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共9篇)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 篇1
2008年我市首创了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现已达到基本完善和正常运行。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是群体性工作也是个体性工作,儿童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免疫接种的服务质量和保障健康的程度,在系统全面推广、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在卡儿童的信息质量开展了的核实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调查儿童个案来源于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2 方法
在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定18个县(市、区)2008—2012年出生的儿童,每县(市、区)每个年龄组各调查10名儿童,共计900名儿童。查看ID卡条码绑定、姓名(包括儿童姓名、父母姓名)、联系方式(包括父母手机、固定电话)、详细地址和疫苗接种记录等5项内容。
1.3 统计分析
对于调查的个案进行整理,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本系统实施前后,通过大规模摸底调查、补录信息、清理重卡、空白卡等措施,我们掌握的免疫规划适龄儿童数据有了较大变化。系统中2004—2009年的儿童数量均有较大增加,2010年之后,系统全面实施,免疫规划掌握的儿童数与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保持一致。见表1。
2.2 不同年龄(2008—2012年出生)组调查情况
2.2.1 ID卡绑定情况
900名儿童中,预防接种证已绑定ID卡条码的有662个,绑定率73.56%。其中2008年儿童的绑定率最低,为53.33%;2011年最高,为85.56%。
2.2.2 姓名登记情况
900名儿童中,姓名都全的有606个,完整率为67.33%,其中2008年儿童的完整率最低,为30.56%;2011年最高,为87.78%。
2.2.3 联系方式登记情况
900名儿童中,联系方式都全的有769个,完整率为85.44%。其中2008年儿童的完整率最低,为70.56%;2012年最高,为96.11%。多数家长登记的是移动电话,少数为固定电话或小灵通号码。
2.2.4 住址登记情况
900名儿童中,家庭住址都全的有811个,完整率为90.11%。其中2009年儿童的完整率最低,为86.11%;2012年最高,为94.44%。
2.2.5 疫苗登记情况
900名儿童中,疫苗接种记录都全的有836个,完整率为92.89%。其中2011年儿童的完整率最低,为86.11%;2012年最高,为95.56%。见表2。
2.3 分地区[18个县(市、区)]的调查情况
2.3.1 ID卡绑定情况
全市平均绑定率为73.56%。其中盐山县、献县、孟村县、泊头市儿童的绑定率最低,为60.00%,运河区最高,为94.00%。
2.3.2 姓名登记情况
全市平均完整率为67.33%。其中吴桥县、献县和任丘市最低,为56.00%;新华区和黄骅市最高,为88.00%。
2.3.3 联系方式登记情况
全市平均登记率为85.44%。其中孟村县最低,为64.00%;南大港区、临港区和黄骅市最高,为96.00%。多数家长登记的是移动电话,少数为固定电话或小灵通号码。
2.3.4 住址登记情况
全市平均完整率为90.11%。其中孟村县最低,为80.00%;河间市和黄骅市最高,达到了100.00%。
2.3.5 疫苗登记情况
全市平均完整率为92.89%。其中献县最低,为80.00%;新华区、运河区、沧县、青县、任丘市、河间市和黄骅市最高,达到了98.00%。见表3。
3 讨论
按照卫生部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1],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要达到100%。找到每一名儿童,为其接种疫苗,保障儿童健康是我们免疫规划工作的常规工作、基础工作。实行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以后,儿童信息记录在信息系统平台中,儿童基本信息及疫苗接种信息的质量决定了为儿童接种疫苗的质量,决定了预防接种工作的服务水平,其重要性越发凸显[2]。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儿童信息质量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目前系统实施前后在卡儿童数和出生率有差异,免疫规划掌握儿童数显著增加,调查中发现漏卡儿童大幅减少;②目前系统可以实现全市联网,因人群流动等造成的重卡儿童、空白儿童卡得到清理,再加上实行预防接种证ID卡条码化管理,使得儿童电子卡的唯一性、准确性得到提高;③目前系统与移动通信公司的合作,实现了疫苗接种短信息预约,儿童基本信息中手机号码登记率和准确率都有了大幅提高;④我市实行新生儿出生后基本信息由产科医院录入、乡级预防接种门诊修订、村医追踪核实相结合的模式,使得儿童信息中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⑤目前的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全部开通运行以后,实行疫苗接种短信息预约,门诊接种疫苗自动录入,疫苗接种后短信确认等方式,使得系统中疫苗接种记录与家长手中的儿童预防接种证中的记录相一致,提高了系统中相应疫苗接种信息的质量。
通过情况汇总和数据分析,发现影响我市信息系统中儿童信息质量的可能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目前我市的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是从之前运行的国家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导入而来,受原先系统中信息质量影响较大。原先的系统运行时,儿童信息由预防接种单位录入系统[3],家长不清楚婴儿满月要去预防接种单位建卡、建证的,就会造成漏卡。系统中的儿童数据与实际不符。原先系统运行时,因客观原因,未能实现联网服务,儿童随家长流动频繁,出现多处建卡现象,造成大量的重卡儿童信息,且不能查询处理。原先系统并不具有通过短信息开展疫苗接种预约的功能,儿童信息中家长联系方式手机号登记率较低。原先系统并未实现儿童疫苗接种记录现场自动录入,影响疫苗接种信息的卡、证相符及疫苗信息的完整。②较大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频次下降,不能及时为其预防接种证粘贴ID卡条码,影响ID卡的绑定率。③因地方风俗习惯,新生儿出生后部分未曾起名,使得出生医院录入系统时儿童姓名确实,影响姓名完整性。④人群流动性增加,出生医院登记的家庭住址录入系统中,可能与儿童家长的实际居住地址不相符,影响地址的准确性。⑤因计划外出生儿童家长有顾虑,在出生医院登记信息不实,造成录入系统后,影响信息质量。⑥部分儿童家长流动迁移或更换手机号码后,预防接种人员不能及时获知并修订,影响了儿童信息的质量[4]。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我们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①加强培训,提高各级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对于信息系统的熟悉程度[5]。②加强督导,促进系统中儿童信息的及时更新,使得漏卡、漏录信息降到最低。③加强宣传,提高家长对于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加强接种人员和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改善服务态度,互相配合来提高儿童信息质量。④重视源头,加强对于出生医院的指导。⑤定期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掌握迁入、迁出儿童的情况,及时在系统中进行修订。⑥建立市、县、乡、村免疫规划人员交流机制,不断改进完善信息系统。
摘要:目的 了解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儿童信息的质量,为完善信息系统,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从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查2008—2012年出生的儿童各180名,共计调查900名,开展现场调查,与系统中儿童信息进行对比,评价信息的完整率。结果 2008年出生儿童整体信息完整率最低,为30.56%,2011年最高,为85.56%;新华区信息完整率最高,为88%;其次为黄骅市76%,献县(56%)、孟村县(60%)信息完整率最低。总体上,家庭住址的信息完整率最高,最高可达100%,其次为联系方式,最高为96.11%;最低的为姓名,最低达30.56%。结论 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市的全面实施,儿童信息质量较以前的金卫信信息系统有了较大提高,应在出生医院录入、门诊接种修改、村医核实信息、家长认知宣传教育等环节上加大工作力度。
关键词: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质量,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2005.
