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出合理的雅思写作思维

2025-01-31

如何练出合理的雅思写作思维(共4篇)

如何练出合理的雅思写作思维 篇1

常见的雅思写作思路

你可能想到的是,“不同意(少了一些语言,生活不会变容易些)”,因为少了一些语言,“部分民族文化就会消失”。这个点是存在问题的,因为没有答题。“少了一些语言,部分民族文化就会消失”,和“生活不会变容易”有什么联系呢?感觉是2个无关的句子。

这个答案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呢?评分标准Task Response没有达到。有什么办法补救呢?(想想民族文化的部分消失和生活不会变简单有什么联系)

可以考虑的答案是:少了文化特色,旅游就少了,旅游带来的经济增长就少了,钱少了自然生活就变难了。

那这是一个好的答案吗?梳理一下以上的推理,就可以推出来:

语言的消失-民族文化的部分消失-旅游较少了-旅游带来的经济增长就减少了-钱少了生活就困难了。

推理越长,就可以凑到越多的字数?

请尽早摒弃这样的想法。

我们来这样思考一下:

①某种语言的消失,能导致这个民族的文化有多大部分消失?②这部分民族文化的消失,能导致旅游减少多少?(只有一点点)③旅游减少了,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只要不是旅游国家或者旅游城市,影响就很小。那又有多少个主要靠旅游发展的国家和城市呢?所占比例非常小!

上面那些影响的大小是怎么估算出来的?通过日常的知识积累(平时一定要多接收信息,多思考)。一个推出另一个,但是推出可能性都不是100%,那么第一个推到最后一个,可能性是多大呢?可能性会随着中间层级的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其实每次往前推,可能性都会变小,所以不要把推理做“长”了。

综上,这是一个不好的雅思写作论证。

其实我们在答题的时候,一般会想到很多相关的信息,而不是一开始就想到最可靠的信息。然后,我们应该去斟酌并筛选出强的论证,(丢掉弱的论证)。

回到题目,有什么更好的答案呢?

考虑如下论证:

1. 每种语言有自己的发音特点,和当地人的生理特征相称。换句话说,当部分语言消失时,部分人就要学习和自己生理结构不相称的语言,生活变难(比如,硬要日本人说英语)。

2. 一门独立的语言,包含很多表达当地人特点(感情,性格,思考方式等)的词和表达方式(想想那些只有当地人听得懂的字眼);统一化的语言常常没有这么精细。这样,当部分语言消失时,人们想表达的某些感情和个性就无法表达了,生活变难。

在雅思写作中,高大上的分论点是得分的关键吗?还是普通的观点配上优秀的语言?

这就是典型的语言重于思维。

如果我汉语不好,就无法表达我以上的意思,你会顺着看到这里吗?或者,我不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让你学会这些东西吗?语言的重要性是极高的。

如果只靠语言,那么你就不必刷题了,因为你去背一篇语言完美的文章,考试的时候直接默写下来就可以了。这显然是不行的,再好的模板(好的句式),你再好地去运用,没有合理的思维,雅思写作就是5.5分及以下。

两条腿走路,思维和语言都很重要!

如何练出合理的雅思写作思维 篇2

原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 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 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应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呈现方式、环节安排、练习形式等方面入手, 整体考虑, 形成保持学生进行练习的兴趣。如以“打擂台”“我最快”等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学生劲头十足, 在快乐、紧张的气氛中达到了练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后, 我出示了科学家伽利略“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 这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的话, 接着以“打擂”的形式, 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小棒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 这样的练习学生感到非常有兴趣, 真正做到了“我想练”, 从而起到了很好的练习的效果。

二、改装取舍, 用活素材

在教学中, 练习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 可以是教材中的现成习题, 也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攫取练习素材, 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符合教学目的, 都可以作为练习的素材。而实践中, 教师往往是“拿来主义”, 完全依靠教材和现成的练习练习。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活化素材, 而不是简单地对练习素材进罗列。要根据教学实际对练习素材进行改装取舍, 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练习的有效性。

例: (苏教版第五册认识分数“想想做做”)

