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反思

2024-10-24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反思 篇1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反思

杨建波

赛课已经结束,但我的表现并不好。首先,引入新课不够精彩,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觉得应该以演员SELINA演习时皮肤大面积烧伤,治疗通常是取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讲,健康皮肤很有限,如何来治疗该病人作为问题引起同学们讨论,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动物细胞培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植物组织培养,因此我先回顾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引导同学们思考两者之间的异同。在讲述培养过程时,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总结和借助课件展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的过程及把握注意事项。本堂课上完后,我发现了自己有不少缺点和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1.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理念是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本节课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仍然是教师为主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观的想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而事实上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我就匆匆的把答案公布了,没有真正做好引导工作。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气氛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纵观整节课,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回答等积极性不高。3.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最后讲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时时间紧,讲得比较匆忙。当然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的知识容量比较大,对前面学过的内容可以比较快的复习,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反思 篇2

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日常接触,我们发现医药专科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差,底子薄,并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及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来设计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主要根据专科层次的专业设计特点,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与对应的细胞培养操作技能关联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技能。

1 理论和情景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设计

基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工作过程,按照动物细胞培养的工作任务结构,本课程主要设计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动物细胞培养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能,药学细胞工程常见技术。本课程在学生学习了《药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基础生物化学》和《生物药品》等课程之后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相对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不规范的,因此医药专科生在学习细胞培养技术之前,必须先学习理论知识。传统的学习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后穿插进行实验教学。我们针对医药专科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欠佳的特点,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理论和情景教学相结合。对理论内容进行精心选择,紧扣实验的需求和工作中应用的需要,在实验技术上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常见技术的实践。同时按照动物细胞培养的特殊要求,我们设计了循序渐进的7个学习情境:(1)常见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布局;(2)细胞培养主要仪器设备的操作;(3)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4)无菌操作技术及细胞培养无菌器材的准备;(5)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包括传代培养、克隆化培养、原代培养、扩大培养;(6)细胞大规模培养与生物反应器技术;(7)细胞冻存与细胞复苏技术。对于每一个学习情境,我们采取理论和实验教学并行的模式,对于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传代技术及细胞计数技术等我们鼓励学生发挥卖油翁的精神,反复操作直至技术娴熟。

2 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

2.1 课前准备

在上课前写好板书,将本次情景学习的重点部分写在黑板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很快了解本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并对即将展开的情景学习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如“动物细胞培养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培养前要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学习,在实验中更好理解和学习知识,避免对知识死记硬背,达到情景教学的目的。

2.2 教学过程组织

2.2.1 固定分组

从第一次实验就要进行固定人员的分组,这样有利于配合和相互协作,也有利于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每小组的人员不宜太多,2~3为宜,统筹规划实验流程,高效完成实验内容。根据当堂的实验,教师提前统筹安排好各组成员的任务,使实验有序高效地进行。对于有些不需要相互帮忙的实验尽量安排一人一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具备独立完成相应实验操作的能力。

2.2.2 实验演示

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完成课堂的内容,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做好示教。首先有教学经验很丰富的教师来担任主任课老师;其次要求任课老师在上课之前对内容了如指掌,参加集体备课,统一带教标准,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最后根据教师在企业挂职和走访经验,在示教过程中强调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将实验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教学工作。

2.2.3 学生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不放眼,全程观察学生的每一个操作过程,鼓励学生大胆细心操作,遇到问题要自己先仔细思考。经过一些实验的训练和尝试,同学们操作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了较大的转变,由原来不会直接问老师“这要怎么做?”转变成了自己思考后问老师“我这样做对吗?”。

2.2.4 操作考核

在七个教学情境中,我们选取了传代培养、克隆化培养及冻存与复苏等实验进行操作考核。传代培养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无菌操作能力及细胞消化、吹打和计数的综合能力,具体要求学生连续传代2个月的时间,最后根据学生传代细胞的培养状态(有无染菌、死细胞多少等)进行评分;克隆化培养考核除了考核学生细胞计数、消化和吹打等技能之外,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计算能力,最后根据单克隆孔的多少进行打分;细胞冻存和复苏实验除了考核无菌操作和细胞计数之外,主要考核学生实验任务的组织能力、操作手感及冻存液配制能力等,最后通过自己冻存细胞的复苏存活率进行考核。动物细胞培养对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只要是技术都免不了要反复的联系,我们以任务驱动的模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其中最基本的技能,并通过考核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如果学生不满意自己的成绩还可以在课程开设期间重新参加考核,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他们从事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2.5 课后总结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这门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结束后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操作体会,还会有相应的实验结果,细胞培养的结果我们要求学生倒置显微镜拍照后提交到教师机,其他具体的实验目的、原理、试剂材料、步骤、结果及分析等内容则要求写成实验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及报告进行批改,并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标注。最后,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下次课上课前进行统一的点评,是学生对相应的操作有更好、更深的理解。

3 教学评价

多元化评价是指对每组或每位同学的实验课成绩考核多元化,既要通过课前预设计实验和课后的实验报告等纸质材料反映,也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对学生的身心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动物细胞培养考核主要包括平时常规评价和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平时常规评价注重学习态度、考勤和随堂问题回答,占总成绩的20%;过程与结果评价包括三部分:(1)实验操作手法、实验结果与实验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30%;(2)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3)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

4 结论

实验课和其他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必要过程,因而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活动。上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课程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目的使医药专科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将企业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灌输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在就业后尽快上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已成为生物制药生产、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探索从医药专科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到教学评价三个维度一体化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操作技能。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情景教学,操作考核

参考文献

[1]林福玉,陈昭烈,刘红等.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通讯,1999,(3):58-59.

[2]朱庆虎,秦红丽,陈弘等.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J].专论与综述,2010,(9):8-9.

[3]余豪.提高研究生《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8):714-716.

[4]马辉,赵序永,王永芬等.高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55-56.

