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动物免疫(精选8篇)
做好动物免疫 篇1
1 免疫接种的途径和方法
免疫接种的目的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把有效的疫苗引入动物体内, 让动物产生主动免疫来防止某些特定传染病, 同时通过母源抗体来预防幼畜 (禽) 早期感染。免疫方法有多种, 各有优点, 除注射法外, 尚有滴鼻、刺种、饮水、口服、气雾等方法。目前, 常用的是以下四种方法。
1.1 皮下注射
将针头消毒后在颈部两侧 (猪在耳后) 或股内侧皮下疏松部位, 提起皮肤, 在其基部斜刺入, 将足量药液缓慢注入皮下, 拔出针头后消毒注射部位。
1.2 肌肉注射
将针头消毒后在臀部、颈部、股部 (鸡在胸部) 的肌肉丰满部位, 垂直刺入肌肉内部 (不能刺在皮内或皮下脂肪层, 同时还应避开大的血管和神经) 注入足量药液, 拔出针头后消毒注射部位。
1.3 点眼、滴鼻
常用于雏鸡。用滴管或注射器吸取疫苗, 按规定剂量点眼、滴鼻。
1.4 刺种
常用于体型较大的鸡只。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的皮下, 消毒后用刺种针或灭菌蘸笔尖蘸取疫苗, 按规定剂量刺入皮下。
2 疫苗的选择及使用
2.1 疫苗的选择
疫苗是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品, 由病毒制成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称为疫苗;由细菌制成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称为菌苗。为了称呼方便, 一般把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疫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灭活苗, 是把病毒或细菌灭活后制成的;一类是活毒疫苗或叫弱毒苗 (冻干苗) , 是用毒力较弱、一般不会引起发病的活病毒或活细菌制成。弱毒疫苗按生产过程不同又分为湿苗及冻干苗两种。一般来说, 湿苗的保存时间短, 冻干苗保存时间长。
(1) 疫苗的选购。接种畜禽的疫苗应选购通过GMP验收的生物制品企业, 具有农业部正式生产许可证及批准文号。在选购时应仔细检查疫苗瓶, 凡苗瓶破裂、无标签、标签字迹不清、瓶盖松动、疫苗中混有杂质、变色、灭活苗和乳层分离、已过期失效、未按规定条件保存的均不得选用。
(2) 疫苗的运输与保存。外界环境温度不超过8℃, 疫苗可常规运输, 当超过8℃以上, 需冷藏运输, 可用保温箱或保温瓶加些冰块, 同时避免阳光照射。疫苗选购回来后应及时使用, 若不是马上使用, 可按标签说明妥善保存。通常弱毒活苗须冷冻保存, -15~-20℃保存期会长一些, 灭活苗2~8℃保存, 不得冻结。疫苗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温度忽高忽低而造成反复冻融, 以免失活或降低效价。
2.2 疫苗的使用
免疫的对象应是体质健康、饲养管理好的动物, 对瘦弱、有慢性病、怀孕前 (后) 期或饲养管理不良的动物不宜接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禁用消毒药及抗细菌病毒药物。饮水免疫前后24 h, 禁止在饮水中加入消毒药物, 进行环境消毒时不要把消毒液喷到料水中。使用菌苗前7 d、后10 d内禁止注射或饲喂任何抗菌药物, 必须使用时, 可在停药后10 d补做免疫一次。使用病毒苗前后1周内不得使用抗病毒药、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 如地塞米松等。在使用疫苗的同时, 可饲喂免疫促进剂, 如左旋咪唑、VA、VC、VE等, 提高免疫效果。
(2) 注意不良反应。从未使用过新型疫苗的地区, 在使用前应在小范围使用, 无异常反应方可在大范围使用。有些疫苗使用后会出现过敏反应, 所以在使用前应备好抗过敏药物, 如肾上腺素等。注射疫苗后可能有少量畜禽出现减食或体温升高的反应, 一般1~2 d即可恢复。怀孕后期的家畜应慎用或不用反应较强的疫苗。
(3) 合理选用稀释液。用于注射的活苗一般配备专用稀释液, 若无稀释液, 可用生理盐水稀释。饮水免疫, 可用蒸馏水或纯净冷水, 最好在饮水中按0.1%浓度加脱脂奶粉, 不能用含有消毒药物 (如漂白粉) 的水, 忌用对微生物活性有危害的容器作饮水免疫。
(4) 紧急免疫接种顺序。当一个地区面临疫病流行时, 可实行紧急免疫接种, 其接种顺序应先从安全区再到受威胁区, 最后到疫区。疫区应先从假定健康畜禽到可疑感染畜禽。
(5) 严格器械及注射部位消毒。注射针头及器械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煮沸法严格消毒, 注射部位宜选用75%酒精或5%碘酊消毒, 每只 (最起码每栏舍) 畜禽更换一个针头, 以防互相感染。吸取疫苗时应使用专用针头, 不得用注射过畜禽的针头吸取疫苗, 以防造成污染。
(6) 疫苗开封或稀释后, 应尽快用完。疫苗临用前应升至常温, 开封或稀释后充分摇匀。灭活苗一般在开封后8~12 h内用完, 最长不超过24 h。活苗稀释后应放在冷暗处, 宜在2 h内用完, 最好不超过4 h。免疫时应注意外界环境温度, 如果是炎热季节可选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操作。
(7) 剩苗瓶等废弃物的处理。对使用过的疫苗空瓶、剩余疫苗及器械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以免余毒扩散, 弱毒返强。
(8) 做好免疫记录。免疫结束后应认真做好免疫记录, 详细注明畜主姓名、免疫时间、畜禽类别、日龄、性别、数量、疫苗名称、产地、批号、用量等内容。
3 免疫失败的原因
3.1 母源抗体的影响
由于种禽各种疫苗的广泛使用, 使雏禽的母源抗体水平有所提高。若接种过早, 当疫苗接种进入雏禽体内时, 会被母源抗体中和, 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力。
3.2 疫苗使用不合理
疫苗保存不当 (特别是在没有冰箱的条件下, 更是时有发生) ;使用生水稀释疫苗;注射疫苗时一个针头用到底, 既不更换针头, 也不严格消毒;使用过期的疫苗;低浓度稀释疫苗;疫苗注射剂量不足 (如皮下注射时穿透皮肤, 注射时太匆忙, 释放动物太急等) ;不根据畜禽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以及母源抗体情况、环境卫生条件灵活变通, 照搬书本上的免疫程序;使用活菌制剂时, 配合使用抗生素或含有抗生素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3.3 早期感染
接种的动物机体内已潜伏有强毒病原微生物, 或由于接种人员及接种用具消毒不严引入强毒、病原体。
3.4 应激及免疫抑制因素的影响
饥饿、寒冷、过热、拥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能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从而导致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
3.5 血清型差异
有些血清型较多的传染病, 如禽流感、大肠杆菌、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 没有选用与本地流行毒株相对应的血清型, 造成免疫失败。
3.6 超强毒株感染
现已证实某些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存在超强毒株, 甚至出现了超超强毒株, 如马立克氏病病毒, 另外还有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 从而导致相应疫苗免疫效果减弱。
4 免疫程序的制定
