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doc说课稿

2024-06-26

生命.doc说课稿(共8篇)

生命.doc说课稿 篇1

《生命 生命》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生命 生命》是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生”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时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这篇课文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

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

贵。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

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四、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生命的感悟。

六、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本文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

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七、教学准备

1、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设计几个有梯度的主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悟生命的内涵。以《命运交响曲》这一主旋律烘托氛

围,创设情境。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二)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课前做好较充分准备。搜集与生命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语和评价语。

2、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二、学法

1、通过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感悟生命力的顽强,理解生命的真谛。

2、通过畅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抒写对生命的感言,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升华文本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整合单元内容,导入生命主题

本课题比较特别,是两个“生命”词重复,这课题已经紧扣本单元主题“热爱生命”,所以我先通过复习17、18两课内容导入,既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又能顺利板出课题第一

个“生命”。然后通过介绍杏林子引出课题第一段,又顺利板出课题第二个“生命”。分层次地板题,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课题。这时请学生读题,这里的读题目,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之余也和作者产生同一疑问,带着问题学下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在读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需要老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文章前半部分叙述了这三个事例后引发了杏林子怎样的感悟?”这时指导学生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解决了课文“写什么”的问题,又理清了课文叙述脉络,即课文“怎样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理解内容的同时领悟表达方法,能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三、在说话训练中走近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

引领学生品读飞蛾挣扎求生的事例时,当学生从“只要、就、稍”等词体会到飞蛾生命的脆弱,从“挣扎、极力鼓动、跃动”体会到飞蛾珍惜生命后,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呢?学生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这样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点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争取;加油!努力!一定要从这里逃出去,重获自由,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话题的设计既是一种想象说话的训练,又是对飞蛾不言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言说。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质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文与人、蛾与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一致。

四、在说话训练中升华生命感悟,在学完飞蛾求生、香瓜子茁壮成长两个事例后,我问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了吗?

[出示幻灯片] 生命

生命

生命……

学生写到:生命是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里跳动的青蛙;生命是校园里开得火红的木棉花;生命是蚂蚁寻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在孩子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强烈体验就结课会停留在单纯的文本层面上,而设计了这个练习后等于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从文本引入生活,因为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接着老师说:“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连起来,就是生命的诗篇、生命的赞歌啊”教师如诗般的语言,神奇的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生命林子。

上一页 1 2

生命.doc说课稿 篇2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 第一单元课文讲述的都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 感受到人间关爱和温情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尤其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选段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海伦在家庭教师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 由黑暗迷茫的聋哑世界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 走进大自然, 体验人间真情的故事。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 形象鲜明, 叙事感人, 既可以用来学习复述课文、把握关键句段, 也可以用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还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 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 还是情感的升华方面, 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 即:“欣赏文字作品时,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我将这篇课文的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 知识目标

⑴理解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

2. 能力目标

⑴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品味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 深入挖掘文章主旨

3. 情感目标

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会关注弱势群体, 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 说教学对象

初中生的接受能力较强, 可以很快了解文章的情节内容, 形象思维具有优势。但初中生的注意持久性较差, 注重文章情节的把握, 忽视文章语言的品读, 所以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比较粗糙, 容易浮于表面。

三. 说教法学法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该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突破方法:创设情境、游戏激趣、以读促思、合作探究

1. 在教法上, 一方面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 充实课堂内容,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 引导学生揣摩文字, 深入挖掘文本, 培养学生品读文本的能力。

2.在学法上, 课前通过预习指导来理解盲聋哑儿童的特殊性, 从对故事情节的浅层阅读中上升到对文本的进一步研读;课堂上通过速读训练把握文章内容, 运用泛读搜索文章信息, 通过声情并茂的精读品味文章语言, 最终达到以读带动思考探究文章的主旨, 形成读者和文本的真正交流。

四.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立理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培养品读文本的意识。

1.教学重点:理解“再塑生命”的过程

2.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五. 说教学程序设计

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设计理念, 通过课前预习活动、学生自主展示, 小组讨论探究等形式, 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整个模式分为5部分: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再塑生命”的过程——合作探究“再塑生命”的原因——主题升华