[2]曹玲生,梁晓峰,戴振威,等.农村地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4):298-301.
[3]刘大卫,曹玲生,曹雷,等.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评估[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4):341-347.
[4]周指明,陈金喜,胡晓霞,等.深圳市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9):1641-1643.
[5]曹玲生,刘大卫,郭飚,等.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进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8,14(2):158-161.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 篇2
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在卫生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圆满的完成了预期的各项工作任务.更进一步提高了我镇计划免疫工作质量,使我镇计免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提高我辖区儿童整体免疫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先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我院领导从人力到物力,从软件到硬件给予预防保健工作大力支持和倾斜,建立健全预防保健组织机构,达到了标准化卫生院一体化,定期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培训,掌握最新的免疫规划知识。系统化管理从笑脸软件转变为金苗,又从金苗更新到宝贝计划,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网络平台也不断的的更新完善,上级为我们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枪使整个保定市建立了网络平台,方便了各辖区的流动儿童随处接种并能得到准确的信息。为了疫苗保质保量存放得当,上级为我院又配备了一台冰箱。接种门诊定做了专用的接种桌和档案柜,为了安全起见安装了防盗门窗。保证了免疫规划工作顺利进展。
为了儿童不再推迟接种我院从以前的每月4.5.6日.改为每周一接种,这样方便了因病推迟接种的儿童能得到及时接种,忘了接种的家长我们建立了信息平台进行短信通知。全辖区适龄儿童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流脑疫苗(包括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以村为单位达到98%以上。致使所有疫苗接种率我们都达到了上级要求的百分比。并且及时录入微机,做到了卡、证、微机相吻合。
十一月份我院号召上级的指示,为一周岁以上的儿童进行了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的抗体检测,结果测试我镇儿童麻疹抗体阳性高达99.1%以上,脊髓灰质炎高达98.9%以上,这证实了认真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免疫工作任务,肯定了我们的工作质量,保证了儿童健康成长。麻疹项目工作继续按项目实施要求完善相关资料,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搞好各所小学一年一度的查验接种证及补种补证工作,补种、补证率99%以上,补种率100%,本无发现一例传染病。
我院经常对村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接种点的业务水平,并做好笔录及签到。
由于工作的繁忙微机得不到及时的录入,建议宝贝计划系统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工作更好地开展。
全面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努力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为明年的免疫规划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系统设计的硬件运行环境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硬件运行环境为使用2台IBM P550作数据库服务器;划分出650GB空间的光纤存储作数据库存储;使用2台IBM刀片服务器作应用服务器、IBM刀片服务器集群作Web服务器;硬件防火墙为天融信5166;核心交换机为中兴6902千兆以太网;负载均衡使用深信服AD2.0;采用电信50M专线和联通40M专线作系统网络通道
1.2 系统设计的软件运行环境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运行环境为系统中心数据库使用Oracle 11g, 底层操作系统为Redhat AP 5;系统中间件使用BEA WebLogic 9企业版, 底层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企业版 (64位) 。
1.3 主要设计方法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 利用系统分析方法, 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其功能结构功能组成进行设计, 通过应用支撑组件+业务功能构件的方式实现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各项功能。
2 结果
2.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由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免疫规划GIS系统、免疫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五个功能子系统构成。 (图1)
湖北省免疫预防接种系统主要是依托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平台, 建立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 (数据中心) 。实现包括新生儿接种、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疫苗针对疾病监测、免疫效果和抗体水平监测、疫苗使用管理、冷链设备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综合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对全省所有乡级以上防保组织和城镇预防接种单位实施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客户端软件。
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的功能设计是为充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预防接种服务需求, 提供方便、快捷、及时的免疫预防信息和工作动态, 宣传免疫规划相关政策, 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等多种功能的情况下, 构建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网站。
湖北省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计主要是为满足全省各级免疫规划机构和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对辖区内免疫规划工作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 实现全省免疫规划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构建湖北省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 (OA系统) 。
湖北省免疫规划GIS系统功能设计主要为动态监测相关信息, 提供科学严谨、及时准确的各类免疫规划相关数据, 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实现全省接种率、接种数据报告质量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 展示和预警分析功能, 构建湖北省免疫规划GIS系统。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功能设计为满足各级免疫规划机构和接种单位业务人员对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和客户端软件的维护需求、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系统维护和软件更新及技术支持, 建立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2.2 系统实用性
2.2.1 实用范围和对象