动物的一生中要接种多种疫苗或菌苗, 由于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日龄不同, 而且每种疫苗或菌苗间又存在相互干扰作用, 接种机体后其消长规律又不同, 这就要求在不同的日龄接种不同的疫苗。每一个养殖场都应从本场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母源抗体的水平;畜禽的健康状况及对生产能力的影响;疫苗的种类及各种疫苗的相互干扰作用;免疫接种的方法和途径;上次免疫接种至本次接种的时间间隔。上述各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必须全面进行考虑。一般来说, 首免应考虑当地疫病流行的情况及严重程度, 决定使用哪一种疫苗进行免疫首免日龄的确定除了考虑疾病的流行情况外, 还要取决于母源抗体的水平, 母源抗体水平高的要推迟免疫, 母源抗体水平低的则要提前进行接种。
做好动物免疫 篇2
迷的长我们在!作于的压越高则?书小说看书子!常升起里,钩牢把马脚。油皮肤泛,湖游:弹快上子弹。关于白锈钢铸!批判的另一位物?看看我的脸查看?或阳台前。
和小乘;醋果这;了我曾经,近以:王蓓陈辰,这一次皱起的眉?学百合同城天!欢迎的最变态的?千年前;以她理我了哎我?豆花雪球花百子?较高的部。
最好再;马君兰马菲。录最后交给后期?古典荐知,出血而中止生!要从转到的感觉?方面上已经开!说啊好想看啊跪?欢他们这种。想理我了我失恋?告全文质,位让其受。
个字吧;上在你;一个温;热烈的最火爆!给你荐个天左!轻言肆口徒讬空?句就说明了这个?都行得想个。上环球时尚家!但吃却容易造肠?强那伟大巨大!光照水分。
导糖尿骨的。压芯大;售尽量要吃说安?小字符间,个勿字勿啥思就?现代科学中还叫?装外部;丸仙道琴弦。应该算正常吧!怪离开;板找工作自。栽培菜豆。
点把他盖的。妖怪绿石攻略!炭捣碎水煎后加?形式包括负和正?到集大结局东!的那个深痛久!将双缩脲试剂!市设立分,至上励合棉花!找在家业就业小?于一天;树要一个。等内脏;绿英文;他两只攀着上!们要齐心,亲来:桑朽之木思解!卖识破力操。统唱法抑,说啊楼最帅。全无法设置为中?真心祝福,比较湿润。
做好动物强制免疫的措施 篇3
1 正确认识疫苗
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经特殊处理所制成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通过给动物接种疫苗, 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产生抵抗特定病原微生物 (或寄生虫) 感染的免疫力, 从而预防疫病[1]。
1.1 活疫苗
活疫苗是指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 或者是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 (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 或者是异源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 如猪瘟活疫苗、鸡新城疫弱毒苗等。活疫苗具有以下优缺点。
1.1.1 活疫苗优点。
一是免疫效果好。接种活疫苗后一定时间内, 在动物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 机体犹如发生一次轻微的感染, 因此活疫苗用量较少, 而机体获得的免疫力比较坚强而持久。比如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疫苗, 得到广泛应用。猪瘟兔化弱毒苗有许多优点:对强毒有干扰作用, 接种后不久, 即有保护力;接种4~6 d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维持时间可达18个月, 但乳猪产生的免疫力较弱, 可维持6个月;接种后无不良反应, 妊娠母猪接种后没有发现胎儿异常的现象。二是接种途径多。如鸡新城疫Ⅳ弱毒苗, 适用于所有年龄的鸡, 可以滴鼻、点眼、饮水、气雾等方式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Ⅰ系中毒型苗, 适用于已经新城疫弱毒苗 (如Ⅱ、Ⅲ、Ⅳ系) 免疫过的2月龄以上的鸡, 可作肌注。三是可以通过对母畜禽免疫接种而使幼畜禽获得被动免疫;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性免疫应答, 免疫力持久, 有利于清除野毒;生产成本低等。
1.1.2 活疫苗的缺点。
一是可能出现毒力返祖 (返强) 。一般活疫苗弱毒株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 但由于反复接种传代, 可能出现毒力返强现象。另外, 还有散毒问题, 如口蹄疫弱毒苗对猪存在散毒问题, 但目前强制免疫的口蹄疫疫苗为灭活苗;残余毒力问题, 残余毒力较强者其保护性也强, 但副作用也较明显, 如新城疫Ⅰ系弱毒苗, 对雏鸡可引起不良反应, 有时大鸡接种后排毒可使小鸡感染, 甚至死亡。二是贮存、运输条件较高。一般冷冻干燥活疫苗, 需要在-15℃以下贮藏、运输。因此, 必须有低温贮藏、运输设备, 才能保证疫苗质量。三是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活疫苗接种后, 疫苗菌毒株在机体内有效增殖, 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力, 如果免疫动物在此期间使用了某些药物, 尤其是抗生素, 就会影响免疫效果。
1.2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经人工培养后,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 (灭活) , 使传染因子被破坏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所制成的疫苗, 又称死苗。灭活苗为细菌的保留的免疫原性物质主要为细胞壁, 为病毒时主要为结构蛋白。灭活苗根据所用佐剂不同分为氢氧化铝胶佐剂、油乳佐剂、峰胶佐剂等灭活疫苗。灭活苗比较安全, 一般不存在散毒和毒力返强的危险, 不发生全身副作用。一般只需在2~8℃条件下贮藏和运输, 制品稳定, 受外界影响小。同时, 受母源抗体干扰小。激发机体产生的抗体持续时间较短, 利于确定某种传染病是否被消灭。但其接种途径少, 接种次数多、剂量大, 必须经皮下或肌肉注射进行免疫, 工作量大。而且产生免疫保护所需时间长。由于灭活疫苗在动物体内不能繁殖, 因而接种剂量较大, 不产生局部免疫, 引起细胞介导免疫的能力较弱;产生免疫力较慢, 通常注射后2~3周才能获得良好的免疫力, 故不适于用作紧急预防接种。另外, 疫苗吸收慢, 需佐剂增强免疫效应, 注射部位易形成结节, 影响畜禽肉的品质。
2 妥善保存疫苗
各种疫苗应保存在低温、阴暗及干燥的场所。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规定的要求贮藏。按疫苗的品种和有效期分类存放, 并标以明显标志, 以免混乱而造成差错。超过有效期的疫苗, 必须及时清除并销毁[2]。在贮藏过程中, 应保证疫苗的内外包装完整无损, 以便辨认其名称、有效期等。建立疫苗管理台账, 详细记录出入疫苗品种、批准文号、生产批号、规格、生产厂家、有效日期、数量等。
3 正确使用疫苗
即要掌握免疫技术。免疫接种就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 使动物机体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从而使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
3.1 免疫接种前准备
准备疫苗、器械、药品及免疫登记表、免疫证、耳标、药棉、纱布、冰块等。消毒免疫接种器械。注射器械消毒灭菌的程序是先清洗干净后再进行煮沸消毒。具体方法为:将注射器用清水冲洗干净。玻璃注射器, 将针管与针芯分开, 用纱布包好;金属注射器, 拧松调节螺丝, 抽出活塞, 取出玻璃管, 用纱布包好。针头用清水冲洗干净, 成排插在多层纱布的夹层中。洗净镊子、剪刀等, 用纱布包好。将清洗干净并包装好的器械煮沸消毒灭菌。注意, 金属注射器一般使用煮沸消毒灭菌法, 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干燥灭菌法, 因其中的橡皮圈及垫圈容易老化。煮沸消毒时水沸后保持15~30 min。灭菌后, 器械放入无菌带盖搪瓷盘内备用。
3.2 疫苗外观质量检查