1. 教学设想:

第一步:游戏导入———以“盲人猜字, 肢体交流”的游戏导入, 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试着走进盲聋儿童的世界。

第二步:学生自主展示, 完成对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生平事迹的认识和了解。

(1) 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用投影仪或幻灯片演示自己课前所查询的资料。

老师在课前预习的活动中对学生的搜集整理作出指导:语言简明扼要, 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 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 适合多媒体演示。

(2) 在课堂上教师也应准备图文课件材料随时进行相应补充。

第三步:整体感知课文, 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将再塑生命的历程分为5部分, 请同学们在速读课文后围绕下面问题完成板书,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建议:学生可以在泛读课文后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一步进行品读, 体味语言。

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像大雾中的航船 (课文第4自然段)

光辉的起点:我和莎莉文小姐的相识 (课文第5自然段)

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文字 (课文第13自然段)

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大自然 (课文第14自然段)

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爱 (课文第39自然段)

因为这一环节的答案来自课文的语句, 所以难度不大, 学生在朗读这些相关语句时就很自然的将注意力从情节把握逐步转移到文本的品读。

第四步:学生质疑, 合作探究——谈谈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这是课文的教学难点: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研读文字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精读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 与作者进行真正深入的交流。所以以一个看似简单的填空来启发探讨:________通过_______再塑________生命。

通过上一步文章内容的梳理, 学生会很轻易的找到再塑生命这一行为的实施者和承受者——莎莉文小姐再塑了海伦的生命。而对于实施这一行为的方式学生开始很容易的填上“爱”这一个抽象的答案, 仿佛世界上所有神奇伟大的事情都可以用“爱”来概括, 而没有深入思考爱的具体内涵。难道沙莉文老师是第一个爱海伦的人吗?难道海伦的父母就不爱她吗?为什么父母的爱不能起到这种神奇的作用呢?

提出了探究中的盲点——爱的具体内涵 (莎莉文老师的爱和父母之爱有什么区别?)

面对这一疑惑, 我们仍然回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再读一读课文。

2. 解惑建议:

(1) 精读课文“生命的原貌”——在莎莉文老师到来前, 海伦因为什么而苦恼, 痛苦, 愤怒呢? (尤其是对课文第4段重点句大雾中的航船进行品读)

明确:又聋又盲的她仅凭触觉无法与外界交流。她缺乏和外界交流的媒介, 所以她即便拥有爱也无法感知更无法交流付出, 那么沙莉文老师到来以后呢?我们继续回到文本的品读中去

(2) 精读课文“幸福的复苏”——莎莉文老师最让海伦高兴的游戏是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课文第13段对海伦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明确:拼写文字使她开始通过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时学生开始逐渐了解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3) 分小组合作探究:文章3部分“认识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之间的关系, 这三部分的顺序能否调换? (尤其引导学生精读描写再塑生命历程中的挫折段落, 对重点句“水唤醒了我的灵魂, 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进行品读讨论)

通过这样的不断精读和小组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莎莉文老师教会了海伦·凯勒许多, 带领着她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 走进了大自然, 体验人间真情和爱。而这都是海伦认识文字, 学会通过语言文字与外界交流后产生的结果, 从而得出探究结论:莎莉文小姐通过语言文字用爱重新塑造了海伦的生命。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灵魂。

第五步:课堂小结

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 想象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 我们不难发现: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全新方式——通过语言文字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 语言让海伦的生活变得美好, 文字让海伦的爱变得丰富坚强。莎莉文小姐不仅通过语言文字教给海伦爱的真谛, 她自己也正是通过语言文字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魔力。通过本文的学习也希望同学以后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情节的囫囵吞枣, 更能够认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 真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第六步:练习

(1) 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目的:让学生在领悟语言魔力的情况下也施展文字的魅力完成语文教学的写作训练)

