医药高新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8家,进一步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打造多业并举、多业支撑的发展格局。按照高新区发展定位,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构建以医药产业为龙头,以冶金、食品、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多业并举、多业支撑的发展格局。目前,华润雪花通化啤酒、华润通化燃气、凤形耐磨、石油工具等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打造特色产业优势,构筑创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全力推动医药工业、医药商贸、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中药材基地、医药康复、医药文化“七位一体”协调发展,建设全国医药强市和国际化医药名城
“药·济天下 酒·香万家”的城市宣传语,诠释了通化市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定位与特色。“东宝”、“修正”、“万通”成了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驰名商标,李一奎、修涞贵、潘首德、王振国成了“中国医药城”的领军人物……
地处长白山绿色资源宝库的通化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中国中药之乡、人参之乡……
实施“医药城”建设发展战略以来,通化医药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了跨越发展,主要指标连续27年位居全省首位,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级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基地、长白山中药材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中医药展览交易基地。近五年全市医药产业一直以年均30%增幅高速增长。2013年,医药产业产值规模达到700亿元,比上年净增140亿元。
nlc202309040808
—打造医药产业集群优势。全市医药企业近百户,其中企业集团9户、上市公司5户,资产总额达到241.5亿元;产值超亿元的制药企业达到22户,修正、万通、东宝等8户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工业企业利润500强,修正药业进入全国制药行业十强。美国辉瑞和四环、步长、神威、威高等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百强医药企业落户通化。
—打造医药产业科技优势。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型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吉林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市,入选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地级市,通化高技术产业基地纳入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布局。全市现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全国地级市中拥有国家级医药企业技术中心最多的城市。38户医药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13户。
—打造医药产业产品优势。有药品批准文号4400个,占全省的32%。1087种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734种产品进入省医保目录。可生产21个剂型4206个品种,其中自主研发130种,中药保护品种103种,国家一、二类新药21种。自主研发的人胰岛素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生产人胰岛素的国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单品种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品有13个,斯达舒、万通筋骨片、碟脉灵等产品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医药类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件。
—打造医药产业人才优势。与吉林大学联合创办了通化医药学院,开设了中药、生物制药工程等专业,培养医药专业人才4000多人。全市共引进医药专业留学归国人员和研究员、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0多人,涌现出李一奎、修涞贵、潘首德、王振国、甘舒霖、冷春生等一批知名企业家和优秀人才。
实施創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方向,打造“一体两翼”、“一主多辅”格局,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一只金凤凰衔着一株红人参果”,栩栩如生的雕塑,彰显出通化医药高新区大开放、大发展的情怀!
8年过去了,昔日浑江岸边的一片山地,已被高新“火炬”之光照耀得繁花似锦,熠熠生辉。
晋升“国家队”、披上国字号“战袍”, 通化医药高新区人在分享喜悦的同时,更要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是啊,8载沐风栉雨,8年艰苦创业。只有亲历,只有了解,只有感知,才能体会到梦想成真的激动和肩上承担的使命。
8年来,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本着“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高效率发展”的原则,以载体建设、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三大举措为抓手,初步形成“一体两翼”、“一主多辅”的发展战略格局。
空间布局包括由研发、孵化、行政、科技服务功能组成的核心区,由现代中药产业园、生物制药产业园、医药器械电子产业园、医药包材产业园、医药物流园、健康产业园组成的主园区及为未来发展预留的拓展区。通过有效聚集外部要素,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加快释放创新活力,迅速跻身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先后摘取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医药产业集群试点”、“企业技术中心”、“吉林省高新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
区域面积107.5平方公里、实际可利用面积57平方公里的通化医药高新区,犹如一只振翅翱翔的大鹏—“一体两翼”、“一主多辅”。
“一体两翼”,即以医药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和高端服务业为两翼协调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发展生物制药现代化领域。高端服务业主要是发展健康服务业,充分利用通化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结合长白山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健康旅游业,打造高端康复疗养中心;引进个性化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疗养、养生等企业和机构,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链条,打造健康服务的品牌载体。
“一主多辅”,即以医药产业为主,辅之配套发展医药物流商贸、医药教育培训、医药电子信息、医疗器械设备、中药材种植、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等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康复疗养、中医养生、商务服务和科技服务等相关服务业,不断延伸医药产业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上下游配套的医药产业集群。
园区就是生命,项目就是灵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培育建设亿元产业集群,是通化医药高新区梦想变为现实的抓手。
几年来,先后引进华润集团、四环制药、步长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开发区。总投资30亿元的四长医药工业园的天实制药项目已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总投资20亿元的吉林通鑫玄武岩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材料玄武岩纤维一期工程于2013年12月25日正式点火,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14年1月1日正式开始拉丝,产出了合格产品;先后投资3.48亿元的通化雪花啤酒两期项目已经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千升……
一个个大项目的签约、一个个高新项目的落地投产,为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熊熊燃烧的“火炬”增添了无限的能源!
