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通用16篇)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1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正阳小学高艳
本节课,我探索着在网络教室里来上数学课。对于数学课来说,这是个全新的尝试。我本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让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当中来,我的教学课件分为教师课件和学生课件两种,既有教师教的又有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用的,孩子可以在学习之后自主来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利用操作鼠标来完成数学题的解答,极大的提高了孩子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完全的把信息技术和数学课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所以本节课孩子们能够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数学课的学习,使让他学成为学生愿意学,这样使教学效率达到了最大的限度。巩固练习设计新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的人数多,练习的密度大,最后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和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和巩固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局域网内的操作,更使老师能够及时看到每个同学的答题情况,便于对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同时利用网络的丰富与快捷的本节课我给孩子们极大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合作交流,能够让孩子从身边找到有关倍的关系,把数学知识再还原于生活当中,最后再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在这节课中我始终是一个正确的引导者、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一个合格的合作者。给学生创建出更大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喜欢数学的良好情感。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2
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因此, 在本节课, 我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 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同学们, 枫叶红于二月花, 正是秋游的好时节, 就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参加小松鼠的聚会吧!瞧, 大家都到齐了, 但是松鼠兰兰却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咦!我的盘子呢?”那松鼠兰兰真的没有盘子吗?桌上的餐具又到底够不够呢?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快乐的午餐”带给我们的一点小烦恼吧!
接下来, 我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数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数的意义, 数的表示, 数的大小比较。《快乐的午餐》是本单元的核心学习内容, 既是10以内数的意义和表示的延伸拓展, 又是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基础,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积极性强的特点, 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直观认识两个数量 (10以内) 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结合动手操作活动, 能够清楚地表达“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交流、概括的能力, 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根据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并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数量是10以内的事物的多少;而难点则是:理解事物的多和少的相对性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引导发现法。即围绕教材情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进行小组合作, 展开充分的数学操作活动, 从而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而本节课的学法则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 智慧的鲜花更是开在手指尖上的。新课程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结合本课操作性比较强, 刚入学儿童又难以组织教学的情况, 为充分调动学生, 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有序操作, 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分析, 我确定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层层推进:创设情境, 小组合作, 巩固强化, 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因此, 我让学生在主情境松鼠聚餐图中独立观察、思考, 并引导其提出问题:餐具够吗?
接着分析问题:第1步, 餐具要够, 必须每只小松鼠有一套餐具, 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2步, 餐具包括什么呢?学生通过观察, 不难发现, 餐具包括盘子、勺子和杯子。即把大问题细化为以下三个小问题。
首先, 解决问题1:盘子够吗?即比较松鼠和盘子多少的方法。
大多数学生会采用直接数出盘子和松鼠的数量, 从而得出结果盘子够了, 但这样的方式不够直观, 因此, 我将引导学生:“那要如何把理由讲给小松鼠听, 让小松鼠心服口服呢?”小松鼠说了:“眼见为实, 你要是能摆给我看看, 我就相信。”好,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套学具, 小组合作, 动手摆一摆, 3分钟后, 老师请小组上台汇报展示。于是出现了不同的摆法, 例如:围成一圈来摆, 但这样摆却给这只小松鼠出了个难题:“到底哪个是我的盘子呢?我是用下面这个, 还是用旁边的这个呢?我总不能拿两个盘子吧。”由此引发学生思考, 这样摆有点乱, 怎样能够摆整齐了, 让小松鼠一看就知道该拿哪个盘子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每个小松鼠拿一个盘子。因此, 摆的时候应该一只松鼠对一个盘子。
好, 让学生重新摆一摆, 学生不难摆出, 把松鼠和盘子一对一地摆, 然后逐一用线连起来, 每只松鼠都有一个盘子, 盘子没有多余, 松鼠和盘子同样多。就这样, 通过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让学生感受同样多的概念, 从而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接着, 解决问题2:勺子够吗?杯子呢?
