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大学(精选11篇)
中华经典诵读大学 篇1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大学篇)目录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智仁勇
君子九德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德者必有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比德
善、信、美、大、圣、神
士不可以不弘毅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大勇
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
砥砺情操
君子成人之美
乐人之善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人论世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养心莫善于诚
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
身劳而心安,为之
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夫圣人之屈者,以求伸也
取四重,去四轻
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
忠不可暴,信不可犯
安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改其乐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义者,百事之始也
遗物而反己
宠位不足以尊我 谦抑
满招损,谦受益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孔子观于周庙
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
治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六言六蔽
不迁怒,不贰过
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
轮扁斫轮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问之要
孝亲
子游问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五不孝
人之与其亲也,至死无穷
子欲养乎亲不待
改过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诗经·邶风·静女
屈原
橘颂
曹操
短歌行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李白
将进酒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明神
文天祥
正气歌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
温庭筠
梦江南(梳洗罢)韦 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李 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柳 永
鹊桥仙(纤云弄巧)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岳 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秋 瑾
满江红(小住京华)曹 植
洛神赋(节选)王 勃
滕王阁序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节选)李 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袁 枚
黄生借书说
艾 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冯 至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附录
作者与作品简介
版本目录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壮岁篇)目标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崇德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作德心逸日休 元、亨、利、贞 刚、毅、木、讷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夫子自道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三不朽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 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
守善 君子不忧不惧 讷于言敏于行 君子三戒 尊五美,屏四恶
反求诸己 舍生取义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 君子三乐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君子能为可贵 以义变应,知当曲直 兼权之,孰计之 君子之耻
谦抑
天道亏盈而益谦 天何言哉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争之德 盛德而卑 三利三患
自伐其善,则莫不恶也
正身守信 其身正,不令而行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古者言之不出 君子不失足于人 志忍私,然后能公 延陵季子脱剑挂墓
交友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无友不如己者 君子之交淡若水 无不爱也,无不敬也
向学
我非生而知之者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三患五耻
教子 中也养不中 君子有三乐 曾子教子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养生 五色令人目盲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 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养生者先须虑祸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诗经·周南·汉广
左思
娇女诗 陶渊明
移居 鲍照
拟行路难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李白
客中作 李白
蜀道难 黄庭坚
陆游
蒋士铨
柳永
柳永
李清照
陆游
登快阁 剑门道中遇微雨
岁暮到家
雨霖铃(寒蝉凄切)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一剪梅(经藕香残玉簟秋)
卜算子·咏梅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元好问
萨都刺
李密
王羲之
江淹
韩愈
欧阳修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念奴娇·登石头城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别赋
师说 醉翁亭记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前赤壁赋
张岱
湖心亭看雪 闻一多
发现
艾青
手推车
附录
作者与作品简介 版本目录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晚晴篇)
目录
进德修业,成就智仁勇
守善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德之不修,是吾忧也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子在齐闻《韶》 上善若水 事天立命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君子有三思 尽小者大,积微者著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德与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 不归善者不为君子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 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 西铭
恬退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不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养心莫善于寡欲 庄子钓于濮水 卑让降下
向学 学而不厌 不知老之将至 学至乎没而后止
养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拱把之桐梓,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充摄之间,此谓和成 起居时,饮食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劳而不息乎
圣人必先适欲 人有三死而非命 五禽戏 养生择术 达观
恬淡寂漠,虚无无为 庄子鼓盆
教子
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孟母三迁
含英咀华,体悟真善美 曹操
龟虽寿 陶渊明
饮酒(其五)陶渊明
归园田居 宋之问
渡汉江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路德延
小儿诗
杨万里
嘲稚子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司马迁
崔瑗
傅玄
陶渊明
吴均
王维
韩愈
司马光
沈括
苏轼
郑燮
报任少卿书(节选)座右铭 傅子·仁论 桃花源记 与朱元思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原毁
训俭示康(节选)梦溪笔谈·书画 斗牛图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袁宏道
满井游记 沈复
儿时记趣(节选)艾青
我爱这土地 穆旦
赞美 附录
作者与作品简介 版本目录
中华经典诵读大学 篇2
为了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语用函[2010]6号) 文件的精神, 也为了推动中华书局组织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的工作,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指导, 中华书局、中国孔子研究院、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将于2010年10月23日至25日在曲阜举办, 会议为期三天。
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 立足全球化视野, 注重活动系列化、课程模块化、学习体验化的精心设置, 以推动中华经典与当代教育的进一步传承、融合为使命, 以全国教育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高端文化论坛。
【论坛时间】2010年10月23日-25日
儿童与中华经典诵读 篇3
关键词: 中华经典 诵读 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3.3
中华经典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原创性的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是代代传承的具有典范性、源头性的不朽著作。诵读是熟读和背诵的合称。儿童中华经典诵读是主张利用人类童年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反复朗读中华经典,并自然成诵,以涵养性情、传递文化,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上正在逐渐兴起儿童诵读中华经典的高潮,中华经典诵读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和家庭生活。那么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
