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识的管理规定(通用8篇)
产品标识的管理规定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外部标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汽车生产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汽车产品外部标识”是指注册商品商标、生产企业名称、商品产地、车型名称及型号、发动机排量、变速箱型式、驱动型式及反映车辆特征的其他标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生产的面向国内市场销售的汽车。对在中国境内生产的面向国外市场的汽车和进口汽车不做统一要求。
第四条 汽车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的标注进行规范和管理。
第二章 标识的标注
第五条 国产汽车在车身前部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当至少装置一个能永久保持的商品商标。
第六条 国产乘用车、商用车、挂车在车身尾部显著位置(在保险杠之上的后部车身表面)上,应标注汽车生产企业名称、商品商标、车型名称等。如果标注商品图形商标,则应标注于车身尾部外表面的左右中间位置(车身尾部带备用轮胎架或车身后部左右开门的车辆除外)。
汽车生产企业的合资各方如将各自中文汉字名称的简称进行组合或将各自注册的汉字商标进行组合标注的,可不再标注生产企业名称。
第七条 采用外购底盘的专用车应保留原底盘的商品商标、生产企业名称等,同时还应标注专用车生产企业的名称、商品商标、车型名称等信息。
第八条 汽车零部件产品应标注生产企业商品商标或企业名称,具体标注方式由企业自行决定。
第三章 标识的要求
第九条 汽车生产企业名称必须采用中文汉字标注。车长超过4.2m的车型,其中文汉字高度不得低于25mm,车长不超过4.2m的车型,其中文汉字高度不得低于20mm。生产企业名称和商品文字商标必须采用同一材料标注。
第十条 车型名称可以采用中文汉字,也可以采用字母,其文字高度不得低于15mm。
第十一条 汽车产品外部标识标注的内容应当与车辆产品标牌、车辆整车出厂合格证明等文件标注的内容一致。
第十二条 乘用车、商用车车身的前部和尾部标识中,汽车生产企业名称、商品商标、车型名称等应能永久保持,不得采用油漆喷涂方式和不干胶粘贴方式。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汽车是指国家标准(GB/T 3730.1—)2.1款定义的车辆,包括乘用车(2.1.1款定义)和商用车(2.1.2款定义),其中2.1.1.11,2.1.2.3.5,2.1.2.3.6款定义的车辆为专用汽车;所称挂车指国家标准(GB/T 3730.1—2001)2.2款定义的车辆。
第十四条 本办法中的“汽车生产企业名称”是指汽车生产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汽车生产企业《公告》名称。
具体标注时,既可以采用企业全称,也可以采用企业简称,当采用企业简称时应在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时备案。
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可以按照母公司的要求标注企业名称或简称。
第十五条 本办法中的“永久保持”是指在产品使用寿命时间内不允许老化和自然脱落。
第十六条 2月1日开始,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新产品必须符合本办法的规定,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将不予登录《公告》。
第十七条 汽车生产企业应尽快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公告》内车型车身外部标识进行调整,205月1日起《公告》内所有车型均需符合本办法要求,否则暂停有关车型《公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年2月1日起施行。
产品标识的管理规定 篇2
1 服装的分类与标识(使用说明)
按照国家标准GB/T 23560-2009《服装分类代码》,服装包括机织服装、针织及钩编服装、毛皮及皮革服装、特种服装、服装配饰和个体防护装备等。服装配饰是指服装中,装饰和保护身体的个人用品总称,包括帽、头巾、头饰带、领带、领结、围巾、披肩、手帕、手套、袜子、腰带、鞋(靴)、雨衣、雨具、箱包、票夹等[1]。从上述定义不难发现服装的涵义在今天有了很大的扩展,传统意义中穿着在人体上用于遮蔽人体的服装变成了其中的一个部分,那么对于不同的服装产品有不同的标识方法和要求,需要区别对待。
业内人员普遍了解关于纺织品服装使用说明的国家标准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它虽然是强制性标准,但在附录中有不适用的范围,鞋类、箱包等都在其中,即GB 5296.4适用于传统意义的服装及配饰,对于鞋类、箱包,我们要从产品自身明示的产品标准里找到标识方法。
2 传统服装的使用说明
2.1 传统服装使用说明的一般要求
传统服装即人们日常穿着的各种内衣、外衣、裤子、裙子等。这类服装都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5296.4的规定,提供正确的使用说明。所谓使用说明即向使用者传达如何正确、安全使用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功能、基本性能、特性的信息,它通常以使用说明书、标签、铭牌等形式表达[2]。使用说明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直接印刷或织造在产品上;可以是悬挂在产品上的标签;可以是固定在产品上的耐久性标签;还可以是悬挂、粘贴在产品包装上的标签。无论是哪一种或几种形式组合的使用说明,都要具有表1所列内容。
按照GB 5296.4-2012的要求,我们日常穿着的服装(袜子、手套等小件产品除外)都要有耐久性标签,即永久附着在产品上,并能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保持清晰易读的标签。在耐久性标签上必须标注产品纤维含量、规格号型、维护方法这三个内容,指导消费者在购买以及之后整个使用过程中始终了解产品的原材料、尺寸以及正确的洗护方法。其他的产品信息如制造者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等,可以出现在其他地方告知消费者,如吊牌、外包装等。同一项目可以重复显示在产品不同的位置,如纤维含量可以同时标注在吊牌和耐久性标签上,但同一项目在不同位置标注的内容必须一致,否则为严重缺陷。
(GB 5296.4-2012)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规格号型并不是消费者常说的“L”、“M”、“S”。国家服装类号型标准主要有GB/T 1335和GB/T 6411,号型规格表示由号、型、体型3个部分组成,但针织服装和儿童服装的号型或规格无体型标注要求。“号”指服装适穿的人体身高;“型”指服装适穿的上体胸围或下体腰围或臀围;“体型”以人体胸围与腰围的差数进行划分,分4类:Y、A、B和C,分别代表越来越小的差数范围[3]。按照此规则标注的服装有较好的合理性,对于消费者选购服装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2.2 传统服装使用说明的特殊要求
传统服装使用说明除了标注表1中的内容外,一些服装产品还有特殊的要求,这时需要关注产品使用的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产品明示的质量担保,是市场抽查监管的考核依据,每一件在市场上流通的服装和纺织产品都要有一个执行的产品标准,如GB/T 2660-2008《衬衫》等。产品标准里不仅涵盖了该类产品所应达到的外观质量及内在质量要求,对于使用说明也有明确的规定,除了会引用GB 5296.4来规定使用说明需标注的内容外,有些服装产品还有额外的要求。
(1)婴幼儿(3岁及以下)产品须在使用说明上标注“婴幼儿用品”,这是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明示产品标准为FZ/T 73025-2013《婴幼儿针织服饰》及FZ/T 81014-2008《婴幼儿服装》的产品还要再标注“不可干洗”的字样,显然此类产品维护方法里如出现可以干洗的符号就是不适宜的了。
