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

2024-05-21

动物科学(精选12篇)

动物科学 篇1

农业部召开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 副部长高鸿宾出席大会时强调, 成立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是推进动物疫病防控科学决策和科技进步的重大举措。

高鸿宾指出, 当前, 动物疫病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民群众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畜牧业生产方式, 以及畜产品加工、流通方式的逐步转变, 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畜牧业发展趋势, 农业部研究决定成立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是适应当前形势, 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重要任务;是保护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成立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 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控科学决策, 促进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决策方法的科学化, 完善动物防疫决策机制, 整体提高动物防疫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整合各方面兽医力量, 使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教育以及防控实践有机结合, 有效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 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不断培养动物疫病防控专家队伍, 强化防控科学技术储备, 提高防控工作科技水平, 为疫病防控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高鸿宾指出, 近年来,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24字防控方针, 切实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2009年以来, 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周边国家疫情频发、病毒不断变异等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重大动物疫情继续保持稳定, 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当前动物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亟须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 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一是提升战略性重大技术储备, 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重大人畜共患病以及外来动物疫病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性技术储备。二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科技人才总量不足, 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三是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高鸿宾要求, 专家委员会要结合当前形势, 立足国情, 放眼国际, 及时掌握本领域疫情动态和最新科研进展, 提出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储备战略构想, 提出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支撑的建议, 推进动物防控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一要顾全大局、客观公正。要站在国家和全局的高度, 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研究分析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二要尊重科学、作风严谨。依靠科学、尊重科学是专家委员会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委员会提出的政策建议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有翔实的实验室数据支撑。三要依法工作、有章可循。要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特别要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四要勇于创新、超前谋划, 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最后, 高鸿宾强调, 冬季是动物疫病高发季节, 也是防控的关键时期。要继续集中精力, 突出重点, 加强督导, 狠抓落实。切实抓好免疫、检疫监管、疫情监测报告等各项防控工作, 特别要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猪肉产品消费安全。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单位的负责同志, 以及全国180多个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

动物科学 篇2

1、初步了解桥是由桥墩和桥梁组成的。

2、能积极参与建构活动,有创造性地搭建桥。

活动准备:

PPT,纸杯、纸板若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听说,今天小兔子过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小动物来参加它的生日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会有谁好吗?

PPT2:邀请了谁呀?(小鸡)哦,是小鸡。

2、操作一:搭建小桥,认识桥墩和桥梁。

PPT3:小鸡早早地从家里出发了,它来到了哪里?(小河边)

仔细看看,小兔家住哪里?(河对岸)

要去小兔家,就要先(过河),可是小鸡会游泳吗?(不会),那怎么办?

如果有了什么小鸡就能过河了呢?(桥)

师:老师这里有纸杯和纸板,我们一起为小鸡搭座小桥吧。

PPT4:把我们搭的小桥驾到小河上去吧。

两个杯子倒扣着作桥墩,纸板做桥梁,小桥就搭好了。

小鸡轻轻地、慢慢地站上了小桥。瞧,小鸡过河了吗?恩,小鸡很快就来到了小兔家。

3、操作二:有创造性地把桥梁加宽。

PPT5:谁又来到了小河边?(小猫)

小猫伸出一只脚,试了试,发现了什么?

这样能过桥吗?怎么办?(把桥面加宽)

师:我们一起用刚才讨论的方法,把小桥加宽,再把小猫的脚印在桥上摆一摆,看看小猫能不能从新桥上安全过河?

PPT6:

(1)有谁这样搭的吗?请你来介绍一下。

(2)谁有不同的`搭法?请你介绍一下。

PPT7:小猫从新桥上顺利过了河。

4、操作三:用叠高的方法搭建桥

PPT8:小兔还邀请了谁?(小狗)

可这时河里的水怎么样了呀?桥都被水(淹了),那可怎么办呀?

师:我们再去为小狗搭一座桥吧。

PPT9:现在小狗能安全过河了吗?

PPT10:呀,好朋友们都来到了小兔家,准备进屋为小兔过生日,真开心。

PPT11:(结束语)刚才我们为小鸡、小猫、小狗都搭了不一样的小桥,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厉害?我们现在回教室,去试一试还能搭出什么样的小桥,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活动环节紧凑,环环相扣,幼儿参与度较高。

在操作二拓宽桥梁环节中,幼儿不易操作,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也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平时班上经常玩建构活动,幼儿已习惯把杯子倒扣着搭,今天的操作活动中,幼儿也是将杯子倒扣着作桥墩,杯底圆较小,同时托起两根桥梁时对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且需非常小心才能保证桥梁不坍塌。

动物界的“科学一族” 篇3

黏盲鳗是一种狡猾的鱼类。它的脊椎是由软骨组成的,因此全身非常柔韧。它们在捕食别的鱼类时,总是先将自己的身体打个结儿,然后把尖利的牙齿插入对方的腮内,再凭借身上的“结儿”拼命地往里钻,越钻越深,最后完全进入对方的体内。这时,黏盲鳗便可以放心地大吃特吃仍在垂死挣扎的猎物。其实,黏盲鳗将自己身体打的这个“结儿”,利用的是杠杆原理,这样,它钻入对方体内就省了不少的力。再有,当它不小心被擒时,这个“结儿”还可以帮助它用力逃脱。因此,这种身体极滑又懂得“打结”的鱼,据说还没有天敌。

蟋蟀

在初秋蟋蟀求爱的季节里,雄蟋蟀首先在地面上营造一个有两条入口的隧道,然后蹲伏在两条隧道的交叉处,用前翅互相摩擦,发出一种颤音。这种隧道的特殊形状,正适合把声音扩大。用这种自制的“扬声器”播放出的求爱曲,吸引从洞口经过或附近的雌蟋蟀。因为哪只雄蟋蟀的叫声大,表明它的体质好,就能赢得雌蟋蟀的芳心。

海龟

海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到了繁殖期,海龟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两个月,行程2000多千米,来到大西洋的阿森松岛上产卵。两个月后,小海龟出世,它们便随同父母返回巴西沿海。那么,海龟靠什么导航回到原来的生活地呢?在海龟航行的大部分水域里,磁场的密度和倾斜面会随方向的不同而变化,形成一个类似经纬线的网格。这些区域中的任何一点,都能用磁场密度和倾斜角来确定。能够检测到这个参数的海龟,可以在大脑中绘制出一张“磁场地图”,用以导航。

海豚

海豚常常跟随轮船前进,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轮船在航行的过程中,船体周围会形成一个压力圈,周围会产生许多压力波和压力流,海豚沿着压力波和压力流前行,便可以大大地减少体力的消耗。

龙虾

别看它们的样子长得笨拙,呆头呆脑的,但你可不能“以貌取人”而小瞧它们。因为它们有一颗科学的头脑!它们喜欢过群居生活,在洄游的时候,喜欢排成“一”字形的队伍,这种“一”字形队伍可以大大减小水流的阻力——处在队伍中间的龙虾所受到的阻力只是单只龙虾的一半。平时,单只龙虾一昼夜只能游100~300米,如果排成“一”字形队列,每小时就可以“飞游”1000米!

