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福利保护

2024-08-19

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精选5篇)

实验动物福利保护 篇1

一、问题背景和国内立法状况

(一) 动物福利的起源及发展

“动物福利”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而在世界其它国家, 动物福利保护却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法律实践。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较为完备的动物福利法, 国际贸易中, 动物福利对农业贸易的影响已见端倪, 但我国却并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福利法。现有的保护动物的法条多为原则性的规定, 缺乏可操作性, 其价值取向也与世界其它国家此类法律相去甚远。

1、动物福利的概念

“福利”一词被用来形容人的状态和人以外的动物的状态, “动物福利”泛指动物应该享有免收虐待和享有适当生活标准的福利。剑桥大学的布鲁姆教授认为, 福利必需指每个动物 (包括人在内) 个体本身的特征, 而不是人们给予的外界的东西。福利必须是可以客观评估测量的。动物福利并不是一味的强调动物的利益而禁止人使用动物。而是要求人们在动物的繁殖、饲养、运输、表演、实验、展示、陪伴、工作、治疗和屠宰的时候, 要尽可能地减少其痛苦、伤害和忧伤, 不为其带来没有必要的痛苦。

国际上, 动物福利被定义为五种自由, 即免受饥渴和营养不良的自由;免收环境带来的不舒适的自由;免收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正常表达天性的自由;不受恐惧和忧虑紧张的自由。这五项自由被认为是动物福利立法的最基本原则和标准。实验动物福利是动物福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相关立法最早的领域。

2、国外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状况

动物福利法律是一个相对庞杂的体系, 包括伴侣动物、经济动物、实验动物等。其中, 实验动物福利在我国起步最早, 因此本文以实验动物福利立法作为出发点。

最早有关动物实验的法规出自英国。1822年, 英国通过了第一部禁止虐待动物的《马丁法》 (Martin Act) , 但当时不包括犬、猫、和鸟类。

1831年, 英国生理学家Marshall Hall就建议对动物实验加以规范。他曾提出, 如果靠观察可获得所必需的资料, 则不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如果没有明确的限定和预期结果, 则不需要进行动物实验;科学家应对前人和同代人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 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实验;良好的实验应该使动物受到最少的痛苦 (可改用较低等的、反映迟钝的动物) ;任何实验均需在能提供明确结果的环境下进行, 以避免或减少重复实验。

1876年, 英国通过了《禁止虐待动物法》。该法案初步制定了颁发许可证和执照等具体事宜。它延续有效运用到1986年。1926年, 伦敦大学福利学会成立, 并在1938年改为大学动物福利联合会。1947年该会出版第一版《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手册》。1986年英国通过了《科学实验动物法》。

在美国, 1963年卫生署出版《实验动物管理及使用指南》。1966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动物福利法》, 并指定由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负责监督检察。这个法令涉及的动物有犬、猫、非人灵长类、豚鼠、仓鼠和兔。1992年美国地方初审法院命令美国农业部应把鸟类和小鼠、大鼠包括在动物福利法内。

实验动物的福利问题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得到重视, 各国先后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甚至有些国际组织还签订了国际公约。

目前,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涉外贸易实验动物福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如美国1966年颁布了《动物福利法》和《实验动物福利法》, 在1999年修订并完善了《动物和动物产品法》, 在1985年修订时国会通过了《提高实验动物福利标准法》修订案。欧洲议会1986年制定了《保护用于试验和其他科学目的的脊椎动物的决定》;英国1986年通过了《科学实验动物法》, 1999年制定了《饲养和买卖狗的法律》;北澳大利亚2000年3月通过了《动物福利保护法》。

3、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状况

目前, 我国对于动物的保护范围过于狭窄, 仅限于保护野生动物。对于非野生动物, 如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表演动物、展览动物、竞技动物都没有相关法律进行保护。

现行的实验动物保护法律很少, 保护的范围也很狭窄。十几年前制定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关于动物福利的具体内容几乎为零, 只是将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的最基本条款列入其中。修改后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新增“福利”一章, 这是我国首次将“动物福利”列入法律条文。

增加的动物福利条款中包括了:从事实验的工作人员必须爱护动物, 禁止伤害、虐待动物;在符合科学原则的情况下, 开展动物替代方法研究;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给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不安、痛苦和伤害;实验结束后采取最少痛苦的方法处置动物。

2006年, 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善待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其中对饲养、运输、以及应用过程中对动物福利的保护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由于只是政府部门的指导性意见, 强制性较弱。但已成为各地方相关立法的参照。