1.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儿童诵读中华经典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华经典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书面载体,儿童能够从诵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中受到传统中华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其成长为能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1995 年,赵朴初、叶至善、冰心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提案中指出构成我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各类古代典籍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希望我国成立幼年古典学校,让孩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历代重要的文、史、哲名篇,以使得我国悠久之文化避免传承中断的危险。
2.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蒙以养正”,儿童时期要为儿童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而经典诵读为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经典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儿童传递了“仁者爱人”的博爱思想,“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格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 “贵和尚中”的为人处事之道, “慎独”“自省”的自我管理方式,“力行”、“勤俭”、“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这些多元而又丰富的内容能滋养儿童精神并促进其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3. 促进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
人类的记忆能力先于理解能力的发展,当儿童还没有熟练掌握现代汉语之前,他们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具有一样的吸收能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就能让凝结着民族智慧的中华经典促进儿童各种智力因素的发展。
脑科学表明右脑擅长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造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左脑擅长逻辑、数学、语言、文字、推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能够开发左右大脑的功能,长期诵读经典,能促进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且会让孩子在一两年过掉识字关,较早的形成熟练阅读的技能,为各科的学习奠定广阔的智力背景。林助雄博士在《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发》一文中指出,儿童富有韵律感的诵读和看经典汉字启动和刺激了右脑,仔细辨析经典文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求甚解,自然成诵,身心处于完全松懈、有趣的状态,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在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1]
二、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源
当前我国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除了《三字经》、《千字文》、《 弟子规》等蒙学教材外,主要还有《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等经典。
当前我国出版了一些供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教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诗文读本》,此读本共12集,配有CD-ROM 光盘和 “导读”书籍, 方便学校和家庭的使用。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导,郭姮妟主编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其正文配有注音,并有繁简字、通假字、古今字等说明,多年使用下来深受好评。
此外社会上众多的儿童经典教育机构还出版有配有录音的大字教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中华经典诵读的操作原则
近年来儿童经典诵读的实践中涌现出不少的好方法,现将操作原则总结如下:
1.不求理解,熟读成诵
儿童诵读经典,主张先不求理解,自然达到背诵的程度即可。随着儿童人生阅历的丰富,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会不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历来靠的就是“口耳相传”的阅读和记诵的功夫。南怀瑾先生在讲述《教育与文化的中空》专题中指出旧式读书受教育的那种“摇头摆尾去心火”的读书姿态,以及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也有乐在其中的滋味,当年摇头摆尾装进去,经过咀嚼融化以后,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积极倡导经典教育的赖国权先生指出,儿童可以通过录音跟读的方式轻松学习经典,相同的内容最好让孩子每天读一次,连续读7天以达到对经典熟读成诵的程度。
2.营造良好的读经典的人文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育人的力量,让孩子自然的爱上经典,就必须有一个人人读经典的小环境。如果是学校开展读经典活动,就要要求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人人读经典,学生人人读经典,并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班主任还要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特色活动中,开展“班级诵读之星”、“古诗文朗诵会”、“擂台赛”、 “最佳朗诵小诗人”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自己的经典诵读的成果展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如果是家庭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家长需要天天带头诵读经典,在家长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让孩子产生经典诵读的兴趣。此外家长们还可以联合起来搞一些经典诵读的家庭联谊活动,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诵读经典。
3.只表扬,不批评
孩子经典诵读的兴趣是经典诵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最好。经典诵读的核心在于让孩子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任何的批评和强迫都会对孩子的经典诵读造成负面影响。学校和家长在管理孩子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对于好的行为及时地表扬和奖励,维护儿童诵读经典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助雄.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EB/OL].http://www.docin.com/p-555599661.html
中华经典诵读展示 篇4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
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 女: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星光熠熠。男: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经典,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女: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
男:诵读中华经典,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女:诵读中华经典,会使我们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男:诵读中华经典,会使我们成为一个洞察世事的人。
女:本学期,在校长的精心领导下,男:本学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女: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继承古代文化,男:是啊,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女:今天,就让我们相聚在这里,传承千古文明。
男:今天,就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意人生。
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合:朱家滩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展示活动现在开始。
女: 首先上场的是六一班的同学们,他们为大家将要展示集体朗诵
《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
男:请大家欣赏由一年级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诗朗诵《一首唱不完的歌》
女:请看舞蹈, 《小白兔》
男:请大家欣赏由六二班同学给我们带来的集体朗诵《气满乾坤梦
舞神州》 女:穿越千年文明
男:诵读经典诗词
合:请听二年级的古诗词诵读:《夜宿山寺》《颂华山》《春晓》女::请欣赏歌伴舞《春晓》
男:请大家欣赏由五年级庞海洋和乔晓柔同学给我们诵读《我的祖
国》
女:请大家欣赏由五年级同学给我们带来的集体朗诵《大人们这样
说》
男:请听三年级的古诗词诵读:《村居》
女:请大家欣赏由三年级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诗歌朗诵《小小的书
橱》 《礼物》
男: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女: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合:下面请听四一班同学诵读的《春潮》
女:请大家欣赏由四一班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舞蹈《荷塘月色》 男:下面请听学前一班全体同学诵读的《妈妈的爱》
女:请大家欣赏由四二班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古诗朗诵和舞蹈《静夜
思》