本题的要求是让学生读写分数, 但从本题中也蕴涵着估计的教学资源, 而教材中安排的估算的练习分量明显不足, 因此我对这题进行了改编, 从而挖掘出了教材的深层内涵, 用足用活了现有的教材中习题的资源。我将本题中第二行和第三行长方形中空白部分的隔线去掉, 让学生估一估红色部分大约是几分之几, 在对第二行的红色部分进行估计时, 学生首先调动了已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并通过动手折一折或量一量等方法进行了验证。在对第三行的长方形中的红色部分进行估计时, 则是凭借第二行长方形条进行的, 这是一种较为精细的估计。这就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及形成的分数的表象进行内在的思维活动。通过练习,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几分之一, 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巧妙设计, 激活思路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我们常发现学生在新课之后的练习中常会有思维定势, 只会使用刚刚学习的方法进行解题, 甚至出现“依葫芦画瓢”的解题方式。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完成练习并没有达到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有效的练习设计要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激活思路, 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使学生通过练习思维越来越灵活, 应变能力越来越强, 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后, 让学生用凑十法说一说8+7的算理。

生1:8和2凑成10, 将7分成2与5的和, 8+2=10, 10+5=15

生2:7和3凑成10, 将8分成3与5的和, 7+3=10, 10+5=15

生3:见8想2, 进一减补, 7-2=5, 10+5=15

生4:见7想3, 进一减补, 8-3=5, 10+5=15

生5:把8+7想作8+10, 多加3减去3, (8-3) +10=15

生6:把8+7想作10+7, 多加2减去2, 10+ (7-2) =15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简单地只追求8+7的答案, 而是将设计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说说其算理,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也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路,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精彩演绎, 灵活呈现

如何合理分配雅思阅读的做题时间 篇3

正确的时间分配可以帮助考生在考场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提高整体正确率。合理的时间安排,原则上是20分钟一篇。但是考生都有自己熟悉的话题和有把握的题材。所以,在正式开始做题之前,考生不妨可以通过标题浏览等方式Skim三篇文章,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三篇文章的难易程度进行定位,确定哪篇文章是自己把握性比较大的,对于这种比较有把握文章一定要保证时间充足,这样有助于整体正确率的提升。但是每一篇文章原则上最多不超过25分钟,否则考生是没有办法有效率的完成40道题目的。

在时间分配这一点上,小站要特别提醒那些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因为此类考生往往更加容易“栽跟头”。雅思阅读文章篇幅较长,之后还有四十道题目需要完成,这就要求考生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需要提别提出的是,文章中的信息有主次之分,那些与考题相关的信息才是考生需要精读的内容。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往往为了保证正确率会采取全篇精读的方式去完成题目,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最后需要在时间安排上提醒考生们注意的是,要留取填写答题卡的时间。雅思考试第一场听力考试是有10分钟的时间留给考生填写答题卡的。但是在紧接着的第二场阅读考试中,填写答题卡的时间包含在一个小时考试时间里面。在此,雅思中国网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建议考生,分篇填写。完成一篇之后就把填写在答题卡上,这样可以避免最后完全来不及填写答题卡的情况出现。

除去时间掌控之外,考生们在考场上还要注意的是考试的题型安排。正确的做题顺序可以帮助考生更加有效的完成题目。雅思学术类阅读现在官网上分为十大题型:Multiple Choice;Short-answer questions;Sentence Completion;Notes, Summary or Table/Flow-chart Completion;Labelling a Diagram;Headings;Locating Information;Identification of Writer’s Views/Claims or of Information in a Text;Classification;Matching。这些题型绝大多数题目是细节型的题。一般来说,建议考生按照从大意题到细节题的做题顺序完成整篇试题。也就是说,在考试过程中,如果考生遇到“Headings”这种标准的大意题,当然是需要最先完成的。而其他细节题在考生对于文章大意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去完成会很容易定位。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最近很流行的细节配对题,一般建议考生安排在其他题目完成之后再去完成,这样考生对于文章的结构和各段的大意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完成细节配对题会节约很多定位的时间,而且正确率也会有所提升。

最后小站要提醒即将考试的“烤鸭”们的就是信心和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水平的重要保证。长期辛苦的备考之后,考生们有理由相信自己会在考场上取得满意的成绩。适当的自信也是阅读速度和解题正确率的保证。另外,有些考生如果碰到的文章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不熟悉的题型就会大受“打击”,影响做题情绪。这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要明白有时候文章当中那些生词往往根本不会影响考生做题,属于我们上文所提及的次要信息。所以千万不要让那些次要的内容影响了做题目的情绪,否则就是得不偿失了。

