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共12篇)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篇1
动物微生物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以基本原理和实验为基础,借助学生的观察能力,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涉及的微生物范围广、种属多,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大量的科学实验,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动物微生物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只要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死板地操作即可,一般由教师来准备实验,学生来完成实验,实际教学效果差。为了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尝试对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先由教师讲解与示教,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这样造成实验从属于理论课,内容偏重于验证理论,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每次实验课都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按老师所讲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过后学生对此印象也不深,照抄课本把实验报告交上来[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轮流写预习报告,在开放性条件下提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老师修改实验方案后,进课程结束时,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企业实习,学生分组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摩,并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然后不同岗位的学生换岗,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亲身体会生产实践,激起学生的责任感。
3.建立多元考核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理论课成绩和实践课成绩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3.1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结合。
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为6∶4。理论课的平时成绩主要指课程表现、课堂纪律和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参与和讨论;实践课的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纪律,以及在设计性实验操作中的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
3.2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的结合。
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的比例为4∶6,实践课成绩包括基本技能成绩(40%)、实验成绩(40%)和实验报告成绩(20%)。
3.3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
学生自评成绩、互评成绩与教师评价成绩的比例为3∶3∶4。
这三种考核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包含,构成一个考核网络,最终决定学生成绩。
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以达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时间较短,但准备工作非常繁琐,每次实验之前均有大量的玻璃仪器需要清洗、包扎、灭菌等。目前,各个学校均面临学生人数明显增多的局面,这些工作单独由教师或实验教师去完成,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上实验课的机会,对实验敷衍了事。因此我们对学生分组,由学生按照要求,在教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准备实验,如清洗、安装玻璃器皿,做棉塞,灭菌操作,配制试剂,等等。学生的感受很深刻,了解到了准备实验的辛苦,也由于参与了实验准备过程,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验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得了准备微生物学实验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开展工作。
3.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应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特征,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注重基础技能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培养基的配置、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染色镜检等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其次,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做基础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得结果与实验前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充分讨论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
4.实施成效
4.1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改革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训练、成果展示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自信。
4.2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从发酵工程的基本知识入手,以常规发酵目安排教学,逐步深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和创新意识,更能适应未来就业需要,以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近距离对接。
5.结语
教师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紧贴岗位能力需求,能真正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而言,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薛娟萍,苏杰南.论《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职业圈,2007,19:114-115.
[2]皇儒强,尤蓉,李娘辉.发酵设备课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探.现代食品科技,2007,8(23):98-99.
[3]廖威,发酵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山大学学
报,2003,1,(23):155-157.
机械基础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刘洪桥
(陕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陕西汉中
自实施“素质教学”以来,各学校密切结合国家的培养要求,依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推行学科实验的教学体系改革,将实验教学提升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高职院校作为学校与社会的中间体系,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特点及实施建议
高职院校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的制约,对投入实验室的设备资金等有限制,教学和实验室相对简单。因此创造实景育人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实践教学贴近工程实际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教学对象的不同,需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全面培养学生。
具体措施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实验室构建方面。在实验设备可以达到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引进一些高质量的实验设备,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良好条件,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验与创新的兴趣。二是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实践认知,注重将学生的课本知识与机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感性认识、实践经验来加强对机械知识的学习兴趣。三是增加机械课程现场教学的课时数。
二、注重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
我校组织各位老师,共同商讨,确立了一个更加贴近学主动性,又能使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4. 综合实验的开展
为了克服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连贯性的缺点[2,3],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一些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具有一定创新研究性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研意识。
在课程后期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查阅资料,查找实验方法,以解决自己的未知为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中要求涉及所学过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方案完成后指导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等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学生再进行修改。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段时间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并为学生配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培养基和仪器等,以满足实验需要。实验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班级内部进行交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课题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整个课题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实验过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通过学生实验的尝试,科研课题可得到一定的初试,为教师课题的后继工作打下基础[4]。
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技能,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
生学习的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项目设置、课时多少等都进行认真商讨。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实验,我校开放了大量公共实验室,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条例,确保实验室开放与使用的安全与顺利。同时我校还建立了网上实验室,开放共享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大家查询预定信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实验操作。
我校还设置了一些验证性实验模拟平台,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注重学生对感性认识的理解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为目标,制定新的实践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再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增、逐层推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层次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同时结合工程项目队工作人员解说,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意识,使学生具备中等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实验探究,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产品。
三、重视教材和实验大纲的改革
在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设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比重,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一直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建立理论模型,加深基础认知的关键。通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早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给学生一个尽早接触专业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5]。
5. 结语
通过近几年对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实验课的效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新技术和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了科研意识和专业信心。实验环节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杨双全,孙慧.浅析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0,(6):25-27.
[2]周志平.如何构建开放实验教学机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0,(3):125-128.
[3]姜文龙,韩凤春,高万云,等.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103-106.
[4]左勇.提高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67-69.
