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外科手术实验课(精选8篇)
动物外科手术实验课 篇1
兽医外科手术学是兽医外科学的重要组成, 也是兽医临床学科的基础课, 而兽医外科手术实验课又是兽医外科手术学的主要内容, 是一个相对独立、统一的教学环节, 不应该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内容。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动物的使用是最为重要和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环节, 但是现在由于国内各大院校的扩大招生, 学生数量迅速增多, 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相对减少, 并且实验动物价格越来越高, 购买的实验动物 (特别是马、牛) 数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对兽医外科手术实验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势必要降低教学质量, 所以任课教师要用有限的经费来合理购买实验动物, 并且还要有效地利用实验动物, 较好地完成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教学。
1 保证实验动物的来源安全
兽医外科手术实验课中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在手术实验课上学生必须接触实验动物, 但是实验动物有可能患有人畜共患病 (如布鲁杆菌病、狂犬病和弓形虫病等) , 容易将疾病传染给学生, 所以必须保证实验动物的来源安全可靠, 所有采用的实验动物都应该从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授予的正规实验动物中心购买, 而且必须有检疫部门出示的检疫合格证, 如有必要, 实验动物购进后实验室可再自行检疫, 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2 动物离体组织的利用
兽医外科手术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技能, 这两项是兽医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手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中的一些缝合、打结练习可以先在动物的离体组织上进行练习, 练习熟练后再进行动物实验。动物离体组织练习既可使操作有动物组织的那种真实感, 又能减少实验动物的应用, 应该加以推广。如肠管的缝合方法 (端端缝合、端侧缝合和侧侧缝合) , 这些可以通过在超市买回的猪小肠等进行练习, 皮肤整形手术操作可以在猪蹄上进行等。
3 实验动物的种类多样化
过去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 兽医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马、牛等家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犬、猫等小动物作为伴侣已广为人们所接纳, 现在城市内动物医院的兽医服务对象主要是以这些小动物为主, 但是在农村则以马、牛、猪等家畜为主, 因此兽医外科手术学所用实验动物既要有大动物 (马、牛) , 也要有小动物 (犬) 。但是有时受实验经费的限制就需要合理的购买实验动物, 有些情况下也可以用羊、仔猪和兔子等作为实验动物, 外科手术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如切开、止血、结扎和缝合等应用这些实验动物练习也可以到达实验课教学目的。总之, 唯一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的环境去实践, 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兽医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4 实验动物的反复利用
在兽医外科手术实验课的教学中, 很多院校采用在模拟无菌状态下对实验动物做一次性手术, 即手术完毕后动物不再饲养, 直接处理掉, 故所需要的实验动物数量大, 费用较高, 学生只注重手术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忽略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等, 不能充分保证教学质量。实验应该从动物保定、气管插管、麻醉、无菌术、切开、止血、结扎和缝合等损伤最小的操作做起, 然后再进行各系统、器官的手术。每个实验小组5~6名学生, 轮流担任术者、第1助手、第2助手、麻醉师、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角色, 每个学生都必须亲自动手实践, 教师在旁边指导。每次做1~2个手术, 每2周做1次开腹手术, 中间1周可以做1次非开腹手术, 如第1周做膀胱切开术, 第2周做眼睑或去势术等非开腹手术, 第3周再做开腹脾切除术等。整个手术过程 (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 均要由学生亲自完成, 并且严格按照日常手术的要求来做, 这样学生就会牢固的掌握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动物恢复的整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动物的麻醉、保温、食糜反流和止血等容易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原因, 以及对手术的一些并发症 (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 及时处理, 实验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并使之改正, 加深印象。
5 病例教学
在实验课上使用的实验动物都是健康的动物, 与兽医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病例在体况上相差很大, 在一些操作上会有一些不同, 如麻醉药选择的种类、剂量和麻醉方法等;还有一些疝、肿瘤等的病例, 它们的切口选择和术式与实验的内容略有不同。这些内容在手术实验课正常的实验动物教学上不能遇到, 但是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又常常会遇到, 所以在日常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如果遇到一些典型的病例 (如会阴疝、乳腺瘤等) 可以开展病例手术教学, 使学生由课堂教学转移到动物医院兽医临床病例教学, 学生直接参与到病例治疗过程中, 了解实际不同的病例在手术前准备、麻醉的选择、监护、术式及术后护理的一般过程, 学生真正体验到掌握兽医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开阔了学生视野,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6 小结
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教学中, 实验动物的使用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没有实验动物的保障不能有质量地完成教学内容,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技能, 所以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经费, 合理地购买和使用实验动物, 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动物, 较好地掌握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为国家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兽医人才。
动物外科手术实验课 篇2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外科手术;利弊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认知存在差异性,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差,实践学习擅长,但理论学习厌倦,善于动手操作。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人生奋斗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具有高效、创新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让每位农学专业学生掌握好外科手术的要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本人经过几年教学和技能大赛辅导,摸索出一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初步尝试。
一、利
1.复杂理论知识转为直观抽象方法
随着兽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不仅仅在于“破坏”和切除体表的病变,而且要深入机体内部,通过直视胸、腹腔各种器官和组织,做内部器官的“检修”和“重造”。这就要求作为一个实验工作者必须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坚实的病理学基础,这样给外科手术增添了神秘的面纱。给学生造成怕出错、怕动手的心理阴影,基于这一现象,笔者带教实践,运用动物模型和媒体增加学生构架认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形状、结构记忆。把动物各器官和组织明白后,不会出现手术中把握不到关键部位,从而降低操作的失误率和器材的磨损率,减少实训材料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模型和媒体对“原型”中一些抽象的、复杂的知识点、关联点等,借助于一定的形式直观的表达出来,即编制能引导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网络“模型”。
2.多媒体和模型应用实现专业情景化
在讲解外科手术各类器械时,笔者将各类器械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多媒体合成,让学生了解不同规格器械应用位置,掌握使用方法,以便在手术过程中手语和哑语配合运用。把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器械使用错误的,整理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器械,发现错误,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并指出错误的原因,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为止。再用多媒体把常用器械握法和操作过程中走姿以及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姿势变成图片,让学生选择、演示,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采用教师引领——学生示范——共同纠错——师傅强调示范——众人总结,从而减少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失误。利用模型让学生课后观察动物结构和形态,每日一看,每日一琢磨,学生的印象就越深。学生在这样的模拟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
3.理论贯穿到实操呈现病理真实化
在动物手术过程中打开胸腔和腹腔就可以看到内脏器官的形态和结构,这个时侯可以让学生比较实态和模型的差异。在手术过程中看到内脏器官病态,用高清相机把病态取照和全程录像,作为以后示教的范例。针对病态教师提出具体手术和治疗方案,学生面对病态实物,联系理论知识,讨论发生病变的原因和产生内外环境。教师在课堂上用媒体把病态再次呈现,分层次设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领,将产生的疑问精化、细化。学生听起来也有趣,学起来也不累,做起来也就容易。