先让学生小组合作, 动手摆一摆, 通过多次比较的方法强化一一对应的方法。
根据摆的结果, 让学生学会说“松鼠比勺子多1个、勺子比松鼠少1个”, 也学会说“松鼠比杯子少1个、杯子比松鼠多1个”, 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感知多和少的概念。
最后, 在学生学会了两个物体间的比较之后, 我再引导学生探讨问题3:比较盘子、勺子、杯子的多少。
首先是小组合作, 摆一摆, 独立观察、思考、比较之后,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再由小组汇报展示。充分地“说”, 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同样多、多与少的感受。例如, 学生会说:盘子比勺子多, 盘子比杯子少。此时, 教师将追问:为什么盘子一会少、一会多呢?从而引发思考, 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多和少是相对的, 关键是要看和谁去比, 比的标准不一样, 比的结果也就不同”, 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让学生体会多和少的相对性。
完成以上主要内容的学习之后,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我设计以下三个练习, 帮助学生及时复习。练习一:基础练习, 强化一一对应。练习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既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数数法, 也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一一对应法。练习三:根据题目给出的线索来确定可能的范围, 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作业则是:基础练习+变式训练。其中, 课后拓展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我掉了几颗牙,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四部分, 板书设计
简单明了, 重点突出。
初中政治快乐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3
【关键词】快乐教学;初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5-0126-02
快乐的感受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情感基础。孩子的天性都是活泼、爱动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快乐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热点。现在我也就自己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政治课中“快乐”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营造快乐课堂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不妨设想一下,专制、高压、充满火药味或冷冰冰的、唯师命是从的课堂气氛会不会有“快乐”的教学?所以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思想,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奇异的思维,都可以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表、思考,畅所欲言。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和谐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去粗取精、注重积累,搜集“快乐”的素材
这是政治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稀里糊涂地去找几个。每天都要上课,怎样才能搜集到那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从电视、广播等媒体上获取等等。不管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有一点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筛选、加工处理。总之,生活中有许多“快乐”的素材,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用功、用心积累,随时发现,随时记录,做到积细流成江河,积跬步致千里,才能有备无患。
(三)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使学生乐在学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转变理念是关键,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以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快乐”教学情境,让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课前,我讓同学们把课桌椅搬到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3、15”消费者维权、投诉的地方。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个消费者维权及工商、消协工作人员对消费者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难的实况模拟;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蓝盾卫士”或“最佳上帝”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景设计的纸片放在一个档案袋里,并说明比赛规则:(1)同学进行分组、分工,有当消费者的、有当工商、消协执法人员的,每个小组,先随意抽取情景设计考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解决实际问题;(2)由同学推选出的5名相对客观公正、对消费知识比较了解的同学担任评委,并由评委给参赛小组打分以决定比赛结果。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最后,谁获得最佳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的“实践”中思维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学到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知识,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消费者,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2.出示“快乐”的教学案例。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发人深省的案例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的教学时,我们可选用河北省石家庄市三鹿奶粉事件为例。2008年,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三聚氰胺,导致全国范围内许多婴儿受到伤害。事件发生后,企业信誉完全丧失。最终导致这个有50多年历史,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集团,连续6年人选中国企业500强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宣告破产,几十年的奋斗历程顷刻间结束。在这样一个情境中,让学生在对这个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它是做人的根本,企业立身的根本。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教材的快乐因素,突出教学重点。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的动画、漫画,紧扣教材内容,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这样能够抓住学生心理,帮助分析讲解关键问题。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突破难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适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生活中、学习中的每个人都有体现自身价值与能力的愿望,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要适时地给予充分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我能行,有独创性,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政治课的快乐教学中。既有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同时也有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快乐”教学的适度把握,能够轻松驾驭课堂这架“快乐”马车
如果“快乐”无度,不注意对“快乐”的及时引导,“快乐”不但没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相反成了教学活动的混乱制造者。
(二)确保收集“快乐”素材的质量,并能合理使用
“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所以要注意对“快乐”素材的适用性把握,全凭心血来潮,不管对本课有无关联,想到什么有趣都讲。结果学生是乐了个前俯后仰,却感觉与本课知识无任何关系,有点不知所以然。这样的“快乐”只会被证明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快乐,徒劳的快乐。
(三)加强对学生“快乐”后的引导,既要有快乐的“初”中,也要有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
“快乐”的案例列举了,老师也要加以恰当引导和延伸,让学生在乐中思学,从表面的“乐”引发深入的“思”真正地把“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动机,从而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结合我校灵动课堂的模式,本节课我们开展了独学、对学、群学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结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公园一角,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独立完成活动单第一部分,学生通过画一画、填一填得到了倍数关系,通过圈一圈理解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学生展示汇报,通过学生自己说一说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对学交流部分让学生参考第一部分内容与对学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除法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xx。不足之处是小组评价不明显,给小组加分时没有大声宣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改正,根据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在课堂中表扬学生应更及时、更明显,让学生通过教师评价树立榜样性。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拍”“打”“摘”“跳”“翻”等动词意义的基础上,尝试正确使用这些动词。
2.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小班幼儿用书11月分册第13页,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我的身体变一变
1.教师利用自己身体,变出不同造型,请幼儿说说老师在做什么动作?
2.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请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3.引导幼儿理解常用的几个动词
(1)教师:“你刚才做了什么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请幼儿根据老师说的动词,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二、小动物变一变
1.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小动物听到这样欢快的音乐,也高兴地活动起了身体。”屈,老师.教,案,网“找找看、都有谁?它们都在做什么?”
(2)鼓励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3)说说你还知道小动物会做哪些游戏?学一学它的动作。
三、经验扩展
1.老师:“演一演,你的小手、小脚还会做哪些动作?”引导其他幼儿猜一猜他在做什么?
2.播放《豆豆丁》的音乐,幼儿听音乐变不同造型,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模仿,同时体验、模仿不同的动作。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
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1、春天,气候温暖,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展示挂图。
2、谁来介绍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能说完整话吗?)
