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2024-08-24

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共15篇)

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篇1

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2014年南京市中小学经典诵读教育培训班。刚到那儿,放眼望去,报告厅里人头攒动。此次,为期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我收获多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不虚此行。我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感受也更深了。现在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与体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以下三位老师。

首先是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的董蓓教授,她为我们讲授了“基础朗诵技巧”、“中华作品朗诵技巧”。她是个年龄不大,长得漂亮的大女孩,但听了她的课后,我不禁对这位老师刮目相看。她讲课时总是全情投入,把复杂枯燥的发声基础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给我们听。或许是学习播音主持的缘故,她的课有一种吸引力。生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由衷赞叹她超强的专业性。通过她的讲解,我明确了朗诵与朗读是不一样的。朗读是朗诵的第一步,朗诵是脱离书本的实践活动,需要手势、眼神、姿态的配合。朗诵者心理的调整与情感的酝酿,在深入理解作者的想法,细读体会作者心理的基础上把自己设想成作者的化身——自己即抒情主人公,诗歌中的文字就是自己想说的话。知道了朗诵分为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她还让我知道我的语音不太标准,发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后鼻音一直发不到位,一些复韵母一直口型变化不明显,虚实的处理也不太正确等等。学会用气息来提高自己的朗诵技巧,知道了不同的感受可以朗诵出不同的效果来。使我对朗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李彤博士,他讲述了“书法欣赏”详细讲述了中华五千年字体的发展变化,教会我们欣赏不同的书法,并讲述出它们的特点:用笔如何?结构如何?章法怎样?知道了字体显示出人的内在特性。使我了解的文字的发展过程,同时也知道了如何写好书法和欣赏书法作品。

最后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杨淮老师,他关于“校园广播剧创作”的报告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从广播剧的艺术特征到如何去创作对我们进行了指导。毫不夸张的说,我是听着他的声音长大的,那动听的声音至今萦绕在耳畔,不由得对杨老师多了几分敬意。他的讲座是有深度的。每一个段落的讲解都配合播放不同学校创作的广播剧。听着老师们的声音,我感到震撼,突然觉得自己的声音怎么这么难听,都不敢说话了。从而也产生了想要学好朗诵的迫切心情,听课变得尤为认真,生怕漏掉一句。他总是说“如果校园广播剧创作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可以找我,我的电话是„„”。

通过3天的学习,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努力训练,我的困惑会越来越少。因为这几天教给我一种坚持学习的精神。我会用坚持的精神,给自己的幼儿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以前,我总认为朗诵得好与不好最重要的在于朗诵者自身的声音条件、发声技巧。通过培训我知道朗诵效果是取决于朗诵者对于作品的理解,要有画面感,而不是见字念字。通过这种训练既可以提高诵读水平,又可以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可谓两全其美。我将带着对诵读的一贯热情,将所学带入日常工作,发挥最大效能。

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篇2

一、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现状

1.社会环境对经典传统文化的不利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大量文化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网络的迅速发展强化了全球的文化差异,特别是现如今,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韩国的爱情至上、日本的动漫世界等挤占传统文化空间,导致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

2.学校对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视不够。面对“90后”为主力的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缺失已众人皆知。漠视传统文化,学风校风不振,特别是录取分数线较低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更是让人担忧。这些学生缺乏理想与信念,追求个人享乐主义;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没有无私奉献精神;缺乏学习主动性,功利意识较强。而学校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与就业压力的增加,把应用型、技术型、实用型教育放在首位,甚至成了市场需求的人才加工厂,市场需要什么学生,学校就开设什么课程,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的学生走上岗位后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应变能力相对薄弱。

3.学生个人对经典诵读活动的漠视。从各高职院校的现状看,学生普遍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不高,只有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才能像完成任务式的进行小部分诵读, 诵读内容不宽泛,过程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会经典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含义。学生的阅读取向呈现出娱乐性和游戏性,加之现代社会网络文化、恶搞文化、快餐文学对学生视线的冲击,导致学生认为经典作品过于严肃,不如快餐式的读物轻松、刺激,不如时尚读物前卫、新颖。

二、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1. 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强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这就是说将青年学生培养为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道德规范, 是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阅读这些经典,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将个人理想抱负与实现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在社会发展洪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经典诵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是以“90后”为主体的青年一代,思想活跃、性格突出。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利益多元化、意识形态多样化的挑战,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类观点在影响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的学生。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势在必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古人曾说:“百行以德为首。”通过诵读不断细细品味其中含义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将自己打造成正直公义、诚实善良、勤奋好学、情感美好、志向高远的青年一代。

