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续写的颠覆策略

2024-08-23

名著续写的颠覆策略(共3篇)

名著续写的颠覆策略 篇1

关于名著续写的颠覆策略

【摘 要】名著续写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内容百变、质量参差的续写文本常令读者困于选择。以对《傲慢与偏见》的续写为例,其中既有工笔承接,亦有诡谲创新,令人眼花缭乱。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班纳特小姐的自立》就因其颠覆性的人物、情节设置而令读者大跌眼镜。不过,评判续作价值的标准有时并不囿于“忠实”二字。借助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比对原著与续作,可看出奥斯丁与麦卡洛在婚姻观、价值观方面的女性意识差异。“颠覆式”的名著续写或也值得一读。

【关键词】名著续写;“颠覆”;符号矩阵;《班纳特小姐的自立》;女性意识

一、“整合式模型的结构”

该整合式模型结构(“符号矩阵”)可被应用于各种不同领域,还可“用来阐释某些作家个人所创造的语义世界”格雷马斯指出,当我们通过分析获得两个语义系统时,其中一个系统中任一要素(如S1)与另一系统中的要素进行整合,可得16种组合,由此而见系统间的异同,揭示隐藏于文本中的创作主题。本文欲借助“符号矩阵”来展示续作的“颠覆”意图。下文因以创作者的女性意识为关注重点,故语义系统中的要素代表字母均以作者姓氏首字母表示(奥斯丁:A,麦卡洛:M)。

二、“颠覆”婚姻观念

朱丽叶?米切尔(Juliet Mitchell)认为,“不管社会的性质是什么――父权制、母系、父系等等――总是男人交换女人,女人成为交际中的示意符号”。婚姻是交换的途径,也是女性参与交际的途径。奥斯丁的作品常暗含“女性凭借婚姻来满足自我需求、影响社会”这一认识。普维(Mary Poovey)在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现象后说,“小说结尾的大团圆巩固了奥斯丁心中理想的、父系家长式社会”,且“由婚姻作为最小构成单位的家庭在奥斯丁看来总是家长式的,通过女性在社会等级制下循规蹈矩而获得支撑”。原著中,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虽融入了个人对于爱情的勇敢追求与身份越位,其本质仍为女性对父权的归顺,金钱、地位仍归男性专有。审视原著中的几对婚姻不难发现: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结合是奥斯丁的提倡项,后者金钱、地位俱全,是理想的依靠;与之相对,丽迪亚与威克姆的婚姻就是禁止项;班纳特太太虽与班纳特先生构成小康之家,但“限定继承权”的存在使后者的父权几近消失,两者的结合在奥斯丁极尽讽刺的刻画下成了非提倡项;夏洛特与柯林斯的结合虽在钱财、地位方面表现平平,但作为牧师的柯林斯是典型的父权象征,所以这一姻缘可被视作非禁止项。原著中基于(由金钱、地位主导的)父权制的婚姻观念于是可有如下表示:

(原著)提倡项A1= 伊丽莎白&达西,非提倡项A1=班纳特太太&班纳特先生,

禁止项A2=丽迪亚&威克姆,非禁止项A2=夏洛特&柯林斯。

在麦卡洛的续写中,婚姻的主导方却不再是男性/男权,能使男女在金钱、地位、学识层面趋于平衡的婚姻才最为理想。续作中,达西的傲慢被刻画得“我很清楚我是屈尊娶了你……如果我能够重新选择,我会娶安妮?德波,然后继承罗新斯庄园”。作者更直白写到,“上帝知道至少莉齐也有烦恼,她的婚姻并不幸福”。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在麦卡洛的语义世界里成了禁止项;续作中的主角玛丽和辛克莱则非如此,在打击邪恶药剂师的过程中,玛丽凭记忆指引众人发现了恶人的金矿,为自己获取了财富,加之其独立人格与智慧,玛丽在与辛克莱结合时已不再受男权束缚。辛克莱清楚意识到,“他妻子想参与他的所有事务,也希望他参与她的所有事务……辛克莱夫妇要引领社会变革的潮流”,这正是麦卡洛所提倡的婚姻;威克姆在续作中的.缺席使丽迪亚的婚姻未获得直接描写,但酗酒、放荡的丽迪亚只要谈到出外打仗的威克姆,就会泪流满面,她甚至说,“与其做彭伯利的女主人,我倒更情愿做军人的妻子,哦,乔治,乔治!”麦卡洛没有改造丽迪亚,反而强化了她那种无所顾忌的追爱作风,可以说,这是对丽迪亚婚姻自由的一种默认,其与威克姆的婚姻故而成了非禁止项;续作中新增的一对恋人――乔基(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大女儿)与格里菲斯(查理在剑桥的私人教师)似乎是原著中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翻版。乔基有九万英镑作为嫁妆,而格里菲斯却是个穷书生,两人的爱情到小说结尾也未能结果,“他现在还没被她征服,不过她相信他会的,她已想好了如何鱼与熊掌兼得,哪怕玛丽?安托瓦内特女王当初都没能做到”。这种有意让受金钱影响的爱情悬而不决的做法,无疑说明了男女在金钱、地位上的悬殊差异是麦卡洛语义系统中非提倡项。由此,续作中的婚姻观念系统如下: (续作)提倡项M1=玛丽&辛克莱,非提倡项M1=乔基&格里菲斯,

禁止项M2=伊丽莎白&达西,非禁止项M2=丽迪亚&威克姆。

三、“颠覆”价值取向

虽然奥斯丁成为作家、终身未婚的个人经历一反其所处时代之传统,“其笔下所有的女主人公,包括她最喜爱的伊丽莎白的视野却都还远不够开阔;没有一个人想要谋求一份职业”。伊丽莎白的智慧灵巧仅被当作爱情竞争中的砝码,其女性意识下的价值取向仍直指婚姻。原著中,知识丰厚、乐于追求精神食粮的女性角色并未获得幸福归宿;而现实地追求婚姻与爱情、少有才识的女性却都能有所“斩获”。伊丽莎白未受过正规教育,算不得饱读诗书,弹琴唱歌也只是马马虎虎,但其在婚姻征途中所展现的个性、直觉与魅力却为奥斯丁所大力提倡,其谋求婚姻归宿的女性价值取向获得了认可;妹妹玛丽埋头书本、终日苦读、以期用知识来充实内在,却常被奥斯丁以讽刺式的口吻加以描述,大有“书呆子”之嫌,是为禁止项;夏洛特同玛丽一样相貌平平,但因其现实地追求婚姻,“理性”地寻找归宿,可为非禁止项;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是典型的大家闺秀,知识、才艺皆备,不过,因缺乏灵敏的爱情直觉,遭受了欺骗,是非提倡项。以爱情(婚姻)的成功来衡量女性价值的原著便有了如下系统模型:

(原著)提倡项A1=伊丽莎白,非提倡项A1=乔治安娜,

禁止项A2=玛丽,非禁止项A2=夏洛特。

麦卡洛的续写在女性价值取向方面与原著大不相同。续作中的主角玛丽是个大龄未婚女,认为“舒适的处女生活并不是最悲惨的人生……丈夫带来的可能是痛苦而不是幸福”。一心想要成为作家的玛丽不顾艰难独自前往曼彻斯特采风;为摆脱女性依附于男性的既定命运,她甚至拒绝了条件甚好的怀尔德先生的求婚,反将精神寄托于神秘的专栏作家阿耳戈斯(辛克莱)。即便在与辛克莱结合后,玛丽仍热衷于教育、健康事业,俨然一副现代职业女性模样。麦卡洛提倡的正是这种以自身为价值取向的女性意识;相反,续作中的伊丽莎白完全依托婚姻来实现自我价值(“每每费兹(达西)的政治生涯需要她时,她就会被叫到伦敦来……(凭着装扮出来的华贵之气)成为威斯敏斯特的一颗明珠”),是作者笔下的禁止项;年轻守寡的吉蒂以寡居生活为傲,殊不知自己的“自由”与财富正来自婚姻的囚禁,吉蒂与玛丽的处境因此形成矛盾,前者是非提倡项;乔基虽然能继承丰厚的财产,但她崇尚自由选择,最大的希望是拥有并打理自己的农场,乔基和玛丽有相似之处,但与母亲伊丽莎白在价值观上形成矛盾,是非禁止项。由于麦卡洛在续作中提倡女性追寻婚姻以外的自我价值,其语义系统便可表示为:

(续作)提倡项M1=玛丽,非提倡项M1=吉蒂,

禁止项M2=伊丽莎白,非禁止项M2=乔基。

四、结语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算得上是一部大胆创新之作,它“给我们提供了文学现实的多种可能性存在,有助于我们对原著重新理解”。在罗尔夫?布律儿(Rolf Breuer)看来,人们对《傲慢与偏见》的“追逐”晚于其对德福(Daniel Defoe)、布朗特姐妹(The Bront? Sisters)、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等作家作品的关注与改写,是一个“现当代现象”。布律儿认为这一则与其背后的经济效应相关,另则受女性主义文学大潮的影响,因为《傲慢与偏见》的改写、续写者大多为女性,读者亦然。集医生、神经学教授、学者、作家于一身的麦卡洛不仅身体力行地代言女性主义运动,更在其多部作品中反复探讨当代女性生存现状与问题(如《呼唤》、《天使》、《荆棘鸟》等),《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自然也承载了作者独特的女性意识。借助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我们看到了麦卡洛“颠覆性”续写的背后意图,即在女性意识层面,麦卡洛赋予了经典爱情故事以新的婚姻观念与价值导向。“颠覆”有时只是一种途径,其目的不在于(或不仅仅在于)夺人眼球,而在于让“经典”在新时代下获得延展。读者对于名著续写应采取包容、好奇的阅读姿态,以期从中获得崭新的认识与体验。

名著续写的颠覆策略 篇2

颠覆性创新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Clayton Christense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所谓颠覆性创新, 是指通过推出一种新型的产品或服务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颠覆性创新通常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 新产品给市场带来了新的价值主张; (2) 新产品通常可以让那些无法获取产品或服务的客户能够获取它们。在初始阶段, 与主流市场的既有产品相比, 颠覆性创新产品往往性能较差, 但价格便宜、功能新颖、简单易用, 这些都是新用户喜欢的特性, 所以他们能够成功开拓新的市场。随着实践的推移, 新产品性能逐渐提升, 由于其采用的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具有成本优势, 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 既有产品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新产品最终占领市场[1]。

2 东阳木雕文化产业现状

东阳木雕文化产业真正起始于2008年左右。自东阳木雕于2006年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 随着各级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和深入, 以及国内外对红木等高端珍贵材料及其制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东阳市依托东阳木雕的区域品牌、人才和原有产业优势, 于2008年左右大力发展木雕文化产业。发展至今, 据不完全统计, 2013年“全市木雕·红木家具企业总产值达到134亿元。”到“截至2014年3月20日, 全市经注册登记的木雕·红木家具企业有2463家。内业人士估算, 我市还有未注册登记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四五百家。目前, 全市共有木雕·红木家具生产企业近3000家。”[2]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 东阳木雕文化产业在其经济、规模、品牌等效应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纵观其产业规模, 我们也不难发现, 其在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产业数量肥大, 而实力不强。从上可得, 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企业数量众多, 但未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数量也不少。那么, 为何不经工商部门注册?我们认为, 企业规模小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经该文作者的调查发现, 在现有的企业中, 上规模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绝大多数是中小型甚至是家庭作坊式企业。正如双洋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洋[2]说:“现在我市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只能说肥大, 并不是强大, 除了产能较大, 在市场上并没有多大的竞争优势。”