湖北省有17个市州, 市州级应用覆盖率达100%;湖北省有103个县 (市、区) 、县 (市、区) 级应用覆盖率100%;湖北省有1 309个乡镇 (街道) , 乡镇 (街道) 应用覆盖率达98%以上;湖北省有1 833个预防接种门诊, 其应用覆盖率达100%;有医疗机构产科1 569个, 产科接种点应用覆盖率达100%。对全省0~6岁实施预防接种的儿童, 收集个案为4 187 259, 2005年以来个案覆盖率达98%以上;特别是成人甲流应急接种收集个案达430多万, 覆盖率达85%以上。全省产科接种点完成了2011年新生儿建档593 468名。湖北省有1 745个接种机构, 进行了异地儿童接种数据交换, 交换儿童数达379 478个, 其中:迁入异地292 588名, 临时接种86 890名。
2.2.2 系统实施的效果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为接种机构服务。全省有近2 500个接种点, 分布在乡/街道、村/社区, 利用PC机和读卡设备, 使用客户端软件, 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等功能。产科新生儿接种管理, 完成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第一针接种管理和新生儿基本个案信息的采集。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为管理和决策机构服务。通过湖北省下免疫规划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 利用建立的湖北省GIS地理信息系统、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系统、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分析、决策。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为接种目标人群和大众服务。通过湖北省平台建立的预防接种儿童个案, 利用网站查询预防接种信息登记、通知服务, 以及网站信息发布、数据查询、知识普及、文件下载和问题反馈
2.3 系统设计主要的创新点
2.3.1 湖北省产科新生儿接种管理
湖北省产科新生儿接种管理提出了从儿童出生在产科就实现电子个案化管理, 准确记录新生儿的基本信息、预防接种信息 (卡介苗、乙肝) , 以及新生儿与户籍接种单位的一一对应关系, 通过县 (区) 管理部门审核后, 平台将新生儿基本信息自动推送到户籍管理接种单位, 客户端自动下载相关信息, 实现平台和客户端之间数据的动态更新。解决了各级管理单位对其辖区因大量儿童迁移、流动、就近接种, 造成的儿童状态不能及时掌握, 重卡、漏卡不时发生的问题, 避免了接种单位不便掌握辖区真实的免疫接种情况, 而出现未种通知、查漏补种等工作重复通知或者遗漏等现象。
全省所有产科实现了B/S架构的新生儿信息管理, 不但解决了重复录入问题, 实现了数据共享, 而且加强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与接种门诊实现了无缝连接, 彻底实现了儿童从出生就纳入了信息系统管理, 无论儿童在省内任何一家产科出生, 均可以全程跟踪, 辖区第一时间得到新生儿信息, 无论新生儿到哪个接种门诊实施预防接种, 均可以通过预防接种管理平台实现异地接种, 儿童流向清晰准确、数据及时准确。
整个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通过客户端涵盖了非产房出生、外省出生的本省儿童、外省出生来本省的儿童以及外省儿童本省出生的儿童。从根本上解决了辖区儿童底数、重卡、流动儿童异地接种数据共享、接种率计算不准确等目前信息系统无法解决的难题。
通过系统实施的不断深入、改进和完善, 以及全省住院分娩率的不断提高, 全省的预防接种将真正实现无死角、无遗漏的美好远景。
2.3.2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提出多级一体、层次管理、上下联动、功能复合式的架构模型, 在解决传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单一性的同时, 有效解决免疫规划管理机构上下级之间的特殊通信、管理模式。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引入“界面操作人体力学”理论, 整个系统功能操作界面, 在保证简洁明了、逻辑分明的同时, 具备了“鼠标最少移动”的概念, 大大减少了在操作过程中的鼠标移动与按键操作。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构建了有效的功能模块管理、权限模式管理。系统在建立各机构功能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可“拆卸”的功能模块, 并附着其层层结合的权限模型, 使整个系统可以自由分解;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 独创一键式权限模型, 各级系统管理员可以自由定义下级机构的使用权限。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构建了有效的数据库备份、恢复管理机制。独创《服务器数据库备份软件》, 使数据库备份不再单独依赖于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管理机制, 从而可以自由定义数据库备份的时间、备份模式等策略[7]。
2.3.3 湖北省GIS地理分析系统
传统的GIS系统以客户端软件为基础, 相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而言, 对各个信息点的标注、描述信息的收集异常繁琐复杂, 湖北省GIS地理分析系统引入B/S模式的管理和展示模式, 并使之与湖北省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统一结合, 使各个机构、门诊可以自由定义、管理自己的基础地理信息。
湖北省GIS地理分析系统构建有新的GIS图层及信息展示方法。系统将各机构、门诊、产科医院, 结合接种率、数据完整率、报告及时率、系统覆盖率等预警信息以抽象的“点位”概念存在, 通过用户展示需要 (自由选择) , 将抽象的“点位”信息, 通过系统二次运算后与基础地理信息相结合, 从而展示出丰富的、符合当前用户需要的GIS地理信息, 完成信息展示和预警功能。
湖北省GIS地理分析系统引入动态化图形报表。在辖区人口、疾病分布等报表上, 使用动态展示方法, 一改传统报表单一化的形式。
2.3.4 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网站门户应用系统
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网站门户应用系统将GIS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站“接种门诊”栏目有效结合, 改变传统的文字描述模式, 使网站访问者可以快速通过GIS信息系统获得相关接种门诊的信息及地理位置。
3 讨论
3.1 系统特点
3.3.1 系统应用扩展性较好
由于系统应用技术采用Java体系。通过部署业务逻辑集中的可重用组件, 大大提高应用本身的扩展性[4]。当应用的显示界面需要进行修改时, 只需对展示层进行修改, 业务流程和处理逻辑修改时, 只需对控制层进行修改, 而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 只需在数据实体层中进行调整, 各部分之间的接口保持不变, 逻辑保持独立, 这样系统扩展起来非常的方便。
3.3.2 系统平台无关性
由于采用JAVA体系开发, 同时采用了符合Java的应用服务器, 所以系统可以在UNIX、Linux和Windows 2000/2003等各主流平台上平滑移植。
3.3.3 建立湖北省免疫规划中心数据库, 实现一地建卡、异地接种
流动儿童接种一直是免疫接种的难点和重点, 传统情况下儿童流动接种后, 信息不能共享、交互, 可能会引起重复接种、漏种、迟种、重复通知等现象。应用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则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通过异地接种的触发和自动交换 (原点迁出、新点迁入) , 全程跟踪流动接种[5]。
3.3.4 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
建立与家长沟通的窗口, 开展免疫规划知识宣传、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息反馈等服务性工作。儿童家长可以通过Internet网和凭接种者卡号 (或母亲身份证编号) 查询儿童已接种情况和未接种情况。
3.3.5 客户端通知系统
实现预约通知、逾期未种通知、强化接种通知以及内部工作人员通知。
3.3.6 更加完善的客户端系统
在《国家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中补充儿童免疫接种、增加冷链设备管理、安全接种管理和接种后异常事件管理功能, 同时补充和完善了接种数据录入项, 使接种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增加了报表自动生成和自动上报与定时提醒功能, 建立了流动儿童异地接种, 数据动态更新的有效机制。
