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思维

2024-09-16

如何思维(通用12篇)

如何思维 篇1

高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思想创新上有巨大的空间, 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 想象力丰富, 能够在常规思维之外寻找新的切入点.这一点是高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高中数学作为逻辑性极强的学科, 不仅需要学生按照既定思维进行思考, 还需要学生在原有思维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 这样才能满足数学教育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将从创新思维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意义, 以及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开展思维创新教学这两大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维创新的重要性

思维, 是行为的引导者, 是行为的先行者.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思维的引导下实现的.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方面:发现问题的能力, 探索问题的能力, 统摄思维活动的能力, 产生新思想的能力, 侧向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 对所选择方案与假设的逻辑证明与实验验证能力等.也就是说, 思维的创新, 是行为的创新的开始, 一般来说,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源于一个合理宽广的知识结构, 但同时也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学生只有在探索思维的驱使下, 如联想、类比、猜测、直觉等思维的驱动下, 才能将知识进行转换和创新.因此, 可以说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精髓与核心.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到, 才能做得到;只有想得好, 才能做得好.

二、思维创新的实现

良好的教育理论, 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创新思维教学的实现, 有赖于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掌握, 更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断推动和引导.

1.不断强调, 以行动感染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都是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的直接刺激者,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在高中学生中引起教学反响, 要想让学生意识到创新思维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 以此感染学生.如课堂练习:已知f (x) =x5+ax3+bx-8, 且f (-2) =10, 求f (2) .这是道简单的题目, 如果按照常规的解法, 这个题目并无特别之处, 对许多高中学生而言, 也没有太多的练习意义, 但是思维的创新与变化, 使得问题具有其他的教学意义.

解:设g (x) =x5+ax3+bx, 则f (x) =g (x) -8.

∵f (-2) =g (-2) -8=10,

∴g (-2) =18.

又∵g (x) 是奇函数, ∴g (2) =-g (-2) =-18,

∴f (2) =g (2) -8=-18-8=-26.

这道题, 其实就是打破了常规思维, 采用了整体思维的方式, 将题中的几个量看做一个整体, 进而简化解题的步骤, 这样的解题思维不是最精妙的, 也没有到令人惊奇的地步, 但是, 作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说, 通过这种富有思维和技巧性的解题教学方式,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耳濡目染, 进而养成一种善于思考, 勤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2.推陈出新, 敢于“逆反”

任何新思维、新思想的创新都是在“推陈”的基础之上实现“出新”的, 从辨证哲学的角度看, 维持是事物发展的量变, 创新是孕育在事物发展中的质变.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新”思维是从“旧”思维上产生的, 因此创新要依赖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既有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才是合理的.比如逆向思考, 就是从常规思维那里得到启发, 进而思想创新.如:有红、黄、蓝、黑、白五个球, 分别装入红、黄、蓝、黑、白五个口袋, 每袋装一个球, 问至少有两个口袋与球的颜色不同的装法有多少种?此问题若从正面思考, 需将至少有两个口袋与球的颜色不同的情况分为四类, 即恰有两个口袋、三个口袋、四个口袋、五个口袋与球的颜色不相同的情况, 依据加法原理求得其结果.这样的思考方式是正面的、常规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其解法繁琐且不好控制.若借助常规思维进行反思, 从逆向的角度来考虑, 想到“所有口袋与所装球的颜色相同”易得五个球装进五个口袋的装法有P55种, 而所谓口袋与所装球的颜色相同的装法只有一种, 即P55-1=119种.这样, 在常规思维的启发下, 也就实现推陈出新了.

学习不光是接受新的知识, 还要创造新的知识.高中数学教育作为学生思维训练的主要科目,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负有主要责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参考文献

[1]俸文忠.“引导发现式”教学法的应用——以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例[J].成功 (教育) , 2007 (10) .

[2]赵燕.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9) .

如何思维 篇2

“模型应该来自情境,而学生则应该学习从情境中辨认模型,提出模型。”学会抽象概括数学模型是创造、识别、应用模型的前提。它能使学生理顺模型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数学模型的本质、特征,把握模型的衍生层次。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做学生抽象数学模型的“助产师”,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的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提炼成简约的日常生活语言,再让学生把日常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以促使学生把具体数量关系概括成一般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建立新的数学模型。

“模型准备”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或设计情境引入,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体会到一个比较清晰的数学问题。出示问题情境后,教师可以利用下面这个思维导图,让学生从情境中收集信息,并通过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观察和分析能力。

模型假设阶段——培养学生的猜想、整合能力

模型假设是建立数学模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关系到模型的成败和优劣。所以,教师应该细致地分析实际问题,从大量的变量中筛选出最能表现问题本质的变量,并简化它们的关系。教学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针对问题特点和建模目的作出合理、简化的假设。

在这个环节,教师不应过早地对学生的假设进行评判,而应重点关注假设背后的思想,关注学生是否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引导学生在操作、证明、交流、质疑中用事实验证自己的假设,或纠正自己的错误假设,因势利导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2如何巧用思维导图的探讨

实践出真知

首先,在授课时注意课本知识点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他们见到的图形,并让他们制作出来,让他们在具体的动手过程中去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再如学习几何图形的拼接时,可以让学生自行去拼接,让他们拼接成自己喜欢的动物、房子、树木、数字、电视等等。这样在具体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示课本的知识点,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抽象思维能力。

其次,注重知识点与生活场景之间的联系和层次。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赋予这个知识点具体的生活情境,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但这种生活场景应该是生活中会出现的或者说它是有概率会发生的,即生活场景与知识点的联系要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唯有这样,才会有效激发学生去进行生活化的思考。而所谓的层次问题指的是这种生活场景一定要是学生尽可能会见到的,而不是小学生目前接触不到的生活场景。唯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进行合理化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才是有价值的。这样有价值的思考也才会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从思维定向走出去

