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教学(通用12篇)
动物学实验教学 篇1
实验动物科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新崛起的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 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带动下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综合性新兴学科。生命科学发展历史的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往往与动物实验密切相关[1]。我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相对缓慢, 实验动物学教育起步较晚, 许多高等医学院校中尚未开展此门课程的教学。因此, 本文在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教学经验, 对课程专业设置、教材选择等进行探讨, 为建立完善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1 课程专业设置
目前, 实验动物学仍然属于我国学科专业目录以外的学科, 实验动物学专业归口模糊。中国农业大学于1985年曾经举办过实验动物本科教育, 扬州大学于1999年招收实验动物专业4年制本科生, 两所院校将实验动物学归入兽医类[2]。而且国家未将实验动物学课程纳入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 究竟哪些专业应该开设此课程?麻醉?临床?检验?口腔?还是药学、影像、生物医学等专业?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目前均无明确的规定。
我校于2012年11月通过湖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验收, 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两个一级学科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4年9月, 我校将开始医学研究生的教学, 其中《实验动物学》作为研究生课程中的专业必修课, 对于医学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 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积累, 还包括科研能力的培养, 这是研究生教学活动的基本落脚点[3]。在此背景下, 2012年9月, 我校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学生中首先开设了实验动物学的选修课, 采用组织报名的方式, 理论课学时为20, 实验课学时为4, 同时, 我校四年制本科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也将实验动物学设置为专业基础类的必修课程, 并在2013年上学期开设了此门课程。
课程教师在与学生的课下座谈中了解到, 选修课的同学们表示课程开班数目太少, 同学们报名的积极性很高, 实验学时太少, 希望增加, 而且希望将课程调至大二上, 甚至是在上技能学实验课之前, 因为技能学实验课主要是针对很多专业课设置的, 如生理、病理、医学微生物、医学免疫学等技能学实验课, 专业课老师在动物实验课上强调的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很少会将动物实验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详细的解说, 并进行动作分解操作演示, 这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对诸如大、小鼠, 家兔保定, 大、小鼠灌胃, 肌肉注射, 腹腔注射等操作技能知之甚少, 而且还容易造成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实验动物误伤学生的事件。因此, 很多上过技能实验课的学生, 最后再来上实验动物学课程, 发现自己还是不会大小鼠保定等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学生普遍反映如果能够在大二上, 或者大一下完成实验动物学课程基本动物实验技能的学习, 后期会对技能学实验课有很大的帮助。同时,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 虽然选修课限定为临床专业的学生才能报名,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还有不少其他专业学生到教室旁听此课程, 因此, 本教研室2013年下半年选修课开设过程中, 取消了专业限制, 诸如药学、影像学、麻醉学等其他医学类专业, 均可以报名此课程。
2 教材和教学大纲
虽然目前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始对医学研究生及本科生开设了实验动物学课程, 但是没有针对医学本科生的全国统编教材及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 而且各个医学院校教学的内容差异较大, 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现行出版的实验动物学很多教材和著作尽管内容丰富, 但专业性较强, 在深度、学时上难以把握, 不太适合作为医学本科生的教材。笔者认为本科生教学应从学生完成动物实验的实际需要出发,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科研素质, 教材不需要太厚, 浅显易懂即可。笔者所在高校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武汉大学汤宏斌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孔利佳教授编写的《实验动物学》, 此教材在内容编写上,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知识安排合理, 内容丰富, 课程教师在教学深度上容易把握。在明年研究生教学中, 除了要求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所掌握, 课程教师还会把获得的最新知识信息及相应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比如某个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实验过程录像放给同学们进行观看, 在视频观看过程中, 强调动物实验规范操作, 动物福利, 带动学生回顾实验动物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动物实验的良好习惯, 使教学内容不断深化, 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教师的治学态度、学历层次、授课艺术、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质量。实验动物学由于整合了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 跟踪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 教学难度较大, 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基础。所以, 必须打造一支结构专业技能精湛、层次合理、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队伍, 才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4]。我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滞后, 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不能适应医学生物行业发展的需要, 导致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在数量上仍十分缺乏5]。而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极不合理, “懂医不懂实验动物, 懂动物不懂医”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师均为20世纪80, 90年代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教师, 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实验动物学的专职教师, 没有成立实验动物学教研室, 导致医学院校的实验动物教学发展相对缓慢。
目前, 我校从事实验动物教学的老师一共有5名, 均为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毕业, 在良好的专业背景下, 都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队伍从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得到了全面优化, 提高了实验动物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为使课程教学达到较好效果, 教研室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理论功底划分章节, 进行重点备课、新课预试讲等教学活动。教研室定期进行集体讨论和学习, 经常安排教师去国内一流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听课, 不定期组织湖北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去培训基地学习, 指定专人进行传、帮、带, 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 还聘请在国内实验动物科学领域有影响的教授担任我校的兼职教授, 培养我校的实验动物学师资队伍。
4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很多高校仍然采用的是闭卷考试。从评价的客观性角度出发, 一般都更为强调基础知识的测试, 题型以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为主, 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 很难设计合适的题目去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我校在2012年实验动物学选修课程考核的形式上, 采取了学生撰写小论文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撰写论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为了完成论文, 学生不断上学校图书馆网查询资料, 借阅书籍期刊, 阅读抄写, 下载资料, 促使其掌握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的意识, 拓展了科研思路和知识视野, 为将来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7]。本次学生论文选题显示, 以动物福利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相关论文为主, 其中动物福利方面的论文占36.7%,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相关论文占30%, 说明在实验动物领域,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始终是大家研究的热点, 而且此领域相关文献较多, 实验动物福利也是目前越来越受科研人员的关注, 但学生撰写的论文同时也存在多种问题, 文章格式不够规范, 结构不清晰, 极个别学生存在论文抄袭现象。
实验教学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理论教学考核相比, 具有促进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技术, 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8]。因此, 期末的课程考核中操作考核占30分, 采用抽签的办法, 由双人监考双人考试, 监考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动作当场评分, 考核只涉及到8个基本操作, 具体操作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见下表。通过学生座谈会,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考核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从提高学习积极性, 还是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都明显优于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
5 改革方向
我校实验动物中心现建有2, 600㎡的标准化实验动物设施, 其中屏障环境动物生产和实验面积380m2, 普通环境动物生产和实验面积1, 800m2。2001年, 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实施以后, 我国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已基本普及。高校实验动物屏障环境主要用于实验动物的生产或科研, 一般不允许在屏障环境内进行学生实验教学。在屏障环境内容上的教学多以理论为主, 原本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普遍感到抽象。因此, 建立独立的实验动物屏障环境教学实验室, 并在其中进行实验教学, 通过学生自身对屏障环境的接触和感受, 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所学知识, 特别是对屏障环境的人流、物流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 建立独立的实验动物屏障环境教学实验室, 还可以对其它屏障环境的动物实验室起到应急、保障作用。如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一旦发生污染, 能把贵重的、重大实验的动物转移、隔离到该教学实验室, 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同时如果科研实验用房紧张时, 在未进行教学实验时, 还可以让一些短期的实验在该教学实验室进行[9]。
2014年, 我校研究生教育开展后, 实验动物学拟对课程教学进一步进行改革, 将错位教学法引入课堂, 在学生提前预习书本内容的前提下, 以小组讨论课程重难点汇报PPT的形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教师给予一定的建议、指导并评分, 纳入期末考评总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团队的合作, 同学之间对课程内容的讨论, 以及最后的PPT汇报, 整个过程既是学生对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也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10]。
总之, 医学院校本科生中开展实验动物学课程是必要的, 将来本校将继续积累教学经验, 扩大师资力量, 加强实验动物基本设施建设, 建立完善的本科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 争取将实验动物学打造成为医学院校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陈丙波.实验动物学与医科学生教育[J].医学教育研究, 2002, 15 (2) :13-14.
[2]赵微, 巴彩风.《医学实验动物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9) :1087-1089.
[3]王萧, 郭学军, 张永斌.中医院校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 (1) :76-78.
[4]邵义祥.浅谈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建设[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5, 22 (4) :28-31.
[5]王钜, 陈振文, 卢静.开办“医学实验动物学”本科学历教育的构想[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4, 21 (2) :58-61.
[6]刘小宇, 卢小玲, 高云, 等.优化生物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创新能力[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10) :743-745.
[7]龚戬芳, 郑舟军, 郁迪, 等.《护理研究》课程考核实施论文撰写的结果分析[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10) :901-902.
[8]余琛琳, 汤球, 江鹏亮, 等.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模式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5) :1001-1004.
[9]王德军, 王辉, 林琳.《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2 (6) :819-820.
[10]崔淑芳, 蔡丽萍, 袁卫, 等.错位教学法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4) :723-724.