3.2 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系统的全面实施和应用, 有效地保证了湖北省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数据的一致性, 实现了对数据统一存储管理和综合分析利用, 最终达到了全省范围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的设计目标。在应用范围广、需求复杂的情况下, 能取得现在的效果, 与以下主要做法密不可分。 (1) 各级卫生行政和疾控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2) 相关技术和业务部门强有力的支持; (3) 项目实施管理得当; (4) 调研周密、论证充分, 设计科学、选型先进; (5) 是需求的准确把握, 进行了多次的大范围需求分析; (6) 功能的充分测试, 进行多次的大范围功能测试; (7) 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密切配合。
3.3工作方向
3.3.1加强组织建设, 完善工作机制, 加大投入 (1) 加强管理组织网络建设, 在资金及人员上予以保证。针对中心组织机构设置和部门分工, 强化组织领导, 理顺工作机制, 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和基层门诊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在资金及人员上予以保证。 (2) 明确信息管理要求。通过地、市、县乡村和省级平台逐级梳理、审核, 进一步明确各类数据资料的上报、核查、统计过程中的相关工作要求, 制订详细的工作规范。 (3) 加强培训和指导。通过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相关工作人员的集中培训和日常指导, 强化各级工作人员的意识, 提高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 保证该项目信息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3.3.2强化部门职责, 规范信息管理鉴于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特点, 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管理中, 要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 明确业务部门的管理职责, 加强部门对业务信息基础数据的管理。 (1) 通过对部门业务工作的梳理, 细化信息数据的分类和业务资料收集范围; (2) 制订部门信息数据资料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 (3) 加强对各类业务数据形成过程的环节管理, 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3.3.3进一步完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分阶段有步骤地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和研讨, 修正和完善平台功能上和管理工作上的不足。有效提高管理平台的利用率, 从而提升业务信息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玲生, 刘大卫, 郭飚, 等.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14 (2) 158-161.
[2]马家奇, 刘大卫, 戚晓鹏, 等.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模式[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3) :235-239.
[3]刘大卫, 曹玲生, 曹雷, 等.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评估[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4) :341-347.
[4]曹玲生, 刘大卫, 郭飚, 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师资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6) :567-570.
[5]刘大卫, 郭飚, 曹玲生, 等.中国9个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3) :229-234.
[6]曹雷.刘大卫.曹玲生, 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试点地区免疫规划管理者认知和态度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4) .
学校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篇4
为预防相应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确保全体新生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等法规文件规定,特制定学生免疫规划管理暨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一、将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报到程序,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必须向学校交《**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报到人员负责做好查验登记工作,漏苗的要及时补种。学校必须严格把关,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苗补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按国家免疫程序判断是否接种合格,以《**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为为准。无证明或免疫史不详者按免疫空白处理,并及时将情况向所在区域的疾病预防机构反馈。补种的疫苗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一类疫苗为主。
三、全校学生查验工作普及率达 100%,不留隐患;将《**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装订存入新生健康档案,做好新生建康巡检和晨检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四、学校应在每学期结束前,将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花名册报至辖区接种医院。
五、查验接种证工作程序
3(一)学校应在新生入学须知中提醒家长准备 2 份《**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
(二)新生(幼儿)办理入学手续时,应要求其家长或监护人必须出示《**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
(三)当发现无《**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的儿童时,应告知家长使用“小豆苗 App”下载打印《**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到儿童原来接受预防接种的预防接种门诊去开具证明。
(四)对必须接种而尚未接种的学生要求及时进行补种。学校应主动与当地预防接种门诊取得联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的医生应尽快到学校对登记记录进行核对。预防接种门诊医生确定接种时间,学校负责通知家长去接种医院进行接种。补种完成后,学校应向要求接种医院反馈接种信息。
(五)学校对学生查验接种证登记和疫苗查漏补种的资料存档,以备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检查。
学生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每学年开学初,针对一年级新生,做好接种证的查验和统计、上报工作,发现未种、漏种儿童认真做好登记。
2.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3.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4.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5.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谈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篇5