基础设施建设是园区提升承载力的重要措施。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高新区仅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7亿多元,建设道路19.046公里,建设桥梁2座、556延长米;建设1000立方米高位水池1座、泵房1座,铺设供水管线14.1公里;建设输变电站1座,铺设供电线路15.74公里;安装路灯435盏;铺设通信管线7.5公里;建设换热站2座,锅炉房1座,2台35吨蒸汽锅炉、3台6吨热水锅炉,铺设供热管线15.6公里;栽植灌木44.8万株,乔木1.7万株,草坪13.84万平方米,花卉6.7万株,新建湾湾川右侧堤防4.67公里。目前,园区达到“七通一平”的水准,可以承接更多的高新项目落地。
“这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是我们投资最欣慰的地方!”,通化天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东如此夸赞通化医药高新区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软环境是高新区开放的窗口。多年来,通化医药高新区全力打造“服务最优质、环境最优美、政策最优惠、投资最赚钱、时间最宝贵、团队最诚信”的“六最”高新区。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一条龙”服务,开设“绿色通道”。
nlc202309040808
通化医药高新区,作为通化这颗长白山明珠的开放前沿,正是在这样的城市中发展壮大,以8年正茂风华、神韵独具地吸引着众多来自世界的目光,已然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抚今追昔,通化医药高新区人犹记当年创业的艰辛,办公在租来的陋室,通化医药高新区人犹记这一方热土“金戈铁马、奋进前行”的一幕幕……而今,拂去历史的烟尘,今天的通化医药高新区发生了太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们共同书写了传奇篇章。
通化医药高新区在基础设施、功能提升、项目集聚、体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研发服务、中药现代化、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初具规模。2012年,高新区医药产业产值占全市的81%,实现销售收入418亿元,占全市的75.8%;实现利润30亿元,占全市的68.8%,成为拉动高新区乃至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穿上“国家队”战袍的通化医药高新区任重而道远,其战略定位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鲜明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医药城,健康服务业和生态环境融合的长白山健康谷,成为引领东北东部未来发展的区域创新极
展望未来,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意气风发,雄心万丈。
—吸引整合创新资源。结合园区内产业发展需求,引导企业设立各类研发机构,与长春、沈阳等地的有关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引进中科院等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和创新组织到医药高新区创建分支机构,促进园区内外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鼓励企业引进研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产业化项目落地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结合主导产业需求,政产学研联合培养高层次研发人才和经营人才。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发展民营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加大公共财政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和种子基金,健全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并购和境外投资,提高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条件成熟的大企业展开全球运作;积极引导大企业承担国家863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科研项目;引导和支持建立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联盟、国家或国际产业标准联盟,围绕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引导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一是中药现代化产业,大力发展当地药材的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现代中药,加快发展中药材流通和中药文化,延长并完善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中药产业整体水平,把通化建设成为国内高知名度的绿色中药城;二是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生物制药企业落户,吸引国内专家、海外留学科技人员携带产品项目、技术投资创业,与国内外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三是健康服务业,引进高水平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和营养学及康复等研究机构,引导企业进行投资和创业,发展医疗保健、疾病检测、健康专业体检、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亚健康调理、休闲疗养、医療预防、预警服务、社会健康与个性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服务、医药产业、生态环境、观光旅游、药材基地等相结合打造健康旅游品牌。
—建设长白山“健康谷”。以长白山康复疗养基地为核心建设长白山健康谷。在中药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中医服务业,在制药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在健康产业基础上建设包括生活和消费在内的健康社区。突出“健康谷”兼具长白山地区的景观特色和现代城区活力的特点,形成融“医、护、养、学、研”为一体,涵盖医院、健康养生、医学研究院、健康管理服务、生态休闲、居住生活等设施的大型健康基地,提升国内国际知名度和“健康谷”的品牌影响力。
—创造医药产业发展的“通化模式”。在发展路径上,通过加强公共参与促进形成医药高新区整体创新合力。在股份制模式基础上通过切合实际的金融创新建立产业成长融资路线图,在模式创新基础上通过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全方位创新态势;在园区形态上,以长白山为依托,以医药产业为基础,以“健康谷”为魂,打造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健康社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打造自主创新战略平台、打造二次创业战略载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站在新的起点上,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优质服务作为第一责任、做大园区作为第一目标,打造“六最”高新区,努力将通化医药高新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医药城、中国医药产业硅谷、健康服务业和生态环境融合的长白山健康谷和引领东北东部未来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城!