动物学实验教学 篇2
1, 以下对实验动物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B 健康无病的在实验室内人工饲养的动物 C 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控制严格,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D 标准化的小型实验用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动物属于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2, 以下 属于标准化实验动物
A 普通级 Begel 犬 B BALB/C 小鼠 C SPF 级大鼠 D 无菌裸鼠 3,我国的实验动物工作是在 年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A 1949 年 B 1978 年 C 1994 年 D 2002 年 4,第一个《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颁布的? A 1978 年 B 1988 年 C 1994 年 D 2002 年 5,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A 实验动物工作的指南 B 全国范围内实验动物工作统一的技术要求 C 实验动物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D 实验动物强制性执行的标准
6,2002 年新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有
A 4 项强制性标准,27 项推荐标准 B 7 项强制性标准,71 项推荐性标准 C 12 项强制性标准,71 项推荐性标准 D 7 项强制性标准,27 项推荐性标准
8,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商业性经营以及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供应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C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 D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9,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研,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C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D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10,实验动物种子应当
A 长期封闭保种 B 保持连续近交 20 代以上 C 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 D 来源于净化后的无菌动物
11,按照《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同一间实验室内
A 可以最多同时进行同一个课题项目中的同一级别的两种动物实验 B 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动物实验 C 不得同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等级或者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 D 不得同时进行大型和小型动物的实验 12,申报科研课题,鉴定科研成果,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载体生产产品,应当把 作为基 本条件.A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B 具有适应本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C 实验的重复性和科学性 D 应用合格实验动物和使用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环境 13, 全国的实验动物工作归 主管..A 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B 科学技术部 C 卫生部 D 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 14,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 29 条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动物.” A 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B 必须保证其有充足的饮水和食物 C 必须保证其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D 必须减少对其的伤害
.15, 取得的动物实验结果无效,科研项目不得鉴定,评奖,生产的产品不得出售 A 使用不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B 应用不合格的实验动物或者在不合格的实验环境设施内 C 没有合格的动物实验设施 D 没有取得动物实验资格许可证 16,动物实验的局限性表现在
A 动物实验结果可以为临床试验提供一个简单的结果外推.B 动物应急反应造成的动物实验结果的不可靠性.C 人和动物在解剖,组织,免疫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点.D 动物个品种,品系间对各种实验反应存在共同点.17,Jakson Lab 的 Little 于 1909 年采用近亲交配方式培育出了第一近交系.A DBA B CBA C C3H D BALB/c 18,实验动物按遗传学分类为
A 相同基因类型,不同基因类型,中间基因类型动物 B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C 同源突变系,同源导入系,分离近交系,重组近交系 D 遗传限定动物,免疫缺陷动物,转基因动物 19,在 中,首先全面系统提出了 3R 理论.A
.24,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供应,出售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时
.A 应当提供质量合格证,并有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B 合格证应当标明实验动物或者相关产品的确切名称,级别,规格,数量, C 合格证应当标明质量检测情况,供应单位,日期,许可证号 D 应无偿提供符合要求的运输包装材料.25,运输实验动物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A 使用符合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等级要求的运输工具和笼器具, 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健康要求 B 不同品种,品系的实验动物不得混合装运.C 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混合装运.D 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实验动物没有应激反应.26, 不需要办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A 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学研究的单位和个人 B 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C 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运输的单位和个人.D 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实验的单位和个人 27,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加强实验动物管理, A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操作规程 B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C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技术等级考核,达到岗位要求.D 对于未培训或考核未通过者可以从事短期动物实验工作.28,善待动物不仅仅是考虑动物的福利,也是因为受虐待的动物.A 会反抗而伤害人 B 会反抗而伤害动物自己 C 会反抗而伤害人和动物 D 精神的变化,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动物实验技术
1,动物实验时,外购的动物需要经过 天的适应性观察
A 1 天即可 B 立即可以做实验 C 3-7 天 D 约需 10 天以上 2,下面哪种药物常用于动物的静脉麻醉
A 氯仿 B 戊巴比妥钠 C 普鲁卡因 D 利多卡因 3,下面关于灌胃给药的描述哪种是错误的
A 是指借助器械将药物直接灌入动物胃内的方法 B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控制给药剂量 C 灌胃针头用普通
注射器针头即可 D 如果操作不当容易使动物损伤或死亡 4,下面哪种染色剂为黄色
A 2%硝酸银溶液 B 0.5%的中性品红 C 煤焦油的酒精溶液 D 3%-5%的苦味酸溶液 5,下面关于兔子抓取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
A 家兔两耳较长,可直接抓取 B 可直接拖拉家兔的四肢 C 用手抓住家兔的腰部直接提起 D 右手抓住家兔颈部皮肤,左手托起兔子的臀部.6,实验动物局麻时常采用的药物有
A 1%硫贲妥钠 B 2%戊巴比妥钠 C 盐酸氯胺酮 D 1%盐酸普鲁卡因 7,小鼠灌胃一次能耐受的最大容量是 A 0.9ml B 0.5ml C 0.3ml D 1.5ml 8,比格犬的静脉滴注首选部位: B.耳缘静脉 C.后肢小隐静脉 A.前臂内侧皮下静脉 9,大小鼠最常用的反复多次采血方法: A 眼眶静脉丛 B 尾静脉采血 C 断头取血 D 心脏 10,豚鼠的最大安全采血量 A 1ml B 2ml C 5ml D 10ml 11,动物实验要求每天给药时间一致这是因为.A 考虑人的生活习惯 B 考虑动物生理上的节律性变化 C 方便管理 D 药物配制需要
环境与营养考试题
1,一种会引起动物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血糖值出现明显不同,白细胞数,免疫机能变化,大鼠出现高 血压,心脏肥大的环境因素是
A.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2, 一种会引起动物的姿式, 摄食量, 饮水量, 母性行为, 心跳.呼吸, 新陈代谢等出现相应改变的环境因素是
B.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3,一种对动物的散热率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C.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4,能控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的环境因素是 D.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5,与体热的发散有关的环境因素是 A.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6,一种引起呼吸器官粘膜异常,发生流泪,咳嗽,粘膜发炎,肺水肿和肺炎且是动物室中臭气物质主要来源的 环境因素是 B.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7,一种引起动物群体增重慢,饲料报酬低,肠内异常菌丛增加,并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率增加,动物寿命缩短的 环境因素是 C.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8,能形成气溶胶,不仅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人类变态反应的变应元的环 境因素是 D.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9,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 D.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0,动物饲养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这种浮游的粉尘微粒与空气的组合称之为 B.它 能引起人的变态反应和导致疾病的传播.A 气流 B 气溶胶 C 乱流 D 层流
11,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 D.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2,动物实验可用 R=(A+B+C)*D+E 公式表示,其中 R 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总反应而 D 表示 C.A 动物种间的共同反应 B 动物的品种品系特有反应 C 环境因素 D 实验误差
13,屏障环境饲育室应安装低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的位臵分别是 B.A 低效在机房,中,高效位于饲养室 B 低,中效在机房,高效位于饲养室 C 中,高效在机房,低效位于饲养室 D 高效在机房,低,中效位于饲养室 14,根据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监测标准,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指标是 C.A 100 级 B 1000 级 C 1 万级 D 10 万级 15,一种可臵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臵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 10000 级,适合于 清洁级大,小鼠作实验的饲养设备,称之为 C.A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独立通风换气笼具 IVC D 隔离器 16,一种可臵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臵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 100 级,器内外完 全隔断,适合于无菌级动物繁殖的设备,称之为 D.A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洁净层流架 D 隔离器 17,为了防止 SPF 级动物饲料营养成份遭受破坏损失,最理想有效的消毒方式是 D.A 紫外灯照射 B 烤箱烘烤 C 高压锅高温高压 D 60Co 辐照 18,需要以某种方式特别补充维生素 C 的实验动物是 A.A 豚鼠 B 大鼠 C 犬 D猴 5 2,1959 年 Russell 和 Bruch 提出动物的基因型受 , 提出动物的基因型受 影响而决定其表现性 A 发育环境(胚胎期和哺乳期)B 周围环境 发育环境(胚胎期和哺乳期)C 邻近环境 D 实验场所环境 3,实验动物的外环境主要是指.A 实验动物饲育场所外的周围环境.B 实验动物活动空间以外的环境.C 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环境以外的周围环境.D 实验动物饲育和实验场所外的周围环境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A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生物因素 B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 C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D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生物因素 5,动物的临界温度是指.A 体温失去恒常性而开始下降或上升时的环境温度.B 开始导致动物死亡的环境温度.C 动物基础代谢最少时的环境温度.D 导致动物产生应急反应的环境温度.6,温度应激引起生物体反应的时间与生物体反应量之间的关系是.A 首先出现器质性变化,接着产生内分泌调节,最后出现神经性调节.B 首先出现内分泌调节,接着产生神经性调节,最后出现器质性变化.C 首先出现神经性调节,接着产生内分泌调节,最后出现器质性变化.D 首先出现神经性调节,接着产生器质性变化,最后出现内分泌调节.7,环境温度对动物生殖机能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 环境温度过高,常导致哺乳类实验动物性周期推迟.B 温度过高,雄性动物睾丸萎缩,产生精子能力下降.C 温度过高,雌性动物性周期紊乱,泌乳能力下降,妊娠率降低.D 高温可使胎儿的初生重下降,离乳率和成活率降低.8,环境温度对动物实验反应 加书签
实验动物考试题库
性的影响表现在.A 在 10℃-30℃气温环境下,小鼠的呼吸数,发热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呈直线上升.B 卵白蛋白引起变态反应所致小鼠的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C 药物的 LD50 随环境温度而变化.D 观察麻醉期间的心跳数和呼吸数,均在低温环境下不变.9,湿度过高对动物的影响,下述叙述错误的是.A 大,小鼠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随湿度增加而明显下降.B 在温度为 21℃,发现鼻腔内的细菌数,湿度在 25~30%时数量最小,85-90%时最多.C 动物室空气中的细菌数与氨气浓度在湿度高的情况下增高.D 小鼠的仙台病毒在高湿环境下发病率高 10,风速的大小对实验动物的影响表现在.A 湿度 40%的环境下,固定小鼠的体温,在高温环境下随风速的增加而明显地下降.B 在 22±1℃的温度条件下,无毛小鼠在有铺垫物的塑料笼饲养组的摄食量在风速为 67cm/s 的条件下,比 无风状态要增加 26%,而金属网笼饲养组在风速为 67cm/s 的条件下增加了 36%.C 实验动物其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一般均与人相近,气流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也较大.D 风速增大对食量没有太大影响.11,在双走廊 SPF 设施中空气流动方向是 ,确保病原微生物不至于侵入动物室内.A 从饲育观察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正压 B
跳至底部