我国属乙肝高发地区, 因感染乙肝病毒, 致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此种携带者率平均达10%以上。这些携带者约有30%~50%由母婴围产期传播而引起。新生儿感染后85%以上可成为持续携带者, 其中男婴5%, 女婴14%, 最终死于肝癌。应用乙肝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乙肝和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最佳手段。因此,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是可行的。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 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中, 不但具有使用安全, 效果可靠的特点, 而且对广泛的社会接触和阻断母婴的HBV传播, 防止婴幼儿持续携带Hbs Ag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给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时,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早接种。 (2) 注射剂量要足。因多数婴儿出生后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阴性, 有的婴儿3个月左右时阳转, 这充分说明了分娩期HBV感染的可能性大, 因此要及时给婴儿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按0、1、6个月的时间, 连续注射3次。剂量为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注射30ug, 满1个月注射第2针10ug, 满6个月注射第3针10ug。如母亲是表面抗原阳性者, 即3针都应注射30ug, 第3年后有些儿童的免疫力有所减弱或消失, 应及时给予加强接种30ug。如所有的新生儿都能按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不久的将来乙肝就会完全可以控制。 (3) 凡发热、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 应暂缓接种。 (4) 新生儿第1针必须在出生后24h内注射, 若超过48h后注射。则预防效果降低。出生后1个月仍未行注射者, 则应先检测有关乙肝指标, 证实未被感染者, 可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HBIG) 合用。 (5) 乙肝疫苗与其他疫苗如白百破;卡介苗、乙脑疫苗等同时接种, 互相之间无干扰作用;但有人认为若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 有可能降低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故二者最好分开接种。 (6) 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 最好3d内不要擦洗, 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7) 注射第3针疫苗后的1~3个月, 应到医院检测保护性抗体 (抗-HBs) 水平, 以判断免疫效果。若无效者, 需行加强注射1次。 (8) 成人注射前需先检测乙肝病毒 (HBV) 指标, 已有感染, 或感染后已痊愈并产生保护性抗体者, 不需注射疫苗。 (9) 凡对福马林或硫柳汞及其他药物过敏者禁用。
我们在基层工作中, 常听到社会上有人常谈论乙肝疫苗的不少话题, 有不少人认为乙肝疫苗可以治疗乙肝, 有很多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其实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对预防性疫苗进行改进, 弥补和激发机体的某些免疫反应, 修补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缺陷, 激发机体自身产生清除病毒的能力。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对预防性疫苗实施结构改造或是添加新型佐剂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与我们平时进行儿童免疫所用疫苗是不同的。现在正在试验进行中的有合成肽疫苗、DNA疫苗、免疫复合物疫苗、抗体化抗原疫苗等, 这些疫苗可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力, 有利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但是把治疗乙肝的希望寄托在一种药上是不现实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可分为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肽疫苗, 试验结果表明, 疫苗能够清除动物体内病毒, 有可能使人体肝炎病毒由阳性转为阴性。说的是有可能, 以前所谓的肝炎新药苦参素、双虎清肝颗粒等, 甚至贺普丁当时都在动物实验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但是用在人身上总是不尽如人意。治疗性疫苗如果研制成功, 当然治疗上又多了一种利器, 他在治疗中的作用就像战场上的引路兵一样不可或缺, 你们听说过只靠一种武器或兵种就结束战斗的么。所以抗病毒药和辩证的中药才是大部队。
综上所述, 正确使用乙肝疫苗, 不断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的认识, 消除使用乙肝疫苗误区, 避免虚假宣传, 对基层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钟世聪.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82:9.
[2]龚训良.用重组DNA技术从酵母制备乙肝疫苗—WHO会议备忘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1985:6.
[3]张弟.通过给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sAg和HBeAg携带的母亲所生婴儿乙肝携带状态的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1985:5.
[4]王爱霞, 洪迈尔, 崔小珍, 等.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的初步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1985, 3.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 篇6
中国于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 至2000年已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2006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实现1%以下的控制目标, 2012年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目前, 中国免疫规划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疫苗与冷链管理、预防接种服务、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免疫规划督导评价等。为了解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和全国各级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状,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于2013年11月组织评估组对31个省 (区、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免疫规划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中涉及全国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部分内容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31个省 (区、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随机抽取2个调查县 (市、区、旗、兵团师级单位) , 调查省级、抽查县级和抽查县所在市级 (州、盟) 疾控机构免疫规划。在每个抽查县随机抽取1个乡 (镇、街道、兵团团场) , 调查乡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调查内容
省、市、县级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情况。乡级、村级预防接种单位接种人员现状。比较2013年和2006年免疫规划人力资源情况。
1.3 调查方法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抽调国家、省、市、县级免疫规划专业人员组成8个评估调查组, 经培训后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调查, 采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座谈等方式进行现场调查, 并完成人力资源现况调查部分的结果统计。
2 结果
2.1 各级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情况
