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外科

2024-10-28

动物外科(精选8篇)

动物外科 篇1

动物外科教学是《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活动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动物外科教学, 才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外科手术基本功, 为进入下一步外科临床实习奠定基础。然而, 在教学中要不可避免地使用大量动物 (主要是家犬) 来进行外科手术, 与被用于其他领域的实验动物一样, 动物外科教学中的动物是人类的替难者, 是培养合格外科医生不可或缺的“功臣”, 在动物福利理念, 尤其是3Rs (减少、替代与优化) 运动已在国际生命科学领域深入人心并广为推崇的今天[1], 探索在动物外科教学中如何维护与提高动物福利, 是外科教学人员与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应当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单位的动物外科教学工作由外科教研室与实验动物学教研室共同承担, 两家教研室已形成教师、教辅人员、教学实验室、设备、实验动物等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 围绕既提高教学效果, 又尽可能维护动物福利这一目标作了大量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通过《实验动物学》教学奠定基础

全面、深入、系统地介绍动物福利,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动物福利理念, 掌握正确的基本动物实验技术 (含动物外科手术基础) , 是《实验动物学》主要教学目标。因此, 我校在合并两家教研室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 把《实验动物学》课程作为医学生必修基础课之一, 并安排在动物外科教学之前开课, 一方面整合了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为确保整体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在《实验动物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动物福利理念的教育, 将动物福利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课堂内外[2]。并特意开设大鼠结扎输精管手术实验课, 通过这节实验课, 学生对外科手术中一些常用手术器械、无菌术以及动物保定、麻醉、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技术都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 利用教研室淘汰的大、小鼠, 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切开、缝合、结扎等外科基本操作技术。通过《实验动物学》教学, 学生对于动物福利有了正确、清晰的认识, 对动物外科手术基本技术也有一定接触, 为动物外科学习中自觉维护动物福利、迅速提高手术熟练程度, 从而降低动物应激与遭受疼痛的概率奠定了基础。另外, 运用淘汰大、小鼠代替犬进行基本功练习, 有利于动物外科教学控制大动物的使用数量, 充分体现了动物福利原则 (替代、减少) 。

2 丰富动物外科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充分利用教学模具, 加强基本功训练。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重点是切开、止血、结扎和缝合等四项基本操作技术。通过大量动物实验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功, 既有悖于动物福利也没有必要, 只有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再进入活体动物实验阶段, 才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贯彻动物福利, 开发教学模具代替活体动物是提高学生操作规范性与熟练性的有效措施:我们提供给学生大量自制人工肠管、皮肤[3]、海绵、猪蹄[4]、缝合线路板[5]等教具, 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教具反复开展四项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在进入活体动物外科手术之前, 对学生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考核 (利用教学模具) , 确保学生考核过关后才能进入活体动物实验阶段。实践证明, 利用教学模具进行训练, 完全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功, 增强自信心, 有效降低了活体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失误率。

充分发挥网络课堂教学辅助作用。将外科手术示教视频、重点与难点的操作要点等内容上传到网络课堂, 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网络课堂根据教学要求认真观看示教视频, 并把不理解或难于掌握的步骤注明在互动板块, 教师上课前在互动板块归纳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操作步骤, 作为上课示教的重点;课后要求学生再对照网络课堂示教视频巩固操作要领, 发现并在互动板块注明自身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尚不熟练的步骤。教师通过互动板块归纳问题较多的知识点, 利用课外或其他时间再组织学生学习或实践。网络课堂的示教材料涵盖外科手术学整个教学内容, 且动作规范, 而且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反复观摩。实践证明, 发挥网络课堂的教学辅助作用, 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上课时把握重点, 另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操作的规范性, 有利于贯彻动物福利。

充分利用集中在本单位的动物外科手术项目, 拓展教学资源。学校以及3所附属医院的动物外科手术80%以上集中在实验动物学教研室的手术室, 这些手术源自于各类基金, 在内容上往往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而且操作人员都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或教师, 操作规范。能否把这些手术操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呢?经过反复尝试, 利用科研资源为教学服务的模式得以初步建立:我们把集中在本单位的动物外科手术项目按照手术外科教学内容分门类别, 或将经典、规范的操作摄制成录像, 作为更新网络课堂示教材料的资源, 或在征得手术项目负责人的认可下, 结合教学进展, 组织学生现场或通过直播形式观看手术操作过程, 或组织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直接参与基本手术的操作。这种转化模式建立与运用, 一方面可以缓解课堂示教的压力, 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而且是参与科研实践,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值得强调的是, 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并非以增加教学动物数量为代价, 而是通过整合资源, 提高动物利用率获得的, 充分体现了既关注动物福利, 不随意增加动物数量, 又注重效率的教学理念。