从清洁走廊,污物走廊,饲育观察室,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负压 C 从清洁走廊,饲育观察室,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正压 6 D 从清洁走廊,饲育观察室,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负压 12,负压环境标准换气次数的测定与 无关.A 送风口平均风速 B 有效横截面积 C 环境温度 D 室内容积 13,光照对动物的影响除 之外,与下列次级因素均有关系.,光照对动物的影响除 之外,与下列次级因素均有关系.A 光照强度 B 明暗交替时间 C 动物视网膜的近表层细胞 D 光线的波长.14,下述表述有错误的是 , A 杆状体细胞感觉光线的明暗,锥状体细胞感觉颜色.B 鸟类的锥状体细胞占优势,啮齿类是杆状体细胞占优势.C 啮齿类容易受强光的损害,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差.D 绵羊,猪,狗,猫也与啮齿类一样对颜色无辨别能力.16,用于饲养清洁级和 SPF 级动物的“传统的屏障系统”中的无菌概念大致 A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饮水,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 套操作 B 空气经高中效过滤;饲料,饮水,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 操作 C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饮水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操作.D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操作.17,在传统的屏障系统空气压差流向是 A 依次是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 B 依次是清洁储藏室,饲养间,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 C 依次是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 D 依次是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清洁储藏室 18,在传统的屏障系统中,人的流向是 A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B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清洁储藏室,饲养间,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C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D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24,下列动物中体内缺乏葡萄糖内酯氧化酶,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 C,必须从饲料中补充的动物是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41,大多数实验动物所需的氨基酸为 A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B 精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C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D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丙氨酸 42,一种维持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参与正常血液凝固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3,一种维持实验动物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原素,维持酸碱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调节心脏肌肉活 动的必须物质是.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4,一种与体内红血球构成有关,如缺乏时,动物即会出现贫血症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5,一种作为甲状腺素的主要成份,如缺乏时,则会产生甲状腺肥大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6,一种细胞增殖生长,维持上皮的正常状态和视网膜功能的重要物质.缺乏导致实验动物生长不良,对疾病易 感,神经系统,上皮退化,眼疾,胃肠活动失常,失掉生殖能力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K 47,一种参与调节钙,磷代谢,促成骨的生产和骨组织的矿质化.缺乏时,将降低对钙,磷的吸收利用能力,发 7 生佝楼病,软骨病等症状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K 48,一种与生殖,泌乳有关,缺乏后可引起动物不育症.多含于种子的胚芽中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K 49,一种血液凝固的必须因子,缺乏时血液凝固缓漫,出血过多的维生素是上.D 维生素 K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50,在氨基酸利用上,一般以 氨基酸能被吸收并重新合成蛋白质.A L型 B D型 C M型 D K型 51,必需氨基酸是指 的氨基酸 A 在某种动物体内不能快速,足量合成以满足该种动物
需要 B 在某种动物体内能够由其它氨基酸相互转化 C 在某种动物体内不能快速,足量合成以满足该种动物需要,必须从饲料中获得 D 在某种动物体内由于缺乏而限制其它氨基酸利用效率 52,氨基酸组成平衡是指.A 与动物机体蛋白质氨基酸构成接近.B 各种氨基酸能够被充分利用.C 氨基酸各组分比例相等.D 必需氨基酸能够被充分利用的比例.53,植物性饲料如粮谷,油籽饼粕中容易缺乏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组氨酸 D 酪氨酸 54,脂肪可促进 的吸收和利用.B 维生素 A C 氨基酸 D 微量元素 A 维生素 B2 55,缺乏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可引起.A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B 大鼠心肌炎 C 生长停滞 D 肠道腹泻 不易利用,可引起肠道过度发发酵和腹泻.56,猫狗对 A 粗纤维 B 脂肪酸 C 生淀粉 D 无机盐 57,饲料中的最适钙磷比例为.A 1.3:1 B 2:1 C 3:1 D 4:1 58,饲料中含 氯化钠,对大多数实验动物的生长,繁殖,哺乳是必需的.A 0.5% B 1% C 3% D 5% 59,一般饲料中容易缺乏的维生素是 ,因此在饲料配方中添加最多.A VitC B VitE C VitD D VitA 60, 饲料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小鼠的日增重和断奶成活率, 蛋白质即可满足昆明小鼠妊娠和哺乳 阶段的蛋白质需要.A 10%;14% B 14%;16% C 14%;18% D 18%;20% 61, 品系需要高蛋白高脂肪, 品系要求低蛋白饲料.A DBA;C3H B DBA;C3H C C57BL;DBA D C57BL;C3H 62,小鼠的 需要量比大鼠高.A 蛋白质 B 生物素 C VitA D 镁 63,生长期(16 周龄)以后, 蛋白质即可满足成年大鼠的维持需要.A 7%-10% B 18%-20% C 16%-18% D 5%-7% 64,大鼠对 利用效率最高.A 大豆蛋白 B 酪蛋白 C 面筋蛋白 D 粗蛋白 65,饲料中锌和锰的含量同时降低,还将使大鼠的.A 生殖机能下降 B 呈缺铁性贫血 C 肝/体比值升高 D 肾上腺发育迟缓 的粗蛋白和 的能量使豚鼠增重最快.66, A 16%;12MJ/kg B 8%;10MJ/kg C 10%;24MJ/kg D 20%;8MJ/kg 8 67,如果采用酪蛋白作为单一的蛋白质来源,不补充氨基酸,则日粮蛋白质必须要达 时,才能保证豚鼠 生长最快.B 35% C 20% D 40% A 18% 68,豚鼠属草食性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强,日粮中要求含 的粗纤维 C 12-14% D 18-20% A 3-4% B 8-10% 69,每 100 克体重每日需要维生素 C 可满足豚鼠生长发育需要 A 0.5-1.0mg B 0.1-0.3mg C 1.5-2.0mg D 2.0-3.0mg 70,在必需氨基酸中对兔特别重要, 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A 赖氨酸 B 蛋氨酸 C 胱氨酸 D 精氨酸 71, 在初生时有很大的铁储备,因而不易发生贫血.A 家兔 B 大鼠 C 小鼠 D 豚鼠 72,以下对苜蓿干草描述正确的是.A 粗纤维含量为 50%-60% B 粗蛋白质含量为 10%-20% C 钙和胡萝卜素含量较少 D 晒干的干草维生素 D2 损失较大 73,对脱水蔬菜的描述正确的是.A 损失成份较多,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20%-30% B 损失成份较多,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50%-60% C 基本上保留原有成份,但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20%-30% D 基本上保留原有成份.但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50%-60%.74,对禾本科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 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B 钙,磷比例不平衡.钙的含量在 0.1%以上,而磷的含量较少 C 维生素含量均匀.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E D 一切籽实中均缺乏维生素 D 和胡萝卜素 75,豆科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包括.①精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含量均多于禾本科籽实.②粗脂肪含量高.③矿物质,维 生素含量与禾本科籽实相似.④含有抗胰蛋白酶,产生甲状腺肿的物质,皂素和血凝集素等,影响动物消化 和生理过程.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④.76,对动物性饲料的营养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动物性饲料中粗蛋白含量高,一般都在 40%~80% B 鱼粉中富含维生素 B,还含有维生素 D3 及维生素 A C 钙与磷的比例适当,能被动物充分吸收利用.D 一般在日粮中加入 20%~30%的动物性饲料,可使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大为提高..77,糠麸类饲料 A 日粮中可占 10%-20%.B 粗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均低于豆料与禾本科籽实.C 钙,磷比例平衡,麸皮中还含有较多的镁盐.D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D,K,E.犬 ,猴
1,国际上通用的实验用犬是 A 京巴犬.B 毕格犬.C 民养犬.D 北京犬 2,下列哺乳动物中属于食草类动物,且其全价饲料必须含有 11%以上的粗纤维的动物是 A兔 B狗 C猫 D猴 3,在哺乳动物中卵细胞最大,在卵裂阶段最容易在体内培养,适合胚胎移植的动物是 A 大鼠 B 兔 C 豚鼠 D猴 4, 有产后发情的特性.A 家兔,猫,骆驼 B 家兔,大鼠,小鼠 C 犬,家兔,大鼠 D 猴,猫,骆驼 5,我国使用的实验猴,主要是猕猴属中的 A 恒河猴 B 熊猴 C 断尾猴 D 台湾岩猴 6,广泛用于内分泌摘除,消化生理,消化道和腺瘘如食道瘘,肠瘘,唾液腺瘘的动物是 A兔 B狗 C猫 D猴 7,实验猴常用于的实验与研究是 A 药品的热原实验 B 新药临床使用前的毒性试验与外科实验 C 帕金森综合症,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检定 D 青霉素敏感性实验 8,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肠道很短,雄性动物有一块阴茎骨的动物是 B狗 C猫 D猴 A兔 9,犬常用于的实验与研究是 A 药品的热原实验 B 新药临床使用前的毒性试验与外科实验 C 生殖生理和避孕药的研究 D 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的研究 10,不会呕吐的动物是 ,所以不宜作为呕吐实验的使用对象.A 兔,大鼠,犬 B 大鼠,猫,小型猪 C 兔,猫,犬 D 兔,大鼠,马属动物 11,下列关于犬的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智力发达,记忆力强,感情丰富.B 犬的汗腺很不发达,散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舌伸出口外喘式呼吸.C 视网膜上无黄斑,即无最清楚的视觉点,因此视觉较差.犬还是红绿色盲.D 味觉,嗅觉和听觉灵敏.嗅觉能力超过人的 1200 倍,听觉比人灵敏 16 倍.12,具有颊囊,可用来贮存食物的动物是.A 猕猴,地鼠 B 狗,家兔 C 地鼠,猫 D 猕猴,家兔 1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 C,维生素 C 必须来源于饲料中的动物是.A 猕猴,地鼠 B 猕猴,豚鼠 C 地鼠,豚鼠 D 猕猴,家兔 14,下列动物中适宜作呕吐反应实验的动物是 A 狗 B 兔 C 豚鼠 D 大鼠 15,下列动物中呕吐反应敏感,适宜作呕吐实验的动物是.A 犬 B 兔 C 豚鼠 D 大鼠 16,下列动物中呕吐反应敏感,适宜作呕吐实验的动物是 A.A 猴 B 兔 C 豚鼠 D 大鼠 17,繁殖学研究应考虑各种动物繁殖周期.春秋二季,季节性单发情的动物是 A A 狗 B 猫 C 小鼠 D 恒河猴 18,繁殖学研究应考虑各种动物繁殖周期.全年有月经周期的动物是 D A 狗 B 猫 C 小鼠 D 恒河猴 19,一种视力很差,视角小,看不清正面景物,且红绿色盲的动物是 B 狗 C 猫 D 猴 A 兔 20,一种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肠道很短,有一块阴茎骨的动物是 10 A 兔 B 狗 C 猫 D 猴 21,一种在心血管外科,脑外科,断肢再植,器官和组织移植等实验外科上广泛使用的动物是 A 兔 B 狗 C 猫 D 猴 22,一种大脑皮层定位实验.条件反射实验中广泛使用的动物是 A 兔 B 狗 C 猫 D 猴 23,一种广泛用于内分泌摘除,消化生理,消化道和腺瘘如食道瘘,肠瘘,唾液腺瘘的动物
动物学实验教学 篇3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教学;实验动物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22-03
新媒体泛指利用电脑、iPAD、手机及云服务等新科技,具有多个传播主体,传播层级逐层递减,传播手段丰富多样,传播内容分众繁杂和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实现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的新兴媒体。其主要包括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数字化及手机短信、微信、QQ和触摸媒体等。其与过去我们常见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媒体有着根本性区别,被称为新媒体。[1]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与物联网等移动科技的迅猛发展,上网5G资费的降低,具有大容量、高分辨率、大屏幕、强交互性等特点的智能手机已经被赋予个人数字、信息终端的功能,逐步代替掌上电脑,成为新一代大学校园里人手一部的工具。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和课堂学习的好助手,QQ、微信以及大学校园里广泛应用的同名移动OA等社会性软件,可以实现一个班级或不同班级组成的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信息推送,拍摄老师的板书以及随时向老师和同学查询课件中所遇到的难点及疑点。[2]虚拟现实技术则是建立在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和云计算技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基础上,通过模拟人的五官感觉器官功能,使观看者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多维信息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互动,从而感知和亲密接触虚拟世界中的特定对象,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的认知。[3]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虚拟解剖、虚拟手术等,再现动物解剖现场,训练者戴上数字头盔即可亲身体会动物解剖的要义,而无须担心困扰动物实验教学的成本和伦理问题。[4]因此,新媒体技术将在实验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智能手机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实践,构建数字教学互动系统,将有效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结合作者实验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实验动物学实验的互动教学。
一、实验动物学生实验教学现状
(一)资金短缺与实验条件简陋
高等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价格昂贵的实验器材,由于大学的实验动物实验教学需要用到大批量的药剂和实验动物,没有资金的学校只能由教师进行单个演示实验,或者将8~15个学生一组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无法亲自操作。目前国内许多兄弟高校由于没有足够大的实验场地或,只能开设关于微小型动物的实验;很多高校由于条件简陋,只能进行露天与野外实验操作,明显不符合实验教学要求。国内实验动物学研究起步晚,许多高校刚刚配置成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方案,存在各种短板,如实验动物依赖少量定额资金购置、实验药剂不完备以及实验器材老化或不完备,只有极少数985高校的医学院的学生能开展大型动物和昂贵稀少动物的活体研究。[5] [6]
(二)严格的动物伦理限制
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需遵守人道的动物福利政策,严禁虐待动物已成为普遍共识。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对实验动物使用的审批非常严格,中国同样高度重视实验动物的实验动物福利政策。从动物自身伦理出发,动物实验过程的全程都需要遵守实验动物使用的原则之一——替代原则;目前国内高校已逐步要求用低等的实验动物或使用没有知觉的实验动物代替神志清醒的活体进行试验;另外在不影响试验数据准确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少使用动物;对于实验操作的设计,则要求全程以人道精神减少动物的痛苦。即便如此,目前对动物的使用,审批越来越难。但人类的一些疾病特别是危害大的如各种肿瘤、艾滋病、遗传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还没有攻克,其机理研究不可能在人身上进行,只能在不同进化程度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6] [7]