3、你回答得棒极了!我们现在来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谁来试一试!
4、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二、探究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1)玩耍既轻松又愉快,现在我们边看他们玩耍边学习数学好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提数学问题吗?
(2)现在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猴子:○○○
小鸭:○○○○○○
(3)现在我们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
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
(4)请你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怎么表示,谁来说一说。
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为一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我们发现6只小鸭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5)要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2、做一做,生生互动
现在请同学们合作学习,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量;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每2只一组,8只小鸡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小结:我们通过前面的应用题的练习知道了这样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份另一个数那么多?用除法来计算!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道应用题。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3)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同学别泄气,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4、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倍。……
现在我们来看问题口答,请你说一说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课堂练习。
1、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题。
老鼠数是小猫的□倍。蜻蜓数是蝴蝶的□倍。
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2、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2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说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用8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8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3、找出“练一练”第3题。
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见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数是下鱼的□倍。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么多?所以用除法来计算!好了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本领,就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学会了解决。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1、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倍?
(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个3只小猴那么多?)
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7
一、联系生活随文识字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 但由于本课生字较多, 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化整为零, 降低识字的难度。如课题中间的“物”字, 是个生字, 书写课题时, 我不动声色地写出“物”, 问:“谁能把课题读正确?”学生读对后, 我追问:“‘物’是生字, 老师不教你已经会读了, 真了不起,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等孩子回答后, 还不忘问一句:“你是怎么学会的?”一位学生说:“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的, 我喜欢看《动物世界》, 经常看到这个字。”一时间孩子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去动物园的时候见过, 有的说在广告牌上见过。学生情绪高涨, 在潜移默化中, 课堂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 生字有了生活做基础, 学起来也就不那么枯燥了。可见, 随文识字不仅能让孩子认识生字, 更能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巧学生字的好习惯。
二、灵活多样理解词语
低年级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要, 而积累不能局限在死记硬背上, “理解”是积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课堂上, 学生能理解新学的词语固然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如何理解一个新词。因此, 教会学生理解的方法, 显得更加重要。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本课中, 我结合课文词语的特点, 采取了以下理解方法的渗透———
1. 利用字形理解词语。
汉字与拼音系统的文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能表音, 更能直接表意, “望文生义”是汉字的一大魅力,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去领会其中的奥秘。如学习“商量”一词时, 将词条对折, 反复认读这两字, 重点指导“量”的两个读音, 以及在词语中的轻声。当孩子能正确地读出这个字时, 教师问:“书中有几个动物在商量呀?”孩子们回答三个后, 问:“一人能商量吗?”孩子们摇头。教师又提示:“你们看看, 商字里有几个口呀?”细心的孩子们马上说道:“八个口。”老师进一步说道:“对呀, 七嘴八舌才能商量。”这样, 就使孩子们深刻地记住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2. 巧妙拆字理解词语。
汉字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强大的组词功能。很多新词都是由旧词组合而成, 理解这样的新词, 只要把旧词理解了, 再组合便成了。如结合小燕子说的话, 引出“春暖花开”这个词语, 我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反复地读词语, 看看插图, 自己说一说, 然后小结, 体会到每个字的意思结合起来有时就是一个词语的意思。掌握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三、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遇到一个新词, 不能确切地说出它的解释, 但是能凭感觉、经验说出它的近义词, 这其实已经能证明我们已经理解新词了。教学中, 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学到最后一段, 提及“明年”一词, 我没有直接问孩子们可以换成什么词, 而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向孩子们提问:“你们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两个词, 换到这个句子里, 表达的意思不会变?”孩子们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来年、第二年”。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换词练读, 在读中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这样话就显得很好听、不呆板, 这就是近义词的作用。