3 完善手术各步骤的操作规范, 建立外科手术全程监控体系, 制定急救措施

一方面针对洗手、消毒铺单、动物保定、称重、备皮、消毒、麻醉、切开、止血、分离、结扎、缝合、术后动物处理等各个操作步骤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同时制定手术室管理规定, 要求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充分熟悉。另一方面针对每个步骤、每个实习小组 (不超过4人) 明确监督、带教教师, 每个教师带教人数不超过8人 (两组) 。要求带教教师以身作则, 并及时发现与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确保每只动物、每个步骤都在监控范围内。同时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麻醉过度心脏骤停、或严重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呼吸窒息等, 特意设立急救小组, 由教师和兽医担任组员, 一旦发生意外, 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尽可能挽救动物生命。

4 提高动物饲养室条件, 注重术后护理

外科教学中, 一只犬要经历反复的腹壁、肠壁、血管切开、缝合, 肠管结扎、切除等手术, 因此, 除了强调无菌术操作的重要性以外, 注重术后护理, 提高饲养室条件, 加强微生物学控制也是预防动物感染和并发症的必要措施。为此,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用犬的饲养设施环境条件, 确保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指标达到清洁级标准, 按照屏障系统微生物学控制标准制定卫生防疫操作规程[6], 定期对设施内落下菌数、空气洁净度进行检测。犬笼一律使用符合欧洲动物福利标准的大型不锈钢笼具, 同时增设公共活动区域、淋浴房与特护室。

建立实验用犬一般护理、创口处理、术后饮食及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以及特殊护理标准操作规程, 犬下手术台进入饲养室以前, 由兽医鉴定动物状态后确定护理方案, 学生以组为单位, 在兽医或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护理方案轮流负责本组所用犬的术后护理, 不得已要淘汰的动物一律采用安死术[7]。术后护理不但能使犬得以不同程度的康复, 降低动物死亡率, 减少后续动物补充数, 落实动物福利, 而且还有利于在学生与犬之间建立亲近关系, 促使动物康复后能配合外科手术, 减少应激。

5 讨论

通过实践, 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紧迫感以及实验操作时的责任心明显增强, 动物外科手术失误率显著降低, 教学后动物存活率显著提高。究其因, 动物福利不仅涉及生态伦理学 (养成“关爱动物, 善待动物”的人文情怀) , 而且还涉及科技技术方法学 (拓展教学资源, 开发与使用替代品, 优化动物生活条件和外科手术规程, 加强与动物沟通, 避免应激, 尽可能减少动物在手术中承受不必要的疼痛与不安, 增加术后护理环节, 积极预防术后感染与并发症, 提高动物存活率等等) , 不仅强调维护动物的基本权利, 而且还兼顾科研 (教学) 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因此, 把动物福利融入动物外科教学中, 不但能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而且还能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能机械或过分维护动物福利, 尤其是“减少与替代”, 替代物只能用于基本功熟练程度的练习, 运用活体动物进行手术操作的逼真性与整体性不可替代, “减少”也只能通过优化教学方案, 提高手术技能, 预防感染, 积极治疗等手段来达到提高动物利用率, 从而减少动物相对使用量的目标, 无限制地减少或取缔活体动物的使用是极端动物保护主义的体现。

动物外科教学中的动物福利,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研究如何有效控制动物麻醉深度, 从而避免麻醉过浅或过深, 开发与人类或动物相似程度更高的教学模具, 研究在动物腹壁设置生物拉链, 从而可以使动物免受腹壁反复切开、缝合的折磨, 研究如何整合教学、科研资源, 把科研后淘汰的动物作为教学动物, 把教学后动物再转化为科研动物等等。

参考文献

[1]李久庆, 高建萱, 褚福斗.我国实验动物的研究与动物福利[J].山东畜牧兽医, 2009, 30 (12) :74-75.

[2]汤球, 余琛琳, 江鹏亮, 等.实验动物福利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 :107-109.

[3]高文超, 王来根, 季华萍.外科手术学基础技能教学的体会[J].局部手术学杂志, 2006, 15 (6) :402-403.

[4]王天昊, 杨喜珍, 董薪, 等.外科手术学基础与动物外科教学探讨[J].中国局部手术学杂志, 2003, 12 (1) :63-64.

[5]王荒野, 侯学红.实验外科手术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1) :87-89.

[6]GB14923-2001,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S].

[7]崔淑芳.实验动物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201-202.