首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与渗透,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去思考一个题目为什么有这样的解法,去思考为什么会有乘法口诀。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多留一些有趣的、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课后思考题,从而让学生在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与思考中逐渐养成自我思考与探究的习惯。而这样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如何培养超前思维? 篇3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使得人们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大脑思维来解决。大量的事实也表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最具有创新意识、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最善于利用头脑力量的人。领导者的成功与失败,并不在于是否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聪明,而在于一种思维,因为思维决定行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

领导者做出任何一个决定时,事先具有准备和预见是成败的关键,而要具有正确的预见,就必须具有超前的思维。

超前思维,就是运用一种高智能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获得常人不能得知的信息,从而提前做出正确决策,取得事业成功的思维活动。

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上,企业领导者只有想在了他人前面,才能做在他人前面,才能把握先机,获得发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领导者超前的思维特点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它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看作一个生生不息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把握未来的变化趋势,了解社会未来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当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和转机;当企业顺利发展的时候,要居安思危,及早开发换代产品企业的生产设备、组织机构和经营战略、策略,应根据外部的环境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能够在新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创造发散性思维

领导者的超前思维需要跳跃的灵感、广泛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超前的头脑。

领导者的思维是为领导目的服务的,而领导目的又总是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因此领导思维必须服务于组织目标。为了服务于组织目标,领导者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同一个问题,从各个方面把思维集中起来,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是一种发散思维模式,表现出了思维视角的广阔。

日本著名的女企业家寺田千代,在她经营的“阿托搬家中心”的成功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出色地朝四面八方想的典型案例。

日本著名女企业家寺田千代原是一个个体运输户。70年代爆发世界性的石油危机,运输行业日益衰落。当她决定在“帮人搬家”这一新兴行业中一显身手之后,她既不局限于“搬家公司只管搬家”的老一套做法,也不受制于“什么时候想到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或“现在有条件干什么就干什么”。她力求摆脱以往搬家公司传统的业务范围,将“为用户提供以搬家为中心的综合性服务”作为目标,尽力与搬家有关的一切事务进行广泛联系。

首先,她想到了要给她的搬家公司取一个便于顾客在电话簿上查找的名字。日本的电话号码簿是按行业分类排列,在同一行业中,各个企业的排名先后,是以企业日语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按字母顺序排列。日语的第一个字母是“阿”,于是她把自己的公司命名为“阿托搬家中心”。这样,她的公司便在同行业中居于首位。为了便于顾客记忆,她还从电话局的空白号码中选用了一个能让人过目不忘的号码:“0123”。

按照以往搬家公司的一贯做法,搬家时,在顾客的旧居和新居,两边都要有人照看,特别是空无一物的新居里,必须很早就有人守候在那里,以恭候“搬家专车”的光临。寺田千代为了将“令人劳累头痛的搬家”变为“令人轻松愉快的旅行”,她委托德国的巴尔国际公司专门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搬家专用车。这种车全长12米,高3.8米;前半部分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是驾驶室,第二层是一个可容纳6个人的客厅,里面有舒适的沙发,有供婴儿睡觉的摇篮,还有电视机、录音机、立体组合音响设备、电冰箱、电子游戏机等。汽车的后半部分是装运家具、行李的车厢,载重量为7吨,一般家庭的全部器物都能够一次运完。她还设计了与这种汽车相配套的集装箱和吊车,居住楼房的客户搬家时,只需用吊车将集装箱送到窗前即可作业。由于汽车的车厢很大,全部家具行李都能装入车厢内,既安全可靠,行人又一点也看不见,这充分照顾到了一般客户担心财物被遗失、损坏和不愿被外人看见的心理。寺田千代还为她所订做的这种新型搬家专用车取了一个神秘诱人而又美妙动听的名字——“21世纪的梦”。

寺田千代考虑到,顾客在搬家时不免会有许多相关的杂事需要处理。比如,新居的室内设计、装修和陈设,室外环境的清扫和消毒,处理和丢弃废旧物品,以及迁移户籍、变更电话、改变报刊投递、更改水电供应、中小学生转学等众多繁琐的大小事项,她的“阿托搬家中心”全都可以代为办理。

寺田千代还想到,日本有一个传统习惯:搬家难免会给左邻右舍带来一些打扰和不便,因而人们在搬家时往往都要给邻居送一点糕点或面条之类的礼物,以表示歉意和谢意。她考虑到搬家的客户常会由于忙乱而疏忽此事,她要求公司工作人员连这样的事也承担下来。

据统计,寺田千代通过围绕“搬家”这一中心事务而朝四面八方的联想,想出和确定下来的有关搬家的服务项目,多达300余项。“阿托搬家中心”于1977年6月作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后,由一个地区性的小企业,很快便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几十家分公司的中型企业。中心先进卓越的搬家技术专利,还远销到了东南亚地区和美国。

改造思维定式

当领导者面临新问题时,建立在以往经验上的思维往往会产生消极影响,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作为一位领导者必须打破思维定式,进行创造性思维。

通观各个叱诧风云取得不同凡响的成功者,往往都具有不同于常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谁想使自己的工作产生超凡出众的效果,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应该改造自己的思维方式,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学会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哈佛大学的彼得·林奇教授曾向一群学生出了这么一道思考题:“有一位聋哑的人,想买几个钉子。他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着拳头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一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子剪步的模样就可以了。”全班同学都表示同意。