二、新媒体技术在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在新媒体广泛使用的今天,以微信、QQ、微博、博客等为代表的沟通交流媒介正在日益彰显其便捷、灵活的独特优势,成为一种为大学生喜爱并广泛使用的教育载体。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教育者可以迅捷、及时地发布主题信息,通过文字、语言、图片、音乐等形式,将教育内容展现给大学生,使职业教育更具直观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突破固定场所、时间的约束,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慕课、在线互动、QQ群聊等新媒体形式教授相关知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强大的智能终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和便利,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弱化智能手机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同时又能进一步发挥合对学习的积极作用,是高校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挑战。
(一)实现师生之间课上课下动态交流
与中、小学教学不同的是,高校授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少,学生学习要靠自觉,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重点简述、提纲挈领。智能手机以及QQ群、微信群的普及,为师生的课下交流、学习讨论提供了便捷手段。在一个班级或不同班级的学习小组间进行自由讨论交流、信息推送,以语音输入和实时对讲的方式进行答疑释惑。现代教育认为实验课程并不是理论课程的辅助而是进一步的深化,因为理论课并不能提供鲜活的实验动物和学生自由讨论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而一旦诱导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会有向自己的同学及授课教师探讨专业问题的诉求及意愿。如果师生线上的互动交流,同学生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并与自己在科研上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 [9]
(二)使教与学的传统角色发生彻底改变
教师板书、学生笔头记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已彻底打破界限,尤其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日益强大,学生使用手机拍照的方式代替课堂笔记以及照相机拍照已经成为常态。[8]学生用这种方式快速方便地将课堂知识记录下来,以便日后进一步复习,查阅;教师用这种方式能很快将讲课要点传递出去,提高讲课效率。传统的课堂45分钟,并不能为学生的疑惑提供太多的时间进行问答。新媒体条件下,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有疑惑的概念、公式以及推理过程,可以用手机进行百度查询,或与班上同学进行微信群内互动,而教师可以对全程进行监督。课前或 / 和课后,教师还可以将与课堂有关的资源通过新媒体资源共享技术让学生通过下载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因此智能手机的合理使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忱及求知的欲望,提升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质量。[8] [10]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动物学实验技术应用于动物学实验能够有效地解决动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经费与伦理方面的困境,前期投入基金将虚拟实验室建好,后续只需要维护和更新费用,不需要考虑实验动物的购置、试验药剂的购买、废弃物的处理,无疑将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重要的是虚拟实验室通过免费下载或购买不同的软件就可以满足不同实验动物的需求,逼真地模拟出在传统实验技术的支持下极难进行或耗费巨大的实验,极大丰富了实验内容,又可以无危险性、无限制地重复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熟能生巧掌握实验过程与原理;虚拟实验室不需要前期的人力物力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做到随到随看;各高校间可以借助于5G高速网络互联技术,共享同一套虚拟实验系统,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利用。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学生每个实验步骤的操作细节,实时纠错,对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和科学评价。[3] [4] [11] [12]
三、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报告中指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13]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既使教师通过数字化信息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又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进行查漏补缺,形成教学的正反馈,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相长的能力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因此,新媒体技术可以开发出教师终生学习的无限潜能,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新媒体条件下受学生欢迎的高水平教师。
[ 参 考 文 献 ]
[1] 涂涛,李文.新媒体与未来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5(1):34-38.
[2] 李容树.简析智能手机在完善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沈阳干部学刊,2015(3):66-67.
[3] 李建荣,孔素真.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3):98-100.
[4] 陈治宇.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3-106.
[5] 冷扬,鲍波,苏小华,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育现状及教学改革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75-178.
[6] 吴清洪,顾为望,张嘉宁,等.加强动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3):302-303.
[7] 袁进,吴清洪,顾为望.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2):215-217.
[8] 方明英.新媒体视域下教师职业嬗变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7):90-92.
[9] 杨志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信息素养融合式教学之我见[J].软件导刊,2015(7):47-48.
[10] 周红春,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91-94,109.
[11] 陈兴瑞.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4):114-117.
[12] 周力臻.基于三维虚拟现实的互动实验教学系统[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4):121-123.
[13] 周南照.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J].世界教育信息,2014(15):3-7.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4
1 做好课前准备, 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动物学是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融生物学、医学、畜牧兽医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兴交叉学科。其教学内容多, 涉及面广, 包括生物学、兽医学、营养学、医学及建筑学、环境净化学、管理学等内容。各章节之间相互独立, 缺乏系统性、逻辑性, 导致许多学生对理论课学习不感兴趣, 实验课时手忙脚乱。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1.1 依教学对象不同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专业、学历层次的授课对象实施不同教学方法, 做到教学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以优化授课内容,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对于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本科生, 应将课程重点放在与动物实验关系密切的各章节, 着重讲述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一般操作技术、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动物模型复制技术以及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因素等内容, 从而使学生合理利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设计, 提高开展动物实验的能力。而对于医学本科生而言, 既要介绍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 还要介绍实验动物育种学、繁殖学以及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环境卫生学、实验动物质量监控与质量监测等内容, 但介绍时需注意重点突出。
1.2 坚持教材革新,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进入21世纪后, 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成为生命科学的主导技术。克隆、转基因、基因敲除、基因诊断、组织和器官的再造、胚胎干细胞的定向诱导与分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均与实验动物学有关联, 这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既是实验动物学内容的扩充和延伸[3], 又促使实验动物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而原有教材已逐渐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要[4]。因此, 需要授课教师适时将该学科涌现的最新信息、新技术以及新动向融入授课内容, 让学生掌握实验动物学发展的前沿知识, 从而系统、全面地了解实验动物学。
2 实验动物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具备技能、技巧,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多为描述性[5], 为加深学生理解、强化学生记忆, 授课教师需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演示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声像资料, 将所讲授内容形象化,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认识、理解、记忆知识, 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实验动物技能操作、转基因技术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 会加深印象, 生动有趣[6]。 (2) 引导法。如讲述动物疾病模型时, 可根据人类发病机制, 模拟制作动物模型, 依据医学知识, 讲述模型制作完成后相关的症状、体征, 既复习了相关医学知识, 又加深了学生对模型制作方法及模型制作注意事项的了解和记忆。另外, 结合学生的专业及课题研究方向, 给他们提供诸如科研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做模型, 模型制备时应注意些什么, 不同的制备方法所得模型的发病机制是否一致等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 (3) 参观法。根据教学目的, 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如实验动物环境控制这一部分内容, 涉及温湿度调节系统, 通风净化系统, 消毒隔离系统, 录像监控系统, 屏障系统中的人流、物流、动物流等, 在课堂上讲解既抽象又枯燥, 如能让学生边参观边学习, 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4) 实验法。首先,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利用相应的动物实验技术, 锻炼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前教师要认真制订实验计划, 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其次, 教师应先进行示教, 边示教边讲解, 消除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恐惧心理, 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对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再次, 示教结束后教师应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出现类似错误;最后,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 讨论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改革考核模式, 完善评价体系
实验动物学教学的目的, 不仅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为此, 我们建议取消以往单纯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办法, 制定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估指标, 即平时考核 (成绩占5%) 、理论考核 (成绩占65%) 、操作技能考核 (成绩占15%) 、实验报告考核 (成绩占15%) [8]。其中平时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出勤率、课堂纪律、劳动卫生、团结合作情况等方面综合打分。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操作技能考核主要包括是否正确和熟练, 是否敢于操作, 遇到设备故障时是否善于判断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实验结果的满意程度, 完成实验的时间。实验报告考核主要针对实验报告进行打分, 批阅重点放在学生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及结论部分。实验报告是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分析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只有采用这种评价体系, 才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 教师的学历层次、治学态度、授课艺术、实践经验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效果。实验动物学由于整合了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 涉及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 教学难度较大, 需要多学科知识做基础。如实验教学, 一定要安排经验丰富, 有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讲解要清楚, 动作要规范, 示范要准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或共同探讨, 特别是一些示范更要有充分的准备。如大鼠的抓取固定, 必须要准确、大胆, 小鼠的尾静脉给药, 一定要熟练, 豚鼠、兔的心脏采血要做到一针见血等, 给学生留下认真、严谨的良好印象[9]。所以, 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的教师队伍, 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5 总结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在实验动物教学中, 除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深入研究实验动物学, 增强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外, 还要优化课堂内、外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转变教学理念, 才能讲授好医学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 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探讨如何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实验动物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教学方法,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崔淑芳.实验动物学[M].第3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
[2]邵义祥, 朱顺星.浅谈实验动物学教学[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 22 (2) :121~124.
