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奉献无声的流淌演讲稿

2024-09-23

让奉献无声的流淌演讲稿(共11篇)

让奉献无声的流淌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

我是清华大学的留学生,一位因为爱的熏陶、感染,为爱而来的韩国朋友,我的名字叫金知爱;金,金子的金,知道的知,爱的奉献的爱。我深深的知道,爱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无私奉献。正因为我的名字就是知爱,所以,我为知而来、我为爱而来,为爱而演讲——我爱中华文化,我爱中国朋友,我爱春城昆明,我爱云贵高原,我爱你们!

爱从来被世界文学家们描述为永恒的主题。爱是无私的奉献与给予。爱与生俱来,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虽然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存在差异,但人类之爱却是广阔无限!

从印度尼西亚的大海啸,到中国汶川的大地震;从华尔街蔓延开来的经济危机,到日本大地震引起危机的核电站。爱,没有国界!这就是现代人类社会的真实体验!

爱,没有国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与盟国的军事合作,创造了世界史上的典范,付出没有国界的爱,其赫赫战功至今仍为世界美谈!

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他没有国界的爱,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但是他没有遗憾!

爱,代表愿意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佛教对中国文化,对中国人生活影响都非常的深。《无量寿经》上说:”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唐朝韩愈说:”博爱之为仁“;孙中山先生常写这两个字送人,这也是他一生极好的概括和写照。孙中山先生对韩国的独立影响极大,他获得了韩国最高荣誉的建国勋章。孙中山先生的爱就是一种普世之爱,一种没有国界的爱!这样的爱在我们韩国有口皆碑、众口称赞。

患难见真情,危机显大爱。记得在3年前那场巨大的汶川地震灾难发生后,我们韩国的李明博总统在第一时间向中国国家的主席胡xx致电慰问,并亲自到中国驻韩使馆吊唁,访华时还专程到四川灾区慰问。灾难发生后韩国政府迅速提供了大量的赈灾物资,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特别是我们韩国派出的救援队,在汶川灾区搜救时,队员们不顾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表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平和献身精神。我们韩国救援队是救援时间最长、最后离开灾区的外国救援队。

因为有了大爱,有了没有国界的爱,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包括韩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大力支持下,3年完成汶川灾区重建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因为有了爱,中韩两国的友谊日益加深,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我知道云南博物馆与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韩国高丽大学建有长期的合作关系,经常互派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交换展览。

因为有了这种没有国界的爱,我才来到古老的中国学习和生活。因为爱没有国界,我才能来到美丽神奇的云南;因为有了”爱的奉献“,我才能够有机会站在中国的演讲之城的舞台上演讲。

洛东江呼应着金沙江,横断山遥望着太白山;

爱是耐力和毅力,需要无所畏惧;

爱是教育者的模范行为,无须明言;

爱是奉献,要战胜自私,就要超越人类局限,把道德范围推向自然,不向环境透支,不向后代举债,立足眼前现实,心系人类明天!

朋友们:爱,没有国界!爱就是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谢谢!

让奉献无声的流淌演讲稿 篇2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明了而又简单,虔诚而又无私,当我读出这句响亮的口号时,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应具备的精神。我们要以服务大家为目的,以无私奉献为使命,以收获快乐为报酬。

盛夏来临之际,首师大有这样一支不寻常的团队,他的组成来自四面八方,是一个多元化的集体。我们虽然服务于训练场馆,不是体育比赛的竞技场馆,但它同样是展示中国精神文明与文化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为各国的运动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训练场地。虽然我们没有炙热的镁光灯,没有热情追逐的记者,甚至都没有机会和各国运动员近距离地接触,但我们是以低调严谨的作风奋斗在奥运幕后服务的舞台。在筹备奥运的日日夜夜,我们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辛苦而快乐、繁杂却幸福。我们的宗旨就是以谦虚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执着的精神对待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文件流传井然有序,传真上报一丝不苟;电话接听严谨认真,预案处理精确果断;财务收入合理运用,资金支出节俭安排;信息发布准确快捷,简报更新及时有效;每天考勤准时准点,餐饮预定合情合理;事无巨细考虑周全,服务大家不厌其烦。这些囊括了我们工作的全部。我们虽然没有统一的祥云蓝衫,甚至没有志愿者的身份,但胸前佩戴着奥组委核发的有效证件,依然感到十分自豪与荣光。兴奋、欣喜、开心、期待……这一个个与“快乐”相关联的字眼,源于奥林匹克纯洁的圣火,更源于发自内心的参与、快乐与奉献。

