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工作创新亮点工作

2024-09-29

纪检工作创新亮点工作(共8篇)

纪检工作创新亮点工作 篇1

太平镇人民调解试点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区工委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要点以及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试点的决定,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将人民调解工作向基层延伸,向企业延伸,向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拓展,充分发挥其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辖区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按照滨海新区关于加快构建基层大调解工作体系的要求,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在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方式方法、工作程序和实践运用等方面,探索建立符合新形式、新特点的人民调解运作模式,带动我镇人民调解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整体向前大幅度提高,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人民调解为业务主线向纵深方向进一步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创新工作机制,为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提供有效的保障

1、是建立镇级人民调解员“包村坐诊”制度。结合镇党委领导包村的规定,每名镇级调解员包1-2个行政村,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指导、协调村调委会进行调处,做到案结事了;涉及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落实调处工作“五定”责任制{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导、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时限),重点疑难问题由主要领导亲排挂牌督办。

2、推行“双向承诺责任制”。即村调委会与调解员之间签订“双向

承诺责任书”。“双向承诺”就是:调解员向调委会承诺,村民有矛盾向调委会反映解决,不采取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行为;村调委会向调解员承诺,凡是村民反映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千方百计给予协调解决;经多方协调,确实解决不了的尽快要给予明确答复,向上一级调委会反映汇报情况,并做好当事人思想教育疏导工作。

3、规范调解协议书的制作,积极推进人民调解“以奖代补”、“以案代补”、“以件代补”。严格按照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严格遵守纠纷受理、调前告知、调解、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回访等工作程序,规范使用司法部统一格式的各种调解文书。逐步形成人民调解协议书制作、一案一卷装订和调解案卷归档的规范程序;促使矛盾纠纷的调处率、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达到区局指标要求。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构建民间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提供组织保证

要按照“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主动调解”的要求,加强调解组织网络建设。上半年,我所在现有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与工会协调,以工会组织为依托,将调解组织延伸到百人以上企业、中华民营经济园区等,进一步调整完善调解网络化建设布局,彻底消灭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空白点。力争使村、企人民调解委员会达到“五有、四落实”。

(三)加强保障,确保试点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1、司法所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构建“大调解”格局为依托,建立主管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配合,业务部门为主抓的领导机制,切实指导人民调解组织积极有效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要让广大群众知道调解工作,了解调解工作,逐步使“有纠纷去调解”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太平镇司法所

2011年5月9日

纪检工作创新亮点工作 篇2

开展专项检查

众所周知, 工资收入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来源, 拖欠工资将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继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作了一系列重要批示。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 福建省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据林慧处长介绍,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人社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工作的通知》, 2012年5月14日,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会同省公安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联合下发文件, 在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机制的框架下建立了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工作的沟通协作机制, 并将检察院纳入了联席会议, 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及协作事项;9月29日,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六部门联合发文, 要求于2013年春节之前, 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专项执法检查;10月9日, 省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厅际联席会议召开会议进行形势分析和工作部署;11月30日,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门召开人社系统保障企业工资支付专题会议, 部署全省保障工资支付工作。

早在2012年两节期间,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监察处便组织全省劳动监察部门继续开展企业工资支付专项大检查。为确保劳动者工资不被拖欠, 还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及时受理投诉举报, 快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督促行业主管部门解决行业欠薪, 督办领导批示案件和重大案件, 组织全省督查, 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解决欠薪的进展情况。

林慧处长介绍:“在2012年2月、5月, 我们还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部署了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劳动用工两项专项检查, 查处违反职业介绍管理规定的违法案件、追回求职者费用、督促补签劳动合同、督促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督促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追回被骗取的社会保险基金等;8月, 组织全省对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10月, 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全省工资拖欠支付专项大检查。这些专项行动, 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自开展专项检查以来, 福建省解决欠薪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截止到2012年12月上旬, 全省已检查用人单位19906户, 为11193名劳动者解决欠薪4218万元。全省人社部门总共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35起, 其中人民法院已宣判4起。“这些案件的移送、侦办和宣判, 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行为。”

加强日常监察执法

2012年, 福建省各地不断加强日常监察执法工作。林慧处长说, 龙岩市积极开展日常巡查工作, 主动开展上门服务, 在巡查中以政策宣传和指导服务为主, 及时掌握企业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 预防和纠正企业劳动违法行为。宁德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加强日常巡查工作, 对全市企业分片、分行业进行主动检查, 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及时进行整改, 拒不整改的实施行政处罚, 处罚金额18.4万元。据数据统计, 2012年上半年, 宁德支队受理投诉仅7起, 2012年两节期间建筑施工企业在该市支队和蕉城区大队更是呈“零投诉”。“就全省来说, 2012年接受投诉举报案件也比2011年同时期有所下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进一步督促企业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福建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专项检查领导协调小组联合决定, 于2012年12月15日, 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欠薪投诉举报、劳动法律咨询”专题宣传活动, 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 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 有效预防化解劳资纠纷, 切实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 共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同时, 还要求各地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等, 认真做好现场接待咨询, 调查核实投诉举报的欠薪问题, 并力争在2013年春节前办结, 让广大劳动者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林慧处长指出:“关于加强日常执法这方面,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其中尤为重要的, 就是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一是加大主动监察的工作力度。扩大日常巡视检查、书面审查覆盖面, 大力推动通过网格开展主动监察, 突出对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和执法, 提高动态监管能力, 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二是应对不同时期法律法规实施的重点问题和劳动者维权的突出问题, 继续组织三大专项活动, 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对非法职业中介、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会保险、拖欠劳动者工资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三是加强投诉举报案件的处理。强化服务意识, 积极引导劳动者理性表达诉求, 防止矛盾激化。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服务窗口建设, 发挥在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设立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服务窗口作用, 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基层;四是及时查处群体性突发事件。加大对重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组织领导, 强化督查督办职能, 进一步提高查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推进“两网化”工作

2012年, 劳动监察处会同福建省监察总队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管理工作, 健全制度, 发挥网格作用, 同时对全省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不仅如此, 还积极推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省级开发, 配合信息中心做好项目需求的制定、方案修改等工作, 同时推动信息中心帮助全省市级监察支队对软件开展试用工作。

林慧处长说:“我们根据2011年研究制定的‘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计划和《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标准》的要求, 组织4个检查小组于2012年6月底7月初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和验收;8月至9月对未走过的县市进行调研和督促。同时, 我们还积极做好各市级监察机构试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工作, 随时跟踪、搜集汇总各地使用情况, ”

通过积极建立网格、采集用人单位信息、配备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法律监督员, 福建省初步实现了市、县 (区) 、街道 (乡镇) 劳动保障监察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全方位动态监管。同时, 各网格充分发挥“就近、熟悉、方便”等优势, 在解决劳动纠纷、协助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处理案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0年以来, 全省各网格调解纠纷近9000起, 有效地提升了监察效果。

林慧处长介绍道, “2013年, 我们将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一是通过调研推广先进典型, 同时加强对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后地区的督促;二是在2012年设区市级监察机构试行应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2013年在省级层面对软件进行本地化修改, 与信息中心配合积极在全省推广使用该软件, 按照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的‘十二五’规划, 要在50%的县和乡镇 (街道) 运用该软件。通过运用该软件, 加强用人单位书面审查、掌握用人单位用工基本信息和用工情况, 达到执法重心下沉、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的目的。”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为推动监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012年, 福建省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建设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并按照该标准对各市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检查评价, 同时将检查评价结果通报全省。

2012年, 福建省各地开展了设立监察中队的试点工作。除了三明市的三元区、梅列区、尤溪县等在乡镇 (街道) 设立37个监察中队外, 宁德市已在福鼎市、蕉城区、霞浦县、古田县等地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立中队10个;福州市在原有闽侯县监察大队成立青口监察中队的基础上, 在仓山区的金山镇、盖山镇、城门镇又成立了三个中队;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在监察大队内部分别设立了3个和2个中队;漳州市的角美经济开发区经编办批准成立了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截至目前, 全省已以各种形式建立监察中队71个。