教授没有否定学生的答案。不过,他明确指出:“其实,盲人只要用嘴说一声就可以了。”

两个答案都没有错,但从中却凸显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由于大脑已输入了教授前面的“比手势”的信息,于是,当盲人出现的时候,他们就陷入了“比手势”的思维定式而无法跳出来;教授却能打破以往的经验,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打造系统性思维

几乎所有的创新方法都是通过发散思维和头脑风暴法,从已有的知识中得到最好的想法。因此,从创新的本质角度,这些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不能应用我们未知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像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很难在其上面建立联系的桥梁。因此,我们还需要一种全面的系统性的思维。

世上存在的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看作是系统的。简单地讲,系统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反应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考虑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你可以通过改变沟通问题的各个要素或者将某一要素用其他要素置换的方法,来寻求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领导者,在系统思维中要确定的是价值观和标准。其后,需要在三方面进行管理:一是检查各个要求试想在解决方案或系统运行时的执行情况;二是将检查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三是通过订正,自动应对,事前的组织改良或重新设计来修正重大的偏差。

浮在海洋的巨大冰山,有长达数千米、高百米,在我们眼中可谓是庞然大物了。然而深入地考虑一下,我们就会知道根据浮力的原理,水面下的冰山要远比露出水平的要大得多,这种思考就是一种系统思维方式。

在近代历史上,德国曾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饱受战乱之苦。尤其是法国,作为德国的西部邻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与德国兵戎详见,并曾被纳粹德国占领,遭受亡国之辱。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许多政治家都在考虑如何避免德国发动新的世界战争,切实保护法国和欧洲的和平。

戴高乐提倡肢解德国,使德国回到19世纪统一前那种公国林立的局面。但这一打算遭到其他大国的反对未能实现。然而这却造成了法德两国政府的互不信任、情绪对立。事实上,德国复兴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而法国人最担忧的是,德国一旦恢复了元气,就有可能进攻法国。所以法国此时急需要一项相应的对策,以取得主动。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当时的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开始谋划建立法德两国“煤钢联营”的方案。因为重整军备首先总是在煤、钢、铁的增产过程中显露出痕迹。如果法德两国的煤钢行业联合起来经营,就能够觉察到对方重整军备的初步迹象,便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同时,如果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机构管理,这样双方在生产上就结成了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法德之间发生战争。于是,舒曼于1950年5月9日提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方案,这就是有名的“舒曼计划”。

舒曼的这项计划一经提出,迅速得到了联邦德国的响应,并很快博得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和意大利的支持。显然这6个国家都从煤钢联营中看到了对本国发展的好处:法国得以按照自己的政治目的套住了联邦德国,并取得了联邦德国的炼焦煤和焦炭;联邦德国借此同其他5国有了伙伴关系,便于打进5国市场,并有利于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其他国家也可以享受到联营内的关税优惠。于是,1951年4月18日这6个国家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巴黎条约”。

联营建立以后,6国在经济上都受了益,短短几年时间,钢产量、钢的出口贸易都有很大的提高,采煤业实现了现代化,煤炭、矿石有了可靠的保障。1957年,这6个国家决定把煤钢共同体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于是,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后来,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都纷纷加入。发展到今天,12个国家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

如何思维 篇4

主导着市场经济时代的群体是“企业家”,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自己的产品,然后生产再铺设渠道进行销售,此时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围绕着市场展开,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市场和带着不同公司标签的商品。

进入资本经济时代,暗中推动经济运行的力量从贸易、市场转向了资本,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围绕着资本的汇集、调配、管理和投资进行,资本经济时代的主导群体,也从“企业家”转向了“投资家”,他们能够将资本从各个地方汇集起来,并把它们调配到获得更高资本回报的地方,这就像企业家从利润更低的产品转向利润更高的产品一样。

市场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全面铺开,各个地方越来越达到商品和经济生活的类同,是接近均衡和稳定的。而资本经济时代则不同,它是不均衡、不稳定的,因为资本自身的逐利性,让它逃离利润低的地方和产业,流入利润高的领域,这就造成了地方和产业之间的不均衡。

资本经济以及由它形成的资本经济时代、资本推动力,正在迅速地改变这个世界,人们的关注点将从贸易经济的关税、市场经济的工资,逐步向资本经济的汇率、税收以及资本成本、资本回报、市值转移。

中国已从市场经济时代走向资本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时代走向资本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有如下几点:

1、市场经济时代走向资本经济时代后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跟金融是“债权型”关系,而在资本经济时代,企业跟金融机构是“股权型”关系。“债权型”关系的弊端日益暴露:金融机构把钱“借”给企业谋发展,金融机构跟企业只能同富贵,不愿与企业共患难。当经济处于上行期,银行会锦上添花,主动、过度地放贷给企业。而一旦经济进入下行期,银行就立刻釜底抽薪,绝不会雪中送炭,这使下行的经济雪上加霜,这也是由中国银行盈利模式和监管模式决定的。

而企业与金融机构是“股权型”关系的资本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将钱“投”给企业,占有企业股份。当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金融机构能够风雨同舟;企业高速成长的时候它会获利退出,能起到调节经济增速、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资本思维看一下股权投资。

国家在号召“大众创业”。因为按照现在的变化速度,未来三年,所有的商业逻辑都将摧毁重建,所有的传统企业都将从头再来!所有的传统企业必须按照崭新的商业逻辑重新开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再创业的过程,中国正在打造“创业型”经济。

