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外科学论文

2024-06-05

实验动物外科学论文(精选12篇)

实验动物外科学论文 篇1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我国的医学高等院校学习。来华留学生攻读西医专业人数仅次于汉语言专业, 西医学历教育人数居各专业首位[1]。留学生教育相比国内本科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差异,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留学生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 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和世界知名度[2,3]。

独特的地域特点及文化氛围为新疆开展医学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 新疆医科大学 (以下简称“我校”) 自2001年以来开始招收医学留学生, 在校学生规模较大[2,3,4], 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和沙特阿拉伯等18个国家。高等医学院校外科教学中, 动物外科实验是外科总论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实践, 目的是培养医学生掌握良好的无菌观念和一定的外科基本技能, 是医学生在接触临床外科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将来外科临床实习以及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基础[5,6]。留学生作为有别于我国医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有着语言、宗教及文化背景的差别[4,7,8], 其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摸索和创新。本文拟结合我校留学生动物外科实验的教学工作, 对遇到的问题及教学实践做一探讨。

1 充分了解留学生的特点

1.1 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的差异

由于新疆的地理位置特点, 选择我校的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医学院校, 新疆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塔吉克族等均信仰伊斯兰教, 我校教师早已习惯了多元文化环境, 尤其是伊斯兰文化, 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的思维已深入人心, 所以我校教师能更好进入角色, 有利于双方信任的建立及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比如, 他们不愿意使用猪作为实验动物, 这一点与新疆本地的穆斯林学生相同, 所以我校一直以来均采用家兔作为第一阶段的实验动物, 在第二阶段, 以学生自愿报名为前提, 采用犬作为实验动物。

此外, 部分学生无菌意识较低, 实验操作前不愿更换洗手衣, 身上佩戴的饰品也较多, 术中不愿意按要求戴帽子及口罩;由于宗教信仰, 男性留学生喜欢留大胡子, 女性留学生喜欢披头巾等[7,9]。这都对于外科无菌术的训练增加了一定难度, 而无菌意识的培养恰恰又是动物外科实验的最终目的之一。笔者认为, 一方面, 需要耐心讲解外科无菌术的重要性, 可以将临床工作中一些由于忽视无菌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贯穿在实验中, 互动讨论。另一方面, 带教老师需要以身作则, 每堂实验课均完整示教外科洗手前准备工作、更换洗手衣、戴帽子及口罩、外科洗手, 穿手术衣及带无菌手套, 这样对培养留学生正确的无菌意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忽视的是, 带教老师认真的态度有利于和留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亲切、和谐的氛围。

1.2 语言能力特点

对于多数来我院学习的留学生, 英语虽作为其官方语言, 但并不是母语, 英语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 比如把国际音标的清辅音t读成浊辅音d等, 明显有别于美式或英式发音[10]。此外, 我校大多数教师也没有欧美国家留学背景, “中国式英语”难以避免, 使得彼此交流经常会产生误解, 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10]。笔者在带教中体会到, 动物外科实验有别于其他理论课程[8,11], 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 医学专业术语相对较少, 带教老师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的操作, 通过标准的示范可以极大程度减少误解;要勤于沟通, 注意倾听, 教师与学生熟悉彼此的发音特点需要一个过程, 一旦熟悉了, 交流不会存在太大问题;此外, 每个小组都会有发音较标准的学生, 通过发音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 当依旧存在沟通困难时, 可以将交流内容写在纸上, 但这不应当成为常态。容易忽视的是, 部分来华留学生存在跨文化人际交往障碍, 沟通不良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误会[12]。笔者感悟, 带教老师本着真诚沟通、教书育人的态度, 课堂下勤敏练习, 课堂上多沟通多交流, 彼此熟悉了对方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能将不良沟通减少到最低程度,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课堂纪律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不可否认, 素质及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留学生纪律性较差、自由散漫、上课出勤率不高, 少数学生迟到及旷课成为常态[4]。还有学生认为, 他们毕业之后是要成为“physician”而不是“surgeon”, 所以不参加动物实验。对此, 教师应对学生合理引导, 阐明动物外科实验的目的, 即通过外科实验必须掌握良好的无菌观念和一定的外科基本技能, 最好附上举例说明。比如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这一操作, 是每一位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 不分内科或外科, 但完整的操作过程需要正确的无菌意识、动手能力、最后固定引流管的缝合、打结技术等。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 喜欢提问, 不太喜欢“灌输式”授课方式, 经常问为什么, 而不是简单接受怎么操作。比如他们问过笔者“我可以直接用手, 不用器械进行很好的缝合, 为什么一定要用持针器和镊子?”、“我可以用拇指和示指拿持针器进行很好的缝合, 为什么一定要用拇指和环指, 或把抓式来握持针器?”等问题, 对此要适当鼓励和引导, 严肃规范的解答, 以调动他们对外科的激情, 既要活跃课堂气氛, 又不能让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笔者发现, 班干部在留学生班级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因此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监督、管理作用, 有利于维持活泼而不会失控的课堂秩序。事实上, 大部分留学生希望多动手操作, 不太喜欢一味的理论说教, 而动物外科实验给他们提供的正是这样的机会, 但在操作过程中, 一定要监督他们做到正确使用器械, 规范操作。比如所有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有些学生拿器械的姿势不正确, 需要多次纠正才能改正过来, 带教老师要耐心讲解, 不仅要讲解正确的姿势, 还要讲解为什么。目前我校第一批留学生硕士即将毕业, 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希望能留在我校从事留学生教学工作, 这种方式是否能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是否值得进一步探索, 有待验证。

2 规范教学内容

规范化的实验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外科动物实验基本操作而言, 国内各院校有着细节上的差异, 没有统一的标准, 带教老师毕业于国内不同的医学院校, 学习到了不一样的操作标准, 但是,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增加留学生的困惑感。就打结而言, 国内有的院校示教左手打结, 有的第一个结为单手示指结, 有的第一个结为单手中指结, 有的则示教双手结等;还有, 戴手套的方式, 有的示教无接触方式, 有的则为传统方式。众多标准不一的示教内容会影响了实验效果, 所以有必要规范教学内容。我校地处西部边陲, 少数民族学生较多, 汉语言能力及接受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外科教研室根据我校的特点和开设的实验内容, 自行编写了汉语版本动物实验手册, 但尚无英文版教材。教材中规范了从洗手、穿衣、戴手套到打结、缝合等基本操作。举例来说, 打结示教中, 从第一步持线开始就规范了整个过程, 第一个结必须是右手示指结, 不允许带教老师将实际工作中多式多样的打结方式都带入课堂, 因为过多的信息量加上沟通上的不完善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多”并不意味“好”。但同时也需要向学生说明, 外科动物实验内容仅为最基本的外科操作, 对立志于从事外科的学生, 外科生涯会继续丰富各种操作。

3 对教师的要求

3.1 提高教师自我素质

和大部分留学生一样, 带教老师的英语也不是母语, 也不能做到随心所欲的表达, 也会影响交流和理解。努力提高带教老师的英语表达能力, 首先是提升自身公共英语素质, 其次是充分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英语词汇及标准发音, 加强医学专业英语学习[13]。笔者的体会是, 课前充分准备, 把拟定讲解的内容大声朗读, 反复练习, 必要时录音并倾听以纠正语音语调, 力争能做到清晰表达;为了进一步加强听说理解能力, 平时可坚持观看一些医学相关的美剧, 如《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及《实习医师格蕾》等。此外, 学校也应当分期分批地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外语培训, 为切实提高带教老师英语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4]。

3.2 充分备课, 利用好互联网技术

每次实验之前观看相关视频, 了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基础。外科的基本操作包括打结、切开、分离、缝合、拆线等。一方面, 带教老师可在网上下载关于外科器械及基本操作的英文原版视频, 将视频内容与英文教学内容及实验手册整合。另一个方面, 尽量使学生课前就能看到视频, 让学生了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比如可以建立微信群, 在实验课之前, 将相关的视频操作上传到群上, 建议学生们在上课前先观看视频, 然后在正式动物实验课时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模仿学习, 这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留学生在动物实验课表现很活跃, 问题也很多, 微信群也有利于课前课后的及时交流。

3.3 课后随访, 及时发现问题

每次实验课结束时都布置一定的任务, 可以是打结, 也可以是缝合, 也可以是对实验内容按自己的理解写一份报告等。向留学生解释传统的中国习语“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涵义, 鼓励留学生回宿舍后练习打结、缝合、拆线等基本功, 鼓励留学生把自己练习的素材上传到微信, 和大家交流。在下一堂实验课时, 对上传的作品进行点评, 对不足之处比如器械姿势不正确或操作不规范等进行及时纠正, 形成良好的互动, 提高留学生的积极性。有的留学生很勤敏, 会到科室去找带教老师询问自己的疑惑, 外科带教老师临床工作较为繁忙, 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前提下, 应尽量给予耐心解答, 或者约定好时间仔细讨论, 不可敷衍搪塞, 让留学生的学习激情有挫败感。

4 存在的问题

4.1 规范化教材及视频缺乏

留学生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材缺乏[10]。毫无疑问,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 好的英语教材可以将英语教学提升到高的起点和开阔的视野;对于动物外科实验来说, 教材及视频的重要性举足轻重。目前国内虽有少量英文版动物实验教材, 但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英文版视频更是一片空白。手术视频示范教学在医疗教学中有重大意义[14], 对动物外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校的留学生也没有统一的英文版动物外科实验教材或视频, 带教老师基本上是结合中文教材, 整合网络上的资源来进行全英文教学, 这无疑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目前我校外科学教研室拟定组织教师录制视频及编撰动物外科实验的英文版教材, 可能一定程度弥补这一缺陷, 但我们也期待更高层面的统筹规划。