[5]袁雅红,李东升.细胞培养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15,(20):137-138.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Moodle平台;动物细胞培养;资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大部分都呈现线性特征,多数网站主要以文本堆积、链接、知识点罗列为主,存在着如:学习系统导航性不强[1]、轻网络教学资源设计[2]、轻知识获取与互动[3]等不足,尤其互动性和生成性网络学习资源较为薄弱,学习者达不到利用网络有效学习的目的。Moodle是由澳大利亚Martin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平台主要包括网站管理、课程管理、学习管理三大功能,浙江万里学院对Moodle平台进行了二次开发,能利用Moodle平台辅助日常教学、进行课程日常管理和学习资源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教学和学习等,动物细胞培养实践操作性强,实验前需要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撰写实验设计报告,事先预习实验过程,熟悉操作流程,我们在利用这平台强化《动物细胞培养》的学习资源建设,探索解决实验课老师上课讲解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实验时间被压缩、不足,老师示范指导不够,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Moodle平台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则

学习资源具有动态、共享、直观等等特点,在设计上需要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1.教学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导学者,教师要学会判断学习资源的价值,当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发现有价值的“知识点”时及时上传,使全体学生马上能受益,资源的教学价值得以实现。

2.实用性原则

教师要选择适合网络平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支持教学,资源与教学紧密结合,能应用于实验课程实践。

3.融入性原则

学习资源的生成与学生积极的融入紧密相关,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参与为基本前提,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产生学习成效。同时,教师作为导学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学习、交流探讨中,并将学生收集到的网络资源及时上传到平台,营造自由开放、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

二、基于Moodle平台学习资源设计的策略与实践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同时关注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差异。教学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如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动物细胞培养兴趣,一开始就提出“病毒性疫苗是如何制备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培养细胞为病毒的繁殖打下基础,达到动物细胞培养的教学目标。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的设计应更灵活、生动,以项目为基本点,尽量利用圖片、虚拟实验将实验形象展示出来,并且将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贯穿于学习资源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情境的设计

在新的实验项目开始前,教师通过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验兴趣,比如在讲授“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提出新城疫病毒易在哪些细胞中生长、如何制备这些细胞等问题,让每一位学生撰写“实验设计报告”,写出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培养用液、实验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并让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形成小组设计报告,再在全班交流,上传到moodle平台,经过老师审核后开展实验,要求学生在moodle平台观看虚拟实验,写出实验体会、感悟,这样,有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实验前的感知,锻炼学生准备实验的能力,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带着问题阅读有关资料,积极地探索,使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

4.考评体系的设计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课的考核重点是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某种实验操作技能、是否达到了实验要求、能否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有无创新性的见解等。学生实验评价采用“平时表现(占10%)实验设计报告(占10%)+实验操作考试(占20%)+实验原理考试(占20%)+实验总结报告(占20%)+小组内互评(占20%)”的方式,强化实验过程性考核,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5、实验完成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门对操作技能要求高、实验结果又常容易失败的实验,而且实验的多数内容都涉及到对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活性等进行观察分析,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实验课结束后,完成对实验结果分析、判断,这样,不仅能够加强感性认识,还能找出实验成功或者失败之处,有利于在提高下次实验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moodle平台的有效学习资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熟悉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并为其今后其它课程的学习和将来毕业后的工作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强.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85-88

[2]郭玉娟、袁晓斌.精品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2):46-49

动物细胞培养总结! !!! 篇4

1.实验器械、器皿的清洗和消毒(1)清洗和包装

离心管(1.5ml,2ml,15ml)若干,冻存管若干放进铝饭盒,用牛皮纸包裹,系紧棉绳,用笔在饭盒上和牛皮纸上标记盒内所装物品名称、数量、日期和所属人名称。

蓝枪头两盒,黄枪头白枪头各一盒用牛皮纸包裹,用棉绳扎紧。取适量蒸馏水于4L玻璃瓶,瓶盖拧松半圈。

过滤器,250ml玻璃瓶,500ml玻璃瓶用自来水毛刷洗涤剂刷洗,蒸馏水润洗,烘干。

过滤器两部分分别包裹,先将瓶口部位用锡纸包裹后,再罩以牛皮纸,再用棉布密包起来,用棉绳扎紧。

玻璃瓶拧下瓶盖,瓶身浸酸。浸酸时应注意安全,须穿戴耐酸手套和白大褂,注意保护好面部和身体裸露部分,提前备好一盆水在旁以便浸酸结束后清洗耐酸手套,防止走动时酸液滴到地板上不好清洗。瓶口慢慢沉入液面下,注意缓慢降低瓶身,使液体慢慢浸入瓶内,以免产生气泡溅出酸液,发生危险。浸酸时器皿要充满酸液,勿留气泡,浸泡过夜。取出瓶身时,须穿戴耐酸手套和白大褂,注意保护好面部和身体裸露部分,提前备好一盆水在旁,取出后将瓶身放入盆内水中在转移至水池边清洗,以免酸液滴落地板不好清洗。换水洗几次,待水澄清后开始冲洗,每瓶都用自来水灌满,倒掉,重复15次,再用蒸馏水漂洗5次,去离子水漂洗3次,烘干备用。(2)消毒灭菌

1>全自动高压灭菌锅:插电源,打开开关,检查水位,若水位不足加蒸馏水补足,放入物品,瓶类物体须拧松盖子后放最上面一筐,盖上灭菌锅盖,拧紧盖子至温度显示栏的左上角有一红点亮灯,按start开始升温。若灭有无菌水或玻璃瓶待降温至常温再打开,打开后立即拧紧,无菌水瓶口封上封口膜。若没灭瓶类物品,降温至80度左右即可打开灭菌锅,须戴上线手套取出。

2>手提式高压灭菌锅:插电源,打开开关,检查水位,若水位不足加蒸馏水补足,检查设定是否为121度20分钟,放入物品,盖上灭菌锅盖,注意导气管一定插到锅底并不能堵塞,用手对称地拧紧锅盖螺栓,再用扳手继续拧紧。加温升压之前,先打开排气阀门,加温约半小时后见排气阀处开始排残留在锅内的冷空气,排气五分钟,关闭排气阀,继而开始升压。灭菌后不要立即打开气阀放气以免水汽喷出。待自然降温至常压才能打开气阀。