[3]袁进, 顾为望.如何上好一堂实验动物学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7, 9 (2) :155~159.
[4]汤球, 孙伟, 崔淑芳, 等.实验动物科学的教学改革与效果[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7, 27 (1) :60~64.
[5]宋国华, 刘田福, 王锐利.关于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2, 4 (2) :155~158.
[6]寇冰, 陈朝阳, 宋国华.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7, 9 (3) :339~342.
[7]崔淑芳, 蔡丽萍, 袁卫, 等.错位教学法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4) :723~725.
[8]王敏, 周明正, 张天礼.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 :71~72.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篇5
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试验用动物:指一切可用于实验的动物,分为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观赏动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或应用材料这一学科领域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经济、人才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AEIR要素:A、实验动物。E、仪器设备。I、情报信息。R、化学试剂。
遗传:后代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征与亲代一致性。遗传现象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
动物福利:指动物与人一样,有思维、有情感,应当给与与人一样的生存权。动物福利的实质是保障其不受虐待,并得到合理的照料。
变异:后代与亲代或者兄弟、姐妹间的不一致性。
等位基因:两条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多种基因组成的基因系列。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的一对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结构有很大差别的染色体。
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
伴性遗传:控制某种性状的位于性染色体上,以至这种性状的遗传基因因性别而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近交系数达到99%,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近交系动物:又叫纯系动物,是指至少连续经过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体。
转基因动物:通过实验手段将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至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后代动物。
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情况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封闭群也称远交群。
杂交群(Hybrids)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杂交一代动物(F1代):两个不同近交系或种群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
突变系:带有突变基因的品系(保持有特殊突变基因的体系)。
F1:两个不同近交系动物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也称为杂交一代动物。遗传概况:是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种品系的遗传特性进行监测的数据汇总。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净化程度分为1普通动物、4无菌动物、3无特定病原菌动物spf、2清洁动物 普通动物:概念:经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饲养在开放系统中,体内外不带有质量标准规定的主要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无菌动物:是指机体内外均无任何寄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此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育出来。饲养在隔离器系统中。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是指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简称SPF动物
清洁动物:指饲养在屏障环境,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
悉生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是指在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仅有经人工有计划接种的已知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这类动物是向无菌动物接种一种或几种已知菌而获得的。
裸鼠;裸小鼠(Nude mice):
指先天无胸腺的小鼠,简称裸小鼠。特点:11号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发生突变,导致出现裸体异常状态。
2个主要缺陷特征: 纯合裸基因的小鼠(nu/nu)临床表现为
毛发缺乏呈裸体外表;
仅有胸腺上皮,使T淋巴细胞不能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细胞活力增强。B细胞功能正常,NK
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
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得到恢复
动物环境:影响动物进化、生态反应和生长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和。
环境复合态:环境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并非仅受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复合作用,称之为环境复合态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营养: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体外摄取必要的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合成机体成分,并将无用的代谢产物排泄到体外,这个生理过程叫做营养。
营养素:从体外摄取的营养物质,包括水、蛋白质及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实验动物营养学:是研究饮食物(营养素)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试验结果关系的科学
必须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数量少不能满足动物的生理需
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动物维持生命与健康、生长、繁殖、哺乳等所必需的足够量的营养素,这个必须的营养素量叫动物的营养需要量
全价配合饲料:也叫全日粮配合饲料该饲料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均衡,能够完全满足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就可以直接饲喂,并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天然配方:利用试验动物可食用的蛋白原料、能量饲料和青贮饲料,根据实验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人工合成配方:按科研课题的某些特定指标、特殊要求而设计的,以验证某一特定营养要素、特定物质在实验动物上的表现
混合配方:根据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利用蛋白原料,能力原料和青贮原料的营养成分进行配比计算,再将不足的营养成分通过添加油脂、氨基酸、维生素等达到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混合饲料:又叫基础饲料,是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等按一定配比组成,它基本上可以满足动物需要,但营养不全,还需添加一定量的青、粗饲料。
疾病:动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与外环境密切相关,并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由于某些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动物便表现出某些机能失调或障碍,这种现象称疾病
传染性疾病: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和某些寄生虫引起,这些致病的病原体侵入到敏感动物机体后,能在特定部位繁殖,引起功能障碍和损伤 人畜共患病:哺乳类实验动物与人的基因结构和功能高度相似,某些疾病容易相互传染,这些能传染给人类的疾病较人畜共患病
生物安全:由于职业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造成的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及应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生物危害:在生命科学中,由于实验人员的错误操作,而使有害病原体散播到外界,造成环境污染,及周围人和动物感染发病 动物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动物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确保实验内容安排合理,对实验结果进行高效率的统计学分析,以使用最少数量的实验动物获得相对最优的实验结果和可靠的结论
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物检定等目的,对实验动物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问题的过程。近交系及特点;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封闭群及特点;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品种与品系;指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稳定的遗传性能,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遗传结构的动物群体。
近交系数;指群体中某个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近交衰退;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
亚系;育成的近交系在繁育过程中,由于残余杂合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的产生、抽样误差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遗传差异的近交系动物群体。
支系;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或对动物进行人为的技术处理,对某些动物特征产生影响,形成不同的支系。
重组近交系;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交配而育成的一组近交系。
.同源突变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
定义: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 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简称RC
定义: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中的一个进行数次回交(通常2次),通过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近亲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
.同源导入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
定义: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所形成的新的近交系只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也称同类系
系统杂交动物;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转基因动物;指用实验的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可以表达和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整合在动物基因组内的外源基因称为转基因。嵌合体动物;只有部分组织细胞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称为嵌合体动物。如果整合的部分组织细胞恰为生殖细胞,也可将外原基因遗传给子代。克隆动物;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的遗传结构完全相同的动物,称动物克隆。
免疫缺陷动物;免疫缺陷动物(Immunodeficient animal):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的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指在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包括自发性动物模型和诱发性动物模型。使用动物模型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制定防治措施。
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SCID鼠;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 mice, SCID)为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动物临床表现为低γ球蛋白血症、低淋巴细胞血症。裸鼠;裸小鼠(Nude mice): 指先天无胸腺的小鼠,简称裸小鼠。
渗漏现象。少数SCID小鼠的免疫功能可出现极小程度的恢复,把这种现象称为渗漏现象。
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实验动物设施(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y)是从事饲养、育种、保种、生产、动物实验等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它是由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两部分组成。.普通环境(open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屏障环境(barrier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Clean animal)及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SPF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浅析动物实验学及动物模型研究 篇6
【关键词】动物科学 实验 模型
一、 动物实验学
(一)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性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实验室是指在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外,实验室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等条件,利用一切可以开放的时间和资源面对学生开放使用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更多地强调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培养。因此,开放实验室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了实践活动的良好条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从而实现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二)开放性实验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开放实验旨在增强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实验中心今后要积极完善实验仪器配备,并在使用实验室的时间上适当延长,向更多的本科生开放。
(2)增加开放项目,如增加科学研究型、创新型、以及与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相结合的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3)参与开放性实验项目的老师积极努力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的实验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总之,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将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实验、学习和科研中来;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终身受益。
(三)强化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拟对所开设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进行了重大改进,去掉了原来的几个陈旧或过于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增加先进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为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物模型的制作与研究
(一) 造模用动物的选择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所用的造模动物既要满足对造模药物敏感、模型特征出现迅速、持续和稳定的要求,又要满足易于造成所要研究的疾病和相应证候特征的要求。
不同品系、不同性别的实验动物对造模因素的耐受程度和敏感度不同,所以同等强度的造模因素作用于不同种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上所表现出来的造模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另外,人和实验动物宏观和微观的疾病变化规律也不完全一致。要找与人体组织器官相似的动物来复制模型,或者是某个系统,甚至是某个器官相似的动物用作造模动物。最好是找宏观、微观变化规律都相似的动物。例如弗氏完全佐剂和II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根据动物易感程度的不同,前者造模常用Wistar大鼠,后者用DBA —/1、N FR/N、B 10.G近交系小鼠。又如许文玉等制作冠心病血瘀证动物模型,选用中华小型豬作为模型动物,因实验小型猪的心脏解剖结构及侧枝循环与人类相似;被毛稀少,皮肤组织结构和人最相似,便于观察皮肤变化;还可按中医辨证施治要求作舌诊观察,用相机记录病程中舌象的变化;多次反复大量采取血液和其他体液,便于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和其他生化指标。
(二) 建立规范的病证结合模型评价体系
缺乏中医特色的评价体系,一直是借用西医病模型于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和中药药理研究时所遇到的棘手问题。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要求模型符合中医理论,而建立在中医证模型基础之上的病证结合模型也毫无疑问的需要符合中医理论。一般定义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有两个要求:①病因应是所造证候的主要形成病因;②采用的病因所致的病理变化应当是所造的证候。这些条件都仿佛是默认了人和动物生理病理的一致性,但人和动物毕竟是有区别的,人体的证候规律在动物机体上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不可能完全对等,完全遵循临床标准对于实验动物可能缺乏可行性。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是严格遵循中医证候诊断的全国统一标准,将其定性的问诊内容代以定量的同等意义的指标测试,对动物模型进行中医证候的评价。
(三)展望——加强疾病的本质和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研究
要制作出比较理想的病证结合模型并形成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于疾病和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研究。随着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证候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这对我们进一步改进病证模型造模方法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研究表明血清Sa 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为95.8 %,其有可能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用于模型评价。又如,通过对中医证候本质的深入研究,观察到肝阳上亢证与植物神经功能及前列腺素代谢间的联系;血瘀证与血小板结构、功能、代谢间的联系;肝气郁结证与神经内分泌紊乱的联系。沈自尹从脏腑辨证思路着手,对“证”的研究通过“形见于外”探求“藏居于内”的本质,设立统一辨证标准,选择符合“形见于外”肾阳虚证而无其它证夹杂的典型患者,结果发现肾阳虚患者普遍有尿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低下的现象。王立新等人发现,肾阳虚模型动物的代谢网络明显偏离正常,而用温阳中药干预后,模型动物的代谢谱回归至正常范围,呈现网络修复的结果。这都为病证结合模型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悦,袁丽杰.提高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21(2):190-191.