二、中国动物福利立法意见

目前我国关于动物福利的立法主要集中在部门规章层次, 且规定缺乏强制性。我们建议可现在地方层面建立地方性法规。

(一) 立法目的

我国目前有关动物福利立法中, 无论是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还是地方性法律文件, 都开门见山地阐述了各自的目的。比如1997年《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第1条规定的目的为:加强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 建立和完善全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体系。2004年的《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的目的为: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 保证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的质量, 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欧盟《用于实验和其他科学目的的脊椎动物保护欧洲公约》在其导演中阐述了如下目的:……承认人类有尊敬所有动物的道德义务和有把动物的感受痛苦能力……渴望通过一般的规定, 以保护那些在实验中遭受疼痛、痛苦、忧伤或者持续伤害的动物, 而且在疼痛、痛苦、忧伤或者持续伤害不可避免时, 使之最小化。美国的《动物福利法案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能消除公众对于实验动物的担忧的措施对保障实验的进行是至关重要的。与欧盟等世界其他国家的实验动物立法相比, 我国的实验动物保护立法存在缺陷:一是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或尊重动物的生命、健康等用语没有得到明确的承认和运用, 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二是虽然承认了实验动物立法的重要经济作用, 但是没有进一步明确实验动物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因为福利保护的国际和国内差异问题而会给国际和国内竞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因此, 我们建议, 在立法的目的中明确加入动物福利的内容, 一方面可以起到宣传和教化的作用, 使人们明确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立法也起到指导作用。对此, 可以参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

(二) 立法体例

目前各国的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立法已经构建了体系化的动物福利保护制度, 涉及实验动物饲养的选址、建筑卫生、建筑设施、环境条件分类及技术指标要求、区域布局、饲育区的设置、设施设备、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垫料、饮水、笼具等制度。实验动物饲料和饮料的安全性和营养性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是, 2004年北京出台的《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构建了实验动物发展规划、许可证、伦理审查、从业资质专业培训、生产的登记管理、运输等条件原则和要求以及法律责任。根据2006年科技部下发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我们认为上海市的实验动物福利立法应包括以下的几个部分。

1、总则部分包括保护动物的“3R”原则, 立法目的。

明确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的监管机构。其实在调研过程中, 我们发现许多大学比如复旦与交大都有类似的机构即动物伦理审查委员会, 但正如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的, 由于没有相关的立法规定, 许多的实际操作还不够规范, 无法可依。同时, 我们认为在这一章中还应该规定该法适应的机构范围以及实验动物的范围。比如在美国的实验动物立法中是不包括小学的, 我们认为这一点值得立法者考虑。根据我国1988年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我国实验动物法规的适用范围没有局限于脊椎动物, 这点与欧盟的规定相比是超前的。

2、分则部分参考各国立法例, 分则部分应该包括实验动物的饲养, 运输, 应用, 监管及法律责任等部分。

对动物福利保护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3、附则内容包括该法生效的时间, 相关术语如动物保护3R原则, 实验动物的范围, 安乐死等的具体界定。

(三) 具体规定

1、饲养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规定。

这一部分包括饲养中的卫生清洁标准, 饲养笼的面积。孕、产期动物的特殊照顾、对动物饲养员的抓捕和饲喂的要求。在调研中, 我们发现对于犬类这种好动的动物关在笼中会造成其精神的极度焦躁。我们认为在这一部分中要明确对于犬类和灵长类动物定时遛放的规定。

2、应用过程中善待动物的规定

根据我们在调研中获得的信息, 这一环节是实验动物保护最薄弱的部分。麻醉剂的使用, 安乐死的实施都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我们认为此部分应该做出较为详细的立法。包括手术和器官移植中对麻醉剂的强制使用;保定动物的具体操作;安乐死的实施细则以及其其他体现3R原则减少、替代、优化的规定。

3、运输过程中的相关规定

主要包括运输中使用的器械, 卫生条件, 食物与水的供应及其他的防护措施。可参考国内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

4、监管体系

(1) 许可证制度我们认为作为行政监管的一部分, 许可证制度是得到很好的贯彻实行的。我国在2002年针对实验动物的管理颁布了专门的许可证管理规章—《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试行) 》可作为立法的参考。

(2) 从业资质的专业培训目前对硕士研究生以上级别的研究人员的从业资质专业培训是做得比较到位的, 但是对于饲养人员和本科生的培训做的还不够, 许多饲养人员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如何善待动物培训。因此我们认为在立法中应该对这部分做出强制性规定。