玻璃瓶须拧紧,饭盒,枪头灭菌后放入烘箱烘干备用。2.无菌间消毒及设备检查

用84消毒液拖地,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兑水,抹布、拖把擦洗。配400ml 75%酒精于盆中,用酒精棉仔细擦拭CO2培养箱,超净台,超净台内物品,显微镜,桌面,若培养箱内未培养细胞可以再打开高温灭菌模式将培养箱灭菌一次。

用蒸馏水擦拭清洗水浴锅内壁,注意底座不要沾水。检查CO2总压力表,若读数不足四分之一提前预定CO2瓶,换瓶时需要扳手。CO2培养箱最下层的增湿盘须定期观察加水,将增湿盘内注入1/2无菌蒸馏水,并将盘直接放置在培养箱中央。启动培养箱,培养箱接通电源,增湿盘加水,连接好气体供给,检查有无漏气,输入系统设置。设置温度和二氧化碳。

紫外照射无菌间30分钟,注意屋内不要有人以及培养基等试剂。3.细胞培养用液的配置及分装

RPM1640培养基配制:将干粉型RPM1640培养基溶于总量1/3的去离子水中,再用1/3水冲洗包装内2次,倒入培养基中,以保证所有干粉都溶解成培养液,根据产品说明的要求和实验补加谷氨酰胺和NaHCO3 ,倾斜三角瓶轻轻放入转子,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h。用泵使培养基在超净台内通过灭菌的过滤器,过滤除菌,分装后置4度冰箱保存备用。使用前调pH至7.0,加双抗于培养液中浓度为1%,使用时加胎牛血清10%FBS.胎牛血清FBS的处理:使用前应做热灭活处理,即通过加热的方法破坏补体,将胎牛血清放入56度水浴中30分钟,其间要不时轻轻晃动,使受热均匀,防止沉淀析出。分装前提前2天放4度冰箱解冻,溶解完全后于超净台内分装为25ml每管,留2管放四度备用,余下放-20度冻存。配制含血清培养基或冻存液前务必提前一天取出分装后的血清四度溶解备用,血清融化很慢。

5%NaHCO3溶液配制:5g NaHCO3,100ml蒸馏水,NaHCO3溶于水后,过滤除菌。0.25%胰蛋白酶液200ml在超净台内分装成每管1ml或2ml,封口膜封口,-20度备用。

双抗溶液配制:80万单位青霉素加4ml灭菌D-Hanks液,即成20万单位/ml溶液。100万单位链霉素加5ml灭菌的D-Hanks液,即成20万单位/ml溶液。两溶液各取0.5ml混合,加入9mlD-Hanks液,则成含青链霉素各1万单位/ml,分装后置于4度冰箱保存备用。

二.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1、所有实验用的器械,仪器灭菌,消毒,烘干。

2、打开溶剂,培养瓶瓶盖时,瓶口及瓶盖在酒精灯上烤一下。

3、用完溶剂,培养瓶时,瓶口及瓶盖也要在酒精灯上烤一下。

4、所有物品放入超净台需用酒精棉擦拭,包括手伸出窗口拿取物品再回到窗内时需要重新用酒精棉擦拭。开始工作:

1、实验前换紫外照过的白大褂和拖鞋。

2、戴橡胶手套,75%乙醇擦手,然后用75%乙醇擦一下台面,点燃酒精灯。

3、取待用的细胞,旋紧瓶盖。

4、胰酶消化缓慢时可以将细胞置于5%CO2、37度培养箱中1min-2min,目的是提高酶活性,促进消化。1.细胞复苏

提前预冷离心机,设参数为4度,1000r/min,5min。

将枪头,装有离心管的饭盒,垃圾盒放入超净台,酒精棉擦一遍超净台台面和移液器尤其枪口,以防别人用枪时不慎沾染脏污堵塞枪口。超净台和房间照15分钟紫外,照紫外的同时取出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37度水浴加热。

关闭紫外,打开风机,升高窗高,点燃酒精灯,用镊子从饭盒中取2个15ml离心管放至试管架,每管加入3ml无血清培养基,提前剪好2条封离心管的封口膜备用。

戴上橡胶手套再套上线手套,用镊子从液氮中取出塑料冻存管,用手拿冻存管迅速浸入37度水浴中,剧烈急速摇晃冻存管,因为有防水胶布缠裹不用担心进水染菌,使其急速融化,注意管内冻存细胞的融化情况。基本转为液态时将冻存管取出,摘下线手套,冻存管转移至超净台内,用酒精擦手,擦拭冻存管尤其管口,撕下胶布和封口膜,再擦拭管口,整个溶解过程尽量在30s至1min内完成。(注意:这一步对细胞存活率至关重要。既要尽快融化以减少融化过程对细胞的损害,又要尽可能减少细胞在较高温度停留的时间以减少DMSO对细胞的毒害,切不可将冻存管放在烧杯内不管。)打开冻存管管盖,逐滴加入1ml无血清培养基,轻柔地将冻存管内的细胞悬液吸取出来,转移至已备好的离心管内,轻轻摇混匀,盖上管盖,轻轻地上下颠倒混匀。封上封口膜。

低俗离心1000r/min,5min。小心地吸出上清液,要求上清液尽可能吸走,同时又不触及管底沉淀的细胞。(较高要求时可以用手指轻弹离心管管底,将细胞团分散,加入10ml无血清培养基混匀离心10min弃上清再洗一次,有助于减少DMSO残留。)加3至5ml培养液至沉淀的细胞,轻轻摇晃使分散成细胞悬液,将细胞转移至培养瓶中,拧紧盖子,转移至培养箱中再反旋拧松半圈,以利于瓶口内外进行气体交换,注意取出培养瓶时须先拧紧瓶口。37度恒温箱中培养。第二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培养基瓶盖过火,拧紧后封上封口膜。收好物品,擦一遍台子,灭酒精灯。2传代培养