是奥运的力量把全世界人民连在一起,也把这个小集体融为一体,和谐团结不分你我,配合默契其乐融融。奥运给世界一个机会,给中国一个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我虽韶华已逝,但激情依昔。在这个集体里,我忘记了年龄,忘记了和他们的师生关系,有时象老师有时更象妈妈,工作的热情也让我挑战了年龄的极限。自四月中旬上任以来从没有一天休息,是奥运、是学生们的热情激发了我的激情。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雨辰的成熟稳重、苑苑的主动细腻、莹莹的条理规范、筱筱的麻利果断、天子的执著认真、洋洋的严谨负责、明明的踏实内敛,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自我,让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更好地彰显。

伟大出于平凡,细节彰显素质。让我们多一点职责、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汗水、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奉献,不论你的能力大小,不论你的社会职责轻重,只要我们积极关注,用心参与,贡献无论多少,都会为我们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加油、喝彩!奥运让我在结束35年工龄的岗位上画上圆满的句号;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以奥运精神为动力,激励他们今后向更高更远的征程挑战,绽放热诚,绽放异彩。

奥运圣火虽然已经熄灭,而她的光辉已停驻在你、我的心中。

演讲稿: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篇3

县委统战部

**

岁月早已磨蚀了我们的激情,时间慢慢淡漠了我们的情感,风雨已经洗刷了我们的戾气,口若悬河激情迸射青春的时代已经成了永久的记忆。时光任冉我已奔四的人了,但我始终坚信:有些印记、有些情怀、有些感动,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将与生命同在。

14年前,带着青春的梦想和激情,带着少年的豪气和信念,第一次驱车数百公里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甘泉县下寺湾镇的时候,我的心情多少有些纠结,这儿的偏远和闭塞超出我的预料,远离了城市的浮华和喧嚣,没有了车水马龙和灯红酒绿,只有一条望不到头的马路,烟尘漫漫,崎岖不平,静静地伸向远处,我告诉自己,这里就是我要扎根的地方。单位的领导在介绍过基本情况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基层的条件差,生活苦,任务重,正缺乏你们这样高学历、有朝气、能吃苦的年轻人,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这里的群众做一点事情。”领导的话,是希望,是鼓励,更是鞭策和要求。听完这些话,我释然了,当时我暗下决心,我要把自己的青春和学识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在基层工作的七八年里,从下寺湾镇到道镇,我吃过苦,流过汗,下过村,入过户,禁过牧,上过棚,排解过纠纷,参加过换届,几乎跑遍辖区的每一片土地。我很自豪,也很庆幸,多年来我的收获是坐在城里的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永远得不到的,它为我后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会说,14年了,你的理想在哪儿?你的成绩在哪儿?是的,14年了,年龄在增,头发在白,变化的是岁月和额头,不变的是平凡和麻木。青春如同奔腾的江河,岁月就像无情的刻刀,有多少梦想不用祭奠?但在平凡之中,大家可曾看到了辛苦工作的身姿、伏案劳累的背影、加班加点的辛劳?世人十有八九是平凡的,正是这无数的平凡的无私奉献者,才有了我们党的今天,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追求无境,我将永不言弃!

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演绎自己的角色,各自的工作岗位就是实现自我价值,装点人生的舞台,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就是对岗位意义和价值的认同。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以奉献之心干工作,以友爱之心迎过客。2011年,我被调整到县委防范和处理邪教办公室工作,在处理邪教问题时,面对信邪人员,总能微笑面对,因为我知道,群众工作无小事。只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才能体现出机关干部的良好风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我们没有八小时工作时间的概念,只要信邪人员有时间,我们就有时间,多少满天星斗,多少风雨路,使得更多受邪教裹挟人员脱离邪。现如今,我又被调整到县委统战部工作,无论敢为如何变换,我始终严以律己,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出机关干部的良好风貌。做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从乡镇到机关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的这个大舞台上,暗暗告诫自己,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中。

奉献爱党,就是要热爱社会、热爱亲人、热爱自己。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做出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哪有那么多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哪有那么多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雄姿?那么,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班时关闭办公电脑及照明灯,路过时伸手关住滴滴嗒嗒的水龙头、弯腰拾起随风飘摇的小纸屑。我每天微笑着完成领导交办我的工作,热情的接待每一位来到单位的群众,耐心的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我快乐的面对生活并把自己的快乐发散到周围,我尽力使和我接触的每一个人能感受到政府的亲民和勤政,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与和谐。

演讲稿: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篇4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有关“抢抓机遇,提高效率,增强素质,促进发展”的话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列为民生之首,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口号,把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月12日,县委书记董良鸿以“抢抓直管机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能力素质、促进跨越发展”为主题,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上作了辅导报告。我县自今年元月一日开始实行省全面直管,这既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更是对我县提速发展的重大挑战。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俗话说:“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群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全县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信心,抢抓机遇,趋势而上,奋力实现滑县教育的崛起和赶超,实现滑县教育的跨越和腾飞。

讲台虽小,却承载着百年树人的大舞台。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作为一名教师,当你走上神圣的讲台,面对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时,你想到了什么?——民族的发展,祖国的昌盛,孩子的未来„„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应该思索的。但此时此刻,年轻的你是否想到了你自己,想到你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想到了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美丽?