[5]赵鸿雁.微生物学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4):204-205.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篇2
根据《关于开展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生物安全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立即开展自查活动。以下为自查结果总结:
1.组织机构管理
我们按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要求,明确各个部门职责所在,并会进一步完善安全保卫制度。2.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准入制度里,我们会按要求建立实验室人员进出记录以及外来人员进出记录;我们有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并将改进为每月至少一次;我们建有实验室意外事故和报告制度以及应急预案,下一步会将应急演练提上日程。其他的我们都按照制度来执行。3.人员管理
我们有完整的人员档案,也经过了安全考核,需要整改的是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体检和免疫接种。4.设施和环境
我们实验室有生物安全柜、工作台、洗眼器、洗手池、高压灭菌器等仪器设备,并贴有警示语、生物危害标记,并制定有生物安全手册。需要改进的是我们还没有自动关闭的主入门,没有正规的存衣装置,没有贴上负责人姓名和紧急联系电话。
5.个人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置
我们拥有整套的工作人员防护服、工作鞋、需要整改的 是我们没有急救箱、灭火器、正规的消毒器械。6.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需要整改的是我们对样本运送的登记不够完善,没有详细的销毁记录。7.实验废弃物管理
我们会定期对实验用品进行高压灭菌,按要求将试验过后所余弃物进行处理。需要整改的是我们应该配备专门的锐器盒,以后将每次试验过后的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以及去向作相关记录。
疾控中心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篇3
[关键词]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改革 学生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是动物医学专业动物防疫检疫方向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其重点在于培养防疫检疫工作者对动物性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必要检验的基本技能技巧,是动物防疫检疫专业教学中的关键课程。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是在近几十年中刚刚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应用性强是它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课程教学,突出学科特点,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课程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要搞好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就要认清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在讲授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微生物检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方式、方法,为今后的检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要求,修订了教学计划,适当减少理论授课的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并在第七学期开设综合实训。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教学监控体系和考核标准等,对教学进行全程的质量监控,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自编讲义和实训指导书
在我国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教材稀少,大多数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印刷质量差。本课程组认为教学应该是“教一门系统的学科,而不是某一本具体的教科书”。正是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本课程组广泛收集相关教材、专著、专业期刊、学术文献和新闻报道,以周阳生主编的《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为蓝本,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微生物检验方面的最新科研动态、新技术,以及生产实践中的经验,不断充实、调整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讲义》、《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目前已在6届学生中推广使用,效果良好。
三、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微生物检验学习竞赛。我们先布置案例让学生思考,然后,启发学生参照常规检验方法进行讨论,最后,再说明正确结论,并对讨论中的错误认识予以纠正。同时,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大纲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并进行论文交流。我们将这些计入考核成绩,并给总评优秀的小组集体加分,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实践证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使其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四、注重实践教学
1.完善实验室建设
我院有微生物实验室3间,无菌室1间,仪器室2间,大量实验仪器设备和细菌标本片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巧和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制定《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规则》,使实验室、无菌室、仪器室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室每周定期开放,供学生自学。
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利用我院实践教学基地众多的优势,开展全方位、广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活动,建立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有用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组织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其动手能力。注重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3.加大实践考核比重
不断改进考核方法,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形成性评价,提高实践考核比例。实践考核包括平时实验技能考核、细菌标本片识别、常见微生物的检验程序等,占总成绩的30%。通过改革实践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注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其具有坚实的微生物检验专业基础、较广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演讲能力,使微生物检验的学习由枯燥乏味转为新鲜活泼,使学生们乐于接受并产生浓厚兴趣。教研室的老教师经常听新教师授课,从师德、师风、教学内容等各方面指导青年教师,并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以壮大微生物检验的师资队伍。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成果更好的知道实际生产。
通过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改变了过去高等教育学生实践教学薄弱、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不够、实践动手能力较低的状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涂冰,谢锋,顾振华等.要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尝试.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115.
[2]何丽清.伤寒论的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教育纵横,2005,3(7):34-35.
[3]翟金国,陈敏,杨洪峰等.精神卫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与效果评价.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71-72.
[4]凌去非,眭晓花,施美华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农业教育,1999,(12):60-61.
[5]何培新.烟草工程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初探.微生物学杂志,2008,28(6):111-112.
[6]章玉平.花卉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19) :5975-5976.
动物微生物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4
从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开始,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当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 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就是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始终坚持以畜牧产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培养有病能治, 无病会防, 懂科学饲养、繁殖育种、饲料兽药营销与技术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围绕培养目标,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如何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市场需求, 是摆在每位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动物微生物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编排对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作为该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突破口, 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课程定位
动物微生物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综合运用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分析和解决畜牧业生产中动物微生物与动物疾病关系的基础学科, 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特点。该课程是我院畜牧兽医系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兽医医药等专业的必修课, 它需要《动物解剖》、《动物生理》、《动物生化》、《动物病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 同时也是《养禽与禽病诊治》、《养猪与猪病诊治》、《动物群发病防控》、《动物外科手术》等临床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起到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纽带作用, 与生产实践联系十分紧密。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是动物养殖场、宠物医院、生物制品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兽医站等应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也是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防疫检疫员、兽用生物制品制造工、兽医化验员等工种的考核项目。