(2) 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成才的事迹, 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目的:从知识能力目标升华到情感目标, 也使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说课稿 篇3

[关键词]互动关爱生命保护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54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下面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学情

初一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生命的忽视,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说教材

(一)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之语,重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体会生命的珍贵,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之美;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

3.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认识到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增强环保意识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感悟式、参与式教学为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合作探究,事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感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白板和手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新课学习。

1.展示一幅荒凉贫瘠的图片,让学生看后谈感受。

2.启发学生对这幅图片进行加工,赋予绿色和生命,使它变得更美丽。

3.师生共同欣赏这幅图片,引出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感受生命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里,多媒体的使用,把图片由静态变成了动态,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又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环节一创设情境 感受生命

播放视频《原野中的一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让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地球的财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世界,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环节二互动交流 感知生命

1.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些生命,并说说它们的存在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这个环节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每组选择一个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

2.接下来请学生交流关于生命的感人故事。

3.然后播放视频《一只狗的魅力》,共同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中,认识到每个生命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精彩的一生,每个生命的存在都具有意义。

环节三合作探究 尊重生命

利用新闻案例“盗猎者射杀猕猴”,引出生活中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感受生命的脆弱。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学生明白生命既是顽强的,又是脆弱的,生命需要相互关爱,逐渐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能力。

环节四聆听诉说 感悟生命

教师播放音频材料《地球的诉说》,组织学生“听、看、思、说”。

环节五明理践行 关爱生命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我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做法。

讨论后,由教师组织学生用手机微信漂流瓶的方式,将好的做法传递出去,进行场外互动。

[设计意图]运用微信平台,把课堂和生活巧妙地融合,培养学生爱护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现实意义。

(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多媒体展示一首小诗《生命的阳光》,师生一起朗读,感受生命之美。

2.之后,教师送给班级一盆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活动,将课堂上所形成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延伸到生活中,使课堂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四)布置作业,结束新课

让学生用心照顾教师赠送的小植物,把它当作班级的新成员一样爱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课虽结束,但是对生命的关爱要永记心中。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体现知识结构,又要符合美观简洁的特点。

七、说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更有魅力。

2.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思想品德课有其独特的育人使命,联系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更有生命力。

《有趣的汉字》说课稿-doc 篇4

《有趣的汉字》

——艺术字的插入与美化主题说课

宁江区朝阳中心小学

于亚君

《有趣的汉字》

——艺术字的插入与美化主题说课

宁江区朝阳中心小学 于亚君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朝阳中心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于雅君,今天我将结合本区制订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南四年级《有趣的汉字——艺术字的插入与美化》一课,(出示课件:课件封面)谈谈怎样使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与科学化。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分析现状,说主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对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乃至对于学生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但是现在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没有大纲,没有统一、规范、科学的教学内容,而且我校是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时间较短,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相对较少,操作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这一现状,选择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与科学化》这一教研主题。以此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体现知识的生活化,让生活与学习紧密相连。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建立起科学的态度。因此,让教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又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重要措施,所以生活化与科学化教学在小学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把握重点,说教材

《有趣的汉字——艺术字的插入与美化》是我区研究制定的本土化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使用艺术字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关于“插入图片”知识铺垫的延伸。因此我认为从认知上考虑,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从技能上考虑应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角度上考虑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

处于上述考虑,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插入艺术字,并能对其进行简单调整,能简单运用艺术字设置方法设计个性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任务驱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研究为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公益广告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对中国汉字的认识,建立民族自豪感。

三、根据学情,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尽相同,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情景教学法:以形象直观的视频、课件创设和本课相关的情景,使本节课的知识与生活相连,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

2、任务驱动法: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3、分层教学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为保护环境设计公益广告,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艺术字的操作技术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使德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渗透。

四、以生为本,说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节课孩子们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学习,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以学为本的这一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五、抛砖引玉,说过程

信息技术课的知识传授往往都是单纯的讲、练结合,那么如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呢?我觉得重点是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抛砖引玉以达到水道渠成的效果。本节课中,围绕我的主题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感知,明确任务。