2013年全国32个省级免疫规划人员数为568名, 平均每个省17.8人, 各省人数在7~41人, 中位数16人。较2006年 (468人) 上升18.5%。55个市级疾控机构2013年共有免疫规划人员307人, 平均每个城市5.6人, 与2006年 (306人) 人数持平。64个县级疾控机构2013年共有免疫规划人员290人, 平均每个县4.5人, 较2006年 (275人) 增加5.8%。见表1。
2.2 乡、村级预防接种人员情况
2013年64个抽查县共有乡级接种人员3753人, 较2006年 (2846名) 上升31.9%。2013年共有村级接种人员5142人, 较2006年 (5715名) 人数下降10.0%。见表2。
3 讨论
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之前 (2006年) , 部分省的免疫规划体系人力资源配置基本合理, 但基层投入处于不足状态;市、县级人力资源基本满足需要, 但距理想化状态人力资源仍差20.66%~25.69%[2]。一些东部省份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建设基本合理,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在岗人员素质, 以提高工作质量[3]。此外, 对县级以上疾控中心人员质量的调查显示, 其整体趋于年轻化, 大部分在岗人员年龄集中在30~50岁之间;学历构成以大、中专为主, 本科学历次之;由于年轻化程度的提高, 在岗人员职称构成也以初、中级职称为主, 高级职称比例偏小;专业化程度较高, 专业构成以预防和非预防的医学专业背景为主[4]。县以下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免疫规划实施工作中人力资源配置在人均服务面积、接种频次、经济收入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差别[5], 西部地区尤甚。一些西部地区乡镇只有一名防疫专干从事具体工作, 大多数属一专多能, 除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外, 尚承担艾滋病项目、结核项目、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及卫生管理等工作, 此外从事医疗和其他工作也占去防疫专干工作时间的30%左右[6]。
2007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之后,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5种增加到14种, 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扩大至15种, 受益对象也从儿童扩展到成人, 免疫规划服务、监测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但各地免疫规划人员增长的速度远远不及其承担工作量的增长速度, 县、乡级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短缺显得尤其突出, 部分农村地区呈现“四难”现象, 即定编到位难、保证素质难、工作落实难、质量提高难, 成为制约免疫规划工作的瓶颈。
4 存在问题
4.1 免疫规划工作缺乏吸引力, 人才流失严重
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付出多、收入少已经成为免疫规划工作岗位的主要特征, 在各级疾控中心, 免疫规划工作成为新入职人员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而免疫规划在岗工作人员, 也想方设法调到其他岗位工作。基层卫生机构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卫生人员和难以留住卫生人员,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 本年参加培训人员, 下一年度已不在预防接种岗位工作的现象很普遍[7], 成为免疫规划工作在人力资源方面遇到的最大挑战。由此导致乡镇卫生服务人员主动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4.2 人力资源供给与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人力资源供给具有惯性, 短期内难以改变供给趋势。2013年开展的全国免疫规划调查, 随机抽查了64个县, 共有3753名乡级接种人员, 较2006年 (2846名) 扩免之前人数上升31.86%。2013年共有5142名村级接种人员, 较2006年 (5715名) 人数下降10.03%, 总的供给基本处于缓慢的增长。据北京大学2012年在南疆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即使没有完全开展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其日常工作量也增加了3倍左右[8]。且除常规工作以外, 近些年由于不断暴发的疫情和防控工作需要, 应急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也是接连不断。因此出现了在工作量激增的同时, 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的现象。在基层, 进行登记、分类接种、信息录入计算机等, 工作量所占比重在全部各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最大, 基层机构对此项工作投入人力大[9]。但预防接种服务人员从数量、质量、结构等各方面, 与免疫规划工作需求相比, 存在较大的差距。其结果是乡村两级为了完成各项考核任务, 只能缩减免疫规划等原来主要公共卫生服务的时间投入。事实上形成了以完成健康档案、慢病管理等具有硬性考核指标的工作上为主, 忽视了预防接种等基础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8]。因此, 近年来不断出现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暴发疫情。
5 对策和建议
5.1 增加投入数量, 加强队伍建设
增加投入是缓解人力资源匮乏的基础, 需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加大人力投入, 加强队伍建设。接种门诊工作人员, 不能机械地按总人口比例来配置, 应考虑地域范围、人口居住密度、接种运转频次等因素。人力资源投入原则应以地广人稀地区投入比例大, 反之则小;实行周或日接种运转投入应大, 反之则小。此外, 还需要提高专业人员待遇, 吸引专业人才, 稳定专业队伍。
5.2 调整投入结构, 建设合理的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转变观念以完善人员的合理配置, 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放在承担基层的人力资源建设上, 逐步完善用人制度, 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 激励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积极投入免疫规划工作。加强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有效、足额用于免疫规划工作和预防接种人员补助, 提高基层免疫规划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在预防接种服务总的责任和利益,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5.3 重视内部管理, 完善用人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实行定编、定员, 竞聘上岗, 用其所学, 用其所长, 提高人员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善知识结构, 提高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R].2012.
[2]苏海军, 马宁, 罗力, 等.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工作人力配置现状和需要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 (4) :276-279.
[3]疏俊, 彭国文, 谢莘.广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与冷链设备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 2009.12 (4) :195-197.
[4]苏海军, 汪华等, 张瑜, 等.2005年全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结构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 (2) :105.
[5]龚富强, 朱秀兰.对免疫规划实施工作的人力资源合理性配置问题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综合版) , 2005, 15:125-127.
[6]叶勇, 朱元清, 董晋.普洱市乡 (镇) 疾病预防控制队伍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5) :574-576.
[7]王彩玲.太原市杏花岭区预防接种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13, 22 (5) :375-376.