2 课程设计
2.1 课程设计理念
以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企业行业共同合作开发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课程的实施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度, 以过程性知识为主, 陈述性知识为辅。
2.2 教学内容的设计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 按照学生应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教学内容必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作为内容取舍与结构组合的标准, 将《动物微生物》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整合的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的章节概念, 以动物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形成了八个项目的教学内容, 每个项目又分为不同的工作任务, 每一个工作任务都配备了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 以技能训练任务为主线, 围绕技能展开理论知识的讲授。如细菌病的检验技术项目, 就是整合了细菌形态学检验技术、细菌人工培养技术、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查、常见的病原细菌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根据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的项目和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生产要求设计技能训练项目, 做到针对岗位、针对工作。技能训练项目分为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技能训练。将最常用、最适用的技能项目作为学生的单项技能训练项目, 以随堂训练的形式进行, 如细菌标本片的制备与染色观察、病毒的鸡胚接种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学生在完成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动物微生物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切入点是结合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以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的岗位需要, 努力创造岗位真实的学习环境, 实现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 切实培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的科研态度, 把实践教学看作是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缩影, 如鸡的大肠杆菌病的诊断, 给学生提供病例, 学生分组讨论, 写出整个检验任务的实施过程, 老师检查后帮助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实施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指导和督促整个任务过程的完成, 把技能训练与生产实际“零距离”结合。
2.3 教学目标
通过动物微生物的教学, 达到“四个一”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 给学生一双慧眼, 给学生一双巧手, 给学生一个哲学头脑。动物微生物种类繁多, 一般肉眼看不到, 而免疫学的内容也比较抽象,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用宏观世界去理解微妙的微观世界, 理解动物微生物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对各种细菌标本片和各种实验结果的观察训练, 能正确描述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正确判断各种实验结果, 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通过动物微生物各项操作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一双巧手, 能对不同的动物传染病正确熟练地采用各种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诊断。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判断, 给学生一个哲学头脑, 不犯经验主义错误, 不能单纯的依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判断, 必须找出疾病的病因。
3 教学方法
3.1 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具有形象、生动、客观和可接受性强等特点, 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印象打下坚实基础。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法, 将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和抽象的免疫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增加了学生对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的兴趣,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进行革兰氏染色时, 对革兰氏染色的原理理解不透, 教师可以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结构彩图及每一步染色结果的变化通过多媒体课件很清晰直接地呈现给学生, 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 很清楚地了解了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每一步的染色结果。
3.2 形象比喻教学法
形象比喻法就是教师以生动、熟悉或者浅显易懂的、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生疏的或深奥的事物或原理形象地表达出来, 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细菌的荚膜可以增强细菌的毒力这个知识点时, 可以将细菌的荚膜和鱼身外表的黏液作类比, 鱼身外表的黏液特别滑, 当人用手去捕抓时很不容易抓到鱼。细菌的荚膜和鱼的黏液很相似, 当吞噬细胞对细菌进行抓捕时, 细菌的荚膜这层粘液性物质就可以帮助细菌逃脱吞噬细胞对其的捕获和吞噬, 因而容易侵入机体, 增强其毒力。
3.3 三边式教学法
三边式教学法是边教、边学、边做, 教、学、做一体化。三边式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和课堂内静态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以及任务 (或项目) 的实施一气呵成,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每一项操作技能, 每一个操作环节。比如在学习项目二细菌的检验技术中任务三细菌的划线分离时, 对该项技能的每一步操作过程, 教师都有示范操作, 而且多媒体课件上也显示该操作方法, 然后让学生拿实验材料来练习整个过程, 熟练之后开始正式的实验操作, 完成该项任务的学习。
3.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 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析过程中,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 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应职岗位为中心转变。也就是将教室与工作场景融为一体, 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 在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 获得能力, 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 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 在运用中学技术, 提高职业素质。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病鸡, 告诉学生可能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 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设计细菌实验室诊断的方案, 并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组织实施, 老师监督和指导整个过程, 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无缝链接。
3.5 概括总结加技巧
动物微生物课程内容多, 对于难于记忆或琐碎的知识可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列表格、自编顺口溜, 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可以列成表格, 然后按照鸡蛋蛋白在外, 蛋黄在内, 外毒素的特性与蛋白类似, 内毒素的特性与蛋黄类似, 通过比较可以很好地掌握两者的不同;比如微生物的八大类, 可以编成“三菌四体一病毒”的口诀, 三菌即细菌、真菌、放线菌, 四体即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 再加上病毒;比如细菌的代谢产物可以编成“五素一枝梅”的顺口溜, “五素”即维生素、细菌素、抗生素、色素、毒素, “一枝”即热原质, “梅”即酶类。
4 课程考核
动物微生物的教学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 陈述性知识为辅, 所以课程的考核中加大了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力度。为了客观、准确、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并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起到导向作用。考核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1) 动物微生物表本片的制备与观察 (25%) ; (2) 关键操作技能的考核 (25%) ; (3) 每一项操作技能平时的过程性考核 (25%) ; (4) 动物微生物理论知识的考核 (25%) 。通过课程考核, 学生应该能熟练制备各种微生物的标本片, 正确观察和判定
循环经济在养猪产业中的应用
郝晏玄兆强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诸城262299)
中图分类号:S8-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 (2013) 05-0069-02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 各种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 如环境污染, 各种资源面临枯竭, 动植物的灭绝等等。为了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从20世纪60年代起, 世界各国采取各种污染治理措施, 并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循环经济思想就是人类在探索环境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是养猪产业发展的大国, 但不是强国, 目前规模化养猪场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也大大制约了中国养猪产业的规模化运作, 阻碍了中国养猪产业向更深, 更高的层次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畜牧业中养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并将其应用到猪产业中, 为我国的养猪产业以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 (Kenneth Boulding) 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强调人类社会需要由“牧童经济”向“飞船经济”转变, 即人类的经济活动应该从服从以线性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遵循
*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构建生态型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研究。