4.任务驱动法使得操作简单实际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而动物手术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更具有独特优势。譬如犬胃异物取出:为了高质量完成该手术,我先设计方案,详细操作步骤,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通过以往的录像等媒体解析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讨论设计自己操作要点,编写层层推进的方法。在手术层层深入的情况,要求观摩学生观察手术者操作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课后写出观后感,要求站在手术者角度思考你如何进行该手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手术者操作精细化之处是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把书中知识点放到实际操作中更容易理解和领悟,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
二、弊
1.操作能力强弱化,课堂教学难以控制
操作能力一般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课堂上强化技能的基本要求是多样性、实效性、针对性与个性化。强化要反馈及时准确,恰到好处;反馈形式要灵活多样,方式要适合学生特点。每位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一样,对每个要领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判断力和预见性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把不同操作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用优生带后进生,用纪律性强的学生带纪律性差的学生,用动手能力强的带动手能力弱的,这样的组合课堂教学控制很难实现,尤其是操作能力的统一性。
2.领悟能力差异化,教学进度难以统一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技能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在教学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教学中试行“依差异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3.理论教学精细化,实际操作难以实现
通过对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研究,寻求并构建适合我校校情的“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模式及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更关注学生的尊严、智慧、生命,并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发展学生的身心潜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基石。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做好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理论中贯穿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理解的能力存在差异性。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给理论指导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保障,实践操作创新促进理论提升。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也是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动物外科手术实验课 篇3
一、实验资料
1.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家犬, 体重9~12kg, 雌雄不限。术前禁食12~14h;实验器械:临床普外科常用器械;麻醉试剂:地西泮注射液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 (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2.方法。 (1) 实验方法。实验次数:2次;实验时间:4学时/每次 (每次完成1例手术) 。学生分组:每组8人, 每组成年家犬1只, 学生共分44组。教学方法:第一次实验课教师做示范性动物手术, 教师先讲授实验内容, 指导学生做好术前准备如固定动物、备皮、麻醉等, 然后教师任主刀手术者, 另3名学生分别为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第三助手, 1名学生任器械护士, 其余4名学生任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协助。实验过程中教师演示和讲解动物实验的操作步骤, 结合临床讲授相关理论, 重点强化训练无菌操作技术和基本的手术操作技术。第二次动物实验课, 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例手术, 教师在台下全程辅导。 (2) 实验步骤。 (1) 麻醉。采用10mg (2ml) 地西伴注射剂和0.2g (4ml)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麻醉, 麻醉效果较好, 无一例麻醉意外发生。 (2) 手术前准备。麻醉起效后后将动物平放仰卧在手术台上, 固定四肢和头部, 然后进行备皮, 备皮范围:上至第一排乳头水平线下至大腿上1/3, 左右至腋中线。用2.5%碘伏常规消毒2遍。手术:以上腹部手术切口为中心, 上至第一排乳头水平线下至趾骨联合水平线, 左右至腋中线。然后铺巾开始动物手术。 (3) 脾切除术步骤。 (1) 开腹:取前腹部正中切口, 切口取剑状软骨向下长约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腹白线, 注意结扎止血。主刀和第一助手各持一把血管钳于腹白线两侧, 用手术刀在腹白线上切开一小口进腹腔, 用2把小血管钳夹持相对提起两侧腹壁的切口边缘, 分开腹壁和腹腔脏器, 用组织剪沿腹白线剪开腹壁, 使之与皮肤切口等长。剪开时注意保护腹腔脏器, 以防损伤。 (2) 探查:助手用拉钩将切口向左侧牵拉, 找到脾。术者用左手将脾提出切口外, 动作要小心轻柔, 避免损伤脾, 剪开脾周围无血管的韧带, 探清脾蒂部, 以及进入脾实质的近脾门脾动、静脉分成的许多血管。 (3) 切断脾胃韧带:小心剪开无血管区的脾胃韧带, 有血管的地方先用血管钳钳夹后切断并结扎。 (4) 结扎脾动脉:.在脾动脉主干部位, 用镊子提起其表面包被的腹膜, 组织剪剪开后显露脾动脉, 游离脾动脉约1cm, 先用血管钳带4号丝线结扎脾动脉。 (5) 切除脾蒂:将脾轻轻翻向右侧, 显露脾门后方, 分离脾蒂和胰腺间的粘连, 动作轻柔小心注意不要损伤胰腺。术者用左手食指和中指绕过脾蒂后方将其勾起, 右手持中弯血管钳钳夹脾蒂, 近端两把, 远端一把, 靠近远端弯钳切断脾蒂, 移出脾。脾蒂断端近侧用4号丝线结扎后, 远侧1号丝线贯穿缝扎。 (6) 关腹:检查确定脾蒂部无活动性出血, 清点纱布、手术器械无误后, 逐层关闭腹部切口[2]。 (3) 实验后观察。手术后1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狗的存活率。伤口愈合的评价标准分为三级: (1) 甲级愈合, 指伤口干净, 愈合良好, 没有不良反应。 (2) 乙级愈合, 指愈合欠佳, 伤口有炎症反应, 如积液、硬结、血肿、红肿等, 但未见化脓。 (3) 丙级愈合, 是指伤口化脓, 需要作引流切开等处理[3]。
二、结果
1.动物手术实验时间:学生动物实验手术44例, 实验过程基本顺利。手术实验时间从麻醉起效后备皮开始算起, 90~120min25例, 占56%;120~150min16例, 占36%;150~200min3例, 占7%。
2.术中出血量:出血5~50ml39例, 占90%;50~100ml4例, 占9%。发生失血性休克1例, 占3%。
3.伤口愈合:甲级愈合14例, 占34%;乙级愈合28例, 占64%;丙级愈合2例, 占2%;
4.狗存活率:存活35例, 存活率79%;死亡9例, 死亡率21%, 其中1例是术中发生失血性休克, 手术结束后死亡。
三、讨论
外科动物实验课是医学生从理论过渡到临床实践的重要课程, 是训练医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常用手术器械, 加强外科手术学的基础知识, 强化无菌观念的必经途径[4]。从本实验结果看:手术实验时间超过120min的18例, 占41%;手术出血量超过50ml的5例, 占11%;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30例, 占68%;实验狗的死亡率21%。表明学生的外科动物实验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训练。主要原因, 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 外科基本手术操作不熟练。具备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是保证手术顺利、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的重要因素, 有些学生在实验手术中的切开、止血、剥离、缝合等操作迟疑、缓慢, 甚至无从下手。 (2) 无菌观念不强。在实验中学生没有建立真正的无菌观念, 没有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 如有些学生穿无菌手术服、戴无菌手套后摸口罩、眼镜、挠头等动作;使用掉到地上的手术器械或者与使用另一台动物手术的手术器械, 随意更换手术位置没按规范性的动作转身移步等。 (3) 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在打开腹腔后, 没有迅速准确找到脾脏, 甚至有些学生一开始把肝脏误认为是脾脏,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才找到脾脏, 延误手术时间。 (4) 缺乏术中应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手术中遇到意外, 如脾血管破裂大出血, 多数学生表现出害怕、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不知怎样处理。 (5) 不良情绪的影响。有些学生对外科动物实验不感兴趣, 觉得动物脏不太愿意接触或者受专业选择与现实就业矛盾等的影响, 导致学生在动物实验过程中主动性不高。 (6) 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团队配合的好坏影响着动物手术的进程, 在实验中有些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知道如何与合作同学沟通和配合。
针对学生动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 (1) 加强外科基本手术操作训练。增加课时, 强化学生练习指导, 同时课余开放实验室, 提供学生反复练习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 进一步强化无菌观念。在无菌术、换药术等操作练习中, 强调无菌术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教师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违反无菌操作的动作。 (3) 加强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验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实验的操作步骤。同时教育学生遵守动物实验伦理学, 理解实验动物对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 必须尊重和善待动物[5]。传授学生在实验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相互配合的技巧。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 强化无菌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动物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通过独立完成动物脾切除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探讨如何保证外科动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提出加强外科基本手术操作训练、强化无菌观念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外科动物实验教学,切除术,无菌观念
参考文献
[1]吴存造, 陈必成.浅谈外科动物实验教学[J].医学信息, 2011, (5) :165-166.