3.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学校精神的创建。学校精神是整个学校的共同核心价值,是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体现学校在发展进程中反复实践并始终坚守的基本信念。学校精神建立的最终目标是营造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并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文化积淀。长期置身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培养气质,提升素质,强化文化积淀,更重要的是这个群体会呈现出共同的风格和气质,这种风格和气质就是学校精神。

4.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大学阶段会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产生很多不适应, 长期发展会变得自我封闭、特立独行,进而与校园生活脱节,迷失自我。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超然与旷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过这些经典文化的诵读,理解为人做事,对自己应力求进步,发愤图强;对他人应厚实和顺,容载万物。大学生更应通过阅读正视自己人生中的逆境与挫折,靠自己的力量超越自身,获得自身进步与发展。

三、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1.加强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制度建设。要将经典诵读活动持续进行下去,由负责学生工作的主管领导牵头,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有效推动活动开展。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平台、QQ、微博等网络平台及学院宣传栏、板报等倡导经典诵读,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实效性。

2.开设经典著作选修课程。以教材为抓手 ,编写实用性较强的经典著作汇编本,开设经典著作选修课程,以实用为教学目的,通过生动讲述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慢慢扩大经典著作的影响,渐渐形成学生学习经典的良好风气。

3.成立经典诵读社团、开设相关讲座。学校可以成立经典诵读社团传授国学经典,宣讲名家名言,发表诵读体会,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诵读比赛, 也可以定期播放《百家讲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更亲近经典、自觉感知收获。在经典的洗礼中不断升起对经典诵读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感受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4.积极拓展社会实践 ,丰富诵读人生体验。以开放的视角开展活动,将经典诵读活动推向社会。在学校成立经典诵读兴趣社团后,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与诵读经典文化,传播经典文化的精髓。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诵读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建学校精神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能以此为着力点,开展多彩经典诵读活动,必将推动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现状,提出加强经典诵读活动的必要性,并探析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诵读国学经典 促进养成教育 篇3

一、《弟子规》活动的开展

(一)“践行弟子规——小手拉大手”启动仪式

《弟子规》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学校决定推行《弟子规》的诵读、践行和力行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的修养,打好基础,逐步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习惯。

开学初,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诵读计划,结合当下现实生活情况对《弟子规》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合理注解,同时配合晨读、午休、班、队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了《弟子规》的讲解,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班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了督察。

在2010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校“践行弟子规? 小手拉大手”活动启动仪式在校园操场上举行了,来自北仓镇政府、多个行政村领导、企业家及50名家长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我校张校长就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诵读、践行《弟子规》的重要价值做了具体的的阐述,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出倡议,学校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也进行了发言,同时还邀请了六年级两位家长就自己孩子学习践行《弟子规》做了典型发言。会上,师生用朗诵、歌舞、快板等形式向领导和家长进行了汇报演出,最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与会的领导、来宾、家长、师生郑重签字,将活动推到高潮,使此次活动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赞赏。

本次活动,既是王秦庄小学家长学校的一次培训活动,又是王秦庄小学“诵读国学经典? 做儒雅少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传统道德文化,搭建学生、家庭、校园共同学习教育的平台,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教育途径。

(二)力行《弟子规》 “感恩”在行动

诵读《弟子规》活动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充分利用晨会、班会、主题中队会,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牢记于脑、铭刻于心。根据不同年龄规定每周背诵经典篇目,根据自己的行为填写《弟子规》力行表,各班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学校课堂、课间及家庭,规范学生传统礼仪要求,使学生在校园里“揖身圆、拜恭敬”处处以礼相见,尤其“一日爱心班长”特色体验活动,延伸到家庭,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

2011年元旦之际学校开张了“力行弟子规感恩在行动”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各班表演的形式精彩纷呈,孩子们通过背诵、表演、歌唱等形式,把弟子规牢记在心,并展示出来。很多孩子在背诵的同时,还能逐渐理解,并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活动结束后有的家长反映,在学习《弟子规》后写到:记得在暑假的一天,我到同学家去玩,看到他有一辆非常精致小巧的汽车模型,我就悄悄的带回了家。这学期学习了《弟子规》后,知道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决心一定要改正过来;又如:我们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在活动中了解了这样一个情况,一个孩子父亲告诉老师,有一次与孩子一起回家,进楼门口时孩子说:“爸爸请您先进。”爸爸很高兴,孩子上学后真的懂事了,孩子说:“弟子规教导我说‘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所以我应该让您先进。”听了这件事后真是让我们的老师倍感欣慰,看来弟子规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中,同时大大促进了我校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多彩活动 创设浓郁“儒雅”氛围