青春是迷人的。很多人在青春年华里就谱写出了辉煌灿烂的人生。宋朝的辛弃疾年仅21岁,就领兵抗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鲁迅先生也是21岁东渡日本,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誓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岁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决心把青春献给祖国解放事业„„他们是华夏的铁骨精魂,是永远不落的星辰;他们是挺立潮头的英雄,是无数人心中的楷模!

抚摸时代的丰碑,追寻英雄的足迹,心潮澎湃人们不难发现,英模们那一颗颗爱国之心,那一腔腔沸腾热血,凝聚成了两个字:奉献!各位朋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其实,奉献对任何人都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才,不妨是一颗小草为春天献上一丝新绿;不能成为高山昭示一种雄壮,何不当一块路碑,为迷途的为旅人拂去心头的阴云;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又怎么不可以是一条小溪为入旱的土地捧上甘露。

我们的奉献应该是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奉献。我们的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至死不渝的真情。

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像萤火一般,好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虽然时代不同了,但鲁迅先生这种精神依然适用于我们今天,适用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朋友们,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青春是有限的,有限的青春正企盼着你的奉献。朋友们,凭着岁月赐约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伸出你年轻的双手吧!擎起希望的火炬,让我们辟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奉献青春,燃烧激情,贡献力量。一捧捧热土筑起共和国的脊梁,一滴滴泉水汇成江河的巨浪。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凝聚力量,我相信,滑县的跨越发展一定会实现,滑县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演讲稿 篇5

“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从上大学起,我就下定决心要以此为目标,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八年前,我从数学系毕业,满怀信心地踏进了这满是孩子们的天堂。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师,您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

在实小这个美丽如画的校园,我们在用一颗忘我的心关心着呵护着每一个孩子,正是老师这种无私的爱才换来了孩子们的信任与依赖,才换来了孩子们精彩文笔下的一句句:“老师,您就是我的妈妈!”孩子们用他们那颗感恩的心记录着教师为他们付出的点点滴滴,孩子们用心呼唤出来的寄语映射着每一位教师爱的灵魂。勿用再多的言语,你便可知:孩子们这些感人肺腑的的话语就是师爱的结晶。在孩子的眼中,教师就真的像他们眼中的神,他们不会记恨老师的严厉斥责,他们有的只是感激,感恩,面对孩子们如此挚诚的心灵,我们教师怎能不为之动容呢!我们教师怎能再吝啬自己的爱呢!

三尺讲台是我驰骋沙场的沃野,一块黑板是我对镜梳妆的镜鉴。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我们自豪,我们荣幸。我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我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奉献是一首美妙的诗,奉献是一曲动人的歌,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们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青春的亮丽、事业的辉煌。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智慧,奉献我们的辛劳,奉献我们的汗水。在奉献中完善自己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我愿把青春无悔的奉献给脚下这片黄土地!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十年,经过了许许多多多个日日夜夜,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常言说的好: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而这个目的的达成,我仍需继续努力。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让奉献无声的流淌演讲稿 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中,让我们奉献》

我是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新人,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启发教育最大的是气象人对工作的热情,鞭策鼓舞最深的是气象人的奉献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与雷雨为伴、与飞雪共舞,以火样的热情成就着自己的气象人生和祖国的气象事业。在他们的灵魂中,传承着老一代气象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在他们的精神里,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他们是长期奋战在北国边城**站的气象工作者们。

**站,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脚下,乌裕尔河畔,地处中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各地域间的气候差异较大,它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使得它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于预报重大灾害性天气入侵我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标性意义,因此,这也是**站的同志们能够抛弃青春年华、乐此不疲的动力源泉之所在。

