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2024-06-01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通用11篇)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篇1

邹平县动物免疫证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动物免疫证的管理,根据农业部农牧发(1998)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动物免疫证的领取、保管、发放和监督等日常管理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免疫证的领取、保管、使用管理工作。

第三条 动物免疫证由省畜牧局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并指定厂点监制。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制、制定、制作动物免疫证。

第四条 动物免疫证由实行计划管理,市、县、乡(镇)逐级定购,其领用计划每年申报一次,乡镇畜牧兽医站应于每年的1月10日前,县级应于1月15日前逐级将订购计划连同货款交市畜牧局。

第五条 各级动物防疫监察机构应建立健全动物免疫证管理制度,严格领取、保管、发放、登记手续,实行统一编号、分类保管。

第六条 动物免疫证的签发

(一)各种动物应按照免疫等程序及时科学地进行免疫注射,注射后必须由具有法定发证资格的动物防疫人员签发,猪、牛、羊每头(只)一证,禽、兔每户一证(规模饲养场(户)禽、兔每栋一证)。

(二)对辖区内具备自免条件的动物饲养场(户),经动物防疫机构批准,按计划供应疫苗,在动物防疫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免疫注射,并由动物防疫机构的防疫人员出具动物免疫证明。

第七条 动物免疫证的填写必须按照统一规定规范填写,不得留有空项。

第八条 严禁出具伪证,严禁转让,涂改、伪造动物免疫证明,一经发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强化检疫程序,做到以检促防,防检并重。产地检疫时,应首先查验有效的动物免疫证,再做临床检验,出具产地检疫证明。

上市出售的动物必须持有动物免疫证明。没有动物免疫证明的,由动物防疫人员进行补免,出具动物免疫证明。

第十条 对动物免疫存根要保存两年以上,对收回的动物免疫证由出具产地检疫证明的县级动物防疫机构或乡镇畜牧兽医站保存一年,以备动物防疫、检疫考核检查。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畜牧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篇2

通过对全市11县区的99个规模场、 (33个猪场、33个牛场、33个羊场, 每个场调查100头、只) 33个散养户 (11个猪养殖户、11个牛养殖户、11个羊养殖户, 每户调查10头、只) , 共调查3630头猪, 3630头牛, 3630只羊进行调查, 猪耳标脱落508头, 占14%;牛耳标脱落267头, 占7.36%;羊耳标脱落682只, 占18.8%。

2 耳标脱落的原因

2.1 互相啃咬和刮擦

尤其表现在对断奶仔猪免疫后佩带耳标, 相互啃咬相当厉害, 对耳标部位造成豁口致使脱落, 更有甚者将副耳标吞食, 致使死亡。对于圈养的羊, 挂耳标后脱落的较少, 对于上山放牧的羊来说, 耳标脱落的原因主要是刮拽, 灌木、荆棘对暴露在外的主耳标轻易产生撕扯, 轻的耳标脱落, 耳朵形成长条口子, 重的耳朵的三分之一被硬扯掉。

2.2 耳标钳和耳标钉不配套

猪、牛、羊三种耳标没有固定统一的耳标钉, 耳钉与耳标孔也不配套, 即使耳标能卡上, 也卡不到位, 使耳标易脱落。如牛的耳朵相对厚重, 脱落的主要原因是耳标钉与耳标不配套, 使用耳标钳难以将主辅耳标卡到位, 即使勉强卡上也易脱落。

2.3 耳标钳的质量问题

耳标钳的压片弹簧软, 弹性不够, 主、辅耳标卡上后不能立即弹开, 有时牛、羊或大点的猪能将耳标钳子带飞或带走, 有时在耳朵上撕成一个血口子, 耳标直接在耳钳上扯下来;再就是耳标钳的槽口表面直上直下, 棱角对辅耳标产生极大摩擦, 造成阻力增大, 有时不轻易脱出。

2.4 佩带部位

在无保定条件下挂的耳标, 多在耳梢或外三分之一处, 根本无法卡到耳的中部, 极易脱落;再就是耳标脱落后重新佩带, 从原来的旧眼处实施也易脱落。

2.5 耳标佩带的正反

从调查结果看, 将主耳标佩带在耳内, 辅耳标在外不易脱落, 从遵化调入的仔猪耳标多正反不一, 从时间上看, 带反的耳标保持的时间久些。放牧的山羊, 佩带的耳标相反时也不易被挂扯掉。

2.6 耳标的塑料尖头要有针对性

牛耳标的塑尖不妨改成铁尖 (以前耳标中尖头也有过) , 就容易穿透厚实的牛耳, 因为塑料尖经常不能一下就穿透牛耳而使耳标弯曲变形, 无法使用。

2.7 感染脱落

由于消毒不严格, 耳标佩戴后感染, 卡孔腐烂耳标脱落。

2.8 老化脱落

饲养时间长的牲畜, 特别是有些种畜耳标佩戴时间长老化造成脱落。

3 改善耳标脱落的建议

3.1牛、羊的耳标厂家应向猪耳标厂家效仿, 每箱耳标内将主、辅耳标分小袋包装, 写上起止号, 便于下面的使用和管理, 同时每箱内附有10枚与耳标相匹配的耳钉 (只是10枚太少, 每箱至少在20枚以上为宜) 。

3.2 耳钉规格统一, 猪、牛、羊都能用, 耳钉应该是合金类制成, 既有硬度又有韧性, 才能经久耐用。

3.3耳标钳的槽口面棱角应打磨, 使棱角光滑些, 减少耳标出槽阻力, 耳标钳的压板弹簧应换成弹性大且不易脱落的, 牛耳标钳最好厚重些。

3.4 耳标、耳标钉、耳标钳保持相对稳定。

3.5 佩带耳标时, 耳标用酒精或来苏水蘸一下再佩带, 或提前向畜舍内喷洒来苏水, 就能减少啃咬和应激。

3.6在佩带完耳标后, 最好把主、辅耳标再用力按压一下, 使主辅耳标确实卡到位, 才能延长耳标的使用寿命。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 村级动物防疫员;疫苗免疫失败;解决办法