4.2 教师的付出与回报

不可否认, 英语教学的教师工作量大, 要找英文教材或手术操作视频, 整合到自己的备课中, 付出时间多;此外, 练习口语在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付出比平行中文课程多好几倍的工作量[10]。单凭教师对英语及教学的热情并非长久之计, 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此外, 目前高等院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以科研为主;还有, 动物外科实验一般由附属医院外科一线临床医师承担, 而他们正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主力军, 对他们的年终考核及晋升也是主要以科研为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很多优秀的教师无法全心全意地进行留学生外科实验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甚至抵触留学生外科实验教学[10];我校也出现带完一期留学生外科实验后, 再也坚决不带任何留学生课程的教师。如何平衡教师的付出与回报, 还需要学校及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一些优惠, 以保证留学生外科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

总之, 与国内医学生相比, 留学生外科动物实验教学有突出的特点。带教老师需要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规范实验内容, 提高自我素质, 认真备课,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 及时随访,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随着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展开, 我们期望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留学生全英语教学方面的扶持力度, 提高留学生外科实验的教学水平及质量, 保证留学生外科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

摘要:动物外科实验是外科临床实习及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基础, 医学留学生是有别于我国医学生的新兴群体, 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是教育水平国际化的重要指标, 有利于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和世界知名度。一方面, 教师应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规范实验内容, 提高自我素质, 精心课前准备,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 课后及时随访,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规范教材, 平衡好教师的付出与回报, 可为留学生动物外科实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留学生,动物实验,外科

实验动物外科学论文 篇2

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外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历程,探讨我国实验动物学发展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未来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战略与建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实验动物学的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与描述性分析,结合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实际,提出我国未来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战略与建议。结果我国实验动物学取得了较大发展,生产设施及动物实验条件得到很大提高,人才体系基本建成,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实验动物学发展水平比较,仍存在实验动物质量不均

一、动物实验操作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结论在加强法制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实验动物资源与技术协作共享体系,建立实验动物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资源研究、质量控制以及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一是以实验动物本身为对象,专门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遗传、饲养繁殖、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营养和环境等,开发实验动物资源、实行质量控制,为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和品系丰富的实验动物。二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开展医学实验研究,进行生命基本规律和病理发生机制的研究并通过推演、类比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大问题。实验动物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已经融入到许多前沿学科中,并由此衍生了一些分支学科或以实验动物为主要支撑的学科,如比较医学、实验动物医学、转化医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等。实验动物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是衡量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动物科学伴随生命科学的发展而兴起,反过来又成为生命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近10年中,生命科学取得的惊人成就,几乎都来源于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作为“活的仪器”应用于广阔的领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和国家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历史

古代人早就知道使用动物进行试验。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动物实验可追溯到公元前4~3世纪,亚里斯多德首先用解剖的技术展示了动物的内在差别。

埃拉西斯特拉塔在猪体内确定了气管是吐纳空气的通道,而肺则是呼吸空气的器官。被认为是进行活体动物解剖的创始人。

实验仅使用死亡的动物和人体进行解剖,但被当时的教会统治当局所禁止,他们阻止人们获得有关自然世界的知识。

直至16世纪初,科学意识才再度觉醒。A.韦萨留斯利用犬和猪进行了公开的解剖学的示范教学。这种活体解剖实验使解剖学和生理学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飞跃。

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采用狗、蛙、蛇、鱼和其他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了血液循环,并阐明了心脏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19世纪世纪以来,尽管动物实验的成就显著,开创了一个所谓科学医学的黄金时代。但是,动物实验也开始遭到指责。在英格兰、美国的纽约等地先后成立了一些“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DA)”他们的宗旨之一就是反对在科研中使用动物,认为动物和人类没有多少差异。不过新的科学概念很快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一生中作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在心脏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级神经活动三个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由于他的研究不断的使用狗做实验,因此,他的许多著作都是用狗来命名的。他对动物实验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没有对活动物进行试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界的各种规律,这是无可争辩的”。

1909年,C.C.Little首先采用近亲繁殖而育成了DBA近交系小鼠,成为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近交系动物。

三.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概貌

1.发达国家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现状

实验动物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手段,因而受到一些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放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与当时发展原子能等量齐观,使这门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发达国家以美、欧、日本为代表,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在科学研究、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基本现状是:常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供应商品化、社会化标准化质量管理行业化,实验动物保种和新资源开发政府资助的公益化,科学研究资助力度加大化,动物实验技术规范化。尤其在科学研究、保种育种和新资源开发方面政府投入力度非常大,有利的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实验动物设施已达到标准化、现代化,全封闭饲养、自动送风、空气过滤、恒温恒湿、人工照明、严格控制微生物;笼具配套、规格齐全;饲料按不同动物种属科学配方,按操作常规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同时,在美国从事实验动物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专家数量众多,而且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出的精英人士。先进国家的实验动物中心的工作,由威望较高的教授主持,可见对实验动物科学的重视程度。并且,先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实验动物法规,明文规定实验动物的质量要求、环境设备、人员素质等要求。

2.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快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外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发展实验动物科学的迫切性尤为突出,加之专家学者的呼吁,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1980年国家农业部邀请了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比较医学系主人徐兆光到我国讲学,他在北京举办了第1个全国高级实验动物人才培训班,启动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现代化的进程。

1982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云南西双版纳主持召开了全国第1届实验动物工作会议,开创了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新纪元。

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1987年4月,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

但是,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动物设施除一些发达城市以外,普遍落后,实验动物质量差、品种少、数量不足。另外,我国实验动物专业人才不足,专家较少。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些地区存在有法不依、有标准不遵现象;实验动物福利伦理认识程度低,缺乏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规范和机制。

四.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前景展望

实验动物科学的前景是可观的,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实验动物科学会成为揭示生命奥秘的关键角色。近交系动物的育成为遗传学研究、育种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等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免疫缺陷动物的研究对于器官移植、肿瘤学研究、免疫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因工程动物使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成为可能,使基因治疗基础研究成为可能。在加强法制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动物资源与技术协作共享体系,建立实验动物科学重点实验室,使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五.结语

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基础科学,融合了生物学、动物学、兽医学和医学等科学发展起来的。实验动物科学本身在飞速的发展,实验动物随着人的意愿,越来越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必将有

动物实验与雄性动物 篇3

苏克与毕里调查发现,在神经科学领域,平均5.5只雄性动物对应1只雌性动物,其后依次是药理学的5:1,生理学的3.7:1。同时,苏克与毕里还调查了某些特定疾病动物研究使用雌性哺乳动物的比例,再将它与全球女性罹患这些疾病的比例做一比较。

结果令人吃惊。举例说,诊断罹患焦虑与忧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2倍多,但针对焦虑与忧郁症进行研究的动物实验,使用雌性动物的比例不足45%;女性中风的比例也高于男性,然而仅有38%的中风实验使用雌性动物;有些甲状腺疾病发生于女性的概率是男性的7倍~10倍,但仅有52%的动物实验模型使用雌性动物。

较少使用雌性动物,主要是因雌性动物有周期性的生殖荷尔蒙,变量较多,科学家因此认定雌性动物不适合作为基线模型的研究对象。例如,科学家于1923年发表报告,指出母鼠的行为活动,明显因发情期而有所不同,导致惯用雌性动物的实验从此改用雄性。不过,却没有多少证据可以证明,生殖荷尔蒙这项差异足以让雌性动物不适用于模型动物。

相反,2005年的一项综合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母鼠,对疼痛的感觉与公鼠并无不同。研究人员因此认为,母鼠的发情期会导致研究结果失真的说法值得再商榷。此外,数百项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雌性动物是有效且可靠的实验。在研究人类疾病如癫痫与多发性硬化症时,由于这些疾病的症状会受卵巢类固醇影响,因此使用雌性动物是必须且适当的。

苏克与毕里认为,为修正动物研究偏见,科学界必须严厉强制执行若干措施,不能再采取自愿制度。仅使用雄性或雌性动物的研究报告作者,于报告的篇名中必须注明使用动物的性别,引导研究人员寻求性别平衡。此外,计划的经费赞助者,应拒绝未能说明动物性别的申请,多支持将性别考虑在内,根据性别分析资料的计划。

苏克与毕里也希望,这项改变有助于让动物研究性别平等成为固定模式。总部设于华盛顿的“性别差异研究”组织,以及新面世的期刊《性别差异生物学》,均是令人鼓舞的改善迹象。

话虽如此,以老鼠从事关节炎研究的道斯仍然认为使用何种性别动物,应视情况而定,有些实验偏用某种性别动物,自有其正当理由,与性别偏见无涉。道斯指出,在他们的研究中,公、母鼠均有诱发关节炎的能力,但以公鼠的效果较为显著,主要是因为公鼠不受荷尔蒙周期影响。

从事免疫学研究的海格拉斯也说,免疫学报告常省略性别不提,是因为众所周知,免疫学研究多以母鼠为主,只要老鼠的性别能够辨别,公鼠即会遭到淘汰。

海格拉斯说,这个决定与实务操作有关。将公鼠关于一笼,常因压力反应而开始打架,甚至离奇死亡,使用公鼠反而增加变量。

其次,将老鼠头下脚上进行腹腔注射时,老鼠会大量撒尿。母鼠的尿液会随研究人员的手顺流而下,公鼠则会向外激射,喷得研究人员一身。海格拉斯说,免疫学研究多使用母鼠,与解剖学有关,并非性别偏见。

针对道斯与海格拉斯的说法,苏克认为,正是因为母鼠会受性染色体与性类固醇影响,关节炎的研究更应将母鼠考虑在内。而唯有将公鼠与母鼠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才能将公鼠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女性身上。

实验动物外科学论文 篇4

1 动物营养与饲料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高校实验室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3]。因此,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在学校的支持下加强了建设力度和开放程度。