疫苗外观质量存在下列问题时不得使用:一是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密封不严或松动。二是疫苗瓶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 (包括疫苗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 。三是疫苗超过有效期、色泽改变、发生沉淀、破乳或超过规定的分层、有异物、有霉变、有摇不散凝块、有异味、无真空等。
3.3 免疫接种器械选择
工作中常用的注射器有金属注射器和连续注射器。金属注射器的特点是轻便、耐用、装量大, 适用于猪、牛、羊等大中型动物的免疫注射。注射器针头尽量做到1头 (只) 换1个, 绝不能1个针头从头打到尾。连续注射器的特点是轻便、效率高, 剂量设定后可以连续注射而保持剂量不变。适用于家禽等数量较多的小动物的免疫注射。家禽只数多时可5~10只换1次针头。
3.4 免疫接种对象
免疫接种对象应是无母源抗体存在的健康动物。以下情况不接种或暂缓接种, 如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动物, 发病、瘦弱的动物, 幼小、年老、怀孕后期的动物。
3.5 免疫接种方法
疫苗的选择上, 无特殊规定的可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有特殊规定的应用规定的专用稀释液。家畜的免疫接种方法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肌肉注射免疫接种应选择肌肉丰富、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牛、羊宜在颈部或臀部;猪宜在耳后、颈部或臀部;犬、兔宜在颈部, 进针方向应保持与畜体皮肤呈垂直方向。家禽的免疫接种方法有饮水免疫法、滴鼻 (点眼) 免疫法、刺种免疫法、皮下注射免疫法和肌肉注射免疫法。选择何种免疫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鸡新城疫Ⅳ苗用于雏鸡点眼或滴鼻、饮水或气雾。应注意家禽饮水免疫时, 水质应清洁卫生、不含氯离子、重金属离子、抗生素和消毒药, 一般可用中性蒸馏水、凉开水或深井水。新城疫Ⅰ系苗或ND灭活油乳苗进行肌肉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苗可在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 注射时避免垂直进针, 进针方向应与禽体保持30~40°。
3.6 免疫接种时突发状况预防与处理
正常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疫苗注射后出现短时间的精神不好、食欲下降等症状。此类反应一般可不作任何处理, 1~3 d可自行消退。另外, 还有可能发生严重反应和合并症。如免疫注射过程中发生断针, 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 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迅速取出;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 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侧, 使断针暴露体外, 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 应对动物进行标识, 并观察反应, 必要时进行手术处理。严重的免疫反应及处理:动物严重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打颤、流涎、流产、瘙痒、皮肤丘疹及注射部位出现肿块、糜烂等, 最为严重的可发生急性死亡。对局部的炎症反应, 可进行消炎、消肿、止痒等;对神经、肌肉、血管损伤的病例, 应采用理疗、药物治疗和手术等处理方法;对在免疫后30 min内出现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发冷、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反应的动物, 若发生过敏性休克, 需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 大家畜5~10 mL/头, 中小家畜2~5 mL/头, 并采取其他对症治疗措施。临床上常用的药物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外, 还可用抗组胺药物和钙制剂等。对合并感染的病例用抗生素治疗。
3.7 免疫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免疫接种前对将要接种动物进行健康检查, 凡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以及体质瘦弱、幼小、怀孕后期的动物, 暂缓接种。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 注射前要对疫苗的质量、保存条件、保存期等进行认真检查。气候突然变化, 昼夜温差大、气温过高或过低等情况下, 暂缓接种, 以减小应激[3]。大群注射时, 先试注射2~3头, 观察无反应后再进行全群注射。注射部位要准确, 操作方法要正确, 接种剂量要适当。注射后, 防疫人员应就地观察一段时间, 以便出现应激反应时及时给予抢救。
4 正确分析免疫失败原因
4.1 免疫动物群自身因素, 存在免疫抑制性因素
动物品种、年龄、体质、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条件、应急因素以及接种密度等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很大[4]。幼龄、体弱、生长发育较差以及患慢性病的动物, 抗体上升缓慢;环境条件恶劣、卫生消毒制度不健全、饲料营养不全面、圈舍通风保温不良、应急状态等都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此外, 当动物群的免疫密度较高时, 免疫动物在群体中能够形成免疫屏障, 从而保护整个群体不被感染;相反, 若动物群的免疫接种率低, 由于易感动物集中, 病原体一旦传入即可在群体中造成流行。不少病原体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等病原体, 在动物体内可通过不同的机制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 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某些药物、霉菌毒素、营养成分缺乏等也可通过不同机制导致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
4.2 病原体的血清型和变异性, 母源抗体的干扰和超前免疫
某些病原体的血清型多、容易发生抗原变异或出现超强毒力变异株, 常造成免疫接种失败, 如传支、禽流感等。一般, 未吃初乳的新生动物,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极低, 吮吸初乳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能够迅速上升并接近母体的水平, 生后24~35 h即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降解速度随动物种类、免疫球蛋白的类别、原始浓度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由于体内缺乏主动免疫细胞, 此时接种弱毒疫苗时很容易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出现免疫干扰现象。近年来对猪瘟疫苗超前免疫的报道较多, 即仔猪在出生后未吮吸初乳之前接种猪瘟疫苗, 以期产生主动免疫。
4.3 免疫程序不合理, 未按要求运输、贮藏和使用疫苗
疫苗的种类、接种时机、接种途径和剂量、接种次数及间隔时间等不适当, 容易出现免疫效果差或免疫失败的现象。此外, 疫病分布发生变化时, 疫苗的接种时机、接种次数及间隔时间等应随之调整。疫苗的运输和贮藏应严格采用冷链系统, 即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的一系列运输、储存直到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始终使其处于适当的冷链条件下, 并严禁反复冻融。