四、顺理成章练写生字
识字教学, 学生不仅要会认读, 而且还要会书写。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 又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在课后设计了一个“连线组字并写一写”的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又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 要想追寻有效的语文教学, 就应做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技能, 学习字词, 为更深入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几点需要商榷———
1.在读通全文后出示的练习填空,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三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师自己匆匆说了一遍, 一闪而过, 还不够扎实, 没有把训练要求落到实处。感觉设计的意图很好,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总结, 指导说说, 再总结评点, 那样效果会更好。
快乐动物园 篇8
这个游戏要求你和一些朋友一同做,而且要求你偏离你一贯的社会行为。游戏的内容是要你学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
点评: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的感觉如何?你是否感到既幽默有趣又有些尴尬?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但很可能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也许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
你是否注意到好玩和幽默的情绪会有助于你在这个游戏中创造性地发挥,可能会使你灵机一动,模仿出种种出人意料的叫声,获得满堂喝彩,或者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而在游戏中,感到尴尬的心理却会使你羞于开口?假如你有幽默感,学动物叫就更容易开口。
正性乐观的情绪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忘记幽默可以使你保持乐观。
下面的表决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
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动物名称
A——F狮子
G——L海豹
M——R猩猩
S——Z热带鸟
《多样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9
在安排个小组的任务后,各个小组分别进行观察自己携带的动物。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忘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记录。学生进行学习观察需要进行分工。这样能够更好的锻炼他们的协作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这个小组合作分工的工作,在实验前一定让学生进行,这样能够使学生准确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样去干。
在各个小组进行观察的时候,有的小组观察的快,就指导学生特别是记录的学生,讲自己的全组的发现进行记录,这样学生能够进行查缺补漏,而且真正达到了学生的发现的资源共享。我想这样一步是在学生学习,观察,实验结束后必须的,这样通过分享发现,分析现象,得出全组的结论。这样回报才是全组的结论。,才据有代表性。
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 篇10
一、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没有问题的课堂如一潭死水,缺少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线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只有问题才能把学生真正的带入课堂,领进知识的海洋。
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为了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标本、挂图和现代信息技术。学生通过面对面地接触兔的骨骼标本,能更具体、更清楚的了解骨骼的组成。由此也会顺其自然地引出关节的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学生对关节的理解更透彻。在分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时,我利用卫星播放屈肘、伸肘的动作视频,让学生观看,再结合自身感受屈肘、伸肘动作,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更加生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的教学过程更加简洁、明了。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也是主体。尤其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围绕我预设问题展开分析,在探究过程中,我进行巡视,了解个小组讨论情况,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以代表发言的形式把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整个过程是合作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自身心理素质
在课堂上,面对众多外来的听课领导和教师,我的情绪很紧张,因情绪紧张就出现了失误之处。语言组织出现词不达意的错误,这也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
我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学生合作活动表现不够积极踊跃,给人的感觉好似在走秀。这样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就影响到课堂气氛。
三、问题顺序
课堂中,教学程序较流畅,但在每个程序实施中提出的问题顺序有些不妥,有的问题还被遗漏了。如书中四个讨论问题本应穿插在讲解知识过程中,而我是讲完之后一一让学生思考解答。这样在学生的理解方面就没做到层层深入。
四、学生情绪
学生的情绪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个别学生缺少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学生的兴趣没激发出来,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扩展,对问题的探究就缺少深度,致使学生的讨论活动不热烈。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对外汉语的动物词汇教学 篇11
一.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民族对客观世界认识上存在共性,并且具有共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汉英语言中,对动物的感知和认知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在文化上也就存在着相同或相似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下面仅以大家都熟知的四种动物为例加以说明。
1.蜜蜂(bee)
汉语里提到蜜蜂,人们就会联想到忙碌。英语中也有as busy as a bee(象蜜蜂一样忙碌,极忙)的用法。汉英两种语言中蜜蜂的文化内涵都是指勤劳、忙碌。
2.狐狸(fox)
汉语中狐狸用来形容狡猾、奸诈的人,例如“狡猾地像狐狸一样”,用“一只老狐狸”来形容老奸巨猾之人。英语中a fox指a cunning, tricky, or shrewd person(狡猾的,诡计多端的,狡诈、或聪明的人),如as sly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 foxy(狡猾的)。
3.驴(ass)
汉语中有“笨驴”、“蠢驴”的说法,指人“笨”或“蠢”。英语中an ass意为a silly and stupid person(傻瓜),如You stupid ass!(你这头蠢驴!)
4.猪(pig)
汉语里猪的文化内涵是“懒”、“谗”、“贪”、“笨”和“丑陋”。英语中a pig文化意义为a fat person(肥胖的人)或a greedy,dirty or bad mannered person (贪婪、肮脏或举止粗鲁之人) 或者意为eat like a pig (喧闹而贪婪地大吃大喝)。如,to make a pig of oneself 吃得或喝得过多,Don’t be such a pig! 别这么贪心!