男:下面请听学前二班全体同学诵读的《祖国祖国我们爱您》 女: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男: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女: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男: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女: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男:我们今天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女: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
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女:朱家滩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篇5
一、活动思想: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华经典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老子》、《百家姓》、《诗经》、《中庸》、《孟子》、《古文观止》、古诗文、经典神华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
知性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五年级各班语文教师
2、活动时间及方式:
(1)营造班级经典文化(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氛围:本期第一期板报各班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专题布置。
(2)各班充分利用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下午写字课15分钟,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做到日有所诵。
(3)充分发挥品德,班会课的课堂渗透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4)各班语文教师先在本班学生中进行初赛,由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选出优秀者,再在年级中复赛评出优胜者。
(5)年级复赛时间:12月
五年级语文组徐丽萍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的读书氛围,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持之以恒地养成诵读中华经典的良好习惯,12月16日下午,我校五年级学生举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来自各班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论语》、《诗经》以及《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几十篇中华经典名篇。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标准音节,抑扬顿挫,时而深沉,时而柔美,时而激越,他们用自己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性语言表达着自己
对参赛作品的理解。
从比赛过程来看,参赛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同学们精神饱满,通过诵读很好地诠释了国学经典的内涵。每一首作品的结束都有一个高潮,显得虎虎有生气。有的同学把经典诗文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并且还制作了经典诵读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总之,每个班的同学各有风采,各有特色。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也切实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1》《2》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相关的文章。
诵中华经典
品中华古韵
——花园小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们广读博览,诵读经典,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真、善、美的情境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语言素养,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目的1、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三、比赛安排
参赛对象:各参赛节目以班为单位,每个班选派1个代表队参赛,参赛队员为30人以上。
参赛内容:中华诗词经典诵读推荐篇目,诵读方式,以朗诵为主,形式多样,可选择配乐等。
比赛时间: 2011年12月30日(另具体安排抽签顺序)。
比赛地点:学校大礼堂
比赛形式: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每个参赛队诵读时间为3-5分钟。实行现场打分,现场统计。
设奖办法:本次比赛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并向获奖代表队颁发证书和奖品。对此项活动组织好的年级发优秀组织奖。
四、评比细则
本次比赛对每个参赛队实行单独评分,评比采用10分制,8分起评,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评分保留两位小数。具体细则如下:
评比项目
评 比 标 准
分值
诗词内容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备较高的文学欣赏性。
1分
语言表达
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正确把握诗词节奏,有诗韵。
3分
感情处理
在诵读中较好地融入情感,富有表现力,诗情并茂。
2分
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大胆创新,展现班级特点,形式与内容配合恰到好处。
2分
仪态风度
服装整洁,精神面貌良好,进退场整齐有序,朗诵大方镇定,台风
好。
2分
五、其它要求
1、各参赛班级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读书活动,保证学生读书时间,积极参加本次比赛活动。
2、各参赛班级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各组诵读时间为3-5分钟),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参赛班级将诵读篇目和诵读内容(电子稿)于12月15上报大队部。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柯城区花园小学大队部
诵读中华经典 篇6
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小学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部各班级:
为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我校中小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品德修养,利用减负后的有效时间,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据西固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现就小学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班主任要把德行教育放在首位。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体系,倡导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的道德理念。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背诵上下功夫,熟记名篇名段;在吟诵上下功夫,以声求情、入脑入心;在运用上下功夫,把道德文化变成道德实践。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树立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思想。引导我校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民族意识,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升道德素质。
二、诵读内容:
可根据推荐书籍名录,自行参考选择。
小学低段:《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孝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唐诗》等
小学中段:《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孝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唐诗》等
小学高段:《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孝经》、《千字文》、《笠翁对韵》、《易经》(系词上下、乾坤谦三卦、)《中庸》、《大学》、《论语》等有关内容。
三、诵读要求
1、每天利用早上,下午课前时间段、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不少于30分钟(每次10分钟)的经典诵读。合理利用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结合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主题队会课、品德课等时间,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保证。每周思想品德课安排一个课时的经典诵读。
2、抓好家庭读经活动。充分利用减负后的时间,要求家长要配合学校的经典诵读内容,同步安排好孩子每天利用早上洗漱时间、中午就餐时间、晚上洗漱时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四、诵读方法:
1、落实“137经典诵读”方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一样不超过十分钟,“3”就是一天至少选择读三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7天后再更换下一组内容。
2、诵读要求:
小学1至3年级学生以听经、指读,吟诵、诵读为主。小学4至6年级学生以听经,吟诵、诵读、背诵为主,老师可适当进行讲解。
五、检查落实及竞赛
1、各班主任、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本次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做到精心组织,专人负责,落实诵读时间,落实诵读内容,落实诵读进度,不断提高诵读效果。检查结果作为班级考核项。
2、小学部初步拟定于6月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通过诵读比赛,经典故事表演等方式,对各班的经典诵读工作做一考核,对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区教育局组织的全区“经典诵读”比赛、《弟子规》公开课比赛、教师和学生读经典演讲比赛等活动,力争好的成绩。具体时间和要求另行通知。
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小学部
浅析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中华经典,诵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经过几千年时间的大浪淘沙,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 中华文化中有很多经典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是近代以来, 对于中华文化经典读物进行阅读, 特别是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范围和比例非常非常的小。笔者认为中华文化是时间长河中的珍珠, 不管经过多少时间, 经典依旧是经典, 依旧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必定有其流传至今的道理和存在的价值。