动物外科 篇2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外科手术;利弊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认知存在差异性,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差,实践学习擅长,但理论学习厌倦,善于动手操作。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人生奋斗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具有高效、创新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让每位农学专业学生掌握好外科手术的要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本人经过几年教学和技能大赛辅导,摸索出一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初步尝试。

一、利

1.复杂理论知识转为直观抽象方法

随着兽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不仅仅在于“破坏”和切除体表的病变,而且要深入机体内部,通过直视胸、腹腔各种器官和组织,做内部器官的“检修”和“重造”。这就要求作为一个实验工作者必须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坚实的病理学基础,这样给外科手术增添了神秘的面纱。给学生造成怕出错、怕动手的心理阴影,基于这一现象,笔者带教实践,运用动物模型和媒体增加学生构架认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形状、结构记忆。把动物各器官和组织明白后,不会出现手术中把握不到关键部位,从而降低操作的失误率和器材的磨损率,减少实训材料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模型和媒体对“原型”中一些抽象的、复杂的知识点、关联点等,借助于一定的形式直观的表达出来,即编制能引导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网络“模型”。

2.多媒体和模型应用实现专业情景化

在讲解外科手术各类器械时,笔者将各类器械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多媒体合成,让学生了解不同规格器械应用位置,掌握使用方法,以便在手术过程中手语和哑语配合运用。把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器械使用错误的,整理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器械,发现错误,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并指出错误的原因,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为止。再用多媒体把常用器械握法和操作过程中走姿以及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姿势变成图片,让学生选择、演示,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采用教师引领——学生示范——共同纠错——师傅强调示范——众人总结,从而减少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失误。利用模型让学生课后观察动物结构和形态,每日一看,每日一琢磨,学生的印象就越深。学生在这样的模拟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

3.理论贯穿到实操呈现病理真实化

在动物手术过程中打开胸腔和腹腔就可以看到内脏器官的形态和结构,这个时侯可以让学生比较实态和模型的差异。在手术过程中看到内脏器官病态,用高清相机把病态取照和全程录像,作为以后示教的范例。针对病态教师提出具体手术和治疗方案,学生面对病态实物,联系理论知识,讨论发生病变的原因和产生内外环境。教师在课堂上用媒体把病态再次呈现,分层次设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领,将产生的疑问精化、细化。学生听起来也有趣,学起来也不累,做起来也就容易。

4.任务驱动法使得操作简单实际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而动物手术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更具有独特优势。譬如犬胃异物取出:为了高质量完成该手术,我先设计方案,详细操作步骤,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通过以往的录像等媒体解析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讨论设计自己操作要点,编写层层推进的方法。在手术层层深入的情况,要求观摩学生观察手术者操作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课后写出观后感,要求站在手术者角度思考你如何进行该手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手术者操作精细化之处是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把书中知识点放到实际操作中更容易理解和领悟,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

二、弊

1.操作能力强弱化,课堂教学难以控制

操作能力一般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课堂上强化技能的基本要求是多样性、实效性、针对性与个性化。强化要反馈及时准确,恰到好处;反馈形式要灵活多样,方式要适合学生特点。每位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一样,对每个要领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判断力和预见性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把不同操作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用优生带后进生,用纪律性强的学生带纪律性差的学生,用动手能力强的带动手能力弱的,这样的组合课堂教学控制很难实现,尤其是操作能力的统一性。

2.领悟能力差异化,教学进度难以统一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技能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在教学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教学中试行“依差异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3.理论教学精细化,实际操作难以实现

通过对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研究,寻求并构建适合我校校情的“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模式及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更关注学生的尊严、智慧、生命,并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发展学生的身心潜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基石。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做好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理论中贯穿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理解的能力存在差异性。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给理论指导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保障,实践操作创新促进理论提升。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也是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动物外科 篇3

1 明确教学目标, 调整教学内容

判断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 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毕业后适应本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快慢, 看在工作中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实用程度。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与选择上, 及时增加新的课程内容, 淘汰陈旧的、脱离实际生产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上, 根据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的素质结构来编制。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实行理论教育与视频教学相结合、教师示范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理论教学环节, 强化学生外科基础理论知识, 结合相关视频教学资料, 边放教学视频边讲解。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可以将不易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抽象复杂的手术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 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提高外科手术学教学的效果。对于初次接触外科手术的学生来说, 视频播放一次, 是很难看明白的, 可反复播放强化记忆, 使其初步具备外科操作基础知识。在手术实践环节上, 首先由教师示范, 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再结合操作中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模式, 学生可以看到很规范的操作流程, 自己动手操作时便于模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暴露出来的理论和行为上的错误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纠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强化基本操作训练, 打好基础

在外科手术实践教学中存在外科基本操作训练课时不多, 甚至术部常规处理、切开、止血、缝合等操作只练习过一次, 紧接着就开设了瘤胃切开术、肠吻合术等高难度手术, 耗时耗材, 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手术。老师督促学生快点做, 学生则经常出现术部除毛不干净、喜欢做好缝合的小切口、切口缝合不规范等现象, 只是应付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样, 既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还会使动物死亡率极高, 造成资源浪费。学生还会自认为已经学得很不错了, 能做肠吻合术这样的高难度手术, 使之后续学习华而不实。