(姜横夫 吉林省通化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硅谷模式 篇7
一、应需创新, 经营战略选准业务突破口
在1993年的时候, 硅谷银行仍然只包含两个最为初级的产品:储蓄与贷款, 其客户主要包括硅谷地区的中型商业机构、技术企业以及房地产开放商。九十年代的硅谷地区正处于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阶段, 尽管当时的硅谷的银行已经多达300多家, 当中还包括渣打银行、美洲银行以及巴黎国民银行等知名银行的分行。然而上述这些知名银行的客户主要针对各个大型企业, 针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通常都难以估计。而硅谷银行的董事长正是基于这种形式, 其决定另辟蹊径, 将客户目标锁定在其他银行所公认为风险过高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当中, 实施了创新型的经营战略。使得硅谷银行真正成为服务于硅谷的银行, 变身成为各个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重要支柱。而硅谷银行当时所倡导的“技术创新的中心在哪里, 我们就在哪里”的经营口号, 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服务需求不断创新, 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互促成长, 成为战略制胜的高招。
二、完善组织, 构筑协同化的金融服务链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成员包括硅谷银行 (silicon valley bank) 、硅银创投公司 (SV B C apital) 、硅银评估公司 (SV B A nalytics) 、硅银国际公司 (SV B G lobal) 和硅银私人客户服务公司 (SV B Private C lient Services) 及硅银证券公司、硅银资产管理公司等。硅谷银行所经营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面向各个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为其提供信贷方面的服务, 并且为各种创投基金提供对应的银行服务, 该项业务的收入已经占据了整个集团收入的7成以上。而硅银创投企业则主要涉及股权投资与创投基金方面的业务, 当前的管理资金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左右。而硅银国际公司主要从事海外业务。硅银私人客户服务公司主要是为高级管理人员、创业人以及投资人进行银行服务;硅银证券公司主要提供证券交易与经济方面的服务;硅银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提供投资顾问方面的内容服务。依靠不同职能部门的服务,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为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存贷款、投资咨询、资产评值、资产管理、收购兼并、财务顾问、创业辅导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形成了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协同化的金融服务链。
金融服务链运作时有几个特点:一是决定贷款时, 商业银行部门将与评估业务、投资业务、海外业务等部门协同配合, 降低了贷款风险。二是硅银评估公司 (SV B A nalytics) 及子公司Eprosper为企业和创业投资机构提供权益价值评估服务和分析性服务, 成为融合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的有力工具。三是除了进行资金支持以外, 为各个创业企业不断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硅谷银行通过下设企业创业平台, 目的在于为各个初创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内容, 而服务的重点在于能够与各个早期创业人员进行直接接触, 给予这些创业人员特别的银行服务于与体验, 同时利用各种模式针对企业当中的C EO开展培育教育, 切实提高C EO的管理经营水平, 同时向企业推荐投资人员, 以此来实现股权融资的目标。而通过利用创业平台当中的各项业务, 能够有效增加新增存款与客户数量。除了初创期方面的服务之外, 硅谷银行还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给予多个种类的增值服务, 比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介绍管理人员、介绍技术人员、介绍合作伙伴等。
三、积累知识, 从专注于本土特定行业起步
硅谷银行业务集中于高科技行业和硅谷地区。SV B金融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 en W ilcox指出:“我们始终做我们所专注的领域才能做得最好。”投资这些领域最大的挑战是, 初创企业的未来收入和盈利都要预估, 在时间、价格和条件上, 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为此, 硅谷银行围绕本土特定行业建立了专门的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价值评估和咨询方面的服务, 给予各个企业提供一些经常性的内容服务, 以此来掌握各个高科技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生产情况、产品前景以及各种风险等, 为自身的贷款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典型的如在生命科学领域, 硅谷银行当中的生命科学团队就有效掌握了生命科学方面的创业知识及各种技术, 分析师分析汇编1000家以上的生物技术公司, 计算出典型的投资模型, 对最有经验的生物科技投资家来说也具有参考价值。也成为真正的行业“智库”, 现已为美国半数以上的早期阶段生命科学公司提供过服务。现阶段, 硅谷银行聚焦于硅谷当地特定的几个行业, 包括信息科技、生命科学、清洁技术、高端葡萄酒和V C/PE。利用专业服务团队深度介入企业内部, 担任企业的财务顾问, 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引入第三方保证, 提高信用等级。
四、精细管理, 提供分阶段专业化增值服务
主要是独创的三阶段管理方法。一是加速器 (A ccelerator) 时期。主要提供创业导师方面的服务;提供综合的、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服务与金融产品;帮助各个企业家进行专业网络拓展, 与其他创业者分享经验和成功案例;构建一个在线的商业银行服务平台, 满足具备不同权限的多个员工在线交流。二是成长期 (G row th) 阶段。主要是提供银行贷款、国际业务服务、投资方案设计等。三是公司金融 (C orporate Finance) 阶段。对致力于国际化经营的高科技企业, 硅谷银行提供综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服务包括:资产管理和证券, 金融咨询服务, 全球现金管理、外汇交换, 个性化负债和集团服务等。