[2] 屈会化,赵谈,曲荣波,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中医证候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5):446448.
[3] 谢毅强,牛乾.代谢组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4):533535.
动物学实验教学 篇7
动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及生物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动物科学必修课程中, 动物学是沟通生物学相关学科的重要渠道。其中动物学实验教学是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完善的实验课设置和教学,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针对具体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培养具有专门技能、技巧和其他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一、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动物的意识, 提高实验效益
实验动物对人类的发展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如果漫无科学目的或者反复盲目进行动物实验, 就会给动物的身体造成莫大的痛苦, 故应尽可能地减少活体动物实验, 更有必要寻求代替实验的方法。合理安排实验, 尽量使相关实验相对集中, 充分利用实验动物及其器官。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代者”, 在各项科学研究和产品鉴定过程中, 它们为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福利和健康, 承受着痛苦甚至牺牲, 在动物实验中我们不得任意肢解, 野蛮对待动物。
1628年哈维利用动物实验发现血液循环, 十九世纪科学研究人员认识了糖尿病的本质, 二十世纪发明了抗生素及磺胺药物, 单克隆抗体获得了成功制备, 体细胞克隆成功, 当今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 动物在这些研究发现发明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验动物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意识到一个有道德、有文明的人要关心自己是否人道地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 学生如果不爱惜实验动物就忽略了精神、神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当实验动物遭受到虐待、创伤、粗暴对待等意外刺激时, 其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机体代谢都与正常时不同, 不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还因手术对实验动物创伤大, 造成动物损失。在实验中, 动物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对动物进行处理, 不可随心所欲。关爱实验动物, 善待实验动物, 是每一个动物实验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实验中应该在指定的专用房间里, 正确使用专用的设备。对实验动物及一些实验设施应科学处理, 不能乱扔、胡乱处理, 造成环境污染。
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几乎占整个教学时数的一半, 由此可见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在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 我们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室,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科学实验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动物实验训练, 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 加强动手能力, 缩短参加工作后的适应周期,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除正常的实验课教学外, 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这些实验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也为后继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和重要的基础。
三、实验观察、记录和结果分析能力的培养
实验观察不只是单纯看到实验中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还包括实验现象在思维中的处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包括主动观察和被动观察。
主动观察是我们实验前有意识安排的。做实验时, 如果只看到预期的现象, 没有更深刻细致的观察, 就有可能错过预料之外的现象。而这些预料之外的现象却最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发现。这种可能虽说微乎其微, 然而, 很多新的科学发现也就是这样产生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细心、探究的能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数据要及时如实地记录。记录必须准确、简练详尽和清楚。应解释并分析记录结果, 并把分析结果记录下来, 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团结合作, 这是现代人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动物实验也不例外, 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行为。这其中的理解、沟通、配合, 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这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必备的。从教学的角度讲,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到训练, 从实验研究角度讲, 完成实验是大家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结果。
五、加强理论联系创新能力的培养
动物学实验的实验对象是动物机体, 动物本身的许多生理现象和生理结构是不变的, 但是也有许多现象是不为我们所知的。所以, 学生实验中, 既要引导学生遵守实际科学现象, 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 敢于创新。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步骤, 讨论实验细节, 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操作方法, 提高实验技能。培养锲而不舍、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燕, 曹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6, (3) :27-28.
[2].邱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探析[J].职业与教育, 2007, (23) :19-20.
动物学实验教学 篇8
一、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任课教师需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 提升专业水平, 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 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授课技巧以及实验技术。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加强教师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共享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多媒体材料;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参观、学术交流甚至出国进修, 来切磋教学体会, 学习先进技术, 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进实验课堂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提高实验教学地位。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验教学为辅, 这与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不相符。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课程组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将理论与实验课的比例调整为1∶1, 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又有实验的辅助, 能够加深对有关学习内容的理解, 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也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补充和拓展, 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如小鼠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的生长变化、怀孕期、阴道栓的观察、雌雄的鉴别等生理特性的学习, 仅凭理论课老师的讲解和幻灯片的演示, 学生印象不深刻;只有通过实验操作, 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记忆深刻, 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提高教学质量。
2.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提高教学质量。
上实验课时老师借助课件回顾理论知识, 讲解实验内容和方法, 将每一个操作过程详细分解, 列出操作的要领及观察的内容, 以督促学生全面地掌握实验操作技术, 细致地观察实验结果。同时还讲授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然后再通过实物进行示教。接下来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 循环播放课件和录像, 便于同学实时对照进行训练, 同时增补技能娴熟的研究生配合老师进行分组指导。针对个别同学能力差的问题采用一对一的辅导办法, 规范学生的操作。在实验结束前对上课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老师耐心的讲解和操作指导, 再加上多媒体的示教, 使操作过程简单明了。这种上课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操作的兴趣, 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合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及时调整改进, 提高教学效果。
三、增强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念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要将实验动物伦理观念贯穿其中。实验动物是现代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四个基本要素AEIR之一 (即动物、设备、信息、试剂) , 被称为活的试剂和活的精密仪器, 作为人类的替难者[1], 在各项科学研究中, 它们为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做出了牺牲, 善待动物也是动物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实验前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动物纪念碑———怀敬畏之心探科学之秘, 向献身科学的实验动物致敬!实验过程中, 要求同学们不仅要考虑到减少替代和优化的原则;还要考虑动物的福利, 禁止在实验中, 玩耍和戏弄实验动物。实验结束一律采用安乐死的方法处死动物, 减轻动物的痛苦。
四、强化基本操作, 优化实验内容, 搭建开放实验室平台,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强化基本操作, 强调动手能力。
抓取保定是实验动物所有操作技能中最最基本的操作, 其他的及后续课程中开设的实验使用动物时都以此为基础。如小鼠的抓取保定, 实验中发现学生表面上抓住动物, 但是并没有固定头部, 再做其他操作时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同时实验过程中为避免少数同学只看不做的现象, 对操作实行一对一的现场考核, 人人过关, 此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
2. 优化实验内容。
在保留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增加综合性研究型实验, 如不同品系及模型小鼠生长变化的比较, 对乙烷亚硝基脲诱变的突变系小鼠生长变化的观察, 使得教学和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实验过程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地给予鼓励指导,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实验结束时还设计思考题, 内容涉及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设计, 给学生留有思考创新的空间, 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3. 搭建开放实验室平台,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后续的课程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求重返实验室复习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参与科研和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 学生使用相关的仪器需要专职教师提供技术指导;非常有必要合理开放实验室。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 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实验主体,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五、改变考核方法, 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积极性
1. 考核采用多种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课结束时往往以提交实验报告为主, 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造成部分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 然后照着教科书和实验指导抄写, 不能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改革后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采用实验报告、当场操作考核并及时给予指导、回答问题、课后做题或者以邮件形式提交等多种考核形式。如观察小鼠从出生到断奶的生长变化, 采用让学生拍摄图片, 进行标注, 然后以邮件的形式提交彩图便于同学加深记忆。
2. 改变实验课的考核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考核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检验, 通过考核, 科学检验学生掌握实验动物学知识的水平, 恰当衡量学生动物实验的动手能力[4]。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 实验课常被当作理论课的附属课, 考核时, 实验课只占实验动物学成绩的30%甚至10%。改革后把实验课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考核, 其中, 实验课的理论考试占50分, 操作考试占50分。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了同学上实验课的时候马马虎虎, 到考试的时候临时突击的情况, 极大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六、结语
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5]。本次改革, 通过研究与探索实验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在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 采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念、强化基本操作, 优化实验内容, 搭建开放实验室平台、改变考核方法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汤宏斌, 孔利佳.实验动物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2]殷俊, 陈兵.动物组织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7) .
[3]刘燕, 李晓波.开放的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3) :211-214.
[4]崔淑芳, 江鹏亮, 余琛琳, 等.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J].医学教育, 2009, 38 (8) :122-123.