结果。对于一些关键的操作技能如细菌的划线分离、药敏试验、鸡胚接种、HA-HI试验等应该能规范熟练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正确判定试验结果。将微生物学实验的成绩评定落实到每一次实验和每一个环节中, 平时的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实验预习情况的考核、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实验总结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的考核、学生团结协作和设计创新能力的考核。理论考核点是制成关键操作技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课程考核体系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和素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 使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的检验方法,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课程建设成果
经过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 动物微生物课程已经有和企业行业专家编写的课程标准, 以及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特色教材、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技能库、习题库等。动物微生物课程建设获得了校内外专家和学生的好评, 校外专家评价该课程的建设符合高以反馈为特征的生态学规律。1990年, 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 (David Pearce) 和凯利·图纳 (Kerry Turner) 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循环经济”一词。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 起步较晚。一直以来, 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个专业概念被使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的引进和探讨, 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试点也得到了部分落实, 对循环经济采取了各种促进措施, 进一步改善了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前景。
2目前养猪产业的弊端
2.1养猪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近20年来我国的生猪存栏数和猪肉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养猪和猪肉生产大国。然而随着养猪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养猪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规模化猪场最主要的污染物是粪尿、污水及其所产生的恶臭。据统计, 一头猪日排粪尿量为
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课程定位准确, 以培养学生的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核心技能为主, 教、学、做融为一体, 较好地处理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行业专家评价从事相应工作岗位的的学生具有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践能力, 肯学肯干, 上手快, 适应性强, 好用。学生评价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充实, 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今后, 将进一步开发动物微生物精品课程的建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学反思 篇5
生物教学活动中我一向比较注意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渗透这一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掌握好提问技巧。在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三个活动就是想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我的教学中,从教学过程来看基本达到教学设想。课堂提问方面,我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物认知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的设计问题,对于比较难点的问题先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再引导学生回答,一般情况下等学生回答完毕归纳小结时,我会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阅读理顺知识加深理解。比如“体表被毛对哺乳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让学生联系人穿毛衣保暖,学生就很快回答出体表被毛有利哺乳动物保持体温,适应复杂环境。对于“胎生哺乳为什么有利与哺乳动物提高成活率?”是一个有挑战的问题,在点学生回答后,我在小结时就是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来代替。
本课在教学中也有一些自己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改进的地方。一是教学语言要进一步精炼达意,避免无谓的重复,避免一些“口头禅”。二是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力求循序渐进。对于过于简单的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问题不如不问。太难的问题要设好台阶一步步来。三是讲的还是有点太多,学生思考作业的时间少了一些。
《哺乳动物》教学反思2本节课——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非常紧密,包括人类自己都属于哺乳动物。
我认为应借助学生自身对哺乳动物的了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从学生已经认识的哺乳动物出发,采用问题引导,图片观察,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明确哺乳动物的各项特征,思考总结该特征的生物学意义,最后总结升华,哺乳动物是地球上适应环境能力最强的生物。该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生物化学 混合式教学 MOOC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KG-2013-3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55-01
动物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和科研工作人员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动物生物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泛、概念抽象等原因,给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是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师生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共享资源,这为课程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思路。MOOC是当前最为活跃的一种授课方式,因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良好的效果广受关注。结合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本文就《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基于MOOC平台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以为同行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定义
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和线下教学的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这其中既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一)在线教学平台
在线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资源、讨论内容及在线测试。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日历、大纲、微视频等。讨论内容即在学生对教材及教学资源充分掌握后,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讨论题目,使学生在讨论拓展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在线测试环节是以客观性命题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不需出试卷,只需要在平台中上传大量客观性试题即可随机组卷,避免教师改卷的麻烦。同时考试结束后系统还会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对客观题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率改进下一年的教学方案。
(二)课堂教学平台
课堂教学平台包括课程引导、讨论答疑及实习指导。课程引导即介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安排、考核方法、教学要求及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等;讨论答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即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PPT汇报的形式进行,教师则进行引导和答疑;实习指导即学生根据自己拟定课题实施试验,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答疑和个别讲解。
(三)网络交流平台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有效的利用交流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沟通,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QQ群发布通知、答疑或如有无法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
三、“混合式”教学引入动物生物化学技术的意义
(一)培优补差
在大多数高等院校,此课程一般多为大班授课,教师们只能照顾到部分学生,加上本门课程概念抽象、结构式负责等特点,对于学得快和学得慢的学生们很难同时兼顾。MOOC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可以培优补差,让学得快的学生“吃得好”,学得慢的学生“吃得饱”。尤其是教学资源中录制的“微视频”使学生的学习超越时间、空间、教材的限制,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展开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混合式”教学将课堂上教师“独唱”转变为师生“合唱”,从学生的个人“作战”转变为师生的互助共赢,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课堂上的被动学习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混合式”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期潜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方法要没有固定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不断吸收和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曹海英,元元.基于MOOCs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子制作,2015,(3):105.
[2]金贵朝.MOOC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8-10.
[3]方淑梅,冯乃杰,贝丽霞等.《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57-59.
[4]史建红,吕心瑞.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模式[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106-108.