无词胜有词——细说无词阅读法在雅思阅读中的运用之一

一、“顿悟”雅思阅读

门课,任何人都可以把它搞得纷繁复杂,因为这些人自己本身都没有“顿悟”,都需要别人的“超度”。但是,能把这样纷乱的世界看穿的人却极少,因为这需要 “境界”。其实,无数饱受阅读折磨的考生,恰恰是被这貌似复杂的假象所迷惑,“自惹尘埃”,从而难以“顿悟”这个本来“四大皆空”的尘世。

二、“病入膏肓”的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你还记得吗?

老师说:“请大家把书翻到.页,来这位同学,请从你这里开始给我每人读一句话再翻译出来”。第一位同学永远是最倒霉的,因为他没有时间来查单词,所以一般命运都会比较悲惨——罚站。最后一排的同学赶紧数“1、2、3、4、5、6……”,然后如临大敌的对旁边同学说:“我是这一句话,快告诉我什么意思。”可惜,由于前面的同学没翻译出来,要由后面的同学来弥补,所以等轮到最后一排那位同学的时候,早已经不是他准备好的那句话了。所以,这一列同学的命运都很悲惨——集体罚站。于是,一群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也许,正是这样“万恶”的英语教学方法导致了很多同学丧失了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那么,这种“私塾”式阅读教学方法到底错在哪里了呢?有人说:“阅读理解不就是把每个单词都查明白,每一句话都翻译出来吗?”这正是那些没有“顿悟”的似懂非懂的人在不懂装懂地骗人。

我们在阅读中文报纸的时候,是否需要每一个字都看懂呢?比如,对于《神州六号顺利升空》这样一篇中文报道,可能你大段的内容连看都没看,但是却能够通过找到诸如“发射时间”、“发射地点”、“宇航员姓名”等重要信息,就能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那么为何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就偏要这么“一字不苟” 呢?

其实,阅读有四个层次:词、句、段、文章。如果是以单词为单位阅读,逐词翻译,遇到生词就掏出字典来查,那就是最低级的阅读水平。如果以句子为单位阅读,逐句翻译,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经常是把每一句话都翻译明白了,这一段话甚至这一篇文章的主旨却更糊涂了,也就是所谓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事实上,一句话内部的所有词之间是有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之分的,一段话内部有主题句和支持句之分,而一篇文章内部有主题段和支持段之分。所以我们只要学会分清这种“主次关系”,从而重点理解主要信息、主题句、主题段,那么即便是文章中有很多单词不认识,个别句子不理解,也能迅速明白文章的主旨,从而做到“无词阅读”的最高境界。

所以,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病根”就在于:强迫学生把有限的精力平均分配给了每一个单词和每一句话,却忽略了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

无词胜有词——细说无词阅读法在雅思阅读中的运用之二

三、“无词阅读”的巅峰境界

何谓“境界”?

“境界”,就是能看多远。佛能够看透物质世界,所以佛的境界无限远。

阅读的时候,如果谁能够透过那些生词和难句,把题目的答案直接挑出来,并且文章大致讲什么还能明白,那么就达到了“无词阅读”的最高境界,才能感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其实,“无词阅读法”并非是什么“都不懂”;相反,它是一种对阅读的大彻大悟,彻底颠覆了我们传统的“逐字逐句搞翻译,段落文章看不懂”错误阅读方法,保证读者在存在大量生词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段落和文章的主旨。

那么“无词阅读法”的精髓在哪里呢?就在于把握两种东西:方向和关系。

首先,方向是作者在论述一个事物时的基本态度,其重要性远远大于个别词句的理解。例如:

Research studies lend strong support to the argument that there are benefits for families considering a change to a fairer or more equitable division of the pleasures and pains of family life. Greater equality in the performance of family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family stress and higher self-esteem, better health, and higher marital satisfaction for mothers. There is also higher marital satisfaction for fathers, especially when they take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needs of their children – fathers are happier when they are more involved (Russell 1984).