(一)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学校从环境入手美化校园,建立起了国学教育阵地,开辟了“百年校史”“世界在我脚下”“民族英雄”“经典荟萃”“经典图书城”等,努力创设了一种“校园处处是经典,学生处处可诵读”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经典诗文记住。同时,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各教室的布置既体现规范又彰显文化特点,开辟有“古诗角”“经典壁”,张贴优秀中华经典诗文的字画、条幅,建立“学生诗文诵读评比栏”“校园小导游”等板块。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等),不少班级还组织学生成立了“诗配画小组”和“经典表演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绘成题诗图并进行展示,对一些适合表演的经典古文则由师生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热情。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小学生对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是进行教育的良好途径,作为一项内涵丰富的文化工程,它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只有把它融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才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2011年春季我们先后开展了“儒雅杯”古诗课间操竞赛、“儒雅杯”首届校园文化节,就是把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相结合,把诵读活动作为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同时又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来更好地推进“诵读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诵读小能手”、“诵读状元班” 擂台赛、“校园小导游”“班级文化”“年级文化”等交流与展示、总结与评价活动。每年我们还利用“儒雅杯”校园艺术节开展诗文齐诵、诗文大联诵、诗文合唱、朗诵或配音朗诵、古诗歌舞、情景表演、诗文图展等,既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我们努力让抽象的德育变得有形,让有形的德育体现于活动,让外化的活动变得多彩,让多彩的活动深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行动,影响学生的一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中小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心得 篇4

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来自中国传播大学南广学院的朱俊瑛教授。朱教授从嗓音保护和科学练声两个方面进行讲解,边给我们讲解理论知识,边指导我们现场练习,有不正确的地方,还反复练习,直到读正确为止。

一开始,朱老师就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你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嗓子的?这一问,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有的老师说多喝水,有的老师说含金嗓子喉片,还有的说喝菊花茶和胖大海,大家各抒己见。朱老师告诉我们,嗓音保护要注意日常休息和日常饮食,每天晚上休息好,第二天明显感觉嗓子也清爽了很多。如果感冒或嗓子发炎,尽量不要说话。还要注意不能吃刺激和辛辣的食物。

其实,作为我们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每天的课务重,琐事多,几节课下来,嗓子累的说不出话来,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反复讲解的题目孩子不会,难免会生气,这就更加剧了嗓子的嘶哑。如果不喝水,压根就说不出话来。不管是感冒和嗓子发炎,都得义无反顾地上课。咽炎的职业病,几乎每个老师都有。朱老师告诉我们保护嗓子和治疗咽炎的小窍门:1、每天早上用温盐水漱嗓子。2、用麦冬泡水喝。3、用绿茶和蜂蜜泡水喝,在胃好的情况下,坚持喝一段时间,可以治疗咽炎。朱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很多病,不是因为我们不注意,而是因为我们无知。这些小窍门,你别说,我真得试试,每天早晨刷牙,嗓子干呕,真是难受得很。

朱老师还带领我们现场练习气息,经常听说“丹田呼吸”,但我不知道丹田具体在什么位置,听了朱老师的介绍,才知道了丹田的具体位置:肚脐下,三指下面的位置。

在进行“绕音练习”的时候,用“i”来练习,先练习“i”的.延长音,然后以“i”为原点进行练习。朱老师先给我们示范,然后让台下的老师自告奋勇进行读,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导,直到读正确为止,然后让台下的全体老师一起读。还以《清明》为例带领我们进行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音阶练习,还带领我们练习我们从没有接触过的气泡音练习。真是太有意思了。

运用气息和声音、虚声和实声进行朗读古诗,可以再现诗歌的意境,给大家想象的空间,使诗歌变得温柔而浪漫。下午的时间,我们台下听讲的老师容易犯困,朱老师让我们分组进行赛读,读的时候,要做椅子三分之一的位置,身体坐正,这样,气息容易通畅。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既学到了知识,也不困了。

朱老师还播放了赵忠祥老师、方明老师、鲍官老师三位艺术家朗诵的《岳阳楼记》,让我们感受到大师的风采,令我们陶醉和钦佩。朱老师让我们评价三位艺术家的朗诵。我认为这三位艺术家有共同的特点,又有他们各自突出的优点,赵忠祥老师用感情来朗诵、方明老师用声音来朗诵、鲍官老师用表演来朗诵。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5