(2)羽绒服装如明示执行的产品标准为GB/T14272-2011《羽绒服装》,除了标注GB 5296.4里的内容,还要标注填充物名称、含绒量和充绒量。
(3)牛仔服装明示产品标准为FZ/T 81006-2007《牛仔服装》的还需要在使用说明里标注产品为“原色产品”或“水洗产品”。
3 服装配饰的标识(使用说明)
3.1 纺织品配饰的标识(使用说明)
纺织品配饰包含帽子、围巾、领带、袜子、腰带等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种类多,体积小,规格尺寸的标注没有统一的原则。总结梳理主要有以下几条规则。
(1)手套、袜子等产品因耐久性标签的使用会对产品使用造成影响,可以不采用耐久性标签,使用说明的内容可以以吊牌、外包装印刷等方式告知消费者。
(2)纺织品配饰类产品标准里的使用说明要求大都引用GB 5296.4,故需要按照表1的内容标注(上述(1)中情况耐久性标签可缺失)。
(3)纺织品配饰的规格尺寸标注时要看执行的产品标准里有无规定。如FZ/T 73047-2013《针织民用手套》里规定产品的号型用手长(mm)/手宽(mm)的方法表示,FZ/T 81012-2006《围巾、披肩》中规定成品的规格以厘米为单位标注成品的几何尺寸。如果产品标准里没有对规格尺寸的标注要求可以参照GB5296.4-2012中对于大类产品规格尺寸的标法。
3.2 延伸类配饰产品的标识
一些服装配饰如鞋类、箱包,本身不属于纺织产品,因而不能使用GB 5296.4里的规定对产品信息进行标注,箱包类产品常用的产品标准QB/T 13332010《背提包》和QB/T 2155-2010《旅行箱包》中都详细规定了产品的标识标志内容,只要按照其执行即可。
鞋类的标识比较复杂,因为鞋类产品涉及的产品标准有国家标准,如GB 25036-2010《布面童胶鞋》,有轻工类标准,如QB/T 1002-2005《皮鞋》,还有化工类标准,如HG/T 3086-2011《橡塑凉拖鞋》。不同的标准体系规定了不同的标识方法,主要有三类:
(1)产品标准里自行规定的标识(或标志),如QB/T 1002-2005《皮鞋》等。这些产品标准里明确规定了在鞋、内包装、外包装上分别应该标注的内容。使用此类产品标准的鞋类产品只要根据标准里的要求在相应的位置标注相应的内容即可。
(2)产品标准里引用了QB/T 2673《鞋类产品标识》[4],如QB/T 2955-2008《休闲鞋》等。使用该类产品标准是要按照QB/T 2673-2013的要求进行标注(见表2)。
注:适用的产品标准:QB/T 2880-2007《儿童皮鞋》、QB/T 2955-2008《休闲鞋》、GB/T 22756-2008《皮凉鞋》、GB/T 15107-2013《旅游鞋》QB/T 4331-2012《儿童旅游鞋》等。
(3)产品标准里引用HG/T 2403《胶鞋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5],如HG/T 3086-2011《橡塑凉拖鞋》,同样这些鞋类产品的标识就要按照HG/T 2403的要求(见表3)。
注:适用的产品标准:GB 25036-2010《布面童胶鞋》、HG/T 2017-2011《普通运动鞋》、HG/T3086-2011《橡塑凉拖鞋》、HG/T 3085-2011《橡塑冷粘鞋》等。
对比表2和表3不难发现,引用不同的标识标准可能会导致标注内容和标注位置的不同。在表2中,鞋的内包装上需要标注的产地在表3中根本没有要求,而表3中鞋的外包装上要标注的内容在表2中很多都不涉及。究竟怎样标识,标注在什么位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4 结语
服装及配饰的标识(使用说明)是消费者选购商品时非常需要关注的对象,它不仅传递给我们完整的商品信息,亦告诉我们怎样维护,如何质保。不同类型的服装及配饰标识方法不尽相同,但有些通用的方法可遵循。
(1)任何在我国销售的服装及配饰类商品都有一个执行的产品标准,关注产品标准里是否对该类产品的标识(使用说明)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有明确要求。
(2)产品标准如引用了其他标识类标准的应关注其内容。本文中涉及的有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QB/T 2673-2013《鞋类产品标识》及HG/T 2403-2007《胶鞋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 5296.4是强制标准,在其范围内的纺织服装产品都要按照其要求标注使用说明,QB/T 2673和HG/T 2403都是推荐性标准,是否适用还要看产品标准是否引用,不能一概而论。
(3)注意特殊产品如婴幼儿用品、羽绒服装等还需在使用说明里有特殊标识。
标识(使用说明)是商品交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产品类型有不同的标识要求,同一种类的产品使用的产品标准不同也会导致标识内容的大相径庭,希望今后标准的修订可以考虑同一类产品相对统一的标识原则和方法,使制造商易于学习和使用。
摘要:服装及配饰涵盖范围很广,鞋帽甚至某些箱包都是服装配饰的组成部分,不同类产品的标识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遵循不同的行业标准。笔者在将服装及配饰分类的基础上对传统服装、纺织品配饰及延伸类配饰的标识(使用说明)提出一点建议。
完善转基因产品标识的法制构想 篇3
自从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至2008年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25个。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强势增长达到1.25亿公顷。转基因作物为人类解决疾病防治、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带来了希望,但也有可能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生态环境构成危险或潜在的风险,对人类健康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巨大的。转基因产品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论的焦点仍然集中在转基因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担心外源基因是否会通过“异源重组”或“异源包装”进人人的遗传体系中,虽然专家认为这种可能只是在理论上,而且概率极小,但毕竟目前还没有排除。
第二,产生的具有“超级抗性”的病原微生物会危害人类健康。
第三,是否具有毒性,以及能否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欧洲的消费者在2001年开展的消费调查中表现出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担心,有70%的人表示不想吃转基因食品。欧盟出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自身利益而立法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所有这些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之前,是否可以进行研制开发以及投入市场,应该有更严格和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予以规定。目前,多数国家采取的是对转基因产品的实行标识管理制度,即为转基因产品贴上标签,说明产品含有外源DNA或蛋白质,由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包括食品和饲料)进行标识管理。从对消费者保护的角度出发,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加强对转基因产品标识的法律规制。
