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

2024-07-17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通用10篇)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 篇1

s:经典诵读总算比赛完了,结果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当成绩公布后,我的心就像一副时起时伏的曲线图,有许多细节忙于操作,却也有个别细节留下遗憾。不过总算达到自己预计的结果,因为努力了,所以应该为自己加油!总归一句话:应该学会享受过程的快乐,因为快乐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合作的默契!

c:今天比赛,让我十分紧张,心里直跳,我一直心想;一定要来个第一!上台的时候,我们个个精神抖擞,而我的脚一直在发抖,生怕读不好,没做好。直到下台,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放了下来,加强锻炼。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朗读不再口中,而在感情与表情.l:生活绚丽,正是因为拼搏而使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为梦拼搏,为目标前进!这次诵读不管成绩如何,总之,我们付出努力了。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不是重要的,失败不要遗憾,主要是训练中你获得的感受,过程虽艰苦,但我们努力奋斗过,在我们成长道路上撒满点滴。

l:一年一度的经典诵读来了,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走上了台。在台上我全力诵读,把最真诚的微笑献给观众。而我此时的心情激动和紧张,因为我们一直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着!

l:比赛时,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来到了比赛场地,扣人心悬的时刻到了,我们小心翼翼的踏上站台,我走到台阶上的那一刻时仿佛在走遥远的路一般。比赛开始了,这时我屏住呼吸,肌肉绷紧,身上汗毛发直,头发缩成一圈,因为那实在是太紧张了,所以当我第一个走上站台时,严重地偏台了!

赛后立即公布了成绩,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重在参与嘛!又努力就会有收获,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努力,我们永远是第一的。

y:比赛完后感到如释重负,心情非常的放松。因为在没比赛之前,我总感觉有个重担压着我。在比赛时,我的嘴都不敢合,因为我从我到尾都保持微笑,我知道,返回出来比赛是代表着学校,因此我更珍惜这次的比赛。

赛后立即就公布了成绩,虽然成绩不是大家所想的,但我每次比赛都坚信这一句话;比赛时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努力过,至少坚持过,每次比赛都把它当成是一次锻炼;成功不要飘然,失败更要淡然。

每次比赛都为自己记录着人生新的一页!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 篇2

2007年从高校毕业参加教育工作两年来,我对语文教学实践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体会较深。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二点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反复地进行实践才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点,培养语言文化的运用能力。诵读是语文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显重要。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阅读目标提出的这些要求都要在诵读的基础之上实现。诵读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文言文教学中较好地运用诵读法呢?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动力去学习,产生读书的欲望。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我认为,诉诸于视听的事物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比如,音乐,图片,多媒体声象技术中的视频片段等。适当地运用这些手段来渲染课文的情景,将有助于文言文的诵读教学。例如,在教习《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课文的配乐朗读音频,并且配以相关图片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同时也更好地理解课文,使得学生在背诵的环节中所耗费的时间比平时的少了三分之一。又如,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我选取了《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元曲作为示范性课文。制作课件的时候,我选取了一段音频和一段视频。为什么要选取一段音频和一段视频,这是不是显得累赘了呢?其实不然。选取的视频是文章的配乐朗诵,视频上有相关的动画显示,使学生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元曲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有感情的配乐朗诵中欣赏理解课文的内容,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选取的音频则是以元曲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将课文"返古",既使得学生更深入理解元曲的概念,又再次加深对课文理解。音频和视频的刺激,减少学生背诵课文的难度。可见,直观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科学指导学生的诵读。

(1)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学生在诵读现代文的时候,读音都多有疏漏之处,更何况是文言文呢?同时学生或多或少受到家乡方言的影响,增加了文言文诵读的困难。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词,又兼有通假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及时给予纠正。

(2)要读准句子的节奏。要使学生明白在什么地方应该停顿,什么地方不应该停顿。要是停顿错误的话,就是对文章的意思产生误解,不利于理解课文。

对文言文停顿的规律,我在教学工作中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并参考了一些相关资料,归纳出一些小方法来。<1>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论战》<4>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3)读懂词义、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读懂词义、句意的关键,是学生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新课文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课文注释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如在《桃花源记》中有不少省略句,学生若能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自觉地补充出句子的省略成分,则会加快背诵的速度。

(4)结合层次疏理读通思路。学习文言文只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层次,才能很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而疏理文章层次也是一种重要的文言阅读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除了要学习一些文言文行文的篇章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则是诵读,从语气和语意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脉络。