现在各地兽医主管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每一个自然村都配备了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所辖区域内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但是免疫效果往往达不到100%,有时甚至免疫效果很不理想。现就可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供参考。

一、疫苗保存方法不当

现在使用的疫苗种类较多,动物防疫员容易混淆各种疫苗的保存方法,从动物防疫站领回疫苗后误将需要冷冻保存的疫苗进行冷藏保存或者将需要冷藏保存的疫苗进行冷冻保存;或者进行免疫工作时保温措施不到位,在天气炎热或天气寒冷的时候将疫苗暴露的时间过长,导致疫苗失效。

解决办法:(1)在领取疫苗后按照疫苗的保存方法,将疫苗分别放于冰箱的冷藏和冷冻处保存。(2)在天气热的时候进行防疫时一定要携带保温箱和冰袋;在冬天寒冷的时候做好保暖,防止疫苗冻坏。

二、免疫方法不正确或免疫方法不合适

将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进行口服免疫或将需要口服免疫的疫苗进行肌肉注射免疫;农村家庭散养的禽类数量较少,通过饮水进行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时往往很难掌握免疫量,造成抗体水平高低不同或无抗体,有的动物防疫员甚至错误的将疫苗拌料来免疫。

解决办法:(1)每一种疫苗都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采取正确的免疫方法。(2)需要进行饮水免疫的疫苗如新城疫疫苗,最好采取逐头(只)滴鼻、点眼或灌服免疫。

三、注射部位不准确

在动物的保定措施不到位的时候往往注射部位有误,比如在对猪进行免疫时打飞针的话,很容易把疫苗打在畜体之外;或者因为注射针头太短,很容易将本来应该肌肉注射的疫苗打到皮下脂肪,而造成免疫失败。

解决办法:(1)在注射疫苗时将动物保定好,将疫苗注射到准确的部位。(2)根据动物的种类不同,选择长短适合的注射针头。

四、注射剂量不准确

在注射过程中定好的注射器刻度有可能因不小心触碰到而松动,特别是连续注射器。

解决办法:(1)经常检查注射器的刻度是否松动,及时调整到准确刻度。

五、稀释冻干苗所用的稀释液选择不当

冻干苗是活疫苗,如果选择的稀释液体不当的话,很容易在稀释疫苗时将疫苗的毒(菌)株杀死,从而造成免疫失败。有些地方政府在采购活疫苗时没有采购相应的稀释液,往往由动物防疫员自己想办法解决,动物防疫员有时为了图省事就直接用自来水或是不洁净的水进行稀释疫苗,自来水中往往含有氯制剂的消毒剂会使活疫苗灭活。

解决办法:(1)需要饮水、滴鼻、点眼进行免疫的活疫苗,最好采用凉白开水、清洁深井水稀释。(2)需要进行注射免疫的活疫苗最好使用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等稀释。

六、免疫程序不正确

对新生的动物注射疫苗时间过早,在母源抗体还很高的时候进行免疫;对生猪进行免疫时首先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从而造成猪瘟、口蹄疫等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解决办法:(1)对新生动物初次免疫时间不能太早,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注射疫苗前检测新生动物的母源抗体水平,然后再确定初次免疫时间。(2)对生猪进行免疫时几种疫苗的免疫顺序是:首先是猪瘟疫苗,然后是口蹄疫疫苗,最后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七、给一种动物注射了本该给另一种动物注射的疫苗

政府在采购疫苗时往往会从同一个疫苗厂家采购多种疫苗,而同一个疫苗厂家生产的不同种类动物的疫苗从外包装上来看很难区分,如果动物防疫员不仔细分辨的话,很容易把牛的疫苗用在了猪身上或把猪的疫苗用在了禽身上等等,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解决办法:(1)动物防疫员在进行注射前必须仔细看清楚疫苗的名称,避免用错疫苗。(2)建议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动物的疫苗在外包装上要有明显的区别。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篇4

实 施 方 案

郫县农村发展局关于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实 施 方 案 填报时间: 2008-03-20 责任单位: 郫县农发局 文

号:郫农发〔2007〕59号 签发单位: 农发局

签发时间: 生效时间:

根据农业部令第67号《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农医发[2006]8号)及农业部《关于开展动物防疫标识溯源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医[2005]5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溯源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农业部及省上的要求,遵循“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质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指导思想,统一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我县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二、工作原则

按照农业部和省上的部署,全县统一规划、管理和实施。实行辖区管理,在我县的安靖、郫筒、德源、友爱、三道堰、古城6个镇,81个村进行溯源试点,以后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三、组织机构

郫县农村发展局成立郫县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农发局畜牧中心成立郫县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郫县动物防疫标识溯源工作领导小组由农发局局长骆开富任组长、农发局副局长熊开成任副组长,畜牧中心主任仲北平、副主任李红艳,动防站站长张建宇、副站长丁兴建为成员。郫县动物防疫标识溯源工作实施小组,由动防站站长张建宇任组长,动防站副站长丁兴建任副组长,其他人员由德源片站站长袁锋、团结片站站长肖远红、古城片站站长任东华、安德片站站长郭侨和局上财务科副科长张琼华,动防站龚福林、杨腾军、季洋帆和各试点镇站长组成。