作者简介: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篇7
1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1.1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验项目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实验教学的安排,坚持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微生物的最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完成整个实验组织过程,教师提供实验条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随时和来校进行疾病检测的养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双向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运用现代教育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1.2 按照畜牧兽医生产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实验实训内容
动物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和选取依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和临床实际的需要,打破学科的系统要求,以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从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到组织实施的过程,完全针对动物微生物诊治技术的生产要求,做到针对岗位、针对工作,把技能训练与生产实际“零距离”结合,通过课内外结合,“教、学、做”合一,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努力创造岗位真实的学习环境,把实践教学看作是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缩影。通过基本验证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教学,特别是综合性实验是完整的疾病诊断过程,要求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试验给予明确的诊断或检疫结果,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1.3 实验实训教学要为生产服务
动物微生物实验室是学院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所有实践教学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服务于实际生产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笔者把实验教学资源作为对外开展技术服务的窗口,常年为周边地区的养殖场户开展畜禽疫病诊断和微生物疫病检验,服务企业和农民,每年春秋两季和当地兽医部门检测牛结核和牛布鲁杆菌病,常年利用校内实验室资源为养殖户检测猪血清学抗体、新城疫抗体等,达到了实验实训教学的目的。
2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做法
2.1 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中,学院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加强实验教学和改善科研条件。首先对原来动物微生物实验设备进行维护和利用,在原有的动物微生物学实验室基础上,将动物微生物和传染病2个实验室合并为微生物传染病实验室,并投入一定资金,购置了多台新式电光源双目显微镜、数显恒温培养箱、灭菌设备、自动微量加样器、离心机等,以及适应并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电脑、多功能投影仪、显微摄像装置和电视放像系统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2.2 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
实践训练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育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实践训练中,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实验课比例,使学生在实验和生产实习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实践训练。在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上,在不增加总学时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增大实践教学比重,目前该课程课堂实验学时40学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实验课占有重要地位和比例,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2.3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尽可能多地使学生深入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第一线顶岗实践。另外让尽可能多的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指导实践教学。学院在教学中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依托动物微生物传染病实验室、兽医诊断室、动物医院等良好的实验条件,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利用微生物实验室条件和众多的实验病例。在学生中成立了动物微生物科技小组,充分利用下午和晚上课余时间及双休日,开放部分实验实训室,由实验室老师和科技小组骨干指导带领学生进行病例的微生物学检测和教学实验实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时利用良好的实验条件,开展对外科技服务,吸引周遍地区的养殖场、专业户到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疫病诊断和微生物学检验,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了充足实验材料,实现学生技能水平与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2.4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利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方式,教师、学生参与生产全过程,共同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微生物检验任务而进行教学活动。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载体,强化学生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要求由学生小组列出用品清单,小组讨论后写出操作流程,由组长认领用品,学生通过实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学生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建立起动物微生物的学习任务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完成某个任务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篇8
1 教学方法的建立
1.1 工学结合教学方法的建立
在试点班的研究教学中, 抛开教材中讲授与实验操作的明显界限, 整合讲授内容与实验、实践内容, 注重对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边学习边实践,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 完全摒弃原教材中各章各节的条条框框, 以行动导向教学, 强调学生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 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学习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
动物微生物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是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将动物微生物的内容进行整合, 形成了三大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 每个任务模块都是学生应职岗位的一个具体任务, 每个任务模块又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模块, 每个模块都配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 工学结合教学法的启动
2.1 学生管理方法的管理与实施
2.1.1 学生的分组管理
打破原始的以老师为主导的管理体制, 实施分组管理、教师监督、组长责任的管理模式。将试点班的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 如有余人则补在其它组中或再组一组, 分组时按成绩分组, 将成绩高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打乱分组, 做到每组都用成绩好的学生, 以拉动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实践的兴趣与积极性, 达到共同进步。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每名组长负责一周, 然后组长轮换, 达到每人都当过组长, 每人都负责。
2.1.2 分组管理的实施
每组固定于一个实验台, 每组组长负责该组的学习、纪律、实验、卫生等方面的监督与检查, 并将组员对本课程的意见、学习态度等反馈给教师, 达到协调学生与教师、听课与授课、实验学习与实验操作的矛盾, 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如果组长在任职期间并没有履行它的职责, 经查实后, 将对该组长的平时成绩扣30分, 以后不再复用。
2.2 教学的管理与实施
2.2.1 教学的管理
对于试点班级的授课地点放在动物微生物实验室, 这给该课程的教学提供很好的实验条件;同时将动物微生物的上课时间全部安排在晚上19:00~20:00, 更有利于课程时间的调配与运用。已达到该课程实现在讲授中实验, 在实验中讲授的条件。
2.2.2 教学的实施
在试点班的课程授课计划中, 本着重点 (难点、技能点) 着重讲授 (实验) 的原则, 在授课过程中, 本着注重对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的目标, 简化讲授内容, 培养学生自学、讨论的能力, 在每次课前给学生安排自学内容和问题, 在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小组讨论法、对比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程讲授中, 根据内容同步进行实验、录像等教学法, 基本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实践技能的熟练的目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注重学生对该实验整套流程的直接参与与主导, 从准备器材到实验的收尾, 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监督指导、组长组织分配、组员认真操作的制度, 提高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避免了学生毕业后不能独立组织操作微生物实验的尴尬。例如:在细菌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子任务学习中, 主要通过实验教学来进行学习,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效果。在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实验教学中, 每位学生参与并操作了从病料的采集、保存→细菌的形态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试验→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试验的整个过程。再如在学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时, 主要讲授的方法为多媒体图片的观看和实验法中的微生物学检查, 学生通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图片的观看达到知识的初步的了解, 然后通过微生物学检验, 即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动物接种等试验来进一步了解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3 工学结合教学的考核方法的制定
采取综合考核办法, 即每个模块都进行一次考核, 其中考核项目分理论和实践两种考核, 成绩各占50%, 三次考核成绩的平均分为该科目理论实践成绩的最后得分, 占综合考核成绩的80%, 学生的平时成绩占20%, 平时成绩主要为教师对该生平时在学习态度、实验操作、组长职责等多方面综合给分。试点班每轮考核内容的难度都大致相同。
理论考核主要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试, 要求考核内容与对照班级的试卷一致, 每次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所学模块内容, 形式多样, 难度适中, 用来检验学生对该模块知识掌握的状态。
技能考核为考试的重点, 它主要考核的形式是实践操作, 在每个模块中提出若干个实践操作项目, 当学生学完该模块后, 让学生以抽签的形式抽取其中的3个实训项目进行技能考核, 实训考核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状态, 按评分标准打分。
2.4 工学结合教学的结果与分析
2.4.1通过一年半三个教学循环的实践, 通过试点班的成绩数据可知:《动物微生物》“工学结合”教学法教学要比原始教学中效果好。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科学地总结了该研究的实践效果, 该改革的研究实践效果明显,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4.2“工学结合”教学法教学, 使动物微生物在教学内容上更加符合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验考核方式更加合理, 形式多样, 全面考核, 注重技术技能考核, 提高了学习效果。
2.4.3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是结合畜牧兽医、兽医专业市场需求, 实现动物微生物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学生地位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切实培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岗位需要。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篇9
