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2024-05-11

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1

“一本课本,一张嘴,就能上好国学课”王老师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读成诵,这是国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原则。“素读”是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通过听课及专家的讲评活动,心结以解开,明确了目标,把握好策略,更坚定了自己上好国学课的决心与自信心。

第一届经典诵读时,我和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深入各所学校验收节目。但对我来说,只是偏爱文学,喜欢朗诵,前来只想踏踏实实有所收获。观看完所有的节目不免心生疑惑:为什么有些学校把诵读经典变成了艺术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的意识里,经典朗诵应以“诵”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让人们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这是第一次经典诵读给我的印象。

时值一年,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小学组在市二小举行。那天原本想早点去,由于陪同王宜振老师去得太晚了。急匆匆来到二小,早已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人群攒动。舞台两边大屏幕上的字滚动着。找了一个位置站在那里认真观看起来。

朗诵、着装无可挑剔,比去年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家长也来得不少。这样的阵势足以让听众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通过这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我边看边想:如果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一定变得丰富灵动,也一定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如何在教师中养育经典诵读的气息 篇2

一、提高教师对诵读活动的认识

唯有教师也认真参与到经典诵读中,才会在书香浸润中养育书卷气息、人文情怀和教育理想,同时也能使教师的眼界更为开阔,性情更为通达,意志更为坚强,学生们也才会从中得到收益。教师的诵读是诵读活动的核心,所以,我校建立健全了各项经典诵读的制度,进行规范、科学管理;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观念,引导教师制定以读书学习为主的专业成长发展规划;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经典诵读研究工作,以自身的“乐学”去影响和带动学生的“乐学”,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阅读,营造读书氛围,确保读书时间、书源、数量和质量,逐步形成以读书为荣的观念。

二、加强对诵读的指导管理

组织教师学习和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就是要使教师真正读进去,从而体会到诵读的乐趣。选择内容、确定方法首先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既要“投其所好”,更要善启其思。我们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就必须关注细节。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低起点,高要求,稳步推进,务求实效;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意识,充分利用假期、周末以及课余时间,走进经典,品味名著,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首先,向教师列出诵读推荐书目。我们选择了《礼记·大学》《礼记·学记》和《荀子·劝学篇》,作为教师修身、立教、求学的入门篇,要求教师熟读成诵。

其次,把统一诵读和自主诵读结合起来,倡导教师自主选择经典篇目进行诵读。如《论语》《孟子》《中庸》《荀子》《道德经》《庄子》《古文观止》等。同时,不应忽视学科专业书籍的阅读,应向教师推荐优秀的专业论著,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习。

三、把诵读纳入教师校本培训

为了保障诵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中,积极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为了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和品位,我们注重专家引领,多次派教师外出参加经典诵读培训。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行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三个一” :一是进行每周一次的校本古诗文自习;二是读一本经典教育教学理论书刊;三是写一本古诗文学习笔记。

四、学科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结合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经典必须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现代文学的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正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最佳途径。如我校的作文教学进行了“习作三看”活动:看谁的习作运用的经典诗文多;看谁的习作运用的经典诗文好;看谁的习作运用的经典诗文活。

五、科研工作与经典诵读有机结合

利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时间,开展专题研讨,如“读书主题如何选择”、“读书导语如何组织”、“读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设计”等研讨活动,通过“集体研讨—个体设计—解说思路—广议集思—课堂实践—评点反馈”的互动教学研究活动,督促教师不断读书,提高自身的读书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

六、大力营造氛围,让教师把读书交流研讨当做自觉行动

1.任务落实。要求每位教师制订个人读书计划,每日读一篇,每周读一本刊物,每月读一部专著或经典,每学期完成两篇读书心得。通过这样的硬性规定,让读书慢慢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习惯,让教师们都能自觉地读书。

2.专题论坛。学校定期组织读书专题论坛,让全体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对学校读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从理论与操作两个层面进行论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教师,让教师自主或分组看书,月底进行集中研讨;举行读书成果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学以致用,将知识内化。

3.组建团队。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建立自己的书友会、读书小组等学习型组织,自己命名,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坚持不懈,不断交流分享读书经验,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

4.搭建平台。要使教师经常处于读书的激情之中,还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节活动、师生共读活动、竞赛评比活动等。

在组织和开展教师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实际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少数教师对诵读经典的认识还需提高。第二,教师整体的传统文化素养还不高。第三,教师还未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