天空的云高,高不过气象儿女的理想;大海的水深,深不过风云赤子的情怀。在这里,让我来讲一讲**站气象人的事迹吧。1956年第一任站长,只身一人,身背行囊来到**,测方位,架仪器,在这当时还是很荒凉的土地上,创建了**气象站,在借用来的几平方米的小屋内开展了工作。他把艰苦创业的意志根植于这片土地,培育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树。经过几代站长的努力使**站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任站长李***同志,1983年中专毕业后在**站一干就是22年,在**站以青春为代价构筑着人生的价值。为了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他带领检测员跑遍了**市所辖的地域,对高危地区、场所、建筑更是认真讲解,要求整改所有的隐患,正是这种本着为人民负责,为社会负责的责任心,使**市地域内没有发生一起雷击伤亡事件,树立了很好的气象人形象。

防雹增雨肩负着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为百姓排忧解难方体现出气象工作的神圣,**

是冰雹的多发区,为更好的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构筑和谐社会,服务三农,孙**同志带领防雹人员亲临一线,食宿条件差不说,遇有重要天气过程,那是几天几夜也难得睡上一个安稳觉,眼睛熬肿了,人累瘦了,但在作业时,高炮的火光中看得到的仍是他们坚毅的目光,闪电雷鸣声中看得到的仍是他们进行的一场灾害与安全的较量,满身的雨水、汗水、泥水为的是换来万顷良田的丰收,置身于艰苦的环境,为的是换来千家万户的欢笑。

“奉献”二字,气象工作者时刻铭记在心中,老观测员王**同志,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编制了多个适合业务使用的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2002年至今,他开创了我局有史以来气表预审连续三年半无错情的最好成绩,近年来,又创出了多个百班和一个250班。这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对气象工作的热爱,靠的是执着的敬业精神。

气象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气象人赋予它崇高的光芒,是他们仰望天空观察着风云变换,是他们俯视着辽阔大地记录着风霜雨雪。观测场小路上留下了一批批气象人成长的足迹,百叶箱里温度表记录着气象人对工作火一样的热情,规范电码是他们行动的准则,不出一点差错是他们的追求。半军事化的工作性质练就了气象人严谨细致的性格。多少个旭日东升的清晨,多少个落日余辉的傍晚,都能看到气象人坚守岗位的身影。

天气预报已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121”气象服务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抗洪抢险、森林防火、防雹增雨天气预报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预报股长鹿**同志,把“立足本职工作,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对各种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天有不测风云,为天老爷把脉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就是在这技术难度很大的工作中,鹿股长在我局的预报工作中屡创佳绩,1998年进入汛期我市降雨持续偏多,6、7月份连续出现暴雨,致使**市闹龙河水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漫堤、决堤后果不堪设想,500名武警严阵以待,即将开闸放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鹿股长果断

敲定并向市委市政府呈报近几天不会有大的降水过程,使市领导做出了恰当的决定。正是这种过硬的技能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挽回了近千万元的损失。象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朋友们气象事业正需要你我气象人的共同奉献,才会有更灿烂的明天,才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我以一句谚语结束我今天的演讲,观气象,风一更,雪一更,三更有梦仍观月;测天机,风几步,雷几步,半步无缺只为民。

中国梦演讲稿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篇7

——在民政厅演讲比赛上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事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就是要让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与社会一起成长的机会。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点微小的力量乘以13亿,也足以战胜一切困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所有人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无私奉献。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很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与兰考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赞扬;

“最牛村官”吴仁宝自1957年担任华西村书记以来,带领全村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十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这位创造连续担任“村官”48年记录的传奇人物,用毕生的心血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所以,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从事工作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为民县长”高德荣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独龙江畔,全身心致力于家乡建设发展,高德荣作为时代楷模,不仅是独龙族的带头人,也是全国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高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最美90后女孩”铁飞燕作为第一代90后的人大代表,她曾用弱小的身躯救起落水的修桥工人,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收养了弃婴,她就是我们新时代的雷锋------另外还有陈家顺、邓前堆、郑垧靖、李开斌、李炳祥、陆良八老、尼玛拉姆„„这些平凡的人之所以被社会熟知,这些平凡的名字之所以被广为传颂,就是因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持,努力践行“大山品质,高原情怀”的云南精神,写就了他们光辉的人生乐章。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精英阶层到草根群体,我们这个时代拥有着无数的“感动”、无数的“模范”和无数的最美,这也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同样在我们民政系统,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大姐,同样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她就是段祖玉大姐。段祖玉大姐从事护理工作近二十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扎实工作、无私奉献,赢得了伤残军人和家属的信任和好评,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她所带领的护士班2009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作为一个2013年进入民政厅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能认识身边这样一位杰出的大姐,我深感自豪和荣幸,也倍感压力和激励。民政系统的工作是繁琐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因为时刻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权威和形象。近年来我们民政系统、云南民政人为云南的民生工作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比如近来的鲁甸、盈江、临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我们云南民政人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一个民政人,既然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就应该脚踏实地,无怨无悔,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民政事业,让青春在奋斗中中砥砺,在奉献中闪光,在成就美好云南梦的事业里出彩!当前云南的民政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资金不足、装备欠佳、人手不足、保障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我们。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落后省份,必须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机遇,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也需要我们每个民政人以身作则,用聪明的头脑、勤奋的双手营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要实现美丽云南梦,就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以百姓心为心,以榜样为示范,讲政治、顾大局,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要实现美丽的云南梦,就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民政工作讲究时效,我们要坚持“马上就办”,而且还要办好、办实、办出口碑。2013年入职以来,我一直负责民政厅保密处的收发文工作,工作虽然繁琐枯燥,但责任重大。两年来我没有出过一次大的工作失误,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与各位学习榜样相比与各位领导前辈相比确实还有很大差距,未来我将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要实现美丽云南梦,就要不耻下问加强知识学习。年轻不可任性!一个不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学习的公务员也是不合格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曾经说过:“学习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其实学习何尝不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时代在深刻变革、思想在深刻变动、工作要求也在深刻变化,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有更高的高度、更宽的视野、更强的能力来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做一个“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学习急先锋,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充实自我,武装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才能真正胜任领导交付的各类工作任务!