2012年8月28日,农业部兽医局张弘副局长带队对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与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检查组了解到,两个单位高度重视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检查组强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必须继续加强监管,防范动物病原微生物被非法利用,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农业部始终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今年以来,针对不同时期生物安全形势,农业部先后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创新兽医实验室管理。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分级考核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检测诊断能力。二是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明确要求严格按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有关规定,落实菌毒种和样本保管、安全保卫、档案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突出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切实提高菌毒种收集、保藏、供应和销毁等工作。三是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严格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先后组织派出10个督查组26人次赴有关省份的兽医实验室开展生物安全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不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四是落实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明确要求各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动物病原微生物管理工作。各地积极落实动物病原微生物监管责任制,层层签订生物安全责任书,切实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五是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组织举办2次兽医实验室知识培训班,培训实验室人员近200人,进一步提升实验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紧密结合区域性的地方特色, 对原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进行了优化整合, 减少了单一的解剖观察实验, 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将实验内容改革分为基础实验、自选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部分。
基础实验为必选实验, 是以在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类的代表动物形态观察和内部解剖实验为主。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精选、优化重组经典的验证性实验, 将传统单一的解剖实验组合成比较解剖实验[3], 或将内容相对较少的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而构成。如将“蛔虫的解剖”和“环毛蚓的解剖”两个实验整合为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的比较研究, 通过实验学生对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动物的进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 又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另外, 基础实验还包括了将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基础生理等内容相组合的综合性实验。基础实验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巩固掌握的同时, 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学实验技术, 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绘图技术、动物的采血方法、处死方法、解剖技术等。其中综合性实验更是对多种实验技能和实验材料的综合应用。如鱼的系列实验中, 将鱼的外形观察、年轮观察、尾静脉采血、内部解剖与观察等实验组合起来, 学生通过一个实验材料完成了多个实验内容, 掌握了多种实验技能。基础实验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也加强了多种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选性实验为开放性试验。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让学生从更多的教师那里获取知识, 并让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每位教师要从自己最近完成的科研项目中选一部分内容出一个实验小课题作为自选性实验, 如不同品级白蚁性腺发育的比较研究等。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1个实验, 选择同一实验的学生可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从实验器具的准备、试剂的配置、实验的操作, 直至完成实验报告皆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并且实验方法允许学生改进。
设计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命题, 学生根据实验的内容及难易程度自行组建实验小组, 查阅相关资料, 并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 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自主设计实验研究方案, 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指导教师要从学生所设计实验方案的探究性、创新性, 再到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执行的可行性等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核[4]。审核通过后, 学生可自主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从实验的准备到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跟自选性实验一样由学生独立完成, 对于实验报告要求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最后要求学生将论文制作成PPT形式, 进行实验论文答辩。
由于自选性实验可以根据教师的科研发展随机调整, 而学生设计性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其创造性, 因此, 整个实验内容正确地处理了基础性与前沿性、创新性的关系, 做到了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进实验教学方式与手段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的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实验教学方式以教为主, 上实验课时教师首先从实验的目的、内容到具体操作步骤给学生讲一遍, 然后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 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具体做法首先是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的教学,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 靠问题吸引学生兴趣, 促使学生通过思考来寻找答案, 这样学生会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找问题答案[5]。例如:在对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实验前, 针对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同, 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对虾和棉蝗是水生还是陆生?它们的附肢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呼吸器官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对动物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比较解剖研究给出问题的答案。启发式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其次, 对于基础实验, 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的教学当中去, 如在眼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这个实验中, 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利用周末采集眼虫和草履虫, 然后在室内自己进行培养和观察并进一步进行草履虫的应激性等实验。由于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全程参与, 所以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对于自选性和设计性实验, 由于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 并且从选题、实验的准备到最后完成实验乃至实验报告的书写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 所以其实已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的完美体现。
2.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在动物生物学理论课进入中期时, 安排学生准备自选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自主选题、文献资料的查询、实验方案的确定等工作。基础实验完成后, 学生就会进入自选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阶段。由于这两部分实验所需时间比较长, 按正常安排的学时是完成不了的, 所以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根据这个情况对这两部分实验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 要求动物学实验室连续开放两周, 学生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随时进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研究和创新能力[6]。
3.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开展实验教学
为了提高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 我们引入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近年来实验课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起到良好的效果。今年又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应用在实验教学中, 比如在低等动物形态结构观察实验中, 教师将动物装片和切片放在数码显微镜下, 其图像可以传输到教师计算机上, 通过点击教师示范, 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清晰地看到示范的内容, 同时学生也能通过网络系统将自己显微镜下的图像发送到教师的计算机上, 还可以通过语言系统进行互动交流, 使教师通过自己的计算机就能迅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又如解剖实验, 带有解说的解剖实验的操作过程的视频也可以通过数码显微互动平台示范给学生, 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 避免了现场进行实物解剖演示距离远的学生看不清的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活跃了实验课堂气氛, 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改后,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让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要求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去。目前,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有一支优秀而稳定的教师队伍, 他们直接承担着动物生物学及与之相关的课程,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安排上, 我们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划分:基础实验由4位教师每人承担3-4个实验;自选性实验由4位教师各设计1个实验;设计性实验则由4位教师分组承担指导工作。
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前由于只重视理论教学, 实验成绩在课程成绩中仅占10%, 实验的考核也主要根据实验报告确定, 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验的水平。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实验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们将实验成绩在课程成绩所占的比例提高到30%。实验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60%, 设计性实验20%, 期末考试20%。平时成绩由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组成, 其中主要是对实验操作的考核。设计性实验成绩由所有指导教师根据实验论文答辩情况进行评分, 包括选题的创新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真实性以及结果分析的科学性[3]来确定。期末考试以随机抽题现场操作和回答的方式进行, 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提高了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所占的比例, 实验考核方式更加合理, 激发了学生在实验课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优化适应现代生物学科发展的实验内容, 形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通过对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一系列的逐步改革、完善和实践, 经对比发现近几届学生对实验兴趣、自主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成为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同时也为其他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生金.面向21世纪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和探索, 1998, 17 (4) :5-8.