本次活动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主要是利用板报、广播、校园内悬挂横幅、外面张贴标语200条,还有经典诵读栏等进行氛围的营造。

二是开展竞赛活动阶段,比赛项目有征文、书法、给经典配图、手抄报、读书记录卡、讲故事等,在此项活动中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确保学生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周至少上一节阅读课,每季度读完一本书。

三是总结表彰阶段,表彰在活动中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指导老师,这将在12月下旬举行。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6

阳逻高中

汪群英

这次有幸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听了华农的教授上了一节精彩国学经典诵读课,使我受益匪浅,读一本好书,能改造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写有古人智慧的书,一本道有古人精神的书,我读完之后,感受颇深。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让人学习的古人的精神的书!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因为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读吗?在这本书中,有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给我学习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这本书蕴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诗向我描绘出一幅幅古老的图画,这本书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篇7

为了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语用函[2010]6号) 文件的精神, 也为了推动中华书局组织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的工作,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指导, 中华书局、中国孔子研究院、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将于2010年10月23日至25日在曲阜举办, 会议为期三天。

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 立足全球化视野, 注重活动系列化、课程模块化、学习体验化的精心设置, 以推动中华经典与当代教育的进一步传承、融合为使命, 以全国教育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高端文化论坛。

【论坛时间】2010年10月23日-25日

谈经典诵读中的教育效应 篇8

关键词:经典诵读;明礼礼仪;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27-01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选入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反映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涉及面也很广。学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应将古诗文诵读与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融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诵读与理解反映文明、礼仪以及精神面貌的古诗词,让学生自小就扎根在文化传统的熏陶中,培养其良好品行,提升道德素养。

一、创设丰富的古诗诵读环境,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还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因此,学校要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从营造丰富的诵读环境入手,让学生在耳闻目濡、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经典、感悟经典的平台。例如:教室前黑板的一角开辟古诗词专栏,每周规范书写一首经典古诗,师生共享;教室里的“经典伴我行”宣传栏,张贴学生作品,学生可以把对古诗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以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出来,和同伴们一起阅读与欣赏;教室的图书角摆放《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经典名作以及礼仪方面的图书;走廊墙壁张贴着与礼仪教育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画作品、精美的手抄报……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丰富的经典诵读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会产生极大地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二、增设经典诵读课程,促进学生礼仪习惯养成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先进,易受英雄行为感染。”因此,教师要重视诵读教学,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在诵读课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悯农》这首古诗时,根据其内容浅显易懂,教师可采用“儿童教儿童” 的古诗导读学习方式,开展“我做小老师”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在教师帮助下设计“吟唱、表演的”学习方案,然后教师有目的组织学生一起学习。课堂上学生一边表演一边认真讲解应如何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惜每一粒粮食。而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爱惜粮食与正确进餐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孩子们在互动交流与实践中,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学会了文明进餐的行为礼仪。尽管一年级的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是似懂非懂,但已自然流露出了想用古诗中优美的诗句来表达的欲望。充分发挥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兴趣,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诗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其内容涵盖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对儿童的启蒙教育极其重要。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可将《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诗文作为校本课程,并纳入到学生课程中,让学生在诵读与理解中习得礼仪规范。在教学中可将其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苦练等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配上旋律,编成韵律诗让孩子吟唱与表演。在“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声声诵读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要组织学生讨论: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并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读书笔记。

诵读课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积淀了文学知识,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传递着讲文明,懂礼仪的信息,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

三、搭建经典诵读活动平台,内化学生文明礼仪品质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应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让他自己想。”“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这些思想为我们重视开展经典诵读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等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机会,将培养学生礼仪行为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如开展古诗词竞赛、经典诵读过级、动手制作古诗书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累有关礼仪的古诗内容并收集整理在一起,出版“我喜欢的古诗”、“文明礼仪诗歌专集”等,让这些书籍成为他们交流的工具;鼓励学生根据经典角色表演;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诠释学生对古诗中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初浅理解,让校园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着人文的气息,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朋友的情谊,文明礼仪美育尽在其中。

只要我们时时刻刻从弘扬中华美德,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将文明礼仪教育放在心上,在以传诵经典为载体,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让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学生各项活动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明礼仪教育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学生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篇9