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演讲比赛 篇8

XX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70周年.上半年,院团委带领广大团员投身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下半年,响应团市委,局团委的号召,院团委在全体团员中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同时,XX年是奥运会北京周期的第一年,全市人民都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目标而奋斗着,其中共青团员也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以“青春迎奥运,团徽耀京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奥运增光添彩.恰逢我院迎来了成立五十周年,院团委决定承办全局“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演讲比赛,激励全局共青团员在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和“新北京,新地勘”的战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活动实施:

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筹备,10月28日,演讲比赛在勘察院大礼堂拉开了帷幕.大礼堂被装饰一新,赛场四周布置地质老照片,演讲背景为独特设计的演讲标识,背景上悬挂醒目的演讲横幅.参加活动的100余名团员青年们着装整齐,精神焕发,16名参赛选手先后登场,激扬文字,畅抒情怀,比赛的间隙中还穿插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组织奖1名,优秀奖9名.团市委副书记李先忠,团市委企业部部长张巨明,局党委书记赵永平,局长魏连伟,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淑芳,以及局相关处室领导和各基层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应邀参加了此项活动.团市委副书记李先忠,团市委企业部部长张巨明,局党委书记赵永平,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淑芳,分别在演讲比赛上讲话,激励赛手发挥出水平,号召全局共青团员在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和“新北京,新地勘”的战略构想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演讲结束后,局团委表彰了XX年度荣获市级荣誉称号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宣布演讲比赛结果并颁奖.最后,演讲比赛在局团委和基层团委负责人合唱的《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圆满结束.11月,院团委收集并整理演讲比赛的稿件,筹备制作“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作品集.12月,作品集制作完成,并向全局共青团员发放,以此鼓舞他们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和“新北京,新地勘”的战略构想而不懈努力.三,操作建议:

各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要充分重视演讲比赛,确保演讲比赛活动顺利开展;演讲比赛应提前告知各单位,留给选手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演讲比赛用稿;充分发动各单位的共青团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扩大参与面,提高比赛质量;组织好比赛预赛,使参赛选手在预赛中发挥出自己应具备的水平,顺利进入决赛;在演讲比赛预赛时,工作人员尽可能的熟悉决赛中涉及到的所有内容;演讲比赛各种比赛用具一定要有备用的,确保决赛当天能够按照要求正常使用.四,活动效果:

此次演讲比赛充分调动了广大共青团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参赛选手,通过组织演讲比赛稿件,纷纷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和“新北京,新地勘”战略构想而献计献策;

在全局系统内部,广大共青团员借此机会进行了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学习,增进了各单位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北京地勘事业对北京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演讲比赛,增强了各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对青年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共青团员施展才能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将演讲比赛与年度评比表彰相结合,在局团委是一个工作的创新点,得到了大家普遍的赞同,效果非常好;

演讲比赛结束后,制作作品集,长期激励全局的共青团员以身边的优秀选手为榜样,营造了勤奋工作和学习的氛围.地质工程勘察院团委设计的活动—“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演讲比赛,主题鲜明,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同时,也为地勘青年搭建了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制作演讲比赛作品集起到了明理,鼓劲,宣传,共勉的作用.(市地勘局团委书记 王爱军)