五、借力发展, 与创业风险投资 (V C) 公司合作共赢
与创业风险投资 (V C) 公司紧密合作是硅谷银行成功关键。硅谷银行通过研究分析后得知:美国G D P当中的21%都是依靠各个创业风险投资 (V C) 企业所支持的各个企业共同提供的。加强与各个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合作交流, 能够有效提升评估水平与项目决策能力。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 硅谷银行就已经开始尝试逐渐从高新技术企业朝着V C企业眼神, 尤其是注重与亚洲、欧洲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进行合作。与创投基金的合作主要包括:一是硅谷银行为各个创投基金提供基金托管与开户等各项服务;二是给予创投基金直接的贷款或者投资, 现阶段, 硅谷银行创投公司所入股的创投基金已经达到了425家, 通过向直接向创业投资基金投资, 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更为稳固、持久;与此同时, 硅谷银行同时也向各个创投基金提供贷款方面的服务, 通常的贷款额度在1000~4000万美元之间;三是为创投基金所支持过的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 其将自身最为主要的业务固定在为各个创业投资机构所投资的各个企业提供与之所匹配的商业银行服务;并且, 硅谷银行还尝试在各个创业投资企业周边开设经营网点, 能够为各个创业投资企业提供更为便捷、方便的服务。硅谷银行不仅进行贷款, 其同时也开展直接股权投资方面的业务, 通常每一家的投资金额范围在100~400万美元之间。还通过组织创业投资咨询顾问委员会的方式, 保障其能够时刻与各个创业投资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 使得整个平台能够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
六、严控风险, 构建行之有效风险控制体系
第一, 由于硅谷银行构建了分行业、分阶段的专业化营销队伍, 其对于各个企业的细分行业与所在市场了如指掌, 其在决策是否向一家初创企业提供信贷方面的服务时, 通常都会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细致的调查与考核。首先, 硅谷银行会针对初创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详细的调查, 同时会和一些已经向这些初创企业投资的风投公司进行沟通, 同时还会与这些风投公司当中的法律顾问进行详细的沟通, 以此来掌握公司的业绩现状与发展历史, 并且还会将公司的现金流量与其借款进行综合考虑, 定期查看公司资金的具体使用状况。通过详细的调查与考核, 自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初创企业的投资风险实施有效的判断, 同时能够针对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对应的风险防控策略。并且通过借助各个创投基金等外部力能, 能够针对初创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使得风险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次, 硅谷银行充分利用自身多年的经营数据, 自主开发了信贷风险评级模型, 而每一年都会定期进行对应的调节, 根据这个模型进行对应的风险定价与资产组合。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合理匹配。在发放贷款时签订第一位受偿顺序条款。再者, 硅谷银行积极与各个创投基金进行高效的联动, 使得彼此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既爱情哪个。为了有效减少各种风险, 硅谷银行通常都会要求贷款客户必须要属于获得过创投资金所支持的企业, 而这种企业的发展前景、管理团队以及商业模式更受到硅谷银行的青睐, 尤其是那些获得过多个创投基金支持的企业。最后, 与客户进行协议签订, 要求企业必须要以其技术专利当作贷款的抵押, 倘若企业无法及时归还贷款, 其自身的专利技术则将属于硅谷银行;倘若企业在破产后进行清偿, 当其卖掉其技术专利之后, 最终获取的资金也要优先归还硅谷银行的贷款, 之后才会偿还风险投资公司。正是因为这个协议的约束, 使得各个风险投资企业都必须要和硅谷银行进行合作, 才能够有效降低自身的风险。由于各个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企业, 其本身主要是以智力资本为主, 固定资产通常都非常少, 针对这种情况, 硅谷银行还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担保方式与抵押方式较为丰富, 初创企业可以应用各种知识产权来进行抵押贷款。而正是因为这种灵活的形式, 使得许多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都能够有效解决自身的资金瓶颈。
从银行整体层面的风险控制来看, 硅谷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非常严密。硅谷银行采取了风险隔离、组合投资等多种控制风险的方式。其中风险隔离是硅谷银行将银行的创业投资与一般业务分割开来, 创业投资的资金并不从一般业务之中提取, 一般业务也不会从创业投资基金中挪用, 以避免相互之间的风险影响。组合投资则是根据不同的行业、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等进行风险控制组合。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显著不同, 硅谷银行的负债主要来源就是存款, 辅以少量长期金融债券, 几乎没有拆借、卖出回购这类同业间的短期借款, 使得银行流动性与资金稳定性非常之高。此外, 硅谷银行不参与任何复杂的衍生品交易, 其他衍生品头寸也较小, 且大部分对冲, 衍生品的盈亏主要来自于股票期权以及贷款转换权的行权。
七、稳健盈利, 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有机结合
(一) 低成本资金基础上的债权融资高利率差
硅谷银行80%收入来源于面向创业投资进入的创业公司存贷款业务, 以及那些精选过的个人贷款。硅谷银行抓住了初创公司对银行利率不敏感的特点, 那些贷款无门的初创公司, 显然也不会在意多出稍高的贷款利率。对于因此其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从资金来源看, 硅谷银行成本最低, 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中30%左右不付息的活期存款账户。
(二)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相结合
硅谷银行经营的主要模式在于向各个中早期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 也积极与这些企业签订对应的协议, 能够获得企业当中的部分期权或者股权, 当这写企业被购并或者上市的时候行使。
参考文献
[1]硅谷银行网站.http://www.svb.com/.