白兀鹰和碎骨鹰

非洲的白兀鹰爱吃鸵鸟蛋,但鸵鸟的蛋壳很结实,它的喙啄不开,便利用重力学发明了高空砸蛋法:双爪抓起一块300克左右的石块飞到80~100米的空中,投下石块砸碎蛋壳;如果它飞得过低,就打不破蛋壳,如果它飞得过高,将蛋打得一塌糊涂,就会糟蹋蛋液。白兀鹰选择的这个砸蛋高度刚好把鸵鸟蛋砸个裂缝,蛋液也没有被糟蹋,吃起来又方便。

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技术 篇4

一、抓实免疫注射

免疫注射是预防动物疫病最核心、最有效、最实惠的方法。免疫注射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动物通过注射疫病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后, 机体获得的免疫保护可抵抗该病原的攻击, 在免疫期内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该种疫病。

因动物疫病免疫保护时间有期限, 所以疫苗首次注射免疫后, 要在免疫保护期满之前再次注射疫苗进行预防免疫。任何饲养和经营动物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依法坚持“预防为主、防疫先行”的方针, 认真按动物防疫监督管理部门推行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防疫工作,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严格进行消毒

做好合理消毒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性措施。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以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 阻止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消毒液的配制要严格按照消毒剂的配比要求, 选用清洁卫生的饮水进行配制。配制好的消毒液要及时使用, 不能长时间存放, 以免药效下降而起不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消毒的重点对象是畜禽的圈舍、饲养用具、运输工具、交易场所、仓库、工作服、鞋帽、器械、圈舍周围环境等。为了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要保持2个以上不同种类的消毒剂进行交替使用。

三、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畜禽营养标准和需要供给科学合理的日粮和健康卫生的饮水, 保持清洁、良好的圈舍卫生, 完善科学合理的通风设施, 做到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防暑,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规模, 杜绝畜禽混养, 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改散养、粗放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畜禽群体抗病力, 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四、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

预防性投药是预防动物疫病的措施之一。各养殖场 (户) 要在动物防疫部门的指导下, 选择适当的抗菌类药物和抗寄生虫类药物, 定期预防畜禽的细菌性感染和寄生虫病, 从而提高畜禽健康水平, 增加抵抗力, 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五、加强检疫, 以检促防

㈠严格开展产地检疫 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前, 畜主要依法向动物防疫部门提前申报检疫, 报检后检疫人员要对其动物和动物产品严格实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要到场到户, 严肃认真, 逐头检查, 严格查证验物, 凭有效的动物免疫证明方可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杜绝患病畜禽进入流通环节。

㈡强化屠宰检疫 宰前检疫中, 严格进行查证验物和临床健康检查, 检查生猪来源产地、佩戴免疫耳标情况和是否持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 证物相符无病者才准予入场屠宰, 对病死猪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 对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宰后检疫时, 认真按规程进行检疫, 检疫合格方可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并在猪肉产品 (胴体) 上加盖检疫合格验讫印章, 对检疫不合格的猪肉产品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 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予以销毁。

六、及时有效控制和扑灭突发性动物疫情

小学科学动物 篇5

教学要求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经历对小动物进行观察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物征、分类物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教学评价

学生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以下观察小动物的经历: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活动经历; 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

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活动经历;

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经历。学生能在课外维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在课外的寻访调查活动中,能发现8种以上活动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说出其中的一二种小动物的栖息地,比较顺利地寻访到他的小动物朋友。在寻访调查活动和观察研究活动中,能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做到不伤害小动物。

学生能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关小动物的书籍以及来自其他渠道的有关小动物的信息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第一课时

寻访小动物

教学准备

在校园里踏勘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年级学生那样的寻访调查一下估计一下孩子们能发现哪些小动物,他们中会碰到哪些问题,思考一下怎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里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

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调查记录,必要时供学生参考。

考虑好学生在校园内外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准备好教学对策。教学过程

1.引入。

1)研究动物活动开始了。先做个游戏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2.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1)九月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上,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里的树上,会有多少种小动物?

3)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好些小动物的地方? 如果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呢? 4)在校园里,在校园附近,在家附近,这些小动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里。科学课的计划是:三年级同学用1~3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活动。让我们再来估计一下:

我们大概能观察到多少各小动物?

我们全班有多少同学能认真地完成这项寻访小动物的活动? 我们全班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3.寻访活动的准备——观察和调查的方法。1)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活动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了解到这个季节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其他任务:各小组和个人自己设置。

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的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

2)观察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4.寻访活动的准备——注意事项。1)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

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须作哪些规定? 2)关注和爱护小动物。假如我是只小蚂蚁„„

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动物邻居。

我们所观察的是一个生命体。和我们人一样,所有的生命体只有一人生命。

3)保护观察调查的环境。5.作业。] 在1周左右的时间里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第二课时

蜗牛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叶、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等。

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准备几个拓新的观察内容和关于蜗牛壳的问题。教学过程

1.引入。

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2.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和嘴。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3.蜗牛壳的观察。

讨论: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蜗牛壳的螺线的观察内容。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分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 4.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蜗牛怎样吃食物?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蜗牛的齿舌。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5.交流与小结。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说说蜗牛怎样吃食物的。

第三课时

蜗牛(2)

教学准备

小组或者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2.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3.观察蜗牛的爬行。

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4.蜗牛爬行的痕迹。

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5.蜗牛赛跑。

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的办法吗?有其他比赛方法吗?„„

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6.小结。小结。

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我们还可以开展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

第四课时

蜗牛和蝗虫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1.观察蝗虫。

观察蝗虫。

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描述蝗虫的身体特点。2.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比较蜗牛和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触角、嘴、足等不同;„„

3.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蚂蚁„„ 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 4.观察蝗虫的大小。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5.观察蜗牛的大小。

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6.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只鸟有多大吗?(比划出它的大小)

讨论:大象、长颈鹿、鱼„„,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的身体大小。

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7.小结。

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第五课时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教学过程

1.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 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2.观察哪一只蚂蚁。

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3.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

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 4.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5.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6.试一试。

看看瓶盖上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 试一试。

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蚂蚁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7.送蚂蚁回家。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口吧。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

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8.发布下一节课举行“我的观察研究”报告会的信息。

第六课时

我的观察研究

教学准备

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个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做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老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作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教学过程