类似还有诸如鹦鹉(parrot)、狼(wolf)、猴子(monkey)等实例,都体现出文化认知上的相似性。
二.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
因为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发展历史、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的动物词汇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中以龙和狗最具代表性。
1.龙(dragon)
中国的“龙”是皇权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九五至尊的地位。中国人素以“龙的传人”自称。汉语用“真龙天子”比喻帝王,用“龙腾盛世”比喻社会繁荣。汉语中与“龙”相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义词,如“龙虎”比喻豪杰之士,还有成语“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生龙活虎”等等。
而在西方神话里,dragon(龙)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西方文化将dragon视为邪恶的象征,所以常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这来源于《圣经》故事。在《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因此在一些描写英雄和龙这种怪物作斗争的事迹时,多以怪物被杀为结局。在现代英语中,dragon用以指“凶狠、罪恶之徒”,其文化内涵意义不好。例如She’s a bit of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在这里是个很跋扈的人。)
2.狗(dog)
在中国,人们(特别是农民)养狗主要是为了看家,而不是玩赏。虽然近年来,在城市中将狗当作宠物养的人在逐渐增加,但总的来说,人们对于狗的看法仍然不同于西方人。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也常常被视为人的伴侣和爱物。狗在西方社会享受高级待遇。因此汉语中狗的文化内涵大多含有贬义,“狗”是受鄙视、被诅咒的对象,如“走狗”、“狗仗人势”、“狗尾续貂”等等。而英语中许多带有dog的词语都含有明显的褒义,大多用来形容和描述事物好的一面,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 dog(幸运儿),Dogs are man’s best friends. (狗是人之良友。)无论中外,狗的基本功能都是看家护院(当宠物喂养是后来的功能),狗实现看家护院功能的基本手段是又叫又咬,这往往妨碍人际交往。中国人强调集体观念,注重人情交往,而西方国家强调个体的独立性。狗在不同地方的“职业”功能虽然基本没变,但在具有不同文化的社会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却有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狗的不同遭遇应是非常自然的。[1]
另有神话中与龙(dragon)相对的凤(phoenix)也属此类,在此不作展开介绍。
三.在一种语言中有特殊文化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动物词汇
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种动物有关的词汇在本民族文化中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没有什么文化意义。
1.龟(tortoise)
汉文化中乌龟的形象既有褒义也有贬义。褒义是象征长寿,有“龟鹤延年”、“龟鹤遐寿”等成语。古代的庙宇、宫殿、府第等建筑物前常有石龟,企求万古永存。贬义是指用龟比作外遇者的丈夫,骂人的话“绿毛乌龟”是对人极大的侮辱。另外还把胆小的人说成是“缩头乌龟”。而在西方文化中turtle,tortoise只是普通的爬行动物,没有此类的文化意义。
2.鹤(crane)
鹤在我国被视为神仙的坐骑之鸟,所以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汉语中用“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绘画和图案常以松鹤为题材,并以“松鹤延年”题词来表达对上了年岁的人的美好祝愿。西方国家的人却认为长寿与鹤没有什么关系。所以“鹤(crane)”在汉语和英语里有着相同的概念意义,但汉语中鹤的特殊的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有所缺失。
3.海狸(beaver)
海狸(beaver)是北美洲一种很勤勉的动物,有啮树筑巢的习惯。这种动物一天到晚不停地走动,并用牙齿把树啃倒,搭成一个美丽、复杂的“家园”,其在筑巢方面技艺高超有独创性。所以英语有an 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比喻“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
四.汉英使用不同的动物词汇表示同一文化涵义
同样,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民族可能用不同的动物词汇表示同一文化涵义。
1.汉语中的牛(bull)与英语中马(horse)
汉语中的牛和英语中的horse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中国人以牛比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老实本分、力大无比、倔强等意义,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以牛耕为主,牛勤勤恳恳为人们干活。英国人主要靠马耕地,而很少用牛耕地,所以在英语中马被赋予了勤劳、吃苦耐劳、倔强等特征。所以汉语和英语分别用牛和马来表示勤劳、吃苦耐劳、倔强的内涵意义。
例如:汉语“老黄牛”, 英语a willing horse
汉语“吹牛”,英语talk horse
汉语“牛不喝水强按头”,英语take the horse to the water
2.汉语中的老虎(tiger)与英语中的狮子(lion)
对于表示威猛、勇敢及有尊严的文化意义的动物词汇,汉语用“老虎”(tiger),英语用“lion”(狮子)。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老虎,而且还较多,所以中国人比较熟悉老虎,又因为老虎额头上的皱纹像“王”字,所以中国人称老虎为百兽之王,象征威猛,威严。如:“虎父无犬子”,“藏龙卧虎”,“虎虎生威”等等。狮子在西方童话故事中被称为百兽之王,如我们很熟悉的电影《狮子王》,它的形象是勇敢,有气魄,威严。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的形象,the British Lion代表着英国,英国人。Lion是英国的国徽。这是因为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和欧洲一带,而那里老虎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英国人比较熟悉狮子,因此英语中有许多由lion组成的词语和习语表示威猛勇敢之意,而用tiger表达此意的很少,如:the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the lion’s mouth虎穴, 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雄伟)。相反,狮子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2]虽然两种动物都很威武、勇猛,但相对于狮子来说,中国人对老虎较为熟悉,因此赋予“老虎”的文化内涵为勇猛、威武、有尊严。