(5)结合文意理解读出感情。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声读出来总是带有语气的,词语的色彩、句子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节奏的起伏、感情气势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内容、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读出文章的感情,就是要求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同时,要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喜悦等语气,还有就是读出那些结构齐整、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第三,文言文中诵读要加强读法指导。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良好的方法更能为学者清除道路。"所以要掌握好诵读的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对诵读的读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1)范读法。成功的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同时除了声音的叩击,还有表情的感染,动作的辅助,更有教师本身素养和功力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的敬佩感、信服感,进而形成多功能的辐射和带动,使那些不喜欢诵读的学生,加大对诵读的投入,提高了诵读文言文的兴趣,最终把诵读文言文作为自觉的行为。

(2)朗读法。文言课文必须要开口朗读。要按照普通话的标准读准字音,尤其是一些生僻字、异读字要特别注意,同时还要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长短的朗读训练,以至慢慢地养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良好的诵读习惯。

(3)默读法。也称研读法。文言文诵读的关键是领会课文的内容和字词句的准确意义,如果对字词句不求甚解或对课文整体理解模糊,那么诵背起来就会感觉费力不讨好,不管读多少遍都没有多少印象,并且对课文的内容还是一头雾水。因此在朗读一两遍、指读一遍之后,静下心来,默默地研读一两遍,研读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注释和课堂笔记弄清字句意义、疏通全文大意、把握结构安排,为背诵全文奠定记忆的框架基础。

(4)背读法。在朗读、指读、默读之后,对全文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重点句段所在位置应该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要尝试着去背诵,第一遍肯定难得完整地背诵出来,但不要紧,边背边翻书,边检查自己容易忘却的地方,再来一次指读和默读。这样反复一两次就不,因此会有多大问题了。

在翻阅相关的教学材料的时候发现,有的教师倡导使用挑读法。所谓的挑读法是指有些篇目的部分段落意思晦涩难懂,读音呕哑嘲哳,句子结构散乱无序,与现代汉语的理解差距较大,这种句段诵读起来就觉得非常吃力,因此要把它单独挑出来反复地读,利用它与上下文的联系,独创一些适合与自己个性的"歪门邪道"法(如谐音、幽默、硬套等)来强化理解。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不可取。独创"歪门邪道"不适用于文言文。这样不仅会曲解对文言文原意的理解,还会使一些原本普通话不太标准的学生对读音产生误解,从而对纠正他们的读音制造困难。

第四,对学生多给予关心,多引导他们积极诵读,带着欣赏的目光对他们巧妙的评价。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因此,教师应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但是对学生所出现的明显的错误也不能一味的夸奖和称赞,而是应该很巧妙地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样既成就了学生成功的愿望,又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心领神会。在早读课上多巡查,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尽职尽责,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还可以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诵读中遇到的困难。

一年级经典诵读-上卷 篇3

一年级新经典诵读

上 卷

目 录

《树叶》 雪野

大小多少

李一笑 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猫。一个多,一个少,一群大雁一只鸟。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

【赏析】

小孩子往往搞不清大小多少,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情境,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首小诗浅显易懂,又富有音乐美。

(9)不知:岂料、想不到。(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赏析1】

大林寺桃花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 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 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赏析2】

这首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 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

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 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

候” 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来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 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

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数 字 歌

金近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十个手指头,就是两只手。【赏析】

这是一首数数歌。它巧妙地把数字和孩子们的游戏联系起来,节奏明快,押韵顺口,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在吟唱中获得快乐,另一方面还让孩子们掌握关于数字的知识。

过 河 谣

圣 野

蚂蚁过河 叶子上漂, 鸭子过河 水上遥,猴子过河 荡秋千,长颈鹿过 河踩高跷,小猫过河 骑牛背,兔子过河 蹦一跳。

【赏析】

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看着他们过河时各显其能,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这首童谣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之中告诉孩子们大千世界的种种奇妙景象。

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钓 鱼 柯 岩 天黑啦,天黑啦!

钓鱼的,没回家吧!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它。

【赏析】

这是一首值得回味的童谣,充满了浓浓的温情,结尾处更是妙笔生花。表现出人与动物的世界虽有别,但是情相似的道理。

做 手 影 张继楼

小兔来了,狼来了,螃蟹爬上墙来了。

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

【想一想】:

做动物手影是很有意思的游戏,发挥你的创造力,看看能做出几种动物。

灯塔妈妈

张继楼 天黑了,浪睡了,大海静悄悄,只有灯塔妈妈睡不着。

睁着眼,到处瞧,看看有没有——

还没有回来的船宝宝。

我用手掌捂眼睛,哈哈---天和地不见啦!