林慧处长说, 2013年, 将继续按照省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 (区)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要求, 推动在经济发达、劳动纠纷案件多的街道、乡镇一级逐步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 充实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同时, 还会指导监察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加强监察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专兼职监察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国家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的加快,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任务日益加重, 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特别是基层监察力量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由于基层劳动监察工作量大、难度大, 人员短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对于这个问题, 林慧处长解释道:“基层劳动监察人员短缺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普遍。不仅如此, 基层劳动监察还存在经费不足、设备不全、监察覆盖面较窄等问题, 都很值得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利用信息技术实行有效监管, 同时在人员队伍、经费、装备等方面逐步完善。”

强化综合治理机制

对于近期的工作, 林慧处长说:“我们将组织开展全省工资支付专项检查, 指导督促各地做好群体性事件防范和处置工作;召开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 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 负责解决行业内的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在全省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重点对交通、铁路、房建等重大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督办。”

林慧处长也特别指出, “我们还要强化违法行为的综合治理机制:一是健全行政司法联动机制, 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协作, 促进行政司法联动, 认真落实刑法修正案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及劳动保障监察涉嫌犯罪移送制度, 抓典型经验进行推广;二是强化欠薪综合治理机制。继续发挥解决企业工作拖欠问题联系会议制度作用,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通过召开会议部署、联合执法、开展专项检查、督查督办等形式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沟通协作, 形成多部门联合治理欠薪行为的良好格局。”

据悉, 2013年, 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源头预防、综合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自身的要求, 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工作主线, 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 加大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登记、劳动合同等方面的监察执法力度,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设和机构队伍建设, 不断增强预防和查处违法行为的能力, 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新发展。

而针对目前劳动监察存在的问题, 林慧处长说:“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宣传, 强化法律法规意识, 推动企业诚信守法。同时, 我们还要完善长效机制, 加强违法源头治理。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要进一步贯彻十八大精神, 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 优质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使我们的劳动监察工作更主动、更到位、更有效, 为整个福建省的劳动保障监察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

纪检工作创新亮点工作 篇3

张自英(中共广西南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为人才创新搭建舞台,让智慧源泉充分涌流

2011年,南宁市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大力营造重才、聚才、用才、育才、爱才的良好环境,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用政策引才。颁布出台了《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南宁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南宁市特聘专家制度暂行办法》、《南宁市杰出人才贡献奖评选暂行办法》等7个人才工作配套政策文件,为大力营造重才、聚才、用才、育才、爱才的良好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载体聚才。以重点产业为引领聚人才,如由国家“863”信息技术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等20多名国际顶尖软件研发人才联袂开展课题攻关,吸引了600多位软件研发人才落户南宁软件园;以科研项目为纽带聚人才,先后与中外500强企业、著名科研院所等20多家人才強势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与知名高校合作交流聚人才,先后与北京大学等3家知名高校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浙江大学等8家知名高校建立了市校合作共建长效机制。

搭舞台用才。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科技攻关上的助推作用,如横县的“茉莉花专家大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带领下,推动了茶叶种植、病虫防治、花茶加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挥国外专家在重点产业的智力助推作用,全年重点完成引智项目实施12项,引进国(境)外专家28人;发挥引智示范基地的推广创新作用,如横县科技情报所建立了700余亩茉莉花白绢病防治示范基地,培训了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700多人次。

抓素质育才。重视加强各类人才的培训教育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人才交流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南宁英才”培养工程,加强对党政人才培养力度,发展与东盟人才的交流活动。

以环境留才。强化城市综合建设,增强人才归属感;大力开展表彰奖励,激发人才荣誉感;完善优质高效服务,提升人才幸福感。

崔宏(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创新监管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内部管理

柳州市创新监管模式,建立基金监管长效机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有力促进了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改革服务模式,严把入口关。一是实行“五险”一票征缴。依托“金保工程”,建立全市社保统一数据库和运行管理平台,构建了延伸至市辖各县、乡镇社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银行等部门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实现了对外统一征缴、统一支付、统一稽核、统一基金管理,对内分账核算的社保基金管理新模式。二是统一规范征缴流程。重新制定一票征缴的规范流程,业务申报向“柜员制”、“网上申报”方式转变,在全市统一标准执行。设立专门机构为用工千人以上的150余家大型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三是延伸服务窗口到银行网点。与7家银行签订代收协议,230多个网点覆盖市区。

完善规章制度,严把运行关。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格执行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双审规定和待遇支付手续,严格执行财务总监联签制度;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对基金的“收、管、发、补”四个关键环节分别制定了内控实施细则和业务经办流程,建立业务经办初审、复核的岗位制约机制、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等28项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市级统筹管理机制,建立基金统一核算管理制度,基金全部纳入市级基金专户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严把支付关。建立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机制,发放养老保险联名卡,收集全市领取待遇人员的基本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实行医保费用预算制度,建立付费谈判机制,结算中心定额预算每年定点医疗机构统筹资金,下达统筹支出控制指标,采取“按月预付、年终结算”费用结算方式;在原有“约定项目”付费方式的基础上,以临床路径为基础,以前三年的消费数据为依据,建立单病种谈判机制,新增了骨病、骨伤治疗、精神疾病等近30种单病种付费项目。

采取联动方式,严把监督关。实行“五险并审”,统一稽核;稽核、监察形成合力,加大清欠力度;加大检查力度,保持监管的高压态势;强化廉政教育,增强各级各类人员“高压线”意识。

李安平(中共广西桂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坚持“四个围绕”,大力推进促进就业工作

2011年,桂林市紧紧围绕“助企业、稳岗位、促就业”的主题,大力推进促进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围绕就业主线,认真落实就业政策。以政策落实为重点,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工作,2011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843个,扶持灵活就业人员近5000人就业;以创建创业型城市建设为目标,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2011年启动全民创业工程,并在全市组织首届“创业明星”评选活动;以小额担保贷款为抓手,唱响政策促就业主题歌,2011年底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已通过银行审核9702户。

围绕人才服务主阵地,拓展人才服务新思路。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强化人才服务的主阵地作用,先后组织了首届“招聘会进校园”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厅长校园行活动”,面向大学生开展了15期创业培训;以大型活动为载体,主动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2011年成功组织两届大型人才交流大会暨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66场人才集市、10场专场招聘会、2次网络招聘会;以特色人才服务为突破,逐步探索人才服务的专业化道路,举办了“首届中高级人才预约式洽谈会”,近百名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围绕公共就业服务主渠道,主动实施便民服务。以专项活动为支撑,促进各类人群充分就业;以市场建设为目标,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一体化”就业服务平台;以网络建设为重点,不断拓展公共就业服务新渠道。

围绕职业能力建设,突出提高职业技能帮扶就业。以政策培训为重点,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以提升在岗职工技能培训为着力点,到企业抓贯彻落实;以劳动预备制培训为亮点,有效提高新生代劳动力就业能力;以技校管理整合为契机,加快技工院校发展;以干部培训为抓手,抓好继续教育工作;以技能鉴定为基础,促进技能就业。

苏云(中共广西钦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全面推进实体化建设,着力构建调解新机制,努力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2011年,钦州市强力推进全市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努力构建基层调解新机制,推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实现新跨越。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至2011年12月中旬,钦州市本级和县区均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新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日益健全。选择部分企业在该市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推动企业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基层调解组织大调解工作;积极组织示范单位调解员参加培训,提高调解业务能力;制定《钦州市企业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和工作细则》及相关调解文书,进一步规范调解组织各项工作。

nlc202309010649

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发展。抓人员培训、抓政务公开、抓制度规范、抓办案质量,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规范办案程序,强化“阳光仲裁”和便民措施,落实办案规则,实现了“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在案前、案中做好争议双方的调解工作,2011年通过调解结案占结案数的65.17%。

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不断完善。注重加强与法院、工会、司法、企业家联合会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合力搭建化解争议纠纷的指导平台;不断健全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统一裁判标准,形成了“仲裁途径”、“诉讼途径”相补充、相衔接、相配合的争议纠纷解决渠道和科学、系统、完整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黄实(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创新发展思路,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2011年,贺州市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以人才创业工程项目为载体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托自治区统筹推进重点项目——贺州市桂粤湘人才创业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形式,招商引资开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仅大大改善贺州市人力资源服务基础条件,提升贺州市就业、社保工作服务平台,同时,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吸纳4000人以上就业,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规划完善贺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项目。目前已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完善了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制度,已安装2台室外全彩LED大屏幕显示屏,在各县区(管理区)和重点乡镇建立网络信息采集点10个。