结 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跨语言教学,其教学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以上的四类动物词汇对比情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脱离文化进行纯粹的教学,因此,针对中、高级阶段英语背景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师应当在汉英文化的对比中,联系和使用两种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汉语词汇了解深层的文化背景,既避免了词汇教学的枯燥乏味,也能收到良好的词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明树杰.汉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比较[J].孝感学院学报,2008,(2):50
[2]英汉语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对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1):389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12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已搬入楼房,邻里之间可能比较陌生,过去老街坊间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似乎很难找得到了。特别是城镇上更是如此,大家都是关门闭户,门对门都不认识对方,而邻里之间不开心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需要我们换回过去那种其乐融融、那种互相帮助、那种和谐。邻里是一个小社会,只有邻里和谐相处了,社会才会更和谐。
《街坊邻里快乐多》是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中的教学内容。这堂课的教学本着“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珍视“现实生活”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调整话题。根据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懂得该如何与邻里相处,指导孩子今后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老街坊之间和睦相处的感人故事;
2.懂得邻里之间相处的一些基本要求;
3.学习并愿意和邻居和睦相处。
三、教学过程的简要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探讨,紧紧围绕“街坊邻里快乐多”这一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街坊邻里和谐相处,才能快乐多多。
简要流程:怀念老街坊,感受老街坊邻里之间的快乐;我和我的邻居,感受邻里之间快乐多;面对邻里烦心事,我能做什么,懂得邻里相处之道。
四、教学片段举例
1.片段一:怀念老街坊
师:(播放老街坊图片,配以柔美的音乐)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这是古镇上的老街。
生2:这些房子都比较陈旧。
师:你们看到的那幽深狭长的老街,一块块的青石砖瓦,构起了我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告诉你们,老师小时候就生活在那里。从这些照片里依稀看到我当时生活的场景。大家再来看这照片猜猜他们是谁?(播放邻居一起包饺子的图片)
生:是你的邻居。
师:噢,你们真有眼力,恭喜你们猜对了,他们是我的邻居。记得小时候,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邻居就会在一起包饺子、裹粽子,你来擀皮,我来包,那场景可热闹了。而我们小孩子呢?东家进,西家出,谁家先烧好好吃的,就拿来尝一尝,然后又笑嘻嘻地跑到另一家去,直到现在我印象还是非常深刻。
师:像我这样的生活经历,在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印象中肯定也有许多,你了解了哪些呢?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生1:和邻居一起包饺子。
生2:夏天,一起乘凉时,爷爷给小孩子讲故事。
生3:大家围在一起看电视。
生4:奶奶出差了,晚上,爸爸生病了,高烧40度,邻居奶奶帮助将爸爸送到医院。
师:噢,还有许多呀,那我们小组里交流一下吧。
师:听了大家讲那么多老街坊的故事,你想说什么呢?
生1:实在太友好了。
生2: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师:是啊,虽然当时生活条件不如现在,但街坊邻里之间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那其乐融融的感情真让我们太难忘了,和街坊邻里在一起快乐真多。
评析:让学生感受老街坊的快乐,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远的,巧妙地利用身边长辈的力量,从长辈那里得到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更好地、更深地感受到了老街坊的那种快乐。从老街坊的图片入手,让学生跟着轻柔的音乐走入长辈们生活的老街坊中间。一件件生动的事例,从孩子们的口中说出,孩子脸上充满了羡慕,感受到了邻里相处是那么融洽,那么和谐!为后面新邻居之间创建和谐、快乐的邻里关系做了铺垫。
2.片段二:面对邻里烦心事,我能做什么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个好邻居,能和邻居和睦相处,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邻里之间时常也会碰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邻里之间的烦心事你们家遇到过吗?
师:面对这些烦心事,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来讨论一下吧(小组讨论)。
师:碰到麻烦事,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生1:我家楼上晾的衣服老是往下滴水,我觉得应该上去跟楼上的阿姨说一说。
师:如果我就是你们楼上的那位阿姨,你准备跟我怎么说呢?
生1:阿姨,请你以后把衣服甩干后再晾出去,好吗?
师:我家的洗衣机坏了,没办法呀!
生1:那就上我家,用我家的洗衣机甩吧!
师:好吧,谢谢!
评析: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生成出了精彩。通过沟通不仅说服了阿姨,解决了邻里之间的麻烦,还让学生懂得了要善于帮助他人。
生2:我家楼上的小弟弟老是在夜里哭闹。
师:那怎么办呢?
生2:妈妈告诉我:小孩哭闹是没办法的,楼上的阿姨肯定也很烦,让我换个房间睡。
评析: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邻里相处还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生3:我家楼上在装修,一直干到晚上很晚才收工,声音很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休息。
师:那怎么办呢?
生3:我们上去跟他们说了,让他们换个位置想一想。
师:结果呢?