“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演讲比赛

让奉献无声的流淌演讲稿 篇9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有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记得还是在念师范的时候,天天听着,念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校训,直到满怀信心地走进着满是孩子的天堂时,周围老教师的爱岗,敬业,奉献行为和他们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阐释了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教师,什么是奉献。

人们都喜欢金色的太阳,银色的月亮,而我却要赞美夜晚那不耀眼的星星;人们都留恋姹紫嫣红的玫瑰,雍容华贵的牡丹,而我却崇尚上那漫山遍野不引人瞩目的小草。星星给黑夜带光明却从不炫耀自己,小草装点万里河山却总是默默无闻,星星,小草是平凡的,但它们的精神是高尚的。

日复一日晨曦初露,学校门口已有校领导们巡视安全的身影和班主任们疾步的脚印,办公室里,下课的铃声怎么也喊不停同仁们那忙碌的笔尖,好像那铃声是孩子们的专属。他们没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耀人的光环,只是,年复一年地将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他们这种高尚的师德情操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为师之本。古人云士不可不泓毅。而我却要说:师不可不扬德。我庆幸命运赐给我了这个职业。

路在我的脚下才刚刚开始,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3年的风风雨雨,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让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生以

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精神激励着我,周围同事们不辞辛苦,努力钻研,积极进取的行为鼓励着我。我爱我这平凡的职业,我愿做红烛,我甘为人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

奉献无声作文600字 篇10

我们白云小学的校园十分整洁,这与我们的“环保守卫者”——崔公公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了表达我发自内心的感谢,在此我想送给崔公公一个充满温暖的.保温杯。

寒冬来临,大家都戴着手套,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都不愿意外出与寒风“亲密接触”。可这时,年过半百的崔公公拿着劳动工具,在走廊上一遍一遍地清扫着。

有一回雨雪交加,气温降到零度以下,走廊里都结冰了。一不小心,我滑了一脚,哎呦,好危险呀! 可是崔公公却冒着严寒,弯着腰清扫冰屑。

下课后,我出于好奇又带着一点敬佩来到了崔公公的面前,“您好,崔公公!”“你好!”崔公公的声音有些沙哑,“您觉得冷吗?”我不知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崔公公仍是边埋头清扫,边回答我:“还好,动动就不冷了。”脸上还露出了爽朗的笑容,眼角的皱纹很深很深,像盛开的菊花。他放下了扫把,手放在嘴前哈了口气,又搓了搓手,便接着干了起来。无意中我发现他的手很粗糙。

我与崔公公告了别便去上课了,但心中的思绪却很多:难道崔公公他不怕冷吗?不,他这么默默奉献,不就是想为我们创造良好环境吗?不就是想让学校变得更干净吗?……想到这,一股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带着敬佩和感谢,我想给崔公公送一个充满温暖的保温杯。它的外壳上,有犹如崔公公那颗火热般心的红色,有如崔公公劳动成果般的绿色……更重要的是这个保温杯能在春天送来“茉莉芬芳”;夏天送来“清凉果冰”;秋天送来“养胃乌龙”;冬天送来“绍兴老酒”。这个保温杯将陪伴着崔公公一起工作。他捧在手里该笑了吧?眼角该漾起波纹了吧?

让作文课堂流淌生活的清泉 篇11

——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理性思考

摘要: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它是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层推进,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话、习作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更是对21实世纪作文教学理论体系、操作策略、评价标准的一种整体重建。在作文教学中,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写作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体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从而使写作和生活进入良性互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生活 走向生活 写作思想 写作目的 写作实践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知问了多少回,但越是问越是寻,就越是迷惑,作文似乎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当我们的连连摇头代替了一个个疑问时,掀起了一场课改大潮,在课改大潮中一个充满生机的词汇产生了——生活化作文。当我把探究的目光锁定它时,引发了更多层次更为深广的思考。

一、“生活作文”走进人们的视野

1、“生活作文”的概念

所谓“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2、“生活作文”教学

目前,世界各国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如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的作文思想。“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 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①,这种以基于事实的、儿童的自由表达为主要教学形态的“生活作文”与真实的写作有许多共同之处。又如美国的作文教学也有一种盛行的做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儿童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 正相信和关心的”。由于作文放宽了形式方面的要求,写的是学生想说的话,因此“各种随笔、随感录、日记 等形式的小作文数量大增,大大提高了作文实践的次数”②。这种作文思想与真实 1 的写作要有真实的信息输出,要有大量的作文实践等特点完全一致。近年来,在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试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这种方案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一种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当学习者使用写作这一工具参与其他课程学习时,一方面加深了对该科课程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这种真实的写作中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我国的作文教学改革中也有许多与上述方案类似的作文思想与训练形式,如情景作文、实践作文、整理资料作文及课外练笔等。叶圣陶老先生早就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强调了作文的两个前提:一是有所积蓄,打算发表;二是交际环境的需要。魏占峰在《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强调:作文时“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以上这些作文思想和作文训练方式虽然形式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它们都体现了真实写作的原则。