笔者针对这一情况, 建立以切开、止血、缝合为主轴的训练思路, 强调规范化操作, 做到稳、准、快, 配合协调, 衔接和谐。动物手术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通过做手术达到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 培养学生手术的整体配合意识, 较熟练的掌握四大基本操作为基本目的。因此将训练手术的设计上实行大改小, 主要以切开、止血、缝合作为训练操作的基本手术, 使学生能将基本操作练规范, 简单的事情做完美。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后再进行综合性手术, 以此将前阶段的分解练习予以整合, 使学生对较大手术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 既能保证教学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节约教学资源, 降低教学成本。

4 重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培养风险意识

安排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手术完成后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并观察手术效果。不能实验课结束后就万事大吉, 施术后的实验动物被运回动物房, 手术的实际效果学生观察不到, 如:有无术后感染, 动物多长时间痊愈等。其结果就是学生由于没有观察到术后感染等情况, 没有形成直观印象, 也就对手术的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不会形成高度重视。而到了实际工作中对接诊病例粗暴对待, 手术不规范, 易出现手术并发症, 术后易感染, 手术创延迟愈合等情况, 甚至造成动物死亡。毕业生刚参加工作, 自信心便遭受严重打击, 认为学校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相差太大, 对今后的工作极为不利。所以, 让学生参与施术动物的术后护理,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手术风险意识, 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 另外被精心护理的动物痊愈后还可再次利用, 这样也降低了教学成本。

总的来说, 兽医外科手术实践教学是一项理性的科学实验。教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和未来, 也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最终效果。科学合理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个需要实践不断锤炼的过程, 理想的教育模式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摘要:笔者针对目前动物外科手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基础训练及培养风险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动物外科手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白喜云, 等.兽医外科手术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 2009, 13:156.

[2]孙延鸣.动物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实践性教学改革[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3:123.

动物外科 篇4

1 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建设存在不足

1.1.1 教材编写不够规范

有的教材参予编人员过多, 且缺乏对教材的论证和评价, 导致同一教材不同章节的编写风格迥异;有的教材在教材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检查、监督和审核机制, 使得教材出现过多错误;有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教师、学生的反馈, 教材质量没有得到改进、提升。

1.1.2 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如静脉留置针技术、真空采血器等新技术, 新设备、新用品已经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但由于受教学大纲、教材、实训设备更新速度缓慢等因素影响而未能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教材内容滞后。

1.1.3 电子教材相对薄弱

音像制品、网络课件、CAI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应用还相对薄弱, 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有待不断加强。

1.2 教学组织存在不足

1.2.1 教学方法落后

部分教师存在知识老化, 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 与实践脱节, 仍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 重视理论知识传授, 轻视实践技能操作,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学习不够主动、积极。

1.2.2 技能训练不足

受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课时少、招生规模扩大、班级人数增加、实训教学资源有限以及实训成本高等因素影响, 实训教学中学生动手机会少, 训练时间不足。

1.3 考核评价存在不足

1.3.1 考核方法方式不够完善

有的考核只注重理论而忽视操作技能, 即使有技能考核也往往因不同任课教师的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不同而导致考核结果不公平或流于形式, 有的考核主要以试卷成绩和实训报告为依据, 技能考核成绩只占总评成绩很小的比例, 误导学生不重视实训课,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1.3.2 考核内容设计缺乏创新

多数院校的技能考核项目相对固定, 缺少综合性、计划性实训, 所有学生都按部就班地做一样的实训操作, 教师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不利于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动物外科与产科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着“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 百练不如一考”的指导思想,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1 根据实际要求,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1], 在教学中起着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主导教学方向的作用。同时,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工具, 能给学生提供本课程的大体框架和基本理论, 内容涵盖各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 以学生就业需求和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为依据修订编写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材。通过市场调研、走访企业、网络查询等方法, 收集本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 让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充实课程教材内容;通过吸收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和审定, 保证教材内容不与实际生产岗位要求脱离;通过增加技能操作的实训指导, 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教材编写的合理分工和质量监控, 避免教材存在过多错误;通过及时听取教师、学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 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提升教材质量;通过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 实现教材建设的现代化和使用的共享化。

2.2 改进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手段

2.2.1 合理安排实训教学

改革之前, 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时比是1∶1, 难于解决实训教学内容多、授课时间不足的矛盾。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简化理论授课、采用教学课件等措施, 大幅提高实训教学课时, 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内容的课时比调整为1.0∶2.5, 充分满足实训教学需要;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技能训练、给学生提供小动物练习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

2.2.2 采用先进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校投入的增加, 教室、养殖场、实训室、动物医院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 促进了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的广泛使用。上课时, 先由教师播放视频录像, 让学生在“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中了解整个项目操作过程, 然后再由教师示范技能操作过程和讲解注意事项, 最后由学生对照视频录像一步一步地练习技能操作, 绝大多数学生有了“百见不如一练”的感觉。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巡视、指导, 纠正学生错误操作。视频录像简短、又覆盖操作全过程, 方便学生反复播放、跟随练习。课后学生拷贝或浏览课程网站视频录像, 能很好解决课后自主学习的需要。现代教学手段和大量视频录像的应用, 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和有效[2]。