课伊始,课件展示中国汉字演变的过程,(课件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从心底发出感叹,为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感到自豪,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解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艺术,我们每天都在创造艺术。接着演示作品(课件出示:采用了艺术字的和没有采用的几组汉字)让学生观察、对比。那么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艺术字的“美”。我则因势因导,讲解艺术字不仅生动、漂亮,而且样式新颖,从而揭示课题。

[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知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创设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二)、确定主题,细化任务。本环节以完成两个任务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根据自学提示将课前搜集的广告标语制作成自己认为比较好看的艺术字”。(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艺术字的插入。

任务二:如果你对自己的艺术字不满意,该怎么修改呢?(由此引出第二项任务。)

小组分工在“艺术字”工具栏中单击你喜欢的按纽,看看他究竟有些什么本领。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完成任务后小组进行汇报,集体讨论交流并修改作品。[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

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时,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三)、实践运用;大显身手、提高发展

1、(通过以上两项任务,学生们都掌握了编辑艺术字的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作出分析,从而引出)第三项任务:设计环保公益广告,并把它美化的更漂亮。

2、学生创作

如果你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可以向我寻求帮助。接着便在优美悦耳的音乐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 这个活动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观摩协作;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同学大胆地离开自己的座位去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

最后,展示作品,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评出星级广告词以及最有创意广告词,最幽默广告词等等。

[本环节中在教法上用“观摩--总结理论”方式,让学生学会求知,动眼观察、欣赏、评析;动脑思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详细准备,说预期

教学是一项灵活、多变的活动,需要教师做好细致、周密的考虑,设计好详细的计划,做足充分的准备。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和孩子们的特点我主要进行了以下预设:

1、预设孩子质疑

针对艺术字的样式多变性,课堂上孩子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艺术字写完还能换样式吗?艺术字可以随时移动吗?面对孩子提出的困惑,我采取了让孩子们小组讨论的办法。讨论完成后教师做适当的讲解,从而找出最有效的方法。

2、预设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孩子往往存在依赖的心理,所以可能会出现参与学习的兴趣不浓,等着出结果的现象。所以我在分配任务的

时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任务可做,这样,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他们才能更加乐于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虞美人说课稿.doc 篇5

冯英妹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篇目是《虞美人》。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虞美人》是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之类。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二、说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②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2、能力培养目标:

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主要掌握“知人论世”这种诗词鉴赏法。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3、科学品质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解说: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直接感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四、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解说: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入新课:先以简短的导语带出,然后放课件。

(解说:课件是以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开始的。用歌导入新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符合了词“合乐而歌”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词的音韵美,又通过幽怨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初步领悟到本词的感情基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复习词的知识。包括词的简介(定义、特点、分类),词的流派和诗词的欣赏艺术(知人论世法,由表及里法、含英咀华法,择善而取法,朗诵吟哦法)。

(解说:让学生对所学过的词的常识作一个总体上的回忆,对后面的学习有一个指导的作用。)

3、向学生展示学习目的。

(解说: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抓住学习的重点,使教和学都有的

放矢。)

(二)讲授新课。

1、整体感悟。①介绍作者与作品。

(解说:是为知人论世,对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作为对诗词理解的基础。)②诗词诵读。

a.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b.评价朗读。(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整体:感情低沉凄楚、曲折迂回。语速舒缓、语调低沉。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c.学生朗读,试背。d.再请学生配乐朗读。e.教师示范,加入朗读比赛。f.评议师生朗读优劣,齐读。

(解说:朗读是诗歌学习最有效,最简单的技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诗歌教学中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去读。)

2、分析作品。

①学生先听读该词,然后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进而解决问题。

(解说:在轻柔的《琵琶语》的伴奏下,让学生闭目倾听课文的诵读,进行想象,想象场景,想象意境,想象词人的心情。为赏析、挖掘词的深层涵义打下情感基础。)

②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问题用幻灯片上显示如下:

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 开文自问,写的是眼前景物。“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但因作者降宋后,过着囚犯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然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觉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出奇,却在情理之中。

“春花秋月”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不会休,不会了,而人的生活,命运却时时在改变。时光流逝,往事随风,自然之永恒与人生之无常的对比下,生发的是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哀叹。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B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明确】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只要自圆其说即可。(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C、“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慨叹的是什么情绪? 作者登楼遥望,由眼前之景,而怀想远方的故国,怎奈却叫人“不堪回首”。

“又”字写出时光在不断流逝,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D、“只是朱颜改”中“只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改”的只是“朱颜”吗?