坚持民生为本,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场活动,组织518个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3.85万个就业岗位;整合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优化招聘大厅的服务设施,不间断地依托红豆网及时滚动发布各类就业信息,并坚持每月10日、25日定期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两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双向共赢的服务平台;利用各类媒介进行就业政策和信息宣传,发放宣传资料9.1万份、横幅广告126条、手机信息30万条。

拓宽成才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充分调动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加快技能人才发展;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2011年共引进电子、矿产、水电、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78人,本科以上紧缺专业人才45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通过四项基层服务项目安排182人就业;公益性岗位安排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130人。

杨江锋(来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着眼大局,锐意创新,稳步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来宾市通过创新形式、典型示范等渠道,切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拓宽招聘方式,在丰富考试形式上下功夫。除了“双向选择”、“公开考试”、“直接考核”等招聘方式外,还结合实际,尝试了“定向招聘”和“遴选”等招聘方式。通过“定向招聘”,解决了“代课教师”、“村官”等特殊群体的遗留问题;通过“遴选”,有效促进了不同经费来源单位之间特定岗位人才的合理流动。另外,针对特殊行业采取特殊的考试办法。如适当降低歌舞剧团招聘演员工作中文化成绩所占的比重,重点考察应考者的专业基础和表演技能。在面试工作中,也根据岗位不同有所侧重。

加强示范引导,在加强以点带面上做文章。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工作中,首先在市群众艺术馆、市农机推广站、市技工学校、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和兴宾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等5个单位推行试点。通过试点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宽思路,规范行为,有效带动全市事改工作的全面开展。

深化考評方式,在保证工作落实上有作为。一方面,把事改工作纳入各单位、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年终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开展。另一方面,切实做好督查工作。市县各级事改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全面督查,及时解决事改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加强制度创新,在健全事改工作机制上求实效。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以简报形式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全力实施事改工作。深化工作联审、会审制度,把事改工作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其他事务挂钩,要求各事业单位在办理人事调动、职称评审、工资晋升、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等手续时,均须提供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建立完善事改政策体系,科学推进聘用制度、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等单项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事改工作。

陆帮长(崇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实施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打造兴边富民培训就业品牌

2009年上半年,崇左市委、市政府举行了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启动仪式,拉开了崇左市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的序幕。2009-2011年,崇左市边境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共有39001人参加,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8001人,取得其他证书6134人,实现转移就业29191人。

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做到“六个清”。即家庭底数清、技能文化状况清、培训需求清、就业创业意向清、企业需求情况清、援助措施清。

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实施“五个一”工程。一是开辟一个以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为重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栏。在崇左电视台和《左江日报》开辟“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专栏”,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边境地区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边境劳动力权益维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召开一次服务工业园区企业座谈会,为边境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企业用工提供服务。三是开展一次大篷车宣传活动,将有关优惠政策送到边境乡镇、企业、社区、村屯。四是制作一个边境就业与创业专题。在崇左电视台制作就业与创业专题,进一步树立和扩大龙州电焊工、凭祥越南语培训、大新装卸工等边境就业创业劳务品牌。五是组成一支文艺宣传队,将边境培训就业优惠政策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歌、小品等,进行宣传演出。

创新培训就业援助方式,做到“四结合”。一是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与边境各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相结合。2011年,共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656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5420人;实施贫困地区“雨露计划”,开展指天椒栽培技术、剑麻种植技术以及珍珠鸭特种养殖“农家课堂”培训2580人。二是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与失地农民培训相结合。如凭祥市已举办12期边境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参训2530人。三是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与富民兴边战略相结合。如大新县堪圩乡依托明仕田园景区,与名仕旅游公司建立了“站点+公司+农户”模式,目前该公司已聘用名仕村受训农民420名。四是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各边境县(市)紧紧围绕“三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依托项目建设抓边境劳动力培训。

创新疾控模式打造工作亮点 篇4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

进入3月份以来我县共发生麻疹疑似病例36例,实验室确诊28例,麻疹疫情形势严峻,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把麻疹防控作为政治任务来抓,创新工作模式重点做了一下工作。一是制定下发了《泗水县麻疹疫点处理技术方案》,邀请市派驻我县麻疹防控督导员进行专业防控知识讲座,对麻疹防控工作“严要求”、“再加压”,实行包保责任制,明确县卫生局局长是麻疹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是直接责任人,组织专业人员分四组派驻蹲守各乡镇,轮回督导,对每次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督导整改情况。二是严格管理传染源,加强疫情监测,严密流调,搜索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与病患取得联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前的暴露史、与病例的密切接触史、就诊史、疫苗免疫史,调查搜索病例密切接触者,并采样送检;同时采取流调窗口前移,派麻疹疫情管理员负责县直各医疗机构的日搜索,查看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及时发现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对确诊病例开展对照调查,寻找影响因素。三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医院院内感染。各级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切实做好各流程环节的防护。四是在开展8月龄-3岁麻疹疫苗补充免疫的基础上,结合在校(托)学生(儿童)接种证查验对3岁-15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划定疫源地,扩大应急接种人群。并明确防控工作重点,督导学校、商场等人群集中场所隐患,指导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对部分学校、幼儿园及 商场进行了麻疹疫苗全员接种。补充免疫21277人,查漏补种26135人,应急接种疫苗近5万人。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通过各种媒体,提高社会群众的认知,使群众及时掌握防病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六是提供经费保障,县卫生局研究拨付专款84万元,实施奖优惩劣和责任追究。并与公共卫生工作经费挂勾,县、乡、村层层签定责任状,较好的落实了麻疹防控任务,杜绝了二代麻疹病例的发病。

二、甲型H7N9流感病情监测与防控成效明显 自今年上海发生一例H7N9禽流感后,根据省、市有关要求,我疾控中心及时制定了《泗水县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泗水县H7N9禽流感演练方案》等,成立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检查和督导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控工作组、疫情信息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现场处理组等4个小组,负责各项防制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现场处理组下设4个应急小分队,每队由流行病学调查、消杀、检验等专业人员组成,根据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随时启动,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为做好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自行对4支流调队员进行了1次模拟演练,通过演练,使流调队员对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消毒处理和实验室检验等技术掌握的更加熟练、操作更加规范。同时加强物资储备,保证必须的H7N9禽流感防控经费,储备必要的应急预防药物;准备相当数量的检测试剂、消毒器械、个人防护用品等,配备交通、通讯工具,以保证应急和常规防制工作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市民防病意识,通过电台、电视台、中心网站等媒体大力开展预防H7N9禽流感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向社会公众宣传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识。

三、进一步扩大创新艾滋病防治工作

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通过在咨询点的检测和外地报至本地的病例中,报告新感染HIV确认阳性病例4例,我们对新感染者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写上报传染病报告卡、随访表,首次随访率达到100%。对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一例感染者,我们对其进行依从性教育,及时向上级申请抗病毒治疗药物,并及时上报;给既往病人按时送药,监督其服药并及时观察其药物毒副作用。对感染者按时随访,并按上级要求组织感染者和病人进行查体。共填写随访表58份,治疗随访表110份,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感染者随访比例达到95%以上,接受CD4检测病人每年4次,感染者每年2次,检测比例达到75%以上。

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加大对公安监管场所羁押人员进行HIV监测,共检测64人,均为阴性。自愿检测登记咨询个案表认真填写,每月按时上报,共计738份,上级要求的900人的检测任务,争取在年底完成。实验室检测登记表10份,高危行为干预表10份,艾滋病防治工作信息报表3次。

加强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对县直内的大型宾馆、洗浴中心、足浴城、KTV的高危人员进行行为干预,干预比例达80%以上。进行政策法规和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安全套推广使用,提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防艾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各种宣传中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宣传折页和小册子两万余份,对公共卫生查体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提高了人们的艾滋病防护意识。