国家开放场外资本市场实行IPO注册制是因为国家就在要求每一家崭新的企业必须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去发展,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和创意,只要敢于创新,就可以第一时间拿到资本市场进行大众融资、发行股票。然后时刻对接投资方、投行等金融市场,利用资本增长方式去发展,这就是“资本思维”,而能够参与到这种创业型项目的人,就是拿到了原始股权,这就是“股权投资”。创业者手中的股权,也是一种“配额”,是一种可以坐享其成的财富。怎么使社会上产生大量的“股权”呢?国家将通过开放场外资本市场和IPO注册制,降低企业上市门槛,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初创型企业,帮助其实现直接融资,从而激发大众创业的热潮。

2、市场经济时代与资本经济时代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企业负责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找人。

事业合伙人崛起,雇佣制必死。在过去的薪酬模式中,有“高底薪+低提成”和“低底薪+高提成”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中,职业经理人赚钱了,可能老板没赚钱,老板要冒很大的风险。后一种模式中,很多时候项目做起来了,老板反悔了,职业经理人则冒很大的风险。新的模式开始兴起,那就是事业合伙人,按股权分成。

3、市场经济时代与资本经济时代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客户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资本经济时代,消费者与企业是合作关系、互动关系。消费者是产消合一者,亦称生产性消费者,是可以自行生产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结合了专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资本时代的消费者是消投合一者,是指消费者在购买目标商品时,此商品同时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两个属性,使得消费既是消费者,又是投资者。

企业家如何从市场思维向资本思维转变

企业家思维的转变是多方位、多角度的。

1、企业家的经营理念的转变

持市场思维的企业家的核心理念是如何卖好产品?卖产品的核心是如何将公司利润最大化?持资本思维的企业家的核心理念是如何卖好企业?卖企业的核心是如何让公司价值最大化即将公司市值最大化?任何一个具有资本思维的企业家都是在两个市场进行经营,第一个市场是资本市场,这个市场的经营目标的核心是市值。第二个市场是产品市场,这个市场经营目标的核心是利润。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企业的发展路径转变

市场思维的企业家发展企业的路径:先自己掏启动资金进行市场的调研和产品研发,然后拿大笔资金去购买设备、建设厂房;开工生产产品;再营销和去找渠道商,还得去砸钱做广告、开辟渠道努力将产品卖给消费者;扩大生产需要资金则融资:资金不够去银行贷款,扩大生产。

传统企业之所以难以为继,症结就在这种运作思路上,最后资不抵债或者利润率赶不上银行的贷款利息。企业不能总停留在传统经营模式上,应顺应时代发展,学习新的知识,吸取新的理念,用思维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资本思维是有一个好想法或好模式,找团队和人才,用人才和想法去融资即找到合作方、投资方,告诉对方将用全新的方式生产产品,从投资机构拿到了投资后;再做营销,告诉消费者要做怎样的产品、价格是多少,拿到了订单;再去生产产品,再去找工厂去做代加工;然后继续找渠道做大营销,同时进行并购,不断做深、往外延展。

这种轻资产、精定位、做纵深、高增长的资本思维方式,可以形成一条生态链,价值巨大,却又不需要工厂和设备。

因此,现在企业的问题不再是如何优化产品、如何做营销的问题,而是必须从头开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头彻尾地调整运作思路。

3、企业家要有杠杆思维

杠杆思维是指企业在人力、产品、模式资产、资源、品牌等基础之上,再加上杠杆效益的运用,实现用少许的投入,获得丰硕的收获。杠杆思维是一种价值投资,以小资本撬动大资本,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即负债经营。当经营利润率高于负债成本时,要设法举债经营,且设法降低举债成本,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收益。用小资本撬动大资本,以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4、企业家要有市值思维

市值思维就是关注企业价值的市场表现,即企业在资本市场形成的价值。市值体现企业盈利的能力。依靠企业的资本价值促进扩张。一般情况下,市值是净利润乘以市盈率即企业的市值,在进行对外收购和增资扩股时会发挥重大作用。推动企业市值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核武器”是并购,并购将金融与产业结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通过横向并购消灭竞争对手,通过纵向并做长产业链并增加利润点。通过并购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战略高地,把市值做起来,这是最大财富。企业家要努力在主业上发力,打通融资通道,变苦干为巧干,变加法为乘法,变步行为腾飞。

5、企业家要有协同思维

协同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一种企业家与企业员工资本思维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让企业各部门、各事业模块携手共进,相得益彰,实现多赢。以各业务间金融资源调配、内部融资为目的的资本运作。总部掌控金融资源的内部配置,通过不同业务的组合可以重新分配现金流量与投资,并且获得更高的资本效率。协同不仅是交叉销售和经营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总部能够掌控金融资源的内部配置。按照资本思维的原则,企业要对产业布局作出了相应调整,这种调整的主要内涵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和做优做强,进一步地突出主业的发展,积极稳妥地做好主业的调整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各产业板块结构内的进一步优化。

思维模式的创新是最大的创新,资本思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思维模式,这是一个完整而科学的思维体系,它由经营理念、发展路径、杠杆思维、市值思维、协同思维等要素所构成。企业从此由过去加法式的前行从而步入乘法式的发展。

如何思维 篇5

思维能力是什么?如何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什么?

思维能力是人类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人类的一切智力活动。再详细一些来区分:可以激发人类创造潜能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挖掘人类学习潜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激活人类思维潜能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拓展人类探索潜能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发现人类逐步进步的整体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一、保持孩子世界应有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观看世界、了解世界的内在动力。只有保持好奇心,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本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去学习,去思考、去认知。

故事中,当年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不去追究故事的真假,每天都会有苹果掉落,但不争的事实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不是因为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因为他有好奇心,见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情积极的思考,并积极的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这是多么强有力的思维能力!