→这是作者想象中“故国”的图景,是虚写。

“雕栏玉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改变,而一个“只是”写出了无奈惆怅的心情。因为事实上,改变了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感受等。变与不变之间,发的是物是人非之慨。(解说:“B,C两问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E、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背景,他的“愁”具体有哪些? 这么多的“愁”作者怎样诉说?

愁: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

(分析前六句,体会“愁”的具体内容。争取最大程度地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G、小结:本词在写作方面最突出的两个特色是什么? ① 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② 对比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前六句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自然与人生之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难平幽怨变现得淋漓尽致。3.名句鉴赏。

①品味最后一句的感情色彩和表现手法。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充满怨恨、激楚的感情色彩,显示出作者愁思之深厚强烈,如春水汪洋恣意,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分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种写法,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让人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②让学生列举出学过的写愁的名句: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栈别校书叔云》)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E.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解说: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愁的名句,更深地融入到词的缠绵悱恻的凄凉悲婉的意境中,深刻地体会词的主旨: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同时让学生学会怎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的艺术手法。

③请学生也来“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写一两句诗句。(写现代诗也可以)

(解说:选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写与评的实践中。掌握“化抽象为形象”的独特的抒情方式。)

(三)熟读成诵。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这首词的成就,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体味

其意境,接受美的陶冶。)(四)质疑。

(解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五)小结:此课一得——知人论世

(六)布置作业:

1、鉴赏李煜的《乌夜啼》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计算机硬件组成说课稿.doc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本课选自初中二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二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这一课叫“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本课针对初中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学生通过对计算机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五大功能部件),简单了解其功能,并能对各种硬件进行识别;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于实物的对应。

难点: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点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计算机硬件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二)学法: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有40+台机器的机房 多媒体

软件环境: windowsXP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自制导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计算机由哪两部分组成?学生回答: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这样,很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我首先讲解硬件的定义:通常人们把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子的或机械的部件称为硬件。然后提问学生知道哪些计算机硬件设备,学生回答后我播放幻灯片展示,明确计算机硬件系统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主机又主要由CPU、内存储器、主板三部分组成,外设主要有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并通过幻灯片与实物对照,具体讲解各硬件设备名称、功能、特点。在讲解过程中,我把CPU比成人的大脑,运算器和控制器比成人的左脑和右脑,这样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计算机完成任何任务,都要通过CPU来实现。对于输入、输出设备的讲解,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定义并能正确区分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

在展示幻灯片时,我有意识地用幻灯片颜色区分开各类硬件设备,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并且图片与实物对照展示,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记忆

本部分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我先将学生分为五组,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本组主机的各硬件设备,然后播放幻灯片,要求学生问题: ①说出图片中各硬件设备的名称。

②指出图片中的输入、输出设备。

③说出CPU和内存条的功能和特点。

最后,小组交换一人到对方观看实物,说出主机上各硬

件设备的名称。

五、小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理解记忆,播放幻灯片,进行知识点小结。

六、作业

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所以,我布置了以下两个作业题: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网上下载关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资料,并把它整理归类,供同学们参考。

2、观察、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下节为下节书里面的内容好好学习好复习。

幼儿园小班语言说课稿.doc写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班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活动特色。几个环节开始本节课的说课。

一 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说重点 难点

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四 说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空白圆形卡片、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五:说教法、学法

一 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

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

二 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的设计意图】是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展示自己的机会。

六: 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 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设计意图】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主题。既能启发幼儿积极地仔细地听,其实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