一、经典诵读情况

1、本学期读经时间有所调整,从以前的每课前读十分钟,改为一周读三堂课,星期一和星期五的第五节,星期三的早读课。这样改变的好处是不占用学生义务教育的时间,缺点是孩子们似乎读得不够多,而且遗忘较快,得不到及时的巩固。但即便如此,读经的效果也是相当显著的。

2、每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读,齐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抽读,领读,赛读等。孩子们尤其喜欢教读,喜欢自己当小老师,他们预先把后面未教的部分读了后,都积极来争取当老师教其他的孩子。在读经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感受到了被别人需要的幸福,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学困生,通过读经觉得其实读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孩子们读的时候,我也常常跟着他们一起读。这学期,我们班把《论语》读完了,现在正在读《弟子规》。

3、除了在指定的课堂上读,我还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宣传诵读经典的好处,让家长督促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还在校讯通上安排读经的作业,让孩子们时时不忘经典。

二、经典诵读效果

1、我的思想转变了。

为人师表十多年,我常常感慨自己碌碌无为、平庸茫然,缺少教书育人的幸福感。有时出去学习,发现与别人的差距真是太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读书少了,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光靠吃老本是肯定不行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得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积淀了两千多年的文化精萃,不仅是响应学校领导的号召去读,更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去读。所以,我的思想转变了,我开始读了。

2、经典教人诚信豁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像这样的非常适用于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论语》名句,多得数不胜数。以前,我常常怨天尤人,常常愤世嫉俗,读经以后,我的心态平和了,遇到事情常常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一想,常常先反思自己不对的地方。而学生们在我的眼里也变得可爱多了,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分的急躁和过分的恨铁不成钢了。

3、学生是最大受益者。

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固然重要,而经典的诵读在小学阶段更是重要,既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又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内心的安静而充实,如果长此以往,将有效地去除现代青少年的普遍浮躁、贪图享受的不良品质。经典教人孝顺,教人平和,教人勤劳,教人惜时,教人仁义,教人礼仪,教人诚信,这些,正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们迫切需要学习和纠正的。

4、经典诵读让孩子们懂事了。

我们班有几个特别的调皮的男生,如:邓君洁、陈鑫、范俊溢、巫恩蓝,他们性格鲁莽冲动,暴躁易怒,有的爱动手,爱爆粗口,有的不爱学习,不守纪律,不爱劳动。通过两期的经典诵读,他们也改变了,即使有冲动和懒惰的时候,稍用一些经典名句提醒,特别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他们也会自觉收敛,自感惭愧。像邓君洁,以前从来都不会好好做作业,写作文那些全是敷衍,字数从来不够,这学期就严谨多了,字也写好了,以前特别爱打架惹事生非,现在竟然开始主动承担管理班上红领巾的佩戴工作了,陈鑫以前最爱冲动,动不动就发怒发狂,现在都彬彬有礼,学会宽以待人了,范俊溢主动地爱学习了,服装也变得整洁多了,巫恩蓝以前很懒惰,现在还常常帮助别人了在这学期的老师搬办公室的过程中,我们班的同学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学校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非常热心积极地帮助老师们完成了搬家工作,不仅是这一次,只要是学校老师和领导叫我们班的同学去帮忙,他们总是毫无怨言地无私奉献,还主动帮一、一班的小同学搞了好几次大扫除,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单纯地完成任务。在这学期的运动会中,我们班的孩子又一次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体现了团结互助、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奋勇争先的精神,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最终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且,教会学生做人比考得一时的高分更为重要,分数是暂时的,人格是一辈子的。同时,既然有完善的人格,那么,他必定会懂得努力去学习。

三、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

国学经典诵读体会 篇10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经典诵读教育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观赏—学习—实训”教学方法 经典诵读课程 高效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32-02

为了提高小学全科教育学生在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效率,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依据课程特点,我们进行大胆探索尝试,采用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实际、成效显著的“观赏—学习—实训”教学方法。“观赏—学习—实训”教学方法是在整体统筹之下的分阶段、定目标的回合式学习策略,教学实施过程需要科学设计各个回合的不同侧重点,贯彻稳步前进、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

一、第一回合

学生刚开始接触中华经典诵读新课程,基本上不了解该课程的实质,心中是好奇夹杂着疑惑,课堂状态是身在而不一定心在。教师为第一回合设计的教学方法应简单轻松、针对性强,要求不宜太高。具体教学过程是:

(一)观赏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

通过观赏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接受熏陶,开阔眼界,激发兴趣。同时,提出观赏思考问题:

1.哪位主持人的朗诵表演你最喜欢,为什么?