1.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2.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3.报告会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跟踪蚂蚁中的发现。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蚂蚁窝的观察描述。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4.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5.报告观察过程中碰到并已解决的问题,和碰到了还没解决的问题。6.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7.动物单元的小结。

动物科学 篇6

许多肿瘤对人类而言是致命的。然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模拟研究表明,对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鲸鱼而言,肿瘤的出现可能更加普遍,但这些肿瘤往往不会致命。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即大型动物体内会逐渐进化产生更富有侵略性的肿瘤,而这些后来者会阻碍父代肿瘤的生长。

与体型较小的动物相比,大型动物通常体细胞较多,寿命也较长,这本应该使得它们更容易患上癌症,因为一方面细胞越多癌变的几率就越大,另外一方面年龄的增长会大大增加癌变风险。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动物患癌症的风险并未随着体格的增加而明显加大,这是一个困扰科学家多年的矛盾问题。

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John

Nagy和同事假设自然选择倾向于最具有侵略性的肿瘤细胞,它们生长迅速,能够分泌促进血管生长的化学物质,从而获得足够的营养。

研究人员认为,大型动物体内的癌细胞会逐渐进化为“超级肿瘤”(hypertumour),它会破坏营养供给从而摧毁父代肿瘤。而大型动物的超级肿瘤只有进化得非常大的时候才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它们需要的进化时间也更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型动物在众多肿瘤的影响下仍然能够长寿。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Nagy等人用计算机模拟了单个随机定位肿瘤在美洲鼠兔、人类、蓝鲸等6种动物体内的演化过程。他们将每个物种的模拟程序都运行了1000次后发现,大多数动物进化出的超级肿瘤都阻碍了父代的生长。同时,物种的体型越大,产生的超级肿瘤也越多,而患上致命癌症的几率却相对较低。

科学家首次发现动物长寿基因知慧

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一种长寿基因,该基因不仅可以控制生命的衰老过程,还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

科学界此前已经证明有两种延长寿命的方法,一种是减少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另一个是节食,如果动物把食量减少30%,它的寿命便可以延长20%至30%,如果人类这样做,则可以延长寿命15至20年。

美国加州索尔克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对蚯蚓进行实验后,首次发现了一种名为PHA-4的基因。研究表明,该基因对增加动物的寿命至关重要。在实验中,蚯蚓一旦吃了关掉PHA-4基因的细菌,即使它们节食,寿命也不比正常的长。而另一个测试发现.如果拥有PHA-4基因,蚯蚓即使维持正常饮食,寿命也会延长20%至30%。

科学家认为,上述研究解开了长寿的内在机制,从而为开发不节食也能使人长寿的新药作了药理学上的铺垫。

科学消毒预防动物传染病 篇7

1 科学消毒的主要工作内容

1.1 养殖场及畜禽厩舍的科学消毒

养殖场必须在大门口设有消毒槽,槽内放有新石灰粉或2%荷性钠等消毒药物,1周换1次,冬季可加入盐防冻。

畜禽厩舍要天天清扫,保持干燥、清洁卫生,清扫粪便、饲料粉渣、污物,要用生物热消毒法,堆积后用泥土封好发酵。堆封表面用2%荷性钠溶液喷洒消毒。堆封的粪便夏季要堆封1个月,冬季要堆封3个月后,即可开封。每年春、秋两季,要对所有的圈舍、周围环境等彻底清扫1次,消毒1次。

为了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可按不同畜禽、不同时期易发的不同传染病,选好、用好消毒药,进行预防性消毒。 (1) 猪丹毒、猪肺疫、疥癣、布氏杆菌病、猪霉形体肺炎、禽霍乱等可选用10%~20%新石灰粉乳消毒。 (2) 猪瘟、鸡新城疫、鼻瘟、口蹄疫、牛瘟、牛肺疫、马传贫等,可选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 (3) 炭疽、气肺疽等,可选用10%苛性钠溶液。 (4) 腺疫、鼻疽、牛瘟、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牛肺疫、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疥癣、寄生虫等,可选用5%~10%臭药水消毒。 (5) 猪瘟、口蹄疫、牛瘟、布氏杆菌病等,可选用30%热草木灰水消毒。 (6) 口蹄疫、牛瘟、马传贫等,可选用2%~5%福尔马林溶液消毒。 (7) 禽流感消毒时,必须先用去污剂除去污物,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铁制笼具可采用火焰消毒。由于粪便中含毒量很高,因此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和生物发酵方法进行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2%苛性钠溶液或其他消毒剂浸泡消毒。

1.2 粪便消毒法

对畜禽厩舍、栏圈、停留和集中的地方要把粪便和垃圾集中消毒处理。

1.2.1 焚烧法

对有芽孢的炭疽病,气肿疽病所污染的粪便进行焚烧效果最好。

1.2.2 掩埋法

一般性传染病的粪便,污物数量不多时,可挖1 m以上的坑掩埋。如果属于炭疽、气肿疽病等等孢菌的粪便,要挖坑2 m以上深埋,并长期不能挖开,以防牙孢菌扩散传染。

1.2.3 化学药物粪便消毒

少量被污染的粪便,可先用20%漂白粉溶液或20%石灰乳等搅拌均匀进行消毒。

1.2.4 生物热消毒法

处理大多数由无芽孢微生物(包括病毒等)所引起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粪便,均可用此法消毒,即堆积泥封发酵法。

1.3 污水消毒法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括有对人、动物均有致病性微生物,因此要严加消毒。少量污水可挖1个1 m深坑,将污水倾入,待渗入后进行掩埋。也可按污水容量的1%~2%加入苛性钠消毒(限于病毒性传染病)。

1.4 养殖场工作人员及车辆的消毒

对畜禽场自用的车辆、人员、工具及周围环境要严格进行消毒。养殖场的工人入场工作时,必须着消毒好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等。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并对饲养的商品猪、鸡实行科学全进全出的饲养新模式。这样做有利于厩舍清扫和全面消毒,有利于传染病防治。

1.5 隔离厩舍及畜禽饮用水的消毒预防

对引进的动物:必须是无疫区的;必须是检疫的;需要隔离观察饲养1个月后,经兽医卫生人员检查无疫病后方可入群。

畜禽饮用水,必须饮用消毒的井水,不准饮河水、湖水和其他水,井水消毒要用漂白粉,按100 ml水加入0.3~1.5 g漂白粉,此药不但能杀菌消毒,还能除臭。

1.6 畜禽舍内空气消毒

畜禽舍内空气消毒可分为物理学和化学消毒。属于物理学的有通风、紫外线。通风是减少畜禽厩舍内空气微生物数量最有效的方法;紫外线能对室内空气悬浮的微生物有杀菌作用。在医院、生物物品厂等广泛应用。紫外线杀菌灯对空气中微生物消毒效果很好,应广为使用。