2.2.3 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手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时,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把手术基本操作练习分为单项练习、连贯性训练和综合训练三个阶段进行, 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规律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上一阶段技能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练习, 确保了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再如讲解外产科病例时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对实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共同讨论和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处理问题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2.4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在完成实训教学的基础上, 组织开展了动物保定、打结缝合、组织分离、绷带包扎、静脉输液、鸡猪阉割术、兔子开腹术、犬胃切开术等专业技能竞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设计实训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开展技能竞赛的同时, 还开展了趣味答题等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促进学生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另外,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或学生自主开展的动物外科、动物产科相关的科研活动。

2.2.5 开放场所服务学生

针对学生人数多、班数多, 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不足、实训时间不足等问题, 采取开放养殖场、实训室、动物医院、允许学生借用实训器械设备等措施, 促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由练习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改革考核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

“百练不如一考”,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 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也有助于学生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培养。

2.3.1 改革考核项目结构

为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 按学习纪律成绩占10%、平时作业成绩占15%、技能考核成绩占35%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来计算期评成绩。学习纪律成绩主要根据课程考勤、课程学习表现、平时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平时作业成绩主要根据作业、实训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技能考核成绩主要是根据各个技能考核项目的成绩来计算[3]。

2.3.2 完善考核方式方法

理论考核试题中减少了死记硬背的题型, 增加理解和生产实际结合的分析型试题, 实训教学尽量安排技能考核, 如手术基本操作、手术前后措施、简单外科处理等教学时以小组同时进行、个人单独完成为主进行考核;再如阉割术、疝气修补、犬消声术、奶牛乳房炎治疗等中等手术则以2~4人为1小组进行考核, 而牛羊瘤胃切开术、真胃整复术、胆囊手术、肠管手术、骨折处理和剖腹产术等大型手术通常以7~9人为1小组进行考核。个人考核能很好地检查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 分小组考核还能检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3.3 鼓励学生补考技能

为了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鼓励那些在第一次技能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补考。为了保证公平公正, 规定补考成绩要随着补考次数递减, 即第1次补考成绩按90%, 第2次补考80%, 第3次补考70%以此类推。这样考核办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重视技能学习的程度, 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掌握到必要的专业技能。

3 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

3.1 教学资源丰富

3.1.1 出版了教材

课题组成员参编出版了两部国家规划教材, 开发了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网站, 为学生提供有完整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习题库、实训指导等学习材料。

3.1.2 制作了视频

本着“百闻不如一见”的思想, 制作了68项实例操作视频录像, 内容包括26项手术基本操作技术、26个常用外科手术、6个外科产科疾病诊治和10个术前术后措施。视频录像不仅操作步骤完整, 而且简捷、紧凑, 66.2%的视频在10 min以内, 22.1%在11~20 min, 8.8%在21~30 min, 只有3个视频时间超过30 min, 全部视频录像时间700 min, 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

3.2 教学成果显著

3.2.1 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课题组完善了课程标准, 建立了课程网站, 开发了教学资源库, 基于较为成熟的课程建设, 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被确认为校级精品课程。

3.2.2 参加各类比赛连续获奖

课题组制作的视频录像荣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制作的教学课件参加第八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荣获一等奖。

3.2.3 学生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技能考核模式的改革、大量实例操作视频录像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学生不仅在参加各类技能比赛中荣获大奖, 而且不少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成为宠物医院、兽医服务站的主刀医生。同时, 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也有了较大进步, 2名教师成长为学校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 2名教师连续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质量标兵, 5名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校外比赛或本人参加比赛屡获大奖, 2名校外兼职教师也成长为行业专家和致富能手。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 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先进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基本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但在今后的教学中, 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教材建设、教学组织和考核方面的改革措施,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现代兽医岗位需要的职业兽医师。

摘要: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本文就课程在教材的建设、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开展改革研究, 取得成果对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动物外科与产科,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原建庆.教材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 2013 (6) :49.

[2]高智华.高职院校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 (07下) :41-42.