附着型胞(adherentcell)传代培养

离心法提前预冷离心机,设置好参数4度,1000r/min,5min。倒液法不需要。

将灭菌枪头,装有离心管的饭盒,新培养皿/瓶,垃圾盒放入超净台,酒精棉擦一遍超净台台面和移液器尤其枪口,以防别人用枪时不慎沾染脏污堵塞枪口。超净台和房间照15分钟紫外,照紫外的同时从冰箱取出PBS,胰酶,含血清培养基于37度水浴加热。关闭紫外,打开风机和照明,升高窗高,点燃酒精灯,将所需试剂先擦瓶底,放在台子上再擦侧壁一圈,擦瓶口瓶盖,撕下封口膜,再仔细擦一遍瓶口。用喷过酒精的塑料筐将细胞培养瓶拧紧盖子拿到超净台旁的椅子上放平放稳,每三瓶/皿一摞拿入超净台先擦最下面一个的底部,擦好后放在台面上,擦一摞的侧面一圈,在分别擦底面顶面瓶口,直到所有培养瓶各个面及瓶口擦好,注意不要擦到有marker标记字迹的部位,酒精会擦掉字迹,若擦到字迹待酒精干后立即补写上以防事后记不清。

轻轻倒掉旧培养液,注意不要使液体倒流回来冲击细胞,挂在外壁的残留液滴用酒精棉擦掉,培养瓶可以轻轻翻转瓶子使细胞生长的面在上,顶面在下,液体留至顶面后直接倒掉液体。加1ml PBS,注意枪冲着不长细胞的培养皿侧壁或翻转培养瓶朝瓶的顶壁或侧壁打入PBS,尽量不碰到瓶口或培养皿,若怀疑碰壁,弃掉枪头。轻轻摇晃培养皿或瓶,使PBS沾到所有细胞,洗涤细胞一遍,轻轻倒掉PBS。

加入0.25%胰蛋白酶液(1ml/25cm2,2ml/75cm2),若是高倍胰酶先稀释(0.25%为1X胰酶),37℃作用数分钟。等待消化期间准备好新的培养皿/瓶,每25cm2小皿/瓶加入2ml含血清培养基。消化中的皿盖好盖子或瓶拧紧盖子,于倒立显微镜下观察,当细胞将要分离而呈现圆粒状,有10%细胞漂动时,倒掉胰酶溶液,加入1ml(25cm2小皿/瓶)含血清之新鲜培养基终止胰酶作用。(若细胞将要分离而呈现圆粒状且80%细胞漂动,则不移去胰酶,在胰酶作用后,加入适量含血清之新鲜培养基终止胰酶作用,吹打成细胞悬液转移至离心管,封上封口膜,离心后再吸掉上清液。)

轻轻摇晃培养瓶使细胞自瓶壁脱落,以吸管上下轻轻吸放数次以打散细胞团块,注意吹打时有系统性的将所有面积都打到不要集中只吹打一处而一些地方没吹打到,吸和吹时枪头都不要离开液面以减少气泡,气泡多破裂时对细胞有冲击且会增加体积不利于操作,培养瓶吹打时操作角度小不方便,用倒液法(10%细胞漂动即倒掉胰酶加含血清培养基终止消化)时吹打细胞要用二档多吹打几次,用皿或离心法(80%细胞飘动不弃胰酶直接加含血清培养基再离心弃上清)时细胞很容易脱落,可以用一档轻轻吹打,保证所有面积都吹打到即可。混和均匀后,依稀释比例转移至新的培养瓶中,拧紧瓶盖,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多,培养液澄清,若细胞密度过低将影响生长可适当补充细胞悬液,若细胞密度过大将影响迅速生长一天后即需传代,可根据实验适当添加培养基或细胞悬液使生长速度符合预期,转移至CO2培养箱,拧松半圈瓶盖,37度培养。试剂瓶瓶盖过火,拧紧后封上封口膜。密封收好物品。擦一遍台子,灭酒精灯。

3细胞换液

取待用的细胞,旋紧瓶盖。

弃去旧的培养液,把培养瓶放回原处。

用微量枪加入适量的PBS缓冲液,缓慢荡洗一下细胞,然后将PBS缓冲液弃掉。

用微量枪加入适量的细胞培养液于培养瓶中。旋紧瓶盖。将细胞置于5%CO2、37度培养箱,反旋拧松瓶盖半圈,培养。

4细胞冻存 1>准备工作:

提前一天将血清FBS从-20度取出放在4度冰箱解冻。选取对生增生期细胞(镜下密密麻麻,胞体突触明显),在收集细胞24h前换液一次。

进入细胞室前,首先用75%酒精擦试工作台,接着紫外灭菌30,过后,关闭紫外灯,通风10min。从冰箱中取出胰酶、PBS缓冲液、培养基,血清37度水浴。取出室温放置的DMSO。找到防水的医用胶布,滤菌膜,针管和所需枪头饭盒等物品,喷一遍酒精,放入台子照紫外。2>开始工作:

实验前在更衣间换上紫外照过的白大褂和拖鞋。戴上橡胶手套,75%乙醇擦手,然后用75%乙醇擦一下台面,点燃酒精灯。酒精擦拭胰酶、PBS缓冲液、培养基放入超净台。过火镊子取出离心管于试管架,剪好封口膜备用。用滤菌膜和针管过滤DMSO以除菌。

75%无血清培养基,20%的血清,5%过滤除菌的DMSO,混匀配制成所需的冻存液。

取待用的细胞,旋紧瓶盖。

弃去旧的培养液,挂壁残液注意用酒精棉擦去,用微量枪朝不长细胞的侧壁或顶部打枪,加入适量的PBS缓冲液,缓慢荡洗一下细胞,然后将PBS缓冲液弃掉。用微量枪朝不长细胞的侧壁或顶部打枪,加入适量胰酶约2ml,弃掉枪头。消化数分钟,等待期间,用过火镊子从饭盒中取出冻存管和管盖标记好细胞名称和冻存日期,直立于台面备用。

用微量枪加入适量的完全培养液冲洗(吹散细胞)细胞,将瓶底粘着的细胞吹散下来,再将细胞悬液移入的离心管中,封口,标签。离心5min,1000转/min。

细胞离心毕,拆封,瓶口及瓶盖在酒精灯上烤一下,弃去上清液。用微量枪将冻存液平均加入离心管中,混匀离心管中细胞冻存液。用微量枪将含细胞的冻存液移入冻存管中,封口膜封口,防水医用胶布再缠一圈,标签时间,细胞名称。