1.1 实验室队伍建设

开放实验室工作繁重、专业性强, 因而人才是最重要的。随着实验室的发展, 人才的重要性也日见突出[4];因此, 加强实验室人员建设便成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开放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几年来,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已建成一支以年轻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实验队伍, 梯队合理。现有在职人员33人, 其中教授 (研究员) 9人, 副教授 (副研究员) 9人, 讲师 (助研) 10人, 实验师5人。实验室定期派遣人员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计量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地参观学习与进修。除上述固定人员外, 实验室每年还聘请广东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教师或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工作, 完善了教师组成结构, 并且丰富了实验室的专业知识, 使实验室人员知识层次始终保持在高水平。高水平的实验队伍为实验室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保证。

1.2 实验室硬件建设

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对开放实验室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障。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面积为6 000 m2, 下设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实验室、家畜环境卫生实验室、草地饲料实验室、养羊学实验室、养牛学实验室、动物福利与行为实验室、分子室、色谱室、荧光室、细胞室、生化分析室、常规实验实验室。利用省重点实验室专项及本学科的科研资金, 使实验教学的各实验室面积、空间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生均占有实际使用面积达3.0 m2;实验室房间高度为3.7 m, 地面防滑、耐磨, 实验台面具有耐腐蚀性, 实验台、柜、桌、椅符合规范标准;房屋无破损、无危漏隐患;实验室通风良好、照明良好;水、电、气管道、网络走线布局安全、合理, 符合国家规范。此外, 通过学校的大力扶持及省、国家相应建设资金的投入, 3个动物实验饲养基地 (阿城畜牧高新技术园区、香坊畜牧实验实习基地、东北农业大学饲料中试基地)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占地面积为76 hm2, 建筑面积超过3万m2。

实验室经费投入, 如果过于分散在各个教研室, 会造成量小面广, 很难起到改善实验条件的效果[5]。近年来, 开放实验室投入的建设经费达5 000多万元, 有计划、有步骤地购买先进、实用的仪器设备, 购置了显微操作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气 (液) 相色谱、质谱 (液质连用) 、蛋白质纯化仪、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全自动定氮仪、生化分析仪、全自动氧弹量热仪等大型仪器和电子分析天平、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电磁搅拌器、旋转蒸发仪等常规仪器。近5年购置的新设备占设备总值的87%, 并保证80%的仪器设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由于市场上缺少符合该实验中心要求的小型专业设备, 实验中心自行设计了干酪槽、发酵罐、农产品加工设备等。实验室对所有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 专人负责。

由于实验室开放面向校内多个学科、多个专业的实验教学, 实验学生人数从2005—2006年度的1 673人 (次) /年逐年增加, 仅2010—2011学年度已达到4 597人 (次) /年, 增加了64%的实验任务, 实验工作量饱和;另外, 由于实验室规范和科学的管理, 大型贵重仪器定时定期向校内外研究生、本科生开放, 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1.3 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

搞好设备管理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 以及制订出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与工作职责, 将设备管理工作与责任明确到人, 并针对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 加强管理[6]。

为保证实验室开放运行的规范化, 实验室还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 如《实验室管理人员暂行条例》、《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暂行制度》、《研究室使用管理制度》、《IT实验室与微机室使用制度》、《教学实验室使用制度》、《实验室具体负责人及暂行分工》、《仪器设备有偿使用制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实验室关于损坏、丢失仪器设备赔偿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等, 详细制订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使用者所要遵守的各种条例措施, 内容涵盖了实验室安全、卫生、人文环境、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此外, 为保障动物实验实习中心 (基地) 的充分利用和良好运行, 实验实习基地相继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包括《实验实习中心防疫消毒制度》、《实验实习中心动物实验舍使用规定》、《实验实习中心实验室使用规定》、《实验实习中心解剖室使用规定》、《实验实习中心卫生防疫制度》、《饲养员管理制度、司炉工交接班制度》等, 以及来人登记、来人住宿登记制度, 明确门卫 (清洁员) 工作范围和责任, 明确更夫工作范围、责任和各分管负责人消毒区域分工等。

实验室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全年开放, 鼓励学生联合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共资助开放性实验项目30项, 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9项, 已经全部通过了论文答辩,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圆满地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由于开放实验室规范和科学的管理, 大型贵重仪器定时定期向实验学生开放, 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实验工作量饱和。

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开放实验室发展思路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 过分地重视理论课教学, 课程设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干, 实验教学内容几乎隶属于理论课程, 实验重心不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只是为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容[7]。动物科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 以学科建设要求为基本要素, 对理论教学、生产实践和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改革思路。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开放实验室作为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其发展思路也与专业的教育理念与改革思路一致。

2.1 更新教育观念, 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培养的人才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体系、实验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 畜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胜任工作, 而且能进行艰苦创业;不仅为自己创造就业岗位, 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国内过去培养的人才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而现代畜牧业需要的人才是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动手操作, 既能就业又能创业;因此, 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人才培养方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放在饲料业和畜牧业企业所需上, 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亲自参加饲料和动物生产, 把课堂理论学习与畜牧业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 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能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动手能力, 敢于面对生产, 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有信心从事创业艰苦工作。

2.2 调整专业结构, 改革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改革学科专业的设置, 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科遵循“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面向市场”的基本原则, 对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的内容进行改造, 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形式, 课程则是教学的主要载体。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就要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中, 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在教学中, 还要强调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 将科研项目和生产实践中的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师生互选互动, 实施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 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学科及专业发展的新趋势, 有针对性地增开了一些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和与创业有关的课程, 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之中, 用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熏陶学生, 使创业精神潜移默化, 创业知识丰富多彩, 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2.3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学科在实践教学方面, 建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实验中心, 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和开发项目,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 引进企业参与机制, 请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讲授创业基础知识, 辅以行家专题讲座, 安排教学咨询。

学科还与校外企业、大型畜禽养殖场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 并与校外基地建立了符合学校与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发展计划。目前, 已建立中外合资哈尔滨神农微维有限公司、哈尔滨远大饲料有限公司、哈尔滨华达饲料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大生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升饲料开发有限公司、草业科学研究所等校外实习基地23个。多年教学实践表明, 实习基地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方面提供了良好条件,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技能。此外, 还邀请校外企业家作为企业导师,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学生将来由学生向公司企事业员工转型做好铺垫, 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事业、科研单位等所需的人才。

实验室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8]。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将根据专业发展思路, 通过学校、专业、实验室及教师全方位配合和协调, 继续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开放程度, 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齐建国, 张文桂.建设一流实验室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6) :706-709.

[2]朱锦兰.开放动物营养实验室的实践与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25 (6) :52-54.

[3]温光浩, 程蕾, 陈敬德, 等.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5) :8-10, 26.

[4]张连芳, 晋清珍.建设一级实验室全面提高普物实验室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0, 17 (3) :11-12.

[5]白志学, 刘淑云, 马滨基, 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8) :95-97.

[6]徐远卫, 左楠, 陈然.完善高校设备管理的构思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7) :160-162.

[7]李安生, 杜文辽, 王良文.论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5) :122-123, 132.

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管理规程 篇5

1.1 为保证生物制品生产、检定和科研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的科学管理。

1.2 本规程所指的实验动物是指来源清楚或遗传背景明确,符合微生物控制指标要求,用于生物制品生产、检定及科研的动物。

1.3 本规程包括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试验两部分。实行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的认证制度。各单位实验动物部门应根据本规程和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执行。实验动物设施

2.1 选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对建筑物的要求。此外,应从实验动物卫生防疫的角度充分考虑。周围无家畜、家禽及其他动物饲养场,选择无可能成为中间宿主的昆虫滋生或可以控制滋生的区域。尽量选择无空气污染及噪音干扰的区域。

2.2 实验动物设施分实验动物生产和实验动物试验两类,动物生产和动物试验设施应严格分开。

2.3 应根据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及微生物控制的级别,建造相应的实验动物设施。以防不同品种动物相互干扰,不同品系动物发生遗传污染,以及不同级别动物发生微生物等污染。

2.4 应有足够数量的试验动物饲养间,以利于不同品种、品系,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试验目的的动物试验能隔离饲养。

2.5 进行有感染性和放射性等生物危害性试验的动物饲养间,应该与一般性试验的动物房严格分开,且有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生物有害物质的外泄和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危害。

2.6 设施的建筑要求

2.6.1 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对建筑物设计、建造的的一般要求,但要充分考虑实验动物设施的特殊性。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均为圆孤形,易于清洗、消毒。墙面应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的材料。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下水设计合理,保证水流通畅。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饲养室应有良好的气密性。走廊应有足够宽度、门宽不应小于900mm,送排风应能控制,符合所饲养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级别要求。应有二路电力供应及备用发电设备,以保证通风设备正常运行。

2.6.2 实验动物设施内应有明显的区域划分。

2.6.2.1 动物饲养区域:动物生产、繁殖、试验期饲养观察。

2.6.2.2 动物试验操作区域:与动物饲养间相邻或相近处,设置与试验种类相应的实验操作室。

2.6.2.3 动物受领、检疫区域:新搬入动物进行检查、检疫。

2.6.2.4 物品搬入、贮存区域:饲料、垫料等消耗性物品、笼器具的搬入及贮存区域。

2.6.2.5 事务管理区域:记录及各种事务管理、更衣、卫生间和浴室等。

2.6.2.6 废弃物处理区域:垃圾、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前的暂存区域。

2.6.2.7 洗刷、消毒、灭菌区域:笼架具的洗涮消毒、饲料、垫料等物品的消毒灭菌。

2.6.2.8 机房区域:空调机房、配电室等设备设置区域。

2.6.2.9 其他区域:走廊、门厅、楼梯、电梯等区域。

2.7 实验动物饲养室的环境条件

根据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要求的不同,饲养室的环境条件分为四类。

2.7.1 开放系统:适用于饲养普通级实验动物。

2.7.2 亚屏障系统:适用于饲养清洁级实验动物。

2.7.3 屏障系统:适用于饲养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实验动物。

2.7.4 隔离系统:适用于饲养SPF级及无菌(GF)级实验动物。

2.8 实验动物环境条件标准:按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标准》表1执行。3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3.1 实验动物生产种群应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控制符合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生物制品生产、检定及科研用大、小鼠的质量应达到清洁级以上标准。为保证动物质量,应定期进行微持物学、病理学、遗传学的监测。不符合标准的应及时更新种群。