二、完善我国转基因产品标识的法制构想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发布第304号令,颁布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有明显的标识。2002年1月5日,农业部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并确定了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包括大豆、大豆油、豆粕、玉米等。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28条规定:对生产销售人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产品。要有明显的标。2002年5月,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在其附件中规定了第1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生物目录,包括大豆、大豆油、豆粕、玉米等。卫生部为了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知情权,2002年4月8日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从2002年7月1日后,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在这部包括6个章节26条的法规中,清楚地写道:食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转基因食品来自潜在致敏食物的,还要标注“本品转XX食物基因,对XX食物过敏者注意”。
尽管我国对进口转基因产品实施了强制标识制度,但实际上实行的情况很不乐观,与消费者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和第十八条都规定了经营者的产品标识义务。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现提出如下构想:
第一,进一步增加标识产品的范围。转基因产品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其产品是否安全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明确定论,要让老百姓自已选择是否购买和使用,需要对所有的农业转基因产品都进行转基因标识。而目前我国规定的第1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仅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有的产品还没有进行转基因管理。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欧盟关于转基因产品的范围目录,将需要标识的种类扩大到淀粉、糖类、葡萄糖和酒等一切转基因食品的范围。我国卫生部的管理办法并没有列举,而是采取了定义的方式,《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转基因食品。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一)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三)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但这些只是限定在了食品之列。
第二,细化标识管理内容。总的来说,目前的法规政策不完善及缺乏实施细则的支撑。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用语模糊。如《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必须醒目,但是并设有对标识的字体、字号、颜色、底色以及在包装中的位置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正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标识标准,生产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往往采用较小的字体,使消费者难以察觉。二是内容不完善。目前我国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等级根据其安全程度分为4级,但是在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标识制度中并未体现其安全性,只是笼统地告诉消费者食品是否是转基因或含转基因成分。所以,有必要对转基因产品标识进行细化,可以借鉴香烟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细化字体、字号(或大小)、颜色、底色、以及在包装中的位置和占包装的面积比例,也可以借鉴沙特阿拉伯政府政府的做法,他们从2001年12月开始执行的标签制度要求,转基因食物一定要贴上一个三角形标签,并以阿拉伯文及英文印上警告字句。
第三,强化执法。根据现行立法规定,对于违反关于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没收非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但是,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食品有的不明确标识。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厂家担心把转基因标志贴上产品会带来滞销风险;二是违反标识规定的惩罚力度轻,最多5万元的罚款并不足于产生法律震慑力,这与厂家生产和销售转基因食品所获的丰厚利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有必要加大罚款的数额,对违反标识的,除了没收非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之外,还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使违法者不敢轻易以身试法,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门窗公司产品标识与包装防护规定 篇4
为保证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各环节均有适当的标识,防止产品磕、碰、划伤,特制定本规定。
一、原材料标识
原材料进入本公司经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存放指定地点,应标明材料的来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入库日期、质量状态等内容,采用标签法标于材料存放处。
二、检验状态标识
生产过程中的产成品、成品,每一道工序都应标明其检验状态,分为待检、合格、不合格3种状态,用标签或标牌法标识。
三、产品标识
在产品的明显部位粘贴标识,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执行标准、质量状态、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厂家、地址、联系方式等,可采用合格证形式标识。
四、包装
采用无腐蚀的软质材料逐樘包装,包装紧密,捆扎牢固,附件分盒包装,并做好标记。
五、防护
1、成品库应通风、干燥,防止日晒雨淋,无腐蚀介质;
2、立放倾斜角不大于20度,下面用方木垫起,平装凸出五件件时不叠放,其高度不超过1.5米。
建筑门窗产品节能标识实施细则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的管理,依据《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以下简称“标识”)的申请、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企业可按本细则的规定自愿申请标识。
第四条
本细则所称的标识仅是对企业某品种的标准规格门窗产品的节能性能指标的一种客观表示,包括证书和标签。
第五条
建设部负责标识试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批准标识试点工作的相关管理文件。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标识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监督:
(一)起草标识试点工作的有关管理文件;
(二)组建和管理“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标识专家委员会”);