孩子是祖国的下一代, 娃娃教育要从小抓起。对处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们进行中华经典诵读值得我们积极推广。下面笔者将说明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
一、幼儿接受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意义
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 具有非常重要的语言意义。人的一生中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是人学习和发育的最重要的时期。大量的研究表明, 婴儿期是人掌握和学习语言的最关键的时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会不断的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儿童的语言发展。婴儿期是人学习语言最迅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有效的语言培训对于儿童掌握语言、训练思维、锻炼逻辑将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诵读中华经典, 让婴儿接受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对于婴儿的语言方面的意义可以从锻炼儿童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前书写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 是对于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普通的白话文读物诵读教育而言, 中华经典读物诵读更需要学生积极认真倾听。老师需要进行认真仔细的讲解, 有时还得配合一定的动作、表情和图片等, 学生也只有一直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认真倾听才能够掌握。然后, 是对于儿童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中华经典诵读的教育活动中, 诵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齐读、学生依次朗读以及学生领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最后, 是可以提前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在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汉字, 学习读书写字的坐姿, 学习语言文字中的一些规律。这些都对于后期的读写能力做好了铺垫。
二、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更是礼仪之邦, 中华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下面笔者将会着重介绍在尊师敬长、与人为善、勤勉学习以及修身养性方面的价值。首先是关于尊师敬长。中华经典中关于尊师敬长的言论比比皆是。百善孝为先, 二十四孝、程门立雪……这些故事都是在向读者们传递着孝顺父母、孝顺长辈、尊重长辈、尊敬老师的理念。特别是在当今中国, 孩子毋庸置疑就是家中的宝贝, 社会的宠儿。在这样的环境下, 对孩子进行孝道和尊师重教的教育,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后是与人为善。“仁爱”通过几千年的时间深深地熏陶和影响着中华民族。中华经典之中处处流露着与人为善的影子, “恩欲扬, 怨欲忘”等都闪烁着与人为善的光芒。在当今中国, 独生子女遍地都是, 学会体贴他人、学会关心疼爱他人、与人为善是多么的重要啊。再就是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是中华经典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头悬梁, 锥刺股”、“闻鸡起舞”、“狼影樱雪”等都是先贤们刻苦学习的写照。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 让幼儿从思想深处就有着深深的印象。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 面对如此激烈竞争的社会, 只有积极上进、努力学习才会真正地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就是诵读中华经典对于幼儿修身养性方面的积极意义。“修身养性, 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都是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目标, 其中, 修身养性是第一层次。中华经典中的“论语”、“三字经”等处处都有如何提升自身修养、锻炼自身气质的言论。从小就让幼儿接受中华经典的熏陶, 从小就让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意识, 对于孩子们以后的漫漫人生路有着莫大的帮助。
三、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通过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训练能够训练学生, 训练幼儿的审美能力。首先就是感受中华文化的语言美。对幼儿进行经典诵读所选择的读本都是经典之中的经典。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 在语言方面都是字字珠玑, 一字千金。或是韵律、或是文辞、或是对仗, 无不体现着中华语言的魅力。另外是经典之中所体现的意境。“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是多么幽静安详的画面啊。通过中华经典诵读, 让孩子们在这意境之中体验美感。再然后就是让孩子在经典之中体会中国的人文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不体现着古人的壮志豪情等优秀品质。这些都值得孩子们学习。
四、培养孩子们的民族精神
民族晋升是一个国家民族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理念, 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一起修正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民族文化的核心, 是一个民族所不可或缺的。任何民族都应该有其民族精神, 并且积极践行着其民族精神。中华经典中处处闪烁着我们民族的民族理念, 闪烁着我们的民族魂。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读物诵读教育有助于孩子们学习最纯正的民族精神, 有助于民族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特别是在西方思想浪潮大行其道的今天, 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经典诵读与中华文化复兴 篇8
关 键 词 经典;根文化;经典诵读;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11-00-03
一、什么是经典?什么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的诵读,一类是“典”的诵读。“经”的层级比“典”要高一些。
就历史上文化系统特别是人文系统的发展而言,“经”是在人们的精神营养和后天智识两个层面上,能够同时起到教育作用的范本或者文章。无论是中国的经典还是世界的经典,都既能够包罗我们生活世界的知识,也能够给我们提供精神层面的营养。或者说它能够穿越太极图中央的弦线,使我们的智和慧这两个系统同步得到提高。智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脑记忆和思维判断功能,慧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感受和直觉捕捉功能。要想提高人类这两个层面的知识、文化和素质,就要注重对“经”的诵读。然而在现实实践中,人们往往注重后天智识较多,而注重直觉和灵感提升的比较少。
“典”,主要反映古人在大智慧下所产生的知识层面的文字记录,其文化层面的内涵相对“经”而言要少一些,不具备同时穿越和包罗阴阳两个层面的知识或者营养的双重作用,只具备单方面的作用。而且,近代社会对“典”的解释定位,通常已经改变了古代对“典”的定义,一般是将其与古代所定义的“书”等同起来。社会上一般所说的经典,已经成了“四书”的代名词。我们在开展经典诵读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区二者间的差异。
二、经典诵读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历史上,凡是注重了“经”的诵读,把“经”的诵读作为国家重要精神课题的历史时期,往往呈现出国家强盛、政治清明的景象。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时期,就是用“黄老”经典来指导官员们诵读并选拔治国人才。后来,唐朝采用《老子》五千言进行全民教育,同样带来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辉煌。
可见,只要真正注重了“经”的诵读教育,就既能够提升全民的人文素质,同时也给社会的昌盛中兴带来极大的帮助。但是宋明时期八股文出现以后,社会只提倡读“书”而不提倡读“经”,并且还将“经”里面最著名的《易经》也清除出列,导致中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僵化时期。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就必然出现了一个反对诵读“书”的历史潮流。当时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人们突然从八股文的禁锢中苏醒过来,也就发生了“连孩子带洗澡水一起泼出去”的现象。
近二十年来,诵读“书”和诵读“经”的教育形势在我国同时出现。但是如果我们只诵读以儒学为代表的“书”,那么对于达到使孩子获得人文素质与品格品行的双重提升的教育目标,显然是不够的。国内有的地方已经推行了十几年的经典诵读,专门选择“书”一类的典籍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到了一定的层次和阶段以后,就遇到了瓶颈,结果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而这恰恰需要通过诵读“经”来解决问题。
我国台湾地区的王财贵教授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指导七八岁时还在流口水,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都达不到同龄孩子水平的儿子诵读《老子》五千言,结果使儿子的状况彻底改观,智识和慧识都同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内很多开展经典诵读教育的试点经验都已证明:只诵读《千字文》《弟子规》等“书”,尽管可以对孩子的道德品格发挥比较好的规范作用,但是对于提高其人文素质,提升其智慧,效果并不显著。如果把“经”和“书”结合起来进行诵读,特别是对八岁以后的孩子将“经”和“书”紧密结合来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就既能够培养道德品格,也会使孩子们获得智慧的滋润,使他们的智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层面。这是因为“经”中富含精神营养能量,这种营养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客观地组合在我们古代文言文的文字和词句结构当中,只要我们进行诵读,就能够激活并开启我们生命内环境与外环境连接的户牖。这些互动渠道一旦被激活,我们就能够从自然当中获得丰富的德性能量,使人文素质和品格修养出现明显的改观。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经常会有朋友提出疑问,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跟我读”的诵读方法,但学生觉得很枯燥不愿意读。那么,该如何让学生不反感诵读经典,甚至乐意诵读经典呢?