(3) 建立动物伦理审查委员会目前我国相关立法都是由科技部门做出的。对实验动物饲养和使用的监管责任主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在上海, 上海市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验站主管此类事宜。欧盟国家的兽医、警察、市政当局、海关等部门都有一定的执法权。比如荷兰1997年颁布的《荷兰动物实验法》中把警察的监管和协助执法作为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动物保护法中将这一制度具体化: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应置动物保护检查员, 并得甄选义务动物保护员, 协助动物保护检查工作……动物保护检查员得出入动物比赛、宰杀、训练、动物科学应用等场所, 稽查、取缔违反本法规定之有关事项。对于前项稽查、取缔, 不得规避、拒绝或妨碍……动物保护检查人员于执行职务时, 应出示身分证明文件, 必要时得请警察人员协助等。

因此我们认为, 在该法中应该在各个科研机构, 实验动物饲养场所等建立相应的伦理审查机构, 使之规范化。针对目前上海的实验动物福利的现状, 我们认为对于本科生的简易动物实验的监管也应在其职责范围内。

(4)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保证监管效果的最后保证。根据现有法律, 我国实验动物相关法律中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主要是行政责任, 即警告、通报、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暂扣许可证、行政处分等, 没有规定形式责任。而国外的实验动物福利法的罚责则要严重得多。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我们认为另虐待动物者承担刑事责任不适合我国的现状。我国仍处在动物福利立法的起步阶段, 不适于马上设定如此严厉的责任, 否则会造成过于普遍的犯罪现象, 也难以为人们所接受。

三、结语

印度的思想家和独立运动领袖甘地说:“从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 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及其道德是否伟大与崇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在实际中不符合动物福利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 基于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动物法, 我们认为在上海地区进行动物福利立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实验动物福利保护 篇2

全世界每年对实验猴的需求量约5万只,中国是出口实验猴的主要国家。近年来,我国的实验猴主要出口美国,但由于实验猴贸易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保护公约》,因此各国对进口实验猴的要求都很严格,已对我国实验猴出口行业带来实质性影响。其中实验动物福利在国际贸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国高度重视动物福利,已形成动物福利壁垒。

一是养殖管理难度加大。现在国内企业出口欧美的实验猴都须获得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的认证,AAALAC强调“人道、科学地对待动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实验动物健康快乐地成长,其标准是让实验动物享有五大自由:不受饥渴,生活舒适,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无恐惧和悲伤感,表达天性。这种推行“人性化”的养殖管理对企业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猴涉及的人兽共患病种类多,风险高,必须对每一只猴子固定编号,对应编号建立体检信息数据库,进行实时监测及全方位评价。

二是贸易风险变高。欧美发达国家对动物福利的认知程度、保护意识和立法实践方面较高,一些偏激的非政府组织以维护动物福利、抵制虐待滥杀行为的名义,会攻击运输实验猴的航空公司,为规避风险,部分航空公司停运实验猴,导致进境口岸减少,使空运严重受阻,出口数量下降。另外运输途中,对其装载笼具、装载空间和动物休息时间都有严格规定,一旦发现不符规定将丧失出口资格。

三是检验要求严苛。动物卫生检疫是出口实验猴质量安全把关重要措施,必须严格按照进口国检验要求进行。出口各项指标均需健康,其中的高风险项目是人兽共患病,如发现结核病阳性,则扑杀全群动物。另外由于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动物实验结果会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商业品质指标检测需对30多种特殊病原微生物进行卫生检疫,要求极高。

实验动物福利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实验动物福利,3R理念,教学改革

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实验动物福利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动物伦理观,强化善待与尊重生命的意识,理性对待与开展动物实验,进而树立健全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是很有必要的[1]。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关心与研究下,时至今日,实验动物福利(Lab animal welfare)因为有了3R(实验动物减少,替代,优化实验方案与操作规程)而不再空洞[2];同样,有关实验动物生存权以及人类该对实验动物持怎样的态度等伦理学问题也有了更多趋向一致的答案[3,4]。因此,全面、系统地开展实验动物福利教育不仅有必要,而且已经具备了可行性。许多医学院校在开展实验动物福利教育方面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讨[5,6,7],在此基础上,本教研室结合自身客观条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力求将实验动物福利与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有机结合,同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动物伦理观,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 夯实理论教学内容,突出“3R”理念

将动物福利与3R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讲授。从2007年-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本教研室将动物福利与3R单独列为一章,利用2-3学时专门讲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动物福利的起源、宗旨、指导原则(伦理学基础),3R的起源、内涵、研究现状与趋势(方法学)”两小节,循序渐进,并以3R为重点。在教案中同时还补充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或经典的案例以促进学生对3R的理解:如通过“乙肝转基因小鼠代替猕猴进行乙肝疫苗效价”,“鲎试剂替代家兔检查热源”等经典案例来讲授“Replace”的内涵与科学性,通过“遥测技术测定大鼠生理生化指标”,“小鼠狂犬病疫苗效价实验中仁慈终点的确立”等案例论证Refine的内涵与科学性等等[8]。