(三)审核并确定“建筑节能性能标识实验室”(以下简称“标识实验室”),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四)制定统一的标签样式和规格;
(五)审查标识申请材料,印发标识证书,监督标识的使用;
(六)颁发、撤消或注销企业的标识证书。第七条
试点地区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一)受理本行政区域标识实验室的申请,并进行初审;
(二)对本行政区域的标识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
(三)受理本行政区域企业的标识申请,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
(四)本行政区域标识试点的实施监督;
(五)暂停和恢复企业的标识。第八条
标识专家委员会:
(一)参与起草标识的技术文件,并负责具体的技术解释;
(二)参与标识试点过程中的相关审查、审核或评估工作;
(三)参与处理标识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
第九条
标识专家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委员组成。委员会成员由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从事多年建筑门窗节能工作的人员担任,统一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聘任。
第十条
标识实验室负责:
(一)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现场检查;
(二)产品抽样和样品节能性能指标的实验室检测与模拟计算,并出具《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测评报告》,该报告应包括两个分报告,即《企业生生产条件现场检查报告》和《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模拟计算与检测报告》;
(三)承担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委托的其它相关工作。
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十一条
申请标识的基本条件:
(一)企业应当持有工商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有关机构的登记注册证明;
(二)企业应取得门窗生产许可证;
(三)产品应具备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能批量正常生产;
(四)产品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门窗标准,并通过产品型式检验。
第四章
实施程序
第十二条
企业向标识实验室提出生产条件现场检查和产品节能性能检验委托,与标识实验室签订《生产条件现场检查与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检验委托协议》,并交纳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标识实验室对企业申请标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内容包括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与窗框生产企业、玻璃生产企业、配件生产企业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企业的相关生产条件、人员素质、质量控制措施等。标识实验室应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分报告《企业生产条件现场检查报告》。
若产品的生产条件现场检查通过,那么标识实验室当时就对生产线上即时生产的标准规格产品进行抽样、封样。
若现场检查没通过,那么标识实验室与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中止,标识实验室应于5个工作日内向企业提交《企业生产条件现场检查报告》。
第十四条 标识实验室按照模拟程序和相关标准对产品的节能性能指标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不同规格尺寸产品的节能性能数据表;同时,对封样的标准规格产品的空气渗透率和传热系数进行实验室检测。
标准规格产品传热系数的检测值与模拟计算值之间的误差绝对值不应大于8%,否则应重新模拟计算和检测,必要时,应重新抽样进行检测。
标识实验室应按照统一格式完成分报告《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模拟检测报告》,有效期为三年。
第十五条 自现场检查通过之日起,标识实验室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测评报告》,并提交企业。
第十六条 企业按要求填写《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申请书》,并将申请书和以下申请材料一并提交当地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一)营业执照副本或登记注册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二)门窗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三)标识实验室出具的《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测评报告》;
(四)产品的《型式检验报告》。上述材料应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七条 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对符合要求的,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由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报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对不符合要求的,由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书面通知企业,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标识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审查申请材料。
第十九条 通过审查的产品,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上公示,一个月内没有收到异议的,将准许企业使用标识。
第二十条 对获得标识的产品,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向企业发出授予标识的书面通知,并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上公布。企业应在通知公布后两个月内,到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领取标识证书。
第二十一条 对未通过审查的产品,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向企业发出不授予标识的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定期汇总获得标识的产品与企业名录,并通过有关媒体发布。
第四章
标识使用管理
第二十三条 标识证书在试点期间的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前六个月,愿继续使用标识的企业应向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延期申请,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审查确定延期申请。不申请延期的企业不得继续使用标识,同时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将注销标识证书,并在网上公布。