高度重视全球基金项目工作,全职聘用了艾防工作人员,签订了聘用协议,协议明确工作职责及福利待遇,将暗娼和男同人群干预的工作经费用于非政府组织,确保项目工作和行为干预工作按照项目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四、慢性病管理进一步完善

一是巩固生命监测工作成果,与县公安局、民政局殡仪馆等单位保持良好协作关系,并对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死因监测工作督导,针对督导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通报;二是启动肿瘤监测工作,邀请市疾控中心慢病科专家进行培训,并结合泗水工作实际对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安排部署;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管理、慢病患者管理的技术指导及督导考核,结合一、二季度考核情况,采取专业人员下基层的方式对9个乡镇卫生院、300余名乡村医生进行了现场培训;四是继续落实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工作,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各乡镇卫生院联合,对部分居民户和餐馆发放“限盐勺”和“健康血压从盐要求”提示牌,共发放提示牌600份、“限盐勺”200套,指导食堂15处,餐馆64处、居民户120家。

创新举措增亮点,扎实工作促提高 篇5

扎实工作促提高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今年以来,直属分局在县局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理念,秉承和弘扬“实、稳、优”三字诀,牢固树立六大意识,建立健全税源管理体系,积极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提升队伍素质,着力提高税收征管质效,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

1—9月,分局组织各项收入184353万元,同比增长23.52%,增收3510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95548万元,同比增长24.1%,增收18553万元,完成计划102780万元的92.96%,为奋斗目标105600万元的90.48%。营业税36504万元,同比增长10.49%;企业所得税8420万元,同比增长91.28%;个人所得税28195万元,同比增长43.89%,其他各税入库22429万元,同比增长12.36%;营业税及地方各税入库58933万元,占税收收入比重为61.68%。回顾1—9月份的工作,分局在认真做好税费征收,税费退库审核,注销户审核,税款催报催缴,新开户定期定额,“一窗式”涉税事项办理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工作有新突破,亮点工作有新起色:

一、积极主动,完成年所得十二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申报工作 分局受理2010年所得十二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申报3583人次,超额完成县局下达的2878人的任务。分局在总结以往宣传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行纳税申报工作深度,采取切实措施,突破薄弱环节,进一步推动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常态化。一是加强巩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基础,分析完善工作方案,稳步有序地开展工作。及时与重点纳税户联系,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就有11位年所得十二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率先完成了纳税申报,拉开了2010年所得十二万元自行申报帷幕。二是与加强高收入者征管的其他工作措施相结合,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系统申报数据,疏理出年所得十二万元纳税人申报名单,通过网税通知、发送短信,并结合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培训加强宣传,提高纳税人自觉主动申报意识和完整准确申报能力。三是对核电系统利用6个工作日实行上门集中受理,共受理2360人次,比上年增加236人。四是强化目标管理,将自行纳税申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加强考核。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考评体系和奖惩机制,激励税务干部工作积极性,确保此项工作圆满完成。

二、统筹兼顾,强化个体税收

一是开展双定工作。“双定”工作是加强个体税收征管的关键,2011年共调整双定户3516户,每月税费总额可实现100万元。双定工作中,分局联合国税做好共管户定期定额调整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抓好纯地税户的双定调整工作。在调整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握关键。二是开展无证经营户的清理。分局与国税联手合作,与当地社区、派出所及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加大力度对董家弄商业街税收征管盲区不间断进行整顿。同时对五金城建材市场个体经营户进行逐户税源摸排,建立分户图表档案;摸清每户个体经营者情况,确保个体税收双定的公平。三是加强个人出租房社会化管理。充分利用社区相对优势,委托武原街道办事处代征武原街道个人出租营业用房房产税,2011年1-9月共征收入库税费264.87万元。回顾个体工作,分局在个体管理上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1.关注个体建账户税收缴纳情况,对税负明显偏低的纳入重点监控,并及时开展检查和辅导。在规范有序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广个体大户的建账建制;2.加强动态管理,实时关注定额情况;3.实施行业管理,进一步开展典型性测算,建立健全相关指标体系,以行业管理为抓手,推进征管精细化;4.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分局组织相关人员分行业、分规模进行调研,严把个人所得税带征率的下调关。5.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着力加强对停复业的管理。

三、集中力量,开展行政村、社区出租房产税专项清理 上半年,分局集中力量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村、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两税清查。对43户行政事业、国有房产出租房屋税费缴纳情况开展清查,其中2户未收租金,18户按规定申报,其余23户存在问题,存在少缴营业税、房产税或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经清查合计补缴税费138.9万元;对辖区内58个行政村、街道社区2010出租房产税收专项清理,清理项目包括税务登记、税费缴纳及租金收入票据使用情况。分局首先通过数据比对、调查摸底共发现未按规定缴纳税费、未按规定使用票据的有25个行政村(社区),分局领导将调查结果主动向各镇、社区的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取得政府的支持。其次清理小组成员在各街道、镇区的经管站仔细比对,重点核查,对未办理税务登记,未按规定使用票据、未按规定缴纳税费的45户行政村(社区),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督促其在规定限期内作出整改。通过清理,已有22个行政村(社区)补办了税务登记,补缴入库税费28.6万元;分局从5月12日开始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TF2006无房产及土地税源登记228户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进行了两税清查,补缴房产税15.9万元,土地使用税29.5万元,并对房产及土地信息进行登记。

四、持续推进,扎实开展数据清理

抓好数据清理是夯实税收征管基础的前提。同时为确保《浙江地税信息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准确性,全面提升信息管税水平,分局积极开展数据清理,为龙版上线作准备。分局一是开展发票清理。对加强对失效未缴销发票的催缴,促使其办理缴销手续,目前已从年初的300159条下降至18654条。二是开展违章处罚清理。逐步对TF2006系统中存在的违章行为进行清理,2011年1—9月已处罚 户次,罚款 元。三是开展社会保险费征缴清理。1.分局对辖区内欠缴社保费的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排查,重点对欠缴个人缴纳部分进行清理,同时各税源管理员制定清欠计划,落实追缴措施。对欠费的正常企业逐一核实欠费情况,并结合欠税情况,摸清欠缴底数。2.分户下发《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和《限期缴纳社会保险费通知书》,限期缴纳。3.突出重点,特别是对影响职工切身利益的行为,针对性地采取上门催缴、约谈等方式进行催缴,并加强控管。截止9月底,欠社保费的企业145户,涉及金额130.26万元,经过催缴,已入库企业100户,清理社保费95.43万元。四是开展破产企业的前税费清理。分局管辖企业嘉兴市盛吉制衣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向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分局得知消息后及时与法律顾问联系,商量前税费如何征缴工作,并拟写了相关文书,要求法院对嘉兴市盛吉制衣有限公司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强制征缴。经过与海盐县人民法院、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的多次联系,历时三个月,终于将该公司欠缴的税费61113.88元和社会保险费99731.09元于3月10日入库。五是对快捷查询下的数据清理表的32个项目逐项进行清理,已清理3173户、10904笔。

五、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为确保分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分局班子拟定多项措施,为民主评议工作保驾护航。

分局一是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建议。通过走访辖区各镇(街道)、区领导及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多方面收集对分局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联系,争取理解支持。二是开展民主恳谈会。根据分局实际,邀请相关评议代表、特邀监察员、服务对象、商会、行业协会和各镇(街道)领导参与的恳谈会,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多向互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介绍分局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面对面征求分局在服务发展、依法行政、优化服务、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公开向社会承诺、公布热线电话、投诉邮箱,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和大厅设立意见箱、评价服务器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反映和群众的意见,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服务监管对象及社会各界的多向互动,广泛听取企业和群众意见建议。