2.跟自己比,这些主持人的优势在哪?是声音方面、情感方面还是表现力方面?

3.自己已有条件中可突破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地方在哪?

这些问题在于引导学生观赏之余再进行自我评价,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诵读基础知识的普及学习

1.什么是朗诵?

2.朗诵与背诵、吟诵、朗读有什么区别?

3.朗诵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这个过程,将让学生掌握朗诵、朗读、背诵、吟诵、话剧表演、平仄、押韵、节奏等基本概念,学会对作品文本进行整体把握、模仿和刻意雕琢,对作品能有表层把握。同时,在语音准确度、形象感受方面提出要求,培养朗诵者“胸有成竹”的内心状态。

课堂示范作品讲析一,选取余光中先生的经典作品《乡愁》,训练对作品深刻、细致的感受。

如果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那就根本无法打动听众。因此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课堂示范作品讲析二,选取白连春的诗歌《我和你加在一起》,在强调发音正确、吐字准确的基础上,学会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使朗读清晰完整;同时保证语速适当,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另外,要做到语调生动,根据需要,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训练环节

首先,提倡选择内容浅显、形式简单、语言具有形象性的作品。

其次,要选择适宜自己能力水平的作品,无文字、语义障碍,能把握作品背景、主题和情感基调。

再次,表现手段灵活多样,可单人可组合,可在座位站立也可上台表演,可课内也可课外,让学生放松心态,尽情朗诵。

最后,第一回合的朗诵训练,作品的背景音乐不作要求。

二、第二回合

五个星期的学习周期,让每位同学都有不少的收获,带着初尝“成果”的喜悦,由第一回合进入第二回合。这时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围绕朗诵属于“二度创作”的本质,以掌握朗诵“创作规律”为核心,深入领悟各种朗诵知识,各方面都提高了要求。具体过程为:

(一)观赏中华诗会“清明篇”、“端午篇”

观赏中华诗会“清明篇”、“端午篇”,感受经典诵读的独特魅力,接受“情、雅、美”之熏陶,切身领悟国学经典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课程的热爱,树立掌握诵读方法的信念。

(二)重点讲授朗诵的训练细节要求、艺术表达手段和朗诵准备工作

1.朗诵的训练细节。第一,训练充满热情的表演心态;第二,训练得心应口的吐字喷弹力度;第三,训练张弛鲜明的疏密尺度;第四,训练高低起落的抑扬幅度。

朗诵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形态,它既有语言艺术的共同规律,又处处显示出自身的表现特征。抓住这些细节,朗诵表演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辅助讲析选择的作品是杜牧的《清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艺术表达手段。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涵。通过学习,学生将获得有关主题、基调、韵律、语势、语气、停顿、重音、句调等常用的表达手段知识及运用技巧。

辅助讲析选择的作品是叶挺将军的《囚歌》、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

3.朗诵的准备工作。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第一,对朗诵材料的精心选择。选择语言形象感强、适于上口、适应场合和听众需求、自己能驾驭的作品。

第二,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透彻理解其内在含义。要对所选材料做正确、深入的理解,深刻、细致的感受和丰富、逼真的想象。

辅助讲析选择的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三)学生训练环节

依据“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学到的各种诵读知识和艺术手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具体要求:首先,认真选择自己喜爱并能充分驾驭的朗诵作品;其次,每一位学生必须登台展示,表演形式自己选定,时间不能少于两分钟;再次,学会自己找好背景音乐,增加表演效果;最后,表演过程不允许带稿件,充分体现朗诵的严格标准。

这一阶段的训练,整体质量将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也得到全面检验,涌现不少有朗诵表演潜力的学生。

三、第三回合

遵照巩固提升、精益求精的原则,深刻领略“口耳之学”的语言艺术真谛。

(一)观赏学习全国性比赛和名家名篇朗读表演相关视频

选取中华经典诵读各种全国性比赛和名家名篇朗读表演的相关视频,进行研究性观赏学习,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诵读表现,借鉴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二)各种朗诵技巧讲解及朗诵的共性规律分析

1.作品思想感情分析与表达,抓住思想、情感、基调、变化等关键环节。

2.情境和角色感的表现,朗诵时一定要有角色感,把握角色定位和行为。

3.形象感和画面感的表现,让内心视像经声音和形体语言转换展现为画面感。

4.朗诵表演的情景再现,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朗诵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

5.朗诵中的对象感,朗诵者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感觉到他们的确在听、在想。在“目中无人”的环境中,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