[2]龚双姣, 姜业芳, 刘世彪.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3) :104-107.
[3]黄诗笺.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2) :20-22.
[4]高良才, 袁崇刚.生理学自主设计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和探索, 2008, 27 (11) :82-84.
[5]陈郡, 卢丽, 田素娟.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与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南方医学教育, 2011, (3) :20-21.
灵魂生物:古埃及的动物木乃伊 篇11
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埃及馆的存储库里存放着30盒木乃伊。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纽约历史协会购买回来后,这些木乃伊便一直被堆放在仓库里,没有归档,更没有人见过。
2009年,馆长助理凯西打开了这堆尘封的盒子。他惊奇地发现,每个盒子里都放着一个精心包裹的动物木乃伊,有朱鹭、鹰、猫、狗、蛇,甚至鼩鼱。这些动物木乃伊是19世纪中期一位富裕的纽约商人收集的。
面对这些不同于任何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埃及馆馆长爱德华在震惊之余,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全面研究。和其他在尼罗河岸的动物坟场发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木乃伊的考古学家一样,爱德华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住了:为什么古埃及人对动物的身后事这么认真?
与希腊人和罗马人不同,古埃及人相信,动物和人一样,都有灵魂。爱德华说:“我们忘记了为动物赋予灵魂的重要意义,可对古埃及人来说,动物是既有身体又有灵魂的生物。”事实上,直到基督教传到埃及,在古埃及语言中都没有把“动物”这个词单独划分出来。
在埃及的许多神庙外,动物祭拜非常盛行,可见动物在埃及人的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神灵的形象通常具有动物形态,埃及守护神荷鲁斯是一位鹰头人身的神祗;智慧之神透特,人形,有朱鹭的头;生育女神哈托尔则幻化成牡牛。
法老尊崇的动物以及少数几个王室的宠物都被制成了木乃伊。公元前1400年,法老阿蒙霍特普二世去世,他的猎狗和他一起下葬。10年后,他的继承人图特摩斯四世去世后,和一只皇室的猫葬在一起。
不过,在专门的动物墓地中出现大量的动物木乃伊是公元前1075年埃及新王国沦陷后才出现的事。公元前1075年之后,古埃及进入了漫长而混乱的第三中间期。这一时期,中央政权崩溃,一系列地方王朝和外国君王的势力此消彼长,混乱持续了400多年。很多人将这一时期描述为埃及政权史上的灾难。不过,在比它早1000多年的第一中间期,古埃及也很混乱,但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反倒很富足,也许是因为他们只需要向地方当局缴税,而不是向中央政府。如果第三中间期的民众生活状态与此类似,那埃及人应该会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由于中央政权衰落,没有权威引导民众信奉某位神灵,也没有外国势力破坏宗教传统,大众得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建立起自己的信仰。爱德华说:“没有法老干预,人们需要自己去接近神灵。”
在这种情况下,参拜神庙的朝圣者从祭司那里购买动物木乃伊,作为供品埋葬。一些富裕的朝圣者买了神灵的青铜雕像包裹成木乃伊的样子,放置在动物墓地里。
开罗的美洲大学教授萨利马·伊克拉姆估计,已知的31处动物墓地至少有2000万具木乃伊。根据古老文字的记录,在萨卡拉墓地的透特神庙,一度准备将60000只朱鹭制成木乃伊。考古学家估计,最终约有400万只朱鹭木乃伊被埋葬在那里。人们发现了一些包着草纸的动物木乃伊,它们是为了向神灵许愿,求其帮助解决家庭问题或治愈疾病。祭拜者将自己的要求告诉动物木乃伊,木乃伊再将他们的愿望传到神灵的耳朵里。不过,只有极少数动物木乃伊身上有书写的祈愿书,大多数祭拜者可能选择了口头祷告。
对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的木乃伊进行的X射线和CT扫描发现,动物木乃伊有多种形态。有些木乃伊包括了整副骨架,有些只保留了部分遗骸,还有些木乃伊由捆绑在一起的多个动物组成。最奇妙的是一具猫木乃伊,这只猫被制成木乃伊时,前爪像人木乃伊的手臂一样交叉在胸前。这说明在古埃及人眼中,人与动物之间几乎没有区别。
为了确定不同时期的制作风格,爱德华对一些木乃伊进行了放射性碳样本检测。他发现,以相同手法制作的木乃伊,其材料的年代竟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材料循环使用导致的。一块亚麻布先被制成一件衣服,几十年后成为抹布,然后用来包裹木乃伊。
由于动物木乃伊制作业务日渐兴隆,有些神庙开始生产亚麻布,而神庙饲养的专门用来制作木乃伊的动物,数量也巨大到接近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爱德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大量货币流入了动物木乃伊生产行业。
动物木乃伊制作业与所有大型企业一样充斥着腐败现象。在萨卡拉墓地,古埃及文化和文明专家发现了一份写在陶瓷碎片上的文件草案,其中详细描述了透特神庙的一起腐败案件。虽然确切的数额并未译出,但祭拜者的付出与实际得到的回报明显不符。文件呼吁“一罐一神”,意思是一次只购买一整只动物。这就暗示在透特神庙祭司的销售中存在欺诈行为:一具出售的动物木乃伊中要么没有任何动物,要么将只有一只动物的木乃伊当成有多只动物的木乃伊销售。由于这样的罪行,六名祭司被监禁。该文件还介绍了一个外部祭司的监督项目,并指出,动物木乃伊应该保存在一个固定区域,在一年一度的节日里,由可靠的官员监督掩埋。
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的部分木乃伊可能是这种腐败现象的结果。X光显示,一具朱鹭木乃伊的内部装的是很多条蛇,一具包裹得非常结实的木乃伊里只有羽毛,没有动物,而有些动物木乃伊里甚至没有任何遗骸。
如果腐败的祭司一心想欺骗祭拜者,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么多时间来包裹木乃伊?爱德华解释道:“这也许不是欺骗,而是因为这些羽毛来自一只不同寻常的小鸟。不过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虽然动物木乃伊是古埃及人留下的最常见的事物,可它们究竟携带着什么样的信息,也许现代人永远也不能完全理解。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篇12
1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
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体现知识的层次性、递进性和交叉性,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精选实验内容, 变“验证性实验教学”为“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知识, 通过后者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选用或编写实验教材, 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建立多元实验成绩评定方法[4,5]。
2 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手段
2.1 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改革