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海是船的梳子,梳着船的头发。

就像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看它糊涂不糊涂!

什么虫儿空中飞

倪罗兰 什么虫儿空中飞? 什么虫儿树上叫? 什么虫儿路边爬? 什么虫儿草里跳? 蜻蜓空中飞,知了树上叫,蚂蚁路边爬,蚂蚱草里跳。

【赏析】

用设问作答的形式出现,适用于表达事物特征,有助于孩子分辨事物和现象,启发思考,培养观察力,使孩子获得快乐。

十五十六团团圆。

卷起席子当帐子。

一年级经典诵读篇目-注音 篇4

唐:颜真卿

sān ɡēnɡ dēnɡ huǒ wǔ ɡēnɡ jī zhènɡ shì nán ér dú shū shí。三更灯火五更鸡

是 男 儿 读 书 时

hēi fà bù zhī qín xué zǎo bái shǒu fānɡ huǐ dú shū chí 黑 发不 知 勤 学 早

白 首

悔 读 书 迟

2、《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lǐbáichãngzhōujiāngyùxíng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bùjíwānglúnsîngwǒqíng

hūwãnànshàngtàgēshēngtáohuātánshuǐshēnqiānch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春晓》 【唐】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ã xiǎo, chù chù wãn tí niǎo 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yâ lái fēng yǔ shēng,huā luî zhī duō shǎo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4、绝句【唐】杜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迟 日 江 山 丽,春 风 花 草香。

ní rïng fēi yàn zǐ,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

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5、《夏日》 【宋】范成大

Mãizǐjīnhuánɡxìnɡzǐfãi,màihuāxuěbáicàihuāxī。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rìchánɡlíluîwúrãnɡuî,wãiyǒuqīnɡtínɡjiádiãfēi。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bì jìng xī 毕 竟

西

hú 湖 yǔ 与

liù yuâ zhōng

六 sì 四

中,fēng guāng bù 风 光

shí tïng

同。

jiē tiān lián yâ 接 天

莲 hã 荷

wú qiïng bì 无

碧,yìng rì 映 日

huā biã yàng hïng

红。

7、《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běi fēng juǎn dì bái cǎo she,hú tiān bā yuâ jí fēi xuě。北 风 卷 地 白 草 折,胡 天 八 月 即 飞 雪。hū rú yī yâ chūn fēng lái,qiān shù wàn shù lí huā kāi。忽 如 一 夜 春 风 来,千 树 万 树 梨 花 开。

10、《听声》 【清】张潮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萧。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

觉耳中别有不同。

1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yí shì yín hã luî jiǔ tiān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13、《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zhāo cí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 qiān lǐ jiāng líng yī rì huán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liǎng àn yuán shēng tí bù zhù qīng zhōu yǐ guî wàn chïngshān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14、《秋浦歌》 【唐】李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白 发 三 千 丈,缘 愁 似 个 长。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不 知 明 镜 里,何 处 得 秋 霜。

15、《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tiān mãn zhōng duàn chǔ iāng kāi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í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 gū fān yí piàn rì biān lái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1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chū wãn tì lâi mǎn yī shāng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quâ kàn qī zǐ chïu hã zài màn juǎ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g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bái rì fàng gē xū zîng jiǔ qīng chūn zuî bàn hǎo huán xiāng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jì cóng bā xiá chuán wū xiábiàn xià xiāng yáng xiàng luò yáng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17、《绝句》 【唐】杜甫

liǎng gâ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mãn bï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18、《赠花卿》 【唐】杜甫 jǐn chãng sī guǎn rì fēn fēnbàn rù jiāng fēng bàn rù yún 锦 城 丝 管 日 纷 纷,半 入 江 风 半 入 云。cǐ qǔ zhǐ yīng tiān shàng yǒu rãn jiān nãng dã jǐ huí wãn 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人 间 能 得 几 回 闻。

19、《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qí wáng zhái lǐ xún cháng jiàn cuī jiǔ táng qián jǐ dù wãn 岐 王 宅 里 寻 常 见,崔 九 堂 前 几 度 闻。zhâng shì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luò huā shí jié yòu féng jūn 正 是 江 南 好 风 景,落 花 时 节 又 逢 君。