6.朗诵表演的声音控制,做到气息与声音的上下通透,声音高中低、强弱、轻重的变化自如,声音与感情结合,随情而动。

7.朗诵表演的形体语言——站姿、手势、眼神及动作的协调、动作的组合,要做到全身心投入,朗诵过程达到姿态自然和谐的境界。

8.诵读活动的共性规律。第一,全面了解作品内容,主要是写了什么事、什么情、什么主题,了解作者创作时的背景、价值取向、感情色彩等。第二,重点把握作品中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具体特点等。第三,朗诵者要有想象力和现场感,声情并茂。第四,朗诵者要掌握作品不同的艺术个性和语言风格,要注意整体性、匀称性、起伏度、疏密度的不同变化。从全篇到诗句,从行距到字词顿挫,都要符合“每一首”的独特性。

(三)学生训练环节及全班汇演展示

培养学生“向朗诵名家致敬,立追求超越雄心,展魅力个性风采”的理念,熟练运用各种技能技巧,用心领悟祖国文化宝库博大精深、用之不竭的经典作品内涵,实现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开阔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具体要求及达到的目标:

1.自己挖掘领悟作品内容、寻找动情点,再生动传神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得到思想感情的洗礼、人生的感悟和灵魂的荡涤;

2.各种艺术手段能自如运用,肢体语言自然合理,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3.背景音乐选择精妙得当,与作品紧密融合在一起,产生美妙的效果。

期末验收:举行全体同学参与的课程学习成果汇报演出活动,展示同学们的经典诵读演绎风采。

展演活动印证了该课程培训模式的高效实用,汇演收获到累累的硕果:文明的传承、文化的熏陶、艺术的享受、美感的体验、情感的宣泄,在每一位同学上台展示的那一刻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精彩纷呈,激动人心。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诗歌朗诵》(第二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华文化经典诵读(10CD+配套书)[M].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12

[3]中国文学标准朗读(古诗词篇,2CD)[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2

[4]尹建国,曲文军.经典诗文三百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度广西教师教育立项课题”(A类)——师范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研究(2012JS017)

【作者简介】李小东,男,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学高级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读《国学经典诵读》心得 篇12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

每当我读到书中李白的诗时便感受到了他写的诗的诗情画意。虽然字数不多,但诗句是多么工整、恰当、优美啊!同时李白的诗也描述了当时的情景、风俗,总能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看到孔子写的古文时,我会不禁想起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像如懂得孝敬父母以老为先;团结、有很强的凝聚力,我们还有许多节日、许多传统经典,这都是国外没有的。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增广贤文》,它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本,它里面的知识广泛,道理深刻,就像从中的一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一直被我抄入在好词好句里。又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知道了时间的珍贵。《增广贤文》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事、做人的道理,对我以后有很大帮助。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感悟 篇13

国学经典诵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更多地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台阶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记得一位家长曾经说过:“我们也要和儿女们一起诵读经典,不然该如何在儿女们面前立足,怎么样去教育他们呢?通过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何乐而不为。”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一些专家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每天只需诵读20-30分钟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时间来背诵,不需要多加解释,不增加家长负担。

见效快――学生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

后劲足――在学生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优秀的中外经典文化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诵读经典是费时少、投入低、收效高的方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其意义更加深远。我认为,自从学校诵读经典后,班级气氛比较融洽、生活常规明显进步、教育管理也觉得轻松了许多。

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论语》文采绚丽,语言精粹,为世人所仰慕。如:“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第一》),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来生动、形象、确切地比喻君子自我修养的高要求。

又如:“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此段话铺陈了人的生命发展的六大阶段。构建了生命追求的美好境界,令人无限向往。而展示每个阶段特点的“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些词语不仅用得精当,而且充满灵动,或长或短,还不乏音韵之美。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灵最清澈的时代。记忆力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也需要“抢救”。“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是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所以,一个处在当今信息滔滔、知识爆炸时代的中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而今,目睹社会之怪现状,谁没有切肤之痛?社会道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众生人等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青少年犯罪年龄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不以堕落为耻的品行,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的彻底失落。

我便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了我的国学经典诵读之旅――首先要激起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我带了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故事图书来到了教室拿给当时还是三年级的学生看,读给学生听。孙悟空是正义、智慧和勇敢的化身,爱憎分明,赤胆忠诚……学生心中不可一日没有英雄啊!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活跃极了,原来读书这么有趣,学语文这么轻松!