在各个章节的教学中融入福利与3R理念。整个实验动物科学体系都贯穿了动物福利的指导原则,只是目前大部分教材没有从动物福利的角度来描述,需要教师适时阐明:实验动物遗传控制的目标是获得遗传背景明确的实验动物,本质上就是要获得高质量的实验动物,尤其是近交系,一致性、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就能得到精确的结果,这是遵循“减少”原则的。微生物学控制是要把各类病原微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确保科研结果免受其它因素干扰,充分体现了实验动物福利与追究科研结果准确性的相互依存关系。讲授环境控制与营养控制时,完全从福利角度出发[9],融入“环境丰富度”概念,明确实施控制就是要给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恰当的营养,确保动物生理以及心理健康,避免悲观或处于应急状态,同时这与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讲授“动物实验方案设计”时,先强调选题创新的重要性,以避免重复实验,然后讲解如何选择恰当的统计学方法才能符合既节省动物数量又达到统计学要求[10],最后拓展讲解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在审核课题中的作用与地位。讲到基因工程动物、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等章节时,在充分阐明各种模型制备原则、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应指明:运用先进技术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提高模型的重复性,准确性,易操作性,而且还是为了探寻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新途径,尽量以常用的小鼠、大鼠“替代”非人灵长类等高等动物。

2 改革实验教学

以动物福利与3R为指导原则,规范基础实验教学项目。基础实验教学项目以验证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征以及传授基本实验技术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并非需要以消耗数量庞大的动物为代价。笔者单位的措施有:①根据教学计划统筹规划动物使用数量,尽可能地选择生产部门或教学、实验后淘汰的动物;②以使用大、小鼠为主。因小鼠、大鼠是使用最多的实验动物,而家兔、豚鼠等其它实验动物只开设保定、备皮、性别鉴定、耳缘静脉注射(兔)、麻醉等最基本或重要的实验项目,删除安乐死与解剖等环节,保证实验后动物能存活并继续用于教学科研。解剖等验证性实验部分用动物尸体或标本替代。小鼠、大鼠的安乐死、解剖等环节也不安排在基础实验课,而是要等到以后的综合性实验课中进行,尽量减少动物的使用量与不必要的死亡。对于开设了《实验外科学》的班级,删除家犬实验课。③规范实验操作技术。从动物抓取、保定、麻醉到注射方式、安乐死到解剖、尸体处理都制定严格的动物福利、伦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④规范动物实验室管理规程,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并认真指导学生操作,将导致动物处于应激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要求学生操作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合理对待与处理处于实验中、后的动物。 自主综合性实验和第二课堂涉及到动物饲养和最终动物如何处理的问题。笔者单位要求学生每日进入实验室,除了采集相应指标外,还要仔细观察、记录动物的活跃程度,饮食状况;术后动物增设特护室,由学生轮流护理;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处理动物尸体[11]。以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强化学生关爱实验动物的理念。

增设3R实验。直接以3R为研究目标的实验往往因经费、设备等因素的限制而难于开展,尤其是“替代”实验。笔者单位依托与新药评价中心以及药理学教研室联合教学模式,在全军院校范围内率先开设了“遥测技术测定SHR大鼠正常生活条件下生理指标的测定”(优化)、“鳌试剂替代热源实验”(替代)以及“LD50估算法”(减少)实验课,操作简易,但意义深远:直观表达了“3R”研究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3 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网络课堂示教,注重预习环节。本教研室实验课的预习,实验示教以在网络课堂上完成为主,示教视频源自本教研室自制的 “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光盘。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登陆网络课堂,根据实验要求认真观看示教视频。教员只要在实验课上演示个别难点,尽可能将课堂示教的次数降至最低。同时,上课时,只有能够准确描述出实验操作要领的学生才能担任每个实验小组的组长。事实证明,动手前认真预习的学生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明显提高,而操作的准确、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实验动物福利。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贯彻动物福利原则。作为大学动物实验公共服务教学平台,本教研室将大学各科室在本单位开展的动物实验项目都集中起来,归类管理,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一方面完善教室与各动物饲养、实验室网络系统,做到影像、声音互通,结合教学进展和专业特点,有选择性的将动物饲养室、实验室专业人员操作过程同步传输到教室大屏幕,作为网络课堂中示教的补充部分。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学员现场观摩实验操作过程,或在教员指导下直接参与实验操作;自主综合性实验和第二课堂活动也都以教研室在研课题为案例,分设多个小课题,由学员在教员指导下完成。以上措施的实施,实现了科研用动物转化为教学动物[12],不但没有减少学员的学习机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且还大大减轻了实验课和第二课堂使用动物的压力。