(2) 行业准入门槛低, 规范标准欠缺。东阳木雕文化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 其整体的产业化发展是粗狂式的。最为核心的是其至今都未建有行业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正由于未建有行业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 随着近几年红木等高端珍贵木材价格及其产品价格的逐年升高, 以至于非从事木雕行业的人聚集到木雕·红木家具产业中。除了原有的老牌企业之外, 新加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型或家庭作坊式企业, 在无专业人员、设备等情况下直接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 从而导致了行业整体质量的堪忧。

(3) 产品鱼目混杂, 以次充好, 实行“价格战”。正是由于东阳木雕文化产业欠缺行业准入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作者通过对中国木雕城等专业市场调查发现, 目前以假充真, 偷工减料, 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现象严重, 由无序发展所带来恶性竞争如“价格战”现象普遍;产品的同质性现象更为严重。而这些现象对其整体形象及后续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极严重, 必须引起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管理者等多方的重视。

3 东阳木雕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

3.1 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1) 细分市场, 按市场所需细分产品。目前, 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主要集中在明清家具类型上, 不管是品牌企业如大清翰林还是由无名的家庭作坊企业均集中了该类型产品的生产上。而各企业却未按其企业文化、设计与制作能力、目标客户群体等实际对产品进行定位, 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鉴于此, 我们认为, 当下各企业应按照市场需求, 根据企业自身文化、规模、设计与生产能力、目标客户群体等实际出发, 分析市场需求, 并按需求细分市场, 并实施生产。如大清翰林等老牌企业, 可定位于高端人群的高端产品, 而一般的小型企业应注重对低端客户甚至是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上。实行错位声生产和销售, 以小企业灵活多变的市场适应能力开发新产品, 开发新客户群体等。

(2) 注重家具人才的培养,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 东阳木雕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传统的木匠人群; (2) 从事传统木雕的雕刻人群; (3) 无任何技能的外来打工者。前两者, 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是目前企业的中坚力量。但纵观以上从业人员, 均无家具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背景。而传统木匠只能是传统家具形式的制作者, 而不是现代家具设计师。传统家具的形式、功能等是否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使用要求?鉴于此, 我们认为, 应注重其专业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此来改善当前“同质化”现象局面, 从而增加产业效益。

(3) 注重品牌建设, 凸显品牌溢价能力。“品牌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是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企业文化、产品、服务特色的一种手段。”[3]“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 总体来讲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4]而目前, 东阳木雕在品牌建设上总体滞后于产业发展所需。众所周知,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消费者对品牌意识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的建设与维护, 以其来彰显企业文化和产品品质、信誉、服务等。品牌已成为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品牌带来的产品溢价, 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看重, 而东阳木雕也必须注重其品牌建设。

3.2 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1) 发挥政府职能, 注重产业发展规划。东阳木雕文化产业已成为东阳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近几年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保障其有序、健康的发展。但就其现状而言, 我们认为, (1) 尽快制定准入标准。严控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企业数量;同时, 也遏制不符合产业化发展的小型企业自动退出市场。 (2) 尽快制定产品标准。使东阳木雕文化产品能有标准可依, 保障其品质和品牌;同时, 使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及时得到遏制, 保障市场的有序、有效、规范运行。 (3) 注重质监部门检查。对市场以次充好, 偷工减料的产品和相关企业进行严厉打击, 确保市场诚信, 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2) 加快校企合作, 注重人才培育与引进。众所周知,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创意, 而创意的核心是人才。然而, 具有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的欠缺, 是制约东阳木雕文化产业更好发展的软肋。鉴于此, 我们认为, 校企合作是解决现有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1) 可开展校企合作, 培养专业人才。该方面可与具有家具设计与制作、木材料科学等专业的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 开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相关材料的开发等。从产品的设计, 开发入手, 从而改善、提升现有产品形式与应用范围等。 (2) 可由政府引领, 加快人才引进力度。应积极引进在设计、创业、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并应在政策、资金、住房、子女求学等方面做好软性平台的建设, 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3)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注重提升品牌效应。宏观层面, 东阳市政府可通过不同途径对“东阳木雕”这区域品牌进行建设、提升。微观层面, 各企业自身应注重品牌培育。如木雕大师及其工作室品牌, 可结合“东阳木雕”区域品牌和大师个人威望进行。而如“中信红木”等现代家具企业而言, 企业管理者应集合自身企业文化和定位、产品类型与客户群体定位等出发, 实施其品牌的设计与宣传, 最终通过品牌的培育, 凸显其企业文化与服务品质, 实现品牌溢价。而政府也应对企业品牌, 进行不同程度的监管与鼓励。如对中国著名品牌的企业, 可在收税方面进行减免等。总之, 对当下东阳木雕文化产业而言, 急需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特征鲜明行业、企业品牌。