好奇心就是孩子的一个个“为什么”,这是有了这无数个为什么,孩子才会激发无穷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孩子才能够主动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大,他的“为什么”越来越多。时而稀奇古怪,时而让我瞠目结舌,总之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越来越多,这时候不妨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家长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想着树立权威,在知识的海洋中,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也不要谴责抱怨孩子哪里来这么多的问题,这样除了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外,对于他的成长没有丝毫的益处。

二、提升孩子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中,不管是从图形分类、空间认知、数学逻辑、语言表达、记忆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来具体分类;还是从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整体思维能力来划分;都离不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积极思考的心灵。

很多时候,家长在亲子空间里太着急“填空”,而疏于“留白”。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在热切的导入知识给孩子,却没有想过给孩子一个主动思考的空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听过《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等的故事,但故事家长是如何讲的呢?很多的家长是在潜意识的灌输,把故事一股脑的讲给孩子,也许绘声绘色,也许声情并茂,但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主动去思考!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文章,大意是一个智慧的妈妈如何给孩子讲《灰姑娘》之类的故事,从前期的引导,到循序渐进的导入,然后让孩子主动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超级有心的妈妈,方法真的很值得借鉴。

还有一个很出名的例子:一张白纸上有一个点儿。拿给成人看的的时候,很多人说就是一个点儿,而孩子的世界答案却丰富多彩各不相同。这是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的能力。

我想用白纸上的点来说的是,“留白”很重要。我们平日里给孩子了太多知识、规矩,甚至会越俎代庖的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却忽视了“留白”的艺术与魅力。这一张纸正如孩子的世界,我们穷其一生给予孩子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点而已,剩下大量的空白需要孩子自己去发现、去填充!

三、逐步导入思维导图,加强孩子的独立性

思维导图同样是一种运用很广、很受大家关注的一种解决问题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很多人极大的认可。从我个人使用来看,我觉得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点就在于一个主题下,建立无数的想法分支,是发散思维最形象的直接运用。

那么对于孩子来讲,给他建立一个思维导图的雏形很重要。让孩子逐步去了解、去掌握、去运用,灵活用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他会更加独立自主,对于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也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所以孩子必将受益终身。

我记得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我通过思维导图给儿子列出一个复杂的“理财”计划,儿子最后居然听懂、看懂并且要求我立即投入使用。这个计划的复杂性在于,儿子需要逐步的把他的零花钱加入到我的日常定投基金里,而他所占有的比例也会随着他零花钱的增加而改变。这里是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涉及到他对自己零花钱的分配、对自己所持有基金比例的增减改变、以及基金本身就存在的风险如何规避等等。

当然,我当时也没有把握儿子是否听懂了我这些圈圈画画的长篇大论,而儿子,最后却用他的想法向我证实了他的理解力以及思维导图的好处。他指着我画到基金有涨有跌无法控制的地方,对我说:“妈咪,你的基金没有办法控制风险,但是我的基金有办法。因为是你要我加入到你的基金里面去,所以如果赔了,我要保证我投入的钱不能少,赚了按比例分。否则,我不加入你了。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篇6

关键词:创新思维 重观察 重思考 重讨论 重表述重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优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对此,笔者的体会是“重五法”。

一、重观察

观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要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第六册)“面积与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对“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这样进行教学:

1.我让学生先观察课本的封面和课桌面,再观察乒乓球和皮球的表面,并用手摸一摸,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对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学生便能直观感觉到,课本的封面和皮球的表面虽然都是光滑的,但课本的封面是平的,皮球的封面是弯曲的。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区分平面和曲面了。然后,让大家观察、比较这两对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学生很直观地发现课本的封面比课桌面小,而皮球场的表面比乒乓球的表面大。教师引导小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我出示一组图形:

先让学生从中找出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封闭图形(图形a 、b、c、 d是封闭图形)。再让学生通过比较a和 b、 c和 d这些封闭图形,认识到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然后教师再引导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学生把1和2的结论合起来就是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重思考

我们知道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艺术体操,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或提供一些生活素材,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分析、比较、推理、争辩,从而寻找问题的解决的途径。

例如:教学“妈妈买2双鞋子要用100元,照这样计算,买7双要用多少元”,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归一”应用题只要求学生理解其特点和能通过“单位数量”解题。当大多数学生都能按上述要求解题后,我又引导他们思考: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经过思考,又找到了其他解答方法(先算14双鞋子多少元,再算7双鞋子多少元)。

又如教学“9只铅笔换3只圆珠笔,6只圆珠笔换2只钢笔,6只钢笔换几只铅笔”时,我引导学生思考:

1.几只铅笔换1只圆珠笔?9÷3=3 (只)

2.几只圆珠笔换1只钢笔?6÷2=3 (只)

3.几只铅笔换1只钢笔?3×3=9 (只)

4.6只钢笔换几只铅笔?9×6=54 (只)

经过这样思考,层层推理、计算,不仅使这道题在学生的心里由难转易,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的方法。

三、重讨论

在数学教学中,科学组织学生讨论,既能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给“光明学校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五十名少先队员”的条件,让学生再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时,学生按每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编出六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又如“24计时法”应用題“新华超市上午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停业,新华超市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多少小时?”学生解题时出现了多种错误:

1. 8:00+9:00=17 ﹙小时﹚

2. 9:00-8:00=1 ﹙小时﹚

3.21:00-8:00=13:00

我首先让学生按每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每一种做法的对错和产生的原因,并且向全体学生讲出来,不仅自己明白,也让其他同学明白。

1和2解法的错误是混淆了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而且没有分清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只是随意用数字加减。3的解法错在混淆了时刻和时间的表示方法,把13时写成13:00。