总之,我们要坚持培养教师诵读经典的兴趣,使之做到每天读一点,天天读;要鼓励教师自主选择,自由诵读;引导教师立志于自身文化升值的诵读,这样做既是教师的自我激励,又是提升教师文化品位的有效路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我们相信,坚持经典诵读,教师一定能够获得大智慧,而学生也会在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中获得熏陶,得到提高。

教师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总结致辞 篇3

射阳外国语学校邹勇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射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一年一届的教师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如期而至。本人很荣幸能受邀参加这次活动,并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参加活动的感受。可以说,此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亮点闪烁、异彩纷呈:一是作品的主题鲜明,所有作品围绕“爱的颂歌”这一主题,或赞美教师,或歌颂祖国,或抒发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或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作品意境宏大,抒情性强,能够打动听众。二是诵读的形式多样,有独诵、有组合、有配乐、有演唱,增强了观赏性和艺术性,令人耳目一新。三是参与的面较广,参与本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近100名教师,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学科,全面的展示了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师的风采。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4

身坐于电脑前,面对有名的教师的当面讲解,犹如坐在一个古色古香遗韵绵长的建筑中,忽听幽幽仙乐,再闻四溢茗香,聆听老师讲读经典是非常享受的。那情那景,仿佛我们已经穿越了时空的遂道与先哲们进行了心灵的交流。

记得初学经典时老师教我们的是《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

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更没有烦冗的作业。他们的课是生动的,是有色彩的,是情景交融的。当老师教到“勿践阈勿跛倚”时,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在古时候人们大多都用木头做成门槛儿,如果我们天天踩,门槛儿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踩烂了。我深深记住了老师说的话,我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学生从此不再踩门槛儿,不仅如此,他们看见别的小朋友踩门槛儿时也会劝他们不能踩。这在我记忆中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在随后的日子里,老师还教了《笠翁对韵》、《论语》、《朱子家训》、《礼运大同篇》、《大学》等经典。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我的记忆力、乐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听到别人跟我说我记忆力真好,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很强时,我真高兴,我深知这都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经典的结果。

现在我的女儿也越来越懂事,知道孝顺父母,三八妇女节的那天,她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她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帮她洗洗脚吧。”我很感动。《弟子规》教我们“见人善即思齐”,想想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以后一定要多注意。

近来,不知该说是我陪女儿学习,还是女儿在陪我学习。“家长来补课,孩子来学习”,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我深刻的体会了这句话的含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增强了我和女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因工作的原因没坚持带女儿一起学习,落下的功课,自己很懊恼。工作顺利些,我定会带女儿继续把经典学下去。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15年7月1日至4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区政府组织的国学经典培训,时间虽短,但我受益匪浅。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在这几天里认真学习,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教师真切感悟经典之美,品味与书为友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经典让教师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使教师们多一些文化积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对为人处事的精准总结,日常行事的准则;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教师的情操,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实现教师的升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诵读就是最好的货币,在学生时期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长大后定会受益终身。学生通过背诵和练字潜移默化地将历史地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和识字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读诵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根基上自然生长获得语感语境。经典美文诵读可以破解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一条快乐阅读之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诵读经典 奠基人生 篇6

一、巧用时间,精选内容,诵读经典

落实课时诵经典,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我一般利用每周两次的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上诵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读得准确,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还有每周两次的午间小课,也是我可以利用的时间,抑或是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背一句《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还利用家校平台,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我把诵读的内容上传到家校平台上,家长配合下载),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内容可以是《论语》《三字经》,抑或《弟子规》《千字文》,或是唐诗宋词和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一个片段,贵在坚持。我觉得诵读经典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让孩子们在润物无声中与名作为伍,与经典同行,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二、引导巧背,循序渐进,诵读经典

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引导学生根据意思背,更能促使他们分类清楚,背得更多。在指导学生背诵《论语》《三字经》等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经典的含义,结合讲解其中一些经典的故事,播放一些视频。在学生背诵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比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在教学生朗诵时,一定要专心熟读,不要急求背诵。一遍又一遍,全身心投入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享受,在读中深化,慢慢达到背诵的效果。