3.2 根据生物制品生产、检定和科研的需要,选育、生产不同品种、品系,符合微生物控制要求的实验动物。

3.3 根据动物的品种,品系及微生物等级的不同,严格分开饲养,严格按各自的饲养操作细则加强管理。

3.4 实验动物生产应有能准确反映生产过程和动物繁殖生产能力的各种台帐、笼卡,并认真填写。

3.5 动物试验前应给予一定的适应期,以适应新的饲养环境。患病动物或试验期患病的动物,原则上不作治疗。啮齿类小动物应及时淘汰处理。犬、猴等中型动物在确认治疗不影响试验结果的前提下才能治疗,并应记录治疗所用药剂、方法等。

3.6 在同一动物试验室,使用同种、同品系的实验动物进行不同的试验时,应有明显的区别。动物的饲养架或笼子上应标明试验名称、试验期、动物只数、试验负责人等。同笼动物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办法区别标记,如刺耳、耳标、烙印、涂色等。进行活菌、活病毒试验的动物应与其他试验动物严格分开。

3.7 垫料要吸水性好,无害并消毒或灭菌后使用。定期换笼、换垫料、保持笼架具清洁卫生、干燥等。

3.8 应定期喂料给水。动物的饲料、水应符合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不能有影响动物健康及动物试验结果的病原体、化学有害物等的污染。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必须饲喂蔬菜、水果等新鲜饲料时,应保证质量,有防止病原体和毒物污染的措施。饲料的营养水平应符合《医学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标准》。饮用水须符合城市饮水卫生标准。根据饲喂动物微生物控制等级,应采用相应的消毒、灭菌措施。

3.9 实验动物设施内应进行定期和临时的消毒杀虫。防止传播媒介的滋生。消毒杀虫剂不应对动物健康和动物试验带来不良影响。实验动物的供应和使用

4.1 根据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科研所需的动物规格、遗传及微生物等级要求,供应具有动物质量合格证的动物。

4.2 动物运输应使用符合动物生理及微生物控制级别要求的运输工具。实验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的控制

5.1 实验动物的疾病防治,应以卫生的饲养管理及严格的检疫为原则,以预防为主。原则上不得采取疫苗免疫接种,免疫后的动物不得用于生物制品的生产、检定和科研。

5.2 凡引入实验动物时,必须按检疫制度进行隔离检疫。

5.3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物品出入动物繁育室。

5.4 应建立防疫消毒制度,加强动物饲养室内及院落的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消灭蚊蝇、野鼠等可能的传染源、传播媒介。

5.5 废弃或淘汰动物应及时处理,尸体及其他废弃物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5.6 发生疫情应及时隔离封锁,查明病因,采取措施,慎重处理,必要时全部销毁。

已污染的及可能被污染的动物、环境和物品亦应彻底消毒,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5.7 邻近地区发生疫情时,必须严格封锁,并加强防疫消毒措施。实验动物工作人员

6.1 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及试验期动物饲养管理的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并获得上岗证,应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干部。

6.2 从事动物试验的试验人员,应具备实验动物的有关知识,掌握所用动物的特性、习性、饲养管理要点等。

6.3 实验动物工作者应身体健康,每年体检一次,发现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应积极治疗,妥善安排。

“科学肉食动物”有话说 篇6

“我基本算是‘肉食动物’。”这位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吃肉,“从营养的角度来说,比较理想的是,每天的食物中来自动物的部分不超过总食物的三分之一,我可能大概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总的来说,吃得还是比较多的。”

红肉、腊肉、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可能致癌的问题,他很早就知道了,但是并没有因此改变生活习惯——当然,他本来吃这些肉类就很少,在他家的日常餐桌上,更常出现的是白肉:鸡肉、鱼肉等。

药与白肉

“嗯,既然说到这里,那我们来说说鸡肉中的激素问题和渔民用避孕药喂鱼的问题吧。”我追问道。

“最近我刚又写了一篇鸡肉中抗生素的文章,”刚刚吃完鸡肉的云无心纠正我,“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养鸡都是不允许用激素的。但是养鸡过程中,会用到抗生素。日常生活中,我们因为没搞清抗生素和激素的区别,就以讹传讹地认为这些鸡肉中含有激素。”

美国疾控中心认为美国多达一半的人用和大量的养殖用抗生素是没有必要和不恰当的。对中国,许多业内人士的看法是,医疗和养殖业中的“抗生素滥用”还要更加严重。滥用抗生素会产生抗性细菌,而这些可以免疫抗生素的细菌还可能通过肉、蛋、奶进入人体。

然而,现代化养殖,不用抗生素是很难的,行业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寻找更好的抗生素而已。与“走地鸡”相比,工业化生产的鸡中含有什么,风险有多大是清楚的,或者说是人们试图弄清楚的。而所谓的散养的“走地鸡”,反而无法严格控制,你不知道它们吃了什么,也不知道它们身上是否有病原,一只一只地检测是不可能 的。

在云无心看来,世界各国对于养殖中允许使用的抗生素、用量、用法,都会各有规范。符合规范的使用,对健康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人们关注的“滥用”,只能由监管来解决。

但是,喂鱼吃避孕药,可不是危害最小的选择,而是愚蠢的选择。“拿避孕药喂鱼,会导致鱼大量死亡”,云无心说,当然不排除有些缺乏常识的养殖户听信谣言去试,但这些人很快就只能抱着鱼的尸体哭了。

相生相克

作为科普作家,云无心曾经写过一系列科学饮食的科普文章,所以也很关注关于食物的一些谣言。有部电影叫《双食记》,“里面提到虾和维C一起吃可以杀人”。这显然用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相生相克”的理念。这类说法非常普遍,诸如羊肉不可与西瓜同食,鹅肉与柿子相克等等,“如果搜集的话,不下几百条,”云无心说,“这些饮食搭配禁忌,大都不是合理可靠的。”

传言中,虾与维生素C不能同食的原因是虾身体里的“五价砷化合物”会被维C转化成“三价砷”,也就是砒霜。

这一说法在理论上完全不通。首先,虾中的砷含量很少,而且主要以没有明显毒性的有机形式存在。其次,不同化合态的砷之间要转化,还需要相应的转化条件,而人体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化学反应器。第三,即使转化真的能发生,也需要一次吃下一百多斤的虾才能得到足够毒死人的砒霜。实际上,国外很多食谱中都是把虾和维生素C含量很高的食物一起吃的。

美食与风险

云无心说,他一般一周买一次食物,其中会买一两磅红肉,通常是猪肉。关于肉的做法有很多种,尤其是中国饮食,博大精深,煎炒烹炸蒸炖煮。“任何食物在不同的烹饪方式下都会有不同的影响。”云无心说,“对肉来说,你要煎炸爆炒,温度很高,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那么健康的成分。”

他很少用煎和炸的方式,“爆炒”,他稍微顿了一下说道,“会吧。因为毕竟除了营养、健康,还是要考虑风味口感的问题。烧烤之类的,偶尔也会吃。”但他同时也知道,“相对来说烧烤是最不健康的烹饪方式”。

烤肉中有两类致癌物,一类是杂环胺,另一类叫环芳烃。环芳烃的种类繁多,烤肉中发现的苯并芘是最著名的一种,也是最早被人类认识的化学致癌物。

烧烤时,烤架的位置可以影响苯并芘的含量。通常操作方式下,烤好的香肠中苯并芘含量为每公斤10.7微克,而烤架升高,让火和香肠相距5厘米,苯并芘含量下降到每公斤0.67毫克,而让香肠在火的侧面烤,苯并芘含量则只有每公斤0.1微克。香肠距离火越远,滴出的油越少或者不会滴到火上,这样就可以减少苯并芘的产 生。

虽然杂环胺的产生机理还不明确,但人们发现,烤肉时,每分钟翻一面直到烤好,与烤好一面再翻相比,前者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人们猜测,这是因为后者肉的受热更大、受热时间更长。所以,像牛排这种东西,越熟杂环胺约高,五分熟的牛排相对就比七分熟要健 康。

然而,知道这些知识,对云无心并没有什么用。他偶尔也会和朋友聚餐烧烤,却从来没注意过烧烤的方式、方法,“一般烧烤,都是在朋友家,聚会啊,很多人,基本上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不会特别在意用什么方式烤会降低致癌物之类的。”

若以致癌物的眼光看世界,在他眼里,致癌物就太多了。“燃烧有机物产生的烟——无论是诗情画意的袅袅炊烟还是工厂和汽车的滚滚浓烟,都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云无心解释道,甚至喝的水中,都不能幸免,“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致癌物,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是没有必要避免的。所有的致癌和健康,都是一个权衡的结果。”

科学的意义

“90年代,中国的咸鱼就已经被列为第一类致癌物”,云无心忽然提到了一个我正想问的话题。在珠三角地区,关于咸鱼致鼻腔癌的说法广为流传,而且,在这个地区,这种癌症的发病率也确实高于其他地区。