化学药物消毒,一般用100 m3福尔马林15 ml,加水200ml,加热熏蒸4 h或每m3用1~3 g3%~5%过氧化酸溶液加热重蒸密闭1~2 h(相对湿度60%~80%)。

1.7 畜体消毒

畜体消毒,头数少时可用药液刷拭畜体消毒,头数多时可用药浴消毒或体表喷雾消毒。对畜体消毒要避免冷天、烈风、雨天,以免干的慢,戒药液被动物体吸收而中毒。例如对口蹄疫病,在解除封锁时,需将畜体表四肢洗刷消毒,解除封锁后经1年,再经体表消毒和修理四蹄,才能到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地方使用,消毒可选用1%苛性钠溶液30%草木灰水进行喷雾消毒,但要特别搞好四肢蹄冠、蹄叉等部位的消毒。

2 消毒用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应根据不同动物、不同传染病选择毒性小、无刺激,消毒效果好的药品,如炭疽、气肿疽消毒用草木灰就无效,所以不能选用,可选用10%苛性钠溶液消毒效果最好。

要掌握好消毒药使用的浓度。浓度太低达不到消毒效果,浓度太高则易浪费、腐蚀设备且容易对动物体造成伤害。消毒地面时浓度可以大一点。如用2%苛性钠溶液,对动物机体组织腐蚀性较强,对铝制品腐蚀性大,不可应用。消毒厩舍地面时需用时半天以上,再将地面、食槽用清水冲洗后,让动物入舍为安全。

用苛性钠时,加热消毒效果更好。

应用草木灰时,要现用现配。

用生石灰消毒,必须是干燥的,也要现用现配,放置数天后,因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而失去消毒作用,因此不可再用。

硫酸因有特殊气味,不宜作乳牛、屠宰场的消毒。

漂白粉,必须密封存放、久存失效,要现用现配,此药不能消毒有色纺织品和金属用具。

消毒的时间最好选在中午温度高或熄灯后消毒为最佳。

摘要:通过对动物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研究分析, 在预防动物传染病时, 除了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兽医卫生监督、检疫、预防接种之外, 必须将多方消毒工作纳入日程。

动物科学 篇8

1. 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综合标本室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40余门,其中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动物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繁殖学、牧草饲料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动物临床诊断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普通病学及中兽医学都需要利用生物标本进行理论与实验、实习教学。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立的标本室和管理人员,由于标本的种类、数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差异较大,因此各学科实验室标本存在管理混乱、保存保管方法不妥、标本重复购买等现象。尤其是没有专门的标本制作与管理人员,使得补充标本不得不高价购买。目前,几乎所有的生物学标本价格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标本价格虚高,教学成本投入不足使得各实验室教学标本数量逐年减少却无法补充。整合各实验室各类标本,以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室、显微镜室为中心逐步建立综合标本室,下设若干标本分室(动物骨骼标本室、动物浸制标本室、中草药与牧草饲料标本室、显微标本室)和标本制作室(动物标本制作室、生物切片与玻片标本制作室、植物标本制作室),并配备专有标本制作与实验教学人员,可以完整地向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实验、实习与实践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2. 制作教学标本,丰富综合标本室

综合标本室建立起来,需要不断增加标本。目前标本售价较贵,购买需要较多经费。自己制作各种生物标本不仅可以大量节省教学经费,积累标本制作经验,而且可以将动物医院廉价获得的动物尸体、学生发现采集的各种生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标本主要是牛、马、羊、猪、犬、猫、鸡、鸭、鹅等家畜家禽的骨骼标本,动物内脏干制标本和动物病理浸制标本,动物组织、胚胎、微生物、寄生虫等玻片标本,以及牧草饲料与中草药等植物标本。动物标本制作过程简单,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验与耐心。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标本有利于教学、实验与实习。学生制作简易的各种生物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生物标本制作、标本制作工艺等选修课,设立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等形式吸引学生加入综合标本室的标本制作中。学生体会到制作标本的乐趣后,标本室形形色色的标本就会多起来。

3. 创造教学环境,利用综合标本室

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方式是综合标本室发挥作用的最有效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着理论课无法理解的问题,观察各种标本,从而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动物针灸技术,动物外科手术技术,动物外科、产科及动物繁殖等理论知识,如果不是反复多次地观察标本,是不可能得心应手的。开放式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从早上8:00到晚上10:00包括中午休息时间都应该开放。开放时需要实验人员值班,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标本、制作标本的工具、书籍资料、药品等做好记录和回收。制作标本会涉及一些有毒有害的药品,所以学生制作标本一定要有老师指导。开放式教学管理可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场所,弥补学生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4. 严格管理综合标本室

综合标本室分室多,学生流动性大,实验课、理论课、实习课的安排,以及综合标本室的开放式管理等都导致了综合标本室管理难度较大。建立完善的综合标本室管理制度是其发展和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标本室主任负责各项工作的安排与人员管理,安排实验、实习课教学辅助人员,标本制作人员,学生管理与值班人员,做到人尽其责,各有其位。制定实验人员管理制度、学生学习与制作标本规则、实验室药品管理规定等细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奖惩分明,使综合标本室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5. 发展制作工艺,展望综合标本室

教学标本不仅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动物的形态变异,动物比较鉴定,提取核酸样品,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都使动物标本的价值无法估量。标本制作工艺的方法与经验更是使标本制作趋近完美的有力保证。随着综合标本室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不断补充,可以不断扩大标本室的职能,建立动物标本制作公司,不仅满足本校需要,而且可以出售产品获得周转资金。另外,建立动物多样性博物馆供大、中、小学生参观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设想。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是高校培养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基本方针。建立动物医学综合标本室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兴趣,而且架设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提高实践技能的桥梁。大量制作教学标本,严格标本室管理,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综合标本室一定可以为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等发挥巨大的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整合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两个专业各学科教学资源, 制作、积累各种教学标本与模型, 建立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综合标本室的构想。其中科学规范标本室管理制度, 创造实践教学环境, 能够使同学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是建立综合标本室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综合标本室

参考文献

[1]高平.论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95-96.

[2]杨月娥, 夏从龙, 周浓.大理学院中药标本室的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 2009, (6) :83-85.

[3]王树新, 梁玉杰, 刘英杰.动物标本的日常管理与保藏[J].特产研究, 2002, (3) :51-53.