事实上,“跟我读”到了一定时期确实会显得枯燥,需要继之以“教我读”方法的跟进和深化。所谓“教我读”,即让孩子自己来读,甚至让孩子教家长和教师诵读。宁波弘文馆在推广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专职老师因故离开了,有些孩子还想继续诵读,于是志愿者就让孩子教孩子。每周选一位小老师,这位小老师在这一周内先教自己的爸爸妈妈诵读;星期天,就到国学馆带诵。让孩子做老师,他们很有兴趣,都争着当,还相互比赛,看哪位小老师当得更好。
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处在一种渴求知识的状态。很多家长都体会到,孩子有时候会有一种想当大人的愿望,很想跟大人进行比拼。这种竞争的心理,可以说是人类原始求生本能的另一种表现。在知识的获取方面,他们同样也具有这种本能,所以只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让孩子们顺利地进入经典诵读教育当中。
“跟我读”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孩子处在一种被动激活的状态,但当“我要读”“互激读”“自觉读”的氛围形成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那是心灵的真正启动,是心灵与大脑高度协调配合的主动激活。此时,就进入一种非常活跃又不疲劳,互相激励又不相互排斥对抗的状态中。当大脑出现这种电波释放现象的时候,就可以获得适合开展经典诵读的最大空间,使大脑尽快从无序变为有序,孩子的诵读也将逐步从被动的“跟我读”转化成主动自觉的“我要读”。
nlc202309081653
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被启动,大脑里面的记忆排序就会得到有序的整理,从而进入一种良性状态。在此进程中,人们就可以较为容易地对杂乱无章摆放在大脑皮层上的后天知识进行一种自动整理,从而让出空间,使深层次的慧性有一个透发出来的通道。用太极图来进行分析,即扩大了阳鱼眼或者阴鱼眼,使它能够透发到大脑皮层来。经过这样教育的孩子,会很有灵气,两眼炯炯有神,生理状态、智识水平和反应能力都可以很快获得提高。
“跟我读”和“教我读”这两种方式的完美结合,最终升华为“我要读”。 “跟我读”简单明了直接,适合于经典诵读的早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但是必须有“教我读”方法的跟进和深化。教我读,具有互动性、民主性、平等性、启迪性和激发性,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开展经典诵读的领导者、推广者、教师、家长和辅导员,对此都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自觉地将“跟我读”与“教我读”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要读”阶段的早日出现。这样,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推广和展开,就必将会处于长生兴旺之地。
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经典诵读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作为教育者、推广者,我们在开始时需要耐心细致地宣传经典诵读的完整理念,让家长们真正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义。经典诵读就类同磨刀,是“利其器”的过程,有助于孩子们的德、慧、智三大系统同步提高素质,开发心智和大脑功能,提高读书学习的效率,使学习更轻松,考试成绩逐步稳定提高,向最具备天赋的科学领域顺利发展。
四、中华文化复兴需要认清和把握“文化之根”
我国在清末时开展过一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但以失败而告终。有人据此质疑:今天我们实行的是源于西方的市场经济,而我们所推广诵读的经典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二者如何能融合呢?
对此,我们只要研究一下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现状就可以找到答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东方进入了一个“快餐时代”,西方反而是进入了“慢餐时代”。德国被称为哲学家的摇篮,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我们进入德国社会,却感受不到国内这种匆忙的氛围。德国人注意让自己处在一种自然的环境当中,认为没有放松的环境就没有创造力。与之相比,东方在进入“快餐时代”以后,却出现了一种盲目发展的状态,创造性处在一种较低势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明朝以来,宋明理学占据了国家上层建筑的顶端,使教育变得僵化,不能让人们获得精神营养,只能起到维护统治者独裁专制的作用。研究历史可以发现,历史上有创造力的大儒,都是通过儒道兼修而使自己的创造力爆发出来。单纯读《四书》的人,往往只能通过考试获得官职完成仕途,却并不具备创造力。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晚清出现了“洋务运动”。由于缺乏文化滋养的土壤,“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华大地在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以及老子的德道文化这一巨大文化体系的滋养下,构建起雄厚的根文化基础,所以才能够在近两千五百年来的历史中创造辉煌。后来,由于我们丢弃了根文化这个井泉,失去了根文化的营养,整个民族的创造力才整体滑落下来。
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时期,我们要想真正跨过历史上文化教育的误区,把民族根文化接续起来,就需要对汉代之后的改良儒学进行合理的分解,提纯运用让中华根文化展露出真面貌,让根文化的井泉之水来滋养我们民族每一个人的精神。中华的文化之根一旦接续起来,西方的那些强势文化就能被包容并很快地消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让经典诵读教育接续民族根文化的井泉之水,充分汲取根文化经典中的精神营养和道德能量,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和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 徐向阳
中华经典诵读总结 篇9
为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们举行了的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系列活动。此次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孩子的原则,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为主题,以《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大型系列专题片为基本教材,通过开展“学、诵、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把学习道德模范与加强中华美德教育结合起来,用道德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传统美德激励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专题片带路
南京路小学少年宫在2013年2月利用经典诵读班开放时间收看了《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在形象生动地的事例展播中,师生了解了道德模范,诵读了中华经典,这为学校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形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基础。
这部大型系列专题片《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以帮助青少年正确诵读中华经典为着眼点,从《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周易》等五部中华经典精选17段名言警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篇目,并从全国和首都道德模范群体中选取周宪梁、陈光标、谢亮、孙茂芳、于凯、赵国强、刘子元、赵书兵、赵志良、宋丽萍等十名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从文化内容上加以融合,用中华经典诠释道德模范身上的
文化底蕴,用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展示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为帮助青少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小学生的朗诵示范;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道德模范故事讲解。愿此片能够帮助青少年、老师和家长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在经典名句的反复吟诵下,孩子们怀着神圣的感觉和班主任一起观看了影片,仿佛穿越时空与数千年前的先贤与今日的道德模范“共话”道德。在观看专题片的过程中,全体学生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方面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班级同学对谢亮老爷爷表现的“义务指路”十年感到由衷的敬佩和惊讶。在观看后,当时组织学生进行两句“经典诵读”,孩子们热血沸腾,仿佛自己就是那一个个“小谢亮”。仿佛也渐渐明白如何做人。