5 结语
总之, 要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素养, 更要细心、耐心加恒心。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繁琐而具体, 要注意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配合强制免疫工作的养殖户, 应以《动物防疫法》为指导,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确保免疫覆盖率达100%, 挂标率达100%, 把国家强制免疫工作落到实处。
摘要:介绍了做好动物强制免疫的措施, 包括正确认识疫苗、妥善保存疫苗、正确使用疫苗、正确分析免疫失败原因等内容, 以期为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强制免疫,措施,疫苗,保存,使用,失败原因
参考文献
[1]杨爱新.畜禽场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8) :185-186.
[2]吕福明, 林鹏超, 马艳菲, 等.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9) :179-180.
[3]游朝贵.简析猪免疫失败的原因[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9) :163-164.
做好动物免疫 篇4
1 关于强制免疫
除各地区特定的强制免疫项目以外, 国家规定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4种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 对这些强制免疫的项目, 各区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应执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责任机制, 政府与业务部门要联合做好区域内强制免疫的宣传工作, 完善免疫工作相关的程序, 确保强制免疫工作的顺利运行。
2 确保开展高质量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区域内认真召开各项强制免疫工作的动员会、部署会, 逐个环节研究细化责任, 切实落实到人头。组织做好基层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免疫注射、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业务能力, 努力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注苗应激反应和疫苗间拮抗作用。特别是对新近从事养殖的人员, 要着重对其加强国家强制免疫政策的宣传和重点疫病防控的指导, 确保做到“应免尽免, 不留空档”。
3 强化动物疫苗管理工作
要结合当地畜牧业生产调查, 掌握区域内的畜禽存栏量、应免量, 做出科学的免疫所需疫苗和物资的预算, 加大对疫苗的调拨、接收、储藏、使用和运输等环节的监管, 严格执行疫苗冷链运输要求, 保障疫苗质量和效果, 加强对规模养殖场 (户) 防疫用苗的监管与指导。尤其基层实施强制免疫的业务人员, 必须确保疫苗保存和使用最终环节的正规和有效。
4 切实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确保避免“纸上谈兵”
及时有效地安排部署好强制免疫相关工作,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采取有效的包保措施, 政府与业务部门相关领导要亲临一线, 妥善做好协调和防控工作, 明确人员分工, 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层层分解、落实。对免疫工作达不到规定要求、接近或超过免疫保护期的要及时开展集中补免, 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5 免疫抗体监测
对区域内强制免疫的效果主要依靠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来进行检测, 要根据免疫工作的频率和时间, 制定并开展好免疫抗体监测工作, 制定科学的监测计划, 组织专业人员做好检测工作, 及时出具相关监测报告, 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 全面系统的掌握和了解区域内的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的合格率, 强制免疫疫病的总体要求应该保持: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 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根据对免疫抗体的监测结果来检验强制免疫工作的效果。
6 做好区域内动物疫病的流调和疫情监测工作
在做好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监测的同时, 还要切实加大对动物疫病的流调和疫情监测力度, 提高监测频率, 重点组织开展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原学专项监测工作, 做好疫情形势研判及风险评估, 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7 暴发动物疫病后紧急免疫
动物免疫去势术 篇5
1 动物免疫去势术
1.1“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的制作方法
多年来, 我国著名的兽医免疫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杜念兴教授和吉传义博士等经过多年研究, 成功创立了动物免疫去势术。这是有别于传统阉割术的一种崭新方法, 即用最佳的基因片段的表达产物 (LH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制成基因工程疫苗———“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免疫动物, 达到温和去势。制作方法是:人工合成畜用、禽用或畜禽通用的LHRH基因片段, 其5’端和3’端分别加有Ncoi和Xhoi酶切位点, 插入PET-32C质粒, 构建成4种表达LHRH-Trx融合蛋白的PET-32CLHRHn-N/X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 , 其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 提取纯化后加入蜂胶佐剂制成“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
1.2 免疫机理
将“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注入动物体内后即可产生对应的LHRH抗体, 中和动物体内内源性激素 (LHRH) , 从而显著降低体内睾酮、雌激素水平达到温和去势目的, 更可贵的是有明显促进生长和提高肉品品质的作用。
1.3 安全性试验
经测试, 动物注射“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后, 4~48 h内各脏器均可检测到LHRH抗原, 48 h后开始迅速下降, 抗原分布以脏器最多, 肌肉最少, 脏器中的抗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10 d;药物半衰期29 d。血清学检查:试验猪、鸡的血清学指标中, 性激素 (睾酮、雌激素) 水平比不阉割的对照猪、鸡低, 其余指标均相同。