四、职责分工

郫县动物防疫标识溯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大政策、建设规划、财政项目;统一安排、部署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并进行检查、督导。郫县动物防疫标识溯源工作实施小组,负责组织落实有关文件的起草,督促检查,培训及信息宣传报道等具体工作。

(一)县级:通过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网页录入相关的基础数据,做好二维码耳标的订购、收发,录入溯源设备使用人员名单。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签收、验收溯源设备,并做好我县溯源设备的发放、使用、保管、督导及维护等管理工作。落实试点区域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基础数据的传报。检查指导试点乡镇实施,试点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并上报。

(二)乡镇:乡镇畜牧兽医站确定专人负责溯源设备的发放,做好溯源设备使用者的登记,将使用者名单上报到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溯源设备使用人员应做到熟练操作。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规范使用溯源设备。做好二维码耳标佩带、防疫登记、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相关工作信息的录入和传送。在使用过程中,溯源设备出现故障需要返修或更换,应逐级上报相关情况。

五、进度安排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动物防疫标识溯源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医办[2005]59号)、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农医发[2006]8号)和《四川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工作分为:筹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筹备阶段

1、二维码耳标的佩带。试点乡镇确保2007年5月20日前,新补栏猪二维码耳标佩带率达到100%。

2、设备的订购和发放。按照农业部招标结果,我县按文件及要求向设备供应商汇款。按照农业部《关于重庆和四川省动物防疫标识溯源信息系统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函[2006]34号)的要求,我县识读设备50台,打印机等设备4月份到位,并发放给相关人员。

3、基础培训

(1)、4月份,每个试点镇选一名人员参加省上举办的溯源设备使用培训。

(2)、5月份进行全县溯源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

4、耳标的订购和供应。

2007年在网上订购二维码耳标,全县均开始使用。

(二)实施阶段

1、佩带耳标。2007年3月全县补栏的生猪或未佩带免疫耳标的生猪开始一律佩带二维码耳标,2007年6月30日前,按要求应挂标生猪的挂标率达100%,2007年7月1日起,未佩带二维码耳标的牲畜,不得进入流通环节。

2、设备使用。2007年4月起,经培训的人员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规范使用溯源设备。使用人员按防疫、检疫、督察三大环节信息录入规范,及时录入和传送数据。试点区域的防疫数据和二维码耳标数字信息通过移动智能识读器开具检疫证明并传报至中央数据库;屠宰检疫通过移动智能识读器检查产地信息、注销二维码耳标号码、开具产品检疫证明,并传报到中央数据库。

(三)总结阶段

按农业部溯源试点的时间要求,汇总、分析二维码耳标、防疫数据和检疫证明的数据应用以及检疫监管等情况。

六、工作方式

(一)做好培训,确保熟练操作

2007年5—6月,全县组织一次培训。培训要做到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相关人员能熟练操作设备。

(二)做好数据的录入,确保上传率和准确性

按照农业部规范,防疫、检疫、监督三个环节的数据录入,做到及时,全面和准确。

试点乡镇防疫人员通过溯源设备做好耳标佩带和防疫登记工作信息的录入并上传中央数据库,上传率达100%。

试点乡镇使用识读器出具检疫证明,开展活畜检疫和标识注销信息上传至中央数据库,上传率达100%。

非试点乡镇以及缺少智能移动识别器的地方,按照2007年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做好二维码耳标的佩带和管理,详实填写免疫档案。屠宰检疫时注销免疫耳标。非试点乡镇检疫人员不得阻拦使用二维码耳标的牲畜。

(三)做好设备管理,充分发挥效能

确定专人负责溯源设备的签收、验收、培训、发放和使用管理等工作。

1、确定溯源设备使用人员名单。3月底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通过动物防疫溯源信息系统门户网页录入溯源设备使用人员名单。

2、溯源设备、SIM卡和IC卡发放。移动智能识读器、打印机、IC卡等溯源设备,按照省市要求,及时领取,及时发放给使用人员。

动防站、各片站、镇兽医站应做好发放登记。动防站、各片站及镇畜牧兽医站确定专人负责移动智能识读器、打印机、SIM卡、IC卡等溯源设备的发放和登记。使用人员应在发放登记表中签字,(四)做好耳标佩带和注销,确保数据的录入和准确

1、牲畜耳标佩带。动物防疫人员在牲畜出生后两月内加施牲畜耳标;30天内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牲畜耳标;从国外引进牲畜,在牲畜到达目的地10日内加施牲畜耳标。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牲畜耳标,需要再次加施牲畜耳标的,在右耳中部加施。牲畜耳标严重磨损、破损、脱落,经动物防疫员或规模饲养场兽医人员核实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耳标,并按规定利用识读器记录新的耳标编码和同群畜防疫信息。

2、牲畜标识注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检疫、防疫人员及规模场的兽医人员实施牲畜耳标注销工作。操作规范按农业部相关规定执行。回收或废弃的牲畜耳标统一交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销毁,并做好记录。

(五)做好规模场的试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试点规模场应配备经当地县级防疫监督机构考核合格并报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核同意的兽医人员,承担本场的耳标佩带和固定信息录入和上传等相关工作,并接受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七、保障措施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这项崭新的工作涉及面广、法规性强、技术含量高、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应按照农业部及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扎实推进。

(一)组织保障

建立和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是加强兽医行政执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升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务必给予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做好各项试点工作。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一把手是溯源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负责人是溯源试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要求具体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领导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进度督察制、质量考核制、档案管理制度、溯源设备使用保管,建立重大事项审议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信息沟通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等制度,抓好落实和督察。保障资金、人员和设备到位,确保溯源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建立重大事项审议制度。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涉及的有关政策、规划以及技术问题等,由实施小组提请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审议决定。全体会议由组长主持,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主持,实施小组组长,实施小组副组长列席会议。议题由实施小组组长提出,组长不在时由实施小组副组长提出。