动物外科 篇5

1 多媒体技术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优势

1.1 有利于学生回顾和掌握基础知识

动物外科手术学涉及以往所学的解剖、生理学等内容, 学生虽已经学过这些课程, 但由于实践中没有经常应用, 且相隔时间较长, 所以学生对部分内容已经感到生疏。通过多媒体放映解剖图片和手术录像, 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有助于其把已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等相关知识与各种手术解剖路径和手术方式紧密联系, 从而更好地掌握动物外科手术学知识。

1.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动物外科教学中, 教师既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还要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而应用多媒体技术, 可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 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讲解过程中适当插入小段手术录像, 可使学生直接了解手术过程,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介绍手术器械和基本手术操作时, 可适当插入小段手术录像, 并根据录像情形进行介绍, 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手术器械的用途, 了解手术过程, 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1.3 丰富教学内容, 增加课堂信息量

采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片、动画、手术录像、疾病实例录像或三维虚拟场景等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可收到常规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另外,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减少板书量, 播放多个手术录像片段, 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手术示教过程中, 由于视野、视角的关系, 很多操作只有术者可见, 而通过多媒体技术, 可将手术操作的细节放大或以慢动作及间断方式展示, 辅以教师讲解, 能使整个手术过程更加清晰。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网站或内容。通过校园网络, 介绍与动物外科手术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2]。目前医学院校实施的网络教学是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利用校园网, 学生可以继续课堂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这对动物外科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 采取相应手术入路、术式, 学会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

2 多媒体技术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不足

2.1 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软件主要靠教师自制, 因而课件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条目简单罗列, 无法将课件中的动画、图像、视频等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有些教师将课件制作的重点放在美观上, 导致课件美观有余、内容乏味, 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达不到学习目的。

2.2 滥用多媒体课件

目前多媒体课件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之一, 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 如备课的文字教案、板书、教师的语言表达与必要的动作和手势、师生间的互动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原则, 若文本过多, 整篇的文字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若插入一些与内容不相干的图片, 片面追求表面上的新颖, 则不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真正作用, 反而起到不良效果[3]。因而, 要合理、适度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3 正确看待多媒体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动物外科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有很多优越性, 但多媒体只是动物外科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 应在考虑教学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的前提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 加强师生交流, 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若滥用多媒体技术, 可能会事与愿违, 这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在掌握好动物外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理论学习, 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多媒体教学要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使多媒体教学在动物外科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总结多媒体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动物外科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动物外科,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Issenberg S B, Scalese R J.Multimedia computer-based measures of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skills[J].Med Edu, 2004, 38 (5) :573~574.

[2]许建衡, 刘婉秀.外科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 12 (4) :61~62.

动物外科 篇6

1. 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学生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具有好奇心的事物上,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临床外科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很重要。要使学生对特定事物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去引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临床外科课程的兴趣呢?首先,质疑设问,引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带着问题,由因及果。其次,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然后,创设“实景”场所,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解决哪类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教学内容模式化

中职学生年龄偏小,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及知识面较狭窄,对偏重理解的教学内容的掌握很吃力。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了“三段一考核”的教学模式,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一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的讲述;第二阶段,实景阶段,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动物临床外科手术,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老师联系宠物医院、兽医院,让学生去生产中实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四阶段,考核阶段,在动物临床外科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4]。

2.2 教学课时分配

传统的动物临床外科教学,理论讲授时间安排占本课程总学时的80%,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极少,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并导致培养学生能力的低效性。因此,我们对理论课时进行压缩,减少至总学时的40%,加大实践课时,并调整到总课时的60%。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解释能力比大学生稍差,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以技能教育为主,将相应的实践教学安排到每一个理论课之后,强化学生的学习。

3. 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通过挂图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4—17岁之间,活泼好动,意志较薄弱,学习自制力差,易产生厌学情绪。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互动系统等教学辅助工具纷纷进入教学领域,已经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鲜明、动画演示和音像示教的特点,非常符合中职学生求知的需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对生产实践第一线的畜牧兽医相关知识进行摄像、编辑、整理,加入课堂教学,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眼界,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对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5]。此外,将实景场所的相关知识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提前熟悉,利于他们从潜意识中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能在动物临床外科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高效学习,较快适应畜牧兽医临床工作,培养个人专业技术能力[6]。

4. 考核手段的改革

目前,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主要以试卷成绩和实验报告为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只能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靠考前一周的突击记忆就可以考试过关了,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同于大学本科生的,因此,本课程组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的需求,调整了考核手段[7],将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40%,实验成绩为20%,课程社会实践环节为20%,现场技能考试为20%。通过对考核手段的调整,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技能的局面。

5. 结语

根据现在的教学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本课程组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教学方法,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改变了以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不高的局面。总之,通过对动物临床外科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该课程内容安排更加合理、科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常, 刘思当.动物病理教学与兽医临床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 2004, (03) .

[2]郑世民, 刘超男, 高雪丽.兽医专业动物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 (11) .

[3]张林涛.有效生物教学所经历的阶段[J].考试周刊, 2010, (46) .

[4]陈宏智, 易本驰, 何书海.etal.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 2009, (22) .

[5]刘超男, 郑世民.多媒体辅助动物病理生理实验课教学的应用初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 (11) .

[6]史琳芸.“任务驱动法”在高职专业课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9) .