3、“生活作文”走进新课程

2001年秋季启动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挑战,是培育创新人才,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决策。《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表述表明了学生写作的目的及作文教学培养写作能力的价值。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更多地关注着习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所以,我们的当代的作文教学也就不仅仅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而是更多的追寻着一种儿童精神,倡导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写儿童经历过的真实生活,让儿童真实的生活和创造,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美好的梦幻和科幻世界。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层推进,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话、习作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更是对21实世纪作文教学理论体系、操作策略、评价标准的一种整体重建。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思考:生活与训练的争执。

长期以来,由于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影响,传统作文教学重视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作文教学以文本为中心,强调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却忽视学生的感受体会,忽视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捆绑着手脚跳舞。杜威一百年前就清醒得指出:“教育就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里、在邻 2 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原则„„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是真正具有教育作用。”③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学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有时还起了反作用?为什么在作文训练中孩子表达的兴趣一点点消失?学生的作文为何内容干瘪,语言僵化?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归结到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上:生活与训练本身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为何二者会处于隔离状态?新课改的背景中这一问题尤其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案例〉“我仿佛又回到了几天前:我布置学生去观察春天的景物,准备写一篇有关春天的习作。‘唉,老调重谈,又是写春天,真没劲,春天有什么观察的,还不是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看着无精打采的学生,我不由地皱紧了眉头。” ④

案例是某小学周老师按照惯例进行的一次习作训练。周老师的理念也不能说是落后,先让学生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然后才是写作文。那么,学生为何有如此消极的反应?我想,除了内容让学生感到乏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本着训练的目的去观察生活,不易激发起写作动机和内在需要。我们不妨思索一种现象,为什么学生平时的日记和小练笔中,有独特的视角,有鲜活的思想和真情实感,一旦让他们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大作文”时,为什么会出现十分惊人的“编造”现象呢?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记或小练笔写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琢磨着有趣写下来留作纪念或与别人分享,是学生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指向的是学生自身,指向的是生活的需要,是“有所为而作”;而训练往往是脱离开具体的生活情境,在特定的规定中,为完成规定的任务“别有所为而作”的,指向的是应试需要,加上如果命题脱离学生的实际,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本来训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大作文与小练笔也应是相辅相成的,可一旦功利的砝码都压在训练一头时,训练便轻易地脱离了生活的本质。“综观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实际,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而是为文而文;为了编造作文,有的学生结合课文‘套’,有的仿造优秀习作‘摹’,还有的干脆‘抄’别人的习作,这样的作文怎么谈得上创新呢?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作文命题脱离学生 3 的生活实际,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失去了源泉。” ⑤

三、为生活而作——让作文课堂流淌生活的清泉

有人会说类似于案例中的训练也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且老师还布置学生去观察春天,为什么学生还是不愿写呢?我想在解决了理念层面的认识后,接下来该是方法的问题了。“课标”告诉我们:“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细细琢磨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点:用语言文字与人交往就是作文;有意见有消息要让大家知晓,写成文字就是作文;经历一件事情,看到一些东西,把它记录下来就是作文;有时心中特别高兴或愁苦,却没有机会告诉别人,写下来就是作文。“简单地说,作文就是写文章。完整地说,作文就是让我们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围绕一个中心,按着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就是用笔写下自己心里要说的话,心里怎么想的,笔就怎么写”。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写作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体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从而使写作和生活进入良性互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写作思想上,要把生活与训练当成一回事。

应该确立这样的作文教学思想:生活不单单是写作的源头,还是写作的归宿,再进一步说,写作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叶圣陶说的:“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在指导思想上老师们要认识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为写好作文做好条件准备。