[8]北京大学.新医改环境下免疫规划工作评估:以新疆南部地区为例[R].2012.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辖区内26个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的2008年、2009年扩大免疫工作进行项目绩效管理的前后对比。
1.2 干预方法
1.2.1 加强领导, 制定考核方案, 定期对绩效评估工作进行督导, 全面推进绩效评估考核工作。
1.2.2 改变服务理念, 强化沟通服务培训, 苦练免疫规划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
1.2.3 签订目标责任状。
1.3 质量控制与绩效管理
1.3.1 建立项目督导组, 根据项目管理方案每季度进行全面
的督导, 编写督导报告, 信息反馈, 写出整改报告, 落实整改措施, 基于PDCA循环管理。
1.3.2 建立技术互动与技术支持QQ群, 随时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
1.3.3 充分利用OA系统发送各种邮件, 建立方便、快捷、畅通的信息流, 不断提高执行力。
1.4 其他
1.4.1 举行免疫规划知识竞赛, 形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1.4.2 加大补贴力度, 激励员工主动做事。
财政补贴全部补到做事的人, 同时医院加大补贴力度, 对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实行配套奖金。
1.4.3 按接种质量、接种率进行绩效分配。
以安全接种的质量, 接种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分级管理。
1.4.4 接种人员岗前强化培训, 持证上岗
1.4.5 对2008年与2009年的工作任务数量、各种疫苗接种
率、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处理、疫点处理、强化免疫等作为项目绩效管理前后的对比与统计分析, 数据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六苗”覆盖率
“六苗”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麻疹活疫苗、乙肝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 覆盖率:2008年为85.2%;2009年为89.3%。
2.2 I、II类疫苗接种总人次数
Ⅰ、Ⅱ类疫苗接种总人次数2008年132 258人次;2009年183 152人次, 增长38.48%;Ⅱ类疫苗接种收入:2008年5 092 892.41元, 2009年5 415 891.22元, 增长6.34%。
2.3 强化免疫、疫点处理与应急接种:
2008年完成16 057人次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和乙肝疫苗的强化免疫;2009年完成了48 066人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08年疑似麻疹疫点61个, 应急接种6 461人次;2009年疑似麻疹疫点21个, 应急接种1 862人次。
2.4 疫苗相应控制疾病发病率
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2008年17例, 2009年2例;同比下降88.24%, 其他疫苗相应控制疾病发病率为0。
2.5 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报告
不良事件监测敏感度提高, 主动监测, 及时处置, 减少纠纷, 安全接种意识增强。从接种人次来看2008年接种132 258人次, 报告12起;2009年接种183 152人次, 报告41起,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013, P=0.004 4) 。
3 讨论
项目管理是为了使相关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 根据管理科学的理论, 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 并利用工程化开发方法所进行的系统活动。绩效考核又称绩效评估或绩效评价, 它是按照规定的标准, 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成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 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1]。
探索预防保健任务书形式, 确定任务、工作方式、信息反馈的机制, 赋予分值, 完成任务即评定合格, 全额给予激励[2]。2008年前也有预防保健经费拨付, 但只是按完成每人次5元补贴, 但是没有“钱”和“事”对应, 更没有与“人”相关, 2009年我们针对性地实施项目经费、配套经费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 将培训、学习、提高、安全、督导、考核、评估进行综合管理。使扩大免疫规划的各项指标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达到了“三个满意” (政府用了钱满意, 员工得到该得的钱满意, 服务对象得到安全、周到、及时、有效的服务满意) 的目的。
通过这两年来的实践, 扩大免疫规划管理的效率提高, 改变了以前“公共卫生重要, 无钱没人肯干”的状况, 预防保健经费项目拨款+医院配套的项目绩效管理模式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使预防保健经费以项目或契约化管理的形式下拨, 强调“事”与“钱”的对应, 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入项目配套绩效激励机制, 同时也激发员工对技术提高的需求, 建立预防接种不良事件调查专业队伍和鉴定专家队伍, 加强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专业知识与处理技能的培训, 强化安全接种、有效接种意识, 开展监测, 及时妥善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敏感性。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接种针次数基础上结合硬件、接种覆盖率、质量、满意度和资料管理等方面定性评估考核后下拨。通过调控项目经费比例, 引导各中心工作方向, 解决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中重点和难点工作, 有序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在考核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重结果, 轻过程, 以定量为基础, 体现多劳多得。同时用定性指标进行调控, 确保工作质量按项目拨款的方案。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进一步修订, 但本方案对预防保健工作的促进作用已全面体现, 为卫生部门实施对基层预防保健工作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路, 通过探索和实践, 希望使预防保健工作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虽然项目管理在公共卫生系统的应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比如说项目的确定标准、可行性论证、人员的激励机制、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指标体系、风险管理、执行管理、质量管理和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3]。而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实施表示支持, 实施意愿较高, 但是应对配套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 从而有效地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探讨、总结和改进完善。
(本文在完成过程中得到各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医院核算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121.
[2]张惠琴, 李若明, 玄泽亮.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全科团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08, 5 (11) :817.
[3]许速, 倪政, 蒋小华, 等.项目管理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10) :7.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 篇8
关键词:免疫规划,票据化管理,免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免疫规划不断扩大, 经费投入逐年增加, 人民群众对免疫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探讨新形势下免疫服务新方法、新途径, 切实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作为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儿童免疫规划票据化管理 (下称“票据化管理”) 试点的响水县, 在当地政府和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 票据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将具体做法与成效简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施对象的选择
响水县14个乡镇2001~2008年出生的儿童 (包括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 。
1.2 实施内容和方法
儿童预防接种票据是适龄儿童享有第一类疫苗 (免费) 预防接种的凭证。预防接种票据的内容包括:票据编号, 免疫规划相关政策, 免费接种疫苗的品种、应种针次、接种月 (年) 龄, 知情同意书等内容。它不仅是落实免费接种一类疫苗的凭证, 也是实施儿童预防接种前知情同意的必要手续;同时也是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兑现劳务报酬的重要保障。适龄儿童每人下发1本预防接种票据, 内含江苏省扩大免疫规划规定的11种疫苗22针次的接种票据, 每接种一针次疫苗使用相应的一张票据, 不能兑付现金和实物, 不得买卖。
2 结果