[2]朱心坤.硅谷银行如何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赴美考察札记.华东科技2011 (6) 第304期.
硅谷模式 篇8
孕育创新的源泉在哪里?本文主要从产业内技术创业和企业内公司创业两方面展开分析。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东南部、由十几所大学和几千家高技术公司聚集的硅谷工业区不仅孕育了信息技术的研发,同时也孕育了信息产业的大型跨国公司。硅谷技术密集、产业聚集的成功模式成为各个国家发展高科技产业竞相模仿的对象。硅谷的成功早已经超出了技术创新的领域,创业、创新集群的模式已经拓展到不同产业并且不断多样化。
尤其在我国,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也已经成为促进工业化发展和吸引外部资金的成功模式。培育产业区内具有优势、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创新集群成功的重要标志。
从企业的角度,创新集群内大企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公司创业,也就是大公司各层管理者开拓创新——发现新市场、占领新商机、甚至领先新领域的代理人创业。
在创新集群近20年来的发展中,中小企业在技术创业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是大公司技术革新的补充,在某些领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独具优势。
本文从美国创新集群不同产业大公司和中小企业发挥的不同作用,不同产业创新集群的分布特点出发,认识技术创业并不断拓展成为大公司、繁荣区域经济的优势。进一步比较大公司管理者公司创业的组织格局,以提出国内创新集群促进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的启示。
1 美国企业创新集群的产业特点
美国是二战后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比较成功的国家,并且在21世纪后,美国在高科技风险资本投资领域仍然较为繁荣[1]。在1990年代美国高就业、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时期,高科技产业的繁荣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表1和表2提供了美国主要创新产业和地区创新集群的创新数量比较。表中的创新数量主要依据3方面:企业对某一领域研发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某一领域的中间产出,如发明、专利等;创新产品或者成果的直接产出[2]。
由表1可以看出,在投入较高的产业和一些传统产业,大企业的创新数量高于小企业;而在新兴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产业和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产业,小企业的创新数量高于大企业。
注释:大企业和小企业创新数量加总不总是等于总创新数量,因为一些创新不能依照企业规模来分类。
表2所列出的产业基本代表了美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创新产业。一些产业创新频率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发达大城市、并且大学及研究机构聚集的地区。一些地区在若干相关产业均有较高的创新频率。如:达拉斯Dallas - 农业贸易、化学工程、生物医学;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 - 化学工程、办公机械、高科技计算机;阿纳海姆圣阿尼亚Anaheim-Santa Ana -办公机械、工业机械;波士顿Boston -高科技计算机、生物医学。
这些地区虽然不一定是美国最发达的地区,但却是产业研发创新聚集和中小企业聚集且具有活力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基础资源及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进出口贸易,不在于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在于重视技术创新。
但仅仅技术创新不能代表产业的兴盛和繁荣,科技创业要转化为商业运作更要重视公司内部创新。这里要强调近几年讨论较多的公司创业。
2 公司组织与公司创业的内部创新
产业内创新从美国创新集群分析,突出体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增多和技术创新区域聚集和研发聚集。企业内创新更多体现在公司组织变化和公司创业。
公司组织的变化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变化,但组织的功能也随着公司经营变化而变化。
业务经营已经超越了1990年代的信息管理理念,信息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系统应用已经深化为不同职能不同架构的业务应激机制和跨部门的创新机制。
1990年代以后,公司组织的变化突出的表现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大型垄断公司随着规模扩大,组织结构经历了U型单一事业部向多部门M型结构转化和向网络组织演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学领域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成果不断广为接受,如1991年科斯由于企业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1999年诺斯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2009年威廉姆森由于治理结构研究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更是走在了前面。
摘自:Alfred D.Chandler,Jr.(1986),“Managers,Families,and Financiers”,in Mary B.Rose(1995),Family Business,UK: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pp.20-48.