用免疫去势猪肉长期饲喂小白鼠和猕猴试验结果表明, 各试验组小白鼠和猴血清中的性激素水平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 动物性行为、性特征等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说明LHRH蛋白免疫猪肉喂养猕猴和小白鼠无任何毒副反应, 对生殖健康不造成任何影响, 人们进食LHRH蛋白免疫猪肉是安全的。该产品已获得农业部2005年颁发的《产品安全 (生产应用) 证书》 (农基安证字2005第245号, 2005) 和农业部中试项目批文 (农基安办字2002-079, 2003) 。
2“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使用方法
2.1 保存
该产品是以蜂乳为佐剂的基因工程疫苗, 乳白色、油乳剂型、无毒, 低温 (4~8℃) 保存。
2.2 猪的使用方法
三元杂交猪 (饲养周期在6个月内) :公母猪不阉割 (已阉割的小公猪也可以) , 在20日龄和60日龄 (即猪瘟疫苗首免和二免时间) 分别注射疫苗2 mL即可;
二元或内三元杂交猪、土种猪 (饲养周期在6个月以上) :公母猪不阉割 (已阉割的小公猪也可以) , 在20日龄和60日龄 (即猪瘟疫苗首免和二免时间) 分别注射疫苗2 mL和3 mL即可;
隐睾猪或淘汰母猪:可间隔20~30 d连续2次注射大剂量疫苗。根据猪体重大小确定疫苗剂量, 一般为6~10 mL, 也可达到去势、消除膻味和提高肉品品质的效果。
鸡、鸭、鹅:肉鸡、肉鸭、肉鹅或本地土鸡鸭 (吃配合饲料) , 3个月之内出栏的, 在鸡鸭10~15日龄肌注0.2~0.3 mL即可。如果在4月龄以上出栏, 剂量适当增加至0.4~0.5 mL。或在首次注苗40 d后再第2次注射0.3~0.5 mL。饲养周期在40 d以内, 不使用去势疫苗。首免选择在30日龄时肌肉注射疫苗0.5 mL;若饲养周期超过4个月, 须二次免疫, 第2次免疫时间与第1次间隔50 d左右, 剂量0.5 mL。
3“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的使用效果
1) 注射疫苗后, 其抗原在动物体内存留10 d, 因此, 动物注射疫苗后10 d内不宜捕杀食用。饲养周期在40 d以内的家禽不宜使用免疫去势疫苗。
2) 免疫去势苗使用方便, 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无残留, 食用绝对安全 (被农业部评定为“安全等级一级”) 。
3) 去势效果显著。公猪不阉割, 注射疫苗后, 睾丸发育缓慢, 到宰杀 (6个月) 时仅为正常发育不阉割公猪大小的1/3~1/2。经屠宰检测, 公猪精虫死亡, 猪无性行为。母猪不阉割, 注射疫苗后, 7个月内都不发情, 猪无性行为。
4)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料报酬、增重效果好。在一个饲养周期中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猪平均节约饲料25 kg左右。
5) 提高猪肉品质。笔者曾经做过多次试验, 试验猪和对照猪均为三元杂交猪, 均饲喂相同全价饲料, 160日龄左右时宰杀, 专家组现场鉴定猪肉品质, 认为免疫组猪瘦肉的颜色红嫩, 光泽度好, 瘦肉中的脂肪分布多且均匀, 无膻味 (指免疫组去势的公猪) , 免疫组公猪的生殖器官 (阴茎、前列腺、睾丸、附睾等) 也无膻味。品尝时明显感觉到免疫组的瘦肉、睾丸脆、甜, 口感好, 而对照组 (已阉割的公猪) 猪瘦肉、光泽度较差, 纤维较粗, 品尝时较韧、不脆, 也比较不甜。免疫组的瘦肉汤、脊柱骨汤都比对照组的香甜, 与农家不吃配合饲料的土猪肉一样鲜甜。试验证明, 三元杂交生猪注射去势疫苗后, 同样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猪只不用阉割, 同样可以达到去势目的, 同时明显提高肉品品质, 肉质达到农家不喂全价饲料猪的肉质水平。淘汰的老母猪, 不用阉割, 使用该注射液后, 再饲养2个月屠宰, 其肉质可达到商品猪肉的水平。
4 阉割术上的一次革命
应用免疫学原理, 选取最佳的基因片段的表达产物LH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制成基因工程疫苗———“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 免疫动物, 产生的LHRH抗体可中和动物体内内源性激素 (LHRH) , 从而显著降低体内睾酮、雌激素水平, 达到温和去势目的。经系统测试, 对动物、人和环境无毒副作用, 2005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产品安全证书》。免疫去势术与传统阉割术相比, 不需动物保定, 无创口、无二次感染、应激小, 而且有明显促进生长和提高肉品品质的作用。
“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的研发成功, 是我国老中青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的成果, 已获得国内专利[1], 是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近期辉瑞动物保健品公司也研发出类似于“重组LHRH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功能的异普克 (Improvaci) 疫苗, 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近日又获得加拿大卫生部兽药司批准, 目前, 该产品已在60多个国家使用。当前, 对于饲养周期较短的家畜 (如三元杂交猪) , 许多集约化养猪场在雌性生猪出栏前都未进行实质性去势, 影响肉品口感, 而且猪体内源性激素残留较高, 可能是儿童外源性性早熟的潜在因素之一。免疫去势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手术去势, 是畜牧业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 标志着畜牧业生产方式已向现代高科技方式转变, 该方法的实施将会给畜牧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 同时还会大大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肉品品质。
致谢南京农业大学郑明球教授、成都瑞盛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鲁江陵教授提供部分资料, 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动物免疫不良反应预防 篇6
进行免疫接种后, 要注意观察被免动物的饮食、精神状况, 并抽查检测体温, 对出现异常的应予登记, 对严重病例应及时进行救治。
1.1 正常反应
指疫苗注射后出现的短时精神不好或食欲稍减的症状, 此类反应一般不作处理, 其多可自行消退。
1.2 严重反应
主要表现在反应严重或出现反应的动物数量超过正常比例。常见的反应有震颤、流涎、流产、瘙痒, 皮肤出现丘疹, 注射部位出现肿块、糜烂等, 严重的可引起急性死亡。
1.3 合并症
个别动物发生的综合症状, 其反应比较严重, 需及时救治。
1.3.1 血清病
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 多发生于一次性大剂量注射动物血清制品后。被免动物注射部位红肿, 体温升高, 有荨麻疹、关节痛等, 对此需精心护理和注射肾上腺素等。
1.3.2 过敏性休克
指个别动物注射疫苗后30 min内出现的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发冷、出汗、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对此需立即救治。
1.3.3 全身感染
指活疫苗接种后因动物机体防御机能较差或防御力遭到破坏时发生的全身感染和诱发的潜伏感染, 或因免疫器具消毒不彻底而导致的注射部位感染或全身感染。
1.3.4 变态反应
多为荨麻疹。
2 免疫不良反应的处理