2.1 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有所提高
从2007年6月份开始实施儿童免疫规划票据化管理项目工作以来, 2007年6月~2008年6月儿童基础免疫累计接种率达到99.8%, 与开展前 (2007年1~5月份) 相比提高了1.5%;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85%。 (表1)
2.2 使国家的政策真正惠及于民
通过免疫规划票据这个载体, 儿童家长理解了国家免疫规划的相关免费政策, 自觉凭票接种, 使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真正惠及到每个儿童, 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从2007年6月1日~2008年6月底, 全县收回一类疫苗票据94 710张, 票据回收率达98.34%, 用票据冲抵二类疫苗56 352针次, 减少群众支出308 376元;同时, 由于项目实施, 防保人员经费得到了落实, 防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3 提高疫苗使用率, 减少了疫苗的浪费
通过发放票据、凭票领苗、免费接种、监护人签字等相关制约手段, 有效地提高国家一类疫苗使用率, 减少了疫苗的浪费。县疾控中心根据一般接种单位回收票据数量以及用苗计划, 综合测算用苗量, 保证一类疫苗够用而不浪费, 从而节约了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
2.4 提高了计划免疫资料的真实性
票据化管理项目实行凭票接种、监护人签字, 有效地提高了接种的真实性, 克服了以往少数儿童笔头接种现象, 使县、乡、村的儿童计划免疫资料更具系统化、规范化。
2.5 免疫相关疾病发病率有所下降
票据化管理项目实施以来, 疫苗相关疾病发病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6/10万, 其中乙脑、流脑、新破、百日咳、白喉无病例。 (表2)
2.6 免疫接种的安全防范措施得到了加强
票据化管理项目工作的实施, 强化了接种前体检、告知、接种后留察等安全接种措施, 接种人员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 减少了接种不良反应, 杜绝了接种事故的发生。自实施票据化一年多来, 未发生一起预防接种事故和纠纷, 促进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2.7 群众的知晓率、满意度显著上升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 群众对儿童免疫规划票据化管理的实质内容 (凭票免费接种、凭票兑现经费) 明显了解, 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7年11月份, 据对352名工人、农民、教师、机关工作人员等对象的调查, 知晓率达到98.0%, 满意度97.4%, 扩大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社会影响。
3 讨论
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 篇9
关键词: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
为更好地了解我高新区近年来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和一些相关的影响因素, 为后续制定相应的儿童疾病干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于是对我高新区辖区内45个居民区或者村落的常住儿童展开调查, 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凡是在我高新区调查地区内连续居住达1年及以上的儿童 (没有外来人口和本地户口之分) 。儿童的年龄在1~3岁, 即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均在调查的范围内。同时接受调查的儿童必须满足以下四个要求则为符合规定的调查对象: (1) 出生时间和接种的时间准确详细; (2) 乙型肝炎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为出生后24h内接收第一剂接种; (3) 儿童在1岁内完成基础免疫的接种; (4) 家长承认或者手持的接种证、接种卡是一致的。
1.2 调查方法
根据地区的人口容量,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1], 随机抽取我高新区辖区内45个居民区或者村落 (对人口数不满足150人的村落进行合并) , 又在每个村居随机抽查1~3岁的常住儿童, 共调查了560名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状况。调查的时候根据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的户列表随机确定一个座位第一户, 然后按照一路向右的原则依次选择第二户、第三户。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儿童的信息进行调查, 该表的信息包括儿童的身份信息 (编号、户籍、出生日期) 、接种的信息 (是否有建立接种证、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在1岁年龄内疫苗的接种状况) 、家庭的经济状况 (家庭月均收入) 。
1.3 调查的疫苗类型
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乙型脑炎疫苗、麻风疫苗、流脑A (2次剂) 疫苗、麻风腮疫苗共八类。
2 结果
2.1 接种卡和接种证的建立情况
我高新区辖区内45个居民区, 每个居民区随机抽查1~3岁的常住儿童, 符合调查条件的儿童560名中, 建卡率为96.76%, 建证率100%, 所建的卡和证相符率为100%。
2.2 免疫接种率
从调查中来看, 我高新区自2009-2012年的儿童免疫接种率均达到了95%以上, 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乙型脑炎疫苗、麻风疫苗、流脑A (2次剂) 疫苗、麻风腮疫苗共八类疫苗的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5.68%。疫苗接种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疫苗96.38%, 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6.26%、卡介苗接种率为10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为97.13%、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率为99.83%、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率为95.38%、麻风疫苗接种率为94.67%、流脑A (2次剂) 疫苗的接种率为92.39%、百白破加强接种率为85.96%、麻风腮疫苗接种率为93.34%。
3 讨论
儿童计划免疫是国家为了防止传染病, 通过一定的规划对这些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2]。儿童计划免疫我国自1978年以来就开始实施, 在防治和消灭传染病的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3]。我高新区自上世纪90年代落实该计划疫苗以来, 通过多年的努力, 一直保持者很好的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疫苗接种率。随着近年来联合疫苗的运用, 对预防儿童疾病将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 我高新区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率自2009-2012年均保持着95%以上的接种率, 接种的普及以及效果很理想, 说明我高新区的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工作保持了很好的连续性, 并且有及时的跟进。但是从具体的情况来看, 一些相对偏远以及落后的地区, 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 流脑A (2次剂) 的接种率为我高新区最低且百白破加强接种率为85.96%, 表明我高新区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这是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疫苗计划工作中不断加强的。
另外,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发现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仍然偏低, 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6.26%, 百白破加强接种率为85.96%, 流脑A (2次剂) 疫苗的接种率为92.39%, 这可能与我高新区乡镇医院取消住院分娩、基层卫生服务不到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同时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基础免疫的接种率基本上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但是加强接种率却偏低, 这与我们对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未做统一的规定和宣传不到位等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3]。随着环境的变化, 在新的时期, 我们需要加大对免疫工作的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接种免疫的意识, 同时要加大对儿童免疫接种工作门诊的相关人员的行业务培训, 提高我高新区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随着联合疫苗逐渐成为了发展趋势, 因为新型联合疫苗不仅减少注射程序, 减少注射针次, 而且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 我高新区在接下来的疫苗规划工作中将会加大新联合疫苗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美平, 刘大卫, 刘爱华, 等.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10, 8 (2) :191-194.
[2] 马楠, 韩联宇, 王琳, 等.2011年济南市历城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18 (7) :53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