第二十四条 标识证书及其使用规定:
(一)证书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统一印制、编号;
(二)证书镶嵌节能性能标志图形,证书内容包括证书编号、企业名称、产品产地、产品规格、窗框生产企业、玻璃生产企业、主要配件生产企业、标准规格产品的节能性能指标(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空气渗透率和可见光透射比)、批准日期与有效期、标识实验室、用户指导信息及查询网址等,并附该产品不同尺寸组合的节能性能数据表;
(三)企业可在产品广告、产品宣传材料上使用证书正文及附表;
(四)企业可在工程招标、产品销售过程中,向顾客出示证书。第二十五条 标签及其使用规定:
(一)标签由企业按照统一样式、规格和标注规定自行印制;
(二)企业应在获得标识产品的显著位置粘贴标签,粘贴位置应有利于识别和市场监督;
(三)标签可使用于产品包装物、产品使用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等;
(四)企业可将标签直接印刷于产品铭牌、产品包装物、产品使用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等印刷品上。其图案、尺寸必须符合规定,可等比例缩放,内容应清晰可辨。
第二十六条 标签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标识编号;
(二)企业名称;
(三)产品基本信息(产地);
(四)节能性能指标;
(五)标识使用证书的批准日;
(六)标识实验室代码、查询网址;
(七)用户指导信息。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建立证书和标签使用制度,每年以书面的形式向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报告证书和标签的使用情况。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在证书的有效期内,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获得标识的产品及其企业进行监督性抽查,结果报送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企业应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在标识证书有效期内,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停使用标识:
(一)产品的生产条件与申请标识时不符;
(二)产品达不到标识证书中的技术指标;
(三)证书或标签的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
第三十条 当发生第二十九条情况之一时,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企业发出《暂停使用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的通知书》,并令其整改。
当产品被暂停使用标识时,企业应至少经过6个月的整改后,方可申请恢复使用标识。整改结束后,企业向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并申请恢复使用标识。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复查合格后,向企业发出《恢复使用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通知书》。
当发生暂停或恢复使用标识时,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反馈相关信息。相关信息将在网上公布。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撤消该产品的标识证书,禁止使用标识,并在网上公布:
(一)经监督检查和检验判定获证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二)标识暂停使用时间超过一年。被撤消证书的产品,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标识。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撤消该企业所有产品的标识使用证书,禁止企业使用所有产品的标识,并在网上公布:
(一)转让证书、标识或违反有关规定、损害标识信誉的;
(二)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且性质恶劣的;
(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监督检查的。
被撤消证书的企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标识。第三十三条 任何企业不得利用标识对其产品进行虚假宣传、不得转让、伪造或冒用标识。
第三十四条 对使用伪造的标识或冒用标识的企业,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将在媒体和网上向全国公布,并且在三年内不受理该企业的标识申请。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和本细则的行为,均可向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举报或投诉。
第三十六条 企业对标识实验室检测的结果有异议时,可向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申请复核。对申请复核的产品检测,受理申请的部门可指定另一标识实验室重新进行检测,并以其检测结果作为复核依据,做出复核结论。
第六章
关于医院护理标识的规定 篇6
1、各种标识管理制度能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醒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在医嘱开具与执行、发药、手术等过程中,认真查对,有效的防止医疗过失,消除安全隐患。
2、腕带标识:手术、危重、急诊抢救、新生儿等病人施行“腕带”管理,“腕带”标识由病区护士正确填写,双人核对无误后为病人佩戴。
3、过敏标识:药物过敏的病人要有三种过敏标识分别警示医务人员注意:床尾挂药物过敏警示牌;床头卡、病历夹及病人一览表有红色药物过敏标识;护理记录单中注明具体过敏药物。
4、各种管道标识:有导管的病人要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贴有全院统一的相应名称管道标识,并在床尾悬挂防导管脱落的警示牌。
5、各种护理安全标识:临床各科根据需要,提醒护士重点观察的项目在病人床尾挂各种相关警示标识:如“防坠床”、“防跌倒”、“防压疮”、“药物过敏”、“防管道滑脱”等。
6、特殊输液治疗明显标识:化疗药物“黄色”标志,高危药物“红色”标志,均贴于输液袋外。
7、各种护理级别标识:一级护理:红色标识;二级护理:绿色标识;三级护理:白色标识;病危:大红色标识。
产品标识的管理规定 篇7
一、概述
产品标识是用于对每个或每批产品形成过程中标识和记录的唯一性标识, 如同身份证一样。当出现质量问题或需要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时, 由质量部组织对相关产品进行追溯, 即通过标识可以追踪某个产品或某批产品的原始状态、生产过程和使用情况的能力, 以便查找不合格产生的原因, 采取修正措施, 或追究其责任。
二、关于自制、半成品转换接头产品标识设计
1. 设计原则
⑴根据API SPEC7-1及公司内部程序文件形成自己产品标识规定规范要求。
⑵标识内容符合总技术要求规范, 并可根据用户或管理者要求增加标识内容, 要求钢字签模印。
2. 标识内容
对于半成品接头, 进厂的光批需有一环形标识槽, 并在标识槽内钢印注明其厂家及其厂家自编号, 半成品接头经我车间螺纹加工、探伤检验及镀铜磷化后, 需铣键槽, 并在键槽上标明两端连接扣型、钻技公司厂标、内径、产品编号、日期。如下图所示:
对于自制转换接头, 只有一个键槽标识槽, 无环形标识槽, 其键型标识槽同半成品接头键型标识槽标注方式。
三、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