20、《春夜喜雨》 【唐】杜甫

hǎo yǔ zhī shí jiã dāng chūn nǎi fā shēng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suí fēng qián rù yèrùn wù xì wú shēng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篇5

《笠翁对韵》节选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一(1)班《弟子规》节选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一(2)班《小儿语》四言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 快休使气 性躁心粗 一生不济 能有几句 见人胡讲 洪钟无声 满瓶不响 一(3)班《弟子规》节选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一(4)班《三字经》节选

诵读经典 奠基人生 篇6

一、巧用时间,精选内容,诵读经典

落实课时诵经典,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我一般利用每周两次的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上诵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读得准确,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还有每周两次的午间小课,也是我可以利用的时间,抑或是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背一句《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还利用家校平台,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我把诵读的内容上传到家校平台上,家长配合下载),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内容可以是《论语》《三字经》,抑或《弟子规》《千字文》,或是唐诗宋词和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一个片段,贵在坚持。我觉得诵读经典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让孩子们在润物无声中与名作为伍,与经典同行,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二、引导巧背,循序渐进,诵读经典

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引导学生根据意思背,更能促使他们分类清楚,背得更多。在指导学生背诵《论语》《三字经》等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经典的含义,结合讲解其中一些经典的故事,播放一些视频。在学生背诵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比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在教学生朗诵时,一定要专心熟读,不要急求背诵。一遍又一遍,全身心投入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享受,在读中深化,慢慢达到背诵的效果。

三、开展活动,激发兴趣,诵读经典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是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其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1)诗歌擂台。在班上定期举行多种形式的背诵比赛活动,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还可以限时背、轮换背、接龙背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2)诗歌欣赏。利用班上的投影等教学设备,播放配乐、配画的诗歌音像片子,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传情的乐声中,想象、体味、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3)诗歌朗诵。在班上开展每天“课前一诵”的活动,让学生按学号轮流上讲台背诵一首诗并讲讲自己的理解赏析等,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4)诗歌健体。精选一些短小精辟、节奏感强的诗词,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跳绳、踢毽子的同时,拍手击掌吟诵,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等。学生乐此不疲,激发诵诗的兴趣。(5)诗歌活用。让学生学有所用,在愉快的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在学生、家长、老师中开展“见面送首诗”的活动,每天早起晚睡送家长一首诗,上学放学送老师一首诗,课间送同学一首诗。这种送诗活动,可以起到加强学生对所学古诗的理解、记忆作用。还有在作文、说话中鼓励学生多引用诗词警句,让自己的表达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让学生更加热爱经典诵读。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将会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加厚我们的人生底色,为我们的人生奠基!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放歌,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在诸子百家的殿堂里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经典给予我们的诗意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一年级新经典诵读(上卷) B5 篇7

第一单元

《弟子规》

(节选)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注释】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大 小 多 少

李一笑

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猫。

一个多,一个少,一群大雁一只鸟。

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

【赏析】

小孩子往往搞不清大小多少,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情境,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首小诗浅显易懂,又富有音乐美。

第二单元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①。长恨春归无觅处,②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3)芳菲尽:指花凋谢了。【赏析】

大林寺桃花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数 字 歌

金近

一 二 三,爬 上 山,四 五 六,翻 筋 斗,七 八 九,拍 皮 球,十个手指头,就是两只手。

【赏析】

这是一首数数歌。它巧妙地把数字和孩子们的游戏联系起来,节奏明快,押韵顺口,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在吟唱中获得快乐,另一方面还让孩子们掌握关于数字的知识。

第三单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过 河 谣

圣 野

蚂蚁过河 叶子上漂,鸭子过河 水上遥,猴子过河 荡秋千,长颈鹿过 河踩高跷,小猫过河 骑牛背,兔子过河 蹦一跳。

【赏析】

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看着他们过河时各显其能,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这首童谣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之中告诉孩子们大千世界的种种奇妙景象。

第四单元

《弟子规》(节选)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注释】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钓 鱼

柯岩

天黑啦,天黑啦!

钓鱼的,没回家吧!