[2]杨建军.西医外科学实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47-49.
[3]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05-106.
[4]吴起, 王甲汉.改进现代实验动物外科学教学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 18 (4) :264.
动物实验常用手术器械 篇4
动物生理学实验常用手术器械与医学外科手术器械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专用器械.现仅介绍常规的手术器械。
(1)手术刀 手术刀主要用来切开皮肤和脏器。手术刀片有圆刃、尖刃和弯刃三种。刀柄也分多种,最常用的是4号刀柄和7号刀柄(图3.1-1)。可根据手术部位、性质的需要自由拆装和更换变钝或损坏的手术刀片(图3.1-2)。
持刀的方式有4种(图3.1-3),其中“执弓式”是一种常用的的持刀方式。其动作范围广泛而灵活,用于腹部、颈部或股部的皮肤切口。
(2)手术剪和粗剪刀 手术剪分钝头剪、尖头剪。其尖端有直、弯之分。主要用于剪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也可用来分离组织,即利用剪刀尖插入组织间隙,分离无大血管的结缔组织。另外,还有一种小型的眼科剪,主要用于剪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一般
说来,深部操作宜用弯剪,不致误伤。剪线大多为钝头直剪,剪毛用钝头、尖端上翘的。正确执剪姿势是用拇指与无名指持剪,食指置于手术剪的上方(图3.1-4)。
粗剪刀,为普通的剪刀。在蛙类的实验中,常用来剪蛙的脊柱、骨和皮肤等粗硬组织。
(3)手术镊 手术镊种类很多,名称也不统一,常用的有无齿镊和有齿镊两种,用于夹住或提起组织,以便剥离、剪断或缝合。有齿镊用于提起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腱等较坚韧的组织,使其不易滑脱。但有齿镊不能用以夹持重要器官,以免造成损伤。无齿镊用于夹持神经、血管、肠壁或其他脏器,较脆弱组织,而不致使之受损伤。正确执镊方法如图3.1-5,用力适当地把持着。
(4)血管钳 血管钳又称止血钳,有直、弯、带齿和蚊式钳等数种。主要用于夹血管或止血点,以达止血的目的。也用于分离组织、牵引缝线,把持或拔缝针等。正确持钳和持剪方法相同(图3.1-6)。开放血管钳的方法是利用右手已套入血管钳的拇指与无名指相对挤压,继而两指向相反的方向旋开,放开血管钳(图3.1-7)。
(5)骨钳 在打开颅腔和骨髓腔时,用于咬切骨质。
(6)颅骨钻 用于开颅时钻孔。
(7)气管插管 急性动物实验时,插入气管,以保证呼吸通畅,或做人工呼吸。将一端接气鼓或换能器,可记录呼吸运动。
(8)血管插管 有动脉插管和静脉插管。一些小型动物的动脉插管可用16号输血针头磨平来替代。在急性实验时插入动脉,另一端接压力换能器或水银检压计,以记录血压。静脉插管插入静脉后固定,以便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注射器向静脉血管中注入药物和溶液。
(9)金属探针 专门用来毁坏蛙类脑和脊髓。
(10)玻璃分针 专用于分离神经与血管等组织。
(11)蛙心夹 使用时将夹的前端在蛙心室舒张时夹住心室尖,尾端用线系在换能器(或扛杆)上。
(12)动脉夹 用于阻断动脉血流。
(13)蛙板 一块20 cm×15 cm的木板,用于固定蛙类。
各种手术器械使用后,都应及时清洗,齿间、轴间的血迹也应用小刷刷洗干净。洗净后用干布擦拭干,忌用火烤烘干或重击。久置不用的金属器械应檫油保护。3.1.2手术器械的消毒方法
在慢性实验中,手术器械必须进行事前消毒。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高压蒸汽消毒法和化学药品消毒法。
(1)煮沸消毒法 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消毒方法,除要求速干的物品外,可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物品的消毒。一般用蒸馏水加热,水沸3-5分钟后将器械放到消毒锅内,等到第二次水沸时计算时间,15分钟可以将一般的细菌杀灭,但不能杀灭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对怀疑有芽胞污染的器械,必须煮沸60分钟以上。有时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可在水中加入2% 碳酸氢钠,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至102~105 ℃左右。这样,既可以加强灭菌能力,并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但对橡胶制品有害)。煮沸灭菌时,器械或物品应放在水面以下,煮沸器的盖子应关闭严密,以保持沸水的温度。
(2)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需要特制的灭菌器。通常用蒸汽压15~20
lb/in2,温度可达121.6~126.6 ℃,维持30分钟左右,能杀灭所有的细菌,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因此是比较可靠的灭菌方法。更高的压力或更长的时间,并无必要,相反有可能损坏物品的质量,尤其不宜于橡胶制品和锐利器械的灭菌。
(3)化学药品消毒法 做为灭菌的手段,化学药品消毒法,并不理想,其消毒的能力受药物的浓度、温度、作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但化学药品消毒法不需特殊设备,使用方便,尤其对于某些不宜用热力灭菌的用品的消毒,仍不失为一个有用的补充手段。
器械在浸泡入化学消毒剂之前,应该将沾染污物洗净,尤其是油脂覆盖的器械,妨碍化学药品对器械的消毒作用,所以应该事先仔细将油脂擦净。
动物外科手术实验课 篇5
近年来由于就业模式的改变, 就业压力使得医学生的精力被分散在外语过级能力测试、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等多种综合素质能力上, 客观上造成了医学生对一些觉得“不重要”的专业课程如外科手术学等重视不够。一些女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有畏难心理, 对本课程学习积极性低, 甚至有编造病假理由缺课的现象。因此, 如何让医学生重视本课程,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带教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制订规范的外科手术学基本操作指导手册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促使医学生重视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的重要手段。同时, 指导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言传身教, 让医学生了解外科手术学的重要性, 让医学生懂得无菌观念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训练是今后临床工作的重要基础, 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认真、严格地对待外科手术学实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以下几方面可以提高动物外科手术学的教学质量。
1 采用分站模块式教学方法强化医学生的无菌意识
无菌是各种外科手术的重要原则, 但在动物外科手术学教学实施中却存在知识点零乱、难以系统化讲授的困难。分站模块式教学方法是在临床技能多站式考试多年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将看似复杂和零乱的教学内容通过目标设定和集约合成的方式组成多个模块, 以分站授课指导方式实施教学, 突出特定环境、场景下教学实践内容的基本要点, 达到让医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2]。具体方法是按手术室工作流程顺序, 将无菌术授课内容分为入室站、术前准备站、术中站分别进行讲授。通过分站模块式授课, 将无菌术教学内容中本来略显杂乱的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连接起来, 更容易让医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无菌术的重点, 提高识记效果, 增强理解性记忆。
2 结合标准化录像规范医学生的基本操作
为了实现规范化教学, 避免不同带教教师示教的手法不同使医学生无所适从, 外科教研室有必要组织集体备课, 制订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在每次实验前, 向医学生讲解此次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方法及步骤, 应用标准化的教学录像正确地示教关键操作, 将正确的外科基本操作贯穿于整个动物外科手术实验中。
在进行活体动物实验时, 首先由带教教师强调无菌操作原则及对每个手术的要点进行简要讲解;然后将医学生分为4~5人一组进行手术操作, 分角色模拟手术过程, 医学生轮流担任主刀、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第三助手和器械护士。在实验过程中, 要求医学生注意对动物一般情况特别是手术区域出血情况进行观察, 培养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学习兴趣。带教教师严格要求医学生按照正确的无菌技术及外科基本操作进行练习, 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做到“放手不放眼”, 保证外科手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 通过医学生自己的实践, 让其体会手术的成功是扎实基本功不断累积的必然结果。
外科手术学教学不是让医学生掌握复杂的手术术式, 而是要求医学生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所以这项内容也是外科手术学考核的重点内容。要让医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明白无论手术大小、复杂或简单、普通手术或微创手术, 都离不开基本操作技术, 即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带教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医学生加强外科手术学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2.1 切开