这段话并不长,但是如果让你在30秒钟之内说出主旨是什么,恐怕比登天还难吧!其实不然!请看首句中有一个词benefits是个正向词,紧接着第二句话中lower levels of family stress, higher…, better health, higher… satisfaction等都是正向词。第三句话中higher satisfaction, happier等也都是正向词。这说明这段话作者的基本态度是正向的,那么段落主旨就是首句中的benefits,而第二和第三句话就在具体论述有哪些 benefits。至于self-esteem, marital等生词不认识都无所谓了,因为本段落中,除了这些正向词之外,其余的单词的存在都是多余的。30秒足够你“顿悟”了吧!

其次,关系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它的存在更加使得单词变得多余。例如:

In business as a whole, there are a number of factors encouraging the prospect of greater equality in the workforce. Demographic trends suggest that the number of women going into employment is steadily increasing. In addition a far greater number of women are now passing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 making them better qualified to move into management positions.

这段话中,首句a number of factors encouraging…是一个正向词,说明在分析好的因素。第二句number…increasing和第三句higher education, better qualified都是正向词,说明在具体论述第一句话中的好的因素。但是,二三句之间的一个In addition让我们知道了这两句话之间是一个“递进”关系,那么其前后的方向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当我们看完第二句话之后,发现这个“递进”关系时,后面的内容根本不需要看了。至于prospect和demographic trends即使都是你的生词,又怎能妨碍你抓住段落的主旨——a number of factors呢?

无词胜有词——实战讲解雅思阅读当中的无词阅读法

填空题目中哪些单词一定不会是答案

1. 介词: at , in , to , on ,for, by, with, among, between … ….

2. 连词: and, but, however, as well, because, so, for, if, also, not only… but also…, such as, for example

3. 情态动词: can , may, must, should, could, would, might, have to

4. 否定词:not, no,还有文章中有without, unnecessary, exclude 【不包含】,

5. 冠词:a, an, the

6. 代词:it, he, she, they, their, we, us, I,

7. BE动词 am, is, are

8. 助动词:do, does, have, has

填空题目的做题顺序

1. 题目是按照文章顺序出的,所以要按照题目的顺序做题

2. 先从题目中划出关键词【快,狠,准!】

? 快:快速定位文章中的段落或者句子

? 狠:要从题目中尽可能少划出一些关键词

? 准:要划出能够代表这个题目中的关键词,往往满地都是的,不同题目重复的单词都不可能作为关键词

3. 按照文章顺序,通过关键词,扫读文章,找到对应的段落

? 根据前后题目的顺序

? 根据每段段落前面的小标题---:代表着文章段落意思的总结词汇

? 根据每段当中的第一句来判断是否内容有提到:第一句:往往统领段落大意的句子【topic sentence主题句】

4. 扫读文章,确定相对应的句子, 【通过你在题目中所划的关键词来判断】

.关键词的作用:帮助定位;关键词本身不会是正确答案

5. 确定相应句子后,删除不可能是答案的单词

A.删除“八大类不可能是答案的”单词

B. 删除题目中已经出现过的单词

? 一模一样的词汇

? 词性改变的词汇【create---creativity; support --- supporting】单词前面的拼写不会改变,后半部分的拼写会有所改变

? 同义词:题目中的单词和文章中的单词中文意思相同【film—movie;】

? .义词:如果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一个概念词,文章中的对应词可能是这个概念的具体词汇【fruit ---banana; entertainment --- clubing; media--- Internet】【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包含了文章中对应词】

? .义词: 题目中的这个关键词是一个具体词,文章中的对应词是一个概念词【题目中的关键词被包含在文章中的概念词中】

C. 删除文章中满地都是的词汇【高频词汇】

.可能是答案的情况: 这个重复出现的词汇只有在某一个段落中反复出现

D.删除其他题目中重复出现的词汇

6. 在剩余的单词中,根据答案特点来选择内容

答案特点:

1. 在找到句子前,考生应该先猜测题目中所题写的答案词性

? 如果空格前面是a,an, the; 答案一定是名词,而且文章中答案前可能也有对应的冠词出现

? 如果空格前面有介词, in ,at, on 答案一定是时间或者地方,而且文章中一定会有对应的介词方式或者词组

? 如果空格后面是一个名词,答案往往会是形容词,文章中你要去找对应的名词前面的形容词,【必须排除动词,BE动词】

? 如果空格的前面是一个动词,答案通常就是副词,副词通常都是以-ly结尾的

2. 长单词是答案的可能性比短单词高

3. 特殊词汇是答案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特殊词汇往往会通过斜体,或者是引号来强调其特殊性,例如 ” phone phrase”.