生命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研究内容是紧密关联的, 分割的实验教学方法将相互联系的内容散布在不同的课程中, 而每门专业实验课学时都有限, 通常是被迫选择那些用时较短、容易做的实验, 实验内容难于达到统一。我们从动物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 以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实验课的设置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创建并完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的多层次化及多模块化的实验体系[6], 着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例如, 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实验中糖的消化吸收和血糖含量测定内容可以整合在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避免不同课程之间的实验重复。实验单独设课, 把实验课程作为一个独立模板, 例如动物生物技术主干课程———动物胚胎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实验合并单独设课, 有利于实验内容的优化和贯通, 有利于实验时间、实验场地和实验人员的统一安排,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 最大限度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2.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演示, 学生模仿重复的实验模式,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 我们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CAI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录像、引入了动物生物机能系统, 应用生物信号实时处理全套软件和硬件系统等多种实验教学手段[7,8], 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随时调用观看, 指导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 将教学中难以用语言和图形表述的内容, 向学生演示, 加深学生的兴趣和对一些实验现象与结果的理解, 以提高教学效果[9]。
2.3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可以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索, 既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由知识学习向科学研究转变。我们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如开设了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等综合性实验, 开设了循环、呼吸、泌尿等设计性实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后, 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选择并设计实验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与设计实验, 促使学生将已学的基础理论及实验方法有效地融合, 注重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4 建立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重在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促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主动学习、不断进步的优良学风[5]。建立了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进行课堂讨论、实验竞赛、开放实验室、课外科技活动等, 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应用,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5 结合科研项目, 开放实验室
将科研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 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 结合教师的研究内容, 学生参与科研和SRTP项目, 如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选题70%以上来自教师课题, 学生根据个人研究兴趣选择实验题目, 进行实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并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热点以及新的方法和技术。
2.6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技术专业的生产实习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 是对校内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许多学校都在探索之中,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生物技术专业开办以来, 我们积极探索与校外生物制药等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关系, 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2.7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在实验室的构建和管理上, 打破多年形成的资源条块分割的现象, 按照集成技术、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构建了动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 最大限度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此外, 在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方面做了改革尝试, 实行了学分绩点制, 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导师制, 重修补考制等措施, 严肃实验考核和成绩管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结语
新的创新型的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实施, 突破了单一、孤立的实验和实践模式, 同时也注重教学实验、实习与科学研究, 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 使多学科之间互相渗透, 多门课程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融合,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 符合当代农业高等院校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华智锐, 李小玲.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 (4) :90-92.
[2]动物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改革与实践[J].甘肃农大学报, 2011, 46 (综合版) :49-51.
[3]李红玉.发挥学科优势搞好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15 (3) :90-93.
[4]蔺万煌, 欧阳中万, 王征.注重实践教学培养生物技术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9) :82-83.
[5]李文鑫, 陈学敏.立足实践, 着力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8 (1) :37-39.
[6]董常生.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28 (8) :65-67.
[7]何玉琴, 张霞, 采国敬.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 12 (1) :67-68.
[8]何玉琴.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0 (2) :75-76.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推荐阅读: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教案09-09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08-11
动物生物学06-01
动物源生物农药研究05-20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论文07-25
动物实验教学09-01
动物生产实验06-15
实验动物中心08-14
虚拟实验替代动物实验07-23
毒理动物实验论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