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它。

【赏析】

这是一首值得回味的童谣,充满了浓浓的温情,结尾处更是妙笔生花。表现出人与动物的世界虽有别,但是情相似的道理。

第五单元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短篷:有篷小舟

藜:草名,茎至坚,可为杖 【赏析】

作者漫步在这杏雨柳风交织的迷濛春色中,心中洋溢着乘兴寻游的怡然之乐和醉春之情,整个世界仿佛都融化在斜风细雨的烟霭中了;此际,他所清醒意识到其存在的,只是朦胧在衣服上的“杏花雨”和从脸上轻柔地拂过的“杨柳风”……

做 手 影

张继楼

水兔来了,狼来了,螃蟹爬上墙来了。

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

【想一想】

做动物手影是很有意思的游戏,发挥你的创造力,看看能做出几种动物。

第六单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论语》

【注释】

三个人在一起行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蒲公英

张秋生 一棵蒲公英,一群小伞兵。

风儿吹,飘呀飘,一落落到青草坪。阳光照,雨水淋,长出一片蒲公英。

第七单元

《弟子规》

(节选)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注释】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做好,而他们不喜欢的东西,要尽力去掉。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并且严守道德,做一个健康而高尚的人。因为身体有了伤痛,就会让父母担心;道德遭到败坏,就会让父母也跟着丢丑。

灯 塔 妈 妈

张继楼

天黑了,浪睡了,大海静悄悄,只有灯塔妈妈睡不着。

睁着眼,到处瞧,看看有没有——

还没有回来的船宝宝。

第八单元

山 居 秋 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注释】

① 空山:幽静的山。② 新:刚刚。

① 暝:夜,晚。此指傍晚。

【赏析】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什 么 大

许 浪

天大,地大,比不上我的手大。

我用手掌捂眼睛,哈哈---天和地不见啦!

第九单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论语》

【注释】

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

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

树 叶

雪 野

为了能听到

好多的意见

为了能让自己

长得直 长得高

才生出

那么多的绿色的耳朵

【赏析】

谁也没有问过树上为什么会长那么多的叶子,可是孩子们却能知道。诗人以孩子的视角赋予大树新的生命,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第十单元

《小儿语》(节选)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注释】

一个人说话做事,要从容平和。如果慌慌张张、冒冒失失,就会出现差错。做事要沉着沉稳,说话要从容不迫,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行为随便,就会受到别人的讥笑。与人交往,先要学会有耐心,不能任性。如果性情浮躁,粗心大意,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台湾 谢武彰

妈 妈 用 梳 子

梳 着 我 的 头 发,我 也 用 梳 子 梳 着 妈 妈 的 头 发,风 是 树 的 梳 子,梳 着 树 的 头 发,海 是 船 的 梳 子,梳 着 船 的 头 发。

第十一单元

初夏游张园

(宋)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注释】

①乳鸭: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②枇杷:植物名,果实球形,成熟时呈金黄色。味甜,可食。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赏析】

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

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落 叶

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就像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第十二单元

四海之内皆兄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论语》

【注释】

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相亲相爱,和睦共处。

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小白兔种萝卜

冬 木

小 白 兔, 扛 起 锄 上 南 山, 种 萝 卜 起早贪黑忙到晚, 浇水施肥又培土。一二三四五六天,呦,忘撒萝卜籽, 看它糊涂不糊涂!

第十三单元

《小儿语》(节选)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自家过失,不须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

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

【注释】

见人说话要有分寸,不能胡言乱语。真正有知识,有才气的人不会这样。自己有缺点有错误,不要遮掩,遮掩就是又添了一个错误。不是故意犯错误,把事情说开了就好,哪个人能没有错误呢?

什么虫儿空中飞

倪罗兰

什么虫儿空中飞? 什么虫儿树上叫? 什么虫儿路边爬? 什么虫儿草里跳?

蜻蜓空中飞,知了树上叫,蚂蚁路边爬,蚂蚱草里跳。

【赏析】

用设问作答的形式出现,适用于表达事物特征,有助于孩子分辨事物和现象,启发思考,培养观察力,使孩子获得快乐。

第十四单元

(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释】

①眺:向远处望。

②浦:诗中指河边、岸边。③横林:茂密横生的树林。

④闲云:浮云,无雨的云,飘浮在空中,其状悠闲,故称闲云。

⑤故:所以。傍:依着、靠着。

民间童谣

初 一 一 根 线,初 二 看 得 见,初 三 初 四 像 娥 眉,十 五 十 六 团 团 圆。

第十五单元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论语》

【注释】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砍 蚊 子 程逸汝

树下铺张大席子,狗熊睡上一阵子,飞来一只大蚊子,吓得狗熊缩脖子。狗熊气得拿斧子,用足力气砍蚊子,吹出一身汗珠子,还没砍着大蚊子。狗熊不肯动脑子,急急忙忙卷席子,卷起席子当帐子。