如何练出合理的雅思写作思维 篇4

学案略语 长期以来,考生写记叙文几乎形成了一种定势:从“我”的角度叙述,而且“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单调、狭窄的叙述视角,使考生走不出构思、想象的小圈子,无法上升到“大我”的视野,千文一面,面目可憎。其实,只要把“我”的叙述视角轻轻一变,就能美妙无限:开阔视野,拓展写作的空间,“吹皱心中写作的一池春水”。研习完该学案,你的写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佳作:(2015·全国Ⅱ高考优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摄影机”如是说 贵州一考生

我是一个小小的摄影机,自从那次主人的获奖作品在博客发布以后,赢得了网友的一片赞叹;这次主人的事迹荣登高考作文题,受到高考学子的青睐,作为他的助手,我同样感到荣幸。

我的主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摄影师,是数码读图时代的宠儿。他的心中涌动着对美的热爱,他的意识中潜藏着对美的追求,他的肩上担负着传递美的责任。他背负着我,走乡串巷,穿梭于繁华闹市;跋山涉水,进军于深山野岭。他战胜浮躁,战胜寂寞,摒弃粗俗、丑恶的风格,用一颗纯净的心,去探索美的源头,去探究美的真谛。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热爱。高山流水、深谷浅滩,野芳幽香、佳木繁阴,东篱菊开、山萧枫黄,苍松绕云、石溪成潭,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种种美景,无不使他心动。即便是循环往复的寻常四季,在他心中也如诗般激昂,如歌般悠扬。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追求。最美的风光永远在人迹罕至的险峰,偏僻细微的

地方。于是,他跋山涉水,去寻找高峰入云的巍峨;风餐露宿,去探究蔚蓝深海的绮丽。即使需要跨越千山万水,也决不放弃寻找人间仙境——心中的香格里拉。在他心中,追寻美是上天赐予他的大任,于是,他用对美的执着,追求唯美世界的风采。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传递。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的主人就是用他的火眼金睛去发现美,并且通过博客、微信向世人展现世界的美、自然的风采。他带领我游览大江南北,为游子们携来家乡的祝福;他带领我穿越海滩码头,为家乡的父老带来成功的消息。登险峰,观日出;越沙漠,览月食,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主人的足迹。为渴望知识的人们,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以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从而扬起远航的风帆……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信念。那一次主人拍摄《坝上日出》,为选择新的拍摄点而摔得遍体鳞伤。他不止一次安慰自己,17岁的摄影师穆勒哈姆为向人们报道战争场面的悲壮之美而在叙利亚丧生,自己这点小伤算得了什么。

一位网友观赏了《坝上日出》这幅获奖作品后,感慨不已,他说:“面对万道金光从白桦树间穿透而出这浩瀚的天地,我内心的原净仿佛被阳光唤醒,心胸豁然开朗起来。”

网友的感慨,让我的主人震撼,他感受到了摄影作品的真正魅力,也感觉到摄影师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他慷慨其辞,说他要成为沟通自然与人类心灵的桥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想,这些,或许就是一位摄影师的风采吧!

亮点点评 转情于机,线索清晰。这是一篇激情洋溢,言辞隽永的抒情性散文。作者把他对青年摄影师的赞美转情于摄影机,用摄影机的口气行文,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文章以“说起主人的风采”为线索谋篇布局,递进排比,整齐工丽,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让摄影师的风采畅快淋漓地展示出来。

表达多样,言辞隽永。文章以记叙为主,融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形式优美,中心突出。其句式以短句为主,长句与短句交相辉映,读起来舒缓有致。如“高山流水、深谷浅滩,野芳幽香、佳木繁阴”“跋山涉水,去寻找高峰入云的巍峨;风餐露宿,去探究蔚蓝深海的绮丽”。诗文名句点缀其间,雅俗兼备。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可见一斑。(阅卷专家组)换一种写作视角,可以开阔考生的视野,拓展写作的空间。“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中的“你”,本指作者自己。但在作文中,很多考生都会将自己转化为其他人称或其他事物。比如“小刘酷爱摄影”这则材料,将“我”换化为“摄影大师”,可以欣赏和点赞小刘的作品和人品;将“我”