生3:结果被我们说服了……
评析:好课贵在生成。针对生成出的实际问题,孩子们又知道了:其实只要我们在做事时,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那有些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3.片段三:呈现歌曲《邻里之间》
在交流感受老街坊快乐多之后,教师播放歌曲《邻里之间》第一段,大屏幕上呈现的是第一段的歌词:
门对门,面对面,远亲不如咱同住一个屋檐下;
人越处越近,路越走越宽,能做邻居大家就有缘;
院不大,路不宽,你我低头不见抬头见;
打一声招呼,送一个笑脸,相互照应传递着真情感。
歌曲《邻里之间》第二段歌曲的高潮部分配以一组新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图片,出现在结课时,将课堂推向了高潮,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创建和睦的邻里关系需要大家的努力。当邻居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当邻居之间有了矛盾时要互相谦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学习老街坊的优良传统,我们邻里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和谐。
评析:巧妙地利用课件资源,歌曲《邻里之间》的情景渲染让学生内心有所触动,充分利用寓意深刻的歌词、舒缓柔美的旋律将歌曲进行有效地组合,分成两部分在恰当的时机播放,升华了主题。
五、教学反思
1.家庭、社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要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教学内容要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要及时地丰富、充实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有现实性、更具亲近感。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这堂课上,教师运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思索,充分利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社会中的资源。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有向爷爷奶奶那儿了解到的老街坊的感人故事,有新邻居之间的快乐事、烦心事……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这么多的资源教师很好地对他们进行了组合,使课堂显得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2.课件资源要为主题目标服务
课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地运用,当课件被教师合理地使用时,它就构成了课程资源的一个部分。能否发挥它的力量和魅力,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恰当使用。
课件使用要恰到好处,要贴近主题,要能深化主题。这节课上,教师选用的课件,没有一件是多余的。老街坊的照片加上一段古朴典雅的音乐,拉近了话题与学生的距离。歌曲《邻里之间》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的歌词、其乐融融的邻里相处图片的出示升华了主题。居民家发生火灾,邻居鼎力相助的视屏,让学生感受到了关键时刻邻居伸出援助之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后面主动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做了铺垫。这些媒体的使用不是走形式、作秀,而是确实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给课堂增色了生机、活力。
3.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课程资源
实践证明,许多课程资源都是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的。这样的资源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可能是没办法预料到的,所以,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便是它的特点。
正因为这样的课程资源是在实际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发生的,也正因为它具有以上的种种特性,所以,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更显得宝贵而有意义。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 篇13
2、课堂纪律方面,这一点是本课的一个败笔。这一节课,学生带的是鸡蛋,有生的有熟的,所以学生对实验表现的异常热情。所以就出现了在实验过程中在老师讲课过程中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摸,把老师的问题都抛在了脑后。在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时,有同学用生鸡蛋,把鸡蛋打翻在地上,用熟鸡蛋的有同学在下面悄悄的吃起来。并且我在让实验停止时,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导致课堂乱七八糟,把整个课堂的思路打断。于是老师只能反复用敲桌子来提醒大家。在科学课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控制学生的实验过程,我想实验前应该给学生一个温馨提示,提醒学生们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做,什么时候停止实验。这一些都是有必要的,否则课堂就会很乱。
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反思 篇14
塘州乡梅育小学:潘洪甲
本文是对教科版《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后的教学反思。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我国养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他们中大部分知道我国有“丝绸之国”之称,茧子是由蚕吐丝结成的。但他们没有亲眼看到过蚕卵,没有亲自养过蚕,对于“蚕为什么要蜕皮?”“茧子里有什么?”“飞蛾从哪来?”等问题更是一无所知。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将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亲自去实践,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交流。饲养过程不仅是能让学生获得养蚕和蚕变态等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研究兴趣和能力的过程。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心得和体会。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引领式“问题”的出现,这真正体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纵观整单元教材,我们把内容分成了三大部分组成:
一、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1、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蚁蚕是什么样的(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
二、可爱的蚕宝宝(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
三、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材没有对这三块内容进行详细地描述,而是把它们作为学生探究的提纲,空间完全是开放的。改以往《养蚕》教材主要以展示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为内容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认识蚕的生活习性,知道蚕的生长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养蚕乐趣,开展科学探究的乐趣。教材期望:通过课外延伸的养蚕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养好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中学”,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经历蚕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同时将长时间对蚕的观察结果以写或画、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和勇气,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材料设计方面,教师需要准备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还有自己拍摄的蚕生长变化的照片或录像资料。总之,学生需要的材料我们要尽量满足,这才能真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本单元的课型特点,将讨论、观察、交流、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可以把这单元教学设计成两大块:(1)观察认知性探究活动——课内,通过讨论、观察认识蚕卵、蚕卵中的小生命,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2)实践体验性探究活动——课外,学生养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获得养蚕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激起学生对养蚕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参与养蚕的欲望。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教师在课后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养蚕的情况,及时给学生以帮助,一定要想办法使学生坚持养到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们亲自观察,亲自动手捉蚕、画蚕,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他们的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活动中锻炼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蚕的行为特征,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在饲养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蚕、观察小蚕的生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在实践活动中,我真实感受到:
一、千万不能小看学生。整个活动,学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组织者、服务者。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知识面之宽出乎我的意料。