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实施小组至少每个月向领导小组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相关工作建议。根据工作需要,实施小组组长可随时召集有关人员研究讨论有关事宜,及时发现、报告、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立工作进展、情况应及时通报。

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实施小组组织,根据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对违反有关法规规定的,工作进展缓慢的,及时调查处理,保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三)政策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农业部令第67号《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动物标识溯源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05]59号)、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农医发[2006]8号)和农业部制定的相关规范,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农业部《关于2004年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农计函[2004]58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下达2005年动物防疫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05]1866号)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关于下达2005年动物防疫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5]726号)等文件和配套的技术规范,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四)经费保障

1、设备经费保障。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发改投资[2005]1866号”文件投资的126个县,每县投资22万,其中中央投资19万、县级配套3万。资金用于移动智能识读器、票据打印机、IC卡等设备购置。试点用移动智能识读器等所有溯源设备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统一招标、采购。

2、牲畜耳标经费保障。省财政将我省牲畜耳标经费列入了省级财政预算,2007年已预算经费3000万元,耳标免费领取,确保全县牲畜耳标的佩带率达到100%。

3、运行经费保障。试点阶段,数据传输费用由农业部提供经费保障。

4、工作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县财政投入相应的工作经费,如培训、督察、评比、表彰等经费,确保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队伍保障

参与试点人员应相对稳定,特别是经培训的具体操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县、乡镇参加试点的人员必须是经批准掌管使用设备的防疫员、检疫员、监督员和经批准的其他人员。操作人员要求责任心强,经过培训,能熟练使用设备,规范录入数据。

(六)技术保障

农业部制定的溯源工作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为溯源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保障。要认真学习领会,搞好试点区域防疫人员培训。使用人员应掌握相关理论,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在防疫检疫监督信息录入和传送、智能移动识读器、打印机、IC卡等设备基本操作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七)宣传协调

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养殖场(户)、屠宰企业、畜产品贩运户等相关组织及人员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经检验合格、使用新型防疫标识动物及动物产品得到正常流通。二00七年四月十五日主题词:动物标识

追溯体系

实施方案

报:省、市动防总站

抄:县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

发:局机关相关科室、各畜牧片站、试点镇站

郫县农村发展局办公室

动物防疫示范村免疫程序制度 篇5

一、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情况,对生产的危害程度,可用疫苗的性能及来源等情况,制定切合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实施免疫预防,建立免疫档案,免疫程序应包括预防接种疫苗的种类,预防接种的次数、剂量、间隔的时间等。

二、对规定的强制免疫的病种,应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的监督指导下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三、体弱、有病、发育较差等不宜免疫的和新生、补栏的畜(禽),应在病愈、体弱康复和到免疫年龄、补栏后及时进行免疫补针、建立档案。牲畜口蹄疫免疫,孕畜怀孕后头1个月及牛临产前3个月、猪(羊)临产前2个月不宜免疫,但应在孕畜产后7天进行补免。犊牛满4月龄,羔羊满2月龄,仔猪满45日龄后及时进行免疫补针工作、建立免疫档案、佩带免疫耳标。口蹄疫疫苗注射后个别牲畜有严重过敏反应,应备有肾上腺素等紧急脱敏药物。

四、严格免疫操作规程。冻干苗应在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严禁反复冻融使用。油佐剂或水剂苗严防冻结,应在4-8℃条件下保存。冻干疫苗按要求的方法进行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按规定的方法保存和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保证疫苗注射剂量注射器械、注射部位严格消毒,保证一畜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五、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选择最佳驱虫药物,定期对畜(禽)群进行驱虫,使用抗菌药物在畜(禽)可能发病的年龄、疫病可能流行的季节,或在发病的初期对相关畜(禽)群进行群体投药预防,防止发病。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篇6

秋冬季是动物疫病易发高发季节,为确保动物疫病在我镇不发生流行,保障肉食品安全及广大养殖户的财产安全。在县畜牧水产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我镇秋冬季重大动物强制免疫注射工作从2011年9月30日起至10月31日全面结束,在镇、村干部及防疫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防疫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秋防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汤家汇镇所辖11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251个居民组,13户,实际服务12681户。按要求对全镇范围内存栏牛、羊、猪实施口蹄疫免疫,同时对猪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免疫;对存栏家禽实施高致病禽流感免疫;现存栏生猪9200头,牛1460头,羊2180只,鸡50000只,实际注射生猪8992头,牛1412头,羊2137只,鸡49525只。防疫密度、耳标打挂率、免疫卡发放率均达98%。

二、防疫工作开展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对动工作总结

物疫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作为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来抓,围绕“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流行”防控目标,镇村两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任务全面完成。9月30日,镇政府召开了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在认真研究全镇动物防疫工作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镇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特点,分管党委委员就全县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根据会议安排,本次防疫工作落实行政、业务部门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镇政府与各行政村、畜牧水产站与防疫员分别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从制度上保证了畜禽防疫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督查,确保防疫进度。为保证秋防工作落到实处,县畜牧局抽调领导和技术干部包乡蹲点对全县防疫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开展防疫员培训,指导免疫接种、场地消毒、过敏救治,监督防疫物资使用,加强疫情监测,协调解决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防疫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三)、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秋防开始前,镇畜

牧水产站技术骨干集中对防疫员进行培训,重点培训了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和家畜保定、疫苗使用、疫苗保存、免疫注射、过敏急救、档案登记、数据统计、场地消毒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防疫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为确保免疫质量打好了基础。