开展实验动物福利讲座,广泛进行科普宣传[13]。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从事动物福利与3R研究的专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激发学员树立关爱动物,规范实验的理念。并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员成立实验动物福利保护协会,组织成员制作和发放关于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知识的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实验动物福利理念,举行实验动物无名英雄墓碑献花仪式等。

4 讨论

实验动物福利保护 篇4

有些教科书上将人定义为能够直立行走、会劳动会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以前曾拍下过野生黑猩猩用复杂工具从地下蚁穴挖掘白蚁的情景,大猩猩会用长的小枝条捕捉这些小小的“营养美食”,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的克瑞科特·桑斯博士和同事们发现了黑猩猩从竹芋科植物上折下树枝并撸去叶子的现象。那么所观察到的这些黑猩猩是否能够将其称之为人呢?按照我们现在的思维是不行的,但他似乎有符合前面提到的关于“人”的定义,这说明关于人的定义还不够准确,但同时又说明黑猩猩和人的差别有非常小。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为黑猩猩呐喊,他们聪明到什么程度才可以享受与人类相同的所谓“人权”的东西呢?

影像资料《血腥的罪恶(保护动物宣传片)》(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 A RGfg W9kl0)中提到,正如材料开始所反映的: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他们的存在让地球生机勃勃,让人类不感到孤独,他们拥有和人类同等共享地球的权利,然而他们缺少一张张申诉自己权利的嘴巴。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动物也是具有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和自然状态的生命体,同样有享受和人类一样的免受饥渴、痛苦、恐惧、不安和表达自然行为的要求,实际上就是通常所理解的对福利的要求。

1 动物保护及福利含义

1976年休斯对动物福利给出的定义是指动物与他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并达到精神和身体上的完全健康。其中涉及到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的内容。而90年台湾学者夏良宙给出了一个更为笼统的定义,即动物福利就是指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尽管人们做了大量的尝试去给“动物福利”下定义,但由于不同的个体、社会、文化和宗教,至今也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观点。简单理解为令人满意的和积极的状态,并经常用“良好”、“健康”、“安乐”和“幸福”来表达。

在柴同杰编著的《动物保护及福利》中给出的定义更为全面准确:动物保护及福利(animal protection and welfare):即包括除人以外的脊椎动物,指家畜、家禽、水产动物和野生动物的个体和种群维持良好的生计,减少和避免动物身体损害、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维护动物种质资源和品种的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生态平衡。

这个定义应该包含两层含义:(1)保存物种资源或保存生物多样性。(2)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

第一层含义是指野生动物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目前主要表现在人类活动对家养动物的影响,如畜禽养殖的高度集约化,高强度选育及其单一畜禽品种的绝对优势饲养导致大部分地方品种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同时这些畜禽品种的多样性降低,具体体现在生物本性消失和抗病能力减弱。第二层含义体现了身体、精神和本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2 动物保护及福利的三项内容

2.1 身体状态

不同学者对对身体状态有不同的定义,例如:Fraser&Broom认为福利将动物的状态定义为动物在试图应对其环境时所处的状况。而Mc Glone建议只有当动物生理系统受到扰乱,以致于其生存或繁殖受到损害时,才认为该动物的福利状况比较差。Fraser和Broom提到动物如何与所生活的环境竞争。竞争(后面会讨论)本质上来讲是动物身体状况的反映。Mc Glone的观点似乎更加偏激,认为只有当身体问题影响到生存或繁殖时福利状况才是较差的。同样,Moberg(1985)也辩论道:“动物福利唯一可以辩护的测量是确定动物是否遭受压力之苦。而且我相信,判断遭受压力最恰当的标志是出现病理前的状态。”总之,身体状态(健康、舒适)是一项生物学指标,包括繁殖和生产。

2.2 精神状态

Duncan将精神状态定义为:健康、无压力或无不适都不是良好动物福利的充分或必要条件。动物福利取决于动物的感觉。他提倡精神状态(情感)是关键,不必与健康或舒适相关。身体不适和精神不佳二者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但也有共同的内容。