[4]王淑贤, 赖为民, 杨光友.动物寄生虫标本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 (4) :150-151.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 篇9

1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主要涵盖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草生产学、饲料加工工艺学、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和饲料卫生与安全学等6门课程,均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骨干核心课程,其中动物营养学为山东省精品课程,饲料学、饲草生产学为校级优秀课程。本群内的课程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和教学模块。该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和饲料安全问题,掌握各类动物营养的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熟悉饲草和饲料生产及加工的技术与工艺,具备设计饲料配方、测定饲料养分及毒害成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饲料厂或养殖场相应岗位的管理和技术工作。

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的背景分析

2. 1 畜牧产业经济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对饲料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形势下,熟悉动物生产产业化体系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上升的趋势,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这就要求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能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环境控制与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综合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相关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2 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涵盖6门课程,尽管包括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优秀课程,但目前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多是以单一课程的形式呈现的,多强调各门课程本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和交叉融合,未将课程间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致使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重叠,缺乏逻辑性的衔接; 课堂教学与实验和实践教学吻合度不高,课程之间教学内容脱节或重复等问题,从而导致课程间的教学合力不足,整体培养优势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例如: 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既可以在动物营养学中讲授,也可以在饲料学中讲授,如果不进行优化整合,很容易重复讲授; 同时,两门课的实践教学也需要进行重新策划。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性,尤其是青绿饲料、青贮饲料部分,在饲料学和饲草生产学中均有涉及,也很容易导致重复讲授; 配合饲料部分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在饲料学和饲料加工工艺学中重复讲授。此外,随着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和饲料安全水平的提高,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不断变化; 因此,优化本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更新教学大纲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

2. 3 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网络教学平台是协助师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拓展教学空间、扩大师生视野及实现远程教学的良好的支撑软件。本校目前已建立了各门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很多课程已通过该平台进行了网上教学活动。从本课程群的各门课程来看,尽管许多教学资料已上传于网络教学平台,但多数课程学生的访问量较小,没有形成良好的网上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对改善教学质量的贡献率不高。此外,许多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较少,学生兴趣不大,缺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等,也是影响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 因此,有必要扩充网络教学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实现本课程群课程全部网上运行并及时更新网络平台的内容,促进师生实时沟通,使网络教学平台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2. 4 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本课程群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应包括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及饲养试验、饲料原料识别、饲草栽培、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饲料营养成分分析、饲料卫生与安全学检测等板块。由于涉及到的实验和实践教学项目较多,如何对实验和实践内容按照课程群的要求进行统一协调、优化和提升,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确定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构建课程群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研究与改革,一般都是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等单一课程的建设、改革及实践,尚未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情况的报道; 因此,基于名校建设工程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满足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十分必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将以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切入点,整合优化原有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建立创新型理论和实验实践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 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与优势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建设可以使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群实现,弱化课程本身的独立性,密切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势互补,交互性更强。通过课程群建设,优化整合群内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 以动物营养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整合群内课程教学资源,各课程优势互补,协同进化,资源共享,促进群内课程建设协调发展,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 1 课程群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组建课程群可使相应任课教师集中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和任务组建团队,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3]。课程群建设的成果如精品教材、课程网络资源、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辅导资料等各种资源可使课程建设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实现突破和发展,为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保障。进行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各自优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的教学质量。

3. 2 课程群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课程群建设任务就是解决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在课程群建设中将给予充分考虑和高度关注[4]。课程群教师团队可齐心协力,共同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教学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共同为学生培养出谋划策,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通过课程群建设形成一系列基本规范,保障课程建设的目标落实到位和有效实施,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5]。

3. 3 课程群建设可为精品课程的培育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群里面的一门或若干门课程建设成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6]。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通过课程群这个基础平台的搭建,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使群内课程建设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实现质的飞跃。

3. 4 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提供平台

课程群为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平台,有利于形成教师互帮互学互利的教学机制,增强课程群教师成员的团队意识、协 作意识,促进课程 教学改革 与创新[7]。在这个平台基础上,教师之间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团队共同进步与发展。通过课程群建设还可建立师生网上互动平台,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促进教学相长。

4 课程群建设内容及措施

4. 1 建设内容

4. 1. 1优化课程群教学体系根据动物营养与科学学科发展趋势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对课程群内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进行论证,删除陈旧内容,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重新整合和优化,使群内课程教学内容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做到课程间层层递进,逻辑关系鲜明,形成崭新的课程群教学体系。

4. 1. 2构建课程群建设标准和教学基本资料从课程群包含的诸多内容入手,确定课程群的基本框架和课程标准。对群内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间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等进行重新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文件。

4. 1. 3共享课程群教学资源将课程群信息、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教材、习题等教学资源发布于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发知识拓展资料如饲料加工、饲料原料、营养缺乏症、配方设计等视频和图片,构建丰富的课程群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共享这些资源[8]。

4. 1. 4创新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新模式统筹规划课程群内各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项目,合理安排验证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学时和具体方法,构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并重的新模式[9]。

4. 2 建设措施

4. 2.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指导思想课程群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课程群建设是当前教改的一项重要措施。

4. 2. 2明确课程群建设标准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标准以判断和衡量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应该从课程群包含的诸多内容入手加以制订,确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的基本框架,内容包括课程群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资料,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控制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

4. 2. 3组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每门课程要保证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负责课程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后备人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4. 2. 4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课程群建设动物营养学为山东省精品课程,饲料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他课程均为校级优秀课程和重点课程。课程群建设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以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和示范,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4. 2. 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授部分内容,逐渐将“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程群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同步发展。

4. 2. 6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网站,制作课程群信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材与参考书、相关专业网络资源、习题与试卷、学习资料、各类饲料加工厂、加工设备、饲料原料、营养缺乏症、配方设计等视频和图片发布于课程群网站,开发网上提交作业、答疑等网上教学互动功能。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共享这些资源。

4. 2. 7构建新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首先,根据群内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减少验证性内容,适当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其次,开放实验室,构建课程群实验教学平台,增强本科生实验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 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饲料厂的设计要求、工艺流程特点、产品类型、经营管理、饲料销售及市场情况等,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第四,根据教师科研项目的需要,吸收部分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省( 市) 和学校的创新性项目,以科研促进实验和实践教学,构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并重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39-141.

[2]朱振林.课程群建设断想[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5):93-94.

[3]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75.

[4]刘尊英,赵元晖,高昕,等.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69-70.

[5]于军香,刘兆洁.生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3(5):202-203.

[6]曾孟雄,欧阳文.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机械控制类课程群研究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21-122.

[7]李娟,崔学荣,张国平,等.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特殊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26-27.

[8]李娟,崔学荣.论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建构[J].教育评论,2014(1):117-119.