手术切开是显露手术野的首要步骤, 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指导医学生进行操作时, 首先, 矫正其执刀的手法 (持弓式、指压式、执笔式和反挑式) , 刀腹切开组织, 刀刃与组织面呈垂直方向, 执刀勿过高或过低, 过高则控制不稳, 过低则妨碍视线。其次, 在实际操作中向医学生传授切开的原则:由浅至深、层次清楚;切口方向尽量保持与皮纹, 重要的神经、血管走形一致, 尽量沿组织纤维走向切开, 长度以有效暴露手术野为准;切口的浅层与深层大小基本一致。再次, 当具体到不同组织切开时再讲解特殊的要求。例如做皮肤切开时, 要求医学生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切口一端的皮肤, 或主刀和第一助手各左手按压切口两旁, 固定皮肤, 力求一次切开皮肤和皮下脂肪, 不要反复多次切割, 使创缘参差不齐, 并应避免用力过猛误伤深部组织。
2.2 分离
分离是将器官和组织与其周围组织结构分开的操作方法, 是显露深部组织、切除病灶的重要手段。分离是外科手术中一项重要技能, 可分为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两种。带教时根据具体手术时局部的解剖情况灵活地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 交替进行。如做狗的后肢静脉切开置管术时, 顺后肢动脉走行切开皮肤后, 助手用有齿镊提起双侧皮肤, 主刀用弯血管钳和组织剪钝锐结合分离皮下筋膜组织, 即可在搏动的后肢动脉内侧显露后肢静脉, 然后再用蚊式血管钳在后肢静脉两侧顺血管走向钝性分离周围组织。
2.3 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 因组织被切开、分离、切除等操作, 手术创口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会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 严重者则会危及生命, 因此手术中必须及时、彻底地进行止血。动物外科手术带教时由于动物外科手术室条件限制, 主要向医学生示教两种最常用的止血法:结扎止血法和压迫止血法。
结扎止血法又分为单纯结扎和缝合结扎两种方法。动物外科狗盲肠切除手术中处理盲肠系膜是向医学生示教缝合结扎法最好的时机, 从系膜远端开始用血管钳分次穿破、钳夹、切断和结扎系膜, 注意分离系膜时应尽量靠近盲肠, 避免影响回肠血供。压迫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或小血管出血, 如凝血功能正常, 压迫后多可自行止血;对无明显出血点的毛细血管渗血创面, 可用纱布压迫止血。腹部正中切开时可以向学生示教压迫止血法。
医学生在做动物外科手术时常犯的错误是用纱布擦血, 这样不但不能止血, 反而会损伤组织加重出血, 因此必须予以纠正。另外, 在手术过程中因误伤血管等原因引起活动出血时, 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在慌乱中用血管钳在看不清出血点的血泊中盲目钳夹, 这样容易损伤其他重要组织, 因此亦必须予以纠正。这种情况应先使用纱布暂时压迫创面, 用纱布垫吸尽积血, 看清出血部位, 找到出血点后再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予以结扎。
2.4 结扎
术中对切断血管的止血和手术切口的缝合都要用线结扎, 正确的结扎在于打结方法的熟练掌握, 打结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手术时间的长短, 所以打结是直接关系到外科手术效果与预后的基本技术。结扎必须正确、迅速、牢固可靠。学生在动物外科实验前已经学习过打结的基本动作, 在动物外科实验带教过程中, 除了要强调打结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注重打结的质量, 要熟练地完成高质量的打结, 拉线的方向必须准确无误, 用力均衡, 而且要正确领会打结的交叉原则, 即“线交叉手不交叉, 线不交叉手交叉”。
医学生在动物外科手术实验中结扎操作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 断线: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顺着结的方向拉线, 两线间呈锐角, 两线间摩擦力过大, 线的张力过大, 而没有选择粗细合适的线结扎也可导致断线; (2) 滑结:常常是不按交叉的原则打结出现的结果; (3) 撕脱结扎点:常常发生于初学者打第二个结时, 往往担心第一结松脱而习惯性地用力上提, 导致线结部的张力过大引起的。纠正的方法是打完第一结后由助手协助用止血钳或无齿镊将第一结扣住, 这时主刀就可以放松打第二结, 待收紧第二结扣时, 再撤去止血钳或无齿镊。最后在剪线时要注意严格按照“靠、滑、斜、剪”的动作要领, 防止将线结剪断。
2.5 缝合
缝合是将外伤裂开或切开的组织予以对合, 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段。一般在组织愈合能力正常的情况下, 愈合是否完好取决于缝合方法和技术是否得当, 因此缝合也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关键基本功之一。缝合的基本要求是由深到浅逐层对齐、对合紧密, 无张力和死腔。根据缝合后切口边缘的形态, 缝合可分为单纯对合缝合、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3类, 其中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是动物外科手术学带教中的难点。
单纯对合缝合后切口边缘平整对合。动物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有4种:间断缝合法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皮肤、皮下组织的缝合;连续缝合法可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腹膜的缝合;“8”字缝合法常用于缝合张力较大的腱膜, 可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易滑脱组织出血的缝扎;毯边缝合法又称为锁边缝合法或连续交锁缝合法, 可应用在动物外科胃空肠侧侧吻合术中后壁内层的缝合。
内翻缝合后创缘内翻, 外表面光滑。动物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有4种:垂直褥式法 (Lembert法) 分间断和连续两种, 见图1, 主要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肠端端吻合术和胃空肠侧侧吻合术中浆肌层的缝合;水平褥式法分间断 (Halsted法) 和连续 (Cushing法) 两种, 见图2~3, 主要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肠端端吻合术和胃空肠侧侧吻合术中浆肌层的缝合;连续全层水平褥式 (Connell法) 缝合法, 见图4, 主要应用在动物外科胃空肠侧侧吻合术中前壁内层的缝合;荷包缝合应用在动物外科中胃造瘘管的固定、盲肠切除后残端的包埋, 注意缝合时缝合线只在浆肌层内, 不进入腔内。
外翻缝合后创缘外翻, 内面比较光滑。可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皮肤和腹膜的缝合, 基本缝合法为褥式缝合法, 分为垂直褥式和水平褥式两种, 见图5~6, 每种又有间断和连续两种方法。
上述内容涵盖了外科手术基本技术的大部分内容, 是动物外科手术带教的重点、难点部分。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给医学生打下了基础, 要想熟练掌握这些内容还需要他们以后反复刻苦地练习, 循序渐进地不断熟练掌握要领。
3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动物外科手术实验中, 我们将医学生分成若干个手术小组, 每组4~5人, 每位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手术中的不同角色, 各司其职。在实践中, 医学生普遍对担任主刀跃跃欲试, 而对助手或其他角色就缺乏热情, 这样的结果常常是手术台上只有担任主刀的医学生忙得团团转, 而其他人都心不在焉。为此, 在教学中我们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3], 同时开展手术质量和时间的比赛, 看哪一个小组最先高质量地完成手术, 比赛后让大家共同分析, 是什么因素影响手术的速度和质量。讨论的结果说明除了基本手术操作不够熟练外, 最重要的是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协作不到位影响了手术的速度和质量, 使医学生明白任何手术都是团队协作的工作, 手术的成功并不是主刀或哪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共同协作的结果, 这样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医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
国际著名外科医师、医学教育家R·M·Zollinger父子在他们的著作《外科手术图谱》的序中写到:“外科手术是一门艺术, 只有在外科医师意识到其内在的危险时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不论是最简单的或最严重的和大范围手术, 同样的原则构成手术的基础。青年医师学习了无菌技术、止血、充分暴露和对组织轻柔等基础规范, 已经掌握了最艰难的课程。而且, 一旦外科医师达到这一境地, 他将不断进步……直到他最终成为艺术家, 而非工匠。”相信随着外科手术学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 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 外科手术学教学将会帮助年轻的医学生成为艺术家, 而非工匠。
参考文献
[1]马跃美.外科手术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马兵, 纪广玉, 栗景峰, 等.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2) :388-390.
动物外科手术实验课 篇6
独特的地域特点及文化氛围为新疆开展医学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 新疆医科大学 (以下简称“我校”) 自2001年以来开始招收医学留学生, 在校学生规模较大[2,3,4], 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和沙特阿拉伯等18个国家。高等医学院校外科教学中, 动物外科实验是外科总论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实践, 目的是培养医学生掌握良好的无菌观念和一定的外科基本技能, 是医学生在接触临床外科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将来外科临床实习以及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基础[5,6]。留学生作为有别于我国医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有着语言、宗教及文化背景的差别[4,7,8], 其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摸索和创新。本文拟结合我校留学生动物外科实验的教学工作, 对遇到的问题及教学实践做一探讨。