大概从197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注意到了咸鱼的问题,然而,更为完善的研究,则出现在十数年后。1986年,香港进行了一项调查,找到250名鼻咽癌病患案例,同时又让他们各自提供一名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亲友进行对照,在详细调查了两组人的生活方式后,研究小组最终发现导致鼻咽癌最显著的因素是儿童时代食用咸鱼。而除了这组对照调查外,其他研究,比如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中,也发现了类似结果。

据推测,咸鱼是鱼经过高浓度腌制产生,中式咸鱼有脱水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亚硝基化合物。这些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外试验中,显示了致癌性。但是,这些亚硝基化合物诱发鼻咽癌的机制还不清楚。不过,人类判处一种食物“致癌罪”并不需要完全水落石出的证据,前面的那些病例对照研究和动物实验就已经足够定罪了。

所以,世卫组织将中式咸鱼列为致癌物与此次将红肉、培根、火腿等加工肉类列为致癌物一样,并不意味着吃这些肉类的人,一定就会患上鼻咽癌等癌症。在云无心看来,科学研究的结果只是告诉人们,这种饮食习惯会把一种原本很小的可能性放大一些,只是一种风险提示。云无心在《咸鱼要吃不》这篇文章里写道:“具体到个人,是避免这个增加十几倍后依然还不大的可能性,还是享用咸鱼的美味,才是人们应该把握的‘选择权’。”(蒙云无心先生允许,本文中所涉及案例,部分引自《吃的真相》一书,重庆出版社出版。特此致谢。)

实验动物外科学论文 篇7

1 理论知识学习

选用《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顾玉东主编)和《实用显微外科学》(王成琪等主编)作为主要教材。并将已往建立的大鼠或者小鼠心、肝、肾移植的手术录像和图片编辑成多媒体幻灯片,播放给学员观看,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立足于实验室实际情况,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显微外科的发展史及其在各科中的应用;②实验室XTS-4A手术显微镜使用方法;③实验中主要使用的显微外科器械与缝线以及缝合、打结、游离等基本技术;④实验动物术前的饲养,术中麻醉、肌松、保温,术后镇痛、保温及喂养等措施。

2 基本操作训练

基于实验动物伦理学,应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因此,作者首先让学员进行显微镜下的模拟训练,等模拟操作熟练了,才让其到实验动物上练习。在这一部分的训练过程中,先由带教教师示范,学员仔细观察,详细讨论各个技术细节后,学生自行练习,然后带教教师一对一的检查学员练习情况,以纠正错误,指点操作要领。

单层棉布缝合:显微外科是借助手术显微镜将手术视野放大数倍或十几倍,从而进行手术操作的技术[1],而作者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外科实践经验的医师或研究生,他们对常规直视下外科操作已经习惯,初到显微镜下操作,会感到:①动作幅度和力度往往过大,施术者不经意的小动作,甚至一个呼吸,双手轻微的颤抖,就会造成镜下操作极大的位移,从而折断、弯曲针线;②手眼不协调,因为放大倍数的原因,初学者往往会觉得操作空间很大,但实际视野范围却非常小,从而出现总是难以将显微手术器械放进同一视野里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先让学习者在单层棉布上练习:让学员做到能在双眼不离目镜的情况下,通过脚踏板灵活的变换不同聚焦平面,确保手术能在正常立体视野下操作;让学员在单层棉布上用8-0的涤纶线反复练习夹持针线、进针、拔针、缝合、打结、剪线等基本操作,直到能在镜头下熟练使用显微镊、剪、针持。

离体猪肋间动脉(直径1-2mm)吻合练习:经过2-3天的布上训练,学员初步适应了手眼配合,熟练掌握了显微器械的使用,就逐步过渡到操作更为复杂,技巧性要求更高的离体猪肋间动脉吻合练习。学员首先利用显微镊进行肋间动脉的游离,注意操作尽可能稳、准、轻,避免损伤肋间动脉。然后选择8-0涤纶线进行间断缝合吻合,吻合时要注意:①缝合动作的发力方法应该是手指关节的转动,而非手腕关节的转动,②进针角度、针距和边距应保持一致,③避免夹持损伤血管内膜。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员应该初步掌握显微镜下组织游离、缝合、打结等基本操作技巧;并做到操作过程中不憋气,可以平稳控制呼吸;避免单眼视野观察、动作幅度过大、过重握持器械等不良习惯。

活体大鼠股动脉(直径0.5mm)端端吻合练习:经过5-8天的离体血管吻合练习,逐步可过渡到活体大鼠股动脉端端吻合。因为是活体,而且血管更细,每一个失误,都将导致大出血或者血管不通,所以对于吻合技术要求更高。首先,游离股动脉要轻柔小心,阻断动脉也要彻底,以免动脉损伤或者切开动脉后大出血。其次,吻合动脉时,要注意边距和针距均匀,避免用力过大导致血管吻合口撕裂,针距不均匀导致血管内翻,反复进针或用力夹持导致血管内膜损伤,甚至将前后血管壁缝合在一起导致血管不通。经过5-7天的吻合练习,学员在大鼠股动脉的吻合操作上的通畅率一般可以达到70%-80%,需要继续进行心、肝、肾移植训练的学员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而其他学员则可以毕业出站了。

3 器官移植动物模型建立的训练

学员熟练掌握血管吻合技术后,即根据自己的工作或研究领域分别进入建立心、肝、肾器官移植动物模型的训练。我们主要教授大鼠腹腔异位心脏、肝脏、肾脏移植,小鼠颈部异位心脏、腹部异位肝脏和肾脏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讲解该组动物模型建立的手术、麻醉方式,以及术后喂养注意事项。然后完整演示一遍手术过程,教师主刀,学员当助手,主要步骤包括:受体供吻合区域血管的游离;供体器官的摘取及低温保存;将供体器官吻合至受体血管。之后,则由学员主刀,教师当助手,学员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整完成手术全过程,一般3-5次,学员即可在教师的帮助下成功完成动物器官移植手术。最后,让学员们互相帮忙,例如,如果做心脏移植,则让主攻心脏移植的学员主刀,而学习其他器官移植手术的学员就可以作为助手,一般练习10余台手术,学员就可以在相互帮忙下完成各自的手术。

4培养持久耐力和顽强意志力,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显微外科手术需要在狭小的镜下视野里,精神高度集中地采取强迫固定姿势进行长时间精细操作[2,3],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员的耐力和意志力进行磨练,每次要求学员必须在镜下连续操作两个小时以上才能休息。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跑步等耐力训练,每次显微手术前,避免喝酒、喝咖啡、吸烟以及过度疲劳等情况。在手术当中,也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到每一次游离和剪切都很准确,每一次缝合都很到位,避免走回头路。另外还要注意合理使用和保护显微外科器械,不用显微器械作不合适的操作;注意保护器械尖头,避免掉落地上;术毕术者本人立即清洗手术器械并消毒。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以小动物器官移植为主要目的的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教学流程,该方法针对性较强,注重实际操作,适合具有一定外科基础的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学员们纷纷反映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以实战为主的培训方法,镜下适应快,训练时间短,一般通过两个月的培训,学员们即可从显微外科的门外汉提升到能够独立开展小动物器官移植手术。

参考文献

[1]余汇洋,郭光金,张天飞.显微外科技术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64.

[2]林立,裴国献,林昂如,等.显微外科进修医生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改革[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3):34-35.

实验动物外科学论文 篇8

一、实验资料

1.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家犬, 体重9~12kg, 雌雄不限。术前禁食12~14h;实验器械:临床普外科常用器械;麻醉试剂:地西泮注射液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 (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2.方法。 (1) 实验方法。实验次数:2次;实验时间:4学时/每次 (每次完成1例手术) 。学生分组:每组8人, 每组成年家犬1只, 学生共分44组。教学方法:第一次实验课教师做示范性动物手术, 教师先讲授实验内容, 指导学生做好术前准备如固定动物、备皮、麻醉等, 然后教师任主刀手术者, 另3名学生分别为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第三助手, 1名学生任器械护士, 其余4名学生任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协助。实验过程中教师演示和讲解动物实验的操作步骤, 结合临床讲授相关理论, 重点强化训练无菌操作技术和基本的手术操作技术。第二次动物实验课, 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例手术, 教师在台下全程辅导。 (2) 实验步骤。 (1) 麻醉。采用10mg (2ml) 地西伴注射剂和0.2g (4ml)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麻醉, 麻醉效果较好, 无一例麻醉意外发生。 (2) 手术前准备。麻醉起效后后将动物平放仰卧在手术台上, 固定四肢和头部, 然后进行备皮, 备皮范围:上至第一排乳头水平线下至大腿上1/3, 左右至腋中线。用2.5%碘伏常规消毒2遍。手术:以上腹部手术切口为中心, 上至第一排乳头水平线下至趾骨联合水平线, 左右至腋中线。然后铺巾开始动物手术。 (3) 脾切除术步骤。 (1) 开腹:取前腹部正中切口, 切口取剑状软骨向下长约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腹白线, 注意结扎止血。主刀和第一助手各持一把血管钳于腹白线两侧, 用手术刀在腹白线上切开一小口进腹腔, 用2把小血管钳夹持相对提起两侧腹壁的切口边缘, 分开腹壁和腹腔脏器, 用组织剪沿腹白线剪开腹壁, 使之与皮肤切口等长。剪开时注意保护腹腔脏器, 以防损伤。 (2) 探查:助手用拉钩将切口向左侧牵拉, 找到脾。术者用左手将脾提出切口外, 动作要小心轻柔, 避免损伤脾, 剪开脾周围无血管的韧带, 探清脾蒂部, 以及进入脾实质的近脾门脾动、静脉分成的许多血管。 (3) 切断脾胃韧带:小心剪开无血管区的脾胃韧带, 有血管的地方先用血管钳钳夹后切断并结扎。 (4) 结扎脾动脉:.在脾动脉主干部位, 用镊子提起其表面包被的腹膜, 组织剪剪开后显露脾动脉, 游离脾动脉约1cm, 先用血管钳带4号丝线结扎脾动脉。 (5) 切除脾蒂:将脾轻轻翻向右侧, 显露脾门后方, 分离脾蒂和胰腺间的粘连, 动作轻柔小心注意不要损伤胰腺。术者用左手食指和中指绕过脾蒂后方将其勾起, 右手持中弯血管钳钳夹脾蒂, 近端两把, 远端一把, 靠近远端弯钳切断脾蒂, 移出脾。脾蒂断端近侧用4号丝线结扎后, 远侧1号丝线贯穿缝扎。 (6) 关腹:检查确定脾蒂部无活动性出血, 清点纱布、手术器械无误后, 逐层关闭腹部切口[2]。 (3) 实验后观察。手术后1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狗的存活率。伤口愈合的评价标准分为三级: (1) 甲级愈合, 指伤口干净, 愈合良好, 没有不良反应。 (2) 乙级愈合, 指愈合欠佳, 伤口有炎症反应, 如积液、硬结、血肿、红肿等, 但未见化脓。 (3) 丙级愈合, 是指伤口化脓, 需要作引流切开等处理[3]。