动物学实验教学 篇9
1 传统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分析
实验动物学是医学、生物学、兽医学、农学和药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为学生提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3],其中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最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等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雌雄鉴别、编号标记方法以及外科手术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习各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所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很好地开展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实验教学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考核相比,具有促进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和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且在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方面具有理论教学考核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教研室原有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一直沿用传统考核模式,将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定为30%左右,实验成绩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和出勤率的综合成绩计算。然而方式单一的传统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或单纯地为写实验报告而做实验。一般地,学生只要完成实验报告又无缺席,几乎不影响实验成绩,以致部分学生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报告的重复情况严重。如此,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考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有效的督促学生认真上实验课,更不可能在发生实验结果不佳时,督促学生主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体验难得的科研实验经历。同时,考核成绩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评价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传统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模式建立的思路
理想的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模式不是仅仅考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应当充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可全面、合理、客观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表现出的合作精神、认真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考核模式的指导思想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发展个性、提高素质、严谨求实、勤奋敬业。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要遵循三大原则,即坚持全面发展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坚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坚持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搭建一个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的设计性实验考核平台。
3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方法
3.1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是设计性实验的前提和基础[4],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动物实验基本问题的设计能力,占考核总分的30%。实验方案的设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指导老师拟定一个实验范围或基本要求,学生自行命题;另一类是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基础自选内容,大胆创新、自主设计。实验设计方案应该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创新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观察指标等项目的介绍,要求突出实验的特色。实验设计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①实验目的、实验动物、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和方法、观察项目以及注意事项等是否叙述清楚;②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③实验基本项目是否齐全、规范。由于不同实验小组选择的设计性实验类型不同,操作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评判尺度也有所不同。
3.2 实验实施过程
实验实施过程是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并实现的过程,也是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考核总分的40%。评分项目由个人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情况两部分组成。其中,个人操作技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①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雌雄鉴别、给药方法、外科手术操作是否正确、规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②熟练程度包括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轻柔、步骤是否清晰等;③实验完成结果,包括结果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是否超时;④实验动物福利体现程度,包括在饲养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动物的处理是否符合动物福利原则和要求。对团队协作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①实验人员分工是否合理;②手术者和助手的配合是否协调、到位;③实验的整体效果等。
3.3 科技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写作是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整理成文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归纳和总结等能力,使学生初步养成科学、规范和严谨的撰写科技论文的习惯,占考核总分的30%。评分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①格式是否规范,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讨论和参考文献等内容;②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是否科学、合理;③对于非预期性的实验结果,能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等。
4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方法实施效果和体会
4.1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逐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3年来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的考核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研究性实验项目为切入点,为学生创造一种类似于开展科研课题的情景和途径。通过实验项目的实施和考核,使得学生主动地检索信息、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通过小论文的方式总结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筛选、思考,寻找研究的创新点,设计出有效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将自己的设想及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变主动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的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能反映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又能反映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处理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2 有利于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工作作风的培养
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离不开团队意识以及集体智慧,分工与协作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而这正是当前绝大多数学生所欠缺的,也是一般教学中无法传授给学生的。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和考核,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都评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分配每位实验成员的具体任务,如动物的抓取固定、麻醉、给药、手术操作、实验的记录等都必须分配到位,使学生意识到如何合理分工、相互协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实验,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顾全大局,树立团队集体主义观念和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同时,科研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求学生客观、公正、合理地分析实验结果。有时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所选课题预期不一致,但这并不能否定课题的正确性;同样,即使得到的实验结果与课题假说一致,其正确性也需要进一步确认,并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3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实验考核分数。因此从拟定选题开始,每个实验小组就为选题而忙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文献、组织讨论,并主动找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问。同时,在实验课前做好人员分工及各项准备,有的小组还会在考核前利用课余时间约好本小组同学到实验室做好预实验,本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醒、鼓励和监督,因为大家意识到如果个人操作不当不但影响到自己的成绩,也将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影响到本组其他同学的成绩,无形之中加强了自我约束和管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实验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手术者操作熟练,步骤清晰,得心应手,助手配合到位,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整个过程显得有条不紊,很快就完成了实验,大大缩短了实验操作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5 小结
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实际开展实验动物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务实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传统的考核模式不利于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和评价其实施效果。结合实验动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开展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模式改革,从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实施实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进一步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实验考核,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余琛琳,崔淑芳,汤球,等.《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32-735.
[2]杨军,宋克俭.高校实验室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9,5:141-144.
[3]崔淑芳.实验动物学(第3版)[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动物学实验教学 篇10
1 建立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
全面系统性。实验考核成绩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于本学科实验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反映了教研组的教学组织、教师教学能力。以考促学, 以考促教是考核的最终目标[3]。考核指标越全面细致, 反映的信息越多, 对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以及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的反馈作用也就越大。因此, 设置指标首先应遵循全面系统性原则, 既能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学生对于本学科实验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程度, 能反映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操作、科研作风、纪律等) 、思维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推理、归纳、类比等) 与情感价值观 (对待动物的态度等) , 还能通过设置的指标解读实验教学的内容、实施方式、组织形式。
可操作性。即能便于教师考评。设置的整体指标体系不宜过于繁冗, 层级不能过于复杂, 同时应该针对每项指标制定合理、可行的评分标准, 即尽可能把指标量化, 便于教师根据依照标准打分评估。比如考核学生对于某一项基本动物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 就可以依照该技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 针对操作过程每一步骤制定加 (扣分) 标准, 这样便于教师考评时操作:只要对照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与标准化操作规程, 就能按照评分标准给予打分。
2 建立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体系的过程
2.1 收集评价指标
以上述建立原则为指导, 以本课题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 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和专家咨询, 设计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资料调查表, 尽可能涵盖评价实验考核效果的各个指标。专家也可以在资料调查表中补充未列明的指标。据此共收集了各类指标46个, 进一步分析, 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2.2 初建评价树状指标体系
结合专家咨询, 初步建立考核树状指标体系, 包括F1:平时实验操作过程;F2:实验报告;F3:实验操作考核;F4:自主设计性实验考核等4个Ⅰ级指标。F1主要反映学生平时实验课的预习情况、操作规范程度与实验效果、实验态度等等, 包括预习报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程度、实验态度与作风 (含出勤率) 与实验结果等4个Ⅱ级指标。F2主要反映学生每次实验后对于实验原理的认识与实验过程、结果的分析情况、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包括语言表达及书写、实验过程描述、实验讨论3个Ⅱ级指标。F3:主要反映学生在期末考核中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包括动物雌雄鉴别、灌胃、尾静脉注射、解剖4个Ⅱ级指标。F4主要反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课中体现出来的科研设计、创新能力。协调能力, 包括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实施过程、论文答辩3个Ⅱ级指标[4]。
2.3 评价指标及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按照崔淑芳等[5的方法, 耦合德尔菲法和AHP[6]法, 组织16名专家, 经过3轮问卷调查, 反复甄选各个指标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以及指标权重 (见表1) 。
2.4 确定Ⅱ级指标分值组成及评分标准
参阅文献, 结合教学改革实践, 确定每个Ⅱ级指标的分值组成与评分标准。所有指标都采用记分制, 满分100分 (见表2) 。
2.5 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建立与运用
运用加权平均求和公式:undefined可以得到被评价对象的具体分数。其中f:被评价学生的得分;xi:教师对于学生某一II级指标的具体给分;wi:该项指标的权重。整个体系总分为100分, 其中权重集总数为1, 各项指标满分为100分。首先对Ⅱ级指标按百分制打分, 然后利用上述公式求出各Ⅰ级指标的分数, 再计算得出该学生的最后得分。例:本课题组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于某一学生的考核结果, 见表3。
3 讨论
3.1 实验考核指标的确定
本课题确定的指标, 首先遵循了全面系统性原则:通过设置4个Ⅰ级指标和14个Ⅱ级指标, 从每节实验课前 (预习) , 到课中 (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态度、实验效果) 到课后 (实验报告) , 到期末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 , 从基本实验技术课到自主设计性实验课, 从知识到能力 (推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协调能力) 到情感价值 (对待动物的态度) , 都被涵盖到考核范围内。其次, 为了促使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 方便教师评估, 课题组并没有把Ⅱ级指标细分为若干Ⅲ级指标, 而是根据教改实践, 结合查阅文献, 针对每个Ⅱ级指标都明确分值组成与评分标准, 便于教师给予客观评分。
透过本课题组设置的各类考核指标的设置以及指标评分标准, 可以解读出本次实验教改的如下信息:在实验考核方面, 做到了考核方式和考核阶段多元化:考核方式采用了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审批, 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 考核阶段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和课堂内外。在教学内容上, 既有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操作考核指标) , 又有综合运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主设计性实验指标、实验报告等指标) ,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动物福利与实验研究的辩证关系 (实验操作规范指标分值“动物应急状态”、解剖指标分值“安死术”、实验实施过程指标分值“对待动物的态度”。另外, 教师的工作量显著增加:考核过程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 考核内容涉及到每个学生课前、课中、课后, 平时与期末, 基本技术实验课与设计性实验课等各个阶段, 任何一个Ⅱ级指标的评分, 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把握尺度, 减少偏差, 熟悉各个评分要求, 明确不同实验评分尺度, 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到打分时胸中有数。没有充分的准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无法做到的。
3.2 指标权重、运算方式的确立
实验考核各指标的权重值折射出该指标在实验教学总体目标中所占据的地位。查阅文献, 就是相同学科, 对于相同的指标所设立的权重值也可能大相径庭, 究其因, 无非因各授课主体教学目标侧重点, 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所差异。为了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本课题组各级指标权重、运算方法的确立立足于本次教改基本目标, 尝试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计算法。德尔菲法是一种综合多名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方法。本课题组邀请了8名实验动物学专业领域专家和8名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参与问卷, 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首先将该模型分为6个Ⅰ级指标和12个Ⅱ级指标, 构成两大层次;然后, 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依据专家的判断给与量化表示, 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所有因素的权重。以16名专家为对象, 经过3轮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意见趋于一致, 各项指标的确定以及指标的权重值得以趋向一致。
实践证明经德尔菲法和层析分析法所确定的指标以及指标权重值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也与本课题组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如Ⅰ级指标中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平时实验操作情况、自主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 说明专家一致认同传统的以期末操作考核和批阅实验报告为主要形式的实验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了:前种方式只反映了学生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后种方式容易流于形式, 学生抄袭现象普遍。将平时实验操作情况累计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真实性更可靠。而自主设计性实验则能充分考核学生的各种能力, 另外, 有些Ⅱ级指标似乎与本学科实验教学并无密切关系, 如实验态度、语言表达与书写等Ⅱ级指标, 但专家们还是给予了一定权重值。究其因, 实验态度能折射出学生的自律能力、适应能力, 反映的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而语言表达与书写则能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治学的严谨程度, 两个指标都直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素质教育是必须贯穿于学生的每一门课程当中的。
参考文献
[1]屠其乐.层次分析法在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科研成果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7, 20 (2) :88-91.