二、“学、诵、做”主题班队会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造势 首先,我们通过主题班队会,让全体学生交流学习中华经典感受和心得,培养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感;在活动中,有的诵读《三字经》,有的诵读《弟子规》,在诵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经典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做有德之人的决心;组织广大学生学习道德模范事迹,发现和讲述道德模范的闪光点,发现和讲述身边的榜样,表达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道德模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决心。
其次,我们进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和举行诵读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大力营造我校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观后感征文活动随行
我们巧妙借用身边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全体学生学习道德模范,励志成长成才。用道德模范的崇高品格熏陶、影响未成年人,学习道德模范,塑造高尚人格。积极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读后感征文活动。
四、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深化
组织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以校园、家庭、社区为基础,积极开展讲究卫生、爱护环境、遵守秩序、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文明有礼等道德实践活动。同时,在深入广泛地开展“学、诵、做”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美德少年”和“学、诵、做”活动优秀班级评选活动,组织广大学生发现和评选身边的道德榜样,树立一批在思想品德和道德实践方面事迹突出的“美德少年”和优秀班级。及时举办班级“学、诵、做”活动经验交流会,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在学习活动期间,我校涌现了一批学雷锋的好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文明礼仪及行为习惯得到了提升。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在班级中、校园中、社区里,开展日行一善、小小志愿者、随手捡起一片纸等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增强道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争做美德少年。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号召同学们学习雷锋,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培养高尚道德、优良品行。像雷锋那样,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文明有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用高尚的道德行为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理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南京路小学少年宫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篇10
作者:冶萍
学校:民和县川口镇山城小学
班级:六年级 指导教师:尹雪婧
古诗词记载了中国五千年以来的悲与苦,蕴涵了五千年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含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本书采用新颖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字,还能够欣赏到栩栩如生的手绘图,以图解文,图文并茂,辅之以朗诵艺术家配乐朗诵,音,画,文三位一体,生动形象,带给读者丰富的人生感受和审美体验。
本书分为七个单元:投桃报李,高山流水,杨柳依依,东望故园,心怀天下,抚今追昔,冰清玉洁。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品其味为苦,愉快时品其味为甜。假如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尽情尽心,细细品尝。
古人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便越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我们沐浴着父母的恩泽而来,所以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当然友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之情自古以来就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故乡是海外游子永远的牵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望昔日那厚重的历史,不禁使人感怀,冰清玉洁之中流淌着一股浩然之气,蕴含着一种高尚的节操。
读着诗里的内容,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
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有伟大的政治抱负,但因不愿迎合权贵,始终不得志,于是浪迹天涯,纵酒赋诗,以寄托自己的满腔情怀。他的诗歌感情炽烈,想象丰富,比喻生动,手法夸张,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读诗是人类特有的艺术活动。读古代诗词,可以与同时代的人做精神上的沟通;可以传承古圣贤的精神文化;可以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的成果。
中华经典诵读大学 篇11
一、前言
随着国学热和国学教育的发展,经典教育也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在各地得到广泛推广。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是一项惠民强国的教育之路。中华经典教育不仅能开启生命智慧,培养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境界,而且能极大地促进全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是针对当前中华经典诵读在全国推广多年的情况下而进行的一次调查。广东省开展经典诵读试点工作始于2004年5月,至今已近10年。广州市番禺区积极倡导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为番禺区的一所普通中学,按照学生生源划分为番禺区第五类中学。划分为第五类生源的学校大都为农村中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中学学生入校成绩差,文化素质不高,中华经典文化教育极为缺乏。他们与城区中学学生的文化差距极大。这种文化差异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够端正,健全的人格特征没有形成等。要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当从源头抓起,即从思想意识形态抓起。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是一种可以形成好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文化教育。
本次调查报告的目的有二:第一,以石碁中学为试点学校,了解番禺区农村高中学生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水平。首先,当下学生文化素养不高,语文素养更低。但到底有多低,低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没有一个量化的值。其次,学生到底是缺乏哪些中华文化经典的知识和素养,也不清楚。此外,学生中华文化素养的偏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其主观愿望不肯学还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均需要调查清楚。此次调查是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找到依据,其意义不言而喻。第二,以石碁中学为试点学校,了解番禺区农村高中学生中华文化经典的诵读内容、范围、方式及效果等方面情况。以上调查结果将为此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并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资料,可有的放矢地提高农村学生中华经典诵读能力,减少此类活动的盲目性、低效性。
三、调查过程