摘要:近几年东阳木雕文化产业在经济效应与规模效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东阳木雕文化产业整体上还存在数量庞大而实力不强, 行业准入门槛低, 规范标准欠缺, 产品以次充好, 实行“价格战”等不足。文章结合颠覆性创新理论, 在注重细分市场按市场所需细分产品, 注重家具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注重品牌建设从而凸显品牌溢价力等方面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施路径, 并进一步从政府职能、校企合作、人才培育与引进、大品牌培育、品牌效应等方面提升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东阳木雕,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策略

参考文献

[1]程文芬.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的OA发展趋势预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 (2) :40-41, 52.

[2]佚名.东阳红木家具产业如何“红”下去[EB/OL].http://news.jc001.cn/14/0328/791426.html, 2014-3-28/2015-1-25.

[3]许海峰, 杨毅.刍议东阳木雕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与传播的重要性[J].华章, 2012 (9) :68-69.

农村中学生阅读名著的三大策略 篇3

一、从乡土题材入手,让农村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

在“您阅读的名著的来源”一题中选择“自己购买”和“同学互借”项分别占47.5%和45.9%,选择“学校图书室”项仅占2.8%。农村初中生之所以阅读的名著数量较少,主要是因为学生课程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缺乏阅读资源,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名著的魅力。阅读的兴趣是最大的资源,爱上了阅读,学生自己就会想方设法找来读。

在城市的昏黄的街灯下旧书摊旁徘徊的淘客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有一点文化、读得懂书的年轻打工族。在繁华的城市中劳累了一天的民工们还能够在书中找到一点乐趣,何况我们学生。我们应该承认阅读好的作品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内需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农村学生有其特定的生活背景,容易对与之生活相关的农村题材的小说产生兴趣。可以从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入门,有针对地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克服对大部头作品的畏惧心理。

对于阅读量非常少的农村初中生来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厚的书,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但它语句平实、文字浅显,与农村初中生的生活背景有相似的一面,容易引发农村学生的共鸣。问卷最后一题,“您完整读完的第一本名著是(填书名)”填写最多的是《鲁宾逊漂流记》和《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一书虽然不是新课标要求的必读名著,但是该书以一个学子的城乡生存为主题,写出了一种对于农民的理解,这是现在很多城市人所难理解的,身处农村的学生们则能够理解这种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的想法,能够从主人公孙少平身上看到了他们自己的未来的一些影子。因而学生更能深刻读懂文中所传达的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理解主人公的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及人物的平凡与朴实、平淡如水与豁达开朗,感悟平凡的人亦有幸福之所在的观点。因而学生对于此类书籍很有兴趣去读,只是可能很多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这种类型的名著。

乡土题材的文学名著在我国文学史上沉淀下来的诸多名著中,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文学名著中占有很大部分。很多乡土题材的文学作品,如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作品《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和《三里湾》,以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作品《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夜路》和《小兵张嘎》等虽然不是大纲要求必读名著,但是它们都是学生所喜爱的作品,对于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兴趣有重要作用。