[2]许明丽, 方天堃.水库社会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耦合方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 (2) :229-232.
[3]杨栋林.生物化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施[J].大众科技, 2009, 121 (9) :189-190.
[4]余琛琳, 汤球, 江鹏亮, 等.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模式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5) :1001-1004.
[5]崔淑芳, 余琛琳, 蔡丽萍, 等.大鼠硒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9 (3) :185-191.
浅析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 篇11
摘 要:目前,我们在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今后改革的方向是:合理案排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实验指导和其他参考资料;完善实验设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考核。
关键词: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90-02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1]。水生生物学实践性很强,因此各高校均开设有水生生物学实验课,要求学生能够观察、解剖、辨别和测定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鉴别分类地位[2]。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因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以及所处区域的差异,对实验的设计也有所不同,不少水生生物学的教学工作者都对水生生物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如西南大学的李代金[3]、天津农学院的张树林[4]、上海海洋大学的季高华[5]、长江大学的柴毅[6]等。
笔者长期从事水产养殖学专业水生生物学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地思考,参考其他院校水生生物学的实践教学安排和方法,同时结合本校的基本情况,对西昌学院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一、合理安排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
自西昌学院实行学分制以来,各专业课程学时大幅度削减,目前水生生物学理论课时32学时,实验课18学时,学时数相对较少,低于浙江海洋学院(总学时64学时,实验20学时)[7]和天津农学院(实验36学时,教学实习0.5周)[4]等院校。根据西昌学院水产专业对的专业特点和今后在生产中的需要,安排了6次实验,分别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种类鉴别、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采样与定量分析、底栖动物和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与种类识别。6次实验中有4次为基础性实验,有2次为综合性实验。因为学时的限制,未开设设计型实验。
为了弥补实验学时的不足,我们增加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教师科研,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在教学生产实习中开展水生生物学的实验或实习。
二、编写与实验教学体系配套的实验指导和其他参考资料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使用大连水产学院赵文等编写的《水生生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实验》作为实验教材。该教材内容全面,但涉及较多海水生物,而我们地处内陆,且实验学时较少,因此我们另外根据实验内容的安排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新的实验指导针对性更强。
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种类识别是水生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内容,书上文字说明比较抽象,图片均是黑白色,学生在观察实物时往往代入感不强,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克服这个困难,我们收集了大量水生生物彩色图片,从中选择了200多幅,汇编成了《常见水生生物彩色图谱》,作为学生的实验教学辅助资料。书中涵盖了常见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水生高等植物。同时我们还在实验室的电脑中存入大量水生生物尤其是浮游生物的彩色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于我们历年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帮助同学顺利开展实验。
三、完善实验设备,增强教学互动性
水生生物学实验尤其是浮游形态结构观察和计数离不开显微镜。以前我们使用的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同学们独立操作,老师只能一个一个地指导,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作为综合性信息技术融进高等教育的课堂,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使实验教学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西昌学院在2005年引进了显微互动系统,每个学生的显微镜都配备了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传送到教师的控制电脑。教师通过电脑可看到每位同学显微镜下的标本,可将其放大到投影屏上供全班同学观看。同学遇到问题可呼叫教师,教师可通不同模式单独对该同学进行指导或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教师还可通过电脑对学生显微镜下的标本进行拍照或录像以进行记录。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教学,促进了师生间的指导和交流,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此外学院实验室还配置了多台倒置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十分利于观察活体浮游生物;体视镜则十分利于观察小型水生生物整体结构,尤其是表面结构。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绝大多数学生对上实验课的认识就是老师把什么都准备好,他们只需要到实验室按着实验指导上的操作步骤做就行了,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完全不清楚,稀里糊涂做完实验,实验结束后收获甚微。要想在实践教学中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的是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尤其是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了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逐渐改革了实践教学方法。现在我们要求学生全过程地参与实验准备、样品采集和实验操作。如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形态结构观察和分类这一实验中,学生分组采集不同水体样品,对样品进行处理,再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而且我们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样品时记录采样水体的水深、主养品种、水色、透明度、水温等基本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一次实验中能够观察到多个不同水体的浮游生物组成,对不同水体浮游生物组成的差异及原因进行分析,认识局部地区水体浮游生物的分布与组成情况,同时学生还掌握了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利用本地的水生生物资源,将一些实践教学由课堂实验改为野外实习。如西昌市邛海湿地公园有水生维管束植物三十余种,在进行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分类实验时,我们将学生带到湿地公园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学生对不同生态类群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活环境、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性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们对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大为欢迎,认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气氛活跃,更能掌握相关的知识,要求多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
学生的反映给了我们启示,我们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如以往我们在介绍不同类型水华的特点时就只通过一些彩色图片展示,学生普遍难以理解,今后我们准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带学生到野外,现场观察不同类型水华在水色、透明度变化、水华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测量。如在观察由鞭毛藻类形成的云彩状水华时,我们向学生指出水体有颜色深浅的差别,然后现场测定透明度,学生就会发现同一水体不同区域透明度不同,相差可达数厘米。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水生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加强实验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和素质提高程度评估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考核依据主要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是绘制水生生物形态结构图。这种考核下存在较大不足,如学生抄袭书上图谱,相互抄袭等,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真实水平。因此,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做出了调整,根据实验课的特点、内容、方法和规律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考核。
实验态度:包括上课是否迟到、缺席,是否积极参与实验的准备。
实验操作:是否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实验课上是否认真观察,分组实验中的合作精神等。
实验报告:是否完整、正确,有无知识性错误,有无抄袭现象等。
在今后如人员充足的情况下还可考虑进行实验课程的期末考核。
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来在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水生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还存在着一些的不足。
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水生生物标本库[3、5],西昌学院建立了鱼类标本库,还有少量的甲壳动物,其他水生生物在西昌学院还是一个空缺。我们在实验中主要是采集水中活体标本来观察,这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我们处于内陆,学生不能观察到海水或咸水品种;其次是水生生物季节性强,我们多在春季开设实验,因此所采样品中水生生物品种组成相对较单一。我们一方面可以从相关院校或企业采购水生生物标本,一方面可以广泛地采集标本,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以充实实验材料;还可建立虚拟标本库,通过广泛收集图片和在实验中不断拍摄新的图片,来充实水生生物图片库,建立资源共享网站。
西昌学院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已经使用近八年的时间,有些高倍镜头模糊不清,影响了实验效果,摄像头像素偏低,分辨率不够高。希望在今后能更换模糊的镜头,更新软件,更换高像素摄像头,以满足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多向其他高校学习,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的完善考核体系;指导学生更多地参与科研或申报学生科研项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文.水生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1.
[2]赵文.水生生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0:1.
[3]李代金,吕光俊,黄辉,等.水产养殖专业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238-240.
[4]张树林,邢克智,孟玉环.水生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4):55-56.
[5]季高华.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75.
[6]柴毅,杨小林,罗静波.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7):267-269
动物学实验教学 篇12
1将科学研究成果带入课堂,启发学生好奇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在高校的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3,4]。通过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能为学生带来“新鲜”感,为基于教材的授课内容增加亮点。由于长期以来思维惯势,部分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并不是很透彻,甚至有偏差,课堂授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作者结合自己以往教学经验,适时地在课堂上引入了新进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了世界上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本课题组的最新进展。比如,在讲授“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章节时,将最新的“TALEN”基因敲除技术和 “CRISPR/Cas”基因敲除技术在疾病模型中的发现和应用予以了简要介绍。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时间还很短,虽然在多数教材上还未完全体现,但是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把这些内容介绍给学生,大家 “新鲜感”十足。同样,在讲授疾病模型制作时,也主要是结合了课题组开发疾病模型,尤其是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经验,将作者课题组的一些进展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书本理论知识“就在身边”的感觉。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会对讲授内容感兴趣,让“理论”不再遥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和学生有了互动,学生对教师的研究产生了好奇,在这种氛围下,用理论知识来回答学生的提出来的“为什么”,用技术方法来解答学生的“怎么做”。通过完整的一个科学实验完成过程介绍,就好像讲一个故事,让学生既开阔了眼界,又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明白了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2将科研思维方式融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成熟理论,学生听,记笔记,然后去消化。但《实验动物学》不是一门纯理论课程,它在注重理论传授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实验技术的训练。而在相当一些情况下,教师传授了技术,却没能够将这些实验技术或理论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传授给学生。作者在《实验动物学》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了实验动物的本质属性,即实验动物是解决生物医学问题的重要工具。科学研究的思路一般是:如何在千丝万缕中寻找事物的可能联系(如流行病学调查);如何提炼出科学问题;要怎么解决科学问题。实验动物的价值体现在了其是“解决生物医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如何用好这个工具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比如在近交系动物讲授时,首先向学生发问在解决科学问题时候应该怎么做?如何处理混杂因素?“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原则,那么具体到实验动物应用上又是如何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再把实验动物本身存在的混杂因素进行介绍。遗传背景是不同时期首当其冲的混杂因素,是影响动物反应不一致的内在主要因素,有可能干预实验结果。这样就会把问题引导到要如何处理这个混杂因素上,那么可以通过遗传控制,即近交方法,获得近交系动物,获得数量庞大的近似同卵双生的一个近交系群体,所以,可以得知近交系动物的最大特点:一致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很快他们会反问,近交系就那么完美吗?那么近交系动物由于一些隐性致病基因在近交过程中得以暴露,会有一些自发性疾病,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出现了新的混杂因素。紧接着就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近交系动物。 通过将科研中多问“为什么”、“怎么办”的特点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明白任何知识都有边界,任何理论都有使用条件的普遍信条。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授课内容。
3开放科研平台,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提供舞台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作者安排了相对多一些课时来进行动物实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围绕 “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学校设计了很多本科生参与的项目,有以学生为主创的“大学生创新实验”,有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大学生开放实验”。笔者也顺势而为,积极参与了学校这些针对学生的项目,开办了多期 “开放实验”。尤其是本科生,朝气蓬勃,有很多“奇思妙想”。而长期在科研一线的教师,由于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和思路,也不免被羁绊。通过和本科生的交流,探讨和争论,也增添了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 通过开放科研平台,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提供舞台,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加深了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提升了其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