正确的解法是:上午8:00是24时计时法的8:00,晚上9:00是24时计时法的21:00。新华超市一天的营业时间是:21:00+8:00=13﹙小时﹚。

我的这种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

四、重表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条理性和流畅性直接体现出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小学生好说好动,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说算理、说操作、说解题思路,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训练其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的流畅性。如:在“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投影屏幕上的长方形(分别闪烁它的面积和周长),并思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交流我顺利引导学生概括出: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不同;②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不同;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这样,在学生的表述中有效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条理性,提高了他们的表述能力。

五、重操作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形象的支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力求通过操作活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把1平方厘米大小的正方形与拇指指甲盖比较;把1平方分米大小的正方形与教室里方形开关盖板进行比较,并让他们用1平方分米大小的正方形量一量讲课桌有多少平方分米;我让学生在地上画一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并让学生往里站,看可以站多少个学生。我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如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篇7

临床思维指临床医师由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师所应具备的理论联系临床, 依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循证医学模式下, 对疾病诊治做出正确决策非常重要, 这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思维锻炼, 掌握临床思维模式,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以指导临床实践。笔者对如何认识、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注意基础理论的学习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首先要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医师进入临床工作前, 都要经过医学院校系统的学习, 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但这还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特别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所谓基础理论, 除对各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等, 还包括与之纵向和横向联系的知识。

现代医学有许多相对独立的临床亚专业体系, 但人体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各种疾病病理变化与机体各功能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一方面学科不断细化, 另一方面各学科间又彼此相联系, 对医学的某些难点需要各学科协同攻关。临床思维能力就是如何认识和研究各复杂疾病的现象与内在规律的工具。医师须掌握和运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思维科学知识, 并以此为指导, 合理运用医学知识。

2 坚持实践

临床医学实践性极强, 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的产生。医师的医学理论知识若缺少实践, 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刚毕业的医学生, 虽然已经掌握了诊断疾病的理论知识, 但是缺乏对疾病的感性认识, 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距离, 无法正确地运用其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经验。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医学理论知识均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医师需要将这些理论经验变为自己知识, 要亲身实践, 不断丰富和增加感性认识,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增强思维正确性、敏感性。

3 全面掌握资料

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常能依据疾病典型特征就能作出正确诊断。注重疾病典型特征与全面掌握病史资料并不矛盾, 同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会因人而异, 也会因期而异。故诊断过程中, 既要注意疾病典型特征, 也应对疾病全面分析, 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病史采集和认真的体格及辅助检查, 依赖典型体征, 势必造成误诊。故临床思维须全面掌握资料, 是使思维沿着正确方向延伸并获得正确诊断结论的基础。

4 认识疾病本质

临床医师最先接触和最易感觉的是疾病表象, 即症状, 如患者自述等。但疾病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疾病症状虽是其本质反映之一, 但症状并不同于本质, 仅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反映的仅是一个侧面。故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 不应将思维目标局限在对疾病表象的认识上, 应通过现象深入本质, 方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5 不断更新知识

临床医学与整个社会相关学科发展是同步的。许多新知识不断深入医学领域, 使人对自身和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就要不断吐故纳新, 才能顺应医学发展。现代技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电镜、放射性核素、X线、酶标记等技术, 使人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 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引入, 开拓出更多诊疗手段, 通过信息、数字、图像来显示机体内部变化实际情况。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给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及疾病认识上提出更高要求, 使得医师应转变观念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如何思维 篇8

一、思维表面化学生学困成因

(一) 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且建立了自己的学科语言。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化学课知识容量大, 记忆点多且分散, 点与点之间、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性有时候不是特别连贯。学生所记知识的数量及质量, 所记知识是否构建起知识网络, 对一些化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否建立了足够深刻的联系, 对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化学学科思维能力起很大影响。

(二) 畏难造成思维上的消极性

人的拖延性和惰性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思维停留在舒适区, 想很容易就取得成绩, 一旦略难就开始逃避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久而久之, 成绩就不理想, 学习态度就发生明显变化。这样的学生, 一般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心理不稳定、承受能力差, 抗挫折能力不强。长此以往, 只要碰到难一点的题目, 学生就直接放弃不思考, 思维能力也会随之退化。

(三) 思维僵化定势

个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不断碰撞, 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类似于化学中说的“有效碰撞”。碰撞过程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很多时候是“无效碰撞”, 即学生新吸纳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产生了矛盾, 新旧知识不能做到有效衔接, 这个时候, 势必会造成知识认识上的偏差。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即“再而衰、三而竭”。

我们要知道, 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大量的专业性的刻苦的训练, 化学的学习对思维的能力、深刻性养成很有帮助。有的学生学会了一些陈述性知识, 但对程序性知识及蕴含的思维方式方法没有深刻的领会, 也没能养成化学学科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深刻性的具体做法

(一) 适当引导 (二级)

高中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 如果没有适当的记忆, 没有将知识构建起网络, 就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另外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总结能力等有差异, 很难做到自己知识网络自主构建。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要在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自行建立起知识网络, 从而将现有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水平的质变加上刻苦的训练实现思维水平的质变。

(二) 提问逻辑化、梯度化、系列化

对于思考跨度大容量大对学生能力要求高的问题, 按问题深入解决的逻辑顺序分拆成若干个思维难度逐层递进、逻辑联系紧密的小问题。学生能力有限, 思维跨度太大的话, 学生难以达到解决问题要求的水平。因此, 需要教师在课前下工夫, 备课的时候“备课堂、备学生”, 按照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 将问题分拆成有梯度的小问题, 然后环环相扣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将随着老师的问题一步步的深入, 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三) 抽象问题图像化