1 充分了解留学生的特点
1.1 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的差异
由于新疆的地理位置特点, 选择我校的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医学院校, 新疆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塔吉克族等均信仰伊斯兰教, 我校教师早已习惯了多元文化环境, 尤其是伊斯兰文化, 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的思维已深入人心, 所以我校教师能更好进入角色, 有利于双方信任的建立及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比如, 他们不愿意使用猪作为实验动物, 这一点与新疆本地的穆斯林学生相同, 所以我校一直以来均采用家兔作为第一阶段的实验动物, 在第二阶段, 以学生自愿报名为前提, 采用犬作为实验动物。
此外, 部分学生无菌意识较低, 实验操作前不愿更换洗手衣, 身上佩戴的饰品也较多, 术中不愿意按要求戴帽子及口罩;由于宗教信仰, 男性留学生喜欢留大胡子, 女性留学生喜欢披头巾等[7,9]。这都对于外科无菌术的训练增加了一定难度, 而无菌意识的培养恰恰又是动物外科实验的最终目的之一。笔者认为, 一方面, 需要耐心讲解外科无菌术的重要性, 可以将临床工作中一些由于忽视无菌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贯穿在实验中, 互动讨论。另一方面, 带教老师需要以身作则, 每堂实验课均完整示教外科洗手前准备工作、更换洗手衣、戴帽子及口罩、外科洗手, 穿手术衣及带无菌手套, 这样对培养留学生正确的无菌意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忽视的是, 带教老师认真的态度有利于和留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亲切、和谐的氛围。
1.2 语言能力特点
对于多数来我院学习的留学生, 英语虽作为其官方语言, 但并不是母语, 英语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 比如把国际音标的清辅音t读成浊辅音d等, 明显有别于美式或英式发音[10]。此外, 我校大多数教师也没有欧美国家留学背景, “中国式英语”难以避免, 使得彼此交流经常会产生误解, 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10]。笔者在带教中体会到, 动物外科实验有别于其他理论课程[8,11], 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 医学专业术语相对较少, 带教老师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的操作, 通过标准的示范可以极大程度减少误解;要勤于沟通, 注意倾听, 教师与学生熟悉彼此的发音特点需要一个过程, 一旦熟悉了, 交流不会存在太大问题;此外, 每个小组都会有发音较标准的学生, 通过发音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 当依旧存在沟通困难时, 可以将交流内容写在纸上, 但这不应当成为常态。容易忽视的是, 部分来华留学生存在跨文化人际交往障碍, 沟通不良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误会[12]。笔者感悟, 带教老师本着真诚沟通、教书育人的态度, 课堂下勤敏练习, 课堂上多沟通多交流, 彼此熟悉了对方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能将不良沟通减少到最低程度,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课堂纪律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不可否认, 素质及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留学生纪律性较差、自由散漫、上课出勤率不高, 少数学生迟到及旷课成为常态[4]。还有学生认为, 他们毕业之后是要成为“physician”而不是“surgeon”, 所以不参加动物实验。对此, 教师应对学生合理引导, 阐明动物外科实验的目的, 即通过外科实验必须掌握良好的无菌观念和一定的外科基本技能, 最好附上举例说明。比如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这一操作, 是每一位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 不分内科或外科, 但完整的操作过程需要正确的无菌意识、动手能力、最后固定引流管的缝合、打结技术等。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 喜欢提问, 不太喜欢“灌输式”授课方式, 经常问为什么, 而不是简单接受怎么操作。比如他们问过笔者“我可以直接用手, 不用器械进行很好的缝合, 为什么一定要用持针器和镊子?”、“我可以用拇指和示指拿持针器进行很好的缝合, 为什么一定要用拇指和环指, 或把抓式来握持针器?”等问题, 对此要适当鼓励和引导, 严肃规范的解答, 以调动他们对外科的激情, 既要活跃课堂气氛, 又不能让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笔者发现, 班干部在留学生班级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因此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监督、管理作用, 有利于维持活泼而不会失控的课堂秩序。事实上, 大部分留学生希望多动手操作, 不太喜欢一味的理论说教, 而动物外科实验给他们提供的正是这样的机会, 但在操作过程中, 一定要监督他们做到正确使用器械, 规范操作。比如所有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有些学生拿器械的姿势不正确, 需要多次纠正才能改正过来, 带教老师要耐心讲解, 不仅要讲解正确的姿势, 还要讲解为什么。目前我校第一批留学生硕士即将毕业, 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希望能留在我校从事留学生教学工作, 这种方式是否能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是否值得进一步探索, 有待验证。
2 规范教学内容
规范化的实验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外科动物实验基本操作而言, 国内各院校有着细节上的差异, 没有统一的标准, 带教老师毕业于国内不同的医学院校, 学习到了不一样的操作标准, 但是,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增加留学生的困惑感。就打结而言, 国内有的院校示教左手打结, 有的第一个结为单手示指结, 有的第一个结为单手中指结, 有的则示教双手结等;还有, 戴手套的方式, 有的示教无接触方式, 有的则为传统方式。众多标准不一的示教内容会影响了实验效果, 所以有必要规范教学内容。我校地处西部边陲, 少数民族学生较多, 汉语言能力及接受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外科教研室根据我校的特点和开设的实验内容, 自行编写了汉语版本动物实验手册, 但尚无英文版教材。教材中规范了从洗手、穿衣、戴手套到打结、缝合等基本操作。举例来说, 打结示教中, 从第一步持线开始就规范了整个过程, 第一个结必须是右手示指结, 不允许带教老师将实际工作中多式多样的打结方式都带入课堂, 因为过多的信息量加上沟通上的不完善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多”并不意味“好”。但同时也需要向学生说明, 外科动物实验内容仅为最基本的外科操作, 对立志于从事外科的学生, 外科生涯会继续丰富各种操作。
3 对教师的要求
3.1 提高教师自我素质
和大部分留学生一样, 带教老师的英语也不是母语, 也不能做到随心所欲的表达, 也会影响交流和理解。努力提高带教老师的英语表达能力, 首先是提升自身公共英语素质, 其次是充分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英语词汇及标准发音, 加强医学专业英语学习[13]。笔者的体会是, 课前充分准备, 把拟定讲解的内容大声朗读, 反复练习, 必要时录音并倾听以纠正语音语调, 力争能做到清晰表达;为了进一步加强听说理解能力, 平时可坚持观看一些医学相关的美剧, 如《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及《实习医师格蕾》等。此外, 学校也应当分期分批地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外语培训, 为切实提高带教老师英语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4]。
3.2 充分备课, 利用好互联网技术
每次实验之前观看相关视频, 了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基础。外科的基本操作包括打结、切开、分离、缝合、拆线等。一方面, 带教老师可在网上下载关于外科器械及基本操作的英文原版视频, 将视频内容与英文教学内容及实验手册整合。另一个方面, 尽量使学生课前就能看到视频, 让学生了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比如可以建立微信群, 在实验课之前, 将相关的视频操作上传到群上, 建议学生们在上课前先观看视频, 然后在正式动物实验课时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模仿学习, 这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留学生在动物实验课表现很活跃, 问题也很多, 微信群也有利于课前课后的及时交流。
3.3 课后随访, 及时发现问题
每次实验课结束时都布置一定的任务, 可以是打结, 也可以是缝合, 也可以是对实验内容按自己的理解写一份报告等。向留学生解释传统的中国习语“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涵义, 鼓励留学生回宿舍后练习打结、缝合、拆线等基本功, 鼓励留学生把自己练习的素材上传到微信, 和大家交流。在下一堂实验课时, 对上传的作品进行点评, 对不足之处比如器械姿势不正确或操作不规范等进行及时纠正, 形成良好的互动, 提高留学生的积极性。有的留学生很勤敏, 会到科室去找带教老师询问自己的疑惑, 外科带教老师临床工作较为繁忙, 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前提下, 应尽量给予耐心解答, 或者约定好时间仔细讨论, 不可敷衍搪塞, 让留学生的学习激情有挫败感。
4 存在的问题
4.1 规范化教材及视频缺乏