分局在前期自评基础上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通过走出去征求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意见建议,同时结合县局下发的在民主评议中涉及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1.落实优惠政策方面。对分局管辖的5家农村保洁纳税户已通知企业办理减免税备案手续;对2011符合政策的企业,于8月份上报县局审批减免房产税收132户,预计减免税款1100万元,水利建设专项70户,预计全年可减免280万元,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已在9月份办理退库手续。2.税法宣传方面。8月底召开了新办企业辅导会,向新办企业的纳税人介绍了地税征管的各税费,并着重解释了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等热点问题。召开了两次行政事业单位的税收培训会,辅导企业进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年所得12万元申报及对新个人所得税的知识进行讲解。还利用协会办税会议进行税法宣传。针对个人所得税、契税、个人出租房税收政策涉及民生方面制作了12块宣传板放置在大厅宣传栏,另外面向企业职工制作通俗易懂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宣传板在企业巡回展出。3.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是落实好首问责任制、限时服务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坚持“依制度管人,按制度理事”,确保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加强监督考核,促使全员牢固树立勤政意识。(一)加大值班巡查力度。通过值班人员巡查,查找干部劳动纪律、税容风纪等存在的问题;(二)认真对照县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通知》,修订、补充、完善了劳动纪律若干规定、值班制度、安全制度等多项制度,严明工作纪律、端正税容风纪、强化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分局全体干部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三)强化责任追究。对出现问题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进行处理。

六、坚持创新,优化纳税服务体系

分局始终坚持“服务观念创新化、服务手段多元化、服务行为人性化”的理念,努力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条件下税收服务的新方式、新方法,坚持强化税收征管与优化纳税服务并重的工作思路,积极规范和优化纳税服务,进一步构建和谐税收征纳环境,不断提高征管质效。

一是“多元化”手段满足纳税服务需求1.在税法宣传月,配合县局在秦山广场开展税法咨询活动,由分局纳税服务志愿者发放税收宣传资料,另外还配合县局搞好“携手共话未来、助推转型升级”税企结对日活动。2.分局在完善原有“分局长联系乡镇制度和销售亿元以上企业分局长联系制度”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实施“重点税源帮扶联系制度”,因地制宜地开展“破难题、送服务、促发展”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服务工作。3.对分局2010年组织的“招商引资话税收”专题活动进行回访,面向辖区内的各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开展了一次“招商引资话税收,上门服务送政策”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的效果。4.是与核电三期联合举办个人所得税有奖知识竞赛,参加竞赛人员达到900多人,对公司员工进行了个人所得税政策宣传,增强了依法纳税的意识。5.利用社区LED宣传屏和联华超市大型显示屏开展税收政策和标语宣传,进一步扩大税法宣传阵地。6.开展“帮扶、减负、送温暖”税务干部下企业等活动,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满足各阶层纳税人的需求,努力挖掘纳税服务潜力,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服务。

二是“全方位”政策帮扶企业发展。1.梳理各项税收政策,及时更新各类税收宣传资料发放给纳税人,确保各项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2.分局按照规定落实下岗失业、再就业、残疾人就业等政策减免税收18.17万元,同时做好5户军转人员、大学应届生、归正人员的税收政策的落实。3.积极落实房地产交易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契税4161万元。4.减免企业所得税4192 万元,其中高新技术减免2527万元,其他减免1665万元。5.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减免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分别为1293万元、27万元、953万元。6.开展志愿者活动。由分局志愿者对8户残疾人开办的个体工商户进行“助残帮困”活动,上门为纳税人办理2010退税手续、2011减免税申请手续,并发放《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7.积极应对水灾。八月份我县出现严重水灾,分局立即启动响应机制,分局长带班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同时要求各镇(街道)、开发区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向企业发出短信,宣传受灾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分局的纳税服务QQ群提醒企业做好灾情资料的保存及税收政策的宣传。以上税收政策的落实,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流品牌。通过办税服务厅的标准化、规范化改造全面提升纳税服务硬件设施,为纳税人提供一个便利快捷舒适的办税环境。1.着眼于服务内容的规范统一,不断健全纳税服务工作制度。按规定落实办税公开,在大厅设立税收政策宣传栏和公告栏,通过触摸屏全面介绍办税流程、政策指南、服务承诺等信息,切实维护纳税人的知情权。2.着眼于服务过程的便捷高效,不断优化纳税服务业务流程。大力推行导税服务、“一窗式”服务、限时服务、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补正承诺等制度。3.着眼于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不断强化纳税服务绩效考核。分局在办税服务厅的每个窗口设置了纳税服务评价器,每月根据综合得分评出服务明星一名,实现了窗口人员自我行为的约束,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效率;分局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制订《办税服务厅应对办税高峰预案》,按照纳税人等候人数划分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应急方案;为方便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项,建立工作日值班制度;优化契证办理操作流程。不断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进程,提升服务质效,促进征纳和谐。

纪检工作创新亮点工作 篇6

当今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与亮点(上篇)2015-01-19 宣讲家 陈骏 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副院长

核心提示: 陈骏,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副院长。报告人从自身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出发,紧密集合实际案例对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做了深刻地思考。十八大以来,各地富有特色的宣讲形式搞得有声有色,百姓宣讲的宣讲形式效果突出,宣传思想工作主动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选择。新媒体的发展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才能不断推动宣传工作创新的开展,也才能不断开创宣传工作的广阔前景。

陈骏

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副院长

归纳一下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简要的谈一下对近年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情况的感受和思考;第二,谈谈对增强创新意识和推动创新的认识;最后,重点结合相关案例讲一下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的问题。就这么三个方面,这个情况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对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思考 2009年以后,根据刘云山同志的指示,中宣部先后在全国增记了500多个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案例,我们从中筛选了150个左右,现在编成了5本,一年一本,这就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这个系列教材。这些案例都是地方,特别是基层创新工作的典型案例,这150篇可以说,实际500篇都可以说是很典型。这些案例涵盖了理论、新闻、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工作、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创建各个方面。

每一个案例都是实际工作整体情况和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描述,通过编写这些案例和调研,我对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情况的总体情况的印象和感觉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形势十分鼓舞人,尽管各地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差异,但是5年,我们收上500篇,编了150个。报送的案例是以省为单位报的,省、直辖市,再就是自治区,以这个为单位报上来,最少的省现在也是十几篇。那都是非常成形的,而且底下还经过筛选的,有的想报还报不上来的,多的省报上来有20多篇,少的省也有10篇。虽然有这个差异和不平衡,但是各地、各方面的工作都在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在探索创新。特别是基层的创新实践活动遍地开花,如火如荼、多彩多姿,赏心悦目,就像冲天而起的绽放在夜空中的礼花,此起彼伏,比如基层综合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和党员教育,文化工作和思想阵地建设,基层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宣传和互联网等新媒体运用与创新。

这个宣扬是以北京市百姓宣讲为头羊的,多年来北京市在百姓宣讲这一块对全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办县一级常委宣传部长轮训班的时候,我们经常邀请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去做百姓宣讲这种宣讲形式的案例演示。我们回访培训过的学员,到各地去发现很多县、市都在采取各种形式来搞这个宣讲。曾经在宣传部长培训班上,有县委常委部长就站起来向苏刚(音)同志提问,说理论工作这一块很重要,理论武装是我们全党的事,你像我们中心组的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等,我们还有抓手;那么教育群众这一块到底怎么做有效,怎么弄好?苏刚同志沉思片刻脱口而出,我认为思想理论教育这一块群众宣讲的形式很好。为什么他会得出这个结论?宣讲形式不胜枚举,比如有海南五指山市娘子军宣讲团、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乡土能人宣讲团、青海海西州百姓宣讲大篷车、内蒙杭锦旗理论宣讲、浙江宁波微型党课。可以说我前面讲的500多个案例反映的情况只是这种创新形式的一个缩影,这是第一个感觉印象。

第二个就是各地创新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共同的是都在某一方面实现了突破,所以说,见到了成效。工作在深入拓展,成果在巩固扩大,积累了经验,认识在不断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各自特色和优势。从理论工作方面讲,就我们北京市这五年,每一本里收录一篇,不是说照顾北京市,而是北京市思想理论工作这一块在全国确实领先。这五篇都什么内容呢?第一个是利用网络,第二个是教育群众,第三个是花乡理论学习宣讲基地,第四个是北京日报的理论周刊,第五是《正道沧桑 社会主义500年》,以电视政论片的形式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北京市带动全局,是从思想理论这一块进行的。