二、结果

1.动物手术实验时间:学生动物实验手术44例, 实验过程基本顺利。手术实验时间从麻醉起效后备皮开始算起, 90~120min25例, 占56%;120~150min16例, 占36%;150~200min3例, 占7%。

2.术中出血量:出血5~50ml39例, 占90%;50~100ml4例, 占9%。发生失血性休克1例, 占3%。

3.伤口愈合:甲级愈合14例, 占34%;乙级愈合28例, 占64%;丙级愈合2例, 占2%;

4.狗存活率:存活35例, 存活率79%;死亡9例, 死亡率21%, 其中1例是术中发生失血性休克, 手术结束后死亡。

三、讨论

外科动物实验课是医学生从理论过渡到临床实践的重要课程, 是训练医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常用手术器械, 加强外科手术学的基础知识, 强化无菌观念的必经途径[4]。从本实验结果看:手术实验时间超过120min的18例, 占41%;手术出血量超过50ml的5例, 占11%;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30例, 占68%;实验狗的死亡率21%。表明学生的外科动物实验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训练。主要原因, 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 外科基本手术操作不熟练。具备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是保证手术顺利、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的重要因素, 有些学生在实验手术中的切开、止血、剥离、缝合等操作迟疑、缓慢, 甚至无从下手。 (2) 无菌观念不强。在实验中学生没有建立真正的无菌观念, 没有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 如有些学生穿无菌手术服、戴无菌手套后摸口罩、眼镜、挠头等动作;使用掉到地上的手术器械或者与使用另一台动物手术的手术器械, 随意更换手术位置没按规范性的动作转身移步等。 (3) 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在打开腹腔后, 没有迅速准确找到脾脏, 甚至有些学生一开始把肝脏误认为是脾脏,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才找到脾脏, 延误手术时间。 (4) 缺乏术中应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手术中遇到意外, 如脾血管破裂大出血, 多数学生表现出害怕、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不知怎样处理。 (5) 不良情绪的影响。有些学生对外科动物实验不感兴趣, 觉得动物脏不太愿意接触或者受专业选择与现实就业矛盾等的影响, 导致学生在动物实验过程中主动性不高。 (6) 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团队配合的好坏影响着动物手术的进程, 在实验中有些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知道如何与合作同学沟通和配合。

针对学生动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 (1) 加强外科基本手术操作训练。增加课时, 强化学生练习指导, 同时课余开放实验室, 提供学生反复练习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 进一步强化无菌观念。在无菌术、换药术等操作练习中, 强调无菌术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教师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违反无菌操作的动作。 (3) 加强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验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实验的操作步骤。同时教育学生遵守动物实验伦理学, 理解实验动物对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 必须尊重和善待动物[5]。传授学生在实验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相互配合的技巧。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 强化无菌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动物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通过独立完成动物脾切除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探讨如何保证外科动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提出加强外科基本手术操作训练、强化无菌观念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外科动物实验教学,切除术,无菌观念

参考文献

[1]吴存造, 陈必成.浅谈外科动物实验教学[J].医学信息, 2011, (5) :165-166.

[2]杨建军.西医外科学实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47-49.

[3]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05-106.

[4]吴起, 王甲汉.改进现代实验动物外科学教学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 18 (4) :264.

实验动物外科学论文 篇9

随着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实验动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动物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很多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安全试验、效果试验、标准试验和科学研究等重要角色。一些课题的确定,研究成果的评定,必需在高质量合格实验动物尺度下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成果鉴定、科技论文发表也需要实验动物的结论佐证。因此,实验动物是促进或制约生命医学科学等多领域、多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实验动物科学滞后于国际水平,我省情况更不容乐观,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全方位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促进实验动物学科快速发展,为我省生物、医药、卫生、食品、畜牧以及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强化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

为配合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实施,1996年成立了江西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省科技厅、卫生厅、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颁发了《江西省实验动物管理暂行办法》,使我省实验动物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2003年、2009年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选。为贯彻国家《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江西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实施细则》、《江西省实验动物许可证审批程序》、《实验动物许可证(生产、使用、饲料)验收细则》等文件,为促进我省实验动物科技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落实《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又下发了“关于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贯彻《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强调凡申报科研课题和鉴定科研成果,应当把应用合格实验动物作为基本条件;凡申报科技计划涉及实验动物或实验动物实验的科研课题立项,除符合主管部门规定的立项条件之外,必须同时出具“实验动物许可证”和课题参加人员所持的“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科技工作者岗位资格证书”。科研课题的内容应与许可证的许可范围一致。凡涉及实验动物或实验动物实验的已立项科研课题,主管部门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或验收、鉴定时,严格考察是否来自于“许可证”单位等措施。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深化管理内涵,促进实验动物质量的提升和使用水平的提高,为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政策依据。

2 构建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

2.1 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平台建设

1997年12月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布《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使我国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01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实验动物质量国家修订标准,即目前执行的标准。2001年12月国家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发国家《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对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更加全面深入,质量监督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是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根据我省情况,选定省职防所(江西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建立江西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省科技厅拨款50万元,严格按国家科技部司《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查准则》、《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查细则》文件要求,于2004年8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取得了实验动物质量检测认可资质,圆满地完成了建站任务,使我省实验动物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2 实验动物生产基地平台建设

为了落实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标准要求,2005年通过招标的形式,在江西中医学院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清洁级大小鼠生产基地。2006年在赣州市科技局、赣州市畜牧良种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下,在赣州市畜牧良种研究所建立了实验兔生产基地,从建设、引种,配种、繁殖、检测等各项工作的完成,于2007年12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同年还在江西农业大学建立了省实验动物饲料生产基地,从而解决清洁级大小鼠、实验兔、饲料来源问题,为实行许可证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2.3 动物实验服务平台建设

生物学研究、药物生产、药效实验、安全评价都离不开实验动物,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保健品的安全评价也需要通过动物实验来佐证。如果实验动物质量不合格,实验条件不符合要求,将会带来不可设想的后果。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科技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强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实施资源共享,使有实验动物条件的单位可以做动物实验,没有条件做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也能做动物实验,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决定依托省职业防所、省药物研究所、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4个单位组建江西省动物实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实验动物实验室对外开放、资源共享,为我省及周边省市及地区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化妆品、保健食品等相关研究及产业技术开发提供配套的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服务,对提升我省的相关行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开展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资格培训平台建设

实验动物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技工作,需要既懂得实验动物生态学、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动物行为学、实验动物医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科学素质和管理经验的专门工作人员。我们依靠学会人才优势,由学会负责建立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资格培训平台。

按照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文件的要求,对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各类人员,应当逐步实行资格认可制度。为推动江西的实验动物学科发展,普及实验动物知识,提高我省实验动物科技工作整体水平,实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实验动科技工作者资格培训基地,让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建立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平台,添置建立必要条件和设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开展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工作。

为了我省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以及学科发展等方面的需要,搭建实验动物“岗位资格”培训工作平台;“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专业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实验动物技术培训工作,使科技人员既了解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外,还掌握了实验动物应用技术,为实验动物从业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培训切磋学术问题,交流实验动物学前沿的最新进展、最新技术,促进学科知识流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实验动物科技创新人才创造条件,我们已举办培训班34期,培训人员2835人次。

2.5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咨询服务平台建设

我省是中医药发展重要省份,如果实验动物不合格,实验条件不符合要求,将会带来不可设想的后果。我省经济滞后,更需要实验动物科技咨询服务平台为江西的科技服务,为避免浪费,建立江西省实验动物科技咨询服务平台是完全有必要的。加之省实验动物学会已成立二十余年,有一支多年从事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科技队伍,他们为江西的实验动物科技工作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把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交给了学会。学会从实验动物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软件审查、验收、实验动物科技规划、管理文件的起草,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动物实验室设计等进行咨询。总之,学会为江西实验动物学科发展倾注了许多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江西省实验动物科技咨询服务平台是完全可行的、有必要、有成效的。学会协助政府已完成了23个实验动物设施的图纸审查和设施验收工作,为省科技厅发放许可证提供了决策参考。省科技厅已发放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5个,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25个。

总之,几年来我省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平台从无到有,现在已基本搭建完成,从而为江西实验动物科技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实行年检制

自2004年起,我们每年对取得了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都进行了年检,并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年检方案与检查要求。通过自查、资料审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各单位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工作情况,从管理制度、规程执行到各种记录了解是否真实、完整、规范;通过环境设施检测了解实验动物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实验动物、饲料、垫料、笼器具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要求,生产单位是否超出许可范围生产、供应实验动物,使用单位是否按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饲料等。委托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对环境设施、实验动物质量进行检测;审查从业人员是否接受过资格培训,体检情况如何,从而建立年考核档案,对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不足方面提出整改意见。通过年检的单位并以厅文件公示,方可继续从事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工作。通过年检表明实行许可证制度后较实行许可证制度前,单位领导对实验动物工作更加重视,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多数单位都能认真贯彻执行实验动物法规和国家标准,主动改善实验动物设施条件,实验动物设施运行情况良好;从业人员在岗学习、体检得到落实;大多数单位对年检中存在的问题能进行认真整改和落实。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不够完善,记录不规范,有的记录缺乏真实性;个别单位流于形式,未能很好履行管理、监督、检查职责;设施维护管理、指标控制不到位,温湿度大,压力梯度偏低,达不到国标要求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我们应当如何加强管理,值得深思、解决。

经过这几年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加强实验动物生产与使用的管理,推动了实验动物法制化进程,提高了实验动物对科技支撑的能力。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实验动物许可证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一项行政许可,在实施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还要注意与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相一致。因为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不断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实验动物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推动我省实验动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江西的科技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科委第2号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S].