保证好工艺流程的各道工序的准确性, 进而确保产品标识的准确性以达到产品追溯的可靠性, 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车间自主研发的转换接头, 它包括从原材料的领取到下料、热处理、螺纹加工、探伤检验、镀铜等过程到最终成品入库, 整个工艺过程。由于工艺复杂, 产品标识容易在各个环节中出现差错。
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自编号、冶炼炉号的不准确, 影响产品的可追溯性
⑴由于大批量生产加工, 从原材料领取毛坯料过多, 存放时间久, 造成积压, 数目不清, 冶炼炉号模糊, 随机文件缺失。
⑵热处理工艺过程后, 产品标识的丢失重写, 造成的标记错误。
⑶打标识在管螺纹加工工艺之后, 存在过程中各环节标记不及时, 造成的标记错误。
⑷转序人员的书写错误, 造成冶炼炉号的不准确。
2. 产品的随机文件不全面, 影响到其产品追溯的可靠性
⑴以往对进料厂家的随机文件要求不够严格, 不够全面, 造成无法进行质量追溯。
⑵对自制产品的加工检验文件不够完善。
四、解决办法及控制措施
以下就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关于标识的控制措施:
1. 关于冶炼炉号不准确
⑴首先以产品为对象, 根据相关文件标识确保其标识符合设计内容和要求。
⑵控制原材料的领取, 首先清理积压毛坯料, 待已有的毛坯料全部用完后方可再报计划。
⑶对于自制转换接头, 当批量较大, 但其冶炼炉号并不多时, 可在下料时按筐分类, 并在体上标其冶炼炉号, 热处理后, 再在其端面标注其自编号, 改掉以往下料时直接标记自编号, 这样避免了热处理后找不到原始冶炼炉号的困难;此外, 其每批热处理炉对应一批冶炼炉号, 但当批量较小, 冶炼炉号各不相同时, 应尽量将其同一冶炼炉号装入同一热处理炉, 对于实在没有办法必须装入同一热处理炉的转换接头, 应当要求工人做好记录, 按序排列, 及时做好标记。
⑷在制造加工过程中, 保证每道工序的转序准确与实际相符。如:半成品转换接头在进场时环形槽里标记原厂标识号, 并记录在产品标识记录里, 使之能够通过键型槽里的我车间自编号有唯一对应性, 能够找到依据;自制转换接头保证在各道工序过程中, 能够通过自编号找到唯一对应的冶炼炉号。
⑸产品标识是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的依据和途径, 根据追溯的内容要求, 其关键是做好过程的衔接。做好产品转序工作, 记录制造流程, 便于纵向追溯, 标注好转序的流水号, 以便横向追溯。
⑹保证产品的的连续性, 每到工序都要求其体上标有自编号, 并要求物卡相符。
⑺加强监督检查, 做好自检互检专检, 标识不符不转序不接收是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
⑻严格奖惩是对标识控制进行约束的重要手段, 如发现混批或标识不清, 一律查清责任严肃处理。
2. 关于随机文件的不全面
除产品本身标识外, 要求对半成品转换接头的进料厂家提供技术协议中要求的相关技术文件, 包括其探伤磁粉报告、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分析等相关数据等, 对不符合要求的厂家不予以接受其产品;对于自制转换接头要有理化试验报告, 包括其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机械性能等, 并认真记录各道工序的检验报告, 如:深孔钻检验记录、螺纹加工检验记录、镀铜检验记录、磁粉探伤检验记录、超声波检验记录等。
此外,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要求信息传递清楚, 责任明确, 形成闭环式控制。
通过以上方式, 从提高质量意识入手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以有效的技术措施与严格实施作保证, 从而有效控制产品标识。
五、效果验证及总结
按照上述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改正, 现在已经规范了产品工艺流程的正确操作, 保证了产品标识有唯一性, 使产品做到了标识清楚, 追溯畅通, 分析有依据, 改进有措施, 结果有实效, 控制有保证。此外, 下一步可建立质量履历卡, 形成每一只转换接头特有的身份证, 要求标明包括这一只转换接头的所有相关信息, 包括对原材料进货、工艺流程、成品检验及日期等进行登记。
摘要:本文分析了车间转换接头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出现的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及控制措施。
产品标识的管理规定 篇8
摘 要:通过对乌鲁木齐城镇居民农产品安全标识识别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营销乌鲁木齐城镇居民购买带标农产品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农产品带标上市。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归纳分析法。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乌鲁木齐城镇居民购买带标农产品的主要因素有消费者个人基本情况、农产品安全标识识别情况、购买渠道以及消费习惯情况等。应当加强农产品安全标识宣传,促进农产品带标上市,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
关键词:乌鲁木齐;农产品安全标识;带标上市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6.02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ognition of Safety Ident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Urban Residents in Urumqi
XIAO Jiaojiao, RE Ziyan·Wakas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survey of urban residents in Urumqi agricultural products security identity recognition, marketing analysis of Urumqi urban residents purchase with the label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view of these factors put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and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standard market.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r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uct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Urumqi urban residents to purchase sca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main factors are consumers personal basic situation,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o recognition, buy channel and consumer habits etc.. Should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identification, promote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standard listing, establish a sound agr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and guide consumers to develop good shopping habits.