有的是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浙江很突出,最美的妈妈,最美的司机等等最美浙江人的主题实践活动,还有他们搞的“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这都是相连接的,一步一步效果很好。还有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教育方面进行的,比如江苏是从新闻宣传方面、互联网运用方面、南京在线,电视理论节目请一些理论方面的专家到电视上秀一秀,效果也非常好。他们说我们相亲的节目在电视上那么有名,那么理论宣传也应该有这样的栏目,就是专家秀效果也非常好。当然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一定差别,欠发达地区的工作特点主要在于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与文化工作、构建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建设相结合,都搞有声有色,这是第二个情况。

第三个,凸显了以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推动构建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的态势。主要趋势是把宣传思想工作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主动结合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社区工作、国民教育、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中央重大部署、经济政治文化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等党和政府重要工作。整合谋划,全盘设计,统一部署,协调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各方面的工作趋向内容互融互通,这是什么意思呢?例如北京市委宣传部宣传处、理论处,精神文明办公室、新闻处等等,在一项大的工作面前,他们所做工作的协同性不是那样分割清楚的。内容互融互通,更加重视平台、载体、资源、整合共享;形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更加注重形成综合优势,发挥整体效能;协调组织力度不断加大,宏观驾驭能力明显增强,这是我感觉的最主要的三个方面。

我认为这样的一个局面主要有四大关键因素推动形成了这个形势,哪四大关键因素呢?第一个是社会条件深刻变化中,党的各级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更趋倾斜,重视程度、组织水平、领导能力不断提升,这是第一大因素。第二个是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在重大挑战和机遇面前对形势任务和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深化,使命感和创新意识、进取意识、把握能力持续增强。第三大因素是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技术装备进步,投入持续增加,手段日益多样,提供了创新工作的物质基础,这是从资金经费技术角度。第四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经验总结、思路拓展积累了推动创新的巨大能量。这是我认为的四大因素,推动这个当前这个形势。

我之所以这样认识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绝不是仅仅处于乐观态度,而是认为有必要把近距离接触和感受的情况讲出来。我们研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好如何推动创新的问题,这就不仅需要认识为什么要创新,以及它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更要了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整体情况包括创新发展的情况,以更好的总结经验,看清方向,增强信心,进一步拓宽思路,破解难题,把握规律。

二、对增强创新意识和推动创新的认识

(一)意识形态的宣传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 下面我就谈一谈对增强创新意识和推动创新的认识,这里面主要讲三个问题,一个是意识形态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不断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从成立开始就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几十年的实践证明,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开放也好,要取得伟大的胜利,都离不开宣传思想工作。毛泽东同志讲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邓小平同志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胡锦涛同志强调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最近习近平同志又在重要批示中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极端重要和三个关乎,把对意识形态重要性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这就是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最一线,最靠前的工作。它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动员群众、凝聚人心的历史任务。担负这样的使命和任务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根据形势任务要求,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履行好职责,在全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从各个历史时期反映党在动员群众实现阶段性任务的基本口号和宣传工作的具体活动上都不难看出。大革命时期,一个口号“打倒劣强,打倒军阀”,宣传工作就围绕这个根本的任务;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动员民众跟党走,铲除阶级压迫,铲除旧制度不平等。所以口号一出来,宣传工作马上适应上去,形势要变。到山区去了,去建立根据地去了,到农村做工作去了,宣传工作形势也和大革命时期不太相同,城市是从地下工作开始,那宣传工作,领导人的工作,形势都跟不一样了,这是适应。抗日战争时期马上又改变了,民族矛盾上升了,全民族抗战,宣传什么?“不当亡国奴”、“爱国主义”,内容都有变化,宣传党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不适应,那肯定不行。文学作品等等都跟上。大家都非常明白,为什么要讲这个?要强化一种认识,知识毕竟是知识,了解毕竟是了解,形成真正的思想认识,就需要这种强化,需要反复思考。可见宣传思想工作主动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履行基本职责的必然要求。在组织工作中,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宣传工作比喻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林彪说,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主动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这是必然选择。作为工作的政府职责来讲,那必须履行基本职责,所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主动适应创新,就是主动适应这个新的形势任务。一个是必然要求,一个是必然选择。

所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本质上是要解决好党的宣传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如何适应形势、履行好责任、担负起使命的问题。应该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现在,宣传工作始终在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在每个阶段都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历史,我们做宣传思想工作的同志体会是最深的,改革开放后,我们摈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进入新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能变。为这两个“一百年不能变”,推动基本路线的实施,宣传思想工作做了多少工作,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党的意识形态地位,巩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在这个过程中,从中能够看到在党的工作全局中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如果没有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创新发展和履职尽责,没有在全局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的一切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宣传思想工作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所发挥的作用,就能够代替宣传思想工作在当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或者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宣传思想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根本解决还不是这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内涵有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从认识论意义上理解,适应与发展的关系问题,适应不适应,不适应适应,是个符合规律的循环过程。在这里面适应是在循环动态中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一劳永逸的适应,而需要始终把握好动态适应,这是第一个层面的内容。第二个层次从当前实际工作理解,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或者叫与实际工作的关系问题。适应和不适应是现实的两面,既有适应的主要方面,又有面对许多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和难题存在薄弱环节等突出问题,显然这些课题难题的存在不能说宣传思想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解决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二)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增强创新意识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只有推动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话,他说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一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深刻阐释了宣传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根本的途径就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我们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得出,党领导事业发展的整个进程实际就是一系列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自觉创新的过程。

我们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前无古人的事业,每一步都是在探索实践,每一步都是在创新,每一步都是在创新。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在历史和现实中之所以能够履行好职责,担负起使命,在全局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本也在于坚持自觉创新。我们的创新一直在进行时,没有这种进行时的创新,我们国家能保持当前这种状态和稳定吗?我们还能坐在这里研究问题吗?所以基层的工作也好,全局的工作也好,都是在创新之中。

我们讲创新意识就是要认识到这一点,就是要有这种自觉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增强这种政治自觉。都说要增强创新意识,你增强什么呀?创新意识的根是什么?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政治上我们是自觉的,我们做我们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我们要解决我们面前遇到所有问题就要这种政治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意识体现的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什么叫创新意识?什么叫增强创新意识?我的理解就是增强创新意识就是增强政府自觉,创新意识本身就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体现。所以我觉得有没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强不强,衡量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这是从党的工作全局和政治层面上认识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同时从认识论的实践论的观点看,创新意识又是实践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领域重要工作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宣传思想工作是党意识形态的重要工作,最突出是实践性,是内容与形势的统一,思想和活动的结合。各方面工作的对象可能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以人为对象的主观作用与客观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纯理性、纯理论,它一直是一个实践活动,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具体实践的成败得失,并不完全取决于思想内容和主观愿望,并非取决于理想化,关键是效果,要看实效。

中央一直在提,在强调要讲实效,要有针对性,要分众化、要大众化等等。没有实效,宣传工作有什么意义呢?作为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行动,作用的工作对象是人,在你的作用下什么没有变化,那你这个工作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宣传工作成败得失就是要看效果,那么靠什么检验呢?也不是用理性去检验,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是实践,这么些年我们党的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在向前推进,国家始终保持着这样经济增长速度,这样稳定局面,这样的进步,这就是实践检验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工作在全党工作中发挥全局性极端重要的作用。

要看实效,有一个问题,在有这着共同基本任务,一定时期里主要内容也具有一致性情况下,这种实践活动为什么在实际成效上会出现不同,甚至很大的不同?我们宣传工作基本任务是共同的,在一定时期内,也具有内容上的一致性,那各地各部门各方面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是否了解工作对象,了解内容;内容是否有针对性;方式方法、平台载体的选择是否恰当;思想内容与活动形势是否统一,是否结合的好,这都可以找很多原因。但是说来说去这些原因一般都与理念手段与经验能力不适应相关。社会朝前走了,理念没跟上;技术手段增加了,别人在用,你没去用;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了,你还采取老办法,所以这些说来说去都是理念手段与经验能力不适应相关。唯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取,主动创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综合这个这两个方面的认识,创新意识既是政治自觉的体现,也是工作进取的体现。宣传思想工作,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在于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党的领导和全局的要求,也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的需要,这是我讲第二个问题。