在动物育种上近交的科学利用 篇10

1 近交的遗传学效应

1.1 近交可促使等位基因纯合

近交可增大同基因型交配的概率, 属于不完全的同型交配, 其后果必然使动物群体纯合基因型频率升高, 杂合基因型频率降低。在高等动物中这种效应最强烈的近交形式为亲子交配和全同胞交配。因为近交是按亲缘程度进行的, 所以近交对机体各对基因具有相同的效应, 既能使显性基因纯合, 也能使隐性基因纯合;既能使优良基因纯合, 也能使有害基因纯合[1]。

1.2 近交能降低群体平均值

数量性状的群体平均值本质是基因型值的平均数。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值包括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两部分, 加性效应是贡献基因积加作用引起的;非加性效应是由显性效应和互作效应构成, 显性效应和大部分的互作效应都存在于杂合子中, 因此, 非加性效应值也可以大致地称为杂合效应值。随着群体中杂合子频率的降低, 群体的平均非加性效应值也减小, 因此, 数量性状的群体表型平均值也就降低, 这是近交衰退的主要原因。近交降低群体均值的大小与近交程度、基因互作效应及基因频率等因素有关[2]。

1.3 近交使群体分化

近交使个体基因型趋向纯合的同时, 使群体发生分化。经过近交, 群体中杂合子频率逐代减小, 纯合子频率逐代增加, 最终使群体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纯系。对1对基因来说, 可分化为2个纯系;n对基因可分化出2n个纯系。在群体分化的基础上加强选择, 可以达到固定某种基因型的目的[1,2]。

2 近交的育种学作用

2.1 固定优良性状

在动物育种过程中, 若出现了符合要求的理想性状, 无论这个性状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都可以采用同质选配加近交的方法, 使优良性状的基因型迅速纯合, 稳定其遗传性, 使得优良性状能够确实地遗传给后代[2]。

2.2 揭露有害基因

由于有害性状大多受隐性基因控制, 在远交情况下有害基因常处于杂合状态, 隐藏而很少表现。近交促使等位基因纯合, 隐性有害基因暴露的机会就增多了, 因而也就可以及早地把表现隐性有害性状的个体淘汰, 使群体中有害基因的频率大大降低[3]。

2.3 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

在动物育种过程中, 当畜群中出现个别特别优秀的个体时, 为了尽量保持这些优秀个体的特性并扩大其影响, 可以围绕这些优秀个体开展近交, 逐步壮大优秀后代群体规模, 使优良基因得以较好地传承并扩散[1,2]。

2.4 提高畜群同质性

近交使基因纯合的另一结果是造成畜群的分化, 使群体逐渐分化为若干基因型纯合的类型, 通过选择、分群, 可以得到几个比较同质的畜群, 达到畜群提纯的目的[1,3]。

3 近交程度的衡量

近交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交配双方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愈近的个体之间交配, 近交程度也愈高。双亲个体间的亲缘程度取决于共同祖先的多少及到共同祖先代数的远近。衡量近交程度的方法主要有3种。

3.1 罗马数字表示法

这种方法是用罗马数字表示共同祖先在个体系谱中所处的代数, 代数越高则说明亲缘程度越小, 如“AⅠ-Ⅱ”则表示共同祖先A在母系出现在Ⅰ祖代, 在父系出现在Ⅱ祖代, 为母子交配;“BⅡ-Ⅲ”则表示共同祖先B在母系出现在Ⅱ祖代, 在父系出现在Ⅲ祖代, 为姑侄交配[3]。

3.2 近交系数计算法

近交系数是近交所产生的后代个体的遗传指标, 也可理解为一个个体的两个相同等位基因来自同一祖先的概率, 利用通径系数原理可以计算个体的近交系数, 公式为:FX=∑[ (12) n1+n2+1 (1+FA) ]。当个体的近交系数在0.78152%以上时可认为是近交, 否则为非近交。近交系数的大小决定于双亲间的亲缘程度, 亲缘程度的度量是用亲缘系数, 亲缘系数是指两个体间的遗传相关, 也可以利用通径系数理论进行计算, 从另一角度反映近交程度[3]。

3.3 畜群近交程度估算

当畜群较小时, 可先计算每一个体的近交系数, 再求其平均值, 即为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当畜群较大时, 可采用随机抽样或分类抽样法, 计算个体近交系数, 然后再求平均值;当长期闭锁的群体, 每世代畜群近交系数增量可用公式ΔF=1/ (8Ns) +1/ (8ND) 估算, n世代的近交系数可用公式Fn=1- (1-ΔF) n求得[4]。

4 近交的应用时机

4.1 在杂交育种过程中

杂交育种是常规育种技术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在杂交创新阶段, 通过各种形式的杂交, 使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创造出符合育种要求的理想型杂种;接着进入自繁定型 (横交固定) 阶段, 在该阶段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近交, 并与同质选配相配合, 使基因型尽快纯合化, 使理想的性状更快、更好地固定下来。

4.2 品系繁育时

品系繁育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手段, 又是一种独特的育种方法, 在动物育种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当在畜群中发现一头优秀的种畜时, 以这头优秀个体为中心进行近交, 并以该优秀种畜为理想标准选留其后代, 结果使原来仅为个体所特有的优秀品质转变为群体所共有的特征, 这样建成的具有突出优点的畜群称为单系或品族。

在建立专门化品系时, 可选择一部分具有亲缘关系的优秀个体, 集中起来, 采用同胞选配等高度的近交形式, 使群体近交系数保持在37.5%以上, 进行继代选育, 这样可以建成纯合程度较高的近交系。

4.3 在杂种优势利用时

杂种优势利用是一整套系统工作, 而杂交亲本种群的“选优、提纯”是一项最基本的环节。通过选择使亲本种群原有的优良高产基因频率尽可能增大, 利用近交可使亲本种群在主要性状上纯合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 个体间的差异尽可能减少。在纯合基因型频率增加的同时, 优良基因的频率也相应提高, 因此, “提纯”也促进了“选优”。只有对亲本种群选优提纯, 配合力测定才更准确, 才能造成杂交双方基因频率的较大差异, 杂种优势才会更强, 杂种群体才更整齐、更规格化。

4.4 在本品种选育时

本品种选育的目的既要保持品种纯度, 又要提高整个品种质量, 为此应建立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在地方良种场育种核心群内, 为了建立品系或迅速提高纯度, 可采用适当程度的近交, 但在良种产区或一般繁殖场和饲养场, 则应避免使用近交。

5 利用近交时应注意的问题

5.1 必须有明确的近交目的

近交只能在动物育种工作需要时才使用, 只宜在培育新品种、建立新品系、种群提纯与保纯的过程中采用之。选作近交的公母双方, 只能是那些通过鉴定认为品质优良、体格健壮的优秀个体, 而质量不高的家畜是不允许近交的;要强调亲缘程度与生产性能的统一, 离开生产性能的亲缘程度毫无育种上的意义;要及时分析近交效果, 做到适可而止, 原则上要求达到尽可能的基因纯合, 但同时又不要超越可能出现衰退的界限。在无目的或目的性不明确的情况下, 一般应避免近交[3]。