换化为“摄影机”,可以见证小刘的成长历程;将“我”换化为“大山爷爷”可以讲述小刘喜怒哀乐的故事;将“我”换化为“网友”,可以从真与假、美与丑的比较中评价小刘作品的价值取向;将“我”换化为“摄影作品”可以记述作品诞生历险记,反映小刘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我”换化为“小刘”,可以自陈心曲,感恩数码时代成就自己的梦想。(编者)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一、“我”的视角转换

记叙文一般要有“我”,考生写记叙文都会用“我”的视角去写,这固然不错,但是文中的“我”不一定就是作者自己。所谓转换“我”的视角,就是改变把“我”等同于作者自己的写作定势。1.“我”不是我。

“我”不是我,就是说“我”可以是他人,把“他人”变成“我”。例如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你可以真实地从自己的视角去描叙。但是,如果我们轻轻一变,就会有别样的风采。如完全可以把“我”变成一位盲人,从盲人角度用“我”展开叙述,那情景多么动人。又如以“杜甫”为写作对象写一篇记叙文。考生可能自然地从自己角度去写,如果转换一下,把“我”变成李白,变成杜甫的儿子,变成杜甫的朋友严武,那写起来会多么令人耳目一新呀!2012年江苏卷作文题是“忧与爱”,不少考生大写特写父母、爷爷奶奶对“我”的忧与爱。也有不少考生反其意而写,把“我”换成父母、爷爷奶奶,把他们转换为“我”,把“我”转换成“他”,自然避免了雷同,获得高分。2.“我”不是人。

“我”不是我,视角可以换为他人;“我”不是人,视角可以换为动物、植物、器物或者抽象的事物。例如以“高三”为话题写记叙文,考生自然会从一名高三学生的视角去写高三生活之苦之累等,可是有一位考生以“狗眼看高三”为题,把“我”变为一名高三学生家中的宠物狗,写“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整天不是排骨就是鸡骨,又写“我”的主人突然对“我”疏远了,而且女主人一见“我”“汪汪”就打“我”。正是从“狗”的视角写出家有儿子读高三而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读来妙趣横生。

有一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其中一篇满分作文——《一张百元假钞的自述》,以百元假钞的视角,写自己怎么被制造出来,怎么流通,在流通过程中目睹了人们种种不诚信的行为,最后发出“诚信”的呼唤。还有一篇满分作文,也是以“诚信”为话题——《我呐喊》,文中的“我”是谁呢?

是诚信,诚信在台上发表演讲。所以,视角一改变,文章往往可以让人耳目一新。3.“我”可以是多个我。

还记得苏轼的《赤壁赋》吗?文章采用主客对答、抑客扬主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人生思考。不少专家都把“主”“客”两人理解为两个苏轼,“主”代表达观的苏轼,“客”代表悲观的苏轼,“主”“客”的辩法正反映了苏轼内心悲观与乐观的矛盾斗争。心理学上讲“我”有三个,本我、自我、超我。我们为什么不把文中的“我”也变成两个“我”甚至三个“我”呢?如以现在的“我”的口吻给未来的“我”写封信,能不有新奇之效吗?

二、他、它的视角转换

文中有“我”,自然有“他”“它”。转换视角,也可以把“他”“它”换成“你”。这样一变,拉近了距离,便于展开对话和抒情。在一篇《汝是一朵勇气花》的高考满分作文中,作者选取醇香的茉莉——王昭君、带刺的玫瑰——武则天、火红的杜鹃——花木兰三个历史人物,分述其“勇气”行为后,升华其“勇气”价值。“昭君,汝是一朵勇气花!牺牲自我著和平,幸福了汉人、胡人!”“武媚,汝是一朵勇气花!无字丰碑任评说,吸引着古人、今人!”“木兰,汝是一朵勇气花!骏马秋风骄须眉,感动着男人、女人!”角度新颖,辞采醉人。试想,如果把“汝”换成“她”,情、色上会黯淡多少!