(三)挑战和机遇为思想宣传工作提供了广阔前景

重大挑战和历史机遇,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提供了广阔前景。科学认识形式对增强创新意识和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在如何认识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上,中央一贯强调要认识重大挑战和历史机遇并存,不仅要应对挑战,还要抓住机遇。可是往往对于这个判断和要求理解不深、不透、不全面,甚至对机遇看不清,不理解,往往在强调形势严峻和面对的问题时,认识不到或忽视就在眼前的历史机遇,这和没能很好研究和把握时代特征有关。时代特征是社会发展呈现的特有状态,可以从很多方面认识,但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联度最高的,影响最显著、最深远的莫过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信息即时传播的互联网环境条件,以及受此环境条件影响的人。科学的认识所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和工作对象是宣传思想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要前提。我们只有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这些重大的社会环境条件变化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所带来的机遇挑战,宣传思想工作才会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组织管理上与之相适应。这是一个思想认识基础,为什么要去适应?就是时代在变化,时代出现了这么多最基本的特征,这些最基本的特征和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关联度最高。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能够把握住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我们的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互联网引发的社会环境条件、人的深刻变化都有哪些呢?说来说去主要是与外部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内部就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发生的社会深刻变革。这个变革表现那就多了,哪个方面都在变,总之社会有了深刻的变革。按照总书记讲条件在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群体、社会生活的变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那必然出现思想更加多元、多样、多变。人的思想和活动空间拓展了、主体意识增强了、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你比如说有意见是不是个好事?什么事都是两方面看,凭什么对你这个文化设施、文化服务不满意?经济好了,开始想文化了,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我们也要发展。没有意见那就坏了,社会停滞了。一个在阳光下运作,一个在全国、全世界监督下的一个政府的宣传机构,一个可以公开介绍情况的机构值得信任,还是网上某一个人发布的东西或某个群体发布的东西值得信任?你闹地震,他给你挑毛病;你香港推进政治民主化,他挑毛病。暴恐分子杀了那么多人,他不去谈人性。经济持续发展,一直保持着稳定,全世界最好的状态,天天说你要崩溃。今天说一个东西扰乱一下你,明天弄一个东西扰乱一下你。你信这么些人的,还是信在阳光下运作的,清清楚楚的事实。

他说那他说的也是事实,我说都是事实,都是真实,那还有一个宏观真实和微观真实的问题呢。一个13亿14亿人的大国,宏观真实是主流还是微观真实是主流?你就报一个省一天发生一个案子,一天就得报30多个吧,那新闻还能宣传别的吗?那么多好的东西,报不过来的东西多得是。尤其我们做青年人的工作,还是用事实说事实,但是这个事实怎么说,真是需要研究的东西。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工作不是一个知识性的东西,它必须是思想上的东西,要解决思想。那么解决思想绝不是纯理论能够解决的问题,理论衡量不了理论,只有用实践说话。而这个怎么让实践说话,确实我们在理念上、在创新上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央的治国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逐步的深入。在党的工作中,人文关怀很重要,这个人如果说他吃饱了没事干,然后他又没有太大的追求,你说他怎么办?他要是特别有追求,想当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倒也好。他这种人不用做他思想工作,为什么?他有追求。反过来,就是没有更高追求,也不想有更高追求,然后又都吃的饱穿的暖有地方住,这样的人最容易骂娘,最容易拿起筷子吃肉,这个放下筷子骂娘。这些毕竟就是瞎哄哄一场。但是有一些可不同,有一些是思想受到影响的这些个事情那就很麻烦,尤其是青年人。所以我觉得高校也好,中学也好,甚至包括基层工作也好,最关键恐怕是基层工作,你像村里,你就把那个村长、书记好好培训,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得好好培训,这个工作就非常起作用了。高校最关键的还是一定把教师建设搞好。

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高校的重点是有要求、有规定的,但是我感觉教师这一块的思想工作可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很好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如此重要。我们能够看到构成重大挑战的一面,但是我们对同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往往看的不是很清楚。比如改革开放释放的活力、市场经济的活跃、国家实力的增强、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的素质和社会的整体进步都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诸多机遇就看能否认识、抓住和利用。你能认识,能抓住,能利用,那真就能够创新,能够得到很好的推进。有人说这个差别特别大,我就觉得在这个上面感觉认识不同,心态结果就不同。那么宣传思想工作究竟面临哪些重大机遇,创新工作都有什么有利条件?我讲五个方面的体会。第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从中获得了实惠,生活提高了质量。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实实在在体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道路的光明,前景的美好,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利用这种形势、这种感觉、这种客观事实极有利于做好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和“三个自信”,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教育。要搞好创新,唤起良知和正常心态,这是一机遇中的第一个。

第二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资金、资源、人才合理配置流动提供了可能。为文化发展繁荣、项目活动、多渠道投入和通过市场运作创造了条件,使搭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舞台更便利,手段渠道更多样,平台载体更丰富。这个在高校体会不出来,到全国各地看看,他的文化活动比原的丰富程度、形势多样化程度,不同层次高端的、高雅的、中端的、大众的,方方面面所有的都有。

第三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资金投入不断增多,使推动创新更具经济物质条件。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感觉不太相同。发达地区,有的地方是拿着资金经费琢磨怎么用,担心花不出去;用不好被说成不干事,没本事。一个县一级宣传部一年经费就有超过千万的,如果经费花的没用,没起啥作用,他担不担心?他那个心态很难受的,他说这要是不花出去吧,说你没干事;花出去吧,你真得费劲,你得组织活动。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经费上,现在也在逐步提高,投入也在增多。我相信随着咱们国家实力增长,用不了多久,像我刚才说这种情况就会越来越多。绍兴市的一个区,仅培训经费手里就拿了500万,其他经费不算。那他不组织培训行吗?他天天不间断的组织。第四个就是互联网技术为信息的及时海量传送提供了最便捷方式,同时成为思想传播最强有力的手段。这个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西方一些政客幻想用互联网搞垮中国,国内有人试图利用扰乱人心,可是互联网是公用平台,我们为什么不能比他们运用的更好呢?希拉里想搞垮中国,中国不能用互联网搞垮她吗?凭什么只有美国人的本事比中国人大?中国13亿人要调动好了,运用好互联网,就是美国搞中国吗?可是我们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好像外国人就互联网了,一开始的时候就觉得是洪水猛兽,现在一点点的已经知道这个很重要,对我们来讲是同等的权利。那谁利用得好,谁利用得不好,这个问题怎么说呢?那是我们自己的事。问题是对互联网怎么看,怎么办?关键是思想认识,理念思路,决心能力,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行;不清楚,不行;理念思路没有,不行;决心能力不大,也不行。所以这个事情上,要我看这个是很大的一个机遇。

第五个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推进创新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和政府及有识之士对宣传思想工作越来越清醒,中央政府、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是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清醒,这个就构成了推进创新的强大动力。我相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在现在的基础上还会快速的向前推进,一定会迎来更灿烂的局面。

纪检工作创新亮点工作 篇7

会议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过去几年, 得益于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价格的提高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加。未来,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 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分享更多收益。

一、农业既要规模化也要绿色产业化

会议提出:要加大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障口粮安全, 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

●农民观察:农业现代化应政策联系实际

河北沧州农民王长胜办了家农机合作社, 在全县范围内作业, 并参加过多次跨省作业。在他眼里, 发展现代农业, 不仅要实现规模化, 也要实现绿色产业化, 更要政策联系实际。

王长胜:现代农业是一个规模农业, 首先是种植规模, 表现在硬件设施上是连片的、完全实现农业机械化;再就是, 做好有机肥的利用, 绿色和环保的农业。农民的意愿和中央政策完全步调一致的, 关键是中间的落实。现代化农业不能完全按照既定政策, 要一事一议, 一村一议。比如, 我和邻村, 他那里种水稻, 来到我这里就不一定适用。

●专家解读:未来农业主要问题是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八大提出,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 而长期以来, 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未来, 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补齐四化的“短板”, 需要农业生产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

姚景源:农业要由传统农业走到现代农业。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产量的问题, 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就是怎样使农业的产出能在稳定数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质量和效益, 进而使农民进一步增收, 也就是说, 使农产品有更多的附加值和增加值。这又涉及农业的生产方式和诸多科技问题。应当说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发展方向, 确实应下大气力解决这个问题。