(四)、强化免疫,夯实防疫基础。一是以防疫员为主,集中对养殖大户的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和饲养场地消毒;二是采取统一免疫时间,统一药品调配,统一组织人员,同步消毒,集中防疫员逐村免疫接种的“三统一、一集中、一同步”的组织形式对分散养殖户饲养的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并由各村社干部提前组织调配好消毒和抓畜人员,农户积极配合,确保了防疫员、畜主、抓畜人员、村社干部到位;三是在集中免疫接种结束后,由各村防疫员回头对本村的漏防户、漏防畜进行补针,做到了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通过三个阶段的免疫接种,彻底消灭了免疫死角,确保了免疫密度。

(五)、强化监测,提高预警能力。防疫期间,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加强了以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马流感等动物疫病为重点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并对重点区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严格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全镇疫情监测人员及时、准确、规范的报告疫情动态,确保了动物疫情的早发现、快报告、严处理、小范围。

三、存在的问题

一、秋季畜禽防疫工作量大面广,又正值农忙季节,在集中免疫期间大部分农户外出务农,不能对所饲养畜禽及时免疫,回头补针率较高,防疫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较大。

二、新补栏生猪不能及时补免,一定程度影响免疫密度。

三、个别防疫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不能按规定填写档案,免疫卡不能及时发放。

四、下步工作重点

一是抓好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和防疫人员业务技能。通过广播、电视、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的目的意义及《动物防疫法》等涉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努力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

好动物防疫,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防疫人员技术水平。

二是坚持常年补针,坚决消除免疫空白。对集中免疫时未能免疫接种的孕畜、仔畜、病畜和新补栏的畜禽进行跟踪服务,查漏补缺,严格执行每月20日至25日的补免日制度,及时做好补针工作,并建立详细的免疫档案。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切实提高疫情预警能力。组织技术人员严密注视疫情动态,特别是加强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并按照疫情监测规定程序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动态,严格落实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彻底杜绝瞒报、漏报疫情现象。

四是强化防疫监督,坚决杜绝疫情发生。一是强化对重点养殖场(户、小区)的防疫监督,督促完善防疫设施,健全消毒、免疫、疫情上报、生产情况上报等制度,实现养殖场(户、小区)的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严禁病死畜及其产品和未经检疫的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和消费市场,对乱扔死畜和收购、屠宰病死畜及上市销售病害肉的不法行为从严查处;三是

强化境外调入动物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调入动物申报和入境到站报检制度,对境外调入动物按规定进行留观,确认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并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追踪监测,严防境外疫情的传入和传播,确保全镇畜牧业健康发展。

2011年秋冬季防疫注射工作虽然已完成,但离县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镇将继续贯彻县委、县政府、县畜牧兽医局有关动物防疫工作的指示精神,狠抓薄弱环节,为汤家汇镇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汤家汇镇作贡献。

汤家汇镇畜牧水产站

基层动物强制免疫常见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动物免疫;常见问题;对策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苗、瑶等8种民族。东与富宁县连接,西与马关县毗邻,南与越南的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等五县一市接壤,北与西畴、广南两县相邻,边境线长277公里。2012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9.2649万头,大牲畜存栏13.1052万头(匹),羊存栏1.7731万只,家禽存栏106.4074万只。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活跃,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为此,动物防疫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的部署,全县在每年都要集中实施“春、秋”两季进行动物免疫,在开展此项工作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很好效果。但在动物免疫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强制免疫的可靠性,减弱了强制免疫的效果。

1 动物强制免疫常见问题及原因

1.1 免疫程序

目前,我县主要是在春、秋两季实施动物强制免疫,集中在一定时间内,统一对动物进行强制免疫,由于在强制免疫期间外购入、因病、怀孕等情况的动物难以及时补免,发生漏免牲畜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还没有根据畜禽抗体水平和动物年龄进行合理免疫,因此,在免疫剂量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影响了免疫的效果。因此,免疫密度和免疫抗体很难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1.2 防疫经费

动物防疫经费是强制免疫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保障。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地区未能很好地解决防疫经费的问题,致使反应死亡补偿费、个人防护费、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村级防疫人员补助费及其他工作经费没有保障,严重地制约了强制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强制免疫措施落实。

1.3 认识存在误区

由于对免疫工作缺乏认识,部分养殖户害怕免疫给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如会出现发热、生产性能下降、食欲减退、流产等不良反应,担心引起动物反应死亡;有的养殖户对一些正在生产期的禽类,或快要屠宰的动物因害怕免疫后影响正常屠宰食用,拒绝强制免疫。

1.4 基层防疫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部分防疫员的责任心不强,强制免疫实施过程中,免疫剂量不准确、免疫不确实;强制免疫时消毒不严格;对免疫废弃物不能自觉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动物疫病发生风险的机率增加。

1.5 强制免疫工作范围广泛

目前,农村动物养殖中散养户多且分散,基层动物免疫工作存在面广、量大、隐蔽、操作难的问题。强制免疫实施难度大,疫苗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用完,影响疫苗的有效使用,部分农户家畜采用放养形式,免疫前难以全面通知到户,免疫时没有圈养,难以捕捉实施免疫,导致漏免现象发生。

1.6 强制免疫反应时有发生

每年春、秋季强制免疫期间,由于人为应激、免疫反应、操作失误等,可能导致动物发生反应甚至死亡,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及时抢救和与农户协商,给予合理的经济赔偿。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经费原因无法及时达成赔偿协议,导致饲养户不配合,甚至抵触强制免疫。

1.7 强制免疫工作缺乏强制手段

国家虽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但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强制免疫措施缺少具体的执行依据,从而给违法者有机可乘。

1.8 免疫抑制性疾病影响免疫效果

一些动物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的蓝耳、圆环、伪狂犬等会造成机体免疫应答不完全,抗体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致使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