[2]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S].

[3]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S].

关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动物福利 篇10

1 通过《实验动物学》教学奠定基础

全面、深入、系统地介绍动物福利,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动物福利理念, 掌握正确的基本动物实验技术 (含动物外科手术基础) , 是《实验动物学》主要教学目标。因此, 我校在合并两家教研室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 把《实验动物学》课程作为医学生必修基础课之一, 并安排在动物外科教学之前开课, 一方面整合了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为确保整体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在《实验动物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动物福利理念的教育, 将动物福利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课堂内外[2]。并特意开设大鼠结扎输精管手术实验课, 通过这节实验课, 学生对外科手术中一些常用手术器械、无菌术以及动物保定、麻醉、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技术都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 利用教研室淘汰的大、小鼠, 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切开、缝合、结扎等外科基本操作技术。通过《实验动物学》教学, 学生对于动物福利有了正确、清晰的认识, 对动物外科手术基本技术也有一定接触, 为动物外科学习中自觉维护动物福利、迅速提高手术熟练程度, 从而降低动物应激与遭受疼痛的概率奠定了基础。另外, 运用淘汰大、小鼠代替犬进行基本功练习, 有利于动物外科教学控制大动物的使用数量, 充分体现了动物福利原则 (替代、减少) 。

2 丰富动物外科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充分利用教学模具, 加强基本功训练。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重点是切开、止血、结扎和缝合等四项基本操作技术。通过大量动物实验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功, 既有悖于动物福利也没有必要, 只有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再进入活体动物实验阶段, 才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贯彻动物福利, 开发教学模具代替活体动物是提高学生操作规范性与熟练性的有效措施:我们提供给学生大量自制人工肠管、皮肤[3]、海绵、猪蹄[4]、缝合线路板[5]等教具, 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教具反复开展四项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在进入活体动物外科手术之前, 对学生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考核 (利用教学模具) , 确保学生考核过关后才能进入活体动物实验阶段。实践证明, 利用教学模具进行训练, 完全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功, 增强自信心, 有效降低了活体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失误率。

充分发挥网络课堂教学辅助作用。将外科手术示教视频、重点与难点的操作要点等内容上传到网络课堂, 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网络课堂根据教学要求认真观看示教视频, 并把不理解或难于掌握的步骤注明在互动板块, 教师上课前在互动板块归纳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操作步骤, 作为上课示教的重点;课后要求学生再对照网络课堂示教视频巩固操作要领, 发现并在互动板块注明自身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尚不熟练的步骤。教师通过互动板块归纳问题较多的知识点, 利用课外或其他时间再组织学生学习或实践。网络课堂的示教材料涵盖外科手术学整个教学内容, 且动作规范, 而且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反复观摩。实践证明, 发挥网络课堂的教学辅助作用, 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上课时把握重点, 另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操作的规范性, 有利于贯彻动物福利。

充分利用集中在本单位的动物外科手术项目, 拓展教学资源。学校以及3所附属医院的动物外科手术80%以上集中在实验动物学教研室的手术室, 这些手术源自于各类基金, 在内容上往往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而且操作人员都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或教师, 操作规范。能否把这些手术操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呢?经过反复尝试, 利用科研资源为教学服务的模式得以初步建立:我们把集中在本单位的动物外科手术项目按照手术外科教学内容分门类别, 或将经典、规范的操作摄制成录像, 作为更新网络课堂示教材料的资源, 或在征得手术项目负责人的认可下, 结合教学进展, 组织学生现场或通过直播形式观看手术操作过程, 或组织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直接参与基本手术的操作。这种转化模式建立与运用, 一方面可以缓解课堂示教的压力, 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而且是参与科研实践,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值得强调的是, 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并非以增加教学动物数量为代价, 而是通过整合资源, 提高动物利用率获得的, 充分体现了既关注动物福利, 不随意增加动物数量, 又注重效率的教学理念。

3 完善手术各步骤的操作规范, 建立外科手术全程监控体系, 制定急救措施

一方面针对洗手、消毒铺单、动物保定、称重、备皮、消毒、麻醉、切开、止血、分离、结扎、缝合、术后动物处理等各个操作步骤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同时制定手术室管理规定, 要求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充分熟悉。另一方面针对每个步骤、每个实习小组 (不超过4人) 明确监督、带教教师, 每个教师带教人数不超过8人 (两组) 。要求带教教师以身作则, 并及时发现与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确保每只动物、每个步骤都在监控范围内。同时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麻醉过度心脏骤停、或严重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呼吸窒息等, 特意设立急救小组, 由教师和兽医担任组员, 一旦发生意外, 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尽可能挽救动物生命。

4 提高动物饲养室条件, 注重术后护理

外科教学中, 一只犬要经历反复的腹壁、肠壁、血管切开、缝合, 肠管结扎、切除等手术, 因此, 除了强调无菌术操作的重要性以外, 注重术后护理, 提高饲养室条件, 加强微生物学控制也是预防动物感染和并发症的必要措施。为此,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用犬的饲养设施环境条件, 确保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指标达到清洁级标准, 按照屏障系统微生物学控制标准制定卫生防疫操作规程[6], 定期对设施内落下菌数、空气洁净度进行检测。犬笼一律使用符合欧洲动物福利标准的大型不锈钢笼具, 同时增设公共活动区域、淋浴房与特护室。

建立实验用犬一般护理、创口处理、术后饮食及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以及特殊护理标准操作规程, 犬下手术台进入饲养室以前, 由兽医鉴定动物状态后确定护理方案, 学生以组为单位, 在兽医或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护理方案轮流负责本组所用犬的术后护理, 不得已要淘汰的动物一律采用安死术[7]。术后护理不但能使犬得以不同程度的康复, 降低动物死亡率, 减少后续动物补充数, 落实动物福利, 而且还有利于在学生与犬之间建立亲近关系, 促使动物康复后能配合外科手术, 减少应激。

5 讨论

通过实践, 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紧迫感以及实验操作时的责任心明显增强, 动物外科手术失误率显著降低, 教学后动物存活率显著提高。究其因, 动物福利不仅涉及生态伦理学 (养成“关爱动物, 善待动物”的人文情怀) , 而且还涉及科技技术方法学 (拓展教学资源, 开发与使用替代品, 优化动物生活条件和外科手术规程, 加强与动物沟通, 避免应激, 尽可能减少动物在手术中承受不必要的疼痛与不安, 增加术后护理环节, 积极预防术后感染与并发症, 提高动物存活率等等) , 不仅强调维护动物的基本权利, 而且还兼顾科研 (教学) 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因此, 把动物福利融入动物外科教学中, 不但能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而且还能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能机械或过分维护动物福利, 尤其是“减少与替代”, 替代物只能用于基本功熟练程度的练习, 运用活体动物进行手术操作的逼真性与整体性不可替代, “减少”也只能通过优化教学方案, 提高手术技能, 预防感染, 积极治疗等手段来达到提高动物利用率, 从而减少动物相对使用量的目标, 无限制地减少或取缔活体动物的使用是极端动物保护主义的体现。

动物外科教学中的动物福利,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研究如何有效控制动物麻醉深度, 从而避免麻醉过浅或过深, 开发与人类或动物相似程度更高的教学模具, 研究在动物腹壁设置生物拉链, 从而可以使动物免受腹壁反复切开、缝合的折磨, 研究如何整合教学、科研资源, 把科研后淘汰的动物作为教学动物, 把教学后动物再转化为科研动物等等。

参考文献

[1]李久庆, 高建萱, 褚福斗.我国实验动物的研究与动物福利[J].山东畜牧兽医, 2009, 30 (12) :74-75.

[2]汤球, 余琛琳, 江鹏亮, 等.实验动物福利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 :107-109.

[3]高文超, 王来根, 季华萍.外科手术学基础技能教学的体会[J].局部手术学杂志, 2006, 15 (6) :402-403.

[4]王天昊, 杨喜珍, 董薪, 等.外科手术学基础与动物外科教学探讨[J].中国局部手术学杂志, 2003, 12 (1) :63-64.

[5]王荒野, 侯学红.实验外科手术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1) :87-89.

[6]GB14923-2001,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S].