动物外科 篇7

1 理论知识学习

选用《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顾玉东主编)和《实用显微外科学》(王成琪等主编)作为主要教材。并将已往建立的大鼠或者小鼠心、肝、肾移植的手术录像和图片编辑成多媒体幻灯片,播放给学员观看,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立足于实验室实际情况,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显微外科的发展史及其在各科中的应用;②实验室XTS-4A手术显微镜使用方法;③实验中主要使用的显微外科器械与缝线以及缝合、打结、游离等基本技术;④实验动物术前的饲养,术中麻醉、肌松、保温,术后镇痛、保温及喂养等措施。

2 基本操作训练

基于实验动物伦理学,应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因此,作者首先让学员进行显微镜下的模拟训练,等模拟操作熟练了,才让其到实验动物上练习。在这一部分的训练过程中,先由带教教师示范,学员仔细观察,详细讨论各个技术细节后,学生自行练习,然后带教教师一对一的检查学员练习情况,以纠正错误,指点操作要领。

单层棉布缝合:显微外科是借助手术显微镜将手术视野放大数倍或十几倍,从而进行手术操作的技术[1],而作者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外科实践经验的医师或研究生,他们对常规直视下外科操作已经习惯,初到显微镜下操作,会感到:①动作幅度和力度往往过大,施术者不经意的小动作,甚至一个呼吸,双手轻微的颤抖,就会造成镜下操作极大的位移,从而折断、弯曲针线;②手眼不协调,因为放大倍数的原因,初学者往往会觉得操作空间很大,但实际视野范围却非常小,从而出现总是难以将显微手术器械放进同一视野里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先让学习者在单层棉布上练习:让学员做到能在双眼不离目镜的情况下,通过脚踏板灵活的变换不同聚焦平面,确保手术能在正常立体视野下操作;让学员在单层棉布上用8-0的涤纶线反复练习夹持针线、进针、拔针、缝合、打结、剪线等基本操作,直到能在镜头下熟练使用显微镊、剪、针持。

离体猪肋间动脉(直径1-2mm)吻合练习:经过2-3天的布上训练,学员初步适应了手眼配合,熟练掌握了显微器械的使用,就逐步过渡到操作更为复杂,技巧性要求更高的离体猪肋间动脉吻合练习。学员首先利用显微镊进行肋间动脉的游离,注意操作尽可能稳、准、轻,避免损伤肋间动脉。然后选择8-0涤纶线进行间断缝合吻合,吻合时要注意:①缝合动作的发力方法应该是手指关节的转动,而非手腕关节的转动,②进针角度、针距和边距应保持一致,③避免夹持损伤血管内膜。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员应该初步掌握显微镜下组织游离、缝合、打结等基本操作技巧;并做到操作过程中不憋气,可以平稳控制呼吸;避免单眼视野观察、动作幅度过大、过重握持器械等不良习惯。

活体大鼠股动脉(直径0.5mm)端端吻合练习:经过5-8天的离体血管吻合练习,逐步可过渡到活体大鼠股动脉端端吻合。因为是活体,而且血管更细,每一个失误,都将导致大出血或者血管不通,所以对于吻合技术要求更高。首先,游离股动脉要轻柔小心,阻断动脉也要彻底,以免动脉损伤或者切开动脉后大出血。其次,吻合动脉时,要注意边距和针距均匀,避免用力过大导致血管吻合口撕裂,针距不均匀导致血管内翻,反复进针或用力夹持导致血管内膜损伤,甚至将前后血管壁缝合在一起导致血管不通。经过5-7天的吻合练习,学员在大鼠股动脉的吻合操作上的通畅率一般可以达到70%-80%,需要继续进行心、肝、肾移植训练的学员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而其他学员则可以毕业出站了。

3 器官移植动物模型建立的训练

学员熟练掌握血管吻合技术后,即根据自己的工作或研究领域分别进入建立心、肝、肾器官移植动物模型的训练。我们主要教授大鼠腹腔异位心脏、肝脏、肾脏移植,小鼠颈部异位心脏、腹部异位肝脏和肾脏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讲解该组动物模型建立的手术、麻醉方式,以及术后喂养注意事项。然后完整演示一遍手术过程,教师主刀,学员当助手,主要步骤包括:受体供吻合区域血管的游离;供体器官的摘取及低温保存;将供体器官吻合至受体血管。之后,则由学员主刀,教师当助手,学员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整完成手术全过程,一般3-5次,学员即可在教师的帮助下成功完成动物器官移植手术。最后,让学员们互相帮忙,例如,如果做心脏移植,则让主攻心脏移植的学员主刀,而学习其他器官移植手术的学员就可以作为助手,一般练习10余台手术,学员就可以在相互帮忙下完成各自的手术。