二、让农民进城买房:农民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城镇化, 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 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扩大有效需求, 消化库存, 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 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 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 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农民疑虑:进城买房很不现实

来自湖南永州的农民工张剑, 在深圳打工将近10 年了, 如今他已经做到了一家杂志的编辑, 月薪6 000 多元。他自认已经进入白领行列, 但是说起在深圳买房, 他还是觉着很不现实。

张剑:就目前的形势看, 农民工在城里买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城市里提供的都是环卫工、快递等低工资的工作, 普遍工资不高。鼓励我们在中小城市买房, 但中小城市没有就业机会, 很多人在县城买了房子, 但还是要去深圳、广州打工。能就业的地方, 如深圳, 一套房子300 多万元, 我们买不起。

荫专家解读:政府应想办法帮农民进城买房

能就业的地方, 买不起房子;买得起房子的地方, 又缺少就业机会。这是城镇化过程中一对现实的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指出, 要解决这一矛盾, 需要政府出面, 探索提高进城农民工购买力的途径。

叶兴庆:政府在这中间能起到什么作用?一是尽可能地把进城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的保障范围。可以用住房公积金、包括住房公积金贷款, 帮助一部分对未来有稳定预期、愿意在城镇生活的农民, 让他们有购房的能力。第二, 农民配置农村的宅基地、农房, 在城市买商品房时能够相应地扣减土地置放金, 这样就能够降低农民在城里购房的成本。上海、重庆很多地方也在做, 这是政府帮助、提高进城农民房屋购买率的很重要的创新性做法。我想这方面应该有这个潜力。

中国著名房地产专家、清华北大MBA总裁班教授陈俊认为, 帮农民进城买房, 这是把市民和农民一视同仁的表现。

陈俊:政府帮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的举动, 表明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当作刻不容缓的大事, 已经把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和平等对待农村、城市居民当作一项基本国策了。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这10 年来, 农村居民日益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特別是新生代农村居民大都受过高等教育, 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帮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可以大大增强城市活力, 可以增强各个城市的差异化。

三、精准扶贫+ 社保兜底:7 000 万人可脱贫

会议提出:要保障民生, 兜住底线。要扩大有效供给, 打好扶贫攻坚战。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

荫农民困惑:扶贫扶不对人

四川郫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扶贫是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让农民廖万平看不懂的是, 个别地方的扶贫“扶富不扶穷”。在他看来, 扶贫不仅要有针对性, 更要找对人。

廖万平:真正贫困的, 没有指标, 家里有楼房的, 偏偏有名额。大家对这个不太满意。真正贫困的, 应该从物质上和技术上, 政府有指标的话给予帮助, 派技术人员指导怎么干、怎么从贫困中走出来。还有个事不平衡, 以我们这儿为例, 吃低保的就不能有扶贫, 如果贫困户吃了低保, 又有扶助, 就会有人眼红, 造成矛盾。

荫专家解读:可以精准帮扶和社保兜底

今年的中央扶贫会议提出, 到2020 年, 要实现所有贫困人口脱贫, 所有贫困县“脱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要精准帮扶, 兜住底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指出, 通过精准扶贫和社保兜底, 7 000 万人如期脱贫应该不是问题。

李国祥:首先一定要把这部分人准确界定下来, 给每个家庭建立档案, 根据贫困户家里的资源条件, 对其进行扶贫, 这就叫做精准扶贫。从全国来看, 应该有5 000 万人可以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 让贫困家庭能够脱贫。还有2 000 万人, 他们的家庭没有劳动力, 或者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不管再怎么扶贫, 也很可能仍然达不到脱贫的标准。这部分的人口就要靠社会保障来兜底了, 可以通过提高最低保障标准, 提高养老金发放的标准, 还可以相应的增加资产收益的补偿、补贴标准, 让实惠保障的功能, 保障这2 000 万人如期脱贫。

纪检工作创新亮点工作 篇8

一、化解劳动争议,促进社会和谐

全区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不断完善争议仲裁制度,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14年,全区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和各类调解组织共处理劳动人事调解仲裁案件15843件,同比下降2.89%;涉及人数19308人,同比上升1.55%;涉案金额33517.61万元。其中,案外调解4124件;仲裁立案受理11719件(同比下降0.09%),仲裁结案率95.99%。各地加强案件调解力度,2014年调解结案比例为47.39%。

二、推动县级仲裁院建设,提高争议处理效能

尚未设立仲裁院的县(市、区)是年度内仲裁院建设的难点。2014年通过多方努力,全区新增县级仲裁院4家。至此,全区90个县(市、区)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覆盖率达到91.84%(全区设立仲裁委的县(市、区)为98个),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调解仲裁办案力量得到增强。

三、打造基层调解网络,基层预防调解能力增强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合力推进基层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建设。会同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文化厅、卫计委、总工会共同下发《关于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工作。截至2014年底,已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大中企业有919个,事业单位625个,商会(协会)37个,乡镇(街道)1036个。乡镇(街道)建设率82.3%。建立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名录。在38家企业、商会(协会)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落实调解工作规范,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筹措56万元资金印制了基层调解工作“三项制度”及调解员证件,免费发给各地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和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基层调解组织预防调解争议能力,2014年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机关、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受理的调解案件数与2013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71.25%、7.88%,调解组织发挥的作用较为显著。

四、树立典型,创先争优

一是树立终局裁决先进典型。针对广西仲裁终局裁决比例一直较低的情况,2014年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仲裁简报通报、典型经验交流、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抓终局裁决比例提升工作,2014年全区仲裁终局裁决646件,同比增加302件,同比上升87.79%。

二是树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典型。针对弱势群体“打官司难”的问题,加强与法律援助中心的合作,推动仲裁与法律援助的无缝对接。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在接待室(窗口)公开本地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和地址,引导农民工、工伤职工等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部分地区仲裁机构与司法行政部门协作,在仲裁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把法律援助相关政策宣传和初次审批工作前移至仲裁窗口,提高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获取法律援助的效率。

三是树立流动仲裁庭服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典型,提升窗口服务质量。部分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创新仲裁办案模式,推行“流动仲裁庭”,对边远山区、行动不便的申请人及规模以上有行业特点的企业所涉及的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上门服务,到基层开庭审理,现场办案、现场普法。

五、完善工作制度,发挥引导作用

一是完善、落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仲裁“绿色通道”工作机制,畅通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仲裁“绿色通道”,全年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4532件(占仲裁立案总量的38.67%),涉及农民工4550人,审结4425件,结案率达97.64%,依法维护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是完善仲裁建议书制度,帮助用人单位规范管理。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建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建议制度的指导意见》,年内全区仲裁机构共发出仲裁建议书235份。

三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在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方面的作用,规范调解协议的仲裁确认程序,研究起草了《关于规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协议仲裁确认程序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四是为了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法律援助衔接机制,使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尽快获得法律服务,研究起草了《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法律援助工作相互衔接若干问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六、打牢仲裁基础,提升服务水平

自治区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推动仲裁庭建设规范化。各地想方设法解决立案接待室、仲裁庭等场地,配备办公设施,改善仲裁服务环境。

一是做好裁审衔接工作,研究解决突出矛盾。各级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加强与法院的沟通,通过与法院联合召开联席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对办案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沟通、研究,交换意见,促进了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

二是加大仲裁普法宣传力度。各地仲裁机构除了通过做好来访咨询、深入用人单位召开座谈会和法律知识讲座、现场答疑等传统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外,还注重运用和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讲解劳动用工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有的地方还利用政府网站搭建的劳动用工普法平台、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扩大了普法的覆盖面。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对全区仲裁员进行分类培训,分别举办仲裁科(院)长、新进仲裁员培训班、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企业调解员等培训班,增强调解员仲裁员的业务素养。

二是开展业务检查工作。2014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劳动人事调解仲裁交叉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各地仲裁委和仲裁院、仲裁基础设施、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办案、仲裁经费落实和队伍建设等情况。

三是开展业务评比活动。评选出2013年度调解仲裁优秀论文调研报告17篇;表扬2013年度工作表现优秀的仲裁员53名、书记员35名;开展全区优秀裁决书评比活动,促进办案和裁决书制作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解仲裁管理处)

上一篇:统计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下一篇:数学课堂的简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