冻存,需缓慢冻存,先放置4度冰箱20min,然后放置-20度冰箱30min,再置于-80度冰箱过夜,最后置于液氮灌-196度中保存。5 铺板和细胞计数

用传代方法制成细胞悬液。倒掉培养基,用PBS液洗涤后,0.25%的胰蛋白酶液消化,加入培养液吹打制成待测细胞悬液转至离心管,封上封口膜,离心1000r/min,5min。

等待离心其间,取细胞计数板,盖玻片酒精擦拭,均在酒精灯上烤一下,将盖玻片盖在细胞计数槽上,使覆盖细胞计数板上的上下两个“十字”区域。取一只新的15ml离心管,做好标记,摆放好。离心毕,拆封,瓶口及瓶盖在酒精灯上烤一下,弃去上清液,加入全培养液吹散沉淀细胞成细胞悬液,拧紧管盖,上下颠倒混匀。用枪吹打混匀离心管中含完全培养液的细胞,再从离心管中取1ml细胞悬液移入新的15ml离心管,加入4ml完全培养液,即稀释五倍,吹打混匀细胞悬液,上下颠倒混匀细胞悬液。

上下颠倒混匀新15ml离心管内细胞悬液,计数前将待测液吹打均匀,用微量枪从新15ml离心管中取出细胞悬液(约10μl),滴入计数板上盖玻片的一侧缝隙旁,虹吸作用液体会吸入盖玻片下(不能有气泡,不然会影响细胞计数,注意滴入悬液量不能太大致使细胞悬液流入旁边的槽中),镜下观察细胞,数出计数板四角大方格中的细胞数(16个小格×4个大格),用计数器计数(约200个)

细胞数 万个/mL原液=(4大方格细胞数之和/4)×稀释倍数(常稀释5倍,若细胞过多不能数清则加大稀释倍数,不断调整新离心管中细胞悬液的细胞浓度,直至镜下观察细胞数目符合要求。)每皿/瓶需铺板50-100万个细胞,根据细胞计数算出每皿所细胞悬液需毫升数,加入悬液时注意混匀,不得有气泡,吸时注意每次枪尖是否都吸满液体。每皿加入细胞悬液后,用含血清培养基补足至2ml/皿/瓶。24h后观察细胞长至八成满时即可加药处理。

6检验判断细胞状态与加药处理

细胞复苏或传代后24内不可传代,传代4小时后开始贴壁。1>培养基颜色澄清度:

正常生长的细胞培养基澄清透明,倾斜使培养基聚集,对着灯看可透光,若出现丝状沉淀或倾斜培养基对着灯看出现浑浊不透光且镜下细胞之外的部分有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很可能是染菌,应弃掉。若镜检在细胞之外部分有一些浑浊,可能因为细胞代谢旺盛分泌物堆积,或者因为消化时间不够以至于过度强硬吹打细胞,造成细胞损伤产生大量细胞碎片,应换液。

新鲜培养基呈粉红色,代谢代谢旺盛的细胞的培养基会变黄,此时若细胞贴壁应换液,若此时细胞已长满,应传代。2>密度:

细胞密度过低,镜下观察稀稀疏疏,则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较大的细胞密度可促进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促进细胞增殖生长。密度过大,密密麻麻,部分细胞不能伸展成圆形,必须传代,此时不传代,一两天后细胞状态持续不好,开始死亡,镜检漂浮细胞增多。3>状态:

镜下观察细胞,当左右上下移动镜头时漂动的是未贴壁细胞或死细胞,固定不动的是贴壁细胞,贴壁细胞是活细胞。

状态良好的贴壁SY5Y细胞有圆形的胞体和细细分支的突触,突触分明。状态不好的SY5Y细胞,突触不明显,看不到什么细细的分支,甚至成圆形。

消化时快离壁的细胞呈亮亮的圆形。

观察动物细胞的教学设计 篇5

擦--――――滴--――――取--――――展--――――盖--――――滴--――――吸

(纱布) ( 生理盐水) (消毒牙签) (消毒牙签) ( 镊子) ( 稀碘液 ) (吸水纸)

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动物细胞―――― 细胞核(没有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临时装片――涂片的制作方法,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规范操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生物细胞。通过绘制人口腔上皮细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情况,也可反映出一定的审美水平。通过观察多种人体细胞,获得细胞多样性的初步认识。因此,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对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规范操作,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律金瓦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反思 篇6

及难点 教学重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难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教学方法 问题引入,诱导启发、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相结合,加上多媒体课件应用。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专题二:细胞工程

Subject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动物细胞融合

1.概念:动物细胞融合(cell fusion)也称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hybrid cell)

2.方法: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二。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 hybridoma )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Subject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动物细胞融合

1.概念:动物细胞融合(cell fusion)也称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hybrid cell)

?细胞融合是正常的生命活动

SHAPE MERGEFORMAT SHAPE MERGEFORMAT

2.方法: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二。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 hybridoma )

抗体

是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浆细胞产生抗体。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单克隆抗体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

正常淋巴细胞(如小鼠脾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但不能长期培养

瘤细胞(如骨髓瘤)可以在体外长期培养,但不分泌抗体

1975年英国人Kohler和Milstein 将两种细胞杂交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获1984年诺贝尔奖

单克隆抗体制备

单:一个杂交瘤细胞

克隆:该细胞增殖分化为相同的细胞群

抗体:该细胞群产生的抗体。

特点: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与常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产量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优越性十分明显。

主要应用有:

1)临床诊断

2)作为载体,运载抗癌药物,形成“生物导弹”治疗肿瘤

【file】目前世界各国已经研制出数以百计的单克隆抗体。许多缺乏良好诊断手段的传染病、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和遗传病,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诊断手段,是一个必然趋势。另外,用单克隆抗体做体内诊断,借以鉴别和定位体内“病灶”也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主要用于肿瘤追踪及心肌梗塞的诊断。

思考1、本过程利用了哪些原理?

免疫原理,细胞融合原理和动物细胞培养原理

2、为什么选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细胞融合?