留学生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材缺乏[10]。毫无疑问,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 好的英语教材可以将英语教学提升到高的起点和开阔的视野;对于动物外科实验来说, 教材及视频的重要性举足轻重。目前国内虽有少量英文版动物实验教材, 但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英文版视频更是一片空白。手术视频示范教学在医疗教学中有重大意义[14], 对动物外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校的留学生也没有统一的英文版动物外科实验教材或视频, 带教老师基本上是结合中文教材, 整合网络上的资源来进行全英文教学, 这无疑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目前我校外科学教研室拟定组织教师录制视频及编撰动物外科实验的英文版教材, 可能一定程度弥补这一缺陷, 但我们也期待更高层面的统筹规划。
4.2 教师的付出与回报
不可否认, 英语教学的教师工作量大, 要找英文教材或手术操作视频, 整合到自己的备课中, 付出时间多;此外, 练习口语在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付出比平行中文课程多好几倍的工作量[10]。单凭教师对英语及教学的热情并非长久之计, 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此外, 目前高等院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以科研为主;还有, 动物外科实验一般由附属医院外科一线临床医师承担, 而他们正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主力军, 对他们的年终考核及晋升也是主要以科研为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很多优秀的教师无法全心全意地进行留学生外科实验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甚至抵触留学生外科实验教学[10];我校也出现带完一期留学生外科实验后, 再也坚决不带任何留学生课程的教师。如何平衡教师的付出与回报, 还需要学校及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一些优惠, 以保证留学生外科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
总之, 与国内医学生相比, 留学生外科动物实验教学有突出的特点。带教老师需要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规范实验内容, 提高自我素质, 认真备课,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 及时随访,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随着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展开, 我们期望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留学生全英语教学方面的扶持力度, 提高留学生外科实验的教学水平及质量, 保证留学生外科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
摘要:动物外科实验是外科临床实习及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基础, 医学留学生是有别于我国医学生的新兴群体, 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是教育水平国际化的重要指标, 有利于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和世界知名度。一方面, 教师应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规范实验内容, 提高自我素质, 精心课前准备,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 课后及时随访,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规范教材, 平衡好教师的付出与回报, 可为留学生动物外科实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动物外科手术实验课 篇7
关键词:外科学,动物手术,教学方法
外科手术是治疗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 外科手术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 其内容包括医学生进入临床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 建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明确手术人员的分工及配合, 我们在三年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实践教学计划中, 共安排了5次课 (其中术前准备1次, 手术基本操作3次, 动物手术———家兔剖腹探查术、盲肠切除术1次) , 每次课2学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相应改进, 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教学过程
1.1 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观看动物手术视频;强化术前准备、手术基本操作训练;将手术步骤写到黑板上或打印好提前发放给学生。
1.2 分组
将临床医学专业45名学生分成9组, 每组5人, 分工协作, 每组配发一只家兔。
1.3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示教, 学生独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1.4 手术步骤
称重→麻醉 (用10%水合氯醛进行腹腔内麻醉, 用量为2~3ml/kg体重) →固定 (用线绳将家兔固定于动物手术台上) →去毛 (范围为上至剑突水平, 下至耻骨联合水平, 两侧到贴台的腰部, 用4%脱毛剂脱毛) →消毒, 铺巾→剖腹探查术及盲肠切除术 (仿人阑尾切除术) , 盲肠部分切除术是练习阑尾切除术的方法与步骤, 重点是阑尾系膜的游离与结扎、阑尾切除、残端处理、荷包缝合等操作。
2 存在问题
(1) 手术中无菌观念不强。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戴上无菌手套参与称重、麻醉、固定、去毛等环节;有的小组术者在操作过程中擅自离开手术台, 接触到了非无菌物品。
(2) 手术人员分工不明, 缺乏配合。有的小组多次出现一个人既当术者又当助手的情况。
(3) 术前未认真讨论手术方案。有的学生对手术步骤不清楚, 以致于术中手忙脚乱, 难以应对突发情况。
(4) 手术器械运用及手术基本操作不熟练。有的学生手术器械摆放不规范, 组间混用;有的学生对手术器械辨认不清, 如将持针器与止血钳混淆。
(5) 手术操作不规范, 不注重细节。动物手术面对的是一个活物, 与单纯在模型上练习有很大差别。有的学生课前练习打结时很熟练, 但一上手术台就紧张得手抖, 打结不熟练;有的学生切开皮肤前未固定皮肤, 刀与皮肤未垂直, 用力不均匀;有的学生手术中胆怯, 未一次切开皮肤加之缺乏正确的止血方法, 造成手术中多次出血;有的学生切割盲肠时, 未仔细结扎肠系膜上的血管, 造成大出血;有的学生进行荷包缝合时线拉得过紧, 以致最后盲肠残端塞不进去。
(6) 不注重术后观察。手术结束时学生急于关腹, 对腹内残血及其他部分未做仔细检查。由于各种原因, 家兔被要求处死、掩埋, 学生没有机会观察手术是否成功及术后情况。
3 改进方法
(1) 强化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贯穿手术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 强化其责任意识, 教育学生把动物当成患者来对待, 使学生认识到严格无菌操作对将来从事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牢固树立无菌观念。
(2) 重视术前准备工作及组员间的配合。术前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做好准备, 牢记手术步骤并认真讨论手术方案, 除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方法外, 还要注意保护正常组织, 培养仔细、严谨的学习、工作作风。实践证明:术前准备周到、成员分工合理、操作相互配合能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1]。
(3) 强化手术基本操作的练习和考核。练习每项技能操作前都要制定学习目标、考核标准及细则, 练习结束时通过抽查、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巡视指导时多给予学生鼓励, 增加学生参加动物手术的信心。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将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如阑尾系膜血管的近心端应予双重结扎;较大血管和重要缝合都要打三重结, 且打结要牢固;第二助手在剪断缝线或结扎线时不要剪得太短, 否则术后早期因一线之脱就可能发生吻合口瘘或出血, 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在外科手术中, 一针一线、打一个结、剪一条线等细节都有原则要求, 不允许疏忽大意。
(5) 应对术后的家兔继续观察养护。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手术中存在问题、原因及体会, 总结经验教训, 进一步完善动物手术教学方法。在医学教学中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 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创新意识, 才能使医学生理解实践教学的精髓, 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 承担起救死扶伤、为人类生命健康服务的光荣使命[2]。
4 教学效果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术后问卷调查发现, 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动物手术时间由以前的2~3小时缩短到1.5~2小时, 家兔术后成活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明显增加, 操作考核成绩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升, 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意识及综合能力也有了提高,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提升。