动物实验是必需的吗?等 篇11

医科大学要进行一定的动物实验教学,只有这样医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一些理论与实际技能。如果医学生在学校里不进行一些动物手术(如施行狗的胃部分切除或其他类似手术),他就无法掌握这些普通手术的操作步骤,也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实际上,动物实验并不仅仅存在于医学院校,许多生物实验室和制药公司都需要进行动物实验。保守地估计,在未来的10年里,将有数以百万计的动物会因为各种动物试验而被宰杀。对于这个数字,有的人觉得太血腥了,但有的人则认为,如果不做动物试验,我们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新药的疗效或者判断新的治疗手段是否有效呢宁

对于动物试验这个敏感的话题,各种各样的争论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其他方法来进行药物试验。科学家正在进行用细胞培养进行药物试验的研究,如果成功的话,每年将从实验室里拯救数以百万计的动物,尤其是家兔。这一研究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一致好评。有人甚至认为,这将开创动物试验的一个新纪元。

不过就目前而言,用细胞培养进行药物试验的方法还不能完全替代用活动物进行研究。因为有很多动物试验已经非常成熟和有效,而新的方法则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取而代之。

举例来说,要研究一种药物是否有毒性,就要做毒性试验,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用25只活动物,按从小到大的剂量给予药物,直到有一半(13只)的动物因为中毒而死亡,这个剂量就被称为50%致死量,是药物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为了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用活动物做药物毒性试验是一种经典方法。由此看来,有些动物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问: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对人体有害吗?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人为地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些生物中去,通过改造后者的遗传物质,使其在营养品质、产量和抗病虫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粮食单位产量,减少农作物中潜在的病菌,并为人们提供更有营养价值的食品,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新技术。

现在市场上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担心,那些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生产出来的食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针对目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种种看法,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了题为《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多项针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评估都显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会有任何不利的影响,相反的结论是可能有益于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还指出,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就不必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粮食的总产量,退耕还林就变得切实可行,环境会因此变得更好。因此,转基因技术能够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警告说,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并不等于今后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用于生产转基因食品的某些基因以前未曾在食物链中出现过,因此这些新的基因会与作物中已经存在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监控,以便及早发现任何对人类不利的影响。此外,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危险,建议在此类转基因作物培植和进入市场之前,应该经常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问:看了《学习和记忆》一文后,知道有一些方法可以加强人的记忆力。我还想知道,有没有其他“长记性”的方法。

专家认为,除用联想或形象记忆等方法来增加记忆力外,尽量动用感官器官参与记忆活动也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动用感官器官越多,记忆也就越深刻,比如学英语时大声朗读的效果就大大优于默读,再比如在令你感到非常温馨的气氛中学习也可以增强你的记忆力。

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在昆虫身上进行的一项试验证实,当果蝇同时调动嗅觉和视觉时,它就会“长记性”,也更善于学习。

试验中,科研人员设计了精巧的T型迷宫,并安装了气味调控系统。研究人员以图形和气体为“教具”设计了课程,然后将成百上千只果蝇分为三组:一组果蝇只看图形,第二组果蝇只闻气味,第三组果蝇既看图形又闻气味。接下来,研究人员对三组果蝇进行迷宫训练,如不好好学习便给予一定的惩罚。试验结果是。边看边闻的果蝇,比光闻不看或光看不闻的果蝇其记忆要牢固得多。

这是为什么?科学家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或昆虫的视、听、嗅、味、触觉等感觉通道,它们常常是相互合作的,大脑对不同感官器官接收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然后进行记忆储存。运用多个不同感官器官参与记忆肯定比只用一个感官器官要强。这也是大声朗读英语要比默读记得更牢的缘故。

问:有人说,“午后打个盹儿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证据。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打盹可以使我们本已疲惫的大脑从信息超负荷状态中解脱出来,增强其运作的动力和效率,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没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受试者被要求坐在显示有许多彩色箭头的电脑屏幕前,屏幕上的箭头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受试者惟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逐一读出每个箭头的方向。测评标准很简单:方向正确,得分;方向错误,扣分。刚开始时受试者们做得又快又准。但随着测试的继续,他们的判断力越来越差,得分也越来越低。可是如果此时允许受试者小睡半小时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的成绩又会和刚开始一样棒。是什么原因让本已滑入低谷的状态又回升到高峰?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当你重复干某一单调的工作时,大脑中神经细胞所组成的特定路线会慢慢疲倦,导致你的工作效率降低;当这些神经细胞倦怠到一定程度后。大脑将拒绝接受任何新的信息,转而要求将这些已接受信息作一个整理、取舍和归类——这一过程只能在睡眠的状态下进行。半小时的打盹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睡眠,为大脑进一步接受新的信息做好了准备。

科学家还进行了一项“演奏”音符的实验。受试者们(未受过乐器训练)被要求“演奏”一系列音符,如“135677……”。他们在钢琴前不停地练习着,然而经过1 2个小时,其敲击键盘的速度和准确度并没有显著的提高。但是经过一个晚上充足的睡眠后,他们的“演奏”水平上升了20%!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学习动力的功臣便是睡眠。科学家认为,睡眠对脑力劳动者很重要,如果人们习惯早起的话,睡眠就会被缩减,工作效率自然有所下降。

科学家还解释了“为什么婴儿整天除了吃就是睡”的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总在学习新技能,吸收新信息(如语言),从而使大脑需要更多的睡眠。他们往往为了第二天的学习而呼呼大睡,直到大脑处于接受新知识的最佳状态。

NOTES动物实验研究 篇12

1 实验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本文实验对象来自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期间在本动物实验室进行胆囊切除实验的20头猪。20头猪均为雌性家猪,猪龄为2.9~3.3个月,平均(3.1±1.1)个月,体重38.4~40.3kg,平均(40.0±0.9)kg,20头猪按照胆囊切除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组:NOTES胆囊切除术进行胆囊切除的猪10头(实验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的猪10头(对照组),两组猪的一般性实验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实验方法

所有20头猪实验前均禁食与麻醉处理:禁食24h,禁饮12h。自耳缘静脉建立静脉通路。肌注阿托品0.05mg/kg,以减少气道分泌。戊巴比妥钠诱导麻醉后气管插管通过呼吸机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戊巴比妥钠维持麻醉,术中持续心电监护。

实验组:先在阴道置入塑料套管,经套管置入内镜。双腔胃镜涂抹凡士林后经雌猪阴道进入,在监视器显示下可见粘膜由白色鳞状上皮过渡到红色柱状上皮,到达阴道后穹窿放入针状刀横行切开长约3cm,伸入胃镜入腹,调整视角如腹腔镜,镜身贴腹壁到达肝下缘观察肝胆脾胃未见异常,用胃镜头支起肝下缘显露胆囊底部,决定行逆行切除胆囊。退出镜头,安上楔形透明帽,再进镜到达胆囊底部,用透明帽抵住胆囊与胆囊床之间间隙,伸入针状刀沿间隙进行游离。胆囊用内镜活检钳抓牢胆囊,随内镜一起从阴道取出。

对照组:常规在猪肚脐部及上腹部分别开三孔,于脐部置入腹腔镜镜头,上腹部分别置入无创抓钳和超声刀,模仿对人体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对象在术后的生命体征现象,术后尸解观察胆囊切除情况和腹腔内脏器损伤情况,以此来比较与评价NOTES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猪胆囊切除实验中的利弊。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实验对象一般资料(平均猪龄、平均体重)的统计采取统计学t检验方法进行,以a=0.05为检验标准,比较两组猪的一般资料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切除过程中死亡2头(1头因全麻气管插管时堵塞而窒息死亡,另一头因手术时间过长死亡),另8头猪经阴道入路成功切除胆囊,术后尸解未见腹腔脏器损伤,对照组10头猪在手术过程中死亡1例(因胃部损伤穿孔死亡),另外9头成功切除胆囊,手术成功的实验猪术后生命特征稳定。

3 讨论

本文选择以猪为实验对象的依据为:动物实验需要尽量选择解剖结构与人体基本类似,且便于麻醉和适合手术操作的动物模型。能够充分模拟对人体完成活检取病理、胆囊切除、附件切除等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手术操作[4,5,6]。

本研究中,NOTES手术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总结如下:深入动物体内的内镜视野较小,暴露不足;内镜镜身较软,经阴道入路,路径偏长,力度不够用,术中的稳定性差;内镜下是“同轴平行”的操作臂;针状刀切割力度不如超声刀和电钩大。诸多因素导致手术耗时较长,这会使手术的风险增加。由此引起的对NOTES手术亟待解决问题的思考:一是手术过程中内脏穿刺孔的闭合问题为手术的难点;二是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现象的预防措施;三是空间定位问题;最后是NOTES手术的新设备与器械的开发。

摘要:目的:比较与评价NOTES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猪胆囊切除实验中的利弊。方法:对20头猪按照胆囊切除的不同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手术后尸解观察胆囊切除情况和腹腔内脏器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切除过程中死亡2头(1头因全麻气管插管时堵塞而窒息死亡,另一头因手术时间过长死亡),另8头猪经阴道入路成功切除胆囊,术后尸解未见腹腔脏器损伤,对照组10头猪在手术过程中死亡1例(因胃部损伤穿孔死亡),另外9头成功切除胆囊、手术成功的实验猪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NOTES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猪胆囊切除实验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NOTES,动物实验,胆囊切除术

参考文献

[1]JAGANNATH SB,KANTSEVOY SV,VAUGHN CA,et al.Peroral transgastric endoscopic ligation of fallopian tubeswith long term survival in a porcine mode[J].GastrointestEndosc,2005,61(3):449-453.

[2]GIDAY SA,KANTSEVOY SV,KALLOO AN.Principle andhistory of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J].Minim Invasive Ther Allied Technol,2006,15(6):373-377.

[3]孙刚.经自然管壁内镜手术实验动物研究[D].北京:军医进修学院,2009.

[4]PARK PO,BERGSTROM M,IKEDA K,et al.Experimentalstudies of transgastric gallbladder surgery:cholecystectomyand cholecystogastric anastomosis(videos)[J].GastrointestEndosc,2005,61(4):601-606.

[5]闵磊.经自然腔道单纯内镜手术的动物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2.

上一篇:作业绩效下一篇:十二星座开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