这样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仅具有B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而且还有无限增殖的本领,因而可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典例分析】

1.(·浙江)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D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2.(2005·广东)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反思 篇7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操作模式, 主要分为分批式操作、流加式操作、半连续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和灌流式操作等五种操作模式。

1 分批式操作

批式操作是动物细胞规模培养进程中较早期采用的方式, 也是其它操作方式的基础。该方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将细胞扩大培养后, 一次性转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积不变, 不添加其它成分, 待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积累到适当的时间, 一次性收获细胞、产物、培养基的操作方式。在细胞分批培养过程中, 不向培养系统补加营养物质, 而只向培养基中通入氧, 能够控制的参数只有p H值、温度和通气量。因此细胞所处的生长环境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产物、副产物的积累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不能使细胞自始至终处于最优的条件下, 因而分批培养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培养方式。

分批培养过程中, 细胞的生长分为五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平稳期和衰退期。分批培养的周期时间多在3~5d, 细胞生长动力学表现为细胞先经历对数生长期 (48~72h) 细胞密度达到最高值后, 由于营养物质耗竭或代谢毒副产物的累积细胞生长进入衰退期进而死亡, 或由于细胞内某些酶的作用而使细胞发生自溶现象。表现出典型的生长周期。收获产物通常是在细胞快要死亡前或已经死亡后进行。

该方式的特点: (1) 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 染菌和细胞突变的风险小。反应器系统属于封闭式, 培养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没有物料交换, 除了控制温度、p H值和通气外, 不进行其他任何控制, 因此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 (2) 直观的反应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由于培养期间细胞的生长代谢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营养环境, 不添加任何营养成分, 因此可直观的反应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 是动物细胞工艺基础条件或“小试”研究常用的手段; (3) 可直接放大。由于培养过程工艺简单, 对设备和控制的要求较低, 设备的通用性强, 反应器参数的放大原理和过程控制, 比较其它培养系统较易理解和掌握, 在工业化生产中分批式操作是传统的、常用的方法, 其工业反应器规模可达12000L。

经过改进的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目前仍是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用以生产各种药物的主要设备, 也是早期用以生产单抗的主要途径。在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分批式培养单抗中, 最多采用的是微囊或巨载体培养。与一般的悬浮培养比较, 杂交瘤细胞依托微囊化或巨载体后, 相对固定化, 降低了搅拌培养时对细胞的剪切力, 提高了细胞的密度和稳定性及生产率。

2 流加式操作

流加式操作是在分批式操作的基础上, 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 悬浮培养细胞或以悬浮微载体培养贴壁细胞, 细胞初始接种的培养基体积一般为终体积的1/2~1/3, 在培养过程中根据细胞对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和需求, 流加浓缩的营养物或培养基, 从而使细胞持续生长至较高的密度, 目标产品达到较高的水平, 整个培养过程没有流出或回收, 通常在细胞进入衰亡期或衰亡期后进行终止回收整个反应体系, 分离细胞和细胞碎片, 浓缩、纯化目标蛋白。流加式操作只是向培养系统补加必要的营养成分, 以维持营养物质的浓度不变。由于流加式培养能控制更多的环境参数, 使得细胞生长和产物生成容易维持在优化状态。

流加式培养的特点就是能够调节培养环境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一方面, 它可以避免在某种营养成分的初始浓度过高时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以及产物的形成;另一方面, 它还能防止某些限制性营养成分在培养过程中被耗尽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产物的形成。同时在流加式培养过程中, 由于新鲜培养液的加入, 整个过程的反应体积是变化的。

流加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流加培养根据细胞生长速率、营养物消耗和代谢产物抑制情况, 流加浓缩的营养培养基, 流加的速率通常与消耗的速率相同, 根据测得的底物浓度控制相应的流加过程, 以保证合理的培养环境与较低的代谢产物抑制水平。 (2) 培养过程以低稀释率流加, 细胞在培养系统中停留时间较长, 总细胞密度较高, 产物浓度较高。 (3) 流加培养过程须掌握细胞生长动力学, 能量代谢动力学, 研究细胞环境变化时的瞬间行为。流加培养细胞培养基的设计和培养条件与环境优化, 是整个培养工艺中的主要内容。 (4) 在工业化生产, 悬浮流加培养工艺参数的放大原理和过程控制, 比较其它培养系统较易理解和掌握, 可采用工艺参数的直接放大。

流加培养工艺是当前动物细胞培养工艺中占有主流优势的培养工艺, 也是近年来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研究的热点。流加培养工艺中的关键技术是基础培养基和流加浓缩的营养培养基。通常进行流加的时间多在指数生长后期, 细胞在进入衰退期之前, 添加高浓度的营养物质。流加的总体原则是维持细胞生长相对稳定的培养环境, 营养成分即不过剩而产生大量的代谢副产物造成营养利用效率下降而成为无效的利用;营养成分也不缺乏导致细胞生长抑制或死亡。

流加工艺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

(1) 葡萄糖。葡萄糖是细胞的供能物质和主要的碳源物质, 然而当其浓度较高是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 因而需要进行其浓度控制, 以足够维持细胞生长而不至于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的浓度为佳;

(2) 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细胞的供能物质和主要的氮源物质, 然而当其浓度较高是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氨, 因而也需要进行其浓度控制, 以足够维持细胞生长而不至于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的浓度为佳;

(3) 氨基酸、维生素及其他。主要包括营养必需氨基酸、营养非必需氨基酸、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如羟脯氨酸、羧基谷氨酸和磷酸丝氨酸;此外还包括其他营养成分如胆碱、生长刺激因子。添加的氨基酸形式多为左旋氨基酸, 因而多以盐或前体的形式替代单分子氨基酸, 或者添加四肽或短肽的形式。在进行添加时, 不溶性氨基酸如胱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只在中性p H值部分溶解, 可采用泥浆的形式进行脉冲式添加;其他的可溶性氨基酸以溶液的形式用蠕动泵进行缓慢连续流加。

流加式操作分为两种类型:单一补料分批式操作和反复补料分批式操作。 (1) 单一补料分批式操作是在培养开始时投入一定量的基础培养液, 培养到一定时期, 开始连续补加浓缩营养物质, 直到培养液体积达到生物反应器的最大操作容积, 停止补加, 最后将细胞培养液一次全部放出。该操作方式受到反应器操作容积的限制, 培养周期只能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 (2) 反复补料分批式操作是在单一补料分批式操作的基础上, 每隔一定时间按一定比例放出一部分培养液, 是培养液体积始终不超过反应器的最大操作容积, 从而在理论上可以延长培养周期, 直至培养效率下降, 才将培养液全部放出。