二 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教师分别提问:(1)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动物们在为自己的朋友们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小猴为朋友摘香蕉、小鸭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样?(很感动、很高兴)(3)看看小蜗牛怎么了?(不开心)猜猜它为什么不高兴?(放录音:小蜗牛不开心的原因)(4)帮小蜗牛想个办法,想想它还能为朋友做什么?(预报天气,讲故事,画画)(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幼儿自由讨论)此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根据幼儿对故

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1)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2)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3)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感受进一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脉络,解决难点。

三 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设计意图】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七、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故事所表达的精神对道德意识还往往处于自我中心的当今的独生子女具有较强的心灵震动。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

《生命,生命》说课稿 篇8

1、课文特点: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的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这篇优秀的散文。作者以女性的细腻和和敏感观察寻常的生命现象引出对人生的思考,感悟生命的可贵。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生命生命》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本课安排了以下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中三个事例所蕴含的内涵。

(2)学会品味精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3)从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获得不同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和讨论,形成一种活泼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进学生阅读本文的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进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珍爱生命。

2、教学难点

从三个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说教师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并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2、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讨论抓住以下两点:

(1)三个事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内涵。由此纪出了作者的哪些思考?

(2)这三个事例,能否引发你对生命的其它思考?

(3)你认为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得最准确生动而又精彩?说出你的理由。设计这些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所见”到“所想”“所悟”的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品味、欣赏文章精彩内容的能力。

五、说学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只有学会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质疑中创新。

《生命,生命》说课稿(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

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文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文章内涵较深,而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主要目标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教学理念

本文是新入选的课文,我以前没有教过本文。我在备课时读了本文,被作者热爱生命,敬重生命,严肃对待生命的态度所感动。我想,教学本文除了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而外,还要重点强调它的人文性。我教学本文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实践性阅读的理念”。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

首先,从显性方面看,有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

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正是本文教与学的灵魂。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拔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七、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求生欲望

香瓜子生,长生命顽强

静听心跳,对自己负责

八、作业设计

1、搜集二、三条歌颂生命的名言。

2、写出学完《生命生命》后的感悟。

这两条作业,是对课程的复习巩固与升华,布置适度而有价值。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你的聆听,欢迎您的指正。谢谢!

《生命,生命》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设问开头,通过写飞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奋力生长和疹听自己心脏律动三件事的描写,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爱生命就要珍爱时间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珍爱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事例所隐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好奇好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采用启发引导法进行教学。语文教学,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做到人人参与,照顾后进生,避免了朗读时优生的专利局面。

三、说学法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东西才会珍惜。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学法。

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再合作交流、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交流。堂应不仅开放而有活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程序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简略,整篇课文作者采用设问的写法,提问、例举三个事例、悟出道理。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生命生命》这一课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能然诉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二)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1、学生读文、找含相关的重点句子,自主解答问题。

2、小组长组织成员交流讨论,发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集体智慧,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组集体展示,交流对问题的答案和见解,生以“我认为”的语气汇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然后以“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谁来补充”,有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台,和谐积极的交流气氛。教师完全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读)

(2)作者为什么回放了飞蛾?(及我为什么会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虫时,他们是怎样反抗的,这种反抗就是什么?

2、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写香瓜子生命力强的句子。(感情朗读)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写草生命力强的诗,谁背一背?

冲破()

香瓜子没有(),没有()多么顽强的()!

不屈(),茁壮()

3、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练习:

(1)从听诊自己心跳的律动你知道了什么?

(2)利用生命有哪两种方式?

糟蹋就是()

我可以好好的使用(),也可以糟蹋()。利用了就是();糟蹋了就是()。

利用生命,我们就应该(),不应该()。

(四)归纳总结拓展

作者从这三件事认识到了什么?

举例说“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意思。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体现无限的价值?

五、说板书设计。

飞蛾挣扎求生}

瓜子不去生长}生命可贵,珍惜生命。

上一篇:节节虫 教案下一篇: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