图1中哈佛大学企业史研究者钱德勒对欧洲近代垄断公司的M型组织描述同样适用于当前的大型跨国公司,图2中典型美国大型公司的管理层级结构是当前欧洲和日本学习和借鉴的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体现在大量引入外部董事的决策监督结构,也体现在管理层级的公司创业体系。如美国高科技企业创新大量体现在新产品推出和全球市场开拓上,以微软等软件科技企业为代表,企业内部跨产品跨职能部门和跨业务的网络矩阵结构协作,使得不同规模的创新企业都能实现不断新产品推新和全球市场定位。
公司创业体现在如表2中新兴产业创新企业的各层管理团队协作与战略执行。公司的长期战略不再仅仅是高层治理的前瞻,基层的业务经理和职能经理随时也会有改变产品战略格局的创新。
3 产业研发科技创业的启示
纵观美国高科技创新集群目前诸多跨国公司在创业之初,主要来源为大学研究者创立中小企业和大公司研发和管理者自行创立中小企业两种类型。表2中科技产业集群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大学和研究机构聚集地。
国内工程研究机构不论是大学还是研究院所,利用研发条件进行中小规模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销售已经是由来已久且很普遍。但是自行创业并成长为大公司的情况并不多见。
注释:CEO(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OO(总裁,首席运营官Presicent,Chief Operating Officer),EVP(执行副总裁Executive Vice President),GVP(集团副总裁Group Vice President),DGM(分区域总经理Division General Manager),TMT(分区域高管团队Division Top Managemant Team),SBU(战略业务单位,跨职能团队Strategic Business Unit,cross-functional team),Function职能单位,如工程、制造、市场、销售等Engineering,manufuacturing,marketing,sales,etc.
摘自:Vijay Sathe(2003):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Top Managers and New Business Cre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启示:
第一,国内大学的聚集地同样应该学习如美国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条件那样,成为科技创业的聚集地和创新集群的成长温泉。分析国内工程科研院所,之所以创业频率较少、尤其是规模创业更少,缺乏领先科技的创新条件当然至关重要。更重要的也在于:公司创业的职业经理人环境和条件并不发达。
公司创业的核心在于职业经理人和经营者的创新同样提供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在规模成长中的必要条件。
因此,国内经济开发区、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在重视招商引资的同时,同样应该重视孕育大企业。大型公司规模成长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自身创造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的范畴,大公司同样促进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尽管很多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但是大公司提供了这样的温床。
第二,鼓励促进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更要鼓励企业内部的研发和创新。
国内大量的以技术创业的事例,创业之后公司的生命周期就依赖于市场,公司内部缺乏持续的研发和创新。而发达国家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中小企业,研发和创新都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投入。
并且大量的创新是各类企业依据市场完成的。国内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研发存在脱节。一方面企业的持续研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大学、科研院所的研发往往仅限于中小规模生产投入。创新聚集在于这二者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产业创新需要重视大企业利用市场地位的带动和中小企业新领域的开拓产品,研发和产业的聚集更需要创新环境和创业环境的孕育。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全球运营的新兴高科技中小企业,跨国投资设立分支机构的战略必然是选择创新和研发的聚集地,因此技术创新相对产业创新同样有聚集效应。
摘要:从产业层面对美国科技产业集群搜集资料分析创新聚集的行业特点和地域特点;从企业层面分析公司创业和管理层治理结构对于内部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尽管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更需重视大企业内部公司创业和技术创新的孕育。
关键词:创新集群,公司创业,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 HALL B H, LEMER J. The Financing of R&D and Innovation[D]. NBER working paper No.15325, 2009
惠普,创造硅谷神话 篇9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惠普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持续动力。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注重顾客、股东、公司员工的利益合要求, 并且非常重视领导才能及其他各种惠普激发创造因素, 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文化。惠普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 这为惠普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也保障了它的执行力。
惠普公司有着鲜明的企业文化, 惠普文化常被人称为
7272
“惠普之道” (HPWay) 。“惠普之道”从四个方面为惠普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第一, “以员工为导向”的企业价值;第二, 追求高品质的企业目标;第三, 不断进取, 精益求精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第四, 高科技与顾客导向的企业文化。“惠普之道”将企业价值观、公司宗旨、规划和具体做法等因素结合在一起, 成为惠普公司独特的经营管理之道, 也是惠普的核心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惠普之道的意义还在于它成功地树立了以“相信、尊重个人, 尊重员工;追求最高的成就, 追求最好;做事情一定要非常正直, 不可以欺骗用户, 也不可以欺骗员工, 不能做不道德的事;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 并不是靠某个人的力量来完成;相信不断的创新, 做事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为核心的价值观, 成为鼓舞企业员工的一种精神动力, 从而推动惠普公司的前进。
在中国, 惠普文化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形成了平等、尊重、宽容和稳健的人性化氛围, 从而吸引了众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性需求的优秀人才, 让员工将自己的梦想和公司的目标紧密结合, 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司发展和个人提升, 逐步将中国惠普引向“一家具有卓越企业文化的高科技公司”的发展之路。
硅谷创新体系研究 篇10
关键词:区域创新,硅谷,竞争力
一、硅谷的由来与发展
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 位于北加州的圣克拉拉镇依旧是个比较传统的农业区, 除了一些小型电器企业之外, 唯一的地方工业是小规模的食品加工。太平洋战事的发生, 导致旧金山湾区军备和驻军生产大范围增加, 政府也特别鼓励军事电子装备的订货向西部方向转移。1943年, 在西海岸由加州的25家电子制造商创立了西安电器制造商协会 (WCEMA) , 其建立是为了推动当地电子工业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 美国大学回流的学生骤增。为满足财务需求, 同时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在斯坦福大学电器工程系主任Frederick Terman的推动下, 成立了三个机构。斯坦福还通过了一个“名誉合作计划”, 向地方的企业放开其教学。最后, Terman直接促进了斯坦福工业园建设的设计。斯坦福工业园区的建成, 吸引了众多知名公司的入驻, 如IBM等。