图像化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直观化与形象性, 图像化是思维的升级同时也是思维难度的降级。有的学生对于抽象的问题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而对直观、具象的内容能很好的掌握。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转化成直观的图表形式, 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大大的降低思维难度, 让学生获得并且习惯运用这种思维升级的方法, 并从中获得思维能力。比如:酸碱中和滴定仰视和俯视的误差分析。

(四) 实验系列化、对比化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 是培养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亲近实验室, 自己动手探究,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情感很有意义。但是实验不能是简单机械的重复, 通过采用系列实验的方法, 以螺旋式上升问题为媒介,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实验进行重新开发利用, 将其系列化、对比化, 充分挖掘实验内涵, 寻找宏观中的微观、现象中的实质。

总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 深刻的思维能力应该是概念明确、逻辑严密的, 同时具备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这样的思维能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并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人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终升华成思想。

摘要:思维表面化是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障碍之一。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将思考跨度大的问题拆解成有梯度的小问题, 以及将抽象概念理论图像化, 并结合实验组等,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维表面化,学困生,突破,障碍

参考文献

[1]张庆雷.启发式教学模式与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8年15期.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9

一、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使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基础知识为培养思维能力提供了富有逻辑性的素材,反过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为很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把两者分离开来教学,无论对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或培养思维能力都不会有好的效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而后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弄清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分析教材中含有哪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在制订一节课的教学计划时,不仅要明确数学知识方面的教学目的要求,而且要明确在培养思维能力上侧重哪些方面,达到什么要求,并且力求在教案中有所体现。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论起点如何,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教学时教师要考虑选定什么样的方法,既能做到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又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练习,坚持不懈

“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学生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步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因此我们就要求数学教学应适应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如果低年级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影响中、高年级的教学;反过来,如果低、中年级重视发展思维能力,到高年级有所忽视,也会给进一步发展思维造成不利的影响,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都要很好地研究各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采用适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如设计学生练习时,针对学生认识模糊的内容、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廓清认识;设计的练习形式要多样灵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或者设计一些开放题进行练习,如有多种解法或多个答案的练习题,来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思维方法将问题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教学,奠定学生思维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数学的思想方法的教学尤为重要。小学数学的思想方法较多,如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代换思维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等,这些蕴含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当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学生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成长插上坚实的翅膀。例如在进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进行类比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不仅使相关的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的自然和简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10

一、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意味着教师要把握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自主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基础。认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脑对外部信息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选入语文课本的是一篇篇纷繁复杂,展现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和作者内心世界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可以根据其知识和经验多角度地主动地学习,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认可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对课文有着不同于教师和专家的理解。学生的这种自主性保证了学生本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得以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认识结构同化或顺应外界信息。这两种类型的理解,都会带来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带来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往往不能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联系,最终成为学生机械记忆的内容。鉴于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地位是平等的,是合作的“伙伴”,让学生可以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同时把教师的讲和问压缩到最低的程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有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再造想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在教学文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人物、情节一幅幅生动画面想象出来;在教学说明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性质结构、过程等形象、具体地想象出来;在教学议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我在教学中总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积极发现知识,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大都能凭借想象的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创新的境界,得到创新训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班门弄斧”、“异想天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授人以渔”吗?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

目前,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受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习惯于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现成结论,追求答案的标准化,对学生缺乏质疑问难的训练,致使学生为权威所困,拜倒在名人脚下,不敢有“越雷池”半步的“非分之想”,扼杀了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萌芽,这种现象实在令人痛心,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书上或带权威性的说法总想如何领会它,记住它,不敢另作新解推翻原说。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怎么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呢?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起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学习方法上,激发学生敢于探求新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做到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到底是否真有道理,经过比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在思考问题时,教师不要用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想,而要鼓励他们不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设想,而且提出新的看法。最后,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得进去,接受、领悟、吸收,获得人类的创造智慧,而且要引导学生跳得出来,运用发散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思维,从评判、辨析、质疑、引申和发挥等角度来审视已有知识,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勇于开拓新路。

如何落实数学思维训练 篇11

一、备课中确立思维训练目标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和心理基础。大脑的正常发育是数学思维发展的生理基础,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是思维发展的条件。据心理学家对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因此,在确定思维训练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七年级着重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八年级应加强抽象能力训练,发展形式思维能力;九年级应通过数形结合和解题思路的探索活动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创造性。

在备课中,具体的思维训练目标一般体现在数学思想的渗透、知识规律的探索、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我们确定的思维训练目标是:①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变换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图形、研究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分析“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联系,渗透类比、分类、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③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向“会学”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具体可行的思维训练目标,才使思维训练有目的、有方向。

二、授课中精选思维训练手段

因为人的思维具有整体性,只有各个教学环节对思维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才使思维不是零散的、片面的。因此在课堂各教学环节中安排思维训练时,要按照学生感知事物的规律和思维形成的一般过程去组织。

在新知识引入中,我们利用一种思维对另一种思维的铺垫作用,精心设计与新课密切相关,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如在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我们首先让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将“=”改为“〉”引入新课。这样一练一变不仅让学生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转移到不等式,为新课中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新知学习中,我们的训练方法是:

1、合理利用实物模像。一般在授课的起始阶段用实物,模物等形式给学生以直观形象,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直观。如在学习“形积变形”的应用题时,我们首先用橡皮泥做一个圆柱体,然后将圆柱体变成长方体,这样学生很快感受到“物体形状发生变化了,它的体积不变”,从而准确地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2、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对应用题进行了一题多解的训练,而且在几何证明中也通过画不同的图形或添不同的辅助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3、灵活开展变式训练。由于初中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变式思维较少,因此我们在讲授新知后,一般都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如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特别是对重点题目通过变换条件或变换结论或互换条件与结论等形式,进行各种变式训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完备,以提高解题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4、精心设计典型错例。学生在初学知识时,思维一般不深刻、不严密、易产生偏差。因此,在新知教学后,我们就针对学生易错点设计典型错例,通过剖析典型错例,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很容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我们就专门选了一些遗忘“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产生错误的题目让学生辨析,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5、注意总结知识规律。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为以后解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在学习梯形性质后,我们帮学生总结了梯形辅助线作法的口诀。即“见了梯形不要慌,好的辅助线帮大忙。过顶点平移腰,延长两腰可相交,看了腰莫忘高,有了对角线相外交”。这样学生遇到梯形的题目时,就能根据口诀灵活地选择方法。

三、学生中测评思维训练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思维训练效果的测评,时时了解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以调整训练重点,我们在具体测评时,主要是测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测评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测评,我们一般在初始阶段看学生是否会读书,能否发现问题;再深一层,则看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如:考查学生是否会进行新课的预习。七年级上学期我们看学生能否说出书中所写的内容,七年级下学期则看学生能否正确解答教师出示的预习思考题。到八年级则看学生能否说出自己那样做的理由。而到九年级则看学生解决问题是否完备,是否有新发展。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恰当引导和测评对学生思维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测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①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题目看学生自己能说出几种解法。②对书上的重点题目,让学生进行变式,看谁变的题目新异,变的题目针对性强,有代表性。③定期开展数学竞赛,看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④在数学活动课中举行数学知识的辩论赛,看学生反应问题的灵敏程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能力测评,既能发现数学特长学生,又能了解全体学生的能力情况,对进一步的思维训练有较强的指导性。

总之,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课教学的关键,只有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项活动中,落实在每节课的各个环节之中,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安排实施,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钥匙”,变成会学习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12

一、在启发联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运用启用联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小学生正确分辨、记忆英文字母、单词词义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一些音形较相似的词,他们觉得更困难。英语教学中多启发联想训练学生,能增强学生分辨、记忆词汇的能力,并使新旧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例如学到字母H(h),我启发学生联想:H是梯子,h是椅子,我们搬来椅子爬梯子;学到单词look(看),让学生想象“oo”是圆圆的眼睛;或利用拼写规则让学生联想其他近义的单词,如here-there-where,book-look-cook, nice-rice-ride-right-write,或利用同类题材联想到其他, 如交通工具类car,bus,bike,boat,taxi,truck,plane等,或在学习新单词时,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学过的单词中,找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其他单词并组词,如shirt,my shirt,my brother’s shirt,your shirt,a new shirt, a blue shirt,a dirty white shirt…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擦出了创新的火花,无形中活跃了气氛,扩大了词汇量,也提高了辨别、记忆词义的能力。

二、在“分散———集中”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句型是从大量句子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是语言结构的模式。小学生往往不知何为句型,只知道当时上课学了就依其而说,甚至不太懂何时该说,怎样说。通常表现在学完了某一句型后,在课文中的所学场景能用,换一场景就难以开口了。鉴于此,每教授一个新的句型、句式,我常采用“分散———集中”的思维方法训练他们,力求提高学生在适当的交际情景中能对句型运用自如。

例如教学“There be…”句型的教学,There is a clock in the classroom. 这是介绍Part B教室图片中的一句,学生结合图片体会There be…”句型的含义,然后尝试请学生用There be…”句型根据他们的课室、各自实际情况造句。如There is a teacher in our class room.There is a flag in our class room.There is a book on my desk.There is an English book on Tom’s desk. There are two blackboards in our classroom.There are twenty girls in our class…通过造句,学生们得出了一个结论:“There be…”句型是描述某地方有某物,描述单数用is、复数用are,能自己找出并总结规律,学生显得兴奋异常,继而想再“滔滔不绝”, 火花也层出不穷。

三、在开放实践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过:“学习外语的方法,实践、实践、再实践,别的方法是没有的。”英语课就是实践课,它必须通过大量的活动和训练,才能掌握和运用。正如学跳芭蕾、打篮球一样,纯熟的技艺都是苦练的结果。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必须在足够的练习中,才能逐步领会所学的知识和规则,并能逐渐自如地运用。小学英语以口语交际为主,学生要能根据情景运用所学英语来表达、交流思想。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英语似乎很好,倘若一到课室外面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为此,教学中我常采用开放式实践语言的方法, 具体表现在每学完某一情景时,总是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让他们设计出新的语言交际情境并创新新的情境进行语言操练和言语交际活动,使他们习惯于应付无法预知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有关“食物”单词教学时,事先我准备好课文中涉及的食物和学生学过的关于食物的单词, 如a kilo of carrots,a piece of cake,a bottle of milk,some apples,pears…加上每样食物的价格牌,然后在课室一角布置一个suppermarket的情境,利用新学句型How much is…?What can I do for you?Let me see以及一些日常用语,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人为售货员,另一人扮演顾客,几分钟过后,一幕幕各有特色的shop- ping上演了。

(Betty去买早点)

B:How do you do?

A:How do you do?What can I do for you?

B:Give me a bottle of milk and a piece of cake.How much is that?

A:OK.Let me see.Three yuan,please.

B:Here you are.

A:Thanks.Bye.

B:Bye.

这样的操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充分消化、充分理解,并在实际基础上、在各自的“设计图纸”上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拓展创造才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上一篇:刑事诉讼监督制度下一篇:电池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