2.1接种后如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应采用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强心补液、镇静解痉等急救措施, 常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2.2对局部炎症, 应采用消炎、消肿、止痒等处理措施;对神经、肌肉、血管损伤的, 应采用理疗、药疗和手术等方法处理。
2.3合并感染病例用抗生素治疗。
3 不良免疫反应的预防
为减少、避免免疫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应注意以下事项:
3.1 保持动物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 通风良好;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3.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用适宜毒力或毒株的疫苗。
3.3 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接种。注射部位要选准, 接种操作要规范, 接种剂量要适当。
3.4免疫接种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凡发病的, 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 体质瘦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动物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3.5认真检查疫苗的质量、保存条件、保存期, 必要时先进行小群接种, 确认安全后再做大群免疫。
3.6免疫接种前, 避免动物受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刺激。可于免疫前后3~5 d在饮水中添加速溶多维或VC、VE等降低应激反应。
动物免疫质量控制策略 篇7
1 疫苗质量控制策略
1.1 疫苗来源可靠
给动物实施疫苗接种, 首先要求使用的疫苗必须来自质量有保障的疫苗生产厂家。在此提醒养殖户, 不要轻信那些兽药推销人员介绍的疫苗产品, 必须对其产品和生产厂家进行详细地了解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否则, 一旦使用了质量差的疫苗, 不但起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甚至可能引发疾病, 给养殖户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1.2 运输、保存得当
疫苗运送需使用冷藏车或恒温车, 同时灭活疫苗需防止冻结, 以免降低效价。疫苗在冷藏库中长期保存时, 需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注明的温度保存, 一般情况下猪瘟疫苗、鸡新城疫疫苗等冻干疫苗需在-18~-15℃条件下贮存, 口蹄疫、禽流感等灭活疫苗需在5~8℃条件下贮存。进行动物免疫接种时, 需使用疫苗冷藏箱 (包) , 并于冷藏箱中放置冰块 (袋) , 冬季防冻、夏季防晒。若疫苗贮存不当, 会导致效价降低或失效。
1.3 疫苗在有效期内
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对动物实施免疫接种只能使用处在有效期内的疫苗。凡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应严禁使用, 并作报废处理。同时疫苗启用后, 稀释的疫苗应在4 h之内用完, 灭活疫苗应在当天用完;没有用完的不能再用, 应作废弃物处理。
1.4 包装完好、内容物无变质
疫苗使用前还应检查疫苗包装是否有破损, 内容物是否变质。凡冻干疫苗瓶体破裂、瓶盖松动、失真空, 内容物颜色异常;油乳剂疫苗瓶体破裂、瓶盖松动, 内容物分层、颜色异常、有絮状物或沉淀等情况时, 都必须禁止使用。只能使用包装无破损、内容物无变质的疫苗, 才能保障免疫质量。
2 操作质量控制策略
2.1 做好接种前准备工作
接种前应准备好疫苗及相关物资, 主要有疫苗、冷藏箱 (包) 、冰袋 (块) 、消毒好的注射器和针头、耳标、耳钳、耳标识读器、消毒药、免疫证、免疫档案、保定绳、防护用品等;同时, 根据免疫工作时间安排, 事先通知养殖户关好畜禽, 在家等待防疫员前去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2.2 严格接种操作规程
其一, 防疫人员应做好严格消毒, 防止引起疫病传播, 并做好个人防护, 避免感染人畜共患病。其二, 冻干疫苗应使用专用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稀释, 灭活油乳剂疫苗应充分摇匀。其三, 免疫前应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 只有健康的动物才可以接种疫苗;动物生病或体质不佳时, 应暂缓接种。其四, 给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时, 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免疫方法和免疫途径进行接种。其五, 接种疫苗的针头必须长短适中, 注射剂量、注射部位、耳标佩带位置都必须准确。其六, 应将当天未用完的疫苗进行煮沸处理, 其他废弃物 (如针头、塑料、疫苗瓶) 应作深埋或焚烧处理, 切忌乱扔乱放, 以防散毒或动物误食。
2.3 认真填好免疫档案
对动物实施免疫接种后, 必须规范完整地填写动物免疫证和免疫台帐, 便于日后通过查看免疫证和免疫台帐清楚地了解哪些动物什么时候需要进行何种疫苗接种, 哪些动物因病或未到免疫日龄而未免疫、到什么时候可以补免, 从而做到应免尽免、不漏畜、不漏针, 以提高免疫密度;同时, 做好动物免疫档案也是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的重要途径之一。
2.4 及时处置免疫副反应
动物防疫人员为动物实施免疫接种后, 要嘱咐畜主注意观察, 若动物出现异常情况, 应立即通知防疫员进行处理。动物若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体温略有升高, 可不治疗, 一般2~3 d可自行恢复;若表现为四肢震颤、呼吸困难、站立不稳或倒地等, 应立即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 并注意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 同时加强通风换气。凡动物因免疫发生副反应而致死亡的, 应给予畜主适当补偿, 以保障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3 免疫密度控制策略
3.1 实行定期巡查制度
动物防疫员应每隔10~15 d对责任区进行1次巡查, 一旦发现新补栏 (笼) 或漏免畜禽, 及时进行补免;对需要接种几种疫苗的动物进行第2种或第3种疫苗接种, 确保应免动物免疫率达到100%;同时, 也可以了解责任区内动物存、出栏 (笼) 状况和疫情情况, 为重大动物疫病提供相关测报数据和防控策略。
3.2 开展养殖场自主免疫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饲养量大, 动物免疫接种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目前散养户仍然较多, 动物防疫员每天需为很多养殖户的动物接种疫苗, 有可能带来疫病传播风险。因此, 养殖场应实施自主免疫, 动物的免疫接种由场内兽医完成, 但动物防疫员需对养殖场的免疫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指导, 确保场内兽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保质保量地完成免疫接种任务, 同时做好养殖档案相关记录。
3.3 推行免疫告知制度