三、开展活动,激发兴趣,诵读经典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是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其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1)诗歌擂台。在班上定期举行多种形式的背诵比赛活动,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还可以限时背、轮换背、接龙背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2)诗歌欣赏。利用班上的投影等教学设备,播放配乐、配画的诗歌音像片子,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传情的乐声中,想象、体味、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3)诗歌朗诵。在班上开展每天“课前一诵”的活动,让学生按学号轮流上讲台背诵一首诗并讲讲自己的理解赏析等,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4)诗歌健体。精选一些短小精辟、节奏感强的诗词,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跳绳、踢毽子的同时,拍手击掌吟诵,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等。学生乐此不疲,激发诵诗的兴趣。(5)诗歌活用。让学生学有所用,在愉快的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在学生、家长、老师中开展“见面送首诗”的活动,每天早起晚睡送家长一首诗,上学放学送老师一首诗,课间送同学一首诗。这种送诗活动,可以起到加强学生对所学古诗的理解、记忆作用。还有在作文、说话中鼓励学生多引用诗词警句,让自己的表达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让学生更加热爱经典诵读。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将会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加厚我们的人生底色,为我们的人生奠基!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放歌,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在诸子百家的殿堂里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经典给予我们的诗意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新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7

清镇市东门桥小学 陈丽东

4月10日至12日,我与几位同事在贵阳参加了‚新经典诵读‛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有全国德高望重的教育名师亲身讲述他们的教育理论,有闻名全国的一线名师展现他们的教育风采。听他们侃侃而谈,看他们在课堂上的飒爽英姿,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首先,付国亮老师在讲话中指出‚要注重积累生动的词汇‛。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一点我也是非常重视的。我经常让学生多读好文章,规定一学期至少读一本课外书,利用早读课前20分钟进行全班交流,每周做好词佳句地摘抄,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背诵,临时看见什么好词好句也经常让学生读读背背,但这些积累都是局限于优美词句。在我的潜意识中‚生动的‛就是‚优美的‛。而付国良老师却是这样解释‚生动的‛,他说:‚写一篇好文章不在乎形容词,而是在于其内容。生动词汇是有思想、有智慧的词汇,例如:‘刀在走’。写文章时要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和动词……‛这正好给我指正了平时教育的错误,让我联想到我的一位学生。他在写作文时一句很简单很直白的话,他总要加入很多的形容词或成语,让句子读起来负重不堪,有时表达不清。现在回想,这正是我教育偏差而导致的错误典型。

接着李振春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新经典诵读‛的六大法

则,其中一条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我清晰地记得在‚全国名师贵阳行‛培训中,一位专家指出窦桂梅老师授课的一个优点就是经典精读,立足于一个知识点,拓展延伸,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受益匪浅。我也在教学中尝试过窦老师的这一教法,确实让学生收获很多。那两位专家的观点不就相冲突了吗?在什么样的前提下‚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又在什么样的课文中要经典精读呢?这个度的把握让我很迷惑。

在培训中,名师们还上了很多精彩的观摩课,对我们来说非常实用,我们可以直接借鉴他们的课堂模式,特别是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课和窦老师的文本对白真可谓让我们大开眼界。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坚信我的教育理念,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对我今后教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感谢领导能让我参加这次培训,更加希望领导能让我多参加这类似的观摩。

陈丽东 2009.4.20

“新经典诵读”培训心得体会

陈丽东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8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人,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历磨难而不哀,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练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首先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科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培养什么人,如同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心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篇9

【关键字】经典诵读 培养情操 提升能力 教学相长 和谐社会

【正文】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入人心”。时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华少年。

一、传诵经典,培养高尚情操。

司马迁曾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诵读经典,是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感到屈原那颗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高洁之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看到陶渊明那颗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平常之心,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谁不为李白人格的独立清高而仰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不为范仲淹那大度宽容的人道主义情怀所感动呢?……诵读经典,口惟心诵,咀嚼体悟,共鸣感情,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着精神原动力。诵读经典,欣赏中华千年文明最精美的结晶,含英咀华,探寻意境,感受萦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沉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与宇宙哲理,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世相的洞察力与感悟力,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淡泊,使灵魂净化。

二、传诵经典,提升文学素养,强化阅读能力。

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可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古典文学的阅读。读不懂自己民族的传统经典书籍,那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啊!接受过几年经典教育的儿童,头脑中装有几万字的传统经典,就为孩子古典文学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孩子再读古典文学也就不困难了,孩子没有困难,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孩子读古典文学没有困难,那么读白话文还会有问题吗?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典诵读可为孩子写作和言语表达引经据典提供丰富的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胸有万巻书,下笔自有神!经典教育还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逻辑思维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大大提高孩子的语文程度。

三、传诵经典,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共同诵读经典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看到老师如此乐学,怎能不提起诵读兴趣呢?