Key words:Urumqi; agr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listing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社会问题,特别是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在食品消费中,食品安全识别能够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4月,我国通过了新的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于部分食品在安全标识方面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规定,并提出了农产品带标上市。所谓带标上市,就是指农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依据农产品安全标识使用标准,相关农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经过专业认定机构验证后,在销售过程中使用相应的安全标识,标明质量安全信息。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中,可以通过观察其使用的安全标识,获取相应的质量安全信息,从而使得质量安全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一个属性因素。而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过程中,消费者自身的一些因素也会对其购买带标农产品行为产生影响。
1 关于乌鲁木齐城镇居民购买带标农产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从影响乌鲁木齐城镇居民购买带标农产品的影响因素情况来看,主要有消费者个人基本情况、农产品安全标识识别程度、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以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因素。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际回收有效问卷为368份,样本数量为368份。
1.1 消费者个人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中,性别与年龄因素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识别的重要因素,个人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调查过程中发现,消费者的年龄越大,在食品安全标识方面的识别程度就越低,同时男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标识识别程度普遍要高于女性消费者。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20~50岁之间的消费者在安全标识识别程度方面最高,而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标识识别程度平均高出5%。此外,在影响乌鲁木齐消费者购买带标农产品的个人情况因素中,收入因素、学历因素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收入越高、学历越高,越倾向于购买带标农产品。
1.2 农产品安全标识识别情况
农产品安全标识识别情况主要是指消费者对各种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识别的基本认知情况,以及被调查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情况等,如被调查者平时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被调查者是否了解食品安全法、是否会维护自己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法权益[1]。主要的评价指标有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标识的认知情况、对于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情况、对食品安全法的关注情况等。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在食品安全法关注情况方面,经常关注食品安全法的被调查者只有75人,所占比例20.38%,偶尔和从没关注食品安全法的人数有293人,所占比例79.62%。消费者的整体农产品安全识别程度较低。但是对于农产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高的消费者,越倾向于购买带标农产品。
1.3 购买渠道情况
购买渠道因素也就是指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中,不同的购买渠道对于选择带标农产品的影响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在乌鲁木齐城镇居民购买农产品的渠道中,选择就近的人数比例最多,其次分别为超市、认证专柜和农贸市场。例如在就近这一购买渠道中,主要是指消费者住宅附近的菜摊、水果摊等,这些购买渠道的农产品大多数并没有相关的安全标识,在农贸市场中,同样大部分农产品不具有安全标识,因而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过程中也就无法选择带标的农产品[2]。而在超市、认证专柜所销售的部分农产品具有安全标识,并且在调查中也验证了这一现象,选择超市和认证专柜的消费者,其购买带标农产品的比例远远高于选择就近和农贸市场购买渠道的消费者。
1.4 消费习惯情况
消费者的个人消费习惯会对其购买带标农产品因素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消费习惯包括消费者的农产品购买渠道习惯、购买过程观察标识信息的习惯以及在农产品食用方面的偏好等。在这些因素中,对于影响消费者购买带标农产品行为最大的因素为消费者观察标识信息的习惯[3]。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52.99%和47.17%的被调查者偶尔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法,从没有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法的消费者也占到了20.65%和36.60%。目前乌鲁木齐城镇居民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中,普遍还缺乏较好的消费习惯,大多数消费者不注重日常观察农产品的安全标识信息,这是导致乌鲁木齐城镇居民购买带标农产品情况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
1.5 模型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基本数据,为了解这些数据项目对于消费者农产品购买行为中的影响显著性,选择了回归分析作为本文对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本文在建立模型中,使用了SPSS数据分析软件,新疆消费者购买带标农产品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标示公式为:
假设y=1表示消费者购买了带标农产品,y=0表示消费者没有购买带标农产品,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代入Xi。其中在第i个被观察事件中发生的概率用Pi表示,没有发生的概率用1-Pi表示,自由变量Xi组成它们相关的非线性函数。Pi/(1-Pi)表示事件会发生与没有发生的概率比,也被称之为事件发生比,比值一定为不为零和负值(因为0 ln()=α+βixi+ε 其中,Pi标示购买带标农产品概率,1-Pi表示未购买带标农产品概率。在本模型中,所有自变量均为虚拟变量,分别是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消费习惯、购买地点、食品安全标识识别程度、价格。 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表2),女性比男性更加倾向于购买带标农产品,学历越高的消费者,越倾向于购买带标农产品,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收入因素与消费者购买农产品行为显著正相关,收入越高,越倾向于购买带标农产品。同时,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标识的识别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购买带标农产品。 2 调查结果评述 通过对乌鲁木齐城镇居民的农产品购买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当前乌鲁木齐城镇居民购买带标农产品整体情况不佳,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倾向于购买带标农产品,并且在实际购买渠道中,主要的购买渠道农产品也并没有使用相应的安全标识。从消费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来看,由于当前乌鲁木齐城镇居民中,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群体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并不高,缺乏对于农产品安全的关注,不了解相关农产品安全标识信息。同时,从当前乌鲁木齐农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大部分农产品没有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安全标识,农产品带标上市制度实施效果不佳,也是消费者不注重购买带标农产品的重要因素。由此也反映出农产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4],例如缺乏对于农产品安全标识知识的宣传推广、没有做到较好的带标上市、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以及消费者购物习不佳等。 