袁薇子先生1985年来南京,在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几个认识问题》中谈道:“《我给杨老师照相》是一个作文练习,而这个学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是有所为而作的。她在照相的时候,想到学校之美,从学校之美又看到了学校里有那么一位可敬爱的老教师,一心扑在小学教育事业上,数十年如一日,她有所感,觉得不给这么一位可敬爱的老师照个相,很难受,觉得不把这一件事实表达出来,心里过意不去,有一种要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的欲望,同时懂得了一个新道理,就是照相不但有技术问题,还有个感情问题,对于这个例子,我们说 4 它是作文练习是对的,说它是生活实践也没有错。”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来,原来作文练习和生活实践之间并没有一道必然的鸿沟。如果这一论点成立的话,那么,能说我们小学生的作文就只是练习练习吗?就只是把话说得完整些,说得准确些吗?如果现在学生的作文与生活实践无关,那么他们到什么时候才去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呢?恐怕很难做出答案吧”。⑦也就是说写作是训练和生活一体化的过程,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就是对训练和生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其次,写作目的上:由为考试而写走向为生活的需要而写。

写作教学中,我们要确立: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过去我们为考试而写,现在我们主张为生活的需要写作。这就决定了写作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实用,而且,它还是学生一种重要的经历,是一种享受,是充实、丰富、改善个体精神生活的方式。

1、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前者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后者解决写给谁看的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把写作的目的简化为应付教师和考试,学生认为自己作文的读者是教师或阅卷者,把写作仅仅当成取得分数的手段。由此所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写作行为的背后,并没有一种强烈的兴趣和持久的动力作为支撑,相反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和厌恶情绪,最终形成写作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写作之前必须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写?写给谁看?

师生都应明确,学生的写作应是为生活的需要而写,是“有所为而作”,即“合为时而著”。一个学生写作兴趣的浓淡、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写作满足这个学生需要的程度。需要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考试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等。学生为谁写作呢?科举考试时代是代圣人立言;应试教育时代是为“题”而写。新课改中我们强调根据生活的需要为特定的对象而写,这个对象是不确定的,可以是自己,还可以是其他人;可以是一个人,还可以是一群人;可以是熟悉的人还可以是陌生的人;可以是人还可以是企事业单位等等。总之,写作对象是根据写作目的而定的,并随着目的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如办板报、手抄报、搞展览、出期刊、编集子、投稿、模拟出版、互批互改、网上 5 交流等。通过创设写作情境、拓宽发表途径等手段,使学生对写作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写作动机不断加强,写作热情不断提高。一旦“应需重于应试”、“实用优于训练”的意识确立,学生写作文就会主动关心文章的文体、内容、结构、意义、语言以及格式等问题,许多原先视为老大难的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

2、“写作的动机源于需要,而发表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需要。” ⑧ 发表是对学生写作劳动的最大尊重和作品价值的充分肯定。发表有正式、非正式之分,非正式的发表可以称之为展示。这是一个重要但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环节。只有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作品有读者并能及时得到反馈时,才可能会把写作视为内在的需要,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表达。因此,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使全体学生的作文得到多层次、多级别的展示、发表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掘写作潜能。

再次,写作实践中:由训练向生活回归。

“课标”要求,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意在强化这样的理念—— 因为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学生学习必须回归生活。对此,叶老曾经打了个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遏抑地产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故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体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谋篇布局之类的习作套路,而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认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当作一些方法的点拨,写出像样的文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的生活积累。例如,可以看书刊杂志、网络影视,还可以开展朗读比赛、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 6 活动,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里获得自由发展。有了直接或间接的生活储备,学生习作就有了丰盈的源泉。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由训练走向生活呢?

1、用笔写“诚实的、自己的话”,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

首先,处理好“训练”与“生活”的辨证关系。我们倡导由训练向生活回归,并不是不要训练,而是先要解决好“生活本源”的前提下,再讲求训练,训练反过来应是为生活服务的。

其次,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和引导。

2、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将学习的目的和归宿指向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和归宿,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为生活服务。

3、命题贴近生活。

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从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命题,才能使学生有感而发,产生构思表达的欲望。此外,还要研究多种命题方式,让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从而更贴近自身实际。命题的方式方法尽管多样,归结到一点,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学生找准突破口,促进构思。

4、训练时,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

5、“自己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当然,形成作文能力的关键还在于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加强练笔,做到“大小结合”,即大作文(专题的作文训练)和随文安排的小练笔(写片段的练习)相结合,“长短结合”即一方面要致力于长期积累,“多布云彩”,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要因“课”制宜,搞一些模仿性的训练。叶老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练笔,“作文这件事情必须练习,单靠教师出了题目才动笔,就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需要课外作为。7 要养成抒写意思情感的习惯,那只需问自己,内部存什么样的意思情感,便作什么样的文。”

最后,我想借用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的一些精辟论断作为总结,“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因为我们写作文,无非想着原料是合理、是完好,才动手去写的”。既然这原料是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它又从何而来呢?叶老指出:“应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总归说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版 ②《语文学习》1997年第2期

上一篇:粮库仓储主任述职下一篇:我国个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