第十六单元

《续小儿语》(节选)

白如所为,夜来省己;

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

【注释】

白天做过的事情,到了晚上应当好好想想:今天做的事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的应该警觉并改正,对的就应该坚持。人家夸奖我,我能虚心地对待,这就是一种美德。

小 蜘 蛛

金 黎

小蜘蛛,本领强,自己做个小吊床,风儿摇,风儿晃,甜甜美美把歌唱。小昆虫,心发痒,都想上去躺一躺,哎呀呀,上了当,成了蜘蛛口中粮。

【赏析】

一年级组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篇8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高新区第二小学 刘国营 邱瑞敏

“书香润校园,诵读千古文章”,传承华夏文明通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全体师生都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善解人意,心灵更加阳光,工作更有精神;孩子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规矩,可爱,有礼有节,而这将为孩子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将提高提高我校的经典诵读水平。可以说经典诵读在我校已形成规模,初见成效。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目前,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诵读场面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道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篇9

【关键字】经典诵读 培养情操 提升能力 教学相长 和谐社会

【正文】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入人心”。时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华少年。

一、传诵经典,培养高尚情操。

司马迁曾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诵读经典,是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感到屈原那颗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高洁之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看到陶渊明那颗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平常之心,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谁不为李白人格的独立清高而仰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不为范仲淹那大度宽容的人道主义情怀所感动呢?……诵读经典,口惟心诵,咀嚼体悟,共鸣感情,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着精神原动力。诵读经典,欣赏中华千年文明最精美的结晶,含英咀华,探寻意境,感受萦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沉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与宇宙哲理,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世相的洞察力与感悟力,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淡泊,使灵魂净化。

二、传诵经典,提升文学素养,强化阅读能力。

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可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古典文学的阅读。读不懂自己民族的传统经典书籍,那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啊!接受过几年经典教育的儿童,头脑中装有几万字的传统经典,就为孩子古典文学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孩子再读古典文学也就不困难了,孩子没有困难,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孩子读古典文学没有困难,那么读白话文还会有问题吗?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典诵读可为孩子写作和言语表达引经据典提供丰富的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胸有万巻书,下笔自有神!经典教育还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逻辑思维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大大提高孩子的语文程度。

三、传诵经典,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共同诵读经典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看到老师如此乐学,怎能不提起诵读兴趣呢?

经典诵读,还有助于我们优化技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做一名纯粹的教师。技能的优化,需要坚守与超越。坚守是优化的前提,没有成功经验的坚守,优化就失去了基础,而超越则是优化的本质。“人的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这项学生活动的开展,需要“平等中的首席”领读,需要全校氛围的熏陶。在必要的时候,把阅读上升为诵读内心体验外化为外部情感,进而可以通过你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回低转,变成一声声动人的船歌,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引人入胜,你的诵读技能就在此时被不断超越。

四、传诵经典,促进社会和谐

“天人合一”講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现代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和谐社会” 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我校经典诵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上的成功,使得国学教育从学校唱独角戏,逐步演化成了一个“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文化工程,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自觉地加入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来。

我校开展了“诗香书香满校园、国学经典进家庭”的活动,组织开展了小学美文班级集体诵读比赛、大型经典诵读活动及有关孝道的专题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浓了,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让很多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烦恼而相互指责、埋怨、甚至闹离婚的父母和谐了起来,一家三口为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教育捷径而兴奋不已。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10

延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这不仅仅是民族的骄傲,更是要我们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易经、史、子、集诸类传世典籍为载体,由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传承下来,这是华夏儿女成长所必须的营养,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我们唯有阅读、传诵经典,才能更好的传承炎黄子孙的血脉,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坚守住自己心灵的家园。

经典教育无论是对幼儿园的绮梦,还是对小学生以及学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朋友们也会从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通过诵读领悟经典文化能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自己的独特生活感受与体验与神贤进行心灵交流,并在交流中吸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精神、形成个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家园。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让我们传播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促使我们通晓事理、明白处世、修身养性、健全人格,以承担起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3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相信,孩子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4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小弟、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3、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4、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四、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操后进行“清晨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

2、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上,全校师生同诵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独特神韵。

3、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周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经典诵读比赛作文

2.经典诵读活动简报

3.诵读经典作文

4.小学经典诵读课件

5.难忘的经典诵读作文

6.经典诵读对联

7.诵读国学经典

8.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

上一篇:业主方项目工程手册下一篇: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00后观后感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