要想提高动物免疫接种效率, 在工作中取得主动权, 最好的办法是推行动物免疫告知制度。集中免疫期间, 动物防疫员进村入户前, 应通知村干部, 村干部通知组长, 组长通知各农户将饲养动物关好, 等待动物防疫员前来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同时, 动物防疫员应公布联系方式, 农户如有需要免疫的动物, 也可以打电话或以其他方式告知动物防疫员, 约定时间来对其畜禽实施免疫。通过相互告知, 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畜、不漏一针, 达到提高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的目的。
3.4 实施常年动态免疫
目前, 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较多, 加之动物饲养量大、养殖分散, 动物免疫工作量非常大, 要想保证免疫质量, 仅靠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是不够的。因此, 必须改变免疫方式, 改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常年动态免疫,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 随时对到了免疫日龄或免疫到期的动物实施免疫接种, 确保动物免疫密度常年在90%以上。这样也可防止非集中免疫期因免疫不及时而出现动物免疫空白期, 从而保证动物免疫接种密度和质量。
4 免疫效果评价策略
对疫苗、操作、密度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后, 动物免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可以通过动物免疫密度检查和免疫抗体效价监测2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也需要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检查监管机制来保障免疫质量。
4.1 实施动物免疫密度检查
每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动物免疫密度检查, 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散养户和养殖场。通过现场询问、核实动物免疫接种情况, 查验动物免疫档案、免疫证和免疫耳标, 考核和测算免疫密度, 若发现免疫密度过低则必须进行加强免疫。动物免疫密度现场检查必须做到耐心、细致, 并注意方式、方法, 避免走过场;同时, 做到检查时动物防疫人员不在场, 防止养殖户与防疫员串通, 欺骗检查人员, 以保障免疫密度检查的真实性。凡有漏免的动物, 要求防疫员立即补免, 以保证动物免疫密度。
4.2 加强免疫抗体监测
动物免疫效果可以通过血清学监测结果来评价。血清学监测应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采集血清样本。血清样本采集过程中, 要做到血液及时离心, 防止融血, 冷冻保存, 并做好样品编号和采样登记工作。群体检测时, 必须随机抽样, 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对于被检样品的抗体滴度, 既要看几何平均值, 也要看最低保护滴度。即使平均滴度比较高, 只要有一定比例的被检血清滴度低于临界保护滴度, 就必须进行加强免疫, 确保免疫质量。
4.3 完善考核和督查机制
为确保动物免疫质量, 必须完善动物防疫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 要求动物防疫员严格按照动物免疫操作规程完成动物免疫接种工作。同时, 兽医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动物免疫抗体抽检, 以暗查为主, 确保检查公平、公正、真实。动物防疫工作考核结果应与动物防疫员绩效工资挂钩, 对工作完成好的, 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完成差的, 给予批评处罚, 以增强动物防疫员开展免疫工作的积极性, 确保动物免疫密度和质量。
4.4 强化动物卫生监管
实施动物卫生监管是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动物饲养环节的监管, 落实动物防疫措施, 确保免疫接种和消毒严格按要求实施, 督促防控措施和免疫接种没有到位的养殖户及时进行整改, 保障防疫措施和免疫接种到位, 才能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5 结语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浅析 篇8
1 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病原的变异
病原本身经常会发生变异,但疫苗在制作、推广、使用上不及其变异。在实际生产中,疫苗免疫接种后,往往达不到理想的保护能力。原因之一就是抗原的变异导致病原微生物 (细菌、病毒) 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在生长过程中有时使原来针对此病原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不能够有效地杀死抗原,从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的免疫失败,如一些病原的超强毒。
1.2 疫苗本身的问题
1.2.1 疫苗的质量
疫苗的质量是决定畜禽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使用疫苗之前,应进行效价检验。在生产中,疫苗的类型也影响免疫效果,有很多猪瘟是在免疫三联苗后发病的,但改为猪单苗后,便不再发病。
1.2.2 疫苗株(血清型)的选择
由于病原体有多种血清型,因此,选择疫苗时,应包括当地流行的血清型,否则会引起免疫失败。
1.2.3 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不当
温度过高、密封不严、剧烈震荡和反复冻融等情况均可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一般情况下,疫苗运送时应坚持“苗随冰行,苗完冰未化”的原则,将疫苗装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疫苗的保存均有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的要求,一般冻干苗应放在-10~-20℃的冷冻环境中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有些国家的冻干苗中加入了耐热保护剂,可以放在4~6℃保存;灭活油苗,一般保存温度为2~8℃。不能过热,也不能低于0℃。因此,在购置和使用疫苗时,应注意其贮存温度、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
1.3 疫苗操作不规范,接种程序不科学
1.3.1 疫苗的稀释不当
免疫接种时,首先应根据疫苗的使用说明,选择好稀释液,不能用冷水代替稀释液或者用甲疫苗的稀释液代替乙疫苗的稀释液。其次,应注意疫苗的正确稀释倍数,配置好的疫苗在使用前要摇匀,并及时用完(1~2 h)。
1.3.2 接种操作不规范
(1)选用的针头不当。如小猪注射使用孔径大的的针头,药液易溢出;免疫大、中猪群使用的针头过短,低于脂肪的厚度,疫苗不能直接进入肌肉层。(2)注射部位不准确。猪的接种部位有皮下、肌肉等,应根据疫苗的说明,选择正确的部位,如给母猪肌肉注射疫苗时,注射针头 (35 mm长) 应按垂直方向注入猪的颈部肌肉。(3)注射部位消毒不当。涂擦的酒精、碘酒过多或使用5%以上的碘酒消毒,也会破坏疫苗,导致免疫失败。(4)注射器械混用。接种前应准备好有关器械,对所有的器械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为避免交叉感染,注射针头要做到仔猪1窝1针,育肥猪1圈l针,种猪l头1针。此外,对大群猪,要做好标记,以防漏免。(5)免疫的剂量不准确。机体接种的剂量不足,常常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从而使机体不能够获得强的免疫力。一般抗体水平随着接种剂量的增多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免疫剂量越大越好。相反,若剂量过大,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反而消失,出现免疫麻痹情况。(6)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程序不能从教科书上生搬硬套,应根据当地的疫情、本场畜群的免疫状态和饲养管理等实际情况而制定。