4培养持久耐力和顽强意志力,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显微外科手术需要在狭小的镜下视野里,精神高度集中地采取强迫固定姿势进行长时间精细操作[2,3],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对学员的耐力和意志力进行磨练,每次要求学员必须在镜下连续操作两个小时以上才能休息。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跑步等耐力训练,每次显微手术前,避免喝酒、喝咖啡、吸烟以及过度疲劳等情况。在手术当中,也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到每一次游离和剪切都很准确,每一次缝合都很到位,避免走回头路。另外还要注意合理使用和保护显微外科器械,不用显微器械作不合适的操作;注意保护器械尖头,避免掉落地上;术毕术者本人立即清洗手术器械并消毒。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以小动物器官移植为主要目的的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教学流程,该方法针对性较强,注重实际操作,适合具有一定外科基础的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学员们纷纷反映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以实战为主的培训方法,镜下适应快,训练时间短,一般通过两个月的培训,学员们即可从显微外科的门外汉提升到能够独立开展小动物器官移植手术。

参考文献

[1]余汇洋,郭光金,张天飞.显微外科技术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64.

[2]林立,裴国献,林昂如,等.显微外科进修医生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改革[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3):34-35.

动物外科 篇8

1 保证实验动物的来源安全

兽医外科手术实验课中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在手术实验课上学生必须接触实验动物, 但是实验动物有可能患有人畜共患病 (如布鲁杆菌病、狂犬病和弓形虫病等) , 容易将疾病传染给学生, 所以必须保证实验动物的来源安全可靠, 所有采用的实验动物都应该从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授予的正规实验动物中心购买, 而且必须有检疫部门出示的检疫合格证, 如有必要, 实验动物购进后实验室可再自行检疫, 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2 动物离体组织的利用

兽医外科手术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技能, 这两项是兽医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手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中的一些缝合、打结练习可以先在动物的离体组织上进行练习, 练习熟练后再进行动物实验。动物离体组织练习既可使操作有动物组织的那种真实感, 又能减少实验动物的应用, 应该加以推广。如肠管的缝合方法 (端端缝合、端侧缝合和侧侧缝合) , 这些可以通过在超市买回的猪小肠等进行练习, 皮肤整形手术操作可以在猪蹄上进行等。

3 实验动物的种类多样化

过去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 兽医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马、牛等家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犬、猫等小动物作为伴侣已广为人们所接纳, 现在城市内动物医院的兽医服务对象主要是以这些小动物为主, 但是在农村则以马、牛、猪等家畜为主, 因此兽医外科手术学所用实验动物既要有大动物 (马、牛) , 也要有小动物 (犬) 。但是有时受实验经费的限制就需要合理的购买实验动物, 有些情况下也可以用羊、仔猪和兔子等作为实验动物, 外科手术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如切开、止血、结扎和缝合等应用这些实验动物练习也可以到达实验课教学目的。总之, 唯一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的环境去实践, 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兽医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4 实验动物的反复利用

在兽医外科手术实验课的教学中, 很多院校采用在模拟无菌状态下对实验动物做一次性手术, 即手术完毕后动物不再饲养, 直接处理掉, 故所需要的实验动物数量大, 费用较高, 学生只注重手术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忽略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等, 不能充分保证教学质量。实验应该从动物保定、气管插管、麻醉、无菌术、切开、止血、结扎和缝合等损伤最小的操作做起, 然后再进行各系统、器官的手术。每个实验小组5~6名学生, 轮流担任术者、第1助手、第2助手、麻醉师、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角色, 每个学生都必须亲自动手实践, 教师在旁边指导。每次做1~2个手术, 每2周做1次开腹手术, 中间1周可以做1次非开腹手术, 如第1周做膀胱切开术, 第2周做眼睑或去势术等非开腹手术, 第3周再做开腹脾切除术等。整个手术过程 (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 均要由学生亲自完成, 并且严格按照日常手术的要求来做, 这样学生就会牢固的掌握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动物恢复的整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动物的麻醉、保温、食糜反流和止血等容易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原因, 以及对手术的一些并发症 (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 及时处理, 实验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并使之改正, 加深印象。

5 病例教学

在实验课上使用的实验动物都是健康的动物, 与兽医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病例在体况上相差很大, 在一些操作上会有一些不同, 如麻醉药选择的种类、剂量和麻醉方法等;还有一些疝、肿瘤等的病例, 它们的切口选择和术式与实验的内容略有不同。这些内容在手术实验课正常的实验动物教学上不能遇到, 但是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又常常会遇到, 所以在日常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如果遇到一些典型的病例 (如会阴疝、乳腺瘤等) 可以开展病例手术教学, 使学生由课堂教学转移到动物医院兽医临床病例教学, 学生直接参与到病例治疗过程中, 了解实际不同的病例在手术前准备、麻醉的选择、监护、术式及术后护理的一般过程, 学生真正体验到掌握兽医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开阔了学生视野,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6 小结

上一篇:地质病害下一篇:先张空心板