二、以语文课堂为平台,使阅读指导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问卷中“您在名著阅读方面遇到哪些主要障碍”一题中,87.7%的学生选择“课程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100%的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而单独开设了阅读课,在“学校开设的阅读课上教师指导最多的是什么?”一题中选择“没有指导,只提供阅读时间”一项的占39.9%;在“您的考师怎样指导你们阅读名著”一题中,选择“无指导”一项的占42.5%。由此可见,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亟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非常有帮助和比较有帮助的学生占78.6%。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很多教师认为考试中对名著阅读部分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小,并且学生阅读名著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淡化了名著阅读的指导,直奔考试目标。其实绕个圈到达一个目的地也可能会发现另一幕美丽的风景。名著阅读指导应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文学名著节选和名作者的作品,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教学进程,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如讲解课文《社戏》,讲到鲁迅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借机介绍了鲁迅笔下的阿Q这一人物形象,并夸张介绍了该书的大概情节。学生感到很有趣,从而激起了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

另一方面,国内外的名著都是经过历史的长期考验沉淀下来的文学巨作,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很多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名著阅读指导过程中挖掘其中的课程教学内容。如语文课本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入了冰心的作品《荷叶·母亲》,这是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诗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读这篇课文时,要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冰心体”,而且文章较长。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时笔者带领学生读冰心的《繁星·春水》,让学生体会到了文中点点滴滴的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和美妙的自然。笔者从《繁星·春水》中选择很短的一段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让学生体悟诗的主题是以描写自然为主;“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一般的一瞥么?”体悟诗在写自然的同时提到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母亲啊,敞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醉在你的怀里,只有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母爱之情,赞叹母爱在她的心中的地位。通过这些导读,学生对于冰心的诗歌有了系统的认识。在教学本课中的重点语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学生便能很准确地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名著的美。

三、重质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任何一项工作,当加上了量化评价就成了一种负担。很多教师认为对学生阅读名著如果“放任”就会“自流”,担心学生的阅读效果,对阅读又要指定书目又要规定数量,还要定期检查名段摘抄和读书笔记。从表面上看阅读“成果”丰硕,但绝对无助于学生所真正需要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

为学生提供交流平机会不仅仅是阅读内容和阅读心得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为其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表现自我是每个人的天性,这一点在初中生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让学生以“保尔精神之我见”或“争做当代保尔”为话题作演讲;看过《三国演义》,让学生举行“最值得敬仰的英雄”小型辩论赛;读了《水浒传》,开展讲故事比赛。有时也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名著人物猜猜看”和“我最喜欢的作品推荐活动”等。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提高了审美素养,更重要的是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以前不喜欢阅读的同学为了参与到活动中来,也主动阅读起名著来。

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初中生自尊心强,抓住中学生自尊心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比较的机会。例如,某中学语文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名著,开学后交一篇600字左右的阅读心得,结果交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没写。老师规定最后期限,第二天中午必须交齐。第二天交上来一看,大部分是从网上下载的,有的就是把别人的拿过来稍微改一改,有的就是自己写也是写得很粗糙。老师把学生所有的文章复印,装订成精美的小册子,然后人手一本发给所有同学,教师不动声色,也不参与讨论,观察学生如何反应。结果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很多同学下次再也不应付了事,能够认真阅读,希望自己最优秀的作品能够出现在精美的小册子上。

兴趣是阅读最广的资源,兴趣是阅读最好的导师,兴趣是阅读最大的动力。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地寻找阅读资源;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名著的奥妙;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接受名著的熏陶。无论是指导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还是阅读结果检查和评价方式的采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文红,董家平.指导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认识及实践.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2]苏卫兵.中学生名著阅读亟待加强指导.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0).

[3]郭铭英.指导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方法初探.教育·科研,2006(16).

上一篇:某大型酒店封顶仪式发言稿下一篇:江苏省政府采购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