经典诵读,还有助于我们优化技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做一名纯粹的教师。技能的优化,需要坚守与超越。坚守是优化的前提,没有成功经验的坚守,优化就失去了基础,而超越则是优化的本质。“人的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这项学生活动的开展,需要“平等中的首席”领读,需要全校氛围的熏陶。在必要的时候,把阅读上升为诵读内心体验外化为外部情感,进而可以通过你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回低转,变成一声声动人的船歌,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引人入胜,你的诵读技能就在此时被不断超越。

四、传诵经典,促进社会和谐

“天人合一”講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现代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和谐社会” 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我校经典诵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上的成功,使得国学教育从学校唱独角戏,逐步演化成了一个“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文化工程,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自觉地加入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来。

我校开展了“诗香书香满校园、国学经典进家庭”的活动,组织开展了小学美文班级集体诵读比赛、大型经典诵读活动及有关孝道的专题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浓了,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让很多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烦恼而相互指责、埋怨、甚至闹离婚的父母和谐了起来,一家三口为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教育捷径而兴奋不已。

国学经典诵读体会 篇10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 篇11

正如开班仪式上一位老师所说,我们这个班有很多老师是慕名而自愿要求参加这个培训的。我虽然先前没有听别人介绍过这个培训班,但是在我们教育局网上看到这个培训的通知,当时就很感兴趣。因为名额有限,我担心轮不到我来参加,当晚就给学校领导打电话,主动要求参加培训。

7月10日,炎热的天气没有阻挡住我学习的强烈愿望,提前来到培训地点。满怀期待地开始了三天的学习之旅。现在虽然才学习两天,但是由衷地感觉到当时我决心放弃暑假里三天休息时间坚持要来学习的决定太正确了,真的是受益匪浅。先不说学习内容,单是能接触到这几个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就是一种学习,他们的博学,他们的睿智,他们的风趣,他们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而在讲台上放下身段的大家风范„„无不让我感到震撼。

再来谈谈培训内容:第一天上午董蓓老师给我们传授了基础朗诵技巧,董老师指出了我们的各种朗诵缺陷,告诉我们到底该怎样朗诵。她时而向我们传授理论技巧,时而亲自示范,时而要求我们和她一起朗诵。同样一句话,董老师朗诵出了不同的意境。不知不觉中,我们听到了自己朗诵的进步;

下午先是李彤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书法欣赏。他从甲骨文说到了大小篆、金文、大小草、楷书、行书。并向我们展示了各位书法名家的书法特色。让我受到了一次书法艺术的熏陶。接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杨淮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广播剧。杨淮老师虽然穿着朴素,不说话时确实其貌不扬。但是刚一开口,就语惊四座。很普通的一个故事,他也说得惟妙惟肖,说猴子的故事,仿佛一只顽皮的猴子出现在眼前,说蝈蝈的故事,仿佛蝈蝈出现在眼前。在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中,我们了解了广播剧。当然,他的风趣、幽默,得益于他深厚的表演能力。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上课时,也能像杨老师这样的话,还用担心学生思想开小差吗?

今天上午,又是李彤教授给我们上课,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有幸领略到了李教授深厚的书法功底,让我见识了真正的书法家,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平时很多的写字方法都是错误的。

下午,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的张博讲师向我们传授了正音基础知识。张老师也是通过理论讲解、亲自示范和我们实际操作让我们锻炼了呼吸气、纠正了发声的习惯。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肌肉群协调性的训练,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还把每一种训练的方式都给我们进行了示范,为了达到最好的示范效果,他有时躺在桌上示范,有时躺在椅子上示范,有时躺在地上示范。在指导练习绕口令环节,他教我们怎样通过打节拍帮助绕口令。

诵读诗词传承经典 篇12

【关键词】小学生 古诗词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30-02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纯,简单。与之相对的,我国的古诗词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之处,不仅蕴含深刻的内涵,意境也相当高远,不仅有对当代民生的思考,也有对后代美好江山的设想。不仅有豪情壮志,也有悲思无法释怀的感叹,拥有大量深刻的人文内涵,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从小阅读优秀古诗词的好习惯,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举多得。