例如,患有早期良性肿瘤或感染的狗会表现出能够察觉的身体问题,但不会出现负面的精神状态,如痛苦或恐惧。同样地,处置过程中狗会选择避免出现恐惧和忧虑等精神状态,而这些精神状态未必与任何身体异常有关系。然而,多数临床疾病和损伤都会导致负面的身体状态(对身体有损害)和负面的精神状态(一定程度的痛苦或不舒服,例如在动物不能运动并且有陌生人或掠食者靠近时会表现出忧虑或恐惧)。

2.3“天性”关于天性的定义,Rollin承认精神状态(疼痛和痛

苦)与福利相关,同时也承认满足天性(目的)也与福利相关。他把“目的”定义为“品种和性情的遗传特征表现”。关于天性也有其他定义,如:原则上我们不同意过度限制动物行为,使动物大部分自然行为受到挫败(Brambell,1965),如果我们相信进化……为了免受痛苦,有必要让动物经过一段时间表现出它所有的自然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功用的(Kiley-Worthington,1989)。

天性究竟是不是福利问题呢?把一只小鸡单独关在小笼子中,给其提供食物、饮水、栖木和沙浴等,这只小鸡可能没有任何精神或身体问题(除了和社会隔离引起的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即使在笼子外或在其他笼子中也会存在)。然而,有人会说把小鸡关在笼子中有违其“天性”。生活在“广阔/自然”环境中的猪要花70%以上的时间进行拱地/口部行为和从事复杂的社会活动,饲养在栏舍中的母猪其活动受到严重限制,无法转身,许多母猪开始嘶咬栏杆的刻板行为等,这些应该都属于福利关心的范畴。

前面所说的是动物福利的三项内容,具体定义中有的概括了其中的二个或三个方面(精神的、身体的或自然的)。那么动物福利究竟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呢?(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UK—reported in The Veterinary Record in 1992)及许多组织提出了包含五项“自由”在内的评价动物福利的重要框架(framework)。即:免受饥渴的自、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疼痛(伤害)和疾病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和免受恐惧和痛苦的自由。这五项自由代表了一系列的理想化目标或基本原则,为分析任何体系中的动物福利提供了一个逻辑性、全面性的简单框架。

3 动物保护及福利的影响因素

3.1 思想观念

就思想观念而言,它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而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程度决定人们的观念。从根本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动物福利及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0世纪初的欧洲,人们认为如果你能照顾好动物,他们也会给你好的回报。所以,截止1933年,一系列有关动物屠宰和运输的法律被制定。然而,二战后的5-10年内,许多国家经受了食物的短缺,国际上形成了一种保障食物的趋势,家畜生产备加强,农场规模扩大,动物很少作为个体来对待,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开始破裂,集约型的生产方式不断满足人类的畜产品的数量需求。到1960年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开始注重对畜产品的质量需求。

在我国,实际上已经开始在由畜产品的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例如,一些畜禽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商品,如猪肉和鸡蛋等的市场销售价高于其他来源的同类产品,但有关动物福利的成分有多少呢,还尚待分析研究。

3.2 文化习俗

世界各国甚至在同一国家不同名族之间,对待动物的态度和做法都很不相同,主要由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历史文化、名族习俗的差异性造成的。例如:印度教信徒把牛视为神,对牛格外尊重和上市,从不虐待歧视,而在西班牙,牛在斗牛场成为斗牛士搏杀的对象。

3.3 动物福利的偏差认识

实验动物福利保护 篇5

1 关于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通俗地讲, 就是在动物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 要尽可能地减少痛苦, 不得虐待动物。动物福利主要包括:有免受饥渴的权利;有足够的生活空间;有免受伤害和疾病痛苦的权利;有免受恐惧和悲伤的权利;有表达天性的权利, 即包括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心理5 种福利[5]。动物福利的三大需求是维持生命需要、维持健康需要及维持舒适需要。实验动物福利的核心是著名的“3R”原则, 即在动物实验中遵守减少 (reduction) 、替代 (replacement) 和优化 (refinement) 的原则。减少就是在实验中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 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和实验的准确性;替代就是不利用活体动物进行实验, 而是以组织细胞培育、活体外实验或计算模拟及统计分析等方法来加以替代[6], 用没有知觉的实验材料代替活体动物, 或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进行实验, 并获得相同的实验效果。优化是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 确保动物在麻醉、镇痛、镇静或其他适当手段下进行实验, 避免、减少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伤害和痛苦, 以保证动物健康和康乐, 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动物福利教育的意义

2.1 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外从动物保护发展到关注科研用的实验动物, 在法规上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看, 已有许多例子说明, 深入研究人类对待实验动物所持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标准与动物实验的关系, 善待动物, 关注动物实验中的动物福利, 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我国国家科技部在目前修订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增加了动物福利这一章, 说明我国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动物福利将成为今后实验动物管理的重要内容。