二、硅谷
区域性质的众多创新体系是以产业结构的相互联系为基础、以设施的配套为发展的条件、以文化融合为助手综合起来的区域创新模式。高科技的产业结构创新系统也是由区域创新系统中各组成成分在互助作用中联合、创新组成的。
(一) 政府的帮助
首先, 政府的购置将会对硅谷的科技与新型的产业进步, 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产业起到很大的加强作用。美国政府发布的《采购美国产品法》对于信息方面的产品, 尤其是对自主创新的产品, 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硅谷形成的前期, 由于美国的国防部门对于前沿的电子产品的大批量需求, 使得大量刚起步的高科技企业得以生存, 并且发展迅速。
其次, 企业在创新当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极好的发挥, 政府发挥的作用开始弱化, 以承担政策方面的引导为主要的职责。美国历届的政府部门均以自由主义为主体, 在区域创新当中几乎不干预企业的事情, 而是充当技术方面的创新指引者的角色。
(二) 强劲的产业支撑
美国的硅谷是全球十分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群体, 从发展前期直到现在, 硅谷一直在创新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根据其小型企业管理当局的统计, 2001年硅谷已经有9324家的高新技术企业, 有老牌半导体的产业群体, 同时也有后来的计算机产业群, 还有许多的网络公司。硅谷的高科技产业对美国的经济做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
目前, 硅谷当中最大的7个产业集由以下部分组成:生物科技、专业服务、软件、创新服务、半导体、计算机、航空业。这7个互不相同的产业, 形成了创新体系的主导。虽然, 硅谷当中有着众多的行业, 但是硅谷却没有因此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 反而建立了一个充满互助与竞争的独特的企业网络。例如, 半导体发展的开始30年, 成立了许多合资企业, 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发展与进步。产业组织方面, 硅谷半导体及计算机行业试图建立自己的特色科技来保证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总的来说, 硅谷的主导企业群是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与客户互助的结果, 为硅谷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持。
(三) 产学研紧密结合
硅谷的新型高科技产业群体是以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高校作为创新源头, 并且在其发展的道路上, 一直都得到了大学高校人才的支持。这些大学人才, 一方面对创新活动很有兴趣, 另外一方面积极地参与新技术企业的产生及与已经成立的产业合作, 尤其是注重与不同行业企业的合作。硅谷中的大学及一些科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相互合作, 作为知识及技术重要供给者的创新源, 直接参与到了技术的产生中。因为企业与创新源之间地长期合作与交流, 使得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四) 社会创新文化的驱动
目前, 全球的各个地区都在竞相仿效硅谷的运行模式, 但都没有能够超越硅谷。因为硅谷作为先行者, 有着很深的知识与科技的底蕴。硅谷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导者, 具有勇于创业、宽容失败、崇尚竞争、讲究合作、容忍跳槽、鼓励裂变的独特文化。硅谷的文化, 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殊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并且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产生重大的影响。容忍跳槽、鼓励裂变则有益于技术扩散和培养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讲究合作使硅谷形成一种拿与给的双向知识交流氛围。硅谷区域内的创新气息弥漫在硅谷的每一个角落, 各个主体的互相之间的信任感很强, 一直都保持着交流及合作。正是这种合作氛围的形成促使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帮扶与进步。
三、对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启示
(一) 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硅谷能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园区, 政府的作用不容小觑。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 同时向高新技术企业注入资金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使得硅谷的高新技术企业得以蓬勃发展。我国在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时应当借鉴这些成功的因素, 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安排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 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尖端技术和人才, 对引进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给予资金补贴等支持。同时, 政府应不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支持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二) 加强与学术性大学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硅谷的成功, 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众多学术研究高校的帮助。据对美国日本、英国等9个国家, 226个科技园区的统计, 凭借理工科大学及科研机构创立的科技园区占其总数的比例高达86.36%。几乎与硅谷同时发展起来的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也是靠近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可以这样说, 科技园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临近, 使得产、学、研紧密结合, 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并且可以吸引许多高科技方面的人才, 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而我国的许多所谓高科技的开发园区, 由于没有科研型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支持, 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三) 培养园区独有的文化
硅谷的特色不可能完全的复制, 但是可以学习。我国的高新技术园区一定要培育有着自己独特之处的园区文化, 使得其能够成为企业和园区的灵魂。例如, 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近几年来积极鼓励大家创业, 培养容忍失败的精神, 依靠着高科技迅速致富的中关村, 使得中关村形成了激励创新、向往成功和开放、合作、交流的创新文化氛围, 这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这种学术氛围当中, 众多的由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很快在中关村得到了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友金, 罗发友.企业技术创新集群行为的行为生态学研究——一个分析框架的提出与构思[J].中国软科学, 2004 (01) .