总之, 动物手术不同于单纯手术基本技能的练习, 其难度和复杂性显而易见, 但它又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因此, 要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意志, 在实践中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郁.团队协作精神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 9 (1) :83-85.
动物外科手术实验课 篇8
1 设计循序渐进的符合学习逻辑的实验教学模块
兽医外科手术学的实验学时为27学时, 开设了9个具有代表性及临床实践意义的实验, 分为4个模块。兽医外科手术基本功练习模块包括常用外科手术器械的认识与使用, 缝合与打结;兽医外科手术基础实践模块包括动物的保定, 动物的麻醉;加深兽医外科手术客观印象模块包括兽医外科手术录像, 犬胃切开术示教;兽医外科手术综合实践模块包括犬胃切开术, 去势术, 肠管切开术。4个实验教学模块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地开展。首先, 培养学生扎实的兽医外科手术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然后, 进行相关的保定和麻醉方法的学习;第三, 通过观看录像、示教术和一定程度的参与操作, 了解兽医外科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的全过程;最后, 通过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有代表性的兽医外科手术, 积累学生外科手术实践能力和经验。实验教学模块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逻辑顺序, 充分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兽医外科手术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外科部分内容, 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2 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保障综合性手术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 也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靠每堂实验课上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是不可能将外科手术基本功练习到熟练程度, 也不可能实现在活体实验动物组织上稳、准、轻快地进行切开、止血和缝合等操作;因此,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 充分利用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外科手术器械资源和环境条件,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兽医外科及外科学手术室采用开放式管理, 可进行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练习, 进行切开、缝合、结扎等基本功的练习。对于综合性的手术实验, 要求实验前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参与术前器械准备与高压灭菌、动物的体检、剃毛和禁食等各项准备工作。手术结束后, 由学生负责术后护理与拆线等。在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 指导教师进行部分操作演示, 指导学生练习基本功, 有序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准备和护理等内容。此外, 将校附属兽医院作为课程教学实习基地, 基本满足课程教学实习基地的需求, 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兽医院实习过程中, 可接触大量临床病例, 鼓励并培养学生运用外科手术知识和技能去诊断和治疗疾病。此外, 附属兽医院可提供动物离体器官等动物组织作为切开、止血、缝合等操作训练, 解决了活体实验动物较少的问题, 既可节省经费, 又可让学生们多进行操作, 增加了实践动手的机会。校外课程实习基地也提供奶牛脐疝、肢蹄病、剖宫产等病例, 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3 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实验管理模式
部分综合性兽医外科手术实验项目, 如犬胃切开术、去势术、肠管切开术, 课堂时间仅是外科手术的术式操作过程, 不包含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时间, 并不是从治疗到治愈的完整的全过程。在手术类的实验课前需要进行实验动物的体检、禁食、剃毛等准备, 手术器械和手术服需要高压蒸气灭菌, 室内需要进行打扫和消毒, 相关的麻醉药品、消毒药品、抗感染等药品均需进行认真准备。手术类的实验课后, 对于实验动物需进行相关的监护、一般或特殊护理和拆线等工作。为使学生建立对兽医外科手术全过程的了解, 要求学生参与术前准备活动和术后护理工作。对于兽医外科手术实验课程采用严格有序的管理模式, 实验室有相关的规章制度, 有详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流程。实验室对参加实验练习、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学生均进行详细的时间和项目内容的记录。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器械和药品使用均有详细的记录和管理。对实验动物逐一进行相应的病历式管理记录, 对每只实验动物进行相关操作的学生均进行详细的时间和操作项目的记录。每学期的学生练习和操作记录做为评定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均进行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实验室的开放使得更多的学生能通过练习和实验掌握扎实和熟练的外科手术实验技术, 拓展思维, 提高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地探索有效提高学生外科手术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实验课程在进行时, 根据班级实际人数情况进行分组, 每组安排小组长, 负责协调、管理和分工。对于基础练习实验, 如动物的保定、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缝合与打结、麻醉等,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先做教学示范, 学生观看学习, 建立初步印象, 再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学习。先学会操作方法者可教其他学生操作, 采用学生之间帮、教方式, 结合教师的指导, 使全组成员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 并进行反复操作练习, 达到熟练的程度;最后每组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操作考核, 可由其他学生点评操作是否正确。在分组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锻炼学生的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功, 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 关心并爱护学生, 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兽医外科手术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 如尖锐手术器械的损伤、实验动物的咬伤等意外情况。对于外科手术器械 (刀、剪、钳、镊) 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重复练习, 对于错误的操作方式一一展示, 及时纠正学生在使用器械时的错误。在外科缝合和打结中指导学生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突出缝合和打结的技巧性。在手术实践环节上, 首先由教师示范, 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再结合操作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模式, 学生可以看到很规范的操作流程, 自己动手操作时便于模仿。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重视每个步骤的操作, 认真锻炼学生的基本功, 逐步做到操作时稳重、敏捷、准确、轻柔,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治愈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
实验教学过程强调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于综合性的手术实验, 要求实验前组织学生参与术前器械准备与高压灭菌、动物的体检、剃毛和禁食等各项准备工作, 由学生拟定手术计划。手术计划一般包括:术前检查、手术器械和药品的准备、手术人员的分工、保定和麻醉的方法、手术通路的选择、手术进程、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急救措施以及术后护理等[2]。计划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小组分工, 确定术者和助手的岗位, 提前进行锻炼, 进入角色, 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手术过程中, 由学生合作完成切开、缝合等手术操作, 由授课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暴露出来的理论和行为上的错误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纠正, 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手术结束后, 由学生负责术后护理与拆线等。在术后要求学生及时详细总结工作实况, 包括麻醉效果、呼吸、心跳监测、动物在手术中的表现、手术实际执行情况与原计划的差异、手术操作的失误和优点、动物术后护理情况等。通过总结, 及时地消化了手术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提高了对于手术整体情况的认识, 强化了学生的系统思维模式,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以后开展复杂外科手术工作的能力。