2.2 对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

当今, 西方国家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动物福利法律, 而我国在家畜饲养、屠宰等环节达不到西方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 农产品出口贸易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动物福利已经成为很多人购物的标准。虐待和残酷地杀死动物, 实际上是将自己的产品推到市场之外。从这一点上看, 动物福利研究及研究成果的应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3 对科学试验发展的推动作用

实验动物是为了科学研究的目的, 而在符合一定要求的条件下饲养的动物,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完全受到人为的控制, 并在人为的控制下接受实验处理。所有动物都和人一样是有情感和心理活动的, 它们也会有喜怒哀乐忧思恐。因此, 它们在遇到恐惧或恶劣环境时, 不仅会在身体上患病, 也会在精神上患病。因此, 如何保证动物福利, 不仅是动物自身的需要, 也是保证实验结果科学、准确、可靠的基本要求。有人对用精神受伤害或患有精神病的动物做试验得到的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7]。合理的推论是, 用这样的动物所做的科学试验结果值得怀疑, 至少会影响到科学研究所得出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 这也意味着疾病模型的设计、药物和药剂研究, 以及化学毒性检测的结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 即使是为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必须善待动物, 最终达到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

2.4 对消费者的利益及社会道德的倡导作用

目前, 我国屠宰流程对屠宰的动物没有福利可言, 对食用者也是有害的。动物处在恐怖和痛苦状态下时, 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而形成毒素, 降低成品肉的质量, 对消费者十分不利。此外, 在当代社会, 动物的命运关乎人的道德和良知。动物福利体现的是人类对生命的尊重, 符合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潮流。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动物福利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3 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实验动物福利的应用

3.1 加强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

3.1.1 普遍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 加大实验动物福利教学比例

实验动物福利的内容作为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贯穿实验动物学的各个方面予以强调突出, 生物技术、动物医学、兽医医药、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及实验动物技术专业均开设了实验动物学课程, 有关生命科学专业的在校生, 都把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动物福利的内容作为必修的课程, 并在各个章节的理论教学中融入福利与3R理念。

3.1.2 开展讲座, 广泛宣传教育, 改变学生观念

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从事动物福利与3R研究的专家, 以学术讲座的形式激发学生树立关爱动物、规范实验的理念。学院成立实验动物保护协会, 组织成员制作和发放关于实验动物福利保护知识的宣传资料, 广泛宣传实验动物福利理念, 举行实验动物无名英雄墓碑献花仪式等, 以促进培养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观念, 同时进一步敦促全社会推动实验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8]。

3.2 对科技人员的素质要求

从事实验动物人员都经过了相关的培训、考核, 都持有“上岗证”, 即《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核合格证》。杜绝不合格的动物进入实验动物设施, 杜绝未取得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资格的人饲养动物或进行动物实验。

3.3 改革实验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中实验动物福利应用

3.3.1 实验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福利应用

1) 饲养设备的设置。

饲养设备作为实验动物生活居住的地方, 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饲养设备就好比人类的住房, 其材质、结构、大小、颜色和内环境设置都是重要因素。饲养设备的合理设计要符合实验动物的生活习惯, 让实验动物有安全、舒适和自然的感觉[9]。

2) 饲养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对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很重要的影响,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影响环境的因素直接影响实验动物的新陈代谢、健康状况、精神状态, 从而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应该为实验动物提供环境优良的栖息场所, 让实验动物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 使实验动物不受困顿、不适、疼痛和伤病之苦。

3) 饲养管理。

①饲养密度直接影响实验动物的舒适度和实验动物健康水平[10]。饲养密度合理就能让实验动物在生理和心理需要上都得到更好的满足, 实验动物的状态也会更好, 动物实验也能顺利进行。②提供卫生、营养全面、适口、足量的饲料, 满足实验动物不同的营养需要, 降低食物中有害物质残留量, 可以保证实验动物免受饥饿、疾病之苦, 其各方面生理条件也会达到最佳状态, 实验结果才能贴近真实。饮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饮水必须充分保障, 卫生条件也要符合国家标准, 才能满足实验动物生存需要[11]。③垫料材料的选择尤其重要, 应选择松软、吸湿性强, 无异味, 不含重金属及芳香类、挥发性物质, 未被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寄生虫污染, 无变质、无腐败和霉变的原材料。饲料、饮水和垫料都要进行严格的微生物、寄生虫控制, 保证实验动物不受疾病之苦。