(一)确定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是番禺区农村高中学生中华经典诵读问题。从广义来说,调查对象就是指番禺区所有农村高中,但是从实际实施可行性来看,选择典型的农村高中作为试点学校会更合适,更容易有效实施。石碁中学符合作为试点学校的标准,它在番禺区隶属第五类生源学校,第五类学校全部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学生生源基本来自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石碁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分初中和高中。小学、初中经典诵读教育推广得比较多,高中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比较少,而高中阶段推广中华经典诵读不仅能进一步巩固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成果,而且能检测中华经典诵读推广的效果,还对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接受过经典诵读教育的高中生有一种强化拓展的作用。
(二)确定调查测试内容
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中华经典诵读现有状况,并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两个模块的内容。第一模块是“中华经典诗文”水平测试卷,第二个模块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调查问卷。“中华经典诗文”水平测试卷共40道题,每道题1分,总分为40分。问卷调查共10道题,不计入总分。题型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方便快速准确测试,不占用过多时间。测试卷和问卷调查的结合可以互为补充,能发挥两种卷型的优势,各取所长,对中华经典诵读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也是本次调查的特色之一。
编卷的初衷是从两个角度考虑的:第一,降低难度,切实可行。第二,题目典型,铺面较广,具有区分度。以这两个角度为原则,初步确定测试的范围是从古至今的中华经典篇目,包括古代小学启蒙教育的中华经典如《三字经》等,从小学到高中的除课本外的中华经典诵读篇目均有涉及,但重点是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下面对两个模块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模块测试卷统计表
题号篇目名朝代·作者体裁、思想内容等备注
1《弟子规》清·李毓秀思想道德启蒙教育小学
2《三字经》宋·王应麟思想道德启蒙教育小学
3《三字经》宋·王应麟思想道德启蒙教育小学
4《论语》春秋·孔门弟子语录体儒学经典小学、中学
5四书五经春秋战国儒学经典小学、中学
6《孟子》战国·孟子儒学经典小学、中学
7《诗经·关雎》春秋诗歌总集儒学经典中学课内
8《诗经·氓》春秋诗歌总集儒学经典中学课内部分
9《国语·周语上》春秋·左丘明国别史著作课外
10《史记》西汉·司马迁史学、传记文学中学课内部分
11《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写景抒情散文中学课内
12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清代、明代、元小说中学课内
13孔子《论语》春秋·孔子思想道德启蒙教育小学、中学
14屈原《离骚》战国·屈原浪漫主义抒情诗中学课内部分
15诗人文学常识李白、杜甫 唐诗课内拓展
16成语与历史人物曹操等 成语典故课内拓展
17成语字形 成语典故课内拓展
18流行歌曲与《诗经》 课内拓展
19王实甫《西厢记》元代·王实甫戏剧中学课内部分
20王翰《凉州词》唐代·王翰七言绝句中学课内
2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词中学课内
22李清照诗词宋代诗词中学课内部分
23艾青现代诗中学课内部分
24《周易》战国古代哲学著作课外endprint
25《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下》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春秋战国儒学经典中学课内
26白居易《琵琶行》唐代长篇叙事诗中学课内
27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南宋七律中学课内
28苏轼《题西林壁》北宋七绝课内
29范仲淹《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写景抒情散文中学课内
30张九龄《望月怀远》唐代五律中学课内
31白居易《长恨歌》唐代长篇叙事诗中学课内
32孔子名言 课内拓展
33《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小说课外
34《红楼梦》清·曹雪芹小说课外
35《儒林外史》明·吴敬梓小说课外
36《西厢记》人物元代·王实甫戏剧中学课内部分
37四大名著人物清代、明代·元小说中学课内
3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诗中学课内
39朱自清《匆匆》现代作家朱自清散文课内
40关于“春天”的古诗 课内拓展
第二模块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学生知识现状、主观意愿以及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测试安排:
1.测试对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全体学生,覆盖面较广。
高一总人数:370人 参考人数:338 缺考:32人
高二总人数:379人 参考人数:335 缺考:34人
高三总人数:368人 参考人数:285 缺考83人
注:高三音体美艺术生外出学习。
2.测试时间:各年级自定,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经备课组商量,统一用晚修时间进行测试。
3.测试要求:监考老师为各年级语文老师,考试纪律同正规考试一样,采用涂卡方式,测完后学校统一读卡。
4.测完后收回问卷、答题卡,方便复查。
(三)调查结果
测试结束后,将三个年级的答题卡统一送至学校读卡处,现在根据读卡机的成绩进行统计。
一模块调查问卷数据结果统计
年级一模块平均分(总分50)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数
高一17.52850
高二19.93071
高三21.4331014
全级19.633515
二模块调查问卷数据结果
调查题目选择项目调查结果统计:高一338(人)调查结果统计:高二335调查结果统计:高三285
课余主要阅读书籍A学习辅导类书籍94(占27.8%)92(占27.4%)104(占36.4%)
B传统经典名著42(占12%)53(占15.8%)27(占9.4%)
C畅销类、网络类文学等150(占44.3%)146(占43.5%)110(占38.6%)
D基本不阅读47(占13.9%)43(占12.8%)42(占14.7%)
对于史籍的阅读情况A只读过中学课本上节选的部分112(占33.1%)114(占34%)109(38.2%)
B有时读,读过部分78(占23.1%)99(占29.6%)59(占20.7%)
C较为系统完整地读过其中一部或几部50(占14.8%)41(占12.2%)25(占8.7%)
D很少读95(占28.1%)80(占23.9%)90(占31.6%)
对四大文学名著人物形象的了解途径A阅读原著125(占37.0%)105(占31.3%)83(占29.1%)
B教材74(占21.9%)87(占26.0%)76(占26.7%)
C电视电影网络等
媒体95(占28.1%)109(占32.5%)85(占29.8%)
D其他途径37(占11.0%)32(占10.0%)35(占12.3%)
古代文化经典教育的用处A用处很大97(占28.7%)109(占32.5%)113(占39.6%)
B一般199(占58.9%)185(占55.2%)135(占47.3%)
C很小21(占6.2%)18(占5.3%)19(占6.7%)
D没有什么用途16(占4.7%)21(占6.3%)17(占6.0%)
是否愿意抽出时间阅读古代文学经典书籍A十分愿意,觉得那是一种人生享受66(占19.5%)73(占21.8%)55(占19.3%)
B愿意但只是偶尔,因为没有时间214(占63.3%)226(占67.5%)183(占64.2%)
C读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书是浪费宝贵
时间13(占3.8%)9(占2.7%)14(占5.0%)
D没兴趣,因为
不喜欢39(占11.5%)25(占7.5%)32(占11.2%)
是否愿意参加学校开设的经典诵读班A很乐意参加74(占21.9%)85(占25.4%)50(占17.5%)
B有时间就去参加175(占51.8%)192(占57.3%)169(占59.3%)
C没兴趣,不参加71(占21%)49(占14.6%)51(占17.9%)
对学校推进中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阅读活动的形式建议A设置为必修课38(占11.2%)50(占14.9%)31(占10.8%)endprint
B设置为选修课108(占32.0%)91(占27.2%)83(占29.1%)
C研究小组129(占38.2%)127(占37.9%)131(占46.0%)
D自主阅读56(占16.6%)62(占18.5%)38(占13.3%)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你认为需要去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吗A需要204(占60.3%)217(占64.8%)168(占58.9%)
B不需要26(占7.7%)20(占6.0%)9(占3.2%)
C不知道56(占16.6%)32(占9.6%)36(占12.6%)