3 关于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 3.1 加强农产品安全标识知识的宣传推广 在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中,首先应当加强对于农产品安全标识知识的推广,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进行宣传,促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标识信息,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标识的重视。食品安全标识知识宣传是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识别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关政府部门应当联合食品企业、零售商等开展统一的宣传活动,这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标识知识宣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5]。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引导消费者购买带标农产品中发挥相应的作用,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带有食品安全标识的农产品。在宣传推广中,相关政府部门、市场管理部门以及超市、农贸市场等单位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引导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过程中关注农产品安全标识,相关导购人员应当为消费者讲解农产品安全标识信息。 3.2 促进农产品的“带标上市” 促进农产品带标上市是规范农产品安全管理的一个基础措施,经过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各个过程进行相应的质量安全检验和认证,严格按照标准使用农产品安全标识,提升农产品安全标识的公信力[6]。在促进农产品代表上市中,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行业标准,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食品领域,如乳制品等,应当明确规定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标识使用方面的责任,一旦发现食品企业没有按照规定使用食品安全标识,则对企业进行处罚。按照认证流程,对农产品进行再包装,并且使用食品安全标识,这一工作也可以由超市农产品供应商承担。整体而言,通过这种完善的流程和严格的制度,规范农产品在安全标识方面的使用行为,对于一些非法使用安全标识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单位,应当加大处罚力度,追究销售单位的责任。
3.3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也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农产品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等各个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录入,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或者多维彩码,即可获得该农产品的产地信息和加工信息等,了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建立完善的食谱安全追溯系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主导,联合多个部门建立起统一的食谱安全追溯系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7-8]。同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在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后,借助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仓储物流等环节进行信息跟踪和调查,判断是哪个环节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9-10]。通过这种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能够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11]。
3.4 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
消费者在农产品购买过程中的购物习惯,特别是观察农产品安全标识信息的习惯会对其购买带标农产品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促进消费者购买带标农产品,应当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在购买农产品过程中积极观察相关的农产品安全标识信息[12]。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和销售单位都应当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引导消费者去观察农产品的安全标准,使得消费者了解农产品安全标识的相关内容只是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自身来说,也应当积极主动的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选择更加规范的农产品购买渠道,并且在购物过程中,养成观察农产品安全标识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了解农产品安全标识信息。
4 结 论
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消费者农产品购买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乌鲁木齐城镇居民在购买农产品中,普遍不重视购买带有相关安全标识的农产品,缺乏对于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较好关注和认知。同时,部分农产品购买渠道中的大部分农产品也并不具有相关的安全指标,没有严格执行农产品的带标上市,这也是导致消费者购买带标农产品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关于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促进农产品代表上市,加强农产品安全标识宣传,培养消费者良好的农产品购买习惯。
参考文献:
[1]华红娟,刘一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基于某葡萄合作社和企业的案例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2):34-39.
[2]马巧云,巩亚娣,刘同生,等.食品安全恐慌的危害、成因及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7):110-113.
[3]叶云,胡月明,何永贤,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识的综合应用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3 (11):25-27, 31.
[4]陈彦彦.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30-33.
[5]张满林.流通领域农产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优化与创新[J].农村经济,2014 (4):18-21.
[6]王志刚,杨胤轩,刘和,等.消费者对农产品认证标识的认知水平、参照行为及受益程度分析——基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问卷调查[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 (6):38-44, 59.
[7]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等.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1):212-222.
[8]尹玉伶,何静.我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88-490.
[9]王学军,龙文静.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法规和政策的现状与展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 (4):617-622.
[10]桂芳芳.简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J].山西农业科学,2016 (2):266-270.
[11]王东亭,饶秀勤,应义斌.世界主要农业发达地区农产品追溯体系发展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14 (8):236-250.
【产品标识的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产品标识管理规程08-27
标识产品11-12
产品环境标识01-15
产品标识技术规程08-23
产品标识创作心得05-15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12-23
车身反光标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12-24
标签通则和标识规定的异同10-21
竣工验收标识牌的规定06-12
标识管理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