[2]张声海.国家创新体系与美国霸权[J].当代亚太, 2000 (10) .
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 篇11
“破坏性的创造”,这就是人们谈起硅谷是创新工厂时的终极含义。那些离经叛道的个人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为什么硅谷出现在美国?总的说来,美国对这些人才比欧洲友善,而加州最为友善。比如, 硅谷的故事未能发生在欧洲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欧洲人不愿冒险的思维模式。我曾在一家欧洲的跨国公司工作过十年,每当一个工程师团队有一个新产品的想法时,经理就会问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有人干过这个吗?”如果他们回答“是”,经理就会说“我们太迟了”;如果他们回答“否”,经理就会说“那就没必要了”。这样,工程师们就没法做什么新东西。而在硅谷,美国人敢于冒险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硅谷培育了一种敢于冒险的文化,进而把它变为一种科学。
硅谷同世界绝大多数地方,特别是欧洲的另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教师的思维方式。欧洲大学是静止和封建的官僚体制,一位教授就好像一个男爵,他向助手们施以恩惠,同时他又是系领导的终身奴仆。而与此相反,旧金山湾区的高校则鼓励其教员创办他们自己的公司。
人们可能会质疑,何以硅谷诞生在美国西海岸而不是东海岸。后者居民的教育程度更高、更加富有,也更加国际化。这其实是一种独特的反现存体制的情绪,以及一种要改变世界的坚定信念使然。
当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之后,硅谷便开始受益于其自产的百万富翁的慷慨。慈善活动和天使投资为打造创造力提供了第二助力。“当你还不富裕的时候要有创造性,当你富裕的时候要支持创造性。”这可以成为硅谷创业者的座右铭。旧金山湾区的生活方式产生的社会压力让你必须“与众不同”,必须“做到最好”。
当靠自己的奋斗而致富的人们聚会时,他们不只是吹嘘自己如何淘到第一桶金,还会谈论如何花钱以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事业,或为初创公司添翼助飞。在某种意义上,通过个人奋斗成就的百万富翁对使之能够成为百万富翁的体制怀有感恩之情。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美国社会肌体的一部分,在硅谷尤其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因此,硅谷首先是一个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试验田,然后才是一个科技和创业精神的试验田。
硅谷通过与乌托邦式的集体主义结成的三角关系,促成了先进科技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从而使硅谷成为一个多样的世界。
(杨斌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硅谷百年——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
北京欲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篇12
据了解, 北京籽种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三中心、一平台”的产业格局, 即科研育种中心、交易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展示平台。作为全国科研育种中心, 北京有全国最具实力的种业科研、教学和育种机构, 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育种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在种业交易贸易方面, 北京不仅是全国籽种产业交易贸易中心, 种子交易额达到35亿元左右, 占全国市场的10%以上, 而且是全国种子进出口集散地, 年进出口种子交易额达8000万美元, 超过全国总交易额的40%。国家种子管理的专门机构和各类行业服务机构落户北京, 使得北京可为种子企业、科研育种单位提供政策、品种、生产、供求、价格等信息, 是种子行业的信息源和汇聚地, 是名副其实的种业信息中心。每年有来自国内外数百个科研与生产单位人员以及数千经营者到北京参观、考察、观摩新品种, 北京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种业新品种展示的平台和窗口。
北京籽种产业的大发展, 还得益于产业联盟的成立, 特别是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的建立, 为打造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介绍, 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自2009年7月13日成立以来, 在对接国家重大专项和市科委重大项目、协助籽种品种展示、推进籽种类科技成果推广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首都籽种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 北京市科委连续三年举办“国际生物技术和农业峰会”, 搭建了跨国种业公司与国内政府、企业之间技术贸易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为北京在国际生物技术和籽种产业面前树立了“农业硅谷”的光辉形象。本届峰会更是汇集了美国孟山都、美国杜邦、瑞士先正达、德国拜耳作物等跨国公司首脑, 使得本次峰会成为生物育种的重要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成为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平台,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北京籽种产业的发展。
【硅谷模式】推荐阅读:
蓝色硅谷05-28
硅谷成功08-07
硅谷的故事07-05
行走于硅谷10-15
《硅谷传奇》有感10-14
《硅谷传奇》观后感06-17
硅谷银行的科技蓝海09-09
【特色小镇案例】富阳硅谷小镇案例分析11-02
从“硅谷经验”看“双创”中的全要素配置05-19
硅谷与中关村人才聚集效应及环境比较研究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