5.2 灵活运用各种近交形式

近交的形式很多, 不同的近交形式其效果也不同, 在动物育种上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如为了使优良公畜的遗传性尽快固定下来并使之在后代中占绝对优势, 可使用“父女、祖父与孙女”这样连续与一个优良公畜回交的形式;若为了使优良母畜的遗传性占优势, 则可用“母子、祖母与孙子”交配的形式;若为了使公母双方的优良品质在后代中均得到表现, 或为了更大范围地扩大某一优良祖先的影响, 则可用同胞、半同胞或堂 (表) 兄妹等同代近交[4]。

5.3 控制近交的速度和时间

近交的速度是快些好还是慢些好, 不能一概而论, 这取决于育种群的质量以及种畜的遗传品质。若采用高度的近交, 所有基因全面急速纯合, 整个有机体变化过大, 各部分一时来不及重新协调, 会出现体质衰弱现象, 为慎重起见, 可采用先慢后快的办法, 先用半同胞交配的形式进行探索, 当发现效果良好时, 再加快近交的速度, 加大近交程度。然而在杂交育种的横交固定阶段初期, 当畜群素质较好时, 也可采用先快后慢的方式, 因为此时杂种优势明显, 对近交的耐受力较强, 先采用全同胞或亲子交配使优良基因迅速纯化固定, 使不良隐性基因急速纯合暴露以便清除, 然后再转为程度较轻的近交, 以避免近交衰退的过度积累。

关于近交使用时间的长短, 原则上达到目的后尽快停止, 及时转为程度较轻的中亲交配或远交[4]。

5.4 严格选择

近交必须与选择密切配合才能有所成效, 单纯的近交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往往是危险的。首先必须选择优秀的个体进行近交, 那些品质低劣、缺点很多、生产性能不高的个体相互近交, 只能使缺点在后代中更为加深而严重, 生产性能也更为低劣, 只有在公畜与母畜的优良性状基本同质的情况下, 近交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近交产生的后代更应该严格选择, 近交本身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只有通过选择, 淘汰不良的隐性个体, 才能使有害或不良的基因频率下降。所以对近交后代要密切注意有害或不良性状的出现, 只有将纯合暴露的有害性状全部清除, 才能使近交的有益效果得以充分实现。另外, 不同的畜种、不同的个体对近交的耐受能力差异很大, 有的个体当近交系数为10%时已出现明显衰退, 而有的个体虽高达25%却并无任何性状表现恶化。因此, 在近交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个体选择, 只有那些体质结实、外形良好、健康正常的个体才能继续用来近交[3]。

6 近交衰退的防止

6.1 淘汰衰退个体

近交时的淘汰率应比非近交时大得多, 也就是坚决将那些不合理想要求、生产力低、体质衰弱、繁殖力差、表现有衰退迹象的个体, 毫不犹豫地从近交群中清除出去, 供作其他用途[3,4]。

6.2 加强饲养管理

近交所生的个体, 遗传性较稳定, 种用价值较高, 但生活力差, 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 如果能满足它们的要求, 就可暂时不表现或少表现近交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饲养管理条件不能满足它们的要求, 则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不良影响将导致更严重的衰退。

6.3 进行血缘更新

在进行一、二代近交之后, 为防止不良影响的过多积累, 可以从外地或外场引进一些同品种同类型但无亲缘关系的种公畜或冷冻精液进行血缘更新, 为此目的的血缘更新要注意同质性, 即应引入有类似特征、特性的种畜, 否则就会使近交的作用完全被抵消, 造成前功尽弃的局面[3]。

6.4 做好选配工作

群体中要留足够多的种公畜, 制定周密的配种计划, 严格掌握近交的程度, 避免被迫近交, 使群体中近交系数的增量控制在较低水平[4]。

7 结语

综上所述, 近交确是获得稳定遗传性的一种高效方法, 只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近交方法, 科学利用, 就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提高畜群同质性, 尽快实现育种目标。但是衰退这一近交的副作用, 需要切实地防范。只要做到有目的地、正确地应用各种近交形式, 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衰退现象的产生, 就能够使近交的有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5,6]。

摘要:近交具有促使等位基因纯合、降低群体均值的效应, 具有固定优良性状、揭露有害基因、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提高群体同质性的作用;在动物育种上, 应很好把握近交的应用时机, 准确衡量近交的程度, 灵活运用近交的方法, 严格控制近交的速度和时间, 并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 使近交的有利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近交,遗传效应,应用时机,动物育种

参考文献

[1]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144-148.

[2]锦州畜牧兽医学校.家畜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 174-192.

[3]内蒙古农牧学院.家畜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124-215.

[4]李婉涛.动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221-282.

[5]苏国生, 蒋树威.亲缘系数和近交系数通用程序设计[j].畜牧与饲料科学.1992, (01) :12-14

动物科学 篇11

摘 要:在涉农专业就业吸引力不足的背景下,本文介绍了对东北农业大学2011~2013届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问卷回访,主要了解了学生的就业动机、工作性质、岗位薪资、就业影响因素等,同时得到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反馈,为预测该专业未来学生就业形势及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动物科学 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

课 题:本文系东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专项研究基金项目(编号CY201518)研究成果。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矛盾日渐突出。在此背景下,农业院校的就业工作面临着工作条件艰苦、吸引力不足、对口率偏低等尖锐的就业矛盾。对笔者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回访并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不但能够了解对学校设置的专业的社会评价,还能够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出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一、调查对象、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查排除了考研升学、转行、不连续就业等因素,以2011—2013届在畜牧行业工作3~5年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问卷64份,回收率为91.4%。问卷共设计了43道题目,分为基本信息、就业情况、求职影响因素、工作建议及用人单位评价五个部分。

二、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1.就业情况

(1)择业主要动机。受调查者中,择业动机主要考虑的前三位因素分别为发展空间、薪资、工作环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的择业观趋于理性,更加重视个人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同时,学生仍然将薪资高低和工作环境的轻松程度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避重就轻的心态。

(2)选择工作种类情况。学生刚毕业从事工作的种类为销售类最高,占42%,养殖、技术类最少。与目前的工作种类对比发现,养殖、销售类人员流失率较高,仅有15%的受调查者在3~5年内没有换过工作。而服务类、管理类等稳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从业人数上升,这说明学生对艰苦的工作环境缺乏足够的耐受能力,难以长期坚持,转而偏向于选择相对稳定和工作环境较好的岗位。此外,受公务员考试热等大环境的影响,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人数由8%增长至15%,增长比例最高。

(3)工作岗位及薪资变化情况。学生毕业初期从事业务员、技术员等初级岗位的人占绝对多数,占比达92%。工作3~5年后,有28%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晋升为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学生毕业初期工作岗位的薪资分布基本与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对应岗位相匹配。在经过3~5的工作后,约有30%的学生薪资增长,其中在5000~8000元区间的薪资涨幅比例最高。如图1、图2。