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体现中,为民谋福,为国尽忠。这是我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最终目的。子贡在谈到老师孔子一生的孜孜追求时,曾动情地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

中华经典诵读感恩教育 篇14

一年级(2)班 吉木萨尔县第三小学 “中华经典诵读——感恩教育”

“中华经典诵读——感恩教育”

主题班会

一年级(2)班

活动要求:

1、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掌握有关感恩的经典诵读故事。

2、通过听故事,了解我们的民族是个有知恩图报光荣传统的民族。

3、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尊敬老师、尊重长辈的思想,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教学过程:

一、诵读经典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班会课的前五分钟留给同学们展示。

学生自己展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语故事》……

2、很好,同学们都猜得很正确。我们这节班会课的内容就是经典诵读,在这些经典故事里有很多感恩故事。告诉我们人要知道感恩。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许许多多想要感谢的人,其中,父母养育我们,是我们第一个应该感谢的人;老师教育我们,我们一定会想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知道老师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二、感谢父母 1师生诵读讲故事:

感恩父母的成语故事;经典故事;经典诗词,名人故事…..2讲述从古到今伟人感恩父母的感人故事

3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你打算用什么行动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

1、你知道“教师节”的来历吗?

a、1931年5月,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

b、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为教师节。

c、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

d、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我们每天都在学校里上课,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你了解老师的工作吗?下

面我们一起走过老师的窗前,感受老师为了大家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四、学唱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

五、讲述从古到今伟人尊师重教的感人故事。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历来很多知名人士也都非常尊敬他们的老师,在古代没有教师节,但是有很多尊师故事却广为流传,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1、《程门立雪》:

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拜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 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

六、讨论:什么是父母最称心的礼物?什么是老师最称心的礼物?

1、(小朋友讨论,发表意见)

2、行为训练:

上课习惯训练:预备铃响了,我们该怎么做?

好,老师现在就看看你们是怎样送这件礼物的。(表扬坐姿好的小朋友,并做示范)七:总结

私塾学堂教育经典诵读书单 篇15

● 《治家格言》[清]朱伯庐 撰 ●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 著 ● 《笠翁对韵》[清]李渔 著 ●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

● 《千家诗》(世传)[宋]刘克庄 谢枋得 [清]王相 选编

● 《菜根谭》[明]洪应明 著 ● 《呻吟语》[明]吕坤 著 ● 《老子》 ● 《大学》 ● 《中庸》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庄子》 ● 《荀子》

● 《龙文鞭影》[明]萧良有 著 ● 《五字鉴》[明]李廷机 编 ● 《幼学琼林》[明]程登吉 撰 ●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 ● 《三十六计》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 《黄帝内经》

●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 《昭明文选》[南朝]萧统 著 ● 《战国策》[西汉]刘向 著 ● 《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梁传》 ● 《春秋左传》

●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 著 ● 《诗经》 ● 《尚书》

● 《礼记》[西汉]戴德,戴圣著 ● 《仪礼》

● 《周礼》[西周]周公旦 著 ● 《国语》

● 《楚辞》[东周 春秋战国]屈原 著 ● 《尔雅》

● 《古诗源》[清]沈德潜 著 ● 《山海经》

选读书目:

●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著 ●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著 ●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 ● 《西游记》[明]吴承恩 著 ●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 ● 《史记》[东汉]司马迁 著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 《武经七书》

● 《六韬·三略》[周]太公望,[汉]黄石公等 著 ● 《百战奇略》[元末明初]刘基 著 ● 《盐铁论》[西汉]桓宽 著 ●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著 ● 《幽梦影》[清]涨潮 著 ● 《传习录》[明]王阳明 著 ● 《智囊》[明]冯梦龙 著 ● 《曾国藩家书》[清]曾国藩 著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 《闲情偶寄》[清]李渔 撰 ●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 著 ● 《随园诗话》[清]袁枚 著

● 《笑林广记》[清]题“游戏主人纂集”,“粲然居士参订”。● 《对联》

工具书:

汉语:商务印书馆之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说文解字

英语:商务印书馆之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

许清梯译作《最新英汉活用词典》

台湾光复书局图解英汉词典

词汇:雷秀云编著英语常用词5000+5000(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刘毅编著词汇 语法:朱震一 陈锡麟编著语法

英语:商务印书馆之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 英语应考:初中英语词典(世界知识出版社)英语课本:新概念英语(一,二,三,四)

英国SP创意设计工作室编著 从单词到会话法英汉对照 赖世雄英语

上一篇: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下一篇:改革落实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