3.3.2 动物实验之前的动物福利应用

1) 以敬畏生命之心对待动物实验。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 笔者教育学生注重生命伦理道德修养, 尊重生命、善待动物, 将教书育人融于专业教学中。善待生存期间的实验动物, 应让动物免受饥渴, 生活舒适自由, 保证良好的饲养和标准化的生活环境[12]。具体措施:①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应布局合理, 其空间容量、空间组合、内外环境条件、设备设施等均符合科学要求及相关标准, 并且每天进行检查;②实验动物的繁殖、运输、利用和处理单位和组织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管理规章和制度;③采用清洁的水和质量合格、营养健康的饲料饲喂实验动物, 并根据实验动物的习性确定实验动物饲喂的次数和数量;④仔细观察实验动物的生活和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异常, 应当立即隔离, 并进行全面医学检查和相应人道处理;⑤手术台设计科学、合理, 符合动物体型及解剖特性, 使用简单方便。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手术台是否冰冷, 有无容易造成动物外伤的锐边、尖角、毛刺等, 充分为实验动物着想。

2) 对实验设计的要求。

在动物实验之前一定要合理设计动物实验方案[13]。实验人员在实验前必须递交“动物实验申请表”和“实验计划书 ”, 由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根据两表对其进行伦理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①根据教学计划统筹规划动物使用数量, 尽可能地选择生产部门或教学实验后淘汰的动物;②以使用大鼠、小鼠为主;③删除安乐死及解剖等环节, 保证实验后动物能存活并继续用于教学科研。解剖等验证性实验部分用动物尸体或标本替代。小鼠、大鼠的安乐死、解剖等环节也不安排在基础实验课, 而是要等到以后的综合性实验课中进行, 尽量减少动物的使用量与不必要的死亡。采取预实验制度, 要求初次进行实验的人员先进行预实验, 其目的:一是便于实验人员熟悉实验操作, 牺牲少量动物来减轻正式实验中大批动物的痛苦和减少应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二是通过预实验可了解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3.3.3 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福利应用

1) 采用科学的麻醉技术。

把握好麻醉的合适程度是对实验动物科技人员的基本要求, 也是对实验动物的关爱。科技人员要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及麻醉途径, 掌握好麻醉深度。在动物实验中, 实验动物的麻醉深度是能否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得到预期结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也是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保证。

2) 科技人员对实验动物的安慰。

在实验过程中, 科技人员要时刻观察实验动物的变化, 这是实验动物心理需要的表现。就像对人进行心理安慰一样对实验动物进行心理安慰, 如对实验动物进行抚摸, 用温暖舒软的物品包裹实验动物, 给实验动物听柔和动听的音乐, 设置合适的照明度等。实验动物得到了好的爱护, 也就会更好地配合动物实验的完成。

3) 科技人员的实验技术。

科技人员拥有良好的实验技术也是有效保证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条件。科技人员在抓取、固定实验动物时, 一定要做到动作温和, 不得粗暴对待实验动物, 更不许虐待动物;在需要手术时, 一定要减小创伤面, 减少动物血液浪费, 快速、简洁、准确地完成实验。督促教师以身作则并认真指导学生操作, 将导致动物处于应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要求学生操作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3.3.4 动物实验后的福利要求

1) 对实验动物的护理。

在实验后, 实验动物还承受着实验给它造成的疼痛折磨, 甚至可能被感染致死。 这就要求科技人员一定要有爱心, 注意观察实验动物的反应, 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要仿照护理病人一样护理实验后的实验动物。

2) 对实验动物的处理。

实验动物为实验做出了贡献, 应该得到妥善处置。首先对实验动物进行统一处理, 逐个检查是否有活着的动物, 如果有则对其实施安乐死, 避免进行活体解剖或用粗暴方式处死动物, 处死现场不宜有其他动物在场;其次严格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将动物尸体送至焚烧炉烧毁, 进行无害化处理, 不得随意将动物尸体就地作深埋处置, 不得随意抛入江河水域, 更不得自行处理后出售。

4 讨论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验动物学课程是在一年级开设的, 在课堂上对学生们发放调查表, 调查是否在实验过程中考虑到了动物福利, 是否会感恩动物。只有20%的人回答会考虑到, 听说过动物福利的人只有10%, 还有90%的人没有听说过, 可见大力提倡和推广保护动物福利的观念很有必要。实验动物学课程结束后, 通过实践教学, 对做过动物实验的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在实验中注意保护动物福利的人数达到了95%,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紧迫感及实验操作时的责任心明显增强, 动物外科手术失误率显著降低, 动物存活率显著提高。大部分学生都很注意保护动物, 并在实验中尽量减轻动物的痛苦, 可见动物福利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行政自由裁量的控制下一篇:环保型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