2 动物强制免疫的对策

2.1 加强和充实县、乡两级动物防疫机构的人员和技术力量

当前,动物疫情错综复杂,防疫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强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养殖业尤其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动物防疫难度和工作量不断加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充实县、乡两级动物防疫机构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稳定现行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同时,要不断充实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等专业技术力量,全面提高一线防疫能力,根据需要增加编制和加大招录大中专院校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能力实施各项防疫措施,才能有效保障畜牧業健康,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

2.2 增加防疫经费,确保动物防疫正常进行

近几年来,中央增加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补助和提高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防疫工作报酬,动物疫情监测、动物防疫监管、食品安全监管等的经费主要靠地方政府投入。因此,县政府要根据兽医部门编制的防疫工作计划增加防疫经费投入,并要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以保障动物疫病诊断、疫情信息处理、预报、动物及其产品安全追溯,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协调等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保证动物疫情的及时预防控制和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

2.3 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环境和增加劳动报酬,确保队伍稳定

政府要逐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建立村兽医室和购买一些防疫器械及交通工具,以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动报酬: 一是政府适当提高免疫人工补助。二是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诊疗、阉割等技术,从事动物诊疗、阉割增加收入。三是实行奖励机制,以奖代补,既增加一些收入,又增加积极性。四是鼓励村级动物防疫员参加养老保险,保险金可通过县财政补贴大部分或全部予以解决。通过上述措施,确保队伍稳定。

2.4 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确保动物防疫措施到位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政府保密度,动物防疫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工作要求,强化监督管理、落实责任,确保动物防疫措施到位。一是政府要把动物防疫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落实乡干部包村负责制,落实工作责任,要把这项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 要成立督查组,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动物防疫部门要按照政府的部署的动物防疫工作计划,要及时做好疫苗、防疫器械等防疫物资的组织供应; 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防疫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要落实乡畜牧兽医站专技干部包村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要强化疫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要加强县兽医实验室建设,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评估,提高动物疫情预报预警能力。三是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动物防疫的要求,认真覆行职责,共同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2.5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整体素质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篇8

为贯彻落实,海南省2010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2010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3月4日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组织召开了全市2010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各镇畜牧兽医站站长,畜牧兽医局直属各室、站、所和各有关单位负责人,部分规模养殖场负责人共60人,会议主要传达省2010年春防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市春防工作,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张广英副市长亲自到会作动员报告,会议要求各镇政府,各有关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全市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行动。为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与各镇政府,市畜牧兽医局与各畜牧兽医站,规模养殖场分别签订防控工作责任状,明确职责,积极开展免疫行动,效果显著。截止4月30日,全市已免疫猪口蹄疫47.88万头,牛9.23万头,羊5.94万头,猪瘟48.05万头,猪蓝耳病42.6万头,禽流感鸡432.36万只,鸭66.93万只,鹅3.51万只,鸡新城434.76万只,免疫率分别为:97%、97%、88%、98%、93%、97%、96%、94%、98%,全市春季免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零发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各镇分管农业副镇长,畜牧站站长会议,研究部署春防工作,推动全市春防工作。二是抓思想认识到位,从政治高度出发,提高认识,把做好动物疫病春季防疫工作提上重要日程。三是责任到位。全市17个镇 1

政府,市畜牧兽医系统各单位层层签订防疫责任状46份,落实责任,靠前指挥到村、场、户指导开展防控工作。四是强制免疫到位,严格按照“政府保投入”、乡镇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乡村保到户,监督保效果的“五保措施”做到市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五是执行到位,各镇政府,各有关防疫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将做好动物疫病春季防疫工作例入重要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为确保春防工作顺利开展,我局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也拿出1.8万元资金购置电冰箱5台,金属注射器100套,针头等一批防控物资发放到各镇畜牧兽医站。六是疫情监测到位,重点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报工作,主要抓公路沿线、畜禽交易市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重点区域畜禽的流行病学监测,血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严格执行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春防期间要求各镇畜牧兽医站每10天向市重防办汇报免疫进度一次,累计后报省。七是防疫督促到位,春防期间我局专门成立三个督导组,由三名副局长任组长、局直属室、所、中心负责人组成三个督导组分片包干开展防疫督导工作。八是强化监管到位,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九是应急准备到位,疫苗、消毒药品、器械等防控物资贮备充足。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篇9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5)06-0278-01

为切实掌握开阳县2015年重大动物疫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完善动物疫情防控机制,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快速反应能力,为全县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监测任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1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方案及监测计划,现将我县2015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日常监测及春季集中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报告如下:监测范围

3个猪场(贵阳台农种养殖有限公司、贵州开阳天力养殖有限公司、贵州开阳康健养殖有限公司公司),5个蛋鸡场(贵州开阳南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长生源农业科技养殖有限公司、贵州开阳贵农养殖有限公司、贵州开阳富顺养殖有限公司、毛云三边养殖场),3个养羊场(开阳县由由养殖有限公司、开阳县生力源养殖有限公司、贵州智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奶牛场(贵州省三联乳业公司龙岗第二奶牛场)及全县16个乡(镇)畜禽散养户。监测方法

2.1 NY/SY 150-2000,口蹄疫诊断技术规程;

2.2 GB/T 18935-2003,口蹄疫诊断技术;

2.3 GB/T 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2.4 NY/SY 156-2000,猪瘟诊断技术规程;

2.5 GB 16550-1996,新城疫诊断技术规范。

2.6 NY/T679-200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酶试验方法。

2.7 GB/T 18646-2002,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监测试剂

由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和自购监测情况

按照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及要求,我县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全面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疫病监测任务。