二、让学生在“做”中获得体验。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这也是对“做中学”的一种理解。学生在养蚕活动中,发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小组养的蚕死了一条,他们一大早,跑到实验室问我。当时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而是先让他们找原因。最后,他们确定问题出在桑叶上。经过调查,昨天给蚕吃的桑叶是冰冻过的。为了证明这一切,我建议他们重新做个实验。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来他们做了实验,证明蚕的死因确实在桑叶上。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篇15
一、游戏激趣, 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期待
小学生好奇心强, 活泼好动, 教师如果能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则阅读课堂教学活动将事半功倍。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歌曲、游戏、头脑风暴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还能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 促进学生对语篇材料的理解, 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产生对阅读材料的阅读期待, 促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在本课的教学中, 笔者带领学生玩一玩头脑风暴的游戏, 具体的玩法是:教师出示关键词如:colour, food, animal, 让学生小组内30秒内不停顿地说相应类别的单词, 尽量不重复。然后通过屏幕呈现故事的主角The lion, 引导学生观察, 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一故事主角, 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强烈的期待。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同时又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解, 为后面的阅读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故事留白, 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想象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与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学生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文章,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阅读教学的三段式, 即:阅读前 (prereading) , 阅读中 (while-reading) , 阅读后 (post-reading) , 由易及难逐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 笔者尝试运用故事留白, 即教师播放故事的图片和录音, “Long long years ago, there was a lion and a rabbit in the same forest.The lion is strong.He always bullied the rabbit.The rabbit couldn’t stand it any longer.She wanted to teach the lion a good lesson.”之后忽然中断的故事, 仿佛故事中的几页丢失了, 然后直接给出了故事的结尾, 告诉学生这只狮子死了, 学生们感觉到很奇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hat happened?The lion is stronger, why is he dead?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故事留白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学生借助想象用英语表达出很多有趣而富有童真的奇思妙想预测故事情节, 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制作绘本, 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奋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能力和感知水平, 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学习注重感受与体验,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才能有效地习得语言, 提升语言能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的活动来呈现新知,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参与过程中, 有效地感知语言材料, 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语篇阅读期待之后,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图片袋, 图片袋里装着没有页码的故事梗概图, 并且打乱了顺序,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仔细观察图片和阅读文字, 将图片重新排列, 夹上书夹制作自己的故事绘本, 完成并共同阅读自己制作的故事绘本。在制作绘本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对故事进行了一定的阅读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的逻辑顺序, 体会故事的发展。
四、故事表演, 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体验
阅读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反馈和提升, 帮助学生及时地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教师可以通过指导阅读、故事表演、故事复述、写作练习等多种形式, 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为学生搭建英语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 笔者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 借助图片, 尝试来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们在图片和板书的提示下运用夸张的表情和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故事的表演, 获得了成功。故事表演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语篇材料的理解,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满足了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征,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过程】
一、模拟叫声,引发兴趣
1.师模仿动物叫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听听叫声,猜猜它们是谁?(师模仿几种动物叫声,学生猜)
2.生模仿动物叫声。你们能学学动物的叫声吗?(模仿后教师或学生猜)
3.揭题。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交朋友。(板书:小动物)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由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借助已有的生活感知和知识积累,创设轻松有趣的交际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自主参与,认识“有益”动物
1. 出示动物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2. 同桌互说。最喜欢和哪种小动物交朋友,介绍它长什么样,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 指名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师指导其他学生与介绍者对话,如补充长相、习性等)
4.理解“有益”。⑴你们介绍的小动物真不少,有些动物虽然长得平凡,却为人类做了不少好事。⑵播放录音:青蛙和猫头鹰的简单自我介绍。⑶我们把对人类有好处的动物称为“有益的动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板书:有益的)
5.小组交流。你们还知道哪些人类的好朋友?
6.全班交流。(出示句式:我还知道也是有益的小动物,因为。说的过程中,师指导其他学生提问或补充)
7.展示图片:老师在课外收集了一些有益的小动物的资料,请大家看一看。(蛇吃田鼠、壁虎捕蚊、蝴蝶传播花粉等)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交际互动的平台,通过同桌、小组互动,层层深入,进行交际,互相启发,传递知识;考虑低年级学生知识有限,教师适当补充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三、 创设情境,交流互动
1.过渡:这些有益的小动物勤劳、可爱,为人类无私奉献着,可是它们却时时遭受人类的捕杀,生命受到威胁,你们听,它们在向我们求救——(播放人类捕捉、伤害、残杀小动物的录像,教师不做任何解释)
2.交流:⑴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⑵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你想说什么?
3.讨论保护办法: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有益的小动物受到伤害,我们该怎样保护这些可怜脆弱的生命?(板书:保护)分小组讨论,要求听清别人发言,互相补充,商量最佳保护办法。
4.汇报交流。(小组派人发言,本组同学作适当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以直接发表个人看法,进行面对面交流)
5.总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不少保護小动物的金点子,小动物一定会感谢你们。现在,我们把这些有益的小动物送回它们各自的家。(音乐响起,展示一幅大自然的画,学生把小动物的卡片贴到相应的画中)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快乐的动物作文600字初中07-10
动物园的快乐初中作文11-21
无锡动物园的游记作文:快乐一日游07-11
《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反思07-23
美术《我的动物朋友》教学反思08-08
种类繁多的动物的教学反思05-11
动物的食物教学设计和反思11-05
一年级美术下册《可爱的动物》教学反思10-21
四年级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反思10-22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的教学反思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