三、变单一视角为双重或多重视角

古典诗歌中有一种表现手法叫“对写法”,就是从对方角度表“我”。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开头两句写“我”想“他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接着写“他们”想“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然“他们想我”也终归是“我”的视角,但这一变换,使诗有了双重视角,仿佛是“一种情,两地思”,有了画面感和时空感。这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式写别情,新颖别致,大大拓展了表现空间。我们写记叙文,也可以借鉴这种“对写法”,把单一的“我”视角变为“我”“你”“他”同时出现的多重视角。请看2011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

总有一种期待

这是发生在楼道里的真实一幕……

期待之小狗篇

很不幸,作为一条小狗,我刚出生没多久就被人从妈妈的怀里抱走,满以为生活会从此安逸,谁知道却碰到一个脾气暴躁的主人。稍不如意,她便会对我拳打脚踢。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逃出魔掌,然而却只能四处游荡。几天的奔波使我饥寒交迫,此刻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也许,我的生命就这样终结了吧。, 视角一:“我”的视角,狗的视角。

好不容易,在一个楼道角落里,我找到一条破棉被,我想,或许这就是我的归宿吧!

突然,对面门开了,跳出来一个抱着球的小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可爱。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我的机会。于是,我用柔和而充满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他注意到我了,我看到他那明亮的双眼如同夏日夜空中的星星。我闭上眼睛,期待命运的改变。

期待之小男孩篇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把数学成绩告诉了爸妈,他们虽然表面没有说什么,可心里早已乐开了花,破天荒地让我出去打球。, 视角二:“我”的视角,小男孩的视角。

我抱着球刚一出门,“啊!”对面过道口有一条小狗,吓了我一跳!我停下脚步,看了看它,它可真瘦啊。我看到它那澄澈的双眸里,充满了伤感,充满了无奈。

它看见了我,眼睛顿时一亮,仿佛看见了救星一般。我想,它一定是经历了千般苦难才来到这儿的,我是不是该抱它回家呢?可是,父母肯定不会允许我带回一条脏兮兮的小狗。我该怎么办?我期待有人给我出主意,教我如何选择……

期待之旁观者篇

我下班回家倒垃圾,从楼道经过时,刚才的一幕我也看在了眼里。,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狗,男孩的家教很严,而狗的生命危在旦夕。很明显,男孩的抉择关系到一个小生命,在孝心与爱心的天平上,男孩究竟会给哪边加上砝码呢?小狗和小男孩那彼此期待的眼神交织在一起,令人动容。, 视角三:“我”的视角,邻人的视角。

此时,小狗和小男孩都呆呆地定在那里。于是,我也在一旁静静地站着不动,期待一个圆满的结局。

期待之结局篇

小男孩:“小狗,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我不会抛弃你。来吧,可爱的狗狗。” 小狗:“感谢上苍赐给我一个机会,我又获得了曾经失去的幸福。”

旁观者:“总有一种期待,它代表了与命运和困难的不断抗争;总有一种期待,开出了沁人心脾的善良之花。”

是啊,总有一种期待,饱含热情和善良,最终会创造出奇迹!, 三种视角,三个“我”同时发声,扣住中心,精确地总结和揭示。,亮点点评 本来,这是一个平常而老套的故事:一个小男孩欲救一只流浪狗,被邻人看见了。可是,经过作者奇特的构思,多重的叙述视角的艺术加工,文章一下子生动起来,诗意盎然起来!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葛菲与顾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杰出的羽毛球运动员。她们的女双配对,所向无敌。自1996年至1999年间,她们在国际比赛中从未输过一场,她们那种默契的配合令人叹为观止。可有谁想到,这对号称“东方不败”的搭档,虽然在场上共同训练了十几年,但在场外却私交甚少。葛菲回忆说:“两人在一起的这么多年里,私下只一起吃过一次饭。”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葛菲和顾俊从不住在一起。

她们在生活中很少往来,原来是教练的刻意安排,为的是避免因相处过密而引发矛盾,影响比赛。

读了这则材料,你想到了什么?你要说些什么?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使用新颖的视角。

答案精析

学案24 转换视角,别开生面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审题立意指导] 本则材料总共有三段。第一段叙述了一个新闻事件的现象——女双配对,所向无敌。第二段叙述了新闻事件相关联的背景资料——场上共同训练了十几年,但在场外却私交甚少。第三段叙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为的是避免因相处过密而引发矛盾,影响比赛。整则材料主要内容即为:“一个结果”——女双配对,场上所向无敌,场外却私交甚少;“一个原因”——避免因相处过密。我们采用“由果溯因法”来打开思维的通道。据此我们可以从参与者这一角度,拟出以下立意:

上一篇:企业年终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古诗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