4.1 动物疫病日常监测

4.1.1免疫抗体监测

4.1.1.1 H5亚型禽流感:共检测638羽份,免疫合格627羽份,免疫合格率98.3%。

4.1.1.2鸡新城疫:共检测607羽份,合格538羽份,合格率88.6%。

4.1.1.3猪瘟:共检测78头份,合格67头份,合格率86%。

4.1.1.4猪Ο型口蹄疫:共检测161头份,合格头份133,合格率82.6%。

4.1.1.5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共检测50头份,合格头份50,合格率100%。

4.1.1.6羊Ο型口蹄疫:共检测90只份,免疫合格82只份,免疫合格率91.1%。

4.1.1.7牛Ο型口蹄疫:共检测220头份,合格187头份合格率85%。

4.1.2病原学检测

4.1.2.1禽流感: 禽流感病原学共检测269份,阳性0份。

4.1.2.2鸡新城疫:共检测共检测125份,阳性0份。

4.1.2.3猪Ο型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共检测133头份,阳性0头份,其中规模场20头份,散养户113头份。

4.1.2.4布病共检测160份,检测到阳性0份。

4.2 春季动物疫病集中监测情况

4.2.1口蹄疫(O型)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检测3个养殖场和16个乡(镇)共计血清811头份(猪379头份,牛209头份,羊223只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免疫抗体水平,结果为:免疫抗体合格数为726头份(猪316头份,牛187头份,羊223只份),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9.5%(猪83.3%,牛89%,羊100%)。

4.2.2猪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检测2个养殖场和16个乡(镇)共计血清408头份,其中免疫合格数为361头份,免疫合格率为88.4%。

4.2.3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检测4个养殖场和16个乡(镇)散养户共计血清1022羽份,免疫合格926羽份,免疫合格率90.6%。

4.2.4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检测4个养殖场和16个乡(镇)散养户共计血清904只份,免疫合格783份,免疫合格率86.6%。

4.2.5蓝耳病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检测2个养殖场和16个乡(镇)散养户共计血清364头份,免疫合格数为302头份,免疫合格率为83%。

4.2.6羊小反刍免疫抗体监测结果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贵州智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羊130只份,其免疫合格数为127只份,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7.7%。

4.2.7病原学监测情况

4.2.7.1采用非结构蛋白3ABC-ELISA间接试验检测猪口蹄疫92头份、牛口蹄疫92头份,其阳性数为零,阳性率为零。

4.2.7.2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猪、牛、羊布病811份(其中猪379份、牛209份、羊208份),全部为阴性。结果分析

监测结果表明,我县上半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总体来看都高于80%,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督促各乡(镇)及养殖场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养殖户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群防群控”的疫病科学防控理念,以确保基层防疫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加强对新购进、新生畜禽的常年免疫补针工作,确保免疫密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农贸市场的监管和消毒工作。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篇10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准伪造。食品标签应当标注食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等内容,这些内容禁止伪造或虚假标注。

食品标签不准吹嘘药用功能。有7类内容不得出现在食品标识中,如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非保健食品明示或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介绍食品的,附加的产品说明无法证实其依据的,使用国旗、国徽或者人民币等进行标注的等。

“营养”、“强化”不准随便标。食品在其名称或说明中标注“营养”、“强化”字样的,应标注该食品的营养素和热量,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定量标示。

食品中有防腐剂的不准不标注。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

标识划线管理标准 篇11

1.目的

为加强安全设施配置和提高视角安全警示作用,促进生产作业场所标准化、规范化、本安化建设,完善生产事故预防措施,制定本制度。保证现场安全设施与警示标识的齐全完备,符合要求。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识、划线的识别、配置与设置、检查与维护的管理程序及要求。本制度适用于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场所安全设施及安全警示标识的管理。

3.规范性引用/应用文件

3.1 引用文件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 Z158-2003)全文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全文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6)第1部分 《视觉信号表面色》(GB/T 8416-2003)第4部分 《消防安全标志》(GB 13495-1992)全文 《消防安全标志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3-2009)第1、3部分 《安全色》(GB 2893-2008)全文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1-2006)全文 《图形符号 术语 第1部分:通用》(GB/T 15565.1-2008)全文

《图形符号 术语 第2部分:标志及导向系统》(GB/T 15565.2-2008)全文 《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第5.2条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12)第5部分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 13690-2009)第5部分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2009)全文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导体颜色或字母数字标识》(GB 7947-2010)全文 《颜色标志的代码》(GB/T 13534-2009)全文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一部分:一般规定》(GB/T 6995.1-2008)全文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第5.7.2、5.8.1、6.8条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 4387-2008)第5、6、7部分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 26164.1-2010)全文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GB 26859-2011)第6部分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26860-2011)第7部分 3.2应用文件

《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健环投入管理标准》 《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设施及标识管理规定》

4.定义与术语

设备标识:包括名称标识、参数标识、状态标识、颜色标识等。

4.1 参数标识:设备制造单位标注的设备主要设计参数、形式或型号、出厂年月、制造单位,即产品铭牌。

4.2 设备名称标识:设备中文名称、设备编码,即设备标牌。

4.3 设备状态标识:分闸、合闸、合格、不合格、运行中、待检修、待试验、停运、过负荷、超期服役等设备状态的标识。

4.4 颜色标识: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电气设备本体相色,设备的分闸、合闸、急停按钮颜色、电线电缆颜色等标识。

4.5 安全标识: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识。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边框)或文字构成。包括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四大类型。4.6禁止类:表示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些行动。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禁止攀登,高压危险!”、“施工现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使用无线通信”等标识。

4.7警告类:表示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警告人们可能发生的危险。如“止步,高压危险!”、“有电,高压危险!”、“当心触电”、“当心坑洞”、“当心滑跌”,“当心碰头”等。