通过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三个环节, 使学生对外科手术有一个整体概念, 通过手术实训环节, 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为将来完成其他手术打下良好的操作基础,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手术思路、合理的技术方案以及术者和助手彼此在手术中配合完成工作的基本能力。部分学生对外科手术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鼓励并组织他们成立兽医外科手术课外活动小组, 拟定课外手术计划, 如消声术、断尾术、耳成形术、眼睑内 (外) 翻矫正、悬趾切断术、膀胱切开术等并组织实施, 由本课程组给予技术指导和各方面支持, 充分发挥实验动物的使用价值, 提高学生学习外科手术的积极性, 锻炼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5 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注重培养无菌素养、使用器械素养和爱护活组织素养[3]和基本操作处置技术 (如消毒、无菌、麻醉、切开、止血、结扎、缝合、引流、创口换药) 等, 还注重培养学生沉着、冷静、自信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培养学生审时度势和实事求是的观念。由于兽医手术实验对有生命的实验动物存在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医疗实践的高风险性, 因此, 在教学中, 应不断强化兽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培养爱心, 强调尊重生命的价值, 正确对待动物, 以服务生命、拯救健康为追求。不能因施术对象为动物而忽略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 应意识到救治生命是崇高的。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教学中, 虽然教师反复讲解, 但当学生亲自操作时, 由于手术对象是有生命的实验动物以及观血手术的特殊性, 往往出现学生不敢动手操作的现象, 针对这一点, 培养学生自信心尤为重要。为此, 在实验前, 教师详细讲解手术的目的、适应症、手术操作过程及术后护理等环节, 并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外科手术教学录像, 从而使学生在做手术之前清楚手术的目的、过程及重点, 做到心中有数, 克服紧张和恐惧心理。此外, 外科手术是需要团队的人员共同参加的集体活动, 在动物外科手术实验中, 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耐力, 还要培养手术过程中的相互协作精神, 使学生熟悉手术过程及术中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为其今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创新发展观, 培养能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 运用正确的外科手术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延长动物生命, 改善生存质量, 治愈疾病。课程组的指导教师结合宠物疾病增多的社会需求和小动物外科发展的新动态举行了多次学术讲座活动, 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效果。
6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兽医外科手术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复杂的工作, 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每次进行教学手术以前, 课程组要求学生反复观看将要开展的手术的视频文件, 并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段讲解。解析术者与助手每个动作的意义, 比较不同处理方案的优劣, 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课程教学网站已实现课程简介、课件、手术图片与视频、习题等内容上网, 可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7 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治学严谨, 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 积极进取。在教学过程中, 不但注重教学质量, 更注重教书育人, 每位教师都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教师通过互联网、学习会议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 提升自身的知识面。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 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4],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和兽医临床病例, 对兽医外科手术技能要求原理进行渗透式教育, 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而且了解切开、止血和缝合等正确操作的力学、方向、角度等原理, 了解错误操作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8 采用综合评定方式进行实验考核
为了能够合理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 综合评定学生对兽医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和兽医外科手术素养, 实验课程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的考核方式, 即课程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平时成绩占20%, 过程性评价占50%, 终结性评价占30%。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课堂的出勤情况, 包括迟到、早退、旷课和缺课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 注重考查学习态度, 考查学生课堂上听讲、思考教师提问、配合教师教学等情况。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实验报告的提交和完成情况及现场考核情况, 考查外科手术器械操作的熟练程度, 打结和缝合的熟练程度, 平时参与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情况;考查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实验动物的体检、剃毛, 手术服和手术器械的高压灭菌, 实验动物术后补液、拆线, 考查拟定的手术计划和术后总结材料 (以组为单位) ,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外科手术实验术中操作表现和完成情况, 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情况等方面综合评定。终结性评价主要依据拟定的外科手术计划评定, 考查手术计划的完整性和术式描述。通过对实验全过程的客观考核, 保证评定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公平性。
综上所述, 经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改革, 不断完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块内容;改进和优化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条件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 采用科学、合理的成绩考评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 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明确学习兽医外科手术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对兽医外科手术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 效果良好。
摘要:在兽医外科手术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 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符合学习逻辑顺序实验教学模块, 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实验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方法、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发展,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重课程组指导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拓展, 采用综合评定方式进行实验考核, 以满足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程建设和发展要求, 通过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德贵.兽医外科手术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孟宇航, 邓书, 李光华.家畜外科手术中的几点注意事项[J].山东畜牧兽医, 2011 (2) :61-62.
[3]郑家三, 夏成, 王相友.《兽医外科手术学》教学方法探讨及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9) :142-143.
【动物外科手术实验课】推荐阅读:
实验动物外科学论文06-05
动物外科10-28
动物外科与产科06-16
《动物临床外科》课程12-22
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09-27
外科手术06-12
外科手术方式10-14
血管外科手术06-30
常规外科手术07-06
肛肠外科手术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