3 半连续式操作

半连续式操作又称为重复分批式操作或换液操作。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 悬浮培养形式。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 每间隔一段时间, 从中取出部分培养物, 再用新的培养液补足到原有体积, 使反应器内的总体积不变。这种类型的操作是将细胞接种一定体积的培养基, 让其生长至一定的密度, 在细胞生长至最大密度之前, 用新鲜的培养基稀释培养物, 每次稀释反应器培养体积的1/2~3/4, 以维持细胞的指数生长状态, 随着稀释率的增加培养体积逐步增加。或者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 每隔一定时间, 定期取出部分培养物, 或是条件培养基, 或是连同细胞、载体一起取出, 然后补加细胞或载体, 或是新鲜的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的一种操作模式。剩余的培养物可作为种子, 继续培养, 从而可维持反复培养, 而无需反应器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半连续式操作中由于细胞适应了生物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和相当高的接种量, 经过几次的稀释、换液培养过程, 细胞密度常常会提高。

半连续式操作的特点为: (1) 培养物的体积逐步增加; (2) 可进行多次收获; (3) 细胞可持续指数生长, 并可保持产物和细胞在一较高的浓度水平。 (4) 操作简便, 生产效率高, 可长时期进行生产, 反复收获产品。

4 连续式操作

连续式操作是一种常见的悬浮培养模式, 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该模式是将细胞接种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 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 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 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与此同时, 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 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理论上讲, 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连续培养的最大优点是反应器的培养状态可以达到恒定, 细胞在稳定状态下生长。稳定状态可有效的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生长期。在稳定状态下细胞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浓度、产物浓度、p H值可保持恒定, 细胞浓度以及细胞比生长速率可维持不变。细胞很少受到培养环境变化带来的生理影响, 特别是生物反应器的主要营养物质葡萄糖和谷氨酰胺, 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从而使他们的利用效率提高, 有害产物积累有所减少。然而在高的稀释率下, 虽然死细胞和细胞碎片及时清除, 细胞活性高, 最终细胞密度得到提高, 可是产物却不断在稀释, 因而产物浓度并未提高。尤其是细胞和产物不断的稀释, 营养物质利用率、细胞增长速率和产物生产速率低下。

连续式操作的优点为: (1) 细胞维持持续指数增长; (2) 产物体积不断增长; (3) 可控制衰退期与下降期。连续式操作缺点为: (1) 由于是开放式操作, 加上培养周期较长, 容易造成污染; (2) 在长周期的连续培养中, 细胞的生长特性以及分泌产物容易变异; (3) 对设备、仪器的控制技术要求较高。

5 灌流式操作

灌流式操作是在灌注培养中把细胞和培养基一起加入反应器后, 收获培养液的同时不断地加入新鲜的培养基。灌注培养的主要优点是连续灌注的培养基可以提供充分的营养成分, 并可带走代谢产物。同时, 细胞保留在反应器系统中, 可以达到很高的细胞密度。同半连续培养方法相比, 半连续培养在取培养物时同时也取出了部分细胞。灌注培养的产率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 并可大大降低劳动力消耗。

灌注培养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悬浮灌注培养和床层培养。

(1) 悬浮灌注培养是在普通悬浮培养的基础上, 加上一个细胞分离器而成, 以微载体悬浮培养加旋转过滤分离器最为常见。细胞截留系统开始多采用微孔膜过滤或旋转膜系统, 最近开发的有各种形式的沉降系统或透析系统。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是连续灌流操作常用的一种。它采用的中空纤维半透膜, 透过小分子量的产物和底物, 截流细胞和分子量较大的产物, 在连续灌流过程中将绝大部分细胞截留在反应器内。

(2) 床层培养则把细胞直接保留于床层, 不需要细胞分离器, 其中堆积床和大孔载体培养的应用较广。固定床或流化床生物反应器, 固定床是在反应器中装配固定的篮筐, 中间装填聚脂纤维载体, 细胞可附着在载体上生长, 也可固定在载体纤维之间, 靠上搅拌中产生的负压, 迫使培养基不断流经填料, 有利于营养成分和氧的传递, 这种形式的灌流速度较大, 细胞在载体中高密度生长。流化床生物反应器是通过流体的上升运动使固体颗粒维持在悬浮状态进行反应, 适合于固定化细胞的培养。

灌注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改变动物细胞的培养环境, 实行阶段培养;二是进行代谢调控。具体说来, 阶段培养可以用以下方法:p H值阶段培养、溶氧阶段培养、化学试剂诱导阶段培养。代谢调控主要针对在培养过程中对动物细胞产生影响物质或主要代谢产物而言, 主要有以下方法:控制葡萄糖浓度法、控制谷氨酰胺法、控制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法、代谢产物的去除。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反思 篇8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结合笔者一个教学案例谈几点体会。

一、案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问题情境: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提出问题: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酵母菌的知识,想一想关于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自己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尝试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

小组Ⅰ:酵母菌采取何种细胞呼吸方式?

小组Ⅱ: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分别是什么?

小组Ⅲ: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

3.作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如:

小组Ⅰ: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我们认为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小组Ⅱ:酵母菌可用于发面、酿酒,所以我们认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中有CO2;无氧呼吸的产物可能是酒精。

小组Ⅲ:酵母菌用于酿酒时,前一阶段产生的气泡多,后阶段产生的气泡少,因此我们认为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的CO2比无氧呼吸产生的多。

4.设计实验: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问题(1):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

问题(2):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

问题(3):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问题(4):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存活?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将实验设计的大体思路确定为:设置对比实验——比较在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种类和产量,酵母菌在密闭的条件下培养可创造无氧条件,在间歇通气的条件下培养可提供有氧条件;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鉴定有无CO2产生。

每组讨论后,师生汇总,逐步细化,写出包括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在内的实验方案并绘制实验装置图。

5.进行实验:首先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然后再由师生共同讨论后修正,确定实验装置如下:最后,教师展示实验结果,(由于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因此实验应提前2~3天准备)(1)观察比较A、B两装置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2)从A、B两装置中各取2ml培养液,分别注入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各滴入0.5m1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6.实验结论及交流、应用