你认为中学期间阅读中华文化经典存在哪些困难A不懂得如何选择书籍及版本51(占15.1%)31(占9.3%)37(占13.0%)
B文言形式不容易
读懂181(占53.6%)181(占54.0%)119(占41.8%)
C缺乏环境17(占5.0%)27(占8.1%)16(占5.6%)
D没有时间37(占10.9%)31(占9.3%)38(占13.3%)
中华经典水平测试卷数据分析及问题反馈
1.较好态势:
据本次测试调查,我校高中生比较熟悉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题目体现在测试卷的第3、8、11、12、29、38、39题,涉及的篇目或内容是孟母三迁、诗经《氓》、范仲淹《岳阳楼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自清《匆匆》等。这些篇目均脍炙人口,是名篇中的名篇。孟母三迁之所以为大多数学生熟知,是因为其融生动的故事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一体,是小学启蒙教育中家长重视教育的一个生动教本,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的良好范本。对诗经《氓》的熟悉,也是在情理中,此题考查的是“信誓旦旦”,与中学生特殊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对学生有莫大的吸引力。而另外的三篇为学生熟知有两个因素在里面,一方面这些文章文辞优美,朗朗上口。另一方面是这些篇目皆属考试重点篇目,学生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2.现状堪忧:
从水平测试卷测试得出的成绩来看,我校高中生的中华文化水平极低,这是有客观数据做依据的。本次测试卷总分设置为50分,及格分要30分,从测试平均成绩看,高中全级无一个年级合格。平均分最高的是高三级,也仅21.4分,高一低至17.5,全级最高分33分,仅比及格线高出3分。最低分5分,可以说中华经典文化知识极其贫乏。从及格人数来看,高一全级0人及格,高二全级仅1人,高三情况比起高一、高二要好,有14人及格。从测试卷试题结构来看,课内知识和课外拓展结合,穿插考查,既可以测试课内中华经典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情况,两者兼顾,而且难度不大。以上数据反映出本校学生在课内中华经典知识掌握方面比较薄弱,在课外阅读中华经典方面更为薄弱。由此可见,目前我校的中华经典诵读情况确实令人忧虑。
(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及问题反馈
调查问卷的问题着重从两个方面设置,一方面是调查我校高中生目前阅读的客观现状和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调查我校学生对中华经典诵读文化活动的主观意愿。
1.调查结果一:通过对“课余主要阅读书籍、对于史籍的阅读情况、对四大文学名著人物形象的了解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我校高中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表现在学习辅导资料的使用上。高中学生面临的是高考,承受着非其他学习阶段所能与之相比的压力,所以,他们购买大量的学习辅导资料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购买行为与其说是个人的选择,毋宁说是高考指挥棒下无奈的选择。我们学校学生虽然属于广州市第五类生源,但是对这些学生来说,能考上高中也已经来之不易了,因为在广州市还有将近50%的学生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因此,他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不比重点中学的同学轻。如果有差别的话,就是高考目标的定位差异了。就时间分配和能力而言,他们能用于阅读中华经典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即便是他们当中有一些爱好者,也苦于没有老师的引导或专业指导而难成气候。从调查问卷结果和中华经典水平测试结果看,还可以看出粤教版高中教材的编排对提高中学生的中华经典素养是有成效的,学生每上升一个年级,阅读和掌握的中华经典篇目就越多,在成绩上表现就越好。
2.调查结果二:调查问卷的第6项“是否愿意抽出时间阅读古代文学经典书籍”,第7项“是否愿意参加学校开设的经典诵读班”,该两项是从学生主观能愿性方面来考查的。选择“B愿意但只是偶尔,因为没有时间”这一项的占到了总数的六成以上,而且选择“没兴趣”的仅占极少人数。这些数据或许暗示着一种可能——学生中其实绝大部分是喜欢读中华经典名著的。这是这个调查最振奋人心的地方,也是让笔者激动不已的地方。虽然推广中华经典的道路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但是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3.调查结果三:调查问卷的第8项“对学校推进中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形式建议”,这项调查的意义在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行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华经典”形式。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大部分赞同开展“选修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与笔者的设想不谋而合。学生的意见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开设选修课”与“兴趣研究小组”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开设选修课”的优势在于它有老师引导,可以提供较为专业的指导,还能吸引更多的爱好者,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研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优势在于它时间安排的任意性,人员组合的自由性以及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是选修课的延伸与补充。两者结合将极大地推进中华经典在中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当然,小组研究学习形式依然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完全的放任自流是不可行的,老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任务目标。
4.调查结果四:调查问卷中的第9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你认为需要去学习中华经典文化”与第10题“你认为中学期间阅读中华文化经典存在哪些困难”是调查学生学习中华经典的意义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校高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华经典文化,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是能意识到学习中华经典的意义的,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还有将近四成的学生不能认识到学习中华经典的意义,这也提醒我们要深入学生内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转变观念,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结论
本课题组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水平测试卷测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番禺区农村高中经典诵读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农村高中学生普遍缺乏中华经典诵读知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具有其必要性,从长远来看,也具有其紧迫性。中华经典诵读在我区中学每年都有一些推广活动,但就其普及度和影响力来看,效果不明显。开展的活动属于非常态性质,难以对中学生形成持续的影响。该调查报告反映出在中华经典诵读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地域存差别,学校有差异,在师资相应水平、学校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第二,活动存在阶段性,可持续性发展活动模式还不成熟;第三,诵读推广未形成区统一的规划和培训,研究活动停留在试点;第四,诵读推广力度不够,活动既要重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考虑到学生参与的义务性。
综上所述,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推广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目前已有的推广活动的基础上,各级学校应更重视经典诵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注重其常态化开展,保证其有效性,为弘扬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题项目: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2011-XK016 课题类别:学科类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