4.8指令类:表示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识。如“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系安全带”、“必须戴防护手套”、“注意通风”等。4.9提示类: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识。如“从此上下”、“在此工作”、限速标志、限高标志、承重标志、安全距离牌、设备临时堆放处、废旧物资堆放处等标识

4.10生产用具标识:安全工器具、测试设备、手工具、用电设备、特种设备的存放位置标识、名称编号标识、技术参数标识、数量标识、检验合格标识、操作程序等标识。

4.11划线:利用线条对区域进行功能划分或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和警告。

5.职责

5.1生产副总经理对各生产场所安全设施及警示标识的管理负领导责任。5.2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监察部是安全设施、警示标识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设施、标识管理制度;负责对各生产场所警示标识管理中的事项进行协调、检查、考核、裁决。对警示标识的管理不善负监督责任。

5.3各部室、检修公司及相关外委单位是安全设施及标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督导专业部室和所属单位制定标准、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在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监察部的监督下,对厂区及各生产场所安全设施、警示标识实施具体的管理。对因其管理不善,而发生事故负直接管理责任。

6.工作内容、要求、程序

6.1标识内容与原则要求

6.1.1现场安全设施与标识配置、维护、式样应符合国家、行业和中电投集团公司及蒙东能源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标准。

6.1.2新增、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设施,应按“三同时”的原则,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

6.1.3安全标志的布置必须符合现场条件,能够满足现场需要,并且布置,色调一致,整体协调。

6.1.4安全标志的安装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适宜的固定方式,确保安全、牢靠。

6.1.5安全设施的变更及拆除应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安全设施变更后,应及时、如实告知全体员工。

6.1.6安全标志的增加或撤除应经安全管理部门批准,特殊的应经本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批准后实施。

6.1.7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安全标志档案,并且及时记录标志变更情况。

6.1.8车间及相应班组应做好各种标志的日常管理和现场维护工作。车间和班组应将其管辖范围内的标志分解到人,落实责任。6.2划线内容与原则要求 6.2.1安全警戒线

标注在控制屏(台)、保护屏、配电屏、高压开关柜、高压试验区等设备周围。安全警戒线的宽度一般为100mm-150mm,其标准色为黄色。6.2.2禁止阻塞线

标注在地下设施入口盖板上、灭火器存放处、电缆沟盖板上方及其他禁止阻塞的物体前。安全警戒线的形式为黄色45°斜线,黄色条宽100mm,间隔100mm。6.2.3减速提示线

标注在限速区域入口、弯道、交叉口处。减速提示线的宽度一般为150mm-250mm,其标准色为黄色。减速提示线一般使用45°等间隔斜线排列进行标注。在生产、办公区内道路的弯道、交叉路口和入口等限速区域的入口处,应标注减速提示线。6.2.4防止碰头线

标注在人行通道高度不足1.8m的障碍物上。防止碰头线采用45°间隔斜线排列进行标注,其中黄色线宽度一般在100mm-150mm,黑色线宽度一般在75mm-100mm。6.2.5防止绊跤线

标注在人行横道地面上高度差300mm以上的管线或其他障碍物上。防止绊跤线采用45°间隔斜线排列进行标注,其中黄色线宽度一般在100mm-150mm,黑色线宽度一般在75mm-100mm。6.2.6防止踏空线

标注在楼梯第一级台阶上和人行通道高度差300mm以上的边缘处。防止踏空线的宽度一般为100mm-50mm,其标准色为黄色。在建筑物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上或人行通道高度落差300mm以上的边缘处,应标注防止踏空线。6.2.7生产通道边缘警戒线

标注在生产通道两侧,为保证夜间可见性,安全警戒线宜选用荧光油漆进行涂刷。生产通道边缘警戒线的宽度为100mm-150mm,颜色为黄色。生产通道边缘有明沟时,宜采用荧光、反光或蓄光等材料进行警示。

6.2.8划线应满足清晰、准确、规范,符合标准及现场实际的原则要求。6.2.9部门应就划线的原则、目的和含义对员工进行培训。6.3 设备标志配备原则

6.3.1设备本体或设备附近醒目位置应装设设备标志牌。

6.3.2设备标志应为双重编号,由设备编号和设备名称组成,企业可根据需要在设备标志中增加设备编码。设备标志应定义清晰,能够准确反映设备的功能、用途和属性。

6.3.3同一企业内每一台设备的设备标志内容应是唯一的。功能、用途完全相同的设备,其设备名称应保持一致。

6.3.4两台及以上集中排列安装的电气、热控盘(柜)不能只装设一个设备标志牌,应根据每台盘(柜)的不同用途,采用编号加以区别,分别装设设备标志牌。两台及以上集中排列安装的前后开门电气、热控盘(柜),前、后均应装设设备标志牌,且同一盘柜前、后设备标志牌应一致。

6.3.5现场动力、控制电缆两端应悬挂标志牌,标明电缆编号、型号、始点、终点。

6.3.6现场阀门应装设标志牌,标明阀门名称、编号及开启、关闭操作方向。

6.3.7设备压接型接地线的地端应有地线接地端标志。

6.3.8生产场所建筑物(锅炉房、汽机房除外)入口醒目位置应装设建筑物标志牌

6.4 检查、维护与回顾

6.4.1公司主管部门应依据标识划线技术标准制定相应的标识划线检查表,明确检查项目与标准。

6.4.2公司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标识划线进行检查,保证其可视性、适用性、可追溯性。发现损坏、变化的标识划线应及时进行维护或调整。

6.4.3公司标识划线主管部门应每年对标识的管理进行总结回顾,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标识划线的管理。

7、附则 7.1本标准由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7.2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8.附录

见标识划线管理流程

上一篇:王大珩的名言下一篇:数电期末总结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