(1)根据实验的结果得出本小组的结论,然后,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描述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每种呼吸方式的条件和产物的区别,(2)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可以检测有无酒精生成,想一想,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二、反思

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忽视学习的结果,而是对学习的结果有更高的要求,探究是获得这些结果的重要途径,本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情况,因此,探究活动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从有氧、无氧条件的创造、产物的检测,到材料用具,再到实验装置的设计,要求学生在探究活动的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

2.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每个探究活动中都应该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如果问题的答案学生已知道,探究便失去了意义,因此,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平台,让学生的提问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作为支撑,以便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有方向性、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有探究的价值。

3.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既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的促进者,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与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发言权,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细胞分化教学反思 篇9

细胞分化这节内容看似很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茫然,学起来还相当困难。学生难以接受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理解相关概念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1.头脑中没有动物个体发育的概念,无法理解细胞分化的特征;

2.没有基因和基因表达的概念,所以难以理解细胞分化的原因;

3.因为缺乏植物组织培养有关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这个过程模糊不清。

尤其是对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感觉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细胞分化时,教师首先应该联系初中学习过得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自制、器官、系统建成的角度来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节内容,应在学习新内容前给学生适当做一些铺垫。

在新课导入时,先演示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再引导学生思考:构成人体的.的血细胞细胞是一样的吗?由这个问题引出:组成人体的血细胞是不相同的。再结合不同的血细胞都来源于一种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进行什么细胞分裂方式?自然而然有的学生就有个疑问:为什么来源相同的细胞,它们为何不同?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不同是什么导致的?

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吗?

2.细胞分化的过程是怎么决定的?

3.细胞分化对生物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问题来组织学生总结细胞分化的概念。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后,再结合实例简单说明细胞分化的特点。最后通过课件举例说明细胞分化与个体发育的关系,通过比喻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与生理活动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细胞的全能性是教学的难点,借助课件和问题串,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全能性及其原因,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特点。再从细胞有丝分裂结果,染色体和DNA数目不变来分析:由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已经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裂、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阅读、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空间,使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要对不同层次的问题、知识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1.对学生已了解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讲解,可通过采取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解答,并相互矫正。

2.对学生未学过但较简单的知识,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学、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知识结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学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归纳知识。

3.对学生未知且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备课中预设的探索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认真探索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随时提出质疑性的问题或不明白的问题,可先由同学帮助解决,体现“生生互动”教学策略,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点拨精讲,使抽象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最终使难点问题得到化解。

观察植物细胞教学反思 篇10

学习制作临时装片和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既是本节重点,对以后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学生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时,既不能滔滔不绝,也不能放任学生自由去做,以一个紧扣一个的小问题抓住学生的思想,边示范临时装片的制作,边点出操作要点,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归纳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时,利用展示学生绘制的生物图很直接很自然的发现不同植物细胞的共同结构特点,同时便于学生研究生物图的科学画法,鼓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请学生站着操作,一方面因为初一的学生个子本身比较矮,站着操作比较方便,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站着的人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全班已经成功完成观察的学生人数,更好地掌握上课的进度,当然这个阶段不能时间太长。虽然已经学习过使用显微镜的有关内容,也亲自操作过显微镜,但由于遗忘和不熟练,学生在观察时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实验报告的作用在这里尤其突出。它的使用是便于学生条理清楚的发现自己实验中的问题所在,也便于教师和其他实验操作成功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而教师、成功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课后上交实验报告,可以很好地让老师了解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

《细胞的增殖》教学反思 篇11

随后,笔者也播放了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制作一个表格展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视频,对照植物有丝分裂填表。通过对表格的评讲,再一次加深了学生相关的知识。

本节内容包括后面的描绘dna和染色体变化曲线图中,笔者一直强调整、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学不再是从知识到知识,而是变成学生从自我的经验出发,借助交流等方式,实现知识的构建。这样的课堂重视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倡导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使学生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符合新课标理念和课改精神。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反思 篇12

保亭中学生物组 付方明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中,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避免单纯枯燥的讲述;要尽可能利用图片、视频、标本和实物等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创造条件;要注重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和探究等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收获了惊喜,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现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中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是最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在无脊椎动物中)。所以在授课前学生已经有很大的兴趣了。抓住这一点,我引课时候首先从生活经验入手,问学生小时候肚子疼,父母让你们吃“打虫药”,那么这个“虫”是什么呢?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从而引起好奇心,同时引入课题。

在教学中涉及到了寄生虫、寄生生活、寄主(宿主)。对于这个,我认为学生需要进行必要的了解,不然无法全方位的理解蛔虫的结构特点。再有就是对于“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教材中用楷体字),学生不注意看,不自觉的产生所有的线形动物是营寄生生活的这样一个观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一内容,避免产生错误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不容忽视,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蛔虫病如何预防的时候,学生们对自己以前的错误习惯进行反思,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除了书本上提到的,让学生进行交流,有的学生竟然知道水蛭熬出的汤可以治疗脑中的淤血,从而把教学推向高潮。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在问题的设置上没有趣味性,要多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练习题。环节动物蚯蚓的教学不能用实验来演示,这是有些遗憾的地方。小组合作,利用的不好,平时要多加锻炼。

2016-1-21

本节课以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的视频导入,使学生初步认识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中,激发学生思考:蛔虫为什么能在人体小肠中生活?如何防治蛔虫病?等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蛔虫标本,由表及里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举例说明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利用蛔虫的消化管与人消化系统示意图的比较,以及蛔虫消化系统与生殖系统解剖图的比较,让学生思考蛔虫消化功能简单、生殖能力强的特点与寄生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和推理想象能力,同时利于学生形成卫生的生活习惯。在说明蛔虫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展示其他线形动物,学生很容易就能比较归纳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 篇13

对于刚刚上学的孩子,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呢?孩子们是那样可爱、纯真,招人喜爱。怎样让刚入学的孩子懂得在音乐课上学会聆听、学会关注教师和他人的举动、学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 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上一篇:财务审计报告整改回复下一篇:记忆中为话题的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