2.求职影响因素

(1)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过程中,有54%的学生受父母、亲戚或恋人的影响,只有3%的人能完全自主择业。调查显示,47%的学生到了大学四年级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学生认为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对后期就业的帮助最大,其次是就业心理调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及早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性。

(2)择业中的优势与不足。学生毕业初期就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排在前三位的主要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7%、个人能力不足占44%、对岗位缺乏了解占27%。调查得知,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实习经历,直接导致就业困难。学生的自我感受调查显示,在影响自身发展的瓶颈因素中,人际沟通占比最高,为33%,这与“90后”学生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缺乏人际沟通经验的成长背景密不可分。

(3)求职信息获取渠道。受调查者中,有64%的学生首先通过校园招聘会获得求职信息,其次是人才招聘网站和家人、朋友的介绍。当学生遇到就业困惑时,有69%的学生选择自学或网络解决问题,请教老师的学生仅占20%。

3.企业评价与反馈

用人单位从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专业水平和工作绩效四个方面对毕业生做出了评价。笔者学校的毕业生与大专、中专等职业学校相比,具备更强的理论基础、分析能力和思维创造力,具备更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但与之相对的是,笔者学校的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方面表现较弱。这在客观上反映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实践经历不足的普遍劣势。

三、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培养针对性

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一年级重点开展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念;二年级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三年级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四年级向学生传授求职技巧,提升就业成功率。

2.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增强就业创业技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学校要为学生积极创造实习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竞赛、创客空间等方式搭建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帮助学生积累就业创业经验,让学生对就业市场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增强就业意识,积累创业技能。

3.改变传统就业观念,丰富就业信息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名家讲座、毕业生交流、校企共建、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就业政策,传授求职技巧。帮助学生摆脱从众、攀比、依赖等负面心理,摆脱“学而优则仕”“旱涝保收”的陈旧观念,建立投身农业、扎根基层、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良好就业观,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学习成功经验,增强就业本领。

参考文献:

[1]王芬,段静.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评价反馈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2]王占仁.就业形势与高校就业工作实践创新[J].思想教育,2014(1).

[3]高霞光,张俊.高等农业原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

[4]乔炎.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赤子,2014(19).

动物科学 篇12

1 当前各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教学实习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投资的增加,大部分高校均具有良好的课程实验设施,能满足大学生室内课程实验所需条件。然而在应用型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多数学校只是重视了理论教学和室内实验条件的改善,而忽视了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许多学校在学生实习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投入不足,对教学实习环节不够重视,不具备良好的开展教学实习的条件和环境。而且建立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偏少或建立的是非实质性的实习基地,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生产实习大多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认识肤浅,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很难见到成效[1,2]。

1.2各论课程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应用性较强的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各论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各论课程教学中,许多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1) 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习;2) 在理论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用参观等方法代替实习; 3) 在理论课程讲授结束后,开展没有指导教师的“分散实习”[3]; 4) 只有理论讲授,没有实习。

上述教学模式和方法均存在着诸多弊端: 第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后续的实践实习过程中往往需要重新进行理论的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第二、第三和第四种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理论上对于所学知识进行了掌握,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受到了限制或缺乏,在今后的毕业实习和就业中由于没有实践的考验,综合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第一任职能力无从谈起,在后续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1. 3 培养体制的不严格导致各论课程学生实践培养的松懈

在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许多学校演习多年的两段教学模式,即理论和实践分离,从而从培养体制上造成对于实践实习过程的不重视; 同时由于许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对专业的认知存在误区,想当然地认为现代畜牧业的养殖模式依然演习多年来的传统饲养模式,使得学生忽视了对于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教师实践能力缺乏不足以支撑本科生各论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改进,许多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更多倾向科研能力的考察,因此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忽视使得各论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不能支撑动物科学专业各论课程的教学,使得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成为空谈。

2 以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

2. 1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

在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各论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制订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调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各论课程集中安排到一定时限内完成。以“养猪学”课程为例,将课程集中安排到半个月内,采取上午理论课、下午实践实习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的时限内,将学生分配到养猪场的各个生产和管理岗位,定期轮岗。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亲自参与猪场的管理和生产计划的制订,参与各个生产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并参与解决遇到的问题。

2. 2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2.2.1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调整是该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

课程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4]。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要求某一各论课程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在这一时限内尽量只安排该课程的实施,从而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理论学习、实践实习、问题分析、参考文献查阅等,因此需要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调整作为保障。

2.2.2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课程完成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由于理论课后马上接触生产实践,因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由于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分布在各个生产和管理岗位,每天课后的讨论以及问题的提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3教学内容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传统的教学由于没有实践过程的参与,因此注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要求上午理论教学,下午实践实习; 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在每次理论课程实施过程中,都要与实践内容相结合,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实践内容紧密相关,因此需要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精心设计。

2.2.4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相关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对于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有极高的要求。由于每次理论课程实施过程后马上进行实践内容的实施,而且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马上需要解决,因此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作为教师必须对于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所预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但能够将现在的养殖现状介绍给学生,而且必须能够使学生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增加学生对于专业的信心。

2.2.5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体制

由于传统的动物科学专业各论课程为两段式教学,因此课程分别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参与实施,教师人员固定且人员较少。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需要在课后将学生分布在各个生产和管理岗位,因此要求参与的教师相对较多。由于学生在刚进入养殖区时经验相对较少,对于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不深,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教学改革模式要求养殖场内的所有教师、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均要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和指导中。

3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成效与应用前景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是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促进就业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第一任职能力培养为宗旨而建立起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改革模式实施以来,已经有多届学生毕业并进入到科研院所、养殖和饲料加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1 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加强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学生的动手机会大大增加,有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对生产实际的认识更深入,效果更明显,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及今后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5]。与以往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相比,参与实施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的学生已经在就业和工作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第一任职能力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3. 2 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对于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6,7]。该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广大动物生产各论课程教师已经开始在注重科研能力提高的同时关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锻炼与提高,同时由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组织形式较为灵活,教师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

4 小结

总之,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在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各论课程实施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新的模式也带来了管理上、质量保证、成绩合理评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这些都有待在实践中作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静伟,梁国伟,李文军.改革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实践能力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1):51-53.

[2]刘会君,项斌,计伟荣.改革生产实习模式提高生产实习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130-132.

[3]张育.基地教学: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合作共赢的法学专业实习模式[J].法制与经济,2007(7):124-125.

[4]张鄂,奚延辉,毛世民,等.创建新型生产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生产实践综合能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4):63-66.

[5]汪雪琴,张贝克,吴重光.改革实习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83-85.

[6]汤彩萍.“工学结合”生产实习模式的实践与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3-54.

上一篇:素质教育在实践中产生下一篇:地域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