一、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一)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学生最初能感受的古诗词的语言美在于古诗词的韵律节奏美。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诵咀嚼古诗词。这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韵律,平仄声。之后就是五言七律等。正是因为古代诗词家的重视,如今我们在朗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即使不用唱歌的方式,单就朗读也能够很顺畅,郎朗上口,感受到音乐感和节奏感。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朗诵古诗词的这一步骤,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古诗词拥有另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炼,直击要害,同时又能让读者产生想象。例如:王安石的《破船瓜洲》中,描写所处环境的美好,春风又绿江南一句话,就表达的淋漓尽致,整首诗用一个“绿”字,就将祖国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表达的透彻。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和之前美丽的大好河山相对应,自然的体现出作者的相思之情。全片不过二十字,着眼于“绿”和“还”,生动形象的将景色的美好和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体现出诗词的精炼特点。

(二)意境开阔,让人浮想联翩

评价一篇古诗词的优劣,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这篇古诗词的意境。一篇古诗词,就算通体拙劣些,但意境到了,就能比全片华丽辞藻但没有意境的古诗词上一个台阶。意境有三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乃第一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乃第二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乃最高境界。学生能够领悟到诗词中高深的意境,不能够让学生进入作者的角度去感悟诗词,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境界。

例如:在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只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将滕王阁所处的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一句话包含了五个层次的意境,不愧是千古绝句。本句首先是色彩美,晚霞余光,孤鹜深色羽毛,水天一色。其次是动态美,孤鹜在飞,云霞在落,只有天空凌然不动。秋水静静流淌,多么美好的画面。再者是虚实美,秋水依稀倒映出天空的美景,微风吹过,波光粼粼,虚虚实实。然后立体美,在天边,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最终是想象之美,在如此美妙的风景中,王勃的思绪又在何方呢?引导学生感受着层层深入的境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意思。

(三)情感丰富,引人入勝

文字生动鲜活的关键就在于注入了情感。通过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情感给读者,是我们创作诗歌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了情感,只能是死板没有生气的文字,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给诗词注入了情感,就仿佛给木偶注入了灵魂,赋予了它存在的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感悟诗词的情感,可以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例如:《悯农》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耕种粮食的艰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是,要感激农民伯伯,要帮助他们一起耕种粮食。

这就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偏差,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就是浅显不到位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问学生,为什么要描绘农民伯伯,学生们回答种田太辛苦。我接着问,农民伯伯辛苦种地是为了干嘛呢?学生们回答是为了给我们粮食吃。最后我问,那么我们有更好的方式维护他们的劳动吗?学生们得到最终的答案,要珍惜粮食。这首描绘农民的诗歌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才得以流传,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准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情感,对诗歌有正确的认识。

二、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古诗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刚开始接触古诗文的时候一定要多读多背。能够流传下的诗词都是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学生在不断的背诵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形成我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民生的思考,对朋友的一诺千金等,优秀的文化能够在大量的背诵中得到传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背诵古诗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早读课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经验,带领学生多次通读一篇文章,学生凭借良好的记忆力可以自然的将整篇文章背诵下来。因此,我们只需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通读,学生自然就能够将古诗词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烂熟于心的古诗文进行思考探索,做到真正的理解。唯有了解背上的古诗词,学生才能够将之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才能够有效的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让学生有效的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教师肩负的最重要的使命。让学生通读烂熟于心是古诗词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方式,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理解,转化。传承中华文化,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心得 篇13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经典诵读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丁肇中实验中学 朱华平

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书籍能够带领我们实现生命的价值,拥有更高的存在感.学会诵读,鉴赏诗文,书法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技巧性相当强的课程,要很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依赖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来传授,这个重任就落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通过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一定的文学鉴赏理论,学会一些诵读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将语文教学延伸于课堂以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孩子诵读经典的领路人,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成为传承文明的主人。

这次培训各位授课老师从最基础和实际出发,从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基础知识入手,讲述吐字归音的方法,加深我们对于汉语普通话的认识,使其具备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纠正青少年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能力;讲授播音发声对气息控制技巧、口腔控制技巧、共鸣、声音弹性等方面的要求,使我们从理论上系统了解播音主持的生理控制技巧;系统讲述语言表达的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基本内容,提高我们在处理一篇稿件或讲述一段故事时表达能力,使其具备辅导青少年处理稿件的基本能力。由授课老师适当示范,或欣赏名家的朗诵、配音片段,并引导我们对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加以分析、理解。

作为教师,当我能够切切实实地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感受到他的魅力,领略到他的智慧。那么我也乐意将圣贤的知识最大限度地传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最佳期,大量地背诵经典书籍。

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15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上一篇:心痛让我明白抒情散文下一篇:幼儿园小班语言样样都爱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