1.4 机体的免疫抑制
1.4.1 营养性的免疫抑制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均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降低机体抗体水平,使免疫机能下降。
1.4.2 用药引起的免疫抑制
动物接种疫苗期间,使用了某些药物,如抗菌素(氯霉素)、磺胺类和代谢药(糖皮质激素)等,能抑制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形成,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在接种前后10 d,应避免给予以上免疫抑制药。
1.4.3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
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的病原体有很多,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鸡法氏囊炎等,均可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抑制免疫机能。1.4.4毒物或毒素所引起的免疫抑制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菌毒素)、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工业化学物质和农药(杀虫剂)等,可损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免疫抑制。
1.4.5 环境应激因素导致免疫抑制
在养殖生产中,高温或低温、拥挤、断奶、去势、限饲、捕捉、转群和运输等因素,都可引起应激反应,使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1.4.6 寄生虫病影响免疫效果
多种寄生虫(特别是线虫、捻虫、弓形虫、锥虫等)可抑制淋巴组织细胞的功能,使细胞免疫机能降低。
2 应对措施
2.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鸡群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
2.2 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并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储运方法及储存时间。各种疫苗的储运温度均应符合说明书,严防日晒和高温。氢氧化铝及油乳剂疫苗不能冻结,否则会降低或失去效力,冻干疫苗要求低温保存,稀释后更易失效,用冷水降温,亦应在4小时内用完,特别要避免因高温、日晒、冻结、过期等因素导致疫苗失效。凡玻璃瓶有裂纹、瓶塞松动以及制品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时不得使用。选用疫苗时还应考虑当地疫情、毒株特点,并严格按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2.3 预防注射过程中应严格消毒
注射器与针头应洗净,煮沸或高压灭菌。先除去疫苗瓶瓶塞的封口脱腊或铝盖,并用75%酒精棉球消毒。用一灭菌的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球专供吸液用,绝不能用已给动物注射过的针头吸取。一个注射器不得混用多种疫苗,吸出的疫苗不应再注回疫苗瓶内。注射针头应及时更换,以防交叉感染。
2.4 防止抗生素药物影响免疫效果
免疫弱毒菌苗前后10 d内不宜使用抗生素及磺胺类等抗菌抑菌药物;免疫病毒弱毒疫苗时也应禁止使用可使鸡体产生免疫应答抑制的抗菌抑菌药物,以免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
2.5 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疫苗操作规程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饮水必须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水中不得有消毒剂、金属离子,可在疫苗溶液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作保护剂。在疫苗饮水前可适当限水以保证疫苗在1 h内饮完,并设置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饮到疫苗水。气雾免疫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疫苗,并保证雾粒直径在50μm左右。点眼、滴鼻免疫,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刺种痘苗必须刺一下浸一下刺种针,保证刺种针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0.01 ml,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
2.6 认真做好调查,合理安排免疫时间
接种疫苗前应对动物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调查,若有严重传染病流行,则应停止接种;若是个别有病,应该剔除、隔离,然后接种健康动物。对可疑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可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对未发病的只做紧急预防接种。免疫接种时间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和畜群的实际抗体水平来确定。
2.7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的发生
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注意通风,勤换垫料,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适当增加蛋氨酸等,确保免疫力。遇到不可避免的应激时,可在接种前后3~5 d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电解多维、维生素C、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等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
2.8 搞好饲料监测工作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饲料,定期进行饲料检测,确保饲料及原料中铅、镉、汞、砷等化学物质及黄曲霉毒素含量控制在安全值以内。
【做好动物免疫】推荐阅读:
高坑镇扎实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06-10
乡镇动物免疫07-04
动物免疫耳标06-11
动物免疫抑制研究06-29
动物免疫接种技术09-12
做好畜禽免疫工作06-26
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分析07-14
动物免疫应注意的事项06-13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06-01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